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對外漢語專業(yè)范文

對外漢語專業(yè)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對外漢語專業(yè)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對外漢語專業(yè)

第1篇:對外漢語專業(yè)范文

1 對外漢語教學活動的地區(qū)差異。對外漢語專業(yè)作為應用型專業(yè)。其建設和發(fā)展離不開一定的實踐條件和環(huán)境。無論是專業(yè)課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與對外漢語教學活動保持密切的接觸。但是對外漢語教學活動具有獨特的外向型特點,所以在國內的分布有明顯地區(qū)差異。在有些地區(qū),對外漢語教學活動活躍,相關信息也非常豐富,教師和學生都有很多機會感知、接觸各種形式的教學實踐活動,繼而調整、支持專業(yè)教學和學習。相應地,無論是專業(yè)自身的建設和發(fā)展,還是學生的就業(yè),都表現出與“漢語熱”相匹配的蓬勃景象,該專業(yè)也成為學校的熱門專業(yè)。比如北京語言大學的對外漢語專業(yè),因為報考學生數量連年居高不下,不得不嚴格控制招生數量。而在某些地區(qū)。對外漢語教學活動不多,相關信息匱乏,從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專業(yè)自身的發(fā)展,影響了學生對于專業(yè)的熱情和信心,與前述地區(qū)形成明顯對比。

我所就職的學校也處于這樣一種不利環(huán)境。具體來說,這種地區(qū)差異主要給專業(yè)教學帶來以下兩點影響。首先,信息匱乏。學生對于對外漢語教學活動的新發(fā)展、新變化,不能真切感知和認識。其次,教學資源匱乏。學生很難在學習階段進行真實的教學演練,主要以模擬形式進行,缺乏針對性和有效性。學生進入畢業(yè)實習和求職階段,如果要選擇漢語教學工作,就必須離開本地區(qū),到發(fā)達地區(qū)尋找機會。不可預知的就業(yè)前景使學生有一種“被架空”的感覺。導致其在求職過程中缺乏自信,很難有上佳表現。因此多數同學沒有從事與專業(yè)有關的工作。雖然工作的選擇取決于很多因素,但是通過對學生的調查和了解,地區(qū)差異帶來的資源、信息匱乏是學生就業(yè)難的一個重要因素。學生往往沒有勇氣到完全陌生的環(huán)境里尋找機會,接受挑戰(zhàn)。由于慣性影響,新入學的一年級學生就表現出專業(yè)不穩(wěn)定的情緒。在本科畢業(yè)生就業(yè)困難普遍存在的今天,放棄與專業(yè)相關的就業(yè)機會,實在令人痛惜。

從就業(yè)前景來看,無論是國家漢辦的志愿者項目,還是國內漢語培訓機構。包括其他一些商業(yè)機構,都向對外漢語專業(yè)本科畢業(yè)生敞開了大門。從供、需數量比例來看,對外漢語專業(yè)培養(yǎng)的畢業(yè)生數量遠遠不足。但是由于地區(qū)差異的影響,我們的學生幾乎連試試的決心都沒有。這種困境不得不令我們深思。

2 對外漢語專業(yè)教學的時效性。作為專業(yè)課教師,學生的困惑一直以來也是我工作中的巨大壓力。通過幾年的教學實踐和思考,我認為讓我們這些處于劣勢中的對外漢語專業(yè)走出困境,可以更好地支持學生,發(fā)展本專業(yè)的出路還是有的。那就是強化對外漢語專業(yè)培養(yǎng)的時效性,彌補外部環(huán)境差異帶來的劣勢。一直以來,對于這種外部環(huán)境差異所帶來的劣勢,從教師、學生到學校都是有所共識,也作了很多嘗試和努力,比如積極為學生聯系外部的實習基地,加強高校之間資源共享等。但由于還是直接致力于外部條件的改變,比較被動。更重要的是學生沒有前期有效的訓練和培養(yǎng),對于實習、就業(yè)機會不能充分把握,專業(yè)熱情依舊不高。所以改善外部環(huán)境當然非常重要,但是它的被動性、艱巨性和長期性也是不容忽視的。能否從專業(yè)教學設計出發(fā)。打一個“主動仗”呢?我們認為。在專業(yè)教學過程中,應該及時補充、更新來自漢語教學前沿陣地的最新信息,讓學生在概念上、思想上和意識上做充分的準備和積累,換言之,在常規(guī)的專業(yè)教學基礎上,有效進行漢語教學實踐信息的了解和認識,繼而進行有針對性地教學演練。在未來的畢業(yè)實習、就業(yè)環(huán)節(jié),不打“無準備之戰(zhàn)”。那么,學生的專業(yè)熱情和自信就能夠有效提高,不再因為疏離漢語教學前沿陣地而自卑和迷茫。這樣,自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扭轉我們的不利條件,促進我們對外漢語專業(yè)的建設和發(fā)展。下面以我這兩年教授的《對外漢語教學法》課程為例,介紹以下相關的設計和思路。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以來,無論是學習者相關的信息,還是漢語教學形式都有很多變化,出現很多新內容。漢語教學工作在國內雖然一直以大學為重要教學基地。但是,隨著我國開放程度的加深,漢語培訓機構以其靈活和多元化的特點,成為許多我國境內外籍商務人士學習漢語的重要機構。呂必松先生曾經提到過上世紀80年代,開始出現在京、滬兩地的漢語培訓機構。當時的這類機構還主要是由外服公司這樣的專業(yè)對外服務機構開辦,規(guī)模不大。而今天,隨著境內外籍人士數量的快速增加,漢語培訓需求急速擴大,漢語培訓機構已經是“百花齊放”,各種民辦漢語培訓機構得到長足的發(fā)展。我個人因為專業(yè),包括個人興趣,曾經在上海多家漢語培訓機構做兼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包括與其他教師和管理者的交流過程中,都深刻意識到漢語培訓機構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同時,相對于人才集中的高校,優(yōu)秀的漢語教師一直以來是各培訓機構孜孜以求的資源。(羅蘭京子,2007)由于漢語培訓機構分布的區(qū)域性,加之作為新型的教學機構,學生幾乎沒有什么了解。鑒于漢語培訓中心的蓬勃發(fā)展及其作為學生在國內就業(yè)的重要候選機構,我把漢語培訓機構的介紹納入到教學內容中。在不斷的探索過程中,我逐步把相關內容系統(tǒng)化,主要包括以下幾部分。第一,基本信息,主要包括漢語培訓機構的分布、性質、管理、工作特點、教學對象及發(fā)展趨勢。第二,課型設置,主要介紹與高校傳統(tǒng)漢語課型有明顯區(qū)別的課型,比如“太太班”“商務班”等。第三,教材開發(fā)和課程設計,其中以短期培訓的教學大綱的設計和使用為主。第四“一對一”教學形式及技巧介紹和分析。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還會邀請在漢語培訓機構工作的畢業(yè)校友進行與學生交流。在上述內容學習和研究的基礎上,設計有針對性的實踐環(huán)節(jié),讓學生以漢語培訓機構及相關學習群體為對象,進行從教學大綱、教案設計到教學的模擬練習。雖然依舊是“模擬練習”,但是由于以漢語培訓機構的全方位描述和分析為基礎進行,教學的時效性和針對性明顯加強。隨著在對幾屆學生的實踐和嘗試,教學取得了一定成績。首先,學生的專業(yè)興趣和自信得到大幅提升,更加明確本專業(yè)在對外漢語教學活動中的作用和前景,不再因為地域差異而有“專業(yè)自卑”的傾向。其次。學生進入畢業(yè)實習和就業(yè)階段,由于作了一定前期準備,也樂于去對外漢語教學的前沿陣地尋找機會。應該說,從實習到就業(yè),漢語培訓中心都是對外漢語專業(yè)本科畢業(yè)生在國內的重要基地,不容忽視。但是如果因為地區(qū)差異,加上學生沒有前期專門的了解和演練,學生是很難有效地加以利用和把握的。

當然,目前把漢語培訓機構的相關介紹和研究納入到教學內容中去,還是有很多困難。首先,缺乏相關政府管理部門,我們難以獲得更具權威的信息。第二,作為同樣遠離漢

語教學前沿陣地的教師,也存在資源、信息匱乏的問題。僅以個人的力量去“小補小救”,是難以為計的。所以,要真正把這項工作做好,需要更多人的關注和努力。

第2篇:對外漢語專業(yè)范文

關鍵詞:對外漢語;漢語熱;就業(yè)

一、對外漢語之現狀分析

“對外漢語”是我國近年來高校一個比較熱門的專業(yè)。最早的對外漢語專業(yè)于1981年在北京語言大學開設,其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都是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傳播傳統(tǒng)漢文化的人才。今天,中國的高速發(fā)展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也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了一股漢語熱潮:著眼于學習中國文化漢字的外國友人數量猛增,對漢文化傳播者的需求日益見漲。截至2014年底,全球已有127個國家和地區(qū),開辦了476所孔子學院和851個中小學孔子課堂。目前仍有70多個國家200多所大學正在積極申辦孔子學院。

據2008年12月在華東師范大學召開的“對外漢語專業(yè)本科課程改革研討會”的統(tǒng)計數據,目前國內擁有對外漢語專業(yè)的高校數量己由上世紀末的4所院校發(fā)展到如今的300多所。每一年都有大量的對外漢語人才順利畢業(yè)并走向社會,對外漢語教師隊伍在不斷的壯大。

這樣的景象雖然令人倍感欣慰,但在喜悅的背后,不可否認依然隱藏著諸多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是教師問題,即漢語國際推廣缺乏合格的漢語教師。據07年《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給出的數據,2005年海外學習漢語的人數有4000萬,而從事漢語推廣的工作者只有4萬人,師生比例達1:1000,預計到2010年,全球漢語推廣工作者缺口更是高達500萬人。漢語國際推廣工作不僅僅在教師數量上出現嚴重缺口,在師資質量上也是不容樂觀。在目前從事漢語推廣工作的教師中,有深厚的跨文化背景,既精通教學又懂管理的人更是寥寥無幾。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會發(fā)現這樣一個奇怪的現象:一方面是漢語國際推廣師資緊缺,而另一方面卻是對外漢語專業(yè)的本科畢業(yè)生找不到工作,就業(yè)困難。作為一名學習對外漢語的人,身在其中,希望通過分析探討,尋求矛盾問題的癥結所在,為解決外漢語專業(yè)本科畢業(yè)生就業(yè)難、就業(yè)不對口的尷尬局面提供一些建議與參考。

