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思想品德范文

思想品德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思想品德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思想品德

第1篇:思想品德范文

一、正確處理教材,堅持依標施教――打造精品課的前提

浙江省使用的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材有人教版、粵教版和湘教版三種,但落實到具體教學不可能同時使用“多套教材”,統(tǒng)一的依據只能是課程標準。因此,評價一節(jié)課是否屬精品課,首先看它符不符合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和精神實質。如果教師對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問題的設計以及課堂調控措施不能達成課程標準的要求,那么,即使這堂課的氣氛再活躍,學生參與面再廣泛,也是徒有其表,不能稱為精品課的。

“世界因生命而精彩”一課的課程標準要求是:“從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和睦相處的生態(tài)道德觀出發(fā),啟發(fā)、引導學生為了人類的長遠利益,從小樹立一種嶄新的人生觀、自然觀,養(yǎng)成保護自然環(huán)境和生態(tài)系統(tǒng)的思想意識、覺悟和相應的道德行為。幫助學生認識、悅納自己的生命,并尊重其他生命,進而珍惜人類共同生存的環(huán)境。同時,要主動地去思索生命的意義,找出自己存在的價值與定位,回饋社會,造福更多的生命。”依據這一要求,教師首先要強化的是自己的教材解讀能力,明確教學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核心知識:(1)生命是世界上最珍貴的財富;(2)生命是頑強的,生命也是脆弱的;(3)生命息息相關,每一種生命都有其存在的價值;(4)要學會關愛生命,善待生命。 核心知識明確了,才能奠定變“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基礎,進而學會選擇合適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

二、有效設計問題,提升思維質感――打造精品課的基石

課堂提問是課堂上常用的教學手段之一,問題設計是否有效,直接影響著教學活動的開展和教學目標的達成。

在日常教學中筆者發(fā)現,為了引出“世界因生命而精彩”這一課題,許多教師采用了不同的導入設計,教學效果有著明顯的差異。

【案例1】

(教師先播放了電影《獅子王》的兩個片段,然后提問)

師:大家知道這是哪一部動畫片嗎?

(獅子王。學生七嘴八舌地回答)

師:從前后兩個片段對比中你有了什么感想?

(學生普遍一愣,僅有四五位學生舉手)

生1:如果我們不保護地球,地球就會變得黑暗、凄涼。

生2:我們要愛護環(huán)境,讓地球生機盎然。

……

(教師有點急了,因為學生發(fā)言還沒有講到點上)

師:前后對比,你認為是什么在發(fā)揮作用?

生:(不是很興奮)生命。

師:對!世界因生命而精彩。

至此,教師才長舒了一口氣――終于引出了本課要點。然而,教學設計本身的缺陷仍然是顯而易見的:問題設計過于寬泛,指向性不明顯,以致學生面對問題一時理不出頭緒,更不知道思維應該往哪個方向延伸。知識點的最后達成,完全是教師生拉硬拽的結果。

【案例2】

師:有人說寂寞是灰色的,快樂是綠色的。那么,大家認為生命是什么顏色的?

(學生踴躍舉手)

生1:生命才是綠色的,因為大自然中的綠色代表著盎然的生機。

生2:生命是彩色的,因為每個生命都有著喜怒哀樂的不同情緒體驗。

生3:生命是金色的,因為金色是收獲豐碩成果的秋天的色調。

生4:生命從前是綠色的,現在是黑色的。因為人類制造的環(huán)境污染正在肆意傷害著地球上的所有生命。

師:是??!生命是多彩的。多彩的生命組成了繽紛的世界。

上述導入自然貼切,過程行云流水,目標有效達成。

德國的克林伯格認為,教學原本就是形形的對話??烧{查顯示,學生最不愿意對話的人是教師。所以,有效的問題設計應是一把把開啟學生心鎖的鑰匙,能展露學生的內心世界。而有效的問題設計應該特征明顯,如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有“三化”,即聯系學生實際,立足生活化;關注社會熱點,彰顯時代化;激發(fā)多感互動,體現多樣化。有效問題設計要做到“四到位”,即吃透教材,把握核心;關注層次,循序漸進;具體科學,指向明確;抓住生成,借力發(fā)力??傊行У膯栴}設計,是提升學生思維質感、奠定精品課堂的基石。

三、關注動態(tài)生成,增強課堂魅力――打造精品課堂的途徑

很多思想品德課表面上看是由問題引導的探究式教學,實際上還是一問一答的“灌輸”式教學,因為教師讓學生思考的問題根本不具有探究性,在學習目標上只是達成了解和知道,并不具有理解和掌握的高度,距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則更遠。

【案例3】

為了讓學生體會“在地球的生物鏈中,各種生命共生共存、息息相關”“我們要尊重生命,關愛生命”,一位教師精心設計了如下一個探究環(huán)節(jié):“小明生日的時候,叔叔送他一只漂亮的金絲雀,小明特別喜歡這份禮物。可小明犯了愁,人類要關愛動物,自己怎樣做才能讓這只金絲雀更好地生存呢?是放歸大自然,還是繼續(xù)關在籠子里養(yǎng)著?小明陷入了矛盾之中……”現在,老師請同學們幫助小明作出選擇:A.把金絲雀放回大自然;B.把金絲雀繼續(xù)關在籠子里細心養(yǎng)護。

“一石激起千層浪”,案例激起了學生極大的探究熱情。待學生探究結束,教師一了解,大多數學生選擇了A,只有4位學生選擇了B。這一結果顯然出乎了教師的預料。于是,教師“偏心”地只請選擇B答案的學生發(fā)表看法,然后就出示了答案:“現在的金絲雀大多是人工飼養(yǎng),并不適合在野外生活,因此B答案正確?!苯處熯€不失時機地“小幽默”了一句:“關愛生命應該采取合理的方式??磥碚胬磉€是掌握在少數人手里啊!”

18世紀法國著名思想家伏爾泰有句名言:我不同意你說的每一個字,但我誓死捍衛(wèi)你說話的權利。此話用來形容民主于教學的重要性似乎嚴重了,但動態(tài)生成的課堂離不開民主的氛圍卻是不可否認的事實。動態(tài)生成是一節(jié)課產生生命力和感染力的重要資源。葉瀾教授在“新基礎教育”理論中關于“課堂動態(tài)生成”有這樣一段形象生動的表述:“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現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把我們的課堂教學比作一次旅程的話,終點站固然是有的,那就是三維目標。只不過,在沿途如果你是知識豐富、思維靈動又善于發(fā)現的導游,你的團隊必定能和你一起享受到一次充滿激情的行程?!盵1]生成性資源需要教師獨具慧眼去發(fā)現、捕捉和運用。為此,有三點是必須要做到的:一要吃透教材,從容自如地把握教材內容;二要練就駕馭課堂的能力,瀟灑自如地調控、運用生成性資源;三要學會傾聽和過濾,不失時機地合理利用一切有用的生成性資源。

