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片斷教學范文

片斷教學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片斷教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片斷教學

第1篇:片斷教學范文

(課型:公開課。內容:賞析魯迅經典小說《故鄉(xiāng)》中飽含的作者復雜的人生感受以及作品主題的多元性。聽課人員:全校語文教師。)

課堂上,主講教師是這樣引導學生欣賞并領會作品中飽含的作者復雜的人生感受的:

師:《故鄉(xiāng)》被西方學者稱為“東方散文詩”,就是因為這個作品極具抒情意味,處處飽含作者詩意一般的情愫,甚至都可以從唐詩宋詞中找到印證作者感受的詩句。

例如,開頭一句“我冒了嚴寒,回到了相隔二千余里,別了二十余年的故鄉(xiāng)去”,這短短的一句話,“二千余里”、“二十余年”包含了一個天涯游子怎樣的情懷?可以用哪首詩詞概括?

生:游子思鄉(xiāng)的情懷。馬致遠的《秋思》可以概括: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西陽夕下,斷腸人在天涯?!?/p>

師:非常好。這首詞就很恰切地體現(xiàn)了作者作為漂泊在外、辛苦奔波天涯游子的一腔思鄉(xiāng)之情,異地奔波之苦便躍然紙上,正是思鄉(xiāng)心切,所以不顧“嚴寒”風霜,撲進故鄉(xiāng)的懷抱,想象著唱一曲團圓的歌。

生:此時是,“千萬里,千萬里,我也要回到我的家!”

生:此時也是“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p>

師:(點頭贊許)《秋思》這首詞只代表本文豐富的人生感受之一;天涯游子的悲苦,可否從文中還有其它發(fā)現(xiàn)?仿照剛才的例子,找一個句子,體會一下作者的感受(用詩詞)。

生:“蒼黃的天底下,遠近橫著幾個蕭索的荒村,沒有一絲活氣。我的心禁不住悲涼起來了?!边@一點加上閏土對我的恭敬,楊二嫂的諷刺等,有今非昔比、物是人非的感慨。可以用賀之章的《回鄉(xiāng)偶書》來概括。”

生:(背誦)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師:很好,《回鄉(xiāng)偶書》抒發(fā)了水流花謝、物是人非之感慨,而在《故鄉(xiāng)》中遠非此,是否還有伯牙猶在,鐘子期已不存的悲哀?作為美好事物的喪失,可以用哪首唐詩來形容?

生:崔護的《題都城南莊》?!叭ツ杲袢沾碎T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p>

師:正是“人面桃花”這個意象,象征了作者曾經的知己少年閏土,它如一道優(yōu)美的風景刻在作者心靈深處,讓作者時時帶著美好的純情想起他來。然而現(xiàn)實無情地風化了這個美的續(xù)集,讓作者與他曾經的知己咫尺鴻溝,這更加重了作者的悲哀心情。

生:(搶答關于知音的詩詞)(略)

師:作者懷著一顆飽受創(chuàng)傷的游子之心,回到故鄉(xiāng)懷抱,指望尋找到靈魂的家園,盡管現(xiàn)實是殘缺的,難尋美好過往,但是,人的心靈還是需要潤澤的,大自然在人的感情范圍內也不允許存在空白,還記得崔顥的《長干行》嗎?

生:齊背《長干行》。君家住何處?妾住在橫塘。停舟暫借問,或恐是同鄉(xiāng)。

師:這首小詩在經典的瞬間中以對話的形式道出了人類心靈幽處的一縷柔情。因為人的一生中,就如作者,絕大多數時間是要獨立面對人世滄桑的,凄苦、寂寞是人難以擺脫的情愫。尤其是知音、真情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失落,使它在理想中活躍起來,于是,作者用心靈揉捏現(xiàn)實的殘缺,化為一輪理想的光輪,凝注它,便彌合了現(xiàn)實中的傷痛,獲得一種詩意的珍藏——那金黃圓月下的海邊沙地上的小英雄形象溫暖了他今日的傷痛。

生:請看作者這段話“我似乎打了一個寒噤;我就知道我們之間已經隔了一層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說不出話”,它體現(xiàn)了“我”的孤獨、悲涼、彷徨、無助等復雜的心情,可以用杜甫的名句“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來概括。

生:作為結尾部分,一掃悲涼氣氛,作品出現(xiàn)了亮光,有一個經典名句:“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笨梢杂迷娙肆魃澈拥摹独硐搿穪硇稳荩骸袄硐胧鞘贸鲂切侵?;理想是火,點燃熄滅的燈;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向光明?!?/p>

……

師:剛才眾人評說,異彩紛呈。這篇作品包含了以上同學們說出的多種人生感受:有天涯游子的寂苦;有對人遷的人生感慨;有對美好事物不再的“人面桃花”情結,及知音難覓的惆悵;有孤寂、失落而產生的心靈深處的一縷優(yōu)柔情懷;有失去了靈魂的家園的彷徨、悲涼;還有孜孜以求,鍥而不舍的期盼、追求等等。全文以其優(yōu)雅的姿態(tài),行云流水般的詩行,撥動了全人類內心的弦索,引起了人們內心深處不自覺的響應。

……

教學反思

一.師生品經典,語文即生活

魯迅在中國的地位,目前為至,前無古人,后無來者。魯迅的好友郁達夫這樣評價他:“當我們看到局部時,他卻看到了全部,當我們見到全部時,他卻見到了未來?!边€說:“沒有偉大人物出現(xiàn)的民族是可憐的,有了偉大人物而不知崇揚愛戴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奴隸之邦。”舊上海的民眾對魯迅的蓋棺定論是“中華民族的脊梁”。曾說過“魯迅是一棵獨立支撐的大樹”,并且還說:“中國古代有一個圣人——孔子,現(xiàn)代中國的圣人——魯迅,我不是圣人?!庇纱丝梢?,魯迅堪稱現(xiàn)代中國的民族魂。

在《故鄉(xiāng)》中,明確體現(xiàn)出魯迅曾強調的文學啟蒙的作用:第一,改變愚弱的國民精神,從而改良人生改良生活。第二,要改變愚弱的國民精神,必須揭示出其精神的弱點,表明國民的不幸,從而引起療救的注意。第三,要解除國民痛苦的病根,作家必須沖破不敢沖破、不敢正視的人生的“瞞”和“騙”的羅網。他曾這樣說道:“取下假面,真誠地、深入地、大膽地看取人生,并寫出它的血和肉來。”我認為魯迅正是以崇高的情感、健全的理性精神作為其創(chuàng)作精神而創(chuàng)作出《故鄉(xiāng)》的。

對于這樣一個偉人,我的崇敬之情難以言表;對于《故鄉(xiāng)》這樣的力作,我的理解與感悟真是一孔之見!我之所以敢弄斧到班門,其一,是為了得到方家指點,有更多的收獲;其二,還想滿足學生欣賞魯迅經典作品的愿望,并提供一個欣賞視角?,F(xiàn)代社會,學生心情浮躁,不能安下心來認真閱讀經典作品,甚至網上還有歪批經典的誤導,對學生理解經典作品有較壞影響;其三,為了正確引導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其四,是為了給學生倡導一種新理念,讀經典作品,實質上是關注作者、關注社會、關注人生、關注自身,體現(xiàn)語文即生活的真理。

二.看山重水復,遇柳暗花明

為什么我要以詩解詩呢?該作品被西方學者稱為“東方散文詩”,既是詩化小說,必有詩的情結:作者在本文的構思是“離去——歸來——離去”,作者離去是尋求救國救民之道,走上了文學救國之路,然而,二十余年以筆作武器斗爭,國家依然危在旦夕,彷徨絕望中,他嘆息道,“人生最痛苦的是夢醒了無路可走”,因此回鄉(xiāng)尋求靈魂的慰籍,歸來后才發(fā)現(xiàn)故鄉(xiāng)更面目全非了,作者失去了靈魂的家園,離去將是必然的選擇。盡管人生如此不盡如人意,但還要記起青春的誓言,還要堅持文學開啟民智、文學救國的理想。我仔細揣摩,發(fā)現(xiàn)它其中包含許多詩的意象,像“天涯游子”、“人面桃花”、“笑問客從何處來”等等,這些意象有助于學生理解文中作者復雜的人生感受。

