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范文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圓的認識教學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圓的認識教學設計

第1篇:圓的認識教學設計范文

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畫圖等教學活動感受并發(fā)現圓的相關特征,掌握圓心、半徑和直徑的概念,能借助工具畫出指定大小的圓。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初步感知圓的特征

師(投影出示生活中含有圓的物體的圖片):同學們欣賞了圖片,在感受美的同時,你們還發(fā)現圖片中都有什么圖形呀?(板書:圓)

師:誰來說說剛才我們發(fā)現的這個圓和以前學過的長方形、正方形有什么不同?(學生先小組交流,再師生集體交流)

【設計意圖: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激活其已有的生活經驗,在已學內容的基礎上初步感知圓的特征,使學生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p>

二、學習畫圓,再次感知圓的特征

1.利用學具嘗試畫圓

師:你能用自己學具袋里的工具畫個圓嗎?(學生自主嘗試)誰來說說你是怎樣畫的?(用硬幣描一個圓,或用釘子和繩子畫一個圓)

2.利用工具學習畫圓

師:我們剛才利用一些物體畫出了圓,我們還有一個專門畫圓的工具——圓規(guī)。你能用圓規(guī)畫一個圓嗎?(先讓學生嘗試用圓規(guī)畫圓,然后師生交流用圓規(guī)畫圓的方法及注意事項,體會畫圓的大小和圓規(guī)兩腳分開的大小有關)

師: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畫出一個半徑為2厘米的圓。

3.認識圓各部分的名稱

師:我們剛才畫圓時,固定的這個點,你們知道叫什么嗎?(圓心)圓心一般用大寫字母O表示。請同學們在剛才自己畫的圓上找出圓心,并標上字母O。

師(從圓心到圓上任意一點畫一條線段):老師剛才畫了一條什么?(線段)這條線段的兩個端點各在什么地方?誰知道它是圓的什么?(半徑)

師:誰能來說說半徑是一條什么線段?請大家在剛才自己畫的圓上畫出圓的半徑。

師:半徑通常用字母r表示。(師板書r,并經過圓心畫一條直徑)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老師剛才畫的這一條線段,它有什么特點?(經過圓心,兩端在圓上)這就是圓的直徑,一般用字母d表示。請同學們也在自己的圓上畫一條直徑,并用字母標示出來。

【設計意圖:先引導學生利用學具嘗試畫圓,再用圓規(guī)畫圓,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基礎上感受圓是一種曲線圖形,體會畫圓的大小與圓規(guī)兩腳分開的大小有關,然后讓學生結合自己畫的圓來認識圓的圓心、半徑、直徑?!?/p>

三、對比探索,研究圓的特征

1.猜想圓的特征

師:剛才我們了解了圓各部分的名稱,以前我們學習正方形、長方形、平行四邊形時都要研究圖形的特點,那圓有什么樣的特點呢?結合剛才我們學習的過程,請同學們小組討論下面幾個問題(課本P94頁例3),然后說說自己的猜想。

師生交流,教師相機整理,投影出示:(1)在同一個圓里,直徑有無數條且相等,半徑有無數條且相等;(2)在同一個圓里,直徑的長度是半徑的2倍。

2.驗證圓的特征

師:這些猜想正確嗎?你們有什么方法驗證嗎?同學們先自己想想,然后通過折一折、比一比、畫一畫來驗證,也可以和小組內的同學交流討論。

3.交流自己的想法

師:你是用什么方法驗證了哪一個猜想?(生答略)

師(小結):通過研究,我們發(fā)現了圓的哪些特點?請同學們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最后我們一起來小結。

【設計意圖:學生在認識圓心、半徑、直徑的過程中已經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方法,為自主探究圓的特征打下了基礎。

四、鞏固練習,深化圓的特征

1.學生獨立完成“練一練”第1題

課件出示題中的三個圖形,讓學生指出圓的半徑、直徑。

師:圓中的其他線段為什么不是半徑或直徑?

2.學生獨立完成練習十七第1題

課件出示表格,讓學生填空,并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想法。

3.學生獨立完成“練一練”第2題

要求學生先想一想怎么畫,畫好后交流畫法。

【設計意圖:有選擇性的練習,不但鞏固了學生新學的知識,而且發(fā)展了學生的數學技能?!?/p>

五、回顧總結,再現圓的特征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圓,你對圓有了什么認識?在研究圓的特征時,我們用了什么樣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先回顧學習過程,再交流學習體會)

【設計意圖:關注知識及學法的總結,不僅有助于學生總結學習中的得與失,而且有助于學生形成終身受用的數學學習經驗?!?/p>

六、欣賞拓展,內化圓的特征

師:同學們,圓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我們再來欣賞一下吧。(課件出示課本P97頁“你知道嗎”中的圖片)

第2篇:圓的認識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工程認識 機械結構認識 教學設計 實踐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33-0073-02

工程認識課程作為我校開展高等工程教育的第一個學習環(huán)節(jié),是面向全校一年級學生的通識性工程教育課程,肩負著將大學新生從科學理論學習引向工程實踐的重任。對全校來自不同專業(yè)、對實際工程缺乏了解的一年級學生開展工程教育,如何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fā)起學生進一步學習科學技術和自主探索工程領域奧秘的興趣和好奇心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不能保證教學質量和效率,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批判性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也不利于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復合型人才。隨著心理學家對人類的學習過程和認知規(guī)律研究的不斷發(fā)展,對人類學習過程的認知規(guī)律,即學習如何發(fā)生、意義如何建構、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學習環(huán)境應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問題有了比較深入的了解。

機械結構認識單元是工程認識課中的重要內容。本文針對大學一年級學生的知識背景,以增強學生應用能力和工程素質為根本出發(fā)點,進行工程認識課機械結構認識單元的實踐教學研究,科學設計教學內容和實踐教學方案,力圖在實踐中構建學生的知識體系,使工程認識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和手段等更加符合大學一年級學生的學習過程和認知規(guī)律,從而提高工程認識課程的教學效果,激發(fā)大一學生工程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一 機械結構認識單元的教學分析

1.教學目標分析

教學是促進學習者朝著目標所規(guī)定的方向發(fā)展的過程,它貫穿于教學活動的始終。工程認識課程作為我校開展高等工程教育的第一個學習環(huán)節(jié),是面向全校一年級學生的通識性工程教育課程,肩負著將大學新生從科學理論學習引向工程實踐的重任。其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概括了解現代機電產品的總體構成以及機械系統(tǒng)在其中的作用;初步了解常用機械和常用零件的基本知識與應用。

2.教學對象特征分析

要想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須充分了解學習者的特征,并進行有針對性的設計。分析學習者的主要目的是設計符合學生能力與知識水平的學習問題,提供適合的幫助和指導,設計適合學生個性的情境問題與學習資源。工程認識課的教學對象是來自全校不同專業(yè)、對實際工程缺乏了解的一年級學生。

二 機械結構認識單元的教學設計

1.教學情境設計

用問題來驅動學習,學習是為了解決問題。學習是基于真實問題情境下的探索、研究的過程,就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好的學習情境設計,有助于將問題置于一個真實的任務環(huán)境中,減少知識與解決問題之間的差距,有助于學生知識遷移能力的培養(yǎng)。教科書上的知識是對現實生活的抽象提煉,而設計學習情境則是要還原知識的背景,恢復其原來的生動性、豐富性,這需要將設計的問題具體化。在機械結構認識單元的教學設計中,筆者從實際產品出發(fā),提出了搭建機械系統(tǒng)來完成實際產品的工作運動這一具體問題。

在設計學習情境時,我們應注意:(1)設計理想的學習情境是為促進學習者自主學習,最終為完成意義建構服務的。(2)設計學習任務要符合學習者的特征,不能超出學習者的知識能力范圍。(3)要設計開放性的問題。解決問題的目的不是期望學生給出完美的答案,而是鼓勵學生參與,使其了解這個領域。

2.教學資源設計

教學資源是指與教學目標、教學組織活動有關的各種信息資源。遵循人類學習過程的認知規(guī)律進行工程認識課機械結構認識單元的教學資源建設,通過文字、圖片、教具、實物、模型等形式展現機械結構的發(fā)展歷程、技術進步、未來發(fā)展等,充分展現工程特色,創(chuàng)造良好的工程文化氛圍。同時,全面激發(fā)學生對工程的熱愛,普及工程文化知識,并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的工程文化素養(yǎng)。

