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初中歷史教學問題范文

初中歷史教學問題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歷史教學問題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初中歷史教學問題

第1篇:初中歷史教學問題范文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問題;對策

一、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現(xiàn)狀

1.1 歷史教學的定位不準確,以應試教育為主

雖然,我國歷史教學新課標指出“歷史課程不刻意追求歷史學科體系的完整性”,但是這不意味著歷史教學是偏門教學。當今,由于升學壓力的不斷加大,不少初中學校以及歷史教師對歷史教學的定位不準確,錯誤認為歷史課在初中課堂當中地位并不重要。無論是課堂學習時間,還是資源配置等方面,歷史課都受到一定程度的輕視。即使在歷史教學課堂上,不少老師以應試教育為主,歷史知識的講授往往以考試為導向,以成績?yōu)槟康?,忽視了對學生歷史發(fā)展的脈絡、歷史進程以及歷史觀的教育。錯誤教學觀念,又引導了部分學生對歷史知識學習表現(xiàn)出明顯的不喜歡、不接受甚至反感。

1.2 以宣教為主,學生參與度不高

照本宣科式教學也是歷史課堂教學出現(xiàn)的突出問題。我們通過考察發(fā)現(xiàn),不少歷史老師既沒有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工作,而且在歷史課堂授課中,授課形式也比較單一,直接按照歷史教材的內(nèi)容進行簡單的講解,甚至直接宣讀課本歷史知識。這種老師主動授課、學生被動聽課的方式,學生參與度不高,嚴重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可以說,由于缺乏學生的主動參與,對學生掌握全面的歷史知識體系造成了極大的負面影響[1]。

1.3 教學方法單一,缺乏吸引力

在歷史教學當中,教學方式固化,缺乏創(chuàng)新是一個較為嚴重的問題。歷史老師多從自身主觀意識出發(fā)教學,沒有充分關心教學對象,往往習慣于同一種教學模式。課堂宣講似乎成為了很多歷史老師傳授歷史知識的唯一渠道。一方面,不少老師沒有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和條件進行教學;另外一方面也沒有充分尊重學生的學習需求和求知欲望,缺乏激發(fā)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能力。不少老師的教學模式固化,照本宣科,教學創(chuàng)新度不夠,而且沒有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種錯誤的教學觀念,簡單地把學生當成教學的客體,使得學生必然產(chǎn)生厭學、反感等情緒,嚴重影響歷史教育的成效。

二、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問題的解決對策

2.1 加強對歷史教師的培訓

一方面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要選擇專業(yè)的、知識能力強、思維開闊的教師。另一方面還要注重對歷史教師的培訓,避免教師的落伍。不斷豐富培訓“歷史教學培訓”的內(nèi)容和形式,并對培訓效果設定科學的評價機制。首先歷史教師的培訓不能鉆牛角尖,造成培訓內(nèi)容枯燥、乏味、深奧。使受培訓人員不但不能完全掌握,還會把這種枯燥的講授方式應用到教學實踐當中,造成了歷史課堂教學更加枯燥、乏味。其次培訓形式要豐富、新穎,使受培訓教師能受到啟發(fā),從而跟上改變課堂教學的模式,增強歷史課堂教學的豐富多彩、靈活風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3]。

2.2 重視學生課堂主體地位的發(fā)揮

首先,注意課堂導入的形式,盡可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愛上歷史學習。同時,注意課堂教學內(nèi)容的豐富性,注重歷史知識與其他科目的結合,增強學生對知識點的印象。如《秦王掃六合》的課堂教學中。第一,可與語文知識“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結合長城的存在,秦始皇的功績,勞民傷財,當年的威風,在歷史的長河中如一粒塵埃。第二,可與地理結合。秦始皇掃平六國的“根據(jù)地”在哪?今天的陜西咸陽、西安地區(qū)。還可以結合歷史地理,深化學生的歷史知識及能力。如在講課中巧妙設計內(nèi)容,讓學生知道鴻門宴與阿房宮有多遠等。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其次,發(fā)揮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一方面利用自身的影響力和課堂魅力,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另一方面有效地引導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幫助學生總結歷史學習的規(guī)律。如對秦始皇、武則天等人物的評價,一般都會從他們對社會的貢獻,在軍事、農(nóng)業(yè)等方面的突出表現(xiàn)進行評論,同時結合影響社會進步的阻礙進行綜合評價。

2.3 注意與學生的溝通

歷史是一門內(nèi)容豐富多彩,知識蘊含廣泛的學科,受很多學生的喜愛。可是由于中學生對學科的一些偏見和學生學習中的一些障礙等原因,影響了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因此,教師要積極地與學生溝通,化解學生思想上的一些偏科行為,排解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才能更有效地組織歷史的課堂教學,使學生將歷史學習當成一件輕松、愉快又很重要的事去做[2]。

2.4 樹立人本教育理念,以素質教育為核心

在教育領域,以人為本理念也越來越受到關注和重視,并被廣大教育工作者接受和奉行。在學校,以人為本,就是要求學校以及老師牢牢樹立人本教育理念,以學生成長為中心,以素質教育為核心,充分尊重學生的權利和需求,努力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作用。其實,按照現(xiàn)代教育研究成果認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是教學活動中的兩大最基本主體,二者是相互的、共進的。

三、結語

歷史課本身就是一門豐富多彩,容易吸引學生學習的學科。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的培養(yǎng)。對備課內(nèi)容要做到精益求精,在教學中適當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通過與學生的交流,滿足學生對歷史知識的學習和理解,進一步促進歷史教學效果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初中歷史高效教學淺談[J].學周刊,2013,(30) .

