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初一地理知識總結范文

初一地理知識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一地理知識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初一地理知識總結

第1篇:初一地理知識總結范文

一、理解小結拓思路

課堂小結是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重要一環(huán),是在較短時間內對所授內容作簡短的系統(tǒng)性、概括性總結,是每節(jié)課即將結束時教師用3~5分鐘,對本節(jié)所學內容進行梳理歸納、理清知識脈絡、構建框架結構、點拔學法指導和升華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過程。良好的課堂小結設計,將會產生畫龍點睛、余味無窮之效。因此,作為一線教師進行教學設計應精心準備課堂小結,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以初中地理課程標準為依據,注意學生鞏固掌握地理知識,培養(yǎng)地理思維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引導把握地理學習基本方法以及分析運用圖表能力。課堂小結不可能面面俱到,但只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依據教學內容并結合學生實際,能夠對課程標準某一方面要求鞏固、強化、升華、落實,這樣的課堂小結即是成功的。

例如,講授初一地理上冊第一章第一節(jié)地球和地球儀中經線和緯線內容時,最后小結如表1所示。

二、妙用小結擷碩果

孔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表明學習與思考之間的辯證關系。課堂小結不僅由教師進行,更應有學生積極參與,會取得事半功倍之效。例如,講授初一地理上冊第二章第一節(jié)大洲和大洋,對于“美麗的星球”是地球還是水球?有的學生難以理解。從地球儀上確實是海洋面積大,但從北半球看確實是陸地面積大,小結時可分別叫上10位學生,用不透明布蒙上眼睛,然后由一位學生轉動地球儀,這10位學生用手隨機觸摸地球儀,最后結果是9位學生都觸摸到海洋,只有1位學生觸摸到陸地,這一小實驗不僅驗證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陸地的結論,還可加深地理知識印象,改變枯燥講授形式,激發(fā)學習地理興趣。又如,初一地理上冊講解地形圖判讀,由于初一學生對地形圖理解困難,判斷山體不同部位時經常把山谷、山脊混淆,小結時可用七字詞語描述:“高值低凸謂山脊”、“低值高凸謂山谷”、“兩峰中間謂鞍部”、“高線重疊謂陡崖”,語言簡潔、朗朗上口,學生很容易記住掌握。還可分小組以競賽形式看哪組記得牢、用得準,學生熱情高漲,直到下課鈴響還要繼續(xù)競賽,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習,學生經常意猶未盡,課后反饋效果好。表格式小結,由師生共同完成學習任務,也能收到較好的效果。例如,初中地理八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三節(jié)河流和湖泊部分的“黃河的治理”內容,用表格式進行小結(見表2)。這樣將本課內容經過歸納整理,形成完整、系統(tǒng)而富于邏輯結構的知識脈絡,便于學生記憶、理解和把握重點地理知識。

角色扮演方式完成小結,也不失為一種有效方式。地理八年級上冊第四章第一節(jié)“逐步完善的交通運輸網”,課后反饋練習中有一題“為我國西南地區(qū)五嶺縣的發(fā)展獻言獻策”,借此契機可在小結時假設學生扮演五嶺縣縣長,思考怎么解決五嶺縣經濟發(fā)展問題?接著“王縣長、李縣長……”爭先恐后發(fā)言,開動腦筋思索,發(fā)揮各自聰明才智,帶領協(xié)作團隊樂此不疲,也強化知識、學會合作,分享成功喜悅。

三、反思小結續(xù)華章

第2篇:初一地理知識總結范文

一、積極參加課改,加強理論學習、促進觀念轉變

根據學校的統(tǒng)一安排,我與備課組其他老師積極探討課改,在初一初二都實行課改模式上課,盡量做到精講精練,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二、認真做好本職工作及初一地理備課組長的工作

本學期切切實實做好初二地理會考工作,力爭全部學生達標,重點做學習困難學生的工作。注重對初一學生打好基礎及培優(yōu)工作。主要工作如下:

1、學習地理課程標準,鉆研學科課程標準新教材,對實踐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進行研究反思與調整,力求實現突破課改中的重點和難點。勤寫教學反思,要重視教學的積累,為日后的教學提供參考。

2、安排每一個星期的教學進度、課時安排,每堂課的大致上法,從而保證平行班級的教學進度一致。每位科任老師上兩次公開課,取長補短,教學相長。

3、做好期中、期末復習工作,探討復習教學策略,指導學生復習方法。培養(yǎng)學習習慣。

4、在教學中多采用啟發(fā)式、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方式。鼓勵學生動腦思考、大膽想象、主動參與。課堂上精心設計各種豐富多彩“任務性”活動,設計各種真實的活動,通過各種實踐,達到有利于學生綜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三、取得成績:

經過備課組各成員的共同努力,取得了如下成績:

1、大部分學生掌握了學習地理的基本方法,基本上改變了在初中時學習地理的態(tài)度,從根本上意識到在學習地理的重要性。

2、有許多學生已經對學習地理產生了興趣,并主動與老師溝通交流,積極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

四、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

存在主要問題:

1、學生基礎較為薄弱,少數同學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習重要性認識不夠。

2、學生很難把學到的地理知識運用到生活實際中去。

3、學生對如何學習地理存在誤區(qū),認為地理只要到考試之前背一背就萬事大吉。

4、一部分學生對待作業(yè)的態(tài)度很不負責任:自己不愿思考,而是等別人做完再拿來抄。

解決方案:

1、以教育宣傳為主,讓學生明白學習的重要性。

2、上課時可適當增加一些知識應用的習題,指導學生分析問題,知識遷移。

3、分層次教學,對學困生的練習單獨布置,以增強其學習信心。

4、告訴學生的學習地理的方法應是:先理解,后記憶;

