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小學語文經(jīng)驗總結范文

小學語文經(jīng)驗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小學語文經(jīng)驗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小學語文經(jīng)驗總結

第1篇:小學語文經(jīng)驗總結范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風格;現(xiàn)狀;路徑形成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7)06-0105-02

1979年,羅馬人曾預言:“未來文盲不再局限于不識字群體,而是向?qū)W習方法不明確的人員靠攏”。這種思想在當前教學工作中得到廣泛運用,即結合現(xiàn)代技術手段的運用,通過對知識范圍的擴張與更新,形成特定的思維結構,促進學生整體素質(zhì)水平的提升。知識屬于智慧的結晶,作為人類勞動文明、社會文化以及實踐經(jīng)驗的總結,如何有效地利用教學方法與教學路徑,實現(xiàn)學生全面發(fā)展,是當前教師迫切關注的問題。

一、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風格及路徑現(xiàn)狀

1. 教學風格類型

1980年,國內(nèi)關于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風格的研究工作還滯留于經(jīng)驗總結階段。但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與教學思想的轉(zhuǎn)變,在20世紀末,教育學者逐漸加大對教師教學風格的研究工作,將其按照年代與時間的差異,分為以下類型:理智型、情感型、幽默型與求美型;探索型、善導型和合作型、啟迪型、表演型與綜合型;質(zhì)樸型;沉穩(wěn)型、邏輯推理型以及慷慨型;典雅型、新奇型;細膩和闊達型、優(yōu)美型、謹慎型;藝術型、啟發(fā)型;幽默型與情理融合型。

2. 教學風格定位的作用

通過教師教學風格的定位,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但其作用需從教師與學生的雙重角度進行細致化闡述。首先,從教師角度來說,教師要力求實現(xiàn)教學思路、思想的直觀展現(xiàn);改善傳統(tǒng)教學課堂刻板化問題,提高課堂教學活動的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促進自身發(fā)展;改變原有教學模式,順應時代以及教育行業(yè)發(fā)展的需求;體現(xiàn)教學藝術魅力;促進高效課堂的形成。其次,從學生角度來說,需要注重學生個性化l展;為學生營造良好地教學氛圍;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思維的形成;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

3. 教學路徑形成途徑

教學路徑有著多種形成途徑。例如,優(yōu)化標準教學路徑,從而形成具有自身教學特色的教學路徑;教師在充分認識到自身不足后,實現(xiàn)全面突破;國家教育部門對教師給予政策與資金上的支持,鼓勵教師做好繼續(xù)教育工作;為教師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條件;將教學路徑形成問題納入教師職稱評價的范疇等。

4. 教學現(xiàn)狀調(diào)查研究

從當?shù)囟嗨W所回收的問卷調(diào)查顯示,絕大多數(shù)教師授課時,僅局限于多年教學經(jīng)驗的總結,任其自主發(fā)展所形成。由于在采用教學經(jīng)驗總結和反思、創(chuàng)新與應用的過程中缺少教學風格的融合,使教師教學工作難以達到規(guī)定標準。另外,在多數(shù)教師的眼里,認為教學風格的形成屬于個人問題,與學生發(fā)展、名師評價等工作關聯(lián)不大,因此難以幫助學生全面發(fā)展,更談不上教師教學風格及路徑的形成與構建等。

二、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風格現(xiàn)狀及形成路徑探究

1. 教學風格及路徑形成架構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風格及路徑的形成影響因素相對較多,但是可以劃分為內(nèi)外因素兩大類,其中外部作用是為教學風格形成提供保障、促進教師全面發(fā)展;內(nèi)在作用是教師教學風格形成的源動力。對此,相關部門應加大對小學語文教師的支持,促使教師認識到教學風格形成的重要性,并積極主動地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學風格。

2. 優(yōu)化教師職稱評價制度

從整體層面上,國家教育部門作為學校、教師綜合管理的核心部門,所出臺的政策支持,是學校與教師發(fā)展的關鍵因素。因此,相關部門應將關注重點放在校園建設與教師教學現(xiàn)狀改變工作中,利用優(yōu)化教師職稱評價制度的方式,鼓勵教師做好教學風格構建與創(chuàng)新工作。例如,在《船長》一課的教學中,教師采用錄音播放的方式,使學生詳細解讀船長在命令下達中為何采用“大聲吼叫”的方式。通過對文章的范讀,加深學生對哈爾威船長英雄色彩的記憶。其次,利用學生分角色朗讀的教學活動,由學生分別扮演船長、船員,促使學生產(chǎn)生與文中人物同生存、同命運的思想。對于小學語文教師而言,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可促進教學模式與風格的多元化發(fā)展,加之教育部門對職稱評價制度的優(yōu)化,促使教師能夠從自身利益的角度認識到教學風格與路徑形成的作用。另外,教師激勵制度的提升,還可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教學積極性,全方位調(diào)動學生思維,為高效課堂的構建奠定良好基礎。

3. 注重骨干教師的培養(yǎng)

教學風格的形成是循序漸進的過程,普通教師在向骨干教師的轉(zhuǎn)變過程中會形成特色化明顯的教學風格。例如,在講解《荷花》一課時,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不僅能完成規(guī)定教學目標,還能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首先,為了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受,利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對荷花圖片進行展現(xiàn),同時播放樂曲,促使學生在心靈角度上產(chǎn)生“自身為荷花”的真實情感。其次,為活躍課堂教學氛圍,調(diào)動學生學習興趣,可在授課前夕,要求學生對“笑臉”進行繪畫或描述,在正式授課中,再將學生所展現(xiàn)的“笑臉”插入至荷花中,其目的在于加深學生對文章的解讀??傊虒W風格的形成需要教師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結合學生實際發(fā)展需求,對教學目標與教學方法進行適當更改,同時還需要教育部門、學校管理者的支持,方可促進教師由普通向骨干的轉(zhuǎn)變。

綜上所述,通過對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風格的分析,可知關注教師專業(yè)化、多元化發(fā)展是當前教育界面臨的首要問題,更是教師職稱評價的主要考察方面。而研究教師教學風格與路徑,是從直觀化以及宏觀化的角度,深層次剖析學生全面素質(zhì)提升的關鍵。

參考文獻:

[1] 湯慧珍.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風格現(xiàn)狀及形成路徑探究[J].求知導刊,2016,(13):150-150.

[2] 落桑旦巴.語文教師教學風格形成路徑探索[J].產(chǎn)業(yè)與科技論壇,2016,15(18):162-163.

