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會計基礎實訓總結范文

會計基礎實訓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會計基礎實訓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會計基礎實訓總結

第1篇:會計基礎實訓總結范文

關鍵詞 中職會計 實訓教學

中等專業(yè)學校財會專業(yè)的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大批德才兼?zhèn)?、適應經濟社會發(fā)展需要的應用型會計人才。會計模擬實訓教學是輔助理論教學的必要手段,學生在模擬實驗室中可接觸到仿真性強的實物,并能親自動手操作,可以增加學生對課程的感性認識,鞏固理論知識,更為重要的是,使學生在求學階段已初步具備專業(yè)化的業(yè)務能力,為走向工作崗位打下良好的基礎。

一、會計實訓教學與理論教學的關系

會計學作為一門專業(yè)學科,只有學生先通過課堂教學了解會計基本原理,掌握現代會計核算的專門方法,而后才能順利開展實操訓練。理論教學仍是學習會計知識的基本形式,是基礎,是根基,因此會計理論教學和會計模擬實訓是理論和實踐的關系,是相輔相成的,二者互為補充,共同形成會計教學的有效形式,使會計知識由抽象變得具體,由難懂變得生動,由此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成效。另外,會計模擬實訓并不是僅僅讓學生學會填制憑證、登記賬簿,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在學習中扮演積極主動的角色,在與企業(yè)交易事項的接觸中學會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學會獨立思考和具有創(chuàng)新能力。

二、中職會計專業(yè)實訓教學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中職教育是以就業(yè)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教育,其目標是促進學生職業(yè)能力的發(fā)展,讓學生走出校門時能夠快速實現由學生向職工的角色轉換,完成相應工作崗位的任務。對會計專業(yè)來說,由于真實的會計崗位涉及行政、企事業(yè)單位的商業(yè)機密,會計崗位本身能容納的人員有限。對于一般企業(yè)而言,會計部門所設置的會計崗位少則 1 個,多則 10 多個,不可能像基層生產部門或銷售部門那樣需要大量職員,辦公場所最多2-3 間辦公室,有的公司就集中在一間大的寫字間辦公,因此,即使企業(yè)建立實訓基地,一次也只能接受幾個學生實訓,解決不了學校每年一、二百學生的實訓問題。中職院校實訓基地建設是學生進行實習實訓,增強職業(yè)能力的必要條件。因為會計本身是一項實踐性、技術性很強的工作,幾乎所有企業(yè)在招聘會計人才時,都要求至少有 1-3 年相關工作經驗,這種工作經驗是學校會計教育無法解決的,必須通過建立校內實訓基地或者與企業(yè)合作,共建校外實訓基地,才可能增加學生的工作經驗,從而增加學生的就業(yè)機會。

三、會計實訓教學的現狀

會計是一個理論性和實踐性都很強的專業(yè),同時也是一個規(guī)范性和操作性很強的職業(yè),會計的專業(yè)教學要為學生將來從事會計職業(yè)而服務,必須使學生確實掌握從事會計工作必備的專業(yè)知識和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能力是會計專業(yè)的根本目標,各級學校會計學專業(yè)一直致力于實踐教學的研究和探索,通過實訓加強實踐教學,開設了模擬做賬、課程實習、業(yè)務實習等實訓環(huán)節(jié)的課程,初步形成了實訓教學模式。然而,隨著經濟的發(fā)展及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會計法規(guī)、政策和財務制度更新變化很快,社會對會計教育的要求有了很大的變化,會計專業(yè)的實訓教學雖然也得到了長足發(fā)展,但與快速發(fā)展的現實需要相比,現行的會計實訓教學模式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一)重基礎技能,輕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

模擬過程中學生只能簡單的填制憑證,登記賬簿以及編制報表等。 而會計現實工作中業(yè)務操作要詳細具體得多,如憑證審核,要求會計人員能快速識別憑證的真?zhèn)?,辨別有關人員的簽名或蓋章,判定業(yè)務發(fā)生日期、內容、數據是否真實,填制單位公章是否齊全正確; 憑證所記錄的業(yè)務是否合法,財務決策、財務管理、財務分析、納稅申報等等,這些職業(yè)能力在模擬實訓中基本被忽略了。

