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教師新年寄語范文

教師新年寄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師新年寄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教師新年寄語

第1篇:教師新年寄語范文

流年似水,桃符更新。伴隨著新春的第一縷曙光,我們滿懷著希望迎來了充滿生機與希望的2011年。值此辭舊迎新之際,我們向一直關心支持我們工作的上級領導表示深深的感謝,向一年來艱苦奮斗在幼兒園工作的全體員工道一聲大家辛苦了!新的一年向我們走來,我們總是百感交集、思緒萬千。

這一年,我們大家一起親眼目睹了幼兒園的發(fā)展歷程,我們收獲了許多快樂,積累了許多的教育經驗;我們一起發(fā)生了多少有趣的故事、又面臨了多少突如其來的困難;又有多少難以忘懷的辛酸,總有一種力量讓我們大家邁開腳步戰(zhàn)勝了困難,迎來了新的希望,時光總有一些追憶讓我們?yōu)橹袆印?/p>

回憶起點點滴滴,往事歷歷在目,卻又仿佛在打開塵封已久的日記。這一年雖走來不易,我們仍然感恩和自豪。風雨兼程的路上,我們無法留住時光,我們不會失去記憶,我們不能停止在對歲月的依依不舍。

2010,我的生命中有太多應該感謝的人,在心中默默只許下一個愿望——全家人的平安!與我同行姐妹們的平安!幼兒園大家庭的平安!簡簡單單幾個字,包含了我心底全部的祝福。

第2篇:教師新年寄語范文

一、活動目標:

1 、使七年級新生盡快認識中學、熟悉及適應新環(huán)境。

2 、明確新生不適應的主要表現。

3 、幫助學會調整不適應心理的方法,提高適應能力。

二、活動具體步驟:

第一階段(9月上旬,適應性心理的問卷調查,了解掌握學生不適應的具體表現。)

第二階段(9月下旬,心理教師對問卷調查進行整理,歸納出學生不適應的普遍問題。)

第三階段(10月----12月,針對學生不適應心理,對學生進行方法的指導;利用多種形式繼續(xù)了解適應心理的提高狀況。)

第四階段(元月份,學生適應心理的再次問卷調查,總結有效的經驗。)

三、活動進展狀況:

(一)、學生不適應的主要表現:(從問卷調查中整理)

1 、課程科目增多,作業(yè)量加大,學生適應不過來,感到心情緊張,有點焦慮感。

2 、老師上課速度較快,學生跟不上思路;上課聽懂了,課后作業(yè)卻不會做。

3 、不能有效支配時間 (過于空閑或者忙不過來兩種極端)。

4 、競爭比小學更激烈,喪失原有的優(yōu)越感。

5、與同學性格有差異,交往不暢,產生孤獨感。

6、遠離父母住在學校,自理能力不強,產生生活上的不適應。

綜上各點,學生不適應主要表現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幾大方面,其中,學習上的不適應占得比重最高。

(二)、適應方法指導的人員分工及其職責:

1、學習方面:

(1)各任課教師:在學生各科學習的方法上予以指導,讓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在作業(yè)量上予以優(yōu)化,減輕學生的負擔,緩解學生焦慮緊張心理。

(2)各班班主任:負責學生作業(yè)的協(xié)調工作,切實解決作業(yè)量重的狀況;開展學生適應方面的主題班會,提高學生適應能力。

(3)學校心理咨詢教師:對重度不適應的學生進行心理疏導,緩解學生不適應癥狀。

2、人際交往方面:

(1)年級組多組織學生參加的活動,在具體活動中讓學生充分交流交往,認識更多的同學,結交更多的朋友。

(2)班主任開展有利于學生交往的活動。

(3)學校心理咨詢教師對交往障礙的學生進行疏導幫助。

3、生活方面:

(1)班主任負責學生的自理能力提高,特別是寄宿生,要深入他們生活,幫助解決在學校遇到的生活上的困難,深入寢室,指導幫助他們整理內務,提高自理能力,適應學校生活。

(2)家長要積極配合學校,幫助子女逐漸適應生活。

(三)心理咨詢教師已開展的工作:

1、入學后的心理適應問卷調查及整理歸納。

第3篇:教師新年寄語范文

關鍵詞:終身教育;高等教育;應對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2-0845(2007)04-0121-02

高等教育終生化就是指在實施高等教育的過程中高校要有終生教育的思想,以終生教育的理念來指導教育教學的 各項工作,為全民終生教育理想的實現作出應有的貢獻。高等教育是構成終生教育的一個重 要組成部分,高校是實施全民終生教育及培訓的最重要基地之一。終生教育在各國有不同的稱呼,在英語中稱為lifelong education(終生教育),在法語 中稱為education permanente(繼續(xù)教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會議上曾使用lifelong int egrated education(終生一體化教育)這種表達法,在日本稱做“生涯教育”。

終生教育這個詞首先是在《1919年的成績》這個英國召開的會議總結中出現的,隨后人 們對成人教育中的終生教育這個詞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定義,直到1949年在丹麥召開的國家成 人教育會議上,才明確了終生教育的一些問題。1960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加拿大的蒙特 利爾召開會議,確認終生教育不是學校公共教育結束后所進行的補充教育,而是不間斷的連 續(xù)的教育過程,是一切教育領域之一體化[1]。終生教育作為一種理念最早形成 于20世紀6 0年代。1965年法國成人教育家保羅•郎格朗《終生教育導論》一書的出版標志著終生教育 理念形成。從此以后,終生教育開始逐步成為世界主流的教育理念,對世界教育乃至整個人 類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使世界教育改革和發(fā)展進入一個嶄新的時代。對此,查爾斯.赫 梅爾在《今日的教育為了明日的世界》中指出:“終生教育是正在使整個世界教育制度革命 化的過程中的‘一種新的理念?!标P于這種新理念在人類教育發(fā)展進程中的地位,赫爾梅 認為:“可以與哥白尼學說帶來的革命相媲美的終生教育理念的發(fā)展,是教育史上最驚人的 事件之一?!保?]

終生教育的概念是不斷發(fā)展的,目前國際上對“終生教育”比較一致的理解是:在范圍 上,它是社會所有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與培訓的總和,包括各個年齡階段的各種方式的教 育,如正規(guī)、非正規(guī)和非正式的各種教育,還有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會(社區(qū))教育等。 在內容上,它既包括基礎教育,也包括職業(yè)教育和專業(yè)教育,以及社會、文化生活各方面的 教育。從《學會生存》[3]這本書中,我們可以歸納出終生教育的三方面的含義 :1. 終生教育指的是人的一生都有受教育的權利和需要,年輕時在學校里所受的正規(guī)教育只是人 一生所受的教育的一部分,在離開學校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人仍然是有權利和需要接受教育的,人們不斷地接受教育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2.“受 教育的人必須成為教育他自己的人”。終生教育要教育人學會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要求人 們把教育的著眼點放在教會人學習上,放在培養(yǎng)人的自我教育、自我發(fā)展、自我完善的能力 上,使人能夠終生自我教育、自我學習。3.終生教育的目的不是為了獲得文憑和證書, 它強調真正的本領、能力。知識勝過分數、學分和名次,注重的是高質量的教育,使每時每 刻所受的教育都能為人的終生服務。

