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中學地理重點知識總結范文

中學地理重點知識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學地理重點知識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學地理重點知識總結

第1篇:中學地理重點知識總結范文

關鍵詞:高中地理;現(xiàn)代信息技術;應用

一、重點知識的把握

地理課程中有許多重點的課題,有時候單獨依靠教師的講解,根本收不到學習的效果,而且學生理解的時候也非常的吃力,但是多媒體教學可以通過直觀的圖形圖像表現(xiàn)出來。將抽象化的固體知識動態(tài)化,化繁為簡,易于學生的理解。增加一定的生動程度,利于學生更好地獲取知識,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分析我國長江中下游的洪水原因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顯示長江的水系圖,用閃爍的亮點表現(xiàn)洪水的主要來源,并進行對應的批注。教師借助多媒體的圖表,非常輕易地講解和介紹給學生。在幻燈片結尾的部分,還可以添加一些因為洪水原因發(fā)生的森林破壞事故

和水土流失的影響啟發(fā)學生的思考能力。多媒體的優(yōu)勢運用,具體、形象、直觀、清楚的表達,可以讓學生很好地把握重點知識。

二、讀圖能力的提高

地理教學的最大特點就是要求學生把地理事物的坐標準確地落實到地圖上面。比如,在課程“中國西北地區(qū)”的課題中,針對學生看圖、分析圖和用圖能力很差的情況,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計一套“西北地區(qū)的自然概況”,重在描述它的自然特征。結合西北地區(qū)缺乏相關的文字資料,所以可以加強看圖能力的訓練,充分發(fā)揮多媒體地圖直觀的優(yōu)勢,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的能力。在講解本課時的時候,總共利用了17幅西北地區(qū)的區(qū)域圖、35幅景觀圖和3段旅游錄像。通過讀圖能力的訓練,可以讓學生分析、討論和總結出西北地區(qū)的幾大特點和學習重點。數(shù)量繁多的圖像轉換也只能在多媒體的硬件設施中可以實現(xiàn),讀圖能力的提高可以讓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循序漸進地不斷前行。

三、學習效率的提高

多媒體整合的技術手段是多媒體的另一個突出的優(yōu)勢:有限的空間增添無限的知識容量。尤其是對于任務量繁多的復習課來說,容量大的特點非常突出。復習課也是地理教學中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學生在復習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把已經(jīng)學過的知識總結和歸類,整合成為一個連貫的整體。在復習的時候,因為復習的內(nèi)容數(shù)量多而雜,教師在整合的時候都會因為時間問題導致整合的質量下降,影響了學生復習的質量。如果利用多媒體,就可以很好地把知識結構、對比的圖像和參考的習題等運用多媒體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不但節(jié)約了很多的時間,而且提高了知識的整合質量,以此提高了復習的質量,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

四、因材施教的提高

班級的不同導致了學生能力的差異,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能力,選擇合適的教材,設計不同進度和深度的課題知識,有利于不同層面的學生高效地吸收知識,把因材施教發(fā)揮到極致,充分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化教育。比如說,在講解“長江豐富的水能”課題的時候,可以讓學生根據(jù)三級地勢的知識分析緣由,然后教師通過長江干流的平面剖析圖總結歸類。面對其他班級的時候,教師可以直接把平面剖析圖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然后讓學生進行總結。不同的順序應對不同的班級,可以很好地提高教材教育的能力。因此面對能力有差異的學生的培養(yǎng),因材施教的把握非常關鍵。

總體來說,高中地理教學中,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可以很好地提高地理課改的教育質量,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是中學地理教學領域中的一次重大變革,也是最為先進的教育教學手段之一。

參考文獻:

第2篇:中學地理重點知識總結范文

一、利用啟發(fā)式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學習興趣

啟發(fā)式教學是啟發(fā)學生智能的教學,葉圣陶提出的“教是為了達到不需要教”的教育思想,都明確了教學這一認識活動是主觀見諸于客觀的過程,是學生這一教學的主體在教師的主導下,去接受教育的過程。事實說明,只有把教學主體的思維啟發(fā)起來,他們才能夠主動地吸收新的知識,接受新的思想。教學過程中,強化對重點知識的啟發(fā),有利于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例如力學單元的教學,介紹一些獲得諾貝爾獎的物現(xiàn)學家的思維方法,要求學生自己動手做好實驗,處理數(shù)據(jù),啟發(fā)他們歸納出結論,鼓勵學生自制教具,進行小發(fā)明、小創(chuàng)造,激勵他們刻苦鉆研、主動探索、不斷探究。

二、講求方法,注重實用

良好的方法能使學生更好地發(fā)揮自身的才能。教師講課要注重方法的實用性,使學生盡快有效地理解,掌握所學的知識。如:類比法是物理教學中常用的方法,可幫助學生理解一些難懂的概念、規(guī)律和方法。不少學生對用比值定義的物理量常常理解不正確(如場強、電容、電阻),其原因是只注意了數(shù)學形式,忽視了物理意義。怎么辦?我想絕大部分學生對初中物理中勻速直線運動的“速度”是比較清楚的,它是用比值定義的,我們就以此為例,進行類比,以加深學生的理解。

三、幫助學生抓住重難點的關鍵,遵循規(guī)律

不少學生學習往往事倍功半,究其原因主要是對重難點的理解沒有抓住關鍵和本質。電磁學中,產(chǎn)生感應電流的條件是:閉合回路、磁通量發(fā)生變化?!按磐孔兓奔仁顷P鍵,又是本質,記住它并不難,但在運用時如何呢?例如,對“有閉合回路在磁場中運動,回路中有無感應電流產(chǎn)生?”這樣的問題,有的學生認為“有邊切割了磁力線”就有電流產(chǎn)生,有的學生認為有“磁通量”就有電流產(chǎn)生。然而這兩種看法都是錯誤的,其原因是沒有抓住本質。通常對概念要抓關鍵的“字”,對規(guī)律、定理等抓“條件、結論”,這些是攻克重難點的突破口。物理規(guī)律以它的和諧統(tǒng)一而產(chǎn)生美感,利用物理的這一特點可以很好地解決問題。例如“豎直上拋運動”,新教材為了降低難點,將整個過程分解為上升和下降兩個過程進行講授,而在學生掌握了同一直線上矢量的運算、運動的合成與分解知識的基礎上,用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知識將豎直上拋運動的上升和下降過程和諧地統(tǒng)一起來,能使學生透徹理解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公式,突破豎直上拋運動這一難點。

