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發(fā)教學論文范文

發(fā)教學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發(fā)教學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發(fā)教學論文

第1篇:發(fā)教學論文范文

所謂“問題情境”,是指帶有“問題”的教學情境。古語云:“學源于思、思起于疑?!碧K聯心理學家馬秋斯金的研究表明,思維永遠是從問題開始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以導為主,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問題情境,以問題為中心,揭發(fā)矛盾,啟發(fā)思維,使課堂教學真正地活起來。例如,在教學《》一課時,我引導大家回憶“府院之爭”及我國派十五萬華工參加協(xié)約國方面作戰(zhàn)的過程,著重指出中國也算是個戰(zhàn)勝國。然后,又著意講解在“巴黎和會”上中國領土被重新瓜分的辛酸歷史,引起學生的興趣,從而激發(fā)學生提出了如下疑問:“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中,中國也是戰(zhàn)勝國,為什么在巴黎和會上卻被當作戰(zhàn)敗國被瓜分?”從而取得很好的設疑效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一個優(yōu)秀的問題情境,猶如一石激起千層浪,會引發(fā)學生思維的漣漪擴散,使學生學得更多、更好。

二、開展課堂討論,是開發(fā)思維的動力

討論是思維交流的最好形式,是開發(fā)思維的動力源泉。高中學生,他們思想活躍,興趣廣泛,善于思考,理性思維能力已有較大提高。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創(chuàng)設討論課題,開辟群眾討論,鼓勵學生爭論,這既符合學生的心理發(fā)展特征,也有利于學生所學的知識在討論中而豐富起來。例如,我在課堂上講到“中國產生”一目時,曾組織學生進行討論,啟發(fā)學生把民族資產階級對待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工人階級的幾種不同態(tài)度進行分析對照,并引導學生運用大量歷史事實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教師最后歸納總結。這樣,學生就對民族資產階級為什么具有革命性和妥協(xié)性這一問題有了較為深刻的理解。在討論中,同學們收獲了各方更為全面的知識,思維方法有了改變,學會了從多層次多角度去看問題。又如,我在引導學生分析“影響”時展開了一場討論會。有的同學認為:打斷中國獨立發(fā)展的道路,從此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歷史,給中國帶來的是“屈辱”。有同學會說,正是由于這場戰(zhàn)爭,才推動中國近代化的歷程。也有同學說,西方列強不斷侵略中國,這是中華民族的奇恥大辱。但是,這種奇恥反過來促使了中華民族覺醒,忍辱負重,抗爭探索……通過對“”的討論,加深了同學們對影響的認識。更重要的是,通過思維鍛煉,我發(fā)現學生的思維開闊了,課堂氣氛也活躍了許多。

三、豐富史料教學,是發(fā)展思維的基礎

前蘇聯學者萊納說過,“任何思維的進行都必須要有思維的材料,否則思維的操作就無從談起,歷史思維的培養(yǎng)尤其如此”。在歷史教學中,如果離開了基本的歷史材料,教學只能是空談。由于不知道所接受的歷史知識是怎樣而來,死記硬背的歷史知識只用作應付考試,喪失了實際應用價值。這樣的歷史教學,是違背歷史教育本質的,是沒有意義的?!镀胀ǜ咧袣v史課程標準》在“能力目標”中明確提出,“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歷史信息的能力”;在“過程與方法”目標中明確提出,“歷史學習的基本方法,要求做到論從史出,史論結合”,這就對教學中史料的運用提出了明確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史料,有目的地引導學生在讀懂讀通的基礎上分析史料,最大限度地從史料中獲取有效信息,結合史料思考問題,充分發(fā)揮史料應有的作用來體驗論從史出,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發(fā)展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如教學《古羅馬的法律》中“十二銅表法”。因這節(jié)是重點內容,又比較抽象,所以我直接選用“資料卡片”和教材中有關的法律條文材料進行設問,讓學生認識法律條文所涉及的內容,通過史料表述的現象提示其實質,并直接對其進行評價。在具體的歷史現象面前學生不難得到認識:法律在一定范圍內保護了平民的利益,打擊貴族的專橫,又同時表現了法律落后的一面。這樣的論從史中出,增加真實性、可靠性,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分析材料能力的提高。史料拓展了教材深度,并使教學顯得更生動精彩。通過學生閱讀,教師講述,并設計思考題和答案,可以促使學生的思想認識進一步深化與完善,在潛移默化中使歷史思維能力隨之得以鍛煉與提高。

