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課程設計論文范文

課程設計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課程設計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課程設計論文

第1篇:課程設計論文范文

一、外語課程設計的準備

1.教學理念。在課程設計之前,設計者即教師要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教學理念是人們從事教學活動的信念,也是人們對教學活動的看法和持有的基本態(tài)度和觀念。這種態(tài)度和觀念對整個教學活動有著極其重要的指導意義?,F(xiàn)代教學理念主要體現(xiàn)在現(xiàn)代教學觀和現(xiàn)代學生觀。教師應該明確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的過程,而不是教師講,學生被動的聽;在教學過程中師生通過交流共同發(fā)展,而不是單純地教師幫助學生發(fā)展?,F(xiàn)代學生觀體現(xiàn)在對教育活動的主體即學生的態(tài)度與觀念,學生是獨立的、有待于完善的,他們是發(fā)展中的“人”,在不同階段他們的性格特點、學習習慣、方法都不同,教師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他們。

2.理論準備。要科學合理的設計一門外語類課程,首先要明確語言是什么,語言學習的基本規(guī)律和特征是什么,如何學習和習得一種語言,哪些語言教學方法最有效等。解決這些問題是設計課程的必要前提,問題的答案即為外語課程設計的理論基礎?!罢Z言是什么”這個問題涉及語言學,語言學專門研究語言和語言使用,通過對語言進行描寫、分析、解釋,解釋語言的本質、特征、屬性和功能。教師對語言的理解不同,設定的教學目標也不同,選擇的教學方法也隨之而改變。比如教師把語言理解為交際工具,教學目標就會設定為“學生能在一般社交場合與英語國家人士交談,做到正確表達思想、語音語調自然,無重大語法錯誤”,采用的教學方法以交際教學法、情景教學法為主,注重語言的實際應用性?!叭绾螌W習和習得一種語言,哪些語言教學方法最有效”這些問題涉及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心理語言學、社會語言學、應用語言學等語言學相關理論。其中,第二語言習得理論對課程設計的指導意義最為直接。通過研究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的成功與失敗因素,了解第二語言的定義及目標、學習者語言的本質、中介語、學習者的個體差異、第二語言教學等。

3.技術準備。課程設計除了要有正確的教學理念做指導,科學的理論知識為基礎,還需要具備一定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和信息素養(yǎng)。教育技術是指教育過程中所用到的各種物化手段,比如教師經常用到的黑板、粉筆、幻燈片、投影儀、網絡系統(tǒng)等屬于教育技術的硬件部分;教育技術的軟件部分是指經過對比分析、精心選擇、合理組織的適合于學生學習的材料?,F(xiàn)代教育技術可以大大提高教學效率,因此在課程設計中,教師應充分考慮到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具體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二、外語課程設計的方法

課程設計是一項系統(tǒng)而復雜的工作,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的。那么運用什么樣的方法、步驟才能夠科學、高效地進行課程設計是課程設計者需要思考的重要問題。夏紀梅在《現(xiàn)代外語課程設計理論與實踐》一書中為我們教師指明了方向。課程整體設計一般分為八個步驟。制訂計劃為第一步。如果沒有教師的教,那么學生只能盲目的學,就如一盤散沙,抓不住重點,找不到目標。因此,教師的教必須要有明確而詳細的計劃,使得學生學習起來有綱可循。教學計劃是課程的綱領和藍圖,在設計時特別要考慮需求,因此第二步分析需求。準確分析需求才能使計劃有的放矢,否則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無法統(tǒng)一起來,就像兩條平行線永遠沒有交叉點。需求的來源包括學生、教師、管理人員和職業(yè)崗位需求。學生的需求主要指學生的一般特征、學生學習的目的和期望、學習習慣和方法、現(xiàn)有語言水平以及目標水平、學習動機。問卷調查或訪談是分析需求的主要方法。需求分析的目的是了解學生、教師、社會等因素并從中找出問題,根據(jù)需求分析得出的結論,教師要設定出學生所缺乏的、需要的、必須學會的并且可以達到的教學目標,即第三步設定目標。目標有大有小,從教育學的觀點來看,教學大目標有三類(Kemp,1998:69):知識類目標、技能類目標、素質類目標。第四步根據(jù)目標和需求選擇內容。教學內容的選擇至關重要,是課程設計的核心部分。內容確定之后,要根據(jù)具體教學目標和條件進行組織,即第五步組織內容。第六步設計課程,依據(jù)計劃、需求、目標和內容進行具體的課程設計,是方法或模式的選擇、應用或創(chuàng)作的過程。第七步進入到課程評估階段,對測試的設計。課程測試是檢驗課程計劃、目標、教學內容、方法、質量的步驟與手段,是教學評估手段之一。常用的外語測試類型很多,如智力測試、分級考試、診斷考試、期中考試、課堂測驗、期末考試、水平考試等。課程設計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是評價。很多人會不自然地把評價與測試畫上等號,然而,測試只是評價過程的一個組成部分。評價是檢測課程設計、課程大綱在課堂教學的實施效果以便做出相應改進,是檢測達標的狀況。具體而言,評價內容包括對目標的評價,對內容的評價,對計劃實施過程的評價。評價的方式有測試、課堂觀摩、問卷調查、訪談等。