第一,教學資源設計的內容。通過學習情境設計,將問題置于一個真實的任務環(huán)境中,有助于學習者知識與能力的遷移;而信息資源則為學習者提供在知識建構時需要知道的有關內容的詳細背景和在完成學習任務時需要掌握的背景知識,有助于學習者對問題的理解和可行性方案的提出。通過對學習內容的分析,根據教學情境設計,向學生提供與問題解決有關的信息資源,詳細考慮學生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查閱哪些信息、需要了解哪方面的知識,幫助學生了解問題的背景與含義、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另外,與學習內容有關的陳述性知識和拓展性知識也可以通過學習資源的方式提供。

設計符合學生個性的學習資源,需要分析教學對象的基本特征。工程認識課程的教學對象是來自全校不同專業(yè)、對實際工程缺乏了解的一年級學生。設計的學習問題和信息資源必須符合學生能力與知識水平,使學生能夠理解和接受解決問題需要具備的相關知識和信息。

第二,機械結構認識教學資源建設。(1)對學生操作規(guī)程和訓練內容的說明。通過宣傳板使學生明確實訓行為規(guī)范和操作規(guī)程,以及機械結構認識單元的裝配任務和裝配結構。督促學生按照要求進行學習和操作。(2)完成學習任務時需要具備的必要背景知識。利用機械工程認識教學內容設計的機械零件展示柜和機構陳列柜,展示常用零件和常用機構的基本類型和用途,幫助學生加強對常用零件和機構的認識和理解。另外還可以利用自制的機械零件展示柜、齒輪減速箱實物、牛頭刨床傳動圖、齒輪傳動機構的零件組成宣傳板等信息資源,從而幫助學生理解學習情境中的問題,提出可行性方案,為問題的解決提供必要的學習材料。(3)教學設備建設。通過實物、模型的展示,結合學生的觀察和教師的講解進行直觀教學,使知識具體化、形象化,幫助學生產生一種具體的形象思維,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掌握知識要點。例如,通過齒輪減速機與蝸輪蝸桿減速機的實物對比,可以了解齒輪傳動和蝸輪蝸桿傳動特點;通過千斤頂的工作過程,了解圓錐齒輪傳動的工作原理。

3.教學管理設計

在建構主義學習中,學習者是學習的主體,但不能忽略教師的指導作用。任何情況下,教師都有控制、管理、幫助和指導的職責。教師是教學過程的組織者、指導者,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教師應在可能的條件下組織協(xié)作學習,并對協(xié)作學習過程進行引導,使之朝有利于意義建構的方向發(fā)展。引導的方法包括:提出適當的問題以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和討論;在討論中設法把問題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啟發(fā)誘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規(guī)律、自己去糾正和補充錯誤或片面的認識。

4.學生成績評價

采用與教學情境融為一體的評估方式??梢杂山處煾鶕^察到的學生的表現給出評定。也可以由學生根據對問題或任務的研究、解決和完成情況以及具體的思維訓練過程給出評價,或者兩者相結合做出綜合評價。

機械結構認識單元中的評價項目包括:傳動機構的裝配及工作情況、是否完成任務要求的運動形式的轉換、工作效率情況、模型搭建的工藝水平、小組成員間的交流與合作以及資料查閱與動手操作情況等。

5.知識總結及相關知識的拓展

適時地進行教學總結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將自學的、零散的知識系統(tǒng)化。但總結時不能太細,應為知識體系串講要簡明扼要,否則會重蹈傳統(tǒng)教育的覆轍,限制學生的思維。

由于授課時間的限制,在教學活動中并沒有對場地中的實物、模型和掛圖進行講解和說明,如汽車模型,汽車發(fā)動機、離合器等實物,載貨汽車構造掛圖、汽車發(fā)動機掛圖等。采用圖片和文字說明的形式,拓展了汽車機械系統(tǒng)中與教學內容有關的部分結構,如配氣機構、離合器、差速器、電動刮水器等。搜集了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如航空發(fā)動機、機械系統(tǒng)的傳動、機器人行動的原理、機器人的組成、最古老的機器人以及未來機械發(fā)展方向等。通過相關知識的拓展,充分展現工程特色,創(chuàng)造良好的工程文化氛圍,全面激發(fā)學生對工程的熱愛。

第3篇:圓的認識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內容語言融合式教學法;雙語教學;人力資源管理

中圖分類號:G64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4107(2013)03-0024-02

一、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雙語教學的必要性

雖然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教育與實踐在國外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但在我國正規(guī)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教育還不足20年。雖然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培養(yǎng)的學生在數量上得到了極大的增加,但在質量和數量上仍然無法滿足我國社會的需求。出現這種困境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客觀環(huán)境的快速變化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二是我國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存在缺陷。

(一)國家發(fā)展需求

由于全球經濟的一體化的影響,我國經濟正全面融入國際社會發(fā)展主流,從局部開放走向全方位、多領域、全景式的開放,這也對人才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需要大量的具有國際意識、國際知識、國際交往能力的人才來滿足國家發(fā)展的需要。在這樣一種環(huán)境背景下,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也需要應對這種挑戰(zhàn),培養(yǎng)具有國際素養(yǎng)的專業(yè)人才。

(二)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的缺陷

我國缺乏原創(chuàng)性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知識,其專業(yè)知識絕大多數是來自于國外,因此,我國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教育所傳授的知識基本上是來自于國外的知識[2]。而且由于授課的需要,要把這些知識翻譯成中文傳授給學生,由于翻譯者的知識水平和缺乏實踐經驗而使翻譯的成果質量大打折扣。如果能讓學生直接接觸原版教材再結合我國實際進行學習,不僅會讓學生直接接觸第一手知識,而且也能培養(yǎng)學生把國外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知識應用于我國實踐的意識和能力。這或許是我國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一個不可避免的內在缺陷。

這些問題的解決必須通過雙語教學來完成。內容語言教學法(Content and Language Integrated Learning,

CLIL)是歐洲普遍流行的一種雙語教學法,歐洲的雙語教學情況與國內比較接近,所以運用這種方法更容易解決我國雙語教學的實際問題。

二、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雙語教學采用CLIL的

重要意義

CLIL是基于 Hymes 的“交際能力” 理論和Halliday的 “功能語言學”理論而提出的一種新的教學理念。

CLIL教學模式將傳統(tǒng)的外語教學模式轉化為語言教學與內容教學相結合的模式,將專業(yè)知識的學習與學生語言能力的培養(yǎng)結合起來。CLIL教學包括兩個主要內容,其中一項內容是高校中的專業(yè)課程內容,如心理學、物理學、歷史學、工商管理等課程;另一項內容則注重外語語言能力的學習[3-4]。這種模式不僅可以滿足學生學習專業(yè)學科知識的需求,也可以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在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雙語教學中采用這種模式,體現出如下重要意義。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語言學習與內容學習相結合,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專業(yè)知識的動機,也可以激發(fā)學習學習語言的動機。學生通過對外文原版教材的編寫體例、作者的論述方法和寫作思路等的學習,也可以獲得專業(yè)知識以外的東西,這能激發(fā)學生對專業(yè)的興趣。同樣地,學科領域重要的、有趣的內容為學生理解和習得新的語言結構和句型提供了有意義的基礎。在真實的課堂交際環(huán)境中,學生就學科內容進行交流,就他們感興趣的其他話題或題目進行交流,也為學習新語言的交際功能提供了一個交際目的明確、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學習動機的環(huán)境。

(二)拓寬學生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

實施CLIL,能夠使學生對目標語國際和本國的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使目的語的學習和對文化的了解同樣重視和關注。這種模式更能激發(fā)學習者的潛能,如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自信、發(fā)展交際技巧、增加詞匯量、自我表現能力和口頭交際能力。

三、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CLIL雙語教學的設計、實施與評價

(一)課程設計

教學目標的設計。CLIL模式在雙語教學中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多重能力,在經濟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教育國際化地背景下,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雙語教學要達到如下目標:一是要學生逐步掌握專業(yè)知識和技能,提高外語學術交流能力;二是要培養(yǎng)學生能夠同時使用母語和應用思維以及在兩者之間自由轉換的能力;三是使學生具備兩種文化意識,并將這兩種意識有效地運用在實踐中。

教學內容的設計。CLIL課程設計與以往的學科教學和語言教學不同,它非常強調提供一種語言學習和使用的語境,使學生不斷地并有意識地把內容語境化,因此,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雙語教學的教學內容應達到以下要求:一是教學內容不僅包括習得知識和技能,還包括學習者創(chuàng)建自己的知識庫,了解和掌握各種技能,并在內化知識和技能后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二是教學內容要與學習和認知有關,這是為了學習者能從語言角度分析內容;三是教學內容的設計要注重學習語境中的互動以及培養(yǎng)跨文化意識。

