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論文教學論文范文

論文教學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論文教學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論文教學論文

第1篇:論文教學論文范文

在這片開闊地帶,一切都是如此地平和與舒展,澄明和悠然。這時正好是仲秋,適時的氣候給人無論是心理還是生理都帶來清爽的愜意。一些在都市里被遺忘的姿勢,此時又在這山野中揀回來了。真的,我好久沒有利用仰望這個姿勢觀賞蒼天了。

在城市里,我大都用平視或俯視的姿勢,外出時是為了躲避往來的車輛和擦肩而過的行人;而在書齋里,則是為了翻讀古書。這些往往把我小時候喜歡仰望的姿勢沖淡了。那時仰望天空,感到神秘和不可思議;退而仰望自家的果林,筆直的木瓜樹上黃澄澄的木瓜,垂于枝頭紅艷艷的荔枝,仰望時心田流滿了口水。只是后來,這個姿勢隨著我的長大和城市的擁擠,不用似乎也無大礙。

現(xiàn)在,我坐在一堆奇形怪狀的木頭疙瘩上,仰望天幕,有一大群的鳥正從遠方飛來。它們相互應和著掠過,轉眼間就消失了。我的心因此快活起來,它們在這個夕陽時分為我所仰望純屬一種偶然,卻又因這一偶然使我隨緣任意地想。我首先想到晉人,想到以鳥入詩的陶淵明,他喜愛以仰望的姿勢來充實清貧且閑逸的生活。“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悠然”二字,就是仰望的靈魂,真是閑雅得很。陶氏筆下多鳥的意象,鷗、鶴、燕、雁不勝枚舉,這都不是大氣象之鳥,卻舒展了詩人緊蹙的眉頭:人理應像仰望中的飛鳥才是。晉人似乎對仰望有獨特的嗜好,如王羲之《蘭亭序》中有“仰觀宇宙之大”的佳句,而當時的一些詩中,也多有“肆眺崇阿,寓目高林”的描繪。仰望與俯察可以說是常用的姿勢,總是仰望更為提神,也更有超然玄遠的意趣。人靠仰望,靠自已的眼神,與浩渺無限的宇宙連為一體。

傍晚時分,天邊推出了火燒云。如果你注意了,每一天的火燒云都是一幅絕版的佳作,他們御風而行,時緩時疾,不斷地變換著身影。我欣賞的是火燒云那種天然柔和的行跡,在聚散中悄然無痕,在避就時極具寬松,人說“淵默如?!?,云海就是如此。我眼前現(xiàn)出唐人懷素,這位酒肉和尚總是來到曠野上,昂首看云,“觀夏云隨風變化,頓有所悟,遂至絕妙。”比他更早的晉人衛(wèi)鑠,這位奇女子就認為筆畫中的“橫畫”要寫得“如千里陣云,隱隱然其實有形”。這些赤誠的自然之子,通過仰望,使人性通于天性,筆趣融于天趣,終于筆底風云卷舒無礙。這不禁使我深深感佩古人的善解天意,想想吧,這么一種行走的風景總是不間斷地從我的頭頂掠過,可是我們忽略了上天終日無言的啟示,這種不動聲色不事張揚的顯現(xiàn),才是真正的大師手筆呀!

夜幕拉開的時候沒有月亮就可以仰望到滿天的星斗。墨色的穹廬密集的群星,會使人想起熱鬧和擁擠,這并不大合我的心思。幸好我在這里的幾天中,正好是新月升空的時候,淡淡的,如同宣紙上淡墨一撇。在遼闊無垠的天幕上,一彎寒月未免過于孤單了,很自然使人想到清寒和簡淡。我慶幸自己來得是時候。唐人也多有望月移情之癖,不少唐詩就沭浴在粼粼的月光里。只是唐人多以寫三五月圓為樂事,面對蒼茫天庭唏噓不已。把玩這些月光晚會留下的佳作多了,會覺得感懷世事套路相近,無非是天上圓而地上不圓罷了。在我眼中,還是寒月尋味久遠,那種缺失性的體驗,會使人深刻一些,形成觀察生活、感受生活獨特的審美指向,洞見人生來路的坎坷悲歡,慢慢摒棄一些虛妄和輕浮。再說了,仰觀寒月必定對我筆下的韻致有些助益,我總是想,大凡把文章寫得熱鬧了富貴了,不免世俗氣升浮。文辭美侖美奐,乘起婉媚流波,圓滿得皆大歡喜,心頭終歸還是貯存不住。寒月一般的筆墨大多有一縷淡淡的憂郁之美,低調(diào)潛行,藏露從容,避纖禾農(nóng)而就清淡。仰觀朦朧如夢的寒月,你再看看周遭舒卷飄忽的寒云,幽深寂寞的寒山,森然靜立的寒林,再煩燥不寧的心旌也會如同浴過一片清瑩。真的,這樣的月夜足以洗心。

仰望蒼天,仰望那掠過的、飄過的、漫過的種種景致,靠我們有限的眼力和無限的眼神,遠距離地與這一浩渺之美交通。人在仰望中測出了自己能量的疆界,內(nèi)心必然充滿起伏的潮汐:造物主賜予我們生命的同時,還教會我們利用各種各樣的姿勢。每一種姿勢的設計都是有所苦心,有所用途,絕非多余。不僅有顯見的實用性,還有深邃的精神性。只是有些姿勢