四、博采眾家所長,立足自主創(chuàng)新――打造精品課的關鍵

創(chuàng)新,是近幾年使用頻率很高的一個詞匯。而博采眾長、自主創(chuàng)新,是通過創(chuàng)新打造精品課的必由之路。

【案例4】

早在2004年,筆者就曾聽過一堂榮獲浙江省思想品德優(yōu)質課比賽一等獎的“世界因生命而精彩”教學公開課,其教學流程大致如下:1.【導入篇】播放電影《獅子王》中的兩個片段,讓學生欣賞后用幾個詞語描述兩個片段,說說為什么兩個片段會有那么大的差異,從中引出課題。2.【發(fā)現篇】讓學生討論――你心目中最精彩的生命是什么?說說你的理由。3.【感悟篇】(1)用案例分析引出生命是頑強的也是脆弱的結論。(2)活動篇――“編織生命之網”:教師把全班學生分成幾個組,每組代表一種生物,扮演相關生物的學生用象征生物鏈的綠線彼此相連……最后交織成一張生物網,并觀察與思考因生命網中的一種生物消失導致生物鏈(綠線)斷開的情景與后果。4.【反思篇】學生填空:我發(fā)現人類破壞生命的行為有 ;由此,我們受到大自然的懲罰有 。5.【行動篇】編制《關愛生命手冊》。

這節(jié)課太成功了,以至于越來越多的教師都不約而同地選擇這一模式,久而久之,當初是那么讓人耳目一新的“編織生命之網”活動變得越來越索然無味,再也沒了最初的震撼效應。究其原因,除了對教學內容的分析不夠透徹,不能從本質上把握其實質,主要是缺乏必要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不想也無力跳出以往的模式,教學過程缺了個性。缺了個性就無法創(chuàng)新,終難登精品課大雅之堂。

凡是讀過著名語文特級教師于漪有關語文教學的報告的,無不被她的“三次備課成名師”這句話所感動。于漪老師第一次備課時不看任何參考書,全按個人見解準備教案。第二次備課時廣泛涉獵,仔細對照,看哪些東西自己想到了,人家也想到了。哪些東西自己沒有想到,但人家想到了,學習理解后補進自己的教案。哪些東西自己想到了,但人家沒想到,可以到課堂上去用一用,檢驗后真有道理,就會成為自己教學的特色。于漪老師就是這樣,經過第三次備課,邊教邊改,通過對教學細節(jié)的反思,區(qū)別教學的順利處與困難點,完善教案??梢?,“博采眾家所長,堅持自主創(chuàng)新”是教師打造精品課的關鍵,離之無以成名師。

葉聳云天,根扎大地。打造精品課,如同綠葉向往藍天,是每一位教師永恒的教學追求。但精品課的產生絕不是偶然單一的教學事件,而是一個又一個教學智慧的集中體現。讓我們正確處理教材,有效設計問題,關注動態(tài)生成,不斷自主創(chuàng)新,去迎接更多思想品德精品課的到來。[][]

第2篇:思想品德范文

關鍵詞 小學 思想品德 “感悟——導行” 新課改

基于以上的認識,對思想品德課教學進行改革。改革的切入點是:以現代教學理念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以學生生命世界為基點加強德育過程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在學生的生命世界中,首先表現為對道德認知的直接 “感悟”,它是一種體現過程,從感覺、感受、感動中產生頓悟、覺悟、體悟的內心體驗歷程,它有助于學生道德判斷、道德選擇、道德行為能力的培養(yǎng)與提高。我們的改革必須從關注觸發(fā)學生感動的活動和尋找德育互動規(guī)律與學生人格發(fā)展的有效途徑出發(fā),根據有關現代教學的原理,逐步構建小學思想品德“感悟——導行”的教學模式。

一、構建思想品德 “感悟——導行”教學模式的理論探索

(一)現代教學論、兒童心理學的啟示

現代活動教學的理論認為:人的發(fā)展依賴于人的活動的發(fā)展。而活動的過程,必須體現個體知情合一的 “感悟”、體驗過程。它的根本目的是試圖對現行的認知本位、教師中心和以灌輸為主要特征的課堂教學模式進行改造、使教學過程真正建立在學生自主活動、主動探索的基礎上,通過學生全面、多樣的主體實踐活動,感受到生命的律動、生命的成長,促進他們主體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等多方面素質的整體發(fā)展。

兒童心理學理論也十分強調認知、情感、意志、行為的相互協同、相互轉化和共同發(fā)展,特別強調知情結合過程的感性認知作用,如通過營造富有激情的學習情景或氛圍,學生會感受到學習的迫切性,產生主動學習的愿望和行為;通過展現情境、再現情境、感染情境、表演情境、描繪情境等,學生在強烈的感受中會產生 “觸景生情”、“融情入景”的感悟。

人本主義理論也十分強調學生人格的發(fā)展,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尤其通過 “感悟”的基本模式,促進學生知情意行協同發(fā)展,更符合人本主義的精神?!案形颉獙小钡倪^程十分強調從具體形象人手,創(chuàng)設具體情境引導學生“感悟”,這是符合兒童發(fā)展階段理論中關于小學生的思維以具體形象為主要特征的認識規(guī)律的,這樣教學更具有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

(一)人格精神培養(yǎng)的目標導向新的《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指出:“新課程的培養(yǎng)目標強調: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自信、自律、團結、合作,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實施素質教育的一項至關重要的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積極健康的人格,思想品德課更有它特殊的使命。我們期望通過思想品德課程的教學活動,在小學生的人格培養(yǎng)上達到這樣的目標:使學生通過經常性的自我評價和目標選擇活動,形成開朗樂觀的個性,培養(yǎng)善良的情感和良好的交往能力;使學生在認識并且參與接觸社會和自然的合作性活動中,形成對祖國、對集體的熱愛和責任感,形成捕捉信息的能力和探索事物規(guī)律的興趣,具有關心和保護人類環(huán)境的意識和行為,初步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思想品德課 “感悟——導行”教學模式的實踐

通過對思想品德課 “感悟——導行”教學模式的理論探索,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其構建的主要基礎。在模式的實施中必須要從改革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策略、師生角色觀、現代教育技術的應用以及評價等方面進行實驗探索。

(一)改革教學目標

“知、情、意、行諳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促進,相互轉化,是思想品德課教學過程固有的特殊規(guī)律?!弊裱@一規(guī)律構建思想品德課教學優(yōu)化的標志:曉理、動情、煉意、導行。我們所構建的“感悟——導行”教學模式,首先突出學生學習目標的落實。即:自我定標、自作、自我調控、自我評價。“自我定標”,即教師所制定的教學目標要以人為本,要及時轉化為學生的自我認同、自我要求的學習目標。“自作”,即教師的“導”是為了引導學生的“思”,學生的演練、應用與體驗?!白晕壹睢?,即課堂上教師創(chuàng)設多種互動式的學習情景,引發(fā)學生“觸景生情”,“情景相生”,導致情感升華,并在動情中體會成功的喜悅,從中激勵別人,也激勵自己不斷走向自我完善。“自我評價”,啟發(fā)學生從評價別人的過程中找到差距,在評價自己的過程中找到動力,并得到及時的情緒調控,從中學會自我發(fā)展,逐步形成健康的人格。