因此,借助想象,學生也真切體會了文中包含的詩意、詩情。“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保▌③摹段男牡颀垺罚┪业氖姑驮谟诒犻_明澈的雙眼,引領學生發(fā)現(xiàn)它,拓展它,我引導學生領悟作者人生感受時主要理解了意象的魅力——意象的模糊性,它創(chuàng)造了藝術的“空白”,為我們讀者留下了豐富的神異天地?!疤煅挠巫印?,“枯藤老樹”“人面桃花”等意象,我們在文中歸納出它們,它們美在何處?人們使用它,垂青它,就在于它不特指,不確定,沒有具體形象,盡管如此,但是《秋思》中的“游子”、《回鄉(xiāng)偶書》中的“客”、《題都城南莊》中的“人面桃花”,卻足以撩起人們對它的青睞,引起人們漫無邊際的情致和想象,為我們開拓了一個寬泛的情感空間。

第2篇:片斷教學范文

(一)系繩投遠(7′)

1.自主系繩(2′)

跳繩教學結束之后,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每組學生在生活經驗的基礎上,把短繩系成便于投擲的器材,每組只要一種系法,且每組讓一位學生出來展示。要求:系繩的過程既快又不散,便于解開。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的自主系繩,既讓學生體能得到恢復,又開發(fā)學生的智力。系繩需要學生在原有生活的基礎上,展開想象,進行創(chuàng)新,發(fā)展思維,體現(xiàn)運動促進智力,且做到勞逸結合。

2.邊看邊做(2′,強度:小)

讓學生站成半圓環(huán)的隊形,教師在圓點位置面對學生(圖1),教學生系繩,并且把繩系成如圖2的形狀。

【設計意圖】(1)學生站成半圓環(huán)形有利于所有學生清晰地看到老師怎樣系繩。(2)模仿練習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3)這種系法便于快速系繩和解開。

3.看誰投得遠(3′,強度:中—大)

在投擲線前相距20米處的直線上放三塊支撐成“人”字形的小墊子,小墊子正對學生的一面用粉筆寫上“3”;相距25米的直線上,放兩塊支撐成“人”字形的小墊子,小墊子正對學生的一面用粉筆寫上“2”;相距30米的直線上,放一塊支撐成“人”字形的小墊子,小墊子正對學生的一面用粉筆寫上“1”。

(1)練習方法:一只手抓住系好的繩子(圖2)一端,像投手榴彈一樣,看誰擲得遠。學生每次擲完之后,迅速跑去撿繩,下一組則快速站在投擲線上,準備擲遠,撿到繩的學生從投擲區(qū)的兩側回來,站在后排。

(2)練習內容:①原地擲繩子,練習6次。②五步助跑擲繩子,練習6次。③旋轉擲繩子,如右手抓住繩子的一端,像擲鏈球一樣把繩子擲出去,看誰投得遠,練習6次。

【設計意圖】投擲系好的繩子,激發(fā)學生練習興趣,促進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發(fā)展學生上肢力量。

(二)用繩角力游戲(4′,強度:大)

1.巧借他力(1′,強度:?。?/p>

兩人相對站立(圖3),距離適當,適合短繩的長度;雙腳左右開立,與肩同寬,或略寬于肩。有力手抓緊短繩的一端,雙方用力拉繩時,一方突然減力?;螂p方身體用力后移時,一方突然前移。這樣借用對方的力,使對方的腳先離開站立位置為勝。

【設計意圖】利用“巧借他力”角力游戲,體現(xiàn)體育活動不僅需要力量,更需要謀略,從而開發(fā)學生智力。

2.兩人和多人拔河(3′,強度:大)

把短繩以中間對折成兩股,雙手抓住兩股繩的兩端,相距適當距離,站成弓步(圖4),盡力拉繩,使對方的一只腳離開原地為勝。在兩人拔河的基礎上進行四人拔河(兩人一組),另外一人緊靠拉繩人站立,雙手抱緊拉繩人的腰部,一起拉對方;多人拔河就是在四人拔河的基礎上,依次抱緊最后一人的腰部,一起拉對方。規(guī)則:抓繩兩人的雙腳不能離開站立位置,誰先離開,對方為勝。依次抱腰的人,手臂不能松開,誰先松開,對方為勝。

【設計意圖】提高上肢力量練習的趣味性,激發(fā)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從而促進力量練習效果。

(三)大家唱起,我來跳(4′,強度:大)

兩人一組,每人的一只手抓緊短繩一端,拉緊短繩,控制適當高度,相對開立,共7組排成直線,每組間隔恰當,適合學生連續(xù)做雙腳跳;在做連續(xù)雙腳跳時,結合音樂簡譜的音符“1234567”,且連續(xù)跳七次,如跳第一根繩前,拉繩學生們同時唱“do”,跳第二根繩前,唱“re”,之后,依次類推。在做連續(xù)雙腳跳過程中,根據每位學生的不同素質,跳過不同高度的繩。

【設計意圖】連續(xù)跳過一定高度的雙腳跳,發(fā)展學生雙腿蹬地的爆發(fā)力、力量、腹肌和協(xié)調性。結合唱簡譜的音符,激發(fā)學生參與運動的興趣,減輕機體運動的疲勞,促進學習過程的分工合作,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二、教學反思

實踐讓我成長,體會頗多,促我反思。針對本節(jié)課的“課課練”,筆者反思如下:

1.“課課練”體現(xiàn)新課標的基本理念。首先,體現(xiàn)“健康第一”的理念。課堂中投、拉、跳等練習,能夠發(fā)展學生上肢、下肢、腹部肌肉力量,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教學理念。其次,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系繩投遠,改變投擲的傳統(tǒng)器材,如鉛球、實心球等;兩人拔河和多人拔河,改變發(fā)展力量的練習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引領學生積極嘗試。課堂上,老師剛說完練習內容,學生就迫不急待主動地嘗試,相比以前俯臥撐、仰臥起坐的被動練習,此時學生熱情高漲、踴躍參與各種練習?!按蠹页?,我來跳”環(huán)節(jié)勝于以往的原地收腹跳、跳臺階。學生們邊唱邊跳,樂此不疲。本節(jié)課的“課課練”,學生們參與性極高,詮釋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最后,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關注個體差異,關注每個學生的發(fā)展。從自己系繩的自主學習,系成各種形式的探究學習,到兩人拔河或多人拔河、雙腳跳的合作學習,都體現(xiàn)了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的教學基本理念。在連續(xù)跳過適當高度的短繩練習中,根據學生個體差異,跳過不同的高度,進而關注學生個體差異;在不同層次的練習中,每一位學生都得到相應的發(fā)展。

第3篇:片斷教學范文

北師大版一年級語文新教材為我們展示了學習的廣闊天地。使用之,教師們便會自覺地把新課程教學改革的新觀念滲透于教學之中。下面就以第二冊語文第三單元《春天的手》一課中兩個教學片斷為例,與教師們共同探討如何使課堂開放些,更貼近生活,更貼近自然,更具有活力。

片斷(一)

師:今天早上,風和日麗,老師帶你們到操場上語文課好嗎?

生:“好!”(小朋友們個個歡呼雀躍,手舞足蹈。)

(師生一起來到綠樹環(huán)抱的操場上,沐浴著燦爛的陽光,沐浴著和照的春風。)

師:小朋友們,你們站在陽光下,站在春風里,有什么感覺嗎?