(二)重會計核算,輕會計監(jiān)督。

目前的模擬實訓大多是學生根據教師發(fā)的原始資料先編記賬憑證, 然后根據記賬憑證登記賬簿,最后編制會計報表。 整個模擬實訓至始至終由個人獨立全部完成,淡化了會計工作崗位,使學生崗位意識不強,對實際工作崗位的職責、工作內容不明確。 由此可見,模擬實習只注重核算職能而忽略了對有關資料的審核, 體現不出會計的監(jiān)督職能。

(三)重手工操作,輕電算化操作。

長期以來會計模擬實訓都是按會計的核算程序手工做賬最后裝訂成冊便算大功告成,而隨著會計電算化的普及,很多企業(yè)的手工與電算化操作已經合二為一。 而模擬實訓卻忽視了計算機模擬,就不能讓學生體驗實際工作中手工與電算化操作結合的過程, 也不能體會用計算機做會計工作的樂趣。 或者已進行電算化操作,但手工與電算化操作資料是兩套資料,讓師生對手工實訓的正確性缺乏印證。

(四)重課內實訓,輕課外實訓。

中職會計專業(yè)的課堂實踐教學主要是結合專業(yè)課的理論內容。 對手工會計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會計業(yè)務的處理進行理論轉換,加強學生對實際會計工作的認識。 但課堂實踐畢竟有限,學生作為被動接受者,欠缺自我思考時間,在教師的引導下只能完成基本層次的理解,沒有形成系統認識,更無從理解會計循環(huán)中的勾稽關系,造成一旦脫離教師的指導,獨立完成任務就無從下手。

(五)重學生的練,輕教師的導。

在整個實訓過程中,學生基本上都是按填制會計憑證,登記賬簿,編制會計報表這樣的過程進行的,最后由老師進行檢查并打分。 實際上這樣的會計實訓大多是學生練習,而老師的指導有限。 同時指導老師本身自己對現實會計實務操作也不了解,畢竟是從學校到學校,沒有全面接觸過企業(yè)財務的工作,使得教師的指導缺乏針對性和權威性。

(六)重教材的有,輕教材內容實用性。

大多數綜合模擬實訓教材僅僅包括了基礎會計、財務會計和成本會計的內容,基本上沒有提及企業(yè)部門設置、會計崗位設置、會計崗位能力要求、憑證傳遞程序等,而對于如何進行網上報稅、納稅、合理避稅,如何進行財務分析、財務預測、財務決策,如何進行內部控制監(jiān)督只字未提。與真實的業(yè)務畢竟有很大差距,學生對企業(yè)的會計業(yè)務認識不夠深刻,也難以做到觸類旁通,這樣的實訓還不能較好地滿足實際工作崗位的需求;同時教材明顯偏重于訓練學生的會計核算的基本操作能力,忽視了培養(yǎng)學生的企業(yè)管理能力和審計監(jiān)督能力,顯然不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yè)能力。

四、構建能力本位的會計基礎實訓教學的措施

(一)形成較完整的會計模擬實訓教材體系。

提高會計模擬實訓教學質量的重要一環(huán)是會計模擬實訓教材的選定。首先,在選用和編寫會計模擬實訓教材時,要根據中職財經類會計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使選定和編寫的會計模擬實訓教材適時實用、內容新穎。其次,教材成體系。各實訓教材之間相互聯系,各有側重,教材之間既突出重點,又相互聯系,而且層層遞進。第三,單項實訓教材和綜合實訓教材成體系,如財務會計模擬實訓既要按各章節(jié)編寫的分步實訓教材進行單項實訓,又要按編寫的綜合實訓教材進行綜合實訓,形成多層次多角度實訓教材體系。

(二)按照任務驅動、項目導向的模式實行實訓教學。

會計基礎實訓教學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為主體,著眼于學生職業(yè)素質、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以培養(yǎng)社會需要的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端技能性會計專門人才為主要目標。這種教學模式創(chuàng)設真實的工作崗位和工作流程,融教、學、做為一體。在各種實訓項目中,均按會計工作任務的要求,確定實訓目標、實訓內容、考核方式及評價標準,突出培養(yǎng)學生的職業(yè)能力,注重實訓的實用性和針對性,達到會計知識、能力與素質并重的培養(yǎng)要求。會計基礎實訓項目應既有單項的實訓,也要有綜合的實訓。在專項實訓操作的基礎上,再進行一次全面、完整、高仿真的企業(yè)實務操作綜合訓練,而且實訓的憑證、賬簿、報表都是與會計工作實際使用的基本相同,力求做到實訓資料準確、規(guī)范,實訓項目內容具有實踐性、啟發(fā)性、應用性、綜合性。由于會計基礎實訓是會計專業(yè)實踐教學的起始環(huán)節(jié),是會計專業(yè)學生對會計工作的初次接觸。所以在會計基礎實訓內容的選擇上不宜過難、業(yè)務不宜太過復雜,應盡量淺顯易懂。單項實訓具有針對性,可以讓學生了解、熟悉怎樣填業(yè)務單據、怎樣寫憑證摘要、編號、怎樣記賬、結賬等。綜合實訓通過讓學生獨立完成從原始單據的填制到最后編制出會計報表的全部會計處理過程,可以使學生了解各實訓項目之間的有機聯系,將各項目融會貫通。

