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人本主義學習觀范文

人本主義學習觀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人本主義學習觀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人本主義學習觀

第1篇:人本主義學習觀范文

一、人本主義心理學教育觀概述

人本主義(Humanism)一詞最早是出現(xiàn)在古羅馬西塞羅的著作中,意思是指“人性”、“萬物之靈”。美國《哲學百科全書》認為,人本主義是指以人作為萬物的尺度;而德國百科全書《拉魯斯辭典》認為,人本主義是把人看作核心和最高目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是以人為本,研究人的本性、價值、潛能、經(jīng)驗、意向性、創(chuàng)造力和自我的科學。人本主義心理學的理論觀點由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創(chuàng)立,它所注重的是對人的健康人格和內在價值的研究,強調重視人的尊嚴和主體性,以人本身為目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教育觀為人本論,是區(qū)別于行為主義的一種新的教育理論。教育目標及其課程論體系是人本主義心理學教育觀的主要內容,即主張建立明確的教育目標,倡導教人的教育,以達到自我實現(xiàn);主張開展智、德融為一體的人格教育;主張把學生視為學習的主體,認為教學成功的關鍵在于良好的師生關系。與此同時,人本主義心理學教育觀的主要內容也包括尊重學習者的本性、強調學生的認知與情感的發(fā)展以及關注學校課程與學生的生活聯(lián)系等。由此可見,人本主義心理學的教育觀有助于了解人的學習的主要特點,有助于把握體育教學改革的走向。

二、體育教學中人本主義心理學教育觀

1.“以人為本”是體育教學本質的回歸

教育本身就是培養(yǎng)人的活動,而以人為本是教育本體功能的回歸。從孔子開始,儒家教育就非常重視人潛能的發(fā)展,重視個性的培養(yǎng)。比如,《尚書·泰誓》中“人為貴”就是其最好體現(xiàn)。學校體育教學的本質是人的發(fā)展,體育教學活動的本身是學生本性的展現(xiàn),而活動的內容是完善學生本性的媒介。學生本性的發(fā)展產生于學校教育的功能。馬斯洛將人的需要分生理、安全、社會交往、尊重和自我實現(xiàn)等五類需要,而自我實現(xiàn)則作為人的本性的實現(xiàn),是人的最高需求,能給人帶來“高峰體驗”,能成為改變人格的偉大力量,在教育中具有重要意義。馬斯洛認為,教育的目的從根本上是實現(xiàn)人的自我。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身心健康需要是進行體育活動的內在動因,學生通過體育達成自己的社會化的需要。因此,人本精神貫穿體育教學就是向著實現(xiàn)教育超越,以達到人真、善、美的高尚境界,體育教學的真正意義就在于不斷地實現(xiàn)學生的自我。

2.倡導“以學生為主體”的體育教學

人本主義心理學教育觀認為,只有采取以“學習者為主體的教學”,每個學生才能最充分地得到發(fā)展,達到完美人性的實現(xiàn)?!吨袊?l世紀議程》指出:“可持續(xù)發(fā)展必須要以人為本,堅持人文性與科學性的統(tǒng)一,要以弘揚人的主體精神來促進人類的協(xié)調發(fā)展。”1989年聯(lián)合國教科組織《21世紀的教育》提出:“學習應當成為學習者主動和由學習者推動的過程?!币虼?,這要求學校體育教學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構建主體教育論。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一味地追求體育達標,造成學生愛體育而不愿上體育課的現(xiàn)象。這實際上是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此同時,學校體育在培養(yǎng)學生能力方面有獨特功能。學校體育教學對學生的培養(yǎng)是多方面的,如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適應等方面的能力。除此之外,體育教師應把握和創(chuàng)設進行創(chuàng)新教育的時機,讓學生能夠獲得體驗成功的喜悅。

3.反對“以運動技術為中心”的教學思想

我國至今先后頒布了七次基礎體育教學大綱,從歷次大綱的內容可以看出我國基礎教育體育教學的指導思想、體育教學理念的轉變過程與發(fā)展軌跡。比如,1956年,我國基礎體育教學大綱的任務主要以發(fā)展人體基本活動能力為主;1961年,體育教學大綱的基本任務是根據(jù)學生年齡特征來設置課程。這兩次教學大綱主要是以運動技術觀念為主導,強調體育中“三基”培養(yǎng),此時的體育教師被稱為“賣藝式”的體育家。到了上世紀50年代初至70年代末,學校體育的價值取向強調體育教學的“工具論”。在這種體育教學思想的影響指導下,我國出現(xiàn)了以“勞動代替體育”、“軍訓代替體育”等現(xiàn)象。體育教學大綱忽視學校體育的心理、社會和文化等方面的功能,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壓制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而人本主義教育觀強調的是以學生為本位,強調一切為了學生,體育教學應為每個學生提供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的機會,使體育教學煥發(fā)活力。而“運動技術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缺乏對學生個體的尊重,忽視學生的內在需要,過分強調社會、集體利益。

4.注重學生“健康意識”培養(yǎng)的教學觀

邁入2l世紀和加入WTO后,要求學校體育教學更需要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才和身心俱佳的人才。同時,現(xiàn)代的生活和生產方式使人類的健康正受到嚴重威脅。因此,學校對人們的健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學校體育教學需要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體育鍛煉習慣,形成身心健康意識。而體育課程目標的實現(xiàn),體育教學是關鍵環(huán)節(jié)?!扼w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要求從生理、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等角度來指導體育教學。因此,應從人本主義教學觀角度來研究體育教學,深刻理解新課程標準的人本主義心理學教育觀內涵,達到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之目的。

除此之外,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人才”的體育教學觀。自由創(chuàng)造既是人生的最高追求,又是人的價值的完美實現(xiàn)。教師要注重對學生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培養(yǎng),即敏銳的觀察力、獨特的知識結構以及活躍的靈感。因此,基礎體育教學應強調創(chuàng)新教育,創(chuàng)新教育是發(fā)展學生智慧和品質的教育,是面向全體學生和全方位全過程的教育。

三、人本主義心理學教育觀在基礎教育體育教學中的貫徹

1.體育課程目標

體育課程目標是體育課程實施的歸宿,可分為身體發(fā)展、動作技能、心理健康、情感發(fā)展和社會適應等五大領域目標。我國《新體育課程標準》中已明確了體育課程是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以促進學生身心整體健康的提高為目標。新的發(fā)展目標,較以往的體育教學大綱都更全面、更符合人本主義教育思想,它提出了以整體健康提高為發(fā)展目標。在構建我國基礎體育課程目標時,首先應樹立明確的指導思想,了解新體育教學指導思想與傳統(tǒng)的體育教學指導思想的差異,了解人本主義的學校體育健康觀與以往的學校體育指導思想的差異。同時,用人本主義的健康體育教學觀去審視體育課程目標、內容、方法和結果,可以用人本主義體育教學觀去評價學?,F(xiàn)行的體育教學手段和措施?;A體育最重要的是增強學生的體質,體育教師必須樹立正確的指導思想。因此,一個科學的體育課程目標應是符合體育教學規(guī)律和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例如:在中小學校園中,應通過改進體育教學設備器材來體現(xiàn)人本主義關懷(如籃球架的高度、足球門的大小等)。

2.體育課程內容

(1)以“健康第一”為指導

在體育教學內容的組織方面,要注重內容的生理、心理順序。體育課程內容應按照不同年齡段的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點進行組織,使學生易于接受,從而終身受益。在教學內容上,要摒棄有害于青少年健康的課程教學內容,但不少傳統(tǒng)的體育內容卻沒有重視學生的身心特點,在基礎階段就安排了大量影響學生健康的教學內容。如水平一階段的體育考核項目中就有30米快速跑、立定跳運等有著極大的負面影響的內容。