二、終生教育的理論觀點

1975年,曾任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漢堡教育研究所研究員的德國學者戴夫,根據世界各 國對于終生教育的探討,將終生教育理論概括成為20條,這成為20世紀70年代終生教育理論 建設的重要里程碑。這20條原則為[2]:1.“終生教育”這個概念是以“生活” 、“終生 ”、“教育”三個基本術語為基礎的。這些術語的含義和對它們的解釋基本上決定了終生教 育的范圍和含義;2.教育并非在正規(guī)學校教育結束時便告結束,它是一個終生的過程;3. 終生教育不限于成人教育,它包括所有階段的教育(學前、初等、中等及其他教育階段);4 .終生教育既包括正規(guī)教育,也包括非正規(guī)教育;5.家庭在終身教育過程的初期起著決定 性的作用;6.社會在終生教育體系中也起著重要作用,這種作用從兒童與之接觸時就開始 了;7.中小學、大學和培訓中心之類的教育機構固然重要,但它們不過是終生教育機構的 一種。它們不再享有教育的壟斷權,也不再能夠脫離其他社會教育機構而獨立存在;8.終 生教育從縱的方向尋求教育的連續(xù)性和一貫性;9.終生教育從橫的方面尋求教育的整合;1 0.終生教育與英才教育相反,它具有普遍性,主張教育的民主化;11.終生教育的特征是: 在學習的內容、手段、技術和時間方面,既有靈活性,又有多樣性;12.終生教育對教育進 行深入探討,它促使人們能夠適應新的變化,自行變更學習內容和學習技術;13.終生教 育為受教育者提供各種可供選擇的教育方式和方法;14.終生教育有兩個領域,即普通教育 與專業(yè)教育,這兩者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聯系、互相作用的;15.終生教育有助于提高個 人或社會的適應能力和革新能力;16.終生教育發(fā)揮矯正的效能,克服現行教育制度的缺點 ;17.終生教育的最終目標是維持、改善生活的質量;18.實施終生教育的三個主要前提條 件是:提供適當機會、增進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能力;19.終生教育是把所有教育加以組織 化的一種原則;20.在付諸實施方面,終生教育提供一切教育的全部體系。

這20條原則是對終生教育所作的最為完整的論述和高度概括。

三、高等教育為什么要終生化

高等教育是整個終生教育體系的一個很重要的組成部分。由于現在人們生活和教育水平的 普遍提高,對高等教育的期望也越來越大。高校作為知識和教育資源的集中地,不僅要做好 大學生的終生教育工作,而且還要承擔起社會上大部分的校外學員的培訓和學習工作。終生 教育的奠基人朗格朗在《終生教育導論》一書中把當今社會和個人要面對的挑戰(zhàn)分為九種[4]。

(一)變革的加速。物質、 精神和道德領域內的廣泛變革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行著,人們要保持現實生活和思想、習 慣、觀念之間的平衡就必須不斷地進行學習,以適應社會,終生教育因此成了大眾的必須。

(二)人口的增長。不斷增長的人口表示著對教育的需求越來越多、 越來越高,教育不 僅要在數量上,而且在職能和性質上都要發(fā)生變化,以適應不同人的不同需要。

(三)科學技術的發(fā)展。許多在10年、20年前還引導著科學技術進步 的先進科研成果和工藝流程,現在已變成了非常普通的知識和技術。新一代的科研成果不斷 涌現,迫使我們要終生不斷地進行學習,以跟上時代的步代。

(四)政治的挑戰(zhàn)。國家政 治結構隨著世界性的社會、經濟和技術結構的變化而產生變革。新的政治基礎和結構要求公 民承擔新的責任和義務,而這些新的責任和義務只有在接受了適當的訓練以后才能承擔。

(五)信息。大眾傳播媒介的飛速發(fā)展,使信息在瞬間傳播成了可能 。在某種程度上,獲 得了最新信息就等于獲得了商機,獲得了戰(zhàn)機,獲得了發(fā)展的最好機會。信息傳播媒介的技 術越來越先進,人們必須不斷學習和接受培訓才能掌握。

(六)閑暇??萍嫉陌l(fā)展使人們從 繁重的勞動中解脫出來,人們有了更多屬于自己的時間。學習成了豐富生活、充實 自己的一種手段。

(七)生活模式和相互聯系的危機。近代以來,人們的生活模式發(fā)生了翻 天覆地的變化,一切傳統(tǒng)的東西都受到了挑戰(zhàn)。學習成了豐富生活、充實自己的一種手段。 不管是思想觀念、對事物的看法還是人們的生活方式都發(fā)生了巨大的改變,人們需要通過不 斷的學習來改變陳舊的、束縛人們思想和行為的傳統(tǒng)觀念和方式。

(八)身體。人們對肉體、身體觀念的大改變,迫使我們對靈與肉的關 系進行重新的 思考和審視,要想不斷提升人們的思想意識,不至于陷入虛無,需要不斷得到教育和陶冶。

(九)意識形態(tài)的危機?;镜奈C不僅在道德和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領域 中明顯 存在,在思想領域也同樣如此。單一的信仰越來越少了,人們開始懷疑以前的教條和信仰。 因此,必須潛心研究這些變化,心甘情愿地接受人們面臨的生存條件,學會學習、學會 選擇、學會適應。

高校作為終生教育的主要實施者,必需建立與社會形勢發(fā)展相一致的終生教育體系 ,為社會和個人提供比較完備的終生教育。

四、高校應對高等教育終生化的策略

(一)高校要樹立為全體民眾服務的教育民主化觀念。高校應面向全社會,以全社會的民眾為教育的對 象,為社會各個年齡階段的人(主要是大學生及大學畢業(yè)后的人)提供各種類型的、不同層次 的、各方面的教育。這需要高校在軟件和硬件上作充足的準備。在軟件上,高校首先要有足 夠的、涵蓋各專業(yè)的高水平教師,為高校的終生教育實施提供最基本的智力支持。其次,高 校要盡可能設立多樣的、切合時代需要的專業(yè),以滿足人們的不同需要。再次,高校必須要 精選教材,以達良好教育效果。除此之外,高校還應充分利用電腦、網絡及各種軟件,以方 便和幫助提高全民教育,以利學習化社會的形成和實現。在硬件上,高校必須配備有足夠的教室、圖書館、學生宿舍、以及先進的教育教學設備,為教學提供良 好的物質基礎。高校要想在軟件和硬件上有保證還涉及到高校教育經費要有保證的問 題,高校 應積極參與社會競爭與生產,搞產學合作,盡可能實現高校資金來源多樣化。

(二)高校要樹立為學生終生服務的質量觀。如今 人們更重視的是個人素質的提高和人的 自我完善、自我學習能力的提高。是否具備謀生的技能,是否具備社會的各種交往能力等已 成為人們更加注重的問題。1998年召開的世界高等教育大會還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工作崗位 (創(chuàng)業(yè))的素質。這種創(chuàng)業(yè)的素質主要是指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因此高校要以提 高學生能終生受用的各項能力為目標,使其在獲得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提高自我教育、 自我學習、自我實踐、自我創(chuàng)造的能力。

