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中小學學校教育的特點范文

中小學學校教育的特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小學學校教育的特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小學學校教育的特點

第1篇:中小學學校教育的特點范文

關鍵詞:中職學校;體育教學;素質教育;終身體育

教育部頒布的《中等職業(yè)學校專業(yè)目錄》就是職業(yè)教育教學領域改革創(chuàng)新的成果。體育課程作為中職學校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促進中職學生身心健康、體質與技能教育相結合有重要意義。目前中職學校體育教學目標并沒有處理好“健康第一”、“終身體育”的思想與體育基本理論和技能學習的關系,經常顧此失彼,厚此薄彼。因此,作為培養(yǎng)職業(yè)技術人才的中職學校一定要根據中職學生的職業(yè)需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本文認為只有以中職學校特點及中職學生的學情為改革的立足點,中職學校體育教學改革才能有新的突破。

一、中職學校體育課教學存在的特點及主要問題

目前職業(yè)學校體育教學沿用以往普通高中模式的現象仍較為普遍,雖然部分職業(yè)學校引入并進行了如選項教學、選修課、體育校本課等教學形式,但職校的體育教學與普通高中并沒有實質區(qū)別,缺乏自身特色。繼續(xù)照搬普高體育課程模式顯然無法適應職業(yè)實用性體育的要求。

(一)注重職業(yè)技能培養(yǎng),忽視體育教育

調查表明,很多學校一味追求職業(yè)技能培養(yǎng),對體育課程重視不夠,對體育課程考察、監(jiān)管力度不夠,甚至思想認識上還有體育可有可無的態(tài)度。

(二)教學資源匱乏,教學設備簡陋

中職學校存在體育教師師資力量薄弱、師生比例不合理等主要原因。另外學校因為資金等原因,體育教學設施又大大遜色于一般中學,如場地小、器材短缺等,嚴重影響了體育課的教學。

(三)生源素質差異性較大,各班男女比例不合理

由于中職學校學生來自不同的階層,運動水平參差不齊,導致個體差異較大,給正常的體育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另外中職學校受專業(yè)的限制,各班的男女生比例嚴重失調,如汽修專業(yè)、建筑專業(yè)、中餐烹飪專業(yè)、男生較多而女生只有幾個,鉚焊專業(yè)清一色全是男生。財會專業(yè)、文秘專業(yè),群眾文藝專業(yè)則女生較多男生則寥寥無幾,幼師專業(yè)全是女生等現象,從而影響了體育課的正常教學活動設計。

(四)體育觀念相對滯后

體育教師一般情況下都是參照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在進行,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相對來說比較落后。目前,大多數中職學校還是以采用傳統(tǒng)的傳授動作技能的教學模式為主。

(五)體育課程內容不適應學生的身心發(fā)展

體育課教學方法延續(xù)以往的講解、示范、掛圖等手段顯然已不能適應現代中職體育教學的要求。即便是有條件可利用的輔助教具、掛圖、電子器材等也是使用不足,更不要說多媒體、計算機這些中職學生更感興趣的現代教學手段了。許多學校在專門的室內運動場館配備電化教學設施和配套設備上明顯不足,而教師使用設備能力以及教材選用和開發(fā)嚴重滯后,直接影響了中職體育教學方法的 改革。

(六)體育課學習評價過于注重學生的體能和運動技能

二、我校體育課教學的改革方案

體育教學是職業(yè)學校具體文化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選好教材,通過體育教學,還要教會學生部分體育文化娛樂的運動項目,啟發(fā)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提高運動技術水平,以及擴大交往,豐富課余生活,形成良好的道德風尚都有重大意義。同時為了適應專業(yè)的特點和需要,選擇與職業(yè)相結合的內容和方法,進行職業(yè)所必需的身體基本活動能力的訓練,提高對職業(yè)環(huán)境和條件的適應能力,達到職業(yè)教育崗前培訓的目的。

體育課的課程設置原則為:

一是加強基礎型不動搖。職業(yè)學校教育是以基礎素質教育為主,職業(yè)學校的體育教育當然也是要以基礎素質教育為主。 加強基礎性教育,為運動能力的發(fā)展打好基礎也是完成教學任務的根本標志。

二是開展職業(yè)實用性體育教學。職業(yè)學校有多種專業(yè),各專業(yè)的特點互不不同:有的專業(yè)要求身體長時間處于某一種姿勢,容易造成身體的某部位肌肉疲勞甚至損傷;有的專業(yè)要求反應能力迅速;有的專業(yè)要求學生具有高雅的氣質……這就要求在體育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到專業(yè)特點,有針對性地進行相應的身體肌肉鍛煉和禮儀姿態(tài)訓練,提高學生抗疲勞防損傷的能力,快速反應的能力,以及高雅的氣質等。

三是強實用性體育教材的選編工作。從中職學校的實際出發(fā),對原有的體育課程大綱進行改革、修訂,選編教材一定要密切聯系不同職業(yè)容易對身體造成的不同影響和危害,加強教材研究,使編寫的教材內容能避免職業(yè)病的發(fā)生,選編教材時應針對專業(yè)特點,選擇具有保健、矯正和預防功能的教材,以及能夠體現實用性、科學性及趣味性的體育教材。

參考文獻 :

第2篇:中小學學校教育的特點范文

一、巧,評價語言要機智巧妙,恰到好處

作為學生,他們在課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確,但他們希望得到老師贊賞與肯定;作為老師則要運用自己巧妙、機智的語言來糾正、鼓勵學生的回答,注意情緒導向,做到引而不發(fā)。如,支玉恒老師教《走月亮》時:

師:要想走月亮,先要讓月亮升起來,哪兒寫月亮升起來了?誰來讀一讀,連課題讀讀。生讀課題(聲音響亮,語速較快)

師:這不像走月亮,像走太陽。月亮升起來和太陽升起來有什么不同呀?月亮是這樣升起來的(師邊說邊用手模擬月亮緩緩升起來的樣子)誰再來讀?

生讀:走―月―亮(讀得較輕)

師:有點月亮的味道了。月亮什么時候升起來?(生:晚上)晚上周圍環(huán)境怎樣?(生:很安靜)對呀,夜晚特別靜,聽我讀。

師范讀:(“走”字低聲且拉長;“月亮”讀得輕而柔)誰再來讀。

學生讀:……(老師邊用手打拍子)

師:很好,這么多同學想讀,一起來一遍。(生齊讀)

此時,我不由地佩服老師的教學機智,因為充滿激情、巧妙的話語,猶如春風溫暖了學生的心靈,激發(fā)了學生朗讀的欲望。學生有這樣一位和藹的老師,他們還會害怕嗎?他們自然會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地投入學習了,自然會爭先恐后地發(fā)言了??梢哉f,生動巧妙的評價語言最大程度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活躍了課堂的氣氛。

二、活,評價語言要靈活,富有生機

在課堂教學中,老師運用多樣、靈活、生動、豐富的評價語言能使學生如坐春風,課堂內充滿勃勃生機。如,支玉恒老師《匆匆》一課中評價語言就非常生動靈活、富有表現力和感召力?!把a得很好,接著來。(生繼續(xù)讀)”“真好,真想再聽一聽,(指另一生)你再來一次”“你很聰明!”“對,你由‘頭涔涔’想起一個詞‘汗涔涔’,你想到了可能是額頭上滲出了汗水,但是不是大汗淋漓呀?”“對!你又啟發(fā)了我,我從‘淚潸潸’上我又想起了一個成語,說‘潸然淚下’,是不是眼淚橫流???”……支老師在教學中就善于運用自己的智慧,靈活機敏地處理一些生成問題,幽默含蓄地評價語言扭轉尷尬局面,所以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所以整個課堂活潑而有序。

三、實,評價語言要實在,實事求是

如,一位老師教《生命生命》時,有這樣幾段評價:

案例1、一個學生讀第二自然段時,老師非常認真地傾聽著,讀完后,老師說:“這么長一段文字,只有一個字讀錯了?!}’平舌音讀成了翹舌音?!?/p>

案例2、(師生合作讀)師:“那一聲聲沉穩(wěn)而有規(guī)律的跳動,給我極大的震撼,你聽到了嗎?你都聽到什么了?”