雙語教學過程的設計。雙語教學過程是實施雙語教學的關鍵,要想實現雙語教學的目標,在雙語教學過程中要特別注意以下的幾個方面。首先要以學科知識為中心,科學設置雙語課程。其次,教師在教學過程的語言運用要注重:一要注意母語的適當運用;二要注意語碼轉換的使用;三要注意對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yǎng);四要注意教師語言中文化的傳遞作用。最后,教師要在課程中增強學生語言使用的強度。

(二)課程實施

教學對象的選擇。雙語教學對教學對象是有一定要求的,學生須具備一定的專業(yè)知識和外語能力。具體來說,一般要具有很好的英語聽、說、讀、寫能力。閱讀和理解英文原版教材不會特別吃力,英文教案通過課堂講解和課下復習也基本可以掌握,簡單的課堂交流基本可以順利進行。

教案的編寫。教案要充分體現以學習者為中心。教案要使用英文,給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語言氛圍,能夠強化學生學習語言的動力。教案要充分利用多媒體和網絡的優(yōu)勢,把動畫、聲音、視頻引入課堂,使課堂出現較好的立體效果,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把我所學知識,提高課堂效率。

教學方法的運用。課堂授課方式是電子教案+動畫演示+板書+中文授課為主,使用多媒體課件,以英文講授為主的方式。在雙語教學實施過程中,采用分層次教學,對基礎理論部分,先用漢語闡述,再將定義、定理用英文講述。課堂討論采用中英文兩種語言,簡單討論提倡用英語,有些思想如果用英文表述困難就用中文表達。在具體的教學方式上,CLIL模式非常強調教師和學生可以采用多種形式,結合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的特點,在教學中可采用如下幾種模式:一是真實性或情景式教學,這種方式需要建立一個真實的場景和完整的活動過程,讓學生在扮演角色的過程中掌握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學習專業(yè)知識的同時,學習語言;二是學生自主學習式訓練,教學的重點在于采用多種策略指導學生逐步形成獨立學習的能力;三是合作式學習訓練,學生需要共同解決問題,同伴之間互相學習,找到答案。

測評方式的選取。測評是檢查教學大綱執(zhí)行情況、評估教學質量的一種有效手段,是獲取教學反饋信息的主要來源和改進教學工作的重要依據。因此,雙語教學測評首先要在考核內容上理論聯(lián)系實際,注重考核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其次,考核要能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雙語課程。再次,考核形式要多樣化,如閉卷考試,口試,作業(yè),小論文,綜合設計等等。最后,要加強課堂測試。

(三)教學質量評估

雙語教學質量評估是指根據特定的雙語教學目標,運用科學可行的評價技術和方法,對雙語教育現象及其效果進行測評并作出價值判斷的過程。對于人力資源管理雙語教學而言,其評價包括以下幾個要點。

教學設計評價。教學設計評價是對實施雙語教學前的預備狀況進行評價,其主要的目的是為了確認雙語教學的基本條件是否具備,如各種教學硬件是否配備等,以及對教師的準備程度進行評價,如課程大綱,教案等材料的編寫等等。

教學過程評價。教學過程評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課堂教學結構是否合理,教學內容是否契合教師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教學思路是否清晰符合學生的認知過程,教學方法是否得當,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銜接是否自然,這些是測評的重點;二是要考查師生的行為表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是否體現了教學資源提供者、組織者、督促者、參與者和學業(yè)導師的多重身份,是否充分發(fā)揮了其主導作用,師生間交流的有效程度如何,以及教學過程是否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

教學效果評價。教學效果評價也是教學質量評價,教學質量的好壞體現在學生進過雙語教學后知識和能力的變化。因此,教學效果評價主要包括四個方面:一是學科目標的完成情況,主要測評學生獲得的專業(yè)知識情況;二是學生語言目標的提高情況,包括學術交流、文獻查閱、閱讀以及翻譯能力的提高水平;三是跨文化交際目標的實現情況,包括學科相關的跨文化知識習得以及跨文化交際能力兩個方面。四是素質拓展目標的實現情況,包括學科相關的學習策略和自主學習能力、專業(yè)素質拓展等方面。

參考文獻:

[1]秦昕,沈佳.人力資源管理課程實施雙語教學的思考[J].西南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8).

[2]黃芳,姜農娟,蔡正平.人力資源管理雙語教學探究[J].北方經貿,2007,(12).

第4篇:圓的認識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人文教育;意大利;人文醫(yī)院

全球醫(yī)學教育基本要求中第一項評估內容就是職業(yè)價值、態(tài)度和行為,正確的職業(yè)價值觀是醫(yī)學生最重要、最基本的職業(yè)道德品質, 也是醫(yī)學教育中最重要的內容[1]。當前醫(yī)患關系已經發(fā)生了顯著變化,正朝著合作式、以"患者為中心"的模式轉換,因此醫(yī)院和醫(yī)務人員作為人文關懷的實施場所和實施者,必然的成為人文教育和人文建設的關鍵因素。以下將以意大利錫耶納大學醫(yī)院為例介紹意大利的醫(yī)學生人文教育和醫(yī)院人文建設情況,以及對我們的啟示。

1 意大利人文醫(yī)學教育

醫(yī)學是人的醫(yī)學,在行醫(yī)過程中以人文精神為首要因素,尊重和弘揚人的價值,倡導人文精神。人文醫(yī)學教育是培養(yǎng)醫(yī)學生人文精神的指引。人文醫(yī)學教育的課程設置、教學內容 ,影響著人文醫(yī)學教育的教學方式。意大利錫耶納大學創(chuàng)建于1204年,是世界上建校最早的四所大學之一。與大多數西方國家的醫(yī)學院校一樣[2],意大利錫耶納大學在醫(yī)學人文課程設置方面,采用醫(yī)學課程和文學、藝術、社科等通識教育學科相融合的邊緣學科課程模式,開設了諸如情商教育、心理學、法學、倫理學、人文社會科學、行為醫(yī)學等涵蓋哲學、 文學、藝術、法律、倫理、宗教多方面的學科群課程,思想政治教育類的課程比重較小。進入實踐階段還有關于如何了解你的患者、全面身心護理、如何告訴患者壞消息、臨終關懷等類似的選修課程,注重交流技巧和溝通能力的培養(yǎng)。

在課程教學方式方面,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在教學中注重教學內容的系統(tǒng)性與連貫性,對醫(yī)學人文課程進行合理規(guī)劃和全程設計,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全面掌握醫(yī)學知識,提高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或讓學生閱讀并做寫作訓練,或采取小組討論,或進行角色示范等。教師的課堂理論講解比重少,考核形式也不僅拘泥于理論筆試,鼓勵學生參與實踐。學校會安排較多實踐活動如參觀博物館、幼兒園、養(yǎng)老院等增加學生對職業(yè)的熱愛和自豪感。意大利錫耶納大學醫(yī)院里活動者一群特殊的學生志愿者被稱為"小丑醫(yī)生",他們裝扮成小丑的樣子陪伴患者中的兒童、老人,給他們送去歡樂,減輕心靈的痛楚。學生通過參加小丑醫(yī)生、住院患者生活護理、接送患者等各種無償志愿活動,讓醫(yī)學生充分的接觸患者、與患者溝通,使其切身感受到社會和患者的要求從而有意識地培養(yǎng)自己熱愛患者、理解患者、幫助患者的理念和奉獻精神。這既是醫(yī)學知識的學習過程, 也是醫(yī)德品質和醫(yī)生素質的培養(yǎng)過程, 將為學生成為住院醫(yī)師打下良好的基礎。

