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初中歷史記憶方法和技巧范文

初中歷史記憶方法和技巧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歷史記憶方法和技巧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初中歷史記憶方法和技巧

第1篇:初中歷史記憶方法和技巧范文

【關鍵詞】農村中學 科學高效 復習策略 態(tài)度 基礎 巧法

初中歷史學科首次作為獨立的一門考試學科被列入我市中考必考科目是始于2005年。近年來,在新課程改革的推動下,我市對中考的改革越來越深入,體現在歷史學科上的改革更是推陳出新。中考歷史試題設計日益新穎,緊跟時代氣息,考查方式日益多樣,緊扣課改精神。在眾多中考科目中,歷史是一門知識量多,記憶量大的學科,考點涉及的時間跨度大,地域廣,而復習時間又有限,單說九年級一學年,不僅要新授2本教材,而且還要復習4本教材,時間實為緊迫。加上,對于廣大的農村中學還存在著學生知識面較為狹窄,基礎知識參差不齊,歷史學科不被重視等諸多不利因素。在此些情況下,作為一名農村中學初中畢業(yè)班的歷史教師,如何科學高效地備戰(zhàn)中考,便是重中之重。商場如戰(zhàn)場,考場也如戰(zhàn)場,要講究戰(zhàn)略戰(zhàn)術。要想科學高效地完成中考復習任務,一定要講究復習策略。

1.扭轉錯誤觀念,端正學習態(tài)度

歷史自2005年被首次列入中考科目以來,歷來都采用開卷方式,開卷考已經被深深地烙印在學生腦海中了。原本在農村中學歷史學科就存在被學生、家長、領導重視不夠的不利因素,再加上這一信息的錯誤引導下,廣大學生對歷史學習缺乏主動性,對歷史復習缺乏積極性。思想是行動的指導者。作為教師首要任務便是--扭轉錯誤觀念,端正學習態(tài)度,力轉乾坤。教師可曉之以理,用史實說話:其一,歷史雖名為開卷,但試題容量大,涉及知識點多且范圍廣,考試時間僅為60分鐘,開卷作答時間遠遠不夠用。就說去年我市中考歷史試題,化成單個小題,大大小小有44小題,每小題大約只允許有1分鐘時間作答,試問同學們對"用1分鐘時間從7本書里準確地找出答案"有多大把握呢?相信大多數人的答案是否定的。由此可見,要想有好成績,歷史只能是半開卷而已。其二,如今高中教育得以大力發(fā)展,不管是高中歷史會考,還是高考歷史,均采用閉卷形式,作為學生,目光應長遠,初中多掌握歷史知識,為高中打好基礎。其三,學史使人明智。學好歷史可以提升個人素養(yǎng)。既然學好歷史,可以"一箭多雕",何樂而不為!

用如此有力的史實,向學生們敲敲警鐘,必能使學生們及時扭轉錯誤觀念,端正學習態(tài)度,提高學習興趣,為下一步的中考歷史復習教學做好鋪墊。

2.狠抓基礎,狠抓課堂實效

新課改強調“以能力立意”,注重對能力的考查和培養(yǎng),但知識是能力的載體,沒有扎實的基礎知識,能力只會是空中樓閣??v觀歷年歷史中考試題,均源于教材,均沒有超出《課標》和《考試說明》之外。一般說來,試題多數都注重考查基礎知識的識記、理解、運用。因此中考復習教學應以《課標》和《考試說明》為綱,以教材為本,以教材不變應試卷之萬變。在復習教學中,教師要對每一個“考試內容”包括哪些知識要點,分別要達到哪一層次的“目標要求”,有幾種考查角度,有哪些相關聯(lián)知識都要做到心中有數。對于“識記”“理解”“運用”這些不同“目標要求”的內容,復習時要有重有輕,有詳有略。狠抓基礎,確保基本分的拿足。

此外,教師要狠抓課堂實效,督促學生多讀多記多寫,形成語感和手感,考試時自然而然便會寫對。對于課堂上可以掌握的知識要督促學生當場掌握。高效率的課堂學習才會有高水平的成績。

3.勤作比較,提高學習實效

在中考試卷中,幾乎每一種題型都涉及到比較能力。選擇題側重于不同選項的比較,改錯題側重于相似知識的比較,材料解析題側重于相近史實材料的比較,綜合題則側重于相關聯(lián)歷史知識的比較。歷史學科本來就知識點多,記憶量大,如果再不勤作比較,許多知識極易混淆,出現低效學習。比如:對于“英、美、法資產階級革命”,便應該用表格法加以比較,對于“美國的兩次資產階級革命”同樣應該用表格法加以比較。再如:在2009年的中考試題中就涉及到的“三次科技革命”的眾多知識點,用表格法加以比較,便可大大提高學生的學習實效。

還有,對于一些小知識點也應勤作比較,如司馬遷的《史記》和司馬光的《資治通鑒》極易被學生混淆,若加以比較及區(qū)別,將極有利于學生識記,提高學習實效。總之,比較的好處多多,應勤作比較。

4.善梳脈絡,構建知識體系

歷史是由點、線、面組成的一個有機整體,歷史知識具有整體性和系統(tǒng)性的特點。如果只是單純地掌握一個個的知識點,孤立地記憶,是適應不了中考的要求。近幾年來,中考主觀題就有許多專題化的考查。如2007年的中考試題第32題的主題便是“近代西方列強史”和“近代中國人民維護國家的抗爭及探索史”;又如2008年的中考試題第32題的主題是“偉人”;再如2010年的中考試題第32題的主題是“反抗殖民壓迫,爭取民族獨立”。專題化考題的出現,要求教師在狠抓基礎之時,善梳脈絡,既要構建縱向知識體系,也要構建橫向知識體系,還要最終形成立體的知識網絡。教師在復習過程中要適時利用專題形式或目錄形式或綱要形式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只有“凌絕頂”,才可“一覽眾山小”。

5.巧法學習,事半功倍

巧法學習首先是巧記。許多教師普遍認為,教師職責就在“教”,而“學”是學生們的事情。因此,學法指導往往是教學中容易被忽視的問題。教師教得再好,學生沒能準確記住,考試沒有得分,也是徒勞無功。因此,在復習教學時,教師要大力倡導學生巧記巧學,要有針對性地進行點撥示范。比如:學生經常記不牢“”的時間,我就教他們一個巧記:,發(fā)生在5月4日,那5+4=9,因此發(fā)生在1919年。再如:國王屬于古印度種姓制度的哪一種姓?剎帝利,中間有個“帝”字,就代表國王。如此巧記,只要教師善于“拋磚引玉”,學生勤于“觸類旁通”,我想,學習歷史將趣味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