(二)改革教學內容

根據思想品德課程人格培養(yǎng)的目標及思想品德課體驗性的教學的特征,我們要讓學生通過課堂與社會相溝通,讓學生感受時代的脈搏,使思想品德課真正成為引導學生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人格的一門課程。因此,這門課程必須具有特定的實踐指導性,必須與動態(tài)發(fā)展的社會緊密相關。固定的教學內容、不變的教學計劃是與思想品德課程的目標與特征互不相容的。必須注意教學內容與生活內容的拓展。教學內容既重視繼承性與針對性,又注意時代性與發(fā)展性。尤其注重教學內容與學生學習、生活的貼近與拓展。

(三)“感悟——導行”教學模式的操作

為了實踐 “感悟——導行”教學模式的功效,我們對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結構進行了重新構建,形成了操作性較強的教學程序。這個程序突出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強調動情導行為主線,其教學環(huán)節(jié)既緊湊又層層遞進,適宜低、中、高年級各類課文的教學。

1.“感悟——導行”教學模式結構圖;

2.“感悟——導行”教學程序的操作環(huán)節(jié)。

第3篇:思想品德范文

一、深入內心,激感。

北京勵志成長講演團來我校演講, 演講者抓住了家長、學生和教師心理,根據大家平常所想的或渴望的,從不同角度出發(fā),配合音樂背景,采用庖丁解牛法,對眾人內心世界進行解剖,引導大家把平時不敢講或者不敢說的話,全部大聲地喊了出來,讓彼此情感得到交流,遂引起眾人內心共鳴,乃至潸然淚下,收到了激勵孩子要努力讀書的奇效。思想品德教學,教師不應該只照本宣科,而后讓學生死記硬背,應付測試;而應該像演講者一樣,采用誘人語言魅力,渲染氣氛,使課堂教學真正觸及學生內心 ,激發(fā)他們情感 ,引起其共鳴 ,達到真正教育目的。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采用課本中學生最感興趣的教材,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自主、探究、合作和交流 ,引導他們走入思想品德教學重地,認真理解編者意圖和教材所蘊含的思想含義,促使其思想意識和教材所蘊含的中心思想,逐步融合為一體,使之學有所感,學有所用 。如小學二年級思想品德的教本中有《不玩火防觸電》一課,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明白其爸爸媽媽養(yǎng)育他們很辛苦、不容易,如果他們有什么意外,會使其爸爸媽媽萬般痛苦。所以,他們珍愛自己的生命就是對其爸媽盡“孝”, 盡“孝”就是一種傳統(tǒng)美德,令人贊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說說那些在汶川大地震中失去孩子的親人的痛苦情景,讓他們深深感受那種悲痛欲絕的場面,引起學生在內心上震撼,促其懂得珍愛生命的重要性;還要讓學生明白玩火容易造成火災,不但會危及自己的生命,而且甚至會給國家和人民財產造成損失或人員傷亡,也要讓學生知道觸電會直接威脅人的生命。教師還要講講防火和防觸電的有關知識,以及讓學生討論玩火和觸電的危害性等,從而幫助學生樹立自我保護意識。

二、聯系生活,培養(yǎng)能力。

學生生活在衣食無憂年代,自幼被長輩溺愛,性格孤僻,爭強好勝,不肯服人、獨立能力又差,焉能適應競爭強烈的社會,更不能說做社會有用之人。思想品德教學就要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引導他們在生活中磨練自己,學會生活和學會做人:學會照顧自己,學會獨立生存;學會從身邊小事做起,學會幫助別人,學會關心別人和理解別人,學會尊重長輩和老師,團結同學,與大家和睦相處等等。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選用與學生生活有關的教材,引導學生在課堂教學中開展演講、討論,也可以讓學生幫助爸爸媽媽干家務、上街買東西或進社區(qū)服務等,積極組織學生走進生活,親身參與、主動探究和感受在生活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逐步提高其解決實際問題能力。例如小學一年級思想品德的教本中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一課,教師在教學時,可引導學生談其實際感受,說說自己的事是否自己做了,不會做又會怎么辦?也可引導學生對“自己的事自己做”進行討論,探討自己的事會做的好處與不會做的壞處等等,課后還要求孩子對“自己的事自己做”進行比賽,如穿衣、疊被、系鞋帶、洗手帕等,看誰做得最好,以此培養(yǎng)學生生活自理能力,促其養(yǎng)成好習慣。又如小學二年級思想品德的教本中有《心中有他人》一課,教師在教學時,可以引導學生討論,說說自己心中是否有他人?說說心中有他人的好處與心中沒有他人的壞處。讓學生明白:不只顧自己的行為,能幫助人解決困難,給人方便,使人高興,是一種美德,有這種美德的人讓人喜愛,受人歡迎。這就培養(yǎng)了學生學會做人的品格,能促其健康成長。

三、注重實際,立足長遠。

思想品德教學要立足學生實際,就是要求教師要深入調查學生,了解學生的內心,知道他們想什么和需要什么;要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摸清學生學習規(guī)律和生活習慣,和學生建立友好關系。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真正了解學生的思想動向,才能選用適合學生口味的教材,從而對其進行有效的思想教育 ,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為其進行終身學習和日后成才創(chuàng)造條件。農村有許多由于父母外出或父母離異的學生,他們缺乏父母的關愛,性格孤僻,思想閉塞,對學習沒興趣,對前途沒信心。教師如果對他們關心、理解不夠,他們就容易走向極端,會給社會或他人帶來不利影響。如小學四年級思想品德的教本中有《認真學習各門功課》一課,教師在上這課時,可先讓學生說說各自的成績情況,再讓他們說說今后的打算,即長大了干什么;接下來教師分析當今世界發(fā)展形勢,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讓學生明白沒有知識的人就很容易被社會淘汰,并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如個別學生貪玩,不熱愛學習,偏科或各科成績都不好等問題進行講解,有針對性地闡述其危害性;最后組織學生討論“現代社會需要什么樣的人才”的問題。讓學生真正明白未來社會是科學技術高度進步和社會經濟快速發(fā)展的社會,缺乏知識是無法立足的,教育他們必須從現在做起,樹立遠大的理想,努力學好各門功課,將來才能擔任建設國家的重任。

四、正確評價,激勵進取。

第4篇:思想品德范文

【關鍵詞】初中思品 優(yōu)化課堂 提高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9-0220-01

一、加強基礎知識的教學

在新課程改革的浪潮下,雖然考試內容不再以教材內容為主,而是轉向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但是教材仍然是思想品德課程的中心。我國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材包含了諸如人際交往、生活方式、做人品格、法律常識以及社會責任等諸多內容,能夠對學生未來的為人處世起到指導和幫助作用。因此,教師應以教材知識為主,通過介紹社會主義、集體主義思想以及公民權利與義務的基本常識,幫助學生建立世界觀、權利義務平等的價值觀,構建學生思想品德學習知識體系,使學生在解決實際生活問題時也能以集體利益為出發(fā)點。