第2篇:論文教學論文范文

指導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寫作興趣。據(jù)此,我認為,作文教學應該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在說話課上,教師要指導學生怎樣觀察事物,怎樣看圖說話,然后怎樣看圖寫話,有計劃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能力。說話課內(nèi)容既要豐富、又要具體;既要學生感興趣,又要學生愿意說,不要向學生灌輸現(xiàn)成的觀察所得,要讓學生自己觀察,說心里話,寫心里話。在進行說話課的教學時,要使每個學生既覺得有內(nèi)容可說,又感到有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上說話課時,要與學生讀的內(nèi)容、讀的訓練結合起來,教師還應該按照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補充、選擇一些合適的圖畫。教師還可以用運用幻燈、電視、電影、錄像等電教器材作為教學手段組織說話教學。說話課的訓練方式,應該按照說寫要求的不同采取多樣化手段。此外,在說話課上,刻意通過口答、朗讀和復述等途徑,多給學生說話的機會。經(jīng)過上述的說話訓練,學生有了一定的說話基礎,就應該寫話過渡。過渡的方式多種多樣,可以在學生動筆之前,讓學生說一說,以此引路,然后再寫,這是因為口頭語言的發(fā)展總是先于書面語言之前,所以在說時,讓學生盡量放開說,多說點,寫的時候,讓學生放低寫,按一定順序扎扎實實地寫,做到內(nèi)容既有條理又清楚。為了培養(yǎng)低年級學生的觀察、想象、說話和寫話的能力,還要讓學生學寫觀察日記,但不一定天天寫。學生在學寫觀察日記時,教師首先要指導學生怎樣觀察,可以布置同一個觀察內(nèi)容,讓學生談談他們各自的觀察結果,同時教給他們觀察的方法,提高他們觀察的興趣。當他們有了一定的觀察基礎后,在觀察事物的時候,就要讓他們選擇自己的觀察對象,運用自己的觀察方法,教師在這方面不要把學生管得太死,要使學生觀察的面盡量廣,范圍盡量大。

二、中年級的作文教學

經(jīng)過低年級兩年的看圖說話、寫話的訓練、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說話寫話的基本功,但是還不夠熟練,還應該在已有的基礎上,繼續(xù)加深對詞和句的訓練,并在此基礎上重點進行段的訓練,教師在進行片段練習時候,要讓學生進行言之有序的訓練,先寫什么,后寫什么,再寫什么,要有條理。要用詞準確,并且還要注意每段有一個重點內(nèi)容,段與段之間要有聯(lián)系,逐漸向獨立成篇的作文過渡。在中年級開始階段要以片斷練習訓練為主,作文教學重點要放在一段話或幾段話的片斷聯(lián)系上,一般不要求成篇的文章,這樣持續(xù)一年多時間,到中年級后期,學生學會寫一兩段或幾段文字之后,指導教師要引導學生給他們寫的文章加個題目,這樣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就應該讓學生向命題作文過渡,然后再逐步練習寫獨立成篇的文章,為學生進入高年級進行作文訓練做好準備。

三、高年級的作文教學

中年級通過段的訓練,高年級就應該過渡到篇的訓練。在讓學生進行篇的訓練時,教師要明確學生的每次作文都要有一個訓練重點,使學生把在課內(nèi)或課外重點讀的內(nèi)容充分運用到重點寫的實踐中。作文訓練的重點要通過學生每次作文體現(xiàn)出來,但教師在圍繞訓練重點出作文題目時,要力求出在學生的心坎上,不要限制學生只寫某一個內(nèi)容,遇到個別情況,可以允許學生另換題目,寫他們自己愿意寫的內(nèi)容,描繪他們自己熟悉的生活,表達他們自己獨特的情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寫出真情實感的文章,表達他們真實的感情。高年級在加強篇的訓練時,還要注意文章中心的明確,這就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布局謀篇時,不要單單講求文章的組織形式、安排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從文章要表達的思想內(nèi)容入手,選擇具體可信的生活實例。只有這樣,學生才會認真思考,積極動筆,寫成文章。學生只有有所作為,寫出來的文章才會生動感人,才能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

四、結語

第3篇:論文教學論文范文

教學目標,這里指的是語文課堂教學中制定的目標。青年教師明顯表現(xiàn)為對目標作用認識不夠,目標意識淡化,甚至視目標為擺設。于是在目標的確定、顯示、達成等諸方面易陷入誤區(qū)。

1.目標確定不夠恰當。

確定目標時無視《語文課程標準》要求,目標要求過高或過低。例如學習古詩《贈劉景文》時,教師要求學生從字典中查出詩中帶點字的意思。這個目標表面看是對查字典法的鞏固應用,實際上目標要求過高,因為二年級上學期只要求學生在字典中查到某字,而不要求選擇義項。

2.目標制定不夠精當。

青年教師語文課堂教學目標制定往往貪“大”貪“多”,要求不明確,隨意性強。如教學《坐井觀天》時,有位青年教師制定的目標是:學習部分生字詞;通過看圖讀懂課文;通過課文學習弄懂寓言的含義,并受到啟發(fā);分角色朗讀課文;完成課后思考練習第二題。這樣的教學目標繁雜而難以操作。如學習部分生字詞,到底學哪幾個字詞?要達到什么要求?寓言的含義到底要理解到怎樣的深度?應受到什么啟發(fā)?對分角色讀課文在熟練程度和情感駕馭上都沒有明確的要求。