第3篇:初一地理知識總結范文

關鍵詞:初中地理 記憶方法 學習興趣

初中生感到地理難學,是因為地理是一門記憶量很大的學科。很多學生便只能死記硬背,生拉硬套,學不得法。在沉重的記憶壓力下,他們的學習積極性被一點點地磨掉。怎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收到“在快樂中記憶”的效果呢?結合自己的多年教學實踐,我總結了以下方法,經過初一、初二兩個年級的試用,效果顯著。

一、形象記憶法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把需要記憶的地理知識借助形象思維,想象成某種實物、數字、字母或幾何圖形,然后再進行記憶。這種方法可以把枯燥的地理知識形象化、具體化,極大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如講八年級中國地理中的中國政區(qū)輪廓時,這一部分是基礎,很重要,但是34個省級行政區(qū)輪廓,難以區(qū)分,更難記憶。所以我讓學生把它們的輪廓想象成學生熟悉人和動物、英語字母形象,這樣就減輕了難度。

二、字頭記憶法

這種方法就是知識部分的字頭排列起來記憶,應用時再引出具體內容。如:我把世界七大洲的名稱面積按大小排列成“亞非北南美,南極歐大洋”,陸地面積居世界前七位的國家依次是:俄加中美巴澳?。ò臀鳎ㄓ《龋?。全球人口超過一億的國家是“中?。ㄓ《龋┟烙。ㄓ《饶嵛鱽啠I(俄羅斯)巴(巴西)八(巴基斯坦)日。你(尼日利亞)做夢(孟加拉國)吧(巴基斯坦)墨(墨西哥)”,這樣減輕了記憶的難度。

三、歌謠記憶法

這種記憶方法是地理教學中最常見的方法。即利用諧音漢字,及課本中的地名、物產、數字等枯燥無味的內容編成一些順口溜或有趣的語言,使知識變得生動,有利于學生好記。比如我在講我國地勢,利用地理記憶順口溜:“西高東部低,地勢呈階梯;階梯分有三:青藏高原一,大太巫雪山,東三西二級。”又如講長江流的省區(qū)時,用順口溜“青藏川,渝和滇,兩湖兩江加上安”。這樣使學生不知不覺中達到記憶效果。

四、比較記憶法

這種方法就是通過比較來加強記憶,即把所學過的知識中相反或相近部分進行對比,找出異同點進行比較,在比較中記憶。如在復習運河時,把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進行比較,相同點:1.都是兩大洲的分界線;2.都溝通了兩大洋;3.開鑿后都不必繞過某一地方。

五、插圖記憶法

插圖多是新教材的特點,如果講課時能把所學知識與相關插圖聯系起來,能使記憶效果好得多。在學習水資源緊張的原因時,我要求學生記住課本中的兩幅漫畫,一是“釣魚者的困惑”,一個釣上的魚竟然全部是刺,沒肉,可見污染嚴重。

六、實際記憶法

地理學科是一門與現實生活聯系緊密的學科。所以要求學生既要把所學的知識用到實際中去,又要從實際中學到知識。我在講解講地球知識時,要求學生自己做地球儀。例如在講解“天氣符號”時,要求學生注意收看天氣預報,并注意看預報的各種符號,這樣學生對天氣預報的符號就不需要特別地去記了,學生就能從現實生活中學到知識,而且記憶比較深刻、牢固。

七、數字記憶法

例如,可以用一個數字組記住一串地理事物的長度:6000千米(亞馬孫河)、6200千米(密西西比河)、6300千米(長江)、6400千米(尼羅河)。這幾個數字中百位數可組成類似等差數列的順序,而其他各位數字均相同。如講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的地形特點用“三山夾兩盆”來概括。

八、地圖記憶法

讀地圖、繪示意圖等,這是學習地理最基本的方法,具有容易學、速度快、簡便實用等特點。如學習區(qū)域地理,就離不開世界地圖,從而也能盡快地掌握各世界各地位置、地形,河流等。若不看圖,只記名稱,必然就會今天記、明天忘。但只會看懂地圖、熟悉地圖還不夠,應能理解地圖,才能分析地圖。

九、諺語詩歌記憶法

如借助“早穿棉襖,午穿紗,圍著火爐吃西瓜”這句諺語可以記住溫帶大陸性氣候日溫差較大的特點;“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說明隨地勢的升高,氣溫下降的規(guī)律。

十、反復法

要注意反復方法的多樣性、趣味性,如:利用拼圖比賽、地理知識筆答或開展搶答賽等活動來加以鞏固所學知識。

以上我在教學中經常用的方法。當然在教學中有還有很多切實可行的方法,這些方法在地理教學中,應根據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記憶方法來指導學生,學習效果才顯著。

參考文獻

[1]彭平平.巧記地理知識初中生輔導.2003.13.

[2]葛修軍.巧記地理知識中學地理教學參考.1994.12.

[3]陳君.于文青巧記地理知識期刊.文教資料.2008.160.

[4]常小剛.巧記初中地理知識期刊――核心期刊.考試周刊.2009.09.

[5]施可友.新課改下的地理知識巧記方法.中外教學研究.2005.6.

[6]李曰鐸,劉乃前.巧記地理知識.期刊.濟南教育學院學報.

