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家庭勞動教育實施方案范文

家庭勞動教育實施方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家庭勞動教育實施方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家庭勞動教育實施方案

第1篇:家庭勞動教育實施方案范文

【關鍵詞】 實踐活動 快樂學習 健康成長

當前,基礎教育進入了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內涵發(fā)展的新階段。但是,學校教育還存在著重書本知識傳授,忽視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傾向。學校社會實踐活動還存在著課時、場地、師資、資源、經費、安全等諸多實際問題的困擾,迫切需要著眼于教育改革發(fā)展戰(zhàn)略目標,站在培養(yǎng)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合格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時代高度,把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統(tǒng)一起來,以活動為載體努力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和勞動教育在社會實踐中相互滲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1.豐富學生活動內容

首先要落實學生活動內容,強調弘揚主旋律、貼近學生生活,引導學生在深入社會、深入實際的過程中,加深對國情、民情、社情的了解,增進對黨、對祖國、對人民、對民族優(yōu)秀文化的真摯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1.1 走向社會的四項實踐行動

1.1.1 走進基地。到社會實踐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科技館、博物館、美術館、體育館、高等院校等進行參觀和考察,讓學生在社會大課堂中,結合鮮活的教育資源,學習知識,增長才干。

1.1.2 走進社區(qū)。到社區(qū)、街道、鄉(xiāng)鎮(zhèn)開展“唱讀講傳”社會宣傳,保潔護綠公益勞動、體育藝術展演、為孤殘老幼做好事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熱心公益事業(yè),關心弱勢群體,自覺服務社會的公民意識。

1.1.3 走進工廠、農村和軍營。到工廠和農村,觀察工農業(yè)生產過程,了解科學知識在工農業(yè)生產中的實際運用,感受工人農民的工作和生活,體會改革開放給工廠農村帶來的巨大變化,特別是當前新農村建設呈現(xiàn)出新氣象,加深對知識改變命運的理解,增進與廣大勞動人民的真摯感情。走進軍營,體驗軍營生活,培養(yǎng)吃苦耐勞的堅韌品質,增強建設祖國、保衛(wèi)祖國的責任感。

1.1.4 走進大自然。讓學生接觸自然、親近自然、關心自然,認識自然,加深對人與自然不可分割關系的理解,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行為和習慣,自覺承擔起保護環(huán)境的責任。

1.2 學校組織的三類實踐活動

1.2.1 學校實踐活動。加強學校活動課程建設,開展豐富多彩的校本特色實踐活動。扎實推進每年一次的學校“藝術月”活動;切實開展學校綜合實踐課程與研究性學習的小組實踐活動。開展崗位體驗、社會場景模擬等實踐活動,增強學生實踐體驗和實踐能力。

1.2.2 學生社團和興趣小組活動。結合“2+2”項目實驗計劃,廣泛開展人文、管理、科技、藝術、體育等學生社團或興趣小組活動。利用課余和周末時間發(fā)掘興趣潛能,培養(yǎng)個性特長,提高人際交往能力。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社會適應能力,讓學生在活動中學會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成長。

1.2.3 專題教育實踐活動。結合學生文明禮儀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國防教育、感恩教育、新生入學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等,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實踐活動,促進學生在學習和實踐活動中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長。

1.3 參與家庭兩項實踐活動

1.3.1 自我服務活動。不同年段,每學期至少學會一項基本生活技能、自我保護的生存技能和待人接物的基本方法,使學生具備獨立生存、獨立生活、獨立處事的基本能力,養(yǎng)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良好習慣。

1.3.2 為家人服務活動。每學期至少學會一項為家人服務的技能,養(yǎng)成為家人服務的習慣。引導學生在家中幫助父母長輩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培養(yǎng)學生主動承擔家庭責任,自覺分擔家務勞動的習慣,學會主動關心父母長輩,培養(yǎng)感恩父母的情懷。

2.增強活動的實效性

學校要針對不同對象,明確具體內容,保障活動時間和場所,堅持校內實踐活動資源與校外實踐活動資源相結合,堅持社會實踐活動與學科教學活動相結合,堅持社會實踐活動與生產、生活實際相結合,堅持學校安排組織、社會和家庭支持與參與相結合,增強學生社會實踐教育實效。

2.1 合理安排社會實踐活動時間。要利用課外活動課時,切實開展校內實踐活動。充分利用學校藝術月時間開展興趣小組、社團活動等各種課外活動。學校要主動加強社區(qū)聯(lián)系,努力開發(fā)校外教育資源,為充分利用節(jié)假日和寒暑假和周末時間加強學生社會實踐教育創(chuàng)造條件。

2.2 加強社會實踐基地建設。學校要建立健全學生開展實踐活動的音樂、美術、體育、衛(wèi)生、綜合實踐(勞技)、科技等六大功能室建設,努力實現(xiàn)校內實踐活動、校外社會實踐活動和家庭實踐活動的有機結合。

2.3 增強社會實踐活動的針對性。學校要制定學生活動計劃,擬定學生活動實施方案,不同年級的學生安排不同的活動內容。如:自我服務、班級服務、校園勞動、家務勞動、社區(qū)服務、科技文體活動等,增強活動的針對性。

3.完善活動的機制

3.1 建立健全組織領導機制。學校要設立以活動為載體促進學生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工作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可設在學校團委辦公室或少先隊大隊部,具體負責學生社會實踐的日常組織、管理和協(xié)調工作。學校,要建立和完善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支持體系,健全校內實踐活動和社會實踐、社區(qū)服務的長效機制,努力使學生社會實踐成為教育常態(tài)。

3.2 健全經費和安全保障機制。學校要把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經費列入教育經費預算予以保證。學校應在公用經費中專項安排學生社會實踐經費。同時要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生社會實踐活動的安全措施和預案,完善學生校外活動人身安全保險制度和相關配套制度。社會實踐基地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切實保證活動場地、設施、器材的安全性,確保社會實踐活動的順利開展。

