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孔乙己讀后感范文

孔乙己讀后感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孔乙己讀后感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孔乙己讀后感范文

一.據(jù)文悟道,準確把握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精度

大凡文章,不論詩歌、散文,還是戲劇、小說,都是語言文字與思想內(nèi)容的有機統(tǒng)一,即“文”與“道”的結合,其中,“文”是“道”的載體,而“道”是“文”的靈魂,據(jù)文悟道,即依據(jù)課文的語言文字去剖析蘊含的思想內(nèi)容,來完成德育的滲透,否則,拋棄文者講其道,則道如無源之水,無本之木,無所依傍,即使老師講的再多,語言再生動,可學生未必見情而動,認為教師是一個“真正的騙子”,他的講解只是一些“正確的廢話”而已。

因此,教師必須以語言文字為基礎,切實以學生為主體,重視讀在語文教學中的作用,讓學生在瑯瑯的讀書聲中,去自然而然地感悟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這才是真正的語文教學。例如,教學《孔乙己》,只有學生熟讀感知的基礎上,才能通過孔乙己的外貌、語言、動作描寫,真正領悟封建科舉制度對讀書人的毒害。

二.因文定量,準確把握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廣度

不同的文章,其思想性強弱亦不同,蘊含的德育因素多寡不一,因此,德育滲透的量也應有所不同,強而多則大,弱而寡則小,不宜“一刀切”。所以,對《獄中書簡》這種文章,就不能只去欣賞文字的優(yōu)美而忽視德育的滲透;對于一些點到即可頓悟的文章,則不必大肆渲染,盡其力、竭其能而為之;而一些說明文,其目的就是為了讓人知其物,所以文章本身并不具備多少德育因素,因此,也就沒有必要非搞德育滲透的工作不可。也就是說德育的滲透是有機的,是潛移默化的,滲透量的大小、多寡完全取決于文章的內(nèi)容,該大則大,該小則小,因文定量把握好德育滲透的廣度。

三.依文選位,準確把握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多維度

文章不同,德育因素多寡不同,作者經(jīng)歷年代不同,德育滲透時的角度、時間亦不同。

有些文章,德育滲透應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例如《沁園春?雪》 教學前應讓學生反復誦讀,聽錄音,初步感受寫景的壯麗、革命者胸懷的博大;教學中,師生應進一步通過感悟?qū)懢叭绾螇邀?,評古的目的,從而領悟到詞中所抒發(fā)的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表達當今革命英雄的博懷、堅定的信念以及偉大的抱負;教學結束時還應結合古今風流人物“俱往矣”,作為二十一世紀的少年,肩負重任,我們應該怎么辦,談談自己的想法。

有些文章,則無需自始至終進行德育的滲透,只需在關鍵之處點撥即可,如北師大版教材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細菌的啟示》,通過講讀課文,抓住“啟示”一詞讓學生讀后感悟即可。也有些文章,作者的經(jīng)歷將成為領會其思想內(nèi)容的契機,例如魯迅棄醫(yī)從文的原因,則是理解其作品中無數(shù)各具面孔的看客的金鑰匙,因此,在教學前可介紹作者的有關情況;還有些文章的出處及題目,對理解主旨有密切聯(lián)系,可在講前適當講解有關資料,引導學生深入理解,教學《人民科學家的精神風采》便可運用此法。

四.就文取法,準確把握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靈巧度

文章不同,思想內(nèi)容不同,而滲透的方法亦不同,必要靈活運用。要充分發(fā)揮智力因素對非智力因素的奠基作用,主要靠教師的誘達,所謂“誘”,即循循善誘,誘導激發(fā)。一要以情動人,二要深刻感人,三要形式多樣。所謂以情動人即要求教師要進入角色,情動于中,只有如此,才能引起學生感情的共鳴;所謂深刻感人,就是語言要含蓄幽默,耐人尋味,要善于畫龍點睛,一語即中,避免生硬的空泛議論或附加政治口號;而形式多樣,則指方法靈活,融會貫通,可采用形象法、聯(lián)系法、層遞法、朗讀法、比較法、縮寫或?qū)懽x后感等。

有些課文,篇與篇之間思想往往有一定的聯(lián)系,或相似、或相關、或映襯,教學宜采用對照比較法,明確異同,加深理解,例如在教學《孔乙己》和《范進中舉》時便可運用此法。