(三)樹立民主的教師學生觀。以前那種以教師為 主體、強調知識傳授的教育教學方式已被證實是不利于學生獨立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的 。高校要轉變觀念,樹立民主的教育觀。教師應成為一位激勵思考的意見交換者,一位幫助發(fā)現矛盾而不是拿出現成真理的人;學生也不 再是教師的“木偶”和“傀儡”,而是一群有自己想法并能付諸實踐的人。

(四)建立健全與終生教育相適應的學習評價制度。高校應認識到人才能力及表現的多樣化問題,不應單純以考試成績來衡量學生的能力和優(yōu) 點,考核的方式、方法與考核的內容也應多樣化。評價的唯一目的是使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 成果、進步程度和不足之處。它應當對每個學習者起積極的促進作用,必須為學生進一步的 、持續(xù)的學習服務,必須按照每個人的特點而進行有伸縮性的評價。

(五)樹立新的課程觀。高校培養(yǎng)的人才要切合社會不斷發(fā)展的需要 ,因此要設立適合社會發(fā)展的課程,按社 會當今和未來的需求不斷地更新課程和教材,設立各種類型的課程以滿足不同年齡、水平的 人的各種需要。課程應根據不同年齡階段、不同水平的人的需要來設置,以適應高教 終生化面向全社會成員、為全社會服務的復雜情況。

參考文獻:

[1]崔相錄.《今日發(fā)達國家教育改革導論》[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 992:179,182.

[2]顧明遠,孟繁華.《國際教育新理念》[M].??冢汉D铣霭嫔?,2001:29- 30,34.

第4篇:教師新年寄語范文

一、認真學習課程標準,不斷更新教育理念

教師教學觀念的更新是課程改革成敗的關鍵?;A教育的基本任務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改變單一的接受性學習為主動性學習,通過研究性學習和參與性學習,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培養(yǎng)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促進學生的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fā)展。

化學新課程以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善于思考、勤于動手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目標。課堂教學在獲取化學知識和技能的同時,更要注重進行科學探究和理論聯系實際的科學價值觀的培養(yǎng)。因此,改變教師的教法是在教學活動中體現新課改理念的關鍵。在新課改理念下的化學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過程中,教師必須要與時俱進,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不斷更新教育理念。

二、深入鉆研教材內容,切實制定三維目標

1.研究教材內容和結構

通過認真閱讀教材,熟悉教材的單元章節(jié)名稱、主要內容和基本概念,達到能概述教材內容和知識要點的程度,從而為理解和把握教材奠定良好的基礎。理解和把握教材包括熟讀教材內容、把握知識結構、理清邏輯關系、形成知識網絡、理解教材編寫的思路、明確教材在知識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2.制定教學目標和方法

新課改理念下的課堂教學十分注重追求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有機結合,在教授知識的同時,關注過程、方法和情感的體驗。高中化學教學在課程理念上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在課程性質上體現了化學課程的基礎性和實踐性,在課程目標上強調實現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同步發(fā)展。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的制定要切合實際,恰如其分。

3.確立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師要依據課程標準和教材的內容,在熟悉和理解教材的基礎上,結合學生實際,經過提煉加工,科學準確地確立教學重點和難點。這既是教師制定課時教學計劃的基本環(huán)節(jié),也是設計教學方案和實施教學過程的根本依據。因此,確定教學重點與難點,是分析和研究教材的關鍵步驟。

三、重視學情研究分析,力求做到有的放矢

1.分析學生的基礎知識和認知能力

通過分析學生學習時所具備的與該內容相關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來確定課堂教學的起點,做好承上啟下的自然過渡和溫故知新的有機銜接。如《生活中兩種常見的有機物――乙醇》一節(jié)課,學生對生活中各類白酒的色、態(tài)、味已有初步的認識,教學設計和實施過程中要充分運用觀察、實驗、對比等研究方法,使學生逐步認識乙醇的分子結構和化學性質,從而體會到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并為學生提供科學、合理的研究有機物性質的一般程序和方法。

2.分析學生的群體水平和個體差異

“多元化的社會使現在的學生越來越難教了!”這是當前教師們的一個共同的感嘆。原因是現在的學生個體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基礎知識、自學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等方面。因此,教師只有了解學生的群體水平和個體差異,課堂教學中才能做到因材施教,分類推進。

3.分析學生學習時可能遇到的困難

學生在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阻力往往會成為他們進一步學習的困難和障礙。因此,在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努力去關注和發(fā)現學生在學習中可能存在的困難和障礙,具體分析產生這些困難和障礙的原因,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及時幫助學生克服這些困難和障礙,學生才能獲得真正的發(fā)展。

四、注重教學實施過程,保證課堂教學效果

第5篇:教師新年寄語范文

一、積極心理學的內涵

 

積極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興起于20世紀末,由美國當代著名的心理學家馬丁·塞里格曼(MartinE.P.Seligman)等人首先提出。很久以來,以精神分析和行為主義為主要代表的傳統(tǒng)心理學一直把研究重心放在對個體有負面影響的心理問題的研究上,尤其在“二戰(zhàn)”之后,其逐漸成為一門致力于治療的科學。然而,積極心理學更關注個體的積極的一面,關注培養(yǎng)個體的積極潛力,以一種欣賞的態(tài)度去看待人的能力、動機等,更加關注人的健康、快樂、毅力、勇氣、樂觀等,并借此發(fā)掘人的積極力量,相信人是可以健康幸福地生活。

 

目前關于積極心理學的研究,主要有三個層面:在主觀層面,主要關注積極的情緒體驗和主觀體驗,例如被大家熟知的幸福感,希望,快樂,主要研究其生理機制及獲得途徑;在個人層面,主要關注積極的人格特質,例如勇氣、對美的感受力、愛的能力、寬容等,及這些品質的根源及效果如何;群體層面,主要關注怎樣增加公民美德、健康的家庭、和睦的社區(qū)等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

 

二、青少年心理發(fā)展特點

 

(一)一般心理特點。青少年時期是個體身心發(fā)展的加速器與過渡期,在由童年向成年過度的時期,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都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在生理上,身高體重的急劇增長,第二性征的發(fā)育,使他們逐漸接近成人,他們希望扮演一種新的社會角色,獲得全新的社會評價,盡快擺脫童年時的一切,進入成年人的世界,但是他們的認知能力、社會經驗的發(fā)展還需要一個過程,因此,雖然在外型上逐漸成熟,但想法還是帶有片面性,情緒缺乏穩(wěn)定性,社會經驗也需要進一步的積累。所以,青少年表現出一些不平衡性的特點,既反抗又依賴,產生強烈的成人感抵觸其他成人的意見,但在感情和生活上對父母又有一定的依賴;既勇敢又膽怯,在某些時候表現得初生牛犢不怕虎,但在一些公眾場合不夠坦然和從容;既否定童年又眷戀童年,既有一種全新姿態(tài)的渴望,又有對童年無憂無慮的懷念;閉鎖與開放共存,青少年內心的活動豐富了,但是更少的表露出來,同時一旦找到理解自己的朋友,就會推心置腹;高傲與自卑共存,青少年對自己的評價處于不穩(wěn)定的狀態(tài),對自己的能力、性格、潛力的評估不穩(wěn)定,因此偶然的成功會使他們感覺自己非常優(yōu)秀信心十足,偶然的失敗也會使他們覺得自己毫無能力而極度自卑。

