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老王的晚年生活范文

老王的晚年生活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老王的晚年生活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老王的晚年生活

第1篇:老王的晚年生活范文

老王自從退休在家后,經常和小區(qū)的其他老人一起打球、釣魚。但和他接觸的人逐漸感覺到,他太喜歡打聽別人的隱私了,以至于和他關系不錯的人也都紛紛地避開他,而他依然熱衷于過分“關心”別人的生活。像老王這種對別人生活的關心超出了正常范圍,并樂此不疲打聽別人事兒的狀態(tài),心理學上稱之為“窺視”,是一種缺乏心理邊界的表現。這不僅容易引起別人的反感,對自己的心理健康更是有害無益。那么,總喜歡打探別人的隱私到底是什么心理在作怪呢?

1.發(fā)泄心理:心理學家認為,人們對別人隱私的窺視欲望源于童年。孩子總想要窺視自己父母的隱私,這是一種正常的欲望。如果這種欲望在小時候沒有得到滿足,從理論上來說,這個孩子長大之后多少會有想窺視別人隱私的欲望。

2.炫耀心理:希望自己受到更多人的關注是一種本能。窺探別人隱私的人,其實大部分人都是想炫耀自己比別人知道得多,從而獲得被別人關注的滿足,也顯示出自己的“能耐”。

3.控制心理:每個人都有不想被別人知道的秘密,每個人也都有自我保護的本能。因此,有的人就會產生控制心理,希望盡可能多地知道別人的隱私,以便在受到別人威脅的時候來保護自己。

“老年閑氣癥”不妨看開、放開、走開

文/錢國宏

前幾天,七旬翁劉大爺因“老年閑氣癥”再次住進了醫(yī)院。其實,氣倒劉大爺的那些事情再平常不過了:鄰居老李騎車路過劉大爺家門口時,車輪軋進了路邊的臟水溝里,臟水濺到了劉大爺家的大門墻上,劉大爺見狀氣哼哼地找老李“理論”,非要問問老李“到底安的什么心”;投遞員小劉晚送了一個小時的報紙,劉大爺以“工作態(tài)度欠佳”為由,和小劉大吵了一架;兒子給劉大爺買了雙棉鞋,到家一試,大了一些,劉大爺就罵兒子“不關心自己,忽視老人的晚年生活”;老伴參加老年秧歌隊,劉大爺就說老伴“移情別戀了”……

那么,如何才能治愈“老年閑氣癥”呢?

看開一點

老年人應該始終保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態(tài)。

放開一點

對生活中的一些瑣事,尤其是晚輩身上發(fā)生的一些事情,不必橫加干涉,學會放手。

走開一點

遇到生氣的事情,老年人不妨暫時脫離生氣的小環(huán)境,沉入愛好之中,釣魚、養(yǎng)花、打球、下棋……

總想小便 或是焦慮癥

文/

第2篇:老王的晚年生活范文

找個伴兒好度日

選擇同居而不領結婚證的老人,要么年輕時因種種原因沒能和真正相愛的人走到一起,暮年能相伴相依便是大幸,無所謂一紙婚約;要么是曾經遭遇過婚姻的挫折,一生起落沉浮,晚年找伴兒圖個心靈慰藉,婚姻憑證便成了多余。

汪群屬于第一類人。62歲的她經營著一家茶樓,幫她打理生意的是她的“伴兒”袁木?!八俏业某鯌?想不到時隔40年我們才真正走到一起?!碧峒巴?汪群似乎難抑悲傷。

她和大她一歲的袁木本是青梅竹馬的一對,可就在他們談婚論嫁時,“”開始了。汪群父親因“過激言論”進了監(jiān)獄,汪群帶著逃避的情緒被下放農村,內心的自卑使她努力“忘掉了”袁木,兩人的愛情無疾而終。

回城后,汪群因錯過最佳婚齡,匆忙嫁人。盡管生育了一雙兒女,但由于與丈夫感情不深,生活并不幸福。

再次遇到袁木是在40年后。這時的汪群因下海經商多年,已是百萬富婆,有汽車有豪宅,但生活依然不幸福:老伴去世了,孩子們又各忙各的事業(yè),她一個人守著空蕩蕩的大房子度日如年。