四、綜合細致分析問題,總結方法

在進行知識系統(tǒng)化和整體化的教學中,教會學生分析、歸納問題,對他們進行解題方法指導,強化系列訓練,是鞏固、理解物理概念,提高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有不少學生沉迷于題海之中,遇到困難頭皮發(fā)麻、束手無策,究其原因,除了概念不清、規(guī)律不明、能力薄弱之外,還有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走馬觀花、囫圇吞棗,不抓住本質去透徹理解,分析不細,不善于歸納總結解題的經(jīng)驗方法,這就需要教師平時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這方面的能力。比如關于“電阻”的問題,盡管比較簡單,但歸納起來內(nèi)容也很豐富:1.用電阻定律來計算電阻.2.用“伏安特性曲線”來表示電阻,3.串、并聯(lián)電路中任一電阻的變化對電路的總電阻、電流、路端電壓的影響,4.閉合回路內(nèi)某一可變電阻值為多大時它消耗的功率最大等等,這些有關電阻的問題只有通過練習、總結才能熟練掌握。事實證明,學生不斷積累歸納總結解題方法,有利于突破重點和難點。

五、選題進行練習要有針對性

練習是增強對知識點理解、掌握的一種重要方法,做練習的關鍵是講究選題的針對性,不然,不但不能提高學習效率,而且還影響對知識的理解和深化。選題很重要,我們認為應帶著問題去找習題、編習題,讓學生能利用剛學習的知識解決問題,有利于對重難點知識的理解,還可以建立學生的自信心,利于以后的學習。

六、注意把握好重難點知識與非重難點知識的關系

第3篇:中學地理重點知識總結范文

只有學生自己想要學好數(shù)學,教師的引導才能起到最大限度的促進作用.學生主動提出問題,說明學生對課本知識進行了了解與思考,教師針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講解,才能提高課堂效率.學生只有在自己進行思考之后,才能真正地了解知識的重點,對于所學知識印象深刻,在學習和思考的過程中體驗到數(shù)學學習的樂趣.

2使用多媒體教學,增加教學的趣味性

多媒體教學不僅生動形象,更能使學生對所學知識取得更直觀深刻的印象.對于一些難點知識,運用多媒體進行知識的模擬,可以使學生深刻地理解知識.直觀的圖案結合聲音等元素比起單純的數(shù)字、語言描述更能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也能夠使得學生對所學知識印象深刻.趣味性的教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發(fā)散思維,促進數(shù)學的學習.

3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貼近生活實際

教師在進行知識講解的時候,可以結合生活實際.在具體的情境模式中學習符合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也符合學生的學習心理發(fā)展要求.創(chuàng)設合適的學習情境,能夠使得學生更好地理解知識.情境創(chuàng)設相當于給學生提供了一個數(shù)學化的基礎模式,為學生提供了思考的空間,使得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去.情境創(chuàng)設,可以激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興趣,使學生不再只關注于枯燥的數(shù)據(jù),能夠在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訓練數(shù)學思維,提高學習興趣.

4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tài)

在進行新知識講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復述概念,進行適當?shù)牧曨}訓練.對于基礎差的學生,要進行重點的關注,對他們多提問,鍛煉他們的思考能力.在課后,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學習狀況進行了解,從而知道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以及教學的難點所在.教師只有了解學生的基本學習情況,才能夠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下一步的教學計劃,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5總結

第4篇:中學地理重點知識總結范文

【關鍵詞】地圖 復習 成績

【中圖分類號】G633.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36-0142-01

使用地圖是學習地理學的重要手段,地理學的最大特征是運用地圖、圖表、圖片的方式來表達地理空間事物的特征和運動變化的過程??疾炜忌ㄟ^觀察事物的變化,分析地理特征總結得出結論,地圖在考試過程中作為地理考題的敲門磚,對圖的信息讀不懂,往往得出錯誤的答案,以至于影響到整個學科的考試成績。根據(jù)教學實踐得出:

一、地圖三要素

1.方向

方向就是明確告訴學生一幅地圖的方位,一般的判讀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碱}中的地圖會改變方位標出另一個指向標,初中學生在缺乏方向感的情況下錯讀方位,因此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教會學生根據(jù)指向標建立方向坐標體系,轉動到遵循一般的判讀方法去。

2.圖例和注記

是用符號來表示地圖上的地理事物,表達地理事物所在的位置、數(shù)量的多少、發(fā)生的現(xiàn)象、地理事物的變化等;注記是用文字或者數(shù)字直接標注在地圖上表示的地理事物的名稱。

3.比例尺

比例尺表示圖上距離比實際距離縮小的程度,以圖形結合文字、數(shù)字表示,一般繪注在圖廊的下方中央。其中以數(shù)字表示的為數(shù)字比例尺,用比例式或分數(shù)式表示;以圖形表示的為直線比例尺。在地圖中,學生對地理空間的抽象思維缺乏,只有從基礎的要素進行認識,才能掌握看地圖的方法。

二、應用區(qū)域地圖輪廓巧記地圖

在近幾年的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中,常常把地圖和圖表作為地理學科綜合題的突破口,通過圖形的形式呈現(xiàn)地理事物信息。教師在教學及復習中應加強對地圖剖析和圖表信息的解讀,鍛煉學生閱讀地圖的能力。利用好課本中的地圖和配套教材的填充圖冊訓練,使學生從課本讀出信息,并運用到地圖,把地圖的信息回歸課本,提升學生對地理事物所在空間的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地理智能,對地理科學產(chǎn)生興趣。引導學生巧用地圖,方便記憶,如在《中國的行政區(qū)劃》這節(jié)中,記憶各省級行政區(qū)圖是本節(jié)重點、難點。先讓學生觀察中國地圖,像威武的雄雞,云南像展翅的孔雀,山西如一片樹葉,陜西則是一個跪著的兵馬俑,臺灣似香蕉等通過這些聯(lián)想記憶,加深學生對地圖輪廓的記憶。再給學生進行拼圖游戲就知道了位置,為地理學的學習和復習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三、以重點知識為復習體系,構建知識框架D普,提高知識整合創(chuàng)新能力