第2篇:初中歷史教學問題范文

關鍵詞:歷史教學;問題;策略

中國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是“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由此可以看出,初中歷史學科在中國教育中處于尷尬的地位。古語說:“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由于我國現(xiàn)階段正處于經(jīng)濟轉型的重要時期,作為國家未來的建設者,初中生學好這門學科不管是對于個人發(fā)展,還是對于社會進步都具有重要的意義。那么,如何改變歷史學科現(xiàn)在所處的地位,解決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這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內(nèi)容,也是我國教育行業(yè)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初中歷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初中歷史學科一直被當作“副科”,是一種僅為了升學的非主要學科,并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因此,有些學校就不重視專業(yè)歷史教師的配備,甚至有些歷史教師半路出家,并不具備專業(yè)的知識儲備和綜合素質。由此可以看出,要想改變歷史學科的地位必須要加強學校對歷史教學的重視程度。

2.教師對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不足

初中歷史是一門文科課程,具有較多繁雜的知識點,因此許多老師在上課過程中仍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一味重視知識的傳輸,而忽視了學生的參與性。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難形成一個系統(tǒng)的知識框架,難以掌握所學的知識點。如此一來,學生就沒有了主觀能動性,完全處于被動接受的地位。

3.學生對歷史學習的積極性不大

由于教師在課堂上處于主導地位,教師滔滔不絕地講,學生不停地記筆記,周而復始,學生會對歷史學科產(chǎn)生怠倦的情緒,失去了學習歷史的興趣。甚至有些學生在教師或家長的影響下,認為學歷史知識只是死記硬背,因此不會產(chǎn)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難以培養(yǎng)對歷史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

二、改進初中歷史教學的策略

1.改變教育理念,端正教學目標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學校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教育理念,端正教學目標,教學不僅僅是為了學生的升學考試,更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因此,學校應該重視歷史學科的重要作用,定期組織歷史教師進行專業(yè)學習,讓他們在相互切磋中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綜合素質。只有組建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初中歷史教學的質量才能有所提高。

2.改革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

由于現(xiàn)代初中生具有活潑好動的特性,因此照本宣科的教學方法已經(jīng)不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所以教師需要改革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比如,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歷史紀錄片,采用這種直觀的教學方式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讓他們產(chǎn)生對歷史的濃厚興趣。與此同時,在觀看完記錄片后,鼓勵學生發(fā)表一下對于紀錄片的感想,這種寓教于樂的方式不僅可以活躍學生的思維,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和積極性。

3.激發(fā)學生興趣,調動學習主動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激發(fā)學生對于一門學科的學習興趣,是學好這門學科的最好方法。由于初中生處于注意力不穩(wěn)定,意志薄弱的特殊時期,為此教師需要精心準備每一節(jié)課,不斷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在講課的時候可以適當補充一些具有科學性、趣味性的課外知識,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氣氛,還能夠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培養(yǎng)他們對于歷史學習的積極性。

改變歷史學科的尷尬地位是一個復雜而又漫長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要想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學校、教師、學生的共同努力。學校要加強對歷史學科的重視,教師要提高自身素養(yǎng),學生要培養(yǎng)對于歷史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只有多方面共同努力,初中歷史教學才能發(fā)生明顯改變。

第3篇:初中歷史教學問題范文

關鍵詞: 《歷史與社會》教學 “三環(huán)” “六步” 問題教學法

當今的課程改革倡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過程,勇于提出問題,學習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稓v史與社會》課堂教學要想達到預期的效果,就必須給學生想的時間、問的權利、說的機會。總言之,就是將教學內(nèi)容化作問題,按照課堂教學問題化、問題設計科學化、解決問題民主化的過程,使討論、探究成為學生學習的有效方法,讓學生的知識學習和能力的培養(yǎng)都在問題的提出和解決過程中逐步提高。

問題教學法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提出問題,獨立分析問題,尋找假設,進行驗證,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類型。問題教學法在教學活動中以“問題”為線索,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合作、探索、發(fā)展的平臺,促進了學生創(chuàng)造思維的發(fā)展。我結合教學實踐和體會,談談問題教學法在《歷史與社會》教學中的實施。

一、實施問題教學法的必要性

1.問題教學法是現(xiàn)今教學形勢發(fā)展的必然要求。在《歷史與社會》教學中不但要注重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而且要注重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而“問題教學法”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思維訓練空間,使學生能在突破基礎知識的同時,提高歷史思維能力及學科內(nèi)部綜合能力,更好地適應當前教學形勢的變化。

2.實施問題教學法是學生心理發(fā)展的要求。初中學生自我意識強烈,對事物的認識喜歡刨根問底。問題設計從置疑開始,設置懸念統(tǒng)貫全課,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fā)探究動機。課堂最后還可以問題留伏筆,使課堂余味無窮,給學生一種期待的心理,給學生一片求索的天地。

3.實施問題教學法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素質的需要?!皢栴}教學法”是以問題為中心,組織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把問題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這樣就使學生的學習過程成為感受、理解知識產(chǎn)生和發(fā)展的過程,把學習知識的過程變成了學生自主探究的“再發(fā)現(xiàn)”、“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科學精神,提高創(chuàng)新素質。

二、“三環(huán)”、“六步”的問題教學法

問題教學法的核心是問題情境,我們對初中生采用問題教學法時,要盡量讓學生的新知識和舊知識發(fā)生激烈的沖突,加大初中生對于歷史問題的思維矛盾,產(chǎn)生問題情境的真實感,然后采用問題教學法,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歷史,感知歷史,了解歷史。《歷史與社會》學科的問題教學法基本結構與實施可概括為“三環(huán)”、“六步”。

1.“三環(huán)”構建創(chuàng)新素質

第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發(fā)現(xiàn)、提出問題,稱之為“生成”問題。

