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思想品德表現論文范文

思想品德表現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思想品德表現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思想品德表現論文

第1篇:思想品德表現論文范文

關鍵詞:思想品德 課堂教學 培養(yǎng) 創(chuàng)造思維

新課程標準指出:“科技進步日新月異,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社會的變化發(fā)展對人的思想觀念和道德品質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和更高要求。初中學生正處于身心迅速發(fā)展和學習參與社會公共生活的重要階段,處于思想品德和價值觀念形成的關鍵時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的發(fā)展上得到有效幫助和正確引導?!倍鼛啄陙恚S著新課改理念的不斷深入,許多老師深感初中思想品德課難上,現在的學生難教。學生的體會是思品課沒有新意,枯燥無味,這極大地影響思品課的教學效果,更難以實現思品課的智育和德育雙重功能。筆者認為作為思想品德教師,在新課改的形勢下,無論從教學方法上,還是教學思想、教學觀念上都應該深深反思,找出應對之策。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探討了新課程背景下初中思想品德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策略。

一、激發(fā)學生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

興趣是創(chuàng)造的動力,成功的先導。興趣是創(chuàng)新的啟動器,也是創(chuàng)新能力發(fā)展的必要條件,興趣會促使你產生注意力、思考力、想象力,會吸引你身心愉快地投入到創(chuàng)新活動中去,主動積極地追求、探索、想象和創(chuàng)造。在新課改理念的指導下,我們不妨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或者巧設疑問,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要想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用興趣來吸引學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創(chuàng)造,就要勤于積累各方面的素材,巧于設計問題、情境,善于駕馭語言技巧,將引人入勝的寓言,幽默的故事,生動活潑的奇聞趣事、漫畫、圖片等通過電化教學手段融入到教學過程中去,讓學生每節(jié)課都有新鮮感受,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有了學習興趣,就有可能帶著愉快、高漲的情緒去克服一切困難,執(zhí)著地去探求。要鼓勵學生表現與眾不同的創(chuàng)見,提倡個性化發(fā)展,對學生提出的不合理的問題應采取寬容的態(tài)度,這種教學民主的思想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個性。在這方面,教師要善動腦子,肯動腦子,舍得下功夫,做課堂教學改革的有心人,采用有效方法的手段,激發(fā)學生興趣,激活課堂教學,進而改變學生對政治課不感興趣的狀況。學生愛學了,課堂活躍了,師生融洽了,成績提高了??梢?,只要教師充分運用自己的知識和智慧去啟發(fā)誘導,努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就一定能使學生愛學習,促使學生產生創(chuàng)造意識。

二、巧妙設疑,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

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學實質上就是設疑、質疑、解疑的過程,教師在課堂上巧妙地提出問題,有了疑問,學生就會積極思考,這時教師就要承擔授業(yè)、解惑的責任了。先讓學生感到“山重水復疑無路”,通過引導,激勵學生去尋找“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當學生得到成功喜悅的同時,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也得到發(fā)展。要鼓勵學生質疑,向教師提問題,要學要問,學問學問,有問才有學,讓學生積極主動地發(fā)現問題,而不是單純地被動地思考教師提出的各種問題。教師質疑和學生提問,不僅使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而且會增強教學效果。在思想品德課教學中,教師要結合社會實際和學生自身的認識情況,通過質疑來讓學生思考問題,允許和鼓勵學生提出問題,恰恰是這些問題反映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所謂方法和學習需求,解決好這些問題正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理解能力、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最佳教育點。教師在講解過程中,要尊重學生提出的問題,及時調整講課程序,引導學生在解決自身問題的同時,把握好教材的內容。

三、拓展教學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學生中組織興趣活動與小論文比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課堂教學中學生主動性不足的缺陷。興趣活動可以就一門課的內容來組織。興趣活動小組可以是長期的,也可以是短期的。小論文比賽是就大家所關心的某個社會熱點問題開展的論文比賽。論文比賽要有計劃、有安排,包括比賽次數、比賽內容、比賽形式等都應納入教師的教學工作計劃。教師對學生的論文比賽要給予必要的指導,包括課題選擇和設計的方法、資料收集的方法、資料整理和研究的方法、論文撰寫與修改的方法等方面都要給學生必要的指導和幫助。興趣活動和小論文比賽的作用:一是能夠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和學習思想品德課的積極性,加深學生對思想品德教學內容的理解,將所學的內容運用于實際生活;二是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分析認識社會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受到必要的思想品德教育;三是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主義觀念,增進同學間和師生間的團結和友誼。興趣活動和論文比賽的組織簡單易行,值得每一個思想品德教師積極組織和開展。這樣更有利于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健康發(fā)展。

四、重視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

目前很多學生認為學習思想品德課沒有用,學習是為了應付考試,為此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學習的目的性、重要性教育,授課時要貫徹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學用結合的原則,向學生闡述與思想品德內容有關的當前國際國內熱點問題,引進黨的方針政策;引進我國改革開放中出現的新材料、新觀點、新問題;引進社會生活中的軼聞趣事,不斷擴大學生的視野,用新知識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像教育家贊可夫所說的,要把沸騰的生活“請進”課堂來,讓“大社會”走進“小課堂”。例如講授“祖國統(tǒng)一”時,我為學生補充近幾年勢力分裂祖國的一系列活動,以及我國《國家法》的制定時事材料,引導學生分析活動的本質。實踐是認識的第一源泉,新課程強調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注重學生情感體驗和道德實踐活動,這將有助于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的理性思維提升到一定高度。

總之,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是素質教育的核心,它是依據人的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學生的能力為根本目的,以尊重學生主體和主動精神,注重開發(fā)人的智慧潛能和形成人的健全個性為根本特征,我們應努力追求創(chuàng)造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以適應知識經濟和社會經濟發(fā)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第2篇:思想品德表現論文范文

【關鍵詞】思想品德;問題;策略

長期以來中學思想品德課教學一直陷入一個“怪圈”:上課時教師勤勤懇懇講道理,復習時學生辛辛苦苦背要點,考試時卻效果不佳。課堂教學顯得極為單調、乏味,課堂氣氛顯得十分沉悶。于是在課堂上出現了學生無精打采、昏昏欲睡、普遍厭學的局面。我們的思想品德課堂存在低效、無效、甚至負效的問題。如何改變這一現狀?就是變革課堂教學方式,解放老師,把思想品德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

一、初中思想品德課堂存在的問題

(1)“用教材教”實際上還是教教材。“用教材教”是新課程的一個重要理念,為充分調動教師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智慧,對教材的二次開發(fā)――合理重組教材內容、合理整合課程資源、突出探究的知識體系預留了很多空間。有的課堂仍然堅持“以本為本”,照本宣科,不能突破教材的束縛,更不能對教材進行精細加工和延伸,大大降低了新課程的作用。