第4篇:初一地理知識總結范文

這次實習的任務主要包括:試作和試教這兩方面的工作。

對于試教這方面,我實習的是初一地理。由于學校師資緊張,學校要求我一邊聽課一邊開始上課。但是地理這方面的課本來就少一周兩節(jié)課,實習學校安排我接替尚海龍老師所帶的兩個班,初一三和初一四的地理課,這樣一周我就上四節(jié)課,沒課的時候就聽其他老師的課。聽了尚老師的兩節(jié)課后,老師就叫我開始上課,我硬著頭皮答應了,我心里沒譜。下來我也認真的備課、查資料,把我在大學學的知識全用了。本來以為這樣就夠了,誰知道上了下來才發(fā)現多多。第一次走上講臺,非常緊張,差點說不出話來,教學途中也多次忘了下一步該講什么了。這讓我體會到上好一節(jié)課真是不簡單,同時發(fā)現了教案與現實中的課堂又是兩回事來的!從而才發(fā)現自己對課堂常規(guī)教育以及上課的技巧的了解是如此的缺乏。才知道要上好一節(jié)課在下面不知道要花費多少時間,要查多少資料才能上好一節(jié)課。做一個老師真難,做一個好老師更難。通過指導老師的耐心指導和自我的反省,我不斷的改掉自己不足的地方,一步一步的進步。最后終于達到了比較理想的結果。

在教學環(huán)節(jié),我主要從以下環(huán)節(jié)對于這次實習工作進行總結。

一,備課。

在教學過程中,備課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備課好與壞直接影響著教學內容的開展,備課是一項艱巨復雜的工程。備課時不僅要對說講述的內容熟悉,而且要有主有次、重點突出。這樣才能在有限的上課時間里,完成自己的授課任務,使學生更好地所學知識。地理學科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學科,和其它學科有很密切的聯系。備課時不僅要對本學科知識的熟練,還要其它學科的融會貫通??紤]到地理知識的理論性強,學生很難領會。我特地增加了一些圖片模型,是地理知識形象化、具體化,使學生們便于接受。如講到褶皺地貌時,我們地處平原,學生大多沒看見過褶皺地形。如果在課堂上展示褶皺模型和做書本擠壓成褶皺的實驗,就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褶皺地貌及褶皺地貌的形成原因。如在講解民風民俗時,適當地選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圖片視頻,當地的標志性建筑,節(jié)日活動時的視頻錄像等等,能給學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受,使學生對當地的民風民俗一目了然。

二、教學儀器的應用

由于地理教學的特殊性,用多媒體教學可以讓學生一目了然,但是由于實習學校的實際困難,所以只要運用的教學儀器只有冊即掛圖。和地球儀。很想在教學過程中,應充分應用新技術。只是條件不,但是我還是做了一些幻燈片,由于我很喜歡計算機,所以幻燈片也很愛做,但是并沒有找到多媒體教室給學生放映,也算是一種遺憾。但是在運用多媒體教學的手段在地下我還是依舊在學習運用,或許等我畢業(yè)了,那時多媒體教學就會普及了,多媒體教學對地理教學真的很有幫助,比如地球自轉和地球的公轉,讓學生想象實在是難以想象,但是用動畫做出來,學生則可以直觀,還有一些地形地貌,由于鄉(xiāng)村學生的經濟基礎差,能出遠門的特別少,有的學生甚至沒有走出過我們的市,一出生就只知道黃土,讓他們想象流水地貌冰川地貌巖溶地貌,真的很難,但是用一些圖片展示,則會加深他們的印象,因此,我個人,作為一名地理老師,熟練的運用多媒體教學,則是必備的基本功,在今后的學習中,把計算機技術的也要給于重視。

三、授課

站在講臺上和坐在下面感覺就是不一樣。課堂授課使一項組織性的工作。在課堂上要適當地分配時間,對講解內容有輕有重,既要面面俱到又要突出重點。不失適宜地展示一下教學模型、等,不僅能緩解一下課堂的緊張氣氛,還能增強同學們的學習,加強對知識的理解。甚至,當學生力不集中時,加一些笑話或學生感的事情,調動一下課堂氣氛,都很重要,而這也特別考驗老師的綜合素質。

四,板書和課堂紀律,說到板書,我真的很慚愧,也很丟人,作為一名大學本科生,寫的字很,為了不丟人,我還在地板上練粉筆字,由于我的鋼筆字不好,所以在寫粉筆字時一筆一劃的很認真的寫著方塊字,這樣看起來板書還算漂亮,不過學生們多我還是很寬容。但是作為一名老師,粉筆字鋼筆字真的很重要,因此,平時寫字的時候我都把字寫的規(guī)范,并且買了一些字帖在練習,練習還是很有的,在實習的這一個多月我的粉筆字的確了不少,我的指導教師給我提出建議,讓我以后不要放松多字的練習。我是虛心接受。提到課堂紀律,良好的課堂紀律是授課活動順利進行的有力保障。上課時要那些開小差的學生,適時地提問他們一些,使他們的思緒回到教學能容上來。但不要太難,學生回答不上來,會打擊他的自尊心,不利于他們對后來課程的聽講。對那些調皮搗蛋的學生,則要“嚴加看管”。

四、課后總結

總結是對以前所學能容的重現與再??偨Y做得好,既有利于對所學知識的理解應用,還有利于對后續(xù)知識的學習。教師在帶領學生做學結時,還要引導學生對課外知識的拓展和與其它學科的聯系,要把知識學活、用活,應用到實踐中。

五、實踐體會

加強專業(yè)知識的學習。“書到用時方恨少”,對于地理專業(yè)的學生來說,了一定學科知識,但是面對學生們提出的和的想象力,也會感到迷惑不解,力不從心。因此要加強專業(yè)知識的學習,自己的學科知識,為將來走向教學崗位后,能更好地和學生交流。

多參加實踐活動。理論不實踐,在真實的課堂教學中,常會一些突發(fā)事件,是課本知識所不能預料的。多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自己的應變能力,保障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第5篇:初一地理知識總結范文