3.目標顯示不夠清晰。

課前制定的目標沒有或沒有充分在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體現(xiàn)出來,教學活動游離于目標導向之外。如第十冊《慈母情深》的教學,一教師制定了“邊讀邊想,讀讀議議”的學法指導和教學目標,但在課堂教學中卻毫無體現(xiàn),學生只從字面上了解了這種學法,目標顯示不清,實施落空。

4.目標達成忽視反饋。

有些青年教師往往只重視目標的制定、實施,但在課堂教學中毫無檢查,忽視學生的學習反饋。一提目標達成結果,似乎就只是看單元測試和月考、期中、期末總測試成績。

二、教前備課欠“全”

1.忘備學生。

無論設計何種教學方法,都必須考慮到學生的知識水平、思維習慣、意志品質(zhì)、情感需要等年齡特征。有些教師認為理所當然、不值一提的東西,或許正是學生難以接受的地方,如不能在此“架橋鋪路”,續(xù)接這個學生知識理解的“斷層”,課堂教學就難以取得既定效果。一句話,評價教學的設計是否合理,要用學生的眼看、用學生的嘴說、用學生的心想。

2.忘備自己。

備課時切莫忘記教師對教學的指導作用。在教案設計中,有范讀,自己課前讀了幾遍?能作示范嗎?有板書,在黑板上布局效果如何?書寫時注意什么?有講授,教案上的書面語口述起來是否流暢?是否簡潔?是否有吸引力?使用電教手段是否操作正確、熟練?

三、課堂設計欠“新”

1.不會抓重點。

一些青年教師在設計語文課堂教學時,往往會忽視課時內(nèi)容、課文、單元、整冊教材之間的統(tǒng)一關系,把課堂教學內(nèi)容孤立起來,難以切準教學重點。多表現(xiàn)為教學過程平鋪直敘,面面俱到,平均用力,難以從一個高度上“鳥瞰”教材,從而整體上把握教材,以點帶面,主次分明。

2.不敢變方法。

在課堂教學順序上,一些青年教師也往往表現(xiàn)得很被動,大多按課堂原有段落順序教學,對于適合變序教學的課文,也很少能抓住“文眼”,“牽一發(fā)而動全身”,進行變序教學。如第七冊《秦兵馬俑》一文,一般處理是從頭至尾逐段學習,這樣既浪費大量課堂教學時間,又顯得松散拖沓。如能在課始就抓住第三自然段,過渡句兼課文的中心句“兵馬俑不僅規(guī)模宏大,而且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則綱舉目張,能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四、教學風格欠“實”

1.表演化傾向。

有些基本功較扎實的青年教師為充分展示自身素質(zhì),往往在課堂教學中過分表現(xiàn)自己,甚至表演化,喧賓奪主,越俎代庖,忽視“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辯證統(tǒng)一關系。

2、展示化傾向。

有的教師想在短短四十分鐘內(nèi)實現(xiàn)各種教學訓練目標,字、詞、句、段、篇,聽、說、讀、寫,唯恐遺漏其一,訓練課上成展示課。教師還未作指導,即要求學生練習,學生還未真正掌握,教師又匆匆轉換題目。結果每個環(huán)節(jié)都是淺嘗輒止,半生不熟,學生手“忙”心“茫”,難以做到“一課一得”。

五、教學機智欠“活”

有些青年教師,課堂上往往希望學生按自己設定的程序逐步推進課堂教學,一旦發(fā)生學生“越軌”現(xiàn)象,或“束手無策”,或“行政干預”,缺少必要的教學機智。如一位教師在教學《畫》時,安排學生觀察圖畫并說出圖意,預計教學環(huán)節(jié)分三步:學生雜亂無章地說;教師提示,由遠及近地說;學生按順序說??烧n堂上第一位發(fā)言的學生就依順序有條理地表述出來,教師啞然。如能對該生加以表揚后再引導:“剛才他是按什么順序說的?誰再來說一遍?”即能達到預定效果。

六、評價手段欠“準”

1.無針對性。

對學生所有的學習活動、信息反饋,教師一味用“好”“很好”“錯”“不對”等字眼評價,無針對性,籠統(tǒng)化,粗線條,學生不能從中獲知自己成功的原因和糾正錯誤的辦法。如換成“棒極了,你說話很有條理”“雖然不太準確,但你很勇敢,下次會讀得更準確”等有極強針對性和豐富感彩的評價,學生會做得更好,學得更有趣。

2.無多樣性。

評價形式只限于教師口頭表揚或學生鼓掌,忽視應用教師的表情(如微笑)、手勢(如豎大拇指,鼓掌)和其他(如畫五角星,發(fā)小紅花等)評價方式。

3.無評價。

第4篇:論文教學論文范文

問題意識是思維能力的動力,創(chuàng)新精神的基石。強化學生的問題意識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的起點,它的行為表現(xiàn)是對事物的好奇、喜歡和探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只有具備了強烈問題意識的學生,才有可能關注知識方法及其研究過程。在農(nóng)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就忽略這點,常常是一堂死氣沉沉的教師演說課或是華而不實的氣氛活躍的,老師和學生的一問一答。因此,我認為要使在沒有現(xiàn)代教學設備的農(nóng)村小學語文課堂真正的活起來,必須在語文教學中激活和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