(三)實訓教學和專業(yè)知識有機地結合。

會計專業(yè)知識來自于會計實踐,是會計實踐經驗的概括總結,同時又對會計實踐工作加以指導。會計專業(yè)知識與會計實訓的有機結合,能突出會計知識的實用性。學生通過會計實訓教學,把學生的理論思維引到與會計工作相結合的實際中去,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對于會計基礎課程,學生不僅要掌握好其中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務操作上去,提高業(yè)務處理能力。而會計基礎課程主要針對的是會計初學者,許多學生在剛開始接觸會計專業(yè)課程時都覺得會計比較難,對會計上的一些名詞、術語感到很陌生,如復式記賬、會計憑證、平行登記、會計賬戶等。學生能記住概念,卻不理解,更不能靈活運用。通過會計基礎實訓教學,通過學生對會計實務的親身操作,能幫助學生對專業(yè)名詞術語、程序、方法、流程的理解和掌握,能很快地掌握對實物的認識及實務的操作,并能熟練應用。在會計基礎實訓中,學生對一些專業(yè)知識,根據實訓需要自主去解決,可以提高學生的業(yè)務處理能力,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使學生在實訓中能夠體會到一種成就感,通過實踐操作讓學生經歷一個從理論到實踐再到理論的上升過程,使學生既會“做賬”,還“懂賬”,且會“用賬”。在會計基礎實訓中,每一個實訓項目開始前,教師應引導學生回顧會計基礎已學的會計專業(yè)知識,并根據專業(yè)知識和實訓項目,了解實訓的內容、要求、程序等;在實訓過程中,學生在會計實踐操作時,應回顧已學會計專業(yè)知識對會計實踐的要求、操作步驟、注意事項等,以正確、規(guī)范地完成項目任務;實訓結束后,教師和學生本人應根據實訓中存在的問題、薄弱環(huán)節(jié),區(qū)分問題存在的根源,有針對性地解決學生知識的不足,或技能的缺乏,抑或知識和技能的協調運用。

(四)實訓教學必須堅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

為使實訓教學收到良好效果,達到預期目的,會計基礎實訓教學必須堅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以合作設計、合作指導、合作考核為主線,對實訓項目、實訓內容、考核方法和過程由學校教師和企業(yè)會計人員共同設計和完成,雙方合作培養(yǎng)學生的會計技能,形成雙方參與、共同教學、雙方評價的教學模式,突出人才培養(yǎng)的針對性、靈活性和開放性,增強會計基礎實訓教學活力,提升教學質量。

中職院校教師真正從事過會計崗位工作的較少,缺乏實踐經驗,但會計工作資料多、數據多,應注意的細節(jié)多,對于實踐經驗不足的中職院校教師來說,無論是實訓項目的安排、內容的選擇、會計技能的指導等多方面,不可能做到完全與企業(yè)會計工作崗位相符,實現與會計工作實務的零距離。所以,會計基礎實訓教學必須引進企業(yè)的工作人員,校企聯合組織實訓,將企業(yè)的會計流程、會計標準、會計規(guī)范引入教學內容,為實訓提供真實的崗位訓練、營造職場氛圍和企業(yè)文化,強化學生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精神培養(yǎng),加強實踐育人,提高會計基礎實訓的針對性和時效性,提升實踐教學和技能訓練的效率和效果。

參考文獻:

第2篇:會計基礎實訓總結范文

【關鍵詞】 五年制高職 會計專業(yè)課教學目標 有效達成 實踐與探索

五年制高職教育是我國職業(yè)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江蘇為例,五年制高職教育發(fā)展僅十多年,許多教學體系才剛剛具備,還須不斷完善,評價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yè)課教學目標是否有效達成幾乎是空白。在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yè)課教學大綱中明確指出其教學目標為“要培養(yǎng)學生的會計專業(yè)理論知識和綜合實踐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應用能力”。即會計專業(yè)課教學要充分在學生掌握一定的專業(yè)知識基礎上,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過程,體現了學生對會計專業(yè)課知識的綜合運用。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fā)展,會計專業(yè)性和技術性日趨復雜,通過對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yè)課教學目標有效達成研究,來探討如何更好地培養(yǎng)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yè)學生。

一、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yè)課教學目標的現狀

1、教材內容枯燥復雜,教學目標難以理解

會計專業(yè)課教學目標衡量涉及的業(yè)務內容多而且復雜,目前各種版本的教材,在內容表述上大多使用冗長的文字、表格和會計專業(yè)課教學目標分錄。如果沒有教師的有效講解,學生很難通過自己看書學會相關知識。尤其是對于涉及專業(yè)術語方面的內容,比如有關會計結算業(yè)務的專屬名詞:“托收承付”、“匯兌”等,教師如果僅通過文字說明而不借助其他教學方法,仍然會使學生感到枯燥、難懂,學習的積極性下降、甚至對會計專業(yè)課教學目標產生負面認識,久而久之便會給學生的課堂學習樹起一道屏障。

2、授課方式單一,理解教學目標的效果較差

在會計專業(yè)課教學目標教學過程中,教師大多以板書講授為主,授課方式較為單一,缺乏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教師在追求表述完整和解釋到位的同時,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學習積極性,抽象的文字解釋越多越容易造成學生的厭倦和抗拒情緒。所以如果教師對一些關鍵、重點內容僅僅是照本宣科,將書本上的文字直接搬到黑板上,學生仍然會聽不明白,這樣既影響課程進度又降低課堂教學效率,從而使學生理解教學目標的效果較差。

3、學生學習目的不明確、缺乏主動性,教學目標無法有效達成

五年制高職學生來源于經過幾次篩選后的初中畢業(yè)生,不但文化基礎比較薄弱,還缺少學習的主動性,加上五年制高職的學習環(huán)境明顯不同于中學里高壓、被動的學習氛圍,學生對會計專業(yè)課教學目標這種較抽象的概念自然很難提起興趣,可迫于學分的壓力,他們只能被動記下某些知識要點。這種被動的知識傳遞方式造成學生只為考試而學,從而教學目標無法有效達成。

二、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yè)課教學目標有效達成存在的問題

1、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脫節(jié)

教師很容易犯的錯誤是先設定內容,再思考教學目標,對于教學目標的必要性欠缺考慮,這往往會導致教學目標與教學內容脫節(jié),講授精彩紛呈,但對教學目標的實施卻沒有任何幫助,教師成了單獨表演。

2、教學目標任務不明確

“學生要做什么”,“為什么要布置學生這樣做”,要么老師自己都不是很清楚,要么沒有給學生解釋清楚,學生不知道自己的任務和職責,有的就無所事事,不參與,作業(yè)時草草了事。

3、對教學目標主體缺乏必要的了解

教師為完成教學目標的傳授服務,往往根據自己的經驗主觀判定學生的缺陷,而忽視了每個學生發(fā)展的特殊需要,忽視不同學生的學習困難與成長過程。

4、教師實習實訓時對教學目標缺乏必要的過程指導

實習實訓教師過于粗放,只負責布置教學任務,提幾個要求,然后著手讓學生去做。在此之前,沒有給學生必要的理論指導,在教授過程中,沒有給與學生適當的任務指引與監(jiān)督,學生處于放任自流狀態(tài),對教學目標的理解不深,分析教學目標的意義不透,學生自然缺乏興趣。

5、教學目標的評價“一錘定音”

往往以最后的作業(yè)展示或考試成績?yōu)樵u價標準,從而使評價標準過于籠統,忽視過程性評價,忽視學生在其中的表現與思考,讓學生無從適應。同時,過程冗長,分得過散,耗費精力太多,滋生師生的疲憊感,都會使學生喪失興趣,導致低效甚至無效。

