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情境創(chuàng)設范文

情境創(chuàng)設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情境創(chuàng)設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情境創(chuàng)設范文

關鍵詞:快樂學習;創(chuàng)設情境;課堂教學

一、研究目的

對于美術課堂,情境美尤為重要,試想,讓學生處在一大堆書本的包圍之中,他們還有什么快樂的心情去描繪繽紛的生活,去完成“斷臂的維納斯”的豐富聯想呢?用智慧創(chuàng)設情境,給學生一片快樂學習的天空,從而促進學生審美意識的發(fā)展,激勵、喚醒每一個學生潛在的能力。

二、研究方法

1.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讓學生時時想學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當兒童跨進校門以后,不要把他的思維套進黑板和識字課本的框框里,不要讓教室的四堵墻把他跟氣象萬千的世界隔絕開來?!鄙钍抢L畫創(chuàng)作的源泉,為此,我們要充分結合美術教材的特點,努力促進教學內容生活化,促進教學過程生活化,引導學生充分感受生活,大膽創(chuàng)造,從而最大限度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素質。

(1)引著學生走進自然,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走進自然,接受自然的陶冶,探究自然的奧秘,感受自然的美麗。在自然中,學生能夠自由呼吸、自由嬉戲、自由想象。如,在教學《樹葉貼畫》時,課前我動員學生廣泛收集各種各樣的樹葉,有大有小,形狀色彩多樣的。在收集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認識了各種樹葉的特點和名稱,還欣賞到它那富有美感的形狀和紋理。課堂教學中先向學生提問與設計制作內容有關問題,如,“同學們,你們注意過我們身邊的每一片樹葉嗎?”“看到這些樹葉的外形你會聯想到什么?”當學生被這些問題所吸引,正在互相議論討論的時候,我又出示了范畫和同齡孩子的優(yōu)秀作品。在師生共同欣賞這些小制作的同時,學生的制作欲望油然而生。“那么,我們這節(jié)課也試著用樹葉來貼畫,同學們喜歡嗎?”由此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向。學生通過想想、剪剪、拼拼、貼貼等制作方法,拼貼出生動有趣的畫面。如,靈動的小金魚、調皮的小老鼠、青蛙過河、帆船遠航等等,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面使學生獲得了成功的喜悅。

(2)領著學生走進課堂,創(chuàng)設情境。布置課堂教學的環(huán)境,營造濃郁的教學氛圍,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動力。美術室是學生學習美術的重要場所,美術室布置得既美觀又充滿美術氣息,往往能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情境創(chuàng)設,別出新意地擺放學習材料和范作展示,激發(fā)了學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并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

2.創(chuàng)設趣味情境――讓學生常常樂學

要吸引學生的興趣就要注重教學形式的趣味性,教師應用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技術和輔助手段,在導入新課時采用小游戲、小故事、謎語、音樂等,抓住學生的眼球。比如,一段悅耳的音樂、一首激昂的詩,都能創(chuàng)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1)用兒歌、猜謎的形式,創(chuàng)設情境。在教學環(huán)節(jié)的首要開頭――導入中用兒歌猜謎激趣,在如此輕松的情境中,學生更易接受。例如,在《我心中的太陽》一課的教學中,我巧妙地運用了猜謎激趣:“早晨跳出東海面,傍晚休息下西山。夏天我們躲著它,冬天人人都喜歡?!睂W生踴躍發(fā)言,積極舉手,學習氛圍輕松快樂,同時也使學生增長了見識。

(2)用渲染的形式,創(chuàng)設情境。美術教學將幾門息息相通的藝術有機地結合起來,不但可以創(chuàng)設優(yōu)良的教學情境,而且可以活躍課堂氣氛。①有音樂的渲染,學習是快樂的。繪畫是用線條、色彩、等元素的空間藝術,作用于人的眼睛,觸動觀者的心靈。而音樂則是作用于人的耳朵,陶冶聽者的情操。如,在教學《小紙船的夢》中,我以《小白船》的歌曲導入,讓學生感受船在飄蕩的情境,在學生作畫時,我將這首歡快的歌曲貫穿始終,學生在美妙的音樂中舒心地創(chuàng)作出了一幅幅富有想象力的作品。②加上語言的描繪則更加生動形象,教師生動的語言描述可以吸引學生并將其帶到特定的情境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了解。

3.創(chuàng)設實踐情境――讓學生漸漸會學

(1)以課外活動的形式,創(chuàng)設情境。著名教育家盧布姆認為,一個人成功的次數越多,他的學習自信心就越強。在課堂40分鐘以外,我也盡量給學生創(chuàng)設情境。如開展了兒童畫、線描、手工等美術興趣小組活動,在班級里組織學生設計板報手抄報,開展各種板報比賽,參加“心理漫畫”“情系開發(fā)區(qū)”等各類書畫展比賽,甚至讓學生為運動會設計班徽等。還有不少學生在各級各類的繪畫比賽中獲獎。從中可以看出,學生用所學知識漸漸地應用到活動中,這種快樂的獲得,促使人們追求美、創(chuàng)造美,進而讓學生的情感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2)以表演的形式,創(chuàng)設情境。表演是直觀的、視覺的,通過表演傳達信息、反映情感、增強體驗,有利于學生在作品中的情感再現。如,在《穿出我們的風采》這一課中,我設計了表演游戲。先讓兩個學生戴上漂亮的飾品走模特步,這極大地激發(fā)了全班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評比表演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設置最佳表演獎,小組之間評比,組成“模特隊”,教師播放音樂,學生排隊表演,并由學生自己當評委給每組打分,看哪一組表演得最好。通過這場表演秀,不僅活躍了課堂氣氛,還發(fā)展了學生的觀察、比較、分析、想象、創(chuàng)造能力。

三、結果與分析

由此可見,學生想學是興趣,樂學是關鍵,會學是目的。變“學生苦學”為想學、樂學、會學。我們要盡可能了解學生的需要,根據他們的心理特點,巧設情境,激發(fā)興趣,打破以往條條框框的束縛,讓他們的個性得到張揚和自由發(fā)展。

四、結論與建議

作為學生走上美術創(chuàng)作之路的啟蒙者,需要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用真誠和智慧去點亮學生心靈的蒼穹。在課堂教學、課外活動中,教師需用智慧不斷創(chuàng)設情境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挖掘其創(chuàng)造潛能,使他們在人生的這段行程中,充分發(fā)展自己的個性,展現自己的能力和藝術才華。

第2篇:情境創(chuàng)設范文

關鍵詞: 低年級語文 考試 游戲測評

一、“變”因

1.試卷考試的枯燥乏味

“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一直以來,人們總是以單一的一張試卷作為評定學生成績和能力的標準,這一單一的考試模式對于學生,尤其是低年級學生的學習心理、學習習慣和學習效果等都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導致了許多孩子一提起考試就愁眉苦臉、唉聲嘆氣,或是想方設法在考試中作弊,或是為躲避考試而不上學。“怕考、厭考,對考試沒有興趣,不知道怎么考”幾乎成了許多孩子的一種通病,如此學習怎能有良好的學習效果呢?