(2)體育課程內容要具有彈性化和鄉(xiāng)土化

人本主義教育觀要求體育課程內容應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要求。體育教學內容要具有科學性、趣味性和實效性,增加學生感興趣的、有實用價值的體育鍛煉內容,如娛樂體育、體育舞蹈、韻律操等內容。運用啟發(fā)式教學,充分調動學生鍛煉的積極性。體育課程要體現(xiàn)體育目的、課程、方法、教學組織等多樣化和個別化。因此,在編制體育教材時要考慮系統(tǒng)性和科學性,要給予各地各學校一定空間。教育部頒發(fā)的《體育與健康教育大綱》體現(xiàn)了體育課程內容的人性化和彈性化。各地各學校應把握機會,編制適合本地本校的體育教學內容。對此,校本課程要積極利用寶貴的民間傳統(tǒng)體育資源(如摔跤、歌舞、蕩秋千、射箭、滾鐵環(huán)等民族項目),充分利用自然地理資源條件,開發(fā)新的體育教學課程內容。同時,體育課程應有彈性和鄉(xiāng)土性,加大教材的選擇余地,加大地方、學校、體育教師、學生選擇教學內容的自由性和靈活性,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給學生更大自由發(fā)展的空間。

(3)完善體育健康理論知識

體育與健康密不可分,兩者賴以支撐的理論基礎共同構架健康體育體系,使其理論基礎更加充實。因此,在充實體育專業(yè)理論的同時,也要注重健康理論的發(fā)展(如營養(yǎng)學、衛(wèi)生學、心理學等)。與此同時,在體育教學中,在要講解技術的同時,要向學生灌輸體育美學、奧林匹克文化等培養(yǎng)學生體育文化素養(yǎng)方面的知識,使學生建立完整的體育觀,以期達到更好的學習鍛煉效果。

3.體育課程實施

體育課程目標、內容等都要通過體育教學活動來實現(xiàn),因此如何有效地實施體育課程,關鍵在于科學有效地體育教學。教學方法是教學理論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體育教學方法是為了達到教學目的,由教學原則指導的一整套方式組成的師生之間相互作用的活動。體育教學是一個以身體活動為特征的特殊過程,這個過程的主體是具有能動認識的人。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和學生都是體育課程實施過程中的主體,這兩個主體都是以體育教學目標為出發(fā)點和歸宿,形成了師生教與學的雙邊關系。而教師對教學內容、組織方式、方法力求達到科學化和系統(tǒng)化,對學生“教之導之”,科學實施體育教學課程內容。然而,在當今的體育教學中還存在著不當教育方法(如公開嘲諷、偏袒、人身攻擊、不當?shù)膸熒P系、種族歧視、侮辱、錯誤指責等),影響著學生健康成長。因此,在體育教學實施過程中,只有創(chuàng)造一種寬松和諧的環(huán)境,才能更有效實施體育課程教學內容。正如人本主義心理學教育觀所說,教學成功的關鍵在于良好的師生關系,而良好的師生關系又決定于教師良好的態(tài)度品質。

4.體育課程評價

(1)評價應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思想

評價是對效果給予價值上的判斷。體育課程評價或體育教學評價主要針對體育教學工作及對象等教學來進行診斷評價。體育教學評價是體育教學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主要包括對“教”和“學”兩方面評價。人本主義教育觀認為,評價應體現(xiàn)以人為本的思想,促使每個個體最大可能地實現(xiàn)其價值。同時,人本主義提倡評價的全面性,評價手段的多樣性。在素質教育思想指導下,隨著“健康第一”理念的深入,評價已逐步將學生的心理健康、運動參與、社會適應等納入評價的范疇。

(2)建立適合學生發(fā)展的體育教學評價體系

體育教學做出科學的評價,必須建立符合社會進步和符合人本主義教育觀的科學評價體系,才能真正發(fā)揮評價反饋的功能,最終達到提高教學質量之目的。首先,體育課程教學評價要從單一的評價轉向多角度的綜合評價,重視學生的進步幅度和努力程度。其次,評價指標多元化。如情感態(tài)度,創(chuàng)新精神、能力、學習態(tài)度、人生觀、價值觀等多項內容。再次,采取定量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絕對與相對評價相結合、總結與形成性評價相結合。除此之外,評價應實現(xiàn)評價主體多元化,如師生互評、生生互評、同行互評等。

5.“以人為本”體育價值觀

現(xiàn)代人本主義教育思想其核心是“以人為本”,在體育教學中實施“以人為本”就是要強調對學生的人性、自由、人權、價值的尊重。體育教學帶給學生的應該是一種身心的愉悅與快樂,學生永遠是體育教學的出發(fā)點。為此,社會對學校體育提出了比“增強體質”更高的要求,體育教學作為特殊的教學過程,凝結了競爭、創(chuàng)新、進取和向上的品質。與此同時,人本主義學校體育價值取向強調了健康的人文精神。

參考文獻

[1] 車文博.人本主義心理學.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2] 董凌.學校體育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地位的關系.體育與科學,2001(6).

[3] 胡巍,鄭頤樂.當代中國學校體育發(fā)展趨勢透視.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4(5).

第2篇:人本主義學習觀范文

【關鍵詞】人本主義教學觀;護理學基礎

高職教育改革一直在進行,以適應新時代的發(fā)展。但縱觀目前護理教學現(xiàn)狀,理論教學仍然以教師灌輸式為主,示教教學主要以學生觀看為主,實驗實訓教學主要以學生模仿為主。鑒于以上教育現(xiàn)狀筆者旨在填補現(xiàn)代護理教育不足,試闡明人本主義教學觀在護理學基礎中的應用,實現(xiàn)將課堂還給學生,體現(xiàn)現(xiàn)代高職教育理念還原課堂理實一體化,以使護生更適應現(xiàn)代護理教育形式。

1.人本主義教學觀概述

人本主義心理學最早由馬斯洛、羅杰斯等人提出,人本主義教學觀是在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基礎上提出的一種新潮的教學理念。人本主義教學觀對傳統(tǒng)的灌輸式教育基本持批判態(tài)度,反對把學生當作“大白鼠”,但羅杰斯不摒棄“分數(shù)”。

1.1以學習者為中心

人本主義教學觀最有代表性和最有影響力的就是“以學生為中心”教學模式的提出。到底“以學生為中心”是一個什么樣的課堂?結合現(xiàn)有的教育現(xiàn)象,老師應該怎樣把握?有學者提出應該是①教學過程無固定結構 ②教學無固定內容③教師不作任何指導[1]。筆者認為認為應該調整為①教學過程應該考慮將學生變?yōu)閷W習的主人②教學內容應該充分考慮學生興趣愛好③教師只引導不輕易評論。

1.2轉變教師角色

傳統(tǒng)教育教師主講,課堂通常是教師一個人的舞臺,教師通常被認為是學習知識的權威人士及發(fā)言人,師生關系是很難逾越的一條鴻溝。人本主義教學觀影響教育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即是師生關系,良好的師生關系學生有效學習的關鍵性因素。羅杰斯主張廢除教師這一角色代之以“學習的促進者”,傳統(tǒng)教育教師通常重視知識的傳播忽略了情感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教師在教學中情感投入可以從以下3方面著手:①對學生有責任感;②教師是榜樣;③多聽學生的心聲[2]。

2.傳統(tǒng)課堂還原

護理學基礎是護理學生必修的一門專業(yè)核心課程,其中有一章節(jié)是協(xié)助患者翻身側臥、協(xié)助患者移向床頭、約束帶的使用等內容。筆者從事護理學基礎教學已經(jīng)8年,傳統(tǒng)教育模式是教師在課前于示教室準備好一切用物及環(huán)境,課堂前5到10分鐘,教師介紹本次課堂的學習目標及用物介紹,而此時學生主要把目光都集中在示教室里新鮮的用物上,對教學目標似乎沒有興趣。進入主題后,教師請一個學生演示患者或者直接用模型人作為患者,教師按照書本上的方法正規(guī)示范,邊示教邊講解,學生看完后的反應是“哦,好簡單。”示教結束后教師講解注意事項,課堂最后5到10分鐘教師用于詢問學生的感覺及課堂總結。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學生課后對課堂的感受尤于看了一場不痛不癢的電影,看似簡單的示教背后隱藏的問題挖掘不出來,學生學習處于非常被動的狀態(tài)。