生:我聽到了對生命和靈魂的呼喚。

生:我聽到了生命的寶貴。

生:我聽到了生命的追求。

師:你們真了不起。聽出了生命的旋律,聽出了她自己發(fā)自內心的對生命價值的追求。

案例1老師既實事求是地肯定了學生讀得不錯,又指出了錯音,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案例2學生的回答是根據對文本的理解和自己的感悟,發(fā)出內心真情陳述,教師同樣回應以精彩真誠的評價,師生之間由此產生了情感上的共鳴,這是產生良好教學效果的基礎。反之,如果教者單純以“嗯、不錯”來回應,這樣的評價語言就相對單一薄弱,學生學習激情的調動也會受影響。

評價語言實事求是使學生端正良好學習態(tài)度的需要。如果教師不根據實際情況實事求是進行評價,有時反而會產生負面效應。

案例3、學生簡要概括第二、三件事時,一個學生說“瓜子發(fā)芽”和“聆聽心跳”,學生根據自己的感悟簡潔歸納的很恰當,但老師說:“你有自己的創(chuàng)造也很好。書上是怎么說的?”學生說是“靜聽心跳”。

我想:老師可能認為學生說的與自己預設的內容不同,于是便生硬地按自己的預設內容寫上了“瓜子生長”“靜聽心跳”。學生是主體,老師應該尊重學生的體驗,不能把自己的意識強加給學生。對于學生有創(chuàng)意的思維、獨特的想法應給予鼓勵、肯定的評價,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fā)展。不然學生還以為自己說錯了,給學生一個誤導,發(fā)言必須按書上的說。因此,實事求是才能讓學生在教師的評價中更加客觀正確地認識自我。

四、準,評價語言要準確,恰當得體

要求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語言準確而又得體。能因人而異、具有針對性地作不同的評價,而這些評價又恰恰能給學生以提醒或糾正。例如:前不久,聽了一年級一節(jié)拼音課,老師運用了很多適合低年級學生激勵性的評價語言。

“你讀得很正確,若聲音再響一點點就更好了,能再大聲讀一遍嗎?”“哦,你聽的多仔細呀,他讀錯的地方都聽出來了。獎你一朵小紅花。”“讀得真好,你來當小老師領著大家讀三遍?!薄澳氵€會組愛心這個詞,你是一個有愛心的孩子?!薄斑@個拼音應該怎么讀呀,跟老師再讀一遍,第三聲先下再上。(師用手比劃著)”

這位老師認真地聽了學生的讀,并能根據學生的回答及時反饋信息,這些貼切的評價語言客觀地指出了學生的長處及存在的缺點,讓學生一步步做到朗讀的基本要求:快慢適度、富有節(jié)奏、態(tài)度大方、聲音洪亮。也正是這些準確得體的評價語言加上老師明快生動的語言示范,學生們讀得一次比一次好。

五、新,評價語言要新穎,與眾不同

第3篇:中小學學校教育的特點范文

關鍵詞:特殊家庭;中等職業(yè)學校;教育

近幾年,我一直擔任中等職業(yè)學校的班主任,發(fā)現來自特殊家庭的學生較多。他們有的父母離異,有的喪父或喪母,甚至是孤兒,還有的父母長期在外打工,跟著老人或親戚生活。與正常家庭的學生相比,他們大多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性格內向偏激,學習成績較差,是老師眼中的問題學生,也給班級管理帶來很多困難。通過幾年的工作實踐,我感到只要方法得當,對特殊家庭學生的教育同樣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一、用真誠和關愛開啟緊閉的心扉

愛是情感誘導的基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特殊家庭的學生長期缺乏父母之愛,更渴望老師的愛和重視。作為班主任,必須用真摯的情感熱愛、尊重、信任他們。要通過細心的觀察,及時了解他們在生活、學習中遇到的難題,真心實意去幫助他們,從而使他們愿意敞開心扉,與你溝通交流。在我的班上曾有名學生聶,不到一歲就失去了母親,繼母對她很不好,將她和七八十歲的爺爺趕到姑姑家,還經常為學費、生活費的事發(fā)生矛盾。我從剛入學就仔細了解了她的情況,經常主動和她談心,安慰開導她。一開始,她不愿和我交流,不管我怎么說,她都一言不發(fā),只是嘆氣。我決心用真誠的實際行動感動她。國慶節(jié)放假,她回家?guī)椭霉每秤衩锥?,回校時因過敏咳嗽不止,心臟也不舒服,甚至無法上課和睡覺。我就自己出錢帶她看病,把中藥拿回家親自煎,煎好送到教室給她喝。有一樣藥需要用蜂蜜炙,我在炙藥時不小心手上燙了個大泡,她看到后感動得哭了,說謝謝老師,從小到大還沒有人對我這么好。從此以后她主動找我溝通交流,將不愉快的事講給我聽。我就鼓勵她要自立自強,開導她要學會思考問題,心態(tài)要平和豁達,要多替父親想想,他也很不容易,等學到一技之長找到工作就不受他們的氣了?,F在她比以前更懂事了,也堅強開朗了許多,并且能克服各種困難堅持上學,學習成績也有了較大提高。

二、用耐心和寬容等待遲來的進步

對特殊家庭學生的教育不能操之過急,要有足夠的耐心,做好打持久戰(zhàn)的準備。他們身上的缺點、壞習慣,不可能靠一兩次簡單地批評說教就能改掉,出現反復是很正常的事。班主任要抓住一切時機,想盡各種辦法做耐心細致的教育工作,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學生小劉聰明伶俐,小學時學習比較好,六年級時父母離異,母親外出打工,他跟隨父親生活。直到后來他父親患病,生活不能自理,他母親才回到他身邊。小劉到我們學校時還不滿15歲,時間不長就開始連續(xù)曠課,還吸煙、喝酒、上網吧,經常頂撞母親,暴露出一身壞毛病。我和他母親三番五次到網吧、酒吧和他朋友那里找他,苦口婆心地做思想工作,軟硬兼施地帶他回學校,三天兩頭想辦法勸導他,幫他收心,給他講做人的道理,從各方面慢慢約束他。有時剛剛談過心,他向我保證得很好,但第二天毛病就犯了,把我也氣得真想撒手不管這個不爭氣的學生。但冷靜下來想想,其實他也很可憐,他變成現在這個樣子,主要原因在于家庭的殘缺,我們當老師的不能灰心喪氣,隨便放棄,要有足夠的耐心,慢慢磨掉他身上的缺點。正是由于我不氣餒、不放棄,該學生最終圓滿完成了學業(yè),現在一家中檔飯店做涼菜師傅,做到了自食其力。

三、用鼓勵和贊賞喚回久違的自信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的賞識教育理論告訴我們,對學生要多贊揚、少批評,多鼓勵、少責罵,用積極的心理暗示滋潤學生的心田。來自特殊家庭的學生大多自卑、敏感、脆弱。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說:“得不到別人的尊重的人,往往有最強烈的自尊心?!币炀人麄?,就要善于觀察,善于發(fā)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選好切入點,用放大鏡看待學生身上那些微不足道的優(yōu)點。當學生有了一點點進步,我們就應該及時加以肯定,甚至當著全班同學的面毫不吝嗇地贊揚、鼓勵,這樣做就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前面提到的劉某,身上缺點一大堆,一時還真難發(fā)現有什么優(yōu)點。一次學生們進行大掃除,他正在烹飪實習室練習面點,我就沒通知他。沒想到他做完面點回來后,主動提水、拖地,跑了一趟又一趟,累得滿頭大汗,褲腿上也沾滿了泥,但他毫無怨言。我就趁機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他愛勞動,不怕臟不怕累,像個男子漢。他聽了兩眼發(fā)光,激動地說:“很久沒有人這樣夸過我了?!睆拇艘院螅偸前雅腼儗嵙暿掖驋叩酶筛蓛魞?。為了激發(fā)他學習烹飪的積極性,我還經常買些原料請他加工,夸他做菜味美可口。在我不失時機地鼓勵和贊揚下,在任課教師的嚴格要求下,他的烹飪技術也有了很大進步。

四、用集體和友誼彌補缺失的情感

第4篇:中小學學校教育的特點范文

一、終身學習時代大學生的本質屬性及其特點

高校教師必須形成科學的學生觀。所謂學生觀,即是指對學生本質屬性及其特點的看法??茖W的學生觀建立在對學生本質屬性的正確認識上?!敖處熒矸莸淖罱K確定取決于我們對學生身份的認識”[1]。當前,高校教師角色也應該定位在對大學生的充分正確的認識上。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大學生的特點也在發(fā)生著變化,高校教師必須用發(fā)展的眼光來充分認識這一服務對象。