歷史問題的情境創(chuàng)設,不是簡單地提出問題,一問一答,而是要通過營造濃厚的問題情境氛圍,培養(yǎng)學生強烈的問題意識,激發(fā)學生探究和解決問題的興趣,挖掘學生的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求異、創(chuàng)新思維。在實施情境教學時,問題呈現(xiàn)方式可以多樣,既可以在教師啟發(fā)誘導下獲得,又可以由學生主動探究獲得;既可以是歷史學科內(nèi)部的問題,又可以是與其他學科有關的問題。

愛因斯坦說:“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問題教學法就是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首先,要求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特別是針對教材提出疑問,而這并非是輕而易舉的事情。在這種情況下,教師要有信心和耐心指導他們學會預習和質疑。對學生的問題(包括超出課本范圍或過于簡單的問題)不直接回絕,根據(jù)不同對象采取不同的方式,肯定學生的探索精神和求知欲。第二,對提不出問題的學生不批評,轉為老師提問,學生回答,旨在引導學生如何質疑。第三,及時抓住學生思維中的火花,全班表揚,并分析問題的價值,進行具體指導。

第二環(huán)節(jié):對生成的定向問題,進行自主探究(個體與集體合作學習),分析、解決問題,稱之為“探索”問題。

為了更充分更有效地進行探究,教師課前設計問題時要考慮到學生探究所需的時間,不能走過場。教師要參與到學生之中,了解不同水平學生探究活動的進程,照顧到大多數(shù)學生。尤其是那些發(fā)言不積極的學生,可以先讓他們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及時鼓勵和表揚,讓他們逐漸有一種成功的體驗和參與課堂的意識,確保讓每一位學生都能積極參與,都能得到鍛煉和培養(yǎng),都能激發(fā)探索的欲望。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常常會遇到困難,這時,教師不要急于替學生解決,而應注重點撥、引導,激勵學生自己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在學生開展探究活動時,一些教師總是擔心學生找不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于是就不厭其煩地予以提醒、暗示。殊不知,在教師再三“引導”下,學生往往會放棄原有的思維方式,沿著教師“引導”的方向去探究。久而久之,就會造成學生的思維惰性,導致今后碰到問題不愿深入思考、深入探究。黑格爾曾說:“別的東西都能代替,人的思維是不能代替的。”

在探究過程中,學生往往會由一個問題衍生出五花八門的問題,甚至是與教學內(nèi)容無關的冷僻問題來咨詢老師,有的問題教師也難以給予準確的回答,如:“朝鮮戰(zhàn)爭到底誰打第一槍?”“中國會爆發(fā)經(jīng)濟危機嗎?”針對學生在課堂上的突發(fā)提問,老師要珍視這種思維火花,因勢利導地回答學生的問題,借此提高學生探究歷史問題的興趣。這同時也對教師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的知識面不僅要專,而且要廣,并要不斷學習,才能駕馭課堂,才能不斷適應素質教育的新形勢、新挑戰(zhàn)。

第三環(huán)節(jié):對探索的問題及時反饋,在驗證中得以解決,并進一步拓展問題,稱之為“發(fā)展”問題。

教師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是以指導者、促進者的身份出現(xiàn)的。具體學科任務的解決是以學生自主探索為主進行的,但是學生對新知識的認識比較零散,缺乏系統(tǒng)性。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進行概括、歸納和總結,才能全面地看待問題。教師要把握時機,把各個問題層層推進,環(huán)環(huán)相扣。然后,引導學生多角度全方位地積極思考。這樣既可啟迪學生的思維能力,又有助于學生認識歷史現(xiàn)象的本質。當問題基本解決時,教師要結合學生回答問題的情況,即時歸納或小結,指出正確的答案。談話中,要把分散的個別知識加以歸納,使學生的知識系統(tǒng)化、科學化。

2.“六步”培養(yǎng)歷史思維

問題教學法是以“問題為紐帶”的教學理念,既要教會學生“問”,又要教會學生“答”,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不斷“生疑―釋疑―再生疑”,進而提高學生對問題意識的重視程度,使之真正了解歷史,成為學習的主人。

問題教學法的“三環(huán)”在具體教學中可以展開為“六步”:第一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使學生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第二步,引導學生對提出的問題,結合教學目的,明確要解決的主要問題,即問題定向。第三步,學生自主探究,分析問題,提出假設、猜想,設計解決問題方案。第四步,假設方案、推論,嘗試解決問題。要允許學生犯錯誤,這往往是正確的先導。第五步,對解決的問題及時反饋;進行科學檢驗,使問題解決,并掌握科學方法。第六步,對解決的問題再質疑,使問題得以拓展與延伸,使學習的知識系統(tǒng)化,又為探求新知奠定基礎。

以上“三環(huán)”、“六步”是問題教學法的基本結構與操作程序,在實踐中可以結合教學實際加以靈活運用。陶行知先生說:“發(fā)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蓖ㄟ^質疑,啟迪學生思維的熱情和渴望,撞擊學生思維的火花,進而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波瀾。就此而言,問題教學法不僅貫徹了課改的新理念,而且融入了一些生本教育的思想精髓,的確不失為一種極佳的教學方法。

三、實施中要注意的幾個方面

1.學生的質疑一定要經(jīng)過一個過程,即從無疑到有疑,從淺疑到深疑。而這一過程需要老師指導,教給方法,指導學生在無疑處生疑。因此教師要依據(jù)新課標要求、教材內(nèi)容、教學任務、學生實際情況精心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其目的是解決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同時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啟發(fā)思維。

2.問題的提出應具有啟發(fā)性。良好的問題法教學要能積極地啟發(fā)學生思維,能培養(yǎng)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和決心。在課堂教學中,應注意避開無問而問的誤區(qū)。為了活躍課堂的氣氛,提一些簡單瑣碎的問題,表面看來似乎是全體參與,但實際有不少是濫竽充數(shù),學生只是在機械地重復,被動思維,收益不大。課堂所提的問題對學生而言應既不是無從下手,又不是已完全掌握或理解了的。伸手就可以摘到的桃子總覺得乏味,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吃起來方覺得香甜可口。一個恰到好處的精心設計的提問,有如一石激起千層浪,能在學生的思維活動中激起層層漣漪,當思考后釋疑,學生就會在“知”的臺階上跨上一級。