2.新課程改革的需要

學習是小學生在校生活的主要內容,新課程改革使許多老師轉變了教學觀念,在課堂上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快樂和諧的環(huán)境,讓學生在四十分鐘里充滿活力,開放課堂,讓課堂成為生活的舞臺,但是作為課程改革重要組成部分的“評價”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相對變得較少,試卷考試仍是許多老師慣用的評價方法。但新課程改革不僅要求有新的教法、新的模式,而且要求有新的評價,因此,考試也應像課堂教學那樣開放出來。

3.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征

低年級學生生性活潑好動,游戲是他們最樂意為之且興趣盎然的一項活動。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睂τ趦热萦腥ぁ⑶楣?jié)生動、形象鮮明的游戲,低年級學生往往有濃厚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激發(fā)求知欲的良藥,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如果不讓他們充分“動”起來,那么他們就會對學習產生厭倦情緒,注意力也難以集中。

4.游戲測評的作用

游戲測評活潑新穎,有很強的操作性,氛圍輕松愉悅,大大減輕了學生對考試的懼怕心理,提高了他們的興趣,自組選擇的測評內容不僅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而且增強了他們的主動性和自信心,達到了在輕松快樂的氣氛中考查學生知識掌握、能力發(fā)展的目的。

二、“變”法

1.確定“游戲測評”內容

“游戲測評”的內容應是學生掌握的課內知識和課外知識,以課內知識為主,課外知識為輔。課內知識可根據不同階段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來確定,圍繞字、詞、句、篇章抓住知識點來設計項目。課外知識可根據該年齡階段孩子的認知能力來確定。

例如:一年級第一學期游戲測評的內容,我是這樣設計的,課內知識圍繞拼音、識字、寫字、朗讀背誦課文,分為四大類:(1)讀拼音做動作;(2)看看誰認的生字多;(3)誰得的紅圈圈最多;(4)朗讀或背背你最喜歡的課文。課外知識分為:(1)成語知多少;(2)背幾首你最喜歡的兒歌或古詩。

2.設計“游戲測評”表

測評表的設計是根據測評內容來定的,有多少個測評項目就應在表中呈現多少項,測評成績的評定不采用記分數的形式,而應根據小孩子活潑的性格,設計得活潑一些,如:“金蘋果、紅蘋果、青蘋果”獎、“大拇指”獎、“五星”獎、“娃娃臉”等,整個測評表也可相應地配上小孩子喜歡的圖案,如紅花綠草、藍天白云或動物卡通圖等,讓學生手持測評表參與每次測評都有一種興奮和愉悅,樂此不疲。

3.創(chuàng)設“游戲測評”情境

“游戲測評”情境的創(chuàng)設可以說是整個測評中最能體現創(chuàng)造性和情趣性的,也是需要花費老師許多心思和功夫的地方。

首先,確定一個游戲測評的主題。如:“動物王國歡樂游”“采摘勝利果”“闖關大行動”“漫步百花園”“歡樂蹦蹦跳”等,一個主題可以貫穿于測評內容的全過程,也可以根據測評內容中不同的項目選擇不同的游戲主題。

其次,營造游戲氛圍。如為了營造“采摘豐收果”的氛圍,我將整個教室布置成一個知識果園,門口用彩帶做成門簾,門簾上綴滿蘋果、香蕉、梨子、草莓、橘子等水果,請一個小朋友扮演成水果冬冬,站在門口說“知識果園歡迎你”,黑板上畫上漂亮的綠草紅花和果樹,“采摘豐收果”五字嵌在果實中,教室正中間用桌子圍成一個果園,果園里有三棵樹,每棵樹上都結滿五顏六色的果子,每個果子背后都貼有一道題,果園出口處是我扮演的果園主人,負責為學生解釋題意和測評結果的評定,并作適當的鼓勵。雖然為此我花費了許多的時間和功夫,但是測評的時候,看到孩子們一個個興致勃勃,張張笑臉透出的是對測評的喜愛,完全沒有往日考試時的愁容,我想游戲測評是對的。

4.展開“游戲測評”過程

游戲測評過程的展開可以一個班獨立進行,可以幾個班合作進行,可以分階段分項目進行,也可以在期中或期末綜合進行。學生參與評定時每個項目中都以自選為主,當然也可以分為必答和自由答等各種參與形式。測評過程不但可以測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而且可以調動學生視聽覺多種感官參與,融合測學生的操作能力、書寫能力等,從而對學生評定得更加全面。

第3篇:情境創(chuàng)設范文

一、案例

創(chuàng)設購物情境,引出進率。

(出示課件并配音。)

小明:小聰,小聰,你到哪兒去?

小聰(手里拿一堆錢):我拿10個1角錢去買一把尺。

小明:你拿這么多1角錢去買東西,很容易丟的。

小聰:那,怎么辦呢?誰來幫幫我?

師:誰來幫幫他?(小組討論后匯報。)

生:我把10個1角錢換成1元。

小聰:謝謝你!現在我知道了。

師:1元就是10角,10角就是1元。

(板書:1元=10角。)

片段二

創(chuàng)設問題隋境,鞏固進率。

師:老師這兒有一個溜溜球,是用一元錢買來的,如果是你去買,你準備怎么付錢?

(小組合作,用你錢袋中的錢擺一擺,然后匯報交流。)

生1:可以付1元紙幣。

生2:可以付2個5角。

生3:可以付10個1角。

生4:可以付5個2角。

生5:可以付1個5角,2個2角和1個1角。

師:噢,同學們真愛動腦筋,1元錢有這么多付法,那么老師想知道為什么可以這么付呢?