1.大學生是發(fā)展中的人

大學生是處在現實社會里的發(fā)展中的人。大學生一般都在18~25歲之間,屬于青年中期和青年晚期,他們的身心發(fā)展具有獨特的年齡特征。從生理上看,大一大二的學生,身體還在繼續(xù)生長發(fā)育,一直要到22或23歲以后才基本穩(wěn)定?!吧窠浵到y(tǒng)的解剖生理發(fā)育已接近成人的水平,加之由于內分泌趨于旺盛,大腦皮層興奮性提高,表現出精力旺盛,同時大腦皮層的抑制機能也在增強,能夠細致的進行分析與綜合,并能堅持較長時間的腦力活動?!睆男睦砩峡矗髮W生的心理發(fā)展主要有以下特點:“1)個性發(fā)展的成熟化趨于穩(wěn)定性;2)智力發(fā)展到最佳水平,各種認識能力普遍提高;3)交往領域擴大,情緒強烈,容易激動,情感內容日益豐富;4)興趣的深化并與職業(yè)成就相聯系;5)規(guī)劃生活、設想未來與預期社會化。”[2]因此,大學生是發(fā)展中的人,他們身上蘊藏著巨大的潛能。

2.大學生是完整的個體

每個人都是完整的個體,大學生也一樣,然而在現行高校教育工作中,有些教師重智育輕德育和體育,重智力因素輕非智力因素,重做事輕做人,重知識輕能力,重記憶輕思考,重理論輕實踐。之所以存在這種現象,其根源是教師眼里的大學生是片面的人,是只需發(fā)展部分素質而不是各方面基本素質都需要具備的個體,即一個完整的人。這種認識,對大學生的發(fā)展極其有害,人都是完整的人,都具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都是具有德智體等基本素質的有機體,大學生也不例外。大學從它誕生之日起,就把教育責任作為自己應當承擔的永恒的第一社會責任,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是教育活動的崇高理想,因此,終身學習時代的高校教師應當明確樹立大學生是完整的個體的學生觀,堅持全面發(fā)展的教育。

3.大學生是具有主體意識的獨立個體

大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社會規(guī)范和文化知識,具有強烈的獨立意識,他們的智力發(fā)展已達到最佳水平,在接受高等教育的過程中有極強的主體意識,是學習的主體。具體表現在:1)對教育影響的選擇性。大學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個體,具有獨立人格,以及各自的興趣、愛好和能力,他們不是被動的接受各種教育影響,而是有選擇的接受。[3]2)學習的個體差異性。不同的大學生,其現有水平,學習目標、能力發(fā)展和個性心理特征有其差異性,教師必須因材施教,不能用統(tǒng)一的標準要求每一個人。3)學習的自覺性與創(chuàng)造性。大學生已是漸趨成熟的個體,有其明確的學習目標,因此學習具有高度的自覺性。當前信息技術高度發(fā)達,大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越來越多,速度越來越快,能力越來越強,個別學生在某些方面甚至超過了教師,學習中不唯書、不唯師,具有高度的創(chuàng)造性。

4.大學生是主動學習者

高校教師應該把大學生看成是“學習者”,“學習者”強調了大學生是主動學習的人,而我們以往所說的“受教育者”將大學生看成是被動的存在,看成是純粹的“接受教育者”或“被教育者教育的人”。在終身學習時代,大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在競爭日益激烈的社會,他們更多的把學習與將來的就業(yè)和發(fā)展結合起來考慮,既向老師學習,又自覺通過計算機網絡在虛擬空間內學習以擴充知識面,既學習書本知識,又積極投身社會實踐活動,既學習較為成熟的知識和技能,又渴望了解正在探索和發(fā)展中的理論和技術。把學習與就業(yè)結合起來考慮,有意識的主動的學習,有利于提高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針對性,但也容易導致“學習為了就業(yè)”的短視傾向,從而忽視“學習為了成才”這一根本目的。因此,大學生的學習更需要教師的引導。

二、傳統(tǒng)教師角色的局限性

長期以來,高等教育是根據預定的目標來設計課程與教材,通過高校教師的知識傳授,使學生理解、把握和再現現成的結論和固定的知識,大學就像工廠,高校教師將大學生塑造成預期的“產品”,而大學生則習慣了不假思索的拿來,習慣了毫不質疑的接受,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和想象力受到了極大的壓抑,他們的個性發(fā)展受到了極大的限制。在終身學習時代,大學生所具有的特征表明,傳統(tǒng)教師角色具有巨大的局限性,已不再適應大學生的需要,同時有礙高校的發(fā)展與教師自身專業(yè)化成長。筆者將以人們對教師的比喻來探討傳統(tǒng)教師角色的局限性:

1.知識的傳授者――忽視學生的主動性

教師是教書匠,這一比喻生動的概括了韓愈在《師說》中對教師職責的定義――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它強調了教師作為知識的傳授者,卻忽略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這為課堂教學中的“滿堂灌”“填鴨”提供了依據。教師是“人梯”“鋪路石”,注重給予學生現成的獲取知識的捷徑,忽視了學生的探究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長期以來,高校教師在給學生傳播知識的過程中,雙方的關系僅僅表現為施教者和受教者的關系,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而忽視能力的培養(yǎng),這對大學生的終身學習極為不利。高校教師作為某個領域的專家或學者,他們應該給大學生傳授更為高、精、尖的知識,更加注重培養(yǎng)大學生終身學習的方法和能力。

2.學生的塑造者――將學生看成有生命無思想的人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強調了教師對學生靈魂的設計,形象地描繪了教師對學生心靈的影響,但將學生靈魂影響成預設的模樣,忽略了個體特有的個性心理品質?!敖處熓切燎诘膱@丁”,把學生當成有生命無任何思想意識的植物,可以由教師隨心所欲的“修剪”。大學生思想豐富,能力各異,將教師看成“工程師”“園丁”,無疑抹殺了學生的個性。每個人都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個體,都具有與眾不同的地方,高校教師應該因材施教,促進大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和特殊能力的培養(yǎng)。

3.真理的代言人――至高至尊,缺乏平等交流

我們常說教師是知識權威,真理的代言人,強調了教師至高至尊的地位,傳統(tǒng)教師角色忽視了教師與學生的平等地位。在終身學習時代,信息技術的高度發(fā)達,在某些方面,教師也可能不如學生,這就需要教師與學生在平等的位置上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共同探索未知的世界。教師與學生的平等交流并不是否認教師的權威性,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師生的共同學習也正是有益于教學相長。

4.一勞永逸者――忽視終身學習

“教師要給人一杯水,自己必須要有一桶水?!边@一比喻強調教師對學生知識的給予,卻忽視了教師自身的學習。在知識爆炸的年代,知識的陳舊與更新日益加快,教師死守的那一桶水可能是臭水,給予學生的是有限和陳舊的知識,教師這一職業(yè)不能再像以前那樣一勞永逸,一旦當上教師,就不用學習。教師是“春蠶”“蠟燭”,強調了教師無私的奉獻精神,卻同樣忽視了教師自身營養(yǎng)的補充,即自發(fā)地、積極地、與時俱進地學習和研究,忽視了終身學習,不利于教師的教學與專業(yè)化成長。在知識爆炸的時代,高校教師如果不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就有被淘汰的危險,作為終身學習時代的高校教師,應該不斷學習,具備廣博的知識面和精深的專業(yè)知識。

三、終身學習時代高校教師角色定位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遠程教育、廣播電視教育日益興盛,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獲取大量的信息。因此,有人預言,五十年后,教師這一職業(yè)將會消失。筆者卻認為教師的作用會越來越被人們重視,英特爾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貝瑞特曾說:“計算機并不是什么神奇的魔法,而教師才是真正的魔術師?!钡强梢钥隙ǖ厥?,教書匠將被淘汰,教師角色必須轉換。