3.基于人本主義教學觀的課改

人本主義強調將課堂還給學生,本次課堂教師選擇在實驗實訓室,教室有8張床,學生按平時實驗實訓小組分為八組。進入教室后,學生首先看到黑板上板書的教學內容及教學目標,這時學生對黑板上的內容熟視無睹,教師進入教室后創(chuàng)造教學情境及布置任務。如老師創(chuàng)造這樣的情境:同學們假如現(xiàn)在都在骨外科,現(xiàn)有一位患者,患者女性,19歲,三天前因從三樓墜下,全身多處骨折,現(xiàn)在患者神清,急性痛苦面容,生命體征平穩(wěn),平臥于床上。每組都有一個扮演早班接班的護士甲,一個是夜班交班護士乙,還有一個是患者同學丙。待會患者學生躺倒被子里,護士乙向護士甲顯示患者護理記錄單,在床頭交接班,介紹患者一般情況,交代患者需要馬上翻身,兩位護士一起共同協(xié)助患者翻身側臥。預習過的學生可以按照書本上的步驟來做,沒預習的學生按照黑板上板書的步驟來做,教師此時只是一個專業(yè)的旁觀者,不要輕易地評價學生行為。學生自己在“做”中體驗角色及發(fā)現(xiàn)問題,做完一次后換不同角色體驗。體驗三種不同角色后請同學們交流經(jīng)驗,教師可以在同時觀察同學們的反應,我在巡視過程中有聽到同學們激烈的交流,如:還是活動自如好些!要是她是男的,未必也這樣???幸好我的病人比較輕。還發(fā)現(xiàn)同學們對此情況提出自己的疑問,如:患者身體多處骨折,這樣弄會不會疼痛???要是脊柱骨折了也可以這樣嗎?甚至有學生說要是這個患者來了月經(jīng)我們是不是要幫她換衛(wèi)生巾?。课衣牭竭@些懷疑和感慨很意外也很驚喜,我發(fā)現(xiàn)了學生已經(jīng)有開始真正體驗不同角色,我反問其中一位學生:如果一位患者需要換衛(wèi)生巾可是沒有活動能力需要護士幫忙的話,你是愿意當患者角色還是更愿意體會護士角色呢?這個學生想了想說那還是當護士好些。

4.人本主義教學觀的優(yōu)勢效應

4.1人本主義教學觀能激發(fā)護生的主動參與性

人本主義教學觀提倡教師應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huán)境,建議教師和學生共同制定學習合同,如課時量、進度、內容一覽表的制定,學生考核的方法,考核時間的制定等,總而言之,希望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做學習的主人,學生的主動參與更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思維的積極性和學習的潛能。

4.2人本主義教學觀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潛能

長期以來,護理學基礎的教學過程基本上以教師講為主,學生處于聽和“照方抓藥”的知識被動接受狀態(tài),這種教學方式往往容易導致護生操作呆板,思維惰性高,抑制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人本主義認為教師的任務就是提供維護和發(fā)揮“潛能”的良好條件,是教學效果做到“自我實現(xiàn)” [3]。例如:有學者指出將一個5歲的小孩放在國外幼兒園,在沒有任何專業(yè)教師的幫助下,這個小孩可以通過與其他小朋友和教師的相處中,幾個月就能基本掌握一門外語,并且還帶有當?shù)氐牡胤娇谝簟R驗閷W生在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學習的內容與其實際生活密切聯(lián)系,老師要充分相信學生的潛能并為學生創(chuàng)造適合的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4]。

4.3人本主義教學觀能培養(yǎng)學生的共情能力

共情能力是對別人的處境能感同身受,并進行換位思考的能力,其是護患溝通的精髓[5]。人本主義教學觀主張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幾乎可以暢所欲言,教師可以在設計課堂情境時讓各種不同性格、背景的學生組合,并在情境中互換角色,鼓勵學生講出不同角色的體驗。這種實驗實訓課自身體驗的學習效果遠勝于教師上課苦口婆心的傳授。

5.實施人本主義教學觀存在的問題

人本主義教學觀的優(yōu)點是顯而易見的,但完全摒棄傳統(tǒng)教育模式也是不現(xiàn)實的,一方面是對師資要求另一方面是人本主義教學觀本身所存在的缺陷。人本主義教學觀似乎更傾向于將課程綜合,在護理學基礎課程中教師設計情景時牽涉到很多??谱o理的知識,對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及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人本主義教學觀本身存在一些問題,如過分重視學生的因素忽視了環(huán)境因素,忽略了教師的經(jīng)驗對學生的引導,學生對陌生知識需求的判斷能力,另外教師完全轉變角色很困難。

6.結論

人本主義教學觀在護理教育中的應用尚在摸索中,怎樣能做到既保持傳統(tǒng)教育的優(yōu)勢又能吸收人本主義教學觀的精華以彌補現(xiàn)代護理教育之不足需要更多的研究者關注和建議。

參考文獻:

[1]張奇.學習理論[M].湖北教育出版社,1998,327-335.

[2]籍瑩.人本主義心理學理論影響下的教師角色轉化[J] .教育與教學研究,2009(12):1-2

[3]Rogers,R,Carl.On Becoming a Person;A Therapist’s View of Psychotherapy[M].Boston:MA;Houghton Mifflin.108.

[4]Du Jingna.Application of Hunanism Theory in the Teaching Approach[J].Higher Education of Social Science,2012,1:32-36 .

第3篇:人本主義學習觀范文

關鍵詞:人本主義學習論;中學數(shù)學教育;啟示

人本主義的教學目標是知情統(tǒng)一的,學習觀不但是有意義的,同時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學習觀。因此,人本主義學習論在中學數(shù)學教學的應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有效地提高中學數(shù)學的教學效果。

一、能夠營造良好的中學數(shù)學教學課堂

班級的教學氛圍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效率,而良好和諧的數(shù)學教學課堂,能夠促使學生愉快地進行學習。同時,初中數(shù)學課本的基本概念、運算、習題的教學都是比較枯燥的,而在教學中教師應讓學生對數(shù)學產生興趣,促使學生得以積極主動地進行數(shù)學學習。根據(jù)人本主義學習論,強調教學的目的是促進學生進行學習,讓學生能夠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進行學習。由此,將人本主義學習論運用到中學數(shù)學教育中,讓學生能夠體驗獨立,促使學生能夠主動嘗試以自己的意志進行學習,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讓學生得以樂觀、自信地學習數(shù)學。而通過人本主義學習論的這種主動自由的學習觀,能夠有效地營造和諧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能夠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中進行有效的自覺學習,進行主動的學習。

二、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

根據(jù)人本主義學習論進行的中學數(shù)學教學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人本主義學習論要求在教學中明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人翁地位。因此,通過人本主義學習論進行的數(shù)學教學,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公平對待學生,努力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要求教師正視自己與學生的平等關系,確定學生的主體地位。由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數(shù)學學習,而不是將自己的教學內容灌輸給學生,教師在教學中是起指導作用的,而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學生應積極主動地進行數(shù)學學習,而非全部依賴教師。而這樣的教學,有效地培養(yǎng)了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讓學生更好地面對今后的學習。

三、培養(yǎng)教師的數(shù)學素養(yǎng)

中學數(shù)學教學內容不同于小學,有著一定的難度,難以適應這種教學內容的學生,很難理解、掌握、運用這些數(shù)學知識,由此數(shù)學成績越來越差,也就不愿學習數(shù)學了。而幫助學生重新建立學習數(shù)學的習慣,教師起著重要的作用。而將人本主義學習論運用于中學數(shù)學教育中,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教師的數(shù)學教學素養(yǎng)。人本主義學習論要求教師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專業(yè)水平。而在教學中,教師需要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不同的學生,運用與之相對應的教學方式。例如,在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級數(shù)學上冊,第二章《整式的加減》第72頁“數(shù)學活動”的教學中,教師就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效果、主動探究問題的能力,來幫助學生建立數(shù)學學習信心,讓學生多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素養(yǎng)。對于很多學生來講,找規(guī)律有一定的難度。對此,教師應針對學生的能力來進行教學,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成功,從而對數(shù)學學習產生興趣,使學生學得愉快、輕松。

總之,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學生的發(fā)展,而以學生的發(fā)展為中心選擇教學手段,提高我們教師的數(shù)學教學素養(yǎng)非常必要。