 

(二)個性的發(fā)展。青少年的獨立意識過強,個性特點有不平衡性和偏執(zhí)性。其中,反抗心理是青少年普遍存在的一種個性心理特征,這種對外在力量的予以排斥的意識和行為傾向使青少年過分強調自我。情緒表現也出現兩極性,有時候是強烈而狂暴的,但與童年相比,在情緒的控制方面有所提高,在情緒體驗上比較細致而豐富。總體來說,情緒體驗還是不夠穩(wěn)定的,同時由于對事物的認識不夠全面,存在偏執(zhí)的特點,因此情緒上還帶有一種頑固性。

 

三、應對策略

 

(一)積極的態(tài)度。傳統(tǒng)的教育是傾向于一種追求完善的態(tài)度,老師希望學生看到自己不足,嚴格敦促其改變,所謂教不嚴,師之惰。當前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傾向于發(fā)現學生的不足,并對之進行調整和改善。而積極心理學認為,應該關注人的有潛力的一面,而不是人的弱點與不足。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教師應該更多地關注學生積極的一面,看到每一個學生的優(yōu)勢和潛能,相信他們自己有能力變得更好,以一種鼓勵的態(tài)度促進學生的自我探索,發(fā)揮其潛能。從關注學生的劣勢,轉化為關注學生的優(yōu)勢,并激發(fā)其潛能。

 

(二)積極的目標。在心理健康教育的態(tài)度有所轉變之后,接下來就是要確立目標。教育的目標應該是積極的方向,如積極的主觀體驗,積極的人格特質,積極的環(huán)境。因此,應該是培養(yǎng)學生的幸福感、增強他們的毅力、鼓勵他們的勇氣、養(yǎng)成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主動發(fā)現并鼓勵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出現的優(yōu)點,允許學生犯錯誤,積極去發(fā)掘學生身上所具有的美德,并給予強化,讓學生逐步在積極肯定的氛圍下學會自我成長,把自身的優(yōu)勢完全展現出來。

 

(三)積極的策略。在于青少年相處的過程中,應該適當注意他們的發(fā)展特點,在他們渴望成人感的時候,給予足夠的尊重與肯定,在他們表現出依賴的一面時,適當地采取非指導性的態(tài)度,啟發(fā)式教育,盡量減少強制性的要求和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對于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應該理解其發(fā)展特點,給予適當的空間,以一種接納和包容的態(tài)度,不做過度干涉,給予適當的疏導。另外不要忽視行為影響的力量,身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起著為人師表的作用,為人處事時多往積極的方面想;心存感激;經常稱贊他人;不斤斤計較,有奉獻精神; 能接受批評,但不隨便批評他人。這樣會給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而能夠較少地引發(fā)學生的逆反心理,采用學生比較容易接受的方式對其產生積極的影響。

 

總結

 

在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應用積極心理學,適應青少年的發(fā)展特點,以積極的態(tài)度對待學生的成長,有利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的發(fā)展,發(fā)掘學生的潛力,發(fā)現積極地品質,也有利于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當然,在應用的過程中還會有很多細節(jié)性的問題,需要我們在以后的研究中更多地探討。

第6篇:教師新年寄語范文

[摘要]學生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是會計專業(yè)必須注重的一個問題。文章從會計實踐教學現狀出發(fā),分析會計實踐教育薄弱環(huán)節(jié)的原因,就改進會計實踐教學進行研究并提出建議。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國際經濟一體化的發(fā)展,會計工作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同時會計職業(yè)崗位的就業(yè)標準也在不斷提高。這就要求學校對學生的培養(yǎng)不只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注重實際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因為學生畢業(yè)后面臨的是就業(yè),而用人單位大多需要的是“實干”人才,而不是“研究”人才。因此,學校對學生的培養(yǎng)理念就應從“研究型”轉變?yōu)椤皩嵏尚汀?。我國傳統(tǒng)的會計教育模式已經不能滿足這種要求。因此,研究會計教育模式、改革傳統(tǒng)會計教育、培養(yǎng)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fā)展需要的合格會計人才,已成為我國會計教育的一項緊迫而艱巨的任務。

一、會計教學現狀、存在問題及其原因

(一)教學理念陳舊

對會計專業(yè)學生來說,動手能力強是他們競爭的主要優(yōu)勢,也是他們在社會上的立身之本。然而,理論教學占主導地位的教育思想仍影響著會計教育,無論在課程設置、教學課時安排,還是在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上都表現得很明顯。側重于向學生傳授會計理論知識,會計理論知識的課時數占總課時數的比重通常超過三分之二。學生雖然學會了怎樣編制分錄、怎樣編制會計報表,但在如何解決會計實際問題上卻顯得不足。盡管會計教師已認識到會計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但還存在著對會計實踐性教學這樣那樣的片面性理解。

(二)實踐教學環(huán)境差

目前,大多數院校都配有會計模擬實驗室,為學生提供會計實驗、實習需要。但是,就實驗室的配置情況來看,遠未達到仿真要求。由于實驗經費短缺,實驗室軟、硬件滯后于目前的實際情況,沒有完整的會計模擬數據系統(tǒng),無法保證實習實訓的需求,效果不理想。另外,在校外建立實習基地一般以給對方培養(yǎng)人才為條件設立,加之多數企業(yè)不愿成為學校的會計實訓基地,因而校外實習基地嚴重缺乏,使得學生的專業(yè)實習不可能真正落到實處。

(三)教師缺乏實踐經驗

從目前高校的會計專業(yè)教師隊伍的現狀來看。脫離實踐可以說是較為普遍的現象。一方面,現在的會計教師大多都是從學校到學校,缺乏實踐經驗,進入教學崗位后,教學任務繁重,往往難以抽出時間到企業(yè)參加會計實踐和了解會計的實際工作情況。因而其教學內容完全來自教材,缺乏來源于社會實踐的案例。另一方面,大多數學校也沒有把教師參加社會實踐納入教學管理計劃或形成制度,在時間、組織和經費上都沒有相應的安排和保障,不可避免地出現教師脫離實踐的現象。

二、經濟社會發(fā)展對會計教育提出新要求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fā)展,會計正面臨著企業(yè)環(huán)境和會計行業(yè)本身的快速變化,會計職業(yè)界提供的服務范圍越來越廣泛,專項服務越來越專業(yè),業(yè)務創(chuàng)新層出不窮。相比較而言,外部環(huán)境的變化要求會計教育進行改革,以縮小教育與實際的差距。

(一)用人單位需求的變化要求高素質、高技能的會計人才

以前,用人單位往往是根據應聘者是否具備要求的學歷而作出選擇,現在用人單位的要求越來越高。根據對會計專業(yè)學生就業(yè)情況所作的調查可看出,用人單位在重視求職者全面素質的基礎上,更注重其實際工作能力。注重會計求職者應具備的素質能力依次為:溝通能力、整體平均成績、會計學科成績、會計實習經驗和在學校學習期間其社會會計兼職情況或經驗。而據已經參加工作的會計專業(yè)的學生反映,校內學習的理論知識和技能遠遠不夠實際工作的需要。