三、外語課程設計案例

《綜合英語Ⅲ》課程設計

(一)課程描述

“綜合英語”是英語專業(yè)一、二年級的專業(yè)必修課。它以篇章講解為主,通過傳授基礎語言知識(語音、詞匯、語法等),全面訓練聽、說、讀、寫、譯基本技能,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綜合應用語言的能力,為學生進入高年級學習打下堅實的語言及技能基礎。綜合英語Ⅲ所使用的教材為楊立民教授主編,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現(xiàn)代大學英語》精讀3,第二版。它的先導課程有綜合英語Ⅰ和Ⅱ,并行課程有聽力、口語、旅游英語閱讀和英語寫作,后續(xù)課程為高級英語。本課程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在此基礎上培養(yǎng)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為培養(yǎng)科學研究能力奠定基礎。

(二)課程目標設計

1.知識目標:能夠準確、流利地朗讀文章,語音、語調自然;總詞匯量再增加800詞左右,能夠熟練運用其中的400詞;能夠準確辨別各種,能夠分析句子成分。

2.能力目標:能聽懂英語國家人士在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中的談話;能在15分鐘內聽寫詞速為180詞左右、語速為每分鐘110個單詞的錄音材料,錯誤率不超過8%;能在一般社交場合與英語國家人士交談,做到正確表達思想、語音語調自然,無重大語法錯誤;能讀懂難度相當于SonsandLovers的文學原著,閱讀速度為每分鐘120~160個單詞,理解準確率不低于70%,能在5分鐘內速讀1000詞左右、中等難度的文章,掌握文章大意;能在30分鐘內寫出長度為150~180個單詞的短文,并能根據(jù)提示在10分鐘內寫出長度為60個單詞左右的應用文。

(三)考核方式設計

本課程為考試課,課程總成績?yōu)榘俜种?。考核采取兩種形式:形成性考核和終結考試。形成性考核占40%,終結考試占60%。

1.形成性考核:出勤占10%:曠課一次扣2分,請假一次扣1分,病假公假除外;能力訓練占20%:自學項目占15%,命題演講占5%;作業(yè)占10%:兩次寫作訓練分別占5%。

2.終結考試:期末閉卷考試,成績占總評成績的60%。

四、結語

第2篇:課程設計論文范文

在MOOC環(huán)境中,學習者作為學習的主體具有非常高的自由度,學習者在什么時間學習、學習什么、學習進度如何都是自己掌握的。因此在進行微課程設計時,應該考慮到學習者的主體定位,在課程設計時注意設計講授者與學習者的角色定位。盡量挖掘學習者的學習動力,使學習者能夠有效的參與到學習中來。2.3重視交流的原則。在MOOC環(huán)境下的課程主要是學習者學習,課程設計者提供講授。但是對于學習來說只有這兩點是不充分的,應該充分考慮學習者與設計者之間的交流,幫助學習者解答問題,讓學習者在不斷學習新知識的基礎上還能夠強化知識達到掌握知識的目的。

2、課程資源多元的原則

MOOC是一種基于網絡的教學形式,學習者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通過任何自己喜歡的網絡終端來學習自己喜歡的課程。對于微課程設計來說,簡單的提供視頻是不足夠的,應該為學習者提供多元的教學資源,學習者根據(jù)自己的需求進行學習。2.5簡單清晰原則。在MOOC環(huán)境中,學習者可以學習的課程非常多,學習者接收到的信息量也非常大,這時學習者可能會不知道如何選擇而影響其自主學習。因此,在進行微課程設計時應該簡單清晰,減少無關信息的出現(xiàn),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效率。

3、MOOC環(huán)境中微課程教學設計模式

在MOOC環(huán)境中微課程的設計與傳統(tǒng)的網絡課程設計不同。傳統(tǒng)的網絡課程有明確的學習者,學習者的組成比較簡單,MOOC是一個完全免費的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任何人都可以在MOOC平臺中注冊學習,因此,在MOOC環(huán)境中進行課程設計時就需要考慮學習者的類型、需求,所處的環(huán)境等因素。在MOOC環(huán)境中,微課視頻也不同于傳統(tǒng)的網絡教學,在傳統(tǒng)網絡教學中教師的主體地位沒有改變,視頻只是作為一種輔助手段。而在MOOC環(huán)境中,微課視頻則作為教學的主要載體,是學習者進行學習的主要手段,因此在視頻教學的設計過程中應考慮學習內容、教學策略和媒體這幾個方面。在MOOC環(huán)境中,學習者具有高度的主動性,知識被構建的基礎是網絡,學習者處于連通的網絡之中,通過網絡工具與其他學習者、課程設計者進行資源的共享和交流協(xié)作。針對以上分析,MOOC環(huán)境中的微課程教學設計主要分成:學習者的需求分析、教學資源設計、學習測評三個模塊來進行。其中,學習者的需求分析包括:學習需求分析、學習目標設定、課程內容分析;教學資源設計包括:教學資源設計、教學過程設計;學習測評設計包括:學習測評、教學管理。其中學習者的需求分析是基礎,教學資源設計是主體,學習測評是保障。

4、計算思維微課程設計應用

計算思維是運用計算機科學的基礎概念進行問題求解、系統(tǒng)設計、以及人類行為理解等涵蓋計算機科學之廣度的一系列思維活動。在MOOC環(huán)境下根據(jù)前面的分析進行計算思維課程的微課程設計。首先學習者需求分析,潛在的學習者主要是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師與計算機信息技術相關的學生,對于教師來說其學習的需求是為了提高教育能力,對于學生來說,其學習的需求是為了培養(yǎng)計算思維能力,提高計算思維學習技能。通過需求分析來確定教學目標對計算思維的基本概念進行總體的了解掌握關鍵的概念;掌握計算思的維核心組成部分;在日常學習和教學中注意培養(yǎng)計算思維能力。根據(jù)教學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分割,分割后進行課程設計,搭建教學平臺。我們選擇Udemy課程平臺作為計算思維微課程的課程平臺。首先進行課程管理;創(chuàng)建課程提綱;添加資源模塊;編輯測試模塊,通過測試模塊可以及時的將學習者的學習狀況進行反饋;Udemy中,每一節(jié)課的內容頁面的右側都有問答頁面,支持URL、圖片、嵌入HTML等,學習者可在這個區(qū)域進行提問或者與其他學習者進行交流,教師也可以參與到問答中來;Udemy中還包含筆記模塊、聊天模塊,學習者可以通過筆記模塊來記錄筆記,通過聊天模塊進行討論;Udemy中還包含通知模塊,可以話題、課程安排或者一些活動、要求等。