“我并沒有什么特殊的才能,我只不過是喜歡尋根問底追究問題罷了?!边@是世界科學大師愛因斯坦對他的卓越創(chuàng)造才能的解釋。只要我們遵循問題情境創(chuàng)設的原則,講究問題設置的方式,就會使問題教學法在中學歷史教學中煥發(fā)出它獨有的藝術魅力,更好地促進中學歷史教學的改革和發(fā)展。當然,教無定法,任何一種教學模式的推廣和使用都必須因時間、學科、內(nèi)容、教師而異,不能生搬硬套,使教學模式走向教條化。需要根據(jù)實際情況不斷進行調整、改造和完善,這樣才能使中學歷史教學模式百花齊放。

參考文獻:

[1]教育大辭典編撰委員會.教育大辭典(第一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6.

[2]沈起煒.中學教學全書?歷史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12.

第4篇:初中歷史教學問題范文

1.從實際生活出發(fā),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物理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國著名教育家孔子曾經(jīng)提出了“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的理論,為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必須教會學生聯(lián)系已有的知識來思考新的問題,這既有利于激發(fā)學生探究新知識的欲望,也有利于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讓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物理的學習中去。比如,教師在講授《浮力》一章時,可以從實際出發(fā),通過學生已有的生活經(jīng)驗或者是學生的認知,提出以下問題:“那些浸沒在水中的物體有沒有受到浮力的影響?”“影響浮力大小的因素包括哪些呢?”通過這一系列的問題,學生就會了解到浸沒在水中的物體也是受浮力影響的,這可以糾正學生錯誤的觀念,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tài)度,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2.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人類獲取信息的來源多種多樣,新時期,人們使用得最為廣泛的獲取信息的方式就是多媒體。相關研究表明,人類獲取的信息,80%以上是來自視覺,其他的分別來自于聽覺、嗅覺、觸覺,也就是說,如果既能看得見、聽得見,還能用手操作,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刺激學生獲取信息的量,無疑比教師單一的授課管用得多。這就要求教師更多地使用多媒體教學這種教學方式,它能夠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此外,它還能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學習欲望,最終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機,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去。比如教師在講授《聲音的傳播》一節(jié)時,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有關聲音的文件,讓學生明確我們都生活在聲音的世界中,我們能夠通過聲音獲得大量自己想要的信息。從而教師可以提問“:為什么聲音會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我們是怎樣聽到聲音的呢?”

3.誘發(fā)學生進行提問,深化問題式教學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如果只是單純的教師提問,那么學生就難以認識到提問的重要性,為有效解決這一問題,本文指出,教師要在課堂上給予學生足夠的空間和時間,要積極地誘發(fā)學生,讓學生學會去提問,讓學生能夠主動的探究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首先,教師應滲透學生問題意識。學生提問是對知識求知欲的表現(xiàn),是值得教師鼓勵與表揚的,比如,教師在通過“看誰動腦了”的活動中,可以讓學生先展開思考,然后再提出自己不懂的問題,大家一起解決,之后,教師可以結合提出問題的有效性以及數(shù)量等評判是誰動了腦子。其次,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提問。有的學生會因為羞澀等原因而不敢提問,久而久之,學生的問題就會由小變大,限制了學生的發(fā)展,由此可見,敢于提問是學生進步的前提。

二、結語

第5篇:初中歷史教學問題范文

關鍵詞:設疑導學;問題設計;核心內(nèi)容;啟發(fā)性

設疑導學的教學方法將課堂還給了學生,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改變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同時也使教師的教學方法和角色發(fā)生了重大轉變,教師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參與者、合作者,師生關系進一步和諧融洽。

設疑導學法的教學過程主要包括四大環(huán)節(jié):教學設計;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出具有導學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學會解決實際問題;激發(fā)新的質疑,培養(yǎng)學生敢于質疑的能力。教師運用引導、誘導、疏導、開導等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挖掘學生的學習潛能,發(fā)展學生的自主探究性學習能力。在這四大環(huán)節(jié)中,最重要的是創(chuàng)設出具有導學價值的問題。

一、問題設計要圍繞核心內(nèi)容和內(nèi)容的核心

設計一節(jié)課時,先要明確這節(jié)課要學習的主要內(nèi)容、核心內(nèi)容,這就是“干”,從主要問題中細化出來的每個問題即為“支”。通過圍繞核心內(nèi)容進行添枝加葉,就會使一節(jié)課的內(nèi)容有血有肉,學生也會得到一個較為系統(tǒng)的知識脈絡。比如,對中國古代外交政策的專題復習中,各朝的外交政策及其影響是核心內(nèi)容,內(nèi)容的核心是“開放促進發(fā)展,封閉導致落后”。我設計了這樣一組練習:

材料一:鑒真、玄奘像。

材料二:鑒真盲目航東海,一片精誠照太清。舍己為人傳道藝,唐風洋溢奈良城。

――郭沫若

材料三:天朝物產(chǎn)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

――乾隆帝

回答:

(1)材料一所示的唐代文化使者是誰?

(2)依據(jù)材料一、二指出唐朝時期對外政策的特點。

(3)材料三中的“天朝”是指哪個朝代?反映了統(tǒng)治者怎樣的思想觀念?“天朝”推行的對外政策是什么?

(4)對比以上兩種對外政策,他們導致的結果分別是什么?這對我們今天的社會發(fā)展有什么啟示?