續(xù)寫或?qū)懽x后感,也是搞好德育滲透的法寶之一。例如《孔乙己真的死了嗎?》的續(xù)寫,《讀〈范進中舉〉有感》,都能激疑啟思,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受到深刻教育。

第2篇:孔乙己讀后感范文

關鍵詞: 主動權主體性自學創(chuàng)新興趣

素質(zhì)教育著重在于使全體學生生動、活潑、主動地獲得全面發(fā)展。語文學科是九年義務教育的一門重要學科。在目前的語文教學中,一個很普遍的現(xiàn)象是:教師是知識的“信息源”,“真理”的傳播者,學生則是“知識的容器”,“被填的鴨子”,沒有充分獨立思考、學習的機會,這樣的教學阻礙了學生能力的發(fā)展,抑制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學生對知識只能是機械模仿,生吞活剝、死記硬背、不求甚解。語文教學要走出應試教育的誤區(qū),教師必須充分展示課堂教學的魅力,是語文課成為學生求知的樂園。在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優(yōu)化語文知識結構,形成自身較強的聽、說、讀、寫能力,為終身學習、自主發(fā)展以及適應未來的社會提供無限的可能性。

一、努力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當今社會已經(jīng)是一個以終身學習和受教育為時尚的社會。為了適應社會的發(fā)展需求,怎樣教給學生終身受用的財富?如何為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這就要轉變學校教育教學中“以教為中心”為“以學為中心”,把學習的主動權教給學生,充分發(fā)揮他們在教育活動中的主體性作用。這就需要人們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不斷的學習和積累新知識,了解新動向,具備主動學習的精神和能力。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把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作為一項重要的指標來完成。所以在我們的學校里,語文專門安排學生每天下午的第三節(jié)課和課后到閱覽室閱讀課外書籍,要求每個學生每學期至少閱讀十本名著,至少寫十篇讀后感。這樣一個中學下來,我們的學生至少能閱讀六十本名著,同時寫六十篇讀后感,為學生積累了豐富的閱歷和文學素養(yǎng),同時也為學生們未來的繼續(xù)學習和發(fā)展打下堅實基礎。

二、學校應該給學生提供交往活動的空間

“語文”是一種交際能力很強的學科,它所涉及的聽、說、讀、寫應用性極強。新課標要求:語文教學要培養(yǎng)能說會道,能讀會寫的人才。教師不能把學生看作是知識的接收器,而應看作是知識的主人;不是人消弭于知識之中,而是知識內(nèi)化到人的知識結構體系中去。因此,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可以使之達到自學、自悟、自得的境界。

在課堂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動地位,其最大的特點是讓學生在“自動”基礎上的“互動”,也就是充分發(fā)揮學生去群體磨合的智慧。小組學習是實現(xiàn)學生互動的重要形式,是學生信息、經(jīng)驗相互交流的一個好方式。我在上《核舟記》中“船頭坐三人”一段時,把課堂變舞臺,讓全班同學以課本、桌椅為道具,同桌互相協(xié)作表演佛印及“蘇黃共閱一手卷”的動作神態(tài),學生邊朗讀邊演示,通過課堂即興表演,學生在角色轉換中理解古文語言,古文背誦這一教學難點就在一片歡聲笑語中完成了。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實際情況將學生進行分類,在班級中建立精神放松,形體自由的小組合作學習制度,為學生的學習討論創(chuàng)設條件。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A、B、C三個不同等級,然后按ABAB、CCCC形式把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讓水平相近的學生在同一個學習小組,不管優(yōu)生也好、差生也好,他們的知識水平相近,有共同的語言,在小組合作學習討論的過程中能夠探討共同的問題,學生能夠輕松自如的學習,有利于學生學習主動性的發(fā)展。

