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三亞落日教學設計范文

三亞落日教學設計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三亞落日教學設計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三亞落日教學設計

第1篇:三亞落日教學設計范文

關鍵詞:精彩課堂;學情;分析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2)17-070-1

在“新基礎教育”的教育教學學習研究實踐中,我的課堂開始了全新的嘗試:通過開放式的問題、情境、活動,使學生能聯(lián)系自己的經(jīng)驗、體驗、問題、想法或預習時收集的信息,進行交流,開發(fā)學生的“原始性資源”,實現(xiàn)課堂教學過程中的資源生成;再通過教師、學生的評價、反饋、生成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的新問題“生長元”……但課堂是靈動的,它存在著許多不確定的因素,在一次次活動歷練中,我更感受到成就一堂好課,功夫在課外。所以我開始關注課堂的前奏(學情分析)和后續(xù)(反思重建)。

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的備課喜歡抄搬教案,所以,盡管教案寫得很好但教學效果不佳,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脫離教學實際,特別是學生實際。按照認知建構(gòu)的觀點,學習過程是知識不斷重組的過程,這一過程必須以學生原有的認知結(jié)構(gòu)為基礎。因此教師備課必須認真分析學生的情況。

學情分析的基本內(nèi)涵可以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學生已學過并掌握的知識:在學習新知識之前,學習者認知結(jié)構(gòu)中必須具有適當?shù)闹R,以便與新知識進行聯(lián)系。從這個角度理解,學習的過程類似于推理的過程,要想得到正確的結(jié)論,必須具備正確的、可作為判斷的前提。這個“前提”,在學習上就是知識。掌握學生已經(jīng)學過哪些知識,已經(jīng)掌握哪些知識,對于制定科學的教學實施方案有積極的現(xiàn)實意義。

2.相對于學習新知識,學生尚缺乏的知識:若學習某一新知識,學生必須具備相應的已有知識作為理解、運用新知識的基礎。如果學生缺乏必要的已有知識,那么在學習時就會出現(xiàn)知識障礙。掌握學生知識方面存在的缺陷對于制定有針對性的補償措施有積極的意義。

3.學生的思維水平:學習的過程就是思維的過程。從認識論的角度看,人的思維分為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等。如果思維能力存在問題,那么學生對于新知識的理解就會存在思維障礙,學生的直觀動作思維、直觀形象思維、抽象邏輯思維就會受到限制。在教學設計時,教師首先要自己做到思維清晰,運用思維方式準確,這樣才能善于啟發(fā)學生的思維。

有了對“學情分析”的準確解讀,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我很注重思考學生在學新課前已經(jīng)知道什么?熟練程度如何?對所學的知識的學習一般采取那些思維形式(或認知方式)?學生總體的認知風格如何等等。明確這些以后,再結(jié)合新課教學要求,分析該課學生學習的難點和關鍵,并根據(jù)學生已有知識和新課預期達到的目標差異設計教學過程。

在實踐中,我通過下列方法來了解、分析學情:

1.觀察法:學生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學校度過的,他們的一顰一笑我們都能捕捉到。我們可以在自然狀態(tài)下,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觀察或談話主動考查每一位學生。只要我們做有心人,許多珍貴的資料是可以通過觀察獲得的。

2.資料法:這是了解學情最直接的方法。它的特點是通過已有的文字記載材料間接了解、研究學生的基本情況。材料包括檔案、筆記本、練習本、作業(yè)、試題、班級日記、成績單等。比如學生詞語默寫本上的正確率是生字詞掌握情況的最后說明;閱讀學生日記則可以比較系統(tǒng)地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個性等方面的情況,并以此作為教育教學的重要依。

3.問卷法:問卷是主要由教師根據(jù)教學需要的由學生填寫的問題表格,它是直接了解學情的一種方式,可以有開放式的即不予限制的,有封閉式的如選擇題,也有圖表式的等等。

當然,在教學設計中除了學情分析外,還有教材的解讀。只有將學情分析與教材解讀融合起來,才能制定切實有效的教學目標。以下是我針對蘇教版第十二冊第一單元做的教材解讀和學情分析:

“第一組教材共四篇課文,《長江之歌》、《三亞落日》、《煙臺的?!?、《記金華的雙龍洞》這四篇課文都是寫景的,都是景美、情美的美文,適合朗讀感悟和積累運用。教師可以把這四篇課文整合起來,成為一組“壯麗山河”的單元去綜合處理。

六年級的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品詞賞句和感悟文章情感的能力,他們樂于接受新鮮事物,求知欲較強,一經(jīng)點撥便能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tài),情感也易被激發(fā)。但班中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個性方面存在很大差異,一部分學生常是課堂的“守望者”,缺乏課堂學習的積極參與習慣和專注學習的能力。因此,教師在課堂上積極提倡和推行各種形式的合作型閱讀的教學理念,相信能在發(fā)揚個性,分享思想和經(jīng)驗的基礎上,面向全體,關注更多學生知識的接受力和情感的感悟力,培養(yǎng)學習的主動性和責任感,促進學生良好學習方式的養(yǎng)成。

教師在此基礎上再來確定本單元的訓練目標。有效的課堂教學設計根植于對文本的把握、對學生的全面分析及目標的準確定位,這是我在實踐中的深刻感受。

[參考文獻]

[1]唐莉莉.怎樣抓好“學情”的前饋和反饋[J].今日科苑,2008(14).

[2]冷霜.“兩課”教師眼里的“兩課”教情與學情[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03(04).

精選范文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