2 意大利人文醫(yī)院建設

2.1精益管理模式 精益理論最初源于日本的豐田公司,用于解決公司內出現的各種運營危機,創(chuàng)立了以避免浪費、增加效益和以顧客需求為中心的管理模式,并形成企業(yè)文化將其傳授給每位員工[3]。意大利錫耶納大學醫(yī)院將這種企業(yè)管理理念引入到醫(yī)療管理中,目前意大利托斯卡納大區(qū)實行的急救分診管理模式、腫瘤患者就診路徑、藥劑倉儲管理等都是精益理論實踐轉化的結果。其核心就是:①尊重工作人員,提高工作人員的專業(yè)服務品質和服務價值;②避免浪費與重復,包括倉儲浪費、工作流程和路徑中的人員、時間浪費,患者在非醫(yī)療服務上的時間、體力、精力浪費等;③從患者角度講價值,了解患者的真正需求,為患者提供適當的時間、場所、價格和服務品質。其靈魂就是醫(yī)療質量、醫(yī)療安全和醫(yī)療規(guī)范,而支撐這一靈魂的根源是員工的意識和團隊合作。通過使用精益管理的工具和方法能夠幫助醫(yī)療機構改進流程、降低成本和增加患者、醫(yī)護及其他工作人員的滿意度。

2.2醫(yī)院環(huán)境建設和就醫(yī)流程 意大利錫耶納大學醫(yī)院由7棟不同色彩的主樓組成,坐落于一座小山丘上。各個臨床科室分布于不同的樓區(qū),每棟樓之間相互關聯(lián),但又分別設有候診門診、住院部、檢查室、手術室等,方便患者就診。為了方便患者出入及辨認,醫(yī)院大廳除了設有咨詢臺外,還在大廳的地板走廊上畫有7條不同色彩的地標線條,引導患者通往各個樓區(qū)及相關科室,簡單醒目易于辨認,即便是你第一次來到該醫(yī)院,只要按線條的顏色和指示方向,就可以輕松的到達目的地。醫(yī)院的整體環(huán)境非常整潔明亮舒適,無論是在候診大廳、門診還是在住院病房的各個角落,幾乎見不到嘈雜和擁擠。充分體現了對患者人性化及細致化管理。

很多疾病診療都有其診療路徑,并必須嚴格按照臨床路徑進行操作。比如一位乳腺癌患者,從發(fā)現、確診到治療,涉及到包括檢驗、腫瘤外科、腫瘤內科、心理、病理、放療、整形、康復甚至臨終關懷等多個學科,根據患者的病情需要定期將各相關學科的專業(yè)人員組織起來,制定該患者的個體化治療方案并監(jiān)督實施,形成以患者為中心的臨床診療路徑管理,不僅醫(yī)療行為得到規(guī)范,醫(yī)療糾紛也明顯減少。臨床路徑作為全新的以患者為中心的醫(yī)療服務模式,其在臨床上應用的范圍正日益擴大。從急癥工作到常規(guī)護理工作,從成人到新生兒,其實施病例范圍也逐漸擴大,病種已經不再局限于外科手術患者,而是從急性病向慢性病、從外科向內科、從院內醫(yī)療服務向社區(qū)醫(yī)療服務擴展??茖W的路徑既保證醫(yī)療安全質量,也可以降低風險,同時還能極大降低患者對醫(yī)療服務的質疑。

意大利醫(yī)療保健服務活動中的人文關懷不僅體現在對患者的人性化服務上,同時也不乏對醫(yī)護人員的人性化關懷。急診科設有心理咨詢師,他們負責幫助、安撫每位痛苦焦慮的患者和家屬,同時也負責緩解急診醫(yī)務人員的高度緊張精神狀態(tài)。對于兒童患者,醫(yī)院還設有兒童職業(yè)體驗角,小患者候診時,可以在這里當醫(yī)生、護士,玩具娃娃充當患者,玩耍中扮演角色,減少患兒的心理恐懼,以便在診療中能主動自愿地配合醫(yī)生的治療操作,同時也減少了醫(yī)生的非專業(yè)服務時間。另外兒科醫(yī)護人員卡通圖案的工作衣也減輕了孩子們與工作人員交流溝通的障礙。

3 對我們的啟示

近年來,人文醫(yī)學在國內逐漸興起,人文醫(yī)學是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醫(yī)學科學與人文科學交叉的學科群,屬于醫(yī)學的一個部門分支,是與基礎醫(yī)學、技術醫(yī)學、應用醫(yī)學相對應的學科人文醫(yī)學[4]。醫(yī)學人文學具有獨立的學科地位、研究對象、學科性質、邏輯關系和學術科研方法等,立足于生命本體論 注重將人文關懷貫穿于整個醫(yī)療過程中[5]。

人文醫(yī)學作為新的學科群出現是醫(yī)學走向成熟的標志。現代意義的醫(yī)學人文教育主要興起于上世紀60年代的西方而到80年代歐美等西方各國逐漸把醫(yī)學生職業(yè)人文教育融入醫(yī)學教育體系當中成為醫(yī)學教育中的一種主流趨勢[6]意大利醫(yī)學人文素質教育特點主要表現為重視醫(yī)學人文素質教育理念,課程設置及教學方式更側重當前醫(yī)學領域的社會問題、倫理和臨床問題,課程設置具有從學校到臨床的延續(xù)性,注重將人文教育整合到醫(yī)療實踐中去,學校教育階段就注重通過各種模擬課堂和志愿活動,授予交流技巧,從小事做起,培養(yǎng)學生尊重患者和與患者的溝通能力。學校和醫(yī)院無縫對接,醫(yī)學生從學習開始的初級階段到臨床階段的全過程中都會以不同形式接觸到患者。近年來,我國醫(yī)學人文教育逐漸受到重視,各類醫(yī)學院校根據自身的情況開設了各種人文選秀課程 ,如文學 、藝術、法學、醫(yī)學史 、醫(yī)學倫理學 、醫(yī)學心理學、人類學等,思想政治課仍屬于醫(yī)學生的必修課。教學也以理論授課、筆試考核為主,教學形式死板不靈活,學生在技能運用方面收益甚小。此外,目前國內各大醫(yī)院的標本運送、住院患者護理、院內導醫(yī)、電梯等服務于患者的低技術含量工作,大都承包于社會服務公司,這不僅浪費了醫(yī)患交流的機會,還容易產生職業(yè)歧視,使得醫(yī)學生也不恥于做這些小事,為將來的醫(yī)患關系緊張埋下伏筆。

醫(yī)學涉及人的生、老、病、死,具有廣泛的社會性,需要人文精神的滋養(yǎng)。錫耶納大學醫(yī)院的精益管理模式實際就是人文醫(yī)學在醫(yī)院中的體現與實踐。21世紀醫(yī)學走向的輪廓是: 從 "疾病醫(yī)學"到"健康醫(yī)學"、從重治療到重預防、從群體治療到個體治療、從生物治療到身心綜合治療、從強調醫(yī)生作用到重患者的自我保健作用……這些轉向都在提示新醫(yī)學模式呼喚醫(yī)師從"只懂病,不懂人"向"既懂病,又懂人"轉變,現代醫(yī)學需要有更高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養(yǎng)。意大利醫(yī)療保健服務活動中的人文關懷首先體現在對患者的人性化服務上,同時也不乏對醫(yī)護人員的人性化關懷,其核心價值就是將醫(yī)學從對"病"的關注轉向到對"人"的關照。但時至今日,中國醫(yī)師協(xié)會的調查顯示, 90%以上的醫(yī)療糾紛是由于醫(yī)患溝通不當或不夠而導致[7]。所有醫(yī)生必須學會與患者交流和人際關系的技能,缺少這一技能,與專業(yè)技術一樣, 應該視作是無能力的表現。

人文醫(yī)院建設既要以患者為中心,又要兼顧激發(fā)員工的人文道德關愛,形成良好的人文環(huán)境,因此基于提高醫(yī)師人文精神和醫(yī)患溝通技巧的繼續(xù)教育刻不容緩。

參考文獻:

[1]劉麗娟, 許勁松, 王悅.全球醫(yī)學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及其評價方法[J].西北醫(yī)學教育,2010,18(1):37-38.

[2]王國禎,龍藝.中外醫(yī)學院校人文醫(yī)學教育比較及啟示[J].醫(yī)學教育探索,2006,5(7):631-633.

[3]朱宏,廖四照,王晉豫,等.精益管理在醫(yī)院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醫(yī)院管理雜志,2008,24(5):292-294.

[4]葉子輝,王兆良.人文醫(yī)學與醫(yī)學人文之概念比較和價值探析[J].醫(yī)學與哲學,2014,35(11A):30-32.

[5]劉虹.書寫人文醫(yī)學方法論研究新篇章:關于人文醫(yī)學實證方法的幾點思考[J].醫(yī)學與哲學, 2012,30(9A):2-5.

