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德育會議主題范文

德育會議主題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德育會議主題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德育會議主題

第1篇:德育會議主題范文

中央政法委決定2006年對全體政法干警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這是加強政法隊伍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作,是促進政法干警公正執(zhí)法,提高執(zhí)法水平和辦案質量的治本之策。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賈春旺在全國檢察機關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活動電視電話會議上強調,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是當前檢察機關的一件大事。我個人認為,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活動旨在全面提高檢察干警政治素質、隊伍素質、業(yè)務素質,推動各項檢察工作的重要舉措。要想達到預期目的,就要深刻理解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先進的法治理念,是真正符合廣大人民群眾利益和需要的法治理念。其基本內涵可以概括為依法治國、執(zhí)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五個方面。

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核心內容;執(zhí)法為民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要求;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服務大局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使命;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根本保證。這五個方面相輔相成,體現(xiàn)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tǒng)一。所謂“理念”,實際上就是人們的一種觀念、認識和信念,或價值觀。司法理念是指導司法制度設計和司法權實際運作的價值觀和理論基礎,因此,在行使司法權的過程中,司法理念是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的。檢察權是司法權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每一種檢察制度都蘊含著一種司法理念,司法理念通過檢察制度得以具體的體現(xiàn),并在這種制度的實際運作中得到貫徹。其次,每一位檢察人員在行使檢察權中,都會按自己對法律制度的理解、對檢察制度和訴訟制度的理解、對法律的本質、社會的觀念甚至對人性善惡的理解,通過行使檢察權來表現(xiàn)出他們的司法理念。再次,司法理念在社會上的推行或擁戴的程度可以直接表現(xiàn)為社會大眾的法律意識的內涵、大小和強弱,從而關系到全社會守法、護法、愛法的程度,影響到國家的法治化的進程和檢察改革的成敗。因此,司法理念已深深地熔入檢察制度之內,成為其重要組成部分??梢哉f,有什么樣的司法理念,就會產(chǎn)生什么樣的檢察制度。而有什么樣的檢察制度,也會引導人們形成什么樣的司法理念。下面我想談一下對公平正義的粗淺的理解。在百姓的眼里,檢察官是國家和法律的化身,是國家檢察權的行使者是社會正義和社會良知的象征。檢察官要不負人民的期望、不辱法律的使命,就必須成為一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法律專業(yè)知識深厚的、司法技能嫻熟的、職業(yè)道德高尚的人,要具有較高的文化和道德素質和較嫻熟的業(yè)務能力。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國家法制化的進程,需要建立相應的檢察制度來作保障,同時還要求檢察人員必須具備現(xiàn)代司法理念,而依法治國、執(zhí)法為民、公平正義、服務大局、黨的領導就是符合我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是先進的法治理念,是真正符合廣大人民群眾利益和需要的法治理念。檢察官要樹立公正的理念才能夠保證其所行使的職權不失公正性。因此,公正的理念應當成為每一位檢察官進行行使檢察權的精神和靈魂。檢察干警應當牢固樹立 "公正執(zhí)法、一心為民"的宗旨,維護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檢察工作永恒的價值追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滿意不滿意、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作為檢驗我們工作的根本標準。執(zhí)法為民,服務社會,執(zhí)法人員要學會善于和正確運用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方法,努力做到及時化解矛盾、息訟寧人,努力減少和消除社會對抗,促進社會穩(wěn)定,以公平促和諧,以穩(wěn)定促和諧。如何做到公平正義嚴格執(zhí)法是基礎,所以說檢察官在辦理案件活動中必須要嚴格遵守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如果法律的平等原則不能遵守,則法律將形同虛設,其應有的公平和正義價值也不可能得到實現(xiàn)。如果檢察官在行使檢察權中具有超越法定職權的權力,就很有可能在正義的幌子下從事非法的行使檢察權活動。所以檢察官在辦理案件時必須以事實為依據(jù),以法律為準繩,正確運用實體法作出公正的處理。在嚴格遵守實體法的同時也必須嚴格按照程序法辦事,檢察機關按照訴訟程序辦理案件,本身就是實現(xiàn)法的公正價值的要求,同時嚴格遵守程序才能保障行使檢察權的公正。只有按照公正的程序行使檢察權,才能實現(xiàn)行使檢察權的公正和程序的正義。但不可忽視的是,執(zhí)法不嚴格、不公正、不文明、不作為,甚至執(zhí)法犯法現(xiàn)象,在政法隊伍中還不同程度地存在,有的還相當嚴重。之所以出現(xiàn)這些問題,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一些干警的執(zhí)法理念不正確。所以,非常有必要從端正政法干警的執(zhí)法理念入手,通過廣泛深入的思想教育,讓大家真正弄明白、解決好權從何來、為誰掌權、為誰執(zhí)法、如何執(zhí)法等重大思想問題,從而進一步提高政法隊伍的政治素質和業(yè)務素質,提高維護社會主義法治的能力。開展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無疑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一個契機。

因此,我們每一名檢察干警要珍惜這個機會,通過這次社會主義法制理念教育活動,切實提高自己的政治、業(yè)務素質,端正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現(xiàn)代的執(zhí)法理念,扎實地履行好權利與義務,把檢察職能落到實處,經(jīng)得起黨和人民的檢驗。

