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自我學習經驗總結范文

自我學習經驗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自我學習經驗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自我學習經驗總結

第1篇:自我學習經驗總結范文

在這五天的培訓中我聆聽了許多精彩講座,給了我強烈的感染與深深的理論引領,我不斷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并與共同培訓的教師進行了交流與研討,拓寬了學習的視野,更新了教育觀念。作為骨干教師更要強調反思學習,提出自我學習、自我專業(yè)發(fā)展的計劃,撰寫教育筆記,經驗總結或論文等,全方位提升自己。

我是一名年輕教師,在各個方面的局限可想而知,曾經也想有所突破,可又不知如何下手,在個人成長方面從未深思熟慮過,久而久之,自感也就這樣了,甚至讓自己處于和尚撞鐘的時日。而在這里學習后,我整個人變了,我被一種莫名的激動所包圍,渾身有一種說不上來的振奮,我知道自己原來是多么浪費時間。我知道自己要思考,不能像原來那樣工作。

教師之路該如何走?作為骨干教師又該如何做?通過本次的學習我豁然開朗,下面是我通過培訓獲得的幾個方面的體會:

⑴教師要轉變角色。 首先教師應樹立新的師生關系觀,即轉變傳統(tǒng)教育工作者中“唯師是從”的專制型師生觀,構建教學雙主體之間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關系。

(2)做反思型教師。培訓幾天來,聽到最多的就是: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而寫兩年的反思,就會成為名師。以前對學校要求寫反思,總是表現得很反感,從沒有認真寫過,自然也談不上收獲,沒有受益,更看不到反思的重要性,一點效果都沒有,純粹是哄了自己,其實反思是教師著眼于自已的活動過程,分析自己的某種行為、決策以及所產生的結果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fā)展的手段,做反思型的教師真的有重要。

第2篇:自我學習經驗總結范文

一、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他們體驗到學習數學的快樂。

本班學生,數學基礎薄弱,普遍對學數學不感興趣。這個學期,我初步了解到學生的思想現狀,以及一些學生的知識缺陷所在,逐漸摸清了每個學生的基礎特點。接著,我有的放矢地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開展一些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如讓學生當小老師,講解證題過程,搞一些數學小競賽,等等,努力營造一個學數學的良好氛圍,使學生從思想上逐步扭轉對數學的枯燥印象,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最后,我利用各種機會,經常給不同層次學生以成就感,讓每一位同學都能體驗到學習數學的成功與快樂。

二、認真鉆研業(yè)務,努力提高課堂40分鐘的教學效率。

在業(yè)務上,本人積極利用各種機會,學習教育教學新理念,鉆研教材教法,堅持不懈地進行“自我充電”,以提高自己的業(yè)務理論水平。課堂上,我把學到的新課程理念結合本班實際,努力貫徹到課堂教學中去,以期提高課堂45分鐘的效率。課余,我經常與同事們一起探討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互相學習,共同提高;我學習建立自己的博客,發(fā)表一些自己平時的教學反思和經驗總結點滴等等。從中,我更是感受到了學無止境的道理。要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的作用,提高課堂45分鐘的效率,我們要與時俱進,堅持不懈地學習探究教學新理論新實踐。

三、關愛學生與嚴格要求相結合,盡量使每一位學生進步。

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在平時與學生接觸的過程中,我不以“師長”自居,盡量與學生平等交往,建立“朋友式”的深厚友誼,努力關愛每一位學生的成長。與學生多談心,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上與生活上的各種困惑。同時,面對個別調皮的學生,也實行嚴格要求、正確導向的辦法,讓他們樹立起正確的榮辱觀。大班教學,紀律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保證。面對各層次的學生,我既要關愛大部分學生,又要面對個別不守紀律的雪學生實行嚴格要求。課堂上,我盡量做到分層施教與個別輔導相結合;課余,我讓優(yōu)秀學生與“待進生”實行“一幫一”結對子,互幫互助,共同提高。學生們原本薄弱的基礎,逐步得以夯實,學生的學習成績有了穩(wěn)步提高。

四、加強發(fā)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本冊教材繼續(xù)把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作為研究的一個重點,在教學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以及它們的表面積和體積計算時,加強了實際操作,加強了圖形知識的聯系和對比,從而進一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五、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和初步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3篇:自我學習經驗總結范文

自年月踏上工作崗位,轉眼間,我已在這片圣潔的土地上走過了四年,如今我是一名婦產科住院醫(yī)師,我非常熱愛自己的崗位。在過去的四年中,因為身體的特殊原因,在生育寶寶過程中,或多或少耽誤了很多寶貴的工作時間,也失去了很多寶貴的鍛煉機會。現在,我已結束了這一特殊時期,再次斗志昂揚的站在了自己的工作崗位上。

為了彌補兩年來落下的功課,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而且醫(yī)學是一門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發(fā)展的學科,面對新知識,新技術的不斷涌現,作為一名婦產科住院醫(yī)師,為了努力提高自身的業(yè)務水平必須不斷加強業(yè)務理論學習,制定嚴密的學習計劃是必不可少的,醫(yī)院為我們提供了通過網絡和電子書刊了解最新的醫(yī)學動態(tài)的學習平臺,參加繼續(xù)教育學習,可以及時為自己充電。通過閱讀大量業(yè)務雜志及書刊,學習有關醫(yī)療衛(wèi)生知識,寫下讀書筆記,既豐富了自己的理論知識,也是自己工作學習的經驗總結,積累大量的知識瑰寶。平時也經常參加各類學習活動,積極參加院科組織的學術講座和疑難病歷討論,經常復習所學的知識,做到溫故而知新,及時將所學知識應用到臨床,從而極大地開闊了視野,很好地拓展了知識面。在我院爭創(chuàng)三級醫(yī)院的進程中,我明顯感覺到了一位純西醫(yī)的本科生,要想在今后的工作中有出色的表現,必須從現在起投入到中醫(yī)的學習中去,只有掌握了中醫(yī)的辨病辨質,結合于西醫(yī)的診療方法,才能成為一名今后被病人接受的中醫(yī)院醫(yī)生。所以一是自我學習,二是抓住“西學中”研究生學習機會,不斷提升自己,完善自己。