二、優(yōu)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采用科學的教學方法是提高教學效率的核心,初中生學習的動力是興趣和愛好,所以教師應分析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方法。

1.采用分小組活動討論

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學習小組,讓學生在學習中互相幫助,強化學習效果。在課堂上,教師提出教學問題,如事實案例,然后讓學生討論,提出自己的總結性觀點,最后由每個小組代表發(fā)言,并讓其他小組參與評價。這種方式側重于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每個學生都應積極主動地提出自己的觀點,并與同學交流,教師在總結學生思想結晶的基礎上進行指導,引導學生進一步升華知識。

2.講解重點知識

在素質教育的體制下,人們似乎已經不再重視應試能力,但是根據社會發(fā)展的現狀和思想品德教學的特點,提高應試能力也是提升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之一。思想品德學科以道理性的知識為主,既不像學習語文那樣需要背誦古詩文言,也不像學習數學那樣需要記憶精確的公式,所以教師應幫助學生梳理知識,快速抓住學習的重點,使學生在提高學習成績的同時,進一步提高學習興趣。要想達到這一學習目標,教師需要精心設計,如在教學愛國主義時,教師可從中國近現代史、我國傳統(tǒng)文化、基本國情以及公民基本義務等幾方面入手,結合理論與實例,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思想,提高學生掌握知識的水平。

3.運用情境教學法

外國教育學家曾經提出:“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在教學中,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有著很大的差別,學習效果也截然不同,所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全面提升教學效果的最佳方式,一旦學生的主動性被調動起來,他們就能對教學內容迅速作出反應,自覺地抓住學習的關鍵點,教學也就能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并以此為依據對知識進行分類,了解哪部分內容能使學生產生興趣,哪部分內容會使學生感到枯燥,再以學生感興趣的部分為基礎設計教學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挖掘和探究教材內容,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如在教學蘇教版思想品德教材九年級第五課關于誠信的內容時,教師設計情境再現活動,讓學生完成“如何做一個誠信的人”的學習任務,學生通過排練與設計調動課堂氣氛,同時又進行思考與討論。這種學生積極參與的教學方式可以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自主研究和討論學習內容,在提高學習效果的同時完成“學、想、做”的過程,從而實現學生從理論學習到實踐應用的過渡。

三、拓展課堂教學內容

我們處于信息時代,以教材為中心進行拓展延伸是優(yōu)化初中思想品德課堂的有效方法。因為教材有一定的局限性,它無法滿足教學的全部需要,如果教師只著眼于教材內容,就不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也會影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知識。因此教師應加強利用課外資源,可以從報刊、電視新聞、網絡媒體、視頻節(jié)目等多種渠道來拓展教學內容,內容涉及名人榜樣、法律案件、政治動態(tài)、國情國策、社會熱點等諸多方面。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來進行整理和篩選信息,力求使拓展的方向與教學的知識緊密結合,以指導學生學會準確理解、恰當使用基礎理論和基本觀點,使教學更加靈活多變。如在教學“國情透視”時,筆者先根據圖片內容提出問題:“圖片反映了我國國情的哪些方面?請進行總結性的文字說明;根據上述圖片和收集的相關資料,談談我國發(fā)展存在的有利條件與不利條件。”然后,筆者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讓學生研讀圖片材料,了解社會主義的基本國情;最后,各小組發(fā)言,筆者進行補充及總結討論結果,評比出“最佳小組”。

從與教材內容聯系的緊密程度來看,拓展內容可以分為相關性拓展與延伸性拓展。所謂相關性拓展,是指課外資源與教材內容聯系緊密,延伸的內容或是擴大了教材內容,或是加深了教材內容,目的是開闊學生的視野,加深學生對教材內容的理解,以培養(yǎng)學生的運用能力;延伸性拓展是指充實和豐富相對落后的教材內容。教材的內容是有限的,但知識是無限的,這就需要教師利用更多的資源進行延伸,以幫助學生加深理解,提高教學的適應性和實用性。如事件就是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的優(yōu)秀事例,教師可以通過分析事件,幫助學生學會理國,達到最佳的教育目的。

小學《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初探

林柳青

(浙江省溫州市南浦小學 浙江 溫州 325000)

【摘要】小學品德與社會課是一門集思想性、知識性和實踐性為一體的綜合學科,它的主要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考慮到小學品德與社會的特殊性,如果教師一味地向學生灌輸教學內容,不注重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忽視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和道德認識,那么,品德與社會課將會失去活力,將無法達到"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 品德與社會 有效性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5)09-0221-01

小學《品德與社會》是一門引導學生觀察社會、認識社會、適應社會、服務社會,為小學生日后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公民打下堅實基礎的綜合學科,更是一門全面貫徹素質教育理念的重要課程。學生的道德品質養(yǎng)成,與其日常生活須臾不可分割、息息相關,,脫離學生生活實際的教育其有效性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只有依據學生的生活需要和個性特點,有針對性地關注學生的生活,把教育真正融入學生的生活,讓學生親自參與,親身體驗,才能切實提升品德教育的有效性。而這樣做的,最有效的途徑就是讓學生不拘泥于課堂,進而走出課堂,融入社會生活,在親身實踐與體驗的過程中受到教育,學會生活,學會做人。那么,到底如何提高品德教學的有效性呢?下面我就自己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進行的一些實踐和探索,談一些粗淺的認識。

一、提高認識,教學與實踐體驗相契合

《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是國家重視小學教育的重要體現,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重要工具。因此,對《品德與社會》的重視與否,課程的好與壞,是教育能否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前提。提高認識就是要從思想上重視,讓《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生活體驗相契合,真正觸及學生的內心世界,影響他們的心靈。

1、與學生平等交流,解決他們遇到的實際問題

首先通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做到“我想說、我敢說”。在此基礎上,我充分利用這一優(yōu)勢,結合課本,有針對性地給學生布置了家庭作業(yè)――試做家務。其結果是學生自己想做家務,可是家長不允許。由此,我讓學生通過小組去討論,怎樣爭取家庭中的實踐機會,觸如這樣的實際問題很多。我教育學生要面對現實,想辦法與家長溝通,再次,選擇適合你的機會去試一試,就可能成功了,這樣有了老師的鼓勵,小組同學的建議,再去做就可能得到家長的認可。

2、讓學生到生活中去體驗、實踐

學生的一些認識和新的道德觀念在生活中是否能得到認同,這是學生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實踐產生沖突的基本原因,學生的一些正確、善良的思想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會遇到各種挫折,使學生對品德與社會課教學產生懷疑?,F在的教學所給予學生不應是一個簡單的結論“該怎么做”,而是讓學生親自去試一試“你會怎么做”,大家會對你有什么評價,這樣使學生在生活中真正樹立正確的是非觀念,建立自己道德標準。因此,我認為教學應該向生活開放,讓學生到生活中去體驗、實踐,這樣才能發(fā)揮品德與社會課的重要作用。

