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司考學習計劃范文

司考學習計劃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司考學習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司考學習計劃

第1篇:司考學習計劃范文

【關鍵詞】 化學課程;高中;學習;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6-5962(2012)05(b)-0083-01

《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要求:“化學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及其應用的一門基礎自然科學。有助于學生主動構建自身發(fā)展所需的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增進對物質世界的認識,進一步了解化學學科的特點;有利于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對科學本質的認識,發(fā)展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由此可見,化學課程對于學生的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另外,化學課程是高中階段重要的必修課程,在高考理科綜合考試中占有很大的比分,并對于學生生活具有很重的幫助作用,如何學好化學,提高化學考試成績,則是我們化學教師應該思考的問題,鑒于此,本文通過教學實踐與經驗,談幾點化學學習策略,以便為化學學習提供參考。

一、轉變學習觀念,提高學習自覺性

對于化學課程學習,有人認為只需要背背就能學好;有人認為化學專門和有毒的物質打交道而退避三舍;有人認化學背的東西太多而厭惡……而這些認識都是對化學學科本身及化學學習的誤解。其實,化學與我們人類的生活、科技、生產都與化學密切相關,我們只有學好化學,才能知道哪些物質對身體有害,我們該如何規(guī)避和化解,才能知道哪些物質是有益的,我們該如何合成它。因此,化學是門很實用的基礎學科,學好化學知識有利于我們更好的為人類造福,使我們的生活更美好,有利于我們?yōu)閷淼目萍歼M步作出有益的貢獻,而對于我們學生來說,更應該好好學習化學課程,掌握基本知識及其理論,指導自己生活實踐,并全身心的投入到化學課程學習中去。

二、注重興趣,鼓勵學生質疑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于化學課程感興趣,才會自覺的參與課程學習中來。在這些學習之中,我們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化學常識,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積極思維。例如:鋼鐵為什么久置會生銹?為什么鋼鐵漆上油漆就不容易生銹?燃料燃燒時為什么鼓入空氣,火焰會更旺?潮濕的煤炭為什么會比干燥的煤炭燃燒的更旺?在面粉中加人發(fā)酵粉(小蘇打),蒸出來的饅頭為什么會有那么多的小孔?如果我們同學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就注意結合這些實際現(xiàn)象,那么,學化學就變得生動而有趣。另外,在學習中還要積極鼓勵學生質疑,積極探索新知,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

三、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資源,拓展學生知識面,提高化學素養(yǎng)

現(xiàn)代網絡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因特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知識庫、資料庫,它擁有最豐富的化學課程信息資源,適合于學生進行“自主發(fā)現(xiàn)、自主探究”式化學學習,也為學生發(fā)散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孕育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例如:發(fā)煙硝酸和發(fā)煙硫酸的“發(fā)煙”原理是不相同的。發(fā)煙硝酸發(fā)出的“煙”是HNO3與水蒸氣形成的酸霧,發(fā)煙硫酸的“煙”是SO3,而這就需要探究解決。所以,教學中充分利用這些網絡資源,使教師和學生可以隨時從網絡上搜索和下載有利于豐富課堂教學的資源,拓展學生化學學習知識面,在教學中可以布置學生在課前到網絡上搜索一些與課堂教學內容有關的信息和素材。這樣不僅豐富了學習內容,擴大了知識領域,活躍了課堂氣氛,并有利于學生化學知識的積淀,有利于提高學生化學素養(yǎng)。

四、加強學生學習習慣培養(yǎng),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

在高中化學復習時,應該注意歸納整理、建立自己的認知結構,利用編寫提綱、列圖表等方式把知識加以系統(tǒng)化。同時,在記憶中盡量采用多次記憶法,一般兩次記住的知識,我再多記兩次,這樣可以使記憶得到鞏固。同學可以采用分時記憶的方法來加強記憶,早上與晚上比較清靜,大腦受到前攝抑制或倒攝抑制的影響較少,在這時間記憶東西相對比較好些。記憶方式很多,關鍵是要找出適合于自己的學習方法,就是要學會巧記、妙記,即要了解記憶過程中的動機作用、組塊作用、復習作用。實際在化學學習中很多知識點都需要記憶完成,例如顯色反應、硅的反常性質、酸性氧化物與酸反應、勻速周期表等,這些都需要通過記憶來完成知識的鞏固,所以,學習中可根據(jù)自己的情況,靈活運用有效的記憶方式強化化學學習。

五、合理利用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高中階段各學科的學習任務都很繁重,學習時間對于學習成績息息相關,它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保障,高中在為分科之前,沒各學科都很重要,只有在分科之后,文科學生減低對理科的學習,理科降低對文科的學習,但是學習的任務依然很重,尤其是化學作為最實用、重要的科目之一,只有我們同學轉變學習態(tài)度,樹立學習信心,適當?shù)囟嗷ㄐr間,對化學元素周期表、離子方程、無機化學、有機化學等內容做到課課清、天天清,經常復習鞏固,做到融會貫通,堅持學習,合理利用時間,切實做好自己的學習安排,科學規(guī)劃自己的學習步驟,從而提高學習的有效性,促進學生成績的提高。

總之 學好化學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要改變自身對化學的認識、培養(yǎng)學習化學的興趣,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資源,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合理利用時間,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李永紅.中學化學教育[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3.

[2] 李廣州.化學問題解決研究[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4.

第2篇:司考學習計劃范文

關鍵詞:高中理科綜合;高中化學教學;問題;策略

化學作為理科綜合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學生的理科綜合成績有著一定的影響。高中化學是一門抽象性強的學科,和生活也是非常貼近的。本文就高中化學教學所存在的弊端和問題進行了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一、簡要分析理科綜合考試化學科目

我國高考改革是在1999年的時候在廣東省開始的,直至2005年的時候我國各省市的高考科目已經開始采用了新課程標準,高考改革更加側重考察學生的能力。到了2010年的時候,已經將原有的“3+文科基礎/理科基礎+X科”,更改成為“3+理科綜合/文科綜合”,從此高考實施了一套全新的方案。理科綜合就包含了化學、物理、生物三個科目,其總分規(guī)定為300分。

在理科綜合考試過程當中,主要考核的就是學生的學習能力,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而采用的新的理科綜合考試。這一新改革關注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強調學生對基本技能的使用,加強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要求學生能夠運用已經掌握了的知識解決具體的問題。理科綜合考試中化學科目,它的分數(shù)是根據(jù)各個省市的不同而進行了稍微調整,但是總體來說它和物理、生物是保持在一個平衡的范圍。在新實行的理科綜合考試大綱中,知識的覆蓋范圍有所縮小,主要是考試書本中所涵蓋的重點知識和學生對于主干知識的把握程度,同時注重的是知識點之間的聯(lián)系和綜合運用能力的考察。

在分布題目這一方面,一般采用的是三個學科交叉進行的分布手段,但是在非選擇題及選擇題之間還會遵循一定的出題順序,其題目難度的分布也是不均勻的,需要學生能夠快速地轉換學科的思維,不僅要扎實掌握好化學的基礎知識,還要了解理綜的總體出題特點和難度。因此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一定要注意培養(yǎng)學科思維轉換的能力以及注意時間分配,從而加強訓練,穩(wěn)步地提升自己的考試成績。