(二)經濟發(fā)展趨勢要求創(chuàng)新型人才

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隨著知識經濟的發(fā)展人們需要不斷地創(chuàng)新,包括技術創(chuàng)新、制度創(chuàng)新、管理創(chuàng)新、理論創(chuàng)新以及各種創(chuàng)新的相互結合。發(fā)展知識經濟,需要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才,而傳統(tǒng)的會計教育對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是非常匱乏的。

(三)企業(yè)需求要求會計畢業(yè)生應有更強的適應能力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大環(huán)境的不斷變化,企業(yè)對會計專業(yè)人員開始關注其核心素質能力和應變能力。例如,要求會計人員理解新會計準則,熟悉相關法律制度,等等。此外,由于長期受重理論、輕實踐思想的影響,在會計教育中始終沒有很好地解決高效地培養(yǎng)高素質應用型會計專業(yè)人才的問題。所有這些,都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認真思考,改變原有教學模式,探索會計教育的新路子,突出會計教育的實踐性。如何應對會計教育發(fā)展趨勢的挑戰(zhàn),成為學校應認真面對并切實解決好的重大課題。

三、創(chuàng)新會計教學模式、改進會計實踐教學的幾點設想

(一)更新教學觀念

對會計專業(yè)學生來說,動手能力強是競爭的主要優(yōu)勢,也是他們在社會上的立身之本。所以,更新教學觀念、加強會計實踐性教學,是當前會計教育的關鍵所在。

更新觀念,優(yōu)化課程設置,調整課程設計,突出實踐能力。要培養(yǎng)出具有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高級應用型會計人才,重點就是要設計出適應于會計實際工作特點的會計專業(yè)課程體系。未來的會計人員必須具有傳遞和接受信息的能力、與他人一起共事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地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像英語、計算機、演講技巧、數碼字和文字書寫技巧等都要進入實踐技能項目作為會計人才的硬件素質之一。對知識結構而言,應具有會計專業(yè)知識和企業(yè)管理知識。幫助學生了解企業(yè)負責人整合和運用這些知識的能力,以及培養(yǎng)學生處理和解決經濟業(yè)務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提高會計教師的實踐技能,培養(yǎng)“雙師型”教師

隨著國際經濟一體化的加速,會計工作與國際慣例接軌的速度的加快,我國的會計理論、會計方法不斷發(fā)展、完善,教師要隨時學習最新的會計法律法規(guī),更新知識,拓展視野,不斷提高會計理論修養(yǎng)水平,強化實踐能力的訓練。要定期到企業(yè)單位調研和實踐,使理論知識與會計實踐緊密結合。要爭取通過參加相應的資格考試,取得會計師、注冊會計師等資格證書,達到會計教育對教師“雙師型”的要求。

1.采取校企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師培訓。向企業(yè)、單位、會計事務所聘請財務總監(jiān)、注冊會計師擔任客座教授,讓他們既到學校指導會計教學工作,進行教師培訓,又讓他們擔任會計課程教學,彌補在校會計教師實踐知識的不足。

2.采取教學與實踐結合的方式,提高會計教師的理論水平和實踐操作技能。對未經過實踐鍛煉、動手操作能力差的教師,安排到企事業(yè)的財會部門進行業(yè)務鍛煉,提高他們的實踐操作能力和應用能力。

3.鼓勵會計教師經常到企業(yè)進行調研,從而發(fā)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熟練掌握會計循環(huán)各個階段的實際操作,并能夠解答會計循環(huán)過程中出現的操作問題,熟練掌握會計核算中一些特殊會計事項的處理,具有綜合和分析會計信息的能力。會計教師的講授應立足于“走向社會”這一基礎上,加強與社會的聯系,掌握新的會計信息,可以建立“教師聯系企業(yè)制度”,這樣不但能使教師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還能有助于學生得到第一時間的會計信息。學生開闊了眼界,也感到一種緊迫感,這樣就會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莫大的需要與興趣。

(三)改進實踐教學方式,強化案例教學

必須將理論教學活動與實踐有機結合起來。一方面,通過案例教學和社會調查活動提高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通過案例教學將會計理論教學活動與會計實踐有機結合起來,在學生學習和掌握了一定會計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組織學生參與社會調查活動,搜集會計案例。通過教學過程中對案例的分析,讓學生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把所學的會計理論知識與會計實踐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不斷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在實踐中掌握理論,并用理論指導實踐,達到較好掌握理論知識的目的,從而開動學生的思維并激發(fā)其創(chuàng)造性,提高其處理會計實踐問題的綜合操作能力。

(四)加強實習基地建設,保證學生實踐的充足環(huán)境

加大實驗經費投入,建立仿真性強,能全方位模擬實際會計工作流程、工作環(huán)境、職能崗位的會計模擬實驗實訓室。同時加強校企聯系,加強實習基地建設,走校企合作辦學的道路。這是因為:第一,這類企業(yè)是學生求職的主要去向。第二,企業(yè)會計比較貼近現代財務會計。教師通過調查和收集資料有利于實驗教學盡可能貼近實際的要求。

(五)改進教學方法

現在學校授課仍然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按選定的教材講,學生記筆記,作業(yè)是教師怎么講學生怎么做,學生沒有主動性,基本是被動學習。在會計實踐教學中也是強調教師的重要性,但實踐過程中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方法導致的結果是,教師所說的都是對的,要以教師說的去完成,大多數學生養(yǎng)成碰到問題不是自己如何解決,而是找教師幫忙解決的習慣,這對學生畢業(yè)走入社會很不利。

因此,必須改革會計教學方法,改變過去教師中心的偏向,由關注教法變?yōu)殛P注學法,即不是要學生學什么,而是讓學生在實踐中感悟怎么學。

1.會計實踐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學生參與為主”。會計實踐教學活動從準備階段、實施階段到結束階段,都應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在會計實踐教學的實施階段和結束階段,學生可以分組分崗位或單獨進行會計模擬實務操作,從原始憑證的識別、記賬憑證的編制、賬簿的登記、報表的編制到財務分析整個業(yè)務處理流程完成一次會計循環(huán),碰到問題也應該養(yǎng)成習慣自己想辦法解決。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真正學會學習。學會解決問題將是高校會計實踐教學改革的方向。

2.教師講授為輔。在會計實踐教學過程中,輔以適當的教師講授是必要的,但教師在實踐教學中的任務是引導學生解決問題,而不是直接幫助解答問題。指導教師不應該提供統(tǒng)一的標準答案,而應更多引導學生結合已有的會計知識,通過查閱相關書籍、上網搜索等方式,找到最佳的解決辦法。

在實踐教學開始前,對指導教師可先行進行培訓,強調引導方法而不是給出答案,指導教師更多的時間是放在如何引導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上,而不是每天都被學生包圍無休止解答問題。當然,指導教師也可以精講部分難點內容,但更多的是學生自己練,既動手又動腦,既有師生互動又有學生問互相討論。真正實現了實踐教學是讓學生自己學會了如何學習,而不是問會了會計知識。