第2篇:德育會議主題范文

[摘要]資本主義作為人類歷史進程中的一種社會經(jīng)濟制度,發(fā)展到當代,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多方面都發(fā)生了一系列重大變化,這些變化對世界、對社會主義國家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在這種背景下,用的世界觀、方法論來研究資本主義的新情況、新變化,分析當代資本主義重大變化的實質,正確認識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階段,科學預測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趨勢,正確處理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關系,檢驗關于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基本理論,推動理論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服務,是思想理論戰(zhàn)線的重要任務。

一、當代資本主義的新情況、新變化、發(fā)展階段以及發(fā)展趨勢

在對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關系的研究中,國內許多學者從資本主義新變化的角度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研究,在認清資本主義新變化的同時對其發(fā)展階段進行了劃分,對其發(fā)展的趨勢作出了預測。

有學者認為,當代資本主義在生產(chǎn)力方面的變化主要是:在以信息技術為中心的科技革命的有力推動下,西方發(fā)達國家的社會發(fā)生深刻變化,集中表現(xiàn)為傳統(tǒng)的工業(yè)社會向信息社會轉變。隨著生產(chǎn)發(fā)展和整體經(jīng)濟實力的增強,西方國家的社會面貌和國民生活水平也獲得了改善和提高,進入了以高消費為突出特征的所謂“富裕社會”。當達資本主義國家都經(jīng)歷了第三次科技革命。和第一、第二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具有如下特點:第一,規(guī)模宏大,范圍廣泛。即這次科技革命涉及各門科學和技術領域。第二,智力革命。電子計算機能部分代替人腦的工作。第三,高速化,網(wǎng)絡化,信息化。第四,科研、技術、生產(chǎn)一體化。現(xiàn)代科技進步改造、豐富和優(yōu)化了生產(chǎn)力的基本要素。生產(chǎn)力基本要素包括勞動工具、勞動對象和勞動者。在勞動工具方面,出現(xiàn)了一系列劃時代的新型的先進的生產(chǎn)工具,如電子計算機、機器人、核能、人造衛(wèi)星等等;在勞動對象方面,新型材料的不斷涌現(xiàn),擴大了勞動對象的范圍,提高了勞動對象的質量,加快了勞動對象的生產(chǎn),從而推動著新興產(chǎn)業(yè)和原有產(chǎn)業(yè)的迅猛發(fā)展;在勞動者方面,由于現(xiàn)代科技日新月異,勞動者的文化和技術素質及應變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腦力勞動日益成為社會勞動的主體。新的科學技術推動國民經(jīng)濟的全面現(xiàn)代化。改變著整個社會生產(chǎn)和社會生活的面貌,加速著資本主義物質文明的進程。但是,在物質文明不斷加強的同時,資本主義的基本矛盾依然存在,金融危機周期性的不斷發(fā)生,尤其是美國次貸危機引發(fā)的全球性金融危機給資本主義社會極大的打擊,證明西方國家一再鼓吹的新自由主義是徹底失敗的。

在生產(chǎn)關系方面,資本主義的變化主要是所有制的變化:其一,資本主義個人所有權的制度形式日益多樣。資本主義個人所有權越來越依賴個人所有制以外的制度形式來實現(xiàn)自己。此外,國有制、合作制等非個人所有制形式的發(fā)展,使當代西方國家的所有制形式呈現(xiàn)多樣化發(fā)展趨勢。個人所有權的制度形式在多樣化過程中增強了靈活性、適應性和組合協(xié)調性。其二,資本主義個人所有制在所有制結構中的地位下降。資本主義個人所有制在當代西方國家仍然是資本主義所有制的基本形式之一。當達資本主義國家的所有制是一種以股份制和法人所有制為主,配之以個人所有制、國有制和合作制等其他所有制多種形式并存的結構。其三,資本主義所有制的社會屬性增強。在股份制、法人制、國有制和合作制等所有制形式下,資本由分散而至集中,在此過程中,資本的社會屬性則得到相應強化。這表明,在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本質不變的情況下,其形式是可以多變的,這從一個側面反映了資本主義生產(chǎn)關系的張力,因此,對資本主義歷史發(fā)展過程的長期性要有充分的估計,不能簡單化。

在民主政治方面,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也發(fā)生了深刻變化:形式民主的完善與政治冷漠、民主危機和民主迷信同時出現(xiàn);西方國家政黨的數(shù)量劇增,政黨政治法制化程度大大提高,政黨政策日益趨同,政黨制度面臨著利益集團、媒體等因素的挑戰(zhàn);西方國家全面介入經(jīng)濟、社會和文化生活,議會權力和地位衰落,行政權力擴大,司法功能向政治領域延伸;資本主義意識形態(tài)和政治制度輸出的戰(zhàn)略越發(fā)明顯。資本主義國家在政治方面的這些變化,表明民主政治制度是為維護資產(chǎn)階級統(tǒng)治的最好的政治外殼。

第3篇:德育會議主題范文

【關鍵詞】主題班會;德育;生活化

一、一節(jié)主題班會對學生的影響

2008年桂林市開展主題為“抗震救災精神”中小學主題班(團、隊)會比賽,筆者組織本校08-5班學生開展此次主題班會,班會題目叫“抗震救災精神在我心”。班會的過程是:

1、觀看學生自己在網(wǎng)上找出來的關于抗震救災的視頻

2、學生進行模擬場景表演

切入點1:災區(qū)學生被困時表現(xiàn)出來的沉著、冷靜、堅強。

切入點2:災區(qū)學生在救災現(xiàn)場表現(xiàn)出來的勇敢、自強不息、敢于抗爭的大無畏氣概。

切入點3:各地年輕人團結一心、患難與共的巨大凝聚力、向心力和物與同胞的人道主義精神。

二、學校德育教育需要生活化

通過這次活動,筆者更深刻地認識到,教育不能是單純的說教。心靈的凈化,不是煽情的演戲、虛偽的眼淚可以做到。每個人心里都有一個純凈的地方,只有真誠,才能滌蕩虛偽的厚塵、功利的得失心,讓每一個人深有感悟,讓心靈中的純凈之地散發(fā)出耀眼的光芒。

德育在很大程度上是生成性的活動,它的存在必須以日常生活為前提。生活既是學生各種道德認識素材的主要來源,也是學生道德踐行的土壤。離開生活世界的活動和交往,教育便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陶行知先生說:生活即教育,社會即課堂。學生的品德源于生活,并在生活中能動地表現(xiàn)。德育教育的生活化,是德育對人的主體地位的認可和對生命的尊重。德育并不是學生敬而遠之或高不可攀外在的東西,而是尋求個人成長優(yōu)良環(huán)境的內在的、自覺的需要和保障,可以是學生的自覺意識和自覺行為。從馬斯洛的需要層次說來分析,人的品德形成和完善過程也是人在一個社會里合理合法地逐步滿足長期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歸屬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實現(xiàn)需要的過程。

三、學生表現(xiàn)自己對抗震救災精神的理解

主要是唱歌和朗誦以及發(fā)表感想。

四、教師總結

抗震救災精神不是一句空話。首先,它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勤勞勇敢、不畏艱難、敢于抗爭的大無畏英雄氣概。同時,還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團結一心、患難與共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巨大凝聚力、向心力以及中華民族仁民愛物、物與同胞的人道主義精神。

汶川地震發(fā)生后,曾經(jīng)飽受詬病的80后、90后年輕人表現(xiàn)出了極強的社會責任感和人道主義精神,他們活躍在救災、捐助等現(xiàn)場,表現(xiàn)突出,讓人眼前一亮。在災難來臨的時候,在災區(qū)的這些我們認為是“草莓一族”的年輕人,卻讓我們看到了堅強勇敢、自強不息的可貴品質。

我們同樣是90后的學生能夠理解和體會這樣的精神嗎?不少老師有著這樣的擔心。而事實是一開始學生確實覺得抗震救災精神確實非常值得學習,但與自己的生活似乎距離有些遠。在老師的指導下,他們通過圖書、報紙、網(wǎng)絡搜索資料,積攢主題班會的素材,并找到三個切入點通過場景表演來展示他們所理解的抗震救災精神。

開完主題班會后,學生們說,他們自己也曾獻血,也曾捐款捐物,當時想的是自己也為災區(qū)出一點力,沒覺得自己有多么高尚。通過這次班會活動,他們發(fā)現(xiàn),以往那些在他們看來讓人敬畏的“精神”,并不是那么遙不可及。他們認識到勇敢、堅強這些精神并不是一句口號,而是每個人只要有心就能夠做到的行動。而這些行動,也并不是在抗震救災的時候才能做到。在現(xiàn)階段,在他們的學習生活中就能時時刻刻學習、展示這樣的品格。

以往的學校教育過于強調社會道德規(guī)范、思想政治理論等的知識性傳授,忽視學生思想和個性發(fā)展的狀況,定位普遍“高、大、空、遠”,脫離了學生實際生活和個人需要,忽視了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同時,德育目標又缺乏層次性,基本是用一個統(tǒng)一的模式去塑造所有的學生,德育內容以社會為本位,過于空泛,學生難有心靈的震撼和感情的認同。在個人主體意識日益高漲的現(xiàn)代社會,只有自下而上的、從學生個人本位需要出發(fā)的德育,才容易成為學生內在的、自覺的、主動的道德認同、價值選擇、情感體驗和行為追求,成為其當前和今后生活的基本內容,這也是學校德育的出發(fā)點和歸宿。

生活,是德育的“根”, 教育者如能以生活瑣事為契機,事事育人,處處育人,時時育人,學生就能更好地健康成長,德育教育也就落到了實處。大千世界蘊藏著豐富的育人價值和教育意義,它在形式上似乎表現(xiàn)為平凡、瑣碎和世俗,但生活的價值和意義卻泛化地存在于其中,人們在具體的生活中能夠探尋和感悟其中的樂趣、價值和意義,孕育著某種精神品格,能幫助學生確立生活信念,領悟真善美,培養(yǎng)健康人格。在培養(yǎng)人的教育上,以關注內在的、改變人的思想認識來促進其形成合理合法的行為的德育,才是體現(xiàn)促進人的身心發(fā)展這個教育本質的德育。道德是個人自身發(fā)展完善需求的產(chǎn)物,德育是人自我完善發(fā)展的基本方式,其實質是追求和促進人的德性自由發(fā)展,實現(xiàn)個人的全面和諧發(fā)展這一人類最高價值。樹立以人為本、以德為先的德育理念,就是要尊重人的德行修養(yǎng)的選擇權,尊重人的需要、興趣、愛好,尊重人對德育的內容、方法、途徑等的自由選擇權,真正把教育的對象變成是自己教育自己的主體,把為別人、為社會的教育變成是自己追求人格完善促進社會美滿的教育,這才能充分實現(xiàn)德育對人的終極關懷。

