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斑羚飛渡原文范文

斑羚飛渡原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斑羚飛渡原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斑羚飛渡原文范文

一、處理好先學后教與先教后學的關系

先教后學是傳統(tǒng)的課堂模式,深受上世紀蘇聯(lián)教育家凱洛夫的影響。先學后教是有效課堂模式,興起于洋思中學的“先學后教再練”,目前也得到了教育行政和專家的認可。杜郎口中學在學習洋思中學的教法后,將“先學后教再練”改成“先學后展再練”。杜郎口的做法被追捧于一時。筆者在那所學校認真學習了兩天,從學生起床到學生就寢。學生就寢后,我們還要討論到晚上12:00點。當時我就提出了兩點疑惑。一是白天課堂上老師基本不講,晚上自習時間為什么老師在講。二是升入高中的學生據學校跟蹤反映優(yōu)等生不多,學生學得深入還是學得膚淺,我以為在教與學的關系上處理欠妥。

先學后教的方法在安仁縣實施新課改以來還是得到很好的推行?!秾O權勸學》共119個字,文章不長,學生先學做得好,認識了生字、生詞,熟讀并能背誦出來。正因為有了先學的基礎,所以教師在講文章思路、人物形象、寫作手法時就有足夠的時間,一課時語文味非常濃。

二、處理好求知欲與展示欲的關系

任何一節(jié)課,學生都有求知和展示的欲望,怎樣處理?我們看《孫權勸學》中老師是怎樣處理的?有一個男學生問:“老師,從魯肅的語言里,看出魯肅是一個懂禮教的人,是嗎?”這就是求知欲!你怎樣應對?老師說:“不錯不錯,值得表揚?!本谷粵]有下文。我很想聽到:“同學啊,你好聰明,你從哪個詞句里看出來了,請把原文讀一次,展示給大家聽,讓你思維的火花綻放,讓你智慧的火苗燃燒!”如果這樣說,既能激發(fā)學生的展示欲,又能引導學生深入文本,培養(yǎng)學生傳承古代語言文化以及鑒賞語言美的能力。語文味就出來啦!

三、處理好個性閱讀與依賴閱讀的關系

聽、說、讀、寫、語、邏、修、文是語文的8N功能。其中閱讀教學比較難,閱讀的方法又有很多,如教讀、裸讀、引讀、自讀。今天以教讀為例,談談怎樣通過教讀而讀出個性?

我們看《孫權勸學》。教師的PPT做得相當漂亮。課文、翻譯一應俱全。老師問:“張生 ,請你翻譯一下全文?!睂W生站起來后眼睛看到課桌上的《古文翻譯》讀下去,學生不看PPT。教師呢?滾動鼠標,不看學生,二者脫節(jié)。教師依賴的是PPT,學生依賴的是教參。哪有個性閱讀可言!

怎樣教讀呢?當教師教翻譯方法的時候,務必講清單音詞變雙音詞的方法,特殊句式的翻譯方法以及補充省略的一些方法。

當教師教成詞的時候,要結合中國的古代語言文化。譬如,老師問“吳下阿蒙”是什么意思?學生答:“成語?!边@樣回答對嗎?我很想聽到老師的解釋:“吳下阿蒙”現在看是個成語。但在宋代,他就是一句土話,比喻一個落后的閉塞的地方走出來的一個知識淺薄的人。宋代的楊萬里追隨他同鄉(xiāng)好友周必大到過安仁,寫了一首《舟過安仁》,里面一句“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薄肮稚本褪钱敃r的土話。我們安仁縣龍市鄉(xiāng)一些老人現在還有講“怪生”的。老師為什么要這樣講?就是為了傳承古代文化。而這正是為了落實語文四大核心素養(yǎng)中的“文化傳承與理解”。

當教師教學生理清文章思路的時候,要講清楚材料的取舍及詳寫略寫?!秾O權勸學》的思路很簡單,“孫權勸學――呂蒙就學――魯肅贊學”。一目了然。其中“勸學”與“贊學”詳寫,“就學”略寫,只有5個字:“蒙乃始就學?!睂O權是領導者,所以他的勸學方法運用的是對比法。大都督魯肅是個飽學之士,他稱贊呂蒙的口吻就有點揶揄了。