5、結論

第3篇:課程設計論文范文

1.1系統(tǒng)流程分析

首先我們對該平臺系統(tǒng)從信息需求和功能需求兩個方面進行需求分析。為了實現(xiàn)CSCL思想的要求,系統(tǒng)分析過程中充分考慮了課程設計平臺的交互性要求,在充分了解教師和學生的需求后,我們進行業(yè)務流程分析,將整個流程分為任務要求下達、申請階段、中期檢查階段、終期審核階段、答疑、評分等業(yè)務階段,各個階段有先后順序要求,每個階段中都考慮教師和學生的信息互動,并做相關信息存貯,保存各階段過程信息,以備評分。

1.2數(shù)據(jù)庫設計

本系統(tǒng)主要有四張基本表即教師表、項目表、學生表和課程表,各數(shù)據(jù)表的主要屬性及表之間的關系見圖1所示。

1.3系統(tǒng)功能模塊設計

(1)任務要求模塊:本功能模塊針對老師以及學生開放,老師通過這個功能模塊可以添加所屬的課程設計的任務要求,學生通過這個模塊可以查詢老師所的課程設計的任務要求。

(2)項目申請模塊:本功能模塊針對學生和老師開放,學生通過此功能模塊提交項目的申請,老師查看后,批準通不通過,學生可以登錄平臺后查詢審核結果。

(3)中期檢查模塊:本功能模塊針對學生和老師開放,學生通過此功能模塊提交項目的中期檢查論文,老師查看后,批準中審是否通過,學生可以登錄平臺查看中審結果。

(4)終期檢查模塊:本功能模塊針對學生和老師開放,學生通過此功能模塊提交項目的終期檢查論文,老師查看后,批準終審是否通過,學生可以登陸平臺查看終審結果。

(5)答疑模塊:本功能模塊針對學生和老師開放,學生提交問題,老師登陸后查看并回復,答疑基數(shù)改變。(6)評分模塊:本功能模塊針對學生和老師開放,老師進入界面可以看到學生的終期論文并結合學生在課程設計的表現(xiàn)情況打分,學生登錄后可以查看自己分數(shù)。

3系統(tǒng)開發(fā)環(huán)境

以Delphi7作為系統(tǒng)集成開發(fā)環(huán)境,利用SQLServer2000數(shù)據(jù)庫平臺實現(xiàn)數(shù)據(jù)的存儲管理,服務器使用MicrosoftWindowsXP操作系統(tǒng)。

2系統(tǒng)實施

本課程設計平臺系統(tǒng)主要有:布置任務要求、學生查看、選擇任務、提交項目申請、教師審核、學生查詢、提交中期資料、教師審核、學生查詢、學生發(fā)出疑問、查詢答疑記錄、教師答疑、教師查詢項目信息、教師查詢答疑記錄以及教師評分18大主要功能并且分支于六大子系統(tǒng)。

3結語

第4篇:課程設計論文范文

當前物流管理實驗實訓教學已經成為各個學校重點建設領域,從中國知網的相關文獻檢索來看,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截止2013年,已有160篇涉及物流實驗教改的學術論文。內容涵蓋課程體系建設;仿真模擬,實驗平臺設計。對于高校物流管理專業(yè)實驗實訓課程問題的分析既有類同性,也有各自學校的不同特點。本文結合上海第二工業(yè)大學物流管理專業(yè)實驗實訓課程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經過深入分析后總結如下:

(1)課程問題。包括數(shù)量與質量兩個維度,從數(shù)量維度而言,盡管實驗實訓課程學時有限。實驗實訓課程通常安排在學期最后三周以及一些任課教師的課程實驗,由于學生數(shù)量較多,學時數(shù)、實驗場地受限等因素,個人缺乏足夠的動手機會與時間。學生對于實驗僅存在初步感性認識,缺乏深刻的理性思考。從質量維度而言,實驗實訓課程最大的問題并非內容多為驗證性實驗,而是缺乏設計,不同實驗之間缺乏邏輯性,與實際企業(yè)應用脫節(jié)明顯。從而直接導致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的目的性不清,并不了解為何要做這項實驗,當然也無法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2)參與主體問題。包括教師與學生兩個維度。從教師維度而言,由于化工物流實驗實訓課程的專業(yè)性較強,儀器設備使用較多,因而對于教師的理工類理論實驗能力要求較高。此外實驗設備由于使用損耗而導致測試性能不佳也會增加教師的授課難度。這都要求開設實驗實訓課程的教師團隊制定完整的實驗教學手冊,對于相關設備原理以及現(xiàn)場操作過程中問題有所了解。從學生維度而言,物流管理專業(yè)屬于經管領域的學科,學生中文科生占比較高,化學基礎本身就比較薄弱,而前置課程中化學實驗教學的作用并未完全體現(xiàn)。這也導致了部分學生對于學習難度的估計存在過度現(xiàn)象。