二、在理科綜合考試下改善化學教學

本文就理科綜合考試進行了分析和研究,認為高中化學教學要根據(jù)考試改革的趨勢,對教學模式和方法進行相對應的修改工作。筆者針對最近幾年以來高中理科綜合考試中化學科目的考試情況,對改進高中化學教學方法進行了更深入的思考。

首先,筆者認為應該突出高中化學的學習重點。傳統(tǒng)的化學教學主要是注重學生對于主干知識和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這些知識主要集中在高一的化學課程當中。根據(jù)新的理綜考試的發(fā)展趨勢,教師應該使學生能夠認識到學習化學是非常有用的,不僅是為了獲取一定的分數(shù),應付考試,更是為了以后的學習打下夯實的基礎。所以說,教師在高一化學教學中應該突出一定的重點。如高一化學教學可以分成兩個部分,一個就是必修階段,一個就是選修階段。一般高中學校對化學課時的安排都是一周兩節(jié)課,其緊張程度可想而知。為了能夠改變高一化學教學課時緊張、內容過多的情況,教師一定要把握好高一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有目的性地進行教學,進而突出重點,對于必修的部分可以進行適當?shù)財U展,但在進行擴展的過程中不要太過深奧,一定要講透,讓學生徹底明白。

例如,人教版高中化學教材必修一第四章講解非金屬及其化合物中,教師只需要講解一些比較重點的化學知識就行了,在以后的教學過程中再進行詳細的講解。

在化學整體學習過程中,一定要將化學知識集合在一起。首先,教師應該掌握整個教學內容,將必修模塊中所涉及到的重點知識聯(lián)系到一起,形成系統(tǒng)的體系,然后在這個體系當中突出重點知識。學生在高二的時候就會開始分文科和理科,現(xiàn)在很多高校為了能夠盡早讓學生找準學習的方向,從高一開始就進行了分班工作,教師可以根據(jù)高中化學必修課程中所涉及到的內容總結出相對應的模塊。例如,化學物質及其應用、化學實驗、元素周期規(guī)律和物質結構、化學應用等。這樣進行分類學習,有利于學生在腦海中構建化學知識的大體框架,能夠很好地將分散的知識串聯(lián)成一個主題,組成成一個整體,采取這樣的方式有利于分清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從而讓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

不僅如此,教師還應該將化學課堂帶入到生活當中,讓學生清楚地明白化學是從生活中演變而來的,是生活中一個非常實用的學科。高中化學教學是強調學生實驗動手能力以及積累化學知識的一個重要方式,所以教師一定要根據(jù)理科綜合考試的要求,明確化學和生活的關系。

最后,教師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在高考理綜考試中越來越重視的就是對學生能力的考察和培養(yǎng),面對這一變化趨勢我們高中化學教師要本著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為主的原則,更好地改變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其中所指出的化學能力主要就是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化學總結和實驗的能力、化學信息的能力。教師在課堂中可以展開一系列的討論活動,讓學生進行自主談論,還可以組織一些實驗合作活動,提高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從而避免學生產生學習惰性,從根本上改變傳統(tǒng)化學課堂中僵硬的教學方式。

三、結語

總而言之,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我們要不斷地進行改革,這就要求我們高中化學教師與時俱進,努力探究和積累新的教學方法,從而提高化學教學水平和學生的高考成績,讓學生能夠在高考理科綜合考試中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參考文獻:

1.曹振宇.關于高考改革和素質教育[J].中學化學教學參考,2000(12).

2.周敏婭.化學高考實驗題解題指導[J].數(shù)理化學習,2012(12).

第3篇:司考學習計劃范文

信息化教學,就是在現(xiàn)代教育思想、理論的指導下,主要運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開發(fā)教育資源,優(yōu)化教育過程,以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為重要目標的一種新的教學方式。信息化教學是與傳統(tǒng)教學相對而言的現(xiàn)代教育的一種表現(xiàn)形態(tài),它以信息技術的支持為顯著特征。

信息化教學的本質就是運用系統(tǒng)方法,以學生為中心,合理、充分地利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教學評價等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具體設計,創(chuàng)設教學系統(tǒng)的過程或程序,將學習內容運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比較真實或接近真實的再現(xiàn),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信息化教學能夠提供充分的交互性,創(chuàng)設生動、直觀、形象的學習情境,使教學直觀化、模型化、動態(tài)化,擴充學生的知識面,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具有有效控制空間和時間的功能,如錄像、錄音、三維動畫、圖片等;能打破文字的限制,采用聲像效果,使教學過程生動、活潑、有趣,學生學習時更具體、深刻,以達到有效的教學效果。

二、傳統(tǒng)鉗工實訓教學存在的問題

多年以來,中職學生操作技能培養(yǎng)面臨著一道道難關:復雜的機器不能拆卸,一些工廠、企業(yè)學生很難進去參觀學習,一些昂貴的設備、儀器,學生很難有機會在現(xiàn)場操作等等 ,我們將其形象地概括為“看不見、進不去、動不了、難再現(xiàn)”。鉗工實訓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一直處于比較落后、陳舊的階段。 “一把銼刀闖天下”,所以有些學生戲稱鉗工實訓是“鋸爛鐵”。教師往往忽略學生學習的原動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忽略了對學生進行鉗工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始終進行著一種簡單師傅學徒式教學形式。學生學習積極性不高,甚至出現(xiàn)抵觸情緒,創(chuàng)造型人才的培養(yǎng)也就成了難以實現(xiàn)的空中樓閣,這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最大弊端。

三、鉗工實訓的信息化教學思考與嘗試

信息化教學最關鍵是教學軟件的開發(fā),通過仿真模擬、實時評價等實現(xiàn)教學目的,而這些都需要軟件的技術性、實用性來保證。

1.教學資源的搜集整理,即在物質條件上做準備

這是開發(fā)研制信息化教學軟件的前提,是很關鍵的一步。這一步驟工作將從物質上、根本上決定這個教學軟件是否成功、是否有較高的教學實用價值。教學資源既包括基于教材內容的結構化知識的展示,更要包括擴展性學習資源的收集。中職鉗工實訓基本技能包含了:劃線、鋸割、銼削、鉆削、鉸孔、攻絲以及各種量具的使用等。知識點涉及機械專業(yè)各門學科知識,如:機械制圖、機械基礎、鉗工工藝學、金屬材料、力學等等,以及必要的數(shù)學計算。這些資料都要收集進入軟件數(shù)據(jù)庫。

2.教學資源的加工組合,即在技術上開發(fā)研制教學軟件

這是一個技術性的步驟,主要是把教學資源組織起來,使之變活,變成可操作性強、方便實用的教學軟件。它不僅僅要求教師能熟練運用計算機通用技術,更需要掌握Pro/E造型、3D SolidWorks軟件設計等專業(yè)技術。因此如何設計出一個比較完善、兼容性較強、系統(tǒng)相對較復雜、性能卻比較穩(wěn)定的好軟件,是能否真正實現(xiàn)信息化教學的關鍵。