(2)滿堂問答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積極參與。有些課堂,教師的問答像連珠炮,一個接一個,而且又多是一些簡單化、填空式的問答,學生回答整齊劃一,看似積極主動地參與了,實際上沒有思維的深度和廣度了。這種簡單的“問答式”課堂,低思維量的“假問題”限制了學生思維的展開,影響了教學重點的解決和難點的突破。

(3)教師占用的時間過多,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過少,甚至有個別教師還在滿堂灌。時間是最重要的資源,老師占用多了,學生可用的時間就相應的減少了。

(4)教師活動仍局限在講臺上,還沒有真正從講臺走到學生里。學生仍局限在自己的座位上,很難有表現自我的活動空間。學生上臺演算、講讀、訓練的機會不多。

二、解決初中思想品德課堂問題的策略

1.激發(fā)學習興趣,加強學法指導

以往思想品德課教學總讓學生有一種“干巴巴說教”的感覺。學生的這種“評價”確實指出了思想品德課教學的弊端。為什么一門針對性這么強的課程卻讓學生認為是“說教”呢?原因就在于部分教師上課時仍沿襲那種“滿堂灌”“注入式”的教學。這種照本宣科或漫無邊際胡扯的教學模式,嚴重忽視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作用。為了改變教師“說教”,在課堂教學中我有意識地讓學生來說,讓學生通過學習,自己來說服自己。因此,每上完一單元之后,我就要求學生結合現時生活寫篇小論文。在指導學生寫小論文時,主要是抓“近、深”兩字。所謂的“近”指注重引導學生認真觀察、了解、分析自己身邊的事物、問題,然后結合所學的知識撰寫出較有新意的小論文。由于要求寫的都是自己身邊的事情,所以很容易引起學生的關注和思考。這樣,既有利于開拓學生的視野,拓寬學生的思路,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想認識。所謂的,“深”則是指引導學生對所述問題的分析要有―定的深度。由于學生受主觀因素的限制,往往對問題的分析容易泛泛而談,缺乏一定的深度。因此,我就引導學生積極動腦,仔細推敲,努力揭示事物的本質。這既有利于充分挖掘學生的思維潛力,使其積極思維,又能增強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小論文”的教學實踐過程既加深學生對已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又能提高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又消除了“說教”的這種感覺,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達到了知、行、意的統(tǒng)一。

2.營造寬松環(huán)境,培養(yǎng)主動探究

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人,教師應該為學生營造一種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以及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為學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機會,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學起來,使學生敢做、會做。多給學生一些機會,讓學生放飛思想放飛靈魂。蘇霍姆林斯基說:“手和腦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腦使手得到發(fā)展,使它變成思維的工具和鏡子,手使腦得到發(fā)展,使它更加明智。所以,在整個課堂教學中貫穿一個“動”字,有意識的加強學生動口動手動腦能力的培養(yǎng),能讓學生自己說的就讓學生自己說,能讓學生自己做的就讓學生自己做,能讓學生自己想的就讓學生自己想。在“動”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點燃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培養(yǎng)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探究問題、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的態(tài)度和能力,使學生在“動”的過程中去思考,去創(chuàng)新,去發(fā)展,擴大教學信息的交流,形成學生自己的主體精神和創(chuàng)新能力。

3.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加強各種社會實踐活動

社會實踐是促進中學生把各種理論知識轉化為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等自身素質的中心環(huán)節(jié)和動力源泉。因此,思想品德課教師要積極主動地通過帶領學生參加農村勞動,到工廠參觀訪問,到部隊受訓,參加公益活動等多種形式和參與社會實踐基地等建設,不斷強化學生社會實踐活動,保證“教育與社會實踐相結合”這一方針得以認真貫徹執(zhí)行。

總之,在新的課程標準實施的背景下,作為基礎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從理論上去領會新課程標準對思想品德活動課的要求,同時應更多地在實際教學中,去正確地把握思想品德活動課的本質和特點,以真正做到通過新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多方面的情感、把課堂還給學生,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活力。

參考文獻:

第3篇:思想品德表現論文范文

[關鍵詞]思想品德評價 存在問題 對策分析

一、關于中學思想品德評價的文獻綜述

重慶市巴縣中學教師郭榮在其論文《淺談中學生思想品德評價的不同方式》中提出品德評價對學生的品德形成具有重要意義。它引導廣大學生,按照國家對中學生的基本要求這個標準方向去努力;它指出中學生品德的優(yōu)劣程度,行為表現的好與差、正確與錯誤,發(fā)揮診斷功能;它能引起學生強烈的情緒體驗,激起行為動機,進而發(fā)揮強化良好品質,抑制不良品質,起到揚善抑惡的作用。席家煥在其論文《中學生思想品德的定量平價》指出學生的思想品德形成也是個體思想品德方面知、情、行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由量變到質變的矛盾運動過程,雖然中學生的思想復雜多變、千發(fā)萬別,但不是虛無漂緲.不可捉摸的,它和其它事物一樣,是可以用數量來表示或量化的。馮建軍在其論文《學生思想品德評價的量化方法探討》一文指出,所謂思想品德評價就是教師、學生群體(包括自己)依據一定的社會評價標準,對學生的道德品質、思想行為等做出一定的價值判斷。思想品德評價是學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目的是促進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在我國傳統(tǒng)的學校管理中,學生思想品德的評價一向采用等級記分的方法,即用甲、乙、丙、丁或優(yōu)、良、中、差四等表示,這種方法雖容易區(qū)分學生的品德等第,便于實行,但劃分時標準很難把握,且有點粗略。粉碎“”后,適應高考的需要,實行了品德操行評定法,這種方法對學生品德考查,只寫評語,不分等級,利用這種方法雖然簡便易行,能反映學生思想品德的主要特點和發(fā)展狀況,也曾對中學教育和高招選優(yōu)起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這種只用語言對學生思想品德的定性描述,往往是寫得模糊、抽象、籠統(tǒng),難以區(qū)分學生品德存在的差異,不利于比較。近幾年來,在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影響下,學生的操行評語多是只寫優(yōu)點,不寫缺點,使得招生工作者根本無法擇優(yōu)。

二、 “人本”評價與“績本”評價

(一)對“績本”評價的審視與反思

所謂“績本”評價,即以學生的成績作為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依據,成績好的學生,一般都冠以“思想好,有上進心”,可以獲得較高的品德等第,而其它的品行表現只作為一般性的考查。這種“一俊遮百丑”的現象長時間的存在,即使在品德測評中加入了思想、心理等其它方面的指標,但在實際測評中,這些也被看作軟指標,是只能憑印象進行模糊評價的。這種只重學習成績的評價往往事與愿違。事實上,成績好的學生,并不一定思想好、品行正、求上進,他們也可能存在思想上、心理上,甚至學習動機、態(tài)度和習慣上的種種問題。

(二)“人本主義”對評價的意義

關于人的學說,科學地揭示了人的本質,認為“人是一切物的尺度”,提出了以人為本,全面發(fā)展的觀念。我國改革開放背景下興起的教育人本論,是以辨證唯物主義為指導的、融我國儒家“人本”教育傳統(tǒng)與現代西方“人本主義”教育理論于一體的教育思潮。其基本涵義是:發(fā)現人的價值,發(fā)揮人的潛能,發(fā)展人的個性,促進人的全面提高。