[3] 王克強.發(fā)展心理學視角下教師教學風格形成的過程[J].新課程研究旬刊,2015,(9):18-20.

第2篇:小學語文經(jīng)驗總結范文

【關鍵詞】小學 語文教學 多媒體應用

引言

教師在進行語文教學的時候,要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教學目標確定是否使用多媒體,要保證信息技術是服務于實際教學內(nèi)容的。可以通過多媒體聲、形、色多方面的展現(xiàn)能力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景,渲染并深化教學內(nèi)容,幫助學生獲得情感體驗,引發(fā)學習興趣,能夠全方面理解教學內(nèi)容,強化并吸收所學的重難點。

一、要強調(diào)直觀理解,引發(fā)學生興趣

小學生還沒有完全發(fā)展成熟的人格,對于學習所表現(xiàn)出來的興趣完全是直觀的認識,只有直觀的興趣才能使其保證較長時間的關注度。所以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從直觀興趣入手,分析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狀況,尋找合適的時機實現(xiàn)直觀興趣到間接興趣的轉(zhuǎn)化。語文課堂上多媒體的運用就是最好的引起直觀興趣的方法,它能夠?qū)⑹挛镄蜗蠡?、具體化、直觀化,開散學生的思維,并且能夠增加課堂信息包含量,提升教學效果。

例如在講解《雪地里的小畫家》的時候,我會用多媒體展示飄飄灑灑的大雪,然后展示雪停后地面上鋪滿積雪的畫面,在學生感受了銀裝素裹之美的同時,播放人們腳印踩在雪地上的印記,引領同學們想象不同的小動物踩在雪地上形成不同足跡所展示出來的一幅幅漂亮的圖畫。然后進一步深入和大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引領同學們關注大自然,愛護大自然,激發(fā)其熱愛生活、熱愛社會的情感。

二、創(chuàng)設情境,引領學生真實感受

首先是利用圖片影像創(chuàng)設情境。目前小學語文教材所包含的內(nèi)容很豐富,所涉及的知識內(nèi)容也很多,有很多課文中涉及的事物都是小學生沒有聽說過的。比如在講解《富饒的西沙群島》一文時,因為學生沒有接觸過這個地方,不能夠憑借想象感受出它的自然和美,于是就利用多媒體圖片配合畫外解說向同學們介紹美麗富饒的西沙群島,學生在看過西沙群島很多精美的圖片之后,就萌發(fā)出了想要深入了解的意向,所以一堂課就這樣在興趣盎然的情況下開始了。圖片的使用能夠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使其仿佛身臨其境,加深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

其次是音樂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在講解《大海的歌》的時候,先帶領學生大致了解文章內(nèi)容,然后利用多媒體播放自然界中大海的聲音。在上課之前教師選擇并選取適合文章使用的海浪聲音,在播放的時候要配合文章中大海時而奔騰、時而寧靜的自然聲音,讓學生邊看課文邊聽著大海的聲音,想想這文章中描寫的“往來穿梭的鳥”和“綻開萬朵浪花”的美感,這樣能夠更深入的欣賞文章描繪的畫面,體味作者的情感。

三、運用網(wǎng)絡信息,增加教學容量

現(xiàn)在的語文教學如果僅僅依靠書本內(nèi)容的講解是不能夠滿足學生的知識需求量的,這時候網(wǎng)絡信息多媒體技術就能發(fā)揮它的優(yōu)勢,能夠?qū)⒍鄻踊恼Z文學習資源收集并展示給學生。通過多媒體可以將課堂和諸多網(wǎng)絡知識相結合,加大語文課堂的知識含量,可以將更多的知識內(nèi)容傳授給學生,另外還開拓了學生的視野,增加了對課堂外環(huán)境的認識。這樣大量的課外信息的加入,不僅能夠充實學生的見識,還能夠激發(fā)起探索新知識的欲望,利用新知識鞏固之前所學的內(nèi)容,可以站在新的教學角度提升教學效果。

四、合理利用多媒體課件結合傳統(tǒng)教學,提升教學效果

過去的小學語文課堂,幾乎就是教師完全講解,學生以老師為中心展開一堂課的學習,學生只能被動的接受,沒有主動學習的興趣。在語文課堂上將多媒體合理的運用到教學過程中,能夠提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加強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多媒體的實際運用能夠優(yōu)化教學過程,幫助完善素質(zhì)教育,是今后教育的發(fā)展趨勢。但作為教師需要認識到的是,在使用多媒體教學模式的時候,要正確合理的利用,要保留傳統(tǒng)課堂中不能夠通過多媒體教學替代的內(nèi)容,包括一些朗誦、背誦的內(nèi)容,是要堅持過去的方式方法的。多媒體有明顯的優(yōu)勢,但是要和實際教學狀況與教師教學經(jīng)驗結合使用才能夠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它的作用。教師不能一味地依靠多媒體,在教學過程中也要完善自身的知識構建,加強自身創(chuàng)造教學的能力,要在運用多媒體的時候詳略得當?shù)闹v解,并且配合板書和實際指導幫助學生理解重點和難點。

結論

經(jīng)過實際教學經(jīng)驗總結,在使用多媒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注意選擇適合學生理解的內(nèi)容,能夠?qū)㈦y于理解的知識通過多媒體表達變得簡單,幫助學生吸收。小學語文教學不僅考驗教師的教學技術,同時也是對語文教學藝術的一種體現(xiàn),教師的知識儲備量、教學能力表現(xiàn)、課堂組織能力、課件制作能力都是小學語文教師所要具備并不斷提升方面,這些能力會對教學效果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教師要合理應用多媒體,完善教學內(nèi)容,強化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任忠槐. 語文教學中的多媒體課件運用的基本原則[J]. 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1(03).

[2]孫艷芬. 淺談多媒體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J]. 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2010(16).

