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著名建筑論文范文

著名建筑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著名建筑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著名建筑論文

第1篇:著名建筑論文范文

現階段在建筑設計的發(fā)展進程中,如何做好將人的發(fā)展需求及環(huán)境保護問題融入進去,是實現生態(tài)文明的重要話題,并且成為建筑設計工作者的主要工作任務。

1.1建筑設計融入到生態(tài)文明中的意義

由于我國人與自然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目標的提出,使人們逐漸認識到生態(tài)環(huán)境對人類生存及發(fā)展的重要意義,并且隨著人們對自然資源的開采及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開發(fā),使地球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已經處于不平衡狀態(tài)。所以面臨如此嚴峻的問題,就要在人類的生產及生活理念上下功夫,保證各類建筑設計能夠融入生態(tài)文明中去,不斷完善生態(tài)系統(tǒng)的平衡程度,以保證人類居住的家園更加美麗。

1.2符合生態(tài)文明的建筑設計

第一,節(jié)能及節(jié)地的建筑設計。這種建筑設計類型主要是在滿足人們居住及工作的條件下,能夠最大限度的實現建筑資源、運轉能源及土地資源的節(jié)約,并且在運用材料的過程中實現物質資源的循環(huán)利用及可再生利用??梢栽谶M行建筑設計的過程中利用生活及生產的廢棄物,以及可再生的潔凈能源來實現建筑材料的更新及完善,并且在進行建筑設計的過程中也可以大膽嘗試新型設計,在保證土地資源的情況下實現人均居住面積的提升,從而提升了人們的生活質量。第二,生土建筑設計。生土建筑設計的理念主要是利用覆土的設計方法來實現建筑工程的保溫功能,從而節(jié)省的供熱能源的消耗。利用生土建筑的設計方案可以保證建筑物能夠抵御一般的外界污染及自然侵害,例如由于其覆土的設計能夠增強防震及防風效果,同時也能夠減輕噪聲污染給人們帶來的煩惱,最關鍵的是生土建筑設計在保暖性能上能夠大大減少能源的消耗,減少了大氣排污量,進而促進了生態(tài)平衡的維護。第三,生物建筑設計。這種建筑工程的設計理念主要是指要從宏觀的角度進行人與建筑之間關系的衡量及設計,從而使建筑設計時刻體現以人為本的觀念。進行生物建筑設計的過程中要把握好人們的居住及工作規(guī)律,在傳統(tǒng)的建筑設計的基礎上實現自然資源的充分利用,及保證建筑物與生態(tài)環(huán)境之間的平衡協(xié)調,從而使建筑物的各項功能設計更加方便人們的居住及應用。第四,新陳代謝的建筑設計。新陳代謝建筑強調復蘇現代建筑中被丟失或被忽略的一些要素,如歷史傳統(tǒng)、地方風格,提倡過去、現在兩種不同文化的建筑的共生等。新陳代謝建筑積極地接受、吸收和保留過去建筑中有價值的成就,并在試圖表現時代文化和識別性的同時也積極采用現代技術和材料。第五,少費多用建筑。少費多用建筑是使用較少的物質和能量創(chuàng)造更加出色的建筑作品。高技術建筑可以說是一種智能建筑,它的特點是利用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等高科技的發(fā)展,使固定的建筑護結構成為可以跟隨氣候自我調整的圍合結構,可以進行自由呼吸,控制建筑系統(tǒng)與外界生態(tài)系統(tǒng)、環(huán)境能量和物質的交換,增強建筑適應可持續(xù)發(fā)展變化的外部生態(tài)系統(tǒng)環(huán)境的能力,并達到節(jié)能的目的。

2生態(tài)文明視閾下建筑設計的應用選擇

在考慮生態(tài)文明的建筑工程設計環(huán)節(jié)下,如何協(xié)調好建筑與人及環(huán)境之間的平衡發(fā)展,是現階段在建筑設計領域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需要科學合理的解決方案。

2.1符合生態(tài)文明的建筑設計要實現人性化

現代建筑物的設計理念多半從原有觀念中轉換出來,不斷形成了多種風格的藝術效果,但統(tǒng)一的發(fā)展趨勢就是要不斷滿足人的發(fā)展及需求。隨著現代建筑設計個性的突出,可以體現出人類對居住環(huán)境的要求,所以在原有的建筑設計理念的情況下,要不斷豐富新的建筑藝術效果,確保實現人的居住于自然環(huán)境相協(xié)調,并且滿足人的生理及心理等多方面需求,在保證使用功能、及周圍環(huán)境的基礎上,實現經濟、美觀等其他附加效益。

2.2符合生態(tài)文明的建筑設計要實現生態(tài)化

由于國家及社會的環(huán)保意識不斷升級,促使了人類各項活動及社會發(fā)展不斷融入了生態(tài)文明的環(huán)保元素,能夠逐漸從整體的角度考慮能源、資源及環(huán)境的平衡。所以在進行建筑設計的過程中,實現生態(tài)化的設計理念是保證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前提,同時也是促進生態(tài)系統(tǒng)恢復及國土資源保護的前提。建筑設計的生態(tài)化符合我國環(huán)境保護的總體戰(zhàn)略方針,間接提升了人們生產及生活水平,及社會的發(fā)展水平。

2.3符合生態(tài)文明要實現建筑設計的一體化

首先,從橫向上看,建筑設計要實現人與自然的一體化,即對人、建筑和自然之間的關系進行適當地處理,它需要為人類創(chuàng)造一個舒適的小空間,同時又要對大的周圍環(huán)境實施很好的保護,促使有利于人類發(fā)展的資源能夠持續(xù)存在。其次,從縱向上看,建筑設計要實現當前與未來的一體化。即在不損害基本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前提下,使建筑空間環(huán)境得以長時間滿足人類從事社會和經濟活動的身心健康需要。

3結論

第2篇:著名建筑論文范文

【關鍵詞】生態(tài)文明;建筑設計;能源;低碳

1. 生態(tài)文明在建筑設計中的重要作用

將生態(tài)文明的理念運用于建筑設計中,不僅有利于為建筑設計人員提供設計思路,創(chuàng)造新一領域的美學作品,更能夠實現建筑與自然的相互融合,人類生存于自然環(huán)境中,與自然協(xié)調的建筑能夠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最為重要的是,將生態(tài)文明的理念應用于建筑設計中,有助于減少對環(huán)境的破壞,對人類生活環(huán)境的改善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建筑設計人員在設計的過程中必須充分考慮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問題,實現建筑設計的人性化、生態(tài)化、一體化,一方面可以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另一方面也符合國家有關可持續(xù)發(fā)展的戰(zhàn)略要求。

2. 基于生態(tài)文明理念下建筑設計的類型

2.1 節(jié)能節(jié)地建筑

節(jié)能節(jié)地建筑主體思路的出發(fā)點是節(jié)約能量和物質資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實現物質材料的循環(huán)使用,或者實現一些廢舊材料的再利用。比如,生活垃圾可以用做生產沼氣的原材料,所以在最初進行建筑設計的時候將這一思路添加到方案設計中,不僅可以減少居民處理垃圾的勞動量,還可以節(jié)省處理垃圾的費用,并且實現了廢物的循環(huán)使用,節(jié)能環(huán)保。

節(jié)地建設并不能單純地理解為“將建筑物建得越高越好”,而是需要充分考慮空間的分配規(guī)律,并與人們的生活習慣相結合,優(yōu)化空間配比,在節(jié)省占地面積的同時,方便人們的生活。

2.2 生土建筑

生土建筑是利用覆土的方式來改善建筑的熱學性能,使得在建筑使用的過程中減少能源的消耗。因此,生土建筑有很多的優(yōu)點,不僅可以節(jié)省能源和土地,還具有防震防塵、防噪聲等獨特性能,還可以減輕放射性污染、大氣污染、沙塵暴等的侵害。生土建筑受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較小,所以設計較為自由, 還有助于保持生態(tài)平衡及保存原有自然風景。

2.3 生物建筑

生物建筑是從人與建筑的關系去考慮建筑設計的問題,將建筑看作是一個活的有機體,采用非常接近自然的方法來進行建筑設計,例如,在建筑中考慮自然能,比如利用太陽能供電供暖,風力水空調制冷通風等用于居住著的日后生活中,可以減少如今存在的電力消耗以及使用空調暖氣等對能源的消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再如,建筑師為紐約設想昂達信息生物建筑―“蜻蜓”農場塔[1],采用獨特的硬件方法,采取自然的設備進行供暖和通風,提倡溫和的建筑藝術,另外選用科學的建筑材料并考慮在人們的生活方式上提高生活的質量。