在臨床工作中,我嚴格要求自己,堅持以服務患者為中心,遵守各項紀律,兢兢業(yè)業(yè),任勞任怨。在婦科門診,每天的就診人數都非常之多,我主動放棄每天一小時哺乳時間,認真接診每一位患者,仔細分析患者的病情變化,虛心向上級醫(yī)師請教,及時總結經驗和教訓,順利完成了五個月的婦科門診工作。在人流室和治療室,同樣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特別是在中午下班時,面對病人焦急的眼神,寧可少休息幾分鐘,也要給她們做完檢查治療。現在,我在產科工作,對于經歷過孕婦、產婦這一角色的我來說,現在的我,更能設身處地的為每一位孕婦產婦考慮,做好自己本職工作之外,去給于她們更多一份關心和照顧。作為一名婦產科醫(yī)師,經常會遇到一些病情復雜和急診的患者,如果不能仔細的分析和沒有高度的警惕心和責任感,很有可能漏診和誤診,造成難以想象的后果。通過診治一些疑難危重病人,一方面豐富了我的臨床經驗,提高了應對疑難危重患者的處理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疑難危重患者的搶救成功率和確診率。通過不斷的學習和臨床經驗積累,已能熟練掌握婦產科常見病、多發(fā)病診治技術,能熟練診斷處理一些常見病、多發(fā)病。同時,工作中嚴格執(zhí)行各種工作制度、診療常規(guī)和操作規(guī)程,一絲不茍接待并認真負責地處理每一位病人,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誤診誤治。

現在社會,是個法制年代,必須嚴格按規(guī)章制度辦事,處處以“法”來約束自己。隨著人民對健康期望值的提高和法律意識的增強,醫(yī)療糾紛在各級醫(yī)院已比較常見。今年以來,院部及醫(yī)務科多次組織學習了《病歷書寫規(guī)范》、《中華人民共和國侵權責任法》,目的是為了規(guī)范我們的醫(yī)療工作,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減少不必要的糾紛。靜下心來仔細分析,大部分糾紛的起因還是我們醫(yī)務人員工作做得不到位,與患者溝通不完善所致。這一年來,我嚴格按照院科兩級的各種規(guī)章制度辦事,處處以衛(wèi)生法規(guī)來規(guī)范自己的醫(yī)療活動。在平時的工作中,積極與患者溝通和交流,及時處理出現的問題和潛在的風險。嚴格執(zhí)行病情告知義務,及時規(guī)范完成各種醫(yī)療文書,有效地將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

今年,在院團委書記的推薦下,我擔任起了婦產兒團支部書記一職,平日積極響應院團委的各項工作號召,帶領青年朋友參加活動,豐富業(yè)余生活?;厥兹辏偟母杏X是忙與累,但我覺得很充實。一年的工作學習,使自己成長了不少,今后的路需要自己一步一腳印堅實的走下去,我將嚴格要求自己,做好自己。

第4篇:自我學習經驗總結范文

反復誦讀,培養(yǎng)語感

古人云:“熟讀成誦”“讀書百遍,其義自現”。這些蘊含著語文教學客觀規(guī)律的經驗總結都強調了一個“讀”字。小學低段兒童語言儲備較少,我們要幫助兒童選擇優(yōu)秀的語言材料,用適合兒童特點的方法帶領兒童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不知不覺地學習語言。小學低段課文中選用的古詩淺顯易懂、生動有趣,是極佳的語言材料,如果忽略“讀”,以講解為主,學生學得無趣,還要借助最簡單最有效的方法――讀,讓學生在反復誦讀中識字、學詞、析句、理解內容,培養(yǎng)語感。

讀準字音,培養(yǎng)語感

朱熹《訓學齋規(guī)》中說:“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讀對、讀通是我們帶領學生攀登的第一層階梯。對于低年級的學生教師要提出明確的、有層次的要求,如:前兩遍自己讀。讀準字音,讀通詩句。這是自我學習的過程,學生借助已有的學習能力進行自學,克服了依賴老師的心理,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再要求“第三遍讀給學習伙伴聽?!睂W生之間進行互查互糾,對自我學習有了更準確的認識,便于及時糾正錯誤。學生有了這三遍的初讀經驗,達到了“讀對”的要求,語感初步形成。

讀出韻律,形成語感

一首詩就是一首優(yōu)美的音樂,它的語言、節(jié)奏、音律都值得學生誦讀品味?!笆熳x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边@是語感。對音樂感興趣的孩子往往在他的文章中不自覺地引用歌詞,這也是語感。語感要真正內化于心,我們就要讓學習主體的“心”感知語言的“美”。對于低年級的孩子,有一種美是直接的,不需要分析的,那就是韻律美。為了讓學生感受到這種美,教師需要向學生傳授一些朗讀古詩的基本技巧,要讓學生明白古詩詞的音韻之美在平仄的配合、節(jié)奏的停連、韻律的悠揚?!肚嗨伞芬辉姙槲逖越^句,它的節(jié)奏可以劃分為“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惫P者先后通過兩次范讀,先讓學生聽出朗讀時的停頓,再感受加重、延長,并用相應的符號標出,兩次不同感覺的朗讀讓學生豁然開朗,“原來古詩可以讀得這么美?!睂W生根據符號,讀出節(jié)奏,古詩的音律美便在心中滋養(yǎng)開來。古詩的讀法很多,在低年級的古詩教學中,筆者經常采用兒童喜聞樂見的拍手讀、唱詩的方法,讓古詩不僅可以讀美,還可以讀得“好玩”。在朗朗上口中,語感逐漸形成。筆者還建議學生在課后玩跳橡皮筋、拍手的游戲的時候也可以用詩作詞,感受這種韻律。

讀中感悟,增強語感

克羅齊說:“心靈只有借造作、賦形、表現才能直覺。”對小學生來講,語感主要應具備形象感、意蘊感和情趣性。形象和意蘊這兩個高深的東西怎樣才能有它可觸摸、可言語的形象,還是通過“讀”。“我們可以用表演的方式讀。”筆者讓學生自主選擇表演讀的詩句,幾乎所有的學生都選擇了“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币唤M學生展示他們的表演時是這樣做的:一個學生做青松,伸直雙臂,一個學生用書本做大雪,作“壓”狀,邊加書本邊讀“大雪壓青松”其中“壓”字讀得尤為有力,做青松的學生接“青松挺且直”,讀得鏗鏘軒昂。這樣一演一讀,不說詩的意蘊全在了,但青松的堅強學生已經心中有數了,后面的記者采訪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的感悟說明了這一點。沒有繁瑣的講解,沒有冗長的分析,“讀”便讀出了青松堅強的形象,學生表達對青松的敬佩之情是發(fā)自內心,語感進一步增強。

讀背古詩,加深語感

“對于古詩不僅理智地了解而且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語法化為讀者自己的東西了,這是最可貴的一種境界”。(葉圣陶語)有了前面的“讀”,學生對古詩從陌生到熟悉,再到對詩中意蘊的喜愛,此時他們迫切想要的還是“讀”,自己想怎么讀就怎么讀,把對青松的贊美用朗讀來表達,此時,眼前的詩化成了一幅“青松傲雪”圖,詩在反反復復的誦讀中了然于心。相信當他們某天再見到大雪下的青松時,必定還會吟誦起來。