通過這樣一組逐漸遞進的問題,使學生的理解認識層層深入,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也抓住了本專題的核心內(nèi)容和內(nèi)容的核心,使學生從中發(fā)現(xiàn)歷史的規(guī)律,達到“論從史出,以史為鑒”。

二、問題設計應具啟發(fā)性,要大氣,忌瑣碎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學生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問題的設計應該盡可能滿足學生的這種需求。問題要體現(xiàn)任務驅動型,要能促進學生主動地、“啟動化”地思考。初中生已具有一定的分析、理解能力,問題如果過于簡單就不能達到啟發(fā)學生思維的作用,激不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問題要設計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內(nèi),把握好“度”

課堂教學中,問題的設計既要基于教材,更要設計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之內(nèi),達到“跳一跳摘果子”的效果。問題設計太易,不能激起學生探索的欲望,容易造成思維的惰性;問題設計太難,又會使學生的思維受阻、受挫,喪失思考、探索的信心。

四、完成問題之后要有提煉、升華

學習歷史,我們要以史為鑒,從歷史中找到可以吸納的經(jīng)驗教訓,發(fā)現(xiàn)歷史的規(guī)律。每學習一課或一單元后,針對主要內(nèi)容所提的中心問題,進行歸納、提煉、概括、引申、發(fā)展,特別是方法和思想的點撥,使學生在學習方法和思想認識上得到升華。對相似歷史問題進行比較提問:

例A.美、英、俄、日四國走上資本主義道路前夕分別面臨的嚴重問題是什么,并說明它們分別是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B.19世紀中期美、日、俄等國所面臨的主要社會問題是什么?各自又是通過什么途徑解決的?C.英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與法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的相同點與不同點。D.比較明治維新與俄國1861年改革的異同。E.比較美國18世紀中后期和19世紀中期的兩次資產(chǎn)階級革命(獨立戰(zhàn)爭和南北戰(zhàn)爭)的異同。

通過比較,讓學生對相似歷史問題的理解更準確。另外,多設計總結性的、小結性的問題,讓學生對各類型的歷史知識能比較對比,加深理解。對學生能力的提高和思想培養(yǎng)都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6篇:初中歷史教學問題范文

1克服不敢提問的心理障礙

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對于提問的技巧性并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常常認為課堂提問非常簡單.正是這種輕視讓初中物理課堂的提問不僅造成時間的浪費,還會挫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信心.在提問時若是不能照顧到學生的情緒,學生就不會積極地思考答案,而教師不對學生進行提問,很難保證學生的學習注意力.教師提問的方法不當,就不能切中問題的要害,讓學生感到無比的厭煩.因此教師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要幫助學生克服心理障礙,不僅要掌握物理提問的方法,還有依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掌握提問的時機,讓教師和學生都能夠在良好的基礎之下,積極地進行物理課堂的有效提問.一般在上課之后的15分鐘左右學生的注意力比較集中,因此學生在物理課堂教學的重點要放在上課之初和課堂結尾部分,通過課堂恰當?shù)奶釂柨梢宰寣W生始終保持集中的注意力.積極主動地鼓勵學生回答問題,要消除恐懼的心理,將自己的所思所想表達出來.還要幫助學生克服害怕提問的心理障礙,讓學生能夠主動地將自己的疑惑提出來,增強課堂的活躍性.

2教師的提問要具有啟發(fā)性

2.1營造適合提問的氛圍

在教學研究中發(fā)現(xiàn)很多物理教師認為教學的重點在教學計劃,而往往忽略了物理課堂的提問.在構建物理課堂有效提問環(huán)節(jié)時教師要依據(jù)學生的物理基礎和生活經(jīng)驗營造良好的提問情境,讓物理的問題水到渠成的出現(xiàn),做好新知識和舊知識的銜接.在真實的情境提問過程中,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被強烈的喚起,這樣為了解答心中的疑惑,他們就會認真地學習相關的物理知識,有助于營造高效率的物理課堂.例如在學習重力加速度的時候,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物體加速運動的奇特現(xiàn)象,最好是在觀察視頻的時候讓學生直觀地認識到重力原理和生活中的經(jīng)驗有一定的出入,這樣就會讓學生在觀察物理現(xiàn)象的時候,主動地進行發(fā)問,探究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

2.2進行針對性的提問

教師的課堂提問最好是讓學生在舊知識的基礎之上喚起對學習新知識的欲望.提問要有針對性,引導學生按照教師的思路進行創(chuàng)新思考,從而發(fā)現(xiàn)物理問題.例如在學習光的折射時,教師首先讓學生觀察在盛有水的杯子中插入一根筷子,使學生感到筷子在水面處好像折斷了一樣,產(chǎn)生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是什么?學生就會認真地進行思考,主動地配合教師的教學思路,還能夠聯(lián)想到以前生活中出現(xiàn)的光的折射現(xiàn)象,從而順利地學習光的折射的概念.

2.3進行啟發(fā)性的提問

強調教學的啟發(fā)性,教師對某問題進行拋磚引玉,學生在提問之后能夠深入地探究相關的物理知識,挖掘物理原理.啟發(fā)性體現(xiàn)在教師要利用物理現(xiàn)象以及物理原理之間的矛盾,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讓學生主動地探究這種物理現(xiàn)象是為什么,就會逐漸深層次地學習物理知識.例如,在學習凸透鏡成像的時候,教師就進行這樣的提問,“當我們從遠處走向平面鏡時,就會發(fā)現(xiàn)自己在鏡子中的身影越來越高大,那么這和我們之前學過的平面鏡成像的規(guī)律是不是矛盾呢?”學生就會利用物理現(xiàn)象和物理原理之間的矛盾主動地思索凸透鏡成像(圖1)和平面鏡成像之間的關系.