第5篇:圓的認識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人力資源管理;實踐教學;多維實踐平臺

Based o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bility of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specialized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design

Ye Hongchun1Luo Geng2Liu Lei3

【Abstract】As a practice are highly professional, teaching of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ory and practice, between schools and enterprises to form a good docking has become a focus of increasing concern in society today.This article stated the theory of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major existing problems such as heavy and light practice teaching method to a single, old defects, in the analysis of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eaching on the basis of creatively raised dimensional platform based on cultivation of innovation ability and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Key words】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Practice teaching;Multi platform

一、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的實踐教學現狀

(一) 重理論傳授,輕實踐訓練

人力資源管理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既具有科學性,又具有藝術性。我們的最終教學目標是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人力資源管理人才,在具有一定的理論基礎條件下,能設身處地地解決具體的實際問題。但是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往往將重心放在了理論知識的的傳授,而忽略了理論的實踐訓練,同時正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實踐運用,導致部分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沒有得到有效鍛煉,理論無法與實踐結合,最終導致眼高手低,常常是一聽就懂,一做就錯,妨礙學生實踐能力的形成與提高。

(二) 課堂教學方法過于單一、實踐教學板塊缺乏變化

目前,在我國大多數高校針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的學生的課堂教學方法中,美國哈佛大學商學院教育模式是一種被廣泛使用的教育模式,即通過對各種案例進行分析,提高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與運用能力??墒窃谡n堂中的案例大部分直接借鑒國外,師生無法設身處地的理解、分析與歸納。通過這種單一性的課堂教學方法這對于學生的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只能說是一種固定化模式。而從實踐教學板塊的內容上看,均沿用傳統(tǒng)的生產實習、畢業(yè)設計、實習于專業(yè)基礎課程設計等實踐模式,促進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大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展的設計型、探索型課程設計比例較低,不利于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應用型、復合型人才。

(三) 考核方式不健全,標答限定遏創(chuàng)新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的特色就是實踐性強,但是現有的考核方式無法反映學生的實踐能力,目前大部分高校僅僅只是通過一張考卷就測定了學生成績,這種方式對學生的實踐性價值取向與現實的人力資源管理能力培養(yǎng)并沒有益處。人力資源管理不僅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教師也不應僅僅將學生的思維限定在標準答案之中,管理的藝術正體現在它的多變與靈活上。教師應從權變的思想出發(fā),引導學生多角度分析、思考問題,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鼓勵學生敢于求新求異。

(四) 教學內容不符合時代要求

人力資源管理最早是從西方國家發(fā)展而來,在我國發(fā)展的時間不過20多年,因此在教學內容上有濃厚的西方痕跡,雖然也是情有可原,但是這與日新月異的人力資源管理實踐需求相比有一定的滯后性。另一方面是教學內容的本土化過程中出現偏差,一些在西方人力資源管理實踐中相對重要的部分在我國特定的經濟社會中并不適用,比如公平就業(yè)法律與勞資集體談判方面,在講授的時候需要有所取舍。而且西方人力資源管理實踐的背景和我國的背景相去甚遠,因此在教學內容的本土化、地方化、特色化方面我們還落后于時代和市場現實的需求。這樣一來,就很容易造成人才培養(yǎng)落后于當今社會的需要,給學生就業(yè)造成一定的阻力。

二、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實踐教學的發(fā)展趨勢

(一) 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實踐教學由接受型教學向研究性教學模式轉變

現在,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實踐教學的發(fā)展趨勢正由單向性知識傳授為主的接受型教學模式逐步向研究性教學模式轉變。研究性教學模式是一種要求教師以課程內容和學生的知識積累為基礎,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知識和能力,自主地發(fā)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在研討中積累知識,培養(yǎng)能力和鍛煉思維的新型教學模式。而這種研究性教學模式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在模擬實踐中深入的掌握人力資源管理的基本理論,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近些年來,國外大學的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實踐教學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如美國大學要求學生在大學期間內必須要有600-1300個小時不等的社會實踐活動,在人員招聘,面試,培訓等環(huán)節(jié)上均有模擬的實踐教學活動。為了跟上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實踐教學的發(fā)展趨勢,我們要對現有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的實踐教學體系進行一定程度的必要改革與重構,有效提高教學手段與教學方式,讓學生更好的產生對本專業(yè)的興趣,提高教學效果,以保證真正培養(yǎng)出應用型的人力資源管理人才。

(二)教學軟硬件信息化是未來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教學的必然要求

教學設施信息化在現代教學活動中具有明顯的優(yōu)勢。比如利用多媒體教學可以使教學更具直觀性和互動性,易于學生理解和接受,可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借助多媒體教學軟件,高??梢钥紤]建立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技能實訓室,讓學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親身感受到較為系統(tǒng)、全面的人力資源管理活動。總之,教學軟硬件的信息化是有助于教師提高教學效果,是未來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實踐教學發(fā)展過程中的必然要求與趨勢。

(三)實踐教學在未來人力資源專業(yè)教學過程中愈發(fā)重要

人力資源管理是一門綜合管理學、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多個領域的現代新興管理學科, 也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學科,強調理論方法的應用和學生操作技能的培養(yǎng)。因此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總體來說,實踐教學應包括校內實踐教學與校外實踐兩大模塊,校內實踐教學可以通過學校購買相應的人力資源管理軟件讓學生對人力資源各個模塊有所了解,同時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邀請相關單位的HR來學校進行專題講座,研討等活動,保持學生與社會專業(yè)人士之間的交流,促進校內實踐教學順利進行。校外實踐通過搭建新型的多維實踐平臺,貫徹落實全新的實踐教學體系,讓學生從多方面了解人力資源管理學科,加強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能力,努力培養(yǎng)出全面的知識型人才。

三、針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實踐教學體系的重構

(一)搭建多維實踐平臺是構建實踐教學體系的堅實基礎

實踐教學體系是針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大學生培養(yǎng)的多維實踐平臺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岸嗑S實踐平臺”是有機整合校內實踐環(huán)節(jié)(實驗、課程設計)、校外實踐環(huán)節(jié)(生產實習)和校企產學研三個實踐環(huán)節(jié),形成由校外生產實習基地、校內實驗室和校企聯(lián)合研發(fā)中心共同組成的、面向全體學生、多角度、多層面的學生實踐學習平臺,旨在提高學生的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并建立以研發(fā)中心為橋梁,協(xié)調校內外學生實踐環(huán)節(jié)的運作機制,促成三個方面的實踐環(huán)節(jié)的協(xié)作和相長,實現學生、學校和企業(yè)的多贏局面,切實促進大學生理論知識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如圖一所示)。而實踐教學體系的重構,正是對校內實踐環(huán)節(jié)的重新整合與創(chuàng)新,學生通過學習相關的課程和進行相關的實驗實踐訓練后,具有動手能力強,專業(yè)基礎厚,專業(yè)覆蓋面寬,社會適應性強的特點。另外,也可使學院教學資源得到優(yōu)化和高效率的利用,降低教學成本。

(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離不開實踐教學體系綜合平臺

實踐教學體系旨在培養(yǎng)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大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動手能力,通過建立生產實習基地、實驗室及教師工作室3大平臺,整合案例教學、情景模擬、實訓實踐、創(chuàng)業(yè)實踐等教學方法,在課內鼓勵教師改革教學方法,在課外采取多角色、多場所、多類型的實踐方式,并通過管理機制激勵,實驗室建設等舉措保證時間教學體系的順利實施。如圖二所示。

(三)重構實踐教學體系,加強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

在本實踐教學體系中,一共有四個組成部分:培養(yǎng)目標,課內實踐教學,課外實踐教學以及實踐教學保障。它們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1) 培養(yǎng)目標

實踐教學體系是針對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大學生培養(yǎng)的多維實踐平臺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繼承了多維實踐平臺的建立宗旨,拓寬大學生參加實踐創(chuàng)新活動的途徑,增加學生參加大學生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的數量和質量,努力提升人力資源管理專業(yè)大學生的理論知識與動手能力。希望通過學習相關的課程和進行相關的實驗實踐訓練后,將學生培養(yǎng)成具有動手能力強,專業(yè)基礎厚,專業(yè)覆蓋面寬,社會適應性強的復合型人才。

(2) 課內實踐教學

課內實踐教學是整個實踐教學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課內實踐教學中,我們不僅要運用案例教學、問題研究、情景模擬等多重實踐教學方法,還要變末端考核為過程考核,鼓勵教師改革教學辦法,采取小論文、課程設計、調查報告、讀書心得等等形式,由任課老師按照課程內容,理論與實踐兩方面靈活選擇。