3.3 建立健全宣傳引導機制。學校要廣泛宣傳學生社會實踐的重要意義和政策要求,樹立典型,推廣經驗,引導家長、社會樹立科學的人才觀和質量觀,爭取家長和社區(qū)對社會實踐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努力為開展學生社會實踐、推進素質教育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3.4 建立健全督導評估和獎勵機制。學校要把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情況和成效作為評價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納入綜合考評體系之中。學校要將教師組織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的情況納入教師績效考核之中;將學生參與的社會實踐活動的成績納入學生期末綜合素質評價之中。對實施素質教育成績突出的教師學校要予以表彰和獎勵。

“以活動為載體促進學生快樂學習、健康成長”這 項工作是一項復雜的工程,要求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要站在時代的高度,提高育人意識、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靜下心來認真研究、不斷探索、不斷反思、讓每個學生都能快樂學習、健康成長。

第2篇:家庭勞動教育實施方案范文

一、學校整體情況分析:

我校是一所綜合性的特殊教育學校,現(xiàn)有教學班7個,在校學生138人,教職工58人,教師學歷達標100%。學校堅持“教書先授能,育人德為本”的辦學理念,不斷研究探索新時期德育工作的方法、途徑,積極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育人網絡,努力創(chuàng)建“文明和諧校園” ,提高學校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整體提升學校思想道德水平。

二、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現(xiàn)狀分析:

我校生源大多數(shù)學生是進城務工子女,和留守兒童,學生年齡在 6--16歲之間,學生的思想受農村地域性的影響較大。全校 138名學生中,其中來自百色市各地的學生90%以上。很多都是沒入過學的,這種情況造成他們的語言、生活習慣及思想道德也存在差異。有些剛轉來的學生沒有良好的行為習慣,有的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對自己所學習的內容不是很有信心,認識不清楚,學習習慣不是很好。另外,留守子女、隔代撫養(yǎng)子女也有一部分,有的會有嬌寵和孤傲性格,自我意識較為強烈。

三、德育隊伍狀況分析:

學校教師大多有十年以上教學經歷,接受過正規(guī)師范教育。學校制定并逐步完善各種工作制度,不斷加強德育隊伍建設,造就了一支愛崗敬業(yè)、樂于奉獻的育人隊伍,師德師風良好。從結構上看女教師校多,青年教師較多。學校設有少先隊,但還沒有配備專職的德育負責人,現(xiàn)由教導處兼任德育工作。學校的班主任隊伍大部分年輕富有活力,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意識較強,整個團隊呈現(xiàn)出積極、團結、向上的態(tài)勢。能針對小學生身心成長的特點,堅持以人為本,積極探索新形勢下學生思想道德建設規(guī)律,通過多種教育途徑和方式,教育和引導小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高尚的思想品質和道德情操,形成積極向上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四、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制定行之有效實施方案,提高學生思想道德素質

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學校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實施方案,成立了以校長牽頭,所有行政人員和各班班主任為組員的組織機構,外聘法制校長,為切實加強學校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提供了有利的條件。通過扎實開展工作,我校學生的思想道德顯著提高,取得矚目的實效。我校主要從以下方面開展工作:

(一)以活動為載體,注重體驗,提高學生道德素養(yǎng)。

1、狠抓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良好的習慣將使每一個學生終身受益。加強學生的常規(guī)教育,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是學校德育工作的基石。因此,學校以開展“國旗下的講話”對學生進行常規(guī)教育,校園禮儀、公共禮儀入手,學禮、知禮、懂禮、守禮。在社會交往中,自覺運用禮儀規(guī)范,嚴格要求自己,做到“舉止文明,處世得體”。同時恰當?shù)匕盐战逃龝r機,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傳統(tǒng)文化教育。并繼續(xù)從出操、路隊、結隊集會、衛(wèi)生保潔等各方面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行為規(guī)范的養(yǎng)成教育,尤其加強對學生衛(wèi)生保潔習慣的培養(yǎng)教育,少先隊加大檢查曝光力度,使存在于學生中的不良陋習逐步根除,并使文明習慣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為,讓學生學習做現(xiàn)代文明人。

2、充分利用祖國各種重大節(jié)日特有氛圍開展系列活動。 通過多種渠道開展多種活動,真正把德育教育深入人心。

3、每學期末進行表彰一批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給他們發(fā)獎,鼓勵他們努力向上。

4、大力開展法制安全教育。繼續(xù)把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作為德育工作長期堅持的重點。各班把安全教育、法制教育貫穿到整個學期,常抓不懈,充分利用班會、班隊活動進行教育,規(guī)范學生的課間活動, 要求學生在校園內不玩危險性的游戲,以杜絕不安全隱患。消防大隊聯(lián)手,每學期開學為學生上好開學第一課,組織開展消防疏散演練,組織參觀消防大隊,進行安全講座,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

5、加強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體學生,開展預防性和發(fā)展性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強心理健康意識,提高自我發(fā)展的能力。設立“心理健康咨詢室”通過與學生談心、評語改革等諸多形式,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和個性人格,全面落實 “面向全體學生”原則和“預防與發(fā)展相結合”原則,提高育人效果。

6、每周規(guī)定星期一下午第二節(jié),各班播放《德育學堂》電視,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二)美化環(huán)境,陶冶情操,推進和諧校園建設。

校園環(huán)境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窗口,同時又是學校日常德育的載體。優(yōu)美的環(huán)境氛圍,高雅的校園文化,給人以奮發(fā)向上的力量。要努力凈化、美化校園環(huán)境,引導校園文化氣氛向健康、高雅方向發(fā)展。

1、精心布置校園環(huán)境。充分利用可利用的空間,精心設計, 突出人文主題,努力創(chuàng)設一個“時時受教育,處處受感染”的德育環(huán)境,讓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拓展知識,開闊眼界,啟迪智慧,陶冶情操。