第4篇:人本主義學習觀范文

【關鍵詞】中職數(shù)學教育;人本主義理論;應用

近些年來,我國的中職院校在國家政策與社會變化的引導下,不斷地擴大辦校與招生的規(guī)模,這也同時為中職教育帶來了全新的挑戰(zhàn),可以說在新時期我們的任務更加復雜和艱巨了。從我們中職的數(shù)學教學來看,學生普遍呈現(xiàn)出起點低、基礎知識不牢靠、厭學等情況,這些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對我們開展數(shù)學教學起到了一定的阻礙作用,許多教師在這一過程中不能保持平常心態(tài),急功近利,卻找不到逆轉局面的有效辦法,學生由于存在嚴重的畏難情緒,而對抽象的數(shù)學學習越來越疏遠。因此,面對這種情況,我們的教師必須要積極地從人本主義理論出發(fā),促進我們教學方式方法的轉變,使學生能夠在中職教育的過程中,逐步獲得個人的綜合全面發(fā)展。

一、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基本內容

1.人本主義的教育觀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內涵主要體現(xiàn)在教學理論方面,首先是以學生為重心,大力鼓勵學生自主學習、自主探究。其教育的最終目標是為了要能夠培養(yǎng)學生學會怎樣去學習,從而挖掘學生的自學能力。人本主義心理學認為,人天生就具有一定的發(fā)展?jié)撃?,而教育的作用就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輕松、安全、和諧的學習氛圍,不是送給學生“金子”,而是要交給學生“點金術”,是真正地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

2.教學過程與學習過程

人本主義教育思想認為教育并不是為了分數(shù)而教育,而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人格。人本主義教育理論所追求的教育目標是培養(yǎng)知情合一的人。理論認為教學過程務必要充分重視人性的全方位培養(yǎng),反對將教學過程機械地劃分到知識量的積累上,強調教學過程要做到學習知識與學習方法的共同進步,從而形成學生健全的人格。在學習過程中人本主義心理學家更側重于意義學習,他們認為意義學習是一種非常值得提倡的自我主動學習。

3.教師在教學中的角色轉換

人本主義認為,教師在教學中與學生的關系是合作伙伴,同時又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傳統(tǒng)的教育理論認為教師是班集體的組織者和管理者,是知識的第一傳播者,教師的身份和地位往往是高高在上,學生也將教師視為發(fā)號施令的權威者。而在人本主義看來,教師則是學生學習與成長的引導者、促進者、合作者、鼓勵者、幫助者和傾聽者。因此,教師首先必須要平等地與學生相處,尊重學生的個性,使學生的才能得到充分的發(fā)展,鼓勵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促進學生增強學習的信心。

二、在中職數(shù)學教學中運用人本主義理論的具體措施

1.構建輕松、和諧的班級學習環(huán)境

一個輕松、活潑、和諧的學習氛圍能夠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學習氣氛也是某種占優(yōu)勢的群體態(tài)度和情感的綜合反映。和諧的班級氛圍能夠讓學生的多方面素質均得到良好的提升,比如人際溝通、語言表達能力,等等,讓學生感受到班級的溫暖,將學生的注意力從社會和網(wǎng)絡中拉到課堂的教學內容中來,讓他們在相互感染的力量下,產生學習數(shù)學知識的動力。教師務必要在學生面前突出自身健康積極的一面,用自己真實的情感去改變以往高高在上的形象,不以權威者自居,真正地實現(xiàn)與學生平等交流。創(chuàng)設安全自由的環(huán)境,消除學生對于數(shù)學學習的畏難情緒,用足夠的耐心去等待學生的成長和進步。

2.利用人本主義理論對數(shù)學學困生進行動機教育

教師要巧妙地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善用身邊的數(shù)學事例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明白數(shù)學知識就在身邊,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能夠收獲獨立解決數(shù)學問題之后的成就感和喜悅之情。人本主義的動機理論總體上更注重學生的內心成長,側重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這可以說是對素質教育的最好踐行,也更加的貼近我們的教育實際,這樣一來則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學困生成績一拖再拖、破罐子破摔的情況。首先要強調學習的實際意義,強調學習對個體本身的價值,讓學生能夠體會到數(shù)學學習的奇妙過程,讓學困生逐漸地改變數(shù)學是負擔的看法,不退縮、不放棄。

3.構建融洽師生關系,關注學生情感

人本主義教育思想突出教學中的情感意義,重視師生間良好的關系對學生學習的重要促進作用。人本主義心理學家認為,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夠更好地完善學生的人格。人本主義心理學家認為,和諧師生關系能夠更好地完善學生的人格。要建立一種融洽的師生關系,教師必須要認可學生的人性和價值,要明確學生作為一個獨立價值個體的存在性。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認真地傾聽學生的創(chuàng)新想法與意見,贊揚和肯定學生的優(yōu)點,對學生的不足之處要及時地發(fā)現(xiàn)與引導,寬容他們的缺點,給學生重新努力的機會,維護學生的尊嚴與自信。

人本主義理論在中職數(shù)學的教育教學中發(fā)揮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合理地應用人本主義理論不僅能夠提高我們的中職數(shù)學教學質量,更能促進學生的心靈成長,更有助于我們的校園文化建設,從長遠角度來說,更關系到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經(jīng)濟社會的最終成敗。

【參考文獻】

[1]薛亞麗。素質教育與中專數(shù)學教學[J]。吉林農業(yè)科技學院報,2005(6)。

第5篇:人本主義學習觀范文

人本主義心理學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興起的一個心理學的重要學派,亦稱情感學派。人本主義學派主要研究和關心的是人的本性、人的內在情感、智能、潛能、目的、愛好、興趣和價值等人類經(jīng)驗的一切方面。因此,教育與教學研究的出發(fā)點和最終歸宿都應該是人。人本主義學派肯定人的本性,重視人的內在需要,強調人的創(chuàng)造潛能的實現(xiàn),這些都是對傳統(tǒng)教育的挑戰(zhàn)。特別是重視發(fā)展學生個性,發(fā)揮學生潛能方面,對我國教育界產生了廣泛的影響?;A英語教學中“愉快教學”、“輕松教學”的理念就是從情感教育入手,強調教師創(chuàng)設和諧寬松的教育環(huán)境,使學生能主動積極地參與教育過程,從而使英語教學的過程成為幫助每個學生充分發(fā)掘潛能、發(fā)展個性和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過程。人本主義學派以學生為中心的思想,提倡創(chuàng)造“真實”,易于“接受”和“理解”的人際關系。在親密融洽的師生關系中,學生對英語學習有安全感,敢于真實地表現(xiàn)自己,充分發(fā)現(xiàn)自己的個性,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揮自己的潛能。

二、問題研究現(xiàn)狀

當前,我國正在進行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新的課程理念滲透著對人的需求,人的發(fā)展的重視,關注人的差異,強調人的潛能的發(fā)揮與實現(xiàn),而受應試教育和升學率的影響,英語教學的模式基本上是教師教授知識和講解知識,并配以大量的枯燥機械的練習,盡管許多課堂也有小組活動,角色扮演,結對練習,但是仔細觀察學生的活動內容,結果發(fā)現(xiàn)教師關心的僅僅是活動形式,而沒有真正關注學生的學習方式,思維活動以及真正意義上的交流。這種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過分重視記憶的功能,忽視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欠缺,也不利于以人為本的新課程理念的貫徹落實如何有效地進行英語教學,全面貫徹新課程理念,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成為擺在英語教師面前的一大難題對此,筆者認為,要徹底改革應試教學,實施以人為本的素質教育,在教學中不斷地吸收國外教學的先進理念和經(jīng)驗,利用人本主義理論推動英語教學。

三、研究問題

基于人本主義原理:怎樣組織課堂教學?

基于人本主義原理:怎樣開展復習檢查?

基于人本主義原理:怎樣編寫教學設計?

基于人本主義原理:如何設計教學評價?