第5篇:自我學習經驗總結范文

體育能力是指完成體育活動的本領,包括完成一定體育活動的具體方式,以及順利完成活動所必須的心理特征。

體育能力是在人的生理素質的基礎上,經過教育和培養(yǎng),并在實踐活動中吸取他人的智慧和經驗而形成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綜合能力。

體育能力包括:一般身體活動能力,獨力進行鍛煉的能力,審美能力,自我醫(yī)務監(jiān)督與評價能力,對社會、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和抵抗疾病的能力。

學生各種能力的形成與發(fā)展,都必須在掌握運動技術的基礎上逐漸培養(yǎng)和形成的,也就是說體育能力是在實踐活動中逐漸發(fā)展起來的。因此,教學過程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和形成良好習慣的最基本途徑,我們體育教師應將培養(yǎng)能力貫穿于教學過程,把常規(guī)教學和能力與習慣的培養(yǎng)結合在一起。

一、一般能力的形成與發(fā)展

一般身體能力除包括身體的基礎活動技能(走,跑,跳,投,攀蹬,爬越)外,還應包括對動作的判斷,分析,理解,創(chuàng)新能力。

長期以來,體育教學只對學生進行生物學改造和單純的傳授知識、技術,使學生處于完全被動的“填鴨式”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性、主動性受到抑制,反過來影響知識的掌握和接受。我們體育教師應把發(fā)展學生智力和心理品質融匯到教學活動中,充分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智力和各種非智力因素(動機、興趣、意志)的作用。

1、利用各種運動項目的不同特點,培養(yǎng)學生的心理品質。

2、通過調整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組織形式等方面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只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才能使過去教學中的“要我學,要我練”改變?yōu)椤拔乙獙W,我要練”。使體育活動成為日常生活的一種需要,從而養(yǎng)成自覺的、經常鍛煉的習慣。

二、獨立進行鍛煉的能力

以往的教學過分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上課完全依賴教師,課堂教學始終都是按照“一講解,二示范,三練習,四糾錯,五提高”進行,學生至始至終都在按照教師的意愿行事,使學生離開教師就不知該怎樣進行鍛煉。學生掌握了一定的運動技術并不等于具備了獨立進行科學鍛煉的能力,我們不應過多束縛學生,在把各種技術方法傳授給學生后,讓學生有一定的時間按照自己對技術的理解進行活動,并在練習活動中得到提高。

1、教師傳授了一定的技術方法后,讓學生自己按照對技術的理解進行活動。比如,學生掌握了籃球投籃的各種方法之后,可安排一定的時間讓學生按照對各種方法的理解進行練習,教師督促指導。

2、體育課的準備部分、整理部分可讓學生輪流帶。

3、課外活動可在教師的指導下,由學生選擇組織。

三、培養(yǎng)審美和自我監(jiān)督與評價能力

良好的審美素質有助于人追求真理,發(fā)揚善性,增進健康,從而促進人的各種素質的提高。通過審美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審美修養(yǎng),辨別真善美和假惡丑的能力,凈化人的心靈和陶冶人的心性。

體育教學通過發(fā)展學生的身體素質來塑造健美的形體,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站、立、行、走等良好的身體姿態(tài)。通過競技比賽來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遵守規(guī)則的良好行為,通過各種不同項目所表現出來的千姿百態(tài)的人體運動,使學生不僅會欣賞美的旋律和動作,更重要的是學會正確的動作技能,使自身的各種動作正確而富有美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體育基礎理論知識應注重知識性與健身性相結合,在理論課上既能讓學生掌握運動文化知識,又能掌握運動原理和運動保健方法。也就是培養(yǎng)學生運用科學的鍛煉方法在鍛煉中進行自我監(jiān)督與評價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在鍛煉中運用醫(yī)務監(jiān)督的習慣。

1、通過學科類教學,讓學生深刻的認識體育的意義及身體全面發(fā)展的作用。

2、生物、健康、衛(wèi)生方面的知識。

3、運動營養(yǎng)、醫(yī)療保健知識。

4、運動原理,運動文化,科學鍛煉的方法,原則,規(guī)則裁判知識。

第6篇:自我學習經驗總結范文

一、研究的背景

長期以來,初中的歷史課不為學生所重視。其素質教育的功能一直不能有效地體現出來,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傳統(tǒng)歷史教學中存在著許多的弊端:教學目標不當;教學結構呆板;教學方法僵化;教學手段單一;教學氣氛沉悶。學生主體地位無從體現,具體表現為:傳統(tǒng)的教師對學生灌輸型的“一言堂”,脫離了學生的學情,忽視學生的疑問,束縛了學生的手腳,扼殺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力。所有這些都是對學生個性張揚的壓抑,妨礙了學生潛能的開發(fā),影響他們全面素質的形成和提高。

新的世紀對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能動性,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是素質教育最顯著最根本的特征。這就要求我們把研究學生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放在十分突出的地位,努力使學生成為發(fā)現者和探索者,充分發(fā)掘自己的最大潛力。為此,我們在歷史教學中嘗試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的課堂教學模式。倡導建構性學習,學生永遠是學習的主人,我們應該注重學生的經驗與學習興趣,強調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fā)現,交流合作的學習方式,改變課程實施過程中過分依賴課本、被動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觀念。

二、研究目標

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中心來組織歷史課堂教學活動,旨在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主體性,塑造和建構歷史教學中的學生主體。具體是指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獨立獲取歷史知識的能力,讓學生通過探索和在發(fā)現過程中對各種各樣成功或失敗的體驗,更好地理解知識,獲得知識,并逐步形成一定的操作能力。如通過多種渠道收集、處理、運用社會信息和歷史材料的方法、技能,運用比較分析、比較、綜合等方法解釋歷史問題和社會現象的能力,并能獨立地思考、提出疑問和進行反思。

2.通過自主學習的歷史課堂教學,使學生注重社會實踐,增強歷史意識,形成自尊、自信、尊重他人、合作、進取、樂觀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學會在合作中學習,培育集體主義意識和歷史使命感、社會責任感,從而做到自覺調整自己的觀念和行為。

3.通過自主學習的歷史課堂教學,運用多種評價方式,關注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生學習的能力、態(tài)度,激發(fā)其內在的發(fā)展動力,減輕學生壓力,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促進學生發(fā)展。

三、理論依據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生必須主動“投入學習”。死記硬背的知識是“無用知識”。學生必須在情境脈絡下與問題互動才能真正理解。學生必須積極建構知識,通過內在對話與思考過程,與他人互動,來理解脈絡與解決問題。布魯克斯(J.G.Brooks,M.G.Brooks)提出的建構主義課堂教學原則是:(1)課程應當采取整體到部分的轉化,亦即著重核心的概念,并且使用第一手材料與親手處理之材料的課程;(2)學生角色轉變?yōu)樗伎颊?;?)教師角色是學習環(huán)境的營造者、學生的問題及見解的傳遞者與釋疑者;(4)評價是基于教師對于學生學習狀況的觀察,與學生作品的展現。