生:因為它們合起來都是10個1角,10個1角就是1元。

二、反思

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每個人的興趣、思維、個性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點,現代社會尤其提倡個性的張揚,教育也越來越講求以學生發(fā)展為本,每個學生都有自我發(fā)展的需求,應當得到尊重、信任和關懷。由此,新課標倡導這樣的學習方式:親身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勇于創(chuàng)新,并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f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從而獲得對數學的獨特體驗,把數學學習活動變成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因此,新教材關注學生的興趣和已有知識、經驗,努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生動活潑、主動探究的材料和環(huán)境。

如何利用好新教材所提供的豐富的教學資源,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探索,在實踐中體會到數學的奧秘,獲得對數學知識的獨特體驗,并感受到數學學習的樂趣,構建一個生動活潑的數學學習環(huán)境,是值得每位教師深入探討研究的--問題。下面結合上述教學案例談談我的一些嘗試和體會。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主動的建構活動,學習應與一定的情境相聯系,在實際情境下進行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原有知識和經驗同化當前要學習的新知識。

1.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稑藴省分赋觯骸皩W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和交流?!边@就要求數學教學從內容到方法要更貼近兒童,盡可能順應兒童活潑好動的天性,要不斷地觸發(fā)他們的興趣點,從而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過程。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采用講故事、猜謎語、做游戲、播放動畫等形式,把枯燥的數學變成使用性、愉悅性的情境,從而引發(fā)學生新奇、興趣和疑問,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來。

在片斷一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就通過計算機向學生呈現了一幅模擬購物動畫畫面,這幅畫面富有極強的現實生活的氣息,一下子就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正所謂“未登殿堂,先入佳境”。緊接著動畫中的人物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誰能幫幫我?我該怎么辦?”從而迅速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激活了學生的思維,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探求知識的過程中,體會學習的樂趣。

第4篇:情境創(chuàng)設范文

關鍵詞:高中音樂 課堂教學 情境創(chuàng)設 情感釋放

高中階段的學生面臨著十分繁重的學習任務,壓力可想而知,然而很多高中階段的學生并不能夠很好的自我排解壓力,這就導致很多學生面對著巨大的學習壓力而手足無措,情感處于抑制狀態(tài),這對于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極為不利,為此作為能夠陶冶學生情操,釋放學生心靈的音樂教學,我們應該充分的發(fā)揮這門學科的獨有功效,讓學生能夠在音樂的學習過程中感受心靈的震撼,緩解心中的學習壓力,為繁重的學習生活增添一份樂趣。然而在現階段的高中音樂教學過程中,雖然音樂這門學科的獨有功效得到了廣泛的認同,但是真正體現在音樂課堂教學之中的情況卻大相徑庭,究其根本原因還是教師教學方法存在一定的問題,學生的積極性得不到調動,主觀能動性得不到發(fā)揮,甚至有很多教師一味的重視理論教學,讓學生的心理壓力更是蒙上了一層陰影,久而久之很多學生對于音樂的學習產生了一種反感的情緒,因此作為教師應該采取情境式教學方法,為學生創(chuàng)設優(yōu)美的音樂情境,讓學生能夠置身其中,用心去感悟音樂的美好,這樣學生的積極性會充分的調動起來,只有學生真正能夠參與到其中,音樂教學的真正意義才能夠得以充分的體現。筆者結合自身多年從事高中音樂課堂教學的經驗,對如何在高中音樂課堂教學中有效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端正教學態(tài)度,用熱情感染學生

長久以來之所以高中音樂課堂教學存在著諸多的問題,其實這些問題首先應該歸咎于教師的教學態(tài)度,其次才能是教學方法方面的問題。音樂在高中階段并不是高考重點考察的學科,這就導致了很多教師都對于這門學科的教學報以一種可有可無的態(tài)度,這種補腎重視的態(tài)度必然會影響到學生,甚至很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自身的積極性都很低,這對于想要學習音樂的學生來說無疑是一種嚴重的打擊,久而久之即便是想要學習音樂的學生也難免產生動搖。因此開展情境教學的第一步就要從教師做起,改變自身對于音樂教學的看法,調動起自身的積極性來,用自己的教學熱情去感染學生,讓他們能夠主動的投入到音樂的學習中來。在情境的創(chuàng)設上同樣也是如此,只有教師充分的發(fā)揮自身的想象力,設身處地的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才能夠創(chuàng)設出足以震撼學生心靈,吸引學生入勝的美妙情境來。

二、深度挖掘教材內容,豐富創(chuàng)設情境的內涵

高中階段的音樂教材是經過無數前輩嘔心瀝血所編制出來的音樂鴻篇,其中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內容數不勝數,然而很多教師卻怠于去挖掘其中精彩的內容和深刻的內涵,知識膚淺的做一做表面的功夫,這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吸引力當然有所不足,甚至會引起學生的厭煩。因此為了有效的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教師首先還是應該基于教材,從教材內容中提煉音樂的精華,利用學生對于教材內容的熟悉程度,創(chuàng)設具有深刻教育意義的情境,讓學生能夠在情境之中進行學習的交流,這樣學生不僅能夠獲得自身的心靈感悟,同時還能夠將自己的感悟與其他的同學進行分享,充分的調動起學生的學習欲望和心靈感悟。除此以外教師還可以利用一些學生廣泛熟悉的音樂內容來作為課堂教學的鋪墊,讓學生能夠置身其中,同時教師還要做好情境感悟的引導工作,將一些深刻的教育內容融入到音樂作品之中,這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于音樂作品的感悟,同時還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培養(yǎng)學生們的思維能力。

如在學習《新音樂歌聲初放》這一單元的時候,結合以教材內容中《黃河》、《祖國》等豪邁的歌曲,為學生創(chuàng)設波瀾壯闊的宏大場景,讓學生能夠通過語言的描述來感受祖國山河的壯美,并且通過教材內容的傳授來培養(yǎng)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人生志向和偉大的愛國情懷。

三、進行必要的輔助教學,將虛擬情境真實化

所謂的虛擬情境真實化就是要在音樂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等先進的教學手段,畢竟音樂作品都是聽覺上的感受,直觀性不強,而高中階段的學生由于生活閱歷有限,對于很多優(yōu)秀作品的感悟能力還有待提高,這個時候教師就需要將這些作品用多媒體視頻等方式進行真實再現,讓學生直觀的感受到音樂情境的深遠意境。在這種狀態(tài)之下學生的心靈能夠得到充分的釋放,其積累的學習壓力也會得到很大的緩解,除此以外,通過音樂的學習,學生能夠感受到生活的無限美好,這對于學生內在學習動力的激發(fā)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第5篇:情境創(chuàng)設范文