第7篇:教師新年寄語范文

yīnɡ xiónɡ jìnɡ ài yǔ  dī  yě  cài

shì jiè mào shènɡ  liǔ shù pō  sǎ

hū rán xià  tiān  hū  huàn zhōng  yú

二、給下列帶點的字選擇正確的讀音,在下面劃“——”線(6分)

黑白相間(jiān jiàn) 盛米飯(shèng chéng) 水分(fèn fēn)

好學(hào hǎo)  垂著頭(chuícuí)吃骨頭(gǔ gū)

三、比一比,組成詞語(10分)

澆( ) 扮( ) 壽( ) 未( ) 搭( )

繞( ) 芬( ) 濤( ) 末( ) 塔( )

勾( ) 摘( ) 另( ) 陣( ) 提( )

溝( ) 滴( ) 別( ) 陳( ) 題( )

四、填上適當的詞語,使詞語完整。(20分)

一(  )風一(  )珍珠一(  )雨衣 一(  )旗桿

一(  )燈光  一(  )橋 一(  )葡萄 一(  )清泉 ( )的枝葉 ( )的燈光  清新的( )

( )的城市   清脆的( )  ( )的春風

燈光(  )(  )湖水(  )(  ) 名勝(  )(  )

(  )(  )不息(  )(  )秀麗  金碧(  )(  )

五、我會用正確的詞語說話。(6分)

仍然 忽然

1、三個小朋友正說著,( )吹來一陣風,畫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動。

2、過了幾百年,郵票打孔機到現在( )在使用。

發(fā)明 發(fā)現

1、我( ) 蜻蜓低飛就要下雨。

2、科學家的( )為人民作出了偉大的貢獻。

提高 問題

1、小紅的成績( )很快。

2、這個( )很復雜。

六、照樣子,我也會寫。(10分)

1、牛奶 — 奶牛

蜜蜂—( ) 上山—( )

展開—( ) ( )—( )

2、照相 照相機

火車 作業(yè) 飛機

3、燕子的尾巴像一把剪刀。

像 。

七、按課文內容填空。(9分)

1、到了(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掛在( )底下,有( )的、( )的、紫的、暗紅的、淡綠的,( ),美麗極了。

2、楊柳綠 ,春風暖 。

3、 能叫石頭落淚, 能叫枯木發(fā)芽。

八、你能把描寫關于春天的古詩背下來嗎?(9分)

離離,

。

,

九、我會閱讀短文,回答問題。[8分]

小 紅 傘

· ·

·

有一天,小白兔挎(kuà)著一只籃子,帶著一把小紅傘出門采蘑(mó)菇(gu)去了。

她來到果園里,看見小刺猬怎么也摘不到樹上的果子,小白兔就用自己的小紅傘幫小刺猬把又鮮又嫩的果子鉤下來,小刺猬連聲道謝。

·

·

小白兔走到一片蘑菇地里,那兒的蘑菇鮮嫩誘(yòu)人,她剛想采,忽然看見一只大灰狼正朝這邊走來。逃跑是來不及了,怎么辦呢?小白兔連忙撐(chēng)開小紅傘,成了一個可愛的小蘑菇。大灰狼沒看見小白兔,就走過去了。

小白兔舒了一口氣,心想,總算躲過了危險。她高興地采起了蘑菇。這時天下起了小雨,小白兔打開小紅傘,高高興興回家了。

1、這篇文章共有( )個自然段。[1分]

2、請照例子寫詞語。[4分]

又鮮又嫩 又 又 又 又

高高興興(AABB)

3、小白兔的小紅傘用處可大了:它可以 ,

可以 幫小白兔躲過大灰狼 ,還可以 。[2分]

第8篇:教師新年寄語范文

經營教育資源的前提是樹立新的教育資源觀。教育資源是個很寬泛的概念,主要分有形資源和無形資源兩大塊。有形資源包括:物質資源(校舍、場地、設施、儀器、圖書等)、人力資源(教師、學生、家長、校友、社區(qū)成員等)、財力資源(教育經費)、信息資源(校本教材、教案、教學軟件、學術論文等)。無形資源包括:教育理念資源、社會聲譽資源、社會文化氛圍資源等。經營教育資源就是對教育資源進行優(yōu)化配置,根據教育的需要變資源為資產,并實現資產的保值增殖,實現教育自身的良性循環(huán)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

運用資源經營理念創(chuàng)新基礎教育是一個全新的理論和實踐,沒有系統(tǒng)和成熟的模式和經驗可以借鑒,本文嘗試對深化青島市市南區(qū)教育改革,提出幾方面思路性的建議,就教于教育界的同仁和專家。 一、運用資源經營理念,做好教育的整體規(guī)劃

1.規(guī)劃調整布局,優(yōu)化教育環(huán)境

規(guī)劃調整學校、幼兒園布局,優(yōu)化配置教育資源,是一項關系到教育改革和發(fā)展全局的戰(zhàn)略工程,對于形成與人口布局相適應的學校布局,減少教育資源的閑置和浪費,提高辦學的整體效益和教育質量的整體水平有著重要的意義。

由于歷史發(fā)展和城市開發(fā)的種種原因,現在市南區(qū)小學和幼兒園的布局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主要是西部學校過密,東部則過稀,既造成學生就學的不便利,也造成教育資源配置的不合理,造成教育資源一定程度上的浪費。

為了解決這一不平衡發(fā)展的局面,建議利用城市建設改造的契機,重新調整市南學校和幼兒園的布局,加大東部地區(qū)學校、幼兒園的開發(fā),并應在東海路建立一所或幾所小學、幼兒園,可以辦成某個名校、名園的分校,采用多渠道融資的辦學方式和靈活經營的管理體制,辦成東部的名校、名園,使市南的教育布局更加合理,加快市南基礎教育的現代化進程。

2.盤活教育閑置資源,拉大教育發(fā)展半徑

資源閑置或利用不利是一種極大的浪費。市南在盤活閑置或利用不利的教育資源方面已有成功的做法。如新世紀學校的校址原是一個校辦企業(yè),經營情況很差,市南針對東部少學校的情況,果斷的對資源進行重組,利用名校效應,與國有企業(yè)聯合辦學,現在,新世紀學校已成為青島東部的熱點學校,生源爆滿。

教育需要土地,我們要充分挖掘閑置的土地資源和場地資源,盤活利用。大沽路小學和北京路小學合并一年多了,大沽路小學原18個班的校舍,現在只有兩三個班級的場地給市南中專使用,而7/8的校舍場地被閑置,這是資源的極大浪費。而合并后的北京路小學校園和其他場地均捉襟見肘,極大的束縛著學校的發(fā)展,影響著學生的學習。建議在市南城市規(guī)劃中,允許把大沽路小學原校址進行土地置換,贏得一整塊土地,擴大北京路小學的規(guī)模,優(yōu)化市南教育環(huán)境,充分提高資源的利用率。對市南區(qū)閑置的廠房、地皮也應加以盤活,利用城市建設改造的契機,采用土地置換方式,積極為教育贏得每一寸金。