四、課題研究的方法:

本課題研究主要采用“實踐加反思”行動研究法、調查研究法、案例分析法、經驗總結法等方法。

1.行動研究法:通過計劃,實踐,觀察,反思四個步驟,在邊實踐邊反思的基礎上,進行研究、反思、總結。

2.調查研究法:在小課題研究前采用問卷、觀察等方法,進行調查,并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研究,為研究提供依據。

3.案例分析法:搜集歷史課堂教學的典型案例,進行技術分析、比較、診斷等。

4.經驗總結法:不斷總結得失經驗,收集經驗材料,整理歸納。

五、課題研究的過程

2012年,我申報的課題《中學歷史自主學習策略》獲得立項。經過近半年的研究,對課題有了許多新的認識,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并將研究成果積極應用到教學活動中去,很好地指導了課堂教學。

根據現有研究條件和實際情況,研究工作進行了四個階段

1.第一階段(2012.5-2011.6)

(1)文獻研究,形成調查問卷、個別訪談等一系列工具。

(2)開展課堂觀察、問卷調查、個別訪談,了解學生歷史課自主學習狀況,并對問卷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形成調查報告。

2.第二階段(2012.6-2012.7)

(1)搜集典型的教學課例,開展課例研究、課題組研討活動,確定培養(yǎng)中學歷史自主學習的具體實施步驟:1、興趣引領2、自主學習,互助探究。3、展示分享,鞏固拓展。

3.第三階段(2012.9-2012.11)

實踐課堂教學,全面開展課堂學生自主學習的實踐研究,為完善、修正提供實踐依據。具體實施過程:

1.歷史課全方位“激趣”,變學生的“要我學”為“我要學”。

初中歷史課程一直處在“副科”的地位,學生根本不重視歷史課,我們曾經在60名學生中作過問卷調查。有38.3%的學生(22人)過去“對歷史課的感覺是上不上無所謂”。問卷的大部分學生均表示對歷史缺乏興趣,拿著歷史課本就頭暈。這種狀況表明,歷史課堂教學本身存在著問題。在這種狀況下,我們對課堂教學進行了反思,想依靠改變歷史課的地位來引起學生的“重視”是不現實的,只有抓住課堂這塊“寶地”,最大可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學習歷史就不是“無所謂”的了,也不會成為“額外的負擔”,而會是一種享受,一種愉快的體驗。有興趣的學習將會事半功倍。

為此,我們在教學中注重歷史與現實的結合,努力設計與學生的生活緊密相關的序列性問題,以問題來引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與行為,并注意面向全體學生。我們讓學生自己去搜集資料,在黑班報上制作“歷史上的今天”板塊。在學習初三《世界歷史》中《美國的誕生》一課正是9月11日,同學們在黑板報“歷史上的今天”寫的是“美國發(fā)生舉世震驚的“9.11事件”。我和褚老師精心的備課,先是“9.11”圖片、影像資料及國際相關輿論報道的展示,就大家關注的話題展開討論,以問激趣,學生興致極高,以此為契機,教師很快將話題轉到美國的歷史,并指出,現實生活中的許多事情都有其歷史淵源,美國的“9.11事件”同樣也不例外。這樣,學生的注意力就被轉移到歷史學習的課堂里;在介紹美國的西進運動時,讓學生與我國的西部大開發(fā)作比較,同樣采用了大量直觀形象的圖片資料,這些資料的展示使學生“聞其聲、見其形、臨其境”,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教師設計的問題也緊扣學生關注的焦點:“美國西進運動中做了哪些事,我國西部開發(fā)將如何進行?”,我們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分頭尋找相關資料。這樣,學習已經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從課本延伸到了圖書館、因特網……興趣和好奇心在驅動著學生的求知欲,無形之中,學習成了主動的行為。

2.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意識,變學生的“怎么學”為“我會學”。

自主學習要求學生對為什么學習,學習什么,如何學習等問題有自覺的意識與反應,它突出表現在學生對學習的自我計劃、自我調整、自我指導、自我強化上。即在學習活動前學生能夠自己確定學習的目標,制訂學習計劃,選擇學習方法,作好學習準備。課堂中大家的交流討論,使他們一方面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學習準備,另一方面,也可以發(fā)現自身的不足,從而取長補短。有一位學生這樣說:“我原以為這段歷史就是書本上所寫的那樣,查了資料,和大家交流后才明白原來這個問題到現在史學界還存在爭議,書本上的只是其中一種說法,我覺得其他說法也是很有道理的……”這正是他們在學習中自主學習,互助探究的表現。在這樣的交流中,歷史學習有時象一種學術色彩極濃的討論,有時則是激烈的辯論,智者見智,仁者見仁。例如,學習世界歷史《金字塔的國度》一課時,為使學生對古埃及的奴隸制及文明成就有更深刻的認識和更客觀的評價,我們給學生布置了一項作業(yè):“假設現在這里就是古埃及,你們是古埃及的工程師,請你設計一座金字塔吧!”這個作業(yè)讓學生既驚奇又興奮。因為金字塔目前在科學界尚有許多猜測和探索,許多的難解之謎讓人更覺金字塔的神秘;在建筑領域也是一種奇跡。但他們敢于嘗試,也樂于挑戰(zhàn)。于是經過討論,以小組為單位,他們利用雙休日和課余時間上網下載有關資料,到圖書館查找資料,閱讀《世界五千年》等相關的一些課外讀物,進行資料的匯總整理。然后,組內分工,設計繪制圖紙的,負責進行材料預算、勞動力預算、輔助工具預算及工期預算等等,分工明確,各司其職。最后,各組將金字塔的設計方案在班內展覽交流,并作出設計說明。他們的作品也許是稚嫩的,甚至是是不合理的,但他們的大膽設想和創(chuàng)造能力及小組合作精神卻是令人欽佩和感動的。這樣的歷史學習,學生們走出了課本,走出了課堂,走進了積極的探索中,走進了合作的勞動里。全班學生幾乎全部參與,在經歷了動手、動腦、動口等方式的學習后,既有了學習的辛苦體驗,也有了作品展出的成功體驗,更有了合作學習的快樂體驗。同時,在交流中不斷接受新知識,小組間互相競爭,也互相置疑,由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他們的好奇心、探究心、求知欲被激發(fā)出來,在參與中、設計中、創(chuàng)新中、爭論中獲得了學習的樂趣。在這里,最重要的已不是“金字塔”的設計,而是學會了分工與合作,學會了許多歷史知識以外的東西,人人都有了成功的機會和快樂。學生們成了歷史學習的體驗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作為學習環(huán)境的營造者、學生的問題及見解的傳遞者與調停者,我們也相信所有學生都能學習,都會學習,我們?yōu)樗麄兠鞔_學習的目標,并創(chuàng)設良好的環(huán)境,引導學生在合作與競爭中體驗成功。