第3篇:小學語文經(jīng)驗總結范文

一、識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

識字教學是小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基礎。小學生正處于學習識字的階段,加上在入學前已經(jīng)掌握了一些口頭表達能力,對于學習中的書面表達有很大的幫助。人的大腦中的布洛卡斯區(qū)是人學習語言的部分,六到十二歲的階段內(nèi),是學習語言的黃金時間。這個時間掌握的語言很容易存儲到布洛卡斯區(qū),所以人們很容易掌握語言,同時,這也是小學生識字認字的重要階段。超出這個階段的識字教育的效果就沒有那么好了。

學習語言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識字教學過程中要恰當利用周圍的事物以達到良好的效果。小學生,因為年齡比較小,思維也比較局限,所以教師在識字教學過程中要照顧到學生的思維能力,把一些抽象的思維,借助周圍的事物化為具體的思維。

二、小學語文識字教學的一些常見方法

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雖然看起來是一個很簡單的過程,對于教材中要求的每一個字,教師都認識,也許認為把這些生字教給學生是一個并不復雜的教學過程。但是如何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接受,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卻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進行努力:

1.盡量借助身邊的一些具體的事物來指導學生識字 小學生的思維比較簡單,對事物的理解也只是停留在表面層次,而且小學生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所以要借助身邊一些容易引起小學生注意的事物來進行教學活動。教師在進行識字教學時,可以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利用教材或者多媒體設備上的一些圖片或者簡短的視頻來幫助學生記住生字。例如,在學習生詞“狐貍”時,學生可能基本上在生活當中沒見過狐貍,腦海中就會產(chǎn)生狐貍是什么?狐貍長什么樣子?狐貍吃什么?是不是像小狗一樣等疑問。如果教師在教這個生詞時能夠借助多媒體設備向?qū)W生展示一些狐貍的真實圖片,學生就會產(chǎn)生很大的興趣,對于狐貍的長相特點有一個深刻的記憶。相對于只憑著教師的口頭形容、學生的憑空想象,這樣的教學方法會產(chǎn)生很好的效果。

2.可以利用一些有趣的互動性游戲輕松進行識字教學 識字教學對于教師和學生來說都是一個枯燥乏味的過程。教師單純地教生字,教學沒有一點的趣味性和挑戰(zhàn)性,時間長了就會變得呆板。學生只是單一地認字,又因為小學生的注意力和耐力不夠,所以很容易失去興趣,產(chǎn)生厭煩情緒。因此,在這個時候,教師就要考慮是否有更好的方式來進行識字教學?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活潑好動的特點,通過組織一些有趣的活動來進行識字教學,讓學生在體驗到游戲的趣味性的同時學習認識生字。從而,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讓教學氣氛更加融洽,師生關系更加和諧。

3.通過聽覺效果來幫助學生識字 小學生的年齡小,生活閱歷比較少,所以,教師要利用多個感覺器官來觸動學生。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中根據(jù)一些詞語的類別,進行帶有思想感情的閱讀或者形象生動的聲音來教學。例如,一些小動物的詞語,可以借助小動物的聲音和代表性的動作來教學。對于自然界中的聲音,可以用教學設備播放一些視頻和聲音。這些都是從聽覺方面來幫助學生記憶的方式。

4.借助師生互動、生生交流促進識字教學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過程也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互相交流的過程。對于一些生詞,教師可以與學生之間進行必要的交流,以讓學生記住生字。另一方面,學生之間也可以進行必要的交流,培養(yǎng)他們互相幫助、互相學習、樂于助人的精神,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學會分享,這樣不僅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互相交流,同時也讓學生學會分享,每個學生把自己所知道到的分享給別人,這樣每個學生就會學到更多的知識,對于生字有了更多的了解,也培養(yǎng)了合作互助的精神。

在小學生識字教學中,還有一些其他的教學方法。教師在教學當中,可以利用一些兒歌、古代諺語、三字經(jīng)、四字成語等識字方式。這些方式一般都很押韻,讀起來也充滿樂趣。教師可以在課堂組織一些兒歌、三字經(jīng)或接成語比賽,把學生分成幾個小組來進行。在比賽過程中,學生會集中思考學過的生詞,增強記憶,同時也  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通過定期舉行比賽的形式,學生就會更加注重平時的積累,更加用心地進行識字學習。這樣,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主動學習的好習慣,學生在交流過程中也對生字形成了更深刻的理解,鍛煉了學生的思維,學習的積極性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第4篇:小學語文經(jīng)驗總結范文

【關鍵詞】小學語文 互動教學 實踐

教育改革已經(jīng)成為當前我國教育發(fā)展的一種趨勢,提高學生進步、促進教育發(fā)展是教育改革的基礎和前提。小學語文課堂互動教學模式已經(jīng)在一些學校展開,并積累的一定的經(jīng)驗。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就必須對每一個學生在學習方面上的興趣和身心特征等等都掌握好,然后通過一些針對性的方法和有效的途徑來激發(fā)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和主動性,從而在更加有效的授課中取得知識,提高學習的技能?;咏虒W,不僅更有利于教學的雙向溝通和互動,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主動性和自覺性,還能改掉之前學習需要別人督促的壞毛病,并進一步提高他們的互動和協(xié)作意識。教師也需要采取一些舉措,改變小學生之前對語文的學習方法,由被動轉(zhuǎn)變?yōu)橹鲃樱⑶以谶@個過程中對存在的難題提出更好的改進和解決辦法。

一、互動教學的含義

“互動教學”,互動指的是學生就教學內(nèi)容學習上的互動,也可以說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對課文或者文中提出的問題進行的互動。換句話說就是在語文的課堂上圍繞教學內(nèi)容而開展的一系列溝通、交流、協(xié)作等學習方式。在這種教學模式上,主要突出的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全部參與整個教學的過程,這樣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還可以使學生對教學過程中所提出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解決?!盎咏虒W”所體現(xiàn)的好處數(shù)不勝數(shù),這種教學模式遵循的是新課程的理念,有利于廣大學生提高學習能力和改善學習習慣,最終提高學習的品質(zhì)。

二、良性互動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意義

1.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學生在整個教學的過程中占據(jù)著主要的部分。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授課的時候應該讓學生充分了解學習語文的基本思路,抓住學生學習的興趣,努力讓學生轉(zhuǎn)變?yōu)橹鲃拥膶W習,這樣才能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到與之相關的知識。而教師在上課的時候跟學生進行互動,可以指引學生在對獲得到的知識進一步進行思索和處理,將課本上的知識轉(zhuǎn)為自己所容易掌握的知識,使廣大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并牢記語文的知識,最終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效率。

2.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課堂其實就是一個開放的環(huán)境,在語文課堂的教學中互動教學能夠改善上課的氛圍,促使原本索然無味的課堂氛圍變得更加輕松和活躍。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學生可以放松自己緊張的情緒,這對學生學習知識更有幫助。

三、小學語文課堂上的師生互動策略

1.能夠善于傾聽交流.