3. 基于生態(tài)文明理念下建筑設計的技術

3.1 綠色化的建筑技術

綠色建筑技術是基于物質循環(huán)規(guī)律和能量轉換規(guī)律,并結合氣候的變化對建筑物與外界環(huán)境的熱交換而發(fā)展的技術。這種建筑技術對于建筑物的節(jié)能有很重要的影響,比如在建筑中考慮墻體、門窗、屋頂的保溫、隔熱等性能,在節(jié)能設計中優(yōu)先考慮新型材料的使用[2],比如在墻體的設計中,采用輕便的空心磚、高強度混凝土材料、合金鋼、高強度玻璃等,不僅可以減少建筑物自身的重量,還可以增大建筑物內部的空間,節(jié)省材料,還具有較好的保溫效果。在建筑的結構設計中充分考慮新型材料的獨特性能,或許根據一定的結構要求去選擇滿足條件的建筑材料,二者互相結合,并且優(yōu)先考慮對環(huán)境的保護作用。

3.2 利用原生態(tài)自然能源的建筑技術

顧名思義,該項技術是利用原生的自然能源來完成建筑的。太陽是人類生存的能量來源,利用煤炭、石油、電力等能源是消耗太陽能的很多倍,因此直接利用太陽能進行采暖、干燥等來滿足建筑的要求則可以實現能量的高效利用。比如,在建筑頂部鋪設太陽能發(fā)電板可以為建筑供電,太陽能熱水器可以將太陽的光能轉化成熱能實現供暖等。還可以利用豐富的地熱資源進行供暖,養(yǎng)生等項目,地熱資源清潔無污染,是人類社會的發(fā)展中一種可以廣泛使用的清潔能源,在建筑設計的過程中,考慮建筑位置是否有可以利用的地熱資源,將其融入建筑中很有意義。

4. 基于生態(tài)文明理念下建筑設計的路徑選擇

4.1 實現建筑設計的人性化

建筑設計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生活需求,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也對建筑工程的設計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建筑并不只是為了居住,更要滿足一定的美學特征和藝術效果,使人們的生活在作息行為和心理方面都能夠有滿意的體會,在生活中感受藝術的氣息,愜意的氛圍,這也是建筑設計的目的所在。然而,目前建筑多得不計其數,要想在現有的基礎上設計出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建筑,構思出既有個性又漂亮的設計圖,并能夠實現人們的身心健康和安全,就必須在設計中考慮人性化要素,綜合處理人與環(huán)境、人際交往等多項關系,滿足使用功能、經濟效益、舒適美觀等要求,并符合當地的文化特征,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

4.2 推進建筑設計的生態(tài)化

實現建筑設計的生態(tài)化是社會經濟發(fā)展的產物,在目前的環(huán)境形勢下,建筑設計者們也必須充分考慮建筑的生態(tài)要求。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想的不斷成熟與進步,人們也越來越多地向往親近自然,在生活環(huán)境中拉近與自然的距離,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3]。在建筑設計中考慮能源和資源的流動特征,盡可能的減少能量的浪費和消耗,使資源最大限度的為人類服務。將建筑的設計、施工中的能量使用納入到整個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中進行考慮,實現能源的多向循環(huán)使用,實現良性循環(huán)。生態(tài)化不僅僅要考慮減少能源的消耗,更要去考慮清潔能源的發(fā)現和使用,并嘗試去發(fā)現具有獨特性能的對環(huán)境友好的新型材料,從三個方向,即來源、途徑、消耗三個方向實現建筑設計的生態(tài)化。

4.3 實現建筑設計的一體化

建筑設計的一體化是指人與自然的一體化、現在與未來的一體化,這不僅僅是生態(tài)環(huán)境對人類提出的要求,更是人們在不斷進步中的迫切需要。正確的處理人和自然之間的關系,不僅僅為人類提供舒適的生活居住環(huán)境,還要保證自然環(huán)境不會受到破壞,實現人與自然的可持續(xù)發(fā)展。人類是自然界中高度發(fā)展的物種,具有獨特的思維方式和責任感,人類不僅僅要為自身的生存考慮,更要為子孫后代著想,實現建筑設計的現在與未來的一體化,不僅滿足現在人們的需要,未來人們也能夠欣然接受,發(fā)揮建筑長時間的使用價值。從長遠考慮,實現建筑的一體化也是為生態(tài)化建設服務的。

5. 總結

本文通過對目前人類居住環(huán)境的考量,并結合目前所面臨的環(huán)境壓力和人們對居住環(huán)境和建筑藝術審美較高的要求,對基于生態(tài)文明理念下的建筑設計進行研究,生態(tài)化的建筑設計是未來建筑行業(yè)發(fā)展的必然趨勢,是提高和改善人類生活水平的有效措施,也是響應國家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的具體表現。

參考文獻

[1]李睿揚. 生態(tài)文明視域下的建筑設計[J]. 生態(tài)環(huán)境. 2013(3).53-55

第3篇:著名建筑論文范文

在進行實際的施工前,首先要根據施工圖紙的要求,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施工隊伍的組建、施工材料的選購、施工設備的準備、施工人員的培訓、施工文件的核對、施工技術的選擇等。當上述內容準備完成后,還需要總結形成報告,上報給相關的部門和管理人員。

2施工工藝

2.1成套配電柜、控制柜、動力、照明配電箱的安裝質量控制要點

首先,在配電柜、控制柜、配電箱等設備的安裝上,要設置好相應的接地線和保護線路。成套配電柜還需要檢查交接箱是否連接正確。配電箱、配電柜等設備與接地線之間的絕緣阻值應當大于1MΩ,回路上的阻值則應當大于1.5MΩ。照明箱內部應當設置專門的零線和保護線路,兩者在交匯后從地線并排配出。在同一個端點上,所接的導線不應超過兩根,并且要保證墊圈等部件完整。

2.2電線導管、電纜導管的質量控制要點

金屬導管不得采用對口焊接的方式,此外,鍍鋅的外壁厚度不得超過2毫米,也不得與套管進行焊接。所有金屬導線的線槽必須進行接地設置,在設置過程中還有一些原則需要遵守。首先,鍍鋅的導管不得采用熔焊的方式與金屬線槽、鋼導管等焊接在一起,而必須采用專門的接地導線連接在銅芯導線上,并且導線的橫截面積不得小于4平方毫米。其次,當不得不使用鍍鋅導線時,必須采用螺紋連接的方式,并且需要在導線的連接處用專門的接地線進行固定。再次,當金屬線槽不使用接地連接時,金屬線的長度應當確保大于接地零線的長度。最后,非鍍鋅導線與連接板之間應當采用銅芯導線進行連接,鍍鋅板之間可以不使用接地線,但中間必須用防松螺母進行固定。若絕緣導線埋設在砌體上,其抗壓性應當適當高于原有的標準,并且保護層也應當適當加厚。

2.3電線、電纜穿管和線槽的質量控制要點

首先需要對電線的材質進行檢查和確認,另外,電線的規(guī)格、絕緣性等也必須保持一致。三相和單項的導線必須與其他導線串聯(lián)在一起才能進入鋼導管內部。不同電路、不同電壓的導線不得在同一根導管內,也不得進行相互的連接。當周圍環(huán)境的濕度較低,溫度較高時,線路爆炸的危險較高,這時需要保證線路中的電壓和電流在安全的范圍內,電線必須在鋼導管內。

2.4槽板配線的質量控制要點

槽板內部的導線不需要接頭,導線應當與器具相連。槽板與其他設備進行連接時,應當預留出一定的長度。舍不得低端應當壓住槽板,防止槽板發(fā)生滑動和位移。槽板需要緊貼建筑的表面,并且保持豎直的狀態(tài),確保槽板的穩(wěn)定。不得采用木質材料對槽板進行固定,防止溫度過高引起木板燃燒造成安全事故。當不得不使用木質材料進行固定時,必須對材料進行阻燃處理,并且在材料表面使用明顯的標志標示材料已經過阻燃處理。

2.5鋼索配線的質量控制要點

鋼索配線應當采用鍍鋅的鋼索作為材料,并且需要確保鋼索內部不含油芯。此外,鋼索的直徑必須大于0.5毫米,在使用過程中,鋼索必須保持水平,不得有扭曲,否則鋼索極易發(fā)生斷裂而引起安全事故。鋼索兩端應當裝有拉環(huán)埋線,數量至少保證兩個以上。鋼索的兩端采用鍍鋅線固定捆扎,并與接地線相連。當鋼索的長度超過50米時,使用螺栓將鋼索固定在一起,并且在鋼索的兩端同樣設置螺栓進行固定。