關鍵詞:企業(yè)及其作用課例

[課后反思]

一、主要優(yōu)點和特色:

(一)教學設計好

1.整體設計新穎,圍繞一個中心問題解決全課的知識點。這節(jié)課我的教學思路及活動是:(1)進行著名商標的猜一猜活動,由此導入本課。(2)讓同學分析市場上有誰在從事商品交易活動,歸納出市場主體的含義;(3)分析市場主體中的企業(yè)與其他非企業(yè)組織的不同,從而概括出企業(yè)的含義。(4)通過層層深入的四個設問,①如果你是投資者,你打算建立一個什么樣的企業(yè)?②怎樣建立這個企業(yè)?③如何經營發(fā)展這個企業(yè)?④這個企業(yè)在發(fā)展過程可能遇到什么問題?歸納出企業(yè)建立的條件與程序及企業(yè)的作用。解決重點。再由企業(yè)的作用推出企業(yè)的地位。再以學生設想這個企業(yè)在發(fā)展過程可能產生的某一個經濟糾紛為例,引導去學生分析得出法人的概念,然后結合法人要求與企業(yè)的要求,引導學生得出企業(yè)法人的含義,從而突破難點。(5)小結并請同學談啟示。整節(jié)課,學生們始終圍繞一個問題,就是怎樣辦企業(yè)。這樣的思路及活動從學生的階段性特點出發(fā),遵循了學生的認知特點,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實現了知識的建構,培養(yǎng)了學習方式和思維能力。

2.打破課本知識體系,重新進行組合。課本原有的知識呈現順序是:企業(yè)的地位―企業(yè)的作用―企業(yè)的建立―企業(yè)法人的概念。而本次設計在教學內容的順序編排上,圍繞一個中心“怎樣辦企業(yè)”,根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設計了四個問題“辦什么―怎樣建立―如何經營―經營中可能遇到什么問題”。這四個問題層層緊扣,由淺入深,有一定的梯度,便于同學們回答;然后根據同學們回答的四個問題,依次歸納出企業(yè)的建立―企業(yè)的作用―企業(yè)的地位―企業(yè)法人的概念這幾個知識點,從而將課本知識呈現的順序打亂。這樣根據學生的需要來調整教材知識的順序,使教學過程與學生思維習慣更加吻合,使教學更加具有針對性、靈活性,使學生參與更加主動,從而更加有效地構建和掌握新知。這也體現一切為了學生發(fā)展的新教育理念,讓我感覺到作為一個老師應該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3.整節(jié)課的資源幾乎全部來源于學生。在重點知識的解決上,都是通過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幾個設問,讓學生臨時生成課堂資源,再讓學生對這些來源于自己的課堂資源進行分析歸納,最后獲得新知。材料來源于學生而又用于學生,更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與熱情,在積極參與中,不斷進行探究性學習,主動地構建新知,充分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和老師的主導作用。

(二)在教學過程的成功之處

較好地實現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某些小節(jié)上體現的教師的機智和較高的應變能力。詳情見“自我點評”的內容。

二、存在的問題或不足

1.在備課、上課時,我比較重視的是整體思路,對一些細節(jié)的把握得不夠,講得不夠細致,明晰。比如在難點“企業(yè)法人”的突破上,沒有對學生臨時生成的資源進行挖掘,就簡單地得出概念,易給學生造成模糊。

2.在師與生、生與生之間彼此探究與交流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相應的鼓勵,肯定,以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而我有時做到了,有時卻忽視了。

3.在應變能力方面,特別是對待課堂臨時生成的資源的利用,在問題設置的梯度上、啟發(fā)學生歸納知識上有時反應不過來。如在企業(yè)法人的概念的難點突破上,感覺很混亂。

4.在這節(jié)課中,過多地注重學生如何有效地掌握知識,而有時忽視了對學生的德育上的教育,沒有及時進行價值觀和良好意識的培養(yǎng)。

三、改進教學的設想

1.注意對學生臨時生成的資源進行挖掘,把握好細節(jié),講得細致,明晰一些。

2.在平時的課堂中就要有意識地提醒自己,遇到學生答復比較精彩的地方應及時進行評價。

3.針對自己的弱點,在平時上課要經常有意識地培養(yǎng)自己的應變能力。

第6篇:情境創(chuàng)設范文

關鍵詞: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意義;原則;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6-0006

心理學家贊可夫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到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到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fā)揮高度的有效作用?!毙睦韺W研究表明,當學生置身于主動教學情境時,有利于激發(fā)其學習需要。課堂教學實踐也表明,只有當學生被設計的課堂情境所感染,或思維進入預定的問題情境之中時,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學生在愉快的心情下學習,就會注意力集中、思維活躍、接受信息快。

根據認知理論,科學教學過程應該是以不斷地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的方式來獲取新知識的過程。新一輪課程改革明確提出:要重視教學方式的科學性和教學過程的合理性,要注重對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yǎng),要堅持發(fā)展的觀點。作為引領學生探索自然奧秘、研究人與自然的學科教學,如何利用已有的教學資源,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就顯得十分重要?!疤岢鰡栴}――獲取證據”是科學探究中最重要的要素。教師作為教學過程的組織者,在課堂教學中必須創(chuàng)設合理的、科學的問題情境,為學生搭建一個開發(fā)思維、建構知識、自主探究、培養(yǎng)意志和情感的平臺。因此,教師精心創(chuàng)設課堂問題情境,促使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意義

1. 激發(fā)學習興趣

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愿望、學習動機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下發(fā)生的。在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設良好的問題情境,提供新穎、奇特、多變的現象,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和學習熱情并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引發(fā)認知沖突,自己發(fā)現問題并積極提問。如在“汽化”教學過程中,可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景:

[教學情景] 教師疊一只紙船,里面放些水,用酒精燈燒,過一會兒,紙船上面出現了“白汽”,紙船里的氣泡越來越大,但紙船卻安然無恙。學生很快便議論開了:“紙船也可以燒水,是為什么呢?包含著哪些道理呢?”這就為研究“沸騰時溫度保持不變”的知識的引入提供了感性認識。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從情境中認識到問題,并產生問題意識,調動學生的求知欲望,燃起他們對知識追求的熱情。

2. 啟發(fā)積極思維

我們應該了解到,中學生具有求知欲強、接受新事物快、勇于探索、善于模仿的特點。于是,當新奇生動的現象處于學生的意料之外時,好奇的心理就驅使他們積極地思索,引發(fā)其進行“大膽的提問”、“豐富的聯想”、“聰明的假設”等。這可以發(fā)揮學生最大的潛力。如在“PH值”教學過程中,可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景:

[教學情景] 教師出示一張空白紙(預先浸過酚酞試液),然后在上面滴加碳酸鈉溶液,白紙上竟然顯示出幾個鮮紅的大字:同學們好!教師設疑:是怎樣變出魔術的呢?