一、激發(fā)興趣,快樂教學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眾多非智力因素中,興趣是最為活躍的一個因素,是學生探求知識,促進思維發(fā)展的巨大動力。我在課堂上采取的方法是:

1.巧用課堂導入

課堂教學的導入,猶如樂曲中的"引子", 戲曲中的"序幕",起著醞釀情緒、集中注意、滲透主題和帶入情景的作用。 “多變的天氣”一課中以學生熟悉的“海爾兄弟”歌曲和常見的天氣圖片導入,讓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親切感受和情緒體驗,激發(fā)起他們對天氣與生活在聯系的認知興趣,使學生主動進入學習情境。

2.引用故事

在地理課堂中也可以用地理故事增強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我在講"氣候"一節(jié)時,引用《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讓學生了解諸葛亮是位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同時,也是位地理學家。他并不是祭神而得來的風和雨,而是他具有淵博的天文與地理知識,知道天氣變化情況,所以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戰(zhàn)略的勝利;讓學生明白地理知識的重要性,學習熱情就更加高漲。又如講"中東"一節(jié)時,講阿拉伯國家風俗習慣的一些小故事,阿拉伯人喜愛白色,很多建筑物的外觀是白色的,在電視里也可看到阿拉伯人戴著白色的纏頭巾和穿著寬大白色長袍。講完后,提出疑問:為什么他們喜愛白色呢?當然這與他們的風俗習慣有關,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西亞氣候干燥,白色對強烈的陽光有反射作用,故吸熱少。從而使學生對西亞氣候形成長時記憶。

3.撲捉生活中的地理

地理是一門實用性很強的學科,它接近現實,貼近生活。新課程理念強調學習生活中的地理,學習有用的地理。因此我在平常的教學中,有意識的把這種理念滲透到教學中。給學生裝上“地里的頭腦”,也就是會用地理的思想和方法看待身邊的一些事情。如:“多變的天氣”天氣的描述及天氣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影響都是從學生自身的感受或經歷說起。又如天氣預報的播報,從學生已知的生活知識說起,最后又把學到的課本知識用到實際生活當中。使學生感受到生活中時時有地理,處處有地理。

二、學會看圖,培養(yǎng)讀圖能力

地圖是地理學的第二語言。地圖以特殊的語言表述著地理事物的特征、分布、聯系和空間結構,成為學生學習地理的重要而豐富的信息源,也蘊涵著學生更多的未知領域。讀圖能力是最具地理學科特征的能力?;诔跻粚W生認知能力特點,我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觀察力和空間想象力。

學生觀察力的培養(yǎng)要注重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的革新,要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參與作用。學生是否有興趣觀察,是否積極思考,是否能夠將所觀察的內容得以消化并儲存在自己的頭腦中,不僅在于教師設計的問題是否得當,還在于教師是否設計了恰當的教學活動,真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始終處于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tài)。例如學習"中國山脈的分布規(guī)律"時,我設計了如下步驟:第一步,學生在中國地形圖上查找我國都有哪些走向的山脈?第二步,每四人一組,發(fā)一張中國政區(qū)空白圖,四人共同在中國地形圖上找出我國東西走向的山脈有哪些,并由一名同學執(zhí)筆將它們畫在政區(qū)圖上,教師選取其中一、二個組畫的圖在實物投影儀上展示請學生先進行評議然后教師再評議;第三步,請各組同學進一步觀察并總結。東西走向的山脈在空間分布上有什么規(guī)律?"東北--西南走向的山脈用同樣的方法學習。其他走向的山脈只有一、二條,因此只引導學生觀察其分布位置即可,不需學生再畫圖。第四步,當學生了解了我國各種走向山脈的分布后,再次引導學生觀察中國地形圖,提問:"我國山脈在空間上的分布規(guī)律是什么?其他地形區(qū)與山脈之間有何關系?"學生的答案是:"山脈分布呈網狀;山脈一般是其他地形區(qū)的邊界。"我進一步提問:"如果將其他地形區(qū)從圖中刪掉,請想象這張中國地形圖的特點,并用語言描述。"學生答:"只剩空架子。"總結:"山脈構成了我國地形的骨架。"第五步,提問:"觀察中國地形圖,你能夠利用哪些地理事物幫助記憶山脈的空間分布位置?"學生的答案有以下幾種:"有的山脈分布在兩省交界處,可用省區(qū)記憶","有的山脈分布在國界上","有的山脈切穿了河流,可以根據切穿的河段記憶","有的山脈是我國三級階梯的界線"等等。可以看出,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始終比較活躍,而且關于山脈的分布規(guī)律,基本上是學生通過自己在讀圖、填圖的過程中獲得的,教師僅僅是起到了引導學生得出結論的輔助作用。

空間想象力可以說是地理課堂教學中較為典型的一種想象力的培養(yǎng),也可以說是地理課堂中獨有的,發(fā)揮學生的空間想象力不僅可以幫助學生了解某一地區(qū)的地理環(huán)境特征,還可以幫助學生記憶空間位置,以及進行圖形的轉換等。如“地形圖的判讀”中山地不同部位的等高線形態(tài)特征,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所見描述山體不同部位的形態(tài)特征,然后想象自己足夠高大,在山體的不同部位每隔一定高度圍著山體畫一條線,最后把這些線垂直投射到一個平面上,會變成什么形狀?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想象力,理解了山體不同部位等高線的特征。。

三、 重視教學后記,及時調整教學方法

教學后記,又稱課后記,簡稱后記。我的教學后記歸納起來有學生的、自己的和別人的三種類型。

學生的"教學后記。這類教學后記是講授新課過程中和講完后從學生方面獲得的信息反饋。學生是教學的對象,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的教學活動是以學生為中心進行的。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提問,根據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觀察學生的表情變化和學生的練習等可以獲得有關教學的一些反饋信息。講完課后我通過談話、問卷等形式也可以從學生身上獲得有關教學的反饋信息。然后將這些來自學生的反饋信息綜合歸納后填入教學后記中,為后階段的地理練習與復習,下一次同樣內容的教學提供依據。

