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題破山寺后禪院原文范文

題破山寺后禪院原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題破山寺后禪院原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第1篇:題破山寺后禪院原文范文

講解古詩不能像講解古文那樣逐字逐句分析,而要抓住關鍵,用心咀嚼,以點帶面,總體把握詩歌的內(nèi)容及情感。

1.抓住詩眼巧引導

詩眼,也就是詩歌中集中流露和具體體現(xiàn)作者思想感情的字詞或語句,是理解詩歌的關鍵所在。抓住了詩眼,也就抓住了關鍵,有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之妙。抓詩眼有很多技巧,如教學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易難)時,可請一名學生朗讀,讀后請大家評一評:“大家覺得他讀得怎樣呢?好在哪里?”若學生答好在讀出了感情,老師就可以順水推舟問:“你覺得他讀出了哪種感情?是否可用原文的一個詞概括呢?”明確是“別”字后,教師就可用“別”字來繼續(xù)引導:“作者通過哪些‘別時景’來表現(xiàn)‘別時人’之‘別時情’?讓我們一起來細品。”

2.抓住妙語悟詩情

詩歌中的妙語包括詩句中精美的詞語、富有表現(xiàn)力的字以及詩中的名句。有些詩歌沒有詩眼,此時就應抓住詩中的妙語,對這些妙語仔細品味,一樣能很好地把握整首詩的情感。如杜甫《春望》中的“花濺淚”“鳥驚心”,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中的“悅鳥性”“空人心”,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中的“子規(guī)啼”“愁心”等。這些詞語包含著豐富而深刻的意蘊,教學中可啟發(fā)學生深入體會。

二、旁征博引,巧妙開拓

就詩論詩,往往還不夠。這時就需要旁征博引,推及其他。

1.聯(lián)類比照,以詩教詩

聯(lián)類比照就是把相同類的作品放在一起,用彼輔助此來講,達到以詩教詩的目的。如講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時,就可以把李白《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和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聯(lián)系起來講。三首詩的基調(diào)都是思念傷別,但因人不同,所表達出來的情也不同。王勃用一個“意”把千言萬語都包容在內(nèi),用一個“同”寓意一切盡在不言中,深切地表達了思友之情;李白的“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是詩人用想象的筆調(diào)浪漫地表達出了思友之情;岑參是把送別的情融在寫邊地之景中。這樣講,不僅使學生對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理解更透徹,而且還開闊了他們的視野。

2.滲透生活,定向延伸

古代詩歌中有不少名句內(nèi)涵豐富,含義深邃,是作者彼時彼地對實際生活感悟的概括,具有很強的哲理性和啟迪性。教師在教學時要善于抓住與現(xiàn)實生活有密切聯(lián)系的知識定向延伸,將現(xiàn)實生活的信息注入名句中,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去探究這些句子,從而靈活掌握和運用這些名句,達到古為今用、拓寬視野的目的。

第2篇:題破山寺后禪院原文范文

一、關于誦讀

古典詩詞的教學要注重誦讀,這是無可置疑的。一般來說,讀有多次,一讀,要讀準字音;二讀,要讀準節(jié)奏;三讀,要讀出感情?!白x出感情”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隨著對課文理解的逐步深入而逐步提升其層次的,這就要求在理解的過程中穿插朗讀,在理解的過程中逐步提高對朗讀的要求。

朗讀,在理解的基礎上提升,也能反過來提升對詩歌的理解。如分析完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后,請學生朗讀“我欲乘風歸去,有空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彼氤孙L飛向月宮,又怕那里的瓊樓玉宇太高了,受不住那兒的寒冷。把那種既向往天上又留戀人間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的寫了出來。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可以體會出蘇軾感情的波瀾起伏,出世與入世的矛盾。又如分析完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后,可由一位學生領讀總起句“老夫聊發(fā)少年狂”,然后全班學生讀出具體寫其“狂”的詩句,以此再次加強對本詩總分結(jié)構及詩人感情的理解。

二、關于理解詩意

理解詩意當然包括對詞義句意的解釋梳理(類似于翻譯),由于古今異義、通假、詞類活用、用典現(xiàn)象和押韻的關系,能否準確、生動地釋詞解句直接影響到詩歌內(nèi)容的理解和意象的領悟。理解詩句,通常有釋、補、調(diào)、想、品五法。但理解詩意的關鍵在于使學生感受到美。