3、結合實際,加強道德教育

當前,生活在城區(qū)的孩子中不少存在不愛勞動、甚至是好逸惡勞的傾向。我們要利用品德與社會課加強愛勞動的教育。告訴孩子們, 學習成績好只是一個方面,養(yǎng)成愛勞動、勤于思考、善于創(chuàng)新的習慣和品質才是更為重要的。當然,如果這樣的思想教育只是說教,顯然缺乏說服力,這就要求老師在實際教學中結合實際采取多種方法來教育學生樹立他們的人生觀、價值觀,通過參與勞動切身體會不同感受,從而教育學生尊重勞動,熱愛勞動,善于創(chuàng)新,敢于進取。

二、課堂教學,要多方位多角度展開

在課堂教學中,常常充斥這單一的、說教式教學模式,這種方式在現實社會中是終就被淘汰,落后的,也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要改變現狀就必須改變過去的教學模式。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我探索出以下幾種有效的教學模式。

導行模式;由傳統(tǒng)的說教單一式轉變自主學習,這是在課程改革的小組合作學習中而來的,它是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學生通過觀察、理解、明理,最后評價,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問題討論模式;這種教學模式著眼于學生個人的潛能和人格發(fā)展,給學生提供大量的思考機會,培養(yǎng)學生悟理―講理―用理的能力,充分讓學生去感知,去思索,敢于發(fā)表自己不同的見解,敢于表現自己,敢于讓學生自己進行,這樣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目前,這種教學模式在我們學校還是最受歡迎的。

適當補充模式;隨著社會、科學、人的認識,無時無刻不在變化著、發(fā)展著,對課本中的過時內容大膽舍去,對充滿時代氣息的內容盡最大的努力補償。如每年各種節(jié)日的主題:上海世博會的舉行、目前世界最高的大樓――迪拜塔(818米),以及我國的國防、航天技術,我國的國際地位等,通過這些變化著、發(fā)展著的新鮮事物和現象,打開學生的視野,感受、吸收新知識新理念。時刻關心時事。

三、點燃激情,以情激趣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真情可以感染,激情可以傳遞。只有撥動學生的心弦才能奏動人的樂章。教學中教師要先入題入境,才能真情流露,以自己乃至身邊熟悉的事物為切入點感染學生引其入題,以真情教學點燃學生的激情,從而引發(fā)學生對《品德與社會》的興趣。

具體做法可創(chuàng)設生活情景、故事情境、游戲情節(jié)、角色扮演等來引發(fā)興趣。在《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有很多內容可以用角色扮演的形式體現出來。通過這種情境中的體驗,學生感到《品德與社會》不再枯燥,而是興趣無窮。

四、觸景生情,以境促情

人的情感往往受情景氣氛渲染,特別是孩子們,它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一定的氛圍下產生相應的情感,觸景生情。教師在教學中應有意識的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想適應的具有激發(fā)道德情感的教學情境,以境生情,以情激情,讓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從而進入角色,產生情感體驗。利用課本中的圖片、生活中的情景等制成多媒體課件, 再現情境,使內容具體形象。例如教學《馬路不是游戲場》時,先簡要介紹交通事故在現實生活頻繁發(fā)生的現象,馬上引導學生觀看一組由于不遵守交通規(guī)則而引發(fā)交通事故的圖片,再讓學生以小記者的方式報道一組安全隱患的資料,以當時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的熱情, 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到知識,達到動情中明理,明理中促行。通過多媒體教學的幻燈、影音、圖片等來創(chuàng)設有趣生動的情境,化抽象、枯燥為形象、生動,使學生學習熱情與情境產生共鳴。

以上是我在日常教學中的初步認識及做法, 也是致力于提高《品德與社會》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些嘗試。事實已經并還將繼續(xù)證明,只要我們從育人的角度去認識、重視品德與社會學科教學,下足苦功,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以情激趣,以境促情,才能真正打開兒童的心窗,讓他們帶著激情、興趣在課堂和生活中明理成長,逐步成長為有愛心、有責任心、有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新一代。

參考文獻:

[1]《小學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教學案例專題研究》 浙江大學出版社2011年6月

第5篇:思想品德范文

關鍵詞:德育教育;問題;對策

受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影響,中學思想品德課的教與學,乃至高中政治課程的教與學都處于一種尷尬的境地。一方面,從我們教學的實際來說,上到學校領導、教師、家長,下到我們的學生,都沒有很好地重視我們的思想品德教育,從而造成教師不認真教,學生不認真學習的局面。一小部分學生能認真地學習,考試成績還不錯,但是實際掌握的能力跟不上,高分低能;有一大部分學生甚至產生厭學的情緒,這就使得我們的思品教學效率低下。另一方面,從我們社會的發(fā)展、國家的前途、人才的培養(yǎng)以及學生健康成長來說,我們的思想品德教育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是其他學科所不能替代的,我們不但要重視,還要不斷地加強我們中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本人通過多年初中思想品德課的教學經驗,總結出了在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教學中的一些心得體會,各位同仁共勉。

一、造成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效率低下的原因

1.社會環(huán)境的影響。由于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fā)展,我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斷提高,人們在解決了基本的溫飽問題后,精神生活的追求也在不斷提高,加之當代經濟全球化,外國先進的科學技術在引進的同時,一些不好的東西也隨之而來,比如黃色的錄像、雜志等,這些東西也在殘害著我們中學生純潔尚未成熟的心靈;其次,現在人們功利心理特別強,社會上一些不良的風氣被視為一個人的“能力”,而且一些人還認為這些人特別有“本事”,使得我們的學生大受其害,感覺當代社會學好數理化不如有個“好爸爸”。他們在學習上不但對思想品德不感興趣。

2.學校一些教學制度的影響。一些學校尤其是農村學校,對于思想品德課并不重視,沒有專業(yè)的任課教師,而且教師只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對于教學方式和教學方法不認真鉆研,應試教育的觀念還沒有轉變到素質教育觀念上,這是造成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質量低下的一個重要原因。

3.家庭的影響。有的家長由于受教育的程度不高,本身的道德素質就不高,在日常的生活中不注意自己的言行,這就使得孩子自覺不自覺地學習他們的行為,形成一些不良的習慣。其次,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對于孩子在思想品德的學習上沒有一些好的建議或意見,只要求孩子死記硬背,試問這樣孩子能學好思想品德嗎,答案是否定的!