2、在美化校園環(huán)境的同時,更重視校園環(huán)境的凈化,時時保持整潔,并有良好的秩序環(huán)境:地面無紙屑雜物和痰跡,墻面無球印腳印,無亂涂亂刻亂貼;做到以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熏陶每一個師生的心靈。

3、搞好班級文化環(huán)境建設:各班教室張貼物既有統(tǒng)一標準,又充分張揚個性,形成有個性、有特色的班級文化育人環(huán)境。

(三)密切學校與社會、家庭的聯(lián)系。

建立學校、家長、家庭三結合的聯(lián)系網絡。班主任發(fā)揮家長的積極性,利用“網絡”平臺及時與家長溝通。辦好“家長學?!?,提高家教水平。 通過家長會、 家教培訓會、 告家長書、 家長開放日等形式對家庭教育的內容、方式、方法進行指導,及時向家長通報學校各方面的情況,宣傳當前教育新理念、新方法,積極詳細解釋我校的新措施、新做法。

五、存在問題及成因分析:

1、家校合力有待加強。家長多為外地進城務工人員,平時忙于生計無暇顧及子女的教育,學生的教育缺少應有家庭引導,造成學生在家與在校有著不同表現(xiàn),雙面性較強。另外,學生缺乏家庭的溫暖,剛從農村到城市不能很快適應和被接納,給學校教育帶來新的、更多的難題。

2、學校德育工作水平、科研力度亟待提高。學校規(guī)模小,缺少研究氛圍,且德育教師均為兼職教師,繁重的教學工作壓力,給教師對于學生的德育教育帶來沖擊,教師無法潛心研究德育工作,造成教育方法、方式相對簡單,老師不能針對學生群體的時代特征和個性差異,把教師自身知識更新補充和學生的成長發(fā)展結合起來,用教師的新思想、新觀念、新方法和教師自身的示范作用把抽象的道德說教轉化為教師具體的道德行為和德育工作方法, 進而在師生和諧交融中使學生自主、自覺、自動地接受教育。這種現(xiàn)狀制約著學校德育工作水平的提升。

4、社會實踐活動和德育教育基地嚴重不足。受“安全、經費”這根弦的制約,學校的德育工作大多停留于說教、停留校內,很多活動特別是實踐活動不敢開展,沒有切身體驗的德育就顯得如此蒼白。

三、存在問題及困惑。

1.教學成績的評價機制使學校必將把絕大部分精力放在教學上,德育地位相對降低,重智輕德沒有根本性的改變。

2.手段途徑上過于強調形式,忽視了學生內心內在的需求,為德育而德育的現(xiàn)象比較嚴重。

3.留守兒童、單親家庭、貧困學生、家長過于寵溺下的學生的增多使德育更為復雜。

4.還沒有配備專職的德育工作人員,一般由大隊輔導員或學校其它部門工作人員兼任,日程比較滿,事情比較多,工作壓力和內容比較大,精力多少有些不夠用,影響了對德育實踐的研究,使德育實施操作處于被動地位。

四、改進和加強學校德育工作的幾點建議

(一)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提高班級管理水平。

班主任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骨干力量,提高班主任隊伍的管理水平,是提高學校德育工作質量的先決條件。

1、堅持班主任例會制度。堅持每兩周一次的德育工作例會,明確工作內容,不斷充實學習目標,使之主題化、層次化、有效化。要求班主任多學習、多吸取好的經驗和做法,融入自己的工作中,做一名“用心”的班主任。

2、開展班主任管理能力培訓,促進管理規(guī)范化。每學期至少安排一次班主任外出學習。要求班主任平時要認真做好班主任工作記載。指導班主任開好班會,精心設計班會課教案,要求班主任圍繞學生的思想教育、生活指導、學習指導、常規(guī)管理等問題開展形式多樣的主題班會,并做好主題班會的資料積累。每周召開一次主題班會。

3、召開班主任經驗交流會。學校每年舉辦班主任經驗交流會,宣傳班主任好的工作方法,為“評優(yōu)”打好基礎。每個學期都要組織評比學校優(yōu)秀班主任,他們的先進事跡在學校的校報予以通告表彰。要求每人每學期都作班主任工作小結,通過專題小結把班主任隊伍建設的科學與科學地建設班主任隊伍的實踐有機地結合起來。

4、對班主任老師的“傾斜” 。學校領導理解、尊重、依靠、關心、信任廣大班主任,既在工作中為他們創(chuàng)設機遇,提供鍛煉他們能力的機會,積極支持和培養(yǎng),使他們努力向上;又在政治上給予關心,在生活上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幫助。在評優(yōu)評先,表彰獎勵,晉級晉職、績效考核等政策上對班主任適當“傾斜” ,以充分調動每一位班主任的積極性。

五、今后努力方向

1、進一步明確德育工作的指導思想、總體目標。把握重點,創(chuàng)新模式,提高實效。

2、學校的各種德育活動制度化、正規(guī)化和系列化,德育工作堅持做好課堂內外結合、校內校外結合。特別是要加強課外德育資源的挖掘與整合,形成合力。

第3篇:家庭勞動教育實施方案范文

一、搭建課改平臺,實行人本管理

課程改革的宗旨是促進師生的發(fā)展和學校的發(fā)展,進而促進整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在課程改革實驗的過程中,我校始終把師生的發(fā)展放在首位,盡可能的為師生創(chuàng)設舞臺,提供機遇。在幾年的新課程改革實踐中,我們發(fā)現(xiàn)教育即管理,管理即教育;教育的內涵不在于一味的教和育,而在于管理教和育的過程中學生的自我內化和提升。管理的根本目的是在教育者的導引與促進中學生的自我潛能開發(fā),既促進學生個性的全面發(fā)展。學生自我發(fā)展的途徑是在教育者創(chuàng)設的生成性教育情境中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和感染。為此我們提出了“以人為本,人人參與”的師生管理教、學模式,為師生實踐新課程理念搭建平臺,讓師生在參與中得到全面發(fā)展。