學校德育生活化,更多地注重學生的生活世界,它讓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yǎng)回歸學生的生活、回歸真實,回歸學生自我。它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尊重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興趣愛好、思維方式,引導學生在探究生活、探索生命的奧秘、思考人生價值的過程中,感悟生活,領悟道德的內涵,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情感,并加以內化和升華,進而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斷優(yōu)化自己的道德行為,形成正確的價值取向。它承認并尊重每一個學生的獨特性和權利,尊重學生不同與成人、不同于英雄人物、不同于歷史文化人物的生存狀態(tài)、生活方式。它強調“以人為本”、“以德為先”的德育理念,把學生看著是獨立的人、完整的人、社會的人,是成長于社會生活中的有生命價值、有獨特人格的個體。它更多地注重每個有個性特長的學生不同于他人的個性特征、興趣愛好、成長特點、能力傾向、價值觀取向,最大程度地讓學生在生活中愉悅、自信、有尊嚴感地成長與發(fā)展。這是目前提高學校德育工作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廣東教育學院教育系編著,《現(xiàn)代教育理論熱點透視》中山大學出版社 2005年6月第2版

2、陳坤華、彭擁軍主編,《現(xiàn)代教育學》中南大學出版社 2009年8月第1版

第4篇:德育會議主題范文

“玫瑰花的啟示”

蘇霍姆林斯基在烏克蘭擔任校長時,曾經(jīng)碰到過這么一件事:校園的花房里開出了一朵最大的玫瑰花,全校的同學都非常驚訝,每天都有許多的同學來看。這天早晨,蘇霍姆林斯基在校園里散步,看到幼兒園的一個4歲的女孩在花房里摘下了那朵玫瑰花,抓在手中,從容地望外走。蘇霍姆林斯基很想知道這個女孩為什么要摘花,他彎下腰,親切地問:“孩子,你摘這朵花式送給誰的?能告訴我嗎?”小女孩害羞地說:“奶奶病的很重,我告訴她學校里有這樣一朵大玫瑰花,奶奶有點不信,我現(xiàn)在摘下來送給她看,看過我就把花送回來?!甭犃撕⒆犹煺娴幕卮穑K霍姆林斯基的心顫動了,他牽著小女孩,從花房里又摘下兩朵大玫瑰花,對孩子說:“這一朵是獎給你的,你是一個懂得愛的孩子;這一朵是送給你媽媽的,感謝她養(yǎng)育了你這樣好的孩子?!?/p>

我換位思考過,如果是我,這個小女孩一定免不了一頓嚴厲的批評。而我也全然不會知道小女孩那個美麗的初衷。這個故事長久地激勵著我,提醒著我,作為一名班主任老師,應該善待學生的錯誤行為。我們面對的是一群對世界懵懵懂懂的孩子。他們以眼中的世界賦予他們的種種認識,憑著自己的感覺做著自己想做的事。由于他們沒有足夠的社會經(jīng)驗,對事物缺乏理性的思考,因此做出一些“出軌”的事情。而往往在很多時候,孩子的初衷是那么得純真與美好。作為教師,面對學生的錯誤行為應該先多問一個為什么?善于肯定與激揚學生思想中的“金子”,對他幼稚的行為進行誠懇的引撥。在工作中多一份寬容與理解,這樣做的結果一定來得更加的美好。舉例體罰。我們需要冷靜,心平氣和的處理問題。

“具體有效的措施—處理問題的法寶”

日常的班級管理中,我們肯定能發(fā)現(xiàn)許多的問題。

例如:班級的紀律問題。紀律良好,秩序井然,是班級管理的重要目標。反思:早讀,午休,自修課的紀律等等。

例如:差生問題: 戴培倫 1、宣言 2、溝通

印 鵬 1、冷處理

例如:衛(wèi)生問題: 1、明確責任

2、加強監(jiān)督

3、增強意識

班級的管理其實就是一個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抓反復、反復抓”

班主任工作更要有顆恒心,班集體的建設不是一朝一夕能

夠完成,而是一個長期復雜的過程。比如:要轉化一名差生,更要有

這種持之以恒的精神。差生有動蕩性的心理特征,其通病就是在前進

第5篇:德育會議主題范文

關鍵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體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踐路徑

中圖分類號: G4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9749(2013)06-0016-05

自從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概念,黨的十提出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三個倡導二十四個字”以來,在當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研究中,存在著三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其一,黨的十提出的“三個倡導二十四個字”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系是怎樣的?其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系是怎樣的?其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是什么?本文試圖對此做出探索性的解釋。

一、黨的十提出的“三個倡導二十四個字”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系是怎樣的

1.如何理解“三個倡導二十四個字”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系

黨的十報告在“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的論述中,指出要“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1],提出了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的“三個倡導二十四個字”。如何理解“三個倡導二十四個字”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系,是學習黨的十精神的一個難題,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研究中的一個難題。對于這個問題,在目前人們的認識中,存在著兩種基本觀點:一種觀點認為,“黨的十報告首次以12個詞概括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另一種觀點則認為“三個倡導二十四個字”“這樣的表述方式,體現(xiàn)了與時俱進的時代特色和旺盛生命力,展示了我們黨進行實踐探索和理論創(chuàng)新的勇氣和智慧?,F(xiàn)在的這種表述,既將我們現(xiàn)在倡導的理念鮮明地提了出來,又為實踐的發(fā)展留有充分余地,有利于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形成”,“但是這并不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定性和定論式的表述”。[3]