地理試題中的考點、重點集中在認識地圖,了解地理空間。地球自傳和公轉、天氣現(xiàn)象、工農(nóng)業(yè)發(fā)展變化、資源、社會生活、氣候變暖與環(huán)境問題、可持續(xù)發(fā)展等問題,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測試學生是否關注社會發(fā)展變化,做到學以致用。根據(jù)題目的變化,教師在復習教學過程中,以課本原理為基礎讓學生讀懂記牢地圖,做到圖文結合,把原理運用到地圖分析,把圖形的信息用語言文字表達出來,構建出知識體系,才能達到提升學習地理的技能。

四、認真研究《云南省初中學業(yè)會考地理考試規(guī)范》圖文結合講授法

考試規(guī)范是教師上課復習的指向標,是評估教學實踐的測量,是作為升學的參考根據(jù)。用圖形圖表結合文字講解對中國地理和世界區(qū)域地理進行復習,在區(qū)域中找出差異和共性,如英國和日本相同點,都是亞歐大陸島國、中緯度沿海發(fā)達國家;不同點:英國是大陸西部,海洋性氣候、資源豐富、以畜牧業(yè)為主;日本是大陸東部,季風氣候、資源匱乏、以水稻種植業(yè)為主。以類似的方式比較區(qū)域地圖可以讓學生對圖中所承載的信息進行深入而清楚的認知,為學好地理學打下基礎,在考試過程中得心應手,獲得優(yōu)異成績。

總之,在教學過程中要領會新課程改革發(fā)展的教育理念,培養(yǎng)學生學習知識的能力,同時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提高知識的價值,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把握每次上課的效率,規(guī)劃對知識的復習結構,優(yōu)化教學手法。系統(tǒng)性復習,夯實學生知識基礎,以到達良好的復習效果。

參考文獻:

[1]伍惠萍.淺析新課改下高中地理教學中的地圖教學策略[J].新課程學習:中, 2011(12).

[2]山東省鄒平縣黃山中學張洋.石萬鳳.地理簡圖在地理教學中的作用[N].學知報,2010-07-05B08.

第5篇:中學地理重點知識總結范文

關鍵詞:微課程;初中英語;設計策略

初中英語課堂的微課程教學已經(jīng)在許多地方開始了試點,取得了一些成果,同時也發(fā)現(xiàn)了一些問題。許多初中英語教師對于微課程教學方法的應用還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法和策略。我們將針對微課程教學設計存在的問題總結合理的應用設計策略。

一、微課程的概念和特點

所謂的微課程指的是使用一種小型的視頻文件錄制教學視頻,把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點通過這樣的方式傳授給學生。授課的內(nèi)容可以是一個小知識,也可以是一個小現(xiàn)象、小故事或者小練習。學生在這樣的微課程中點滴積累,學習知識。在信息化的時代,微的概念被應用在了教學中,產(chǎn)生了微課程這樣碎片化的教學方式。微課程有著具體、小巧和精致的特點。微課程的每一段教學視頻都一定是言之有物的,避免空話浪費學生的學習時間。同時,一個一個的小知識點又不會讓學生感到煩躁。同時,整個視頻全部聚焦在一個小知識點上,做到了精講細講,內(nèi)容更有立體感,更有吸引力。

二、微課程在初中英語教學應用的設計策略

1.導入設計

在進行微課程教學的時候,可以這樣設計教學流程。首先,教師可以使用微課程進行課堂的導入。學生在剛剛上課的時候常常沒有辦法集中注意力,進入學習狀態(tài)。微課程可以幫助學生快速進入課堂氛圍,開啟一節(jié)課的學習。比如,在學習旅游專題的時候,教師就可以使用一段關于旅游的微課程,向學生展示各種旅游景點的景色,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如果要講述勵志故事,則可以使用名人的成長故事引入課堂的主題?;蛘呤抢梦⒄n程在學習開始前將本文課程教學內(nèi)容中的重點只是以微課程的形式傳遞給學生,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認清哪些教學內(nèi)容是重點知識,以便學生能夠在學習時有所取舍,在重點知識的學習中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注意力。

2.呈現(xiàn)設計

微課程在進行語法講授時有尤其顯著的作用。由于語法概念比較復雜,要讓學生掌握在不同時態(tài)下的語法運用規(guī)則,僅靠教師口述效率太低。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使用微課程把語法運用規(guī)則呈現(xiàn)出來。通過這種更加直觀生動的方式,學生接受知識更加容易,也更加有樂趣。在教授詞匯的時候,也可以使用微課程,在單詞和單詞所指代的具體含義通過圖片知識的方式聯(lián)系起來,方便學生記憶。

3.情景設計

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如果能夠進入一個具體的場景,那么理論知識就能更好地與實踐相結合,學生學習的效率就會大大提高。所以,我們可以使用微課程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情景。比如,上口語課,教師可以把口語的具體運用情景展示給學生,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不同狀態(tài)下口語的用法,這種方式有良好的教學效果。

4.歸納總結

教師在上課的時候往往在同一節(jié)課上要講解幾個知識點。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往往需要的就是梳理和歸納?,F(xiàn)在有了微課程,教師的歸納總結工作就可以使用教學視頻來完成。在上課之前,教師把下一節(jié)課要講的知識點歸納起來,支撐教學視頻,然后在課堂的最后播放。學生就能夠及時回憶整節(jié)課所講的內(nèi)容,建立起更完整的知識體系。另外,利用微課程視頻,教師可以及時將課堂中所講的重點知識總結出來,并將微課程視頻資料上傳到校園網(wǎng)站中或者是班級QQ群中以便學生及時下載,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有效復習。而且學生還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學習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模塊練習,在課上沒有及時掌握的知識點,可以通過微課程進行進一步的學習,彌補自己的不足,從而獲得全面提高,及時解決學習中的問題,使班級學生得到均衡的發(fā)展。

5.學習策略

指導學習的效果不僅僅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刻苦程度,還取決于正確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策略。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還要向學生傳授正確的學習策略。微課程是傳授學習策略的最好載體。教師可以把自己總結的學習策略通過教學視頻的方式向學生展現(xiàn)出來,并提供學生下載。學生隨時隨地可以按照這樣的學習策略來學習,提升學習效率。