四、結論

(一)基于人本主義理論下的組織教學

基于人本主義理論,教師組織教學首先應營造以人為本的學生自主發(fā)展的環(huán)境,具體做法是教學必須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或提供具有生活意義的情景。再次,教師在教學中應考慮話語負載信息的質和量,讓學生的思維始終保持信息負載的狀態(tài)。最后,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適當采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技巧,并注意相同形式的活動控制在一定時間長度內。一旦學生在聽課和操練中出現(xiàn)疲勞跡象,教師應調整教學思路,采用新的教學形式和提供新的語言情景,以新的內容或形式來引起學生的興奮,保持和激起他們的學習熱情。

(二)基于人本主義理論下的復習檢查

基于人本主義的教學觀,教師在進行復習檢查時要面向全體學生,注意個體差異,通過語言,動作,表情傳遞給學生尊重和信任的情感信息,增加他們的自信心。提問的問題既應貼近教學內容,又應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同時應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及時反饋。

(三)基于人本主義理論下的教學設計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在適當?shù)臈l件下,每個人所具有的學習、發(fā)現(xiàn)、豐富知識與經(jīng)驗的潛能和愿望是能夠被釋放出來的。由此,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充分信任學生的潛在能力,以他們?yōu)橹行?,激發(fā)他們高層次的學習動機,從而使他們能夠對自己進行教育,最終把他們培養(yǎng)成“完整的人”。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充分肯定了學生的中心地位,這為學生進行有意義的學習創(chuàng)造了條件。因此,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也要十分重視學生個人意義的學習。

(四)基于人本主義理論下的教學評價

人本主義教育理論強調以人為本,重視(全人)教育,反對把人看成是手段和工具,認為教育培養(yǎng)的是一個完整的個體,個體全面發(fā)展是人本主義教育的目的,英語新課程標準在評價中指出:英語課程評價的目的不僅是為了考查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更是為了檢驗和改進學生的學習和教師的教學,完善課程設計和完善教學過程。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不應過分地強調評價的甄別和選拔功能。因此,教師在評價學生的英語素養(yǎng)時,除了關注成績和考試能力外,還要關注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表達能力以及人格魅力,把工具性的評價和人文性的評價同時納入評價體系中,實現(xiàn)評價的多樣化。

第6篇:人本主義學習觀范文

[關鍵詞]羅杰斯 人本主義學習論 教育發(fā)展

卡爾·羅杰斯是美國20世紀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其教育思想主要來源于進步教育思想與個人經(jīng)驗。他所倡導的人本主義學習觀切合教育的本質和規(guī)律,豐富了人類學習理論的內容,對當前我國教育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啟示與借鑒意義,推動著教育改革的進程。

(一)羅杰斯人本主義學習論的主要內容

羅杰斯將學習分為兩類:一類是無個人意義的學習,另一類是意義學習。前者是一種機械式學習,只涉及心智,與完整人格無關;后者是指所學的知識能夠引起變化、全面地滲入人格和人的行動之中的學習。意義學習是一種使個人的態(tài)度、行為、個性以及未來選擇行動方針時發(fā)生重大變化的學習,對學習者具有真正價值。它主要包括四個要素:具有個人參與性、由自我發(fā)起的、要全面滲透、由學生自我評價。

根據(jù)已有的經(jīng)驗和研究,羅杰斯在《學習的自由》一書中歸納出十條以自由為基礎的學習原則。他認為,凡是可以教給別人的東西,相對來說都是無用的,即對人的行為基本上沒有什么影響。能夠影響一個人行為的知識,只能是他自己發(fā)現(xiàn)并加以同化的知識。教師的任務不是教學生知識。也不是教學生怎樣學,而是要為學生提供學習的手段,由學生自己決定如何學習。基于上述理由,他對傳統(tǒng)的教育方式持激進的批判態(tài)度,反對教師通過各種方式支配學生的學習。

羅杰斯主張采用開放的、以個人為中心的教育方法。他從人本主義的觀念派生,列舉了十種有助于促進自由學習的方法:構建真實的問題情景、提供學習資源、使用合約、利用社區(qū)、同伴教學、分組學習、探究訓練、程序教學、交朋友小組與自我評價。這種自由學習的方法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僅作為促進者,主要任務是提供各種學習的資源,提供一種促進學習的氣氛,使學生知道如何學習,為學生的個性充分發(fā)展創(chuàng)造條件。因此,羅杰斯提出廢除傳統(tǒng)意義上教師的角色,以“促進者”取而代之。

(二)對羅杰斯人本主義學習論的簡要評價

羅杰斯的人本主義學習論作為一種嶄新的教育思想,關注學生學習的潛能和內驅力,提倡學會學習和學會適應變化的學習觀,重視學習者的主動性、意識、情感和價值觀等心理因素的作用,強調良好師生關系的構建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它不僅豐富了人類學習理論的內涵,而且推動了當代教育改革的進程,無不閃耀著進步的光芒。但是,當我們以辯證的眼光來審視時,會發(fā)現(xiàn)它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教學內容的系統(tǒng)邏輯性,降低了教育與教學的效能,過分強調了教學中“情感”這一非智力因素,會導向非理性主義教育的境地。這就要求我們對該學習論加以理性地分析。

(三)羅杰斯人本主義學習論對當前我國教育發(fā)展的啟示

羅杰斯突出學生的中心地位、重視情感與動機因素,相信并鼓勵學生的自我發(fā)現(xiàn)、自我創(chuàng)造與自我實現(xiàn),為學習理論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對當前我國的教育發(fā)展有重要的啟示與借鑒意義。

1.重視教師的“促進者”角色,構建新型師生關系。當前,我們時常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與教師的主導作用,但往往還是陷入了教師的權威與控制中,即教師仍然是知識與權利的擁有者,學生是被動接受者與權利服從者。教學中“我講你聽、我灌輸你接受、我要求你照辦、我命令你執(zhí)行”的局面并沒有得到根本的改變,最終消磨了學生的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壓抑了學生的興趣、激情,嚴重阻礙了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羅杰斯提出的“教師即促進者”的教育觀念以及倡導“真誠、理解與信任”的師生關系,使我們更加明確教師的職業(yè)角色與教學任務,能真正實現(xiàn)師生間的平等對話、順暢溝通與情感交融,營造和諧、愉悅與自由的教育氛圍,優(yōu)化學生的成長環(huán)境。

2.關注學習的過程而非學習結果,明確教學定位。現(xiàn)今的教育因沿襲了傳統(tǒng)教育的許多特征,特別重視學習的最后結果,不太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忽視了對學生價值、態(tài)度、情感等健康人格的培養(yǎng)和塑造。對于學習結果和學習過程,羅杰斯更看重后者,他認為學生獲得有效的學習方法和養(yǎng)成健全人格正是滲透在學習過程中的。由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顯性與隱性因素的影響,我們在教學改革中應重視和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的研究、指導和評價,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方法、探索興趣和習慣以及健康人格,使他們逐步學會學習,引導學生主動發(fā)展。轉貼于

3.強調教育與“真實問題”相關,體現(xiàn)教育的實踐性與開放性。羅杰斯指出教學內容應與“真實問題”相關,從做中學,構建真實的問題情景,這實際就是強調了教學的實踐性??杀氖?,當前我們的教育往往只局限于課堂,局限于校內,割斷了學校與社會的聯(lián)系,使學校教育不能向外延伸,也未能發(fā)揮社會教育的重要作用。為了使學生學有所用,適應未來社會的變化,我們應重視實踐教學,注重“校區(qū)、園區(qū)、城區(qū)”的三區(qū)互動,努力為學生開辟第二課堂,開發(fā)多樣化的實踐教學基地,讓學生能親身參與和體驗,引導學生在社會實踐中不斷成長。

第7篇:人本主義學習觀范文

人本主義教學理論應用到大學英語教學的核心就是在大學英語課堂上充分側重的是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即教師在課堂上的作用不再是簡單的機械的傳授英語語言知識,而是注重傳授適合學生自己的具體的英語學習方法,從而幫助學生認清自我,充分發(fā)揮其英語學習潛力。