其實影響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質量低下的原因多種多樣,以上這些是比較重要的原因,針對這些原因我采取以下的方法來應對,目的就是要提高我們中學思想品德課教學效率。

二、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教學效率的方法

1.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這是提高教學效率的基礎,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教師要和學生做知心朋友,時時處處關心愛護我們的學生,不但在學習上,還要在生活中關心他們的成長。其次,要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多些愛護和關心,少些責罵和埋怨,對于學困生更要多給予關心,學生一旦和我們成為朋友,就會積極主動地學習我們所教的課程。

2.培養(yǎng)學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我們每一位教師都非常了解的,所以教師應當在實際的教學中采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努力培養(yǎng)初中生學習思想品德的興趣。比如活躍課堂氣氛、采用多媒體技術教學、創(chuàng)設各種各樣的教學情景、參加各種社會實踐等。

3.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來感化學生。我們作為教師,必須用自己的實際行動來感化學生。因為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我們在實際教學中不難發(fā)現,如果某位老師正直、坦率、愛幫助別人,那么學生就會對這位老師產生敬畏心理,如果某位老師平時不注意自己的言行,學生就會看不起他,這說明我們的學生能分辨出事情的好與壞。所以,我們教師在實際教學中也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知識水平和道德情操,這樣就會給學生做一個很好的榜樣。

第6篇:思想品德范文

思想品德課實行開卷考試以后,考查的重點由知識為主轉向能力為主,著重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今年思想品德課的中考面臨著內容多、教材版本變化等難度。這就要求我們對思想品德課的復習既要合理安排,又要訂出切實可行的復習計劃,才能使復習效率事半功倍。我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1 科學復習,有序進行

復習的有序安排是提高效率的重要因素。建議復習采用“三輪復習法”,第一輪是基礎知識的系統(tǒng)復習,這一階段的復習目標側重于對基礎知識的領會,使之系統(tǒng)化 。今年的復習時間緊,因此復習課必須目標明確,重點基礎知識突出復習,講練做到有的放矢;第二輪是專題復習,即教會學生將社會熱點問題與所學的知識點之間進行聯系,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這一輪主要是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學以致用。教師主要是教給學生方法,包括分析材料的方法,思考問題的方法和解題的方法,教師要注意及時掌握國內外重大時事政治,分門別類進行訓練,并要和課本的有關內容聯系起來訓練,注意理論聯系實際。對于各個熱點問題,要引導學生多角度 、多層次 地去思考,力求與教材相結合的知識點,并根據開卷考試的開放性和答案的多元性特點,根據材料設計一些開放性訓練題,訓練全面、準確、迅速尋找材料與書本知識的最佳結合點的答題能力;第三輪是模擬練習,這一輪的復習目標主要是知識綜合應用能力訓練,知識的再提高。教師要精心編選好練習題,并定時訓練和講評,特別要加強對學生易出問題的知識點或思想認識方面模糊點的訓練,要注意通過訓練提高學生的審題解題能力,培育學生的探究創(chuàng)新能力。

2 抓好基礎,強化重點

開卷考試中,開放性試題的答案在書中很難找到,需要學生按命題的要求重新組織教材知識,大多是“題在書外,理在書中”。盡管“理在書中”,但如果學生對課本的知識掌握不牢,理解不準,那么在有限的時間里,恐怕連翻書也很難找到答案。所以,要讓開卷考試得心應手,要求在平時的學習和備考中,要能熟練掌握課本中的基礎概念和基本原理及其內在聯系,使知識系統(tǒng)化、網絡化。這樣,學生才能在考試時迅速、準確地從課本中找取相關知識點,理解相關概念的準確含義,提高自己運用原理分析社會現實的能力。當然,對基礎知識的復習要抓住《課程標準》和《考試說明》的重點,切忌知識“泛濫”。

3 關注時事熱點,預測考題方向

每年的中考題總是與相應進段的時事聯系非常緊密,我們作為初三的思想品德課老師 ,要經常關注時事,了解國際國內大事,又特別是關注與教材知識有聯系的時事。比如:2009年的氣候大會與教材中國際舞臺上的中國“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等知識的聯系;美國對售和奧巴馬會見達賴喇嘛與“霸權主義”、“強權政治”的聯系;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關注農村醫(yī)療保障問題”與“三個代表”的聯系等等,了解了這些時事熱點,在一定程度上就能預測中考命題的方向,從而做到有的放矢。

4 善于梳理,找準結合點

由于中考是一次綜合性的考試。因此,在復習中可以采取歸類整理,比較整理、重點整理等方法,將初一、初二、初三的知識分別整理,從宏觀上掌握整個知識體系,并將重點問題提煉出來。這樣,在回答問題時才能注意 知識的綜合運用,不至于漏掉要點。同時注意教材之間的聯系,注意與時事熱點的聯系以及與中學生自身的聯系。培養(yǎng)學生如何對知識點進行系統(tǒng)梳理、歸納和提高的能力,不僅要對本節(jié)、本章的內容進行歸納,更要打破章節(jié)和年級對知識進行全面的橫向、縱向梳理,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絡,找準分析熱點問題的關鍵和連接點。

第7篇:思想品德范文

【關鍵詞】小學思想品德 教學 綜合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023

優(yōu)良的傳統(tǒng)美德和民族精神是我們這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其中思想品德課程是實現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思想品德課程本質就是能夠讓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能夠繼承和發(fā)揚中華民族優(yōu)良的傳統(tǒng)美德,成為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思想品德教學在過去的教學實踐中不斷發(fā)展和完善,我們必須不斷進行反思,總結過去的教學經驗,存在哪些得失,從而更好地為更進一步的思想品德教學做好準備。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fā)展,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問題也廣泛的被社會關注,“校園暴力事件”等不斷的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其中不乏有小學生,因此必須加強對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思想品德課程作為培養(yǎng)學生良好思想道德素養(yǎng)的重要陣地,能夠讓學生擁有一顆“真善美”的心,去熱愛這個世界。因此為了更好的發(fā)揮思想品德課程對學生的重要作用,就必須對思想品德教學進行改進和創(chuàng)新。在過去的思想品德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陳舊空洞,教師的教學方法單一,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新課程實施以來,在教學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們勇于創(chuàng)新,使思想品德課堂出現了多樣化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們的學習態(tài)度發(fā)生了質的改變。具體來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學課堂以學生為主體

在以往的思想品德教學模式中,往往是教師起著主體性的作用,教師只是把大綱中的知識點簡單的給學生介紹,這樣的教學使學生不能夠充分的理解課程中知識點的本質特征,以及這些知識點在生活中的實際運用,加上小學生的社會經驗較少,還不能夠很充分的理解這些知識,造成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好。所以教師應該采取多種措施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學生成為思想品德教學課堂的主角,充分發(fā)揮小學生積極開朗的性格特征,調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進而努力參與到學習中來。

二、教師加強業(yè)務能力學習,改變課堂教學觀念

先進的教學理念往往會帶來科學的教學方法,小學思想品德課堂教學也是如此。在現階段,教師想要更好的發(fā)揮思想品德課程對小學生的實用性,就必須對教學理念有所創(chuàng)新。首先來說教師應該有一顆責任心,明確思想品德課程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重要性,對于整個社會的重要性??梢哉f,小學思想品德教育在整個小學課程體系當中起著最為重要的作用,因為小學階段是學生形成各種正確態(tài)度和意識的重要階段,如果不能夠對小學生做出正確的引導,那么對學生今后的人生發(fā)展是不利的。只有通過良好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才能夠讓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質,并且把這些品質真正的內化為他們內心的一種潛在的意識,能夠指導他們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因此教師必須清晰的認清這一點,才能更好地進行思想品德教學工作,從而更好的促進學生的發(fā)展。

三、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完成學習,提升素養(yǎng)