(三)全面評價學生,正確處理好“人本”與“績本”的關系

人的發(fā)展是教育的出發(fā)點和歸宿,人的發(fā)展應當是全面的發(fā)展、整體的發(fā)展和個性化的發(fā)展。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價是需要的,但是,中學生品德評價更應當是對學生的品德形成和發(fā)展作全面的評估。評價中要正確處理好“人本”與“績本”的關系,以人為本,體現全面發(fā)展原則和個性化發(fā)展原則。

三、當前思想品德評價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品德測評指標的設計問題

科學的品德測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指標體系的科學化。從目前的品德測評工作的實踐來看,指標體系的設計質量依然存在許多不盡如人意之處,其中問題較為突出的便是指標體系的可操作性問題。

在現實中,人們?yōu)榱饲蟮弥笜说目刹僮餍?,將指標體系設置得過分細致和具體,甚至出現了包含幾十條指標的龐大指標體系。但其效果卻適得其反,由于其過大過重的工作量而不被人們所歡迎和接受。但如果指標過于籠統(tǒng)、抽象,人們無法通過指標去獲得有關應測評對象的思想品德特征的信息,那么,測評的有效性就會受到影響。因此,如何兼顧品德測評指標體系的客觀性和可操作性是品德測評研究中人們關注的重點。

(二)品德測評的量化問題

目前,全國各地中小學品德測評,普遍喜歡實行量化。科學而又合理的量化具有現實意義:有助于克服品德測評過程的許多主觀臆斷性;有助于提高學生品德測評的效率與效果;有助于德育管理與德育研究;有助于強化德育工作。

“量化”是否能全面、真實、精確地反映學生的真實水平?!傲炕睂嶋H上只重視對學生行為結果的評分,并不注意行為過程,因此有些學生的行為不是出于對品德測評目標的自覺遵守,而是為了躲避扣分,爭取高分,是一種表面行為。這樣就導致學生品德得分的多少與他們的實際水平掛不上鉤。

(三)思想品德測評方法實踐可行性的問題

在思想品德測評中,人們總是刻意追求它在理論上的完善性和方法上的先進性。如目前有關研究人員提出采用模糊數學或其他先進計量手段的測評方法。雖然它們在技術上都有一定的先進性和科學性,但中小學教師卻不愿接受或難以接受,主要是計算操作繁瑣,不便人們使用。

因此,如何使思想品德評價更具針對性,能科學而準確地確定學生發(fā)展的水平,仍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在實踐中繼續(xù)進行探索。

(四)評價目標不夠明確,評價的標準不夠科學的問題

目前的思想品德評價過程中卻存在著評價目標不明確的現象。很多學校"為了評價而評價",沒有真正意識到這項評價活動的重要性,弄清楚所要達到的目標。他們僅僅將之作為學校德育工作不得不完成的一部分。中學階段,包括入黨、評優(yōu)、高考升學等等一系列的活動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對學生思想品德狀況的考察。在這種壓力之下,學生為了自己的前途,學校為了升學率和榮譽,往往就會將這種品德評價活動給"利益化"。這種評價目標的扭曲勢必影響每個學生的健康成長和整個德育工作的質量。

(五)評價的方法和主體過于單一,不夠多樣化的問題

評價方法的單一性在這里主要表現為:評價主體只重視定性評價或者只重視定量評價。不可否認這兩種手段在學生思想品德評價方面都有各自的優(yōu)點,但是單獨使用所得到的評價結果卻都是缺乏科學性的。定性評價的優(yōu)點是可以讓人對于被評價者的思想品德有個整體、宏觀的認識。缺點是這種評價不能很好地展示學生們品德發(fā)展的歷程。

四、針對當前思想品德評價中存在問題的改進建議

思想品德測評雖然存在諸多問題,但對學生道德的發(fā)展仍具有積極意義,仍然是德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此,我們提出一些對中小學的思想品德測評進行改進的建議。

(一)完善評價內容、建立科學評價標準

1、不斷完善評價的具體內容

針對測評標準、內容的不確定,我們認為應該保留真正意義上的道德品質的內容,將其他非道德教育的內容放入其他相應的測評之中。比如,以一般人們常用的品德檢測與評定指標體系的結構形式為例,品德分為道德品質、法紀品質、政治品質和思想品質四個部分。每一個部分之下,又分為不同的內容。但真正屬于學生道德發(fā)展范疇的并不多。法紀觀念中的學法、守法和用法,與法制教育的關系更為密切。政治品質中的社會主義民主政治觀念、社會主義公民意識和主人翁精神、社會主義民主生活習慣,則與思想政治教育密不可分。對這些內容的評價不應在道德評價中進行。只有比如家庭道德心、社會公德心等內容才是道德教育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因此也才是品德測評的主要內容。讓思想品德測評真正做到名副其實,是品德測評發(fā)揮作用的基礎。

2、建立科學合理的品德評價標準

在整個道德評價過程中,擁有一套科學合理的品德評價標準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評價活動只有按照統(tǒng)一的標準才能使得評價結果具有可信度。

制定一套科學合理的品德評價標準,首先存在一個依據的問題。"究竟我們應該依據什么來確定這一標準?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兩方面努力:第一,國家出臺有關德育工作的法規(guī)、政策。第二,不同時期社會需要。

依據問題解決后,還有另一個更現實的問題:怎樣建立一套合理、科學的思想品德評價標準。這里,有兩點必須要堅持,既要考慮評價標準各項指標的完整性又要本著"一切從實際出發(fā)"的原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當然,在評價標準中還存在一個評價指標權重的問題。在如此數量繁多,關系復雜的評價指標中,究竟應該怎樣對每一個具體指標內容設置分值,協(xié)調各項評價指標之間的分值分配,這都是需要仔細探討的。

3、推動品德評價的方法和主體的多元化

現今學校大多采用評語評價法,等第評價法等或定性或定量的評價方法。這些方法在實施過程中都有它們各自的優(yōu)點,但是如果只片面地采取某一種方法就難免會使評價過程帶有主觀性,評價的結果缺乏科學性??偨Y國內外對于品德評價方法的研究成果以及當前中國中學生思想品德評價的現狀,我們認為以下幾種方法可以說都從不同的角度推動了其多元化的進程,在現實都具有它們各自的可行性。

這種多元化可以從以下四個方面著手。首先,以班主任為代表的教師仍然是重要的評價主體。其次,同學之間的互評也十分重要。再次,中學生自己既是評價對象同時也是評價的主體之一。最后,與學生關系最為緊密的家長也是重要的評價主體。