在資源的加工組合過程中,要緊緊圍繞“任務驅動”和“問題解決”這兩大學習和研究活動的主線,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把鉗工實訓教學中的操作步驟、要領與技巧,以及實踐中難以用語言描述的微觀組織、結構變化、形成過程等以動畫形式直觀形象地體現(xiàn)出來。必須注意各種教學資源的分類,如面的加工分為平面、曲面和斜面;配合加工分為對配、全配和混合配;工件形式還可以分為單件、配合件和組合件。在軟件開發(fā)時必須充分熟悉掌握教材,并加以歸類、組合,便于在實際運用中統(tǒng)籌兼顧工藝分析與實技訓練,使各種技能之間合理交叉訓練,以期取得最佳實訓效果。

3.教學軟件的應用,即學生在實訓過程中可以自主學習

學生學習時,在教學軟件里只要點擊鼠標就可以通過動畫等形式展現(xiàn)工件的制作過程,整個過程隨時可以進行三維和二維的對應比較,不僅形象生動易懂,而且每一工步都會提示適用工具、注意事項等,大大提高了實訓安全系數(shù),更提高了實訓效率。信息化教學平臺還可以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高專家在線指導、問題答疑,也可以為學生提高遠程討論、交流和反饋,充分利用教學資源,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4.考核評價

信息化教學在鉗工實訓中的運用,其考核和評價體系是一個交叉的、互動的過程。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的共同學習和個別學習功能,增強學生學習評價的互動性。在安排實訓課題時,先給學生分組并給予一定時間的討論,讓每一組學生發(fā)揮集體的智慧分析加工工藝和加工方法,利用信息化教學平臺及時糾正不合理工藝方法,制定加工工藝卡,然后再經過教師重、難點和注意事項的講解后開始實訓。這一過程的考核評價是實時的。在實訓結束后,安排學生對實訓工件進行互評,把測量結果輸入教學軟件中,系統(tǒng)會及時反饋工件加工質量,判斷出現(xiàn)問題的原因,學生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最后再經過教師講評,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四、鉗工實訓信息化教學實踐效果評價

1.豐富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對鉗工實訓的學習興趣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曾說:“最好的學習動因是學員對所學材料的內在興趣。”通過信息化教學手段,學生可以近距離觀看往屆學生的鉗工實習作品,身臨其境的體會校內外舉辦的鉗工技能比賽。對實踐教學中的操作步驟、要領與技巧,以及實踐中難以用語言描述的微觀組織、結構變化、形成過程等以動畫形式直觀體現(xiàn)出來,讓學生覺得鉗工操作既有新意,又很簡單。利用信息化教學平臺,讓學生及時了解考工、考級及鉗工在企業(yè)實際生產中的重要作用,提前認知鉗工實訓中一些較難的技術,如工藝安排、尺寸精度的掌握、配合件的完成、簡單機器的裝配等等,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迎接挑戰(zhàn)的激情。教師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引導。

2.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思維,調動學生在實訓中的主觀能動性

創(chuàng)新是技術和經濟發(fā)展的原動力,市場的競爭實質上是人才的競爭,而人才競爭的關鍵是人才創(chuàng)造力的競爭。因此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我們鉗工實訓教學的重要課題。信息化教學可以讓學生學會獲取知識,是一種終身學習的方法。通過信息化教學手段,采用指導性、提示性和啟發(fā)性思維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打好基礎。

3.有利于開展分層次教育,確保實訓效果

對于動手能力相對較弱的學生,在信息化教學平臺中開展分層次教育,可以不斷重復、模擬,創(chuàng)造成功的機會,使他們領略成功的喜悅。根據(jù)這些學生的實際情況分層設置訓練目標,適當降低技能訓練要求,采取分層遞進、分類指導,盡量找出其訓練過程中的亮點給予鼓勵,讓他們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確保技能訓練的實際效果,讓每個學生都能掌握一技之長,立足社會。

五、開展信息化教學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1.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師作為學習的促進者,要引導、監(jiān)控和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力求做到教與學的最佳結合。

2.信息化教學只是傳統(tǒng)教學的補充,絕對不是傳統(tǒng)教學的替代品

信息化教學在鉗工實訓工作中,不僅僅是讓學生增加知識,更重要是讓學生掌握技能并能運用技能,所以特別要注重知識與能力的最佳結合。

3.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

教師要及時更新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讓學生從接受學習為重心逐漸轉移到以發(fā)現(xiàn)學習為重心,使學生在發(fā)現(xiàn)學習中主動掌握新工藝、新技能。

4.要加強“協(xié)作學習”

第4篇:司考學習計劃范文

利用信息技術,突破教學難點

有研究表明,在學習中,同時調動視、聽覺,能明顯提高記憶和學習效率。多媒體可以利用自身的音頻和視頻功能,創(chuàng)造一個讓人身臨其境的環(huán)境,學生在此環(huán)境中進行各種操作和觀察,將在真實世界中難以感覺到的微觀世界真實地模擬出來。例如,在講解二氧化碳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時,筆者利用多媒體將課本中靜態(tài)的描述轉為動態(tài)的演示過程,增強了學生對事物的理性認識,把抽象問題具體化、形象化,便于教與學的開展。

又如,化學實驗中的一些錯誤操作,以前只能靠教師講解其錯誤的原因以及錯誤操作可能帶來危害,學生印象不深,而利用Flas模擬這些錯誤操作,不僅能將步驟逐一演示,還可采用慢鏡頭細細觀看。這樣,學生不僅能明白錯誤的原因,觀看后對知識的記憶也很深刻。通過有效利用信息技術,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學難點很容易就突破了。

通過信息技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

信息技術最顯著的特點是交互性。有了交互性,就能及時地反饋信息,實現(xiàn)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雙向交流,對學生整個學習過程進行個別化的實時指導,真正實現(xiàn)因材施教。

例如,演示一些試管內氣體、液體的變化實驗時,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一般是教師在講臺上操作,但下面的學生卻不一定觀察得清楚,他們始終處于一種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而利用計算機聯(lián)網顯示的功能,可以把小小試管里發(fā)生的一切,通過顯示器清晰明確地呈現(xiàn)在全體學生的面前,從而克服了后排學生無法觀察清楚的問題。同時,還可以利用某些專業(yè)軟件,讓學生通過簡單的操作,在計算機上練習化學變化畫面的移動和色彩的填充,以此鞏固所觀察到的化學現(xiàn)象,并且利用計算機的反饋系統(tǒng),能及時解答學生在操作中遇到的問題,變單方面的信息傳遞為雙向交流。信息技術的運用改變了過去教師一人操作、學生被動觀察的現(xiàn)象,使學習活動變成了學生自己的主動行為。