一個偶然的機會,汪群得到了袁木的消息,他就在離她不遠的一座城市,已經退休。因為與妻子性格不合,生活得非常壓抑。接到汪群電話的時候,袁木的妻子剛去世一年多。

有情人暮年牽手,他們都十分珍惜這苦澀而又甜蜜的緣分。他們已經同居半年了,看得出來,兩人都很幸福?!拔覀兪抢蟻戆?相親相愛是最重要的,領不領證無所謂。況且別人也認為我們早該是夫妻了,誰會在意我們辦沒辦手續(xù)?兒女們都有自己的家庭,他們更理解我們的選擇,希望我們充分享受晚年的快樂?!闭f這番話時,汪群眼神里透著快意。

暮年有緣手難牽

對于許多單身老人來說,想老有所伴并不是一件易事。因為子女往往對老人無伴的孤獨缺乏理解,或把老人正當的再婚要求理解為“老不正經”;也有子女怕老人財產外流,阻止老人再婚;在農村,子女們更會因為老人百年后的安葬問題,極力干涉老人再婚。

張貧是某事業(yè)單位的退休干部,老伴于4年前去世。張貧的三個孩子有兩個在外地,他與小兒子住在一起。2004年夏,小兒子結婚,媳婦嫌120平方米的房子不夠大,整天給他爺倆臉色看。張貧感到自己多余,常常白天“悶”在公園里,晚上吃完飯就不再出房間。就在張貧郁郁寡歡時,有人為他介紹了一位老太太。老太太姓劉,10年前與丈夫離異,法院判給她一套二室一廳的房子。兩位老人情投意合,意欲登記結婚,可張貧的兒子怕父親的收入和存款易主,劉老太的女兒也怕母親的房產出現“意外”,都極力反對。兩位老人最終不得不選擇同居。

新《婚姻法》頒布實施以來,領取結婚證更加方便,像上面兩對老年人想領證而不能領的只是一個方面,也有一些老年人是想學年輕人“試婚”。畢竟他們與原來的老伴有生活基礎,很難在較短時間內適應一個陌生人,再加上其他一些問題,他們寧愿選擇先住在一起,若遇上了過不去的坎兒,通常會默默分手。

老王是位離休干部,生活自理能力差。老伴去世后,老王的生活一塌糊涂,吃飯穿衣都成了問題。后來,有人介紹他認識了羅老太。雙方見面后都比較滿意,便生活在了一起??芍贿^了三個月,便因性格不合、生活情趣差別太大而分手。據羅老太講,老王的獨立性實在太差,什么事都得靠她。

必須正視的問題

“不拿結婚證好,眼一閉,各走各的,不給子女添麻煩。合得來,一起過,合不來,就分開?!边@是多數同居老人最真實的想法。就老年人同居現象,人們看法不一,有人認為無所謂,覺得這是他們追求幸福的權利,不該干涉;有人卻認為關系重大,從道德和法律方面講都不可等閑視之。那么,面對目前不斷升溫的“銀發(fā)同居”現象,我們到底該如何看待呢?

第3篇:老王的晚年生活范文

近日,記者采訪了葛立梅大媽。她思維敏捷,精神矍鑠,讓人很難相信她是一位80歲的老媽媽。葛立梅為何要辦這個“托老所”?而她又想為老年人打造怎樣的幸福晚年呢?

活不到99歲,誰也別想走

葛立梅和老伴劉國賢有著奇妙的緣分:他倆是小學同學、初中同學、高中同學和大學同學。從北京工業(yè)學院(現在的北京理工大學)雙雙畢業(yè)后,又一同被分配到北京核工業(yè)部設計院工作,成了同事。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感情和朝夕相處的相知相解,讓兩個人的愛情水到渠成,又從同事升級為夫妻。

然而,本來以為注定會一生廝守的夫妻倆,在結婚第二年就開始分離。1961年3月,葛立梅和劉國賢分別接到設計院研發(fā)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的核試驗任務。劉國賢跟隨蘇聯專家轉移到戈壁灘,葛立梅則去了四川大涼山。

在渺無人煙的戈壁灘和大涼山,這對新婚夫婦不僅不能相見,為了保密,就連互通書信都不能。他們忍受著常人難以想象的相思之苦,終于在分別3年半后相聚。至今,葛立梅還清楚地記得,那是1964年10月16日。他們設計院研發(fā)的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新疆羅布泊爆炸成功,她和深愛的丈夫才得以團聚。

原以為這次分別只是偶然。沒想到,在此后近40年的漫長歲月里,因為工作需要,聚少離多成了他們婚姻的常態(tài)。這種不能日夜廝守的煎熬,成了這對恩愛夫妻心里最大的遺憾。于是,他們早早相約:退休后,一定要天天膩在一起!