在語文教學中必須進行創(chuàng)造性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下面談談我多年來在農(nóng)村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問題意識的幾點做法:

一、激發(fā)好奇心,使學生想問

“好奇”是學生的天性,好奇心是創(chuàng)新的潛在動力,是創(chuàng)新意識的萌芽。強烈的好奇心會增強人們對外界信息的敏感性,對新出現(xiàn)的情況和新發(fā)生的變化及時作出反應。發(fā)現(xiàn)問題,并追根尋源、激發(fā)思考、引起探索欲望,開始創(chuàng)新活動。因此,我根據(jù)小學生這一特點,激起學生研究問題的濃厚興趣,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引出探索的欲望。

二、創(chuàng)造條件,使學生敢問

在語文課上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就要使學生敢問。這就要求我們教師盡可能地為學生創(chuàng)設開放的教學環(huán)境。

1、創(chuàng)設積極寬松的教學情境。在農(nóng)村語文課堂上,往往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沒有討論、交流、課堂死氣沉沉,我這幾年嘗試著,與學生多進行情感交流,營造寬松和諧的教學氣氛。使學生沒有害怕感而敢于從寬松和諧的環(huán)境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

2、創(chuàng)設民主和諧的心理環(huán)境。在課堂上教師要給學生一種心理上的安全和愉悅,為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提供良好的心理條件。教師要平等地對待學生,給每個學生的提問投以微笑,關注和點頭,允許他們在教師講授的過程中插話。引導學生敢于對教師、書本上的觀點,提出質(zhì)疑,要積極提倡學生標新立異、勇于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提供一定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自由地思考問題。允許學生在課堂上進行辯論,讓學生在與他人的交流中質(zhì)疑促思。

三、教給方法、使學生會問

愛因斯坦曾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更困難”可見提問并不容易。學生從“敢問”到“會問”,有一個培養(yǎng)和提高的過程。需要教師的示范和引導。

1、以問引文。教師的提問要有啟發(fā)性,要抓住關鍵之處。這樣能夠引起學生對教學內(nèi)容中矛盾之處的注意。從而產(chǎn)生相關疑問。

如:《貓》一文中有這樣的句子:“說貓老實吧――它――貪玩――盡職――”引導學生在這些地方提出問題:“作者為什么說貓老實卻又說它貪玩?貪玩又盡職呢?學生提出這些問題后,然后通過討論,就會把課文理解得更深,學生的思維也更深化。

2、提供范例。學習是從模仿開始的,學生喜歡模仿的又是教師的行為方式,因此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在提問的角度、思路、方法方面給學生提供范例。善于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勤于思考、敢于想像猜測,對同一個問題多層面,多視角地去觀察、分析和思考,透過現(xiàn)象看本質(zhì)。通過探因求果、正反對比、逆向思維、突破定勢等方法,提出來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問題,長期潛移默化,學生便會由原來的被提問變?yōu)橹鲃犹釂枴?/p>

3、變課堂的“縱向提問”為“橫向提問”。所謂橫向提問就是在課堂上問題不是由教師提出,而是由學生自己提出,再由學生通過思考來自行解決的一種提問方法。由于提問者與回答者在課堂教學中都具有同等的學習者地位,因此這種提問方法與教師提問學生回答的縱向提問相比,可以使學生比較容易地消除在課堂回答過程中的緊張感,能為推動學生主動思考問題和發(fā)現(xiàn)問題,敢議論問題和提出問題,善于回答問題和分析問題創(chuàng)造了條件,使學生有機會在一種既無拘束又較熱烈的教學環(huán)境中提出問題、回答問題。

四、提高認識、使學生善問。

善問是在學生有主動提問意識基礎上的更高的要求,是敢問、會問的進一步提高,善問是要問得當,問得明、問得妙。

問得當,是指當問之處才問,不要一有疑就問,每疑必問,應當經(jīng)過充分的思考確實有疑問再提問。那些通過自己的努力,或通過查工具書、向別人咨詢、與同學互相討論便能得以解決的問題,則不必提問。

問得明,是指對問題的表述要清楚、明白。清晰的表達。可以使問題更加明朗,而且還能幫助提問者自己理清思路,為問題更加深入探討和解決提供契機。

問得妙,是指學生提出的問題具有很高的認識水平,這些問題無法從課本或教學資料中得到答案,必須由學生經(jīng)過理解、分析、推測、歸納等過程將那些看似零碎的信息進行加工。這就需要調(diào)動提問者認知方面的所有潛能,有時還要受到自己的興趣、動機等非智力因素的制約。