運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課堂結構

第5篇:司考學習計劃范文

關鍵詞:無機及分析化學;教學效果;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45-0117-02

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的發(fā)展迄今有百余年的歷史。無機及分析化學是隨著教育的發(fā)展,在課程體系的改革中,將無機化學和分析化學兩門基礎課程合并成一門綜合性課程的一種改革。這主要是針對我國在教育改革過程中,多數(shù)高校已經發(fā)展成為多學科性的大學?;瘜W工作者需要面對現(xiàn)實,更新教學內容,完善教學體系,進而適應科技發(fā)展的要求。無機及分析化學是根據(jù)我國非化學專業(yè)化學化工類專業(yè)要求,將傳統(tǒng)的無機化學、分析化學和普通化學進行整合而得的一門綜合性基礎學科[1]。

無機及分析化學將熱力學知識融入有關章節(jié),并結合四大平衡和四大滴定分析法。這門課程的目的,是使非化學類專業(yè)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程后,能掌握最基本的化學原理和化學分析方法。該課程是材料、環(huán)境、化工、安全等專業(yè)最重要的基礎課之一,可以為后續(xù)的課程如化工原理、化工分離等專業(yè)課打下基礎,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具有極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2]。因此,無機及分析化學為了使學生擴大知識面,在有關部分重點介紹并拓展了相關知識的應用。

通常來說,無機及分析化學這門課程都會安排在大一第一學期進行學習。這種安排主要基于兩方面的考慮。一是大一新生剛入校,可以利用學生對高中化學知識的記憶,將高中學習知識與大學的這種基礎性知識結合起來;二是這門綜合性基礎課程的學習,可以為即將進行的專業(yè)課學習打下基礎。但是,相比較于高中的學習,無機及分析化學所要求的內容較多,其特點是章節(jié)較多,概念抽象,理論性強,并且有的習題計算較為復雜。因此,有的學生產生了畏難情緒,失去了學習研究的興趣和動力。針對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筆者結合自己從事無機及分析化學教學工作的體會,對高校無機及分析化學理論課教學過程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的方面進行了一些分析和總結。

一、理論和實際結合,提高學習興趣

俗語說得好: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人也把興趣比作是喚醒學生求知欲的金鑰匙。學生一般對純粹理論的學習比較反感和厭倦。但是如果能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或實際生產和無機及分析化學知識聯(lián)系在一起,會提高學生學習無機及分析化學的熱情[3]。在講解課堂內容時,可以將現(xiàn)代的一些新穎的研究知識結合起來。如在講解液體時,可以與現(xiàn)在研究較多的“離子液體”的相關知識加以講解;在講氣體的相關知識和“道爾頓分壓定律”時,可以講解“超臨界流體”這種特殊“氣體”的知識。這些內容的開拓,不僅能增加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也能培養(yǎng)學生對以后更進一步深造的科研熱情。

二、引入史實,啟迪學生思維

每一門課程的學習過程都伴隨著學生思維的啟迪、開發(fā)和培養(yǎng)。在無機及分析化學的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啟迪、開發(fā)和培養(yǎng)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一般情況下,人類對客觀事物認識過程都是從簡單到復雜,從一般到個例的發(fā)展。因此,在講解無機及分析化學時,要加強學生思維的鍛煉,需要從簡單的事實著手。所以,史實的引入對學生思維的啟迪是非常重要的。如對理想氣體模型的講解時,要引入理想氣體從理想狀態(tài)到實際狀態(tài)的轉變觀念,這也是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轉變,進而引出熱力學問題的研究也是從理想氣體的研究應用開始,再擴展到實際的化學反應過程。最后要求學生系統(tǒng)掌握知識點,并且是他們認識到,科學發(fā)展的過程也就是科學的探究過程。

三、認真?zhèn)湔n,有備而去

由于無機及分析化學是應用化學、環(huán)境工程及化工專業(yè)學生基礎課程,針對大一學生剛從中學升入大學的實際情況,老師在課程準備時力求做到深入淺出;同時,在教學安排中,盡量把課本中有別于中學的新內容傳遞給學生。為了給學生對物質結構基礎的學習有一個直觀的展示和系統(tǒng)的認識,可以參考多所高校相關精品課程教案,在課件制作上的制造上將分子反應的動畫融入其中,讓課件不僅有理論知識介紹還有生動演示。特別是在講解《物質結構基礎》這一章時,為了增加學生對于s、p、d軌道及原子軌道角度分布圖和電子云角度分布圖的理解,單純將公式必定會讓學生暈頭轉向,所以有必要給出這些圖形的空間結構圖,加深學生的直觀理解[4]。因此,為了能上好每一堂課,教師要在備課上下了不少功夫,力爭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去”,每堂課都在課前做好充分的準備,并及時調整和補充課件,課后及時對該課作出總結。

四、增強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

在無機及分析化學的教學中,每次課下課后,老師都要及時與學生溝通,了解同學對這門課程的學習動態(tài)并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盡可能照顧到大多數(shù)同學的學習進度。介于無機及分析化學這門課程理論比較枯燥的特點,課堂上注意精講精練,將該課程與化學專業(yè)結合起來,多舉例子,為學生進行深入細致的講解。同時要虛心請教其他老師,找到自己和別人的差距。在教學上,有疑必問,同時多聽老師的課,做到邊聽邊講,學習別人的優(yōu)點,克服自己的不足。

五、認真布置作業(yè),做到精讀精練

為了做到習題有針對性、有層次性,教師需要收集各種輔助資料,在《無機及分析化學》的每章課程學習完后布置分章節(jié)的習題并配以詳細的答案解析,力求每一次練習都起到最大的效果。教師對學生在操作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及時進行解答和演示,做好課后輔導工作。為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相應的輔導,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

六、做好與實驗課的有機結合

無機及分析化學課程改革后,原來的無機化學實驗和分析化學實驗也進行了相應的調整,由原來的兩門實驗課合并成為了一門實驗課,即通常稱之為近代化學實驗I的課程。由于這門實驗課是無機化學實驗和分析化學實驗的綜合體,所以體現(xiàn)出了以下特點:在數(shù)量上有所減少,但在內容的綜合性上有所增強。因此,就要求在實驗教學上對學生有更高層次的要求,進而也就要求老師在教學上有更高層次的提高。在近代化學實驗的課程設置中,通常會與理論課程同步,即在講完基本的數(shù)據(jù)處理及滴定方法后,一般才會要求學生進實驗室做實驗。為了保障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的水平,教師除了在實驗室進行講解之外,課堂上的實驗基本知識的講解也是必不可少的。

一般而言,對于實驗內容的基礎知識,都要求教師穿插在無機及分析化學理論課的講解中進行。比如常見容量儀器的精度比較,要讓學生樹立起這樣一種信念:分析實驗是高標準、高精度、高靈敏的操作,所用儀器必須干凈、精確,進行的實驗操作必須準確,才能得到好的結果。比如,溶液的移取所用儀器的選用:如果用的是燒杯,其數(shù)據(jù)記錄就為整數(shù)位;如果用的是量筒,其數(shù)據(jù)記錄就應該記錄到小數(shù)點后一位;如果用的是移液管,其數(shù)據(jù)記錄就必須精確到小數(shù)點后兩位。三種儀器中,精度最差的是燒杯,精度最高的是移液管。所以通常在滴定實驗中,只能用移液管移取溶液,不允許用燒杯移取溶液。

參考文獻:

[1]鐘國清,蔣琪英.無機及分析化學實驗教學的綠色化探索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9):150-153.