四、加強能力訓練,是拓展思維的要求

設計好練習題就成為能否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發(fā)展的基本要求。巧設一些思維練習,并使所設計的練習題具有針對性、目標性、典型性和探究性,不論是專題訓練、綜合訓練、還是選擇、材料解析題作答,都始終要把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作為命題設計的首要。如在選修專題中的“英法資產階級革命和美國獨立戰(zhàn)爭”這一內容時,我要求學生按時間順序把這三國革命的背景(原因)、經過及其歷史意義歸納成要點,列成表格,并把要解決的問題寫在黑板上,讓學生自己去分析,尋求解題的思路、方法,并比較其異同點,從而得出正確結論。又如在“經濟全球化的影響”一節(jié)中,“面對經濟全球化的潮流,我們是支持還是反對?為什么?”這一思考題,書中只是講了些歷史事實。如果沒有較強的語言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歷史理論基礎,就不能達到論從史出的目的。于是,我便以此為突破口,組織學生查閱資料,并就經濟全球化的利弊進行了辯論。正方同學觀點明確,以科學資料為論據進行陳述;反方同學據理力爭,用大量的實際情況做論據進行反駁。課后,讓學生寫成書面材料,撰寫史學小論文。這種寫作,可充分調動他們思維的積極性。他們往往能提出一些新見解,闡述出某種新觀念。通過拓展練習,學生思維能力也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五、結語

第2篇:發(fā)教學論文范文

學生將來就業(yè)崗位為啤酒生產企業(yè)的一線操作人員,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技能,依據學生將來就業(yè)的崗位要求,將教學內容融入真實任務中,結合課程標準,確定本次課的教學目標。啤酒發(fā)酵崗位是學生將來從事啤酒生產的崗位之一,發(fā)酵崗位主要工作為設計發(fā)酵工藝、控制發(fā)酵系統(tǒng)。因此,確定本門課程的教學重點為啤酒發(fā)酵技術,教學難點為啤酒發(fā)酵原理。

2資源整合

啤酒發(fā)酵基礎理論知識學生可通過課程網絡平臺自學,本次課的知識目標為理解啤酒發(fā)酵原理,掌握發(fā)酵技術及發(fā)酵過程中的物質變化,但啤酒發(fā)酵內容較抽象,啤酒發(fā)酵原理復雜,采用密閉發(fā)酵的方式,無法看到發(fā)酵罐內部的現象,學生不易理解,可通過動畫模擬、視頻演示突破重點難點;本次課的能力目標為培養(yǎng)學生啤酒發(fā)酵操作的能力,通過模擬仿真軟件進行啤酒發(fā)酵的模擬操作,通過啤酒生產實訓室進行真實生產的拓展任務,鞏固學習效果。

3過程實施

將教學過程分為三個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布置任務;自主學習,工藝設計;仿真操作,在線測試,采用的教學方法為任務驅動法、小組學習法。在前面的課程中,學生已經學習了啤酒生產原料、麥芽汁的制備,那么酵母是如何利用麥芽汁發(fā)酵成啤酒的?這個過程發(fā)生了哪些物質的變化?需要什么條件?

3.1創(chuàng)設情境,布置任務

利用啤酒中試生產線,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真實生產操作的學習環(huán)境(圖1)。布置生產任務,每組針對不同類型的啤酒,設計發(fā)酵工藝、繪制發(fā)酵曲線。

3.2自主學習,工藝設計

(1)自主學習:教師組織學生進入“課程網絡學習平臺”,根據生產任務,為學生介紹相對應的學習內容,學生可根據生產任務進行查閱和學習相對應的教學資料。本次課教學難點:啤酒發(fā)酵原理。啤酒發(fā)酵過程較復雜,學生不易理解,可通過動畫模擬(圖2),直觀展示出啤酒發(fā)酵的過程,突破難點。本次課教學重點:啤酒發(fā)酵技術。由于啤酒發(fā)酵內容較抽象,是采用密閉發(fā)酵的方式,發(fā)酵系統(tǒng)自動控制,無法看到發(fā)酵罐內部的發(fā)酵現象,通過視頻演示傳統(tǒng)發(fā)酵技術,使用的是敞口發(fā)酵池,將發(fā)酵現象展示給學生,使學生對啤酒發(fā)酵現象有個感性的認識;現在啤酒廠采用的是現酵技術,使用的是大型密閉式的發(fā)酵罐,不便于現場講解,通過視頻演示,使學生了解現酵設備。通過傳統(tǒng)發(fā)酵技術的視頻可以看到發(fā)酵現象,現酵技術的視頻可以看到發(fā)酵設備,促進學生對啤酒發(fā)酵技術的理解。(2)工藝設計:學生通過課程網站對發(fā)酵工藝的內容進行自主學習,分組設計發(fā)酵工藝、繪制發(fā)酵曲線,教師進行指導,組織各組進行匯報與答辯。