3.培養(yǎng)學生展示自我的勇氣,變學生的“我不行”為“我能行”

如果說學習的主動性表現為“我要學”,那么,獨立性則表現為“我能行”。一般說來,每個學生都有相當強的潛在的和顯在的展示自我的能力。不僅如此,每個學生同時具有一種獨立的要求,都有一種展示自己獨立學習能力的愿望,他們的整個學習過程也就是一個爭取獨立和日益獨立的過程。因此,在歷史教學的自主學習的模式下,我們歷史教師都能充分尊重學生的這一愿望,鼓勵他們獨立學習,并創(chuàng)造各種機會讓學生展示自己的獨立學習。從而讓學生發(fā)揮自己的獨立性,培養(yǎng)展示自我的能力。例如:我在教學中曾不止一次的嘗試讓學生當一回老師,自己去“備課”,去精心準備導學案,并上講臺給大家上課。我和褚老師精心準備了一次“我要上講臺”活動,讓學生從“備課”到“講課”都自己獨立完成。通過這次活動,一方面培養(yǎng)了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另一方面也鍛煉了學生展示自我的勇氣。使他們在感受到自身學習的價值、享受到成功喜悅的同時,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健康地發(fā)展。

第四階段(2012.11—2012.12)

整理課題研究的材料,撰寫結題報告。

六、研究成果

1.學生方面:歷史自主學習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從原先那種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從對歷史知識的死記硬背轉變?yōu)樾蜗笥洃浐腕w驗理解;從認為歷史課“無所謂”轉變?yōu)橐庾R到歷史課是一門影響自己成長的課程;學生養(yǎng)成了收集、整理、運用資料輔助歷史學習的習慣,動手能力得到提高;學會了用批判性思維學習歷史,歷史學科的教育功能得到淋漓盡致的發(fā)揮。

第7篇:自我學習經驗總結范文

一、課題研究的目標、意義、概念的界定

1、本課題的研究目標。以小學生自主能力培養(yǎng)為目標,以學科為載體,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與行為能力。以人為本,讓課堂充滿生命靈動。教師充分重視學生獲取、形成、發(fā)現知識的能力過程,對小學生的認知興趣加以積極誘導并促使其發(fā)展,把握學習對象與教材內容的關聯中心,設計先學后教的學習環(huán)節(jié)方式,重點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為每個學生盡可能地提供積極主動的學習空間。促使課堂中形成多種類型的學習交流,點播師生課堂生活中的靈動活力。使課堂有滋有味、生動活潑,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愛好。本著“尊重個性、體現差異、激發(fā)活力、促進發(fā)展”的原則,對不同學生提出適宜其發(fā)展的要求,引導學生充分發(fā)展他們的優(yōu)勢,還學生一個自由發(fā)展的空間。

2、課題研究的意義。新課程倡導“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新理論,注重發(fā)展學生的人格和學習能力。小學生知識技能的獲得、精神境界的提升、個性品格的陶冶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若離開了自己的天地和空間,只能成為一句空話。古人云“授人以魚,只供一飯之需;授人以與漁,終身受用不盡”學生只有掌握學習和創(chuàng)造之門的鑰匙,才能真正自由的進入學習和創(chuàng)造的宮殿真正具備了自主學習和發(fā)展的能力,才能適應時代與社會發(fā)展的需求,所以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學習有著重要的意義。

3、概念的界定。自主學習是一種學習者在總體教學目標的宏觀調控下,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自身條件和需要自主地選擇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學習方法并通過自我調控下的學習活動。自主學習是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自我否定、自我選擇、自我調控、自我評價反思,發(fā)展自身的主體性過程。自主學習是建立在自我意識發(fā)展上的“能學”,建立在學生具有內在學習動機基礎上的“想學”,建立在學生掌握了一定策略的基礎上的“會學”。以喚醒小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的習慣以及自主學習品質的目的。

二、本課題研究的內容

1、農村小學生自主學習障礙的成因及對策研究。

2、小學生自主學習意識、自主學習興趣和自主學習習慣的形成性研究。

3、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學生自主學習策略與學習方法的探索與研究。

4、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模式研究。

5、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評價體系的研究。

三、課題的理論依據

1、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意思是說:“不到(學生)想發(fā)憤學習的時候不去開導他,不到(學生)想說有不知怎么說的時候不去指導他怎樣表達?!笨梢娨淮逃趲熢缇椭鲝垖W在前,教在后,先學后教。

因此,我們在課堂上,首先要改變原來那種教師唱獨角戲的方式,把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真正主人。

2、羅杰斯認為,教學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的人”。他主張以學生為中心組織教學,促進學生自我學習、自我實現,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

3、中科院院士李依依曾說過:“主動的精神非常重要。有主動精神,所有消極的東西都會變成積極的東西;沒有主動的精神,所有積極的東西也會變成消極的東西,對孩子從小就要扶持”。俗話說:世界上就怕認真兩個字。學生只有事事認真,事事主動去做,才能很好地完成各種工作??梢?,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精神是多么的重要。

四、課題的研究思路、研究對象和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

該課題根據小學生的不同年齡特征,分低、中、高三個梯度,進行各學科的研究探索。同時要突出研究重點,抓住語文這重點學科進行公關。具體實施時,首先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入手,增強教師的教學指導意識;其次,把指導的側重點放在課內,并做到緊密聯系課外。

2、研究對象

小學一年級至六年級的部分實驗班級。

3、研究方法

(1)理論研究發(fā)。通過對有關本課題的現有理論及實踐研究,形成課題研究的理論模式和操作模式。

(2)觀察法。對實驗學生采取個別觀察的方法,了解學生在接受實驗過程中的學習情況的變化。

(3)問卷調查法。設計學習心理、學習習慣、學習方法的問卷調查表,對學生進行調查和分析。

(4)對比實驗法。以年級為單位,對實驗班與非實驗班的學生進行對比研究,分析實驗效果,研究小學生主動學習和主動發(fā)展的實驗,促進學生各種能力的形成。

(5)系統(tǒng)評價法。在課題開展過程中,對涉及實驗的學生因實驗引起得變化進行系統(tǒng)自測、評價。

(6)經驗總結法。理論與實踐結合,強調研究的探究性和可操作性??偨Y研究成果,進行階段性小結,不斷調整、完善研究方案。從現象中尋找規(guī)律,分析其成因,獲得解決方法,從而得出結論。

第8篇:自我學習經驗總結范文

關鍵詞:預習 自學

一、問題提出

當今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不斷更新,知識陳舊率不斷提高。培養(yǎng)學生預習習慣,提高自學能力,讓學生自己掌握開啟知識寶庫的“金鑰匙”,是現階段各學校教學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