三、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沒有創(chuàng)新,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是沒有任何希望的。如何利用課堂這一主陣地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是擺在教育者面前一個嚴肅的課題。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只有在自主探究的學習過程中才能得到培養(yǎng)。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培養(yǎng)學生學會求知、富于創(chuàng)新,成為具有創(chuàng)新開拓精神的人才。我在上魯迅先生的散文《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時,考慮到初一年級學生對自己童年玩耍的環(huán)境有深刻印象,對生活充滿美好幻想的特點,根據(jù)課本內(nèi)容以學生的興趣為切入點,進而帶領學生到附近的山坡上去觀察發(fā)現(xiàn),感受生活,積累生活,體會生活無窮無盡的樂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生活的高尚情操,又完成了語文教學基礎知識、基本能力的“雙基”訓練。在這種訓練過程中,引導和幫助學生從浩瀚的知識海洋中擷取最基本的內(nèi)容,掌握最基本的方法和技能,點燃創(chuàng)新的火花,展示創(chuàng)新的才能。教師應該注意挖掘教學內(nèi)容,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依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有目的、有計劃地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目的。

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主動發(fā)展

第3篇:孔乙己讀后感范文

當前,語文教學中存在著一種普遍現(xiàn)象:課堂上,教師條分縷析地講解教材,學生埋頭苦記筆記并熟記于心,考試考到則欣喜若狂,若題目靈活或考課外閱讀文段則愁眉苦臉,這充分說明了目前的語文閱讀教學遠未能達到素質(zhì)教育所期望的目標。是“授之以魚”還是“授之以漁”,答案已昭然若揭,葉圣陶先生說:“教是為了不教。”目的就是希望即使在離開了教師、離開了語文教學課堂的情況下,學生也能充分發(fā)揮自主能動性獲取新知識、發(fā)現(xiàn)新問題并試著解決問題,從而提高語文水平。那么,如何化知識為能力呢?我認為關鍵在于語文教學能否激發(fā)閱讀興趣、教會閱讀方法、做好自主閱讀的鋪墊,從學生主體出發(fā)下足功夫。下面淺談本人的一些見解:

一、轉變觀念,激發(fā)興趣

我國有句古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边@句話道出了興趣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要提起學生對教材的興趣,否則就是搭了橋?qū)W生也不愿意通過。興趣是學生求知的動力,有了動力才會積極主動。在教學中,根據(jù)不同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內(nèi)容,結合學生的特點選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努力創(chuàng)設一種和諧、愉悅的教學氛圍和教學情境。課堂上給予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動手操作的權利,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每一個閱讀活動,都要力求新穎,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學詩詞時,可以讓同學們先收集自己喜歡的詩詞,課前舉行了詩詞朗誦比賽,并讓他們談談自己對所選詩詞的理解。通過活動,激發(fā)了大家學習詩詞的興趣。接著教師再趁熱打鐵,引入新課。課上,讓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發(fā)表讀后感,并根據(jù)自己的理解進行朗讀。這樣,不但提高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而且對課文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二、轉變教學方式:從“權威教學”到“共同探討”

傳統(tǒng)的居高臨下的教師地位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已在課堂教學中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教師站在學生中間,與學生平等對話與交流,教師的職能不再僅僅是傳遞、訓導、教育,而要更多地去激勵、幫助、參謀,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去填滿倉庫,而是要點燃火炬。在教學中,教師應該大膽放手,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角,成為知識的主動探索者。如我在教學《孔乙己》這篇課文時,發(fā)現(xiàn)學生對文章的主題產(chǎn)生了不同的看法。有的說,從孔乙己的結局來看,他的人生是悲哀的,小說就是要表現(xiàn)深受封建科舉制度毒害的孔乙己的人生悲劇,以達到控訴罪惡的封建科舉制度的目的;有的補充說,從這里也可以看出作者對封建制度的否定,揭示了封建制度的必然崩潰;有的說,孔乙己本身根本沒意識到他已被封建制度所奴役,他思想保守,毫無覺悟,像這樣的人必然被社會所淘汰;有的說,從當時的一般民眾的角度來看,人們之間的關系也太冷漠了,對別人的不幸麻木不仁甚至挖苦取笑,充分說明了封建社會世態(tài)的炎涼,作者要批判的是這些麻木、無聊的看客……當學生發(fā)表意見時,我則站在一旁微笑的聽著,肯定了學生的理解,并在最后進行總結,對本文主題的多重認識作出說明,使學生明白從不同的角度欣賞文章,可以得到不同的體會,鼓勵他們在以后的學習中努力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從此,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的學習興趣濃厚起來了,上課發(fā)言也非常積極。我想,一個開放的、體現(xiàn)學生主體作用的課,應該有他們自由表達意見的空間,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更好的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他們真正參與到教學中來。