2.6電纜頭制作、接線和線路絕緣實驗的質量監(jiān)控要點

對于高壓線路在使用電纜前必須對其安全性進行檢測,檢測的主要內容是電纜的耐壓性。當檢驗合格后才能將電纜正式投入使用。低壓線路需要保證電線和電纜之間的絕緣阻值大于1Ω,導線和接地線之間的絕緣阻值也應當高于1Ω。鎧裝電力電纜頭的接地線應采用銅絞線或鍍錫銅編織線,截面積不應小于規(guī)定值。

2.7普通燈具安裝的質量控制要點

首先,普通燈具的安裝就需要遵循相應的規(guī)定和標準。其中,花燈吊鉤的直徑應當大于燈具本身的直徑,并且必須大于6毫米。大型吊燈的固定裝置在使用前必須對其強度進行測試,測試時使用的承重物應當超過燈具自身重量的兩倍。進行燈桿的制作時,主要使用的是鋼制材料。對鋼管的要求是直徑大于10毫米,厚度大于1.5毫米。若對燈具的外觀設計沒有特殊要求,燈具安裝的高度應符合相關的規(guī)定,一般距離地面的高度應當超過2.5米。當燈具與地面的距離小于2.5米時,燈具必須進行接地設置,并且采用專門的螺栓進行固定和標示。

2.8專用燈具安裝的質量控制要點

專用燈具通常指使用電壓低于36V的燈具。在進行這一類專用燈具的安裝時,有一些特殊的標準需要遵循。當專用燈具需要安裝于游泳池等特殊場所時,需要在燈具的外部進行明顯的標示,并且在投入使用前進行嚴格的漏電檢測和保護裝置檢測,防止在實際使用的過程中產生漏電的現象,造成人員的傷亡。自帶電源的燈具必須使用絕緣導管,并且需要嚴格排除金屬導管的使用。當燈具作用于手術臺無影燈的安裝時,在遵循電氣設備安裝規(guī)則的同時,還需要考慮到醫(yī)用燈具的安裝要求。應急燈、防爆燈等燈具的安裝都有其特定的標準和規(guī)范,在安裝時應當依據其標準進行合理的安裝。

2.9插座、開關、風扇安裝的質量控制要點

當同一個場所中同時包含交流電、直流電和不同電壓的插座時,需要在插座表面進行區(qū)分和標示。在插座外部結構的選擇上也要盡量做好區(qū)分,盡量選擇不同規(guī)格和型號的插座。與之相對應的,在插頭的選擇上也需要考慮到交流電、直流電、電壓等要素。

2.10建筑照明通電試運行的質量控制要點

在所有設備都安裝完成后,需要進行通電試運行。公共建筑照明系統(tǒng)的通電試運行時間通常為24個小時,民用住宅的通電試運行時間為8小時。在試運行期間,所有的燈具都必須處于開啟狀況,并且每隔2個小時就要記錄所有燈具的運行狀態(tài),從而及時的發(fā)現存在故障的燈具或線路,并進行及時的整改。

3結語

第4篇:著名建筑論文范文

【關鍵詞】文明施工;建筑旒工管理;重要性

On the Significance of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n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Qiu Jie,Jiang Feng

(Zhejiang Southeast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Co., LtdHuzhouZhejiang313000)

【Abstract】Today, the construction site has a lot of known or unknown problems, threatening the quality of construction, the health of construction workers, the construction workers in the work of a series of problems, and cause workers to work difficul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ignificance of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discusses the importance of building civilized construction and how to do systematic management, so as to ensure that workers get a better working environment and good health status in view of the uncivilized status of construction site.

【Key words】Civilized construction;Construction management;Importance

在社會發(fā)展如此之快的今天,建筑工程項目越來越多,現場的施工過程管理是施工單位日常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文明施工在施工過程中能夠科學地組織安全生產,規(guī)范化、標準化地管理現場,使施工現場按現代化施工的要求保持良好的施工環(huán)境和施工秩序。

1. 文明施工的基本概念

1.1文明施工的定義和基本要求。

文明施工主要指確保施工場地的干凈,實施合理的施工程序,并且科學地組織施工的一種施工活動。文明施工基本要求:保證施工方案的完整性,嚴格的管理制度以及對成品的保護措施必須到位;在施工現場的相關材料和設施的擺放要求是井然有序;施工現場平整,且道路通暢,排水設施齊全;水電線路的布局合理,施工設備保持良好的狀況并且合理使用,施工作業(yè)達到消防安全的有關規(guī)定。

1.2文明施工的重要性。

建筑工程施工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工作,其危險系數高、涉及的范圍大,且操作非常困難、且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影響,因此在施工中也時常發(fā)生安全事故,而文明施工剛好能夠彌補這一缺點,它能夠保證施工作業(yè)的質量達到高標準。文明施工是施工企業(yè)的追求,同時也是建筑業(yè)和社會的需要,其管理的水準能夠直接的反映出企業(yè)的綜合管理水平和競爭能力。

2. 文明施工的作用

文明施工對建筑工程管理有重要的作用,也是建筑施工企業(yè)生存、發(fā)展的重要前提。在施工過程中只有保證文明施工才能保證工程的質量,杜絕“豆腐渣”工程的出現。而且文明施工也是企業(yè)文化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可以使企業(yè)獲得強大的生命力;在市場的競爭中更占據主動性,也可以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因此在施工的過程中必須時時刻刻都緊繃著文明施工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

2.1提高施工隊伍的素質。

目前在建筑施工工程第一線的大多數都是農民工,從事的都是重體力勞動,本身危險系數就很高,再加上他們自身的文化水平和綜合素質又都不高,生產安全意識和文明施工意識淡薄,這樣在施工作業(yè)中就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所以對他們進行文明施工意識的培就很有必要,有利于提高他們的安全意識,降低風險;并且在業(yè)務能力和技術水平方面也會有很大的進步,施工效率和施工水平也就跟著明顯提高。文明施工幫助建筑施工企業(yè)培養(yǎng)高素質的施工隊伍,一方面降低了施工風險,另一方面也與現代化的管理模式接軌,使建筑施工企業(yè)的發(fā)展前景更加開闊。

2.2文明施工管理促進企業(yè)文化建設。

企業(yè)文化是市場競爭、不斷發(fā)展壯大自已的根本牲保障;企業(yè)文化能夠營造良好的企業(yè)氛圍,提升員工素質,對內形成約束力、凝聚力,形成企業(yè)發(fā)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能使企業(yè)產生積極的作用。優(yōu)秀的企業(yè)文化能提高企業(yè)的運行的效率,提升品牌的含金量,增加產品的價值;同樣,卓有成效的現場管理能提高施工的安全性,提高企業(yè)運行的效率,提高企業(yè)員工整體素質;所以,文明施工管理不僅能培育優(yōu)秀企業(yè)精神和塑造良好的企業(yè)形象,而且還能促進企業(yè)文化建設。

2.3文明施工管理提升項目的管理水平。

在建筑工程項目實施過程中,施工現場管理、文明施工管理是工程項目控制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施工企業(yè)要確保有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施工現場管理至關重要。在項目施工組織、文明施工管理和環(huán)境管理中要貫徹“以人為本、”科學管理,通過合理的現場布局規(guī)劃,按照合理分工有序地進行施工,確保施工生產活動順利進行。施工現場管理,文明施工管理的好壞不僅反映建筑業(yè)的生產水平,也反映一個建筑企業(yè)的精神面貌和管理水平。對企業(yè)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都會產生直接影響。

2.4增強集體凝聚力。

建筑施工工程要靠大家集體的努力才能進行,因此集體的凝聚力就成為建筑施工企業(yè)發(fā)展的核心,而文明施工恰恰可以培養(yǎng)集體的凝聚力。在建筑施工企業(yè)中,文明施工是以人為主導的,企業(yè)中的個人,無論職務高低,都代表的是整個企業(yè),所以企業(yè)巾的每個人都會有很強的集體觀念。通過對企業(yè)員工進行標準化管理,如統(tǒng)一著裝、崗前教育等工作的開展都會使員工增強對企業(yè)的認同感,提升集體意識。文明施工把企業(yè)中的每個人都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大大增強了集體凝聚力,使建筑工程順利完工。反之,如果沒有文明施工,企業(yè)中的員工就像一盤散沙,就連最基本的工作也不會完成。

2.5文明施工有利于促進企業(yè)與社會的和諧發(fā)展。

在城市建筑工程施工中對環(huán)境的影響也是越來越大,已經嚴重的影響到人們的正常生活水平。因此只有在建筑施工中進行文明施工,才能更好的解決好施工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以及各種矛盾,營造一種良好的施工環(huán)境,確保工程建設優(yōu)質高效的進行,促進企業(yè)與社會的和諧發(fā)展。