從當前現狀考慮,有很多教師不注意數學學科的課前預習,還沒有體會到課前預習的真正意義。因此,根本不安排學生學習新的概念前去預習,學生不能通過預習發(fā)現新的理念,發(fā)現新的規(guī)律。這樣勢必影響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影響學生自我素質的不斷完善,影響學生自學習慣的養(yǎng)成及自學能力的提高。

雖然我們學校有不少老師重視課前預習,但學生仍未養(yǎng)成習慣,方法掌握不好,效果不佳,主要表現在課堂里學生學習被動,思維不活躍,自學能力低下。

基于以上原因,本人申報了《培養(yǎng)學生預習習慣 提高自學能力的研究》開展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概念界定

1.預習是學生對將要學習的知識的提前進行接觸與熟悉,是學生在學習之前按一定的學習要求對教材所進行的一種探索性的自我學習活動。它是教學過程的必要組成部分。

2.數學預習習慣指學生在課堂集體教學前對數學教材進行嘗試學習的習慣。學生具有較強的預習習慣和能力,就能根據數學學科知識的特點和具體學習的內容靈活選用科學的預習方法,對將要學習的內容進行預習,認真做好預習筆記。做預習筆記不僅要做簡單的眉批筆記、摘錄筆記,還要會做思維含量較高的反思筆記,也就是讓學生回顧預習過程,弄清楚哪些知識是自己獨立學會的、哪些知識還似懂非懂、對這些知識還存在哪些疑問,對發(fā)現、提出的問題是怎樣分析的、怎樣解決的,有沒有不同的解法,有何獨到的見解??,并認真對以上反思做好記錄。

三、理論依據

1.主體教育論和發(fā)展性心理學認為,學生的學習是一種選擇性學習、實踐性學習、社會性學習、創(chuàng)新性學習,是一種主動運用學習策略的活動。

2.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也強調:“上課之前,學生要切實預習?!笨梢姀墓诺浇窠逃ぷ髡叨挤浅V匾曊n前先學??梢哉f,“好的預習就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一半”。

3.《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意識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p>

四、課題研究目標和內容

本課題研究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就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改變現狀,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預習習慣,掌握有效的預習方法,優(yōu)化課堂結構,提高課堂效率,提升學生自學能力,把老師從繁重的勞動中解放出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據國內外研究現狀以及學?,F狀,本課題擬定的研究目標如下:

1.尋找提高課堂教學起點的途徑及方法。

2.通過對本課題的研究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3.通過對本課題的研究使學生養(yǎng)成自覺有效的預習習慣。

4.形成以提高課堂教學起點為載體,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最終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

五、課題研究方法及對象

(一)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為了搞好研究,首先我從理論上給自己充電,提升自己的教學理念,從而讓自己能站在一個較高的視角看待一切。為此,我認真閱讀了《怎樣培養(yǎng)能自立會學習的孩子》、《課堂教學小策略實用精品庫》、《新課程課堂教學技能與學科教學》等專著。

2.案例研究法。通過具體課例的創(chuàng)新設計及實踐嘗試來研究如何培養(yǎng)學生預習習慣,提高自學能力。如每節(jié)課都有預習提綱或預習教案。

3.經驗總結法。研究過程中,我及時做好記錄并認真分析,將實踐中的體會總結成經驗。用得出的經驗指導教學實踐,同時也通過教學實踐來進一步檢驗和完善經驗。

4.調查研究法。我主要采用個別訪談和問卷調查兩種形式。問他們采用自己先預習的方式來學習能不能適應,有沒有老師幫助的地方。經過與學生了解情況后,經過調整,學生課前預習效果也有了明顯的改善。

(二)研究對象:××學?!痢涟嗉墝W生

六、課題研究過程

1.調查研究:我采用與個別學生訪談,了解學生是否有預習習慣,如有預習習慣是怎樣進行預習的,預習后有哪些好處等。然后設計調查問卷。

2.實踐研究:我經過反復研究編制實效可行的預習提綱或預習教案。在教學中,每人提前拿一份預習提綱進行預習,預習后在課上自學。學生先學以后,視教學內容的特點可以讓學生匯報展示自學成果,也可以安排嘗試練習進行學情診斷。例題可以講或不講。練習題一般是緊扣例題的類似題,讓學生獨立完成。

3.經驗總結:經過一年的研究與嘗試,我認為培養(yǎng)學生的預習習慣,提高自學能力可以通過下列途徑來入手:首先培養(yǎng)自學信心。讓學生在自學中主動探索、質疑問難、敢說敢議,為學生自主參與學習打下基礎。其次,營造自學氛圍。即營造一個和諧、民主、寬松、合作的自主學習環(huán)境是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前提。最后,教會自學方法。如培養(yǎng)學生的自讀能力、教會學生學會思考、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多讓學生匯報展示。

七、研究成效

通過課題的研究,我更清楚地認識到預習可以直接提高學習效率,開拓思路,增強求知欲望,提高筆記水平,增強記憶效果。在解決這些問題時,可以形成學生獨立閱讀和思考的習慣,帶著預習中遇到的問題聽課。不僅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而且增強聽課效率,對于有些問題可起到舉一反三的作用。

八、研究成果形式

本課題研究的對象為初三年級的學生,所以在課題研究初期,為了接下來要展開的研究工作提供更為明確細致的目標,特對本校初三一個班的學生進行了調查問卷。調查問卷顯示:(1)學生不經常預習數學;(2)大多數學生預習數學是在老師和家長的要求下,可見學生還沒有養(yǎng)成預習數學的習慣;(3)大多數學生認為預習對學習新課有幫助;(4)學生對預習還不夠重視,部分學生只是看看、畫畫、做做,很少有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看來要對學生進行預習方法的指導??傊瑢W生沒有問題意識,預習內容及方法還是處于淺層的階段,預習能力還比較弱。在有了這些認識之后,課題研究開始按計劃、按步驟有條不紊的展開。研究至今已初露成效。

(一)改變了學生對預習數學的觀念和態(tài)度

觀念和態(tài)度的轉變是比較困難的,也是難能可貴的,只有心底里認可了,

才會從觀念和態(tài)度上表現出來。我們比較欣喜的發(fā)現,通過近半年的課題研究,學生對于預習數學的觀念和態(tài)度多多少少都出現了轉變。

第一, 作為教師,我們都要去了解學生,根據了解的情況,在因人而異的

布置預習任務。具體的做法是幫助他們設計不同的預習提綱。不同之處在于,部分有余力的學生鼓勵他們探索更深層次的知識,部分學生則只要求他們把基礎知識掌握扎實,有所舍棄。

第二,在布置預習任務之前,我們都會認真鉆研教材。也經常翻閱查看一些理論書籍、優(yōu)秀的文章,不斷的為自己充電,對于數學這門學科來說,并不是所有的知識都需要預習,而且即使的確需要預習的知識也可以有所側重的預習。所以我們在初期就初步對于預習的內容進行了篩選,從而合理指導學生進行預習。