如在“白磷燃燒條件”教學中,可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景:

[教學情景] 教師一邊指導學生進行探究實驗,一邊設疑、點撥:白磷在水中發(fā)生了什么變化?如果在水中不通氧氣,白磷會燃燒嗎?引起白磷燃燒的原因是什么?

在豐富的背景材料下,學生自覺地參與獲取知識的過程,從而促進學生思維的健康發(fā)展。

3. 引導正確思想

科學作為中學實施素質教育的基礎課程之一,不僅具有完善的知識體系,而且還蘊含著豐富的思想教育因素。自然恰當的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為科學知識教學和思想教育的有機結合,提供了自由、廣闊的空間。如在“電磁感應”教學中,可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景:

[教學情景] 教師講述:自從1820年,丹麥科學家奧斯特發(fā)現了電流的磁效應后,人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電能生磁,磁能生電嗎?科學家進行了長期的科學探索,但均無結果,大多放棄了這方面的研究。這期間,英國科學家法拉第卻經過十年的實驗、失敗,再實驗、再失敗,終于于1831年發(fā)現了電磁感應現象。通過故事創(chuàng)設的情景,教師及時提問:當時,法拉第做了什么樣的實驗使磁能生電的呢?從法拉第的故事中我們感受到了什么?

在科學教學中,適當的情境創(chuàng)設,可以很好地激勵學生在學習科學中實事求是、勇于探索,樹立科學的態(tài)度,培養(yǎng)進取精神。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原則

1. 量力性

墨子曰:“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從事焉?!苯虒W情境的設計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了解學生的不同個性、不同水平,正確估計學生的能力,做到符合學生的認知結構和智力發(fā)展水平。也就是說,問題要處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如在“酶”的教學中,可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景:

[教學情景] 教師:以前,人們認為鳥類的胃只能是磨碎食物,進行物理性消化。直到1783年,意大利科學家斯佰蘭扎尼設計了一個巧妙的實驗:將肉放入小巧的金屬籠子里,然后讓鷹把小籠子吞下去,過10個小時,他發(fā)現籠內的肉塊不見了。問:“肉塊怎么消失了?”“這個消化過程是什么消化呢?”然后繼續(xù)追問:“是胃液中什么物質把肉塊消化了呢?”

資料:1836年,德國科學家施旺(T.Schwann 1810~1882)從胃液中提取出了消化蛋白質的物質,解開了胃的消化之謎。

以上利用酶的發(fā)現史導入,在故事講解中引入學生剛學的知識:“胃的物理性消化和胃液的化學性消化”。學生在情感上親近即將要學習的知識,這樣鋪設了學習酶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能很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體現了過程和方法的目標,也達成了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目標。

設計問題情境,要鉆研教材、研究學生、因材施教、量力而行,使問題處于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

2. 趣味性

在教學中,學生主體積極性的調動程度,直接決定著教學的成效,學生學習有興趣,就能積極思考。愛因斯坦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課堂教學實踐證明,學生對感興趣的課程,學習就沒有心理壓力,就能夠發(fā)揮出潛在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如在“日界線”教學中,可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景:

[教學情景] 教師:有一個美國的小朋友收到中國小朋友的邀請,請他到中國過“六?一”兒童節(jié)。他想,我在5月31日晚上出發(fā),在飛機上美美地睡一覺,經過一夜的飛行,正好可以在6月1日早上趕到中國過節(jié),睡覺、休息和過節(jié)三不誤,豈不美哉?飛機經過一夜的飛行,第二天他來到中國后,卻大大出乎他的意料,你們猜發(fā)生了什么事情?在學生好奇的追問下,教師說:“這個美國小朋友到中國后發(fā)現,中國已經是6月2號了。那么,美國小朋友的‘六一’到哪里去了呢?”

在科學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風趣的語言描繪、圖象的演示、動化的模擬、音樂的渲染等多種教學手段,為學生提供一個輕松、和諧、愉悅的教學環(huán)境,能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3. 生活性

新教學理念所倡導的體驗學習,是一種需要學生結合具體環(huán)境與他們的生活經驗、社會實踐等進行觀察、探究、實踐或討論,最后得出自己認同的結論的學習方式。為此,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經驗知識,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認識問題、解決問題,從而主動地獲得知識。如在“物質的溶解性”教學中,可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景:

[教學情景] 教師出示三塊分別蘸有墨水、可樂、咖啡的布料。請同學們比一比,誰洗的又快又好……然后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各種現象,提出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引出物質的溶解性,并和學生一起探究“蔗糖和鹽哪個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更強”。利用生活中的素材,讓科學貼近生活。

教師要善于挖掘科學內容中的生活情境,從中引出科學問題,以此讓學生感悟到科學問題的存在,引發(fā)學習的需要,從而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對知識進行“再創(chuàng)造”,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三、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策略

1. 通過實驗,巧用實驗創(chuàng)景

科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運用實驗教學是科學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實驗是學生認識科學的窗口,實驗中千變萬化、引人入勝的現象最容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用實驗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他們的注意力,又能使他們從容地把握課堂教學的重難點。如在“大氣壓強”教學中,可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景:

[教學情景] 教師:教師演示:把一個玻璃杯灌滿水,用一張硬紙片蓋在杯口上,再按住紙片把水杯倒過來,松手后,薄薄的一張紙片竟將滿滿的一杯水托住了。問:“觀察到什么現象”、“猜猜這是為什么”、“方向如何?”。教師引導學生針對不同的猜測,設計實驗。

實驗具有真實、直觀、形象和生動的特點,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對于初中生,科學實驗有很強的吸引力,極易喚起他們的直接興趣。更重要的是,通過實驗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可以讓學生不斷體會和嘗到“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獲得成功”的喜悅。