3. 如何使建筑施工管理進行文明施工

3.1提高安全文明施工意識。

施工企業(yè)在選用施工人員時要進行嚴格的篩選,要求施工人員的專業(yè)知識必須達標,且在他們入職前要進行相關的安全文明施工意識培訓,向其宣傳安全文明施工的重要性,授予其具體落實措施,集體進行安全文明生產相關規(guī)范學習。更好的增加他們的安全文明意識。一定要嚴格的執(zhí)行施工人員不能在施工現場隨意擺放材料、設備,嚴禁亂扔垃圾,杜絕易燃易爆物品進入施工場地。同時,要定期的對相關人員進行考核,從而保證其施工文明施工順利開展。

3.2加強安全文明施工培訓,提高安全文明施工水平。

公司的安全生產職能部門對施工管理人員及進場工人進行安全及文明施工教育、培訓,組織他們學習國家的安全生產方針、政策和安全生產法規(guī)、標準,學習公司的安全生產規(guī)章制度、安全紀律,并講解已發(fā)生的各類重大事故及應吸取的教訓。工人進場后,工程項目部組織工人學習安全文明施工基本知識及相關工種的安全技術操作規(guī)程,以及工人安全、場容、防護、臨時用電、機械、材料、環(huán)保、環(huán)境衛(wèi)生、消防保衛(wèi)等安全文明知識,使工人的安全文明施工意識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很多項目新入職的管理人員由于知識儲備和經驗不足,ο钅康陌踩文明施工管理心有余而力不足。企業(yè)應該充分重視對他們進行安全文明施工知識的培訓。有計劃性地組織新員工進行企業(yè)文化、企業(yè)標準化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知識進行學習,經常性組織新員工到本企業(yè)或其他兄弟企業(yè)安全文明施工能力強的項目進行參觀學習。

3.3完善管理制度,狠抓安全文明施工的落實和執(zhí)行。

要想進行文明施工就必須要保證施工中的各種制度完善,主要是指確保安全文明管理制度得到了進一步的完善。對于工程開工前制定的各類制度和規(guī)范,需要嚴格落實和執(zhí)行。各級安全管理人員落實安全文明管理的職責,才能給安全文明施工管理提供一定的保障,現場管理中要通過細化管理,落實管理人員職責,建立檢查考評辦法,督促相關人員將目標細化,將安全文明落實到個人、各個項目。

3.4施工現場張貼各類提示牌,施工現場張貼醒目的提示牌,清晰標明施工工程項目名稱、施工單位、設計單位、建設單位、項目經理、施工現場總代表、施工許可證批準文號、開工日期、竣工日期等,由施工單位負責施工現場標牌的保護工作。應組建以項目經理為主要責任人的文明施工督查班子,對施工現場實行標準的動態(tài)化管理,確保整個施工工程在有條不紊的情況下進行施工,努力營造一個場容場貌整潔、規(guī)范的施工現場。

3.5按照施工現場平面圖合理布置各類臨時設施,施工材料的存儲、堆放、成品與半成品、機械設備的布置與擺放不得侵占施工現場內的通道、安全防護等設施。施工現場的用電線路,用電設施的安裝必須符合安裝規(guī)范,操作流程必須規(guī)范禁止隨意拉線接電,施工現場設置符合施工安全標準的夜間照明系統(tǒng),危險潮濕區(qū)域內的照明設施或手持照明設備的電壓應符合安全要求。

4. 結束語

文明施工對建筑施工管理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必須加強文明施工建設,從而更好的凝聚職工的斗志,增強企業(yè)的向心力,提升企業(yè)的形象,保持企業(yè)旺盛的生機和活力,更好的促進企業(yè)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嚴竹芳。文明施工在建筑施工管理中的意義[J].門窗,2014,O1:294.

[2]曾淼清.建筑施工管理中文明施工的重要性探討[J]江西建材,2015 (3).(總第156期).

第5篇:著名建筑論文范文

本屆大會上,在大會主席Friedrich Weninger先生、奧地利人造纖維研究院院長Robert van de Kerkhof先生致開幕詞以及Karlheinz Rüdisser先生代表奧地利Vorarlberg省政府致歡迎詞之后,大會進行了內容豐富的主題講座,包括:來自歐洲人造纖維協(xié)會(CIRFS)的Meiercord在其演講《歐洲人造纖維工業(yè) ―― 全球產能過剩和其他挑戰(zhàn)》中,回顧了全球人造纖維行業(yè)的發(fā)展形勢,歐洲地區(qū)的實力以及全球產能過剩帶來的挑戰(zhàn);來自德國Form TL公司的Schmid先生通過《新型支撐架構和建筑外殼》的演講,展現了未來建筑設計的藍圖,涉及建筑物理、建筑靜力學和可持續(xù)性以及形狀、色彩和光的作用等話題;來自Wood Kplus木材能力中心的Stern Hesser以《從可持續(xù)性和交流的角度看森林、木材和纖維》為題,對木材的生命周期分析進行了全面探討;來自柏林洪堡大學的Macho呈現了一場令人振奮的講座――《非破壞性創(chuàng)新?解放的罪過、債務和烏托邦思路》,對經濟學和經濟活動提出了全新觀點。

另外,德國亞琛紡織技術研究所Wilhelm Steinmann博士的論文《來自納米復合材料的導電纖維》獲得了2015年度PAUL SCHLACK/WILHELM ALBRECHT大獎,而德國西北紡織研究中心Klaus Opwis博士的研究論文――《用于貴金屬恢復的新型紡織品》獲得了榮譽獎。

生態(tài)、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xù)性成為今年大會的關鍵詞。圍繞這幾個主題,與會代表進行了激烈討論。

國際學術研究領域和業(yè)內著名專家提交的100多篇高水準論文為本屆大會增添了獨特性。在分論壇中,“纖維和長絲創(chuàng)新――(生物)聚合物”論壇介紹了許多令人振奮的創(chuàng)新成果。除了大會講座和特邀論文外,本屆大會還增設了與國際著名品牌代表的小組談論。

“創(chuàng)新共同體”的推廣成為本屆大會的亮點,也為大會的發(fā)展增添了新的動力。該項目旨在促進參會者和演講嘉賓之間的互動,同時充分利用研究人員和技術專家的“智囊”作用。今后,這一項目將在參與形式和通訊工具的使用上進行持續(xù)改進。

參與企業(yè)方面,奧地利Lenzing(蘭精)公司將大會作為絕佳的交流平臺和“創(chuàng)新引擎”,通過與下游紡織加工領域的合作伙伴近距離接觸,展示了其在纖維素纖維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理念。

第6篇:著名建筑論文范文

【關鍵詞】聊城居住色彩 設計對策

中圖分類號:S611文獻標識碼: A

[作者簡介]1、3、4聊城大學建筑工程學院2010級建筑學本科2程興國(1980- ),男,山東聊城人,聊城大學建筑工程學院,講師,碩士,主要從事城市規(guī)劃設計及理論研究。(山東 聊城 252000).本論文利用《聊城大學大學生科技文化創(chuàng)新基金項目》〉研究,基金編號:SF2012232

一、前言

聊城是著名的“江北水城•運河古都”、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yōu)秀旅游城市。水域廣闊,河道眾多,美麗的東昌湖環(huán)抱著方方正正的東昌古城,形成了“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水一體、交相輝映”的獨特城市風貌。不同的地理環(huán)境直接影響了人類、人種、習俗、文化等方面的成型和發(fā)展,這些要素都導致了不同的色彩表現。城市居民住宅是城市風貌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風格的差異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民居的建筑形態(tài)和色彩運用,因此,最能體現聊城建筑特色的也是聊城的住宅建筑。

二、聊城市居住建筑色彩現狀

著名城市規(guī)劃師沙里寧有一句名言:“讓我看看你的城市面孔,我就能說出這個城市在追求什么文化”。每一個城市都以它不同的色調、形體與特色帶給人們不同的感受,聊城作為江北水城應該有它的城市色彩。城市的建筑是城市色彩的主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占建筑絕大比例的居住建筑,為此,對聊城市居住建筑色彩進行調研分析尤為必要。我們選取了聊城市較為有代表性的區(qū)域進行了實地調研,分別為東昌湖北側、及阿爾卡迪亞、金購物中心附近、古城區(qū)。我們將對色彩的調研重點放在了建筑本身的色調、店面廣告色彩、綠化色彩、小品色彩和地面色彩。

1. 東昌湖北側及阿爾卡迪亞小區(qū)

東昌湖是聊城市著名景點之一,有良好的景觀環(huán)境,小區(qū)建筑色彩以暖灰為主,給人以安全舒適感覺。加上有層次的綠化不顯得煩悶感,大的玻璃幕墻也為其增加了都市感。 白色常以條狀出現,把立面分割成網狀或分層, 這樣處理有利于體現建筑結構,立面也豐富起來。