第三, 我們多深刻的意識到新課程理念下的預習是形式多樣的。預習不只

是為了更好的完成預設的任務,更重要的是為了使課堂上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內容。要不要預習,我們都是根據學生、教材等各方面的實際情況作出決策的。在布置回家作業(yè)的時候,剛開始要花一點時間和學生一起設計預習提綱或預習案例,慢慢地學生就會自己根據自己的情況設計預習提綱或預習案例,在預習過程中也能提出一些比較有價值的問題。

在研究過程中發(fā)現,當老師給出了具體的預習指導意見后,學生對于預習數學的觀念和態(tài)度就逐漸轉變了?,F在他們普遍認為預習數學也有方法可循的,而且預習過后聽起課來輕松多了,知識掌握的也比較牢固。學生把預習數學當成一件很平常的事了,他們預習的能力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這些都能從平常上課的過程中感受出來,從課后的作業(yè)中體現出來。

(二)培養(yǎng)學生良好預習習慣的措施

第一,培養(yǎng)學生預習的興趣。預習是一種個體的、自覺的活動,開展這項活動需要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正確的學習動機。把競爭意識引入到預習活動中,在課堂上讓學生當小老師匯報自己的預習成果,誰說的大家能聽懂,誰能回答大家在預習中的疑問誰就是今天的小老師。變被動接受知識為主動自學。在每一節(jié)課上完后,就要布置下節(jié)課的預習內容,督促學生養(yǎng)成預習習慣,使學生能做到有效預習,且經?;?/p>

第二, 教會學生預習方法。我在指導學生預習時,采取了以下方法:(1)

認真讀書,先將課本上的內容初讀一遍,初步了解所學的內容和解答的思路,然后再反復細讀,基本概念著重讀,易混概念對比讀,較難概念反復讀。(2)多思考。要運用已有的知識進行積極的思考,多問幾個為什么?(3)挖掘疑難點。即找出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對于有些問題,獨立思考都得不到解決的,查閱參考書或請教同學,盡量求得解決。(4)解決課后練習,根據自己預習時的理解,解答課后練習,以查自己預習的效果。

第三, 強化培養(yǎng)和訓練。在教學過程中,我采取以下方法:(1)是要求學

生從現在做起,從一點一滴小事做起,持之以恒。(2)按時檢查,促其習慣的養(yǎng)成。(3)當學生在預習方面有點滴進步時,要及時鼓勵,更上一層樓。

第四, 教師要通過與例題相仿或高于例題的題目質疑、提問等形式,檢查

預習效果。教師在課堂教學時,應著眼于學生真正去理解新知的為什么,要讓學生不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三)教會學生設計預習提綱或預習教案。在設計預習提綱之前,首先要明確學習目標,其次設計幾個本節(jié)課的概念問題,最后設計幾個相關概念的練習應用??偨Y這一節(jié)課的重難點及你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當然要因人而異。例如預習提綱

《圓心角、弧、弦》 預習提綱

預習內容:教科書第82- 83頁

預習目標:

1.知道圓心角的概念。

2.了解圓的中心對稱性和圓的旋轉不變性。

3.理解三組量之間的關系定理及推論,并會運用其證明有關的問題。

預習過程:

一、讀一讀

閱讀書本第82- 83頁的內容,尤其是83頁的藍體字,請?zhí)羁绽斫狻?/p>

二、說一說

1.圓是中心對稱圖形嗎?它的對稱中心是什么?

2.什么叫圓心角?

3.圓心角、弧、弦之間有什么關系?

三、試一試

可以嘗試完成書本練習題。

四、想一想

判斷,相等的圓心角所對的弧相等。( )

五、問一問

第9篇:自我學習經驗總結范文

[關鍵詞]教師研究;過程性管理;行動研究;記載冊

當前教師研究課題成果評審資料一般由課題結題主報告與附件兩部分組成。在評審過程中以查閱主報告為主,附件作為證明材料為輔,這容易導致教師在整個研究時段內將大部分精力花在課題立項文本寫作與結題文本寫作這前后兩端的起始和結束環(huán)節(jié)上,中間的過程性活動開展反而比較隨意。傳統(tǒng)的記載冊主張研究者在課題立項之后立即啟用,隨時記錄研究過程中的相關資料,但由于不適用已停用多年。面對當前教師研究“重兩頭輕中間”的現實問題,溫州市甌海區(qū)對教師研究記載冊進行了重新設計,旨在引領教師課題研究的過程性活動開展,并使之成為課題結題過程性評價的依據。

一、重新定位“論證性活動”,使之草根化、理性化

“論證性活動”是總結課題研究已有經驗,厘清課題研究思路,制定切實可行研究計劃的基礎性活動。但相比聽評課等研修活動而言,它并不是教師日常的研修形式,很容易被忽略或走過場。由于傳統(tǒng)印象的影響,人們傾向于認為,論證性活動如開題論證、結題鑒定等一定是需要相關專家與領導參加的活動。為此一些教師小課題選擇了忽略,一些學校大課題則以儀式化的方式請專家,但活動過后沒有對研修方案進行修改,也沒有在研究過程中再次對研修方案進行討論調整。理想的論證性活動不僅是專家介入的指導性活動,更應是課題組內自我學習、自我對話的學習交流活動,也是課題組通過自我協商進行研究分工、擬定行動計劃的民主決策活動。為此,我們一方面提出了“開題論證、中期小結、結題總結”三種不同時段的論證性活動,將之定性為一種定期對課題研究思路進行討論的研修活動。另一方面提出了“自我論證”與“專家論證”兩種論證方式,并通過由區(qū)教科規(guī)劃辦聘請專家為已組織過“自我開題論證”的相關課題再次組織開題論證,傳達一種即便要開展“專家論證”也需要以“自我論證”為基礎的理念。這樣既保證了當前草根化的教師小課題以“自我論證”的方式廣泛開展論證性活動,也促使一些學校大課題更為理性地看待“專家論證”。為防止活動變成一種走過場的形式,我們嘗試做了課題論證性研究活動記錄表(詳見表1)。