(3) 課外實踐教學

在課外實踐教學中,同樣運用多種教學方式相結合。嚴格要求學生畢業(yè)論好三個結合:與所學專業(yè)相結合、與實習單位相結合、與實際問題相結合,在不能脫離實際的基礎上有所創(chuàng)新。同時大力鼓勵學生參加各種學科競賽,如我校每年都組織學生形成各個團隊參與全國“挑戰(zhàn)杯”大學生創(chuàng)業(yè)計劃競賽,在參賽過程中,既可以讓同學們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學校也可以得到不少的榮譽,可謂“雙贏”局面。

(4) 實踐教學保障

實踐教學保障措施是保證實踐教學體系正常運轉的必要舉措,在實踐教學保障環(huán)節(jié)上,我們要強化生產實習基地、實驗室、教師工作室的建設,為實踐教學創(chuàng)造良好的硬件設施。加強雙向師資建設,對學生的實踐活動進行有效指導。同時建立起良好的管理機制、激勵機制與考評機制,從根本上保證了實踐教學體系的有效運行,遇到問題能及時解決,同時能順應時代需求不斷改進。

參考文獻

[1] Guo Zhiwen, Reform of Business Education in China: Response to Globalization and Employability Enhancement, IMDA 13th World Business Congress Proceedings, Maastricht, the Netherlands, 2004

[2] 葉紅春、郭志文.以職業(yè)生涯為導向的工商管理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實踐探索[J].《中國教育導刊》2005(4)

[3] 葉紅春、羅庚. 工商管理專業(yè)大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多維實踐平臺建設[J].《現代教育教學探索》2012(11)

[4] 葉紅春、龔雪.深化“團隊學習”提升工商管理大學生的綜合素質[J].《中國教育導刊》 2011(9)

第6篇:圓的認識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技工院校 工學一體 基本功訓練 教學設計 教學改革

技工院校大力推行“校企雙制、工學一體”技能人才培養(yǎng)模式,雖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已經聯(lián)合多家國家級技師學院共同設計開發(fā)了五個重點專業(yè)的一體化課程標準,但非重點的烹飪專業(yè)的一體化課程標準還處于“模仿―探究”的階段。烹飪專業(yè)具有很強的地域性,一體化教學設計無法照搬。在教學中,為更好地實行一體化課程教學,探索出具有當地特色的工學一體化教學體系已經迫在眉睫。

一、技工院校烹飪基本功實訓教學現狀

1.基本功訓練實訓教學條件不足

在技工院校烹飪教學中,輕視對基本功訓練實訓室和設備的投入已經是不爭的事實。從實訓條件上看,專門用作基本功訓練的場所很少,而能夠強化基本功訓練的設施設備更是微乎其微。

2.烹飪基本功實訓課時較少

在基礎課程教學中,基本功訓練量不足已為大家公認。技工院校中級班一般在第一學期每周開設4~8課時,占總課時不足五分之一,而后的三個學期或者是中升高的高級班甚至都沒開設該課程。可見,基本功實訓課時占整個烹飪專業(yè)課時少之甚少。

3.烹飪基本功訓練的內容認知有偏差

烹飪基本功實訓的內容一直被誤認為就只有刀工和翻鍋這兩個項目。這種認知的偏差,使得多數學校將教學內容放在刀工、翻鍋技術上,而忽視了火候控制、干貨漲發(fā)、糨糊調制等基礎技術的訓練,這無疑是對基本功實訓的誤解。

二、烹飪基本功實訓的教學方法

烹飪基本功實訓如果只依靠傳統(tǒng)的授課方式,通過教師示范講解和學生實操來完成,已無法適應職業(yè)教育新時代的要求,運用多元化教學方法是烹飪基本功實訓的必然途徑。

1.“小教官”式教學

傳統(tǒng)的教師示范講解和學生實操的上課方式,會使一些具有良好學習天賦的學生有非常好的學習效果,但是實際上還有大多數學生沒能達到教學效果。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效果,可采用“小教官”授課方式,達到以“點”帶“面”的成效。即學生分小組,小組分配一名具有學習天賦的小教官,通過“傳、幫、帶”模式,學生更加有動力學習,也提高了學習效果。

2.失敗式教學

在實訓教學中可以嘗試失敗式教學,這種教學就是將正確的操作和錯誤的操作對比,讓學生目睹不正確操作或者因不正確操作造成的后果,以此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加深學習的印象。

3.微課教學

大部分干貨原料都比較昂貴,干貨原料漲發(fā)在實際教學中難于開展。如果采用“短、小、精、悍”的微課教學模式,可以解決原料成本高、資源浪費大、上課時效短的弊端,使得干貨原料漲發(fā)能在日常教學中正常開展。

4.工學一體化教學

在刀工練習中,大部分學生都抱著玩的心態(tài),學習狀態(tài)低迷。把學生帶到學校飯?zhí)眠M行教學,學生的認知就有了新的變化。飯?zhí)玫膶W習環(huán)境就是工作環(huán)境,學生在飯?zhí)蒙险n其實就是在工作崗位中工作。工學一體化教學讓學生親身體會到學習與工作是緊密聯(lián)系的,不但對切制的原料有明確規(guī)格,而且對良好的職業(yè)行為習慣也更加嚴格。

以上的各種教學方法既可單獨運用,也可組合運用。從心理角度考慮,多樣的教學形式可以增強學生的興趣,提高注意力,擺脫厭倦情緒。

三、烹飪基本功實訓教學設計案例

一體化課程是指按照經濟社會發(fā)展需要和技能人才培養(yǎng)規(guī)律,根據國家職業(yè)標準,以綜合職業(yè)能力為培養(yǎng)目標,通過典型工作任務分析,構建課程體系,并以具體工作任務為學習載體,按照工作過程和學習者自主學習要求設計和安排教學活動的課程。下面采用一體化課程的教學過程進行基本功訓練的教學設計,以此為例探討多元化教學方法在烹飪專業(yè)的運用。

1.基本功訓練教學方案的設計

烹飪基本功涵蓋多方面技能的操作,在日常訓練中有專門的設計。下面是對烹飪基本功訓練教學內容的設計。

任務描述。顧客午飯時間來到某一粵菜館,按照服務員推薦的菜單點了份菠蘿咕K肉,要求盡快出菜。服務員下單后,后廚根據來單及顧客需求,各崗位按要求,分工協(xié)作,保質保量完成出品。

任務目標。能按食品安全衛(wèi)生要求做好崗前洗手;能按大小砍排骨;能正確給排骨上粉;能正確調制甜酸汁;能識別油溫炸制排骨;能按衛(wèi)生要求做好崗位衛(wèi)生。

原料:豬排骨250克,菠蘿150克,青椒50克,紅椒50克,蒜10克,姜10克,雞蛋黃1個,生粉100克,油20克,鹽2克,糖2克,味精2克。甜酸汁料:酸梅醬50克,濃縮番茄汁80克,山楂片10克,水100克,糖80克,鹽5克,芡粉水15克。

教具:粵式炒爐(配套)、碼斗、手勺、刀具、砧板、菜碟、鍋刷。

學生及教師活動,見表1。

2.教學評價設計

(1)學生評價設計。一體化課程教學評價不能局限于成品的質量,而是對整個過程的評價。目前學校的技能測試對學生的職業(yè)素養(yǎng)考核有很大的忽視,以致評價學生的結果失真。這正是學校和用人單位對走上工作崗位的學生評價不一致的原因所在。學生評價主要包括職業(yè)素養(yǎng)、專業(yè)能力、社會能力這三大指標。下面以完成上述任務為例作如下設計,見表2。

(2)教師評價設計。除了對學生進行必要的考核評價外,對教師的教學進行評價也不能忽視。因為通過對教師的評價可以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對學生掌握基本技能很有幫助。通常對教師的評估應該從兩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學校督導組給予教師的意見;另一方面是學生給予教師的意見。對教師評價作以下設計,見表3。

四、總結與展望

如上所述,這是對工學一體化教學設計在學生的烹飪基本功實訓教學中的一次探索。此次探索具有鮮明的地域性和特色性,又具有烹飪專業(yè)教學的共性,為技工院校深入推進“校企雙制、工學一體”的人才培養(yǎng)模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總之,在中國2025制造和“互聯(lián)網+”的時代背景下,技工院校的烹飪教育要與市場接軌,深度推進工學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微課進課堂,中餐烹飪基本功訓練教學應與時俱進,以適應市場需求。

參考文獻:

[1]張浩冬.淺析烹飪基本功訓練[J].管理觀察,2009(17).