1、以人為本,強化自我管理。我校在推進新課程的過程中,想方設法挖掘和盤活學校人力資源,科學擴大管理空間,充分調動師生參與教、學管理的積極性,構建民主和諧的人本管理機制。一是構建人本管理網絡,為師生發(fā)展建造實習基地。我校構建了五級人本管理組織,即自我管理相互管理責任人管理集體管理干部管理,讓師生在教、學活動過程中,通過自我約束,相互監(jiān)督,集體威懾來營造和諧美好的新課程實踐環(huán)境。二是建立責任追究制,為師生發(fā)展完善保障機制。我校把責任追究作為自我管理的一個重拳來抓,建立了責任追究明白卡,詳細地記錄師生一天內的教、學活動,讓師生明白自己的言行,從而自加壓力,即進行自我管理,確保新課改順利進行。三是強化服務意識,為師生發(fā)展營造輿論氛圍。學校每學期都要召開兩到三次師生大會,向師生講述“干部”的內涵或宣傳新課程改革理念,通過宣傳發(fā)動強化師生干部的服務意識,為新課改營造輿論氛圍。針對學校干部或學生干部的監(jiān)督管理,學校把其放在人本管理的第五級,引導他們實行智力管理,通過他們的紐帶作用,不動聲色的促進學校內部團體的自我管理、相互管理和集體管理,逐步形成了以自我監(jiān)督為中心,以集體監(jiān)督為核心,以干部服務為連心的上下聯(lián)動的教、學管理體系,營造了濃郁的“做中學,學中做”發(fā)展氛圍。

2、制度創(chuàng)新,突出生本管理。構建現(xiàn)代化的管理理念,大膽放手實施師本管理和生本管理,尤其突出生本管理,是我校在推進新課程改革中摸索出融洽師生關系,促進師生個性發(fā)展的一條捷徑。學校在保障傳統(tǒng)機構正常運轉的管理制度健全的前提下重點構建《長壽一中五級人本管理制度》。制度規(guī)定學校里的每一個黨、團、辦、室組織里的每個成員都應管一件事,管好一件事,人人參與管理,人人都來當官員。在班級管理中尤為重視生本管理。班級里的學生都有一件事來管,每個學生所管的事都不一樣,每周輪換一次,一年下來班級所管事件每個人都能輪換一回。這樣師生人人參與管理,人人都管同樣的事,在探究性的管理中品嘗到了管人和被人管的滋味,慢慢的形成了自覺、自律、自信、自強的習慣,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發(fā)展,提高了教、學的管理水平,實踐了新課程“在實踐中發(fā)展即研究性學習”的核心理念。教師在生本管理中主要搞智力投資,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中的問題,調整班級所管事件,指導學生化解矛盾。

二、挖掘學校潛力,打造優(yōu)良隊伍

教育大計,教師為本。課程改革,成敗與否,關鍵在教師,具有全新教育理念的教師隊伍是新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因此,學校對師資隊伍建設非常重視。開展實驗以來,我們認真組織教師開展新課程、新教材的研究,按照“邊試驗、邊培訓、邊總結、邊提高”的原則,不斷對實施新課程的教師進行指導和幫助。通過“教、研、訓”有機結合,促進教師走進新課程。在師資隊伍建設中,我們以校本培訓為主要方式,通過師師互動、師生互動,打造與時俱進、開拓進取、團結協(xié)作、業(yè)務精湛的教師隊伍。

1、建立科研、教研、教學并進師師互動學習模式。學校對校本培訓活動進行分層管理,構建了“教科室,教研組,備課組”三級培訓網絡,學校通過校本研究來傳播現(xiàn)代教育理念,教科室主要負責規(guī)劃教師的現(xiàn)代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的培訓、學習以及科研方法的學習等,培訓各科骨干;教研組主要負責各項培訓活動的組織、實施、評價和檢查等,進行專題培訓;備課組主要負責一線的研究和試驗,進行自主培訓。形成了精英帶骨干、骨干帶成員,科研導教研,教研促科研的全面開花、互動發(fā)展的培訓格局和以實驗教師為中堅,以師生自主、合作學習和活動為中心,以全員參與為基礎的群眾性學習隊伍。

2、構建教學、試驗、反饋相結合師生互動學習模式。學校讓教師在科研、教研和備課中學習,在組織教學,管理社團,開展活動中應用書本知識、程序知識和緘默知識;在學生的課堂學習、社團活動和活動參與中發(fā)現(xiàn)問題,反思學習過程和優(yōu)化學習過程。學生作為教師學習實驗對象和促進者來檢驗教師的學習成效。學校還在學生中設立了教師教學建言書,通過善意的評教來促教師富有成效的學習、教學。在有學生參與的學習即課堂教學中,師生互促學習,在沒有學生參與的學習中,教師通過建言書來改進自己的學習行為。通過互動、合作學習,教師學得輕松,學得愉快,學得扎實,學得成效高,還拉近了師生間的感情。

三、立足課堂教學,夯實課程改革

課堂教學是課改的立足點,是重中之重。參與課改的教師在教學中力求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時空,讓學生自己向前走;創(chuàng)造一個問題,讓學生自己去解答;創(chuàng)造一個機遇,讓學生自己去抓??;創(chuàng)造一個未來,讓學生自己去把握。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我們主要從課堂育人觀、學習主體和學生參與率三個方面優(yōu)化課堂教學,夯實新課程改革。