3.3仿真操作,在線測試

學生根據每組設計的發(fā)酵工藝,利用模擬仿真軟件,可進行進麥汁、充氧、接酵母、設置發(fā)酵參數等操作,掌握發(fā)酵工藝流程和崗位基本操作,為后續(xù)真實生產奠定基礎。利用課程網絡平臺中的“在線測試”,檢查學生自主學習效果,教師根據測試結果進行總結。在完成本次課的三個教學過程后,在后續(xù)課上進行拓展任務即真實生產、鞏固成果,在啤酒生產實訓室,利用啤酒中試生產線,每組進行不同類型啤酒的生產,鞏固學習效果。

4效果反饋

第3篇:發(fā)教學論文范文

啟發(fā)式教學和傳統(tǒng)教學不同點在于,在教學過程中啟發(fā)式教學是通過啟而迪之,教師只是起引導作用,真正的學習主體是學生,而不再是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站在講臺上滔滔不絕地灌輸知識,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所以在圍繞教學大綱備課時,教師不僅要熟悉授課內容,更要在學生已有的學習基礎上,對課程進行有計劃地設計,尤其是重點、難點內容。如何運用恰當的教學手段,激發(fā)起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引導他們獨立思考學習是備課的重點,也是關乎啟發(fā)式教學成敗的關鍵。

2各種啟發(fā)式教學手段靈活運用

啟發(fā)式教學是一種教學的指導方針,更是一種教學指導思想,它包含多種教學手段。常用的啟發(fā)式教學手段包括提問啟發(fā)、對比啟發(fā)、類推啟發(fā)、病例啟發(fā)等。

2.1提問啟發(fā)式教學

即教師將授課內容精心設計成問題,通過向學生提出問題,激發(fā)起學生的求知欲,引導其獨立思考、分析及解決問題,進而對知識點加深理解。例如在講授瞳神緊小的病因病機時,可以提問:“關于瞳神緊小病因病機的學說有哪些?”。通過引用倪維德《原機啟微》“足少陰腎為水,腎之精上為神水,手厥陰心包絡為相火,火強搏水,水實而自收”,提出“什么是強陽搏實陰論?”通過引用黃庭鏡《目經大成•八十一證•瞳神緊小》“因勞傷精血,陽火散亂,火衰不能鼓蕩山澤之氣生水滋木,致目自凋,而水亦隨涸”,提出:“黃氏對該病的病因病機如何認識?”。通過上述不同的觀點,引導學生將該病的病因病機概括為虛實兩方面:實者為外感熱邪或肝膽火熱,火邪攻目,煎熬神水,黃仁受灼,致瞳神展縮失靈;虛者為勞傷肝腎或久病傷陰,肝腎陰虧,虛火上炎,神水受傷,瞳神失養(yǎng)。教師運用提問啟發(fā)式教學法,使學生帶著問題學習,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

2.2對比啟發(fā)式教學

對相似的知識提出問題,讓學生通過深入思考,總結歸類,找出異同。例如“針眼與胞生痰核均表現為胞瞼硬結,二者如何鑒別?”,引導學生從病因病機、發(fā)病部位、癥狀、病勢、病程等方面進行思考,通過比較異同,進而掌握疾病。也可以是不局限于某個章節(jié),模擬臨床,直接從癥狀著眼,例如“患者自訴視一為二,應考慮哪些疾病?”。對比啟發(fā)式教學是在前期教學的基礎上,通過提問的方式,將易于混淆的知識點進行歸納、梳理,運用橫向思維,改變了僵化的知識結構,從而鞏固了教學效果。

2.3類推啟發(fā)式教學

學生在學習中醫(yī)眼科之前,均已學習了完整的中醫(yī)理論體系,而中醫(yī)眼科學亦屬于中醫(yī)體系的一支,故在講授該門課程時,可引導學生利用已學過的中醫(yī)理論,推導出新的知識點。例如在講授聚星障之風熱客目的辨證論治時,從癥狀上來看,由于病邪為外感之邪氣,故推導出該型病情較輕,以黑睛淺層點狀混濁,抱輪微紅為主,全身癥狀、舌脈同外感風熱的表現;繼而推導出其治法應以疏風散熱為主,方用銀翹散加減。這樣既有利于學生理解記憶,又鍛煉了學生辨證思維的能力,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