6.課程拓展

要讓學生全面立體地學習知識,教師需要為學生進行教材內(nèi)容之外的拓展,而這些拓展往往是課本不能涵蓋全面的。微課程可以為教師提供課程拓展的平臺,或者可以讓學生自行收集資料,自主動手設計和制作微課程,讓微課程真正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中。這樣高度凝練的知識呈現(xiàn)方式有助于提升學生總結知識的能力,如,初中英語教師可以結合學生愛玩的特點,為學生設計關于最想去旅游的國家這個主題的微課程,并讓學生通過英語將微課程的主要內(nèi)容介紹給大家,以及想要去這個國家的原因。學生在接到這樣的學習任務之后就會借助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計算機設備等查找關于自己想去的國家的信息,如國家的氣候、風景、地理位置等,然后再通過自己已有的英語基礎進行講述,這樣不僅可以充分地鍛煉學生的英語表達水平、提高學生對微課程的興趣,同時也可以促進學生對地理等方面的知識的掌握,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提高。

微課程以信息技術為載體,為初中英語教學提供了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對于初中英語教學有重要的意義,應該引起初中英語教師的注意。學生在微課程的幫助下激發(fā)了學習興趣,提升了學習質量,提高了學習效率。本文針對微課堂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設計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和研究,總結了微課程的實踐策略,為教學方法的改革提出了意見和建議。

參考文獻:

[1]陳傳光.初中英語教學中的課堂導入策略[J].山東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學報:基礎英語教育,2012(2):66-70.

[2]王夏夏.利用“微課”來促進初中英語“翻轉式課堂教學”實施的策略研究[J].科教文匯:上旬刊,2015(11):109-111.

第6篇:中學地理重點知識總結范文

關鍵詞:區(qū)域地理;地理備考;教學策略

區(qū)域地理部分是高考重點考查部分,在高考地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地理知識點繁多,各章節(jié)知識點自成體系,而試卷所呈現(xiàn)的題量又不足以覆蓋整個知識體系。所以以區(qū)域地理為載體,考查自然或人文地理知識的題目十分常見,成為高考出題的主要套路。但在近些年的高考中,并沒有直接考查所熟悉的國家或地區(qū),往往以陌生國家或地區(qū)為背景,給出圖文材料來考查考生的能力。這一方面是一種減負,因為不再過分要求對幾個國家的各種地理事實的準確識記,但在另一方面,卻是加大了難度。它突出能力的考查,加強了對宏觀把握、讀圖識圖、運用地理原理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

從近三年的新課標卷來看,每張試卷的主觀題都至少有一題是給出一個新地理區(qū)域來考查考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在筆者的學習過程中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由于對新情景過于陌生,導致對這類試題的懼怕,不敢下筆答題。在答題中也只敢寫一些自己所記憶過的知識,不會結合材料,導致分數(shù)很低。筆者認為,考生不能對這些新的地理區(qū)域完全陌生,完全不知道這類問題的研究方法與思路,而盲目地去應對這些新地理區(qū)域下的問題。對這類問題的準備,應該在區(qū)域地理的備考過程中完成。

在高中學習的區(qū)域地理,一般以初中的地理事實為依托,運用高中所學的地理原理。而在義務教育階段,種種原因使得大部分高中生的區(qū)域地理事實基礎不牢,使得在高一高二的區(qū)域地理教學中普遍以教授地理事實為主,甚至將高中原理所適用的區(qū)域的現(xiàn)象也要求識記。這顯然是淡化了對地理原理運用在地理事實上的教學目的。而在區(qū)域地理的備考環(huán)節(jié),不應該簡單地重復對地理事實的要求,而應該更注重地理原理在具體區(qū)域的應用,著重鍛煉在區(qū)域情景下,如何利用所學的原理來解釋地理現(xiàn)象,同時關注高考對區(qū)域地理的具體要求,有針對性地復習備考,才是高效的。

【經(jīng)典例題】(2014全國新課標2卷36題)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流的侵蝕、沉積及沼澤的吸收(附)影響河流泥沙和營養(yǎng)物質含量,水體中營養(yǎng)物質含量影響浮游生物量,與水溫共同制約魚類資源數(shù)量。如圖1所示的西西伯利亞平原地勢低平,凍土發(fā)育,沼澤廣布。

(1)分析西西伯利亞平原沼澤廣布的原因。(8分)

(2)分析葉尼塞河泥沙含量較多,而鄂畢河泥沙含量較少的原因。(6分)

(3)通常大河河口的魚類資源豐富,但鄂畢河河口魚類資源相對較少。說明鄂畢河河口魚類資源較少的原因。(8分)

這道試題就是以亞洲為背景來考查自然地理知識的。背景是熟悉的北亞,這道試題并沒有在區(qū)域定位上為難考生。也有很多考生在備考時對這一地區(qū)所發(fā)生的凌汛現(xiàn)象做了復習。但題目所問的并非是凌汛。三道試題都發(fā)力在對地理現(xiàn)象的原因解釋上。力求考查考生的地理基礎知識與地理思維能力。這道試題由于背景熟,所以答題易上手,但正由于題目背景熟悉,導致考生直接按照固定模式不仔細審題,加之題目信息量大,所以很容易導致題目答不全。

在第一問中,如果考生能從沼澤定義(指地表過濕或有薄層常年或季節(jié)性積水)出發(fā),加之題目所給的條件(西西伯利亞平原地勢低平,凍土發(fā)育)和平時所學知識(此地多凌汛)就可以完整得到滿分。

在第二問中,在所學知識中,慣用的通過植被覆蓋率作答已無法奏效,但考生在充分解讀圖文信息后,就可以從河流侵蝕、沉積角度作答,從而得到較高分數(shù)。

在第三問中,通過材料解讀,可以得出水中營養(yǎng)物質含量低與緯度高、水溫低的特點,但無法繼續(xù)作答,這時就要借助題目分值所給暗示,挖掘河流與河口地區(qū)的水文特征并與題中所給的水溫和水體中營養(yǎng)物質含量相對應,從而得到因結冰期長和北冰洋營養(yǎng)物質少。這也是本題的難點所在。但試題答案也是可以通過合情的推理結合所學推斷出來的。

附參考答案:(1)地勢低平,排水不暢;氣溫低,蒸發(fā)量小;下部土層凍結(永凍層),阻滯水分下滲;(凌汛等導致)河水泛濫。

(2)葉尼塞河支流多流經(jīng)中西伯利亞高原,(河床比降大)流速快,侵蝕強,增加了河流含沙量。鄂畢河主要流經(jīng)平原,流速慢,泥沙沉積,含沙量小。

(3)鄂畢河河口區(qū)緯度高,水溫低,魚類生長慢。結冰期長,魚類存活率偏低。鄂畢河流經(jīng)沼澤,營養(yǎng)物質被植物吸收,河水中營養(yǎng)物質嚴重缺乏,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長。北冰洋營養(yǎng)物質和餌料較為貧乏。