第5篇:論文教學論文范文

有了交流討論的拋磚引玉,學生的思維如洪涌而來的浪花般躍動而出。此時,學生要整合好自己所掌握的各種信息資料,這是個性作文創(chuàng)作的最好表達方式。從命題立意到謀篇布局,再到遣詞造句,學生的文采一一透露于文字之間,簡單的復制絕不能達到這種效果,這過程也是文學知識的展現(xiàn)過程。初中作文教學中師生的角色定位江蘇省響水縣雙港中學殷曉海不管是命題作文還是半命題、話題作文,都本著“一定要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要說”的原則,鼓勵學生尋找源于生活的素材,抒發(fā)真情實感,打破傳統(tǒng)單一的作文模式,使之迸發(fā)活潑的氛圍,充分給予學生一個廣闊的思維想象空間,不囿于思維的發(fā)展,有利于學生聯(lián)系各自的生活,產(chǎn)生聯(lián)想。這樣,學生就能張開翅膀,在富有創(chuàng)意的萬里晴空看盡萬里山水,從而改變以往千人一面的作文狀況,寫出富有特色,語言流暢的好文章。一方面,對于寫作能力較差的學生來說,討論與交流為其帶來寫作思路的來源,發(fā)散他們的思維。在此基礎上,他們逐漸模仿然后在加上個人特色,是邁向個人創(chuàng)新的重要一步。另一方面,寫作能力較強的學生必將努力超脫窠臼,繼承創(chuàng)新,擺脫束縛,另辟蹊徑,將個人色彩溢于文字間,不斷完善自己的作品。在此基礎上整合的文章,凝聚集體智慧,具有可讀性,也閃爍著個人作文創(chuàng)作的火花。若是缺乏討論交流,脫離模仿借鑒,學生的思路不能得到開拓,則作文創(chuàng)作效果不佳。有成就的作家不忌諱模仿,重要是模仿中要有個人特色,才能創(chuàng)作出精彩的文章。

二、對學生作文進行批改及評改

完成作文創(chuàng)作后,對作文進行批改及評改是重要的一步,而學生對于創(chuàng)作后的文章所存在的缺點不能及時指出,不了解對于自己寫出的文章到達什么程度。這時候只能留給別人評價,畢竟局外者清。這環(huán)節(jié)至關重要,因為它可以總結經(jīng)驗教訓,矯正錯誤,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根據(jù)傳統(tǒng)教育模式來說,這場劇是以老師為主導,學生在此過程中只能擔當聽眾的一角,不利于學生個人發(fā)展,因此,要打破一人獨霸的僵局。按照新課標理念,作文修改主要分為老師面評與學生互評兩種形式。老師面評是要求教師與學生展開關于作文的一個交流過程,相互討論作文中的優(yōu)點與缺點,這個過程彰顯了師生關系之間的互相平等與互相尊重,而學生互批要求學生之間相互借鑒相互了解,因為每個學生的閱歷不一樣,審美觀點、作文功底等都存在差異,所以這個過程也是一個相互借鑒與相互學習的過程,使雙方能從各自的文章中找到自身的不足。實驗證明,相比于老師的評語,大部分學生對同學批語的關注程度較為高,再者,相比于老師,學生批改作文更加認真仔細。改變傳統(tǒng)的作文批改方式有教師主評、學生主評與師生共評。師主評是教師作為評講主體,對作文的優(yōu)點與缺點進行全面的解讀。學生主評是學生作為評講的主體,可由一人進行主評而其他人進行補充的形式進行。學生之間互相借鑒,取長補短,大大提高了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教師生共評是教師和學生作為主體,共同挖掘文章的價值所在。特別要注明的一點是講評要注重激勵,要善于發(fā)現(xiàn)長處,找出文中的亮點,讓學生體驗成功,感受快樂。在作文教學中,可以進行另類的創(chuàng)新,將特別優(yōu)秀的作文打印出來,在學生間相互傳遞,讓大家領略到文章的精彩之處。這樣不僅讓小作者感受到當作家的愉悅感,而且激勵學生之間競爭意識,在競爭同時得到作文水平的一定提高。激發(fā)學生的寫作動機是作文教學成功的關鍵所在。在教學關系方面,要發(fā)展學生個性,激發(fā)思維活力,需要理清主體和主導的關系,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能動性、創(chuàng)造性,提倡開放式教學。在作文教學中,教師必須首先使自己的角色轉變:努力成為學生生活的促進者,與學生一起經(jīng)歷各種辛酸,共同分享成功的愉悅;努力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了解學生的動態(tài),密切關注學生的發(fā)展;做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平等對待,寬以待人,相互尊重。教師不要擺出一副高傲在上的樣子,而是要把機會讓給學生,讓學生自覺克服在寫作中的惰性,從而實現(xiàn)由“要我寫”到“我要寫”的飛躍,只有這樣才能使作文教學達到理想的境界,鑄造出擁有個性,凝聚集體智慧的作品。

三、小結

第6篇:論文教學論文范文

一是鼓勵學生深入生活,對生活體驗進行積累:如今很多學生在作文過程中,往往感覺到很大的難度,主要是沒有積累足夠的材料。要想積累足夠的素材,就需要深入到生活當中。我國有句俗語講,處處留心皆學問,要給予學生足夠的引導,對身邊獨特的人和事留心觀察,深入到生活中,將其中閃光點給找出來。學生在日常的生活中,需要對需要的素材進行積累,這樣自我體驗才會得到豐富。因此,在體驗式教學過程中,就需要對學生參與到生活情境中進行引導,融入到情境中。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指導,對山水花草等進行觀察,對自然之美積極發(fā)現(xiàn),對充滿樂趣的人文景觀進行體驗,對人們的優(yōu)良品德進行感受。同時,也需要有效結合語文教學中的實踐活動和作文教學,對一些綜合性學習活動進行設計,促使學生的作文能夠更加緊密聯(lián)系到生活世界。比如,在春天到來的時候,可以組織學生去公園或者校園中種樹,活動之后,以此為主題來進行作文,這樣學生在寫作的時候,就覺得信手拈來。在如今的中學語文課本中,有很多文章都是寫景抒情的,比如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濟南的冬天》等等。通過這些美文的學習,教師及時組織學生去體驗美景,讓學生對家鄉(xiāng)的自然美景進行描繪。