2.4進行遞進性的提問

教師的提問要由易到難,逐層深入,周密而系統(tǒng)的課堂提問可以增強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教師在設置物理提問時要緊扣教材的重點和難點知識,分析物理教材的要求,從簡單的生活現(xiàn)象入手,逐步深入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實質.提問要體現(xiàn)在邏輯順序以及內(nèi)在聯(lián)系方面,讓學生在現(xiàn)有的物理能力和物理知識的基礎之上,從感性到理性從具象到抽象,由易到難解決一系列的物理問題,從而加深對物理的認識.在具體提問中可以由小到大,首先提出一個問題之后進行提問,學生反映良好之后進行追問,最后讓學生進行歸納概括,從而掌握提問的正確方法.對一些物理問題,教師也可以從宏觀的現(xiàn)象引發(fā)學生進行微觀的思考,這樣會增強學生的分析能力.例如,在學習焦耳定律的時候,教師在多媒體視頻上為學生展示銅絲和火柴被點燃的時候,哪一個會首先點燃.這樣的問題幾乎沒有什么難度,之后教師就進行遞進性的提問,為什么火柴被點燃了?為什么火柴先被點燃?為什么在通電之后火柴才能夠被點燃?這樣逐層深入的提問會加深學生的物理認識.

3鼓勵學生主動地進行提問

3.1在仔細觀察之后進行提問

很多物理規(guī)律都是科學家們進行反復實驗和細心觀察之后得出來的,看似非常正常的生活現(xiàn)象,其實蘊涵著豐富的物理哲理.因此,在物理課堂高效提問時教師要讓學生在仔細觀察之后進行提問,鼓勵學生主動地進行提問,這樣能夠增強他們的細心觀察能力.例如,在生活中蘋果落地是非常常見的現(xiàn)象,著名的物理學家牛頓就通過觀察蘋果落地,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定律.人們經(jīng)常都會燒水,但是瓦特就是在燒水的普遍現(xiàn)象中,改良了蒸汽機并由此引發(fā)了工業(yè)革命.在生活中吊燈晃動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伽利略就是通過觀察吊燈的晃動,從而發(fā)明了機械鐘表.在物理課堂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將相關的情境設置出來,讓學生仔細地觀察,主動地探究產(chǎn)生這種問題的原因,對物理充滿了探究的欲望.為了增強學生細心觀察的能力,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就要選擇一些學生感興趣的且蘊含豐富哲理的物理現(xiàn)象,通過物理實驗、多媒體技術等,讓學生保持良好的敏感度.

3.2在質疑中進行物理提問

第7篇:初中歷史教學問題范文

關鍵詞:初中歷史;問題式教學方法;主動學習;留白式教學

一、運用問題式教學的必要性

教育理念的改變和新課標的出現(xiàn),明確了素質教育在初中教育中的重要地位,素質教育指出,在教學中,教師不應只關注學生的考試成績,應同時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求知欲望以及正確的三觀。只有經(jīng)過這樣培養(yǎng)的學生才擁有主動求知的欲望,才能發(fā)現(xiàn)并深入思考未知領域,才不會被社會所淘汰。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fā)展和實施,問題式教學法的優(yōu)勢越來越突出,它是革除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新方法,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的手段之一。問題式教學為學生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帶領引導學生提出問題、深入思考、尋求答案、交流合作,使學生在問題解決的同時感受知識的價值和魅力,在教學活動中以“問題”為線索,以問題的情景為探索知識的基礎,熟練的掌握技能,學會思考、學習、創(chuàng)造,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二、問題式教學法對初中歷史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獨立思考,對學生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也是學生發(fā)展和成長的必備能力。初中階段是學生對歷史這一學科初步系統(tǒng)的學習階段,也是學生對歷史這一學科產(chǎn)生興趣的重要階段。歷史這一學科知識點覆蓋面廣,并且知識點雜亂,在學習時很難產(chǎn)生興趣。如何讓學生產(chǎn)生好感,并且產(chǎn)生興趣,還能夠通過自己的能力從書本中尋求新知,成為了教師教學的難題。問題教學法在歷史教學中占有很大的優(yōu)勢,它能夠將書本上提供的現(xiàn)成知識轉化成學生們自己的知識,并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是新時代下優(yōu)秀人才的教學關鍵。學生像一顆種子一樣,擁有自己獨特的生命力,教師在教學中能做到的,只是給予學生們必要的生存條件就像是陽光、空氣、水,只給他們適當?shù)年P心和照料,讓學生獨自成長。這樣成長出的人才具有更多優(yōu)秀的品質。不論是在今后的生活上或是工作上都會更加受到p識。

三、使用問題教學法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壓抑了學生的個性,讓課堂變得枯燥,學生無法在課堂上集中精神,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厭學情緒。如何改變現(xiàn)狀,讓學生主動學習,并喜歡上獨立思考?問題式教學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一切有利于激發(fā)中學生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潛能,讓學生愛上學習歷史知識,增長見識,提高文學素養(yǎng),增長某項技能的方法都可以算得上是“問題式教學法”。問題式教學法和傳統(tǒng)的歷史教學相比,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更加牢固原因就在于尋找答案的過程。就拿學習第一次來說大致可以分為:背景、原因、導火索、結果幾個方面。教師可以設計幾個問題讓學生由淺至深一步一步了解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自然會更加記憶深刻。帶著問題找答案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減少教師工作量的同時,加強了學生的學習技能。

四、問題式教學法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具體操作

問題教學法在實際教學中應該是以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加深記憶為主要線索,并且把這一線索始終貫穿在教學過程中。也就是教師在備課時以本課的主要知識點為中心提出相關問題,將問題帶進課堂,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教材理解并討論問題,最后由教師根據(jù)討論結果對問題進行講解,并布置作業(yè),加強學生記憶。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以自學為主,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技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激情,提高課堂參與度,在實踐中不斷優(yōu)化自主學習的方法。在教學中放棄以往鋪天蓋地的知識點傳授,轉變成留有空白的教學,增加學生課堂實踐機會的同時,加強了對學生自主學習的鍛煉。