【筆者反思】通過這道經(jīng)典試題可以看出,在熟悉的背景下,仍有新鮮的問題可以考查。并不是說簡單地識記就可以解決問題,很多考生都知道鄂畢河有凌汛,結冰期長,卻無法正確地在答案中寫出,這并不是識記沒有到位,而是思維能力還沒有達到,沒有完整的地理學科思維,無法準確清晰地分析與解決地理問題。這道題可以啟發(fā)出我們在區(qū)域地理復習備考中的一些方法。

第一,注重高中地理原理運用于初中地理事實之上的訓練。[1]在區(qū)域地理備考中,不光關注地理事實的識記,還要運用高中所學地理原理,解決地理現(xiàn)象。側重通過歷年高考題考過的區(qū)域,鍛煉描述闡述事物的能力,自主分析其他顯著地理現(xiàn)象,以提升知識運用能力。

第二,注重地理思維能力。在學習區(qū)域地理過程中,往往以某一或某兩個區(qū)域為研究對象。在備考中,要宏觀地從地理的區(qū)域性角度出發(fā),以一個區(qū)域為單位,著眼區(qū)域整體性,同時分析不同區(qū)域的差異性,目的是培養(yǎng)學科思維能力。

第三,注重圖像的識讀認讀,培養(yǎng)讀圖能力。[2]對圖像的認讀是一項基本能力,對圖像識讀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考試中得到的信息量的大小,也直接影響考試分數(shù)。尤其是區(qū)域地理問題,所給的圖像尤為重要。但在備考中,由于所學地區(qū)已經(jīng)十分熟悉,往往不能靜下心來仔細讀圖,從而導致復習不高效。所以在復習備考中,要注重讀圖識圖,還需要把某一地區(qū)的不同地圖對照起來,組成一幅地圖,從而做到融合多圖為一圖。

【新題賞析】(2015新課標2卷36部分)閱讀圖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日利亞人口超過1億,經(jīng)濟以農(nóng)礦業(yè)為主。2014年11月20日,尼日利亞與我國正式簽署了沿海鐵路項目商務合同。該項目總金額達119.7億美元,全線采用中國鐵路技術標準,是截至當時中國對外工程承包史上單體合同金額最大的項目。圖2示意尼日利亞鐵路的分布。

(1)簡述尼日利亞沿海地區(qū)的氣候特點,以及針對此氣候特點,我國相關人員在建設該鐵路時,為保障身體安康,需要防范的問題。(6分)

(2)指出因尼日利亞沿海鐵路項目而可能獲益的我國主要工業(yè)部門。(4分)

這道試題的兩個問題比較常規(guī),第一問在考查學科基礎知識之上與實際生活相結合起來也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通過結合所學知識可以得到尼日利亞沿海地區(qū)是熱帶雨林氣候,故氣候特點為全年高溫多雨。而根據(jù)熱帶雨林氣候特點結合生活即可答出防范問題是蚊蟲叮咬,疫?。ǜ邷貪駸幔┲惺?,曬傷(太陽輻射強)等。第二問則考查工業(yè)聯(lián)系,通過材料(全線采用中國鐵路技術標準,是截至當時中國對外工程承包史上單體合同金額最大的項目)所示,可以得出有關機械制造、鋼鐵、管線等和鐵路建設有關的工業(yè)部門均可獲益。

附參考答案:

(1)氣候特點:(緯度低,屬熱帶雨林氣候)全年高溫多雨。(3分)

需要防范的問題:中暑、曬傷;食物中毒;蚊蟲叮咬;野生動物侵襲;疫?。徽螝獾?。(3分)

(2)鋼鐵、機械、機車制造、電子通信、管線、建材等與鐵路建設和列車制造有關的部門。(4分)

【筆者反思】通過這道新題,可以看出,高考并未放松基礎識記部分,考查的世界氣候分布圖也屬于高中地理學科的重點知識。同為一套試卷的同一出題位置,也沿襲了之前的風格。在第二問出現(xiàn)的考查聯(lián)系的內(nèi)容也值得我們關注。從這道題中可以總結出我們在區(qū)域地理復習備考中的所要注意的一些方面。

第一,對基本識記內(nèi)容特別是有關高中部分的要落實。在備考過程中不能放松識記內(nèi)容,往往識記內(nèi)容在高考中得分并不高。但在備考過程中,由于時間緊,任務重,往往不能把初高中所有地理事實全部背誦下來,此時就應該重點注重高中知識。此外,也要注意高中原理的鑲嵌,不能不知原理應用而盲目添加背誦。

第二,要有“一定”的空間定位能力。在復習備考中,要有一定的空間定位能力。如果能準確定位所考的是哪一區(qū)域下的地理事物,有些問題就可以解決,或者說提供了解決問題的一個方式。一個區(qū)域地理知識十分豐富的考生地理成績不會太差。但在有限的時間中,大量提升區(qū)域地理知識是不現(xiàn)實的,因為無法短時間識記大量的知識,就算能記下來也是無法靈活運用的,而高考考查的不在于知識量的大小,而在知識的運用能力。所以筆者認為在短時間內(nèi)需要掌握“一定”的定位能力就夠了。

第三,適當采取對比不同區(qū)域的方法進行復習。在高考中,由于試題量不大。比較的題型因為可以考查較多的知識點而受命題人青睞。在復習中有所訓練,重點是掌握這種問題的分析方法,鍛煉地理思維能力。

總結上述方法,區(qū)域地理學在于三點。第一,不盲目求多,精確重點知識,真正落實好識記,對所知道的地理事實能夠運用。第二,具備一定的地理思維能力,會讀圖識圖與分析解決問題。第三,明確考查方向,有針對性地進行練習。

參考文獻:

[1]梁玉霞.區(qū)域地理復習中認知結構的整合構建[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3(Z1).