1、樹立課堂科學教學觀,突出學生個性發(fā)展。學校要求廣大教師追蹤現(xiàn)代教育步伐,樹立全新的教育觀、人才觀和質量觀,把關注學生成長,培養(yǎng)學生特長,張揚學生個性,促進全面發(fā)展放在首位,做到教學理念前瞻,教學形式多樣,教學方法科學。一是面向全體學生,促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自主發(fā)展。學校要求教師結合實際探討新的教、學方式,在課堂上盡量為學生提供自主活動的空間,讓學生在做、悟中感受學習,并得到發(fā)展。二是不分重點班,促進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公平教育。學校提出學校里的一切教育資源都屬于每一個師生,任何組織或個人都無權獨自享有,學生在學校接受教育時應受到同等待遇。學校每年在新生入學時,都要對學生的身體、品質、知識與能力進行全方位的考核,并根據考核量化的結果按名次把學生平均分配到各個班中。班級教師的配備也按優(yōu)中劣搭配,確保師資力量的均衡。三是不歧視差生,促使每一個學生都得到公正教育。學校要求教師用管理和發(fā)展的眼光來對待教育教學,公正的對待班上每一個學生。學校每學期舉行四次教學管理研討會和兩次學生評教活動,研討和評教的主題都定為公正教育,并把研討和評教的結果納入工資分配,極大的調動了教師研究每一位學生,根據學生的需要來組織實施教學的積極性。

2、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突出學生主體地位。學校以課堂教學改革為突破口,狠抓了四個轉變,突出了教師主導、學生主體、訓練主線、成才主旨,把課堂變成了學堂,推動了教育改革的深化。一是在思想上,抓教師角色的轉換,變過去的灌輸者、指導者和尊崇者為現(xiàn)在的啟發(fā)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完全把課堂交給學生。該學生完成的事情教師決不能包辦代替,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二是在方法上,抓課堂組織形式的轉換,變過去的統(tǒng)一、單一的教學為現(xiàn)在的因材施教、分層教學。學校要求教師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分層次的設計出富有個性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組織教學,作業(yè)也應達到個性化的。循環(huán)往復(課堂教學中,一個層次的學生還在思考這個環(huán)節(jié)上的問題時,另一個層次的學生可以進入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當高層次的學生又進入了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思考時,教師再返回到上一個環(huán)節(jié)指導低層次的學生學習。如此循環(huán),整體推進。)的課堂教學流程照顧了全體學生,使他們都感受到了課堂的樂趣、學習的興趣。三是在效果上,抓培養(yǎng)目標的轉換,變過去的升學教育為現(xiàn)在的英才教育。我們把補短教育作為英才教育的一種有效手段,根據學生的特點,用克服缺點來促學生優(yōu)點的發(fā)展。學校設立了偏頗學生接待日,每周舉行一次,周三進行。制定了學生矯正卡,發(fā)給教師,讓教師隨時對學生進行矯正,課堂上必須有補短環(huán)節(jié),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矯正。四是在評價上,抓評價方式的轉換,變過去的終結性評價為現(xiàn)在的過程式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逐步建立了“發(fā)展了就是好學生”的評價理念。四個轉換的逐步實施使教師明白了自己在課堂上是學生學習的管理者、引導者和促進者,課堂是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的陣地,而不是教師演講施展才華的舞臺,從而自覺地去維護學生的主體地位。

3、加大課堂研究力度,突出學生參與意識。教育科研是學校教育的龍頭,是學校持續(xù)發(fā)展和提高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所在,是提升學校整體辦學水平的必然選擇。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依賴教育科研,這既是現(xiàn)代化教育教學的重要標志,也是實現(xiàn)教育教學現(xiàn)代化的重要前提。因此,為了提高教師實踐新課程的課堂教學能力,全面提升學生課堂活動的參與率,學校以省“十一五”立項課題《新課程背景下學生課堂主動活動能力培養(yǎng)方法研究》為軸心,向各教研組、備課組,各位教師,各個班級輻射,形成了多層面多維度的課堂教學研究平臺,引導教師進行課堂觀察、課后反思、整合教案形成教學案例,指導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計行動計劃,并按計劃邊行動邊研究邊改進。這樣教師每天都堅持寫教育日志,有的到了一定的時機后還分析、整合行動計劃和日志,形成了教學案例報告??傊處熢谛袆又忻靼琢私逃蒲芯褪菍ζ匠5慕逃虒W的再認識和再升華,并在教育實驗中讓所有的學生都參與了學習,真正實踐了面向全體學生,面向學生的每一個方面。

四、開發(fā)校本教材,優(yōu)化德育教育

“德育為先,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教育氛圍”是新課程改革又一核心新理念。為了貫徹這一方針,學校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開發(fā)校本教材,創(chuàng)設德育活動情景,在活動中通過身體力行對學生進行明理導行、社會公德的養(yǎng)成教育和勞動教育,幫助學生健全人格。

1、以教學為依托對學生進行明理導行養(yǎng)成教育。學校以《思想政治》和《德育》讀本這“兩課”教學為經線,其他學科德育滲透為緯線,課外的專題德育為補充,形成了德育教育網,使養(yǎng)成教育系列化、點滴化和完整化。在“兩課”教學中,學校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認知結構,確定七年級重在日常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和良好心理品質的養(yǎng)成教育,八年級重在國情國史及法律知識的教育,九年級重在理想教育和初步認識社會發(fā)展規(guī)律的教育。此外,學校還制定《長壽一中學科德育滲透實施和評價手冊》和編寫校本教材“德語讀本”,努力使德育教育更貼近我校的學生實際。在課外德育延伸中,一是通過國旗下講話和夕會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二是開展以“文明班級”、“文明寢室”和“文明個人”評選為軸心的十大系列教育活動來促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的落實。三是采取教師蹲點包片的方法,通過家訪、告家長書、建村級教育基地等形式和家長聯(lián)系,配合教育子女。

2、以活動為手段對學生進行社會公德養(yǎng)成教育。一是通過班團會、活動課等陣地有計劃、有組織的設置各種活動情境,讓學生表演,給學生導行,培養(yǎng)學生熱情待客,禮貌待人,辦事認真,誠實守信的優(yōu)秀品質。二是發(fā)揮校園人文環(huán)境這個隱形課堂的潛移默化作用,通過學生的耳聞目染和身體力行來激發(fā)學生熱愛學校,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努力學習,奮發(fā)向上的感情。學校注重挖掘校園里的一草一木、一房一屋、一言一語、一情一景的育人功能,構建了由過去到現(xiàn)在到將來,由地面到空中的全時段全方位的育人體系。三是開展固定和不固定標兵評選活動,以身邊的榜樣引路,激勵學生做新世紀合格公民。學校每年舉行十大固定標兵和適時舉行不固定標兵評選,在班級推薦、個人演講、無記名投票中對學生進行實實在在教育,效果十分明顯,學生、社會認同率達100%。