2002年的一天,剛退休不久的劉國賢突發(fā)心臟病。好在送醫(yī)及時,挽回了生命。當時,葛立梅特別傷心難過:好不容易堅持到退休,丈夫卻身患重病,真是造化弄人!她拉著老伴的手,嗔怪道:“我們活不到99,誰也別想走!你要把虧欠我的時光都還給我!”劉國賢的淚花在眼里閃爍,他緊緊握著妻子的手,點了點頭。

在葛立梅無微不至的照顧下,劉國賢的身體漸漸硬朗。之后,他們再也沒有分開過,一起遛彎,一起旅游,一起上老年大學,還一起開了一家小印刷廠,退休生活過得充實而快樂。

2013年5月的一天,葛立梅和劉國賢遛彎時,在街上偶遇老同事劉凌。10年沒見,他羸弱蒼老得如同一片隨時會凋零的枯葉。葛立梅握著劉凌的手,關切地說:“劉老,你可得要保重身體啊!”劉凌卻嘆口氣,說:“唉!孩子們都各忙事業(yè),老伴也遠游西去了。我一個糟老頭子,每天出門一把鎖,進門一把鑰匙。人一老,活著就沒啥意思了,死了更省事!”

葛立梅說:“你可以住敬老院啊,敬老院的老人多,去了你就不會寂寞了。”

劉凌說:“那兒不是我的家,我才不想去敬老院!等哪天我生活不能自理了,才會進敬老院等死!”

聽到這番話,葛立梅有一種想哭的感覺。他們這一代人,為了國家建設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和熱血。等到可以享受美好晚年時,卻被孤獨和憂愁打敗了。此時,辦一個免費社區(qū)居家托老所的想法,開始在葛立梅的腦海里翻騰。

回家后,葛立梅對老伴說:“老人也該活出自己的精彩,老人的生活也該有滋有味!像劉老這樣蕭條落寞的生活,不是老人應該有的生活狀態(tài)啊!”劉國賢很贊同妻子的想法,退休之后,他們夫妻就一直生活得有滋有味。

接著,葛立梅說出了大概思路:“有的老人愛玩,有的老人愛學習,所以我準備辦兩個館,一個是娛樂活動館,一個是培訓學習館,然后再開一個休息室。這個居家托老所就像幼兒園一樣,上午8點到下午5點向社區(qū)老人開放。老人可以隨時來這兒活動,也可以隨時回家。中午,我們提供一頓免費午餐。吃過飯,他們還可以在休息室里小憩后再活動。”

劉國賢想了想,說:“想法好是好,我支持,可是擔心孩子們不支持。”果不其然,3個兒子都不同意。大兒子劉亞平說:“媽,你和爸爸都快80的人了。你不服老,我可服了你!”

葛立梅卻說:“我跟你爸都說好要活到99,所以,我們還沒老呢!再說,我倆和老人們在一起聊聊玩玩,不是更開心嗎?”

兒子們深知老媽的性格,見她鐵了心要開托老所,只能同意了。說干就干,葛立梅馬上去購買了麻將桌、軍旗、象棋、電腦、床、廚具等設備和用具。

2013年10月24日,葛立梅的居家托老所在自己的社區(qū)里掛牌成立,取名“中老年之家”。短短3個月,社區(qū)注冊的中老年會員就達到200多名,每天去玩兒的老人基本保持在30人左右。

開始,葛立梅請了廚師、老師、工人各兩名來幫忙打理托老所。但很快,就只剩下了兩名工人,因為老人們都搶著干活兒,而且他們都有一技之長。有的老人飯做得好吃,主動當了廚師;有的老人歌唱得好舞跳得棒、懂電腦、擅繪畫,就做了老師;劉國賢的書法好,做了毛筆字老師;還有不少大學生經常來托老所做義工。

托老所的老人們越忙越開心,對葛立梅說:“咱自己幫自己,最主要是圖個樂子,在一起開開心心的,找到家的感覺。”葛立梅也動情地說:“我的老朋友們啊,咱們活不到99,誰也不許走!就在這兒健健康康、有滋有味地養(yǎng)老!”