[2]李純國.中職烹飪基本功課程的訓練策略[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13(8).

[3]陳浩.烹飪基本功訓練初探[J].科技展望,2014(18).

第7篇:圓的認識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 小學數學;大問題設計;思想

眾所周知,問題是課堂上一條非常重要的主線,可以這么說,除了灌輸課堂之外,其他任何一種課堂都是圍繞問題展開的,師生之間的互動也是借助于問題來實現的. 因此,沒有了問題,課堂就沒有了靈魂,也因此,問題設計就成為課堂教學設計的重要內容.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們對自身的教學設計進行反思的過程中,在我們對同行尤其是年輕同行的教學設計進行觀察學習的過程中,我們發(fā)現了一種值得思考的現象,即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為了讓課堂能夠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教師對課堂上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精心的預設,可以說是達到了一種無微不至的地步,因而每個細節(jié)都有設計好了的問題. 這樣的教學思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會引發(fā)什么樣的現象呢?這種教學設計思路背后的思想又是什么呢?筆者對此進行了探究.

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問題設計

思想

任何一種教學設計的行為都是教學思想的產物,問題設計也不例外. 無微不至的問題設計思想來源于什么?我們經過分析,認為其來自于教師對課堂細節(jié)的關注. 這一看似褒義評價的背后隱藏著的卻可能是教師對自身教學的不自信,不相信自己在遇到生成問題時能夠有效地進行化解,因此不如把工作做到前頭. 問題在于,我們的教學總會有生成,我們的學生并不會嚴格按照教師設計的思路去展開學習. 在這種情況下,有的教師,尤其是經驗不足的教師會責怪學生不聽話、不配合,于是一種師生之間非和諧、非自然的教學狀態(tài)就會出現在我們面前. 所以,筆者主張的問題設計思想是:通過超越微小問題設計的思想,結合具體的數學教學內容進行大問題的設計. 具體來說,就是通過幾個主要問題的設計,以使它們能夠對課堂實施起一個提綱挈領的作用,在這種作用的發(fā)揮下,教師在課堂上根據學生即時出現的學情,及時采取相應的措施,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這一思路具有有力的理論依據,具體來說,其是以生為本教學理念的產物. 我們說以生為本這一理念是正確的,但在我們的小學數學課堂上如何才能成為真正的教學行為呢?筆者以為,就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以大問題的設計思想去設計能指引學生思維的大問題. 只有這樣,才能不斷錘煉我們對數學教學的理解,錘煉我們的教學技藝. 也許有人會說這樣的想法不現實,容易在課堂上出紕漏,可試想,如果不經歷這樣一個過程,那我們的小學數學課堂就會永遠停留在師講生聽、亦步亦趨的境地,這無論是對我們自身的教學水平提高而言,還是對打好學生的數學基礎而言,都是無益的. 借用著名小學數學特級教師的話:“只有在具有挑戰(zhàn)性的情境中,才能打造出一個好的數學教師. ”

這里必須提及的是,所設計出的大問題必須緊緊依靠兩個方面:一是小學生的學習實際;二是所教數學內容的固有特點. 只有將這兩者緊密結合起來,才有可能生成真正有效的大問題. 否則會出現什么情形呢?會出現問而不當,結果設計出來的問題非但不能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還會讓課堂偏離方向,將教師和學生拖到無所適從的境地.

大問題設計思想下的課堂實踐

基于大問題設計的思想,筆者在教學實踐中進行了兩個周期的嘗試,總的來說取得了自己滿意的效果. 現將自己實踐過的有關課例擇一分析如下,以供專家、學者們批評指正.

首先必須強調的是:問題的設計離不開對教學內容、學生學情等因素的分析,某種程度上說,在大問題設計思想下生成的大問題,其實就是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數學知識和學生三者之間碰撞的結果.

示例:“圓的認識”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分析?搖 圓的認識是小學數學學習中的重要內容,其對豐富學生對“形”的理解具有重要作用. 從教材上看,其以“圓的認識”為題,指明了教學的重點有二:一是圓;二是對圓的認識. 從數學的角度來看,對圓的認識包括讓學生在觀察、體驗等活動中去感知圓這一圖形的特點,能夠識別出圓心、半徑、直徑等數學概念,而在知識學習完畢之后的應用中,我們要求學生能夠根據給定的半徑大小用圓規(guī)作出圓形.

學生原有經驗分析 ?搖學生對圓這一概念并不陌生,只要一跟學生說圓,學生頭腦中出現的肯定就是一個圓. 但這個圓往往是伴隨著一個具體的事物產生的,也就是說學生頭腦中的圓其實并不是幾何意義上的圓,而是生活意義上的圓,因此,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將學生思維中的生活圓變成數學意義上的幾何圓. 同時,我們注意到學生對點、線具有清晰的認識,對于到一點距離相等的點也具有比較清楚的認識,這些經驗為問題的設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問題設計及思路分析 ?搖基于以上分析,本節(jié)課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1)生活中哪些場合有圓?(注意與球形的辨析)這個問題主要用于幫學生建立數學與生活的親近感. (2)圓與其他圖形有什么區(qū)別?這個問題用于促進學生在比較中認識圓的特征. (3)圓的半徑有多少條?它們的長度有什么關系?這個問題用于幫學生認識半徑. (4)如果給你一個沒有圓心的圓,那怎樣知道它的半徑是多長?(5)如果不用圓規(guī),怎樣畫出一個圓?問題(4)和問題(5)用于促進學生利用已經學過的知識去理解圓.

教學實踐結果分析 ?搖上述五個問題基本能帶領學生一起去認識圓. 提出第一個問題后,學生發(fā)言踴躍,在搜集經驗中的圓的同時,也完成了對圓進行分析、綜合的過程;第二個問題的提出,使得學生能夠在思維加工中完成圓與其他圖形的區(qū)分,看到圓自身固有的特點,在其他小問題的作用下,圓心、半徑等概念的得出就變成水到渠成,從而順利進入第三個問題所引發(fā)的思維情境. 而后面提出的兩個問題則是基于學生剛剛學過的知識,同時又不是簡單重復,因而在課堂上體現出了強勁的撥動學生思維琴弦的作用,讓學生能夠在積極思維的狀態(tài)下調動所學的知識去解決問題.

反思 ?搖在“圓的認識”教學實踐中,事實上與學生對話的問題有數十個,但如果在課前就將這數十個問題預設好,那課堂必定是一個生硬的課堂,是一個缺乏生成的課堂,是一個沒有生氣的課堂. 而在大問題的帶領下,筆者結合課堂上學生的即時表現,通過其他問題的輔助,順利地完成了這一教學內容. 在課堂上即時提出的其他問題在仔細推敲的情況下或許有不嚴密的地方,如提問方式、問題組織等可能有所欠缺,但在學生思維活躍的大環(huán)境下,這些問題都不會影響學生的思維,學生也往往能夠讀懂這些問題背后的意思. 這說明,通過大問題來完成課堂的主要架構是合理的,大問題設計的思想是有生命力的.

大問題設計思想下的教學注

意點

我們注重大問題設計思想,并不是說不關注小問題的提出. 恰恰相反,大問題只有在小問題的輔助之下才能發(fā)揮作用. 在上面所舉的“圓的認識”課例中,我們已經注意到了小問題的作用. 如果我們把大問題比作一棵大樹的樹干,那這棵樹還需要那些充當葉的小問題來發(fā)揮更大的作用.

除了用小問題來輔助大問題之外,在大問題設計思想下的小學數學教學還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大問題的設計必須前后呼應,而不是相互脫離

大問題在課堂上起的是架構作用,在它們的作用下,課堂的框架和輪廓就應當能夠呈現出來,因此大問題的設計應當注重整體性,從數學知識生成的角度講,上下應當有一種承啟的作用,應該有一種層層遞進的作用. 這樣,教師的教學思路會比較清晰,學生的學習過程也會比較簡潔.

2. 大問題的設計必須切合學生,而不是脫離學生

切合學生的意思是符合學生的思維習慣. 在實際教學中我們注意到一種現象,在這個班問得挺好的問題,到了另外一個班好像就沒有作用了,學生聽后似乎沒有感覺. 這說明學生(哪怕是一個班的學生)有著特有的特點,這種特點形成于日常教學當中,一個問題到另一個班的不適應相當于水土不服,因此,我們要把工作做細,在了解學生特點的基礎上,再以適當的方式提問.