(二)建立動態(tài)、靜態(tài)相結合的測評模式

動靜態(tài)結合的模式有利于改善測評方法不科學所帶來的問題。靜態(tài)特征是在測評中易被發(fā)現、容易進行測量的。但學生的道德發(fā)展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應該歷史地進行測評。在測評中,常常進行的是相同年齡段學生的橫向比較,忽視了每個學生自身的動態(tài)發(fā)展。學生的每一個進步,都是教育者應該珍惜的。如果不能在測評結果中及時地反映出來,就容易錯失道德進步的關鍵期??紤]到學生面對分數有可能產生的負面反應,有的學校拋棄了分數,為每一位學生建立個人的5成長冊6,教師和學生共同將道德成長的一點一滴記錄下來。學生脫離了分數,放下了包袱,為自己的進步而自豪,也在記錄自己成長的同時自覺地思考道德問題,不斷地反省、提高。這就是一種很好的做法?,F代學校中,同輩群體對青少年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因此我們應考慮建立個人縱向測評與群體橫向測評相結合的測評模式。讓學生不僅知道自己的發(fā)展狀況,更能了解同輩群體的狀況。不單有自省而且有比較。這樣,能更好地促使學生道德水平的提升。班主任在評語中要指出學生的優(yōu)點、需要努力的方向,應以表揚鼓勵為主。

(三)改變測評結果的不恰當使用

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道德注重自身修養(yǎng),是一種發(fā)自個體內心的對道德自我完善的追求,是對自己道德的提升的渴望。使中小學生的品德測評結果成為學生對自己成長的認識,才是品德測評結果超越性、非功利性的使用之法。如果我們的測評的結果能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思考自己的道德水平有了多少提高,是如何達到這一提高的,將教師的注意力吸引到思考自己道德教育中的優(yōu)缺點,將各級各類教育行政部門的注意力吸引到思考如何建立更好的行政措施幫助青少年道德發(fā)展的道路上來,這樣我們的品德測評才會走向更美好的未來。在改革和發(fā)展的時代,道德教育任重道遠,改善中小學品德測評更是迫在眉睫。我們呼喚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關注品德測評,改進我們的品德測評工作。

(四)重視品德評價結果的反饋

既然我們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評價的根本目的是培養(yǎng)他們的德性,提高他們的思想品德水平,那么僅僅獲得評價結果是遠遠不夠的。要真正將它們反饋給每位學生也就是眾多評價對象身上才算真正實現它的價值,整個評價過程才算完整,評價才能發(fā)揮它的引導和激勵的功能。因此,我們必須在評價活動的最后將評價結果反饋這一工作真正重視起來。

參考文獻:

[1]吳剛:《現代教育評價基礎》上海:上海世紀出版集團,2004.7

[2]周謙:《教育評價與統(tǒng)計》[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8

[3]金娣.王剛:《教育評價與測量》[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11

[4]祝佳佳:《中學思想品德評價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研究》[D]2012.5

第4篇:思想品德表現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小組合作是交流學習的一種形式,本文結合思想品德課教學中采用課堂小組合作學習的具體實踐,提出了合作學習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有效開展的建議。

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是實施新課改最為核心、最為關鍵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新課程倡導的三大學習方式是當前學習方式改革的核心內容,“合作學習”就是其中之一。所謂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將個人競爭轉化為小組競爭的互學習。最大地提升思想品德合作學習的有效性,我們的視野必須更加開闊。一種學習方式的確立不僅要靠教師、學校,還要靠家庭和社會。筆者認為可以從合作氛圍、教師等方面加以分析。

一、合作氛圍的建立著眼于“廣”

(一)物質條件

主要指小班化教學。我國的經濟必須給教育系統(tǒng)一個強有力的支持。經常聽思想品德教師抱怨合作學習行不通,原因之一是學生人數過多,教室過擠,這是不爭的事實。眾所周知,美國的合作學習是建立在小班教學的基礎上的。在美國,小班的規(guī)模是20多個學生。在中國,研究人員認為班級人數在50人以下就比較容易分組且易于管理?!敖衲赅嵵菔袇^(qū)參與就近分配的小學畢業(yè)生預計達2.8萬人,比去年增加898人。據介紹,往年初中分校能夠承擔至少10%的應屆生就讀,但即便如此,鄭州市區(qū)部分熱點中學的班額仍舊在70人左右?!惫P者觀察了鄭州的初中班級人數較多,一般在50人左右,甚至有的多達70至80人。學生在過擠的空間內不可能真正有效地進行合作學習。由于班級人數過多,不好分組也不好管理,且有很多課需要合作學習,一個班級的桌椅在課間休息的幾分鐘里重新布置是不現實的。這就勢必要求教師人數要大量地增多、班級要小規(guī)?;?、教室的增多、教學設施的增多等等,所有的這些都要求一個國家的經濟實力能夠給予教育系統(tǒng)一個強有力的支持。而物質條件的缺乏,民主、平等、和諧的環(huán)境氛圍的難以建立,都阻礙了合作學習的實質性進展,不能達到其預期的效果。

(二)學校、家長的支持

學校不僅為思想品德合作學習提供了必要的場所以及相關的條件,而且它還應為思想品德合作學習的開展提供有力的支持。首先,學校領導者應對思想品德合作學習持鼓勵和支持態(tài)度。合作學習能夠成功推行,單靠思想品德教師的大膽設想、大膽實施是不夠的,它需要學校領導首先對思想品德合作學習給予認可,并積極鼓勵思想品德教師開展合作學習。其次,學校應加強組織文化建設。合作學習需要教師之間相互合作,合作的態(tài)度、情感、技能、行為,只有思想品德老師具備了,學生才可能具備。再次,學校應鼓勵思想品德教師開展校本行動研究。思想品德教師只有結合本校的實際情況開展合作學習,在實踐中積累經驗,學習合作學習相關的理論,并不斷進行教學反思,深入探究有效合作學習的形式、內容等,才能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提高合作學習的有效性。

家長的支持對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也十分重要。蘇聯(lián)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教育的效果取決于學校和家庭教育影響的一致性。如果沒有這種一致性,學校的教學和教育的過程就會像紙做的房子一樣倒塌下來。”在筆者看來,合作學習的有效開展與家庭教育是有密切聯(lián)系的。家長若能創(chuàng)設和諧的家庭氛圍,理解和尊重學生,適度要求學生,使學生養(yǎng)成一種積極、健康、開放的心態(tài),這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學習和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來說, 是極為有益的。學校教育必須得到家長和社會的支持與合作,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思想品德教師掌握合作學習的有效途徑

筆者雖然較為認同的是王坦研究員對合作學習的界定,他提到的合作學習主要指的是學生之間的一種學習方式,但筆者通過教學實踐認為,我們可以把它的外延擴大,還應該包括教師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合作學習。筆者認為建立合作探究型教師培訓模式和建立合作性同事關系是思想品德教師掌握合作學習的有效途徑。