詩歌美,常常表現(xiàn)在詩歌的意境美。意境是作者的主觀的生命情調(diào)和客觀的自然景色互相滲透互相交融而成的藝術境界?;蛞魄橛诰?,得有我之境;或景中藏情,得無我之境。由于古詩產(chǎn)生的年代久遠,所反映的思維、情感以及社會、民俗、人文、地理與學生有一定的隔膜,因此,可以采用多種方法配合,引導學生根據(jù)詞語所蘊含的意象展開豐富的想象,進入詩歌的意境中,品味深蘊其中的濃郁的詩情,獲得強烈的審美體驗,真正達到陶冶情操、凈化心靈的效果。通過散文描述法等方法創(chuàng)設情境,喚起讀者心中的意象。

1、散文描述法

如《次北固山下》:王灣我家住河南洛陽城,本月我乘船來到這風景如畫、景色秀麗的江南。于是,將船??吭诒惫躺较碌慕叄蕾p起這里的風光。遠方旅客過往的山路曲曲折折,好像已經(jīng)跨出了青山之外,明天也許我就走在這逶迤的山路上,為前途而奔波。再看長江,江水浩淼,那遙遠的行船好像飄到了碧綠的江水前邊,就要駛?cè)胩祀H?!襾淼浇希嵌磁D月,就在江邊度過了一個冬夜。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往往不能入睡,黑夜還沒有散盡就看到一輪桔紅色的太陽沖破黑暗,從東邊海面上徐徐升起,帶來了溫暖的氣息。這里不光太陽來得早,好象春天也來得早,寒冷的舊年還沒過去春意就來到了長江邊上。唉!江南雖好,卻不是我的家鄉(xiāng)。想念家鄉(xiāng),想念親人,該寫一封家信了。家信寫好了,該怎么寄呢?古人傳說鴻雁能夠傳遞書信,那就托歸雁捎信到洛陽去吧!

2、詩歌描述法

如《次北固山下》:

旅客要走的道路呀,

正從青青北固山向遠方延伸。

江上碧波蕩漾,

我正好乘船向前。

潮水上漲,與岸齊平,

江面變得開闊無邊。

和風吹拂,風向不偏,

一葉白帆好像掛在天邊。

紅日好像在東方誕生了,

沖破殘夜,驅(qū)盡大地的黑暗。

大江彌漫著溫煦的氣息,

春天提早進入了舊年。

我多么想念親愛的故鄉(xiāng),

書信早已寫好,如何寄回家園?

掠過晴空的北歸的鴻雁啊,

拜托你們,把信捎到洛陽那邊。

2、音樂烘托法

如《題破山寺后禪院》寫寺院的閑雅幽靜和詩人的忘情脫俗,淡泊寧靜,意境幽深寂靜,抒發(fā)了詩人寄情山水的隱逸情懷。這樣,可在朗讀中配以幽雅、空靈的《空山鳥語》古箏曲,讓音樂走進古詩,用音樂來詮釋古詩,烘托氣氛,讓學生在彌漫著鐘磬之聲的賞心悅耳的古曲中展開聯(lián)想,引入意境,“因為音樂和詩詞是同一棵樹上的兩片翠綠的葉子”。

3、抓住詩眼巧引導

文有文眼,詩有詩眼。詩眼,是詩歌的提綱挈領,也可以成為詩歌教學的提綱掣領,抓住了詩眼,也就抓住了關鍵,具有牽一發(fā)而動全身之妙。抓詩眼有很多技巧,如教學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易難》時,可請一名學生朗讀,讀后請大家評一評:“大家覺得他讀得怎樣呢?……好在哪里?”若學生答好在讀出了感情,教師就可以順水推舟問:“你覺得他讀出了哪種感情?是否可用原文的一個詞概括呢?”明確是“別”字后,教師就可用“別”字來繼續(xù)引導:“作者通過哪些‘別時景’來表現(xiàn)‘別時人’之‘別時情’呢?讓我們一起來細品。”又如教學崔灝的《黃鶴樓》時,教師可以說:“有人認為,這首詩是以‘空’字立意,它的每一聯(lián)都寫了一個‘空’,對此,你有什么看法?”由此可引導學生體味首聯(lián)所嘆之“樓空”、頷聯(lián)所寫之“天空”、頸聯(lián)所繪之“洲空”、尾聯(lián)所愁之“家空”,觸摸作者空虛、惆悵、傷感的心境。以上抓詩眼的過程是教師有意為之。