傾聽能力有效溝通的基礎,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要求教師去接近廣大學生,懂得去傾聽,而學生就是我們聆聽的對象。教師在整個過程中要做到有耐心、誠心,要放下本身帶有的威嚴和領導的心態(tài),在整個互動的過程中,用平等的態(tài)度指引學生更加準確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意識。在整個互動學習過程中的傾聽,要盡可能地避免傾向性,不可以只聽取一些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的意見和建議,而應該盡量采用成績相對來說比較差點的學生的想法。在這個過程中做到互動,教師要先學會傾聽,這是新授課方式取得成功的第一步。

2.加深理論知識學習。

由于小學生的年齡相對來說比較小,還沒有構建好成熟的知識結構,在語文的課堂上,教師要加深學生對語文這門學科的性質(zhì)和學習功能的理論性認識,并且通過觀察學生的自身特點,采取不同的方法,以便于讓學生適應,最終達到提升教學的效率。提高語文素養(yǎng)以及廣大學生的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方式就是讓學生跟老師之間加強互動交流。在課堂授課中,教師要對每一次的教學活動進行精心的安排,通過情景、空間或者語言上等等一些其他方式互動,進而加強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達到更好的提高學生的素質(zhì)。

3.及時把握有效信息。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遠離我們,但不敢保證還有一些教師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教學,只為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從不多花點心思關心學生在上課的表現(xiàn)。事實上,大部分時候?qū)W生會不經(jīng)意的冒出一些疑問和富有創(chuàng)意的想法,教師如能在課堂上善于注意這些稍縱即逝的想法,并且對這些信息加以放大和整理的話,這種突如其來的想法往往會引起一個異常激烈的探討,可能會得到同學們的認同,并以此產(chǎn)生共鳴,這樣就能讓課堂師生之間的互動變得更加精彩。

4.建立互動評價機制。

有效互動的前提是要有明確的目標,建立互動評價機制,就是要不斷改善互動的真實效果。而這種評價機制指的是教師要主動積極地將學生的各種反應當做反饋的評價,關注發(fā)展性與主動性的結合。一是,這種互動性的評價要求師生之間要認真耐心。教師用心聆聽學生的各種想法,不但可以體現(xiàn)老師與學生之間的互相尊重,還能在一定得程度上可提高學生在課堂活動參與的主動性。二是,這種評價體系必須多元化,不但讓學生自我評價還要老師學生之間相互評價,盡最大地可能讓雙方看到評價的內(nèi)容,討論評價的結果,讓課堂里的每一個學生都能接受,每一個老師都可以理解和改善教學內(nèi)容,并樂于接受學生評價的結果。

第5篇:小學語文經(jīng)驗總結范文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 “文包詩” 情感教育

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植入情感教育首先需要深挖教材,用文本情感打動學生。

蘇教版小學語文課本對學生情感教育的重視體現(xiàn)了新課改對小學生新的要求,小學語文老師在擁有好的教材的基礎上所能做的便是深度挖掘教材,把情感教育視為教學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體會文本的感情,把握文本的精髓,從而達到情感轉(zhuǎn)移的目的。當對文章有所觸動的時候,學生能更容易理解,也有利于老師的教學,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多加強學生的人文教育,讓學生受到經(jīng)典的熏陶。小學生正處于價值觀的構建時期,傳統(tǒng)的文化經(jīng)典和人文教育等對學生良好審美情趣和高尚道德情操的培養(yǎng)具有重要的作用。在語文教學中融入愛國教育、責任教育、關愛他人等思想,讓這些情感在小學生的心中扎根。在我國悠久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許多蘊含優(yōu)秀人文精華的經(jīng)典著作都為世人尊敬,如古代兒童的啟蒙讀物就包含了許多優(yōu)秀品質(zhì)值得小學生學習,在教學中重視經(jīng)典文化的教育不僅能使小學生增長知識,還能學習優(yōu)秀品質(zhì)。

二、“文包詩”的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

古詩詞的學習作為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難點,不論從老師的教學方面還是從學生的理解方面都有一定的困難。新課改之后,古詩的教學模式發(fā)生了改變。“文包詩”這種文學形式將難懂的古詩詞融入通俗易懂的短文中,讓學生能在更輕松、有趣的情境里學習古詩。

1.“文包詩”對小學語文情感教育的作用

“文包詩”首先通過有趣、簡單的文字把學生引入其中,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為詩歌創(chuàng)設情境,加之老師對其背景的介紹,在閱讀詩詞時仿佛身臨其境,很快便能領悟文章的主要情感。情感是詩詞的靈魂,常常也是劃分不同詩詞種類的標準,要想準確把握詩詞的大意必先抓住其情感,如此學生更能對詩人的心境感同身受,理解和背誦起來更為輕松。另外,“文包詩”能激發(fā)學生對古詩詞的興趣,引發(fā)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索,增強語文學習能力,有助于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

2.如何在教學活動中更好地利用“文包詩”踐行情感教育

首先教師應在課前布置預習,讓學生自己先熟讀課文。老師首先應向?qū)W生介紹短文的背景和寫作動機,對古詩的基本情況進行說明,再提出一些思考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時,要求學生把握文章的整體思想和主要內(nèi)容,尋找出文章和詩歌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學生通過這樣的教學引導能更好地通過故事理解詩句的含義并體會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

其次,短文中的關鍵詞對學生感受詩歌情感有積極作用。教材中的短文主要是根據(jù)詩詞的主要內(nèi)容進行解釋和擴展的,因而短文中的字詞也是緊扣詩詞,為詩詞服務的。我們在小學語文的古詩詞教學中強調(diào)關鍵字的作用,但小學生往往無法從晦澀的古詩詞中準確地找到中心詞、字,但如果從短文中尋找關鍵字就容易得多,通過這些關鍵字就能揣測一首古詩詞通篇的大意及情感。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注意關鍵的字詞,并鼓勵學生根據(jù)詞語表達的情感,將自己置身其中,理清詩人情感變化的脈絡。

最后,通過精讀短文和詩詞,找出隱藏性的意義,把古詩詞中詩人感情的“細節(jié)”找出來,不放過任何一處情感的變化。“文包詩”的學習模式讓學生可以把學習的外延擴展到課外,平時可以通過類似的方式進行其他詩歌的擴展學習,積累更多的詩詞,豐厚文學底蘊,提高自己理解古詩詞的能力,在今后的學習中,以更加積極、輕松的態(tài)度對待詩歌的學習?!拔陌姟边@種在新課改形式下創(chuàng)新的文學形式,經(jīng)過實踐的檢驗,證明了其可行性和重要性,是語文教育改革中重要的一環(huán),對小學語文的教學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三、通過課外實踐活動加強小學語文的情感教育。