(一)建立合作探究型教師培訓模式

合作學習研究者認為應提倡多元研究主體通過合作研究合作的研究思路。思想品德教師作為一個不斷發(fā)展的個體,同樣也是一個學習者,而且合作的重要價值不僅僅表現在它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更表現在它是現代社會所必須的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由于合作對學生和教師都有重要的價值,所以已有研究者以“合作”為切入點,探討合作探究型的教師培訓模式。它的突出特點是:培訓模式與培訓內容一致,注重思想品德教師的教育觀念,注重隨機通達教學。讓思想品德教師以學生的身份參與小組活動,親身體驗并觀察小組的運作,同時又讓思想品德教師以教師的身份運用和設計學生的合作學習。這讓思想品德教師既做了學生又做了老師,對合作學習的實施有更深的感受,而且實驗證明這種培訓模式具有較高的效率和較強的生成性。

(二)建立由不同學科教師組成的合作性同事關系

教師合作性同事關系最終目的既是培養(yǎng)和提高教師自身的綜合能力,又是培養(yǎng)教師盡快適應合作學習教學模式的能力,它可以促進彼此間相互學習、合作和提高,并為學生之間開展合作學習樹立榜樣。教師間的合作形式多種多樣,如集體備課、相互聽課和協(xié)作上課等。

1.集體備課。集體備課是以學科組或年級組為單位,以指導教師和優(yōu)秀教師為主導,共同備課,研討課堂教學的教學準備活動。

2.協(xié)作上課,合作教學。協(xié)作上課的過程是教師與教師最直接的交流與對話,在這個過程中,容易形成教師與教師之間的情感溝通共鳴,體現了協(xié)作交流與探究提升的藝術,是在實踐過程中鍛煉提高教師教書育人技能和教研協(xié)作能力的好形式,也成為推動合作學習的動力。

隨著人類社會跨入新世紀,合作漸漸成為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重要條件。學會共同生活,培養(yǎng)參與意識和合作精神已成為教育必須承擔的歷史使命。

參考文獻

1.張可丹.《14所初中分校全部“摘牌”“小升初”“擇?!睓C會減少》《小學生入讀“好初中”難上加難》[N].大河報,2008-5-26(B02)

第5篇:思想品德表現論文范文

關鍵詞: 初中教學 思想品德課 學習興趣

思想品德課開設的緣由主要是因為它對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和價值取向等方面有影響,思想品德課由于內容比較枯燥無味,會使大多數學生都沒有想要學習的欲望和興趣,因此本論文主要是以初中思想品德課為例,針對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的學習興趣進行研究。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對某一事物或者知識產生好奇、興趣的時候,就會從被動地位轉向主動地位,能夠自己主動地學習探索,因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為了更好地學好知識。

一、如何激發(fā)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的學習興趣

(一)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虛擬教學情景

對于教學的最好方式就是能夠讓學生參與到課堂中,創(chuàng)造良好的教學情景就是能夠使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一種方法。針對學生沒有學習興趣的問題而言,老師在進行思想品德課教學的時候,可以根據相關教材內容,創(chuàng)造與教材內容相關的課堂情景模擬讓學生參與進來,如八年級思想品德法律基本常識教學部分,教師可讓學生模擬“小法庭”“小法官”對教材案例進行分析判定。這樣學生在參與到課堂情景中時,能認真探究和思考。由于思想品德課的教材內容大多數是生活中的一些案例和事件,這樣就可以讓學生利用自己的經驗和知識解決在虛擬情景教學中假設的問題,因為都是模擬生活中的一些事情,是與學生的經驗知識相聯(lián)系的,因此學生在參與教學的過程中就能夠產生學習興趣。只有使課堂教學的氣氛變得比較輕松愉快,制訂多種不同形式的教學方案,讓學生不再對思想道德課堂產生厭倦感。

(二)利用課堂獎勵的方式鼓舞學生

對于初中階段的青少年來說,對于學習的最大動力就是老師的鼓勵和獎勵,學生學習興趣的動力來源于成功的魅力,所以老師要想在思想品德課中激發(fā)學生積極性,就要對學生進行一定的獎勵和表揚。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隨時對學生的表現和回答給予一定的肯定和鼓舞,使學生能夠有得到重視的感覺,因此在上課時會認真聽講,對思想品德課也會產生一定的學習興趣。如,現階段全國很多學校都在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小組合作評價機制”就是一種很好的手段。要注意的是在進行表揚的過程中要做到因人而異,不同的學生要進行不同程度的表揚,做到以恰如其分的表揚激發(fā)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

(三)把教材內容與社會熱點事件相結合

老師在教學的時候,不要盲目地依照思想品德的課本教材進行講解,老師應該在講課之前做好充足的課前準備,把社會當前發(fā)生的新聞事件或者熱點問題與思想品德的教學內容相結合,提高學生對于本節(jié)課知識點的關注度。思想品德的本質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品質,通過這些社會上發(fā)生的新聞事件和熱點問題中存在的本質或者性質,讓學生在了解社會事件、時政新聞及國家發(fā)展的同時,讓學生能夠利用思想品德課中所學到的內容解決現實生活中的一些問題,意識到學習思想品德課的意義,從而產生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

(四)改變傳統(tǒng)形式的課后作業(yè)

對于傳統(tǒng)形式的思想品德的課后作業(yè)來說,都是大量主觀題型訓練,這樣的形式只會讓學生覺得乏味,更加沒有想要學習思想品德的欲望和興趣,最終導致沒有學習效率。思想品德課的課后作業(yè)可以不再是傳統(tǒng)的主觀題型的訓練,老師可以創(chuàng)新課后作業(yè)形式,比如在七年級的思想品德課教學中在課后可以給學生布置以“感恩”“責任”為主題的作業(yè)――給父母洗腳、幫父母做家務等,也可以讓學生能夠自己進行分組討論,不用僅僅依靠自己的主觀思想做題,可以利用現有的各種多媒體的資源完成,把周圍可以利用的資源都利用起來。在最后交作業(yè)的時候可以進行分組演講和討論,讓課堂和課下的學習氣氛都能夠變得熱烈起來,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學生就能夠感受到思想品德的魅力,激發(fā)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的學習興趣。

二、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重要意義

激發(fā)學生對思想品德課的學習興趣的意義主要包括兩個方面:首先,對于思想品德教學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對學生的思想道德和文化修養(yǎng)有重要影響。處于初中階段的青少年,心智和態(tài)度都會有不理智和不端正的現象,這時就需要老師和學校進行一定引導,而主要的引導方式就是通過對思想品德的學習,讓學生形成積極的態(tài)度。其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對于學生而言能夠激發(fā)學生對于知識的求知欲,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如果學生對于思想品德課產生了學習興趣的話,就能夠主動進行學習和探索,這對于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也有一定幫助。

三、結語

由于思想品德課對學生的價值觀與人生觀有一定影響,對于學生的道德發(fā)展和文化修養(yǎng)都有重要意義,因此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必要。總之,要激發(fā)學生對于思想品德課的學習興趣,老師在這一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激發(fā)學習興趣的方法主要從課堂教學、課堂表現及課后作業(yè)等方面著手,從而促進學生更好地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李春艷.在思想品德課堂中如何調動學生的興趣[J].科技視界,2015,10.