(3)考核問題。實驗實訓課程的考核方式歷來是個難點問題。在實驗教學中通常按照出勤率、教師的主觀評判給定學生最終考核結果,因此偶有同學因缺勤導致課程不及格,而通過率還是很高。這種考核體制客觀上也使得學生對于實驗實訓課程的重視程度遠低于理論考試課程。

2實驗實訓課程設計實踐的思路

結合本院物流管理專業(yè)(化工物流方向)正在開展的專業(yè)實驗實訓課程教改實例,對本專業(yè)實驗實訓課程設計思路進行探討與分析,包括課程設計、教學手段、考核方法、信息反饋四項模塊,其中又以課程設計為重中之重。

2.1課程設計模塊—基于事件邏輯的發(fā)展原理

實驗實訓課程中最大的問題存在于不同實驗之間邏輯性不強,割裂明顯。學生在實驗課程中對于開展的幾項實驗并不明確其目的。因此在本次實驗實訓課程改革中,重點放在了課程設計模塊上,設計原理基于事件邏輯的發(fā)展順序。本團隊通過測定某種待運物資運輸前后基本理化性質,讓學生了解到該物資在運輸過程中涉及化工物流安全的相關知識點。本文以某一組實驗群為例進行說明,整個實驗的步驟、測試內容以及所需實驗設備,如圖2所示,可以清楚的看到該化工物流全過程實驗具備清晰的邏輯性特征??紤]到實驗室設在中外運化工物流公司中,基于安全環(huán)保健康的因素,因此選擇了實驗樣品為普通某類油品。將該油品先行測定粘度指標后,放置于振動平臺,通過水平垂直雙軸振動,模擬實際路況。在振動過程中,采用積分平均聲級計對該樣品在機械振動中噪音進行測定;利用非接觸式溫度測量等設備對于振幅過程中的熱輻射進行定量測試;利用手持式揮發(fā)性有機化合物檢測儀對于振動過程中局部受熱而釋放的氣體進行定性測定;振動結束后可采用靜電儀和氧指數(shù)測試儀對實驗對象進行驗證性實驗,同時對于模擬路況振動后的原樣進行粘度測定,通過兩次的粘度值的比較,了解并分析物流運輸過程對于樣品的影響因素。圖2的實驗群具有清晰的邏輯順序,學生在實驗實訓過程中目的性將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對于?;肺锪鬟^程中存在的安全隱患也有了深刻印象。這一類的實驗群設計,不僅僅可應用于常規(guī)的實驗實訓課程,也可以納入到多門主干課程的理論學習中,包括物流化工基礎、安全科學原理、環(huán)境健康安全等課程。

2.2教學手段模塊—結合實驗與實地的“雙實”教學方式

物流管理專業(yè)是一門實踐性比較強學科,化工物流管理又是將管理學、工學、理學多學科融合的一個方向。在本科階段的學習中,實驗實訓課程的重要性尤為明顯。然而當前不僅僅是學生,包括部分教師在內存在著重理論、輕實驗的傳統(tǒng)教育思想,與本專業(yè)的特性與發(fā)展存在差距。本團隊在深刻探究物流管理專業(yè)的發(fā)展規(guī)律,特別是結合本校化工物流這一特色專業(yè),提出了結合實驗與實地教學的“雙實”方式:即通過學院長期產學研合作單位中國外運化工物流有限公司的現(xiàn)場建設本專業(yè)的實驗實訓基地。實驗實訓基地的建設不僅僅完善了物流管理專業(yè)學生現(xiàn)場教學培訓機制,更有利于促進提高本專業(yè)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在企業(yè)現(xiàn)場看到見、摸得著,從而對于企業(yè)發(fā)展過程中實際的問題深入思考。在雙實的教學方式下,實驗實訓基地的發(fā)展能及時吸納企業(yè)層面的意見與建議,逐步增加新的實驗項目,包括新建的物流振動試驗平臺以及物聯(lián)網信息技術中心。此外,雙實的教學方法也有利于教師進行特殊品運輸安全的科學研究。

2.3考核方法模塊—培養(yǎng)教師及學生的團隊考核策略

過去的實驗實訓課程作為考核課程,考核對象是本專業(yè)的學生,并且未采用試卷的方式,納入到學??荚囍堋1緢F隊嘗試將考核對象拓展到課程的主客體,即包括授課主體(教師)以及上課對象(學生)。一方面,教師層面將現(xiàn)有的實驗設備進行匯總,要求每位教師根據(jù)自己課程選擇若干項實驗項目,進行針對性學習;同時教師間進行課程設計,構建關聯(lián)性實驗群。另一方面,學生層面根據(jù)學生文理學科背景、性別等因素進行分組,以組的形式完成設計好的某一項或者幾項實驗群。這是考慮到本文中設計的實驗群中實驗項目數(shù)量與質量并不低,學生以組的形式,發(fā)揮團隊協(xié)作精神,也有效提高時效性,避免一位學生一臺設備,其他人邊上排隊的現(xiàn)象發(fā)生。