[2]張樹永,宋其圣.興趣培養(yǎng)是綜合素質和創(chuàng)新意識教育的前提[J].大學化學,2005,20(4):14-19.

第6篇:司考學習計劃范文

為何選擇釘釘

我校在教育管理信息化的起步階段,曾與多家公司接觸,打算引入學校OA平臺。但有的定制要收費,重大版本升級要收費,動輒幾萬、十幾萬的高昂費用,讓我們卻步;有的不支持手機用戶端,不能跨系統(tǒng)使用,讓我們放棄。我校傳統(tǒng)的辦公方式存在著耗材大、費時長、效率低等問題,學校不斷增加的“數(shù)字土著”和“數(shù)字移民”呼喚我們必須緊跟時代步伐,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在艱難中起步。

從2014年開始,我校采取某工作群作為交流思想、消息、傳遞文件的重要方式,但因其本身功能的局限,內容以后,無法及時了解對方是否查看消息、是否按時接收文件,有時重要通知不得不再次打電話逐一進行確認,費時費力。2015年5月底,隨著釘釘2.0及其后續(xù)版本的推出,因其具有溝通精準,協(xié)同高效,支持跨平臺、跨系統(tǒng),可實現(xiàn)云端移動辦公,對中小企事業(yè)單位免費提供基礎服務等眾多優(yōu)點,于是我校開始探索釘釘在學校管理信息化中的應用,這也促使我校跨入了“云”和“移動辦公”的新時代。

使用釘釘帶來便利

1.達到精準溝通

使用釘釘信息時,可以根據(jù)需要靈活選擇一對一或者一對多的方式,實現(xiàn)信息按需推送,避免信息全員“轟炸”。信息后,者可以隨時了解消息是否被及時查看,文件是否被按時接收,做到“已讀、未讀,一目了然”。必要時,還可以利用釘釘?shù)摹癲ing一下”功能及時提醒未查收消息的教師盡快接收消息,實現(xiàn)了重要消息釘釘必達。

2.獲得高效協(xié)同

學校工作有時需要不同處室、多位教職工的密切配合才能完成。例如,學校打算周四下午召開一次教學云平臺的師生培訓會,放在以前需要先召集相關人員開會,分解培訓任務,培訓當天上午要進行環(huán)境準備檢查(衛(wèi)生、來賓停車、Pad充電、培訓會場音響、空調、無線網絡等)、材料準備檢查(培訓資料、PPT等)、人員安排檢查(保安、攝影師、引導服務師生等),其中任何一項工作安排、落實不到位,都可能影響培訓活動開展的質量。但我們使用釘釘辦公的“任務”應用后,只需在手機上輕點幾下便設定好了各項子任務完成的時間及責任人。如果任務責任人有什么問題,還可以在釘釘上及時溝通。快到截止時間了,任務會通過“ding消息”友情提醒未完成任務的小伙伴們,再也不用打電話或發(fā)信息一遍遍地催。任務發(fā)起者只需查看任務清單,在任務的不同時間節(jié)點各項準備工作誰完成了,誰沒完成,一目了然。

3.加強情感交流

釘釘原本只是一種工作方式,但我校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把釘釘?shù)墓δ軓膯渭兊募夹g手段拓展至人文關懷的層面。例如,校長在冬至這個一年當中白天時間最短、夜晚時間最長的一天,送上“冬至暖心紅包”,受到教師們的追捧;教師在各級各類比賽中獲獎,大家在釘釘群里相互祝賀、相互鼓勵;教職工生日當天,工會代表學校送上生日蛋糕卡,同事們紛紛通過釘釘送上滿滿的生日祝?!?/p>

釘釘使用反思

1.推進教育信息化是校長的責任

釘釘雖然功能強大,但其在我校的推廣過程并非一帆風順。從學校論證、認可釘釘管理平臺,決定組建釘釘群,到把使用和推廣釘釘?shù)娜蝿战唤o信息技術教師,幾周的時間過去了,群內只有校長、教務主任、信息技術教師3個人,有的教師直言想放棄。在這種情形下,校長親自接手釘釘管理,既當管理員,又當培訓員,還當服務員,僅用了2周的時間就完成了全校教職工從原有工作群到釘釘管理平臺的平穩(wěn)升級換代,其以身作則的行為深深感染了大家。

釘釘在我校的推廣并初步應用,是我校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一個縮影,同時學校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方向考驗著校長信息化領導力的水平,學校教育信息化的具體實施絕不單純是信息技術教師的事,更是校長的事,校長應該義不容辭地把學校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重任扛在肩上,把工作抓在手上。

2.變通培訓方式提高使用效能

我校傳統(tǒng)的教師信息化能力培訓,大多采取先動員,再培訓,后使用的辦法,有時實際效果并不理想。有教師曾戲言:有的培訓,動員時心潮澎湃,培訓時云里霧里,培訓后回歸平靜。為了推廣釘釘,校長自掏腰包設計“搶紅包”任務,讓教師帶著任務先用起來,在使用過程中,逐步熟悉釘釘平臺環(huán)境,遇到困惑和問題,及時答疑解惑,針對問題開展指導。這次釘釘?shù)呐嘤?,我校還采取分層培訓的辦法,由校長先培訓學校的信息技術骨干,再和信息技術骨干一起完成全員培訓。

學校的信息化發(fā)展離不開硬件支撐環(huán)境,離不開政策支持,離不開經費保障……但關鍵因素是人。只有師生著眼未來社會人才需求,達成信息化建設的共識,產生主動參與的愿望和樂趣,學校的信息化才會有良好的發(fā)展前景。

3.激發(fā)學校管理理念的升華

釘釘不僅僅給我們引入了一個教育管理平臺,使教育管理進入“云”和“移動辦公”時代,更讓我們開始思考在“互聯(lián)網+”時代學校的組織重構和管理流程再造。例如,我校最初設想使用釘釘?shù)慕M織架構依然是傳統(tǒng)型的:校長室、教務處、德育處、總務處、團委、校辦、年級組、學科組……和現(xiàn)實學校的機構設置基本一致,但經過反復斟酌,最終在釘釘上形成的組織架構是這樣的:管理團隊、年級組、學科組、后勤保障組、班主任、黨員組、信息化教學組……我們認為,后者的組織架構提升了管理的層次,實現(xiàn)了管理的扁平化,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把教師從不同的角度分成年級、學科、班主任、黨員等不同的組,既有利于信息在一定的范圍內按需精準推送,又有利于教師打破辦公室實際的空間分布,隨時實現(xiàn)線上發(fā)起專業(yè)研討和交流;專門成立信息化教學組,更有利于把對教育信息化有興趣的教師組織起來,定期推送相關資源,為學校培養(yǎng)信息技術骨干力量。