2.4病例啟發(fā)式教學

第4篇:發(fā)教學論文范文

教師應用啟發(fā)式教學法引導學生學習,首先就要啟發(fā)學生觀察物理現象,該物理現象將是學生要探究學習的方向.教師可應用問題啟發(fā)的方法、故事啟發(fā)的方法、多媒體啟發(fā)的方法引導學生學習.不管教師用哪種方法啟發(fā)學生學習,其啟發(fā)的重心就是要讓學生對物理現象產生興趣.以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化學能與電能的轉化》這一節(jié)課的知識為例,一名教師給學生講了一個故事:物理學家伽伐尼在解剖青蛙的時候,把青蛙放在銅制的解剖盆上,它用一把鐵制的解剖刀去解剖青蛙時,發(fā)現死去的青蛙抽搐起來.伽伐尼剛開始的時候,以為生物中會存在一種特別的能量,它能在某種環(huán)境中被激發(fā)出來,伽伐尼為了證明生物中存在這種能量,就將實驗環(huán)境改為木質的解析盆,依然使用鐵制的解剖刀解剖死青蛙,此時伽伐尼卻發(fā)現死去的青蛙不會再抽搐.經過數次實驗以后,伽伐尼發(fā)現只有使用兩種不同的鐵器才能使死去的青蛙產生抽搐的現象.教師給學生講完這個故事以后,引導學生自己思考:這個故事可能發(fā)生嗎?學生聽到這個故事以后,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開始思考.學生覺得這個故事絕對不可能存在靈異現象,也就是不可能存在“生物能”這種概念,理由是如果存在生物能,不應該換了一個解剖環(huán)境以后“生物能”的現象就不存在了.死青蛙會出現抽搐現象,應該是銅和鐵之間產生了一種反應,導至產生電能,因為青蛙本身是導電的,如果銅和鐵之間能出現電能,那么電流通過死青蛙的軀體,它是能夠產生抽搐現象的.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得到了一個化學推測,學生在一邊接受教師的啟發(fā),一邊思考化學問題時,就會了解到這一次將要探索的化學問題.教師要啟發(fā)學生探索化學問題,就要巧妙地創(chuàng)造情境,讓學生對情境中的化學問題產生興趣,從而找到自己想要探索的化學事物.

二、對比實驗給予學生啟發(fā)

學生進入學習情境以后,會對化學問題展開聯想,然后結合自己學習的知識、自己的生活經驗得到一個推測,然而此時學生不知道自己的推測是否正確.教師要引導學生探索化學問題,就要引導學生掌握一套科學的思維方式,讓學生學會用科學的方法思考問題.以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化學能與電能的轉化》這一節(jié)課的知識為例,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作的情境中思考,他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得到一個化學答案.他們認為將兩個能量不同的鐵器放在液體中會產生分子位移的現象,這就產生了電能,這個故事描述的是金屬產生電能的現象,而不是動物本身存在生物能.此時教師可引導學生思考,伽伐尼用兩種不同的實驗來探索青蛙會抽搐是因為生物本身存在“生物能”,還是有別的能量作用在青蛙身上,那么,我們又該如何探索應用金屬的化學性質能否產生電能呢?學生經過教師的啟發(fā),將能理解到要證明自己的化學猜想,就要用對比實驗來證明.學生經過思考,設計出以下的實驗:人的身體是以電解質的形式存在的,那么,將兩種不同的金屬放在青蛙的兩端可以視為放在電解質的兩端.那么可以先實驗,將兩種金屬放在電解質中會出現怎樣的現象呢?實驗1:將鋅片和銅片平行的放進電解質中,不讓兩者接觸,觀察化學反應.學生通過觀察會發(fā)現鋅片的表面出現氣泡了,而銅片的表面沒有氣泡.學生經過思索得到化學反應方程式為:Zn+2H???4 Zn2++H2↑,學生認為銅無法與稀硫酸產生反應.實驗2:完成實驗1后,讓鋅片和銅片接觸,觀察化學反應.學生看到銅片四周也開始出現氣泡,學生依銅與稀硫酸不能產生化學反應的結果可以推測到銅片周圍的氣泡是從鋅上移過來的.即銅與鋅接觸,鋅產生的分子能量會轉移到銅身上.實驗3:用導線連接鋅片和銅片,將電流接在鋅片和銅片之間,電流表開始轉動,由此可見,鋅銅這兩種金屬若被連接,它們在電解質中就能產生電能.

三、總結數據給予學生啟發(fā)

學生通過對比實驗,能夠推測出化學現象產生的原因,教師還需用啟發(fā)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觀察化學現象產生的規(guī)律.教師若要讓學生發(fā)現化學現象產生的規(guī)律,就需要引導學生學會用科學的方法記錄化學實驗中產生的數據.以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化學能與電能的轉化》這一節(jié)課的知識為例,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化學能轉為電能必須具備的條件.教師引導學生用清晰的邏輯思維記錄實驗數據、整理實驗數據。 教師在開展化學教學時,要用科學數據整理的方法啟發(fā)學生找到化學現象產生的規(guī)律,讓學生能夠自主地掌握化學知識.