應該說,在這兩種理解中,后一種理解更準確地傳達了黨的十報告的本來內容,“三個倡導二十四個字”不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概括,這個觀點也越來越多地得到了理論界的認同,但是“三個倡導二十四個字”為什么不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概括,沒有在理論界引起更多注意,這種狀況是不利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入研究的。本文認為,之所以不能把“三個倡導二十四個字”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概括,是因為“三個倡導二十四個字”不是在對“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觀進行概括,它遠遠地超出了對“社會主義”這種特定的社會形態(tài)的價值追求,擴展到了社會主義國家為實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而應做出的努力,例如“富強、民主、法治”;擴展到了社會主義國家中的人民為實現(xiàn)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而應有的行為規(guī)范,例如“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

雖然“三個倡導二十四個字”不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概括,但是它卻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路徑,是我們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新的認識,是我們關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認識的新的重大進步。

2.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路徑

黨的十報告指出:“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黨的十報告的這段重要論述從三個層面指出了“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路徑。

(1)社會層面的價值導向規(guī)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特定的社會形態(tài)的價值追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反映了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屬性,是社會主義社會追求的最核心的價值?!白杂?、平等、公正、法治”價值的培育和踐行,是需要全社會的自覺努力的。從黨領導的、社會主義革命、改革開放到人民群眾的村民自治、城市社區(qū)自治,最終的目標都是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踐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

第6篇:德育會議主題范文

血府逐瘀湯如自清?王清任《醫(yī)林改錯》,是王清任諸方中應用最廣泛的一首名方,該方由枳殼、赤芍、川芎、桃仁、紅花、柴胡、牛膝、桔梗、生地、當歸、甘草組成,具有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用以治療“胸中血府血瘀”之癥,除可治療屬于血府血瘀的頭痛、噎膈等近20種內外科病癥外,筆者根據(jù)其病機,將其廣泛應用于婦科、皮膚科及治療各類雜癥均療效顯著,現(xiàn)分述如下。

在婦科臨床的應用

乳痞患者,36歲,已婚。初診2004年6月5日。主訴:結塊5年。5年來患者每遇行經(jīng)第2天,頭痛劇烈難以忍受,非用杜冷丁針劑不能緩解,結塊疼痛。捫之兩側均可觸及蠶豆大痞塊數(shù)個,壓之劇痛。婦科檢查兩側附件增大壓痛。舌紅邊有紫斑,苔薄白。證屬瘀血阻滯。治則活血化瘀,消化痞。方用膈下逐瘀湯加味:五靈脂、穿山甲、紅藤各15g,蒲黃、歸尾各12g,桃仁、紅花、丹皮、赤芍、香附、橘核各10g,川芎、臺烏各6g,敗醬草30g,每日1劑,連服8劑。6月14日月經(jīng)來潮、胸悶、腹脹減輕、頭不痛、經(jīng)量較前增多、無血塊,繼上方再進15劑,痞塊明顯變軟變小,壓痛減輕。囑用原方鞏固療效。

按:本例證屬瘀血重癥已形成痞塊,王清任在《醫(yī)林改錯》中指出:“氣無形不能結塊,結塊者必有形之血也”。這里的血是指瘀血,故欲消痞塊必先祛瘀血。用膈下逐瘀湯,取其活血力強,祛瘀力專,氣血調和,痞脈通暢,痞塊自然消除。

月經(jīng)后期 患者,女,22歲,未婚。初診2004年6月10日。主癥:月經(jīng)推遲,經(jīng)行腹痛4年?;颊?年前經(jīng)常冒雨涉水,經(jīng)期受寒,使月經(jīng)推后,現(xiàn)40~60天一行,伴腰酸腹痛,經(jīng)量多且有血塊,塊下則痛減,經(jīng)前脹痛,白帶量多、色黃,質稠腥臭、大便干、小便黃、舌暗紅,苔中厚黃、脈弦數(shù)。證屬氣滯血瘀、瘀久必化熱。治以祛瘀止痛,兼清熱通腑。方選血府逐瘀湯加味:柴胡、生地、桃仁、紅花、枳殼、赤芍、當歸、川芎、牛膝、香附各9g,大黃6g(后下),益母草15g,雞血藤20g,6劑水煎服,每日1劑。6月17日自訴月經(jīng)來潮,無腹痛感,經(jīng)血仍有塊,大便已通暢,囑原方繼服3劑。遵上方在每次月經(jīng)后25天開始連服6劑,堅持3個月治愈。

按:本例月經(jīng)推后,經(jīng)行腹痛,黃帶量多腥臭、小便黃、大便干、脈弦數(shù)、舌紅、苔黃厚,這是由于氣滯血瘀,瘀久化熱,用血府逐瘀湯既能祛瘀止痛,又能理氣清熱。方中大黃后下能清熱通腑,加益母草、雞血藤活血補血。連用3月,治愈4年痼疾。