三、重在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授之以漁”

教會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和技能是“授之以漁”,這遠比教給其某一正確答案更有價值,而滿足于對教材墨守成規(guī)的分析講解,甚至直截了當告知學生結論,只是“授之以魚”,“魚”能充一時之饑,而“漁”能飽食終生。那么,怎樣才算教會學生閱讀了呢? 葉老早有精辟的論述:“需要翻查的,能夠翻查;需要參考的,能夠參考;應當條分縷析的,能夠條分縷析;應當綜觀大意的,能夠綜觀大意;意在言外的,能夠辨得出它的言外之意;義有疏漏的,能夠指得出它的疏漏之處?!睂嶋H上就是讓學生在閱讀中實踐,在實踐中閱讀。

四、關注學生的課外閱讀

盡管學生具備一定的閱讀素質(zhì),但不從事持續(xù)的閱讀實踐,那么其相應的能力和習慣是不會得到發(fā)展的。因此,關鍵是要讓學生以學習主人的姿態(tài)在閱讀的實踐中歷練。在日常教學中,教師要經(jīng)常結合課文向?qū)W生介紹優(yōu)秀的課外讀物,如在教童話作品時介紹他們看《安徒生童話》、教學《范進中舉》時指導他們看《儒林外史》、教學《白楊禮贊》時向他們推薦《子夜》……指導學生在閱讀中揣摩字詞,品味優(yōu)美的句子,感悟人物形象并寫出自己的體會,將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靈活運用到閱讀習慣里去,從而提高學生的整體閱讀能力。

第4篇:孔乙己讀后感范文

一、調(diào)動學生主觀能動性,主動地學習

學生某種能力的形成必須靠自身主動地訓練。我們在閱讀教學中進行閱讀訓練容易忽視學生自身主動訓練這一點。閱讀教學中最大的失誤就是用語文能力形成的結果代替了學生語文能力訓練的過程,在閱讀訓練中不注意引導學生主動地進行某些閱讀能力的訓練。學生沒有充分地開動腦筋進行閱讀訓練,不是主動地進行閱讀訓練,而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的答案。教師的講解代替了學生的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又怎么能夠提得高呢?

知識可以傳授,而能力則必須經(jīng)過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形成,必須要自己進行閱讀訓練的實踐。學生在閱讀訓練的實踐中,往往由于知識的不完備和某些方面的欠缺,解題速度較慢。急性子的教師在學生尚未做完或者沒有充分揣摩的時候,就出示標準答案,教師的解答包辦了學生的主動訓練,學生似懂非懂地接納了教師的答案,無疑吃的是夾生飯,不好消化。

為了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教師便進行大量的閱讀訓練,甚至有許多是重復的訓練。固然,進行閱讀訓練是為了學生能力的形成,但由于訓練繁多,學生急于趕任務,閱讀訓練沒有充分時間進行琢磨,盡管做了不少,效果卻不佳??此茖W生在主動地進行訓練,實際上是在被動地、不加動腦地答題而已,這與素質(zhì)教育的精神是相違背的。

讓學生主動地進行閱讀訓練,除了教師有目的地訓練學生閱讀能力而設計的適量的閱讀訓練外,還應向指導學生自己動腦筋設計閱讀訓練方向的演變,這是一種開放式教學。它可以打破課內(nèi)課外的界限,有利于開發(fā)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能夠真正地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寺灣鎮(zhèn)初中一位語文教師曾這樣實驗:開始一個半月教師設計一些閱讀訓練,指導學生訓練。當學生掌握了一定的基礎知識,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時,便指導學生來設計閱讀訓練,并展示某些學生設計的閱讀題讓大家進行訓練。然后放開手讓學生自選材料設計閱讀訓練,抽取一部分學生自己設計的閱讀訓練講評,甚至某些考試也選用大家自主設計的閱讀訓練。這就大大地激發(fā)了學生閱讀的興趣,學生能夠主動地進行著閱讀訓練。這個班語文閱讀部分的平均分數(shù)比其他班高出7.8分。