二、對外漢語本科學生就業(yè)之問題分析

面對國內外“漢語熱”的陣陣浪潮,對外漢語畢業(yè)生應該是供不應求,都能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但現實卻差強人意,大多數對外漢語本科畢業(yè)的學生都沒有從事本專業(yè)的工作。高等院校對外漢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人才濟濟”,而對外漢語教學行業(yè)卻是“揭不開鍋”。奈何?經分析,造成以上局面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一)個人定位不明確

在當今優(yōu)勝劣汰的社會,找到一份理想的好工作本就不易。大部分學生在如此嚴峻的就業(yè)形勢下,缺乏對本專業(yè)、對自身的準確定位,容易失去信心而選擇一些不對口的工作。他們認為本專業(yè)就業(yè)壓力大,不好找工作;或是對自己性格特點,未來的人生規(guī)劃分析不夠清楚透徹;另外還有部分學生因為家庭原因,父母的意愿使得“對外漢語”夢很早便扼殺在搖籃;還有小部分學生認為自身能力不錯,所以自我定位較高。眼高手低使得在面試階段就有可能淘汰,盲目自負的心態(tài)阻礙了他們的求職之路,這些因素在選擇職業(yè)時都會有很大影響。

(二)就業(yè)目標不清晰

畢業(yè)時,很大部分同學找工作沒有親朋好友指點,僅靠自身力量進入社會,對外漢語就業(yè)難關重重,使得他們在最開始就膽怯不敢放手一搏,以至于失去很多寶貴的時間和機會。其中大部分人并不清楚自己想做什么?擅長做什么?打算做什么?準備畢業(yè)到正式畢業(yè)不過半年時間,眼看周圍人很快都有不同的選擇和目標,情急之下便也選擇與千千萬萬畢業(yè)生一樣報考公務員、事業(yè)單位、教育機構等比較穩(wěn)定的工作單位,不愿意也不敢再為自己的專業(yè)試著奮斗一次。面對激烈的就業(yè)競爭,他們無暇仔細斟酌適合自己的專業(yè)與工作,而是心浮氣躁盲目跟從他人,容易陷入無所適從、急躁惶恐的境地。

(三)對信息把握不夠

很多學生在當初選擇“對外漢語”這一專業(yè)的時候,看中的不僅是他的熱門度,更是對這一門新鮮的學科有探索嘗試的興趣,可是究竟對這門學科真正的把握并不多。談起自己的專業(yè),百分之八十的學生都會認識到這是一門教外國學生中文的學科,但每一年國內有哪些等級證書考試,分別在幾月進行都不清楚;對于申報漢辦孔子學院志愿者詳細時間、流程也是沒有全部掌握;更別說國外學校如何招聘、有哪些網站交流平臺可供大家獲取信息,答案也是無從知曉。每一年在校學生中,真正有意識主動學習搜集信息的人不多,只是學校老師通知一些消息后才有所行動;也有部分有意搜集信息,但由于能力資源有限,最新的消息通知是沒有辦法獲取的。

(四)就業(yè)要求較高

在國內就業(yè),大多為兩條途徑,一是教育機構,可小小機構畢竟吸收人數有限不能滿足大部分人,另外第二條路則是進入高校。到2010年,共有來自194個國家的265090名各類來華留學人員,分布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不含臺灣省、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和澳門特別行政區(qū))的620所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學機構中學習??梢姡鞲咝J橇魧W生的主要聚集地,想要從事對外漢語教學工作,最理想的則需要進入高校。但我國高校的選擇不再是普通大學生,而多于211、985的碩士生或博士生,這一道讓對外漢語本科畢業(yè)生無法邁過的門檻使得很多人望而卻步。

(五)就業(yè)渠道比較狹窄

很多對外漢語人其實對如何出國工作只有大致了解,對其詳細步驟信息根本不清楚。出國進行對外漢語的推廣大致有四條路:一是通過國家漢辦志愿者,二是通過國內外高校進行的交流合作項目,三是通過私人機構出國,四是根據國外高校網站的信息自己聯系爭取。這樣,想要出國進行對外漢語工作非常難,具體到每一步的實踐更是難上加難。在畢業(yè)初期,短時間內要學生完成以上工作是根本無法保證的。每年漢辦公派的人數有限,建立的師資外派渠道較少,國內對外漢語的學生尤其是靠西部內陸地區(qū)的學生機會更少,工作機遇和實踐機會跟沿海城市是無法相比的。

(六)政策機制有待完善

我國以往實行的國際漢語教師資格考試和證書制度存在很多問題,沒有統(tǒng)一官方認證的權威證書(自2015年起漢辦已經有了國內外均認可的權威證書),獲得證書的人數比較少,證書結構單一,并且沒有層級分類,以往民間的漢語教師培訓市場管理混亂直接影響到漢語教師資格證書的權威性。這讓對外漢語本科畢業(yè)生在考慮擇業(yè)考證去向時也產生了不少的疑惑。

(七)自身專業(yè)素質有待提高

正如陸儉明教授12月20日在“全國高校對外漢語專業(yè)建設研討會”的開幕式上所尖銳指出的那樣:“目前對外漢語專業(yè)的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論教育不如教育學的學生,論漢語水平不如中文系學生,論英語不如英語系學生。”所以,部分對外漢語專業(yè)的本科畢業(yè)生呈現出一種“高不成低不就”的尷尬的境地,無法做到專業(yè)功底與外語教學技能兩手硬,在很多時候這樣的情況會成為他們前進的絆腳石。這不僅是針對于學校所設置的課程來說需要改善,更是給所有對外漢語人敲響警鐘:所謂對外漢語,那就是即學漢語又學外語,而學出來的效果不應該是“0.5+0.5=1”,而是“1+1=2”。就是既要漢語專業(yè)知識基礎牢固,同時也要把外語掌握扎實,雙管齊下才能有所作為,創(chuàng)造出更大的價值。若是自身條件趕不上時代變化,再多再好的機遇也會失之交臂。

三、對外漢語人才就業(yè)之措施分析

(一)學生自身

首先要做到樹立正確的就業(yè)觀,客觀地分析現實,冷靜思考,有明確的就業(yè)定位。必須重視自己的學習質量,因為自己的所學所得直接與工作質量掛鉤。而當今社會不僅需要專業(yè)功底扎實,更需要全面發(fā)展的綜合素質。作為對外漢語學生,漢語外語基礎必須牢固,同時要學會各種課堂技巧,學會各式各樣的中華才藝。升華自我同時又用各式技巧才藝提升個人魅力,這樣的學生比較吸引人的眼球。即是在找工作的過程中沒有被人立即賞識接納,也不用灰心氣餒,因為就業(yè)不僅是一次智慧的較量,更是一次心理成長的磨礪,過硬的心理素質是成功的必要條件。再者,時刻關注身邊信息,將信息的獲取變被動為主動。機會是留給時刻準備的人的,在畢業(yè)前就應該多爭取各種機會實踐,了解對外漢語行業(yè)相關信息,為自己真正出入社會時打好基礎。最后要打破地域觀念,不要認為只有“北上廣”或者出國工作才是好的去處,時刻端正心態(tài),及時總結經驗,才是明智之舉。

(二)學校環(huán)境

李曉琪《漢語國際推廣事業(yè)中的教師隊伍建設》一文中指出,對外漢語教師應具備五個方面的能力:漢語言知識能力,漢語教學理論,文化與跨文化交際能力,漢語教學技能,綜合素質。這就要求學校首先要明確細化培養(yǎng)目標,加強專業(yè)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讓學生在學習階段就能清楚的了解自己的專業(yè)在未來能夠做什么,可以通過怎樣的途徑去實現,應該掌握哪些本領。同時在課程設置中注重突出專業(yè)特色,有針對性的開設一些特長訓練課,例如“書法課”、“剪紙課”、“傳統(tǒng)樂器課”等等。激發(fā)學生熱情同時培養(yǎng)學生有一技之長,增強他們對本專業(yè)的感受和信心。

除此之外,多尋求與國外學校合作的項目,不僅可以吸引更多留學生到國內進行中文的學習,同時也給更多對外漢語學生實踐交流創(chuàng)造機會,為學生進一步發(fā)展搭建更高的平臺。學生在校學習的理論知識固然重要,但是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才是他們在社會中求得一職并站穩(wěn)腳跟的重中之重。再者要多鼓勵學生繼續(xù)深造,以便在日后能邁進高校這樣較高的門檻。作為教育前沿的專家學者,多注意不斷更新的時訊新聞,再往后的教學中也能給予學生更好的輔導。尤其是就業(yè)指導課的老師應注意引導學生調整就業(yè)心態(tài),及時為學生提供就業(yè)信息,為學生的發(fā)展提供契機。

第3篇:對外漢語專業(yè)范文

關鍵詞:自主學習 大學生 問卷調查 學習主動性

一、前言

古希臘時期,蘇格拉底就根據自己的哲學觀,提出了自主學習的思想。自主學習在我國也有著悠久歷史,先賢們很早就意識到自主學習的重要[1]。孔子提出:“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孟子認為:“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2]。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知識更新周期律越來越短,知識時代的到來已經使人類不得不邁入“學習化”社會。著名心理學家赫伯特?杰喬(Herbent Geijo)曾說:“未來的文盲不再是不會閱讀的人,而是沒有學會自主學習的人”[3]。由此可見,學生具有自主學習能力已經是時代性產物。學生學習的絕大部分時間都要靠自己堅持的意志力和不懈的努力才能不斷的積累知識。

1.自主學習的定義

自主學習指學習者根據自己的需要,自主選擇內容,學習地點、學習時間,確定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選擇學習策略,對學習結果進行自我評價的學習過程[4]。美國密歇根大學的賓特里奇(Pintrich)教授的觀點,他認為自主學習是一種主動的、構建性的學習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首先為自己確定目標,然后監(jiān)視、調節(jié)、控制由目標和情景特征引導和約束的認知、動機和行為[5]。自主學習活動在學生的個體、環(huán)境和總體的成就中起中介作用。