在初中歷史的教學過程中,要想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就必須要對教學方法進行改變,不能像以往一樣將知識點編成條條框框灌輸給學生,而是應該使教學中有部分問題拿給學生們思考探索才能使學習變得回味無窮,引人入勝。避免了囫圇吞棗、生搬硬套的同時學會獨立解決問題。將獲得知識的方法傳授給學生要比將知識點傳授給學生更加任重而道遠。問題式教學方法可以啟迪學生思考,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讓學生在知識點面前自求自得,不僅能減少教師的工作量還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動力,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第8篇:初中歷史教學問題范文

【關鍵詞】“問題—探究”教學模式 探究 問題 地理教學

一、“問題—探究”教學模式的基本內(nèi)涵

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特別強調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倡導“問題—探究”教學模式是地理新課程標準提出的基本理念之一,當通過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或能激起問題的事物或現(xiàn)象,驅動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收集事實證據(jù)、提出和求證假說、做出解釋等建構知識的活動。實踐證明該模式能夠讓學生真正體驗科學之魅力的最好途徑之一,為每一個學生充分發(fā)展創(chuàng)造空間,因此洋溢著濃郁的人文精神和鮮明的時代氣息。

二、“問題—探究”教學模式的基本環(huán)節(jié)

(一)注重探究問題的設計

巧妙的問題設計對于提高學生的探究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探究動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要根據(jù)不同層次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地理新課標要求,創(chuàng)設恰當?shù)奶骄繂栴},讓學生在對問題的思考中產(chǎn)生探究意識、發(fā)現(xiàn)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和途徑,這樣學生既學到科學知識,又培養(yǎng)其科學探究能力,提高地理教學效果。

1.探究問題常見的類型

①教本中“單元活動”。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生活觀察能力和解決現(xiàn)實地理問題能力。

②教本中每節(jié)“活動”。由學生自行制定探究方案,因此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大。有的側重探究的某個方面;有的則是探究較完整的知識內(nèi)容。

③利用未經(jīng)過分析的圖表資料引出探究問題。未經(jīng)分析的原始圖表資料沒有給出現(xiàn)成的總結性答案,可以引導學生從中發(fā)現(xiàn)不少新問題,幫助學生找出規(guī)律或知識點。

④利用教材內(nèi)容表述不深入,特別與不同版本教材有一定抵觸處提出探究問題。

⑤課外調查。通過提出要求和提示,讓學生到自然界或社會中進行調查,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調查能力。

2.探究問題的發(fā)現(xiàn)

“問題—探究”教學模式強調應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等手段創(chuàng)設模擬真實或類似的情境,在這樣的情境中生成學生自主探究的問題,然后在教師的引導下由學生主動合作探究,最終得出正確的結論。而在地理學科中最值得探究的問題,應該是具有基礎地位的自然地理中那些概念和規(guī)律性知識,因為學生真正理解了這些知識,就等于掌握了自然地理知識的主干,形成了擴充和擴展自己知識結構的能力。因此,教師應聯(lián)系自然生活,善于為學生準備好問題情境素材,設置適當?shù)耐緩绞箤W生進入“情境”,感受解決問題的過程。如在魯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恒星日與太陽日的區(qū)別”教學中,有同學提出“為什么太陽日比恒星日多3分56秒”,教師沒有必要直接講解答案,而是要借此引導所有學生深入思考下去,并讓他們探討可用什么方式進行研究問題,如從理論上看恒星日與太陽日二者參照物有什么不同、地球自轉和公轉模型演示,或借助于多媒體動畫等方式進行研究。實質是借助學生已有知識(直接經(jīng)驗或間接經(jīng)驗)設計探究證明方案。通過以上這些引導,能使學生不僅僅停留在提出問題的程度上,更促使他們進一步掌握研究方法手段,進行更深入的探究。

3.探究的問題設計要注重廣度和深度

探究問題的答案設計盡量不要單純課本內(nèi)容的記憶和模仿,要兼顧多重性和單一性,要是學生有思考的余地、有研究的內(nèi)容,而且要有意義。問題的出現(xiàn)使學生能夠產(chǎn)生一種解決問題的渴求,這種渴求就是一種探究的動力,一種學習的因素,因此探究的問題設計要注重廣度和深度。

教師設計問題時必須適合學生認知程度,引導學生自己揭示矛盾,提出問題,并帶著問題去探究思考,尤其是帶有挑戰(zhàn)性的問題,將這類問題設置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讓學生感覺到問題很熟悉、運用已有的知識和經(jīng)驗卻又無法解決,學生必須重新建構自己的知識結構,達到知識內(nèi)化的作用。

(二)模式實施中注重師生角色的定位

1.教師角色由“主宰”變?yōu)椤爸鲗А?/p>

探究活動不必都完全要在教師的“主宰”之中,教師要從根本上轉變舊的教學觀念,與時俱進,按照新課標要求,教師的角色應由“主宰”變?yōu)椤爸鲗А?。因為探究性學習是學習者自己理解和發(fā)現(xiàn)世界的過程,因此,“問題—探究”教學模式需要教師要刻意謀求的就不再是“主宰”課堂,而是如何正確引導學生探索實踐活動指向課時學習目標的達成。

2.學生的地位由“他主”變?yōu)椤白灾鳌?/p>

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用科學的學習方法、科學的觀察方法和科學的實驗方法進行探究的過程。整個過程以學生為主體,學生主動參與,進行獨立或相互研討,充分展現(xiàn)“自主”地位。通過問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索嘗試解決問題的活動,應體現(xiàn)出學生通過閱讀、觀察、記憶、思維及操作等諸多能力的培養(yǎng)。參與探索答案的各種實踐活動包括:按教師要求閱讀、自學教材及有關參考資料;觀察各種直觀教具(含電教音像信息)或有關演示實驗,以從中獲得新知識、新技能。在引導探索、解疑釋疑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學生的探索嘗試活動可表現(xiàn)為動腦思考、動口回答問題的過程,也可表現(xiàn)為動手操作過程,它伴隨著師生及同學之間的多邊思維交流活動。