二、閱讀訓練的設計要注意單向性

教師在訓練學生閱讀能力的時候,設計閱讀訓練,不是擔心這個能力點疏漏,就是擔心那個能力點學生掌握的不好,唯恐學生不會,小小的一節(jié)便設計了許多的訓練題,這實際上仍是應試教育思想在作怪。我們訓練學生借助工具書理解詞語在上下文中的含義和作用這一方面閱讀能力,在一系列閱讀訓練中都應該設計這方面的訓練題,使學生體會詞語的含義和作用,只有結合上下文去分析理解才是正確的。學生這種閱讀能力形成了,他就不會用“不老實,?;ㄕ小比ソ忉尅拔矣脙和慕苹哪抗獠煊X”一句(魏巍《我的老師》)中的“狡猾”一詞;就會體會到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錢”的“排”與“摸出四文大錢”的“摸”所折射出來的人物心態(tài)和處境的迥然不同;就不會把“這件事感動了上帝”中的“上帝”同“我們一定要堅持下去,一定要不斷地工作,我們也會感動上帝”的“上帝”混為一談。

三、閱讀訓練還要注意綜合性

單項閱讀訓練有利于某些能力的形成。這些閱讀能力的形成,并不意味著整體閱讀能力的形成,所以,還應該注意閱讀訓練的綜合性。閱讀訓練的綜合性包括對語文基礎知識的綜合考查;對各種閱讀能力要素包括認讀能力、理解能力、評價能力、記憶能力、運用能力的綜合訓練;閱讀能力與其他語文能力,即聽話能力、說話能力、寫作能力的滲透;閱讀能力在其他學科諸方面的實現(xiàn)等。

閱讀訓練對語文基礎知識的綜合考查,不僅是對知識點的綜合訓練,同時也為閱讀能力的形成打下基礎。因為閱讀能力的形成與提高依賴于對語文基礎知識的掌握。不掌握字、詞、句、篇、語法這些基礎知識,也就談不上什么閱讀能力了。

閱讀訓練要對各種閱讀能力要素進行綜合訓練,閱讀能力只有在閱讀訓練中充分地實現(xiàn),才能提高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與其他語文能力的滲透,就能夠提高學生的整體語文能力,自然也就提高了閱讀能力。閱讀能力同聽話、說話、寫作訓練的結合,可根據(jù)具體材料靈活運用。

第5篇:孔乙己讀后感范文

1.要善用修辭

學好語法有助于把話說對,而學好修辭則有助于把話說好,善于在作文中綜合運用各種修辭方法,可以讓作文語言更加富有文采,富有表現(xiàn)力和感染力。請看下面的例句:

〔例1〕大家都熟悉的著名女作家海倫·凱勒、物理學家霍金等,無一不遭遇了各種不同的困境,無一不創(chuàng)造了輝煌的人生,也無一不固守了一種精神,這種精神就是勇往直前?。ㄖ锌技炎鳌队峦鼻啊罚?/p>

〔例2〕田地里的片片金黃,都是農(nóng)民的喜悅??矗且粋€個笑彎了腰的谷穗,上面還掛著農(nóng)民辛勤的汗珠呢!秋天的田野,到處充滿著喜悅,到處充滿著笑臉……(中考佳作《我感興趣的一個季節(jié)》)

例1中排比手法的運用,讓讀者感覺到了一種氣勢,一種整齊的美;例2運用擬人和借代等修辭手法,準確描繪出了秋的豐碩和喜慶。

2.要巧用動詞

《孔乙己》中孔乙己的幾個經(jīng)典動作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排”字表現(xiàn)了他的窮闊氣,“摸”字表現(xiàn)了他的窮困潦倒,“罩”字表現(xiàn)了他的吝嗇與可笑??梢娮魑臅r巧用動詞,可收一字傳神之效,為作文語言增色。請看下面的例句:

〔例3〕孤獨的我正躲在昏暗的角落里:“自信老兄,你好嗎?”(中考佳作《自信,你好嗎?》)

〔例4〕耳畔傳來“噔噔”的聲響,高跟鞋!老師的高跟鞋!于是個個正襟危坐,裝模作樣,有讀“學而不思”的,有背“地球繞太陽”的,有畫拋物線的,有比畫左手定則的……你別說,同學們的反應還是蠻靈敏的。(中考佳作《初三之樂趣》)