在終身學習時代,高校教師擔負著重要的使命――培養(yǎng)學會終身學習的人,使他們掌握終身學習的技能和方法,在離開高校后仍能夠堅持學習。終身教育不是終身學校教育,“大學的目的也不是轉移知識,而是創(chuàng)造一種環(huán)境,提供種種經驗,促使學生自己去發(fā)現和構造知識,使他們能夠成為發(fā)現和解決問題的學習者共同體的成員?!边@意味著,終身學習時代對教師的素質與角色有了更高的要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主席德洛爾在第45屆國際教育大會上強調指出了教師的四點責任:第一,教師必須終身學習并不斷地再培訓自己;第二,教師應以小組形式進行工作;第三,教師要保持與學生之間的重要關系;第四,教師要為學生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做人負責。因此,高校教師在終身學習時代要樹立科學的學生觀,及時地轉換傳統(tǒng)教師角色,確立新的角色觀,高校教師只有將自己的角色定位好,才能充分凸顯其真正的功能。

1.教育服務者

高等教育質量決定著一所高校的生存與發(fā)展,而高校教師是決定高等教育質量的關鍵因素。在教育產業(yè)化的爭論中,教育消費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學生交學費進入高校學習,目的就是要獲得高質量的教育服務。高校教師必須樹立服務意識,不斷學習,不斷創(chuàng)新,盡最大努力為學生提供優(yōu)質的教育服務,這對學校的生存與發(fā)展,對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都具有重要意義。沒有不合格的學生,只有不合格的教師,高校教師不僅是一名教師,還是一名服務者,上升到法律關系上,教師有義務提供優(yōu)質的教育服務,作為付費學習的大學生有權利享受優(yōu)質的教育服務。

2.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

在知識激增的信息化時代,大學生很容易從外部獲取信息,然而信息并不等于知識,在紛繁復雜的信息之中有許多是不利于學生成長的,因此高校教師不僅要傳播知識,更主要的是引導和促進學生的學習。在終身學習時代,高校教師更大的功能應該是引導和促進學生學習,為學生提供學習環(huán)境和氛圍,給學生學習提供便利,充分為學生學習服務,主動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與學生共同學習,從而起到引導和促進學生學習的作用。

3.平等對話者

“有了新的信息技術,并不等于就不那么需要教師了,而只是改變了他們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作用,實際上,將信息變成知識和認識的那種師生間的不斷對話,應是更加重要的?!盵4]因此,高校教師必須以平等對話者的角色參與到學生的學習中,相互學習,相互啟發(fā),共同探索,共同進步?,F代社會是個倡導平等的社會,師生關系也應該是平等的雙向交流關系。在信息化時代,大學生在某些方面,在某些時候也足以為師,“師不必賢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師生之間的關系應是平等的、對話式的、相互尊重和互相信任的關系。因此高校教師應當主動淡化或自覺打破作為真理代言人和知識權威的形象,把自己放平,尊重大學生的人格與創(chuàng)造,與學生建立平等的合作共事的新型師生關系,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教學相長。

4.終生學習者

社會在不斷發(fā)展,知識的更新速度日益加快。據英國技術預測專家詹姆斯?馬丁的測算:人類知識在19世紀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紀中葉是每10年增加一倍,70年代是每5年增加一倍,而80年代則為每3年增加一倍。90年代,計算機網絡的出現使得知識增長速度進一步加快。根據測算,互聯網上的數字化信息每12個月就會翻一番。因此,教師必須適應時代的要求,不斷地學習。21世紀,學習成為人的第一需要,教師首先是人,然后才成為教師,因此,在學習成為生活方式和社會的普遍行為的終身學習時代,教師應成為終身學習的楷模。育人者先育己,教師只有成為終身學習者,他才有可能引導學生進行終身學習,同時,教師的專業(yè)化成長也需要教師成為一名終生學習者。高校教師在關注本學科專業(yè)知識的同時,應擴大知識空間,了解相近學科及交叉學科的知識體系,還應廣泛涉獵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追求知識的深度與廣度,并應用于教育教學中。

5.教學專家與科學研究者

高校教師要正確處理教學與科研的關系。作為教學專家,高校教師首先應該努力完善專業(yè)素質結構,其次,還應該在實踐中掌握教學的藝術,為學生提供優(yōu)質的教育服務。德國教育家洪堡曾說:大學教師不僅為學生而存在,他們都是為科學而共處。作為知識界的楷模,高校教師承擔著傳授和發(fā)展科學技術的重任,必須通過科學研究來提高自己的學術水平,來改造老專業(yè),發(fā)展科學技術,同時科學研究還有益于教師更新教學內容,有效的向學生傳遞科學知識。對于教學與科研的關系,雅斯貝爾斯在《什么是教育》一書中曾作過精辟的描述:“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優(yōu)良的教師。只有這樣的研究者才能帶領人們接觸真正的求知過程,乃至于科學的精神。只有他才是活學問的本身,跟他來往之后科學的本來面目才得以呈現。通過他的循循善誘,在學生心中引發(fā)出同樣的動機。只有自己從事研究的人,才有東西教別人。而一般教書匠只能傳播僵硬的東西?!倍覈锢韺W家、教育家錢偉長在談到大學教師教學與科研相結合時說:“你不上課,就不是老師;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師。教學是必要的要求,不是充分的要求,充分的要求是科研。科研反映你對本學科清楚不清楚。教學沒有科研做底子,就是一個沒有觀點的教育,沒有靈魂的教育。”因此,作為高校教師,必須正確處理教學與科研的關系,做教學的專家與科學研究者。

參考文獻:

[1]鄭 杰.給教師的一百條新建議[M].上海: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151.

[2]趙鳴九.大學心理學[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5-49.

第5篇:中小學學校教育的特點范文

一、中小學生交通違法行為的特點

一是占道行駛。上學、放學時,許多學生騎著自行車不是行駛在非機動車道上,而是三個一群,五個一幫,并排地在機動車道上行駛。有的學生還招手叫伙伴從后面追上來,勾肩搭背,邊騎車子邊談笑。

二是不走斑馬線。為了保障學生安全過馬路,現在學校周邊的道路上都施劃了斑馬線,但是由于學生的交通安全意識差,在上學、放學的高峰時段,學生都是一哄而上地搶著過馬路,根本沒有斑馬線意識。

三是雙手脫把。有的同學自持騎車子有“本事”,雙手脫把,在公路上騎得直飛,還有的同學在公路騎自行車,你追我趕,這些危險的游戲,等于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四是突然跳車。有不少的中小學生是由大人接送的,有的坐的是自行車,有的坐的是三輪車。到了學校門口,有的同學不看道路上有無車輛通行,從車子上跳下來就奔學校大門,這也是相當危險的。

五是邊騎車邊吃東西。有的同學一手扶著車把,一手拿著食品往嘴時送,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引發(fā)交通事故。

六是無證駕駛摩托車。有些同學為了趕時髦、趕速度,將家中的摩托車或電動車用來做為交通工具,在上學、放學的時侯騎行,由于速度較快,也容易出事。

二、預防對策

一是群防群治。中小學生是一個特殊群體,關系到千家萬戶的利益和整個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因此,只能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發(fā)揮各個職能部門和廣大居民的工作積極性,特別是要發(fā)揮教育、公安、交通、廣電等部門和廣大學生家長的積極性,在全社會范圍內,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加大整治整改力度,才能防患于未然。

第6篇:中小學學校教育的特點范文

論文摘要:以參加新疆中學體育教師工作會議的體育教師為研究對象,以辛濤等人1995年修訂的《教師教學效能感量表》為研究工具,通過分析比較新疆中學體育教師自我效能感狀況,探討了體育教師自我效能感的特點及影響因素,提出了培養(yǎng)和提高體育教師教學效能感的對策。

1研究目的

教師教學效能感概念在理論上來源于Bandura1977年提出的自我效能概念。教學效能感指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對其能有效地完成教學工作、實現教學目標的能力的知覺和信念。教師教學效能感不同會影響其教學行為和教學方式,從而影響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效果。由于體育學科教學過程的特殊性,體育教師比其它課程教師工作面大、范圍廣、工作環(huán)境差、身心負荷大,加之有的工作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如果不加以正確引導和培養(yǎng),教學效能感易降低。

新疆地處祖國西北邊睡,教育環(huán)境相對艱苦、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培養(yǎng)有專業(yè)特點、運動能力、運動教養(yǎng)和運動熱情的體育教師,才能針對學生體能、健康意識和鍛煉能力的個性特征,起到引領、開發(fā)、點撥和促進作用。因此應理解體育教師的特殊工作心理環(huán)境,努力提高教師需要的社會認可,體育教師以此為契機,逐步在其自身職業(yè)成熟過程中,日臻完善自我,以逐步提高其職業(yè)滿意度、自尊感和成就感。