老年人抱團取暖,咱們自己幫自己

葛立梅和劉國賢夫妻把這個托老所經營得有聲有色。但是不久,葛立梅發(fā)現,有些老人經常不來。一問,說是去治牙、看病什么的。葛立梅這才意識到,還得開一個理療館,方便老人看小病。

醫(yī)生的月薪高得離譜,超出他們的預算,這可怎么辦呢?有一次,葛立梅去一家診所拔火罐時,靈感突然來了。她對拔火罐的老中醫(yī)說:“我辦了一家托老所,有200多位老人在那里活動。如果你愿意,我們可以抱團取暖,各取所需。你每星期上門一到兩天給老人們做理療,給我們半價優(yōu)惠,如何?”老中醫(yī)一聽,欣然答應。

此后,葛立梅又請了一名退休牙醫(yī)給老人們看牙,還請來社區(qū)醫(yī)院的醫(yī)生定期給老人們測血壓、血糖,為老人們節(jié)省了排隊掛號和交通的時間。

物質生活安排好后,葛立梅發(fā)現老人們的精神生活更需要關照。比如,很多老人不差錢兒,卻舍不得吃舍不得穿,不懂得愛自己。

從事業(yè)單位退休的老王,老伴已經去世3年。他穿的衣服,沒有一件合身,甚至有的已經破舊不堪,他還在穿。一次,葛立梅看見他穿了一件破了領口的T恤,就說他:“老王,你也太摳了吧?一件T恤值不了幾個錢,你都舍不得買給自己?”老王理直氣壯地說:“我還要存錢給孫子娶媳婦呢!我穿差點兒不礙事,反正又不用找對象!”

葛立梅笑了:“老王,你這個觀念不對,我可得糾正你!兒孫自有兒孫福,你孫子自己可以賺錢娶媳婦啊。另外,咱們老年人為什么就不能把自己打扮得漂亮一點兒?平時穿得干凈漂亮,人也會變得自信,心態(tài)更年輕,這樣對身體也有好處呢!”

葛立梅是個爽快人,當即讓老伴陪著老王去買衣服。老王換上一身合體的新衣服后,在鏡子前左照右照,感慨道:“多少年都沒買過新衣服了,想不到我還是個老帥哥!葛姐說得對,我感覺自己一下年輕了好多……”

葛立梅打趣他:“老王,你現在可精神啦!頭發(fā)也梳得溜順,是不是有意中人啦?”

老王也不甘示弱:“我的意中人就是你,可惜你又不嫁給我!”

一旁的劉國賢假裝不樂意地說:“好啊好?。±贤跄愣鲗⒊饒?!我好心教你穿衣打扮,你卻來挖我墻腳!”葛立梅笑彎了腰。老年人也可以很頑皮!

為了讓老人的生活再豐富一點兒,葛立梅真是絞盡腦汁,她經常組織大家去游園、郊外采摘和軍隊聯歡。老人們不僅生活更加充實,自信心也大增。一位老人說:“在舞臺上載歌載舞,圓了我年輕時的夢想,此生再也無憾了。”

逢年過節(jié),葛立梅還把空巢老人攏在一起聚餐、唱卡拉OK,大家歡聚一起,也就淡忘了節(jié)日帶給自己的孤寂和憂愁。

葛立梅的托老所里,有一對兒女都在國外定居的老夫妻。他們的物質條件雖然優(yōu)越,但兒女常年不在身邊,生活很是冷清。在來托老所之后,和老人們一起吃、一起玩、一起樂,幸福指數直線攀升。尤其是老兩口在托老所學會了用電腦,可以用QQ聊天后,他們更覺得生活太美好。他倆經常湊在電腦前,跟國外的兒女視頻聊天,忙得不亦樂乎。老太太拉著葛立梅的手,感激地說:“網絡真是神奇?。±先伺c時俱進,才能跟兒女們零距離!要不,即使兒女們在跟前,也不可能天天陪著我們,他們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呢!多虧了你,我們才能找回自己的晚年生活??!”