生A:我感到風吹到臉上不冷。

生B:這風吹來與冬天的風不一樣。我不會縮脖子。

生C:風輕輕地吹,樹校輕輕地搖動。

生D:我還有補充,這風輕輕的,吹到臉上很舒服。

師:形容春風用“柔柔的”更準確。

(還有一些小朋友想說,老師讓他們在自己組合的小組中交流,老師巡視、傾聽、點撥。)

師:小朋友們都講得很好。春風就是那樣,輕輕的,柔柔的。讓我們把臉轉到迎風的

這一面,再露出你們的小胳膊,讓春風吹一吹好嗎?

(小朋友們有的仰起臉,有的伸出小胳膊,有的扭扭腰說:“真爽!”)

師:我們在春風中覺得神清氣爽。讓我們看看操場四周的花草樹木在春風吹拂下有什么變化?

(小朋友們自由結合紛紛散開,各自觀察,然后交流。)

生A:我們這組的同學發(fā)現(xiàn)操場四周的樹上都長出嫩葉。有的是青青的,有的是嫩黃黃的,有的是嫩紅紅的。

生B:我們小組的同學發(fā)現(xiàn)墻角下的小草冒出來了,草芽是淺黃的,幾片草葉是淺綠的。

生C:我們小組的同學欄桿外、草地上開著粉紅的、淡黃的小花。

(還有其他小組的代表說觀察到圍欄外木棉樹開出火紅的花,銀樺樹開著黃褐色的花,批把樹結出小果子……)

師:同學們都觀察得很仔細。春風一吹,樹兒綠了,草兒青了,花兒開了,把大地打

扮得五彩繽紛。在這美麗的春光中誰快活地唱起歌來?

(小朋友們靜下來,頃刻間又七嘴八舌地說是小鳥在叫。)

生A:聽“瞅……瞅瞅……”

生B:“還有,還有,嘰喳,嘰喳,嘰……喳喳……(小朋友歡快地學鳥叫)

評析:

英國科學家洛克說:“兒童學習任何事情,最合適的時機是他們興致高的時候?!崩蠋煾鶕滩牡奶攸c讓孩子走進自然,充分感受春風的溫暖輕柔:春色多姿多彩:春聲悅耳動聽。小朋友們個個眉飛色舞,爭先恐后地向老師、同學傾吐自己的觀察所得,自己的體驗。師生互動、交流、共享沐浴在春風中的喜悅,又領悟了春回大地、生機勃勃的景象。這為同學們進一步學習課了很好的鋪墊。

片斷〈二〉

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本,讀一讀課題,想一想,春天的手指的是什么?

生:(紛紛搶答)是春風。

師:你們怎么知道的?

生:因為春風吹過,我覺得就像一只手輕輕地摸著我的臉。

師:是嗎?請每一位同學用手輕輕地摸著小伙伴的臉。

生:互相做撫摩的動作。(小朋友都笑了)師:感覺如何?

生:溫暖輕柔。

師:請一位同學把這首兒歌的第一句讀一讀。

生A:(響亮地讀)春天的手,溫暖輕柔。

生B:我有意見,剛才*同學讀得不夠輕柔。

師:請你讀一讀,好嗎?

生B:(用舒緩的語調輕輕地讀)

師:讀得真好,讀出自己真實的感受。

(全班同學鼓掌)

師:小朋友們,你們能像林同學一樣繼續(xù)讀兒歌中的其他句子嗎?一邊讀,一邊想,讀出感情。

(學生在四人小組中各選自己喜歡的句子來讀。他們有的商量,有的爭議,有的請教老師。師生一起沉浸在課文描寫的情景中)

第4篇:片斷教學范文

師:自讀課文后,哪些字詞學的時候有困難,你是怎樣解決的?

生:“吐魯番”這個詞比較難讀,我讀了好幾遍才讀會。通過問同學,我知道吐魯番是新疆的一個地方。

師:自讀、請教別人學習,這是個好習慣,請你把“吐魯番”一詞所在的句子讀一讀。

生:新疆吐魯番有個地方叫葡萄溝。

師:這句話中出現(xiàn)了三個地名,請大家劃出來。

生(反饋):新疆、葡萄溝、吐魯番。

師:你能按地域大小的順序把這三個詞排列出來嗎?

生:新疆、吐魯番、葡萄溝。

師:為什么這么排?

生:因為新疆是個自治區(qū),就像我們甘肅省,是個省級單位。吐魯番是個市,就像我們蘭州市。葡萄溝是吐魯番市的一條南北長約7公里、東西寬約2公里的峽谷,就像我們蘭州市的石佛溝一樣。

師:通過課前查資料,關于吐魯番,除了葡萄溝,你還知道哪些知識?

生:吐魯番還有火焰山。傳說是《西游記》中孫悟空,一腳蹬倒太上老君煉丹的八卦爐,有幾塊火炭從天而降,恰好落在了吐魯番,就形成了火焰山。

師:現(xiàn)在,大家了解吐魯番了吧!請你用一句話給大家介紹一下吐魯番?

生:吐魯番在新疆,是個旅游城市,有著名的葡萄溝和火焰山。

生:吐魯番是我國著名的旅游城市,主要景點是葡萄溝和火焰山。

(評析:這一片斷的詞語教學凸顯了以下兩個亮點:1.注重引領學生在詞語學習中獲得多種的人文知識。根據學生學習的難點詞語“吐魯番”,教師抓住這一詞語,圍繞“新疆吐魯番有個地方叫葡萄溝?!边@句話,引出“新疆、吐魯番、葡萄溝”三個地名,在學習這三個詞的過程中學生自然地獲得了地理名稱知識,明晰了省(自治區(qū))、市、具體景點的概念和它們之間的關系。另外,在憑借課前查閱的資料深入了解吐魯番的過程中,學生通過交流還獲得了有關吐魯番火焰山的歷史文化知識。2.在詞語學習中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學習方法的指導。首先,注重了讀書、解疑能力的培養(yǎng):圍繞難讀的詞語,學生通過多讀、問別人等方法解決了問題,同時也提升了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借助同伴互助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注重了學習方法的指導:為了深入理解“吐魯番”, 一方面教師在課前讓學生通過查閱資料深入了解吐魯番;另一方面,教師借助“新疆吐魯番有個地方叫葡萄溝?!边@句話,讓學生在對“新疆、吐魯番、葡萄溝”三詞的排序中掌握了在比較中理解詞義的方法。)

片斷二:抓點推進,讓讀寫訓練彰顯活力

師:讀了課文,葡萄溝給作者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生:這印象就是“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p>

師:葡萄溝為什么是個好地方呢?請大家再仔細讀一讀課文,找一找其中的原因。

生:原因一是那里盛產很多水果。我是從第一段中知道的。

師:大家讀一讀、背一背第一段。

生:(讀、背)

師:請你用上“因為……所以”說一說葡萄溝為什么是個好地方?

生:因為葡萄溝盛產很多水果,所以是個好地方。

生:因為那里盛產很多水果,所以說葡萄溝是個好地方。

師:還有其他的原因嗎?

生:原因二是那里的人熱情好客。我是從第二段的最后一句知道的:要是這時候你到葡萄溝去,熱情好客的維吾爾族老鄉(xiāng),準會摘下最甜的葡萄,讓你吃個夠。

師:維吾爾族老鄉(xiāng)是怎么熱情好客的,請你展開想象說一說、演一演。

生(邊說邊演)(在葡萄園邊):歡迎大家來到我們吐魯番,我們的葡萄又香又甜,這是無籽葡萄、這是馬葡萄……來、來、來!嘗一嘗。別客氣,坐到這里多吃一點……

生(邊說邊演)(在家里):來、來、來!請上座。別客氣,到了這里就像到了自己的家。這是剛摘下的葡萄,大家嘗一嘗……大盤雞、白皮面、烤羊腿來了,大家動筷子吃……這是馕,每人一塊,這是葡萄干,每人一袋,帶在路上吃……

師:請你用上“因為……所以”說一說葡萄溝為什么是個好地方?