3.實行校(園)際聯合,資源共享

鼓勵各校(園)在相互競爭的基礎上,本著共同發(fā)展的觀念,拆開圍墻,實行校(園)際聯合,共享優(yōu)質教育資源,全面均衡發(fā)展,提高市南基礎教育的整體水平。

特色在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優(yōu)勢,“特色興校”已成為市南區(qū)人的共識,也取得了很大成效,如市實驗小學的“陶藝窯”,市實驗幼兒園的“開放教育”特色,區(qū)實驗小學的海洋特色,金門路小學的涉臺教育特色,基隆路小學的藥物研究特色等,如百花齊放,深入開發(fā)了學生的潛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建議各校、園應依托自己的特色,創(chuàng)建學生、幼兒課外活動基地,讓全區(qū)的孩子和家長自由選擇,享受各校的特色教育,發(fā)揮孩子的特長,促進學習化家庭的形成。另外,各校各園的先進儀器、教學軟件等與兄弟學校共享,孩子在每個學校都能借閱優(yōu)秀圖書等等都是提倡的做法。目前,青島市實驗小學、市南區(qū)實驗小學、峽小學及莘縣路小學,已邁出了校際聯合的第一步,嘉峪關學校、新世紀學校及北京路小學也已經制定了周詳的掛鉤計劃書,在教育硬件(如電腦等)和軟件(如教師培訓、科研等)各方面實行共享。教育領域相互競爭,又相互聯合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為市南基礎教育的整體提高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激活教育無形資源,實現教育資源的增值

無形資源是有形資源的延伸,激活教育的無形資源,把可以市場化的資源市場化,可以實現資源的從無到有,由有變優(yōu),確保資源增殖。

1.推介品牌戰(zhàn)略

青島的教育特別是市南區(qū)的基礎教育,近幾年取得了全國矚目的突破性進展,全國教改實驗區(qū)、全國課改實驗區(qū)、山東省義務教育示范區(qū)、山東省素質教育先進區(qū)等一系列榮譽,已經造就了青島基礎教育這塊品牌。我們要利用青島的地緣優(yōu)勢和基礎教育品牌,繼續(xù)做大做好市南基礎教育這塊“蛋糕”,通過推介會、交流會、招待會及多媒體宣傳等形式,向省內外、國內外宣傳我區(qū)教育,吸引外地生源,吸納外來教育資金,以教育興教育,促進青島教育的大發(fā)展。

2.膨脹名校(園)戰(zhàn)略

采取均衡發(fā)展與非均衡膨脹相結合的策略,既要改造相對薄弱學校、均衡提高教育整體水平,又要突出、膨脹名校(園),擴大優(yōu)質教育資源,以實現讓每個孩子接受優(yōu)質教育的目標。

名校、名園有科學創(chuàng)新的辦學理念,優(yōu)質雄厚的師資力量,先進現代的教學設備,健康濃厚的校園文化底蘊,還有有口皆碑的社會美譽,它們本身是一個品牌,是一種巨大的無形資產,充分利用這一資產,是拓展優(yōu)質教育的一個途徑。一方面,要鼓勵名校名園繼續(xù)對學校特有的資源進行挖掘、整理、延伸、優(yōu)化、組合、創(chuàng)新,力求營造出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的特色優(yōu)勢。另一方面,要充分發(fā)揮名校名園的“大樹效應”,以點帶面,讓名校名園成為凝聚各方面資源和力量的一面旗幟。在這方面,市南已邁出了成功的第一步,從1999年開始,我區(qū)利用名校的品牌效應采取“母雞下蛋”的方法,通過名校裂變,擴大名校的數量,先后創(chuàng)辦了市實驗小學的分校育宏小學、嘉峪關小學的分校新世紀學校、太平路小學的分校海利豐學校,這三個學校共享著“母體”學校在師資、設備方面的優(yōu)勢,同時又有自己體制靈活的優(yōu)點,受到全區(qū)孩子和家長的青睞。

3.借雞生蛋戰(zhàn)略

充分利用良好的社會美譽,積極吸納社會資金,用社會的錢辦教育的事,擴大教育供給,實現教育的低成本、高效益發(fā)展。市南教體局在這方面有很多有益的探索。少兒文藝演出及體育活動多由企業(yè)、公司等冠名,產品獲得了學生的信任,取得了廣告效益,教育節(jié)省了一筆資金,這就是雙贏。

市南少年宮每年都有很多活動,如美術比賽、書法比賽和文藝演出等,也可以跟企業(yè)、公司合作,讓他們冠名贊助。各個學校每學期都有“藝術節(jié)”、“體育節(jié)”,有的學校還有“游戲節(jié)”,也可以采用“借雞下蛋”的方法,用最少的錢辦高效益的事。 三、多元化辦學,滿足人們多層次的教育需求

我們要把企業(yè)經營的理念和精神注入教育,本著有利于積聚更多的教育資金,有利于解放教育的生產力,有利于最大限度的滿足學生和家長對教育需求的原則,探索多元化辦學的新路子。

1.經營好現有的改制學校,做好經驗推廣工作

市南區(qū)已成功創(chuàng)辦了三所改制學校、兩所改制幼兒園;一是1999年國有民辦的育宏小學,學校由教體委貸款60萬元,實行學校國有、校長承辦、經費自籌、辦學自主的模式,聘任了省特級教師擔任校長,選聘了市實驗小學及部分小學的優(yōu)秀教師任教。二是2000年市南區(qū)政府與國有企業(yè)聯合辦學的新世紀學校,由區(qū)政府出政策,教體局出土地,名校嘉峪關學校出品牌、校長和師資,國有企業(yè)青島華青發(fā)展有限公司出資金,實行國家所有,董事會投資和承辦,按照獨立法人、獨立核算、獨立辦學、經費自籌的機制運行。這種聯合辦學模式在全省屬首創(chuàng)。三是2001年民辦公助的海利豐學校,學校由民營企業(yè)青島海利豐體育基地有限公司出校舍和資金,名校太平路小學出品牌,成為具有足球特色的又一所名校。

2.尋求多元化辦學的新路子,為社會提供多層次教育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教育領域內的競爭日益激烈,學校、幼兒園只有適應形勢需要才能贏得先機,只有適應家長需要才能贏得支持,只有適應市場需要才能獲得市場。我們要繼續(xù)尋求多元化辦學助學的新路子。筆者認為青島東部的小學、幼兒園較少,可以在東部多方面融資,置換東部閑置的土地,用東部的資金,在東部辦一所起步高、效益好的學校。

我們要積極吸納國內外資金,利用國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經驗,為我們的教育事業(yè)注入新的活力。市南區(qū)已與澳大利亞、意大利合作,創(chuàng)辦了兩所中外合資幼兒園,下一步要指導經營好這兩所幼兒園,并將國外先進幼教管理模式與中國學前教育相結合的新思路進行推廣。

四、形成學習化社會,塑造人才型的居民素質

現代化教育是一種全方位的立體教育、終身教育,是一座資源暢通、流動的“立交橋”。市南的學習化社會正在形成之中,學校的“圍墻”已被打破,教育已不是學校的專利,各類教育資源開始流動互通,從而實現教育資源的寬泛化、立體化,加快形成學習型社會的步伐。