二是建構體驗情景,指導學生將自己的體驗表達出來:相較于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體驗式教學具有一系列的優(yōu)點,讓學生結合自身的方式、理解和經(jīng)驗,來對話情景,在這個過程中,來對有關世界的意義不斷建構,并且對我的存在進行深刻的體驗。因此,學習不僅僅是對知識進行占有,而且還需要自我體驗,使學生來自我體驗境域性知識和本質(zhì)。在體驗式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對學生的切身感悟充分重視,并且綜合考慮和反思。具體來講,可以從這些方面來努力:首先,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多種多媒體手段給利用起來,來對各種體驗情境進行積極營造,通過圖片、視頻或者聲音等一系列的方式來再現(xiàn)各種寫作素材,全方位地對學生的感官進行刺激,將學生以往的切身經(jīng)驗給喚起來,或者是誘發(fā)其想象思維。通過畫面,學生可以更加真實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美景,生活的酸甜苦辣以及人性的美好,以便更加深刻地體驗生命,將學生的寫作欲望給充分激發(fā)出來,這樣寫出來的文字才是飽含深情的。

其次,要引領學生進入到情境中,對體驗進行深化;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綜合運用一系列的方式和方法,如語言描述、游戲活動、情境表演等,將學生引入到創(chuàng)設的情境中來。同時,在教學過程中,也需要組織學生之間互相交流和討論,分享自己的體驗和感悟,也可以與老師進行溝通,互相探討,以便提升體驗的認知。學生在體驗的過程中,會獲得一系列的感悟,促使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得到很大程度的提高。

再次,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拓展,很多學生雖然進行了深入的體驗,但是卻無法將所體驗的內(nèi)容表達出來。那么教師就需要給予及時的引導,鼓勵學生用自己的方式來進行表達,將自己的真實感受給描述出來。另外,結合作文的具體要求和目的,教師還需要鼓勵學生對表達方式進行合理的選擇,如描寫、議論以及抒情等等。

三是科學評價,對體驗成果積極反饋: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在新的課程標準中,要求在中學作文教學中,需要重視過程,促使學生更好地成長和發(fā)展。評價也是教學過程中非常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但是評價需要服務于學生的發(fā)展。如今中學作文評價模式還是落后和傳統(tǒng)的,以文為本,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將作文的主題、結構、內(nèi)容作為評價的重點,這樣教師就對作文分數(shù)過分重視,采用了單一的評價維度,評價不夠全面,這樣就會對學生的健康發(fā)展起到一定程度的不利影響。在語文新課程標準中,要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足夠的尊重,要將自己的真情實感融入到寫作當中,將自己在實踐過程中的獨特感受進行真實的表達。因此,在作文評價中,需要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融入進來,要對學生的個性化體驗充分尊重。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如果有閃光的地方,需要及時的肯定和贊揚,要人文關懷學生的獨特體驗,讓學生認識不到寫作是苦悶的,需要在此過程中,感受到樂趣,通過不斷寫作,不僅需要提高寫作能力,也需要升華生活體驗。只有這樣,才可以不斷提高中學作文教學質(zhì)量。

二、結語

第7篇:論文教學論文范文

教師結合教材要求、學生實際設計訓練目標在課堂上明確寫作目標,并指導達成目標相應的方法,教給學生活用詞語、選擇句式、運用修辭等增加文采的寫作技巧。出示作文題目,學生思考、寫作。與傳統(tǒng)寫作課不同的是,寫作課是穿插在閱讀教學中進行的,而且教師在寫作課的文題設置上緊密結合閱讀教學課的教學進度。如學習《陳情表》后,與其最相近的寫作課布置的作文主題就是“感恩”;學習《蘇武傳》,其后寫作課的主題就是“信念”;學習《離騷》后,寫作主題就是“愛國”教師在寫作課的這一環(huán)節(jié),會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利用教材這個“寫作素材的后花園”,將剛學過的課文內(nèi)容根據(jù)主題要求轉化為相應的讀寫結合寫作素材。這樣做,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課程的設置成為一個有機整體,既使學生作文材料日益豐富,也反過來有效地促進了對課文的閱讀,使學生讀有所悟,讀有所得,讀有所取。在學習了《先秦諸子選讀》的《<論語>選讀》單元后的這一次作文課,布置的作文話題就是“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此次作文,不少學生就運用了孔子的事例,如:傳承中華文化,需要持之以恒的堅持。被稱之為“圣人”的孔子,在他開始創(chuàng)辦儒學的時候,他便周游列國進行傳教。然而,在周游的過程中,并不是一切都是一帆風順的。途中,他曾因被人誤會而被圍困,后又因遇上戰(zhàn)亂,再度被困。到了諸侯國,他更是坐盡了冷板凳,吃盡了閉門羹。然而,他從未放棄。風餐露宿,殘羹冷炙,不是他退縮的理由。最終,他收下了兩千多名弟子,成為傳承中華文化的旗手;他創(chuàng)辦的儒學,一直影響至今。