小學生的接受能力強,喜歡新鮮的事物。在小學思想品德教學中,教師就應該抓住當前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從他們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做出有效的課堂教學。比如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采取豐富多彩的教學模式,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完成相關教學任務,讓學生親身體驗,從而有更加深刻的記憶。還可以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可以讓不同的小組完成不同的教學任務,讓他們去觀察社會中存在的思想品德問題,讓他們通過合作學習,找出問題的關鍵所在,并讓他們給出解決的辦法。通過這種實踐性的學習方式,能夠使學生以自身為視角去面對這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并且能夠影響身邊的其他的同學。通過形式多樣的活動,學生學習到的不僅僅是知識,還能夠收獲其他的技能,能夠更好的促進他們今后的學習,讓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

教師在授課的時候,還應該選擇當前比較熱門、具有代表性的話題給學生進行介紹,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然后通過各種有趣的活動,讓學生參與到話題的討論中來,教師在整個過程中應該起著引導性的作用,并且和學生們一起參與到活動中來,不僅成為學生的老師,還要成為學生的朋友。通過教師和學生彼此的互動,讓學生和老師形成良好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和老師彼此信任,形成良好的教學氛圍,能夠有效促進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四、學校積極開展思想品德活動,在全校形成講文明、講道德良好氛圍

環(huán)境對人能夠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學校開展各種形式多樣的思想品德教育活動能夠對學生產生積極的作用,讓學生能夠在一個積極向上的校園中,在一個互幫互助、講文明、講道德的校園中學習到課程中學不到的東西;讓學生能夠在一個大的環(huán)境中從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從而讓學生更加的熱愛自己的學校,更加的熱愛身邊的生活,進而讓學生在平時的點點滴滴中就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素養(yǎng)。同時社會也應該加大對于小學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關注程度,充分調動起各方面的積極因素促進教學的進行,讓學校、社會、家庭都參與進來,從而形成一個立體的教學環(huán)境,讓學生能夠時時刻刻感受到一種正能量,進而能夠不斷的促進自己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

第8篇:思想品德范文

關鍵詞: 思想品德課 走進生活 實踐探索 教學反思

陶行知先生說:“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彼枷肫返抡n是一門教育學生如何做人的課程,應該一改以往枯燥、空洞的說教,讓學生在富有靈性、多姿多彩的生活中發(fā)現、感悟、探究,讓學生走進生活學思品、學做人。

一、思想品德課呼喚課堂走進生活

1.讓思想品德課走進生活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需要。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眰鹘y(tǒng)的政治課教學,由于追求理論化,片面強調知識的灌輸,忽視學生情感的需求,遠離學生的生活視野,授課內容不能引起學生共鳴,因此,不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新教材《思想品德》課文圖文并茂,語言細膩生動,生活氣息濃郁,體現了“在生活中體驗,在體驗中成長”的教育理念。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把課堂教學與生活實踐結合起來,構建學生感興趣的生活課堂。

2.讓思想品德課走進生活是培養(yǎng)學生熱愛生活情感的需要。

人是生活的人,生活是現實的、具體的人的生活,沒有一個人能夠獨立于生活之外而存在。我們只有發(fā)現生活中的美,才能熱愛生活,回饋生活,體現生命價值。思想品德課課堂濃縮了人生點滴小事的意境美、品格美。教學中,要煉就學生善于發(fā)現美的慧眼,用心品味生活。講授《孝敬父母》一文,應喚醒學生關愛父母,熱愛家庭生活。講授《我與同學,老師的交往》一文,應引導學生學會尊敬老師,愛護同學,熱愛學校生活。講授《不言代價與回報》一文,應鼓勵學生做一個有責任感的公民,學會尊重自然,尊重社會,熱愛社會生活。

3.讓思想品德課走進生活是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的需要。

“親其師,信其道”,師生關系應該平等和諧。教學過程應該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教材與生活是師生互動的平臺,師生在課堂上就生活中存在的普遍現象及熱點問題進行探究,既培養(yǎng)了學生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又激活了學生運用知識創(chuàng)造新知識的興趣,同時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感情,使師生之間心相印、情相融。

4.讓思想品德課走進生活是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

學生要全面發(fā)展,“德”在先,思想品德課的主要功能是德育功能,它能幫助學生提高道德素質,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樹立法律意識,增強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使命感和社會實踐能力,使學生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好公民。課堂教學中讓學生走進生活,讓他們發(fā)現生活中的“真”、“善”、“美”,對照模范人物的優(yōu)秀品質和感人行為,從內心深處反思自己的生活內容、生活方式。朱熹說:“德者,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者也?!苯處熞笇W生找出差距及自身不足,按照道德規(guī)范行事而心有所得,有所體驗,從而在日常生活中修身養(yǎng)性,提升人格。

二、思想品德課走進生活的實踐與探索

生活是思想品德課的源頭活水,生活中教學的資源無處不在。思想品德課應源于生活,歸于生活,才能煥發(fā)強大生命力。

1.理解教材,走進生活。

陶行知先生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思想品德課教學要求教師細致地觀察學生生活、學校生活及社會生活等,需要在生活中理解教材,在生活中備課。

(1)走進學生生活理解教材

學生生活最能吸引學生的眼球,叩開學生情感的大門,震撼學生的心靈。為了獲得第一手資料,教師可通過課間談心、個別談話、座談會、問卷調查等形式,多渠道接觸學生,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他們的內心需求,備課時不僅備課本,更要備學生,盡量滿足學生需求,激發(fā)他們學習思想品德課的興趣。

(2)走進學校生活理解教材

學校生活是教師備課時不可缺少的資源,讓學生感受學校的變遷,領略學校的光輝歷程,形成“我以學校為榮”的觀念,同時體會老師為培養(yǎng)自己所付出的辛勞,學習老師強烈的責任感和奉獻精神,形成“我以老師為榮”的情感。學生之間寬容理解、競爭合作的舉止,都是教師備課時的所需材料,思想品德課教師應做生活的有心人,多聽,多看,多記,善于從生活中提取有效信息,引導學生用豐富的感情材料理解抽象的理論。

(3)走進社會生活理解教材

社會生活是演繹各種現象的大舞臺,教師在備課時要善于把大社會中的國內外大事,本地有關部門的重大決策,發(fā)生的重大事件,以及社會上普遍關注的焦點,身邊的人和事引入小課堂,讓學生認識,體驗所學知識,從而明辨是非,明白真假善惡,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

2.創(chuàng)設情境,體驗生活。

思想品德課不能單純說教,應該借助于現實生活中的事件,創(chuàng)設豐富多彩的生活情境,營造富有生活氣息的綠色課堂,變狹小的課堂為廣闊的交往空間,使思想品德課不再是孤立的死記硬背,而是活生生的生活體驗,并在體驗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德和行為習慣。在講解《孝敬父母》教學內容時,我創(chuàng)設了四個小情境。