在例3中,“躲”這個動詞用得很巧妙,它把“我”(自卑老弟)的個性特點很好地表現(xiàn)出來;在例4中,動詞“讀”“背”“畫”“比畫”等也用得非常準確、巧妙,生動地表現(xiàn)了學生們的活潑、調(diào)皮和可愛,視覺沖擊力很強。

3.可活用經(jīng)典句式

在閱讀課文或者其他經(jīng)典文章的時候,往往會發(fā)現(xiàn)一些經(jīng)典句式,在作文時試著活用這些句式,既可以使語言更加規(guī)范,還能給人有“大家風范”之感。請看下面的例句:

〔例5〕且不說隆重熱烈的國慶日,也不說懷揣“入學通知書”美滋滋到學校報到的諸學子,只需到田間看看去——農(nóng)民們正在忙著收割……(中考佳作《我感興趣的一個季節(jié)》)

〔例6〕偶然的機會,我讀了《野鴨的故事》,受到了很大啟迪。(中考佳作《讀有感》)

例5活用了《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一文的經(jīng)典句式,這種大膽借鑒名家名篇的做法肯定會得到閱卷人的認可;例6活用了經(jīng)典讀后感的開頭方式,這樣開頭,往往給人以切題、爽快之感。

4.可借用時尚語言

現(xiàn)實生活中有大量的時尚語言,作文時恰當?shù)厥褂茫饶芙o人以新意,也能增添文采。請看下面的例句:

〔例7〕奶奶從“豆腐西施”手里奪過書包,忿忿地摔在柜臺上:“誰是你婆婆?哪位是你小哥?這書包我們不買了!”見我仍然木然地站在那里,奶奶斥責道:“木頭??!走!”(中考佳作《都是婆婆惹的禍》)

〔例8〕如果領導問“每天上幾節(jié)課”,要“統(tǒng)一口徑”為“七節(jié)”;如果領導問“學校收了多少錢”,要“統(tǒng)一口徑”為“都記在‘收費冊’上了”;如果領導問“考試之后排名次嗎”,要“統(tǒng)一口徑”為“學校只組織期中、期末考試,考試之后從來不排名次”;……(優(yōu)秀習作《有感于“統(tǒng)一口徑”》)

在上面的例句中,“婆婆”“小哥”“木頭”等是港臺影視劇中對某些人的稱呼,這些詞語的使用既增強了文章的生活氣息,也增強了語言的趣味性;“統(tǒng)一口徑”是另一種時尚語言,表現(xiàn)了學校應付領導檢查的形式主義,和學生被“統(tǒng)一口徑”的無可奈何,諷刺意味強烈。

5.學會提煉警句

名言警句并非只能出自偉人、名人之口,只要善于提煉、認真提煉,我等凡夫俗子皆可口出名言、警句。請看下面的例句:

〔例9〕黃河原本并不黃,因為選擇了容納百川才變成了這般模樣;媽媽原來很漂亮,因為選擇了養(yǎng)育兒女才歷經(jīng)滄桑。(優(yōu)秀習作《西行漫記》)

〔例10〕坐著不動,你將一事無成。(中考佳作《關鍵是要做》)

顯然,這些富有哲理的名言警句式的語言,既表現(xiàn)了作者比較高的文化素養(yǎng),又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6.學會多方引用

引用是一種智慧,是借別人優(yōu)美精練的語言為自己的作文添彩的方法。請看下面的例句:

〔例11〕自從有了這段經(jīng)歷之后,我不再感傷,不再自卑,對于“過盡千帆皆不是”的無奈,我決不會“斷腸自悱惻”;對于“吹盡黃沙始到金”的欣喜,我決不會樂昏了頭腦;對于“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的惆悵,我決不會落淚;甚至對于那“此情無計可消除”,我也決不會讓它“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就算生活是一杯苦酒,我也決不會把悲傷留給明天。(中考佳作《我自信,我成功》)

在例11中,考生通過對詩句的引用,既準確地表現(xiàn)了“眼前景”,又恰當?shù)厥惆l(fā)了“心中情”。多方引用,既可以給人以“閱讀面廣”“知識積累厚實”“文學素養(yǎng)高”等感覺,還會使文章有文采和意蘊。