結伴養(yǎng)老,提高幸福指數

2015年7月的一天,身體一向硬朗的劉國賢忽然病倒,僅僅一天,他就因心梗去世了。葛立梅悲痛欲絕,接受不了老伴離去的現實,沉浸在悲痛里不能自拔。此時,她才深刻理解老同事劉凌為什么說“活著沒意思”。

雖然兒子兒媳們都挺孝順,在生活上無微不至地照顧自己,但跟她風風雨雨60載的老伴沒了,過了很長時間,葛立梅都覺得非常落寞孤獨。特別是晚上回到家,一個人待在150平方米的大房子里卻沒人說話時,她更難過。兒子們接她去共同生活,但葛立梅不愿意。兩代人的生活觀念不同,在一起避免不了摩擦,她不想給年輕人添麻煩。但是也因為自己的切膚之痛,她才想到:白天我能治愈喪偶老人們的憂傷,但晚上他們的孤獨該如何打發(fā)呢?萬一有個頭疼腦熱啥的,連個倒杯水的人都沒有啊!一個大膽的想法闖入腦際:喪偶老人完全可以結伴養(yǎng)老嘛,這樣既可以互相照顧,也能免除子女的后顧之憂,兩全其美!

實際上,葛立梅也發(fā)現,來托老所的很多喪偶老人都特別談得來。葛立梅的這個想法,得到了很多老人的支持,紛紛報名。但實際操作起來特別難,葛立梅不知磨破了多少嘴皮子。

余伯伯和周伯伯是多年的老同事,兩人的老伴都是去世多年。兩位老先生興趣相投,余伯伯愛寫毛筆字,周伯伯愛畫畫,兩人一起上老年大學,一起來托老所活動,是多年的莫逆之交。

周伯伯的身體很好,沒有慢性??;余伯伯患有高血壓和輕度腦梗。結伴養(yǎng)老的提議一出,周伯伯就迅速報了名,對老友余伯伯說:“你到我家住吧。你那個破身體,萬一哪天有啥問題,我也好及時救你!”余伯伯開心地連說“好”。

但周伯伯的女兒大姚卻不愿意,她說:“兩個老頭天天住在一起多怪??!而且,萬一余伯伯在咱們家病倒多麻煩!你都這么大歲數了,我伺候你還伺候不過來呢,還得伺候他!”周伯伯被氣得不行:“我自己伺候他行了吧!用不著你!”

余伯伯搬到周伯伯家不久,周伯伯突發(fā)急性腸胃炎,夜里因為脫水,癱倒在床上。幸虧余伯伯及時把周伯伯送到醫(yī)院,才讓他轉危為安。事后,大姚心有余悸地說:“我之前還擔心余伯伯拖累我爸爸,想不到反而是他救了我爸一命呢,這結伴養(yǎng)老真的不錯啊!”從此,她再也不反對兩位老人結伴養(yǎng)老了。

比起同性結伴養(yǎng)老,異性結伴養(yǎng)老更是困難重重。張大伯和趙大媽是樓上樓下的老鄰居,兩人的老伴都已去世多年,各自獨居。平時,兩人關系不錯。老人的骨頭脆,很容易發(fā)生意外。有一次,張大伯的胳膊摔折了,趙大媽就幫著他買菜、做飯,這讓張大伯很感動。前不久,趙大媽腿也摔斷了,坐著輪椅,生活很不方便。所以,張大伯第一個報名結伴養(yǎng)老,想把趙大媽接到他那兒好好照顧,趙大媽自己也樂意。

但是,雙方兒女知道后卻極力反對。張大伯的兒子大宇說:“這一來二去的,萬一趙大媽成了我后媽,豈不是還要分房產?”葛立梅趕緊做大宇的思想工作:“兩位老人樓上樓下住了這么多年,住在一起就是為了相互有個照顧。你們年輕人不是流行異性合租嗎?難道所有異性合租的人,最后都結婚了?”

張大伯兒子這邊剛同意,那邊趙大媽的女兒卻說:“我看張大伯非要和我媽同居是不安好心!”

葛立梅解釋道:“他倆都是80歲的人了,就是老伙伴,跟兄弟姐妹一樣,只有親情。再說,兩人晚上不住一個房間,就圖互相搭個伴兒有個照應,有個說話嘮嗑的人,不那么寂寞,還省了保姆費?!钡w大媽女兒還是不樂意:“我把我媽接走,不用他照顧我媽!”