生:因為那里的人熱情好客,所以說葡萄溝是個好地方。

生:因為葡萄溝盛產水果,那里的人又熱情好客,所以說葡萄溝是個好地方。

師:誰還想談談原因?

生:原因三是葡萄溝的葡萄多、甜、鮮美。我是從第二段中知道的。我來給大家讀一讀:茂密的枝葉向四面展開,就像搭起了一個個綠色的涼棚。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掛在綠葉底下,有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五光十色,美麗極了。

師:聽著他的朗讀,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看到葡萄架就像一個個涼棚,走進去,真舒服。

師:誰見過這樣的涼棚?

生:我的老家種過葡萄,秋天的時候,葡萄的枝藤和葉子爬滿了架子,就像一個綠色的大涼棚。一家人就在涼棚里吃飯、聊天、乘涼,可舒服了。

師:我們把這種感覺送到句子中讀出來。

生:茂密的枝葉向四面展開,就像搭起了一個個綠色的涼棚。

生:我仿佛看到山坡上的葡萄架上掛滿了很多五光十色的葡萄。課文里是這樣寫得: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掛在綠葉底下,有紅的、白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五光十色,美麗極了。

師:這句很美,大家讀一讀、背一背。

生:自己讀背后反饋。

師:背會了,大家做課后的填空練習。

到了()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掛在綠葉底下,有( )的、()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 ),美麗極了。

師:學了第二段,我們知道了葡萄溝的葡萄多、甜、鮮美,那里的人熱情好客,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

生:齊讀第二段。

師:現(xiàn)在,再請你用上“因為、所以”說一說葡萄溝為什么是個好地方?

生:因為那里葡萄多、甜、鮮美,那里的人熱情好客,所以說葡萄溝是個好地方。

生:因為葡萄溝盛產水果,那里葡萄多、甜、鮮美,那里的人又熱情好客,所以說葡萄溝是個好地方。

師:已經找到了三個原因,還有原因嗎?

生:原因四是葡萄溝的葡萄干多、甜、鮮美。我是從第三段中知道的。我來給大家讀一讀:這里生產的葡萄干顏色鮮,味道甜,非常有名。

師:從這段中你還知道了什么?

生:葡萄干的制作過程。

生:葡萄干是在陰房里陰干的。

師:畫圖講解陰干的原因。

師:我們一起讀讀這段,感受感受。

生: 齊讀。

師:現(xiàn)在,再請你用上“因為……所以”說一說葡萄溝為什么是個好地方?

生:因為那里的葡萄干多、甜、鮮美,所以說葡萄溝是個好地方。

生:因為葡萄溝盛產水果,那里葡萄和葡萄干多、甜、鮮美,那里的人又熱情好客,所以說葡萄溝是個好地方。

師:讀到這里,你已經了解葡萄溝這個地方了嗎?請你用上“因為……所以”寫一句話,把葡萄溝這個好地方給大家介紹一下。

生:寫話。

師:誰來讀一讀你寫的?

生:新疆的吐魯番因為有了葡萄溝,所以才出名;葡萄溝因為盛產葡萄、人們熱情好客,所以成為好地方。

生:因為葡萄溝盛產水果,那里葡萄和葡萄干多、甜、鮮美,那里的人又熱情好客,所以說葡萄溝是個好地方。而且成了吐魯番、新疆、中國的一大景點。

……

(評析:每篇文章都有統(tǒng)領全文的文眼,它是課文的靈魂與突破口,是文本的提綱挈領。這個文眼可以是一個詞、一句話、一個語段,也可以是一個技能點、一個情感點;它可能暗含在文本的題目、句段中,也可能需要教師反復研讀文本后進行提煉。而抓住課文的文眼,由點聯(lián)線、有序鏈接,教與學的思維閘門便會豁然開啟。上述片斷中,教師研讀文本后,抓住“葡萄溝真是個好地方”這一統(tǒng)領全文的文眼作為教學的關鍵點,讓學生整體入手,自主研讀課文,尋找到了四個說明葡萄溝是好地方的原因(1.盛產水果,2.葡萄多、甜、鮮美,3.人熱情好客,4.葡萄干多、甜、鮮美),從而理解了課文,突破了重點。另外,結合學生的匯報,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教師按照“讀文先行、做好感悟鋪墊――說話跟進、分步進行練說――寫話定格、掌握因果句式”的思路,將“讀說寫”的訓練融入其中,層層推進,讓學生用上“因為……所以” 介紹葡萄溝,既概括了文本內容,有培養(yǎng)了口語交際能力,還進行了寫話練習,可謂一舉三得。)

第5篇:片斷教學范文

關鍵詞 教學片斷 教材 微創(chuàng) 功效

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曾說過:“教材只能作為教課的依據,要教得好,使學生受益,還得靠老師的善于運用。”因此,教材僅僅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資源,但并不是唯一的資源,教師不能只成為課程實施的執(zhí)行者,應該成為課程的建設者。而在使用教材的實際過程中,大部分教師沒有精力、也不可能對教材作較大幅度的“二次開發(fā)”,如果能對前后章、前后節(jié)的教學順序或內容作適當調整,或對某一章的某一塊內容或某一環(huán)節(jié)進行適當增刪,已經很不容易,這相當于對教材內容“微創(chuàng)”,意為“微小的再創(chuàng)造”。

“微創(chuàng)”是一個技術名詞,來源于醫(yī)學,就是在手術治療過程中只對患者造成微小創(chuàng)傷、術后只留下微小創(chuàng)口的技術,是相對傳統(tǒng)手術的科技成果。本文中的“微創(chuàng)”區(qū)別于醫(yī)學中的“微創(chuàng)”,它不是治理教材,而是立足教材,在教學過程中依據課程標準對教材內容進行“微小而適度”的加工,如:調整、增加或刪減等,使之更好地適應具體的教育教學情景和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學實踐證明,相對于傳統(tǒng)的“教教材”做法,“微創(chuàng)”不僅容易實施,而且只要“微創(chuàng)”得法,其起到的教學功效絕不微小。

一、案例分析

在一次初中骨干教師“送教下鄉(xiāng)”教學活動中,筆者設計了一節(jié)示范課《二次根式的乘除(1)》,基于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的理念,對教材的引入部分作了“再創(chuàng)造”,這對整節(jié)課而言,只能算是“微創(chuàng)”,但畫龍點睛,讓原本靜止的教材“動”了起來,讓相對無趣的課堂“活”了起來。

1.教材的引入部分

本節(jié)課的教材內容取自于“蘇教版數學八年級下冊第十二章二次根式”,該節(jié)教材的引入部分呈現(xiàn)了如下情境。

數學實驗室:(1)在圖12-1中,小正方形的邊長為1。AB=■,BC=■,畫出矩形ABCD。矩形ABCD的面積是多少?

解答:矩形ABCD的面積=■×■,又矩形ABCD的面積是4,所以■×■=4。

(2)在圖12-2中,小正方形的邊長為1。畫出矩形EFGH,使EF=■,F(xiàn)G=■。矩形EFGH的面積是多少?