7.玩一點文字游戲

有的時候,為了增強語言的趣味性,還可以玩一點文字游戲。請看下面的例句:

〔例12〕在常態(tài)下,“夠意思”應該算是義舉。當他人、集體遇到困難、遭受不幸時,予以關注、關心,從精神上、物質(zhì)上、人力上予以幫助,體現(xiàn)的是情誼,常被稱為“夠意思”。這,顯然是高尚的行為,是值得提倡的。而在某種情況下,“夠意思”則是惡行。甲違法亂紀,乙知情不報,甲說乙“夠意思”;丙為丁所從事的非法活動提供了方便,丁事后以禮金相送,丙丁互說對方“夠意思”。很顯然,這些行為是損公肥私,甚至違法犯罪。如果說這是“夠意思”的話,那么這個“意思”是屬于個人主義的。(優(yōu)秀習作《小議“夠意思”》)

在例12中,作者對“夠意思”的內(nèi)涵及表現(xiàn)的闡述似乎有些拖沓、有些“繞”,對甲乙丙丁等人行為的敘述也有些繁雜,然而這正是作者的刻意安排:通過這種玩文字游戲的形式把自己對“夠意思”的理解表達出來,讓讀者感覺到自己的思維廣度和深度。

8.搞一點幽默

幽默猶如劑,在作文中適當?shù)馗阋稽c幽默,既可以博得讀者的歡心,又可以使文章語言具有表現(xiàn)力。請看下面的例句:

第6篇:孔乙己讀后感范文

可見,在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課堂已不再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的傳道、授業(yè)、解惑的陣地。在新課程改革的今天,課堂將被賦予新的含義,它將會變得更加平等、民主、和諧,更加注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更加充滿趣味、開放、交流及成長與智慧的氣息,即“生態(tài)課堂”。

生態(tài)課堂強調(diào)“以生為本”,主張在課堂的生態(tài)場中,通過老師的幫助,學生在自主探究、自由活動的過程中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在這一活動中,學生主要表現(xiàn)為主動探究知識,并不是被動地接受,能夠主動思考、得出結論而不是照貓畫虎、簡單模仿、機械訓練。因此,教師為學生打造一個充滿趣味、得以充分交流、自由開放的生態(tài)課堂,不但能激發(fā)學習興趣,而且還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和精神。那么,作為中學語文一線教師,我們應該為學生打造怎樣的生態(tài)課堂呢?

一、為學生打造充滿趣味的課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苯處熃虒W的藝術不僅是傳播知識,還應該“激發(fā)”“調(diào)動”“激勵”學生對知識的興趣,并能引導學生自覺主動地探究語文知識,使學生由被動接受變?yōu)橹鲃荧@取。那么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呢?

1.利用電教手段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利用電教手段播放歌曲,再現(xiàn)一些精彩的與課文有關的片段,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改變教師“一言堂”的死氣沉沉的氣氛,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營造濃厚的學習氣氛;給學生造成強烈的感官刺激,充分調(diào)動學生各種智力、非智力因素,激發(fā)他們的情感,并很快地把學生帶入到文本中去。

例如,在學習初中語文蘇教版七年級下冊第六單元第一課的《沁園春·雪》這一寫景名篇時,讓學生借助電教媒體清晰地看到作品所描繪的茫茫雪景,再加上聲情并茂的朗讀,讓學生從視覺、聽覺等多種感覺器官來感知詞中所描繪的銀白世界的壯美,從而使學生體會北國的冬天并不枯槁也不凄涼,而是氣勢磅礴、氣象雄渾、美麗動人。使學生從流動的畫面和優(yōu)美的語言中,體驗作品所展示的奔騰壯觀的美。同時也讓學生感悟到作者洋溢著的對祖國山河的熱愛之情。令人心氣豪爽,精神振奮。其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震撼著每個學生的心靈,從而激發(fā)了他們熱愛祖國山河的自豪感和榮譽感,也更加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利用歌曲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適時、適度、適量地插入歌曲,既能緩解緊張的學習氣氛,又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朱自清的《背影》時,我在課堂教學的結尾再次讓學生聽崔京浩的歌曲《父親》,然后又加了一段深情的述說來激發(fā)學生敘述真情:父愛如山,母愛如水,讓我們一生依靠,永生難忘。一個人如果不懂得享受愛,他的情感就是蒼白的;一個人如果不懂得回報愛,他的良知就是自私的。父母對子女的愛很平常,也很平淡。一個眼神,一句叮嚀,一個微笑,一個蘋果……請你們說出父母令你感動的點點滴滴,用飽含深情的語言表達出來,讓我們都來分享你的親情,你的幸福。同時也讓我們懂得感恩親情,珍惜親情吧!較好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情緒,調(diào)動了大家參與的積極性。