3、以技能為載體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一是上好勞動課,讓學生掌握勞動知識。二是開展勞動競賽,對學生進行勞動規(guī)范教育。三是參與學校建設,讓學生體驗勞動樂趣。為此,學校配備了專職勞技教師;每年利用適當?shù)臅r間開展植樹、內務整理、野炊、插秧、割麥等競賽活動,對學生力所能及的勞動技能加以檢測,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勞動實踐。另外,學校里凡是學生力所能及的小型勞動都讓學生自己去完成,讓學生在創(chuàng)建、維護和保持校園環(huán)境中體驗勞動的樂趣,從而規(guī)范自己的日常行為,自己教育自己。

五、凝集眾人智慧,取得課改成效

幾年多來,我們按照《長壽一中新課程改革實施方案》的主要目標和實施措施,有目標、有計劃、多渠道地開展了課改實驗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促進了教育質量的全面提升。近年來,學校引入競爭機制,強化了教師的研究與學習意識,教師執(zhí)教水平不斷提高,新課程改革有序推進。目前,我校自主研究課題結題2項,協(xié)作攻關課題結題2項。50%的教師掌握了初步的研究性學習方法,少數(shù)教師精通了課題研究,并培育出1名荊門市學術帶頭人、2名荊門市學科優(yōu)秀教師、2名鐘祥市學生最信耐的教師和1名師德標兵。教師發(fā)表教科研論文國家級15篇、省級24篇,論文獲獎30篇,優(yōu)質課比武獲獎6人次;輔導學生獲各級各類獎31人次。學校整合的《生成性課堂教學摭談》研究報告在省地兩級推廣;構建出了《長壽一中學生日常行為規(guī)范養(yǎng)成教育系列》,分階段有側重的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教育,學生品行優(yōu)秀率達80%,合格率達100%,犯罪率為0。

2、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如,英語組教師根據“生成性課堂教學理論”,設計出的英語情景教學在市縣兩級教學比武中獲二、一等獎。數(shù)學組教師根據“研究性學習的任務、情景驅動理論”,創(chuàng)設出數(shù)學思維情景課堂,大大的優(yōu)化了課堂結構、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理化教師被研究性學習的實踐性、過程性、生活化等特點所啟發(fā),在教學中加大了實驗教學和理化知識的產生過程的推演,及它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運用,讓學生在探究實踐中主動學習,不僅中考成績顯著,07年在全國知識競賽中還獲6個國家級獎和6個省級獎。

3、促進了學校管理的人本化。一是我校在創(chuàng)設適應新課程改革的大環(huán)境時,巧妙的借鑒了我們在課題研究中的一些模式理論,變過去的封閉式強制管理為現(xiàn)在的開放式人本管理,構建了一整套學校、家庭和社會相聯(lián)系的信息流通體系和對學生進行全程、全息(從到校到回家及在家里等)跟蹤的管理體系,讓學生的動態(tài)始終處在教師的掌握之中,以便教師更好的進行施教。二是在學校,我們也讓學生參與學校、班級的管理,始終把學生的人格魅力、班級的凝聚力和團隊的精神力量置于管理的最前列,讓其不定時的警示學生,以便產生井噴效應,使學生真正成為學校、學習的主人,從而盤活學校,減少意外事故的發(fā)生,融洽師生的感情,為新課改營造了大環(huán)境。

六、規(guī)范反思行為,分解課改困惑

幾年來,我們雖然初步取得階段性的成效,但那只是剛剛起步,離課改的要求還相距甚遠,存在的問題和困惑甚多。

1、教師的教育觀念還沒有完全得到轉變,新課程理念還不明確,對這場改革的創(chuàng)新性認識不足,不少教師仍在等待別人拿出成功的模式供自己模仿。有的教師懷疑用現(xiàn)在的教法能否適應今后的升學考試,有的教師對課改成功的信心不足,思想上猶豫彷徨。學校還沒有足夠的經驗和能力去完善《教師課堂教學評價標準》和《學生全面素質發(fā)展評價》。

2、對課改與傳統(tǒng)教學的關系把握不準,未能用繼承和發(fā)展的思想方法參與課改。教學模式還不能完全打破舊框框,舊方法的束縛。教學設計一般化,教學中仍受教材約束,不是真正使用教研,仍停留在教教材的層面上,形成理論與行為脫節(jié),并非真正是先進理念下的自覺行為。

3、一個教學班的學生人數(shù)比較多,學生的素質參差不齊,影響了他們參與教學的積極性。因此,教師如何面向全體學生,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如何激勵學生的學習興趣,如何引導、控制和駕馭好一堂課難度較大。

4、如何處理好“知識、技能”的學習掌握與培養(yǎng)“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之間的矛盾。還沒有真正確立新理念,教育教學實踐有穿新鞋走老路的現(xiàn)象,主要原因是一方面受應試教育思想影響太深;另一方面,理論學習不夠,對課改的意義認識不足,其次是對課改的成功做法學習不夠。

5、新課標的評價理念和方向是“評價主體多元化”。它提出一方面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指導學生開展自我評價和促進反思,另一方面要鼓勵同伴、家長參與到評價之中,使評價成為學校、教師、學生、同伴、家長等多個主體共同積極參與的交互活動。問題是,除了學習成績的評價是剛性評價,由教師主導的文本評價和由學生主導的過程評價都是彈性評價,如何防止這兩種評價流于形式或混入暗箱操作,如何保證評價的公正、透明,同樣是課改實施中的難題。