2. 通過復習,在復習中產生情景

巴甫洛夫說過:“任何一個新問題的解決,都要利用主體經驗中已有的同類題。”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根據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巧設懸念,創(chuàng)設多種問題情境,把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遷移到新情境中,使學生有盡可能多的機會在新情境中運用所學知識、技能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如在“復分解反應”教學中,可創(chuàng)設這樣的教學情景:

[教學情景] 教師:讓學生回憶了硫酸、鹽酸的化學性質,并要求舉出酸與堿、酸與鹽的化學反應各一例,然后請學生找出這些化學反應方程式與以前學的另三種反應類型(分解反應、化合反應、置換反應)有何區(qū)別?反應物、生成物的種類各有什么特點?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用舊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層層推進到新知,可以獲得較好的效果。

3. 通過科學史,在歷史中產生情景

科學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一門綜合學科,我們在學習科學時,應在前人研究的前提下,善于發(fā)現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重視學習和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從中領會科學的研究方法。

科學史是以時間為維度,再現科學發(fā)展的各個階段,講述科學與經濟、社會、文化的互動過程,它特有的歷史意識,甚至加入了某些文學性的因素,就會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習者獻身科學的激情。如在“光合作用”教學中,可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景:

[教學情景] 教師:(1)2000多年前,亞里士多德認為:“植物的食物來自土壤?!睂W生實驗設計、驗證。(1629年海爾蒙特柳樹實驗)。結論:“植物的食物不是來自于土壤?!睂W生對結論評價。(2)1771年普利斯特利實驗:植物可以更新空氣(產生氧氣)。(3)1864年薩克斯實驗: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并產生淀粉(柳苗的生長之迷也揭開了)。

通過科學史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可以讓學生經歷科學思想和科學方法的變遷過程,為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能力創(chuàng)設豐富的背景材料。

4. 通過實例使情景更生動

建構主義十分強調把學習知識與一定的真實任務情境掛起鉤來。認為將學習置于知識產生的真實情境中,一方面,會激發(fā)學習者對知識的渴望,誘發(fā)探究欲望;另一方面,會導致學習者對知識和技能的不同理解,激活他們的思維,運用多種途徑,主動探索,解決問題,從而實現對知識的自主建構。如在“杠桿”教學中,可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景:

[教學情景] 教師先設置一個問題(或任務):現有一半埋入土中的大石塊,你如何將它從土中挖出來?(可以借助工具)這時,學生們頓時就議論開了,他們通過日常經驗思考,回答出許多可行性方法,當然,不乏鐵棒墊上小石塊(既杠桿)的方法,進而從中引出新課題,然后教師通過課件、實物展示幾種常見的杠桿,啟發(fā)學生歸納出杠桿概念,同時又為杠桿原理,即為什么能較容易地將大石塊挖出來的問題探究埋下了伏筆,使課堂教學始終處于真實任務的情境中。

如在“摩擦力”教學中,可創(chuàng)設這樣的情景:

[教學情景] 教師:明天,學校舉行班級拔河賽,大家想不想在拔河賽上多一份獲勝機會?拔河比賽時,僅僅靠力氣大小就能定勝負嗎?不是,這背后還有一個有力的幫手――摩擦力。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摩擦力。

創(chuàng)設真實任務情境:一方面,要考慮學生的認知水平,積極利用概念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促進其對新現象的同化和對新知識的建構,防止因任務復雜而影響學生的認知遷移。另一方面,要考慮任務情境的可操作性,應使理性知識能以感性體驗,讓學生真正感受科學知識的實用價值,享受學習的成功喜悅。

總之,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們只要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為學生創(chuàng)設合理的問題情境,學生就一定會發(fā)揮其主觀(下轉第19頁)(上接第7頁)能動性,積極思維、大膽想象和猜測,實現對問題的主動探究,達到學生自己提問題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袁維新.建構注意理論用語科學教學的15條原則[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10).

第7篇:情境創(chuàng)設范文

情境是知識產生或應用的具體環(huán)境。教學情境是借助各種直觀手段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應的有利于豐富學生感知、啟迪學生探究的教學環(huán)境和氛圍。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我在這方面開展了一些嘗試,巧妙地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為現實生活需要而生

德國數學家(集合論創(chuàng)始人)格奧爾格?康托爾曾說:“人類的現實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本身就是作為人類的一種思維方式而存在并發(fā)展的?!边@對數學教師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必須創(chuàng)設有現實價值、生活需求的情景。

如,我在執(zhí)教人教版“24時計時法”一課時,先創(chuàng)設兩位同學約好7時去跳繩,由于沒說清楚是早7時還是晚7時造成誤會的情境,使學生感受到普通計時法的好處,再告訴學生不僅我國有這樣的計時法外國也有。在讓學生感受到普通計時法有局限性的同時,也讓學生產生有必要研究一種全世界人們都能看得懂的計時方法的需求。教師給學生一條重要線索(阿拉伯數字世界各國都應用),為24時計時法的研究奠定基礎。同時,提供一張時刻表(如,普通計時法中午12時,你研究的計時法……),引導學生研究一種讓所有人都能看得懂的計時法。

學生研究出不同的計時方式,有的用漢語拼音代替中文;有的則用太陽、月亮符號代替中文;有的用0~12和1~12的數字表示;還有的用0~24數字表示。在同伴和教師的評價中不斷完善、不斷提升、不斷獲得新的發(fā)現和思考,最終研究出了一種讓所有人都能看得懂的計時法。

這樣的教學情境是力求讓學生親身經歷在現實生活中發(fā)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充分理解24時計時法、速度等在現實生活中產生的過程、價值和必要性。體現情境創(chuàng)設的價值,讓學生感覺到它們是因為人類生活需要而產生的。

二、為喚起再次注意而生

生理心理學的實驗表明,5~6歲的兒童注意力通??梢约?0~15分鐘;7~10歲約為15~20分鐘;10~12歲約為25分鐘;12歲以上通常在30分鐘。由此可見,想提高效率,教師可以適時創(chuàng)設情境以喚起學生“再次注意”。