阿爾卡迪亞小區(qū)住宅建筑用色簡單,褐色使住區(qū)整體格調定為沉穩(wěn)大氣,符合高檔小區(qū)的建筑色彩。白色和藍色點綴其中,整體不沉悶,豐富了立面。小品、道路、綠化為小區(qū)的環(huán)境豐富了色彩,小品顏色以朱紅為主,體現傳統(tǒng)園林特色,綠化給小區(qū)增加了活力,給人輕松愉快的享受,鋪地是輔助部分用灰色來弱化。

2. 金購物中心附近居住建筑

金鼎購物中心附近建筑主要為商業(yè)建筑,雖然商業(yè)建筑不屬于居住范疇,但其對人們居住環(huán)境的影響是很大的,其建筑色彩、廣告牌色彩、小品色彩相配合來烘托商業(yè)氣氛??梢钥吹脚c居住小區(qū)色彩不同,這個地區(qū)的色彩較為豐富,大多色彩較為純,灰色調減少。居住建筑主體還是以白或淺灰、米黃色為主,這樣有利于突出廣告牌的色彩,鋪地: 多為赭石,褐色,米灰,鋪地作為交通輔助,常被忽視,這樣的顏色是很適合的。

3.古城區(qū)的居住建筑

古城區(qū)是聊城市著名旅游景點,也是能體現其文化底蘊的地方。古城區(qū)居住建筑屋面采用兩坡形式,將民居特色與傳統(tǒng)園林建筑特色相融合,結合古城區(qū)現存古建筑風格,形成統(tǒng)一的古城區(qū)建筑群。建筑立面結合平面功能分區(qū)進行處理,注重屋面輪廓線的起伏有序、自然流暢。

建筑色彩總體基調以基磚墻、灰瓦坡頂為主,門、窗以暗紅色為主,突出建筑的門窗、入口、節(jié)點采用一定程度的對比色。建筑表層主要以清漆處理和青磚為主,局部重要部位根據建筑等級、使用功能及位置不同采用不同彩畫,整體風格與老城風貌相吻合,古色古香、豐富有序??梢钥闯?,古城區(qū)的建筑保持著傳統(tǒng)風貌,墻體的基本色調是黑色屋面、淡茶色墻和灰白色,在這種強烈的文化背 景下,古城區(qū)在新的建筑的設計下仍需要與傳統(tǒng)色系進行搭配,從而符合城市的整體文化氛圍。

通過調研可以看出聊城市居住建筑色彩主要以灰色調和白色為主,這樣的顏色有利于給人舒適和輕松的感受,局部加以深顏色點綴,形成一定的風格。防古建筑雖然沒有原搬當時建筑的結構和材質,但古建色彩還是可以看出的。但我們也能發(fā)現,和一些城市色彩較為成熟的城市相比聊城還存在很多問題,如建筑色彩主色調不明顯、地域特色沒能體現、城市色彩與當地文化結合不好等問題。

三、聊城市居住建筑色彩規(guī)劃設計初探

通過對聊城市建筑色彩的分析,我們也掌握了一定的關于城市建筑色彩的知識。通過學習也了解了一些城市色彩設計方法。大量的灰色可以有利于人們控制在壓力下對敏感情緒的控制,但會對建筑活力的張顯不利,我們保留灰色的基色調,但應該把冷灰和暖灰結合起來,以增加居住區(qū)的層次感,加飽和度相對高的顏色點綴,使建筑不跳又不乏活力。聊城市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我們應該賦予該城市的建筑其歷史的特色,通過對古城區(qū)的調研,提取出了幾個代表性的顏色――褐色、青色、赭石等中國古代建筑代表色,可以在設計中加入。

同時應該注意到,夏季日照充足氣溫偏高,為了避免產生浮躁的心理感受,建筑色彩的選取應避免鮮艷、奪目色彩,以免對環(huán)境造成過于強烈的色彩刺激;冬季氣溫偏低,不宜使用偏深冷色調。因此在聊城市的色彩應該采用活潑、輕快的淺暖色調為主。綜合聊城的現狀分析,初步確定了暖色調、中高明度、中低彩度的城市色彩主基調,點綴以深色,合理設計和選擇建筑物的色彩搭配達到最佳的色彩視覺效果。

我們對聊城市某地塊小區(qū)規(guī)劃的模擬設計中加入了城市色彩的元素分析。建筑主體顏色為褐色、冷灰色和青色,其中褐色為老年人公寓,不僅可以給老年人安靜、平和感覺,也是木的顏色,冷灰色是過度色,青色則是青瓦的顏色,與褐色共同烘托出古城的底蘊,青色也代表水的顏色,當然是想體現出水城的意思。熟褐是比較深的顏色,點綴在建筑基座或上部,不顯建筑色彩單一。建筑之間冷暖有別,可以給人層次感。

參考文獻:

[1]胡紋. 居住區(qū)規(guī)劃原理與設計方法. 重慶大學出版社,2007

[2]張為城、沐小虎、沈福熙. 建筑色彩設計. 同濟大學出版社,2000

[3]高履泰. 建筑的色彩. 南昌: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

第7篇:著名建筑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河北是宋遼對峙的前沿地區(qū),在宋遼金考古中的區(qū)域位置十分重要。河北的宋遼金時代考古有許多重要的發(fā)現,是研究中原宋代文化與北方遼金文化之間互相交流與碰撞的重要資料,在中國宋遼金考古領域占據了特別重要的位置。

一、宋遼金時期的河北

公元960年,北宋建立。此后,宋為統(tǒng)一北方與遼之間在河北地區(qū)頻發(fā)戰(zhàn)爭,對當地政治、經濟及人民生活造成巨大破壞。公元1004年,宋、遼締結澶淵之盟,約定以白溝河(今大清河一線)為界,雙方罷兵求和,從此進入和平相持時期。這種穩(wěn)定的環(huán)境有利于河北經濟文化的發(fā)展和人們安定生活。但另一方面,河北也進入一個南北分裂的時代,中南部地區(qū)屬宋,北部地區(qū)屬遼。這種情況直到公元1127年,金滅北宋后,河北全境統(tǒng)一屬金。

宋代的地方行政建制主要設路、府、州、縣等,河北主要分為兩路:河北東路、河北西路。河北東路所轄地區(qū)主要有:大名府、開德府、河間府,以及滄州、冀州、霸州、德州等11州。河北西路所轄地區(qū)主要有:真定府、中山府、信德府、慶源府,以及相州、衛(wèi)州、州、深州等9州。上述兩路基本包括了今河北省大清河以南的全部地區(qū)。

遼代行政建制設五京道,道以下設府、州、縣。其中南京道的全部及部分中京道、西京道所轄地域,相當于今河北省大清河以北的全部地區(qū)。

金代的行政建制基本因循宋,今河北省地域大致相當于金代的河北東路、西路以及中都路、大名府路所轄范圍。

宋遼對峙與金統(tǒng)一河北,對河北這一時期物質文化的發(fā)展與面貌均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河北此一階段的古文化遺存,呈現出宋的中原文化傳統(tǒng)與遼、金的北方文化因素互相融合的獨特特點。

河北多年的文物考古工作發(fā)現了大量的宋遼金時期的文化遺存,出土了豐富的各類文物。已發(fā)現的宋代遺址約260多處,其中城址13處;遼金時期遺址約1600處,其中城址61處;另外還有大量墓葬。

二、宋代考古

北宋遺址以城址和瓷窯址最為重要,考古發(fā)掘工作亦主要針對此兩項內容開展。比較重要的城址有大名故城、巨鹿故城等。始建于五代,宋代立為北京的宋代著名城市大名府故城址, 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約7500米,東西寬約6000米。城垣夯土筑成,殘高1~8米。城內發(fā)現宋代灰陶和白瓷、黑瓷殘器片,另外還發(fā)現有石雕佛像殘件。 位于今巨鹿縣境內的宋代巨鹿故城址,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約712米,東西寬約300米。城垣遺跡已湮沒于地下,文化層距今地表約3米深。1915年和1920年間,城址出土了大量宋代文物,其中有碗、盤、盆、罐、瓶等瓷器和絹畫等。北宋普通中小型聚落遺址發(fā)掘的很少,遺跡主要是簡單的房址、水井、灰坑等,出土遺物以泥質陶器和白釉、黑釉粗瓷器為主,器型主要是碗、盤、罐、甕等。

定窯、磁州窯和井陘窯遺址是河北北宋至金時期三大重要瓷窯址。定窯乃宋代著名瓷窯,其創(chuàng)燒于唐代,至元代漸衰落。核心窯址位于曲陽縣澗磁村附近,發(fā)掘出的遺跡有窯爐和瓷器作坊遺址。出土的瓷器尤以白瓷器最為著名,即聞名于世的定窯白瓷,種類主要有碗、盤、碟、瓶、壺、盒和枕等,胎質細膩,釉色潤澤,裝飾技法主要有刻花、劃花和印花等,圖案以花卉和動物形象為主,有的瓷器上題款有“官”、“尚食局”、“尚藥局”等,多與宮廷和官府有關[1]。