二、為學生打造“交流的課堂”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往往是教師傳授知識,學生認真聆聽,談不上學生之間、師生之間進行交流。因此,我們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從而實現(xiàn)“師生交流”“生生交流”“文本對話”。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課堂氛圍,在課堂上建立平等、信任、和諧的師生關系,教師要尊重學生,對學生的態(tài)度要和藹,對學生的發(fā)言要肯定,對學生不同的觀點要給予尊重。例如,在學習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一課朱自清的《背影》時,我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了幾個問題讓學生展開交流,通過課堂交流,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都有獨特的思維,都有發(fā)展的潛力。因此我們要理解他們的不足,要采取表揚、鼓勵的方式,保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教師要作為一個聽眾或朋友來聆聽學生的見解和觀點,這樣學生才能在課堂上敢于展示自我,樂于展示自我。

三、為學生打造“開放的課堂”

1.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展示自我

“語文教學不僅是老師給學生傳授知識,更多的是教師引導學生進行體驗、探究、感悟”,給學生打造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讓他們盡情地展示。我們要把課堂看做是學生求知、創(chuàng)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們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是我們教師能否給學生足夠大的平臺。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一課《孔乙己》時,我利用多媒體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分組討論人物的性格特點,分析文章所表現(xiàn)的主題,并讓學生根據(jù)想象給文章加一個結尾,可以用多種形式表現(xiàn)。結果有的小組根據(jù)原文進行續(xù)寫,有的小組表演小品,有的小組利用訪談形式等等,都表演得惟妙惟肖,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注重實踐,讓學生感悟語言

葉圣陶先生曾經(jīng)說過“教材無非是個例子”。那么教師就是要利用好例子——教材,在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之后,接下來就是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實踐——感悟語言,進行讀、說、寫的練習。只有實踐,學生的能力才能夠不斷地鞏固和提高。因此,教師應多搜集一些課外閱讀資料推薦給學生去閱讀。如,學習了《出師表》以后向?qū)W生推薦閱讀《三國演義》,學習了魯迅的《故鄉(xiāng)》后引導學生去讀《藤野先生》,并讓學生寫讀后感進行課堂交流,組織講故事比賽等,從而使學生增加閱讀量,提高他們聽、說、讀、寫的能力。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學生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讓其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讀”和“寫”把感情表達出來,使課堂在這情感的碰撞中進入。

四、為學生打造“自我感悟的課堂”

1.感悟作者的情感

《送東陽馬生序》是明代宋濂送給他的同鄉(xiāng)、浙江東陽縣青年馬君則的文章,勉勵馬生勤苦學習。學完課文以后,我引導學生說:“在求學的旅途上,每個人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你遇到過什么困難嗎?你是怎么解決的?請把它說出來?!苯Y果學生都積極主動地舉手,敘述自己的經(jīng)歷及感受,這樣,學生很自然地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深深地把自己感動了。

2.感悟語言文字

在學習朱自清的《春》時,我在引導學生感受理解“春花圖”“春草圖”“春風圖”“春雨圖”之美時,先通過多媒體展示圖片、錄像資料創(chuàng)設情境,然后再用語言創(chuàng)設一種特定的情景。草的綠、小花的美、春風的煦暖、春雨的細密,學生們也跟著老師生動形象的描繪展開了想象,學生的眼前展示出了一幅幅美麗的圖畫,感受到了語言文字的美麗。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鉆研,不斷轉變教學理念,采取新的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和諧的學習氛圍,打造高效的生態(tài)課堂。

參考文獻:

[1]李幫瓊,馮維.課堂生態(tài)觀的研究進展[J].新課程論壇,2007(3).

[2]陳德琥.關于合作學習的情意功能[J].文教資料,200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