當教師教學生解讀人物形象個性的時候,千萬不能一味地依賴教參,一定要讀出自己的個性。《斑羚飛渡》一課中的展示環(huán)節(jié),有三個學生模仿鐮刀頭羊的三聲咩叫:“悲哀的咩了數聲”,“咩咩的發(fā)出吼叫”,“悲愴的輕咩了一聲”。學生展示咩聲后,另一位學生提出疑問:“模仿不像,為什么三聲咩叫不同呢?”我很想聽到老師講:“這三種叫聲的神態(tài)是不一樣的,它所揭示的意蘊也不一樣。之所以悲哀的咩,那是鐮刀頭羊面對戛洛山傷心崖絕境的無能為力。之所以發(fā)出吼叫,是因為鐮刀頭羊作為領導者要做出肩負起種群延續(xù)的堅定不移的決定。之所以悲愴的輕咩,是因為鐮刀頭羊面對犧牲時的視死如歸的心態(tài)?!?/p>

第2篇:斑羚飛渡原文范文

一、明確美育目的

在初中語文教育中,除完成日常教學任務外,要結合教材著力加強對于審美的教育,其目的主要在于以下四點。一是借助課本教材中的優(yōu)秀文章,帶領學生體會文字之美,進而從文字描述中體會現實之美,引導學生主動地發(fā)現生活中的美學元素,提高生活品質。二是讓學生在美的體驗中獲得感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提高對于美的欣賞水平,完善和發(fā)展自身道德觀念,塑造優(yōu)秀人格。三是在教學過程中充分發(fā)現和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讓學生不僅能夠做到欣賞美,更能夠主動地、自發(fā)地創(chuàng)造美,并且將美的體驗帶出課堂,走近生活的方方面面。四是改變枯燥乏味的教學模式,通過美的體驗吸引學生興趣,利用多種手段相結合,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率和教學水平。

二、挖掘教材美學元素

1. 發(fā)現美的語言

能夠被選入教材的文章,必然文筆流暢優(yōu)美,音韻和諧,富有強大的表現力和感染力。當進行文章教學時,首先要做的是朗讀,在朗讀中發(fā)現語言之美。修辭方法的運用、反復斟酌的用詞和音律和諧的節(jié)奏,這些都可以讓語

言富有魅力。如的《沁園春?雪》一詩中,開篇的首句便將雪后山河壯闊的美景描寫得氣勢不凡?!扒Ю铩薄叭f里”兩詞,把空間分割為上下兩個部分,極寫范圍之深廣?!氨狻薄把╋h”兩詞則在動靜之間相互映襯,勾畫嚴冬氣象。整首詩朗讀起來豪情激蕩,具有指點江山的豪邁氣魄,這便是語言的力量。語言之美是文章最基本的保證,也是文字魅力的直觀體現,初中語文的美學教育應當先從此處抓起。

2.體會美的意境

美的意境的塑造,是文學寫作中的重點,同時也是美學教育的重點。中國文字簡練通達,寥寥數字,便可以塑造出一幅優(yōu)美的畫面,這一點在詩詞散文中尤為明顯。如張岱在《湖心亭看雪》中寫道,“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使用了白描的手法,語言絲毫不加修飾,然而大量數字詞語的使用,讓讀者頓生天地蒼茫,人生寂寥之感,同時一幅頗具水墨特色的中國畫也出現在腦海之中。意境有蒼茫深遠,也有清新自然;有慷慨激昂,也有低吟淺唱,不同的意境會帶給人不同的審美體驗,這是語文教學中所獨有的,值得教育工作者細思和深究。

3. 塑造美的形象

美的形象是文章的靈魂所在,無論詞藻華麗還是質樸,筆鋒犀利還是溫和,都是為了塑造一個美的形象,例如老舍筆下的冬天的濟南,沈石溪筆下飛渡的斑羚。這里的美不只是表面上的美,更多的是擬人化的內涵。作者往往將自己的好惡和情感傾注于文章,善惡美丑很容易辨別。初中的語文教學要借助這些美的形象幫助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樹立良好的道德觀念。