四、總結

第5篇:發(fā)教學論文范文

我們在歌唱時,一定要借歌曲來傳情達意,或通過歌曲創(chuàng)造出一定的意境,或優(yōu)美或深邃,而這樣的意境表達除了憑借旋律之外,就屬歌詞了。可見歌詞能否入耳,能否傳情,就要看歌唱者是否能表達清晰。一些初學者,也許受方言的影響,有些聲母在平時就發(fā)不清晰,導致發(fā)聲時發(fā)不準聲母的音。例如b的發(fā)音,有的學生會很短促,有的就會狹長些,導致發(fā)音不清。這時就需要教師仔細指導,例如聲母的發(fā)音部位和發(fā)音的氣息等方面,教師都要反復地為學生作出示范,尤其針對一些吐字不清的發(fā)音動作,更要反復進行強調,有意識地矯正學生發(fā)音,以使其發(fā)音慢慢趨向于準、平、穩(wěn),并且可根據學生發(fā)音情況,制定出相應的訓練計劃和步驟,使學生對發(fā)音的控制力不斷加強,然后再督促學生把聲母和韻母結合起來,進行音階練習。實踐證明,這種方法對于咬字不清的學生來說,是十分有效的。

二、抓好學生的基本功訓練

中專學生音樂知識和音樂水平參差不齊,這就需要教師在聲樂教學中,一定要抓好學生的基本功訓練,并采取相應的措施來加強學生的基本功練習,為學生將來繼續(xù)深造打下堅實的基礎。因此,教師在教學生練聲前,應先給學生講清各個發(fā)音部位,并且要強調指出發(fā)音時的要領:喉嚨放穩(wěn),舌根和下巴都要呈放松狀態(tài),類似打哈欠,使聲音上下通達自如。練聲時,一般從C′練起,所練曲目應按照由易到難的順序,母音練習時應以a、o、i、u、mi、ma、ye為主。待在中低音區(qū)練習熟練之后,再開始練習高音區(qū)。只有遵循這樣的練習步驟,學生的發(fā)音器官才能得到很好的鍛煉,不至于會出現難度突然提升而造成嗓子的負擔過重。另外,因為每個學生個體情況存在著差異,其發(fā)聲器官也有所不同,唱歌時,發(fā)出的聲音也會存在著差別,有的聲音較清脆,有的卻不夠圓潤。針對這樣的情況,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發(fā)音情況,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和策略。例如,對那些發(fā)音較清脆卻又缺少集中的聲音,教師要使用o、u音來加強學生的練習,使學生的發(fā)音漸漸圓潤起來;相反對那些發(fā)音低緩,不夠流暢的聲音,教師要進行集中訓練,如可讓學生反復練習d、t、n的發(fā)音,還可以通過使用錄音機,來查找自己的不足,直至發(fā)音到位、順暢。教師在抓學生的基本功訓練時,要從一般到特殊來篩查,針對個別學生,再進行輔導,努力使學生的音準、音色有一個大的提高。

三、聲樂教學要注意方式方法

聲樂教學不單單是為了處理音高、節(jié)奏等問題,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對音樂有更充分的認識,對歌曲有完全的理解,能借助音律反映歌曲的意境,準確地詮釋作品的情感和含義。教師給學生講清楚音樂的無窮魅力,讓學生懂得音樂是有生命的,它充滿了朝氣,充滿了陽光,富有激情和感染力。不能僅僅把“動聽”作為音樂單純的目的,這樣學生就會漸漸重視發(fā)音的練習,并會做到堅持不懈。在聲樂教學中,教師往往會遇到這樣的現象,覺得講得非常明白了,可總會有學生不理解、做不到位。這時教師要注意講課的方式和方法。比如學生急于求成,對教師所講的發(fā)音器官貌似聽懂了,其實對一些發(fā)音部位或器官的專業(yè)術語還是很糊涂。如在做發(fā)音訓練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把發(fā)音器官的位置弄明白,再通過自己的示范發(fā)音,讓學生領悟發(fā)音規(guī)律,或教師也可以先進行生動講解,再由學生試著來發(fā)音,教師根據學生的發(fā)音進行及時的糾正。還可以借助多媒體來播放一些發(fā)聲視頻,讓學生自己感悟正確發(fā)音和發(fā)音不準的內在區(qū)別,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聲樂教學效果。

四、結語

第6篇:發(fā)教學論文范文

1.1增強教師的知識儲備

發(fā)散式歷史教學要求教師首先應具備充足的知識儲備,教師的知識儲備及閱歷直接影響著學生所接收知識的范圍。因此,在發(fā)散性的歷史教學過程中,歷史教師應通過不斷地學習,努力擴充自身的知識面。通過知識儲備的增加,在課堂上給予學生發(fā)散知識的機會。教師的知識儲備的增加在無形中豐富了學生們的歷史知識,同樣也擺脫了教科書中枯燥無味的歷史陳述,能夠使歷史課堂活躍起來。