本文通過比較分析新疆中學體育教師自我效能感狀況,探討體育教師自我效能感的特點及影響因素,提出培養(yǎng)和提高體育教師教學效能感的對策,這對體育教師素質的提高、教學質量的改善以及教學改革和創(chuàng)新具有現實意義,也為當前中學體育教師的培養(yǎng)、選拔和管理提供理論和實踐依據。

2研究方法

2.1研究對象

以參加新疆中學體育教師工作會議的體育教師為研究對象,共發(fā)放問卷72份,回收問卷后剔除廢卷,得到有效問卷67份,有效回收率為93%。

2.2研究工具

本研究主要采用問卷調查法進行。采用辛濤等人1995年修訂的《教師教學效能感量表》,該量表的Cronbach Alpha同質性系數為0.77,分半信度為0.84。該量表有27道題,采用6點制評分標準。量表分為兩個維度,即個人教學效能感和一般教學效能感,其中I一10題主要測量教師一般教學效能感水平,11一27題主要測量教師個人教學效能感水平。

3結果與分析

3.1新疆中學體育教師教學效能感總體特點

一般教學效能感是指教師對教與學的關系、對教育在學生發(fā)展中的作用等問題的一般看法與判斷;個人教學效能感是指教師對自己教學效果的認識和評價,即教師有能力教會學生學習的信念。

表I顯示:新疆中學體育教師總體教學效能感均分為4.52分,離上限6分還有一定差距,說明總體教學效能感有待于進一步提高,高效能感的教師才對教學活動更投人,也更易采取民主的方式。個人教學效能感均分(4.34分)高于一般教學效能感(4.63分),并且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P

表2顯示:性別因素影響著中學體育教師教學效能感,男教師總體教學效能感均分(4.77分)高于女教師(4.11分),并在一般教學效能感、個人教學效能感和總體教學效能感上定位認識的自信心有關系,體育教師隊伍中男多女少的現象普存在,男教師比女教師更有成功的優(yōu)勢,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對女性的教師角色期望是被動、依賴、溫柔、整潔等,經濟收人和教育子女、體型發(fā)胖及體能下降、賢妻良母類型的人生價值取向、性別角色定位及重文輕武的社會現象是制約女性體育教師職業(yè)發(fā)展的主要因素。女教師如對角色定位不夠準確,會影響自信心,低估自己的能力,產生自己不適合或干不了的想法,會影響到教師教學效能感的內容和水平。

3.3職稱、教齡、學歷因素對中學體育教師教學效能感的影響

從職稱、教齡和學歷因素來看,只有教齡因素對中學體育教師的一般教學效能感和個人教學效能感具有影響。其中一般教學效能感存在非常顯著的差異(P < 0.01),個人教學效能感和總體教學效能感存在顯著的差異(P

3.4年級因素對中學體育教師教學效能感的影響

高中體育教師總體教學效能感均分(4. 75分)高于初中體育教師(4.2f1分),但不存在顯著的差異(P>0.05)。初高中教師教育對象不同,初中體育課應試成分占有較大比重,初中生又處于半幼稚半成熟、半獨立半依賴的錯綜矛盾時期,老師必須應付青春期學生的各種心理變化,但部分教師對于自己提高學生成績和控制轉變學生的能力不太自信;而高中學生具有一定的自我認識,覺得體育課是忙碌學習中最好的放松,教師的努力付出在學生身上易產生效果,老師享受到成功的體驗會感到自己的努力是有效的,從而對自己的教育質量更有信心。

4結論與建議

4.1結論

1)新疆中學體育教師的總體教學效能感有待于進一步提高,個人教學效能感顯著高于一般教學效能感。

2)由于體育教育與女性性別的特點,不少女體育教師對自己所從事的職業(yè)缺乏堅定的信心和明確的進取目標,中學女體育教師教學效能感顯著低于男體育教師。

3)教齡反映了一位教師的從業(yè)經歷,教齡不同的教師在教學態(tài)度、教育方式上存在差異。教齡因素對新疆中學體育教師的一般教學效能感和個人教學效能感具有影響。

4)體育課本來應該是初中培養(yǎng)興趣,高中讓學生養(yǎng)成運動的習慣,現在的課程把這個概念倒置了,初中體育教師的“應試”壓力較大,教學效能感低于高中體育教師。

4.2建議

1)要重視對體育教師效能感干預手段的研究,探討如何從教育、培訓及其它社會環(huán)境的改變人手,加強中學教師的自我效能感和教師信念的教學培訓工作,把教師信念作為教師素質的“軟件”來抓;

2)壯大女體育教師隊伍,努力提高女體育教師教學效能感,以充分發(fā)揮其作用;

3)教學效能感呈現出隨年齡增長而提高的特點,針對不同教齡段的不同特點,要采用反思訓練模式積累檢驗,提高教學效能感;

第7篇:中小學學校教育的特點范文

【關鍵詞】中職學校;學生心理特點;班主任角色定位

近幾年來,我國高校進一步擴招,中職院校的生源不斷減少,素質要求明顯降低,招生工作遇到極大挑戰(zhàn)。中職院校普遍存在學生難教、難管現象,尤其是現代通訊工具越來越發(fā)達的今天,學生娛樂手段和工具多樣化,一定程度上滋長了學生違法亂紀行為。再加上中職學生缺乏對未來職業(yè)和人生的科學、合理規(guī)劃,厭學情緒嚴重,給班主任日常管理工作增加了難度。為此,班主任要充分了解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找到問題的原因,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處理,才能促進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有效展開,為培養(yǎng)現代技能人才提供強有力保障。

一、中職學生的心理特點

1.基礎較差,自卑感較為嚴重

在我國現有教育體制及社會體制下,中職院校并非學生的最好選擇,中職生多為升學考試“落榜生”,不得已才選擇中職學校的,這難免在心理形成自卑感。這些“落榜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平時也努力學習,認真聽課并按時完成作業(yè),但由于接受能力較差或學習方法不當,因而學習成績跟不上,加上長期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產生了自暴自棄的心理。

2.自我意識強,自控能力差

有別于小學初中階段的教育,中職教學體系中更注重學生身心全方面發(fā)展,因而在自我性格塑造和能力培養(yǎng)方面,學習享有更加自由的空間,自我支配的時間也較充裕。在這個階段,學生的注意力從應付各種考試轉移到發(fā)現自我、關心自我上來,生理、心理迅速發(fā)展,個體自我意識逐漸增強,但缺乏自控能力及辨別是非的能力,若不加以正確引導,就很可能會誤入歧途。此外,這個階段,學生將獨自面對并解決的問題增多,困惑和迷茫也隨之增多,因而情緒容易失控,理性不足,從而導致打架斗毆等校園事件的發(fā)生。

3.叛逆心強,厭學情緒嚴重

中職學校培養(yǎng)方向和目標都側重于實踐技能培養(yǎng),對理論課程及理論考試成績重視不足,學生的學習壓力減少了,課余時間增多,因而思想較為活躍,普遍存在較為嚴重的厭學情緒。再加上叛逆心理及青春期荷爾蒙的作用,校園戀情應運而生,對中職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產生不利影響。此外,由于疏于學校、家長管教和壓力,學生曠課、逃課、打架斗毆等叛逆行為不斷增多,一些學生甚至存在“混日子”的心理,不思進取,得過且過。

二、正確定位班主任角色

筆者通過要求學生每個月閱讀一本人物傳記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并積極引導他們設想未來就業(yè)愿景。通過要求學生每天做計劃并逐步實施,每周檢查一次計劃完成情況,以提高學生的自控能力。以下是具體的實施措施。

1.學習上,班主任要做學生的知識引導者

中職班主任要做好班級管理,首先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具體情況,保障班級管理活動的順利展開。在學習上,班主任要做學生的知識引導者,學習能量的補充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技能的學習。同時,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德智體美勞綜合素質,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及辨別是非的能力。例如:班主任在日常管理中,要掌握學生的學習、生活動態(tài),對各方面表現良好或進步明顯的學生,要適時進行表揚,以鼓勵學生;對表現較差,違反紀律的學生,要做好心理疏導工作,加強師生間的交流和溝通,及時解決學生的難題,在贏得學生信任的同時,讓學生樹立學習自信心。這樣,中職生才能找準努力的方向,才能有信心、有勇氣面對學習上的挫折,從而取得更大的進步。