第6篇:思想品德表現論文范文

[論文摘要]“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fā)達的不竭動力?!毙W思想品德課創(chuàng)新成為當前新課程改革的熱點問題。我們應該從理論層次與教學實踐層次對這一問題進行深入科學的研究。

目前,我們基礎教育正逐步從注重學生的應試能力轉移到注重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上。許多學科都在開展創(chuàng)新教育研究,探索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途徑。然而對于我們的道德教育來說,則不乏空洞而留于形式的說教。思想品德課的創(chuàng)新教學是指在傳授知識、陶冶情操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那么,什么樣的課堂教學才是創(chuàng)新教學?創(chuàng)新教學應具有哪些特點?這是值得我們在思想品德教學中深入思考和積極探索的問題。

一、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創(chuàng)新教育的理論探索

1.微型探索?;谡n堂的有限時空,學生有限的知識積累、經歷體驗及心智不成熟狀態(tài),在課堂研究性學習中,貴在指導學生掌握“探究三步驟”:①是什么?明確發(fā)現、描述問題;②為什么?探究問題的成因;③怎么辦?提出解決問題的措施。必須做到:①盡量縮小探索的范圍,讓學生明確方向易于收集、查閱資料,迅速進入問題實質;②注意探索問題情境的難度、梯度及學生的知識、能力,促使全體學生均能只要“伸伸手”,就能摘到“桃”;只要“跳一跳”,就能摘更大“桃”;③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最大限度發(fā)揮其創(chuàng)造潛能,激發(fā)自主探究的積極性。

2.體驗快樂。著名教練米盧的“快樂足球”的理念,把中國足球隊帶進國人期待了幾十年的世界杯賽場。教學也應從興趣、好奇心入手,快樂學習。好奇心是學習的內部動力?!皼]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保跎晁够┙柚旁娫~、照片、圖片、漫畫、歌曲、猜謎、錄像、新聞、文藝作品片段、影視故事、絕對挑戰(zhàn)、名家訪談等手段,通過“亮點”、“熱點”、“焦點”、“新鮮點”、“疑問點”等外在刺激,增強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培育好奇心;通過讓思想政治學科展示生活之美,探尋人生的鬼斧神工的偉力之源,讓學生愛思想政治,達到愿學、愛學、樂學;通過教師導學的特定現實問題情境的難度梯度設計,同時不失時機地肯定學生的點滴成績、進步,讓學生經常體驗到自主探究成功的喜悅,感受學習的快樂! “教育的藝術是使學生喜歡你所教的東西?!?(盧梭)

3.遵循個性?!敖逃淖罱K目的是培養(yǎng)人才,但是‘人’和‘才’是可以分開的。有的人是‘人’,又有‘才’,就是‘人才’;有的人是‘人’,沒‘才’,就不能叫‘人才’;有的人有‘才’,不是‘人’,當然也不是‘人才’。而且與其有‘才’不是‘人’或不像‘人’,寧可是‘人’,沒有‘才’,可以少干壞事?!苯逃覅涡蛡ハ壬@段發(fā)人深省的言論,精辟地指出:教育的首要任務是培養(yǎng)“人”。然后,才可能培養(yǎng)出社會需要的“人才”!才能真正實現“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的宏愿!

二、小學《品德與社會》教育課堂實踐創(chuàng)新

1.注重情感教學。提高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度,增強感召力。思想品德課的教學過程,既是傳授知識的過程,又是開啟學生心靈的情感過程。在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同時陶冶情操,是思想品德課的教學點和長處,寬容學生的錯誤;才能塑造學生的優(yōu)良品格。教師對所教的思想品德課還要有滿腔的熱情,這樣才能保證以積極樂觀的態(tài)度去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2.轉變教學角色,讓學生有自由駕馭教材的權力。教師要自覺調整自身與學生間“配角”與“主角”的關系。要從知識的權威者變成知識的組織者,從知識的傳授者變?yōu)閷W習的指導者、協(xié)調者和促進者。要關注學生真實需要,多與學生開展對話。不要老是給學生呈現現成的結論和答案,要教給學生信息找尋能力,讓他們在自主選擇中增長創(chuàng)新的興致。通過巧“導”,把學生從被動接受的配角地位解放出來,把駕馭教材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轉貼于

3.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創(chuàng)新品質所需要的一個基本條件就是問題意識。首先,要允許批評、允許懷疑、允許爭論。因為批判是創(chuàng)新的要條件,懷疑是創(chuàng)新的前奏。在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發(fā)現問題和質疑的態(tài)度十分重要。其次,要給學生以提問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和空間進行自我思維和自我表現,可以讓學生去開拓思路,去觀察分析,去探尋新的方法,讓學生去概括、去檢驗、去突破。

創(chuàng)新教育呼喚德育創(chuàng)新,尤其是德育方法的創(chuàng)新,社會在不斷進步與發(fā)展,學校德育工作應與時代同步發(fā)展。我們應該繼承那些已有的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和手段,同時借鑒先進理念,為德育補充新的營養(yǎng)?!暗掠齽?chuàng)新”的著眼點在于為國家培養(yǎng)心理健康、人格健全、道德高尚的人才,為此,我們也要以創(chuàng)新精神來對待今天的德育。

第7篇:思想品德表現論文范文

“四位一體”教育教學的具體做法是:

(一)制定思想政治(品德)課“四位一體”教育教學計劃。在開學初,學校德育領導小組召開政教主任、班主任、團總支書記(少先隊輔導員)、政治(思品)教師聯(lián)席會議,根據思想政治(思品)課教學大綱的要求和思想政治(品德)課的內容,針對學生的思想實際和學校本學期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中心,制定“四位一體”的教育教學計劃。計劃包括:本學期德育工作的重點和中心;思想政治(品德)課哪些內容作為本學期德育工作的主要內容;思想政治(品德)課怎樣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地進行教學,向學生提出哪些行為要求;政治思品課教師、班主任、共青團(少先隊)組織,共同開展哪些教育活動,內容、形式、目的是什么,誰牽頭組織等。

(二)根據計劃安排,各教育渠道做到目的統(tǒng)一、內容統(tǒng)一、行動統(tǒng)一。

(三)學校德育領導小組負責監(jiān)督“四位一體”教育教學計劃的實施,協(xié)調各方面的關系,共同搞好學校德育工作。

建立“四位一體”教育教學管理體制,有利于發(fā)揮思想政治(思品)課在學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有利于學校整個德育工作的開展。

形式思想政治(品德)課的課堂教學與課外教育活動相結合的教學結構形式,是把思想政治(品德)課的課堂教學與學生參加社會實踐、社會調查、參觀訪問、學生撰寫小論文、專題講演會、英模報告會等教育活動有機結合起來,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地對學生進行“知行統(tǒng)一”教育的教學結構形式。