4.使用釘釘?shù)倪M一步設想

第7篇:司考學習計劃范文

以“工業(yè)碳酸納的質量鑒定”為基礎,設計了一個以學生為主體的綜合性分析化學實驗教學項目。教學環(huán)節(jié)包含自主設計、師生討論、自主實踐和教學評價4個階段。教學實踐表明,該實驗項目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實驗興趣,增強學生在教學實踐中的自主性,鞏固學生的專業(yè)基礎理論與技能,提高學生的專業(yè)綜合素質。

關鍵詞

自主式學習;綜合分析化學實驗;工業(yè)碳酸鈉;質量鑒定

高等教育的目標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1-2]。具體到實驗教學中,就要求加強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開發(fā)與建設,引入自主式、探究式的實驗教學方法,建立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指導為輔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專業(yè)綜合能力與自我創(chuàng)新意識[3-7]。我們在分析化學實驗教學實踐中,一方面保證基礎性實驗的開設,確保“三基(基本知識、理論、技能)”融入到實驗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扎實的專業(yè)基礎素質。另一方面也加大了綜合性、設計性實驗項目的開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綜合創(chuàng)新能力?;A實驗內容主要偏重驗證性,有很多成熟的實驗項目可選擇。而綜合設計性實驗要求涉及本課程的綜合知識或者與本課程相關的課程知識,必須具備綜合性、探究性、實用性、普遍性與先進性的特點[8-9]。目前許多已有的綜合性實驗僅僅是基礎實驗的粗略改造,真正具備綜合設計性特點的實驗項目很少。因此教師需要整合現(xiàn)有的實驗資源,積極進行以學生為主體的綜合設計性實驗的設計與開發(fā)。在國家標準“工業(yè)碳酸鈉及試驗方法”(GB210.1-2004)里,工業(yè)碳酸鈉的質量技術指標項目包括總堿量、氯化鈉、鐵、硫酸鹽、水不溶物和堆積密度[10]。其中前4個指標分析涉及到了酸堿滴定、沉淀滴定、重量分析和光度分析等分析化學實驗內容。我們以此國家標準為基礎,結合分析化學實驗的基本要求,精心設計了“工業(yè)碳酸鈉的質量鑒定”這一緊密聯(lián)系生產實際、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綜合性實驗項目。

1自主設計

教師采用“任務式”教學方法,首先下發(fā)“工業(yè)碳酸鈉質量鑒定”實驗方案的設計任務書。任務書中明確了設計實驗方案的要求。(1)要求學生進行文獻信息調研。如查閱工業(yè)碳酸鈉生產的工藝流程;了解物料的物理化學性質;利用多種渠道進行國家標準的檢索;解讀工業(yè)碳酸鈉的質量標準。(2)根據(jù)國家標準確定檢驗項目,編寫工業(yè)碳酸鈉的質量分析方案。要求詳細列出:實驗目的、實驗原理、試劑與儀器、實驗步驟、數(shù)據(jù)記錄與處理。鼓勵學生根據(jù)所學專業(yè)基礎知識和查閱的文獻資料獨立設計出新的實驗方法。該“任務式”教學活動為學生提供了自主查閱文獻資料、獨立設計實驗方案的體驗實踐,充分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師生討論

教師提前一周組織學生對設計的實驗方案進行“分組討論”與“個別討論”,增加師生互動的機會。教學實踐表明,學生提交的分析方案主要來自對教材基礎實驗的修改,國家標準的分析方法及專業(yè)文獻的新方法。其中,也不乏個別學生自主設計的新方案。教師對學生設計的實驗方案進行具體的分析評定,對學生設計的新方法的合理性、可行性進行討論。這中間會涉及到許多實際應用的基礎知識點:實際樣品的取樣;樣品的前處理(如樣品溶液的酸度調節(jié));標準溶液的選擇、配置與標定;混合指示劑與基礎實驗常用指示劑的不同;不同分析方法(如比濁法、重量分析法和光度法測定硫酸鹽)的比較等等。通過對分析方案分組討論,師生一對一討論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加深了學生對分析化學專業(yè)知識的綜合化與系統(tǒng)化理解。

3自主實踐

為了方便實驗室藥品采購與管理,在方案討論結束后對實驗方案進行了統(tǒng)一,并在實驗室條件允許下鼓勵學生對自己設計的新方案進行自主實踐。表1列出了“工業(yè)碳酸鈉的質量鑒定”的實驗方案中所選用的測定方法。學生在這一綜合性實驗方案的實踐過程中,進一步鞏固了基礎性實驗的內容,拓寬了分析化學實驗的應用面,提高了理論知識與實驗技能。例如,在酸堿滴定法測定總堿量的實驗中切身體會了溴甲酚綠-甲基紅混合指示劑與甲基橙指示劑變色的不同;沉淀滴定法測定氯化物時學習了如何在大量沉淀存在下判斷滴定的終點;光度法測定鐵時樣品溶液酸度的調節(jié)方法;個別同學還自主實踐,比較了采用目視比濁法與光度法進行硫酸鹽限量分析的實際區(qū)別。面對實際工業(yè)生產的樣品分析,在整個實驗方案實踐過程中,學生表現(xiàn)出極高的實驗興致,能夠獨立思考、勇于嘗試,專業(yè)知識綜合應用的能力得到了充分施展和顯著提高。特別是,在實驗方案的實施過程中,改變常規(guī)的由實驗員教師準備試劑藥品的做法,要求學生列出所使用試劑儀器的詳細清單,親自配制實驗所需的試液、標準溶液、指示劑等。這一具體的實踐環(huán)節(jié)鍛煉了學生實驗的基本技能,提高了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4教學評價

數(shù)據(jù)的記錄與處理部分要求學生科學地、規(guī)范地記錄原始數(shù)據(jù),計算實驗結果和相對平均偏差。要求學生在保證精密度前提下提高樣品測定結果的準確度。根據(jù)國家標準里各項指標的要求,評價工業(yè)碳酸鈉的質量等級,編制工業(yè)碳酸鈉質量等級認定報告。最后,要求學生總結實驗的心得體會,進行“自我評價”。學生普遍反映該實驗項目更貼近工業(yè)生產實踐,給了學生查閱資料、設計方案、自己處理問題的機會,提高了分析化學實驗的興趣??茖W、合理的教學評價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我們把該實驗項目的開設學時數(shù)定為8學時,相當于2個基礎性實驗項目。對學生的評價與考核包含了2個部分,首先是對設計方案的評價,從中可以了解課后學生查閱的文獻量,對設計方案的可實施性和規(guī)范性進行評價。其次是方案實施過程中的規(guī)范與實驗結果的準確度,從中可以掌握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及科學嚴謹?shù)墓ぷ鲬B(tài)度與作風。

5結束語

3個學期的教學實踐結果說明,該綜合性實驗項目充分確立了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地位,調動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提高了學生對分析化學實驗的興趣。學生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進一步拓寬了專業(yè)知識面,實踐了所學的理論知識,提高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另外,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需要逐一評價學生的設計方案,處理學生實踐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這需要教師投入比常規(guī)基礎性實驗更多的時間與精力。但教師也因此能更深入地了解學生掌握專業(yè)基礎知識的實際程度,發(fā)現(xiàn)實驗教學中的不足,從而不斷優(yōu)化后繼的教學過程。教學雙方做到了互相促進,共同進步!