2.生活上,班主任要成為學生的呵護著

中職生在心智上仍不成熟,生活上遇到難題時往往手足無措,不能冷靜處理,班主任要努力成為學生生活的呵護著,多關懷學生,為學生排憂解難,從而贏得學生的尊重。日常生活中,班主任與學生接觸的時間最長,也更加了解學生的情況,在學生遇到困難時,班主任應第一時間予以援助。例如:學生生病時,班主任要及時將學生送到醫(yī)院,并幫助學生戰(zhàn)勝疾病,為學生請好假,讓學生安心養(yǎng)病。待學生出院后,班主任還要進行學習輔導,讓學生深切感受到班主任的真誠關懷。這樣,班主任以真情實感感化學生,從而贏得學生的好感,使被動的班級管理變成主動,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有效性。

3.職業(yè)規(guī)劃中,班主任要成為學生的引領者

中職學生普遍缺乏科學人生規(guī)劃,對職業(yè)定位也不準確,因而抓不住學習的重點。為此,班主任要努力成為學生職業(yè)生涯的引領者,在日常班級管理中挖掘學生的潛能,并進行深入、全面、具體的指導。例如:對營銷專業(yè)的學生,班主任要通過就業(yè)指導課的形式,讓學生了解就業(yè)形勢、社會對營銷專業(yè)的要求及相關資格考試等方面,讓學生做好思想準備,并制定出未來奮斗的目標。這樣,學生有了努力的目標,也就擁有前進的動力,并且越挫越勇,從而獲得成功。

三、小結

總而言之,中職班主任只有充分了解學生的心理特點,并對班主任角色和工作職責進行準備定位,才能保障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順利進行,才能促進中職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為國家、為社會培養(yǎng)出高職業(yè)技能、高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曾珊.淺談中職學校學生的心理特點與班主任角色定位[J].青年文學家,2010,(12):234

[2]賴桂玲.論中職班主任管理中心理學的運用[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3,(09):214

[3]葉麗輝.故事教育法在中職學校班主任工作中的運用[J].華章,2011,(14):158

[4]劉偉.分年級開展中職學校主題班會,提高德育實效性[J].中等職業(yè)教育(理論),2012,(07):44-45

第8篇:中小學學校教育的特點范文

1988年,英國發(fā)起了一項名為精神、道德、社會和文化(SMSC)的發(fā)展教育計劃,作為持續(xù)推進學校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手段。政府層面不斷跟進,按照政府建議中所架構的內容和目標體系,英國學校根據自身特色探索適合本校發(fā)展的實踐策略,力圖將SMSC教育融入學校生活的全過程。研究發(fā)現,英國SMSC教育在實施過程中呈現以下特點:目標上,以培養(yǎng)積極公民為導向;內容選擇上,兼具宗教性與世俗化;發(fā)展模式上,試圖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進行統(tǒng)一價值觀教育,促進社會凝聚力生成。

關 鍵 詞

政策;英國SMSC教育;價值觀

作者簡介

寧瑩瑩 ,福建教育學院,實習研究員

20世紀80年代起,為了應對日益復雜的英國社會環(huán)境,發(fā)揮學校在培養(yǎng)學生思想、道德、心理等價值方面的作用,進而培養(yǎng)健全發(fā)展的合格公民,英國在基礎教育領域進行改革,一系列改革思想集中呈現在1988年出臺的《教育改革法》中?!督逃母锓ā方y(tǒng)一了國家課程,提出在全國展開精神、道德、社會和文化發(fā)展(spiritual, moral, social, cultural development,簡稱SMSC)計劃,指出:“學校課程應當致力于促進學生精神、道德、社會和文化發(fā)展,并將成人生活所需的機會、責任和經驗教授給學生,為培養(yǎng)民主社會的合格公民做準備?!盵1]該計劃要求英國范圍內基礎教育學校必須根據自身特色,在精神、道德、社會與文化四個方面任選一個或幾個方面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自此,精神、道德、社會和文化發(fā)展開始融入英國學校教育過程,為公民教育和個人、社會與健康(PSHE)課程的開設奠定了基礎。

一、政策驅動下英國SMSC教育的

發(fā)展歷程

學生精神、道德、社會和文化教育涵蓋學生內在涵養(yǎng)和外在能力發(fā)展的各個方面,其重要性不言而喻。1988年的《教育改革法》雖明確了學校推行價值教育無可推卸的責任,但未對實施SMSC發(fā)展計劃的詳細內容、具體目標和實施路徑進行闡述,目標和內容的模糊使得不少學校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未能取得預期成效。為此,英國政府在對學校課程實施狀況進行調研的基礎上,不斷在政策層面給予指導性意見。1990年,英國國家課程委員會(National Curriculum Council)了非強制性指導性意見,建議學校在社會框架內發(fā)展學生的自治能力,“教育系統(tǒng)有責任培養(yǎng)學生的個人品質和價值觀,使他們學會思考和正確行為,以滿足其進入成人生活后的要求”[2]。1992年英國教育改革法案中SMSC發(fā)展再次成為政府關注焦點,改革法案目標在于使年輕人成為尊重他人、具有良好行為、懂禮貌的人,要求學校全體教職工都要采取措施促進學生個人發(fā)展。1994年英國教育法重申了學生SMSC發(fā)展的重要性,政府最終于2002年將其作為學校應盡的義務列入教育法,法案第78條明確指出:公立學校有義務采取措施,促進學生精神、道德、社會及文化方面的發(fā)展。英國同樣重視在私立學校開展SMSC教育。早在2003年,《英國教育條例(私立學校標準)》就列出學生SMSC發(fā)展的具體標準,2010年《英國教育條例(私立學校標準)》將這一標準作為私立學校必須履行的責任,要求私立學校必須達成目標。

SMSC發(fā)展計劃實施以來,英國不斷修正與完善其內容與實踐路徑,致力于將計劃融入學校教育全過程。1994年英國教育標準辦公室了一份討論草案,圍繞SMSC教育的特殊性、實施途徑和評估方式進行探討,明確定評估內容:學校是否在促進學生價值觀、信仰方面提供知識和視野;學校是否引導學生反思經歷、發(fā)展精神意識和自知態(tài)度;學校是否為學生樹立典范,等等。1996年,由英國學校課程與標準評估局(School Curriculum and Standards Assessment Authority)舉辦的價值教育的論壇針對當前教育未能對學生精神和道德發(fā)展投入應有關注的現狀,提出了八條建議,包括“對學生精神、道德、社會和文化發(fā)展采取一貫的行動”。

2009年,教育標準辦公室對私立學校學生SMSC發(fā)展狀況進行評估,調查結果顯示學校大都能在促進學生SMSC發(fā)展方面達到預期目標,但對SMSC教育條例具體要求理解不清。為此,教育標準辦公室以及其他檢視機構行政人員、私立學校校長和教師、宗教群體代表聯合成立研究小組,以2009年調研結果為基礎開展研究,最終幫助私立學校促進學生SMSC發(fā)展的指導性意見。建議澄清了實施SMSC教育的目的、具體要求、SMSC發(fā)展內容和標準、將SMSC教育引入實踐的路徑等。

2012年,英國對私立學校學生SMSC發(fā)展標準進行修正,英國教育部基于修訂標準,于2013年指導性文件《促進學生精神、道德、社會和文化發(fā)展――給獨立學校、學術機構和免費學校的政府建議》,主要為獨立學校(包括獨立學術機構和免費學校)的所有者、校長和教職工提供官方建議:第一,澄清獨立學校標準如何與2013年修正后生效的學生精神、道德、社會和文化教育相聯系;第二,闡明修正條例的意圖;第三,闡述每條標準的目的。此外,英國教育部于2014年了補充建議《促進學生精神、道德、社會和文化發(fā)展:補充信息――給獨立學校、學術機構和免費學校的政府建議》,針對私立學校如何促進學生SMSC發(fā)展提出了指導性意見。[3]

2014年11月,英國教育部出臺《將促進基本英國價值觀作為學校SMSC教育的一部分――政府給公立學校的建議》,提出將促進基本英國價值觀作為學校SMSC教育的重要內容?!督ㄗh》主要針對三方面內容為公立學校校長和教師提供指導:指出公立學校有責任促進學生精神、道德、社會和文化發(fā)展,提出學校在實施基本英國價值觀教育方面應當采取措施,澄清基本英國價值觀教育如何促進學生SMSC發(fā)展。[4]