(一)思想政治(品德)課的課堂教學必須堅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教學原則,做到既教書又育人。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原則,是思想政治(品德)課教學的基本原則,也是中小學思想政治(品德)課的內在要求。一方面,教師必須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fā),在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上下功夫,恰當運用實際材料講清理論基礎知識,使學生懂理論,掌握基本觀點。另一方面,教師必須逐步培養(yǎng)學生學會運用的立嘗觀點、方法去分析實際問題,使學生運用所學理論指導自己的言行,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覺悟,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二)組織學生搞好社會調查,參加社會實踐。教師組織學生到社會做調查,是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分析能力,培養(yǎng)學生參加社會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在思想政治課授課之前或授課之后,師生堅持向社會做調查,了解社會生活實際。把調查上來的材料運用于課堂,進行理論聯(lián)系實際教學,這樣做有利于教師講清知識理論,學生弄懂理論知識,同時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及參加社會實踐的能力。

(三)組織學生撰寫政治小論文,定期召開小論文宣讀會。學生撰寫政治小論文,是貫徹理論聯(lián)系實際教學原則,促進學生知識、能力、覺悟三統(tǒng)一的重要一環(huán)。學生撰寫政治小論文和宣讀小論文的過程,就是學生運用思想政治課學到的理論、觀點,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可見,教師組織學生撰寫小論文,定期宣讀小論文,是提高學生觀察和分析問題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

(四)上好思想政治(品德)活動課。思想政治活動課是和政治課有聯(lián)系的,但又是不同于思想政治課的一種教育活動形式,它是圍繞思想政治課的有關內容或在思想政治課的理論、觀點指導下開展的教育活動。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課在學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必須在搞好課堂教學的同時,適當開展形式多樣、生動活潑、富有教育性的活動,如主題班會、講演會、知行統(tǒng)一匯報會、小論文宣讀會、知識競賽等活動。

對思想政治(品德)課進行整體改革,充分發(fā)揮其在學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不僅要在教材內容、教學管理體制、課堂教學結構、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改革,而且,必須在考試方法上進行改革,打破單一筆試、一張考卷定成績的考試制度。思想政治品德課“四位一體”的知行統(tǒng)一綜合評定制度,是思想政治(品德)課教師、班主任、政教處和共青團(少先隊)干部組成“四位一體”的評委會,把學生知識理論學習情況和行為表現情況綜合起來,評定學生政治課思品課的學習成績的制度,它包括理論知識考試評定和行為表現考核評定。

(一)理論知識考試評定:把每個學生期中、期末兩次考試分數平均作為一學期政治科、思品科的理論知識成績,然后根據這個成績做定性評價,90分以上為優(yōu),70分—89分為良,60分—69分為及格,59分以下為不及格。

(二)行為表現考核評定:由思想政治(品德)課教師、班主任、班長、團書記組成評委會,根據思想政治(品德)課向學生提出的行為要求及《守則》、《規(guī)范》內容,制定行為表現考核標準。采取自評、小組評、最后評委會總評的辦法,給學生評出優(yōu)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個等級。

第8篇:思想品德表現論文范文

關鍵詞:初中教學;思想品德教學;多元化教學路徑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6401(2016)04-0167-01

知識經濟的到來對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特別是創(chuàng)新教育的普及,致使現代教育的主要目標逐漸向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轉變。筆者認為,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存在諸多問題。許多學校在開展教學時不再單純地進行理論教育,更傾向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種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思想品德教學的時效性,也有利于提高學生思想道德水平和綜合素質。

一、多元化教學的意義及必要性

(一)多元化教學的意義

傳統(tǒng)教學將學生的考試成績作為考核標準及評價依據,大多數教師只關心學生的考試分數。這種評價模式嚴重制約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使得學生難以真正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這樣直接導致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制約了學生的自我認知能力的發(fā)展。隨著新課程標準改革的深入發(fā)展,單一的評價模式已不能滿足初中教學的要求,而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恰好為學生提供多元化評價的平臺,以此幫助教師更全面地考察學生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力,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更清楚、更全面地了解自己、認識自己。

(二)多元化教學的必要性

多元化教學有著它的必然性,主要體現在:①多元化的教學是多元化評價最基本的要求,為了激發(fā)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應該實行多元化的教學模式;②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要求初中思想品德實行多元化的教學模式;③初中生的素質教育也要求思想品德實行多元化的教學模式。

二、多元化教學對教師的要求

初中思想品德實施多元化教學不僅需要制定合理的教學制度,更需要教師的積極配合,這樣才能使得教學效果事半功倍,下面主要從兩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教師組織學生開展相關的研究性學習活動

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結合現有教材的基礎上進行深入的研究學習,也可以讓學生歸納、總結和提煉課外所收集的材料,成立評選小組,撰寫論文比賽,等等。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強化學生相互團結、互幫互助的思想,激發(fā)他們對思想品德課的熱愛。

(二)教師應用多媒體教學

多媒體教學不僅要求教師使用多媒體,也要求學生加強對多媒體的使用,教師應經常組織學生進行自主教學、合作教學、研究教學,使學生充分利用多媒體搜集與教學內容密切相關的知識、資料及其他信息,幫助學生梳理教學思路和主線。例如,在教學“實現祖國和平統(tǒng)一”這一課時,播放收復香港、澳門的相關歷史資料,讓學生在課前了解港澳臺問題的解決方式及現狀,幫助其樹立完成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的高度責任感。

三、初中思想品德多元化教學路徑探討

在傳統(tǒng)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師生缺少溝通,教師只是單向地向學生灌輸教學內容,學生缺乏主動性。而多元化的教學模式從教學評價與教學形式著手,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基礎之上,完成教學目標。

(一)教學評價多元化

傳統(tǒng)的教學評價較為單一,這與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不相符。新課程標準改革之前,思想品德課的評價模式僵化,難以適應現代社會的發(fā)展。多元化評價模式作為一種新的評價方式,主要是把成績評價、日常評價與學生的實踐及課堂表現緊密相連。例如,個性化的體驗活動。由于每個人的性格、知識水平不盡相同,對事物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也不同。此外,由于社會閱歷、家庭背景的差異,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吸收程度也不同。為此,應該實現教學評價的多元化。例如,學生的平時表現、描述性評價、成長記錄等都可以列入被評價的范圍,這樣就可以對學生進行客觀、合理的評價,在不影響學生的情緒與狀態(tài)下,培養(yǎng)學生的價值取向,使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tài)。

(二)教學形式多元化

教學形式及內容的多元化能夠極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隨著多媒體資源的發(fā)展與普及,教學內容不再單調、枯燥。比如,在講解“網絡是把雙刃劍”一課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相關新聞、實例及視頻資料,也可以讓學生開展辯論賽討論上網的利弊關系,一來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二來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合作能力。總之,初中思想品德教學的多元化模式,符合新課程標準改革及素質教育的發(fā)展要求,符合教學改革的大方向和趨勢,它注重對學生的全方位、多方面等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學要轉變多元化模式,其他的課程與年級也要轉變,從而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yǎng)高質量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譚幫和.也談初中思想品德新課導入[J].新課程(教師),2012(7):43.