2.4信息反饋模塊—收集企業(yè)學生教師的反饋意見

在實驗實訓課程的設計與推進過程中,能否及時收集并吸納企業(yè)、學生以及教師的反饋意見是教改重要保障。過去的實驗實訓課程,對于授課主體(教師)以及授課對象(學生)的考量因素占據(jù)主要地位,而企業(yè)信息反饋稍顯不足,這與實驗實訓課程的定位與培養(yǎng)目的存在偏差,這也是學生在此類課程中目的性不強,重視程度不夠的因素之一。在教學手段模塊中采用了“雙實”的方法,讓企業(yè)與教師、學生呈現(xiàn)零距離,有利于本團隊及時了解企業(yè)一線員工對于實驗實訓課程中開展的項目的意見與建議。此外,教師通過上海市教委產學研項目,深入企業(yè)一線,當企業(yè)、學生與教師三大主體的意見出現(xiàn)相交,便是實驗實訓課程需要重點修正的地方。當然,企業(yè)更關注的是當前實際碰到的問題的解決方式,即怎么做的問題,學生則關注的是通過實驗實訓課程能夠學到哪些知識,即為什么要做的問題,而教師需要兼顧到理論與實際,既要有學科研究的超前性,也要體現(xiàn)出實際應用性,兼顧到學生與企業(yè)兩者的需求。信息反饋模塊正是為我們提供課程設計優(yōu)化的重要一環(huán)。

3結論

第5篇:課程設計論文范文

課堂理論教學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主線,實踐教學只起輔助作用,而課堂教學內容的抽象性,更加增大了學生對機械知識及設計的理解難度。機械設計的目的是要去解決機械工程的實際問題,教學脫離實踐環(huán)節(jié)必然造成學生眼高手低。目前實踐教學的不足導致學生在設計過程中忽視設計對象的加工工藝、安裝工藝以及調試、使用和維護等工藝過程,只是盲目的、機械的照搬資料,更無法對設計中出現(xiàn)的各種工藝問題采用創(chuàng)新的方法去解決。

2《機械設計》課程設計改革的思路與措施

2.1增加設計題目的多樣性和新穎性,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工程設計能力

《機械設計》課程設計題目首先滿足教學大綱的要求,即題目中應包括原動機、傳動裝置、工作機三部分內容,并能夠對機械設計課程所學大部分零部件進行設計訓練。在此前提下,應改變原來的只針對減速器的定式設計模式,從學生設計興趣入手,調動學生的能動性,培養(yǎng)獨立設計能力。在傳統(tǒng)課程設計內容基礎上,設計題目可從教師相關的科研項目中抽取,或者與工礦企業(yè)建立聯(lián)系,去實際中提煉一些綜合性、創(chuàng)造性的設計題目,這樣一方面替工礦企業(yè)解決技術問題,另一方面學生設計過程具有挑戰(zhàn)性,同時起到了學以致用的目的。機械類專業(yè)往屆畢業(yè)設計中傳動裝置設計部分一般雷同度小、綜合性強,與工程實際結合度高,整理后也可作為課程設計題目。課程設計題目的多樣化和新穎性能夠吸引學生,鍛煉學生綜合運用先修機械類課程知識的能力,促使學生建立整體設計的理念,激發(fā)學生的獨立設計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2.2采用啟發(fā)式指導,促使學生由模仿型設計轉變?yōu)樗伎夹驮O計

課程設計中包含方案確定、初步計算、草圖設計、裝配圖設計、零件工作圖設計和編寫設計計算說明書等幾個階段。在每個設計階段,教師應組織學生設計小組展開討論,對設計資料進行歸納、分析和總結,從前人成功設計案例中尋求設計要點并形成獨立的設計思路。尤其進行到草圖設計和裝配圖設計階段時,牽涉到大量的結構問題,由于在《機械設計》課程講授的重點都是基礎理論,很少涉及結構方面的知識,學生在進行到這一設計階段時普遍感到困難,錯誤較多。在這一階段,指導教師應悉心引導,最好借助實物模型教學,多進行正誤結構的比較。只有通過啟發(fā)式指導,學生才能很好的把握機械設計的規(guī)律和其靈活性,達到舉一反三的訓練目的。

2.3加強計算機CAD/CAM/CAE技術在課程設計中的應用

在計算機信息技術的時代,機械工程設計領域已廣泛使用計算機CAD/CAM/CAE技術進行設計,進入數(shù)字化設計、分析與制造的新時代。傳統(tǒng)設計中采用的是半理論半經驗的計算公式進行靜態(tài)計算或估算的設計方法,設計過程費時費力,設計結果的可靠性驗證滯后。在CAD技術平臺上可實現(xiàn)機械零件的結構設計和機構運動仿真,所見即所得。運用CAE軟件進行機械零件的力學性能的分析計算以及結構性能的優(yōu)化設計。在《機械設計》課程設計過程中,手工圖板式設計方式明顯落后于機械行業(yè)實際設計方法,因此要加強學生在計算機繪圖方面的訓練,增加學生用CAD軟件繪圖環(huán)節(jié)。鼓勵學生運用CAD三維造型技術進行仿真設計,由于設計過程處于三維空間,形象逼真,因而有助于學生創(chuàng)新潛力的發(fā)揮。通過運用計算機繪圖,將學生從大量的手工繪圖勞動中解放出來,使學生可以將精力重點放在方案設計和結構設計上,提高課程設計質量;同時模擬了真實的企業(yè)環(huán)境,培養(yǎng)學生使用CAD軟件進行機械設計的能力,這樣才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使學生快速適應工作環(huán)境,成長為合格的機械設計工程師。

2.4加強實踐環(huán)節(jié),提高學生的工程設計能力

理論必須聯(lián)系實際,從實踐中來,再到實踐中去。讓學生接觸機械工程實際,了解同類系列產品的性能、結構特點及生產過程。學生對設計對象有了感性認識,獲得產品的有關工藝知識后,才能建立機械設計與機制工藝之間的聯(lián)系,課程設計的機械裝置才能和實際生產相符。因此,在課程設計之前多安排學生到工廠參觀或者以多媒體的方式觀看相關的工程案例,以此拓展學生設計思路,提高機械設計能力,達到課程設計實踐教學的目的。