可是,趙大媽只在女兒家待了半個月,就堅持要回來。不是女兒對媽媽不好,而是她到了女兒家就沒有了朋友圈,日子過得寂寞無聊。女兒這才漸漸明白,老年人也有自己的感情世界和精神生活,做兒女的只顧著照顧吃穿給錢,卻往往忽略了父母的情感需求,這也是導致老人不快樂的最主要原因。于是,她終于不再阻攔媽媽結伴養(yǎng)老了。

一天,張大伯推著趙大媽來托老所玩兒,葛立梅發(fā)現,趙大媽開心了很多,還比以前胖了些;張大伯看起來也精神多了。兩個老伙伴在一起說說笑笑,真的跟親人一樣。

眼見越來越多的老人生活充實,發(fā)自內心的快樂,葛立梅內心充滿了成就感?,F在,葛立梅開始培養(yǎng)二兒子劉亞成怎么照顧老人,跟老人溝通,怎么運營托老所。劉亞成也熱愛公益,非常樂意繼承母親的這份事業(yè)。他唯一比較擔心的是,目前托老所的房子屬于社區(qū)的違章建筑,因此也與社區(qū)產生了一些糾紛。

他希望政府能夠妥善解決中老年之家的違建問題,盡早安排一個更加舒適的場所,給老年人一個真正快樂的家。

第4篇:老王的晚年生活范文

走近陽關古道,滿腦子千古幽情,望陽關內外,黃沙莽莽,關山重重,風云沉沉,行旅匆匆。中國是詩詞大國,從遠古《詩經》到現代詩歌,涉及西部,賦予陽關的題材不少,我想起唐朝王維那首詩“渭城朝雨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p>

似乎詩人仍在笑看千年風云,訴說萬代綿延。那些馬革裹尸,忠君報國的場面,那些血腥宏大,殘忍壯觀的爭戰(zhàn),都早已過去,一個個古老傳說,一代代賢士命運,歷經千年,凝聚天地的靈氣,驚天地、泣鬼神的故事,仍在民間流傳。陽關推動過社會進步,促進過人類和平,對古驛道的懷念,對古戰(zhàn)場的憑吊,會讓歷史更加生動。

在這故地遺址,我產生許多自由思想,看到真正的中華文明和文化精髓,一個地方一首詩,走活許多唐詩宋詞。

如今的陽關,路還是不太好走,走了4個多小時,好像沒有遠方,只有沙的海洋,兩道車轍帶著我們辨別方向,翹首西望,無處落腳,我們如臨大敵,眼睛四處觀察,不知身在哪個方位,只有衛(wèi)星導航定位,顯示著路還在沒有遠方的遠方??吹貓D,前方通往青海格爾木,通往新疆樓蘭和羅布泊。

不知不覺,又到吃午飯時間。據說,人太累時,體內會分泌出皮質醇,這種激素的分泌,會導致人食欲增加。我們返回陽關古城,找一個飯店就餐,要了一箱啤酒,不開車的都開懷暢飲,酣暢淋漓,朱老板即興吟起王維那首詩,我與他唱對臺,朗誦現代詩人郭小川的詩句,“何必‘勸君更盡一杯酒’,這樣的苦酒何須進!且請把它還給古詩人!什么‘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樣的詩句不必吟,且請把它埋進荒沙百尺深!”

朱老板稱贊,這首詩,是中國幾千年來難得一見的豪放詩,與王維之作相比,亦毫不遜色!

據說,49集電視劇《昭君出塞》一些外景,有陽關古城這個飯店的鏡頭。我們吃圓肚子,拍了一些片,也“出塞”陽關。

在大西北,一路上經常遇到捎腳的人,開始我們不敢拉,后來才知,捎腳,在這地方是正?,F象,也解決老百姓出行問題,沒人管。每捎一個人,我就請他給講知道的故事,這些當地人,知道當地風土人情,有的還懂得歷史變遷,成為我們的“導游”。有時被捎的人還送給我們特產吃。 “導游”和我們坐在一個車里,迅速拉近陌生人之間的距離,大家無拘束,盡興而談,到地方,我們都下車握手言別,有的導游會站在那向我們揮手,離開還互留地址,也許還能成為朋友。一路上,我們捎了不少人,每個“導游”都生動鮮活地留存在我的記憶之中,因為從他們那里,我“道聽途說”到不少故事。