第9篇:思想品德表現論文范文

關鍵詞:自主;合作;興趣;民主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青少年心理健康和道德問題越來越復雜。主要體現在,身體特征和思想意識的急劇變化,使他們覺得自己已長大成人,希望自己支配自己,并用審視和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人和事物,不少情況下開始不滿足于家長和老師簡單的說教和現成的結論,表現出強烈的不滿和逆反情緒;但由于他們正處于身體發(fā)育和知識儲備的轉折時期,思想和行動還未脫稚氣,還不成熟,所以容易產生固執(zhí)和偏激的行為。所以怎樣使思品課發(fā)揮應有的作用,引導學生確立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培養(yǎng)堅強的意志和團結合作的精神,促進學生人格健康發(fā)展顯得尤為重要。下面筆者結合自身教學實際,談一些認識和體會:

一、激發(fā)興趣,讓學生在課堂中“活”起來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迸d趣是人對事物或活動所表現出來的積極熱情和肯定態(tài)度,并由此產生參與、認識和探究的心理傾向。呂叔湘先生也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師之所以成功,是因為他把課教活了?!薄盎睢逼鋵嵕褪羌せ顚W生的情緒,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再將這種積極性遷移到整個課堂中。但思想品德學科的特點是:理論性比較強,識記內容較多,對于現在的學生來說,課堂死板沒有趣味,僅僅依靠死記硬背來學習知識對他們來說是最為頭疼和反感的事情,所以大部分學生對思想品德課不感興趣。因此激發(fā)興趣,把學生的學習意識從“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使政治課堂“活”起來,是改進和提高政治課堂教學的前提和基礎。因為學生的學習意識是由一定的學習動機引起的,只有當學生喜歡學、要求學,有迫切的學習愿望時,才能自覺積極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

二、營造和諧氣氛,讓學生在課堂中“動”起來

長期以來,思想品德課主要采用“灌輸法”即把一些具體的相對固定的道德原則和美德灌輸給學生,并通過訓練、榜樣、懲罰、考試等方式鞏固和強化灌輸的內容,這雖然對提高學生思想覺悟和道德水平有一定的作用,但方法簡單、生硬,易引起學生的逆反心理。心理學告訴我們,自由能使人的潛能得到最大的發(fā)揮。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信任,放心大膽地放手讓學生自由學、思、疑、問,營造一種和諧寬松的氛圍,使師生之間建立起一種平等、民主、合作的關系,盡可能地喚起學生的自信,讓學生在課堂上敢想敢說,這樣才能使學生將“動中學、學中動”有機結合起來,盡最大可能地動腦想、動口說、動眼看、動耳聽、動手做,以最佳心理狀態(tài)投入到學習中去。長期的訓練,會使學生由最初的膽怯別扭逐漸過渡到自然大方而且不時有精彩的表演。

三、師生互動合作,讓學生在課堂中“學”起來

在思想品德教學中,筆者采用小組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一方面能夠發(fā)散學生學習的思維,增強他們學習的情感體驗,另一方面能夠讓學生在學習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形成團隊合作和創(chuàng)新精神。這本身其實就是一個良好的教育教學手段。在學生的小組合作探究過程中教師的主要任務是:(1)選好合作探究的話題,讓學生能夠有所探究、有所合作。“根據問題,自主學習”是學生自主學習,掌握知識的基礎。所以我課前結合教材和學情實際把握好重、難點,列出自讀的提綱。同時指導學生讀懂,掌握基礎知識;然后,我選取精典材料,明確議題,讓學生在問題的引領下,開拓思維,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適時引導,激發(fā)學生探討問題的興趣。這樣就有效地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2)提供必備的素質支持,在學生急需的時刻,當學生經驗極為有限時,提供必需的材料;在“情境體驗,自悟踐行”環(huán)節(jié)中,學生情境體驗后,我對關鍵問題點撥,對重點知識給予精講,及時給學生糾偏、解疑?!胺答伨毩暎偨Y全課”是知識鞏固、培養(yǎng)能力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教學及時反饋、及時補缺,使學生基礎知識得到鞏固,形成知識樹。(3)以平等身份參與學生的討論,給予學生較多的自由和寬容,但同時也要求學生養(yǎng)成尊重他人、遵守規(guī)則的良好習慣,學會做人與處世,讓學生從中有所學習。如我在《寬容與理解關心與互助》一框的教學中,講一個年輕的母親因沒能得到眾人的寬容而投池塘自盡的悲劇故事導入新課,令學生心靈深受觸動,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新知的強烈愿望。出示主要問題后,學生根據問題的引領自學課文,順利地、高效地找準知識點。然后在“小組合作,互動探究”環(huán)節(jié),通過故事、表演小品、案例分析、情境體驗等多種形式,使學生在活動中交流、探討、體驗,深刻體會了人際交往離不開寬容與理解、關心與互助,突破了教學重點和難點。從始至終,學生積極思考、主動探究,興趣盎然,不僅訓練了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也得到了提高、升華。在此過程中及時對學生給予激勵性評價,因為人人都希望被別人賞識,所以在課堂中,學生哪怕是微不足道的見解,老師也要給予充分地肯定,讓每一個學生都覺得自己有能力,能勝任,有獨創(chuàng)性,使學生從中看到自己的天賦,體驗成功的“快樂”,從而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的濃厚興趣。激起更進一步深入學習的強烈愿望。但一味的表揚會使學生驕傲,從而使學生迷失自我,這也不利于學生的發(fā)展。所以,適當的批評也是必要的。

四、利用社會大課堂,讓學生將所學知識“用”起來

理論聯(lián)系實際,也就是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結合,是初中思想品德課推行素質教育重要途徑。所以在學到相關知識的時候,我經常鼓勵學生進行社會調查采訪,開闊學生的視野。同時聯(lián)系自身和同學的實際,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分析、舉行辯論賽、寫政治小論文。這樣,不僅讓課堂更加生動,也使學生在思想品德課上所學的知識得到檢驗,得到升華,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社會的認識和追求,能有效地提高學生思想品德學科的理論素質和思想、道德、覺悟水平,獲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總之,在新形勢下,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應從傳統(tǒng)的“說教式”教學向“呼喚式”教學轉變,教師不應以“傳道、授業(yè)、解惑”的方式參與課堂,更應以學習者的身份參與學生質疑、討論和辯論,把思維的空間留給學生,把“解惑”的任務交給學生,使學生在自己思維意識的支配下,自主學習,加強探究與合作,集思廣益,從而以極大的熱情,去探究未知世界,去尋找適合的答案。只有這樣,思想品德課教學過程才能真正成為師生之間有機的互動過程,真正成為師生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思想品德課才能更具特色和活力,使思想品德課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發(fā)揮。

參考文獻

1.李希貴著.《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