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高三階段學習經驗總結范文

高三階段學習經驗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高三階段學習經驗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高三階段學習經驗總結

第1篇:高三階段學習經驗總結范文

首先,《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要求培養(yǎng)學生“:……注重探究學習,善于從不同的角度發(fā)現(xiàn)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養(yǎng)成獨立思考的學習習慣,能對所學內容進行較為全面的比較、概括和闡釋。”以人為本,培養(yǎng)具有終身學習技能的人才。這一理念,無論是從眼前的教育內容,到未來社會人才的需求等都是無可厚非的。另外,美國認知心理學的著名心理學家布魯諾認為,任何一門學科都有一定的知識結構,知識的學習就是在頭腦中形成一個知識結構,教學的任務就是讓學生掌握學科的知識結構。他說過:教學與其說是使學生理解掌握學科的基本事實和技巧,不如說是教授其學習結構。多年來課堂教學的實踐也證明:歷史學科更是如此。教學實踐中,將頭緒繁亂的各部分歷史知識,根據其內在聯(lián)系,納入一定結構,形成知識框架圖,是學生在循序漸進中逐漸接受這一教學模式和思維模式,達到高效完成傳授知識、發(fā)展學生思維的目的,這也是基于目前新課程高中教學現(xiàn)狀問題的思考。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

使學生重視知識結構的構建,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獲取知識的能力,以適應新課改和高考的要求。同時,達到優(yōu)化課堂效果的目的。

三、課題研究的方法和對象

方法:1、行動研究法:本著從教育教學的實際中發(fā)現(xiàn)問題,以創(chuàng)建實效教學的途徑與方法為研究目的,以解決在實踐中遇到的一系列實際問題為主要內容,進行動態(tài)性研究,以適應不斷變化的新情況。2、活動實踐法:教師、學生積極參與各項活動。以課堂引導構建、談話、問卷調查、分析等方法進行探討。3、經驗總結法,對課題研究過程的感性經驗和認識進行提煉和概括。對象:高三六班學生。

四、課題研究的實施過程、策略及階段性成果。

本課題采取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進行。從2013年9月份開始至2013年12月底結束,共分三階段。第一階段:(2013.9—10)課題的準備與申報階段通過對現(xiàn)階段中學歷史的教學現(xiàn)狀,尤其是學生學情的了解、分析,充分考慮后,我確定了小課題---《歷史教學中思維導圖教學策略建構與應用的研究》,認真完成課題研究方案的制定、申報,進行理論資料的準備、收集。如通過對高三六班78名學生的調查:他們困惑的問題是:第一,現(xiàn)在新教材使用專題體例的教材,時空跨越大,內容跳躍性大,時序性差,古今中外歷史融于一本教科書,一下很難適應。第二,在初中階段學的是通史體例的教材,學習方法上、思維方式上都是按時間順序進行的,一直存在不能適應專題學習法。理論研究方面:認真研讀《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實驗)》,閱讀是美國心理學家和教育家、結構主義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布魯納的著作:《教育過程》、《論認知》、《教學論探討》等,尋找課題的可操作性及理論依據。第二階段:(2013.10—2013.11)素材積累與方案研究實施階段本研究立足于我校的校情,學生的學情、高中歷史學科的性質和特點,以課堂教學為載體,有計劃,有目的的實施,結合教材內容,充分利用多媒體。為了更好的促進課題研究,與其他任課老師交流,認真總結,取長補短,探索出一種適合我校學生現(xiàn)狀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以有助于提高學生對高中歷史課程的自我學習能力和歷史學科成績。做法是:第一,結合所一輪復習冊子《世紀金榜》,以“導學案”的方式指導知識結構的構建、理清線索,提高學生認知和自學能力。第二,根據必修一(政治文明)和必修二(經濟文明)所授內容,引導學生每課、分單元及進行整個模塊的知識梳理,并以表格或大擴號歸納的形式形成文字性的東西。再進行糾正、完善,同時好的作品在班級(張貼在公布欄或文化墻)、甚至是在其他班級予以推廣。每次過后,積累與本課題相關的教育教學素材,解決課題研究中出現(xiàn)的相關問題,確定幫助學生構建科學知識體系的有效策略,并形成階段性的研究資料。在教學過程中,重在學生動手總結一些典型的案例拍成了幻燈片,對存在的問題,老師及時點評總結。第三階段:(2013.11—2013.12)研究成果的總結階段對研究成果進行深化和提升,撰寫研究報告,并形成與課題研究相關的文字材料,最后結題,完成課題研究結題報告。成果:在實際課堂教學中,采用多種有效策略,幫助學生構建科學知識體系,激發(fā)了學生求知興趣,增強了學習能力,也提高了解題能力與技巧,如答題考慮:認真構思,理清解題思路。先在草稿紙上列出來,答案分幾個要點,先答什么,后答什么,史論結合,言之有理。分析問題時要多角度,多層面,全方位等。通過本課題研究,使本人的教學能力和研究能力得以提升,更好的完善了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模式,提升了自己對教材的處理能力和對課堂的駕馭組織能力。