政府以課程檢視、調研等方式不斷跟進學校SMSC教育實施情況,并通過建議性指導文件及時修正。雖然這些指導性建議并非強制性的,但表明了英國在促進學生SMSC發(fā)展方面給予的重視和決心。經過政府不斷努力,英國學校SMSC教育目標逐漸明確,內容不斷發(fā)展,學校在實踐中探索出適合自身特色的發(fā)展路徑,使SMSC教育得以融入課程和學校生活的各個方面。

二、英國學校SMSC教育的內容及

目標體系

學生SMSC發(fā)展與學業(yè)成績無關,目的是為學習者提供未來生活所必要的知識、技能、態(tài)度和價值觀,以促進學生人格健全發(fā)展。近年來,經過英國官方不斷完善,形成了八條相互關聯又各自獨立的SMSC內容體系,英國基于每條內容提出了所要達到的具體目標及預期成果,以便學校實施時明確各方面的具體目標和要求。

第一條:內容為引導學生自知、自尊和自信。目標為學校理念要能促進所有學生的成長,確保學生自尊,尊重他人。這條標準目的在于約束學校采取措施幫助學生發(fā)展自知、自信心、幸福感和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預期成果為(1)自尊并尊重他人;(2)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信仰、情感和價值觀;(3)形成一套價值觀、原則和信仰體系,無論是否關涉宗教,從而建立生活和行為的準則,等等。

第二條:內容為確保學生能夠辨明是非、尊重法律。目標為發(fā)展學生的價值觀以及對社會約定價值觀、國家法律的認識。預期成果為(1)理解并尊重國家法律;(2)發(fā)展基于自己的價值觀明辨是非的能力;(3)認識到社會由共同的是非標準構成,但這些是非標準隨著時代變遷而變化,等等。

第三條:內容為鼓勵學生主動為自己行為負責,并明白如何積極為區(qū)域及更大范圍的社會做貢獻。目標為學校要引導學生理解如何為自身行為負責,鼓勵他們積極主動承擔責任。學校作為微型社會,要為學生提供體驗社區(qū)歸屬感的真實情境,推動學生為社區(qū)生活做貢獻,從而提升社區(qū)凝聚力。預期成果為(1)尊重他人和其他生物、他人財產和自然環(huán)境;(2)與他人有效合作、相互尊重;(3)與他人分享自己的觀點和看法,致力于相互理解與通力合作;(4)參與所屬社區(qū)內的活動,等等。

第四條:內容為為學生提供廣泛的有關英國公共機構和組織的知識。目標為教師要確保學生了解英國公共服務機構及這些機構提供的服務,以及如何進入這些機構。預期成果為(1)愿意并能夠全面了解英國公共服務機構及如何使用這些機構;(2)了解英國公共服務機構提供的職能;(3)參與諸如投票或加入學生會之類的民主活動;(4)理解公民如何通過民主活動表達自己觀點,進而影響決策,等等。

第五條:內容為幫助學生學會欣賞、尊重自己和他人的文化,促進不同文化傳統(tǒng)間的包容和和諧共存。目標為在英國多元文化背景下,學生更容易接觸到來自不同文化和信仰的人。因此,學校要確保學生學會應對多樣化所產生的問題。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與不同文化群體交流,促進國家凝聚力。預期成果為(1)認識并理解自己的文化原則和價值觀,并能認識到這些文化原則和價值觀在不斷變化和發(fā)展;(2)理解自身文化遺產所帶來的影響;(3)認識文化多樣性,尊重他人價值觀和信仰,反對種族主義,倡導種族平等;(4)包容不同文化和宗教、無信仰群體,等等。

第六條:內容為鼓勵學生尊重基本英國價值觀,包括:民主、法律規(guī)范、個人自由,相互尊重并包容不同信仰群體。目標為促進不同民族、信仰群體之間相互尊重與理解。預期成果為(1)理解公民如何通過民主過程影響決策;(2)了解法律允許反對民主的人參與選舉,但這類人若當選將對人民福祉無益;(3)認識法律對保護公民安全、增進公民福祉的重要性;(4)了解國家行政權與司法權分離,如,警察和軍隊通過政府向人們負責,而司法保持獨立,等等。

第七條:內容為學校管理者要避免課堂教學中向學生傳授片面黨派政治^點。目標為防止學校教學中向學生灌輸黨派政治觀點,但并非禁止學生在學校中接觸政治觀點、討論政治議題,而是教師不應當鼓勵學生支持某一特定政治觀點。此部分標準并不要求學校管理者達成某項具體目標,而是以預防消極后果為主。

第八條:內容為鼓勵學生尊重民主,支持參與民主活動。學校管理者應采取理性的、可操作的措施以確保學生關注政治議題。學校學習活動和課外活動都要為學生提供客觀公正的多種意見。目標為學校在各項工作都要采取措施確保學生討論政治議題,引導學生認識到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看法,而這些不同意見之間又存在著“平衡”,學校應當采取常識性策略確保“平衡”。預期成果為(1)理解民主是目前英國最公正的政治組織形式;(2)理解為什么要參與民主;(3)理解為什么議會制度產生法律要比輪流執(zhí)政好。

三、英國學校SMSC教育的實踐策略

(一)顯性課程教學中多學科滲透

學校層面實施SMSC教育過程中,英國學校采用綜合化的途徑,其中一種方式是在顯性課程中進行多學科滲透。首先,開設專門的公民教育課程。2002年起,公民教育作為法定課程在英國中小學內實施,通過專門的公民教育課程,學校不斷促進學生在知識、技能、理解和態(tài)度方面的發(fā)展,為培養(yǎng)青少年成為積極、負責任的健全公民做準備。學校公民教育通過專業(yè)知識的傳授、專業(yè)技能的培養(yǎng),發(fā)展學生明辨是非、參與社會的熱情與能力,引導學生了解并尊重文化多樣性,以此促進學生精神、道德、社會和文化方面的發(fā)展。

其次,通過宗教課程促進學生SMSC發(fā)展。英國存在已久的宗教傳統(tǒng)使得價值教育具有宗教性,盡管近年來教育的宗教性逐漸朝向世俗化轉換,但英國政府仍將宗教教育視作促進學生精神、道德、社會和文化發(fā)展的重要形式,宗教教育仍是公立學校的法定課程。宗教教育提倡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尊重不同信仰群體、鼓勵學生問詢人生的意義和精神追求,這對學生SMSC發(fā)展具有極大促進作用。政府將宗教教育中的優(yōu)秀理念整合進學生課堂與實踐中,與公民教育相配合,共同促進學生精神、道德、社會和文化發(fā)展。

此外,英國學校還注重發(fā)揮英語、歷史、科學、信息和通信技術等課程中蘊含的豐富教育資源。英語課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學會欣賞傳統(tǒng)文化和美的事物,并通過寫作釋放自身對日常生活和世界的情感體會;歷史課引導學生了解國家和民族的過去和發(fā)展,激發(fā)民族情感;科學課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對自然和科學世界的敬畏心、對外界事物的感知欲和探索心;信息和通信技術課為學生提供了解廣闊世界、與他人交流的平臺……通過多學科滲透的方式,學生的價值認知水平、價值理解能力不斷提高。

(二)通過隱形課程促進學生SMSC發(fā)展

除了通過課堂教學促進學生SMSC發(fā)展,英國學校還將學生課堂以外的學校生活、社區(qū),甚至更廣泛的社會資源整合進來,通過創(chuàng)設民主氛圍、組織辯論、參觀政府機構等,為學生提供在真實情境中了解民主進程、參與社會事務的機會,以此滲透價值內容,培養(yǎng)學生參與社會、團結協作等價值觀念。

第一,創(chuàng)設針對爭議問題展開辯論的機會。這是學生SMSC發(fā)展的重要內容之一,有助于發(fā)展學生客觀思考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英國要求學校向學生提供處理敏感和有爭議問題的機會,要求教師以常識性知識引導學生客觀思考,以發(fā)展學生傾聽和接收他人觀點、針對問題進行論辯、處理沖突、辨明事實的能力。