磁州窯興盛于北宋和金代,是宋元時期北方著名的民間窯場,包括磁縣觀臺鎮(zhèn)和邯鄲彭城鎮(zhèn)兩個窯址群,遺跡發(fā)現有窯爐、石碾槽、作坊及原料堆等。瓷器產品以白釉器為主,次為黑釉、綠釉、黃釉器等,器型種類有碗、盤、罐、瓶、壺、枕和建筑構件等。裝飾技法極為豐富,有劃花、印花、剔花等,其中尤以白地黑花的裝飾最具風格[2]。

1989年調查新發(fā)現的井陘瓷窯遺址群,是隋代至元代燒制白瓷器為主的瓷窯群,產品表現出一些獨特的地方特色,以白瓷為主,其次有黑釉、醬釉、綠釉和黃釉器[3]。

北宋墓葬的發(fā)掘以井陘柿莊墓群較為著名。共發(fā)掘墓葬14座,形制以帶墓道單室仿木構磚室墓為主,其中尤以6號墓的“搗練圖”壁畫最為完整精美。該墓地的年代,發(fā)掘報告認為是北宋末至金初,近年有人認為應晚至元代[4]。

北宋與遼對峙存在,位于兩國交界地帶的河北中部地區(qū)留下了不少軍事性遺跡,如永清、雄縣境內的北宋地道遺址,屬抗遼的軍事防御設施遺跡。地道距地表約4米,洞高約1.5米,寬約1米,一般系用灰磚壘砌而成,磚長30厘米,寬15厘米,厚7厘米。洞內發(fā)現有燈龕、通氣孔等設施。出土遺物有黑釉的瓷碗、罐等瓷器或瓷器殘片。這些地道遺存為研究宋與遼金的戰(zhàn)爭及軍事防御設施提供了資料[5]。

從北宋開始,中國建筑進入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北宋時期建筑遺存在河北有著較好的保存。正定隆興寺是現存規(guī)模較大、較為完整地保存了宋代布局規(guī)劃的寺院,為國內罕有的宋代建筑群,現存有4座宋代原構木結構建筑,其中摩尼殿的平面布局與殿頂形式常見于宋畫,而實物罕見,故在中國古代建筑史中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河北宋塔在全國占有突出地位。于宋至和二年(1055年)建成的定州開元寺塔,高84米,為全國古塔之最。另一處著名的宋塔是高達63.9米的景縣開福寺塔,也為國內少見的高塔。金代重修的正定廣惠寺華塔,一層塔身四隅附建四座單層小塔,主塔上部滿飾各類壁塑,為國內佛塔罕見形式。臨城普利寺塔為宋代少見的方形磚塔,塔身一級滿嵌磚雕坐佛,各層斗拱形制各異,極具裝飾性??逃诒彼未笥^二年(1108年)的趙州大觀圣作之碑,在國內同類遺存中形體最高大,保存最好。建于北宋景5年(1038年)的趙州陀羅尼經幢,幢高16余米,為國內現存形體最高大的經幢,造型華麗,雕刻精美,為宋代典型代表作品。另外,北宋佛寺遺址的重要發(fā)現有定州靜志寺真身舍利塔和凈眾院舍利塔的塔基,其地宮中出土了大量珍貴文物[6]。

三、遼金考古

遼金時期的遺址集中分布在北部的張家口、承德一帶,多為內涵簡單、文化層較薄的一般性遺址,出土遺物主要是陶器和瓷器殘片。發(fā)現的城址依大小大致可分為兩種類型:一是小型城堡址,一般平面近方形,邊長50~100米,城垣夯土筑成;二是較大型城址,城垣邊長一般在500米以上,如沽源小宏城、九連城等,其年代下限均延續(xù)到元代。九連城城址平面長方形,南北長920米,東西寬760米,城垣外側建有獨特的半圓形馬面,直徑20米,間距80~100米。

河北北部地區(qū)遼代墓葬發(fā)現很多,其中以宣化下八里張氏家族墓群的發(fā)掘收獲最為卓著,是遼代考古的重大成果之一。該墓群屬漢人家族墓地,時代集中在遼代末年大安和天慶年間。墓葬形制多為帶墓道的仿木構穹隆頂單室或雙室磚室墓,墓室平面有圓形、六角形和方形等。墓內均有色彩艷麗的壁畫,內容以表現墓主人生前的生活情形為主,如出行、散樂、侍吏等,特別是還發(fā)現了“茶道”和“備經”等壁畫新題材。隨葬品除陶瓷器、銅器外,引人矚目的還有許多保存較為完整的木制家具桌椅、衣架等。葬式為特殊的骨灰葬,并“以草為骨”或“以木為骨”制成人體偶像。張文藻等人的木棺上還有用梵文和漢文墨書的佛經,反映了佛教的葬制[7]。

金代墓葬重要的有高碑店金皇統(tǒng)三年(1143年)時立愛墓、興隆金天德二年(1150年)契丹人墓等[8]。興隆金墓出土的契丹文墓志是重要的契丹文資料,對研究契丹文字的起源和結構具有重要的意義。金代佛寺遺址的重要發(fā)現有固安于沿村寶嚴寺塔基地宮,出土了許多精美的金銀器[9]。契丹人的墓葬重要的有平泉遼統(tǒng)和二十七年(1009年)耶律加乙里妃墓、重熙十五年(1046年)秦晉國大長公主墓等,出土的墓志銘補正了文獻記載的不足[10]。

長城在金代有著奇特的發(fā)展。金長城又稱金界壕、壕塹,與前代長城不同,它掘土為壕塹,掘出的土在壕內側夯筑為墻,重要地段雙壕雙墻并列。墻體外側筑望臺(馬面),內側建戍堡、關城,防御體系比前代長城更為嚴密。金長城有主線和多條支線,河北境內的金長城屬南線,位于康保、豐寧、圍場境內,總長約216公里。長城由外壕、墻體、望臺(馬面)構成,墻體夯筑跡象不明顯,坍塌嚴重,殘高不足1米,望臺間距200~300米。許多地段已被夷平,有些成為鄉(xiāng)間大車道。

來自東北地區(qū)的遼金兩族在汲取漢文化基礎上,也創(chuàng)造了具有民族融合風格的各種建筑作品。河北境內保存有不少質量上乘的遼金時期建筑遺存。高碑店開善寺大殿,為國內現存不足十座的遼代木構建筑中經后代修繕改造最少、保存原貌最好的一座。建于遼應歷十六年(956年)的淶源閣院寺文殊殿,保留的遼代壁畫及部分彩畫彌足珍貴。河北北部遼塔的代表作品有涿州云居寺塔和智度寺塔、淶水慶化寺華塔、易縣圣塔院塔、淶水鎮(zhèn)江塔等。金代塔的代表作品有正定臨濟寺澄靈塔、昌黎源影寺塔、易縣雙塔庵雙塔等。金代重要經幢有盧龍陀羅尼經幢,高11米,雕刻精細華美,為金代石刻精品。

四、河北宋遼金考古的重要性

河北地區(qū)宋遼金考古的重要性不僅僅表現在有多種多樣的突出發(fā)現方面,更為重要的是這些發(fā)現對于研究這一時期的歷史具有特別的價值與意義。其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河北特殊的地理位置是研究中原宋代文化與北方遼金文化之間互相交流與碰撞的最佳區(qū)域。兩種不同系統(tǒng)文化之間的關系研究是考古學研究的重要領域,而兩種文化對峙的前沿地域則是研究這種關系的最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河北在宋代與遼金考古學文化比較研究中,具有不可或缺的特別重要的意義。

其次,河北是研究宋代考古的重要地域。宋代的政治經濟中心在今河南(下轉39頁)(上接25頁)地區(qū),而與之毗鄰的河北則是宋代抗擊北遼的前沿重要區(qū)域,因此將大名府升為“北門鎖鑰”之北京,成為陪都。這種特殊的政治因素為河北地區(qū)文化的發(fā)展提供了特殊的條件,因此也成為宋代考古的特殊地域。

第三,河北是研究遼金考古的重要地域。遼代升幽州為南京,又稱燕京,為遼之陪都,成為遼代的重要區(qū)域。金代遷都燕京,稱中都,河北地區(qū)成為京畿重地。因此,河北地區(qū)自然成為遼金考古的重要地域。