"自己的"教學后記。在教學過程中或教學之后,由于靈感的產生或其他原因,忽然感悟到教學中某一個環(huán)節(jié)或方面有一個更好的處理方法,然后把這種方法寫在教案后。我認為,作為教師,在講完課后除了從學生方面獲得信息外,還要多作自我反思,及時對教學狀況和水平進行分析和評價,如教學目的是否恰當,教學方法是否優(yōu)化組合,教材處理是否適當,課堂練習設計是否合理等等。有的時候還需要臨時變動教案。

"別人的"教學后記。為提高教學水平,教研部門和學校經常要舉行公開課、觀摩課、匯報課等。聽課的人有各級領導和同組教師。他們會對教師講的課進行評價,并提出一些合理的改進意見,我很珍視這些寶貴的意見并寫在教案后面。要經常請教學經驗豐富的老教師或其他學科的教師聽課指導,虛心聽取他們的意見,積累好的教學經驗,充實教學后記的內容。

第6篇:初一地理知識總結范文

一、充分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

多媒體教學是利用投影儀等各種電教手段來幫助學生認識復雜的地理事物。地理內容廣泛復雜,時間的長久性、空間的無限性及現象的抽象性、間接性的特點,決定了地理教學的綜合性、復雜性、困難性。而電化教學正好能解決這些教學上的問題。

1、化虛為實。比如,在講"中國的商業(yè)和旅游業(yè)"這一章節(jié)時,筆者曾在兩個班采用不同的嘗試。甲班按步就班細講課本中的每一個知識點。乙班只放了兩段錄像,一段是中國商業(yè)發(fā)展史及當今商業(yè)形式和商業(yè)發(fā)展成就,另一段是關于中國主要旅游景觀的介紹。結果兩個班的反響截然不同:甲班學生覺得枯燥乏味。而乙班學生因有"走馬觀花,身臨其境"的體會,所以,除能掌握本節(jié)內容外,還對地理這門學科大感興趣。2、化遠為近。地球在浩瀚宇宙中的位置神密而難以想象,因而對學生的講授及學生的理解都有一定的困難。錄像可高度濃縮、生動表現出星體的位置、形狀、運動等特征,把遙遠的星體推到學生的面前,這樣,學生理解就容易多了。同樣也可把全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動植物形態(tài)等通過熒屏推到學生的面前,讓學生在隨鏡頭周游世界中,以實物作對比來體會、理解各相關知識點。3、化靜為動。地理現象中很多都是動態(tài)的,如洋流、地殼運動等,其漫長的演變和運動過程使人感到抽象又無法察覺它的變化,是教學中的難點所在。但如果通過幻燈或錄像可化靜為動,讓學生直接感覺到地理現象的發(fā)生演變過程。

二、注重問題的創(chuàng)設。

問題往往是引發(fā)學生探求知識的最好手段,針對初中學生上課注意力堅持不很長的特點,采用提問題能使學生整節(jié)課圍繞老師思考,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問題的設置一方面可由教師根據實際需要自行設計,另一方面,可由教材中的"想一想"、"做一做"等來逐步引導學生?;谶@一點,在講述地震這一內容時,以大家所熟悉的前幾年發(fā)生的5.12大地震為例,向學生提出一系列問題:為什么會發(fā)生大地震?屬于什么類型的地震?還有哪些地方可能發(fā)生地震?要求學生在看書的同時,帶著問題逐一解決。還要求學生從新的角度,或反向等不同途徑來進行思維,大膽地想象各種問題還可能有否其他答案,提供學生的思考余地。一堂課下來,從反饋回的結果表明,采用這種"創(chuàng)設問題的方法",不但學生能及時地掌握地震的有關系統(tǒng)知識,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即培養(yǎng)學生分析、綜合、比較、概括、判斷、推理能力。此外,還大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

三、以插圖拋磚引玉。

現在中學地理教材中一個非常明顯的特點是有豐富多彩的插圖:地圖、統(tǒng)計圖表、圖畫、漫畫等。其中漫畫以其新穎別致在教材中倍受學生的青睞,當然,對于一個初中學生來說,對漫畫的理解能力并不是那么深刻,可能還停留在欣賞畫面的花花綠綠、熱熱鬧鬧,也就是說只局限于表面現象。因此,老師必須利用學生這種對漫畫的好奇,正確地引導學生分析畫面,剖析出漫畫所表現的實質問題,真正把這種吸引力轉化為學習的動力。

如在講授初一地理第六章第二節(jié)關于"人口增長所帶來的問題"時,首先讓學生閱讀教材中"苦難的母親"漫畫,要求學生閱讀圖中內容,提示學生既要注意圖中的每一個細微內容,又要回顧前面所學習過的關于世界人口的發(fā)展問題。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上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教師要及時地對一些同學認識上存在的問題進行糾正。最后由老師作總結,在肯定同學們認識的同時,還補充一些相關的內容。經過這樣的嘗試,學生大多數能很好地掌握知識,反響也很好??梢?,這種教學,重在強調學生在接受感性認識之后,再對知識進行理性化的教學,這樣做有利于學生對新知的認識和積累。

四、適當設置游戲。

在學習動機的形成上具有重要意義的是要在學習中創(chuàng)造一種形成動機的氣氛。地理學這門學科,知識包羅萬象,各種因果關系較為復雜,結合當前素質教育理念,老師的教學方法須不斷更新,否則,就會使課堂上的40分鐘枯燥無味。游戲課就是把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有機地結合,寓地理知識的教學于游戲之中,通過生動活潑的方式激發(fā)學生興趣并獲得知識。