參考文獻

[1]訾學紅,陳永寶,張紅光,等.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32(6):321-323

[2]皇甫倩,王后雄.化學教育,2014,35(3):64-68

[3]孫純學,高若寧.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10):128-130,153

[4]漆紅蘭,劉晨,范曉荔.化學教育,2014,35(10):25-28

[5]盧怡,劉金庫,徐志珍,等.化工高等教育,2012(1):30-32,58

[6]馬新起,郭泉輝,楊顯.大學化學,2014,29(3):57-59

[7]施鼎方,徐競成,朱毓秀,等.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2,31(8):85-87

[8]曹小華,謝寶華,葉姍,等.化學教育,2011,32(5):60-63

[9]肖建富,高瞻,李桂新.實驗技術與管理,2008,25(12):143-145,165

[10]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工業(yè)碳酸鈉及其試驗方法GB210.1-2004.2004:10

第8篇:司考學習計劃范文

信息化教學,顧名思義是指有現(xiàn)代信息技術參與的教學。若以系統(tǒng)觀來看課堂,那么它的要素就由教師、學生、環(huán)境等要素構成。信息技術能極大地改善師生間信息傳播與互動的形式,因而教學目標、教學形式也會隨著之得到改變。高職院校最典型的是把信息技術工具應用在教學里。傳統(tǒng)的課堂里,教師只能把學生集中在教室里統(tǒng)一講授教學內容,學生在課上最重要的任務是聽課,然后利用課下時間做練習等,發(fā)現(xiàn)自己的問題,如果這些問題自己無法解決,那么就去找老師或同學請教。而在現(xiàn)代的課堂中由于信息工具的改進,教師可以把整個教學內容拆分為一個個地知識點,把對每個知識點的講解做成微課放到互聯(lián)網上。學生可以在課前學習這些微課,掃除一些淺層次的概念、知識點等。之后,教師再可以利用寶貴的課堂時間對學生課前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加以解答。更重要的是,因為有了充足的時間,就可以做一些傳統(tǒng)課堂難以完成的事情,如發(fā)展學生的高級思維能力、項目學習、探究學習等。

二、信息化教學的定位融合與高職院校教學的總體思路

根據(jù)《天津市高等職業(yè)院校教師教學能力競賽暨全國職業(yè)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校內選拔賽的通知》和《全國職業(yè)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賽項方案》的要求,高職院校近期組織了2015年天津市高等職業(yè)院校教師教學能力競賽暨全國職業(yè)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校內選拔賽。在信息化教學中,信息化技術對教育發(fā)展具有革命性的影響,教師利用信息工具解決了一些傳統(tǒng)教學難以解決或者高成本解決的問題,從而給教學帶來了更多的機會和可能性。

(一)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的核心和價值

高職院校教學信息化包含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信息化教學,也就是常規(guī)的信息技術教學,如傳播技能、方法。較早年代的計算機基礎教學,包括制作word、PPT,以及后來的視頻錄播、電子教材等。第二層面是教學的信息化,也就是用信息化的方式推動教育發(fā)展,其中包括了基礎設施信息化、管理及應用軟件、數(shù)字資源內容。簡單來說,硬件、軟件、內容、整合方案的信息化教學改造,適用于信息化技術薄弱的高職院校改造教學項目,也應該滲透在職業(yè)能力培訓、生產性實訓和企業(yè)頂崗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信息化教學里面最重要的教學是方法思想,其次才是具體的知識。如果不能解決教師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的問題,不能達到以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為目的,妄圖通過教學方法來達到目的的改革,無非是進入另一條歧途。

對于信息化教學很多高職教師爭論不休,教育派、技術派各有紛爭。有的提出技術只是教學的輔助,有的提出技術能更客觀推進教學。簡而言之,信息化教學不僅僅只是教學手段背后的數(shù)據(jù),而是教育教學的一種手段。例如,微課制作不是單純的視頻制作,如果太花哨反而會喧賓奪主,干擾學生的注意力和思維連續(xù)性。所以,教學設計才是重中之重,技術只是輔手段。教學過程是人與人之間的個性生成,是情感的相互渲染,是同伴的協(xié)同成長,是品格影響下的自我萌發(fā),是知識傳遞后的個人思索。教學的本質需要回歸到教學者和受教學者,以及受教學者之間。

(二)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的支撐

教學信息化是教學技術中的重要研究部分,經驗豐富的教師知道教學環(huán)境的重要性,所以他們知道用什么樣的媒體,什么樣的師生交互,什么樣的教學設計是科學的。教學過程中應該把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21世紀是高新技術蓬勃發(fā)展的時代,網絡化信息化程度相當高,一是為了響應教育部對改善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質量的要求,必須培養(yǎng)擁有過硬的理論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實用性人才;二是使高職院校跟上信息化教學改革的步伐,培養(yǎng)出高素質技術型人才。

從教育信息化層面來講,為教師提供內容豐富多元的教學資源非常重要。比如可以使用視頻、音頻、圖片等形式表達方式。如今多媒體教室、計算機、實物投影、交互式白板運用廣泛,為教學帶來了便利。再從高職院校層面來看,高職院校投資信息化教學設備是為了建設現(xiàn)代化校園,也為學校能可持續(xù)的發(fā)展前景提供了保障。

(三)信息化教學有益學校校風氛圍建設

高職院校的信息化教學要符合學校的實際,充分考慮學校的現(xiàn)有的教學管理特色,符合學校的教育信息化的內涵,是教育信息化改革的一個重要的探索方向。某些高職院校出現(xiàn)了大量的微課和微課制作工具,也開展了許多微課競賽和名師賽課活動。且不論這批微課的質量如何,火熱的背后反映的是學校和教師為提高信息化教學的水平,把微課作為一種教育內容資源形式應用到高職教育環(huán)境中。信息化教學除了能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外,使其具備個性化特征才是從業(yè)教育行業(yè)的人員應當深入思考的問題。

三、高職院校信息化教學的改革新思路

(一)建設完善信息化教學課程體系

可以嘗試利用開放信息化實驗室為學生提供嘗試自主學習的學習方法,也可以在學生進行實際操作的時候模擬開放性場景,讓學生在實際操作中明確自身欠缺的能力,這樣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潛力。教師分析學生在模擬場景的優(yōu)缺點,就能確定學生勝任用人單位工作所需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從而明確教師所要培養(yǎng)的人才規(guī)格,從而讓教學內容更好地服務于信息化課程體系。

(二)提高高職教師信息化教學水平

信息化教學目前來說是為了迎合國家“三通兩平臺”的政策要求,當前建設更多的還是硬件以及軟件系統(tǒng),為教師提供信息化教學、辦公的手段,但是目前效果不太樂觀,更多的設備和系統(tǒng)還處于休眠階段。如何激勵教師讓教師具有信息化教學的意識,才是當前教育信息化最關鍵的問題,如何把理論和實際操作相結合才能更好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信息化教學是大趨勢,高職教師所處的環(huán)境相對中小學老師要非封閉一些,他們對信息化教學的認識、實踐可是說是相當深入了。要開展信息化教學,大環(huán)境已經具備,移動互聯(lián)網和自帶設備的普及,信息化教學工具設備反而是其次的。根據(jù)調查,城市內高職院校目前大部分的學生已經擁有智能手機,并有小部分學生擁有平板電腦,對于一個學校或是教師來說,真正需要的工具設備只需要少而精。實則開展信息化教學,教師思維方式的轉變才是重要的。一個教師具備互聯(lián)網思維對開展信息化教學相當重要,這樣就可以免費的、可分享的、隨時隨地展開教學。