2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

歷史老師在歷史課堂教學中起著主導的作用,他能夠引導學生的學習。然而學生才是歷史學習的主體,因此,在歷史教學中,發(fā)散式教學的最終目的還是提高學生歷史學習的能力,促進學生歷史成績的提高。所以充分發(fā)揮學生想象力,對于高中歷史教學,尤其是在發(fā)散式教學模式下的高中歷史授課中具有極為重要的作用。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應從三個方面出發(fā),一是培養(yǎng)學生們的識圖能力。高中歷史課本上有很多歷史圖片,教師應該充分利用這些歷史圖片,引導學生去身臨其境的想象當時的歷史場景。二是對于歷史課本中的文字進行想象,設想當時記載這些歷史資料的過程。三是引導學生以歷史人物的思維進行想象,使學生更能理解歷史事件的發(fā)展經過。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也是發(fā)散式歷史教學的重要要求之一。

2.發(fā)散式高中歷史教學案例

在高中歷史必修一第三單元西方資本主義近代政治這一部分內容的教學中,首先我對這一部分知識進行了重點梳理,發(fā)現有些部分內容我也不是非常了解。因此,針對這一情況,我專門去圖書館查詢了有關方面的書籍資料,并進行整理,努力擴展自己這一方面的知識面。隨后在課堂教學中,我發(fā)現當我補充了一些書本上沒有的知識時,同學們顯得格外興奮與專注。很顯然,第一階段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效果達到了。隨后,我在ppt演示文稿上播放了一些有關資本主義近代政治的歷史圖片,接著我就開始啟發(fā)學生,布置學生觀察圖片的任務。然而在同學們觀察圖片的過程中,我卻發(fā)現班上有些同學在大聲講話,并沒有認真完成任務。這一現象嚴重擾亂了班級的課堂秩序,給其他同學的學習帶來了嚴重的影響。針對這一現象,我并沒有立即去批評那幾位同學,而是在課下將他們找來談心。從交談的過程中我發(fā)現原來有一名同學是對這一部分知識十分感興趣,所以想積極的表現自己,還有另兩名同學則是性格就是如此,喜歡說話。這反映出針對不同的學生,導致這一現象發(fā)生的原因也不同。因此,要求我們在教育中要結合學生個體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因材施教。對于像第一種情況的學生,應該多給予啟發(fā),誘導他在保持學習興趣的同時遵守課堂紀律。而對于第二種情況,則應加強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首先我從正面對這兩名學生進行教育,接著和他們經過幾次的交流,培養(yǎng)我與他們之間的感情,從情感上感化他們。其次,他們之所以在課堂上隨意講話,還是因為他們的自制力較差,因此,還應注意著重培養(yǎng)他們的道德意志。通過一段時間的教育,我發(fā)現這些學生不再在課堂上隨意講話,有的學生聽課的積極性更高了。于是我就進一步將課本知識發(fā)散開來,因為本單元只講述了英國、美國、法國與德國的政治制度,并沒有涉及到其他國家,因此我有意識地補充了日本,荷蘭等國的知識,同學們的反響也很強烈,我覺得這一階段的目標達到了。發(fā)散性教學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對高中歷史教學的影響還是很大的。最后我發(fā)現在此次的教育過程中,雖然能夠對學生起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具體教育工作中對學生進行啟發(fā)性教育還是明顯不足的,一方面老師想要引導學生歷史思維的發(fā)散,另一方面又不自然的在學生學習歷史中起了主導作用,這很顯然將不利于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發(fā)散。在此,我希望此次的教學案例分析及研究能夠對今后高中歷史教學發(fā)揮積極的借鑒作用,同時也希望廣大教育同仁們不斷努力,共同為我國的現代教育事業(yè)努力奮斗。

3.總結

第7篇:發(fā)教學論文范文

(一)教育教學評價考核機制有待完善。學生靠分數來評定成績,同時教師的教學評價也與考試分數形成了密切的聯系,這些考核都是和分數掛鉤的,這種考核制度有待完善和進一步的提高。

(二)教師無法認識到教育管理中已出現的問題。大部分的小學教師仍然不能很好的把學到的知識或技能運用到日常教學中去,依然難以適應教科研的要求。同時在課堂教學中多數學生感覺置身于課堂中會相當緊張,壓力較大且無聊乏味。但是這種情況并未引起教師的重視,這是由于課堂上多數學生仍較尊敬教師,對于所學的學科也并未感覺反感。因而只要學生不加搗亂,教師就認為自身的管理是成功的。教師的這種觀點是完全不正確的。

二、小學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分析

小學教育改革亟待進行,這已成為當下人們的共識。至于小學教育為什么需要改革,則是由多種因素綜合決定的。因此可以說小學教育改革具有必要性和必然性。小學教育專業(yè)的課程設置一直都遵循著“先理論后實踐”的培養(yǎng)模式,這種模式存在著嚴重的重理論輕實踐的傾向,這種傾向又直接導致了教育見習、教育實習功能的萎縮。因此在小學教育改革中要以學科課程改革為切入點,構建開放型的素質教育課程體系,包括改革學科課程、建設活動課程、開發(fā)潛在課程和校本活動課程。這些都是小學教育改革的必要性及發(fā)展趨勢。