3結論

第6篇:課程設計論文范文

信息的普及化,使人們的工作學習都離不開它,它的研究范疇比較廣泛,涉及到的信息知識比較多。但是在教學中,研究的范疇小了很多。在信息技術教學中,主要運用計算機,比如計算機的結構、辦公軟件及涉及到的網絡知識和網絡信息等,這都是與信息技術有關的并且也是比較簡單的知識。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這也是主要教學內容。根據(jù)了解,信息技術研究的范疇主要包括設計、研發(fā)、應用技術、評估、管理等。在高中教育中,教學的內容僅僅涉及課本的理論知識與技術的應用,沒有涉及比較難的知識,計算機的基本操作知識只需高中生掌握。

二、計算機與信息兩者的融合

(一)信息教育融合于計算機教育

隨著計算機與網絡技術的進步,信息發(fā)展到成熟階段,信息教育發(fā)展起來。所以,信息教育要依靠計算機來完成教學任務。信息教育主要包含課外實踐、活動課。通過分析研究,我們可以了解到,不管是哪個階段,都要根據(jù)計算機的基礎知識來進行。

(二)計算機可以輔助信息教育

信息技術教學中,唯一不可缺少的就是計算機,學習工具就是計算機。高中生在學習過程中,主要依靠計算機來學習,應用它來學習比較基礎的計算機理論知識以及掌握實際操作能力。只有應用計算機才能完成信息教育,如果缺乏計算機,就不可能完成信息教育。

三、課程技術內技術的取向

(一)課程內容

教學內容主要有:學習計算機使用,掌握比較基礎的結構,學會打字,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但是對現(xiàn)在的中學生來講讓他們掌握這些基本的技能已經不再是重點的學習內容,因為這些基礎的操作技能他們基本已經學會。計算機已經被廣泛使用,與人們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是人們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只有少部分學生沒有使用過計算機?,F(xiàn)在的教育方式來看,不能只用計算機來教學。

(二)課程方法

進入21世紀,信息技術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涉及到的范圍越來廣泛。相比之下,在信息教育中,應不斷改進教育方式。以前的教育方式是:學生坐在機房內,老師來演示,學生跟著學,教學只聯(lián)系到計算機的基礎知識,沒有涉及網絡知識,學習的范圍比較小。但是在信息化時代,網絡與人們的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以前的教學方式,學生對新知識的欲望往往得不到滿足。所以,信息教育的形式是全程網絡、互聯(lián)互通,而不僅僅設定在網絡教室或者校園網;信息教育主要是由各種信息資源集合而成的,不僅僅是課件。

(三)課程環(huán)境

據(jù)了解,課程教育其實也就是用計算機來完成教學任務,比較主要的是師資力量與教學設備。第一,要保證師資力量,選用比較專業(yè)的老師講授信息知識,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有所得,提高教學效率。信息技術本身具備的信息量比較大,對老師的專業(yè)知識技能要求比較高。隨著科技不斷進步,一些信息知識不斷更新。對老師要進行專業(yè)培訓,讓老師對相關的知識掌握更加牢固,才能給學生傳授更加豐富的信息知識,不僅能開闊學生的視野,同時也能幫助老師對信息知識的進一步了解,了解最新的發(fā)展動態(tài)。第二,教學設備要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因為信息教學比較特殊,所以教學設備要比較齊全,先進設備不僅可以提高教學效率,而且也給老師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場所。

四、結束語

第7篇:課程設計論文范文

(一)工作過程導向模式

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理念和課程模式,也稱為典型工作任務分析法,它是以現(xiàn)代職業(yè)工作整體化為基礎而進行的一種基于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的課程設計方法?!肮ぷ鬟^程”是在企業(yè)里為完成一項工作任務而進行的一個完整的工作程序,工作過程的意義在于:一個職業(yè)之所以能夠成為一個職業(yè),是因為它具有特殊的工作過程,即在工作的方式、方法、內容、組織以及工具的歷史發(fā)展方面具有自身的獨特之處。導游業(yè)務這門課程的學習內容是與導游實際工作情境緊密聯(lián)系起來的。所以,將傳統(tǒng)的《導游業(yè)務》的課程內容根據(jù)導游實際工作的崗位需求來組織和實施教學,是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教學設計的根本。

(二)課程設計理念與思路

根據(jù)《導游業(yè)務》課程實際,在職業(yè)教育的教師觀、學生觀、教學方法觀的指導下,形成了基于崗位需求的“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項目活動為載體,以工作任務為引領”的課程設計理念;通過“以任務為引領,過程為核心,學生活動為主體”來實施的教學思路。課程設計通過需求分析、行業(yè)調研、專家論證、教學體系設計等環(huán)節(jié),真正實現(xiàn)了“教、學、做”一體化的《導游業(yè)務》課程設計。首先,分析課程所屬工作崗位的實際工作過程,由此確定此項工作過程所面臨的工作內容,然后對工作內容進行分解,轉化為工作相對應的工作項目,然后給工作項目賦予具體的工作任務,通過對工作任務進行追蹤,確定該職業(yè)崗位所需的職業(yè)能力。對工作任務和對應的職業(yè)能力進行整合,制定出相關的實際工作過程的項目。其次,根據(jù)工作崗位和行業(yè)的需求設計教學體系。從教學內容的選擇上、教學方式的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和學習考核評價等方面來完成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設計體系。再次,在教學過程中貫穿“五個一體化”來助推課堂教學與行業(yè)需求的零距離對接。即:理論實踐教學一體化;教學內容和導游工作任務一體化;學校實踐和職業(yè)素養(yǎng)養(yǎng)成一體化;學校企業(yè)合作一體化;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與職業(yè)資格證書一體化。本課程是學生獲取導游人員資格證書的一門核心課程,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注意了理論教學內容及模擬導游實訓的內容的設計與國家導游資格考試相結合,(見圖1)。