2.自主學習必要性

國內外研究表明,21世紀對人才基本素質的要求是:具有進取,創(chuàng)新精神;具有寬廣的知識面和良好的適應性;具有獲取知識和信息的能力;具有對國家、社會和人類的高度責任感;具有優(yōu)良的學風和嚴謹的治學精神;具有被人領導和領導別人的團隊精神;具有個人特長[6]。其中,進取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排在首位,這就說明終身學習的社會已經到來?,F在創(chuàng)建終身學習型社會已經成為各個國家教育發(fā)展的主要思潮。隨著各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對國民文化水平的提升也應提高重視。要創(chuàng)建全面終身學習型社會一定要具有全面的學習觀,自主學習觀和創(chuàng)新觀。美國心理學家巴斯Bass指出:半個世紀以前,人們從大學畢業(yè)后,大約有70%的所學知識一直可以在其退休前運用;而在當今時代,這個數字縮減為2%[7]。這意味著,當今的大學生畢業(yè)后從事某項職業(yè)所需要的知識技能,有98%需要從社會這個大課堂中來獲得[8]。大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習得,將有利于他們形成終身學習的思想與能力,有利于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造能力,有利于他們適應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并為社會的發(fā)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二、研究方法

1.研究樣本

對外漢語專業(yè)作為一門新興學科,注重漢語英語雙語教學,培養(yǎng)具有較扎實的漢語和英語基礎,對中國文學、中國文化以及中外文化交往方面有較為全面的了解,有進一步培養(yǎng)潛在的高層次對外漢語專門人才[9]。

為了進行對對外漢語專業(yè)學生自主學習情況的調查,本課題對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對外漢語專業(yè)的本科生作為樣本進行的問卷調查。參與調查的對外漢語專業(yè)學生共264人,其中大學一年級81人,大學二年級67人,大學三年級66人,大學四年級50人。

2.測試手段

本論文采用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徐小涵等編制的大學生自主學習問卷,該問卷由15題組成,問卷中的問題包括學習目標、學習控制力、學習監(jiān)督能力、學習意義、學習評價等共5種調查因子。此問卷經過樣本分析具有可信度,適合對大學生自主學習狀況評定。

本課題研究小組以吉林華僑外國語學院對外漢語專業(yè)所有本科生為對象,分別針對大學一年級到大學四年級等不同年級的共264個學生分別設計并且進行了四種不同的問卷調查。共發(fā)放了280份問卷,收回264份,回收率為94%。調查結束后統(tǒng)一用統(tǒng)計軟件進行了問卷調查分析,以圖表的形式特別針對不同年級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對于課后時間能否有效的進行自主學習進行了對比分析。

三、結果與討論

1.調查結果

從上表數據可以看出,大學一年級的學生學習目標十分模糊,對學習的意義也知之甚少,他們在學習主動性方面明顯偏低,學習時間安排也很少。但是很多學生都參與到了課外的實習經歷;大學二年級的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對學習意義的理解和實習經歷方面沒有明顯變化,但是他們對學習目標的認識明顯清晰了很多,多數人開始逐漸增加安排學習時間;大三年級學生對自己的規(guī)劃有明顯的改善,在對待時間安排方面有了質的飛躍。在明確了自己的目標后能夠按照自己的計劃有條不紊的進行,可見目標對學生學習有很強的指引;大學四年級的學生各個指標都提升至最高,就連學習主動性也有巨大提升,對于課余時間,大四學生也有自己明確的安排,在除了論文與工作之外,多數大四學生也選擇學習一門中國古典文化,如,剪紙,笛子等。

2.討論

從此次調查中可以看出,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是逐年增加的,大學一年級的學生學習目標十分模糊,這是由于剛從高中的填鴨式的學習方式向自主學習轉變,他們缺少了高中老師的那種引導,所以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改學什么,怎么學 。大二學生在時間安排上面有了巨大進步,由于英語四六級考試的緣故很多人開始主動安排學習時間,去圖書館或者電子閱覽室等地方。大三年級學生是一個轉折點,這一年大部分學生都明確了自己的目標,對自己未來的職業(yè)也大致有了規(guī)劃并為此努力。大學四年級學生真正做到了自主學習,他們安排大量的學習時間,這些學習不僅僅限于課本,還有課外實踐。大學四年級絕大部分學生選擇了實習,在實習期中間,他們獲得了書本上學不到的社會經驗,這對他們今后的職業(yè)發(fā)展至關重要。

調查問卷結果給當代大學生的啟發(fā):

2.1樹立明確的目標。目標是指個人部門或整個組織所期望實現的成果。人們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實現既定的目標。目標的確立一定要越早越好,最好在大學剛開始就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在明確了自己的目標后,大部分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目標來安排時間并主動進行自主學習。只有目標明確才能跨越學習道路上的種種障礙,堅定不移的朝著目標努力,前進。對于對外漢語專業(yè)學生來說,盡早確立自己是否喜歡對外漢語教師的職業(yè),喜歡則多所了解留意與對外漢語教師職業(yè)相關的內容。

2.2制定明確的學習計劃。要想通過自主學習達到自己的目標,除了盡快確定目標之外,還要有一個明確的學習計劃。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大學生要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制定一個屬于自己的學習計劃。在學期初就應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全面的規(guī)劃,或者可以根據就業(yè)指導課程對自己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一步一步有計劃,合理的安排自己的時間完成自己的目標。

2.3培養(yǎng)自己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毅力。學習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自主學習,它要求學生有很強的主動性和自我管理以及自我監(jiān)督能力。在大學一年級期間定下自己的目標后,要有目的有方法的培養(yǎng)自己學習興趣。因此,最好在確立目標后采用多種方法培養(yǎng)自己的學習興趣并一直努力堅持不懈,鍛煉自己的學習毅力。一旦有了學習興趣,以后的學習生活就不會枯燥無味,而學習毅力更是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項品質。最好養(yǎng)成愛讀書的好習慣,無論是中國古典書籍還是國外名著,都應有所了解,做到包容文化差異,實現跨文化交際。

2.4學習至少一門技能。大學三四年級的同學自由支配時間較多。由于專業(yè)的需要,除了在學習本專業(yè)的基礎知識外,還應該多了解中國文化知識和一些民俗文化。由于對外漢語教師職業(yè)的特殊性,跨文化交際方面的知識也應有所了解。最好還要利用課余時間學習一門中國古典樂器等。因為大學三四年級年級社會實踐機會也比大學一二年級時要多,所以在實踐過程中,也要多多積累經驗。

參考文獻:

[1]陳習杰,深造以自得自得則逢源――孟子生態(tài)教育思想的現代意義[J].江蘇教育(教育管理版).2011,(5).

[2]常穎.淺談如何培養(yǎng)中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25(10):54-55.

[3]陳景榮.中學生自主學習的價值探析[J].群文天地.2010,(2):135.

第4篇:對外漢語專業(yè)范文

關鍵詞 :語言實踐 探索問題原因 現代漢語語法 偏誤分析

一、對外漢語專業(yè)學生語言實踐能力現狀

對外漢語專業(yè)要學習語言學和語言教育的基本理論,需掌握扎實的漢語言文學及英語語言文學的基本理論和知識,并進行中外語言比較、中外文學比較、中外文化比較等方面的基本訓練,應具有從事語言與文化等方面教學、研究和交流的基本能力。這一目標要求學生必須掌握基礎的語言分析方法,具備基本的語言分析能力。而對學生的語言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必須貫穿在整個語言類課程的教學過程中,使學生在學習基礎理論和方法的同時不間斷地進行語言分析實踐。

對外漢語專業(yè)從一年級起就開設各種語言類課程,但針對高年級學生進行追蹤卻發(fā)現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薄弱,這主要表現在下面幾個方面:

(一)學生缺乏實踐意識和實踐技能。面對語言現象不知道應該從何處著手,怎樣理性地去分析,而是習慣于用“我認為”或“我覺得”之類感性的經驗主義的表達方式對具體的、客觀存在的語言現象進行表述,在表述時也習慣于直接套用某些相關的規(guī)律,不考慮可能出現的特例情況,甚至出現張冠李戴的錯誤。對判斷標準缺乏選擇,對意義的理解不全面,理性思維意識相對較差。

(二)學生在遇到具體的語言現象時,對語言知識掌握不熟練,無法進行偏誤分析,出現隨意杜撰語言現象和結論的情況,這種不嚴謹的態(tài)度對學生在專業(yè)層面的發(fā)展會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

(三)針對語言要素進行語言對比的能力薄弱,缺乏把語言理論和語言實踐相結合的意識。學漢語就是學漢語,學英語就是學英語。缺乏主動進行語言對比的意識和能力,嚴重影響到教學技巧和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

二、對外漢語專業(yè)結合現代漢語學習進行語言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分析

現代漢語課作為對外漢語專業(yè)必修課程,主要講述現代漢語普通話語音、詞匯、語法及修辭的基本知識,覆蓋面大,涉及內容廣,細致繁雜。要求學生掌握語音、詞匯、語法和修辭等層面的基本知識和基礎理論、基本規(guī)則。

為提升學生的語言實踐能力,我們在授課的同時結合具體授課內容對學生進行多次實踐嘗試。在語法部分的學習中,通過利用語料庫語料,以留學生的語法使用偏誤作為實踐對象,通過對相關語料的篩選、分類、分析,最終給出留學生應該注意的具體意見,具有明顯的實踐性和時效性。

針對專業(yè)需求,我們選擇北京語言大學的HSK動態(tài)作文語料庫語料進行相關專業(yè)的語言實踐。利用語料庫進行相關分析,需要熟悉基本的選擇標準,需要對所研究內容進行手動輸入并選擇所需的標注方式,這不但要求學生具備基本的分析能力,還需要具備動手操作的能力。在教學中,我們專門做了利用語料庫進行趨向動詞偏誤分析的語言實踐,對專業(yè)學生在語言實踐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以探索學生出現問題的原因并在此基礎上進行相應的強化訓練。

我們之所以選擇趨向動詞作為實踐操作對象,主要是因為趨向動詞在作為補語入句時除了詞匯意義之外還要考慮語法意義,是表現形式較復雜的一類語法現象。

我們要求學生自行組合,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實踐操作,通過錯詞標注找出至少10個涉及到某個具體趨向動詞使用的句子并進行分析,總結出現偏誤的原因。

學生在接受任務時,教師對語料庫的使用進行了示范,在確認學生可以自行操作之后要求學生15天內上交小組報告,共計上交5份小組報告。

通過對小組報告的分析,我們發(fā)現學生在具體的語言實踐中主要有下面五個方面的問題:

(一)研究對象選擇錯誤

我們要求做趨向動詞的分析,但有部分小組的選擇對象不是趨向動詞或者根本就無法在語料庫中檢索到。例如:

(1)說起來容易辦的難……

(2)江濤猛的抬起頭。

這兩個句子經過教師驗證,按照錯詞標注方法根本檢索不到。

(3)他去到北京。

這個句子里的“去到”不屬于復合趨向動詞范圍,只有“到……去”或“到……來”才屬于,這說明學生對趨向動詞的基本構成不熟悉。

再有,第四小組提供的10個例句中有的是復合趨向動詞的混用,有的是簡單趨向動詞的混用,沒有按照要求做某一類趨向動詞的分析。

(二)不進行趨向動詞對錯的標注

在五份小組報告中,僅有1份報告做了對錯標注,其余四份報告要么是不做標注,要么是標注了但不確定對錯,學生不按要求對趨向動詞進行對或錯的標注,增加了教師檢查的難度,這也說明學生對實踐操作的要求沒有領會。

(三)對研究對象考慮不全面

學生在分析過程中,只考慮語法方面的問題,實際上有些趨向動詞的使用錯誤是語言遷移現象的體現。例如:

(4)在日本有個成語“集合三個人就文珠之智慧”,我想這可能是從中國傳過來(到)日本的。

(本文所有引用例句中括號內為正確用法)

學生在分析偏誤原因時認為這個句子的問題是“到”和“過來”的混用,這個句子是日本留學生寫的,是學生對立足點的確定受到自身國籍影響導致的,只是一個理解性錯誤。

(四)對研究對象的基本語法功能意義不熟悉

趨向動詞一般都有趨向意義、結果意義和狀態(tài)意義。出現偏誤是其中某個意義還是多個意義出現問題?若是某個意義出現問題,會是什么角度出現問題?若是多個意義出現問題,那么是理解的問題、選擇的問題還是搭配的問題?這些都需要學生對相應的趨向動詞進行細致地了解。但從學生的報告中我們可以很明顯地看出到學生自己對趨向動詞的理解是很膚淺的。例如:

(5)過了一個月,雨還沒下下來(起來)。

(6)我就大聲哭下來(起來)。

這兩個句子都是“下來”和“起來”的混用,學生在分析其偏誤原因時認為“下來”是狀態(tài)意義,而“起來”是結果意義,實際上出現偏誤是因為 “下來”和“起來”在狀態(tài)意義上表現不同。“下來”是由動到靜,“起來“是由靜到動,是分析的角度不同導致的偏誤。

(7)人們跟我一樣慢慢改下來(過來)以后,這個世界是充滿愛還有和平。

這里出現的偏誤應該是“下來”和“過來”在結果意義上的混淆?!跋聛怼北硎镜慕Y果意義有分離,而“過來”表示的結果意義是轉變到一種好的狀態(tài)。學生在分析時卻認為“下來”表示狀態(tài),“過來”表示動作,完全沒有從“結果意義的不同”這個角度進行分析。

(8)隨著科學的發(fā)展,農藥也是不斷地發(fā)展下來(下去)。

這里出現的偏誤是“下來”和“下去”在狀態(tài)意義上的混淆?!跋氯ァ北硎緺顟B(tài)的繼續(xù),“下來”表示狀態(tài)由動態(tài)轉入靜態(tài)。學生的解釋卻是“下去”是從高處到低處。

(9)他們的想法是走出去(走出)樹林(去)。

“出去”和“出”在趨向意義上是一致的。這里出現的偏誤是“出去”和“出”的混用。“出去”的立足點在處所內部,但學生卻認為“走出去”是不及物動詞,“走出”是及物動詞。

這幾個例子都說明學生并沒有找到真正的偏誤原因,說明學生對趨向動詞的語法意義不熟悉。

(五)規(guī)律總結隨心所欲

我們要求學生在逐個分析后做規(guī)律性總結,但從報告的總結內容來看,很多總結是隨心所欲的,完全沒有從偏誤的實際出發(fā)。

如第四小組在規(guī)律總結時根據例句中“‘下來’有時表示結果意義有時表示狀態(tài)意義”得出“趨向動詞有不同的語義發(fā)展”的規(guī)律。實際上趨向動詞本身的語法特征就是有多個語法意義,學生的因果推導正好是因果倒置。

對例(9),學生給出的規(guī)律是“由詞性決定怎么搭配”,認為“走出去”是不及物動詞,后面不能跟賓語,而“走出”是及物動詞,可以跟賓語,認為動詞跟趨向動詞的搭配由趨向動詞的詞性決定,這個所謂的規(guī)律毫無理論依據,是對趨向動詞語法意義的隨意更改。

在教師對小組報告進行具體分析后,很多學生都承認自己的語法知識掌握完全不如自己想象得那么好。缺乏選擇判斷標準的能力,對語法意義的理解不全面不準確,想當然的東西太多,感性的東西太多,理性思維的意識相對較差。

三、對外漢語專業(yè)結合現代漢語學習進行語言實踐的啟示

現代漢語是一門專業(yè)課,其內容涉及到現代漢語的多個方面,特別是語法部分,涉及的規(guī)則數量龐大且劃分細致,學生在學習中要接觸到大量的語言基本理論和判斷方法、標準,而這些基本的理論、方法等單憑記憶無法轉化成為具體的分析能力,因此通過具體的語言實踐進行強化,進而提升學生結合理論分析具體語言現象的能力是可行的。

對外漢語教學中,留學生的偏誤是大范圍、大批量出現的,如果不能做分類處理,一個一個地進行分析是不可行的。通過語言實踐,學生可以切實地認識到學好語法對實踐的積極作用,進而確立必須把學到的語法理論與具體的語法現象結合起來進行分析的意識。這種親自操作后得到的感受遠比老師在課堂上一遍又一遍地強調語法的重要性來的更清晰、準確。通過實踐操作,學生學會了針對不同的語法現象如何選擇判斷標準,既完成了對課本上各種語法規(guī)則的再認識,又提升了分析、選擇的能力,對教學的促進作用是極為顯著的。

對外漢語專業(yè)語言類課程的教授過程中引入語言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是可行的,是可以切實地提升學生結合理論對語言現象進行分析的實踐能力的。這種課程設置既符合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也能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對幫助學生掌握和提高對外漢語教學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本文系西北民族大學2012年教改項目《對外漢語專業(yè)語言類課程引入學生語言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改革與探索》的階段性成果,項目編號為:[12JG-16706630]。)

參考文獻:

[1]朱志平.漢語雙音復合詞屬性研究[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2]王國栓.趨向問題研究[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5.

第5篇:對外漢語專業(yè)范文

關鍵詞:對外漢語專業(yè) 自主學習 影響因素

一、研究現狀

1.自主學習

“自主學習”這一概念在中國的提出已有一段時間,且目前在學術界還是個熱門研究領域,關于它的研究有很多,但卻始終沒有一個被大家公認的、固定的定義。有些學者把自主學習界定為一種能力,有些學者把它界定為學習過程,還有些學者把它界定為教學實踐。郭繼榮和戴煒棟(2011年)兩位學者根據所查閱的相關文獻,總結出經常被研究者和實踐者引用的“自主學習”定義。

2.對外漢語專業(yè)自主學習

根據我們整理的資料分析,當前大多數的教育研究主要是從教育者實施教育教學工作方面進行的,如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出版的呂必松主編的《對外漢語教學研究》;北京語言大學博士生張潔的《對外漢語教師知識結構與能力結構》等。他們都對于對外漢語教師的能力培養(yǎng)和提升提出了較為中肯的建議。但是從學生的角度進行的分析卻比較少,而針對對外漢語專業(yè)學生自主學習情況的調查與研究就更是少之又少了。我們認為,學習的主體是學生,教育教學的成果直接體現在學生專業(yè)能力的提升。對于大多數學生來說,學生的課堂學習很重要,而能否成為合格的、專業(yè)的甚至是優(yōu)秀的對外漢語教師,則還有賴于學生的自主學習。由此可見,對于對外漢語專業(yè)學生自主學習影響因素的研究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方面。

綜合上述觀點,我們認為自主學習是指學習者自愿地對自己的學習確立一個想要達到的目標并對其做出合理可行的計劃,而且能夠嚴格履行其計劃上的內容,最后還要對自己進行階段性的考核。

二、研究目的

目前我國在對外漢語專業(yè)領域的研究成果有很多,但大多數是站在教育者的角度,研究怎么教;而對于學習的主體――“學生”應該如何學的研究則少之又少。我們希望通過對對外漢語專業(y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影響因素的研究,為對外漢語專業(yè)學習者提供一個方法論上的指導,以便于他們更好地完成對外漢語專業(yè)的學習。我們將主要從以下三方面著手研究:

1.分析對外漢語專業(yè)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影響因素。

2.針對問卷調查中所反映的問題,從我校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提出相應的對策,以培養(yǎng)對外漢語專業(yè)學生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引導其更好地自主學習。

3.為當代大學生自主學習提供參考。

三、研究方法

1.研究對象

整群抽取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對外漢語專業(yè)四年制本科 300 名學生,收回有效問卷 264 份,有效率98%, 其中男性30名,年齡 18 ~23歲; 女性 270 名,年齡 18 ~23歲。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針對我校對外漢語專業(yè)不同年級的學生進行了關于自主學習情況的調查,調查的內容根據我校人才培養(yǎng)方案分為知識、能力和技能三個方面。主要從學生對自己專業(yè)知識掌握的情況、課下時間安排和作業(yè)完成情況著手調查,另外還包括報考對外漢語專業(yè)是否是第一志愿和畢業(yè)后是否想從事與對外漢語專業(yè)相關的工作等問題。經過整理和分析,我們認為影響對外漢語專業(yè)學生自主學習的因素有兩方面:外在環(huán)境和內在動力。

最終,我們對這些數據進行了統(tǒng)計、圖表分析以及對比分析,從而能夠比較直觀地看出影響對外漢語專業(yè)學生自主學習的因素所起的作用以及各因素之間的關系。

四、結果和分析

影響對外漢語專業(yè)學生自主學習的因素有兩方面:外在環(huán)境和內在動力。外在環(huán)境因素包括教師作用、資源利用,內在動力因素包括職業(yè)理想、自我效能、學習動機和學習計劃。其中,內在動力因素起決定性作用,外在環(huán)境因素發(fā)揮著重要的推動作用。