小學語文教學對小學生的情感教育,最終還應該落實到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組織課外活動加強情感教育。比如邀請優(yōu)秀的專家學者開展一些適合小學生的語文講座,舉辦演講比賽,讓學生通過準備演講和最終進行演講的過程熟練掌握語文知識,也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表達自己對文章、對詩詞的見解和感悟的機會,還可以結合親身經(jīng)歷。另外,如果條件允許,教師就可以組織學生進行郊游等戶外活動,帶學生走進大自然,領悟大自然的魅力,或是走進博物館、紀念館,讓學生了解文化名人的生活。諸如此類的實踐活動對加強小學語文的情感教育大有益處。

以上這些都是筆者個人結合教學經(jīng)驗總結出來的,利用小學語文教材的優(yōu)勢和資源提出的一些關于加強小學生情感教育的方法和要點。情感教育在語文教育中是一個長久的過程,它在學習生活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對學生的語文學習起著重要的作用。要想建立完整的情感教育的體系,教師起著領路人和輔助者的作用。例如“文包詩”的文學形式就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式,在學生和教材之間建立起情感轉(zhuǎn)移的紐帶,豐富學生的語文情感。因此語文教師應該創(chuàng)新思路,不斷更新自己的思想,采取靈活多樣的方法和策略,充分地利用文本中的情感因素,加強小學語文的情感教育。

參考文獻:

[1]苗玉玲.小學古詩教學淺析[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0(09).

第6篇:小學語文經(jīng)驗總結范文

黑河市第六小學崔紅英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在閱讀教學的課堂上, 很多孩子在讀書過程中很馬虎,容易漏讀或者錯讀。 孩子們愛唱讀,很多孩子讀書愛唱讀,聽的人很難受。唱讀通常是孩子們沒有掌握好語調(diào)。掌握不好語速 ,這就是最重提到的,朗讀和語調(diào)語速息息相關。有的孩子語速過快,你還沒聽清上一句他就已經(jīng)讀到下一句了。這往往會造成吐詞不清等弊端。

二、課題研究意義:

朗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項重要任務,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有助于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其受到情感的熏陶,從而達到美感、樂感、語感、情感的和諧統(tǒng)一。朗讀是溝通讀者與文本互動的橋梁,是讀者和作者思想情感交流的紐帶,但在日常小學語文教學中,朗讀往往成為課堂的匆匆過客,學生的朗讀準確率低、流利程度差、缺乏感情等情況普遍存在。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jù):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具有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語文課要充分重視學生的朗讀,讓學生在反復的朗讀中體會語言所蘊含豐富的情感,并與自己的情感相通,加深理解與體驗?!薄伴喿x是小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朗讀的是最重要、最經(jīng)常的訓練?!薄耙寣W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yǎng)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熏陶?!毙W語文飽含著作者強烈的情感,或直抒,或含蓄,或激昂,在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朗讀教學的策略,引導學生領會文本的內(nèi)涵,感受文章的韻味,體會文中的情感,加強語言的敏銳性。同時,朗讀對于鍛煉學生口才,促進學生記憶,豐富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培養(yǎng)形象思維和靈感思維,增強對語言藝術的欣賞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

四、課題主要研究的內(nèi)容

1.小學低年級學生朗讀現(xiàn)狀調(diào)查研究

2.小學低年級學生情感朗讀指導有效策略的研究

五、課題研究方法:

1、比較法:對小學朗讀教學的資料和研究的成果進行收集、整理、比較和歸納,在文獻研究的基礎上篩選有效經(jīng)驗,運用于本課題研究。

2、調(diào)查法:在學生、家長中開展關于朗讀興趣、朗讀習慣、朗讀方法的調(diào)查問卷,分析朗讀教學的現(xiàn)狀以及學生的學情、心理品質(zhì)和學習習慣,為針對性地開展朗讀教學策略研究打好基礎。

3、經(jīng)驗總結法:根據(jù)實踐所提供的事實,分析概括情感朗讀現(xiàn)象,挖掘現(xiàn)有的經(jīng)驗材料,以便更好地更加理性地改進自己的教學。

4、文獻法:通過查找各種文獻資料幫助課題的實施。

六、課題研究過程:

1、準備階段:2019年5月——2019年6月,進行可行性論證,申請立項。

2、實施階段:2019年7月——2020年7月。

實施課題研究方案,落實課題研究班級。開展調(diào)查問卷,積累原始資料并進行分析整理。

開展課堂教學研究,探索小學朗讀教學策略。

做好課題的結題報告的各項準備工作。

3、總結驗收階段:2020年6月——2020年7月。整理材料,撰寫實驗報告,申請結題驗收。

七、課題研究的成果

1.各種各樣的朗讀活動的開展,營造了溫馨的朗讀氛圍。在這種氛圍中學生變得愿意讀,樂意讀了,師生關系和諧融洽。而課堂教學作為朗讀訓練的主渠道,教師應當少一些批評,多一些表揚,把“相信人人能成功”傳達給每個學生,營造一個輕松、積極的朗讀氛圍,讓學生饒有興趣地主動投入到朗讀訓練中,積極地觀察、思考、想象,讓學生想讀,采用多種訓練形式,讓學生參與朗讀,指導學生以教材為評憑借,充分利用課文內(nèi)容,創(chuàng)造性地練讀,讓學生樂讀。

2.經(jīng)過一年的課題研究,進步了我對朗讀教學重要性的熟悉,加強了朗讀練習,激發(fā)了學生朗讀的愛好,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進步了學生的朗讀水平。朗讀教學的有效開展,大大促進了學生的課外閱讀。拓寬了學生的視野,增長了學生的見識。過去,我班每學期生均閱覽圖書不超過六冊,而現(xiàn)在每學期生均請閱覽圖書超過了15冊,由此可見,學生對閱讀已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并且,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也逐步養(yǎng)成,如邊讀邊做讀書筆記,朗讀教學的有效開展,也促進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和寫作水平的提高。學校加強朗讀訓練,學生語言的積累多了,“日積月累,熟能生悟,是學習語文行之有效的經(jīng)驗……這樣就為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和寫作水平的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如今,學生在課堂上敢說了,會說了,能說了,多名學生參加學校組織的閱讀競賽、作文競賽中分獲一、二、三等獎。應該說,學生的語文素質(zhì)有了較大的提高。