3. 大問題的設計必須是教師、學生與數學的結合體

第8篇:圓的認識教學設計范文

在蘇教版五年級下冊教材“圓的認識”這一課中,以課本的安排,先是安排孩子畫圓,再帶領孩子認識圓的各部分名稱、特征及其關系?;诖私滩?,引發(fā)了老師各種各樣的教學設計,有的側重合作的知識研究,有的側重自學研究,有的側重數學史料的積淀理解,有的側重生活情境的研究……想給孩子研究的空間與時間,引導他們開展放開、放手、放膽、放心的研究,并自主獲取知識與技能。筆者對比一些“圓的認識”的教學設計環(huán)節(jié),分析其背后的意義及其價值。

一、給孩子生活的情境――讓孩子放開想

一些老師在導入“圓的認識”時,先是安排欣賞生活中的一些圓形圖片,然后再把圓形生活化,讓孩子說一說生活中的圓形物體或現象。這樣的導入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在鋪墊下逐步接近圓、認識圓。還有部分老師是這樣導入的:學校舉行投籃比賽,20名同學站成一排,只有一個球筐,如果想比賽公平,你認為那球筐應該放在哪里?這樣的導入,激發(fā)學生思考,站成一排的20名同學距離球筐的距離不相等,為了公平,應該使每名同學距離球筐的距離相等,從而引出圓。其中,也隱含著“圓,一中同長也”。再如黃老師是用大問題導入的:“馬路上的井蓋,為什么都做成圓形呢?”這樣的導入,在生活現象中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也為下一步研究埋下伏筆。

對比這3種不同的導入方式,盡管老師都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但有的僅為簡單的引用,有的卻別出心裁地借用生活情境引發(fā)孩子思考其中的奧秘,真正地實現了學習有用的、有價值的數學知識目的。

二、給孩子創(chuàng)造的機會――讓孩子放手畫

在“圓的認識”中,畫圓也是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有的老師是提供材料,讓孩子根據指定的材料畫圓,這束縛了孩子的思維;有的老師是讓孩子發(fā)揮想象, 利用手邊的材料畫圓,敞開的方式給了孩子更大的舞臺去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有的老師先講解用圓規(guī)畫圓的步驟,再讓孩子嘗試;有的老師先讓孩子用圓規(guī)嘗試畫圓,然后讓孩子說一說畫圓的小竅門,借助這些小竅門再次畫圓。

對比這些不同的畫圓設計,反映了放與牽不同的教學觀念。牽出的孩子,墨守成規(guī),盡管節(jié)省了教學時間,緊隨老師的教學思路,卻在創(chuàng)造力和動手能力上欠缺實踐。而放手畫的孩子,也許會碰幾次壁,但經驗積累了,技能熟練了,且不易遺忘。

三、給孩子探究的途徑――讓孩子放膽做

很多老師在教學中,為了省時、省力,直接教予名稱、特征、關系,殊不知,這樣的知識是不牢固的。只有學生動手做了獲取的知識才是屬于他們自己的。有的老師讓孩子自學課本上的知識,再在集體匯報中,逐一將他們的所知標到黑板上的圓中。這一過程,絕不是簡單的復述、背誦的過程。在孩子說、老師寫的過程中,還有一種理解關鍵字詞、得出概念的過程。接著,老師讓孩子將畫的圓片剪下,讓孩子用畫一畫、量一量、折一折、數一數的方法,思考同一個圓中,半徑和直徑的關系。在與同伴的交流、集體的匯報中,我們可以驚奇地看到許多思維的亮點,教學節(jié)奏也因此緊湊起來。

在探究中,孩子自己及同伴之間發(fā)生思維碰撞。在學習過程中,孩子真的需要用探究的途徑去導引。自主探究間,主體地位突出的同時,思維也隨之廣闊,習得知識也更加扎實。

四、給孩子以古人的智慧――讓孩子放心飛

古人的智慧是偉大的。我們今天的學習就是站在古人的肩膀上學習及進一步探索的,因此,我們一定要讓古人的智慧照亮我們的課堂,讓孩子找到著力點與發(fā)展點。

第9篇:圓的認識教學設計范文

一、“五步三查”的認識要到位

“五步三查”可以這樣理解:“獨對組,小大展;依進程,查問題;群合力,過難關?!豹殞W是關鍵,學生通過自學,對新知獲得豐富的感知和初步的理解,發(fā)現問題,然后帶著問題進入對學、群學,使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得以統(tǒng)一。對學,組學是課堂教學的,通過交流合作把一些有難度的問題進行解決,既得到了新知,又培養(yǎng)了學生間的團隊交流合作精神和學習品質。

二、環(huán)節(jié)操作不能死搬硬套

“五步三查”是一種課堂教學模式,不是定式。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進行教學模式的選擇,課堂教學內容有易有難,有趣味性強的,也有枯燥難懂的,內容簡單的就用不上“五步三查”了,“一步一查”就能解決問題,難度大的,可能“五步三查”還不夠,而有些內容理論性較強,就適合教師講授,學生才能聽明白,弄清楚。

三、不能拋棄原有的一切,吸納、借鑒求實效

改革不是革命,不能一切,重新建構教學模式;而是在原有基礎之上摒棄落后、陳舊的,吸納借鑒先進、有效的教學模式。下面就原來的教學設計和“五步三查”教學設計進行結合,用案例說明我是怎樣進行先期課改的:以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第2課時)為例。

(一)原教學模式下的教學設計

1.展示學習目標

(1)了解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的有關概念。

(2)理解設圓O的半徑為r,直線l到圓心O的距離為d,則有:

直線l和圓O相交d<r;直線l和圓O相切d=r;直線l和圓O相離d>r。

(3)理解切線的判定定理:理解切線的性質定理并熟練掌握以上內容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學生自學課本內容(15分鐘左右)

學生提出問題。

3.教師講解

老師講評直線l和圓O相交d<r,如圖(a)所示;

直線l和圓O相切d=r,如圖(b)所示;

直線l和圓O相離d>r,如圖(c)所示.

因為d=r,直線l和圓O相切,這里的d是圓心O到直線l的距離,即垂線,并由d=r就可得到l經過半徑r的外端,即半徑OA的A點,因此,很明顯的,我們可以得到切線的判定定理:

經過半徑的外端并且垂直于這條半徑的直線是圓的切線.

如圖(d),CD是切線,A是切點,聯(lián)結AO與圓O交于B點,

那么AB是對稱軸,所以沿AB對折圖形時,AC與AD重合,因此,∠BAC=∠BAD=90°。

因此,我們有切線的性質定理:圓的切線垂直于過切點的半徑。

4.鞏固練習(課本內容)

教師點評。

5.學習內容小結

師生互動完成。

6.作業(yè)布置

此模式中學生活動太少,沒有體現出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

(二)“五步三查”模式下的教學設計

1.展示學習目標

(1)了解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的有關概念。

(2)理解設圓O的半徑為r,直線l到圓心O的距離為d,則有:

直線l和圓O相交:d<r;直線l和圓O相切:d=r;直線L和圓O相離:d>r。

(3)理解切線的判定定理:理解切線的性質定理并熟練掌握以上內容,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學生自學課本內容(15分鐘左右)

3.展示學習成果1(師引導)

4.學生互學(15分鐘左右)

5.展示學習成果2(師引導)

6.學生群學(10分鐘左右)

7.展示學習成果3(師引導)

8.教師引導點撥(展示時)

9.檢測(課本內容)

展示評比。

10.檢測(印制的檢測題)

展示評比(了解學習效果)

11.學習內容小結

學生互動完成。

12.作業(yè)布置

此模式中學生活動多,但有些理論知識還必須通過教師的講解學生才能弄明白。對模式的靈活運用是課堂教學效率的前提條件。

(三)兩者結合模式下的教學設計

1.展示學習目標

(1)了解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的有關概念。

(2)理解設圓O的半徑為r,直線l到圓心O的距離為d,則有:

直線l和圓O相交:d<r;直線l和圓O相切:d=r;直線l和圓O相離:d>r.

(3)理解切線的判定定理:理解切線的性質定理并熟練掌握以上內容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2.學生自學課本內容(15分鐘左右)

3.學生互群學(15分鐘左右增加了學生的交流互學)

4.學生找難點

5.教師點撥(教師根據學生提出的難點進行精講)

6.檢測(課本內容)

7.展示評比

8.課時檢測題

9.展示評比(了解學習效果)

10學習內容小結

11.學生互動完成

12.作業(yè)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