第7篇:中學地理重點知識總結范文

關鍵詞:新課改;中考地理;有效策略;高效復習

目前,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中考地理科目的命題日益體現(xiàn)出綜合性、靈活性、地域性、時代性等特點,各種復習資料更是琳瑯滿目,令人應接不暇,然而中考復習時間卻非常有限。怎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里,進行最有效的復習,這就需要好的復習方法。高效的復習策略,是中考必勝的法寶。這里是筆者在多年的中學地理教學工作中總結出來的幾點有效策略,寫出來與大家共勉。

一、夯實基礎,確定階段復習目標

中考地理命題非常重視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考查,因此立足現(xiàn)實、夯實基礎、穩(wěn)扎穩(wěn)打就顯得非常重要,在復習之初確定階段復習目標尤為重要,目標就是動力和前進的方向。

第一階段:教材本位,重視基礎。該階段以全面系統(tǒng)復習為基本目標,復習要全面體現(xiàn)地理學科的綜合性特征,重視指導并訓練學生對地理基礎知識達到精確記憶,強化學生的地理基本技能,進一步鞏固學生的地理基本觀點。在這一階段,我抓住每一章的知識體系、主要圖表和重要知識點及其應用三方面內(nèi)容,并結合課程標準將之一一落實在課堂復習中,并反復強化,重視基礎知識。我認識到,這一階段的復習是整個地理復習過程的重要一環(huán),它為提高學生的成績奠定了堅實基礎。

第二階段:專題聚焦,能力拓展。該階段的復習目標是將重點知識及重點章節(jié)進行專題梳理和突破,要注意知識的新舊、縱橫聯(lián)系,要能密切關注學生的日常生活,關注時政熱點。通過切塊專題復習,進一步使學生明確地理事物的空間差異和空間聯(lián)系,幫助學生構建完整清晰的知識框架。排查熱點,適當補充背景材料,拓展學生視野,盡力做到“熱點問題試題化”,增強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第三階段:實戰(zhàn)訓練,螺旋提高。該階段要充分做好考試技能的指導與訓練,要編制高質量的試題,通過多次反復實戰(zhàn)訓練,強化復習成果,使學生的考試綜合能力螺旋式上升。

二、高效整合教材,提高綜合應用能力

學習地理更重要的是要學會綜合應用。在復習中不要被教材原有結構所束縛,要勇于打破教材的章節(jié)框框,把教材內(nèi)容進行合理整合,將一些聯(lián)系緊密的章節(jié)重新分配、梳理、比較,讓學生明了知識的前后聯(lián)系,提高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比如,在《中國的自然環(huán)境》一章的復習中,我把《氣候》與《河湖》組合為一個板塊,這樣便于學生了解河流的水文特征與氣候之間的密切聯(lián)系。與之類似的還有如將《土地資源》《水資源》與《因地制宜發(fā)展農(nóng)業(yè)》合為一個板塊;將《西北地區(qū)》和《新疆》合為一個板塊等。這樣既符合知識的生成過程,又提升了學生對知識的綜合應用能力,還節(jié)省了復習時間,有利于打造高效地理復習課堂。

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三種實戰(zhàn)能力

1.高效的記憶能力

地理知識包羅萬象,結構復雜,復習課最大的一個難點就是記憶效果的鞏固。為此,在復習中我始終重視滲透學法指導,讓學生“會記憶”,適時地教給學生一些實用的記憶方法。如,濃縮記憶法、諧音記憶法、歌訣記憶法等,這樣既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提高了學習效率。

2.較強的知識遷移能力和對地理事物的表述能力

地理學科具有實踐性和綜合性特征,注重對規(guī)律、原理的實踐應用。因此,在復習中我非常注重知識點的縱橫向聯(lián)系,重視知識點的靈活運用,教會學生舉一反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提高學生知識遷移的能力。另外,解答綜合題時學生語言表述不準確,也是中考失分較多的一個重要因素。因此,教學中我十分注意語言表達的準確性,盡量使用地理術語,在平時的訓練、試題講評時也同樣要求學生語言表達要準確、完整。

3.良好的地理應試能力

(1)注意審題,不會的題多讀題目,弄懂題目的意圖;注意從圖表資料中獲取地理信息,得出答案;(2)地理術語嚴防錯別字的出現(xiàn);(3)開放性問題要注意回答的層次性,并盡量適度拓展;(4)書寫要認真規(guī)范、工整。

四、加強考前心理輔導,及時調整學生學習狀態(tài)

臨近中考,加強考前的心理輔導,幫助學生釋放心理的壓力尤為重要。我經(jīng)常會在課間播放一些輕音樂,課堂上穿插一些小笑話,課后有針對性地與學生談話,緩解學生的考試壓力,及時調整學生學習狀態(tài),以最佳的狀態(tài)與學生一起迎接中考。

參考文獻:

[1]孫根年.地理課程改革的新理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8.

第8篇:中學地理重點知識總結范文

【關鍵詞】導學案;編寫;使用

現(xiàn)行的地理新課程標準,突出以人為本,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教育理念,注重學生的發(fā)展和社會的需求;關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更強調學生的主動學習,自主學習。學生的自學能力是有的,就看我們教師怎樣去引導。所以在課堂上,我們教師應在怎樣引導學生積極主動、高效地進行自主學習上下功夫。要解決好這個問題,我們主張構建小組合作式學習的地理課堂,在課堂上使用導學案作向導。在課堂上使用導學案,可讓學生根據(jù)教師的設計意圖,進行自主學習,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在實踐中,本人有以下的體會。

一、地理導學案的編寫

(一)原則要求

讓學生動腦動口更動手,使課堂上人人有事做,人人能做事,人人有收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2.講練結合,小組交流合作,突出練習能力的培訓。

3.重視啟發(fā)式教學,重視學法研究,重視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

4.體現(xiàn)分層教學,分層過關。

(二)編寫要求

導學案一般可以分為兩類:新課講授和復習訓練。這里主要講的是新課講授時導學案的編寫。

導學案的編寫,一般包括以下幾個環(huán)節(jié):

1、課前自學

課前自學,以“激發(fā)興趣,引導學習”為目的,以發(fā)現(xiàn)學生問題為出發(fā)點,課前回憶與本課有關的知識,預習本課學習的主要知識,自主解決基礎性問題,引導學生學會設疑和質疑。

課前自學,要從具體的內(nèi)容入手,使內(nèi)容問題化,從問題出發(fā)設計教學,把握好學生對固有認識與新現(xiàn)象、新事實、新知識的矛盾,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或創(chuàng)設情景,引發(fā)有效的學習活動,讓學生學有所思,內(nèi)容有較強的操作性。