在皮膚科的應用

慢性濕疹患者,女,26歲,農民。2005年8月12日初診?;紳裾?0年,四肢及軀干皮膚粗糙變厚,奇癢無比,搔抓后流水。曾用多種內服外擦西藥,仍日漸加重。月經(jīng)后期而至,經(jīng)血色暗有血塊,大便秘結。查上、下肢伸側、腰背部大片粗糙肥厚伴苔蘚樣化,有鱗屑、痂、皮色變?yōu)楹诤稚?。脈沉細,舌暗有齒痕,苔白,舌下靜脈曲張。用血府逐瘀湯加白鮮皮30g,烏蛇10g以增強利濕,祛風止癢之功效,服藥6劑。癢感明顯減輕,大便通暢。又服6劑后,癢感消失,皮損變薄,月經(jīng)如期而至且無血塊,后服6劑復診已愈。

結節(jié)性紅斑 患者,女,30歲,干部。2004年5月5日以下肢出斑塊疼痛1個月初診。1個月前曾發(fā)熱、頭痛,繼而雙下肢伸側出現(xiàn)斑塊,如核桃大,疼痛明顯,壓之更甚。脈沉細、舌暗紅苔黃,用血府逐瘀湯加元胡、黃柏各10g,6劑煎服。5月10日二診時結節(jié)變小,色變淡,疼痛明顯減輕。三診時結節(jié)消退,疼痛消失,囑再服上方6劑以鞏固療效。

按:血府逐瘀湯是活血化瘀的代表方劑,在皮膚科臨床上可廣泛應用,效果甚佳。皮膚病中,各種腫塊,贅生物、結節(jié)、條索、皮膚粗糙、肥厚、出血瘀斑,鱗屑增多等皆為血瘀之證候。可見唇舌暗紅、發(fā)紫或瘀點、瘀斑、或舌下靜脈粗大曲張,也屬血瘀證。

在雜病治療上的應用

頸椎病 患者,男,53歲,干部。2004年1月30日初診,頸背部疼痛,引及右臂疼1月余。在當?shù)乜h人民醫(yī)院頸部拍片示:第5、6頸椎增生,提示頸椎病,經(jīng)牽引治療及服西藥(藥名不詳),病情變化不大?;颊唢嬍场⒍憔?。查舌質暗紅有瘀點、苔薄白、脈弦細。辨證為氣滯血瘀,治宜理氣化瘀、活血止痛。方用血府逐瘀湯加味:其中赤芍12g,其余均用10g,加丹參30g,蜈蚣2條,全蝎10g,水煎服,服12劑后背部及右臂疼痛明顯減輕,在前方基礎上加香附、郁金各12g,繼服24劑,疼痛消失,停藥觀察,隨訪至今未復發(fā)。

按:本案患者因頸椎增生,阻滯氣血,不能運行于頸背部,致使氣血虧虛,無力推動血行。血液瘀滯,又阻氣行,使瘀血氣滯相兼,經(jīng)絡不通而出現(xiàn)頸背部及右臂疼痛?!吧酁樾闹纭?,瘀血之痛必先反映于舌,故見舌質暗紅,有瘀點。用血府逐瘀湯活血化瘀理氣,加全蝎、蜈蚣、丹參以通絡止痛,加強活血之功。服12劑后疼痛減輕,切中病機,繼用前方,加重理氣之品,使氣血流通,諸癥消失。

第7篇:德育會議主題范文

總書記在全國政協(xié)十屆四次會議期間強調,要引導廣大干部群眾特別是青少年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堅持八榮八恥。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對于正在成長中的大學生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校大學生的榮辱觀如果按照科學的程度來分,可分為三個層次:社會主義榮辱觀層次高的是少數(shù);中間層次的是多數(shù);層次低的也是少數(shù)??偟膩碇v,在社會主義榮辱觀方面,大學生的主流是好的。他們不僅思想觀念新,創(chuàng)新意識強,而且正在學習和掌握現(xiàn)代科學技術知識。他們在不久的將來,將成為我國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的中堅力量和參與激烈的國際競爭的生力軍。從大學生的數(shù)量和他們未來的重要作用看,在他們身上,寄托著中華民族的美好未來。

但是,目前大學生在社會主義榮辱觀方面存在的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比如,在對待祖國、人民這樣一些在老一輩人心目中非常神圣而崇高的觀念,在一些大學生心目中淡漠了。他們對個人利益想得多,而對國家的前途,民族的命運和人民的利益卻想得少,甚至根本沒有考慮;有個別的學生好逸惡勞、損人利己、見利忘義、違法亂紀;害怕吃苦,不愿艱苦奮斗的錯誤觀念,在大學生中也不同程度的存在。這些學生,忘記了自己肩負的歷史重任,對政治活動不感興趣,對專業(yè)學習和能力培養(yǎng)提不起精神,整天在校園無所事事,白白消磨時光,有的連自己的學業(yè)都無法完成。在大學生榮辱觀中存在的這些問題,不僅直接妨礙到他們的成才,而且關系到國家、民族的前途和命運,關系到我們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事業(yè)是否后繼有人的問題。

大學生未來地位的特殊性和在榮辱觀方面存在的問題,決定了對他們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的重要性。我們要以總書記提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為指導,結合高校的實際,針對大學生在榮辱觀方面存在的問題,采取理論學習、社會實踐、參觀考察、聽英雄模范作報告等方式,加強熱愛祖國、服務人民、崇尚科學、辛勤勞動、團結互助、誠實守信、遵紀守法、艱苦奮斗為榮的教育。用科學的榮辱觀理論武裝他們,用先進人物在科學榮辱觀指導下表現(xiàn)出來的優(yōu)秀事跡引導他們,用我國人民經(jīng)過艱苦奮斗取得的巨大成就激勵他們。大學生只有牢固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才能成為具有高尚思想品質和良好道德修養(yǎng)、掌握現(xiàn)代化科學技術知識和扎實本領的優(yōu)秀人才,才能實現(xiàn)青年的遠大理想,才能夠承擔起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