(三)教學應用平臺和服務的建設與高職教育模式的融合

信息化教學的魅力,(下轉第頁)(上接第頁)就是在教學應用平臺和服務中輕松地展現(xiàn)高職院校的特色。并根據(jù)設計教學狀況,做到應用平臺和高職教育的有機結合,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在高職教育教學中的推進作用與效益。信息化教學無非是更高效省時,使學生在激烈的學業(yè)競爭和社會競爭中取得優(yōu)勢。而在這個快捷主義盛行的時代里,信息化教學其實是獲取新奇信息的渠道,而不是內容本身。內容,必須靠生產者的想象力去生產。教師要適當鼓勵學生、引導學生,才能夠不斷激發(fā)學生的積極性,擺脫大時代中的浮躁與虛無。例如,在計算機專業(yè)課程中使用信息化教學,教師在訓練學生編程技能的同時,也要塑造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不能僅限于編程的一些技法,應該從學生階段總體的培養(yǎng)目標上去看待編程,利用教育研究中一些既有的結論,包裝計算機專業(yè)編程教程。根據(jù)多元智能理論,人的智力是由多重成分構成的,包括理邏輯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創(chuàng)造力、協(xié)調能力、自理能力、社會能力、是非道德判斷力和精神愉悅能力八種。學生編程對學生的邏輯能力、創(chuàng)造力等具有獨特的價值。國內外在信息技術教育領域提出了培養(yǎng)學生計算思維的觀點,這一觀點越來越得到專家學者的認同。在培訓的內容上涵蓋了變量、計算機語言語句、程序界面設計等,在培訓的過程中可以嘗試項目式教學、探究式教學、協(xié)作式學習等,重視學生的學習體驗。

(四)注重信息化教學的“社區(qū)”模式學習

為不同水平的學生提供個性化的晉升渠道,任何的班級授課制都是利弊參半的。相對于師徒教學制,班級教學中教師無法針對每一個學生的狀況提供指導和幫助,教師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如何使教師不在場,學生之間也可以相互激發(fā),達到很好的學習效果。這就需要教師做一些特別的設計,調動起家長的積極性,利用一些網上的學習社區(qū)平臺或微信平臺等,營造一個高互動的虛擬學習社區(qū)。這就要求在面向大多數(shù)學生教學的同時,關注那些學優(yōu)生和學差生,設計與開發(fā)一系列的數(shù)字化課程資源來解決這一問題,如視頻微課程、翻轉課堂的教學方式等。

四、結語

第9篇:司考學習計劃范文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 生活化教學 效率 有效性

從信息技術的產生與發(fā)展的歷史我們不難看出,其每一個新的理論的出現(xiàn)都是為了更好的解決實際問題,因此信息技術是一門與實際生活有著密切聯(lián)系的學科。 信息技術不僅是一門理論性較強的學科,同時也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結合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教學,這樣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本文對初中信息技術教學的生活化進行思考,希望能夠更好的幫助教師展開教學活動,也更好的幫助學生進行學習。

一、提升教師將信息技術教學與實際生活結合起來的意識

初中階段的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同時在心理上對教師的依賴性也較強,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較之于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對學生產生更大的影響。生活化教學是一門將學科教學與實際生活有效結合起來進行教學的學科,不僅有助于學生對學科知識點的學習,同時對提高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也有很大的幫助,因此對于信息技術這門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十分密切的學科而言,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自然要注重實現(xiàn)課堂教學的生活化。實現(xiàn)信息技術教學的生活化是一種比較新穎的教學理念,針對目前初中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將學科教學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起來的意識不強的情況,應該首先培養(yǎng)教師將信息技術教學生活化的意識,這樣才能將生活化教學落實到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去,為學生提供更加有效的指導,將學生信息技術理論知識的學習與實際生活有效結合起來。

二、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思考生活

教師在實現(xiàn)信息技術教學生活化的過程中,不能僅僅依靠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列舉生活中的例子,如果一些生活中的現(xiàn)象并不能為學生所關注,那么無疑教師的生活化教學目標就很難體現(xiàn),即使是實際生活中的例子也被“理論化”。本人作為一名初中信息技術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注重通過生活的角度對學生展開教學活動,其中為了更好的實現(xiàn)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生活化,本人采取的一個重要教學策略就是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思考生活。對于社會上形形的現(xiàn)象透過信息技術學科的角度進行思考,使學生對生活中哪些方面能夠用到信息技術知識有一定的了解,這樣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生活化教學就能夠使學生更好的接受。

當然初中學生觀察生活的意識與能力都還不夠強,同時從信息技術的角度去觀察生活的意識就更不強,因此為了使學生更好的透過信息技術的角度去觀察生活,教師應該對學生進行必要的引導。例如教師為了使學生了解Word辦公軟件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可以讓學生去觀察在大街上隨處可見的宣傳頁,學生通過觀察宣傳頁會發(fā)現(xiàn),很多字體、圖形都是通過對該辦公軟件的一些功能的使用實現(xiàn)的,這樣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再將生活中的例子與教學內容結合起來,就更有助學生的理解。

三、以實際生活為依托對學生展開信息技術教學

近年來信息技術得到了飛速發(fā)展,其應用已經深入到人們生活的各個角落,因此不管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較為簡單的知識點教學的過程中,還是對學生進行較為復雜的知識點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都可以與生活中的實際例子結合起來。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對學生形成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十分重要,而教師只有在進行知識點教學的過程中以實際生活中的例子為依托,才能真正將信息技術教學的生活化落到實處。

本人在實際的教學中發(fā)現(xiàn),并不是教師在教學中將生活中的例子與課堂教學結合起來,就能夠達到課堂教學生活化的目的,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教師的教學能否將學生吸引到課堂教學中來,如果能夠將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教學中來,就能夠達到生活化教育的目的,否則將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這就提示教師在實現(xiàn)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將教學的內容與實際生活中學生的興趣點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收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四、通過生活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綜合素質

我們將信息技術教學生活化,不僅僅是指實現(xiàn)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生活化,而且指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進行的信息技術學習。進入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要進行多學科的學習,因此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學科學習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這就要求教師不僅要把握好在僅有的課堂時間內對學生進行信息技術生活化教學,同時還要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去學習信息技術。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及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計算機已經深入到千家萬戶,很多學生家中都有電腦,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對在課堂上學習的知識進行練習,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對理論知識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同時也使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在課余時間進行的信息技術學習也為學生充分地發(fā)揮想象力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有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升,為學生在信息技術學科取得進步提供了條件。

五、在生活中獲取更多實際應用知識點的機會

精選范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