編寫時,可根據(jù)學生實際,把教學目的以及重點難點轉化為練習(如填空或選擇練習),把基礎知識點轉化為練習,把新舊知識轉化為練習,通過做練習,促使學生主動學習;通過自學,讓學生完成練習,解決基礎知識,培養(yǎng)學生自學習慣和自學能力。

課前自學的題目 ,設計要講究技巧,設置練習時以“激發(fā)興趣,引起思考”等為宗旨,引導學生掌握基礎,發(fā)現(xiàn)知識。例如:在“我國的疆域”這一節(jié),我的課前預習就以學生看中國政區(qū)圖,認識和了解我國的海陸位置,緯度位置、半球位置以及陸上鄰國、隔海相望國有哪些,位置如何,完成相關的識圖題。

2、課堂學習與探究

這環(huán)節(jié),主要通過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小組合作,來落實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這個過程的教學原則是“講”“練”結合,要精心設計問題和練習,教師講什么、怎么講、講多久,哪些是需要練習的(口頭、書面;獨立、討論、交流),都要有一個周密的考慮。設計練習,要從學生出發(fā),課堂上要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鼓勵學生自主探究。

課堂學習與探究過程可以設計以下環(huán)節(jié):

①講解。講解重點難點,構建知識體系。

②基礎知識練習與鞏固。鞏固課堂重點知識,突破重點,培養(yǎng)能力。

③分層練習:鞏固基礎,落實知識過關。練習的設計要體現(xiàn)“難易”,太難太簡單都會影響課堂教學效率。

④知識探究。突破難點,培養(yǎng)興趣,提高能力。

⑤實戰(zhàn)模擬,挑戰(zhàn)自我。做會考(考試)真題,通過模擬訓練,提高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和應變能力。選題要注意難易搭配,“死”“活”兼顧,緊扣重點。

這環(huán)節(jié)所做的題目,我多以選擇和識圖題為主,盡量做到與結業(yè)會考題形相一致,難易相近。課堂練習題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和實際訓練過程進行精心選擇,也可以與教輔資料并用(一般結合《地理填充圖冊》)。該環(huán)節(jié)是課堂的重點所在,所以我會花較大的精力去編寫與設計,從而提高課堂效率。

3、課堂檢測

一般課堂上都要安排課堂檢測。要突出對重點知識和基礎知識的檢測,有一定的層次,以照顧大面積同學為主,達標率要在90%左右,讓學生感受學習的成功感覺。時間可控制在5分鐘以內(nèi)。題型根據(jù)該節(jié)課的特點和學習內(nèi)容確定(選擇題、填空題、綜合思考題)。通過檢測,我們可及時了解學情。

4、課后練習。

鞏固重點知識,培養(yǎng)學生自學習慣和興趣,提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作業(yè)內(nèi)容:①鞏固重點知識(復習類作業(yè))。②突出知識運用(遷移類作業(yè))。③引導學生自學(預習類作業(yè))

課后作業(yè)可根據(jù)實際進行布置,可布置,也可以不布置。我的課外作業(yè)多為遷移類。例如:“日本”這一課的作業(yè)是:請根據(jù)日本工業(yè)的布局與原因,分析本區(qū)海產(chǎn)業(yè)發(fā)展及運輸業(yè)發(fā)展的利與弊。又如“我國的土地資源”這一課,我則要求學生調查學校周邊的土地利用的變化情況,為周邊土地的利用與發(fā)展提出合理的意見。學習“海陸變遷”這一課時,我則要求同學以小組為單位,回家采訪家長、村委會干部、或當?shù)乩先思?,了解本地區(qū)填海造陸的歷史和堵海英雄的故事,做成手抄報進行評比。通過這些課后練習,使學生感受到了地理的實用性,感覺到了生活中的地理,更增強了學習地理的興趣。

在導學案的最后要安排“學習反思”,讓學生總結自己在這一節(jié)課上的學習情況,有哪些掌握得好的,還有哪些地方(知識點)有困難,對老師的教學有何建議。這樣可方便教師對學情進行了解,并根據(jù)實際情況分析和調整我們的導學案編寫與課堂教學。

二、地理導學案的使用

(一)課堂使用

教師以“導學案”為綱進行教學,學生以“導學案”為本進行學習。每位同學都必須認真完成導學案的練習內(nèi)容,練習中所出現(xiàn)的錯誤要求必須用紅筆訂正。自己不會做的題目也要用紅筆訂正。這樣方便以后的復習查看。

1、課前學習。課堂上,教師要注意巡視,以了解學生的自學(或自練)情況,確定下一步講解的問題。學生在自學時,教師盡量避免在黑板上寫寫畫畫,以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同時不作提示和幫助。學生完成自學后,可以馬上對答案,對于基礎性的知識,可以一帶而過,自學中發(fā)現(xiàn)的主要問題則要做出適當?shù)狞c撥。

這一環(huán)節(jié),我會特別關注班上的中下同學,注意他們是否有動筆,是否有學習困難,適當?shù)慕o他們一些點撥與指導。這樣中下同學都能動起來了,那么整個班的學習氣氛就會很好,學習效果就有保證。

2、師生互動。以“導學案”為教材開展課堂教學。教師引導學生完成各種訓練。引領學生在導學案上認真練習,訂正答案,做好筆記。在這一過程中,可以學生幫學生(小組學習與討論),也可以教師幫學生(個別指點與整體點撥)。這時,我們教師要做好課堂的引導者,即我們所說的“導演”,把每一個學生調動起來,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使每一位學生都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學習,最大限度的發(fā)揮自己的學習潛力,品嘗學習的喜悅。

3、課堂檢測。當堂完成,要及時反饋,以便了解學情,調整教學思路。檢測要批改,可以小組長改,可以學生間互改,教師也可以不定期的抽改。對于學生的小測成績,達標的,我會給予加分的表揚獎勵,不過關的則當日補測,過關為主。

(二)資料保存

1、學生的職責。①認真愛護每份導學案,并按順序將導學案裝訂成冊。②建立個人錯題集。

2、科任老師的職責。①依時批閱學生導學案,定期檢查學生糾錯情況,導學案有上述工作的痕跡。②對一些關鍵習題,一定要批改。對做得好的同學、小組給予適當?shù)莫剟詈图臃?。③要求學生多練習。④建立班級錯題集。

資料保存利于學生學習資料的積累,方便復習時使用,同時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對于我們老師自身,則為教學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也減輕了不少的備課負擔。