3.加強學習小組協(xié)作,共同參與問題解決過程

“問題—探究”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的積極參與,學習任務主要是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和協(xié)作學習完成的。地理學習小組一般由6—8人組成,每個小組先自主選擇與學習內(nèi)容有關的課題,然后各小組成員按照個人對探究主題的興趣進行分工,來共同參與問題解決過程。當然同一課題小組之間也可以安排交流活動,這樣在問題探究過程中,小組成員既有獨立思考,又有合作探究。學生在活動中學會與人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地理問題探究任務。

三、實施“問題—探究”模式的困難及解決途徑

實施“問題—探究”模式的困難主要有:首先初中地理課時較少,探究時間難以保證,這就需要教師善于精選探究內(nèi)容,高效實施;其次,基礎和能力較弱的學生參與度低,這就要求對不同班級不同學生應采取不同設計和要求,切忌一刀切;另外,教師在模式實施中角色把握,在指導學生開展探究學習之前,教師自己應先學會“探究”,教師應深刻理解“探究”的涵義,把握“探究”的核心問題,通過創(chuàng)設良好的探究問題情境,用“興趣”“懸念”“任務”等途徑引導學生進入情景展開充分思考;最后,注意探究性學習并不是唯一的學習方式,也不是每節(jié)課都必須按照這個模式進行教學,教師要處理好探究教學與其他教學策略和方法的關系,把各種教學模式有機地融合在地理新課程的學習中。

參考文獻

[1]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地理必修1、必修2;山東教育出版社

第9篇:初中歷史教學問題范文

一、實驗教學思路的創(chuàng)新

在整個初中教學活動中,與其他課程不同的是,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綜合性學科,所有的物理定義、規(guī)律及定律都是建立在大量的實驗和實踐活動中,若僅僅局限在教材上的幾個實驗,不僅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同時還會打擊學生物理學習的積極性。由此就需要教師在物理教學中,能夠打破物理實驗的局限性,將物理實驗由課堂帶入生活[1]。

例如:學生可以在教師的指導下使用鉛筆和小刀做壓強的實驗,使用可樂瓶做液體壓強與深度關系的實驗,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實驗以及用筷子與碗做光的折射實驗。這些實驗器具都是學生日常生活中最為常見的,學生在實驗的過程中能夠結合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利用物理知識解釋身邊的物理現(xiàn)象,將物理知識與身邊的生活現(xiàn)象緊密地結合起來。

此外,教師在創(chuàng)新實驗教學思路的同時,應緊密結合物理教材,以便在安排物理實驗的過程中能夠循序漸進,有層次地進行。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物理實驗的根本目的,才能將理論與實踐充分地結合,才能積極調動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造精神,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今后的物理學習中。

二、實驗教學方法的改革

1.觀察

在整個物理實驗中,學生能否仔細地觀察實驗過程,不僅關系著實驗創(chuàng)新,同時還關系著學生物理理論的學習質量。實驗觀察并不是對物理實驗的仔細記錄,也不是明確物理現(xiàn)象,而是帶著一定的目的性,對整個物理實驗進行有目的的探索。同時,學生在對物理實驗進行觀察的過程中,還要通過實驗明確實踐出真理的含義,只有通過一定的努力,克服一定的困難,才能得出正確的結論,才能端正自身對物理的認識。

2.實驗

在整個初中物理教學中,物理實驗是為了使學生在實驗中深化理論知識,同時能夠運用實驗來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現(xiàn)象[2]。例如:彩虹一般會在特定的雨后出現(xiàn),平時的晴天是很難看到彩虹的,同時陰雨天也很難看到彩虹。而在實驗中,教師可以通過三棱鏡做光的色散實驗來讓彩虹出現(xiàn),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

3.重視方法的總結

物理實驗的根本目的在于學生能夠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充分的相結合,在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還能深化理論知識理解。學生在物理實驗結束后,教師應積極地指導學生對實驗過程、實驗方法進行總結,以便為下一次的實驗做好準備。

三、評價創(chuàng)新

在整個物理實驗中,教師的評價不僅是對學生實踐能力的肯定,同時還是學生進行下一實驗創(chuàng)新的根本動力。在傳統(tǒng)的物理實驗中,教師在評價的過程中只對整個物理小組的整體進步進行評價,而小組中個別進步的學生得不到教師的表揚,因而在下一次的實驗中積極性不高。甚至有些物理教師不注重物理實驗,而是將重點放在學生的物理考試上,導致學生掌握了充足的理論知識,卻缺乏一定的實踐能力。這樣的評價方法,在影響學生物理學習積極性的同時,還會使其產(chǎn)生一定的厭學情緒。

而隨著我國教學制度的不斷完善,在初中物理教學中,針對實驗創(chuàng)新中的評價,教師也應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新。即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的過程中,應用全新的觀點來評價學生,使其在教師的評價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同時還能在教師的指導、鼓勵下提高自己的實驗效果,將理論知識與實驗過程充分地相結合,在提高學生物理學習積極性的同時,還能為其今后的學習作好鋪墊。

綜上所述,在整個物理教學中,實驗創(chuàng)新不僅能深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同時還能激發(fā)學生物理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物理學習興趣。由此就需要物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能夠結合物理教材及學生的性格特點,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使學生在物理實驗中能夠積極進取,踴躍創(chuàng)新,在提高自身物理學習成績的同時,還為其今后的物理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李少華.初中物理實驗教學探討[J].知識窗(教師版),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