3.通過課題研究,我提高了自身的朗讀水平和朗讀教學水平。

本課題的研究促進了我的成長,深化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改革。閱讀課《守株待兔》獲得市級一等獎,《你會洗手嗎》教學設計獲市級一等獎,獲得全國朗讀大賽的二等獎。

八、課題研究存在的問題及反思

1.學生的朗讀成效積累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個堅持不懈的過程。

第7篇:小學語文經(jīng)驗總結范文

關鍵詞:農(nóng)村 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意義 現(xiàn)狀 對策

一、 農(nóng)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提出的背景及意義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閱讀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作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閱讀教學應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由封閉、課內(nèi)走向開放、課外,讓學生走向閱讀實踐而不只限于課堂,從而全面提高語文素質(zhì)。然而,由于我國許多學校對閱讀教學并不重視,且由于各方面條件的限制,使得學生課外閱讀活動效率非常低,且具有自發(fā)性和盲目性,課外閱讀活動無法有效開展。因此,在小學階段,我們應充分利用孩子渴望了解外面世界的心理,在孩子世界觀、人生觀鑄造的起步階段,對他們進行科學、系統(tǒng)的閱讀引導,讓學生通過各種渠道,對社會有個初步的認識,提高閱讀能力。因此在小學階段,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科學、合理的開發(fā)、運用學生的閱讀資源,對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是非常有益的。

二、 農(nóng)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之分析

由于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再加上農(nóng)村環(huán)境,導致家庭、學校沒有認識到閱讀能力的重要性,從而導致農(nóng)村學生閱讀知識面窄、閱讀能力低下,長此以往,學生的情感得不到重視、態(tài)度及價值觀沒有得到正確的引導和培養(yǎng),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影響深遠。農(nóng)村的閱讀教學仍然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教學地點永遠是教室、教學器材一直是課本,沒有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探究,學校課堂內(nèi)外的閱讀資源得不到有效發(fā)揮。農(nóng)村實際教學中,許多教師只注重教學任務的完成,而沒有意識到閱讀文化學習;學生的表達能力、情感以及理解能力的培養(yǎng)長期被忽視,閱讀教學方式單一,且沒有尊重學生的感悟而只是用簡單的語言將閱讀內(nèi)容表達出來,從而打擊了學生對閱讀的積極性。學校管理者思想跟不上改革的步伐,為了學校的排名,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從而剝奪了學生享受閱讀的權利。

三、農(nóng)村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對策之研究

(一)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

良好的閱讀習慣能夠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在實際教學中,教授學生閱讀方法是基本,根據(jù)農(nóng)村教學特點,教師必須對每篇文章的閱讀教學中堅持科學的訓練,從而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并學以致用。以下幾點是筆者根據(jù)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總結出的方法:1)培養(yǎng)閱讀態(tài)度。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集中學生注意力,做到口、眼、心到,培養(yǎng)學生對閱讀認真的態(tài)度,從而準確地從閱讀中獲取信息;2)培養(yǎng)動手習慣。對于在閱讀中遇到不容易理解的地方,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做好標記,并通過查閱工具書、向教師提問的方式進行解決,這樣有利于學生對閱讀的理解,久而久之,就會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特別需注意學生“動口不動手”習慣的養(yǎng)成;3)讀與思考并進。讀書的目的在于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因此讀書時,應思考文章內(nèi)容的進展及迷惑的地方。若動口不動腦就會失去閱讀的意義,無法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更談不上創(chuàng)新。因此,在讀中應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讀思結合,不斷地去發(fā)現(xiàn)問題,在積極的思考中,盡可能地去解決問題。這才是課改中我們想要達到的目的。

(二)多元模式教學的提倡

由于課文的內(nèi)容及類型差別較大,因此我們應采取應需而異的教學模式。景美、境遠、情深的課文,采用以情境體驗為核心,以朗讀指導為重點的“導讀、練讀、評讀、賞讀”的教學模式;童話、寓言,采用“初讀,知順序──熟讀,記語言──再讀,演一演”的教學模式;須深入思考的課文,用少量整合的問題為導向,采用“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教學模式;適合習得某些學法的課文,可采用“方法滲透,方法領悟,方法小結,方法運用”的教學模式。

(三)良好語感的培養(yǎng)

1.推薦讀物。教師應根據(jù)學生心理特點及閱讀能力,推薦各種有益的課外讀物。如通過簡介內(nèi)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自己去閱讀;還可通過講故事,當講到精彩之處戛然而止,吸引學生自己去閱讀;還可讓學生自己去介紹自己讀過的有益書籍,交換閱讀。

2.指導讀書。書籍的選擇、內(nèi)容摘要的準備、讀書筆記和讀后感的寫作等都是學生獲得良好語感必須學會的,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才能讓學生更快的融入到閱讀中,提高閱讀能力。

3.搭建平臺,展示才華。不定期舉辦故事比賽、朗讀比賽、習作活動、辦報活動等,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斗志和熱情,從而讓學生感受到閱讀的魅力,提高學生對閱讀的積極性。

總而言之,改善農(nóng)村小學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需要教師的不懈努力,通過正確的指導,讓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通過多元化教學,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通過各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這樣才能提高農(nóng)村小學閱讀教學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徐賢烤.語文教學實踐中的誤區(qū)及思考[J].教學月刊,2005,(2):28-30.

第8篇:小學語文經(jīng)驗總結范文

我校承擔的xx市“十一五”規(guī)劃課題《小學語文系列化考級實驗與研究》今日開題。我代表課題組作開題報告,請各位代表審議并提出意見。

一、 課題提出的依據(jù)

長期以來,小學語文教學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誤區(qū),閱讀面窄、朗讀水平差、語言積累少、語言表達能力弱似乎成了小學生的“語文通病”。“如何切實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困擾著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

2001年由國家教育部制訂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語文課程應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文的思想感情,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的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他們具有適應實際需要的識字寫字能力、閱讀能力、習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語文課程還應重視提高學生的品德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使他們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促進德、智、體、美的和諧發(fā)展。”這些論述有意識地將“語文素養(yǎng)”凸現(xiàn)出來,為小學語文教學改革指明了研究方向,也為“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zhì)量”提供了一個極具探究價值的突破口。

但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僅靠語文課本中的內(nèi)容是遠遠不夠的,要讓學生學好語文,必須要激發(fā)學生課外識字、閱讀、背誦和習作的興趣,引導學生拓寬語文學習渠道,激勵學生自主識字、自主閱讀、自主積累,培育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從小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在實際的教學時間中,由于缺乏具體規(guī)范的、可以操作實施的評價手段與活動,很難將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的各項具體要求,特別是課外閱讀和語言積累的數(shù)量落到實處。鑒于此,我們提出了《小學語文系列化考級實驗與研究》這一研究課題,準備采取切實有效的活動形式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