三、小學教育改革的方向探索

(一)高效的教學課堂——教學改革的發(fā)展趨勢。

(1)有效課堂的三項指標。1.學習速度。2.學習結果。3.學習體驗。

(2)有效課堂的三個要件。1.設計和落實教學的三維目標。三維目標是一個整體,應該始終如一地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當中。例如在學習《春》的一個教學片斷:筆者引導學生分析“小草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這個重點句。教師:春天到了,小草長出來了。但是小草怎么長出來的呢?學生:鉆出來……偷偷地從土里鉆出來的。教師:作者為什么用“偷偷地”這個詞呢?下面請大家分組討論。(這時學生們的情緒就被調動起來,大家開始討論并且紛紛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討論的時候,可以明確重點詞在句子表達中的意義,要求學生要學習小草那種不怕困難、頑強進取的精神等。并且要求掌握多種適合自己特點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勤于思考的習慣。)

(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素質教育。愛默生曾中肯地說:“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學生?!睂W生的熱愛、理解與尊重,實際上為他們營造了一個情感氛圍,有利于他們積極人格的形成、積極情感的體驗。在課堂教育教學中,教育工作者要積極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中去,創(chuàng)設寬松和諧的學習氣氛,為學生提供生動活潑以及主動發(fā)展的空間,以培養(yǎng)他們的主體意識、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

(1)在課堂教學中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禮儀習慣。目前針對一些青少年的不良習慣,教師可以依據《中小學教師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和《小學生日常行規(guī)范》,狠抓文明禮貌教育,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禮儀習慣。

(2)作為小學教育工作者,在授課時應面向全體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調動他們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主動性。同時為了促使學生都有機會參與課堂學習中來,老師也可采取小集體活動的方式,安排同桌及前后桌討,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良好氛圍及活動空間。促進素質教育教學有效進行。

(三)注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建造教學的硬件設備,營造和諧校園,提高學生的學習動力。社會的快速發(fā)展往往忽略了學生心理健康的培養(yǎng)。因此在教學中就需要小學教育相關的工作者須將小學教育管理與其心理健康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加大對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力度,營造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同時學校相關領導應根據每個學科適時地增添教學器材,逐漸地改善教學器材的設備,促使器材充分發(fā)揮其輔助教學的作用;使教育效果達到最佳水平。

(四)教師隊伍建設進一步完善。師資隊伍建設是特色專業(yè)建設的根本保證,特色專業(yè)需要配備有學科特色的師資隊伍,其在教學和科研方向專長上必須和專業(yè)特色的培育相匹配。因此不斷更新教學理念,提高教師業(yè)務素質,逐步完善教育教學方法是很有必要的。

(1)教法。教育工作者要根據教材和學生的狀況而確定教學方法,例如筆者試做這樣一個探討:舉辦一次同課題的教學比賽,結果是教學目標基本一致,而教學方法卻各有千秋,就此教育工作者們可以共同研究,探討出有效的新穎的教學方法。這樣,一個新的理念產生了、教學方法也能得到提升,一個新的教學模式也就油然而生。

第8篇:發(fā)教學論文范文

上好課的關鍵是在于教師的是否有備好課,任何一節(jié)課都離不開教師的精心備課。如今,隨著新課標的實施與推行,教師的備課內容出現了多元化的趨勢,不僅僅是教學目標,而且還有備課的方式都出現了多元化。在備課的方式上,提倡教師、師生以及教師集體備課的相互結合。教師備課一定要按照新課標理念出發(fā),面向群體學生,將教學重點放在學生學習的方法以及學生探索學習過程上,不僅要教會學生會學習,還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教師在備課前一定要掌握學生的學習意向、查找學生的學習難處,根據這些為學生設計自主學習型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領會教材中的妙處。

二、優(yōu)化教學內容的導入方法

有趣的新課導入能充分的提升學生的興趣、集中學生的精神,理清他們的學習思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欲望,為教學營造良好的氛圍和開端。在初中數學教學課堂上,導入的設計尤其注意幾個方面:課堂內容要與學生的整體水平相適應,避免脫離實際;導入的教材要以學生能接受為準,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有興趣,才能積極的思考、主動探索學習;教師在導入教學時,語言要富有一定的藝術性,言簡意賅,短時間的將學生吸引到教學內容中去。

三、創(chuàng)新數學教學的課堂情境

情境是人們心理活動得到高度發(fā)展的必要條件[1]。數學是一門比較死板的學科,許多學生在數學課堂上感覺到枯燥、乏味,因此,教師在教學時,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充分的調動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有限的時間內得到有效知識。所以情境的創(chuàng)設在數學教學中有著極為重要的位置。