第二步:讀作文,寫評語

評改標準由教師根據(jù)高考在立意、選材、結構、文采等方面的具體要求制定,再結合本次寫作的專題目標“遣詞造句,生動表達有文采”,對評改標準進行細化和修改,確定本次評分細則,增加了文采的占分率。評改則由學生實行,學生根據(jù)細則互評作文(方式靈活,可個人對個人,小組對小組,班級對班級)。不僅打出分數(shù),還要寫上評語(包括眉批、旁批、總評等)和修改建議。如上例作文片斷,幾位批改學生針對此段的評語分別為:生甲評:能運用剛學過的孔子為例子,很好,但孔子與中華文化的聯(lián)系似乎說的不夠清楚。能說一下儒學的主要思想嗎?生乙評:用了四字詞語,成語,使詞語精煉,句子簡潔明朗,但句式單一,語氣不夠有力。建議使用一些排比句增強語氣。生丙評:事例敘述詳略得宜,能緊扣小論點的堅持來寫。學了那么多孔子的思想言論,用引用名言的方法提升文采這一招應該能用得上的。

第三步:讀評語,改作文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評改體會,總結本次作文的主要優(yōu)點和普遍性的缺點。評講依然由學生主持,學生代表堂上展示批改成果,并宣讀優(yōu)秀文段,舉例指出帶有普遍性的缺點的文段,給出修改意見。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課前審閱學生作文及評語,進行總結,把握總體情況但并不擔任堂上主講,只在必要時作糾正明確,并指導修改方向。課后各學生根據(jù)堂上總評要點并閱讀自己作文上其他同學的詳細評語,進行反思,修改自己的作文,形成最終寫作成果。如上文學生修改后:傳承中華文化,需要持之以恒的堅持。“至圣先師”孔子,在開始創(chuàng)辦儒學的時候,他便周游列國進行傳教。然而,在周游的過程中,并不是一切都是一帆風順的。他曾因被人誤會而被圍困,他曾因遭逢戰(zhàn)亂而饑寒交迫,更因各諸侯國的冷板凳、閉門羹而吃盡苦頭。放棄了吧?不!風餐露宿,不是他退縮的理由,殘羹冷炙,不是他卻步的借口。秉持著“朝聞道,夕死可矣”的信念,他在顛沛流離的漫漫長路上依舊堅定前行。

第8篇:論文教學論文范文

小學生積極好動、活潑上進,在學習中渴望與他人比一比、賽一賽,這樣的思想特點能夠為語文教學活動的順利開展提供有效幫助。筆者在抓好課堂教學的基礎上,經(jīng)常在課外開展多種形式與內(nèi)容的競賽活動。競賽分為三種類型,第一種類型是知識點記憶的競賽,如生字詞默寫比賽、課文背誦比賽等等,通過這樣的比賽夯實學生基礎知識;第二種屬于能力方面的比賽,如演講比賽、朗讀競賽等等,通過這樣的比賽方式提高學生對語文能力的掌握效果;第三種屬于拓展性的比賽,如要求學生進行課外調(diào)研活動,撰寫心得體會,進行課外閱讀讀后感評比等等。在語文教學工作中運用這些競賽,能夠有效調(diào)動學生語文學習的興趣愛好,讓看似枯燥乏味的復習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活潑,更加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筆者在教學中將競賽活動融入教學整體設計與規(guī)劃之中,針對每一階段學習重難點,以及每一種類型知識點的教學情況,進行競賽活動的設計與組織,讓學生在充滿激情的氛圍中開展學習,實現(xiàn)自我能力的最大化提升,這對于增強語文學習效率具有積極的意義。

二、發(fā)揮興趣小組陣地對語文教學的促進功能

興趣小組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延伸,具有拓展語文教學空間,促進學生能力發(fā)展的重要功能。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應當是生動活潑的,但是課堂的時間和空間因素制約了語文教學的進一步拓展,此時,教師可以發(fā)揮興趣小組的作用,將語文教學從課堂向課外進行延伸。首先,在興趣小組設置上要緊密結合教學實際需要和學生興趣愛好,讓興趣小組成為課堂教學重難點的拓展環(huán)節(jié),如作文學習難度較大,教師可以在課外組織作文寫作技巧訓練興趣小組,再比如學生朗讀能力不足,教師也可以在課外開設朗讀興趣小組,對學生進行發(fā)音和情感朗讀技巧方面的指導,興趣小組應當緊扣語文教學的重點難點和學生能力狀況。其次,興趣小組的活動應當體現(xiàn)學生自主原則。教師幫助學生成立相應的興趣組織,還要安排專人負責,讓學生自己確定活動的內(nèi)容,擬定活動計劃與進度安排,在課余提供充足時間讓他們自主開展活動。有了這樣的基礎,興趣小組的活動能夠有效地組織起來,學生在充滿興趣的氛圍中開展語文知識點的探究和能力的訓練,將會取得較為明顯的成效。