二、基于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設計實施路徑

(一)構建基于導游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內容體系

課程設計從行業(yè)和企業(yè)需求出發(fā),以職業(yè)活動的崗位能力為主線,在行業(yè)和用人單位需求進行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根據(jù)專業(yè)對應崗位的技能要求來設置教學項目。

(二)基于導游工作過程的項目化教學內容的實施

《導游業(yè)務》是一門要求實踐性極高的課程,在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設計中,在教學內容的實施上,我們尤其注重理論教學內容和實踐教學內容的融合與交叉,將傳統(tǒng)的學科體系變?yōu)樾袆芋w系,設計了合理的理論和實踐教學內容(如表2所示)。

(三)基于導游工作過程的教學方式設計

根據(jù)課程開發(fā)小組所確定的四個典型的工作項目,首先對每個項目進行分析,獲得每個項目的具體工作過程,將任務按工作過程展開,以工作任務引領知識、技能和態(tài)度,圍繞任務進行訓練,創(chuàng)設仿真模擬情境,以任務引領教學,按照“項目任務教、學、做一體化”的訓練模式,完成學生能力項目的訓練,讓學生在具體的導游情境中積極、主動地完成項目教學的具體任務,切實做到“學中做、做中學”。

(四)基于導游工作過程的學習評價體系設計

經過幾年的教學實踐研究,我們逐步構建和完善了“五結合”學習評價體系:即教師評價和學生互評相結合、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相結合、課內評價和課外評價相結合、理論評價和實踐評價相結合、校內評價和校外評價相結合??己嗽u價方式更加注重實踐能力、應用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考核,而且與工作崗位要求相符,真正實現(xiàn)教學與行業(yè)的零距離對接,使學生成為企業(yè)“拿來即可用”的應用型專門人才。

三、課程設計改革成效分析

(一)學生觀念轉變,積極性增強

通過對導游職業(yè)活動工作過程進行分析,以導游真實工作場景為平臺,以導游工作任務來引領,用學生活動實施這一教學方式,極大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熱情。

(二)提高了學生考取國家導游資格證書的通過率

從實行課程教學改革以來,以重慶文理學院旅游專業(yè)為例,學生參加重慶市組織的全國導游人員資格考試中,過關率逐年增加。2014屆畢業(yè)生參考達到60名同學,其中有30人獲得導游證,過關率56%;2015屆畢業(yè)生80名,有62人獲得導游證,過關率78%。目前在校的大二、大三、大四學生中已經有不少人已獲得了導游資格證書。同時,他們利用假期進行實踐鍛煉,主要在旅行社和景區(qū)從事導游業(yè)務相關的兼職工作。

(三)實現(xiàn)了學校人才培養(yǎng)與行業(yè)人才需求的“零距離”

第8篇:課程設計論文范文

近幾年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建設與發(fā)展,出現(xiàn)的新的高等學校辦學模式———獨立院校。獨立院校[1]是我國教育制度的創(chuàng)新,對于獨立學院來說,要注重人才培養(yǎng)的目標定位及其實踐方式。然而,作為獨立院校的學生,自身具備一定的特點:(1)基礎知識不夠扎實,學習的熱情度不高。(2)思想比較活躍,但是自我約束力比較差。(3)學習的主動性不夠,缺少明確的個人目標。根據(jù)這個群體的特點,教學工作需要因材施教。而信息類專業(yè)的課程對動手實踐能力的要求較高,如果只是純理論的教學和基礎實驗課,還不能達到培養(yǎng)專業(yè)人才的目的。因此針相關的專業(yè)課開設課程設計是非常有必要的,學生通過為期一周的實踐將專業(yè)課的知識轉化為實際的動手鍛煉,不僅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2課程設計的教學目標和思路

數(shù)媒專業(yè)中,例如動畫設計和游戲設計類的課程,僅依靠平時的教學和實驗課程不足以鍛煉學生的能力,而開設課程設計可以系統(tǒng)的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在實踐過程中,注重學生認知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突出“強調動手、加強實踐、培養(yǎng)興趣、積極創(chuàng)新”的理念,培養(yǎng)應用型的人才[2][3][4]。課程設計[5]的教學思路應該按照以下思想進行:(1)強化理論知識體系,鞏固專業(yè)知識。(2)培養(yǎng)學生系統(tǒng)的思維方式和實踐能力,建立“基礎->綜合->創(chuàng)新”的體系。

3針對學科背景,改革課程設計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根據(jù)獨立學院的生源特點,學生普遍對理論的學習興趣差、自我控制意識差。因此通過實踐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針對各門專業(yè)基礎課的特點和重點,開設相應的課程設計,加強對學生的啟發(fā)性和互動性,培養(yǎng)學生工程實踐能力。

3.1推行導師指導制度

針對每學期的專業(yè)課程,相關專業(yè)的老師出題,再由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進行選題,被選題目的出題老師為這一組學生的指導老師。題目選定后,不能置之不理,要經常過問,發(fā)現(xiàn)學生走進了死胡同就要迅速加以指導調整。一般來說,題目會提前2個月發(fā)放給學生,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去進行資料的查閱,并對方案進行設計。學生可以結合所學的專業(yè)課程的知識,在基礎的功能上添加新的功能,不斷的產生具有更多創(chuàng)造性的設計方法。教師在實際指導的過程中,可以通過QQ和學生多交流,或者是建立討論群,更好地指導學生完成課程設計。當然,前期設計出的方案是否可行,可以有多種方式進行驗證。將方案和老師共同討論,在交流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在課程設計期間,教師要做好把關,做好課設時間的安排,督促學生的進度,提高學生主體的參與程度,同時又要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3.2題目難易層次清晰