第二,通過學生組織提供管理機會。英國學校鼓勵學生參與學校和班級事務,學生會、興趣小組等活動團體都是由學生自發(fā)組織、自己選舉和管理的。學生參與其中進行集體活動,選擇與學校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議題進行辯論,在其中發(fā)展團體協作能力、包容心、責任意識等,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發(fā)展自身價值觀。此外,學校幫助學生組織和參與文學、戲劇、音樂等文化藝術活動,在陶冶情操的同時,向學生傳達學校的文化價值觀。

第三,借助社會資本發(fā)展公民意識。美國學者普特南將社會資本定義為“社會關系網絡、規(guī)范和信任”[5],認為社會資本有助于促進公民參與社會,使國家最終受益。社會資本可以看作增進個人和群體之間相互信任和通力合作的紐帶。英國學校SMSC發(fā)展計劃明確要求學校要為學生提供學習、參與社區(qū)事務和民主決策的機會,培養(yǎng)其公民參與能力,還要增進與其他群體的溝通,促進不同文化群體相互包容。為此,英國學校充分調用社會物質和文化資源,發(fā)展學生公民意識。尤其重視與外界機構發(fā)展合作關系,拓展學生的文化意識,如通過電影院、博物館、音樂會、畫廊、本地藝術家和國外交流等活動,對學生進行藝術熏陶和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

四、英國學校SMSC教育的特點

(一)目標導向:培育積極公民

對比發(fā)現,英國公民教育與SMSC教育在內容、實施路徑方面存在諸多重合與相似處。兩者的主要關注點都是社會和文化問題,包括身份認同、多樣性和公民等問題。不僅關注年輕人的個人發(fā)展,還關注其進入公共生活后的發(fā)展。公民教育通過培養(yǎng)道德意識和能力,為學生提供精神、道德、社會和文化方面發(fā)展的機會,幫助學生對正義和權利問題進行價值判斷,為他們提供成為積極領導者所需的技能,引導他們理解并尊重文化多樣性。SMSC發(fā)展也正是年輕人成為健全的積極公民所必需的。

首先,兩者在內容方面有著諸多重合。公民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年輕人了解自身權利和責任,了解社會和政治體制如何運作;旨在引導學生認識社會、政治、經濟、環(huán)境等方面的熱點問題,發(fā)展其表達自己觀點、參與民主決策的能力??傮w來說,旨在培養(yǎng)學生三個方面的能力:社會和道德責任、社區(qū)參與能力、政治素養(yǎng)。SMSC教育內容涵蓋學生的精神、道德、社會和文化等諸多方面,旨在發(fā)展學生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價值觀念、社會參與能力,等等,與公民教育的內容和培養(yǎng)目標不謀而合。

其次,兩者在學校層面采取相似的實施路徑。英國學校SMSC教育和公民教育均采用顯性課程和隱形課程結合的方式開展,通過多門課程進行滲透和全面策略,調動校內外一切可用資源對學生進行教育。此外,公民教育和SMSC教育都重視實踐技能的培養(yǎng),尤其是學生參與社會和政治事務的能力,注重以多元文化教育和價值觀教育促進社會凝聚力。

(二)內容選擇:兼具宗教性與世俗化

宗教規(guī)范著人們的內心,英國社會文化受宗教影響頗深,即使公民教育以世俗化的教育形式在英國日益發(fā)揮著重要作用,但其價值教育從未擺脫宗教的影響。英國“宗教教育為學生提供了獲取廣泛生活經驗的良好機會,對能否幫助學生選擇積極、務實的精神信仰至關重要”[6],SMSC發(fā)展計劃將宗教教育作為促進學生精神、道德、社會和文化發(fā)展的重要途徑,重視精神信仰的培育。在其內容中明確要求學生要了解自己和他人的信仰、情感和價值觀,使學生尊重不同文化和信仰,倡導寬容的理念。此外,SMSC還鼓勵學生追尋精神價值,重視生活的非物質方面,深層次思考諸如“我是誰?”“要向哪里去?”等有關存在的問題,欣賞無形的事物,對奧秘、悖論、存疑的事物持有好奇心。宗教教育和公民教育共同作用,規(guī)范著學生的價值行為,教化著學生的內心世界,實現世俗化和宗教性的結合,共同促進學生精神、道德、社會和文化方面的發(fā)展。

(三)發(fā)展模式:統(tǒng)一價值^培育和多元文化建設的融合

英國作為一個多民族、多文化和多信仰并存的國家,社會矛盾和價值沖突不斷,尤其是近年來某些極端激進的民族主義滲入,為社會穩(wěn)定帶來挑戰(zhàn)。全球化進一步加劇了價值多元,為社會融合帶來更大挑戰(zhàn)。因此,英國歷來重視在多元文化中尋求統(tǒng)一的價值認同,以促進及社會和諧。

多元文化并存的現狀及身份認同構建的迫切對英國學校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處于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英國必定綜合考慮不同文化、信仰和價值觀的融合與共生。立足本國社會現實,英國一方面將多樣性作為SMSC教育的重要內容,促進不同民族、信仰群體之間的相互尊重與理解;另一方面要求學校開展統(tǒng)一英國價值觀教育,致力于培育社會共同遵循的價值觀,建構社會認同的根基。為了更好地將英國價值觀教育融入學校教育全過程,2014年11月,英國教育部出臺《將促進基本英國價值觀作為學校SMSC教育的一部分――給公立學校的政策建議》,重申學校對促進學生SMSC發(fā)展無可推卸的責任,同時將英國價值觀教育列入SMSC教育中,由英國教育標準辦公室對其實施成效進行檢視。英國價值觀教育走入學校課程的提出由來已久,2011年英國《預防舉措》(The Prevent Strategy 2011)就曾指出,學校應當推進民主、法律、個人自由、與不同信仰人群相互尊重和包容等基本英國價值觀,這些基本英國價值觀有助于促進學校SMSC教育。不久前,英國教育大臣尼基?摩根在由教育部主辦的品行教育研討會上也指出,英國學校要加強對學生個人品行和價值觀的教育。英國價值觀教育的提出,一方面是出于國家認同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出于促進不同文化群體之間相互理解、和諧共存的目的。

由此可見,英國學校SMSC教育一方面倡導“統(tǒng)一基礎上的多樣”,在社會和諧穩(wěn)定的前提下,提倡尊重不同文化、信仰和價值觀,促進社會和文化多樣性發(fā)展;另一方面提倡“多元背景下的融合”,力圖在多元文化社會中尋求統(tǒng)一價值觀的構建和國家身份認同,在沖突與融合中尋求發(fā)展。

參考文獻:

[1]Her Majesty’s Stationery Office. Great Britain Statutes: Education Reform Act 1988[ EB/OL].[2017-02-10].http://parliament.uk/about/living-heritage/transformingsociety/livinglearning/school/overview/educationreformact1988/.

[2]National Curriculum Council. Education for citizenship Curriculum Guidance [R].York:National Curriculum Council,1990.

[3]Department of Education.Improving the Spiritual,Moral, Social and Cultural (SMSC) Development of Pupils:Supplementary Information-Departmental Advice for Independent Schools, Academies and Free Schools[R].London: Her Majesty’s Stationery Office,2013.

[4]Department of Education.Promoting fundamental British values as part of SMSC in schools-Departmental advice for maintained schools[R].London:Her Majesty’s Stationery Office,2014.

第9篇:中小學學校教育的特點范文

【編者按】:論文頻道為您提供各類開題報告范文參考,以及開題報告寫作指導和格式排版要求,解決您在開題報告寫作中的難題。

課題研究的目標就是通過研究,要達到什么目標?要解決哪些具體問題?研究的目標是比較具體的,不能籠統(tǒng)地講,必須清楚地寫出來。只有目標明確而具體,才能知道工作的具體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點是什么,思路就不會被各種因素所干擾。下面是“學科教學與素質教育”研究實驗方案所寫的課題研究目標:

1、通過實驗研究,總結出中小學各學科實施素質教育的特點和規(guī)律;2、提出在中小學學科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意見;3、制定中小學各學科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目標和評價方案;4、初步形成素質教育機制下的中小學學科教學基本理論;5、全面提高實驗學校學生的素質,促進實驗學校教育質量的大面積提高;6、促進實驗學校教師素質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隊伍。

確定課題研究目標時,一方面要考慮課題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慮課題組實際的工作條件與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