美的形象的塑造中,最典型的莫過于周敦頤創(chuàng)作的《愛蓮說》,塑造了蓮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的花中君子形象,借物喻人,在描繪蓮花高潔形象的同時,也贊美了像蓮花一樣的君子。再如《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一文中,將聞一多崇高的品格和高度的革命精神表現得淋漓盡致。美的內在形象和外在形象的有機結合和內在統(tǒng)一,是美育中應該特別注意的要點。

三、多種形式進行美學教育

進行美學教育要跳出形式主義,通過多種方式的配合,在課堂教學中營造感知美的氛圍,用學生喜愛的方式進行美學教育。正如文字本身就具有美感,橫平豎直的方塊字首先就值得研究。可以通過小游戲來加強學生對漢字的認識,發(fā)現漢字中的美。因此進行美學教育,我們要擴大教學范圍,充分利用教材,但是絕不能把眼光局限于教材。除了課本中的內容,還可以帶領學生學習對聯(lián)、駢文、曲、賦等其他形式的文學。要注重視覺、聽覺和知覺的配合,在進行教學時,可以通過播放視頻或者排練情景劇的形式,還原文中內容,在增強學習趣味性的同時給與學生更直接的認知,將美從文字變?yōu)楝F實,有助于加強學生對美的理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

第3篇:斑羚飛渡原文范文

一、興趣激發(fā)的低幼化傾向

“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布魯納的觀點與孔子“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的主張意旨相同。多媒體課件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它能把抽象、理性的書本知識化繁為簡,化難為易,化抽象為具體,化艱澀為通俗,給學生運用直接經驗學習間接知識,彌補其直接經驗的不足帶來極大的方便。但在實際應用中,學生的興趣往往停留在畫面的淺層感知上,少有或沒有對閱讀材料的抽象思維和理性思考。尤其是有的教師一味追求界面的美觀而把界面設計得色彩斑斕,或為了追求輕松的畫面和音樂,游戲動畫性質偏多,學生的興奮中心易于完全轉移到畫面上去,而分散對課文本身語言文字的注意,對新知識的學習則常常停留在表面,難以進行深層次的思考。春季教學朱自清的《春》,抬眼便能看到窗外的初春美景,留心便能觀察得到春草嫩嫩的、綠綠的情態(tài),體驗到細而亮的春雨潤物的真實感受,此時教師卻要放一段內蒙古草原風吹草低見牛羊的風光片,舍近求遠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實在是做法幼稚,易使教學內容流于膚淺。

其實,一個好的多媒體課件,應能充分利用當代認知心理學原理,使學生通過多種感覺器官來獲取相關信息,增強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僅僅是提供一種簡單的刺激,對學生的認知心理和認知過程就會缺乏有力的影響,不能夠引導學生做深層次的思考。有些學習內容能用掛圖、圖片、課文插圖或語言直觀展現的,完全可以不必采用制作成本較高的多媒體課件,而直接使用傳統(tǒng)教學手段。

二、形象展示的單純化傾向

目前很多教師在使用多媒體課件時,大都為了展示與教材有關的形象畫面,以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形象的展示呈現單純化傾向。我曾觀摩過《斑羚飛渡》教學,教師整堂課在顯示器上呈現的形象就是一只不會動的羚羊。觀圖寫話訓練課件,制作時只注重單一畫面的展示,而忽略表達思路的拓展,畫面旁少有或沒有能夠提供表達思路的關鍵詞語。這種課件盡管采用了相對生動新穎的刺激物,并且根據學生的接受心理,采用了富于變化、動感的畫面,有效避免了厭倦與疲勞的產生,但由于界面過于花哨,媒體組合過于繁瑣,重點字詞句段或概念、原理等內容未能處理為熱區(qū)或熱鍵,或者沒能夠運用動畫等技術將重點內容與其他信息相區(qū)別,致使學生常常只記住了畫面有趣的形象,而不能引發(fā)對重點、難點學習內容的注意與深層次思考。