2.微創(chuàng)教材

(1)變“無”為“有”

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fā)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上。基于這一點,筆者通過微創(chuàng)教材,讓學生在教學的引入環(huán)節(jié)經歷了以下三個過程。

①回顧舊知,點睛破題。先請學生回顧、例舉二次根式,并從中選了兩個二次根式■和■寫在黑板上;再請學生回憶如何作出長為■和■的線段;然后通過在■和■之間增加運算符號“×”,自然地引出本課的學習內容“二次根式的乘除”中的乘法運算。

②應用舊知,數形結合。先請學生用原有知識解答這兩個二次根式相乘的式子,當學生無從下手時,教師提問:“剛才,我們可以利用圖形得到■,那么,這里是否也能利用圖形解決這個問題呢?”由此引導學生棄“數”從“形”,往圖形方面考慮解決的方法,想到構造長為■、寬為■的矩形,通過求矩形的面積來解答■×■。在學生畫矩形有困難時,可提示學生在網格圖中畫,從而輕松畫出。至此,具備教材上提供的所有條件,問題得到解決。

③總結方法,需學新知。筆者和學生一起歸納總結:當遇到代數問題,從“數”的角度難以求解時,可考慮轉換思路,從“形”的角度求解;反之,當遇到幾何問題,從“形”的角度難以求解時,也可考慮轉換思路,從“數”的角度求解。雖然■×■能從“形”的角度求解,方法也頗具創(chuàng)造性,但畢竟有些繁,而且思維量較大,因此還是希望能從“數”的角度求解,但原有知識又無法解決,這就需要學習新的知識“二次根式的乘除法”。

以上這些教學片段在教材上均沒有呈現(xiàn),筆者通過創(chuàng)設這些過程,不僅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能力,也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新知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變“有”為“無”

教材上給出的問題情境中,既有矩形,也有網格,是一個讓學生很容易解答的情境問題。在實際教學中,筆者去掉了矩形和網格,變“有”為“無”,變“直接解答”為“開放設問”,變學生解題教學為師生對話教學,讓學生經歷了自主探索的學習過程,享受了“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滲透和應用的過程,體驗了搭建腳手架(構建網格)的過程,感悟了新知是為需所學的過程,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量大大增加,他們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得到了有效培養(yǎng)。

3.微創(chuàng)的理論依據

(1)教學法依據

教師是教材的開發(fā)者,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教材的內容、教學的目標,對教材實施“微創(chuàng)”。在本案例中,從初二學生的特點來看,他們對新事物充滿好奇心,對教學內容不滿足于教師的單向灌輸,而有探究的欲望;從教材的內容來看,有二度開發(fā)的可能,教師可以將教學內容的引導開發(fā)成為探究;從教學的目標來看,教師不僅要讓學生學到知識,更要讓學生體會知識背后的數學思想方法,讓學生經歷數學探究,體驗數學研究的過程。

(2)心理學依據

建構主義心理學認為,知識是在學生的學習活動與過程中,通過與外界進行信息的雙向流動主動建構形成的,外界要通過創(chuàng)造合適的活動,幫助外部信息向學生內部流動,在學生將外部信息內化為自身內部的知識時,需要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加工,這種加工得到的知識可能是合理的、正確的,但對外部刺激的反應也可能是不合理、不正確的,教師的作用就是通過設計合理的教學活動,引導學生對外部信息進行正確的加工。而本案例對教材的“微創(chuàng)”,是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之上,顯然是一種對學生思維合理的引導,有利于學生建構出新的知識。

二、微創(chuàng)功效

1.激發(fā)興趣,提升教學品味

《課標》(2011版)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xiàn)實的,有趣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本課的引入,如果對教材不進行“微創(chuàng)”,而是根據原有的材料平鋪直敘,那么這樣的學習內容對學生來說毫無挑戰(zhàn)性,他們也就不會產生興趣,學習由此進入被動狀態(tài),學習效果必定事倍功半。本課通過“微創(chuàng)”,滿足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處于主動探究的狀態(tài)。在探究中,學生不僅掌握了數學知識本身,對數學學習的過程有了更為充分的體驗,這樣的學習才是有數學味道的數學學習,這樣的教學,也才是有數學品味的教學。

2.構建平臺,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

數學是思維的體操,促進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是數學課堂教學的靈魂。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千方百計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促進思維的情境,構建一個互動的平臺,使數學教育真正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發(fā)揮數學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創(chuàng)造力等方面的獨特作用。本課的引入,如果按照教材照本宣科,學生就是純粹地解兩道題,而這兩道題目對絕大部分學生而言都會做,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則無從培養(yǎng)。而現(xiàn)在通過“微創(chuàng)”教材,去掉矩形和網格,讓學生直接計算■×■,這個問題用原有的代數知識顯然無法解答,對學生而言,一般不會考慮從“形”的角度來解決,構造“形”后一般又不會想到搭建“網格”,由此就為學生構建了需要創(chuàng)造“矩形和網格”的思維平臺。而在課初,通過復習“如何作出長為■和■的線段”,為學生后面的“借形解數”作出了鋪墊,使教學過程顯得自然而流暢,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得到了培養(yǎng),思維視角得到了拓寬,思考能力得到了提升。

3.倡導對話,追求開放教學

《課標》(2011版)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fā)展的過程?!睂W生而言,對話意味著心態(tài)的開放,主體性的凸顯,創(chuàng)造性的解放;對教師而言,對話意味著上課不僅傳授知識,而且分享理解,意味著教師角色將由主角轉向平等中的合作者,從知識的傳授者轉向學生發(fā)展的引路人;對教學而言,對話意味著參與,即學生、教材、教師之間進行一次次真情的交流。本課的引入環(huán)節(jié)通過“微創(chuàng)”后,為學生拋出了一個又一個“開放式、探究性”的問題,這些問題為學生提供了“想說、敢說、能說”的活性狀態(tài)下的對話機會,營造了師生和諧、熱烈的課堂合作、交流和分享氛圍,為后續(xù)的新知學習起到了良好的開端作用,真正體現(xiàn)出學習的本原意義。

4.立意育人,滲透思想方法

《課標》(2011版)指出:“數學思想蘊含在數學知識形成、發(fā)展和應用的過程中,是數學知識和方法在更高層次上的抽象與概括,好的數學教學,是把數學知識、方法、思維和思想融為一體的教學?!币虼耍瑪祵W教學的立意要高,要建立在培養(yǎng)學生數學素養(yǎng)之上,要重視對學生研究性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要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和應用。本課的引入通過“微創(chuàng)”后,有效地滲透了“形解數、數解形、數形結合”的數學思想,應用了搭建“腳手架(構建網格)”的數學方法,較好地體現(xiàn)了“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這一“以人為本”的數學課程核心理念。

5.經歷過程,才知為需而學

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精心設計必要的數學活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猜測、推理、交流與反思,以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為基礎進行積極、和諧的建構,讓學生親身經歷和感悟知識、技能的形成與鞏固過程,經歷數學思維的發(fā)展過程,體驗問題的結論和方法之間的精彩過程,從而把新的學習內容正確地納入到已有的認知結構中,進而形成積極的數學情感與態(tài)度,自覺主動地獲取新的數學知識。本課的引入通過“微創(chuàng)”,讓學生參與數學知識的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了解新知產生的由來,既有利于學生掌握和理解知識,也有利于學生真正理解和體會到新知是為了比較方便地計算“二次根式的乘法”的需要而學習,從而激發(fā)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

6.立足效率,落實課程目標

《課標》(2011版)指出,“教學活動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有效的教學活動是學生學與教師教的統(tǒng)一,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彼裕嬲行?、真正高效的數學課堂,是讓學生思維活動起來的課堂,是時間效率與學生思維效率高度和諧統(tǒng)一的課堂。而沒有學生思維真正參與的數學課堂,無論它呈現(xiàn)了多么豐富的內容,都不是高效的課堂。本課通過對教材的“微創(chuàng)”,加入局部的探究元素,既兼顧了時間效率,又提升了學生的思維效率,因而,課堂效率是很高的?!墩n標》(2011版)還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培養(yǎng)目標,要面向全體學生,適應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對教材的“微創(chuàng)”,就是通過設計開放性的探究活動、探究問題,讓學生在探究中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在活動中、在教師的引導下,按照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主動建構出新的知識與方法,這樣獲得的知識才是有個性特征的知識,才真正達到了課程標準的上述要求,而能夠達到這種要求的數學課堂教學,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學。