二、課題研究的理論價值和實踐價值

(一)理論價值

1、促進教師自主探究小學語文教學規(guī)律。在系列化考級活動中,由于包括了識字、寫字、閱讀、背誦、習作五個方面的內(nèi)容,各項學習內(nèi)容之間存在一定的聯(lián)系和規(guī)律,教師在引導學生參與考級過程中可以進一步研究各項學習能力之間如何相互促進,相互轉(zhuǎn)化,從而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樹立大語文學習觀,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促進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全面提升。

2、營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研究氛圍,幫助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全面提高教師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和教育教學理論水平,全面提升教師教科研素質(zhì),引導教師探索全新的語文教學模式,努力建設一支富有創(chuàng)造生機的中青年骨干教師隊伍,把學校建設成一所散發(fā)濃郁書香的特色學校。

(二)實踐價值

1、引導學生感悟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類優(yōu)秀文化的營養(yǎng);培植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情感,養(yǎng)成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掌握最基本的語文學習方法;能主動進行探究性學習,在實踐中學習、運用語文;具有自主識字、獨立閱讀、自主積累能力,形成良好的語感。

diyifanwen.com第~整理該文章……

2、全面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會識字、勤讀書、善積累、愛寫作的良好習慣,拓寬語文教學的時間和空間,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3、在各項考級活動中,優(yōu)化學法指導,增強同學間的合作、交流意識,全面提高學生的口頭語言和書面語言表達能力以及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評價的能力,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語文能力,提高學習效率,全面提高語文教學質(zhì)量;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與理解能力,為其他學科的學習打好基礎,同時也為終身學習奠定基礎。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基礎與實踐基礎

(一)理論基礎

1、我校歷來重視教科研工作,先后承擔了十多項國家、省、市、區(qū)級課題,并取得了比較理想的課題研究成果。學校有較為優(yōu)越的教學研究條件,能保證人力、財力的投入,有較為完善的教科研管理網(wǎng)絡。

2、目前,我們語文教研組18人,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教師占全體教師的95%,絕大部分教師參加過區(qū)級以上優(yōu)質(zhì)課比賽。教師的科研意識比較強,教學理念能夠與時俱進,教育理論水平較高,這一切都為我們進行課題研究奠定了厚實的基礎。

(二)實踐基礎

1、此課題已經(jīng)在我們學校開展了近三年的時間,我們在進行各項考級的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經(jīng)驗,也發(fā)現(xiàn)了其中存在的部分問題,這為調(diào)整實驗方向,采取更加科學有效的實驗措施,從而進一步開展實驗研究奠定了相應的基礎。

2、學校投入了一定的人力和財力,編寫了實驗研究所需要的輔助教材,購買了內(nèi)容豐富適合兒童閱讀的書籍,編印了相應的考級證書,保證了開展實驗研究的時間,這都為課題研究的深入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四、課題研究的總體目標和主要內(nèi)容

(一)課題研究的總體目標

課題研究的總體目標就是引領各位語文教師通過引導學生參加識字、寫字、閱讀、背誦、習作五項考級活動,努力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培育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進而提高全校的語文教學質(zhì)量,促進學生整體學習能力的提高。同時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進一步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與教學水平,努力創(chuàng)建一支具有較強科研水平的語文教師隊伍。

(二)課題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

本課題研究的主要內(nèi)容是:

1、研究各項考級所應達到的具體目標;

2、研究各項考級的組織形式與實施策略;

3、研究如何落實課程標準中對學生課外閱讀量與積累量的具體要求;

4、研究開展各項考級對學生整體學習能力的影響;

5、研究如何創(chuàng)建書香校園;

6、研究如何改變教師的職業(yè)生活方式,促進教師專業(yè)化成長。

五、課題研究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一)課題研究的基本原則

1. 開放性原則:閱讀考級和背誦考級的內(nèi)容可以來源于學生的課本、

自讀課本和課外書等,給學生一定的選擇空間,使學生能夠比較開放地進行閱讀。

2. 靈活性原則:集中測評與和分散測評相結合,全校活動、級部活動

和班級活動相結合,給實驗教師更多的空間,便于發(fā)揮教師的積極性。

3. 激勵性原則:語文系列化考級重視知識與技能的結合、重視學生在

親身參與語文各項活動中而獲得的感悟和體驗、重視讓全校每一個學生的全員參與。這樣的評價,就有利于調(diào)動起全校師生學語文的興趣。

4. 科學性原則:在制定評價試題、設定評價標準的過程中,要遵循語

文學科的內(nèi)部規(guī)律,還要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因此科學性在本實驗中顯得尤其重要。

(二)課題研究的基本方法

我們以行動研究法為主要研究方法。要求參與研究的教師以實際問題的解決為主要任務,積極參與教學實踐,力求在真實的特定教學環(huán)境中進行研究,保持研究的真實性,注意認真觀察、總結、反思、再總結,以不斷改進研究方法,取得研究成效。

1、調(diào)查法:

適時調(diào)查小學生的閱讀量及積累量,了解學生的閱讀時間、閱讀興趣、閱讀個性,喜歡背誦積累的內(nèi)容,調(diào)整閱讀和背誦考級的范圍。

2、行動研究法:

在課題實施過程中圍繞課題研究目標,開展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的研究,邊實踐、邊總結,不斷摸索出經(jīng)驗和規(guī)律的東西。

3、問卷法:

對學生各階段的閱讀能力采取試卷檢測達標的方法進行檢測,通過分類檢測和綜合檢測,定性評估和量化評估,教師評價和專家評價等對學生閱讀潛能進行測評。

4、經(jīng)驗總結法:

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認真做好各類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實施情況的紀錄。對課題研究作總結、驗證、提煉,概括有關教學現(xiàn)象,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

六、課題研究的實施步驟和預期的成果

(一)課題研究的實施步驟

準備過程:2006年3月——2006年5月

在此過程中,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進行調(diào)查研討,調(diào)整課題總體研究目標;