1.內在動力

毋容置疑,內驅力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關鍵。內在動力對于對外漢語專業(y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起著決定性作用。

1.1職業(yè)理想分析

實現理想是學生堅持自主學習的源動力,學生會為了實現自己的職業(yè)理想而積極進行自主學習活動,這實際上是一種促進作用。從數據來看,大一至大四對外漢語專業(yè)學生想從事與專業(yè)相關工作的人數所占比重大致呈下降趨勢。大一學生對對外漢語專業(yè)前景的認識不夠深刻,理想成分占有很大比重,而隨著年級的提高,認識的深化,這種理想成分則會有所減少,而對自身的認識更加清晰,定位更加準確。

1.2學習動機分析

學習動機是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推動力。根據數據分析可知,大一、大三學生的學習動機強于大二學生,大四學生的學習動機強于大三學生。數據所呈現的不規(guī)律性促使我們做了進一步的調查,我們發(fā)現大一、大三、大四學聲進行對外漢語自主學習主要是來自于內在動機,大一學生對于對外漢語專業(yè)的認識還比較新鮮,因此學習內驅力較強,而大三、大四學生由于考研、找工作等方面的原因,對自身專業(yè)方面的學習要求加強??梢?,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在原因。而且,內在動機比外在動機更能增強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促使學生更積極主動地開展自主學習活動,提升自己。

1.3自我效能分析

自我效能是學習者對自己是否能夠成功完成某一特定任務的能力認識,它的強弱影響著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數據顯示,大一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較強,大二、大三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有下降的趨勢。自我效能感強,學習自信心就高。“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大一學生對對外漢語專業(yè)的學習充滿信心,自主學習動機明顯。經過一系列困難之后,一部分學生擔心失敗,選擇放棄,自我效能感降低,這就導致其自主學習能力的下降。

1.4學習策略分析

人們對學習策略有不同的看法。有人把學習策略視作學習活動或步驟;有人把學習策略視作學習的規(guī)則、能力或技能;也有人把學習策略視作學習計劃。我們認為,所謂學習策略,就是學習者為了提高學習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識地制定的有關學習過程的復雜方案。從數據來看,大一學生比大二、大三學生更善于利用學習策略來進行自主學習,這與上面自我效能的調查結果一致。我們認為,大二、大三學生經過一年的學習,對學習有了一定的倦怠,所以運用學習策略的意識有所減弱。而大四學生學習策略使用的提高與自我效能、學習動機等方面都有聯系。

小結:通過分析,我們發(fā)現,職業(yè)理想、學習動機、自我效能和學習策略之間有著正相關的聯系,這樣在自主學習過程中,我們可以根據這個聯系,針對一個方面進行改善,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外在環(huán)境

2.1教師作用分析

學生自主學習并不意味著教師是多余的,教師對學生自主學習過程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

如圖所示,大一學生對教師布置作業(yè)的完成時間比較均衡,大二呈下降趨勢,大三呈上升趨勢,大四學生則集中于1-2小時。通過進一步調查,我們得知,對外漢語專業(yè)大三學生的專業(yè)課課后作業(yè)主觀思考題占大多數,要求學生思考和查閱的資料比較多,因此課下所花費時間較長。由此可見,教師作業(yè)的布置內容和要求對對外漢語專業(y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起著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

2.2資源利用分析

資源的合理利用對對外漢語專業(y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起著重要的輔助作用。在當今信息化、數字化的時代,對外漢語專業(yè)學生自主學習資源可分為社團資源、傳統(tǒng)資源(書籍、報刊等)和新興資源(網絡資源)三方面。

數據顯示,大一至大四學生參加社團活動時間小于20%的呈增長趨勢,在10%-20%間呈下降趨勢,大于20%的也基本呈下降趨勢。在社團類型上,大一至大四學生對專業(yè)性社團的參加呈上升趨勢。由此可以得出,大一至大四學生用于參加社團活動的時間越來越少。在這些社團活動中,專業(yè)性社團的參與度與年級呈正比,高年級學生參加專業(yè)性社團的比例大一些。

從閱讀書籍時間表橫向來看,大一學生課下閱讀書籍的時間分配比較均勻,大二有下降趨勢,大三、大四學生則呈現很明顯的下降趨勢。縱向比較,閱讀書籍時間小于1小時的基本呈上升趨勢,1-2小時和大于2小時的基本呈下降趨勢。在書籍類型選擇上,興趣類書籍始終占較大比重,并且有上升的趨勢,專業(yè)類和外語類書籍則基本持平,呈下降趨勢。這表明,大一至大四學生用于課下閱讀的時間越來越少,而且閱讀書籍中專業(yè)類書籍所占比重越來越低。

小結

(1)通過對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社團的調研,我們發(fā)現與對外漢語專業(yè)相關的社團數量很少。

(2)對于傳統(tǒng)的紙質資源,可以在大學圖書館找到專家學者的研究成果,由于這類資源大都是以書籍或期刊的形式出現,內容一定是經過多次審核校對的,含金量較高。但也有其局限性,如:圖書館藏書不全,資料需要花錢購買等。

(3)對于新興的網絡資源,任何人在有網絡的情況下大多數都可以免費獲得,如不能免費獲得,花費的金額與紙質版資源相比也很少;而且可以利用網絡實現分享的功能,方便快捷。弊端是網絡資源良莠不齊,在選擇時要慎重。

五、結論

對外漢語專業(yè)學生自主學習影響因素受接受教育程度高低的影響很大,總體看來,接受的教育程度越高,自主學習能力越強。

其中,內在因素對自主學習起著決定性作用。個人的理想目標越清晰,學習動機越明顯,學習策略的制定就越明確,自我效能體現的就越高,因此自主學習能力就越突出。外在因素對自主學習起著輔作用。只要利用好學校和社會提供的各種資源,就能對對外漢語專業(y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起到推動作用。

六、建議

通過對影響對外漢語專業(yè)學生自主學習內外因素的分析,我們提出如下建議:

1.增強對外漢語專業(yè)學生對職業(yè)理想的認識,明確自我認知,全方位多方面地了解自己,明確自己的學習、就業(yè)目標。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實習機會,使其對所學專業(yè)有更深一步的認知。強化學生的內在動機,促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活動。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些“成功”的機會,增強其自我效能感。加強學生學習策略培訓,開展關于自主學習策略的交流會,使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達到共同進步的目的。

2.加大教師作業(yè)布置中主觀思考題占的比重,讓學生在課下可以針對一個問題進行深入研究,從外部推動學生在課下自主學習。學生和教師充分利用網絡教學平臺,達到學生與教師之間隨時互動交流的目的。營造自主學習的良好環(huán)境,多開設一些專業(yè)性社團,并配備專業(yè)性教師給予指導;豐富社團活動的內容,寓教于樂,增強學生學習主動性。學校可以開展學習中國古典傳統(tǒng)技藝或了解各國文化習俗差異方面的課程,多開展名家講座,增強對外漢語專業(yè)學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

這次調查與研究,我們只抽取了吉林華橋外國語學院對外漢語專業(yè)學生作為調查對象,而由于各個學校的教學管理和學生素質存在較大差異,研究得出的數據不具有普遍性,不一定適用于所有對外漢語專業(yè)學生的學習。此外,問卷所涉及到的問題考慮得不夠全面,對于對外漢語專業(yè)學生自主學習影響因素的分析也不夠透徹等等。這些不足也是推動我們不斷向前探索的動力,也使得我們在以后的研究中更積極深入的思考。

參考文獻:

[1]Benson P.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utonomy in Language Learning [M].Harlow: Pearson Education Limited, 2001.

[2]Broady E & Kenning M-M. Learner autonomy: An introduction to the issues - A].In Broady E & Kenning M- M (eds.).Promoting Learner Autonomy in. University Language Teaching[C].London: CILT, 1996. 9-21.

[3] Littlewood W.“Autonomy": An anatomy and a framework[J].System,1996,(4):427-435.

[4] Schunk DH & Zimmerman B J. Self-regulation of Learning and Performance: Issues and Educational Applications [M].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1994.

[5] 陳冬純.英漢“自主學習”涵義與術語分析[J].社科縱橫,2006,(7):166―168.

[6] 范捷平.研究型大學的外語自主學習與創(chuàng)造性人才培養(yǎng)[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4,(6):23-25.

[7] 郭繼榮,戴偉棟. 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評價實證研究[J].外語界,2011(6).

[8] 何蓮珍.自主學習及其能力的培養(yǎng)[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3,(4) :17-19.

[9] 靳玉樂,李殿森.課程研究在中國大陸[J].教育學報,2005,(3):8-17

[10] 李廣鳳,劉衛(wèi)東. 大學生英語網絡自主學習影響因素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3,11(154).

[11] 龐維國.自主學習―學與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

第6篇:對外漢語專業(yè)范文

[關鍵詞]地方院校 對外漢語 提高班 應用型人才

[作者簡介]郭志斌(1972- ),男,河北衡水人,衡水學院外語系,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應用語言學、對外漢語教學。(河北 衡水 053000)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3)27-0119-02

“中國熱”帶來“漢語熱”的持續(xù)升溫,國際漢語師資嚴重不足,以培養(yǎng)對外漢語師資為主要目標的對外漢語專業(yè)在我國高校迅速發(fā)展。近年來,很多地方院校相繼開設對外漢語專業(yè),但因地處內陸、發(fā)展相對滯后、對外交流不夠頻繁,對外漢語教學不具優(yōu)勢。在機遇與挑戰(zhàn)并存的新形勢下,地方院校對外漢語專業(yè)應揚長避短,加強特色教學。衡水學院對外漢語專業(yè)將人才培養(yǎng)目標定位為“培養(yǎng)滿足市場需求、強技能、有特長的應用型人才”,提出“特色教育”的辦學思想,形成了一套獨特的培養(yǎng)模式,為地方本科院校對外漢語專業(yè)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積累了經驗。

一、明確培養(yǎng)目標

根據衡水學院辦學實際和社會需求,對外漢語教學提高班的培養(yǎng)目標明確定位在培養(yǎng)合格對外漢語師資。指導思想非常明確,就是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通過語言教學理論、文化思想和課堂教學技能培養(yǎng)模式,通過合理的課程設置,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運用多元化的手段以及有針對性的實踐活動,培養(yǎng)具有較扎實的漢語和英語基礎,對中外文學、中外文化有較全面了解,能熟練運用對外漢語教學的知識、理論、方法和技能從事國內外對外漢語教學,有進一步培養(yǎng)潛能的較高層次對外漢語專門人才。