如,教學“角的初步認識”一課采取以下步驟:1.找角。從所給的學具袋中(包括五角星、長方形紙片等)找出角,并按這些物體有角沒角分成兩類。2.折角。教師要求每個學生利用圓形的紙片折出一個角來,用語言描述角是怎樣的? 3.認角。提問:角有幾個頂點幾條邊?讓學生在黑板上標出各角的頂點和邊。4.辨角。給出一組圖形,有的是角有的不是,讓學生進行辨認并說出理由。5.畫角。教師指導看書畫角的步驟,學生獨立畫角,培養(yǎng)學生認真看書的習慣和初步的自學能力。6.做角。學生獨立用兩根紙條和一個圖釘做一個活動角。小組討論:角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由于二年級的學生年齡比較小,注意力容易渙散,所以,我設計了六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利用各種教學形式不斷吸引學生再次注意。

教師在教學設計時,不但要注意對知識點的準確把握,還要注意對學生心理的把握,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精心設計能喚起學生“再次注意”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三、為理解概念本質而生

數學概念有些是由生產、生活實際問題中抽象出來的,如果將數學概念灌輸給學生,無從體現學生的主體性。在數學概念教學中應設計有效情景,使學生體驗概念在生活中的產生過程。

如,我執(zhí)教三年級“速度”(景山版)一課時,由于“速度”是由路程和時間共同作用產生的量,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于是我創(chuàng)設了三個層次的情景來認識速度。

教學層次一:情境1“老虎跑了400米,獅子跑了300米。”猜誰跑得快,使學生理解只通過路程是比不出快慢的,還要有時間。情境2“小熊跑了5分鐘,小牛跑了7分鐘。”猜誰跑得快。讓學生進行辯論形成共識,要想比出誰快誰慢,既要看路程又要看時間。

教學層次二:黑貓警長當裁判遇到了難題:小鹿5分鐘跑了2400米,小兔2分鐘跑了880米,小狗3分鐘跑了1350米,它們誰跑得最快呢?學生會求它們1分鐘、3分鐘、5分鐘跑的路程等,通過討論讓學生領悟到求1分鐘跑的路程方法最好,數據小,又便于比較。這樣,讓學生親身經歷過程,初步理解為什么人類把物體單位時間內行進的路程叫作速度,使學生了解速度產生的意義、價值和必要性。

教學層次三: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深刻體驗速度。學生欣賞一首歌《蝸牛與黃鸝鳥》,讓學生估計蝸牛的爬行速度是每分鐘多少厘米(蝸牛的爬行速度為每分鐘12厘米),告訴學生聽歌的時間就是1分鐘,讓學生拿出直尺做游戲,規(guī)則:用兩根手指當小蝸牛,先讓你的“小蝸牛”在0刻度上,然后放音樂,音樂停的時候,看誰正好走完12厘米的長度,誰就是勝利者。使學生體會速度是由路程和時間共同作用的量,學生輕松、愉快、深刻地理解了速度這一概念的內涵。

四、為滲透德育而生

贊可夫曾說:“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緒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方法就發(fā)揮高度有效的作用?!彼?,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多種“感受性”活動,既能提高效率,又促進良好品德的形成。

如,在教學“筆算乘法”時,我創(chuàng)設了這樣一個情境:一個水龍頭壞了,在不停地滴水?!澳銈儾乱徊拢粋€滴水的水龍頭每天要浪費掉多少千克水?”學生們一聽興趣盎然,紛紛猜測,最后,我告訴學生一天大約會流出12千克水,能裝滿我班的灑水壺七、八壺的樣子。大家聽了之后,只是點點頭沒什么太大反應。我接著問,如果照這樣計算,一個月(按31天計算)大約要流掉多少千克水?一年(按365天計算)大約要流掉多少千克水? 全班學生馬上行動起來,不一會兒就算出:一個月大約是372千克,一年大約是4380千克。隨著計算結果的出現,學生覺得非常震驚,接著,教師讓大家說說自己的想法,學生都深刻地感受到節(jié)約用水的重要。通過題目的改變,既尊重這節(jié)課要講的知識點,又進行了德育的滲透,體現了課程綜合化要求。

總之,切實掌握好情境創(chuàng)設,重視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過程的特性,合理應用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讓其為學生學習需要而產生。使教學進入一種全新的情境境界,營造了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在認知和情意兩個領域的有機結合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專家點評:

第8篇:情境創(chuàng)設范文

一、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眾所周知,愛玩是兒童的天性,是他們的興趣所在。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不僅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數學課堂教學變得妙趣橫生,而且在游戲中可以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真正實現寓教于樂。

例如,在復習蘇教版小學三年級的數學時,因為一些應用題計算課比較單調、乏味,一味地讓學生做題很難激起學生參與的興趣。因此我就采用游戲的方式,讓學生在游戲中學習和思考,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參與計算的激情。我讓一位學生扮演郵局的訂報員,然后讓他隨機到兩位同學那兒收取訂報費(訂一份《小學數學報》每月12元,訂一份《電視節(jié)目報》每個季度24元),被“征訂”的同學在紙條上寫上金額即可,問:分別訂閱一份《小學數學報》和一份《電視節(jié)目報》全年應收取多少費用?看看是訂報員算得又快又準,還是被“征訂”的同學算得又快又準。通過游戲的方式進行教學,使課堂變得生動而富有趣味,使復習教學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

小學生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更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創(chuàng)設良好的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心求通而未達,口欲言而未能”的狀態(tài),再由教師引導學生逐漸地去獨立發(fā)現和提出問題,促發(fā)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和探究動機,引發(fā)學生對所發(fā)現問題的思考與探究。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五年級數學的《圓的周長》這一內容時,我先讓男女生進行剪圓比賽,男生剪半徑為6厘米的圓,而女生剪直徑為6厘米的圓,比賽結果是女生獲勝,此時,男生大喊不公平。我順勢追問:“為什么不公平?”輕松導入了圓周長的概念。然后,我又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如何測出圓的周長,學生提出了直接用軟尺測量;用繩子繞著圓一周,然后再測出繩子的長度等解決方案。我順勢再提問:“如果測量一些非常大的圓形實物你覺得這個方法方便、精確嗎?如果是摸不著的虛擬的并非實物的圓呢?有沒有一種既快又準確的計算圓的周長的方法?”學生發(fā)現之前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心中也產生了疑問。接下來我再因勢利導,進入本課的重難點處:圓周長的計算公式。這樣,通過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發(fā)了學生的認知沖突, 使學生帶著強烈的求知欲與探究欲望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來。