2、設立各級考評委員會,加強實驗的領導力度。

3、購置大量圖書,為考級全面開展提供有利條件。

4、精心修訂識字和背誦用書《字海競帆》和《文海拾貝》。

5、修訂各項考級內(nèi)容的考級要求,明確考級范圍。

研究實施過程:2006年5月——2010年3月

第一階段:2006年5月——2007年7月

在實驗研究過程中,我們將根據(jù)學生學習語文的規(guī)律和特點,將各項考級分散安排在各個年級段,循序漸進地開展考級活動。一二年級重點研究識字、寫字考級,三年級重點進行寫字、閱讀、背誦考級,四、五年級重點研究閱讀、背誦、習作考級。同時我們將采取各種形式進行“書香校園”的建設,引導教師努力點燃學生的閱讀熱情,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著力在學校掀起師生共同閱讀的。此階段我們研究的重點是識字考級和寫字考級。

第二階段:2007年8月——2008年7月

本階段我們將在上一研究階段的基礎上繼續(xù)分年級段開展深入研究,引導教師采取各種科學有效的方式進行語文教學、調(diào)動閱讀積極性,并適時與考級相結合,激勵學生不斷向自己新的高度挑戰(zhàn)。本階段我們研究的重點是識字考級、寫字考級和閱讀考級。

第三階段:2008年8月——2009年7月

本階段我們將引導教師積極將自己在課題實驗過程中的探索、發(fā)現(xiàn)與反思及時歸納整理,促使教師在行動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長。跟蹤調(diào)查學生參加考級后整體學習能力的變化和如何以有效的方式組織閱讀和識字考級,落實課程標準中對學生閱讀量和識字量的具體要求將成為本階段的研究重點。

第四階段:2009年8月——2010年3月

本階段我們將重點研究學生進行大量閱讀之后語言表達能力的變化,避開應試教育的影響,引導并鼓勵學生寫出有個性,有創(chuàng)意的文章,思考探索如何采取科學有效的方式開展習作考級,促進學生習作及整體語文學習能力的提高。

課題結題過程:2010年3月——2010年6月

在本階段中,我們一方面繼續(xù)進行各項考級實驗,一方面重點針對前一階段的研究情況,進行分析研究,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梳理思路,整理研究成果,形成研究報告。

(二)課題研究的預期成果

第9篇:小學語文經(jīng)驗總結范文

關鍵詞:寫作教學;小學;方法分析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小學寫作的教學能夠達到使小學生自由表達,將自己的獨特感受描述出來的目標。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小學生寫作興趣、寫作信心、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的表達能力、認識能力得以提高。因此,筆者根據(jù)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總結了一些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方法如下。

一、從低年級起開展寫作教學

寫作教學是教導學生使用文字語言進行客觀事實的反映與描述,表達其思想感情,逐漸具備寫作能力的過程,能夠表現(xiàn)學生的文字表達能力與認知水平。寫作教學應從低年級起就開展,鼓勵小學生將說話和識字結合起來,學會用字與詞表達,將自己看到、聽到、感受到的內(nèi)容表達出來。一點一點地訓練,慢慢的小學生就能形成字、詞、句、段的概念,能夠用簡單的話描述場面、情景與自我感受。鼓勵學生將自己想說的話用筆寫下來,不認識的字可以問家長、教師,也可以用圖畫表示,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從小養(yǎng)成寫作的習慣。如,在進行一年級《柳樹醒了》《春雨的色彩》等課文的教學時,教師可讓學生學習課文中描繪春天的詞句,春雨、柳樹各有什么特點,春天是什么樣子的。然后向?qū)W生提問學生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樣的,除了柳樹、春雨還有什么特別的景色,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描述出來,并嘗試用簡單的詞句將自己的話寫出來。

二、在日常生活中學會積累

寫作素材的積累需要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生活是寫作最主要的來源,寫作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教師應指導學生學會在生活中抓住有價值的材料,把自己的所感、所想累積起來。在平常的生活中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用心體驗,這樣一來寫作就有用不完的素材和內(nèi)容。寫作能力的提高與平時的積累相關密切,學生若能積累大量的優(yōu)美詞句,下筆時也會文思泉涌,將自己所想表達得生動詳實。教師應鼓勵學生在學習課文時,將優(yōu)美的詞句摘抄下來,在寫作的時候靈活地運用到自己的創(chuàng)作中。

教師還應鼓勵學生養(yǎng)成寫日記的習慣,一方面能夠積累材料,另一方面能夠練習寫作。日記的內(nèi)容較廣,可以將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寫下,也可以將自己對一些事、一些人的看法和感受寫下,是屬于個人的表達空間,可以無拘無束地將自己的喜怒哀樂表達出來。寫日記能夠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為寫作打下基礎,精彩的作文就是在點滴的積累中形成的。

三、利用課外活動培養(yǎng)寫作能力

鼓勵學生進行課外閱讀,通過課外讀物的閱讀,加強學生信息收集、信息處理的能力,并且通過課外閱讀能夠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匯。教師應利用自習時間組織學生到圖書館進行書籍的借閱,引導其養(yǎng)成課外閱讀的習慣,學會把自己閱讀后的感受和想法記錄下來。多讀、多背、多動筆,才能積累材料,提高寫作能力。

教師可在班上開展小型的寫作比賽,由班上幾名任教的教師組成裁判組,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價,挑選出其中的優(yōu)秀作品。不單要嘉獎各方面表現(xiàn)突出的作品,對于某一方面表現(xiàn)突出的作品也應給予適當?shù)墓膭睢Wプ∶恳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給予其鼓勵,讓學生繼續(xù)堅持做得好的地方,糾正存在不足的地方。同時針對學生寫作上存在的問題給予指導,幫助其提高寫作水平。

四、讓學生參與作文批改,提高寫作能力

對于學生的作文,教師若細細批改,工作量較大,但若只是簡單批改,又不能使作業(yè)布置達到預期的效果。而讓學生參與到作文的批改中,讓作文批改成為一種心靈上的溝通和閱讀上的交流,通過作文的批改為學生與學生、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提供平臺。

讓學生參與作文的批改有兩種方式,即學生自改與學生互相批改。在批改前,教師應教導學生如何進行作文的批改:首先, 需查看作文的內(nèi)容與題目是否貼切,是否偏題;其次,需檢查作文的中心材料是不是具體充實,作文是否具有條理性,詳略是否恰當;最后,查看作文中所使用的修辭方法是否恰當,能否為文章增添色彩。學生能在自我批改中發(fā)現(xiàn)自己存在的問題,再經(jīng)過小組間的互改,讓學生大膽抒發(fā)自己的意見,點出他人作文中的精彩之處與不足之處,有助于學生發(fā)現(xiàn)他人的優(yōu)點,認識自己的不足,從而取長補短,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