通過一段時間對地理導學案的使用,感覺課堂效率比以前大有提高,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的機會多了,真正發(fā)揮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課后對學生進行調查和了解,同學們也較喜歡這種課堂模式,樂于參與各種課堂活動,對地理課的興趣也越來越大了,學習效果較好。

參考文獻:

第9篇:中學地理重點知識總結范文

關鍵詞:政治教學;復習:高考

進入高三復習階段后,課程內(nèi)容已經(jīng)全部學完。面對中學政治課眾多的知識點,多數(shù)學生認為自己已經(jīng)學會了,卻不知道如何通過復習來加深對課程內(nèi)容的理解和運用。作為教師,這時候的正確引導,將會對學生的復習效果產(chǎn)生很大的影響。筆者根據(jù)中學政治課的教學要求,同時結合學生的特點,總結出一套復習方法,具體如下。

一、明確考試要求,提高學習的針對性

在高三政治復習中,教師必須明確考綱考點,做到有的放矢,突出重難點,而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就近幾年的高考試題來看,綜合能力考試多以與現(xiàn)實生活有關的理論問題和實際問題立意命題,要求更加真實和全面地模擬、反映現(xiàn)實,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結合考點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復習,提高其復習的有效性。

二、狠抓基礎知識教學,夯實學生基礎

進入高三復習時,學生雖然已將基礎理論學過一遍,但普遍存在基本概念理解不深、含混不清,知識不成系統(tǒng)、不全面的問題。因此,在政治總復習開始后,教師首先要幫助學生夯實基礎,使學生熟練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力求做到“爛熟于心”,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為了達到這一點,教師應以課本為根本,弄清每一個知識點。對基礎知識的每一知識點的內(nèi)涵和外延認真講解,使學生全面理解。其次,教師還可以將這些基礎知識做成問答題的形式,要求學生逐一回答,并整理成筆記,使學生充分理解概念、范疇、原理等基礎知識。再次,教師還要不定時地對學生進行基礎知識抽查,以此督促學生增加看教材的遍數(shù),達到對所學基礎知識的鞏固強化。

三、在全面把握的基礎上突出重點

在學生打牢基礎知識的基礎之后,教師應指導學生抓重點。重點知識一般都是基礎的基礎,經(jīng)常是日常生活中經(jīng)常用到而且反復強調的東西。比如,經(jīng)濟常識中我國的基本經(jīng)濟制度是整個經(jīng)濟常識的重點,它是整個經(jīng)濟常識的基礎,如何正確全面地理解這一制度,對整個經(jīng)濟常識的復習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決定著學生對后面幾課知識的理解。再如,哲學常識中的“矛盾”概念,是哲學常識中的重點和基本概念,因為整個哲學常識就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世界觀和辯證思維能力,而矛盾的觀點及分析方法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因此是哲學的重點。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政治課的重點每年都會有一些變化。為了幫助學生加深對這些重點知識的理解,教師應根據(jù)考試大綱的重點、改變點、新增點、熱點編制題目,編寫練習,幫助學生將重點與相關題目結合,便于他們對重要知識點的消化吸收。

四、強化循環(huán)復習,構建知識體系

在組織高三政治的復習教學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做好筆記,并根據(jù)知識間的邏輯關系和內(nèi)在聯(lián)系,構建知識體系和知識網(wǎng)絡,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特別是對單元模塊知識的串聯(lián)、架構。因此,在復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對每一單元的主干知識進行再加工和回顧,讓學生從學科高度和高考角度去重新認識知識、架構知識。比如,在講完政治生活第二單元后,教師可以針對政府的主干知識引導學生做總結,只要一提到政府就要想到政府的一串知識:性質、職能、責任、依法行政、接受監(jiān)督及樹立政府的權威等。這樣,通過總結主干知識,使學生再一次復習了前面所學的知識。周而復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就會越來越牢固。

五、授之以正確的答題方法

在政治復習的過程中,教師應特別注重對學生答題方法的指導,規(guī)范學生答題。比如,筆者在實際的教學中將非選擇題的做題方法歸結為以下四步:一審設問(對象、方向、范圍、主體等);二審材料,最大限度地從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三是教材知識和材料的對接,挑選答案要點;四是規(guī)范書寫答案。四部解題法簡單明了還實用。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結合高考試題題型和平時的學生練習,為學生做出政治學科的題型總結,并給出答題的一般規(guī)律和方法。比如,如何科學解答“限定了具體答題知識范圍的題”“經(jīng)濟生活圖表題”“措施類題”“意義類試題”等。

六、有效訓練,提升學生的答題能力

在高三政治的復習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強化練習題命題的質量,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答題能力。對于復習配套資料上的同步練習,教師應堅持自己先做,之后從中篩選出具有代表性、兼具考查教材知識和學生思維的題,讓學生自主練習,最后教師再進行抽查。此外,教師還可以在學生復習完一個單元后精選出一小套單元練習題(主要是一些高考真題),包括12個選擇題,2―3個主觀性試題,要求學生定時訓練,同時教師對待這些單元檢測題,要做到全改全批,并給出分數(shù)。通過批改尋找學生失分的原因,如審題不仔細、書寫不規(guī)范、思維不靈活、表達不清楚、基礎不扎實、不能使用專業(yè)術語等,并針對這些問題對學生進行指導和糾正,從而強化對學生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的訓練與培養(yǎng)。

七、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意識和能力

學習政治課的主要目的,就是幫助學生正確理解社會和對待人生。分析近幾年高考文綜政治試題,非常注重對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去分析實際問題、學以致用能力的考查。這就要求教師在復習中注重對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在復習過程中,教師應要求學生多關注國內(nèi)外時政的熱點,特別是具有長期關注價值的時政熱點,并學會將教材中的相關理論與時政熱點材料掛鉤,發(fā)掘熱點與知識點的隱性聯(lián)系。同時,在帶領學生復習的過程中,教師還應有意識地把熱點作為分析應用基礎理論的實例,以知識復習帶動社會熱點的學習,以分析社會熱點帶動知識復習。在對社會熱點系統(tǒng)分析的基礎上,不僅使學生掌握了時政的熱點,也培養(yǎng)了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意識和能力。

總之,正確、靈活地運用多種多樣的復習方法,有利于調動學生復習的積極性,使學生對復習的內(nèi)容逐漸系統(tǒng)化、條理化,直到深刻理解、牢固掌握、靈活運用。

參考文獻:

1.李成都.如何提高高三政治復習的質量[J].文教資料, 20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