第7篇:初一地理知識總結范文

【摘 要】導入方式重視抓住學生興趣,重視投入小而收效大的效果,拋棄了以前純粹的復習舊課,導入新課的陳舊方法。具體做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設懸念,激發(fā)興趣;置圖像,增強直觀;用時事,聯系史實;滲理論,強調觀點。

【關鍵詞】課堂導入;創(chuàng)新法;懸念;興趣;圖像;直觀;時事;史實;理論;觀點

歷史課堂導入法設計非常重要,一個成功的導入法,可以馬上引起學生們的注意力,機器他們的興趣,如同徐徐展開的帷幕,讓學生們看到精美的置景;又如樂章的序曲,是學生一開始便受到強烈的感染,從而,為整個課堂的成功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歷史課起著其它學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歷史課傳統(tǒng)的導入法設計多為新舊聯系式,即采用復習法。復習舊課而引入新課,有利于知識間的銜接,使學生理解歷史概念的因果聯系,體現著溫故而已知新的教學思想,但往往缺少了趣味性,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時顯得平淡呆板而常常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活動。因此,不拘一格,因課而導,用豐富多彩的形式來縮短學生與教材之間的距離,使學生產生渴求知識的心理,一定會更有助于教學任務的完成。

我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結合歷史教學經驗,對新形勢下探索歷史教學的導入法作一些探討。具體做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 設懸念,激發(fā)興趣 教育家第斯多惠說過,“教學成功的藝術就在于使學生對您教的東西感興趣?!比欢?,要讓學生樂意聽講,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這需要教師不斷摸索和完善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總結經驗教訓。

在眾多的非智力因素中,興趣是學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礎,是非智力因素中最為活躍的一個,是入門的向導,使學生深求知識、促進思維發(fā)展的巨大動力。通過提出問題,設置懸念,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抓住學生的內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如,在講《兩漢與匈奴的和戰(zhàn)》這一課時,我先問學生:“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我國共獲得了幾塊金牌?”學生幾乎是齊聲回答“51”,我緊接著問:“同學們知道這第一名,也就是冠軍的稱呼從何而來呢?”學生都不知道,坐在那兒直搖頭。然后我就指出:這冠軍的稱呼與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歷史人物――霍去病有關,為什么有關呢?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就知道了。

通過這樣的導入,充分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吸收了他們的注意力,他們迫切希望得到解答,上課就認真聽課,就收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2. 置圖像,增強直觀 教學實踐表明:刺激強度大、變化性大、形象有趣的材料,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學生的積極思維,加強學生對重要知識的無意注意,起到強化記憶的作用,進而達到深化主題、畫龍點睛的功效。一般來說,歷史課中的插圖是課本重要內容的體現。許多杰出的歷史人物、重大事件及古代遺存盡入畫幅,成為大腦興奮的催化劑,它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對初中生而言,形象直觀的材料,比長篇大論更容易接受。利用插圖,精心設計導言,是眾多導入法中的一種,而且實踐證明這種做法效果顯著。

如在講述《兩漢經營西域和對外關系》時,我在幻燈片上投影出秦的疆域,讓學生說出它的大致范圍,然后投影西漢的疆域,讓學生兩相比較。然后指出在西漢統(tǒng)治時期,在新疆的地區(qū)和更遠的地方都是西漢統(tǒng)治的范圍,這一地區(qū)是在西漢統(tǒng)治時期歸屬中央管轄的,稱之為“西域”。那西域又是怎樣在兩漢時期歸屬中央管轄的呢?通過本課的講述,我們就能知道原因。這樣導入,即聯系了地理知識,把歷史地理有機地結合起來,又能抓住學生的心理,起到較好的效果。

3. 用時事,聯系史實 在教學中,根據新聞時事,聯系具體的史實來導入新課,既可以使學生看到歷史無處不在,學習歷史能吃增長我們的知識,鍛煉我們的能力,又能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在講述《昌盛的秦漢文化》時,我這樣用報上摘錄的新聞來導入新課:據報道,1990年7月,探險家們在美州密林中發(fā)現了一個與是隔絕的漢人村,村民都講漢語,保持了民族特色。據考證,這里的漢人可能是秦始皇時代徐福率領數千名童男童女漂洋過海留下的后代。在日本也有類似的傳說,現在日本還有一座徐福墓的遺址。那么秦始皇為什么要這樣做呢?我們一起來看看秦漢時期,封建迷信思想怎樣在統(tǒng)治階級中盛行呢?

時事的來源,關鍵在于平時的留心與積累。它的運用除了上述作用外,還能起到活躍課堂氣氛,融洽師生情感的作用。

4. 滲理論,強調觀點 對于知識尚少,抽象思維能力尚差而形象思維仍占主要地位的初一學生還不能進行純碎的歷史理論教育,必須在教學中“潤物細無聲”地將歷史理論滲透到實際的教學中去,達到教學目的。在歷史教學中,我也注意將歷史理論如生產力與生產關系,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滲透到導入方法中去,這樣的導入也能引起學生的注意。

如在講《秦末農民戰(zhàn)爭和楚漢之爭》時,我是這樣導入的:在前一課的學習中,大家對秦始皇的評價有兩種說法,有的說他是暴君,有的說他是一個很有作為的政治家,也就是說,他即有功也有過,那我們上一堂課學了他的功,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他的過。通過這種導入法,即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初步明白了評價歷史人物的最基本的方法。