二、在當代人本主義教學理論與大學英語教學的緊密聯(lián)系

(一)人本主義心理學與人本主義教學理論

人本主義(Humanism)心理學產生于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其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國社會心理學家馬斯洛(A.Maslow)和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E.Rogers)。馬斯洛強調人的主觀活動的重要性。在他看來,人類要通過一系列主觀活動來達成自我實現(xiàn),因此“自我實現(xiàn)”就是對人類天賦、能力、以及潛能等的充分開發(fā)利用,是一個逐漸的形成過程。而學習就是達成這種“自我實現(xiàn)”的一種特殊表現(xiàn);相比之下,羅杰斯則提出了意義學習的學習觀,并強調教與學的關系的重要性,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主體地位,教學應該學生為中心并圍繞學生展開;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師生關系應該是一種自由、民主、平等、互動的關系;教學目標應該是以教會學生學習方法為主,而不是簡單機械地傳授知識;在教學管理方面應該以該更加注重學生的自我管理,鼓勵學生結合自身實際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并且能夠制定具體的學習計劃并對學習效果進行自我評估。人本主義教學理論的主要觀點有:第一、在教學目標上,人本主義主張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人本主義者強調在現(xiàn)代社會,人的身體、心智、情感和精神應該被恰到好處的融為一體。因此,人本主義者在教學過程中更關注的是學習者的情感因素,它更加強調人的天性、自尊、理想和興趣愛好。人本主義者認為其理論核心應該是以培養(yǎng)“完人”為終極目標;第二、在教學內容上注重“意義學習”。事實上,意義學習指的不僅僅是在學習過程中增長和積累知識,而是在學習過程中要把知識的攝入與個人的特質相結合。這種特殊學習模式對學習者的學習行為習慣形成、學習者的愛好與個性發(fā)展以及在未來選擇具體的學習方法具有重大意義;第三、在教學過程中,人本主義者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和主體的教學理念。此外,人本主義者還十分強調教學過程中良好的學習氛圍的重要性及融洽師生關系的重要性。

(二)人本主義教學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必要性

2007年教育部頒發(fā)了《大學英語教學課程要求》,繼而引發(fā)了全國范圍內針對英語教學改革的思潮。事實上,該課程要求則充分體現(xiàn)了“以學生為主體”的人本主義教學觀。第一,就課程的性質而言,它把大學英語定位為“大學英語課程不僅是一門語言基礎課程,也是拓寬知識、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質教育課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因此,設計大學英語課程時也應當充分考慮對學生的文化素質培養(yǎng)和國際文化知識的傳授”。這一課程性質的重新定位則充分地體現(xiàn)了人本主義教學觀;第二,就課程的教學目標而言,它認為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師使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yǎng),以適應我國社會發(fā)展的國際交流的需要”。這一課程目標側重的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英語知識進行交際的能力,而不是機械地把書本知識灌輸給學生;第三,就課程的教學模式而言,它明確指出:我們的教學模式必須實現(xiàn)兩個根本性的轉變,首先是實現(xiàn)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轉變,其次就是實現(xiàn)“單純傳授語言知識與技能的教學模式”向“既傳授一般的語言知識與技能,更重視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模式”的轉變。在這兩點轉變中,重重之重是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第四,人本主義教學理論承認并尊重以下的事實:即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之間是存在個體間的差異的,因此主張針對學生的個性與學習特征,對他們進行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第五,它強調“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并明確指出:教學模式改革的目的之一就是促進學生個性化學習方法的形成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新的教學模式應該有利于調動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的積極性,尤其要體現(xiàn)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第六,人本主義教學理論主張為學習者創(chuàng)造一個自由和諧的良好的氛圍,為學生提供各種各樣的學習資源,讓學習者根據(jù)自身的特點,憑借自身的需求充分利用這些優(yōu)質的教學資源,從而順利地完成自主學習任務;第七,人本主義教學理論重視教學過程和學習過程的評估,鼓勵教師改變原有的終結性評價機制,同時也鼓勵學生進行定期的自我評估,這也體現(xiàn)出其人性化的一方面。由此可見,人本主義教學理論在具體的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和至關重要,它是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必要環(huán)節(jié)。

(三)人本主義教學理論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的具體應用方法

綜上所述,將人本主義教學理論應用到具體的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是當前高校外語教學改革的必然趨勢所在。那么如何真正地切實地將人本主義教學理論應用到大學英語教學中去,即如何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開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事實上,學生的自主學習就是以一種“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jiān)控”的過程,學生們最初并不知道要如何進行自我管理和自我選擇,尤其是一些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他們除了要學學英語,還肩負著較大的專業(yè)課的壓力,因此他們就會對教師和課堂的依賴性相應地變強,往往就會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那么,作為大學英語教師的我們,則應該認真仔細地考量學生的實際英語水平,充分發(fā)揮教師在大學英語授課過程中的主導作用。首先,根據(jù)人本主義的教學理論,教師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并努力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和應用英語的潛在能力,使學生心情愉快、精神飽滿并帶有創(chuàng)造精神地去學習英語。這一目標就要求教師要以人本主義理論為基礎,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輕松、愉悅和自由的英語語言學習環(huán)境。大學英語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即教師要放棄其“權威”的教學地位,對待學生就要像對待朋友一樣,充分尊重學生的所思和所想,并且給予學生最大程度的信任、理解和關懷,讓學生在課堂上放松心情和摒棄焦慮,時刻都把自己調整到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積極發(fā)揮他們學習英語的主觀能動性。其次,根據(jù)人本主義的教學理論,教師在授課過程中應盡量開展一些生動活潑的英語教學活動,使大學英語課堂的授課形式變得豐富多彩。事實上,要落實羅杰斯所提出了“意義學習”的概念,就必須開展生動活潑的教學活動,并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學學英語的潛能。作為大學英語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現(xiàn)代的多媒體技術(在介紹語言知識的同時也要引進相應的文化介紹),也可以構建一個更為開放的教學平臺(鼓勵學生采取課上課后互動交流的方式,充分調動其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再次,根據(jù)人本主義的教學理論,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我們都知道這樣一個事實:英語知識的學習和積累不僅僅是發(fā)生在大學英語課堂上,更多的則是發(fā)生在大學英語課堂外。因此,教師要結合學生自身的情況,為學生布置一些第二課堂活動,比如說教師為學生羅列閱讀書單,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再比如教師可以組織一些有趣的吸引人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們去應用他們在課上所學習到的一些英語習慣表達法,從而真正做到學以致用。最后,根據(jù)人本主義的教學理論,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公正客觀的教學評價。這種教學評價不單單是由一紙試卷所決定的,而是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學習過程的評價,比如說學生最初學習英語的基礎如何、學生在大學英語課堂上的表現(xiàn)如何、學生學習英語的態(tài)度是否端正,學生是否取得了突破性的進步,以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否提高等等,,都可以作為評價學生的標準,力求對學生做出最合理,最公平,最全方位的評估。

三、結束語

第8篇:人本主義學習觀范文

關鍵詞: 中職學生 人本主義 教育觀

人本主義心理學興起于20世紀五六十年代,與行為學派和精神分析合稱為心理學的三大勢力。人本主義反對把人看做動物或機器,主張把人看做活生生的完整的人,強調人的整體性和自主性,關心人的價值與尊嚴,“以人為中心”是該理論的基礎。其中自我實現(xiàn)是人們追求的一種高層次需要,指人發(fā)揮自身潛力的需要。當人的潛力充分發(fā)揮并表現(xiàn)出來時,人們才會感到最大的滿足。人本主義教育觀的作用在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促進學生發(fā)展。

新世紀人才不僅要掌握現(xiàn)代科學技術,具有較全面的能力,而且要有較強健的體魄、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素質。中學階段是一個人心理和生理發(fā)育的關鍵時期,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具有的特殊性及外部環(huán)境的多變性,使得他們存在不少心理困惑和心理問題,主要體現(xiàn):①學生學習基礎薄弱,對學習不感興趣,很多學生有混日子的思想,厭學現(xiàn)象較為嚴重;②自控能力較差,紀律觀念淡薄;③對家長、老師、學校和社會沒有敬畏之心,不懂得如何感恩;④對外來各種不良誘惑沒有自覺抵制的意識和必要的防范措施;⑤對未來沒有長遠規(guī)劃,沒有目標,缺乏信仰,處于青春期的他們顯得非常迷茫。如何對他們進行有效的教育和引導,尤為重要。“以學生為中心”是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的核心教育理念。本文試圖闡述如何以人本主義教育觀引導中職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讓中職學生更好地成長。

那么,如何對中職學生進行人本主義教育呢?筆者認為應該以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為指導,努力做到以下五點:

一、人本主義教育觀,強調課堂教學過程,便是師生心理相互交流的過程。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和作用。課堂教學不僅是知識教育過程,還是學生的心理活動過程與心理發(fā)展過程。其中存在多種心理教育因素:興趣、動機教育,情感、意志教育,智力教育,性格、氣質教育等;教師可以把自己的知識與興趣、愛好、情感、意志、性格等聯(lián)系在一起,以整體的方式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讓課堂以情景的感染和體驗、角色扮演、對話、溝通、爭辯、討論、實驗、操作等多種形式,緩解學生的心理壓力和精神負擔,從而使學生既生動活潑,又自主自律地得到發(fā)展。使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中,在課堂中傾聽,在課堂中發(fā)言,在課堂中思考,甚至參與“思考風暴”。從教師那里得到的不僅有知識信息,更重要的是情感信息、意志信息、性格信息等多種綜合信息。

教學過程不僅是學生的認識過程,還是師生作為完整生命體的交往過程,是教師和學生交流的情感過程、意志過程、個性心理表現(xiàn)和形成過程,就像“春雨”一樣“潤物細無聲”,這樣才能通過課堂教學真正促進學生成長。

二、人本主義教育觀,便是讓學會學習、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過程。

人本主義理論下的教育理念以“完整的人”的發(fā)展為最基本原則。不管是教學活動還是課外活動,都應該對學生整個人產生影響,讓學生獲得知識的同時,重視培養(yǎng)和塑造學生各種能力及健康人格。

中職學生所受的挫折相對較多(如升學考試失利,社會、同學,甚至家庭及親戚朋友的譏諷和責罵等),這樣特殊的性格特征,不管是基礎課、實踐課、實驗課,還是實際操作課程,都需要任課教師根據(jù)各學科的性質、教材的特點,分階段、有層次地制定目標,使教育序列化。作為教學載體的教材,記錄的不僅僅是文字、符號、公式、定義、定理,還包括各種心理信息。如語文教材的記敘文中刻畫的人物性格,說明文中體現(xiàn)的觀察力、想象力,議論文中滲透的理性的光芒與意志的色彩。即使是自然科學,也在傳遞堅貞不屈的意志信息和執(zhí)著追求的情感信息。每一學科都有自己的特點和內在聯(lián)系,關鍵在于教師要把握好學習動機和內容進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課外活動設置,如軍訓活動中,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坐、站、行、跑等各種基本內容,更要鍛煉學生獨立生活能力,磨煉其意志,增強其吃苦的毅力。又如家電組課外活動,可使學生掌握電子電路的基本工藝操作和讀圖、組裝、調試、維修、簡單設計等基本技能,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專業(yè)課程的興趣,更重要的是樹立勤奮、務實的實干精神,同時培養(yǎng)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

只有做到了解和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使學生不管參加教學活動還是課外活動,都用心學習、學會學習,才能促進整體素質全面發(fā)展。

三、人本主義教育觀,便是尊重學生的情感需求,給予他們愛與溫暖。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關注的是人的整體發(fā)展,尤其是人的“內心生活”,即人的情感、精神和價值觀念的發(fā)展。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情感需求,關心他們的方方面面,接受他們的價值觀念。

一項對840名職校學生的調查表明,他們當中從小學到初中從未受到表揚的比例為79.1%,他們曾經(jīng)被忽略過、被傷害過,他們經(jīng)歷了無數(shù)的失敗,自信心嚴重受挫,甚至產生了“習得性無助感”,他們看待老師、同學或者家人的眼神甚至是冷淡、冷漠的。

毋庸置疑,人際關系中,“情感”是關鍵點。面對具有以上特點的學生,老師需要以真誠的態(tài)度對待他們,表里如一,溫和平等,設身處地為學生著想,做到“以生為本、理解學生、尊重學生、保護隱私”,在無聲與細節(jié)處多給學生力所能及的愛與溫暖,如多一些目光的停留與交流,多一些微笑,多一些鼓勵,多一些關心。同時,需要引導學生明白:不論是師生關系、朋友關系、親子關系,都要崇尚尊重、平等、友善和寬容,有充分的理智,適度的情緒和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懂得接受愛、感受愛,同時付出愛,讓情感在良好的人際關系當中流動。

四、人本主義教育觀,便是引導學生認識自我、完善自我。

人本主義主張學生自己評價自己。自我估計表達了一種贊同或不贊同的態(tài)度,表明了個人相信自身的能力、重要性、成功性和價值的程度。

教師可以幫助學生確立目標,認識自我。目標的確定必須和學生的心理特征、性格特征、能力特征相適應,如果目標確定得不合適,脫離了自身實際,會使人失望、沮喪,產生消極情緒。目標的確定要讓學生通過努力獲得成功,進而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到自己的力量,產生自信心和強烈的不斷進取欲望。

同時,引導學生正視現(xiàn)實,正確認識自我發(fā)展中理想與現(xiàn)實的差距,以現(xiàn)實的眼光看待社會,客觀評價所處的各方面環(huán)境與各種條件,直面成長中的心理行為問題,勇于面對挫折與困難,增強抗挫能力,調整自我,培養(yǎng)自信、自強、自尊的心理品質。

與此同時,引導學生學會從自我評價和他人評價中全面、客觀地了解自己、接納自己,用樂觀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自己與他人,以愉快的眼光看待學習與生活。學會逆向思維,換位思考,體驗現(xiàn)實的幸福感,悅納自我,健康成長。

五、人本主義教育觀,便是讓學生時刻關注心靈,保持心理健康。

人本主義心理學扭轉了心理學的非人化傾向,研究健康人的需求、情感、理想價值與尊嚴、潛能與創(chuàng)造性、自我實現(xiàn)、高峰體驗等。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是一個人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與曲折人生道路的基石。

人本主義教育觀需要讓學生時刻關注心靈,保持愉快開朗的心境。有較強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心理調節(jié)能力,能及時排除各種心理壓力與心理障礙,如找同學、老師傾訴,如通過運動、聽音樂等宣泄垃圾情緒;要培養(yǎng)良好的個性、統(tǒng)一的人格,能做到自信而不狂妄,熱情但不輕浮,堅韌但不固執(zhí),禮貌而不虛偽;具有堅強的意志和誠實正直的品格。

總之,中等職業(yè)學校學生具有的特殊性及外部環(huán)境的多變性,使得他們的身心承受著沉重的壓力,對他們心理健康造成較大的影響。因此,了解學生心理特點,樹立“以生為本”、“一切為了學生的健康成長”的人本主義教育觀,讓教育不僅僅是為未來做準備,讓教育過程本身成為一種生活,是每個人必須經(jīng)歷的生活,以此促進學生身心和諧、人格健全,做一個有無限潛能,能努力實現(xiàn)自我、完善自我,最終自我實現(xiàn)的人。

參考文獻:

[1]莫雷.教育心理[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第9篇:人本主義學習觀范文

關鍵詞: 學習理論 英語詞匯 教學策略

一、問題的提出

在當今國際交流日趨頻繁,中西文化不斷融合的大背景下,英語學習之于大學生,無論是畢業(yè)求職,還是繼續(xù)深造,其重要性都不言而喻。詞匯學習是英語學習的基礎和關鍵,尤其對于已經(jīng)具備一定語法知識的大學生而言,詞匯量大小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其聽、說、讀、寫等各方面水平的高低。

詞匯如此重要,反觀當下大學英語教學,發(fā)現(xiàn)詞匯環(huán)節(jié)很薄弱。其主要表現(xiàn)為,方法單一、內容枯燥,既不利于學生理解、掌握所學詞匯,又難以激發(fā)其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教師雖然明白詞匯的重要性,但課時的限制和詞匯學習須日積月累、循序漸進的特點,使很多教師認為詞匯學習是學生個人行為,因而在課堂教學中并未給予足夠重視,對學習策略和認知方法講解也不足,導致學生對詞匯學習重視程度不夠,學習實踐缺乏有效策略的指導,從而使詞匯學習變得枯燥、乏味、效率低下,且難以持之以恒,詞匯積累的量變到語言水平提高的質變也就更無從談起了。