由于學生接受知識的學習過程是一個動態(tài)過程,因此“靜的教材”不可能與“動的學生”做到很好的吻合。教師在進行教學時,絕不能“照本宣科”,要學會客觀地看待教材,自主創(chuàng)新地選擇、組織和使用教材,認真做好教材的“二次開發(fā)”,最好是“微創(chuàng)”,從而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把學生從“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轉化為“主動學習”的狀態(tài),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精神。值得注意的是,“微創(chuàng)”教材時要做到兩點:“眼中有學生”、“胸中有教材”,要以教材為載體,視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具體的教學內容而創(chuàng)造,絕不能“脫離教材”、“脫離學生”。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解讀(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第6篇:片斷教學范文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4)24-0098-02

一、背景導讀

《確定位置》是義務教育課標本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1課時,屬于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內容,是在學生已經掌握并會運用前、后、左、右、上、下、第幾、東、南、西、北等一維空間的方位詞語描述物體所在位置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維空間的確定,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

在本節(jié)課中,筆者根據教學目標調整了教學內容,緊密結合學生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教室來開展教學活動,這樣學生更感興趣,學習更加投入。在實際情境中,學生用數對的方法表示位置過渡到在方格圖中用數對表示,是本節(jié)課的一個教學難點。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上充分發(fā)揮多媒體的優(yōu)勢,將一個具體的情境(淘氣班的座位圖)抽象為方格圖,讓學生更能直觀理解和接受。最后選取生活中幾個運用數對知識的例子,進一步開闊學生視野、拓展學生思維,讓他們體會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

二、片斷與反思

[片斷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很高興和大家一道學習數學!老師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和大家成為好朋友,你們愿意和我交朋友嗎?在班里,你有好朋友嗎?(學生踴躍舉手)請把他的名字告訴我,我來猜他的位置。

生:我的好朋友是XXX。(師隨意指認幾位同學,都不對)

師:哎呀!老師猜了幾次都沒有猜對,你能提示一下嗎?

生:他在第3組。

師:你說的第3組是從老師的左邊還是右邊數起呢?

生:我是從我的左邊、老師的右邊數起的。

師:如果把從同學們左邊起的第一列定為第一組,第二列定為第二組,其他依次為第三、第四、第五……第八組,那你再說說他在第幾組,好嗎?

生:他在第5組。

師:(根據學生目光有意錯指)是他嗎?(生搖了搖頭)他嗎?(生還是搖頭)

師:(故作懊惱地)老師還是猜不到,你能再給一點提示嗎?

生:他在第5組的第4個。

師(故意走到豎條的隊尾):是這一位同學嗎?

生:不是。

師:他不正是第5組第4個嗎?

生:是從前往后數第4個。

師:那就一定是他了!(全班同學點了點頭)

師:看來,要想確定一個人的位置,不僅需要知道他在第幾組,還需要知道他在第幾個。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如何確定位置。(板書課題)

[反思]

教師巧妙地利用“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們能成為好朋友!”“你們愿意和我交朋友嗎?”“在班里,你的好朋友是誰?”“告訴他的名字,我來猜他的位置!”這些貼近學生實際、親切自然的話語以及猜朋友的活動,拉近了師生的情感距離,激發(fā)了學生興趣??此齐S意地交流,實則為師生開展學習搭建了一個平臺,是推進教學順利進行的基礎,不經意間向學生滲透著坐標系的思想:確定位置首先要確定觀察的順序或方向。

[片斷二]合作交流,探究新方法

師:有誰愿意向大家介紹你的好朋友?

生:我的好朋友是王馨悅,她在第3組的第5個。

師:好!請這位同學站起來,好嗎?(師走過去,摸著他的頭)認識你很高興,老師希望也能和你成為朋友!同學們,你們能用自己的方法在白紙上表示出她在教室的位置嗎?(學生自主嘗試,師巡視后,組織學生交流)

師:誰愿意把你的方法展示給同學們看看?

生:我是用文字表示的:王馨悅位于教室的第3組第5個。

師:還有沒有不同的方法?

生:老師,我是用圖來表示的(如圖1),我用一個“X”代表一個人,我們班有8組同學,就畫了8條“X”,按照我們剛才確定的順序,王馨悅在第3組第5個的位置,將第3組第5個“X”換成“”,“”代表的人就是王馨悅。

師:這位同學的方法特別直觀,而且特別說明他是按我們剛才的順序確定王馨悅的位置,這樣一眼就能看清楚王馨悅坐在哪里了。你們還有其它方法嗎?

生:老師,我是用畫格子的方法表示的(如圖2)。我用豎行的格子表示組數,用橫行的格子代表在第幾排。王馨悅在第3組第5個,就在第3列第5行方格內打了一個點,表示她就坐在這里。

師:剛才很多同學都介紹了自己的方法,你更喜歡哪種?說說你的理由。

生:我喜歡圖表的方法,因為用圖表表示非常直觀。

生:我喜歡文字表示的方法,因為用文字簡單、快捷。

生:我也喜歡圖表的方法,不過我喜歡的理由和X X X同學不同,我覺得用圖表表示不僅能知道某個同學坐在哪兒,還能知道教室里有多少同學,其他同學又是怎樣分布的……

師:同學們都說得非常好。上面幾種方法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但是大家能不能用我們數學的方式來表示位置呢?

生:可以用數來表示。

師:好,把你的想法寫在黑板上吧!

(生寫出了3.5,其他學生受到了啟發(fā),紛紛寫出:3/5 5、3等表示方法)

師:正如同學們寫的那樣,在數學中,我們可以用一對數表示某個點在平面上的位置。一般把表示第幾組的數寫在前面,把表示第幾個的數寫在后面,中間用逗號隔開,用括號將這兩個數括起來,這種表示方法就是我們數學中的“數對”。如王馨悅在教室的第3組第5個,用數對表示就是(3,5)。(師板書)

師:跟其他方法相比,用數對的方法表示位置有什么特點呢?

生:用數對的方法表示位置,很有數學味!

生:它很簡捷明了。

……

[反思]

世界上沒有兩片樹葉是完全一樣的,由于生活經驗和認知水平的差異,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也不盡相同,方法也就各種各樣。在這個環(huán)節(jié),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表示班上某個同學在教室的位置,有的用文字、有的用圖形、有的用符號、有的用數對……通過交流討論,認為采用數對的方法表示某個同學在教室的位置更簡捷,更有數學味。這一過程是讓學生經歷解決問題多樣化到策略化的過程,也是讓學生經歷從生活問題到建立數學模型的學習過程。

[片斷三]鞏固提高,應用新知識

(CAI課件呈現(xiàn)情境)

師:同學們真棒!很快找到了自己的新座位。老師這里有一幅淘氣班上的座位圖,你能從圖中找到淘氣并用數對表示他的位置嗎?

生:淘氣的位置是(6,4)。(師板書)

師:你是從哪邊數起的呢?

生:從左往右數。

師:對,我們通常是按照觀察者的角度從左往右數。笑笑呢?

生:是(2,1)。(師板書)

師:我們把從左往右每一組用一條豎線表示,把從前往后數的每排用橫線表示,那么豎線和橫線相交的點就是每個同學在教室的位置。得到這樣一幅方格圖(CAI課件閃爍,將班級座位圖抽象成方格圖),你能用數對的方法表示淘氣的位置嗎?(請學生在電腦上找一找)

師:你是怎樣找的呢?

生:我先找從左往右的第6條線,再在這條線上從下往上數到第4條線,這兩條線的交點就是淘氣的位置。

師:笑笑呢?