三、發(fā)揮專題活動陣地對語文教學的促進功能

第9篇:論文教學論文范文

文學作品的描寫不僅客觀,還灌注著作家的主觀理想和愿望。所以,讀者在閱讀作品時,思想和精神面貌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陶冶情操,塑造高尚、完美的人格,明辨是非,分清善惡……如學習朱自清的《背影》,全篇文字平平實實,滲透著一種對父親的深切懷念之情,十分感人,不僅給人以性情的陶冶,而且增進了人們對天下父母心的理解。學習老舍的《我的母親》,這是對母親崇高精神和母愛的偉大的頌揚,母親不僅養(yǎng)育了“我”,還改變了“我”的習性,在精神上給予了“我”一生的支持,是我的精神支柱。學習《合歡樹》,體驗并感悟滲透在字里行間的母子深情,讓學生學會愛、學會感恩、學會珍惜。學習《邊城》,從人物的情感故事中,尋覓人性美與人情美的蹤跡。學習《書憤》,讓學生感受到詩人抒發(fā)的報國壯志和憂國深思。學習《岳陽樓記》,讓學生感受到范仲淹能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為天下人謀福利,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學習《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引導學生學習保爾不向命運低頭的精神。而《水滸傳》中,許多見義勇為、豪放英武的梁山好漢及見義忘利、陰險歹毒的反面人物也是體現(xiàn)美丑、善惡的例子。如魯達同鄭屠,林沖同高俅、陸謙等,通過作品中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tài),把英雄同惡霸,君子同小人的美丑、善惡刻畫得栩栩如生。這就體現(xiàn)了文學作品審美意識的教育作用,能讓中職生受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符合中職生的現(xiàn)狀

目前在中職學校就讀的學生,不論是年齡上還是思想上,他們都處在一個比較特殊的階段。并且這些學生幾乎都是“90后”,他們當中多數(shù)是獨生子女,而且他們還正處在一個青春發(fā)育的高峰期,心理不夠成熟。所有這些都給中職學校的德育工作增加了難度。與此同時,由于中職生一般都遠離家庭住校,父母的管教相對少了,他們又處于半成人狀態(tài),易受一些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在全面開放的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他們的價值觀呈多元化趨向,拜金主義、個人享樂主義等消極情緒時有存在。他們以自我為中心,集體主義觀念淡泊,互助互愛意識不夠,行為偏激,心理素質(zhì)差;他們在社會活動和交往中不能謙讓、幫助、團結、合作共享;他們知行不能統(tǒng)一,雖然明白尊師敬長,而行動上卻很難做到;他們隨意崇拜偶像,卻對民族歷史知之甚少,缺乏愛國熱情。中職生的德育素質(zhì)現(xiàn)狀不容樂觀,諸多因素造成的中職生的這種道德素質(zhì)現(xiàn)狀,使得道德教育顯得尤為必要和迫切!所以,在語文教學中德育思想的滲透,對中職生的心靈凈化、情操的陶冶、是非的明辨有著重要的作用。如學習《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讓學生知道,說話、做事是我們每個人日常生活的必修課,有的人先說后做,有的人只說不做,聞一多先生的說和做與常人相比有哪些不同?通過學習作品,明確了聞一多先生嚴謹刻苦的治學態(tài)度、無私無畏的斗爭精神、澎湃執(zhí)著的愛國熱情以及言行一致的高尚人格。同時也讓學生知道,生活在世上,要做一個生動的人、大寫的人。而學習《致橡樹》,理解的是作者的愛情觀,并且要明白,愛,并不是狹隘的愛對方偉岸的身軀、容貌和才華,還要愛他的理想、他的追求,愛生活,愛祖國,這才是真正的愛情。這樣,學生感悟的是詩人提倡的獨立、平等的愛情觀,能培養(yǎng)他們獨立自尊的偉大人格及健康高尚的審美情操??傊?,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德育思想的滲透,對于完善中職學生高尚的人格、培養(yǎng)學生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

三、規(guī)劃中職生美好的人生

現(xiàn)今社會,如果沒有一個長遠的計劃和對人生的合理規(guī)劃的話,那么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就會失去主動權。中職語文教學中,德育的滲透對中職生的人生規(guī)劃有著重要的影響和很大的幫助。

1.培養(yǎng)學生面對困境迎難而上、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和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發(fā)現(xiàn)他們的亮點,樹立起他們的職業(yè)理想。自信是建立在正確認識自我的基礎上,對自己實力的正確估計和積極肯定,是學習和事業(yè)成功的有利心理條件。每個人都是一座待開發(fā)的金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強勢智能,都有未被挖掘的潛能,有自己的特有優(yōu)勢領域。在語文課上,教師可采用師生換位、辯論會、分角色表演等教學方式,給每個學生展示才能的機會,使學生由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的閃光點,及時給予鼓勵,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前提下,幫助學生正確分析自我,找到改正不足的切入點,使學生在感受肯定中得到自信。如學習史鐵生的《我與地壇》和海倫?凱勒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兩篇文章時,教師可以通過介紹兩位作者艱難的成長歷程,啟發(fā)學生“當上帝關閉你的一扇門時就會為你打開一扇窗”,鼓勵學生不怕挫折,讓他們認識到苦難是人生最寶貴的財富,是通向成功的階梯,無論何時都要保持一種樂觀的心態(tài)。又如學習馬克思的《青年在選擇職業(yè)時的考慮》一文時,讓學生明白,在選擇職業(yè)之前要為自己定一個目標,選擇職業(yè)時不僅需要一份對職業(yè)的熱情,更需要有冷靜的研究,進而認清該職業(yè)的分量,并了解它的難度,還要結合自身的體質(zhì),不能跨越自己的體質(zhì)。從而讓學生明確自己的人生規(guī)劃,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理想。此外,作為教師可以大量搜集關于成功人士、優(yōu)秀創(chuàng)業(yè)者的成長歷程或先進材料在課堂上交流,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使他們樹立長遠的職業(yè)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