總之,河北特殊的地理區(qū)域以及豐富的考古發(fā)現,使其在中國宋遼金考古領域占據了特別重要的位置。 參考文獻:

[1] 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河北曲陽澗磁村定窯遺址調查與試掘》,《考古》1965年8期。

[2]a.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觀臺窯址發(fā)掘報告》,《文物》1959年6期;b.李輝柄:《磁州窯遺址調查》,《文物》1964年8期;c.北京大學考古系、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觀臺磁州窯址》,文物出版社,1997年。

[3]孟繁峰:《井陘窯金代印花模子的相關問題》,《文物春秋》1997年增刊。

[4]a.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河北井陘縣柿莊宋墓發(fā)掘報告》,《考古學報》1962年2期;b.徐蘋芳:《看〈河北古代墓葬壁畫精粹展〉札記》,《文物》1996年9期。

[5]a.峰峰礦區(qū)文物保管所:《河北邯鄲市峰峰礦區(qū)宋代地道清理報告》,《考古》1990年8期;b.夏清海:《河北省雄縣祁崗村發(fā)現古代地道》,《文物》1984年6期;c.廊坊市文物管理處:《永清縣古地道調查與試掘簡報》,《文物春秋》2000年3期。

[6]定縣博物館:《河北定縣發(fā)現兩座宋代塔基》,《文物》1972年8期。

[7]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宣化遼墓》,文物出版社,2001年。

[8]a.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隊:《河北新城縣北場村金時立愛和時豐墓發(fā)掘記》,《考古》1962年12期;b.鄭紹宗:《興隆縣梓木林子發(fā)現的契丹文墓志銘》,《考古》1973年5期。

[9]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等:《河北固安于沿村金寶嚴寺塔基地宮出土文物》,《文物》1993年4期。

第8篇:著名建筑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建筑理論 動態(tài)過程 建筑文化 建筑風格 預應力混凝土結構

回顧建筑發(fā)展史,建筑理論在社會文化藝術發(fā)展中,往往顯示出滯后性,是其他哲學藝術文化等雜交”的產物。這可能是由于建筑要綜合解決功能技術藝術環(huán)境以及社會問題等,因而建筑理論必然充滿著矛盾,I’II~D復雜性。從歷史中,我們不難體會到每個時期作品風格,如何反映當時人們的觀念例如,文藝復興時期.先后有阿爾伯特

為什么建筑的現代主義形成于19世紀20年代,中心在德國呢7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后,德國作為戰(zhàn)敗國,物資匱乏,通貨膨脹.房屋緊缺,為大家蓋房子是緊迫任務,勒·柯布西耶高呼住宅是居住的機器,建筑現代主義就是帶上這具體的時代烙印。他強調實用、經濟,希望用新材料、新技術加快建造速度,降低造價。馬斯洛提出的人的需求分五個漸進的層次,首先是生理的需求,吃住是第一位的。當然,這里也注重藝術,但藝術必須同實用、經濟、新技術統(tǒng)一起來.裝飾有罪的說法容易被采納。理性知識不斷積累,人們進而拋棄了所有其他思維方式。這樣與工業(yè)文明相對應的現代主義應運而生了,正如文藝復興時期.把古典文藝看得很高,工業(yè)社會把現代技術看得很高,引起一些人的崇拜心理。在思想中,一種重要思潮叫做技術主義或者技術至上主義,這樣現代主義就成了當時社會的主流。

現代英國著名建筑史學家N·佩夫斯在一本著作的前言中寫到建筑并不是材料和功能的產物,而是變革時代的精神的產物。正是這種時代精神滲透了它的社會生活,它的宗教,它的學術和它的藝術之中……現代建筑運動也不是因為鋼筋骨架和預應力混凝土結構而發(fā)生,它們都產生于一種它所要求的精神“佩夫斯在這段話中割斷了建筑與材料及功能的關系不妥.但從一個側面說明了一個時代的精神滲透于它的社會生活、它的宗教、它的學術和它的藝術中去現代主義的文化思潮為現代主義建筑作了相當充分的思想和心理準備。

當人們開始接受理性建筑世界觀,深信它將創(chuàng)造更高的生活的標準,為之歡呼雀躍的時候,實際面臨的卻是一個憂心忡忡的社會,一個不知去向的社會擁擠不堪的城市和進一步擴大的貧富差異,使人們開始反思理性主義正如馬斯洛原理提出人在滿足基本生理安全要求之后,有更高的精神要求,建筑遠非僅僅為人類提供庇護,更重要的是表達人類社會和精神境界。換句話說,理性思維已經束縛了我們很久,我們應該探索更多的途徑去理解人類的存在。理性主義過分強調理性市場經濟資本變成惟一的普遍標準社會價值被忽視,或僅僅被視為增加市場資本價值的手段。  回顧歷史,戰(zhàn)后時期存在主義在世界許多地區(qū)廣為流傳,它對此后西方文學藝術的影響十分深遠。從世界是荒謬的這基本觀點出發(fā),存在主義的文藝作品著重表現荒誕混亂、不連貫性,無意義性、虛無、中突無序等,這些也是存在主義文學藝術作品的表現方法和存在主義美學的特征。這些思想或多或少地沖擊著建筑理論。1966年文丘里發(fā)表了

第9篇:著名建筑論文范文

【關鍵詞】文化 文化鏈 建筑文化鏈

【中圖分類號】G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9646(2008)08-0228-02

1 引言

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文化是社會的靈魂。文化含義極廣,僅文化一詞而言,世界上就有多種解釋的方法?!掇o?!飞辖忉屛幕癁椤叭祟惿婧头毖艿哪J浇形幕?。《大英百科全書》對于文化的解釋則是引用美國著名文化學專家克羅伯和克拉克洪的《文化:一個概念定義的考評》,該書中收集了166條文化的定義,這些定義分別由世界上著名的人類學家、社會學家、心理分析學家、哲學家、化學家、生物學家、經濟學家、地理學家和政治學家所界定?!拔幕币辉~,英文、法文都寫作Culture,它是從拉丁文中演化來的,拉丁文cultura含有耕種、居住、練習、留心或注意等意項。最早把文化作為專門術語來使用的是被稱為“人類學之父”的英國人泰勒(E?B?Tylor),他在1871年發(fā)表的《原始文化》一書中給文化下了定義,他闡述道:“所謂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以及包括作為社會成員的個人而獲得的其他任何能力、習慣在內的一種綜合體”。文化從宏觀層面來講,有宇宙文化、自然文化、宗教文化、民族文化等。從微觀層面上講,主要有文學、藝術、繪畫、音樂、詩歌、電影、建筑等??梢娢幕陌菪苑浅?是一個大而寬泛的概念。

2 文化鏈淺析

文化是一個系統(tǒng)的整體,是一種有機的整合。探求人類文化進步的豐富形態(tài)和基本途徑、挖掘人類生存的基本規(guī)律一直是研究學者深入探討的課題,因此有相關學者從不同的角度提出了文化鏈的概念。西安美術學院教授王寧宇教授指出,“文化鏈概念是基于世界是相互聯(lián)系在一起的這樣一個系統(tǒng)觀念,主張放開視界,將散在各點上的問題聯(lián)系起來尋求其在整體中的位置關系,是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一項共同的規(guī)范內容?!敝袊鐣茖W院王曉麗研究員在多年民族學研究工作的基礎上,提出“如果將一種文化看成是一個頭尾相接的文化鏈條,那么這個文化鏈條是由若干個文化環(huán)組成。每個文化環(huán)都隸屬于一個文化鏈條,因此每一個文化環(huán)必定與所屬的文化鏈條直接連接;而文化環(huán)與文化環(huán)之間,有的是直接連接,有的則是間接連接,有的是依次相接,有的可能是幾個文化環(huán)與一個文化環(huán)同時相接,還有的是幾個文化環(huán)交叉連接在一起。在一種文化里,不論有多少個文化環(huán),不論文化環(huán)以什么形式連接在一起,它們總有相扣之處,形成一個內容交叉而豐富、連接形式多樣而緊密的文化鏈條,而其中每個文化環(huán)都有自身存在的特殊意義”。因此,她認為“文化鏈是指文化與文化之間(包括不同文化之間和同一種文化在不同地區(qū)的分布)形成的一種相互關聯(lián)的現象”。這些學術思想從現象人類學的角度非常精準地挖掘出文化現象的本質,形象生動地描述了多種文化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狀態(tài),對世界范圍內各種異彩紛呈的文化現象的特點、模式也做出了很好的解釋。