導入法是一門教學技巧,方法多種多樣,有的可單獨使用,有的可柔和著用。我們應當依據不同的教學對象,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導入新課的方法。但導入法的選擇,都應當遵循一個原則,即學生聽得懂,感興趣。以上的幾種導入法,雖然形式各異,但殊途回歸,目的都是為了使中學歷史教學化抽象為具體,融趣味于嚴肅。歷史教學工作者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探索這個領域的無窮奧妙,這也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職責。

第8篇:初一地理知識總結范文

世界著名教育學家布魯納認為:“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應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應該是知識獲得過程的主動參與者?!钡乩戆咐齺碓从诂F實實際,需要學生綜合運用地理知識及經驗剖析案例,把握案例的關鍵,創(chuàng)造性地評價案例,通過案例教學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利于深化理論學習,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形成,達到學以致用。案例教學充分體現了新課改教學中的特點,是現代教育的精髓。我國實行教學改革以來,本人在教學改革的實踐中,深刻認識到,案例教學在地理教學中,將有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多年的教學實踐,使自己形成了一套傳統(tǒng)的教學習慣,為適應新的教學改革,我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對于新進初中的學生,地理是一門新課,特別是地理學習中,要求學生有較強的空間想象力,學生普遍認為,地理是一門最難學的科目。我認真總結思考,思索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首先,為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場景和活躍的課堂氣氛,我刻苦鉆研,不斷提高自己知識廣度和深度,提高自己課堂藝術教學效果;其次,如何解決重點和難點問題,對于許多復雜的問題能否用較簡單的方法去解決。學生有了興趣才會去認真學習,學通了才會有興趣,這樣,才能使教和學雙方都能保持較高的熱情。

案例1:讀等高線地形圖,如何用簡單的方法判讀地形類型

初一地理中,等高線和等高線地形圖是這一章的重點和難點,在各種考試中,出現頻率都很高。讀等高線地形圖,在判別山峰、鞍部、山谷、山脊和陡崖五種地形類型中,學生最難判別的是山谷和山脊。對于山峰、鞍部和陡崖的判斷,同學們一般都能較快地掌握;但對于山谷和山脊,大部分同學無從下手,還有部分同學容易把山谷和山脊搞混淆。教參一般要求半個課時學習時間,在最初的教學中,我基本上用了大半個學時,甚至又用晚修時間,通過練習講解作進一步的復習,但同學們還是一知半解。有段時間,我簡直是一籌莫展。

如何解決這一難題?我設計了多種教學方法。我在用分析法教學中,根據等高線的定義和特點,判斷出地形的形狀,然后確定哪是山谷,哪是山脊,但學生很難把理論轉化成抽象思維。有的同學看起來好像已經懂了,但一到實際運用的時候又糊涂了,反反復復。那時,我真正感受到從來都沒有過的困惑!

后來,我又在教學課件上下了很大的功夫,并在教學方法上作了很大的改進。我在網上下載了很多等高線地形圖方面的資料,把它們進行綜合,又根據我自己的需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修改。在課堂上,我充分利用多媒體工具,并從不同角度展示等高線的變化情況,山谷、山脊的特征;另一方面,讓學生分組討論,由學生自己來分析總結,得出結論。課堂效果顯著,學生的學習效率得到了明顯的提高。但我總覺得這種教學方法,事倍功半,效果總覺不佳。

在學習到第三章天氣與氣候的第二節(jié)世界氣溫分布中,由于海陸熱力性質的不同,夏季,同緯度的陸地比海洋的氣溫要高;冬季,同緯度的陸地比海洋的氣溫要低。定義同學們都記熟了,但實際運用中就出現了問題。有一個練習,根據等溫線的海陸分布判斷是夏季還是冬季,在做練習時發(fā)現,大多數同學都不會判斷,我發(fā)現這個問題又和判斷山谷和山脊一樣,我和同學們又都走進了深淵。我深入研究,一次,在為一個學生解答問題的時候,我突發(fā)奇思妙想!我記得那是一本參考書中的提示,根據等溫線的變化特點和同緯度海陸氣溫差異,判斷出季節(jié)。參考書中說:在同緯度的陸地,“高低則高”,這里的第一個“高”是指等溫線彎曲部分指向高緯度,后面的一個“高”是指溫值高,第二個“低”字是指等溫線彎曲彎部分指向等溫線值較小的方向,由此判斷出陸地氣溫較同緯度的海洋氣溫要高,所以是夏季。反之,為冬季。這其中的文字表達雖然簡單,但內容很復雜,又是緯度,又是等溫線值,還有海陸氣溫的高低,很容易讓同學們搞糊涂。我想:如何把內容復雜的問題簡單化,讓同學們既容易記、又容易懂?通過分析、思考、總結和歸納,我又進行去粗取精,終于找到了其中的規(guī)律,并達到文字和內容都能統(tǒng)一?!巴垢邉t低,凸低則高”——就像數學公式一樣,能夠非常簡單地解決以上復雜的問題,即在陸地部分,等溫線彎曲部分如向氣溫高的方向凸出,“凸高則低”,由此說明,陸地氣溫較同緯度的海洋氣溫低,就可以判斷是冬季。反之,則為夏季。這里的“高”和“低”都是表示等溫線值的大小。這樣,同學們容易記,也容易理解,再也不會出現混淆了。

在判斷山谷和山脊的時候,同樣運用這個規(guī)律,復雜的問題迎刃而解。“凸高則低”運用在等高線地形圖中,“高”和“低”都是表示等高線值的大小。“高”則為脊,“低”則為谷。運用這個方法,分析海陸等溫線分布和在等高線地形圖中判斷“山谷”和“山脊”,解決問題的成功率達到百分之百,學生能在較短的時間,準確解決這二類問題,大大激發(fā)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這一規(guī)律的運用,為課堂教學添加了光彩。