大學英語詞匯教學的現(xiàn)狀,已成為詞匯教學的理論及實踐研究和改革嘗試的關注熱點。不管是理論研究還是實踐探索,“教”總應該以“學”為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因此以闡釋學習規(guī)律和學習條件為己任的學習理論的基礎作用和指導意義都是不應被忽視的。學習理論是心理學中最發(fā)達的領域之一,流派眾多,觀點各異,在具體研究和實踐中理應綜合、系統(tǒng)地予以分析,以博采眾長,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然而,現(xiàn)有文獻大多側重孤立地對單個學習理論或流派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指導作用進行闡釋,且重“教”輕“學”的傾向明顯。

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和人本主義作為學習理論的三大流派,從不同的視角揭示了學習的性質、學習心理規(guī)律和原理,分析了影響學習的各種因素及其相互關系,從而為我們研究和理解詞匯學習,形成科學、有效的詞匯教學策略提供了不同的視角和策略。本文嘗試在綜述三大學習理論主要觀點的基礎上,就其指導下的大學英語詞匯教學策略進行探討,旨在使大學英語詞匯教學能更好地調動教師和學生兩個方面的積極性,并充分體現(xiàn)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

二、三大學習理論流派主要觀點評介

學習理論是心理學最早發(fā)展的領域之一,而語言學習研究又是學習理論最早開展研究的領域。1879年,馮特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使心理學脫離哲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而最早對學習進行的實驗研究正是心理學家艾賓浩斯對人類語言學習的研究[1]。一個多世紀來,由于眾多心理學家從不同視角、用不同方法,對不同的問題感興趣,因此形成了眾多流派,其中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便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三個主流流派。

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源于桑代克的試誤學習理論和巴甫洛夫的條件作用理論,主要代表人物有華生、格思里、赫爾、斯金納等[2]。雖然學派內部觀點不盡一致,但有著共同特點,即把刺激-反應作為所有心理現(xiàn)象的最高解釋原則,把一切心理現(xiàn)象或所有的學習都歸結為刺激-反應聯(lián)結的形成,強調研究外顯的行為,行為的結果對行為的影響,以及強化所起的重要作用。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發(fā)生的原因在于外部的強化,學習過程是一種漸進的過程,學習研究應重知識習得、重技能訓練等外部行為的研究[3]。

認知主義學習理論產生于格式塔學派的頓悟說,主要代表人物有皮亞杰、布魯納、奧蘇伯爾、加涅等[4]。相對于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知學習理論否認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lián)結是直接的、機械的,認為學習是以意識為中介的。學習不是形成刺激與反應之間的聯(lián)結,而是通過對情境的領悟和認知,以形成認知結構實現(xiàn)的,其強調學習的內在因素,注重學習內部過程和內在條件的研究。認知學習理論的共同特征是主張學習是內部認知結構的變化,而不是外部行為本身的變化,客體刺激只有被主體同化于認知結構之中,才能引起對刺激的行為反應,學習過程是學習者對所學知識進行主動信息加工和意義建構的過程,學習研究應注重人的智能培養(yǎng)。

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產生于人本主義心理學,對行為主義心理學沒有恰當?shù)靥接懭祟惖乃季S能力、情感體驗等問題,而過于關注以動物為對象的實驗研究,忽視了人之所以成為人的實質性的東西的批判,代表人物是羅杰斯。關于學習的本質,人本主義學習理論既不同于行為主義的刺激與反應聯(lián)結,實現(xiàn)外部行為改變的觀點,又不同于認知主義的內部認知結構改變的觀點,而是認為學習就是個人潛能的發(fā)揮,是人格的健康發(fā)展。以此為前提,人本主義學習理論承認學生學習的能動性,強調學習資源的提供和學習氛圍的營造,認為學生的真實體驗和情感參與以及對學習的自我評價對學習有著重要的影響[1]。

三、學習理論指導下大學英語詞匯的教學策略

1.充分激發(fā)學生詞匯學習的興趣

不管是認知主義對學習者對所學知識進行主動意義建構的強調,還是人本主義對學習者天生學習能動性的承認,都體現(xiàn)了學生的興趣對學習的重要性。同時,興趣是與情感參與密切聯(lián)系的,這與人本主義學習理論推崇的,認為高效率的學習不應只是“理智的活動”,而是一種情感與理智并舉的活動,需要全身心投入的觀點相一致。此外,~匯學習主要依靠學生自主、持續(xù)學習的特點,也決定了興趣之于詞匯學習的重要作用。因此筆者以為,對于詞匯教學而言,一旦學習者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也就成功了一大半。

當今大學生雖然具備了一定的詞匯學習基礎且大多對英語學習有較高的重視程度,但長期應試教育的負面影響與詞匯學習相對低效、枯燥的特點,使很多大學生對詞匯學習依舊興味索然。這就需要老師在詞匯教學中首先分析、把握大學生的心理特點與學習基礎,并據(jù)此設計激發(fā)其興趣的教學內容和策略。

興趣可分為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前者指對學習過程本身的興趣,后者指對學習過程所產生結果的興趣,二者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促進的,如果沒有直接興趣,學習過程便變得枯燥乏味,從而難以維系;而沒有間接興趣的激勵,則會導致目標缺失,動力不足。因為大學生學習目的相對比較明確,對詞匯學習的重要性也有足夠的認識,所以這里特別強調直接興趣,即學生對詞匯學習過程本身的興趣。

具體地講,老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講解構詞法、引導學生將詞匯學習與專業(yè)學習相融合、創(chuàng)新運用信息技術手段開展詞匯微學習、移動學習、多模態(tài)學習、合作學習等方式,激發(fā)學生對詞匯學習的直接興趣。

2.注重對詞匯學習含義和策略的講解

盡管詞匯學習僅僅依靠有限的大學英語教學課時是不現(xiàn)實的,但這絕不能成為教師忽視課堂講解重要性的理由。誠然,如果教師僅止于對單詞音、形、意的敘述,課堂講解確實沒有多大意義,教師此時只不過是詞典的“代言人”和“搬運工”。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習者對所學知識的內部加工,而所學知識內在的結構性則是學習成功的前提和關鍵。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通過對詞匯學習含義和策略的闡釋使詞匯學習變得更有意義、更有章法,而不是刻意追求多講解幾個生僻單詞。因為學生一旦對詞匯學習含義有了深刻全面的了解,掌握了詞匯學習的有效策略,詞匯學習本身就會變得更有意義,而不再只是死記硬背。隨著學生詞匯量的日益增大和學習策略運用的日趨純熟靈活,詞匯學習的效率也會不斷提高。

3.科學實施評價反饋

科學實施評價反饋,是大學英語詞匯教學的質量和效率保障。三種學習理論都強調評價反饋對學習的重要性,但含義各異。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旨在通過反饋,實現(xiàn)對學習行為的鞏固和強化,認知主義學習理論則重視通過反饋和評價調節(jié)學習者的認知策略和進程,人本主義學習理論所倡導的評價反饋則是學習者的自我評價,旨在促進學習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教師應充分認識這三種評價反饋理念的優(yōu)勢所在,靈活運用并不斷新評價反饋策略,做到既強化學習行為、調控學習進程,又保障學習的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比如在詞匯學習的初級階段或針對詞匯基礎較弱的同學,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指導下的模仿、重復、強化學習會更有效率,如課堂聽寫、競賽都是不錯的形式。在詞匯學習進階階段,學習者已具備了一定的詞匯基礎和學習策略,基于認知策略和進程的評價反饋則更能保障詞匯學習的質量和效率。如鼓勵和指導學生利用手機詞匯學習軟件、運用專業(yè)詞匯分析軟件結合朋友圈、微信群進行自主、合作學習。當學習者開始側重在口語和寫作中對詞匯進行合理、藝術地運用時,自我評價和反饋則更有意義。此時,教師只需提供優(yōu)質的學習資源和測量工具即可。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三種學習理論雖然觀點各異,有的甚至針鋒相對,但在有效指導大學英語詞匯教學的具體實踐中并不矛盾,只是視角不同、出發(fā)點和側重點各異。在實踐中,我們應該本著實事就是的態(tài)度,采用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的方法,創(chuàng)造性地加以運用,進而努力構建實用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相結合,充分調動師生積極性,既體現(xiàn)學生主體地位,又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大學英語詞匯教學模式。

參考文獻:

[1]施良方.學習論:學習心理學的理論與原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14-20.

[2]高覺敷,葉浩生主編.西方教育心理學發(fā)展史[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