為了有效地實施上述培養(yǎng)目標,我們提出了“厚基礎,強技能”的教學理念。以滿足國內外對外漢語教師需求為宗旨,促進學生就業(yè)為導向,精細化培養(yǎng),將凸顯專業(yè)特色的語言要素教學實踐作為主要教學內容。教學別重視三個方面:一是理論結合實踐,引入權威國際漢語教師培訓教材,讓學生在教學實踐中思考、提高;二是提高專業(yè)素養(yǎng),必須了解和掌握相應專業(yè)知識,學生選修1~2 門感興趣的文學文化課程;三是積極參與沿海地區(qū)專業(yè)見習、境外課堂教學實習等,通過真實的課堂實踐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

二、優(yōu)化課程設置

理論學習與實際教學能力提高更好地結合,是提高班教學的核心理念。提高班課程分為核心課程、輔助課程、拓展課程。在這一培養(yǎng)模式中,核心課程包括語音教學、文字教學、閱讀教學、口語教學等課程,旨在培訓和提高業(yè)務技能;輔助課程包括對外漢語教學技能概論、漢語作為第二語言教學概論等,旨在鞏固教學基本技能;拓展課程包含文化思想、對外漢語課程教學指導、語言文化等課程,旨在提高專業(yè)水平,拓寬知識面。同時還要立足國際、國內對外漢語教學的需要,優(yōu)化現行課程體系,將現代教育技術與專業(yè)教育融為一體,優(yōu)化課程教學內涵,以計算機輔助環(huán)境為支撐,學習運用多模態(tài)的教學手段,開展中國語言文化專題教學。

提高班是精英教育,每年面向對外漢語專業(yè)二、三年級選拔優(yōu)秀學生進行強化訓練。圍繞提高班選材,對外漢語專業(yè)本科4年的課程設置做了優(yōu)化設置。一、二年級為基礎階段,以語言和通識課程教學為主,形成了語言學概論、文學、寫作、中國文化、英語聽力、英語口語、翻譯入門等特色課程。三、四年級為特色技能階段,分語言教學、跨文化商務兩個專業(yè)學習方向,系統(tǒng)學習語言教學、對外商務交流等應用型課程。除了方向特色課程外,還結合專業(yè)特色,開設國外漢學研究和對外漢語教育心理學等課程,使學生了解世界漢語教學現狀、漢語教學規(guī)律、課堂教學技巧,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

三、多元化課堂訓練

結合對外漢語專業(yè)特點,建立以實踐技能課、基地實踐、留學生課堂實習和海外實習等實踐環(huán)節(jié)為基本鏈條的能力訓練平臺,實現從課內外走向校內外,擴大到海外的多元課堂聯動的完整體系。

實踐技能課主要是模擬課堂訓練。為保證專業(yè)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教學能力,語言類課程實施能力目標型教學,制定語音、詞匯、語法的教學能力要求,并以此設計模擬課堂訓練。在組織模擬課堂之前應使學生明確課型的特征,通過聽課掌握教學技巧,準備試講材料時應注意交際性和科學性原則。提高班教師憑借多年的對外漢語教學經驗,結合學生實際,向學生提供教學模板,將模擬課堂模塊化。模擬課堂實施分為說課、試講、評價三部分,說課環(huán)節(jié)要求試講者簡介試講內容,分析教學重點和難點,分析學生的漢語水平以及性格特征和文化背景,并說明教學方法;試講時充分考慮學習者可能出現的問題,根據學習者的反應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并能控制課堂氣氛,恰當使用媒介語和體態(tài)語,以吸引學習者的注意力,使教學效果最佳;評價環(huán)節(jié)采取提問、自評、同學互評和教師評價,主要評價試講者對學習者漢語水平的把握,學習者特征與教材結合程度,教學過程的合理性和趣味性,控制課堂氣氛的能力和媒介語使用是否適度等。

提高班的課堂訓練是多元且連續(xù)的。模擬課堂實踐在大一、大二階段進行,在大三、大四階段進行基地實踐。建立校內教學實踐基地,我校對外漢語專業(yè)在外語系,學生與外教在課上和課下有很多語言和文化交流,為學生提供對外漢語教學實習的機會。建立穩(wěn)定的校外實習基地,與北京、上海、大連等城市的留學生培訓單位建立基地,聯合培養(yǎng)漢語教師,學院負責學生的理論課程,實習由教學單位負責。基地實踐分為兩個階段:在第五學期可先聽課觀摩2~3個月,幫助教師改作業(yè)、管理學生等,使學生感受真實的漢語教學。真正學習備課、寫教案、上課,在第七學期完成。

進一步加強與權威對外漢語教學機構的聯系與合作,建立校企、友好單位合作的長效機制,定期、不定期安排學生實習實訓,參加暑期實踐,在校外基地創(chuàng)造機會實現學生頂崗實習,讓學生以“職業(yè)”的身份進入留學生培訓機構及其友好海外院校,實現學生在職業(yè)心理、專業(yè)技能和學科知識上與市場的零距離轉化與對接。

四、完善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根據《國際漢語教師標準》的要求進行完善。根據《國際漢語教師標準》,合格的國際漢語教師由五個模塊組成:語言基本知識與技能、文化與交際、第二語言習得與學習策略、教學方法和教師綜合素質。語言的基本知識與能力包括漢語與外語兩個標準,漢外語言的基本知識與技能的對比貫穿漢外詞匯、語法、發(fā)音、句型、文學和文化的教學,對比教學法能使外國學習者對漢語的學習更為有效。雙語對比能力要提高,現代教育技術的掌握和編寫特定對象教材的能力對于漢語教學更需強化。在現代教育課程學習中,學生學習運用多模態(tài)的教學手段使?jié)h語教學形象化、立體化,使?jié)h語教學更加生動活潑。國外教學對象類型多樣,需要教師自主編寫操作性、針對性強的教材,教材編寫課程的開設尤為重要,課程目的是訓練學生根據學生特點,臨時編寫教學大綱、教學計劃和課文的能力??缥幕浑H技巧是對外漢語教師必備的能力,不僅要了解世界各國的文化特色和交際技巧,以減少文化沖突和交際失敗,更要增強對漢語文化的了解和跨文化意識,引導學生了解漢語中蘊涵的中國文化和思維模式,學會把跨文化意識引入教學,提高教學效果。漢語教學的難度視學生水平和年齡不同而不同,開設對外漢語教學法課可以借鑒各國語言教學法,漢語教學最好能與當地的教學法交融,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根據教學對象、教學環(huán)境和自身特長,優(yōu)化配置教學資源,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教學內容要與對外漢語教學市場的需求緊密結合。對外漢語專業(yè)建設要有國際視野,可以借鑒國內外權威漢語教師培訓項目。這些培訓項目提供真實教學資源,以此作為教材,使學生在訓練中感覺對外漢語教學國內外發(fā)展的特點和現狀。課程講授由培訓機構專業(yè)人士或本校有教學經驗教師擔任,可以是課堂講授,也可以專題講座,還可以借鑒培訓結構的課程設置,再與對外漢語專業(yè)相關課程有機結合,不斷適應不同國家學習者學習漢語的要求,促進學生對外漢語教學實踐能力和專業(yè)素質的提高,提高應用型對外漢語人才培養(yǎng)質量。

五、無縫對接的教學實習實訓

充分利用學校的優(yōu)質教育資源,穩(wěn)固提升學生的知識水平和自身素質。同時,發(fā)揮合作單位廣泛的國際漢語培訓背景,充分利用合作單位漢語教學資源,加強實踐教學。充分利用學校、實習基地、合作單位教學機構,做到3個“無縫對接”。重點是把對外漢語教師職業(yè)標準導入教學內容,對外漢語教學職業(yè)技能評估納入實訓計劃。

實訓教學與對外漢語教學能力應用對接。在教學計劃中,安排70%左右的課時作為能力培養(yǎng)的實踐性教學環(huán)節(jié),安排循序漸進、覆蓋面較廣、針對專業(yè)技能應用能力培養(yǎng)的實訓項目,給學生以充分的動手能力培養(yǎng)。開設教師資格證與指導課程,幫助學生考取國際漢語教師證書,為真正走向對外漢語教師崗位奠定基礎。注重學歷文憑證書和國際漢語教師資格證書教育相結合,用已獲得國家認證和國際認可的證書來檢驗學生的教學技能訓練的成效,并通過國際漢語教師資格證書培訓推動學歷證書教育的改革,達成二者有機結合、良性互動。

素質培養(yǎng)與社會需求一線人才要求對接。選擇權威國際漢語教師培訓項目和知名留學生培訓單位作為對外漢語教學實習實訓基地,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培訓單位舉辦的各類教學實踐活動。利用對外漢語教學現場,在職業(yè)崗位上對學生進行實際訓練。學生在工作現場接觸到真實的對外漢語課堂,熟悉教學技巧,充實教學經驗,使教育、訓練、應用三者有機結合。這樣,學生一畢業(yè)就能上崗工作,增強學生的就業(yè)競爭力。

六、應用對外漢語教學研究

在對外漢語教學提高班人才培養(yǎng)中,必須把“研”做實,才能實現“學”和“產”無縫對接。積極實施“立足市場需求,以教學立科研、以科研促教學”的發(fā)展戰(zhàn)略,確立以對外漢語教學能力培養(yǎng)為核心的科研攻關目標。

讓企業(yè)介入高校應用對外漢語研究,主要包括權威國際漢語教師培訓項目和知名留學生培訓單位。校企共建應用對外漢語教學研究機構,全力推進對外漢語學科建設、科研成果轉化與產學研合作發(fā)展。企業(yè)和高校共同負責研究選題和研發(fā)人員調配,校企間多方面實現資源共享,共同培養(yǎng)對外漢語教師,為企業(yè)提供合格的對外漢語教師。

七、結語

在應用型對外漢語人才培養(yǎng)中,應始終堅定“特色教育”的教學理念,密切與權威證書項目和培訓機構合作,充分利用高校對外漢語教學、教師資格證項目、培訓機構教學等多種不同教學環(huán)境、不同教學資源以及各自在人才培養(yǎng)方面的優(yōu)勢,堅持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讓廣大師生浸入真實對外漢語教學環(huán)境,直接獲取實際教學經驗、提升教學實踐能力,走出一條科學的、可行的應用型對外漢語人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之路。