走出陽關,我們轉道繞經瓜州去新疆。

甘肅瓜州,有世界風庫之稱,坐落于中國第三大沙漠巴丹吉林、第四大沙漠騰格里之間,地處河西走廊北線,是沙塵暴起源地,萬里長風,能吹到內地。這里是哈密瓜主要產地。

過去我以為哈密瓜產在新疆哈密,其實長在甘肅瓜州。

瓜州遍地都賣哈密瓜,價格也便宜。我們在一瓜堆前,放開肚量吃。這里的哈密瓜,形態(tài)各異,風味獨特,有的帶奶油味、有的含檸檬香,但都甘甜如蜜,奇香襲人。在諸多品種中,以“紅心脆”、“黃金龍”品質最好,甜度越高,吃起來更美味。

哈密瓜不但好吃,而且營養(yǎng)豐富,藥用價值高。賣瓜的地方有個廣告宣傳板,介紹哈密瓜的資料:哈密瓜,古稱甜瓜,甘瓜,維吾爾語稱“庫洪”,源于突厥語“卡波”,意思即“甜瓜”。哈密瓜有“瓜中之王”的美稱。

老王也懂營養(yǎng)保健知識,他說的跟廣告宣傳板不太一樣, 他說:哈密瓜含蛋白質、膳食纖維、胡蘿卜素、果膠、糖類、維生素A、B、C、磷、鈉、鉀,含糖量在15%左右,有利小便、止渴、除煩熱、防暑氣等作用,還可治發(fā)燒、中暑、口渴、尿路感染、口鼻生瘡等癥狀,如感到身心疲倦、心神焦躁不安,食用哈密瓜均能有所改善。

我們吃足了哈密瓜,離開時又帶了不少。

瓜州前面的柳園鎮(zhèn),是甘肅與新疆分水嶺,過柳園鎮(zhèn)就到新疆的猩猩峽。

猩猩峽設個交警檢查站,對進新疆的車輛都要檢查一番,還得排隊領取限速紙條,從猩猩峽至哈密不到150公里,規(guī)定讓你走兩個半小時,超時要罰款。問交警,交警說,這是為安全,也是讓司機休息一下。我們一小時就走近哈密,只好坐路邊,邊吃哈密瓜,邊等待規(guī)定時間,哈密瓜都變成尿排了出去,時間還沒到。

走進新疆才知道,新特的地緣環(huán)境,決定了她的平面構成色彩紛呈,不但各種文化類型相對保持完好,而且彼此的特色明顯,反差極大,眾多的民族,各有各的傳統、服飾、歌曲和使用各自不同的樂器,依據不同的海拔分布,塔吉克、柯爾克孜、哈薩克、蒙古、維吾爾族都是不同海拔的代表。新疆雖然地域廣闊,遺憾的是,大部分是高山和沙漠,而且缺水,在中國經濟發(fā)展帶來的諸多環(huán)境問題中,水資源是最緊迫而影響最廣泛的問題。

在內蒙、寧夏和新疆,很少見到穿少數民族服飾的人,他們的一些風俗習慣已改變了,但有些當地風俗習慣還要尊重,在維族地區(qū),不能提豬,管豬肉叫大肉,屬豬的人不能說自己屬豬,要說屬“狗的弟弟”,十二生肖是“戌狗、亥豬”,豬排在狗之后,所以豬是狗的弟弟。朱老板還得受委屈,我們都不叫他“黑老板”,改稱“狗的弟弟”。他竟然認真對待,每叫必應……

想到哈密,我萌生去看大姐的念頭。

大姐是黑龍江雙城市農村老姑家的大女兒,她比我大近20歲,小時候,大姐待我很好,經常把我抱她家去玩,給我好東西吃。后來,大姐嫁給一個支援大西北建設的鐵路工人,去了新疆哈密。

我6歲那年,大姐回家探親,聽說她乘火車走了7天7夜。我去老姑家,她抓給我一大把糖。小時候家窮,我從來沒見過這樣好吃的糖果,比過年都快樂幸福?;氐郊?,母親給我保存著,一天給我一塊,我吃了許多天,直到大姐離開還沒吃完。

一把糖,差不多一輩子記憶。從此,我想大姐,盼她再回來,還給我拿糖吃。不久,我家搬到哈爾濱,再也沒見過大姐,聽說大姐患肺心病,她不能回來了。上學時學地理課,看到中國版圖,地圖上一大片淺綠色描繪出的地方,就是新疆,我還在地圖上找到哈密,老師說,新疆有不少傳說,還有不少迷人的風光。參加工作后,我走南闖北30多年,國內國外去過許多地方,就是沒有機會到新疆。這回來新疆,又勾起我童年記憶,似乎還能記著大姐的音容笑貌。