應該承認學生存在著個體差異[6][7]實際出發(fā),有區(qū)別地對待。因此教師根據(jù)學生情況在出課程設計的題目時,要注意題區(qū)分出題目的難易程度。可以將題目設計不同的層次,基礎設計部分、擴展設計部分和創(chuàng)新設計部分。對于基礎設計和擴展設計,教師可以提出相應要完成的功能,而創(chuàng)新設計部分可由學生自行發(fā)揮。這樣既保證了基礎知識較差的學生能達到課程設計的要求,也讓基礎知識較好的學生能發(fā)揮自己的能力,做出更優(yōu)秀的作品。

3.3實現(xiàn)專業(yè)綜合實踐

在大一大二完成基礎專業(yè)課的學習之后,大三的學生已經有了足夠的專業(yè)理論課知識,并且通過每學期的課程設計也擁有了較好的動手時間能力,可以完成專業(yè)的綜合實踐。綜合實踐的題目就比較復雜,可以將學院教師的科研項目中的部分內容設計成綜合實踐題目[8],或者是同相關的公司共同完成綜合實踐的培訓。這樣大型的題目更加鍛煉一個學生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系統(tǒng)化的設計,對今后的工作有很大的幫助,提前同社會接軌。

4.實踐的效果

第9篇:課程設計論文范文

1.我國缺乏與現(xiàn)有公益事業(yè)發(fā)展相匹配的高等學歷教育體系。

目前,在高等教育學科體系中,公益專業(yè)尚未被納入到相應的體系之中,沒有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我國現(xiàn)有的公益人才培養(yǎng),主要以民間自發(fā)的為主,包括針對高端人才“銀杏伙伴成長計劃”,針對特定人群的小鷹計劃、創(chuàng)綠家環(huán)保公益創(chuàng)業(yè)資助計劃等。但上述模式明顯不能滿足公益人才奇缺的現(xiàn)狀。

2.我國缺乏募捐專業(yè)的研究人員和師資力量。

由于我國沒有公益專業(yè)學科體系,自然也就沒有太多人從事公益領域的研究了。在這個大背景下,從事募捐專業(yè)研究和教學的人才也就更少了。據(jù)筆者觀察,我國現(xiàn)有的募捐專業(yè)研究人員不超過10人,師資力量幾乎全部來自于實踐領域。

3.我國尚沒有成型的募捐課程體系。

在沒有專門的學科和人才的背景下,成熟的募捐課程體系自然也是無從談起的。目前,我國尚沒有一本完整的介紹募捐專業(yè)的教材出版發(fā)行,而關于募捐領域各個細分專業(yè)的,包括募捐心理學、募捐行為學、募捐營銷學、公益品牌學等學科教材書籍則更是一本都沒有。此外,就我國現(xiàn)有的人才培訓計劃而言,其過度注重理論層面的講授,而缺乏實踐技能的培養(yǎng)。我國尚沒有建立專門的實踐課程體系,也沒有專門的實踐基地供學生練習。

二、募捐課程設計與培養(yǎng)機制變革

針對我國募捐人才缺乏的現(xiàn)狀,筆者以為,我們要從如下幾個方面進行改革。

1.將公益專業(yè)納入到我國高等學歷教育體系之中,并在其之下開設募捐學這一分支學科。

教育部需要調整我國的高等學歷教育體系,將公益專業(yè)這一學科納入到管理學這一學科體系之下,成為其二級學科。同時,還應允許在公益專業(yè)這一學科體系下開設募捐學這一方向。

2.設計我國募捐課程體系。

在這方面,我國可以外國的相關經驗。外國的募捐專業(yè)包括如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社會學和人類學。募捐者應對社會、人性、人們的心理有深刻的洞察,因此應學習社會學和人類學。二是公益營銷學,包括營銷學、品牌學、傳播學、心理學、行為學、談判技巧等。對于某些比較特殊的籌款領域來說,還涉及到藝術設計、多媒體制作、銷售技巧等學科內容。三是公益專業(yè)領域的知識。

3.建立健全募捐專業(yè)學生社會實踐機制。

募捐人的工作是多方面的,包括:設計籌款方案;篩選潛在捐贈人;開展公益項目傳播;設計和組織籌款活動;與實際捐贈人洽談;維護客戶關系;研究和分析籌款工作情況;搜集和維護捐贈客戶數(shù)據(jù)庫;開展公益組織品牌管理;等等。對于這些技能,政府應出臺相應政策,鼓勵學校與公益組織聯(lián)合設置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并開展專業(yè)教師和實踐導師聯(lián)合指導學生社會實踐的機制。

4.加強募捐專業(yè)教師人才培養(yǎng),提升募捐專業(yè)研究水平。

要想建立募捐課程體系,并建立健全社會實踐機制,就必須要有專業(yè)的募捐教師人才。目前,我國尚不存在此類人才隊伍。因此,我國政府應加強對這一領域人才隊伍的培養(yǎng),通過社會遴選的方式,發(fā)掘第一批隊伍。同時,我國還應加強對募捐專業(yè)研究方面的投入。特別是在現(xiàn)有的學術研究課題方面,應對這一領域做出相應傾斜。

三、結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