二、重新定位“主題研修活動”,使之多樣化、系列化

由于教師研究課題一般為教學研究課題,主題研修活動的形式往往也就是日常的聽評課活動形式,為此容易存在教研課題單一化與表面化的問題。一方面,一些課題結題材料附件往往提供大量的課堂設計與評課稿,而較少其他形式的研修活動;另一方面,所提供的材料比較零散,難成系統(tǒng),較難看出與研究主題的相關度。難以判定是圍繞研究主題的具有“研究味”的研修活動,還是日常的教研組聽評課活動。教師研究過程是一個對教育教學工作循環(huán)改進的過程,以課堂教學研究為例,其過程必然包括以下最為基本的活動:一是主題性學習交流活動,即通過觀看觀摩課、查閱交流相關資料、讀書交流、調查分析交流等學習活動,分析實踐教學問題,提出課堂改進的思路;二是集體備課活動,即把前期主題學習所得的相關新思想、新經驗用于課堂設計中,將新經驗變成具體的教學設想;三是開展針對研究主題的聽評課活動,即開展研究課,通過正式和非正式的課堂觀察活動、通過課題組的對話交流,提煉總結新經驗、生成新想法?;顒咏Y束時,課題組修正調整原有的問題或提出新問題,作為下次研修活動的新主題。這就構成了一個基本的行動研究活動循環(huán),而一次系列研修連接著下一次系列研修,這就形成了一個連環(huán)跟進的系列研修活動,如圖1。圖1課堂教學研修活動系列鏈我們一開始的做法是在單次的研修活動記錄上做文章。其實,這難以發(fā)揮對活動“系列性”的引領作用。我們希望記載冊不僅促使課題組在活動開展時采取多樣化的形式,而且促使教師以系列化的方式組織研修活動,記錄表設計見表2。

三、重新定位“文獻資料學習活動”,使之常態(tài)化、應用化

相比聽評課等日常研修活動,文獻資料學習活動也是教師課題研究中容易被輕視的環(huán)節(jié)。超越實踐需要基于對實踐的超越性理解,超越性的理解則需要廣泛閱讀,“從文本中接受有意義的東西,并把他們解釋成自己理解世界的方式”。[1]從而使“本文的意義為解釋者所同化,生成一個擴大的自我”[2]。缺乏充足的文獻資料查閱學習,研究者往往無法突破自身經驗的局限,不易形成具有超越性的工作計劃。然而在當前的結題評審中,課題文獻查閱情況往往反映在結題主報告之后的參考文獻目錄上,這很難看出文獻資料查閱活動是否在課題研究過程中真實地進行,并促進了課題研究。筆者在網絡上查看一些地區(qū)的教師研究記載冊設計,文獻資料查閱情況往往只要求課題組提供文獻目錄。其實,這樣的記錄方式適合學術研究而不適合教師研究,因為學術研究是知識取向的,需要以厚積薄發(fā)的治學態(tài)度查閱大量文獻乃至外文資料,以達到知識創(chuàng)新的目的。而教師研究是實踐取向的,需要以精思篤行的態(tài)度來查閱相關資料,并以此反思實踐、改進實踐。相比學術研究所追求的知識創(chuàng)新而言,教師研究重在個人知識的形成,這種知識的獲取需要通過切身的實踐行動,將外在的知識及經驗變成自己親歷的經驗。正如劉良華教授所說的,這是經過個人親自探索、實驗、研究,用自己的眼光重新打量而獲得的,顯露研究者情緒化、行動化的個人知識。[3]教師研究不在于知識創(chuàng)新,而重在通過學習研究促進自身對教育教學工作的理解,并超越實踐。為此在教師文獻查閱問題上,“全”固然重要,但“用”更為重要。我們希望通過記錄表設計促使教師在課題研究中比較扎實地開展文獻資料查閱活動,使文獻資料學習活動常態(tài)化地貫穿于課題研究始終。同時希望將教師引導到對相關文獻資料的學習、消化、運用上,使來自文獻資料的知識成為教師個人應用化的知識。為此,我們設計了教師課題文獻資料查閱記錄表,詳見表3。

四、重新定位“文本寫作活動”,使之完整化、階段化

沒有實踐研究活動為基礎的教師論文寫作是蒼白無力的,但豐富的研究活動如果沒有寫作意識,為活動而活動,那也是徒然的。正如張肇豐研究員的觀點:寫作不是研究的副產品,寫作是反思的重要載體,寫作就是研究。[4]文本寫作活動與教育教學改進行動應是推進教師研究進程的兩個齊頭并進的車輪。然而當前教師研究中的文本寫作存在以下問題:一是游離性問題。在課題結題評審中發(fā)現一些課題組成員乃至負責人有相關或獲獎,但與研究主題卻并不相關。教師沒有將圍繞研究主題的文本寫作當成研究的重要工作,課題研究也未發(fā)揮提升教師論文寫作質量的作用。二是碎片化問題。在課題結題評審中經常發(fā)現一些附件材料提供最為原始的評課稿、課堂設計等,雖然夠真實,但這些碎片化材料是隨研究活動開展自然產生的文本,而非教師經過反思提煉的文本。三是單薄性問題。在課題結題評審中往往發(fā)現一些課題在研究過程中成形的文章比較少,文本寫作活動只集中在課題研究某一時段。我們一開始的做法是將記載冊劃分為過程性活動材料與課題成果材料兩大部分,這樣的劃分容易使研究者形成一種文本寫作活動獨立于研究過程之外的錯覺。實質上,文本寫作活動應伴隨著研究的整個進程:在研究前期,應該結合文獻閱讀、調查分析等手段開展一些有關現實問題分析類文章的寫作活動;在研究中期,應該結合課堂觀察、個案分析等手段開展一些有關新思想、新行動的教育教學創(chuàng)意類文章的寫作活動;在研究后期,應該結合經驗總結等手段開展一些圍繞研究主題的比較系統(tǒng)豐富的經驗介紹類文章的寫作活動。文本寫作形式可對應于省市區(qū)三級教科研部門的各項評比,如課堂設計、教學案例、教學論文、教學創(chuàng)意等?;诂F實狀況的考慮,我們將用于經驗交流的文本也視做文本寫作活動,交流包括區(qū)級交流也包括課題組內部的交流,這樣可以促使每個課題組都能抱著定期進行文本寫作的意識來開展寫作活動。課題研究過程性文本寫作記錄表設計如表4。一些教師認為,開展教學改革一般人都是愿意嘗試的,但是寫結題報告實在太痛苦,為此“做課題不如寫論文”成為一些教師的普遍想法。一些教師則表示自己想嘗試課題研究,但不知道到底要做些什么。為此在區(qū)縣級層面對“記載冊”進行設計,是必要的“建?!?。這樣能通過具體的活動要求消除教師對課題研究的畏懼感,引領教師進入基本的研究狀態(tài),同時也可發(fā)揮其過程性評價功能,簡化結題主報告寫作格式及要求。記載冊的建設還有很大的空間,如何使記載冊在現實課題管理工作中更接地氣、更受歡迎,有待于在工作實踐中繼續(xù)改進。

作者:韓紫薇 單位:溫州市甌海區(qū)教師發(fā)展中心

[參考文獻]

[1]劉陽科.從存在主義與解釋學的視角理解教育敘事研究[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1):124-128.

[2]車銘洲.當代西方思潮概論[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

相關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