三、古詩詞的教學中表演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情節(jié)性強的詩歌可改成一出小短劇,如杜甫的《石壕吏》、樂府歌辭《陌上桑》等。多數(shù)詩歌可以擬拍成電視精品,擬制成網(wǎng)頁,配上畫面,輔以音樂。也可以有其他的表現(xiàn)形式,如有兩名學生是這樣表達他們對《關雎》的理解的:暖暖的音樂從錄音機中流出,間或幾聲水鳥的和鳴,一切是如此溫馨詳和。一位少年邁著輕緩的步伐漫步河邊,他側(cè)耳傾聽水鳥的和鳴,眼里滿是羨慕與深情。在遠遠的前方,是一位美麗的少女,也在微風中踏著輕捷的腳步,她在勞動。音樂轉(zhuǎn)向纏綿,少年變得略帶憂傷,他向少女每靠近一步,少女就后退一步,始終在遠遠的前方。音樂再轉(zhuǎn)輕快,少年抱出了他的土琵琶,邊彈邊唱,少女露出陽光般的微笑,在驚喜中逐漸靠近,最后兩人在微風中沿著溪邊漫步。這時,音樂中適時地又傳來幾聲水鳥的和鳴……這就是古詩詞教學中的表演,這個過程,既需要學生“入乎其內(nèi)”,又需要學生“出乎其中”,從總體上把握詩歌,并且把握的是詩歌的精髓,再現(xiàn)的是詩歌的神韻。同時,它以靈動的思維靈動的形式保持了詩歌的靈動性,學生理解了美,感受了美,交流了美,創(chuàng)造了美。由此可見古詩詞的教學中表演法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1.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力

培養(yǎng)富有創(chuàng)造精神和創(chuàng)造力的人才是當前教育的主要任務之一。創(chuàng)新的關鍵首先是非智力因素,其次是思維方式,最后才是雙基。初中語文教材增加的大量古詩詞中難懂字句,對活潑好動的初中學生來說是一個挑戰(zhàn),傳統(tǒng)的教學法極可能造成氣氛的沉悶,使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運用表演教學法,把書面語言演化為肢體語言,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去演繹文章,探索故事情節(jié),體會人物性格,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文言的激情。有了激情就有了積累的保證,有了創(chuàng)造的動力。

2.培養(yǎng)學習能力

①培養(yǎng)自學能力

表演的前提是對文章有一定的認識,這就需要學生做好預習。詩詞表演的預習不同于現(xiàn)代文的預習,需要使用《古漢語字典》掃除文字障礙,理順情節(jié)。需要了解一定的歷史知識,需要查找有關的材料,如參考錄像帶、錄音帶等,可以翻閱圖書,也可以上網(wǎng)查搜尋,這就培養(yǎng)了學生使用學習工具和自學的能力。

②培養(yǎng)說話能力

古詩詞的表演可以用兩種方法:一種是模仿古人的斯文,用文言進行對話,讓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中進行背誦,有助于文言語感的形成;一種是轉(zhuǎn)化為現(xiàn)代漢語進行對話,有助于文意的體會。文言文表演時語言的轉(zhuǎn)化不等同于翻譯,如“日初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一句可以轉(zhuǎn)化為“太陽剛剛出來時,大極了,就像一個圓圓的車蓋;到了中午就變小了,像一個盛水的盤子?!边@種轉(zhuǎn)化就訓練了學生的說話能力。

③培養(yǎng)想像力

文言最大的特色就是簡潔,省略的內(nèi)容比較多,表演時就需要發(fā)揮想象力,把省略的情節(jié)增添進去。如《石壕吏》中“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這一情節(jié),就可以發(fā)揮想像:老翁和老婦會說什么,他們斷斷續(xù)續(xù)的在哭述些什么,學生自己的發(fā)揮來表演,這不但訓練了學生的想象力,而且有助于對人物性格的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