第4篇:家庭勞動教育實施方案范文

關鍵詞: 中職學校 德育課 實踐性教學

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和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中職學校德育課程改革,同樣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養(yǎng)成教育,要求將知識傳授與能力訓練、行為養(yǎng)成結合,做到“教、學、做”合一。然而,部分教師并沒有將實踐教學理念落到實處,“重灌輸、輕實踐”、“重理論、輕實際”的教學方式依然普遍存在。即使部分教師組織了實踐教學,也因為目的不明確、組織不規(guī)范、保障不到位而流于形式,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因此,必須樹立正確的職業(yè)教育理念,通過推進實踐性教學,全面深化德育教學改革。

一、深化德育課實踐性教學的重要意義

盡管當前德育課教材更加通俗易懂,但是其教學內容抽象性的特點沒有改變。與普高學生相比,中職學生的學習成績普遍較低、綜合素質較差,對教學內容的學習和理解依然存在一定困難。加上部分教師片面地認為他們難管、難教,就采用以教師為中心的“管理式”課堂教學方式,把學生“關”在教室里進行“填鴨式”的理論說教,使得德育內容更加蒼白無力,不僅德育課的教學改革無法推進,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進入了新的歷史時期,進入了加快轉變發(fā)展方式、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決定性階段,對德育課教學提出了更高、更迫切的要求。我們不僅要教授學生與德育相關的基礎理論知識,更要提高他們將來進入社會就業(yè)和終身發(fā)展所需要的以實踐能力為核心的綜合職業(yè)素質。與面對高考壓力的普高學生相比,雖然中職學生的學習成績不理想,但是人際交往能力、運動能力、社會實踐能力和獨立探索、自我表現(xiàn)意識等卻比較強。因此,我們必須適應時展的需要,根據德育課程的實踐性特點,發(fā)揮中職學生實踐能力強等優(yōu)勢,把強化實踐性教學作為推進德育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借助與教學內容相匹配、與學生特點相符合、與時展相適應的實踐材料、手段或資源進行課堂教學、開展校園活動、組織社會實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積極性,讓學生在主動的自我體驗中認知、領會和掌握理論知識,并內化為理念,轉化為能力,外化為行為,使他們將來能夠更好地融入社會、更快地進入職業(yè)角色、更出色地完成工作任務。

二、三個課堂結合,大力推進德育課實踐性教學

如果說班級授課是第一課堂、校園活動是第二課堂的話,那么社會實踐就是第三課堂。以班級授課為主的課堂教學是上好德育課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校園活動和社會實踐不是課堂教學的簡單延伸,而是不可缺少的兩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因此,必須把三個課堂結合起來,形成一個有機的、系統(tǒng)的、相互聯(lián)系的教學體系,實現(xiàn)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德育與專業(yè)的無縫對接。這不僅是德育教學實踐性的要求,而且能為學生對某些方面的德育知識的特殊興趣、愛好和更高的學習目標、要求,提供和創(chuàng)造進一步學習、鉆研的舞臺。

(一)創(chuàng)新深化實踐性教學――班級授課

深化實踐性教學,并不意味著要本末倒置地放棄班級授課,而要把大部分精力放在組織活動和實踐中,精心選擇和設計適合實踐性教學的內容、方法和手段,搞活課堂教學并成為學生主動學習實踐的過程,使學生坐得住、聽得進、學得好。改進教學方法,適時采用案例式、情景式、仿真式、表演式等實踐性強的教學方法,如結合法律模塊教學組織模擬法庭,結合人生模塊教學指導學生進行情境表演,或提供本地、本專業(yè)實際的生活、生產案例讓學生分析,就某個熱點難點問題組織學生討論、辯論,等等,使抽象的理論以鮮活、生動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他們在主動參與中學習知識、理解知識、運用知識、解決問題。恰當?shù)剡\用多媒體或網絡平臺等現(xiàn)代教學手段,如在法律教學中插播《今日說法》、《法制天地》等錄像,為學生提供模擬實踐場景,使學生在課堂上能直觀地感受生活,感受社會。改善課堂結構,組織課前三分鐘新聞播報、時事演講等,由學生輪流上臺播報、演講、解讀熱點問題,引導學生關注經濟社會發(fā)展,拓寬知識面,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

(二)開發(fā)德育第二課堂陣地――校園活動

校園活動是達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徑,也是德育教學的重要陣地。應將社團作為學生德育第二課堂的主要陣地,以學生的共同興趣愛好為基礎,指導幫助學生組織諸如法律學習小組、時政興趣小組、哲學與人生研究小組、德育小論文寫作小組等,指導學生定期開展學習活動,每學期期末進行成果展示,讓學生在快樂的社團活動中自主地學習知識、開發(fā)潛能,培養(yǎng)辨別是非和競爭合作意識,提高實踐能力。職業(yè)理想、職業(yè)道德、職業(yè)法律等教育只有在職業(yè)生活實踐中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才能使學生領會職業(yè)道德、法律規(guī)范的內容和意義,提高遵守職業(yè)行為規(guī)范的自律性。應結合《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職業(yè)道德與法律》教學,在實訓中心、就業(yè)辦和專業(yè)課教師的配合下,設計靈活多樣的情境式職業(yè)模擬行為訓練、團隊協(xié)作精神預設訓練、行業(yè)(專業(yè))角色模擬行為訓練、就業(yè)應聘模擬訓練等,引導學生以“職業(yè)人”的角色學習生活,更好、更快地提高職業(yè)素養(yǎng)。根據教學內容,結合專業(yè)特點,組織開展講座、座談、知識競賽、模擬訓練等教育或體驗活動,如在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教學中,組織企業(yè)文化進校園、我的職業(yè)生涯我設計等活動,邀請企業(yè)負責人、技術骨干、一線工人、優(yōu)秀畢業(yè)生到校宣講企業(yè)文化、介紹成長之路、組織設計比賽等,增強互動性、趣味性,激勵學生自信地學習。