四、注重課堂練習

課堂練習的開展,以練促進了初中數學教學的課堂教學。數學學習是一種思維的活動方式,同時還是艱難的練習過程。課堂上的數學練習不僅僅是記憶的強化、知識的鞏固,更重要的還是思維的訓練、習題的練習、能力的培養(yǎng)。但是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適度的練習是有效途徑。“度”是關鍵:過度的練習只會增加學生的負擔,讓數學教學變成“題海教學”,讓學生在題海中亂練,沒有方向、目標;但倘若不進行練習,學生就不能在腦海中構成知識骨架,從而浪費寶貴的學習時間。因此,數學課堂的有效練習是根據課堂的設計而設計。

五、啟發(fā)式的教學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學的方法是手段和保證,然而啟發(fā)式的教學是最基本的方法。在以往傳統(tǒng)的數學教學,一味的采用“注入式”,片面的強調向學生灌輸知識,忽視了學生的自主學習、主動學習,從而是學生的思維、智力、能力的發(fā)展受到了束縛。新課改下要求注重學生的自主學習,因此,啟發(fā)式的教學就轉變了師生之間的主動與被動的關系,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教師作為學生與知識間的引導者,將學生引入數學的學海中,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探索問題的主動性,發(fā)展學生的智慧和思維,從而有效的幫助學生實現教學目標,提高教學治療。有問題才會有思維,有思維才能解決問題,它們形影相隨。因此,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精心設問,學生才能發(fā)現問題,從而激發(fā)他們去尋求問題的方案。

六、精心布置課后作業(yè)

精心的布置以及合理的安排作業(yè),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作業(yè)能讓學生進行獨立的思考、推理,探尋問題的答案。作業(yè)需要啟發(fā)性,教師可將新內容布置成一道作業(yè)題,讓學生根據書上的方法用自己的思維進行解答完成。教師就可以不直接進行講授,而是通過作業(yè)的引導,培養(yǎng)學生獨立、自主、主動完成工作的能力。課后作業(yè)的布置,主要為了讓學生鞏固一天所學的知識,讓他們在課堂上所學的知識進行吸收、分類、消化,構成自己能理解的知識架,為第二天要學的知識打下基礎。但是學生在做作業(yè)的時候,教師應該給予相應的指導,對錯誤的要及時的進行糾正,避免下次再犯。此外,還要注意學生之間的差異性,作業(yè)的布置要根據學生的能力進行分配,要有一定的階梯性??傊鳂I(yè)的布置要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對學生思維靈活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鍛煉才有意義。

第9篇:發(fā)教學論文范文

教學說明文,既要注重語文基本能力的培養(yǎng),也要關注科學精神、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思維方法的培養(yǎng),努力追求二者的交融整合,實現學生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的共同提高。因此教學效果始終不盡如人意。事實上,讓學生學好說明文體,不僅是學生今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而且它對學生整個思維的發(fā)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1樹立明確的目標

重點培養(yǎng)說明性文字的讀寫聽說能力,它是由第二冊重點培養(yǎng)記敘性文字的讀寫聽說能力的基礎上,過渡而來的。況且,說明文是以說明為主的,說明也是常見、常用的表達方式之一。說明文同人們的生產、工作和生活有著密切的關系,是文學作品所無法替代的。學生的說明能力強,在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中將會發(fā)揮重要的作用??梢?,學好說明文,樹立明確的目標,今后能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2教之以情,學之以趣

“以情動情”是教育的共同規(guī)律。教師的情感對學生來說,是導體,是火種。教師首先要善于將自己對教材的感受及情感,體驗傳導給學生,讓學生愛讀說明文。俗話說:“樹倒猴群散?!比绻處熥约憾紖捊蹋敲?,怎么談得上學生“學海無涯樂作舟”呢?

3充分利用和發(fā)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

葉老說過,說明文“是傳授知識的文字”。美國教育家布魯納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是對所學教材的興趣?!备鶕f明文具有知識性強和中學生正處于求知欲旺盛期的特點,教師只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現成教材中的趣味因素,一定會激發(fā)和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的。例如第三冊中,《松鼠》、《動物尾巴的功能》,文字活潑,生動有趣;《沙漠里的奇怪現象》、《北京亞運村》,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中國石拱橋》、《祖國的大豆》文情并茂,既富有知識性,又飽含強烈的愛國激情。

4課內外結合,重視實物教學

說明文的說明性強,即實用性強。教學中,教師把學生各門學科的學習內容聯系起來,課內外生活結合起來,多讓學生留意自己身邊的事物,顯示說明文學習的指導作用,也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說明文的濃厚興趣。又如第三冊中,學生學過《中國石拱橋》后,仔細觀察自己所在地區(qū)的某一座橋的特點,摹仿課文介紹盧溝橋的寫法,寫一則200字左右的短文。多數學生興趣很高。

5借助于說明文的語言魅力

精選范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