生:我先找從下往上數的第1條橫線,再找從左往右數的第2條豎線,這兩條線的交點就是笑笑的位置。(生邊說師邊演示)

[反思]

從生活實際到數學世界,由座位圖變成方格圖,將教室里的一個個人變成平面上的一個個點,學生要經歷從具體到抽象的過程。為了更好地突破這個轉變,運用多媒體課件演示,讓學生動手操作,親身感受點在坐標系的意義和表示方法,學生在操作中掌握了運用二維空間來描述物體所在位置的方法。

[片斷四]拓展延伸,開闊新視野

師:數對的知識在生產、生活和科學技術中有著廣泛的應用,老師這里收集了幾個例子,我們一起來看看!

生:好。(課件演示)

1.在武漢市市政地圖中找黃鶴樓的位置。(出示黃鶴樓的圖片)

師:這是一張武漢市城區(qū)地圖,你能根據黃鶴樓圖片上的數對(,)很快找到黃鶴樓的位置嗎?(分析數對中字母和數字的意義,再引導學生找到黃鶴樓的位置)

2.在中國地圖中確定北京的位置。(出示中國地圖)

師:同學們注意看,在地圖上有許多豎線和橫線。我們把連接兩極點的豎線叫做經線,垂直于經線的橫線圈叫做緯線,根據經緯線可以準確確定地球上任何一點的位置。如北京在北緯40°,東經116°,根據這兩條線準確地確定北京的位置。(電腦演示北京位置的確定)

3.神舟六號回收。

師:同學們,我國發(fā)射的神舟六號載人飛船已經成功返回,你們知道它返回時降落在哪里嗎?

生:降落在內蒙古的四王子旗草原上。

師:對。我們知道草原那么遼闊,飛船返回是在凌晨,天還很黑??墒堑孛嫠褜と藛T是怎樣在較短的時間內迅速而又準確地找到它呢?(學生也感到納悶)

生:運用全球定位儀可以很快找到。

師:對,我們很多同學可能聽說過全球定位系統(tǒng),它就是運用衛(wèi)星等探測手段探測到物體的位置后,用數對的方法來表示。這樣就能準確地找到目標。其實,用數對表示位置的例子在日常生活中還有許多應用,我們將在今后進一步學習。今天這節(jié)課就學到這里。謝謝同學們,再見!

[反思]

第7篇:片斷教學范文

數學學習應該是一件簡單而快樂的事情,但教師的設計使原本簡單的課堂教學變得紛繁復雜。課堂教學中,過多的環(huán)節(jié)、情境創(chuàng)設等,除了體現(xiàn)教師“作秀”的水平外,還能帶給學生什么呢?課堂中的任何教學環(huán)節(jié),都是為了學生更真實、有效地進行數學學習服務的。下面,以蘇教版“倒數的認識”一課教學為例加以分析。

教學片斷一:引入課題

小組比賽:看誰算得快。

師:哪一組獲勝?比賽公平嗎?為什么?

生1:不公平,第一組題目的結果比較特殊。

師:特殊在哪里?

生2:它們的結果都等于1。

師:這么巧?有竅門嗎?把你的想法輕聲跟同桌交流一下。

生3:可能是兩個乘數互為倒數吧……

教學片斷二:明晰概念

師(出示倒數的概念):“乘積為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你認為這句話中什么最重要?為什么?

生1:我認為“1”最重要,一定是乘積為1的兩個數才互為倒數。也就是說,互為倒數的兩個數的乘積一定是1。

生2:我認為“乘積”最重要,因為和、商、差是1的兩個數不能互為倒數。

生3:我認為“兩個數”也很重要。如果是3個數相乘,積也是1,如2×5×0.1=1,但2和5、2和0.1、5和0.1都不互為倒數。

生4:我認為“互為”也很重要,它告訴我們倒數是兩個數之間的關系,不能單獨存在,是相互依存的關系。如2和1/2互為倒數,我們可以說2是1/2的倒數、1/2是2的倒數,卻不能說2是倒數,1/2也是倒數。

……

教學片斷三:弄清特例

(在學生學會求真分數、假分數、帶分數以及自然數倒數的方法并進行小結之后,出示練習題:“找出27、1、0、2/5的倒數?!睂W生能很快說出除0以外的數的倒數,而對于0有沒有倒數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生1:因為0×0=0,所以0的倒數是0。

生2:0乘任何數都等于0,所以0的倒數不應該只是0,而是任何數。

生3:書上告訴我們“0除外”,所以0沒有倒數。

生4:只有兩個數的乘積是1,那么這兩個數才是互為倒數,而0乘任何數等于0,說明0與任何數都不是倒數,所以0沒有倒數。

生5: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系,0不能做分母,0如果有倒數就是1/0,所以0沒有倒數。

……

反思:

第一,數學教學的過程,實際就是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引導他們發(fā)現(xiàn)數學知識、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同時,這些數學問題最好是學生感興趣并通過自身努力能解決的問題。只有當學生產生強烈的探究欲望時,他們的思維火花才會被激起,才會始終處于主動探究的狀態(tài),利于他們獲得探究的成功。因此,在新課的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先讓學生在比賽中發(fā)現(xiàn)問題,引發(fā)學生對倒數的猜想,使學生對倒數的認識處于“憤悱”狀態(tài),再引導他們自學課本。這樣處理可謂輕重得當、簡單自然,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第二,構建合作探究的自主學習模式?!稊祵W課程標準》強調“教學過程是師生積極參與、交往互動和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學生學習應該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對于倒數的定義“乘積是1的兩個數互為倒數”,讓學生會背是不成問題的,可這樣能有多少學生真正理解這一概念呢?在以往的教學中,學生出現(xiàn)“4/5和5/4是倒數”這樣錯誤的認識,究其原因在于沒有弄清“互為”的含義。本課教學,教師通過簡單提問引發(fā)學生熱烈的討論,使學生明白倒數意義的表述是因果關系:前提是乘積是1,結論是兩個數互為倒數。

第8篇:片斷教學范文

[摘 要]數學課堂中,教師不應僅僅滿足于基礎知識的教學,應更關注學生思維、能力等方面的發(fā)展,并根據教學內容適時補充利于學生學習的知識,讓課堂呈現(xiàn)不同的精彩。

[關鍵詞]學科整合 聯(lián)系生活 拓展閱讀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02-028

烹飪時除基本的調料外,根據每個菜肴的特點再適時添加一點別的調味品,可以整體提高菜肴的美味,達到色、香、味俱全的境地,大大增強人的食欲。課堂教學亦是如此,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適時添加一些新的內容,既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深入探究,又能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提高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下面,通過三年級下冊“年、月、日”一課的教學片斷,談談自己對這方面的思考。

教學片斷一:融入語文,感受奇妙

師:大、小月的個數比較多,想想有什么好辦法,能很快記住每個月的天數?

生1(邊說邊示范):可以用拳頭來記憶。

師:這種方法大家熟悉嗎?在哪見過?

生2:一年級的語文課本上。

師:你的記憶力很強。是的,我們一起來看看。

(實物投影一年級上冊語文課本上的練習一,全班學生很興奮地讀一讀)

……

師:課接近尾聲了,談談你對時間的認識,好嗎?