(三)組織形式多樣的第三課堂――社會實踐

社會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大課堂。對學生知識的教育和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不能僅僅停留于校內,還必須有組織、有計劃地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應利用德育教育基地、學生社會實踐基地、勞動教育基地和合作企業(yè)、共建社區(qū)等資源,組織學生開展社會調查、參觀訪問、職業(yè)體驗、志愿服務等活動,讓學生親身到紛繁的社會世界體驗,鍛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達到學生的自我認識、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目的。更重要的是要依據教學目標要求和模塊內容,組織指導學生開展社會調查、研究學習等探究性社會實踐活動,讓學生在主動地實踐體驗中學習、感悟、研究知識和發(fā)現(xiàn)、分析、解決實際問題。比如在《經濟政治與社會》的經濟模塊教學中,可以結合“菜價”這一熱點問題,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各自確定調研課題,通過深入蔬菜批發(fā)市場、零售市場訪問商家、深入田間訪問菜農、深入家庭了解情況等方式開展調查研究,撰寫調研報告或德育小論文,并組織課堂交流、評選優(yōu)秀作品、匯編成冊展示,讓學生體驗成功、感受快樂、增強自信?!皩嵱栔堋?、“實訓月”特別是“頂崗實習”是職校學生的主要實踐機會,既是檢驗德育課教學成效的重要渠道,又是對學生進行德育再教育的重要時機。德育課教師應樹立全程教育的理念,積極參與實習、實訓的教育、管理,協(xié)助學生做好從學習到工作的心理調適,及時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和行為表現(xiàn),抓住時機進行引導和教育。

三、健全三項機制,保障實踐性教學有力有效推進

開展德育課程教學改革是全方位的系統(tǒng)而又復雜的工程。深化德育課實踐性教學,不僅需要德育課教師和教研員反復探索、反復實踐,更需要建立科學完善的工作、指導和評價機制,營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huán)境。

(一)提高德育課教學的重視程度

當前,各級教育部門高度重視德育課教學,中職學校必須轉變重專業(yè)課程、輕文化課程的觀念,加強對德育課教學工作的組織領導,協(xié)調整合校內、校外的力量和資源,構建課堂教學、校園活動和社會實踐有機結合,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全員參與、全員育德的德育教學工作體系,形成合力。改善教學條件,配備必需的電子備課設備,為組織教學、活動和社會實踐提供活動場地和經費支持,為深化實踐性教學營造良好氛圍,創(chuàng)造必要條件。積極選派德育課教師參加各級培訓、教研交流或教學研討等活動,提高專業(yè)教學能力。

(二)加大實踐性教學的指導力度

實踐導向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職業(yè)教育教學論中出現(xiàn)的一種新的思潮。當然,實踐性教學組織難度較大,要求更高,需要德育課教師加強研究和學習,努力探索適合本校、本人和不同專業(yè)、不同學生的教學方法、活動形式,提高駕馭和組織教學和活動的能力。教師要進入社會、深入實際,及時了解經濟社會發(fā)展的新趨勢、新動態(tài),及時掌握、收集和整理可以應用的各種素材;全程參與學生的活動和實踐,掌握第一手資料,及時總結活動成效和存在的問題,反思并為進一步改進實踐性教學積累經驗。德育課教研組應組織教師深入開展校本研究,結合本地、本校的德育資源優(yōu)勢和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共同研究制定開展實踐性教學的實施方案與操作規(guī)程,編寫教學案例或素材,規(guī)劃設計校園活動內容和社會實踐項目,使實踐性教學更具有參與的廣泛性、時間的連續(xù)性、組織的規(guī)范性和實施的有效性。職教中心德育教研中心組應發(fā)揮牽頭作用,加強教師培訓和校際教研,建立網絡教研平臺和教學資源庫,舉辦示范課、教研沙龍、名師講壇、優(yōu)秀教學成果評選等,引領、指導和推進實踐性教學。

(三)完善與實踐性教學相應的評價體系

評價具有激勵和教育的功能。要做到“教學做”合一,深化德育實踐性教學,就要引進競爭機制和激勵機制,改變以往以考試定成績的考核評價傳統(tǒng)模式,建立和完善與推進實踐性教學相適應的分層次、全方位的科學合理的德育教學評價體系,以評促教,以評促學,實現(xiàn)實踐性教學常態(tài)化、制度化。應健全教育行政部門考核機制,將德育課教學納入中職學校教育質量監(jiān)控評估體系和德育工作先進校評估指標,定期對各學校德育課教學特別是推行實踐性教學的情況進行督導評估和質量抽查,督促學校推進德育課實踐性教學。應改革學??己藱C制,從學校層面對德育課教師進行以實踐性教學為重點的教育教學情況考核,并將實踐性教學實效作為德育課教師課時津貼、績效工資發(fā)放和評優(yōu)、評先的重要依據,引導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方法,認真抓好實踐性教學。應完善學生學業(yè)評價方式,以知、情、意、信、行五個維度為參考,將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日常行為,特別是實踐教學的參與率、參與情況及實踐成果等作為學業(yè)考評的重要組成部分,激勵和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實踐性教學。

總之,中職學校德育課不僅要傳遞文化知識,更要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面對時代的發(fā)展、形勢的變化和社會的需求,我們必須緊密結合職業(yè)教育的特點和中職學生實際,積極探索提高德育課教學有效性的途徑和方法,全面深化實踐性教學,努力提高德育課的教學質量和實效,使德育課真正成為學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主陣地。

參考文獻:

[1]賀繼明,蔣家勝,范華亮.從的《實踐論》談高校思想政治課“實踐教學”改革[J].思想研究,2007,24,(5):144-146.

[2]張影.淺談中職學校德育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踐[J].計算機光盤軟件與應用,2012(20):256-257.

[3]華國智,劉高文.中職學校德育課教學現(xiàn)狀及改革探析[J].職業(yè),2012(9):247-2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