1.盤活社區(qū)優(yōu)勢資源,爭創(chuàng)特色

所謂優(yōu)勢資源就是各個社區(qū)所能利用的特色資源、“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的資源,我們要盤活社區(qū)優(yōu)勢資源,創(chuàng)建特色社區(qū),使社區(qū)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結合起來,提高居民的整體素質。如有的社區(qū)內有醫(yī)院,就可以利用醫(yī)院的教育資源,隨時隨地向居民提供醫(yī)學衛(wèi)生知識,開展醫(yī)療咨詢和服務活動,辦成健康教育特色社區(qū);再如有的社區(qū)有文化館或其他文化社團,就可以辦成文化特色社區(qū)等等,讓居民在日常生活中享受到熏陶和教育,潛移默化的提高居民的整體素質和水平。

此外,各個特色社區(qū)應該實現聯合互通,利用參觀、舉行活動、培訓等多種形式,實現教育資源的有效流動和充分利用。

2.學校、幼兒園對外開放,服務全社會

學校、幼兒園的教育資源很豐富,它不僅只是給孩子提供健康成長的場所,還應該對外開放,向全社會提供優(yōu)越的學習環(huán)境,讓家長和孩子共同學習,推動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家庭教育的緊密結合,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的學習需求。

市南區(qū)福林小學在這方面有成功嘗試的經驗。他們本著“學校大家建,開放為大家”的原則,將學校的操場和室內體育館實行對外有償開放,一年來,福林進行健身活動的居民、學生達1000多人次,收到了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建議各學校、幼兒園建立有償使用學校場地的管理辦法,在課余或假期向全社會開放,如圖書館、體育館、語音室、多媒體室、玩具室等都可以對外有償開放,既可以為學校節(jié)省一部分教育經費,又可服務于社會,是高效利用教育資源的好做法。

3.挖掘教育人才資源,走向學習化社會

市南區(qū)在利用教育人才資源加快社區(qū)教育方面已經有很多成功做法,1998年開創(chuàng)了全國教育助理進社區(qū)的先河。教育助理帶著“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如何相互溝通”這一課題來到社區(qū),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在社區(qū)進行讀書演講、助殘幫困等多種教育活動,形成了人人支持社區(qū)教育,人人參與社區(qū)教育,人人受益社區(qū)教育的良好氛圍。今年市南教體局又著手成立家教親子園,利用幼兒園的教師資源、活動場地,讓幼兒和家長做全方位的交流,既有利于幼兒的成長,又有利于家長更好的教育孩子,形成社區(qū)、家庭、幼兒園相互結合的教育網絡。

教師作為教育事業(yè)的“工程師”,不僅要為學生服務,還要為社會服務,積極倡導學習型的城市風氣,營造創(chuàng)新型的城市文化,加快形成學習化社會。在校教師可以利用休息時間,根據居民的需求開辦美術、音樂、書法、健美等各種學習班,鼓勵居民爭做學習化的個人。鼓勵退休老教師發(fā)揮余熱,開辦講座或學習班,在學習化社區(qū)的進程中起模范帶頭作用。

4.成立社區(qū)學校,搭建終身教育的平臺

市南區(qū)教體局已著手成立市南區(qū)社區(qū)學院,依托市南區(qū)干部職工中等專業(yè)學校完備的教學設施和師資力量,為城市居民開設時事政策、思想道德、民主法律、文化知識、勞動技能、歷史人文、文體娛樂、外語等課程,市南居民將在全市率先擁有自己的學校。社區(qū)學校是全社會成員享受終身教育的平臺,是創(chuàng)建學校、家庭、社區(qū)一體化教育模式的突破性成果。我們要指導經營好市南社區(qū)學校,并積極總結經驗。

五、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提供政策保障

第9篇:教師新年寄語范文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那么怎樣讓學生適應初中新的生活呢?

一、第一印象至關重要

班主任在新生面前的第一次亮相,將直接關系到新生在心理上是否愿意認可你、接受你。因此,班主任要熱情歡迎同學們的到來;語言要有親和力,給學生一個良好的第一印象。這是新生能否盡快適應初中學習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二、走進學生的心靈,讓學生生活在母親般的關愛中

我們要真誠的關愛學生,就像他們的父母一樣用真心真情,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比如“個人才藝展示”,“自我介紹”等活動給學生以愛的贊許。讓我們的心靈贏得學生的心靈,讓學生生活在母親般的關愛中。這樣既增強了師生情感,學生也適應了新環(huán)境的生活。

三、注重思想品德教育,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

學習適應的關鍵問題便是學習習慣養(yǎng)成問題。同學們學習能否學好,是否有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非常重要。我主要用的是“手指”教育和家校聯系本的運用。

1.“手指”教育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樹立自信心很重要。我把五個手指比作學生的學習與成長,我把手掌比作校園這塊肥沃的土地,五個手指就是我的學生,大拇指是先天不足者(這里除外),其他四個指頭互相比較,他們起點差不多,然而中指卻遙遙領先,那是因為他注重課堂的學習還注重課前和課后的學習鞏固,而且在持之以恒的學習,已經形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有很強的競爭意識;無名指僅次于中指,但是他學習上還不夠專注,缺乏競爭力;而食指次于無名指那是因為他缺乏前兩者的良好的習慣和競爭力;小指差半截的原因是他只在課堂上撿到一些零星的知識。通過比較激發(fā)學生自覺學習的內動力,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

2.家校聯系本的運用

本學期我精心設計了家校聯系本,里面設計有(1)當天布置的作業(yè)。(2)學生學習上的疑問和家長在孩子學習教育上的困惑。(3)班主任回執(zhí)等等。家校聯系本的運用,架起家校聯系的橋梁,形成了家校教育的合力。達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目的,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

四、結合學校開展的感恩活動,提高適應性教育的實效性。

中國有句古訓“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因此,感恩教育是中學生身心健康成長不可或缺的一課,通過以感恩主題的教育活動,使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自然融入初中這個大家庭。我的具體做法是:

(一)以感恩活動為載體,把適應性教育落到實處

實踐感恩。建議學生給父母洗頭、洗腳、捶背等,學會關心、理解父母;增強與父母的交流,感受父母的艱辛,培養(yǎng)家庭責任感,學會感恩父母。

(二)結合學科教學,深化感恩活動

1.“感恩”征文大賽。在實踐活動中,我們舉行征文比賽,并將涌現出的好文章推薦到學校的《星河》報,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寫作能力,又使學生的思想得到升華。

2.“我感恩,我成長”主題演講比賽

在感恩征文的基礎上,我們開展了七年級新生的“我感恩,我成長”演講比賽。既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使學生懂得要心懷感恩。

3.感恩主題班會

我們還進行了多種以“感恩”為主題的班會活動,并邀請了部分家長參加了這個主題活動。每個活動情節(jié)都觸動了在場學生和家長。從走進親情到體驗親情,回報親情,學生被父母的無私奉獻精神所打動,家長們被孩子知恩圖報的行動所感動。

這一系列豐富多彩、主題鮮明的活動,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與體驗過程,切實把學生的適應性教育落到實處,把德育工作做到學生心里,從而拉近了家與校的距離,進一步提高適應性教育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