三、創(chuàng)設操作情境,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

波利亞說過:“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由自己去發(fā)現,因為這種發(fā)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guī)律、性質和聯系?!辈僮魇撬季S的基礎和源泉。數學素有“思維的體操”之稱,讓學生動手操作是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獲取新知的良好方法。俗話說“眼見百遍,不如手做一遍”正是這個道理。小學階段的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而數學具有抽象性、邏輯性,學生學起來也就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操作情境,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加深對抽象的數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同時促進學生數學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的《圓錐體積》時,我在學生已經認識圓錐的基礎上,設計了一個實驗讓學生自己動手操作:用事先準備好的空圓錐盛滿沙后倒入等底等高的空圓柱中。經過多次實驗,學生自己發(fā)現“圓錐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利用實驗法,為推導出圓錐的體積公式發(fā)揮橋梁和啟智的作用。這不僅讓學生加深了對圓錐體積公式的認識,而且運用起公式來也不會出現漏乘三分之一的現象,使得教學效果事半功倍;有助于發(fā)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四、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提升學生的思維品質

《小學數學新課程標準》對第二學段4-6年級的數學教學提出了相應的教學建議:“數學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環(huán)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有助于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因此,教師應創(chuàng)設學生熟悉的、生動形象的生活情境,加強數學與生活間的聯系,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數學時刻都在自己的身邊,讓學生享受到應用數學的樂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小學數學三年級第五冊第6單元的《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時,我讓學生在自己所熟悉的課堂這一場所里找一找哪些物體的面是正方形的,哪些物體的面是長方形的。課堂氣氛很熱烈,學生你一言我一語,指指這個,指指那個,有的說課桌,有的說黑板,有的說門,有的說窗子,等等。然后我再引導學生利用手中的長方形、正方形的紙折一折、量一量、比一比,使學生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的邊的特征,并能輕松辨認和區(qū)別這兩種圖形。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與所熟悉的生活現象入手,這樣的生活情境利于學生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與學生所熟悉的事物與生活現象相聯系,促進學生多角度、多層面地看待與思考問題,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

第9篇:情境創(chuàng)設范文

關鍵詞:觀察力 想象力 生活體驗

葉圣陶先生的“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與“情動而辭發(fā)”這句古語都揭示了人們寫作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本文就如何創(chuàng)設習作情境,讓學生快樂作文談談筆者的膚淺認識。

一.創(chuàng)設觀察情境,培養(yǎng)觀察力

生活是寫作材料的源泉,觀察是寫作的門徑,只有熱愛生活并且善于觀察的人,才能從生活中發(fā)現許多可寫的素材,并產生強烈的寫作愿望。如果學生對事物缺乏認識,硬要他們去表達,他們必然會感到無從下筆。只有讓學生認真細致地觀察,對所寫事物有感覺、會心動,寫出來的文章才會真實感人。所以我們必須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觀察情境,渲染氣氛,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話想說,有話要說”的語言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情感。

人教版四年級第四單元要求學生習作《我喜愛的動物》,為了喚醒學生的記憶,拓寬學生的習作思路,我特意錄制了一段小雞搶食的視頻,播放視頻前,提醒學生仔細觀察。當兩只毛絨絨的小雞“嘰嘰”地叫著出現在大屏幕時,一下抓住了孩子們的眼球,當孩子們看到這兩只小雞為爭奪一條蟲子而進行有趣爭斗的場面時個個屏息凝神。直觀形象的視頻,有效激活了學生的視覺和思維空間,訓練了學生的觀察力。學生置身于一種輕松和諧的氛圍中,了解了小雞的特點,看到了霸道的“花點”與執(zhí)著的“小黃”。此時,孩子們個個如梗在喉,不吐不快。

二.創(chuàng)設想象情境,激發(fā)想象力

鳥兒有了翅膀,才能自由飛翔,作文有了想象,才能具體形象。要想給學生作文插上想象的翅膀,就得給學生創(chuàng)設激發(fā)想象的情境。如在閱讀時,運用再創(chuàng)造想象,通過對原作的改寫、續(xù)寫等表達學生對原作的理解,抒發(fā)他們對原作中人物命運的關心。像《凡卡》中有這樣一句話:“這個禮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條青魚,我從尾巴上弄起,她就撈起那條青魚,拿魚嘴直戳我的臉。”我就以《無端挨罵》為題,要求學生從人物神態(tài)、動作、對話、心理活動等四個方面進行想象,突出老板娘的兇狠毒辣和凡卡的可憐無助。

創(chuàng)設想象情境,激發(fā)想象力,教師還可以多角度地啟發(fā)引導學生寫以想象為題的作文。如:從時間的角度考慮,啟發(fā)學生對人類的未來展開想象,寫未來的地球、未來的房子、未來的食物、未來的交通、未來的手機等;從空間角度考慮,啟發(fā)學生對異地或太空、海底的情景展開想象,像“我想象中的月球”,“嫦娥下凡”,“海底暢游記”等;從自身的角度考慮,啟發(fā)學生對個人的能力和未來展開想象,從對人體器官的功能,對職業(yè)和事業(yè)的向往等方面選取具體的想象作文題目,像“假如我有翅膀”、“假如我是一名法官”(縣長、市長)等等。

三.創(chuàng)設活動情境,增加生活體驗

在日常的教學工作當中,我經常有意識、有計劃地引導學生開展一些實踐活動,如:參加各種公益活動,到博物館參觀,到風景名勝區(qū)游覽,到敬老院給老人送溫暖,參觀市場等。指導他們留心觀察生活,從生活這塊土壤上吸取知識經驗,從而積累寫作素材,寫出真情實感。比如,寫《熱鬧的市場》,我布置學生事先跟媽媽到市場買菜,參觀市場,用相機拍下或用筆記下自己感興趣的場面。并當一回“小顧客”,與攤主討價還價。而有父母或親戚在菜市場賣菜的同學,我則要求他們當一回“攤主”。我也同樣用相機拍下市場的買賣場面。課上,我先請學生說說到市場上看到的、聽到的和感受到的,因為孩子們有了到市場實地參觀實踐的生活經歷,所以說起來頭頭是道,接著大屏幕投影顯示學生和教師拍攝的市場精彩畫面,請拍攝的同學說說自己拍攝的是什么,為什么對這個畫面感興趣。最后請學生選擇感興趣的一幅或幾幅畫面寫一寫。學生們寫出了妙趣橫生的童言稚語,寫出了忍俊不禁的市場俚語,寫出了真切的內心感悟……

四.創(chuàng)設游戲情境,提高思維水平

相關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