五、課題研究的反思

第2篇:高三階段學習經驗總結范文

關鍵詞:興趣;系統(tǒng);情感;主動性

高中歷史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對學生的價值、道德、評價判斷等都具有塑造作用,學生正處于性格、認知的發(fā)展完善階段。因此,歷史的學習不僅僅是掌握歷史知識,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幫助學生形成對歷史的正確認識,能夠以史為鑒,把歷史知識運用于當下的生活當中,同時也豐富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這是新一代知識分子必須具備的能力,也是時展對學生提出的新要求。教師要改變以往以考試為最終目標的教學方式,關注學生的中心地位,圍繞學生的需求展開教學。

但是經過課堂調查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上課不喜歡聽老師講,認為歷史不需要理解,只要背下來就能考高分,學生對于歷史學習只是為了應試需要,并沒有從心底里熱愛這門學科,教師往往發(fā)現(xiàn)學生明明都把知識點背下來了,但考試還是有很多題不會。現(xiàn)在的高中歷史教學要求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觀,把知識的學習整合為對歷史事件本質的把握,考試是對學生理解上的考查,因此只有讓學生用心感受,細心對待歷史的學習,才能實現(xiàn)以上學習目標。

興趣教學在當下成為首先需要攻克的難題,怎么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其自主自覺地深入思考和理解歷史呢?第一,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豐富的歷史畫面。學生長時間看課本易產生疲勞,如果為其呈現(xiàn)生動的圖片或者視頻,不僅能緩解學生的壓力,還會吸引其注意力,從而把精力集中在歷史的學習上。第二,教師要多鼓勵學生。每個學生都有被教師認可的內在需求,一旦被表揚,學生會表現(xiàn)得更加積極,但是如果課堂上遇到問題,學生表現(xiàn)過差,教師課上暫時不必立刻責備他,以眼神示意,課下單獨談話,耐心說服,學生心悅誠服并且感覺自己受到重視和尊重,會對教師產生尊敬之情,那么以后再上課就會遵守紀律。第三,實踐證明:學生中學階段對教師的依賴性很強。如果認為這個教師嚴格、教學能力好的話,就會認真對待學習。因此,教師也要充分反省自身的不足,不斷提升教學能力和專業(yè)知識素養(yǎng),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上課說話要抑揚頓挫,引導學生緊跟教學思路。第四,歷史教學的一大優(yōu)勢就是具有豐富的潛在教學資源可供使用,幾乎每個改革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教師可以通過給學生講故事的方式吸引其注意力,在此基礎上開展教學,學生更容易接受,也更專心。

歷史知識的學習比較系統(tǒng)化,例如,在講經濟、政治等多個模塊時,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思路清晰,以時間為主線,將人物、事件串聯(lián)起來,然后再在空間上進行拓展深化。如中國古代史上的唐、宋、元、明、清,每個時代在經濟、政治、社會生活上分別有什么特點,教師要分層次地對學生進行考查。尤其高三階段對學生的歷史綜合能力要求很高,需要學生在以前學習的基礎上實現(xiàn)融會貫通。還要注意單個知識點的掌握,教師要在點、線、面上都有所側重。同時,知識的系統(tǒng)化還需要學生對相類似的歷史事件進行對比,例如,在學習北魏改革時可以和商鞅變法進行比較,為什么一個成功一個失敗,在比較中學生形成全面的歷史觀,深入了解事件推動發(fā)展的本質因素,既有單個歷史事件“面”的鋪展,又有“線”的梳理和對照。系統(tǒng)化教學還可以通過教師在黑板上列大綱的方式體現(xiàn)出來,使得歷史脈絡清晰可見,然后在每個歷史階段考查學生的記憶和理解程度,教師也要鼓勵學生多動手列大綱,對自己進行“線”的考查。

以上是通過外在因素的作用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教師往往忽略了歷史知識的情感特征,建議教師對學生采取情感教學。如在學習中國近代史的時候,教師可以把中日比較有名的戰(zhàn)役總結歸類,如果單純讓學生背誦每個戰(zhàn)爭的意義,會造成學生的被動感。教師要以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為切入點,挖掘歷史知識中國家的概念,上升到保家衛(wèi)國的層次,學生產生對自己國家的捍衛(wèi)意識,從而加深記憶。另外,一些著名的歷史人物和其領導的著名戰(zhàn)爭,要幫助學生對其產生感情。

但是所有的教學方法以及手段都要圍繞以建立學生的主動性為中心,教師要改變以前的“我講你學”“滿堂灌”式的教學方法,即使再怎么豐富課堂內容、調動學生的情感,但如果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發(fā)展自己的能動性,一切也都徒然,達不到預期的效果。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歷史學習是對事物本質的探求,要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而不是掌握知識,學生知道怎樣分析問題之后,能夠獨立解決新的問題。二是幫助學生形成自己的歷史觀。例如,在探求商鞅變法失敗的原因包括哪幾個方面的時候,課本上會有解答,但是教師可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總結歸類會有哪些影響因素,從客觀和主觀兩個方面,客觀又包括人為客觀和自非人為客觀,學生自主思考差不多都能想到,只是在語言上需要進一步修飾,這實際上就是引導學生歷史觀的一步步形成。三是鼓勵學生自主預習并且分出重點、難點,這不僅提高了課堂效率,而且養(yǎng)成了學生獨立學習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