第8篇:德育會議主題范文

公平正義,是自古以來人類社會共同的、不懈的向往和追求,也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價值追求,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只有樹立公平正義的理念,才能使憲法規(guī)定的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任務落到實處,才能真正維護人民的利益,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

公平正義的樸素含義包括懲惡揚善、是非分明、處事公道、態(tài)度公允、利益平衡、多寡相勻等內容。作為法治理念的公平正義,則在此基礎上增加了豐富的內涵,是指社會成員能夠按照法律規(guī)定的方式公平地實現(xiàn)權利和義務,并受到法律的保護。與西方國家公平正義不同的是,我國是以維護、實現(xiàn)、發(fā)展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為宗旨的公平正義。

一、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法治的重要目標

依法治國的重要目標就是在全社會實現(xiàn)公平和正義。僅有完善的法律體系并不是法治的全部,法治更深層次的意義在于公平正義的精神和價值通過法的適用、實施,在執(zhí)法實踐中得到實現(xiàn)、彰顯和弘揚。只有牢固樹立公平正義的理念,讓公平正義的精髓滲透在法治實施的全過程,使公平正義成為人們看得見、實實在在感受得到的結果,社會主義法治才能真正成為吸引并惠及廣大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

二、實現(xiàn)公平正義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任務

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當是公平正義的社會。在和諧社會中,社會各方面的利益關系得到妥善協(xié)調,人民內部矛盾和其他社會矛盾得到正確處理,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得到充分發(fā)揮,全體人民能夠平等友愛、融洽相處,所有這些都是公平正義得到實現(xiàn)的標志。與此同時,公平正義又是社會和諧的重要基礎和保障。只有致力于實現(xiàn)和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才會獲得堅實的基礎,才能實現(xiàn)長久的、穩(wěn)定的和諧。

三、公平正義是新時期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愿望

隨著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不斷發(fā)展,廣大人民群眾的民主法制意識不斷增強,對社會公平正義的現(xiàn)實要求也迅速增長。但在社會生活中,不能夠維護公平、彰顯正義的現(xiàn)象還一定程度存在。如果漠視人民群眾對公平正義的呼聲,對各種社會不公聽之任之,不去努力改善和消除,就會失去廣大人民群眾的信任,影響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大局。

四、維護和實現(xiàn)公平正義是政法機關的神圣職責

政法機關和廣大干警肩負著維護社會秩序、保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權利的重任,是法律的執(zhí)行者,也是公平正義的維護者。政法工作是各類社會關系、矛盾、糾紛沖突的調節(jié)器,既是社會公平正義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窗口,也是實現(xiàn)、維護和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的最后一道防線。因此,整個社會和廣大人民群眾對政法機關通過執(zhí)法活動實現(xiàn)、維護公平正義寄予厚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與此相比,政法隊伍在思想觀念和實際工作中都還有許多不適應的地方。公正執(zhí)法,理念先行。必須大力加強公平正義理念教育,引導和促使廣大政法干警牢固樹立公平正義理念,不斷提高執(zhí)法水平和能力,更好地擔當起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重任。

實現(xiàn)社會的公平正義是一項綜合工程,需要綜合運用政策、法律、經(jīng)濟、行政等手段,堅持依法、及時、合理解決的原則,采用教育、協(xié)商、調解、司法等方法,最重要的是要通過推進社會主義法治進程,逐步建立并從法律上保障公平的機制、公平的規(guī)則、公平的環(huán)境、公平的條件和公平發(fā)展的機會。一方面,在立法上,要體現(xiàn)全社會對公平正義的要求和愿望,使正義的要求法律化、制度化,使實現(xiàn)正義的途徑程序化、公開化;另一方面,在執(zhí)法與司法過程中,要牢固樹立公平正義的理念,讓公平正義的精髓滲透到法治實施的全過程,使公平正義的精神和價值通過法的適用、實施得到實現(xiàn)、彰顯和弘揚,使公平正義成為人們看得見、實實在在的可以感受得到的結果。

體現(xiàn)公平正義精神的制度,如果沒有具有公平正義理念的人去執(zhí)行,再好的制度也會打折扣,還可能走向反面;而如果執(zhí)法不公,再公平的法律制度也是空談,只會離公平正義越來越遠,而不可能實現(xiàn)和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公平正義的法治理念要求我們每一名司法行政干警至少要具備以下三個方面的素質:

一要有維護公平正義的品質。踐行公平正義理念,首先要在思想上、情感上想公正。這種對公平正義的誠摯追求,是肩負起公平正義使命的動力源泉。公平正義又是善良和愛心的藝術,要讓人民群眾在司法工作中體會到公平正義的溫暖,不僅需要我們有一顆公正之心,而且要有一顆善良之心。

二要有維護公平正義的勇氣。在社會轉型時期,我們的司法環(huán)境雖然有很大好轉,但許多方面還不很理想,執(zhí)法中時刻面臨著來自權力、金錢、物質的各種誘惑,經(jīng)受著權與法、錢與法、情與法等各種考驗。作為一名干警,在自身利益和社會利益的權衡中,要始終把社會利益放到第一位,樹立為公平正義事業(yè)獻身的精神,把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作為職業(yè)和人生價值所在。只要具有為公正獻身的精神和敢于公正的勇氣,就能把自己對公平正義的追求貫徹到實踐中。