生3:時間很寶貴,我們應該珍惜每分每秒。

生4:我們應該珍惜時間。

生5:我們應該做時間的小主人。

……

師:小朋友們都說得很好!時間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十分寶貴的,就像你們語文書上一首詩說的那樣,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實物投影三年級下冊語文課本第57頁上的小詩,師生一起讀)

……

思考:

一堂數學課上兩次出現(xiàn)語文書的內容,這給學生一個全新的感受,每一次學生都特別興奮,發(fā)現(xiàn)原來數學與語文還有這樣的聯(lián)系,學生讀時倍感興奮和快樂。這樣的學科整合,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僅讓學生對大、小月的記憶更為深刻,而且利于在教學中對學生滲透珍惜時間的思想教育。其實,數學不僅僅可以和語文整合,還可以和所有學科進行整合,如“認識千米”一課可以和體育課整合、“美妙的杯琴”可以和科學課整合、“生日快樂”可以和音樂課整合等。把這些特定的課程內容與其他學科內容聯(lián)系、整合起來,既能讓學生溝通所學的知識,以獲得綜合知識、綜合經驗,又提高了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教學片斷二:聯(lián)系生活,品味價值

師:生活中用到年、月、日知識的地方可多了,你能舉些例子嗎?

生1:各個紀念日。

生2:我的生日。

生3:商品中也有。

師:你很善于觀察。是的,商品中的日期還有很多學問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師(出示過期的牛奶):看到牛奶瓶上的這個日期,你有什么想說的?

生4:這是過期牛奶。因為上面的日期寫著2014年2月16日,保質期是7天,今天都2月28日了,所以早就過期了。

師:你真是生活的有心人。

師(出示化妝品上的日期:2014年8月12日):那這個日期是什么意思呢?

生5:可能表示這個化妝品的保質期到2014年8月12日。

師:你是生活小達人。

師(出示外國食品上的日期:03 / 08 / 14):那這個日期又表示什么意思?

生6:這個錯了,一年只有12個月,沒有14的。

生7:這可能是指2014年3月8日。

生8:不對。外國日期是按日、月、年的格式編制的,所以應該表示2014年8月3日。

(其他學生不由自主地鼓掌)

師:瞧,年、月、日的知識在生活中的用處多大?。?/p>

……

思考:

一節(jié)課中,如果僅僅讓學生掌握書上的知識那是遠遠不夠的,因為學習的最終目的是將所學知識應用于生活。為此,上述課堂教學中增加了一個環(huán)節(jié),即教師出示保質期、出廠日期、外國食品上的日期等,把年、月、日的每種類型展示給學生,于無形中教會學生在生活中如何看日期,成為生活中的小達人。整個過程,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數學的價值,明白數學課不僅僅是學習知識,更可以幫助我們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興趣。

教學片斷三:拓展閱讀,提升素養(yǎng)

師:學了今天這節(jié)課后,你們還有什么疑問?

生1:年、月、日是誰規(guī)定的?為什么一年有365或366天呢?

生2:為什么有些年有365天,有些年有366天呢?

生3:為什么不每個月都是30天呢?

生4:為什么我的日歷卡上有兩個數,這一大一小的數怎么看?它們又有什么區(qū)別呢?

生5:為什么二月的天數比較特別?

……

師:我很佩服你們,小小年紀能提出這么多有價值的問題,真好!那這么多的問題,你準備怎么解決呢?

生6:問老師或爸爸媽媽。

生7:自己查資料。

生8:在百度上搜索或去新華書店查閱相關的書。

……

師:你們的辦法都很好,老師也收集了一些資料,可以幫助你們解決剛才的一些問題。下面,讓我們一起來靜靜地閱讀吧。

(學生靜靜地閱讀老師所發(fā)的閱讀材料《年、月、日的來歷》)

師:還有更多的疑問就交給你們自己去解決了,到時我們進行一個閱讀分享會喔!

……

思考: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會學習首先要學會閱讀?!睌祵W課外閱讀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提高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等方面都有重大的意義。作為一個著眼于學生終身發(fā)展的教師來說,一定要讓學生學會數學閱讀,特別是課內的閱讀,這樣既能拓展和延伸學生所學的知識,又能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為此,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針對教學內容,適時地補充一些閱讀內容,讓閱讀成為學生的一種學習習慣,使學生終身受益。

第9篇:片斷教學范文

教學片斷一:

(先讓學生畫平行四邊形,然后交流對平行四邊形的認識)

師:怎么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說說你的猜想。

生1:7×5,面積等于底邊乘鄰邊。

生2:(7+5)×2,面積等于底邊加鄰邊的和乘2。

生3:這求的是周長,而不是面積,所以不對。

師(對生1):為什么你認為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底邊乘鄰邊?

生1:因為我想將平行四邊形變成長方形,求長方形的面積就是長乘寬。

師:那么,結果是否如此呢?我們需要對猜想進行驗證。怎樣驗證呢?

生4:驗證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否與長方形的面積相等。

……

教學片斷二:

(學生分組探討后)

師: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后,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1:發(fā)生了變化。

師:什么變化?

生2:面積比原來變大了。

師:為什么?說說怎么變的。

生3(先畫平行四邊形的高,然后進行割補轉化):面積比原來大了一個長方形的面積。

師:這樣一來,你的猜想對嗎?為什么?

生4:不對。因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底邊乘鄰邊必須要符合一個條件,就是變形的長方形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要相等。

師:想一想,底邊乘鄰邊是計算什么面積?

生5:是計算變形后的長方形面積。

師:和平行四邊形相比,有什么不同?

生6:比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要大,所以平行四邊形的面積不等于底邊乘鄰邊。

師:能考慮相等面積的轉化嗎?即轉化后面積不變。想一想,該怎么做才能實現(xiàn)這個轉化?

生:能。(學生進行操作:沿著平行四邊形的高剪下一個三角形,然后將這個三角形移補到平行四邊形的另一邊)

師:好,現(xiàn)在割補后得到的是什么圖形?

生7:長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

師:怎么計算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生8:只要求出這個長方形的面積(長乘寬)就可以了。

師:怎么求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生9:長方形的長就是平行四邊形的底,長方形的寬就是平行四邊形的高,由此可以得到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就是底邊乘高。

……

思考:

學生對平行四邊形的學習基礎是長方形的相關知識,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進行兩者間的轉化。但問題在于,學生的真實思維是將平行四邊形直接變形為長方形,并認為變形成長方形后的面積與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相等,由此猜想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于底邊乘鄰邊。為此,教學中我基于學生的真實思維,帶領學生深入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本質探究中去。

1.遵從真實思維,展開有效對話

數學課堂的有效教學,離不開有效的課堂對話。上述教學中,我直接從學生的認知需求入手,引導學生進行知識遷移。學生由此得到平行四邊形的高、底邊、鄰邊等相關知識,緊接著我引導學生根據平行四邊形容易變形這一特性進行猜想:平行四邊形面積等于底邊乘鄰邊。學生的這一猜想直接引出了對平行四邊形面積的推導和探究,實現(xiàn)了課堂探究的有效性。

2.遵從真實思維,形成有效動力

學生探究的有效動力來自于課堂探究中教師創(chuàng)設的認知沖突。如在“平行四邊形”一課教學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難點是容易將平行四邊形直接轉化為長方形,從而忽略兩者之間的面積變化。為此,我在猜想驗證環(huán)節(jié)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變形后的長方形周長沒變,但面積與平行四邊形相比變大了。由此學生得到底邊乘鄰邊并不是平行四邊形面積的結論。我繼續(xù)提問:“能考慮相等面積的轉化嗎?”學生以此為契機進行思考探究,實現(xiàn)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3.遵從真實思維,實現(xiàn)有效建構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者數學知識的獲得必須依賴于基本經驗和各種數學素材的積累,這是一種探究過程中的意義建構?!被诖?,我從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出發(fā),引導學生一步步探究,打破原來的認知平衡,獲得新的探究思路:要將平行四邊形轉化為和它面積相等的長方形,并由長方形的面積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從這個思路出發(fā),學生展開了思維轉化的探究歷程,逐漸認識到長方形的長就是平行四邊形的底邊,長方形的寬則是平行四邊形的高。這樣的探究過程,使學生獲得真正意義上的知識建構,實現(xiàn)了課堂有效性與真實思維的融合。

精選范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