[參考文獻]

第7篇:對外漢語專業(yè)范文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對外漢語教學;英語;優(yōu)勢

1.引言

伴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提高,國際影響力穩(wěn)步提升。世界都逐漸認識到中國的重要性,世界人民了解中國的愿望也愈加強烈。越來越多的外國人選擇到中國留學,學習博大精神的中華文化。同時,中國也意識到要將本國璀璨的文化傳播到世界各地,讓世界人民廣泛的了解中國、認識中國。這兩方面的原因促成了近年對外漢語教學的迅猛發(fā)展,同時,社會對于對外漢語教師的需求也越來越多,于是很多出身其他專業(yè):如漢語、英語的人員出于社會需求、個人意愿或經濟原因的驅使,選擇成為對外漢語教師。

本文主要研究英語跨文化交際學專業(yè)出身的對外漢語教師,在教學中實施跨文化交際教學的優(yōu)勢性。以期能對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跨文化交際教學有所啟迪。

2.跨文化交際與對外漢語教學

2.1 跨文化交際

跨文化交際最初是由美國文化人類學家Hall在其經典著作《沉默的語言》中提出的。這本書被公認為跨文化交際學的開端。在這本書中,Hall深入的探討了時間空間和交際的關系。Hall認為用時間和空間來表達意義時,人們存在著很大的不同,他解釋了文化改革的主體,進一步提出文化即交流?!冻聊恼Z言》被認為是跨文化交際學的奠基之作。

20世紀80年代,跨文化交際學從國外傳進。許國璋名為《Culturally-loaded Words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的文章標志著跨文化交際學在國內的誕生。

2.2對外漢語教學

對外漢語教學是一門科學。對外漢語教學的理論是一種綜合的、跨學科的理論,它是建立在綜合應用語言研究、語言學習研究,語言教學研究等方面的研究之上的。

至于研究“教”和“學”,與其他語言作為外語教學是有共性的。外語教學法的研究,在國外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關于這方面的著作已經很多。對外漢語教學,無疑應該借鑒國外先進的教學法。研究英語跨文化交際專業(yè)對外漢語教師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進行跨文化交際教學的優(yōu)勢性在當今的對外漢語教學中也是很少的。這樣的創(chuàng)新是值得一試的。

3.研究方法

本文運用了文獻分析法、問卷調查法和訪談法作為研究方法。選取了共98名外國留學生作為問卷調查對象,并對3名英語跨文化交際專業(yè)出身的外漢語教師進行了深度訪談。對調查所得數據進行了分析,對對外漢語教學中英語跨文化交際學專業(yè)出身的對外漢語教師進行跨文化交際教學的優(yōu)勢性進行了研究,意在能夠在對對外漢語教學中的跨文化交際教學產生一定的啟示,以便能夠提高對外漢語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外國學生學習漢語的效率,進而進一步的促進對外文化交流。

4.討論

4.1調查問卷結果分析

調查中,研究人員通過對由英語跨文化交際學專業(yè)出身的對外漢語教師擔任任課教師的98名留學生的問卷調查以及對3名教師的訪談,得到了許多對研究有益的數據。研究人員對對外漢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教學的運用現狀做出了如下歸納和總結:

4.1.1漢語課堂的課堂活動是否豐富及阻礙課程學習的原因

通過研究問答題1“現階段漢語課堂上有哪些活動?”,同學們的回答有角色扮演,看中文視頻,圖畫等??梢缘贸鼋Y論,在對外漢語課堂上,很多的課堂活動已經運用到了跨文化交際相關方法。

4.1.2教師在課堂上跨文化交際活動的安排及學生對跨文化交際活動的滿意程度

表一您是否喜歡角色扮演、中文視頻欣賞等課堂活動?

A.很喜歡B.喜歡C.不太喜歡D很不喜歡

3845150

根據表一可以推測出,大部分學生對于運用了跨文化交際教學活動的漢語課堂是滿意的,在98份問卷中,選擇“很喜歡”和“喜歡”的數量是83,約占總體的85%。其中選擇“喜歡”的數量為45,約占參加調查問卷總體人數的46%,而選擇“很喜歡“的人數為38,占總體的39%。另外仍然還有15人(約占總體的15%)選擇了“不太喜歡”。由此可以看出,英語跨文化交際專業(yè)出身的對外漢語教師已經有意識安排對外漢語課上的跨文化交際教學活動,并得到大部分了學生的認可,但仍有需要提高的空間。

4.1.3對外漢語教學中,教師是否為學生介紹相關的文化背景

表二在教學中遇到中國文化的背景知識時,老師是否會介紹相關知識?

A.較少介紹B.有時候會講解C.總是講解

242945

從表二可以看出,學生反饋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遇到有關中國文化的背景知識時,98位學生有29名選擇了“有時候會講解”,有24人選擇了“較少介紹”,有45人選擇了“總是講解”。可以看出,英語跨文化交際專業(yè)出身的對外漢語教師大部分時候會有意識的對文化背景進行介紹,但是仍會出現對文化背景知識介紹較少介紹的情況。因而,要對對外漢語教師要繼續(xù)加強跨文化交際意識的培養(yǎng)。

4.1.4對外漢語教學中教師運用什么樣的方法進行文化教學(多選)?

表三涉及到中國文化的教學時,老師是怎樣進行的?

A.介紹中國文化背景知識B.學習與文化相關的詞匯C.對比中西文化的差異

807055

在對多選問題“對外漢語教學中教師運用什么樣的方法進行文化教學”時,98份調查問卷顯示有80人次選擇了“介紹中國文化背景知識”,70人次選擇了“學習與文化相關的詞匯”,另外有55人次選擇了“對比中西文化的差異”。

可以看出,英語跨文化交際專業(yè)出身的對外漢語教師會有意識的對中國文化背景知識和相關文化詞匯進行講解,但在對中西文化進行對比方面,顯然還有待提高。進行文化對比能幫助學生更好的了解中國文化。

4.2教師訪談結果與分析

在調查過程中,我們選擇了3位英語跨文化交際專業(yè)出身的對外漢語教師進行采訪,就談話內容進行分析,可以歸納為以下兩點:

首先,有一位教師認為對外漢語教師在實施對外漢語教學時,除語言教學的共同性以及英語的便利性可以使其較為順利的開展對外漢語教學,在跨文化交際教學方面并無太大優(yōu)勢。

另外,其他兩位對外漢語教師則持不同的觀點,認為英語跨文化交際專業(yè)出身不僅可以讓他們更好的利用英語的教學方法來進行對外漢語教學,同時對中西方文化的了解,以及學習英語形成對文化的寬容性,能夠讓他們更順利地,有意識的進行跨文化交際教學。

將學生訪談的結果與調查問卷的結果相結合,可以看出:大多數外國留學生都喜歡在漢語教學中引入跨文化交際的活動,并且英語跨文化交際專業(yè)出身的對外漢語教師也有意識的進行跨文化交際的活動,同時也采用各種方法進行文化背景的滲透。這是英語跨文化交際專業(yè)出身的對外漢語教師在跨文化對外漢語教學方面的優(yōu)勢。運用跨文化交際的課堂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豐富漢語課堂。但也要看到,對外漢語教師的跨文化交際教學意識仍有待提高,對外漢語課堂跨文化交際活動也有待豐富。

5.結語

本論文通過問卷調查和采訪的形式,對英語跨文化交際專業(yè)教師的對外漢語教學進行調查得出這樣的結論:大多數外國留學生都喜歡在漢語教學中引入跨文化交際的活動,并且對外漢語教師也有意識的進行跨文化交際的活動,同時也采用各種方法進行文化背景的滲透。這是英語跨文化交際專業(yè)出身的對外漢語教師在跨文化對外漢語教學方面的優(yōu)勢。運用跨文化交際的課堂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豐富漢語課堂。

本論文期望可以激發(fā)其他研究者在該方面的研究熱情,從而對對外漢語教學中跨文化交際概念及活動的引入提供借鑒意義。

注:本文為大連外國語大學碩士研究生創(chuàng)新項目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Hall,E.T.(1959).The silent language [M].New York: Doubleday,

[2]許國璋 (Xu,Guozhang)(1980).Culturally-loaded words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J]現代外語,(4).

第8篇:對外漢語專業(yè)范文

【關鍵詞】對外漢語教學;漢語;文化;脫節(jié)

我們認為,對外漢語專業(yè)所培養(yǎng)的師資,是既有扎實的漢語功底,又有較深厚的文化底蘊。因此,對對外漢語教學中課程內容的構架和布局將直接關系到該專業(yè)優(yōu)秀師資培養(yǎng)目標能否實現的問題。從漢語角度,對外漢語專業(yè)的教師必須掌握漢語語言學知識,包括現代漢語語音、詞匯、語法、修辭及古代漢語知識,對漢語不僅要做到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從文化角度,它是一個動態(tài)的復合概念,是人類所創(chuàng)造的一切物質、制度與精神,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文化是遵循漢語作為外國人第二語言和習得的規(guī)律,在對外漢語教學中圍繞影響外國人學習、理解和交際的種種漢語言的社會文化因素。本文主要從對外漢語本科教學中漢語與文化兩者關系入手,結合我校對外漢語教學實踐,試圖對漢語與文化在教學中脫節(jié)所涉及到的幾個方面作一些初步探討。

1、教師對中國文化重視程度不夠

國家漢辦把對外漢語專業(yè)人才描繪成“語言的信鴿,文化的使者”,無論是語言類課程教師還是文化類課程教師都有責任保障對外漢語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質量。對外漢語專業(yè)學生對民族文化知之過少,很大原因是教師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文化的導入重視不夠,由于教學任務和教學進度的限制,教師只能專心于語音、詞匯和語法等教學內容的傳授,文化的導入自然變得很少。漢語教學無疑是主體和基礎,對學生所學漢語的政治、經濟、外交、社會、歷史等文化有較廣泛地了解是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目標的基本需要,因此,對外漢語專業(yè)實際是應用型文科專業(yè),這就要求教師打破原有的教學模式,在漢語課程設計上有所突破,采取系統(tǒng)的教學方法保證漢語和文化互有聯系,互相支持,并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2、目前對外漢語教師隊伍仍屬于年青的隊伍,業(yè)務素質不高