有時教師為了增加視覺表現力和概括力,使用了線條及其由線條組成的箭頭、框圖、流程圖、直方圖、扇面、圓形等,這本來是值得提倡的做法,但用得過多或雜糅,就會沖淡或破壞視覺的表現力。比如講授《驛路梨花》,為了解決“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誰”的問題,先打出一個用不同線條圖形組合成的小茅屋投影片,再往茅屋內填寫“我和老余、瑤族老人、梨花妹、”等相關內容,就可以完成相應教學任務了。但如果在茅屋的四周添加上朵朵梨花,以和“梨花叢中的小茅屋”情境相符,就會畫蛇添足。

重視形象展示本無可厚非,但若因此忽視了語感方面的訓練,就會使語文課變味兒。因為教師以演示的方法傳授知識的機會相對增加,對書面語言的閱讀、寫作訓練就會相對減少;學生在模象直觀中的具體感知和形象思維相對增加,而在語言直觀中抽象感知、邏輯思維的機會也會相對減少。這在一定程度上勢必削減了學生對作品語言的品味、涵泳機會,難以進行聽、說、讀、寫的全面訓練,使學生的理性思維,特別是高層次邏輯思維能力得不到應有的訓練。從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的角度說,多媒體手段的濫用勢必造成其語言運用能力的退化。

為避免這一弊端,當學生利用多媒體模象材料間接認識客觀事物,獲得生動直觀的學習之后,教師及時引導學生對感知結果進行抽象概括,才能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即在運用演繹的推理方式從已有的概念、定理出發(fā)去認識新事物、解決新問題的過程,或者運用歸納的推理方式從現象、過程中總結規(guī)律、把握本質的過程,都是促進學生智力發(fā)展的教育過程。因此,播放畫面后,教師應及時引導學生進行多種方式的抽象概括,以避免為展示形象而展示的單純化傾向。

三、板書內容的電子化傾向

因多種復雜原因,目前多媒體軟件所展示的內容多為知識性的、文字演示為主的,是課本文字、插圖、傳統(tǒng)板書的電子化延伸。而且文字表述的內容太過詳細,本應以“看”為主的視覺內容,變成了教師“朗讀文稿”式的東西。不少教師采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是為追求教學手段與方法的新、奇、特,結果陷入形式主義的泥潭,徒有新奇之效,而少有經濟實效之利。例如讓學生看課文某自然段就可以弄懂的問題,非要觀摩投影片上打出的課文原文;適合用黑板隨機板書、逐字逐詞呈現的文字內容,非點擊鼠標用大屏幕批量投映出來;使用廉價的掛圖、插圖能夠實現的教學目標,非得換成高成本的多媒體。多媒體手段實際上成為了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電子化翻版。

我們知道,多媒體教學能夠用一體化的聲、圖、像部分地代替書本上的文字符號,產生傳統(tǒng)教學手段無法替代的作用。但上述做法只是對教材內容進行圖解,功能類似于投影片,只是增加了電子翻頁的功能,仍是屬于智能化程度較低的“刺激――反應”類型的東西,交互性差,沒有考慮學生的因素,只把計算機作為呈現信息的工具,而忽略了計算機人機對話的本質功能。這是違背多媒體運用的基本原則的。

使用多媒體進行板書的設計與展示,應該選擇那些粉筆加黑板不方便書寫的內容或形式,因字數太多隨機板書易浪費時間的內容。如與課文有關的作者、時代背景資料、引用的詩文、名句等,需要做比較的典型句子、語段,以及其他能夠提供新知,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活躍思維,練就能力的材料。

四、呈現時機的簡單化傾向

多媒體教學課件呈現的時機,能夠直接影響教學效果。進行多媒體教學,就要兼顧教材的文路程序和學生的學習思路程序,恰當選擇媒體呈現的時機,以使課堂教學的各個階段彼此間有規(guī)律地交替,充分發(fā)揮出多媒體的作用。目前的現狀是,教師大都喜歡在新課學習起始處使用課件,利用多媒體導入新課。發(fā)揮應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