情境一:播放歌曲《燭光里的媽媽》,這首歌深深地撞擊了同學們的心扉,激起了同學們對父母的感激之情,形成了同學們對父母“愛的訴說”。

情境二:故事《一碗面條》。故事梗概如下:一對母女吵架,女孩負氣離家出走,在饑寒交迫、流落街頭之際,受老奶奶一碗面條,感恩涕零。老奶奶說:“我只給你一碗面條,你就如此感動,你長這么大,你媽媽給你多少碗面條啊!”女孩聽后,想起媽媽平時對自己無微不至的照顧,泣不成聲,立即跑回家,母女抱頭痛哭。同學們被故事的情節(jié)感染了,課堂上一片抽泣聲。教師告訴學生:有時我們難免與父母產生誤解,其實,父母的一句叮嚀,一個微笑,一個眼神,甚至一次打罵都隱藏著愛的信息,這就是“愛的真諦”。

情境三:為父母制作一張“感謝卡”,報答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這就是“愛的奉獻”。

情境四:齊唱《世上只有媽媽好》,讓學生再次感恩父母,懂得孝親敬長是子女的天職,這就是“愛的呼喚”。

根植于生活的情境創(chuàng)設,就像一塊小石子,一擊進同學們的心靈就會形成波瀾壯闊的情感,能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融入生活,體現了思品課無窮的魅力。

3.走出課堂,融入生活。

原有的課堂教學,一般局限在教室。一支粉筆,一本教科書,一份教案,這就是教師教學資源的全部。教師講,學生聽,這就是固有教學模式。這種單調的教學,扼殺了學生的個性,不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形成。思想品德課走進生活,不僅要將書本外、課堂外已經發(fā)生的、鮮活的生活引進課堂,而且要主動走出課堂,從正在發(fā)生的、活生生的生活實際中尋找教育資源,讓學生領悟知識,感悟人生。

在講解“訴訟”一文時,為了讓學生了解訴訟知識及訴訟程序,在當地法院的支持和協助下,我?guī)ьI學生旁聽了一起案件的公開審理過程,學生更直觀地掌握了訴訟知識。這種走出課堂、走進生活的實踐對學生的知識學習、智力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同學們在親身體驗中理解了知識,提升了自己的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和思想境界。

4.設置作業(yè),探究生活。

老師應通過布置開放實踐性作業(yè),如:撰寫小論文、辯論、小品、社會調查、小組合作研究性學習等,讓學生走進生活,積極思維。學習《孝敬父母》一文,我給學生布置了一項作業(yè)“給父母洗腳”。同學們實踐后在作業(yè)中寫道:“小時候,父母總是抱著我的小腳不厭其煩地擦洗。今天,我終于給父母洗了一次腳,我剛摸到他們的腳時,心一直在顫抖,這是一雙粗糙的布滿老繭的腳,這是一雙終日為我的生活、學習不停奔波的腳。”“通過洗腳,我體味到了父母為撫養(yǎng)、教育我所付出的艱辛,我要孝敬父母”;“我為父母洗了一次腳,他們就感激涕零,可父母不知為我洗了多少次腳,我還有什么理由不感恩他們呢?”……這次作業(yè)增進了子女與父母之間的感情,促進了家庭和諧。

學習《可持續(xù)發(fā)展戰(zhàn)略》一文,我布置了作業(yè):“假如你是廠長,你投資什么樣的項目,使你的企業(yè)長久不衰,蒸蒸日上?”同學們展開想象,達成了“既要發(fā)展經濟,又要保護環(huán)境”的共識。這種走進生活的作業(yè),既可以達到鞏固知識的目的,又能起到訓練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作用,同時完善學生的個性品質。

三、思想品德課教學走進生活實踐的反思

1.處理生活中知與行的關系。

有人認為,既然提倡課堂教學走進生活,那么整堂課都應該以熱熱鬧鬧的活動即“行”為主,可一堂課過后,學生僅得到了感官上的享受,并沒有學到深刻的理論即“知”。

教材中的理論知識是幾千年優(yōu)秀文化成果的沉淀和現代文明的結晶,是學生解決問題的源泉和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基礎,是思想品德課走進生活的基石和工具。所以教師必須充分挖掘教材知識解釋生活現象,同時引導學生用生活中的情境理解課文知識,從而提高思品課教學的實效性。

2.處理生活中正與反的關系。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為了使學生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教師應該多渲染社會活中的正面現象,以先進人物的感人事跡作為主要素材滋潤課堂,引導學生追求“高尚”,引導學生對英雄品質肅然起敬,對偉大人格心馳神往,并在個人生活中保持一種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態(tài)度,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對社會生活中的反面現象應少用、慎用,即使碰到教材中的反面人物及丑行,教師也應旗幟鮮明地批判并持鄙視態(tài)度,點評時不應輕描淡寫,更不應細致描述他們違法犯罪的過程及手段,防止學生模仿,從而不利于思想品德課德育目標的實現,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

3.正確處理生活中遠與近的關系。

“遠”是指過去發(fā)生的人和事,或遠離學生的生活現象,而“近”是指周圍的人和事,或富于時代氣息的生活現象。在教學中,教師應舍“遠”求“近”,這樣才會使學生有親近感,有新意,學生才會倍感親切,從而激發(fā)學生聽課興趣,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感悟。

4.正確處理生活中動與靜的關系。

第9篇:思想品德范文

關鍵詞:小學教學;思想品德;探析

在教育中越來越重視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道德品質會影響學生的一生,因此教師要從重視小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思想品德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靈活地將知識和生活結合在一起,切實幫助學生學習和成長。

一、關注生活,從細節(jié)著手

現在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存在的很大一個問題就是,學生學到的東西都過于書本化而不是運用于生活。為了解決這一教學問題,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多聯系生活,讓學生認識到思想品德這門課程對于生活有很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享自己做過的好人好事,“扶老奶奶過馬路”“撿起路上的垃圾”等,在交流的過程中大家就已經學會了思想品德中的各自好的品質。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使學生覺得輕松、有趣,還會讓學生學到真正有用的東西。

二、以身作則,言傳身教

小學是學生行為習慣和道德品質養(yǎng)成的一個階段,在這個階段外界的影響對學生習慣的養(yǎng)成有著重要的影響。學生在學校里接觸最多的人除了同學就是老師,所以他們的習慣會影響學生的很多習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以身作則,為學生做好榜樣。例如,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對學生說禮貌用語,經常幫助同學或是同事,教學生用平和的心態(tài)對待生活中遇到的人或事。相信學生一定會在老師的引導下學到更多。

三、在實踐中提高

學生學習這門課程就是要將學到的知識運用在實際生活中,所以,教師還要組織學生走進社會進行實踐,這樣學生才能在實踐中更快地提升。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撿馬路上的垃圾或是幫助過馬路的老人或是殘疾人,讓學生在親身體驗中感受幫助別人的快樂,這樣學生就會更愿意去學習、更愿意去幫助他人,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在思想品德這門學科的教學中,教師很可能會泛泛而談,把學生帶離現實,使學生覺得所學知識都是沒用的。所以,教師一定要聯系實際并用靈活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在學校做好學生的榜樣,讓學生可以通過老師學到有用的東西,還要組織學生進行實踐,讓學生通過實踐感受,在不斷地學習和實踐中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