第9篇:德育會議主題范文

翻譯的實質,是雙語間意義的對應轉換。它涉及從形式到內容、從語音到語義、從達意到傳情、從語言到文化的多層次、多方位語際轉換。翻譯首先是一門科學,有其本身的內部規(guī)律、行為模式、作用機制、工作規(guī)范和實施程序。譯者必須運用自己的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同時,翻譯又是一門藝術,有其本身的藝術法則、美學特征、審美意識系統(tǒng)和體驗過程。譯者還必須運用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賦予自己的成果以美學價值。翻譯是一種艱辛的分析綜合性腦力勞動,同時又是一種令人神往的藝術創(chuàng)作。

1 翻譯過程中的客觀制約性和主體性發(fā)揮

翻譯的任務是在盡可能發(fā)揮翻譯的社會功能的條件下,實現(xiàn)語際的盡可能完善的意義轉換,尋求盡可能準確的意義對應,一般來說,翻譯的過程包括三個階段:(1)理解階段——通過解讀原作(對原作的語義結構進行語言解碼)形成概念的階段;(2)轉換階段——將一個個概念換成譯入語中對應的語義結構;(3)表達階段——通過語言編碼使語義結構外表化。從這三個階段我們可以看出,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要受到原語的客觀制約,但是其主觀能動性,即主體性也發(fā)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1.1 客觀制約性

首先,翻譯思維的活動領域是被“預先限定”了的:原文的詞義和句義是被預先限定的;原文的章句組織和情態(tài)體勢也是被預先限定的??傊?,翻譯的工作對象,是被預先限定的客體。所以,翻譯不同于文學創(chuàng)作,不能憑興之所至,任情思飛揚。

其次,從翻譯成果看,翻譯活動也是被“預先規(guī)定”了的;翻譯不是個人的活動,而是一種社會交際形式,翻譯有其社會功能,翻譯的成果必須受到社會接受力的檢驗。而所謂社會接受力,是指一定時期的文風時尚,社會的約定俗成機制以及基本讀者群的知識判斷力與審美標準。所謂的翻譯標準,實際上是在社會接受力的綜合制約下的翻譯活動質量規(guī)范。

客觀制約性使整個翻譯活動無法脫出原文及翻譯標準這雙重軌跡;而一旦脫離,就會使翻譯效果蒙受其害,使譯者的苦心經(jīng)營功虧一簣。

1.2 譯者主體性發(fā)揮

然而,客觀制約性只是翻譯活動特征的一個消極面。翻譯還有一個經(jīng)常起重要作用的積極面,那就是翻譯者本人的主觀能動性。實際上,翻譯的整個過程,也就是譯者以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克服客觀制約性的過程。這就是說,如果翻譯者不最大限度地調動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使翻譯的客觀制約性得不到抑制,則翻譯益顯其難;反之,如果翻譯者盡最大可能調動自己的主觀,使翻譯的客觀制約性得到抑制或克服,則翻譯可能成為得心應手的腦力勞動。從本質上講,翻譯的過程是一個包含著比較、認知、推理和創(chuàng)新的過程,決不是一種機械簡單的勞動;而翻譯的創(chuàng)造性更多的是指譯者在翻譯過程中要進行大量的辨別比較、分析推理工作,一方面源信息本身就會有許多是譯者所不熟悉的,另一方面信息載體之間存在著大量似是而非的東西。對于信息本身所包含的陌生內容和載體之間客觀存在的似是而非的差異,譯者只能像人類獲得新知識那樣,憑借自己的知識儲備,包括信息極其載體兩方面的知識,運用人所特有的創(chuàng)造性推理能力進行合乎邏輯的推理。德國哲學家富蘭克曾說:“每一種意義,每一種世界圖像,都處在流動與變異之中,既不能逃脫差異的游戲,也無法抗拒時間的改變。絕沒有一種適于一切時代的對世界和存在的解釋”。這一斷語對于我們今天討論翻譯也是很有借鑒意義的。以翻譯的概念為例,從最初的“語言之間的意義的傳遞”,到跳出了單純語言轉換范疇的“符際翻譯”,再到“理解即翻譯”、“閱讀即翻譯”等概念,其間對翻譯的理解和解釋變化之巨大,體現(xiàn)了譯者的主體性在翻譯過程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2 英語翻譯教學中應培養(yǎng)譯者的幾種能力

2.1 分析綜合能力

翻譯是一種分析性很強的工作,譯者拿到原文以后,必須進行全面的分析工作,包括詞類形態(tài)分析,語法層次分析,文章章句分析,詞義色彩分析及文化歷史分析。以上幾個方面的分析工作缺一不可。

2.2 應變對策能力

譯者在做了全面的分析工作,對原文有了透徹的理解以后,對自己所面臨的翻譯任務有所了解。這時候譯者在雙語轉換中所遇到的一切問題都應了然于心:哪些問題可以采取常規(guī)手段予以解決;哪些必須采取變通手段,什么樣的變通手段才能順利解決。其實在實際的翻譯活動中,在翻譯者對原文進行全面的分析綜合的過程中,應變對策能力已經(jīng)是必不可少的了。實際上,綜合過程常常就是譯者構擬應變對策的過程。

2.3 表述行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