同時,也有學者從企業(yè)文化、產業(yè)開發(fā)的角度提出了文化鏈的相關概念和思考。認為文化鏈是指企業(yè)文化是由價值、行為、制度、物質所組成的一個有機的、全面聯(lián)系的整體,其目標是為構建企業(yè)競爭優(yōu)勢服務。在《文化鏈》一書中,作者林竹盛認為:“在一個系統(tǒng)中,通過事物的內在規(guī)律,把多種要素連接起來,系統(tǒng)中的各個要素前后依存,環(huán)環(huán)相扣,彼此互動,由此形成一個不斷增值的連鎖關系,稱為鏈”。這里所說的“文化鏈”是指在“組織學習”的基礎上展開的,與組織發(fā)展變革同步的文化創(chuàng)新系統(tǒng)。它是基于組織學習的文化創(chuàng)新,文化創(chuàng)新與組織創(chuàng)新的協(xié)同和文化創(chuàng)新對發(fā)展能力的提升為理論支柱,以構建學習型文化為基礎,以學習型文化創(chuàng)建基模為操作思路,完成了一個嚴謹的架構體系,文化鏈就是文化創(chuàng)新系統(tǒng)。魏中俊、包訓文從產業(yè)開發(fā)角度提出了“文化產業(yè)鏈”,提出經濟開發(fā)區(qū)應該在整體優(yōu)化設計基礎上,構建由會展文化、旅游文化、教育文化、社區(qū)文化等組成的文化產業(yè)鏈。

由于文化的整體性和系統(tǒng)性特征,文化鏈的理論被人們不斷拓展,研究學者對于文化鏈的思考不僅僅停留在文化的本質探求方面,在其它領域也有所延伸。李華興、張元隆在《維新志士的心態(tài)與變革的文化鏈》一書中從歷史學的角度對戊戌維新的心態(tài),對驅動和制約變革的文化鏈進行了深層思索。張捷在《書法文化鏈與“大書法文化”發(fā)展戰(zhàn)略研究》一文中指出,中國書法在中國文化體系中起到鏈接、樞紐、節(jié)點功能,可以形成涉及面廣、內容豐富和底蘊深厚的圍繞書法文化的一個文化體系和集群,這就是所謂書法文化鏈。另外,各種不同形式的文化現象都可以被稱之為文化鏈條的載體,諸如“蘭花文化鏈”、“圣誕文化鏈”等等。

3 建筑文化鏈淺析

建筑是時代、地域、民族文化的傳承與象征。就廣義而言,建筑是一種文化,或者說,文化包含著人類的建筑。從狹義而言,建筑是文化的一個載體,建筑文化現象作為文化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差異性、同質性、多元性逐漸被研究學者所重視。隨著建筑文化研究價值的逐漸彰顯,建筑與文化的關系逐漸為人認知,遂興起研究熱潮。從文化角度對建筑現象進行審視、分析和判斷已經成為當代研究建筑的主要方向之一。這方面的論文、著作逐漸豐富。同時,相關的會議不斷召開。1999年在北京召開的第20屆世界建筑師大會的會議主題之一就是“建筑與文化”。此次大會提出的《北京》中寫道:“建筑文化的全球化與多元化是一體之兩面。一方面,文化的全球化推動著地區(qū)的迅速變化與發(fā)展;另一方面,建筑文化和當地的生活方式結合得最為密切。隨著全球各文化之間同質性的增加,發(fā)掘地域文化精華也愈顯迫切”?!叭珖ㄖc文化學術討論會”相繼召開,1998年在昆明召開的全國第五次建筑與文化學術討論會的主題是“從文化角度探索中國建筑創(chuàng)作的未來”。由此可見,建筑文化的跨學科研究是一個非常深厚、也非常迫切的課題。

我們知道,從文化層面而言,有“嶺南文化、中原文化、楚文化”等多種不同的研究,這種地區(qū)文化觀念勢必對建筑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也是中國建筑文化在地區(qū)上的差異性的根源之一。建筑文化現象的多元性和豐富性,其最根本的原因是社會經濟生活的變化、觀念的差異以及社會層次素質帶來的審美標準的高低。建筑文化鏈與文化鏈一樣,具有整體性和系統(tǒng)性特征,因此,我們可以用文化鏈的學術觀點探求建筑文化的相關特性。王曉麗研究員曾經指出,“如果將一種文化看出是一個頭尾相連的文化鏈條,那么這個文化鏈條是由若干個文化環(huán)組成,其中的每個文化環(huán)都隸屬于這個文化鏈條”。同時,“文化的自生,是文化本身具有的特征,不論單一文化與多元文化形成什么狀態(tài)的多鏈現象,其所有的文化環(huán)和文化鏈均是在自生的前提下,與其他文化環(huán)和文化鏈共同生長的,這就是文化共生的現象解釋”。在相關論文中,王曉麗研究員對于文化環(huán)、文化鏈的闡釋生動形象、層次合理、評析精準,根據文化現象的經典闡釋去解讀建筑文化,可以非常清晰明了地闡釋建筑文化的獨特內涵。筆者2005年《建筑文化多元性的本質特征》一文中就引自了《二十一世紀:文化自覺與跨文化對話》中“文化現象的解釋”的相關觀點來闡述建筑文化的多元性、差異性和共生性。在此,我們引申開去,將這種文化鏈的相關學術思想進一步解釋中國傳統(tǒng)民居豐富的建筑文化。

所謂“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傳統(tǒng)民居在我國面廣量大。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建筑文化類型及其特點,除了受到人居環(huán)境的影響,同時也受到社會環(huán)境的制約和影響。各地區(qū)、各民族的民居盡管受地理條件、經濟條件和生活習俗要求等的限制,但民間匠師在充分利用地形和室內空間、就地取材以及創(chuàng)造樸實的藝術風格等方面都有著豐富的經驗。如北京四合院是華北地區(qū)傳統(tǒng)民居的代表,四合院多半按南北向中軸線作縱向排列,一般分前后兩部:前有大門,常偏于中軸線東側,面向院門設有影壁。由前院經過設在中軸線上的二門――垂花門或屏門到達內院,內院面積較大,正房朝南,有良好的采光。江南地區(qū)由于氣候溫和多雨,因此蘇、浙、皖一帶民居的屋面與支撐結構較北方住宅輕巧,且出檐較深,房屋朝向多為正南或偏東南,房屋高大且門窗較多,南北敞開,以利通風。河南西部地處黃土高原,有良好的土質,也有豐富的石材,故常采用土坯或磚石建造封閉式的窯洞。福建客家土樓是當地居民就地取材,用當地的泥土夯建高大厚實的土墻,形成一個相對封閉的居住空間,外人不能輕易入內,同時又能聯(lián)合全樓的力量共同抵御來犯之敵。土樓既是客家人的躲避風雨的居所,更是他們深深依戀的精神家園。廣東的自然地理環(huán)境復雜,有平原,也有山區(qū),氣候炎熱,濕度大,建筑材料十分豐富,民居在平面布置上一般為三合院,正屋中間為廳,左右兩側為臥室,廳前為院子,左右建廂房,廳內靠后墻處設有木閣樓,這種三合院式的住宅,可以發(fā)展組成多進的一個大建筑群。至于少數民族的住宅建筑,更是形態(tài)各異。

由此可見,傳統(tǒng)民居建筑是我國建筑藝術中的一份寶貴遺產,這種建筑文化鏈是由居民居住方式、建筑樣式、建筑制度等組成的有機、系統(tǒng)的整體。正如文化研究學者指出的,中華民族文化內部的相互鏈接表現為兩層含義:首先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相互鏈接,其次表現為同一民族內部不同地區(qū)的文化存在著差異并且相互連接,這樣構成了民族文化的完整內容。中國傳統(tǒng)民居建筑作為文化的載體之一,其表現形式的多樣性正是中華民族不同地區(qū)的文化差異性的體現,它代表了不同地區(qū)的不同文化內涵。

4 結語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文化學、人類學、歷史學與社會學等人文社會科學與自然科學之間的互相滲透和綜合發(fā)展以及城市建筑學從工程技術性走向社會綜合性,則成為必然趨勢,這正是本文的主要出發(fā)點和目的。本文力求充分運用多種學科理論和方法,利用跨學科優(yōu)勢對建筑文化研究進行完善與補充。建筑作為文化的載體之一,其文化鏈的特性顯而易見,中國傳統(tǒng)民居建筑文化并不是附著在建筑外部的表象,而是建筑本身多體現出來的文化內涵。我們可以借鑒文化學、人類學、民族學的相關理論來闡釋建筑文化的種種現象,探求建筑文化的本源,為建筑文化學的定位尋求新的視角和理論依據,將建筑文化置于更加廣大的時空當中,必然能夠清晰地理解和把握建筑文化的特殊性和價值所在,這對于探討建筑文化鏈與地區(qū)差異性之間的邏輯聯(lián)系,對于全球化進程中的地域性建筑設計,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林竹盛,文化鏈.企業(yè)管理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