我給大姐在雙城農村的弟弟打電話,問大姐家地址??斓焦?,我的手機突然傳來一個蒼老聲音,看電話區(qū)號,這一定是大姐,還是那么親切,她告訴我她家地址,還讓我到哈密先到她家吃飯,她要張羅準備飯。我說,那要很晚,不用了。

到哈密,已是晚上9點。新疆的晚上,比內地推遲兩個小時,哈爾濱黑天,這里太陽還沒落,晚上9點,相當內地7點。

我同大家吃完晚飯,才趕去看大姐。

大姐埋怨,為啥不來她家吃飯?我找許多理由,因為我不想給大姐家添麻煩。

大姐抹著眼淚,真沒想到,這輩子還能見到老弟。

大姐老了,但還依然能找出她年輕時的風采,姐夫我從來沒見過,是個80歲的老頭兒。談完家事,談我這次旅行,我還向他們講起小時候那把糖的事情。

大姐心靈震撼,感觸很深,眼里笑出淚星,你還記著?我說,人的一生,最不該忘記的,就是別人的關愛!

大姐很健康,不像有病,還很年輕。

大姐說出自己的健身養(yǎng)生之道,她愛吃玉米面,每天還吃6個核桃和兩把葡萄干,已堅持50多年,肺心病都養(yǎng)好了。核桃能入腎肝肺經,既能潤腸通便,又能補血,讓皮膚細膩光滑。葡萄干富含重要微量元素鉀,鉀對于調節(jié)血壓具有重要作用。葡萄干還富含膳食纖維,因而比其它零食更抵餓。另外,葡萄干還是多種抗氧化劑的重要來源,這些抗氧化劑有助于干擾膽固醇吸收,起到醫(yī)治、防止心臟病的作用。我看過一個資料,聯合國生命與健康會議曾發(fā)出個《維多利亞宣言》,宣言推薦的健康食譜中,首推谷物,玉米被稱為“黃金作物”。玉米含有大量的卵磷脂、亞油酸、谷物醇、維生素等,長期吃不得高血壓和動脈硬化。可見,常吃這幾樣東西對大姐的健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大姐的晚年生活很簡單,她的經?;顒泳褪侨ベI菜,散步,以前還打麻將玩,后來經常腰酸背痛,去醫(yī)院檢查,醫(yī)生說,她長時間讓身體處于固定、機械姿態(tài),血流緩慢,血液黏度較高,導致腰椎間盤突出。醫(yī)生提醒,長此下去,紅細胞與血小板容易聚集,加上疲勞過度,會使機體抵抗力與免疫力下降,可誘發(fā)腦梗死。

大姐從此不打麻將,腰酸背痛也好了。

大姐沒事就看一些保健書,她還有一套理論:健康的身體,不僅僅是身體沒有病毒,還應該是心靈沒有病毒。心靈的房間,不打掃就會落滿灰塵,蒙塵的心,會變得灰色和迷茫。人每天都要經歷很多事情,開心的,不開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戶。心里的事情一多,就會變得雜亂無序,然后心也跟著亂起來。有些痛苦的情緒和不愉快的記憶,如果充斥在心里,就會使人委靡不振。沒事就懷疑自己有病,自我想象,自我憂慮,很怕有病,說不定就會有病。她時常給自己心靈排毒,讓身心健康。心靈排毒,就是把一些無謂的痛苦扔掉,善于調節(jié)心情,學會平靜地接受現實,學會對自己說聲順其自然,學會坦然地面對厄運,學會積極地看待人生,學會凡事都往好處想,使黯然的心變得亮堂,讓快樂有更多更大的空間。

大姐還說,醫(yī)學如此進步,也永遠會有無藥可治的新絕癥。防備絕癥,要從心開始。保持好心態(tài),善待自己,不要“一生都是命,半點不由人?!?/p>

聽了大姐的理論,我想,心寬,天地就寬,寬容是美德,寬容別人,其實也是給自己的心靈讓路。大姐是內心強大的女人,內心強大,能夠稀釋一切痛苦和哀愁,內心強大,能夠有效治病防病,內心強大,能夠無所畏懼地走在人生大路上。

我只在大姐家待一個小時,大姐一家要留我住下,我又找理由,說第二天要起早趕路。我的錢都在卡里,身上還有800元錢,離開時都留給大姐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