二個原本是非常復雜和困難的問題,通過一個簡捷的方法得到了解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得到極大的提高。通過多年的課堂教學實踐,我感到,一個好的教學方法,會給課堂教學帶來生機,產生事半功倍的效果?,F代教育,給我們每一個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必須刻苦鉆研教材,深入探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總結和發(fā)現,找到解決問題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提高我們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能力,讓我們的教學課堂更放光彩,星光燦爛。

案例2:現代課堂教學中,學生是主演,教師是導演。

我在帶第一屆初二的時候,講第四章第二節(jié)《中國的鐵路運輸》時,通常我是將課本的插圖制作成彩色的投影片,將全國的鐵路干線按方向分成幾大組,然后我指著彩色投影片,提出問題,讓學生回答。雖然我也竭力想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卻還是陷在傳統(tǒng)的“打乒乓”式的教學模式中,圍繞課本的主要內容我不斷地打(提)出問題給學生,學生又不停地打回來(回答)。當時我感覺課堂氣氛很活躍,看起來也是采用了啟發(fā)式,學生圍繞著我設計的若干問題基本上都回答出了我預想的答案。但上完課后,我不禁感到疑惑,這樣是否可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這樣的教學是否是課程改革所倡導的呢?

隨著新的課改理論的不斷學習和深入,我的思想和觀念也隨之在發(fā)生著翻天覆地地變化,回頭看看,總覺得這本是一節(jié)極好地讓學生自 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課,但總是還有太多的遺憾。為此,我又仔細地研究了《地理課程標準》,并在參考了其他資料的基礎上,對這節(jié)課重新進行了設計,經過再次實踐,課后我有了更多的感受。

這次備課的過程中,我改變了上次那種對教學重、難點的每個環(huán)節(jié)加以細致、具體安排的作法,沒有事先設計好師生對話、設計好學生應怎樣答,而是放手給學生,在尊重課程標準的前提下對教材進行了處理。首先我將課文中的全國主要的鐵路干線按方向變?yōu)樗膫€研究性課題:東西走向的鐵路干線;南北走向的鐵路干線;東北地區(qū)的鐵路干線;西南地區(qū)的鐵路干線;在上課前一星期布置給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自由結成四組,選定課題,選出主持人。確定研究目標、設計研究方案、收集整理資料、制作相關的圖片、學具等都由學生自己進行。而且讓學生特別去注意那些重要的鐵路樞紐城市,搜集與其有關的旅游信息,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去設計最合理的旅游路線。在這個過程中,我主要是提供盡可能地指導和幫助。學生們表現出極大的熱情,很多同學課間或中午來找我詢問相關的問題,絕大部分由他們自己去查閱,我也幫他們上網下載了一些資料。學生的興趣超乎我的想象,使我更有了進行這次實驗的信心。在這次備課的過程中我沒有用細節(jié)設計來實現教學目標,而是圍繞教學目標理清了思路框架??梢哉f,我是帶著和學生同樣的興奮和期待走進課堂的。雖然是第二次上這節(jié)課,但學生們的熱情更高于上次,每個探究小組都躍躍欲試,迫不及待地想展示自己了。

在導入新課時,我充分抓住“旅游”這個熱門話題,“同學們,今天我們組織一次到全國各地的旅游活動,交通工具是火車,我們怎樣來選擇旅游路線呢?請各小組的導游員來為我們導游?!痹谖液啙嵉貙胄抡n之后,首先給學生大約10分種的時間,讓各個小組的成員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補充,最后達成共識。然后讓各個小組派出自己的代表做導游員,創(chuàng)設一種旅游情景。在我的啟發(fā)和鼓勵下,落落大方的導游員出場了。她用優(yōu)美的語言將本組同學的發(fā)言有序地組織起來,同學們收集的資料還真豐富,有許多的全國著名的旅游景點和名勝古跡,導游員引領大家去觀賞名勝,有時還用多媒體播放與之有關的風光圖片,學生們興趣盎然,在旅游的過程中學會了鐵路干線的名稱和起止點,創(chuàng)設課堂情景,在玩中學,掌握了課本中的重點和難點,我也因勢利導,發(fā)動全班同學參與討論,原本上次授課時感覺較難處理的難點迎刃而解了。第一組的精彩展示贏得了同學們的掌聲,也更激起了其他小組的斗志,他們的表現更為出色。第二組的同學在第一組同學的基礎上,又補充了有關鐵路系統(tǒng)時間和車次的常識性的問題,而且有三個同學分角色扮演北京和上海兩個城市及火車,象表演課本劇似的,使課堂氣氛更加活躍,使所學的知識更具有實際性,更貼近生活。比上次授課采用的讓學生起來讀一讀的效果要好得多。第三組的導游員還帶領同學們做了個“旅游竟猜”的游戲,以引導大家思考并區(qū)別鐵路干線。第四組的導游員還利用“五一”長假我來為你服務等課堂靈活的方式來參與。最后我又出示了一幅全國鐵路干線圖,讓同學們積極參與,有的到屏幕前去指鐵路線的位置,有的根據我的提示選擇合理的鐵路線等。檢測階段我布置的題目是讓學生自己動手畫一幅全國主要的鐵路干線,而且讓學生自己起來談一談本節(jié)課的收獲等。由于前一階段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檢測的效果非常的理想,而且他們的動手能力,動口能力,動腦能力,觀察能力等都得到了非常大的提高。由此看來他們自身的體驗是無法替代的,也是最珍貴的。作為教師的我也從體現教師權威的講臺上走到學生中間,和他們一起探討與交流,學生不再僅僅是學習者、欣賞者、模仿者,而且與老師共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成為講授者、表演者和創(chuàng)造者。

相關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