我們開設對外漢語專業(yè)的目的是教外國人學習漢語,并為其了解中華民族,外國人學習漢語的目的更多的是為了與這個東方民族進行交流,所以外國人學到的每一個詞語、每一句話在什么時候說合適,什么地方用何種方式,對象是誰表達的更恰當、合理,就要求對外漢語教師應具備廣闊的文化視野。近幾年來,對外漢語專業(yè)畢業(yè)的碩士、博士是剛剛培養(yǎng)出來的,實際教學經驗不足,另外很多教師基本來自現代漢語、古代漢語和語言學等專業(yè)的班底,于是文化知識在教學中自然一帶而過。實際上對外漢語專業(yè)的教師要求具備語言學、教育學、心理學、文化交際學、中國文學史等多門功底的復合型教師。教師根據民族文化的背景和語言表達習慣,指導專業(yè)學生如何教外國人使用漢語,防止文化差異遭成交流的困難。如果一個對外漢語專業(yè)學生只有單純的字、詞語、語法等的漢語基礎,是無法進行對外漢語教學的,就象我們過去中國學生學習英語,其真正語言交流的時候,卻發(fā)現自己學的是“啞巴”英語,所以漢語的學習如果與文化脫節(jié)是十分可怕的事情,也是我們對外漢語教師隊伍一直困擾的問題。

3、多媒體和網絡教學資源利用不夠

對外漢語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的好與壞受到教師教學手段的影響是十分明顯的,尤其剛剛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學生,基本上是模仿原來教師的教學模式,因此,教師對多媒體和網絡的利用率很高,自然學生將來的漢語推廣開闊得多。我們要鼓勵教師利用多媒體和網絡等現代化手段,豐富教學內容,拓展學習空間,如漢語教學中歷史文化生活習慣、人文地理、風俗習慣進行的立體化教學滲透,生動展示漢語是如何生動展示中國文化的教學過程,將會激發(fā)學生全面認識自己的文化并熱愛自己的文化。學生在將來的對外漢語教學中更深入的傳授自己的文化,充分體現自己民族的價值觀,是與教師革新單一的教學手段分不開的,因為多媒體和網絡教學注重學生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造意識的培養(yǎng),這也是我們培養(yǎng)面向國際的新型對外漢語專業(yè)人才相吻合的。

4、受傳統(tǒng)的語言學觀念的影響

漢語言領域分解的很細,迫使學生認為修辭是一個領域,語法也是如此,于是把文化單獨設為一個領域,把漢語學習和文化看成是兩回事,然而對外漢語專業(yè)學生的漢語教學應該是互動性質的漢語的傳播者,重在培養(yǎng)外國人的交際能力,這就要求對外漢語專業(yè)的學生側重廣泛閱讀、課外活動以了解中國文化知識為主,最好是漢語學習中真實地展現中國文化的內容,引導對外漢語專業(yè)學生閱讀大量具有代表性的中國文學作品,更深入理解中國成語、歇后語、慣用語等。作為對外漢語專業(yè)的學生具有豐富的文化知識,將會為漢語的推廣提供了強大的動力。由于中國的民族文化是一個博大精深,超凡復雜的整體,作為一名對外漢語專業(yè)的學生掌握到全部文化的內容是不可能的。所以對外漢語教學中要盡可能地改變傳統(tǒng)的語言學的負面影響,不能超越學生對文化的接受能力,即要有一個由淺入深的科學的文化導入過程,避免隨意性和主觀性。

5、對外漢語專業(yè)語言課程至今仍沒有體現此專業(yè)特點的教材

很多院校仍在使用漢語言文學專業(yè)的教材,這種教材理論研究性強,而對外漢語專業(yè)的漢語課程中應是關注中國文化的人際關系、風俗習慣、社會結構、人文價值觀念的滲透,甚至習語、諺語等的掌握能力。可以開設課程“漢語與中國文化學”,這樣的教材編寫應是漢語言知識系統(tǒng)化、交際化等,語言示例材料的選取要有典型的中國文化主流的各種題材和風格,用現當代活生生的文化現象,特別是學生所關注的現當代的社會文化生活。其中的名家名篇名句當然也是不可或缺的,教材要有真實的語境,涉及知識面廣泛,建議中國文化示例要增加注釋與西方文化的差異。

總之,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在漢語教學中同時把文化的豐富內容貫穿于教學當中,提高學生漢語的學習積極性,提高漢語學習的實踐性,只有對外漢語專業(yè)的學生打下良好的漢語和文化的堅實基礎,才能做一名合格的對外漢語教師。

【參考文獻】

[1]鄧佑玲《第二語言(漢語)教學中的漢文化教學》 《民族教育研究》2000年01期

[2]張映光《論國內對外漢語教學專業(yè)師資型人才的培養(yǎng)》《云南師范大學學報》(對外漢語教學與研究版)2006年4卷3期

作者簡介:馬洪波(1977--),助教,在讀碩士

第9篇:對外漢語專業(yè)范文

關鍵詞:教師隊伍;職業(yè)發(fā)展;培養(yǎng)能力;

隨著時代經濟的發(fā)展,隨之而來的就是漢語的學習者越來越多,形成一股漢語熱的現象,所以對外漢語教學也逐步形成一個專門的新興學科,20世紀80年代,就有專門的書目對“對外漢語教學”這一詞進行解釋,漢語學習的熱潮不僅是一個簡單的學科建立,而是代表了中國的不斷強大,更是國家建設完善自身的必備條件,這就要求在對外漢語教學方面應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對合格的對外漢語教師團隊的建設更是重中之重,所以我們應該加以重視,對于教師職業(yè)發(fā)展和培養(yǎng)方式,應投以更多精力進行探索和研究。

一.教師隊伍的建設及現狀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對外漢語教學就開始逐漸發(fā)展起來,根據漢辦統(tǒng)計,對外漢語教師隊伍共包括專兼職教師6000多人,于此同時教師的素質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其中包括很多的年輕教師,也有豐富對外漢語教學經驗的中年以上的教師,也有剛畢業(yè)的碩士生和博士生,可見,對外漢語教師的團隊正在逐步擴大,為對外漢語教學的發(fā)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目前,對對外漢語教學的發(fā)展比較注重對對外漢語教師基本素質的培養(yǎng)以及培訓,很少有專門針對對外漢語教師職業(yè)發(fā)展的研究,高校應該對對外漢語教師職業(yè)規(guī)劃的進行思考,入職前及在職的培訓固然重要,但不僅僅要重視培訓,于此同時,對教師整個職業(yè)的規(guī)劃也很重要,這對對外漢語教師素質以及質量的提高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二.對外漢語教師職業(yè)發(fā)展模式

作為一名對外漢語教師,不僅要掌握相應的知識,同時還應具備相應的能力,對對外漢語教師的的培養(yǎng),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多元化,多角度的進行訓練,使其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對外漢語教師。

1.教師的執(zhí)教能力的培養(yǎng)

無論作為對外漢語教師或是其他種類的教師,首先應該具備一定的執(zhí)教能力,這樣才能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一名對外漢語教師,更應該具備一定的執(zhí)教能力,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專業(yè)知識的培養(yǎng)。作為一名合格的教師,具備豐富的專業(yè)知識能夠在教學過程中發(fā)揮自如,尤其是一名對外漢語教師,更應該加強其專業(yè)知識的豐富性和準確性,在教授外國留學生的過程中,可以準確教會學生,靈活應對學生提出的各種問題。這樣不僅能收獲良好的教學效果,并能提升教師在學生中的地位,讓學生更有興趣的學習漢語。

(2)傳授知識能力的培養(yǎng)。學以致用,在對專業(yè)知識掌握的同時,應該學會如何去運用和傳授,如果不能將本身學會的知識很好的傳授給學生,就算掌握在多的知識也沒用,所以在對對外漢語教師的培養(yǎng)過程中,要加強傳授知識的能力,做到深入簡出,這就需要一名對外漢語教師在學習過程中多多練習并且多多實踐。

(3)課堂組織能力的培養(yǎng)。在成為一名合格的對外漢語教師的過程中,不僅要掌握專業(yè)的知識,同時也要有一定的課堂以及其他活動的組織能力,因為對外漢語的課堂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國家,可能性格,興趣等各不相同,這就需要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調動好課堂氣氛,組織好課堂教學,記準確又生動的把知識傳授給學生。

(4)才藝掌握能力的培養(yǎng)。對外漢語教師不同于其他科目的教師,它不僅需要學習專業(yè)課知識,同時還應該多才多藝,比如可以學習一門樂器,練習書法,棋藝,繪畫,茶藝等等,這就需要我們在對對外漢語教師的培養(yǎng)過程中多組織此類相關課程或者活動,掌握相應的才藝,這樣在教學過程中才能更好,更生動的組織課堂教學。

三、教師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

1.教師的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師的創(chuàng)新在教學過程中非常的重要,教學并不是很死板的按照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講授,要讓學生更好更快的掌握相應的專業(yè)知識,就需要對外漢語教師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和突破,對外漢語專業(yè)是一個新興并且有前景的專業(yè),許多方面還需要完善,比如教學方法,教學模式,職業(yè)培養(yǎng)模式等等,對外漢語的教學只有在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摸索的過程中進行突破,才能使對外漢語專業(yè)更好更快的發(fā)展起來,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就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采用新方法,新路子,開創(chuàng)一種新的教學模式,也許也能收獲更好的教學效果。

2.教師的研究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師的研究能力體現在教學過程結束后,對學生所掌握情況及講授方法進行研究改進,分析不同學生學習的不同的問題,針對每一個問題進行分析,對所采用的方法進行商榷,最后研究出更好的教學方法。在對對外漢語教師的培養(yǎng)過程中,應多讓其參加各種組織教學活動,分成小組,每個小組成員分別進行實踐教學,然后沒組成員進行商討,研究,針對不同的知識講授提出更好的方法研究,這樣不斷培養(yǎng)其教學反思能力,對外漢語教學的發(fā)展還有很長的路子需要走,需要每一個對外漢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學習,不斷改進,不斷的突破,找出更好的教學方法,使對外漢語的教學更加完善,對對外漢語教師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提出更好的發(fā)展方法,為對外漢語專業(yè)美好的明天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作者單位:沈陽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劉:《對外漢語教育學引論》,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0年版。

[2]申莉:《對外漢語教師職業(yè)發(fā)展的思考》,《北京聯合大學國際交流學院》,2010年第30卷第6期,第32-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