三、有效達成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yè)課教學目標的實踐與探索

1、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yè)課教學目標有效達成應遵循的原則

在會計專業(yè)課教學目標有效達成中進行實踐與探索,我們應該堅持以下的原則:第一,以學生為中心原則。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實際需要與學習困難。面向每一個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解決不同學生在學習中面臨的不同困難。第二,實踐―體驗原則。在實習實訓中,通過學生的親身經歷、具體體驗、反思觀察、抽象概括和行動應用,讓學生在“學中用,用中學”。第三,因材施教,以實用、夠用為度。以夠用為原則整合教學內容,以適度為原則制定及實施教學目標和選擇教學內容,切合學生實際,解決實際困難。第四,具備職教自身的功能定位,彰顯職教特色。五年制高職校的會計專業(yè)課教學必須深深地打上職業(yè)教育的烙印,與學生的專業(yè)發(fā)展和職業(yè)能力的培養(yǎng)相結合,實現會計專業(yè)課教學目標向專業(yè)教育的巧妙過渡,才能真正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2、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yè)課教學目標有效達成的評價

教學目標評價是以教學目標為依據,運用可操作的科學手段,通過系統地收集有關教學的信息,對教學目標是否有效達成作出價值上的判斷,并為之自我完善和為有關部門的科學決策提供依據的過程。有效的教學目標評價主要包括對學生學習的評價、對課堂教學過程的評價以及教師的教學反思這三個部分。

第一,評價學生的學習目標。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通過課堂觀察、成長記錄、學生考試等評價方式全面評價學生的學習目標,并且努力做到4個重視:重視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評價、重視學生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的評價、重視對學生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的評價、重視評價主體和方式的多樣化。第二,評價教師的課堂教學目標。課堂教學是教師依據課程標準的理念與基本要求,在全面駕馭教材的知識體系、知識結構和編寫意圖的基礎上,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對教學內容進行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是教師教學技能、教學能力、業(yè)務水平、文化修養(yǎng)、教育觀點、師德和思想素質的綜合表現。可從教學環(huán)境、學習活動兩個維度對課堂教學過程進行評價。第三,評價課后教學效果,反思教學目標是否有效達成。反思是教師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及由此而產生的教學效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教師獲得發(fā)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學過程不僅是教師對學生傳授知識的過程,更應是教師自我成長的過程。在課程改革中,教師應在“課堂拼搏”中“學會教學”,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和教學效果進行審視顯得非常重要。

3、五年制高職《會計基礎》教學目標有效達成的具體實踐與探索

(1)《會計基礎》教學目標的內容崗位化。會計工作是一個從憑證填制為始到報表編制為終的一個較為規(guī)范、有序、周而復始的循環(huán),教學目標內容及順序安排應該源于會計工作實踐,應該按照會計工作過程來組織,根據會計工作要求來設置。如圖1所示。

(2)《會計基礎》教學目標要做到“學、做、導、訓一體化”。為了確保《會計基礎》教學目標有效達成,教師在課堂組織教學要做到“學、做、導、訓一體化”,突出學生的主體與教師的主導,實踐理論一體化;以引導啟發(fā)為主,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要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運用案例教學,提高學生的交流技巧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正確引導學生進行自學,提高自學能力。

(3)《會計基礎》教學目標的環(huán)境職場化。教學環(huán)境最好模擬“工作氛圍”,將課程在會計仿真實訓室進行,模擬若干個單位財務科,要配有多媒體設備、實物投影儀,滿足項目化教學目標需要;條件許可應考慮會計模擬軟件;課程到單元,需要系統考慮、統籌安排,全部工作推進需要有效的制度保障,需要必要的財力保障、高效的團對協作。

(4)《會計基礎》教學目標的途徑多元化。在五年制高職《會計基礎》教學目標有效達成中,任課老師不僅傳授具體的會計基礎知識和技能,而且及時闡明這些知識與技能在企業(yè)中的實際應用,以及應用中所應遵循的各種規(guī)則,使《會計基礎》教學目標緊緊和企業(yè)需求相貼近,這樣,學生將專業(yè)學習與企業(yè)需求有機結合,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課程中要注意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老師引導與學生感悟相結合。如通過討論,促使學生思考,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活動,通過自由發(fā)言,鍛煉學生溝通與思考能力。

(5)《會計基礎》教學目標的考核精細化?!稌嫽A》教學目標突出能力目標,就要研究如何突破知識考核,怎樣體現“能力考核”、“素質評價”的要求。橫向看本課程采取素質、能力、知識三者相結合進行考核,縱向看平時教學、實訓成果、期末考試相結合,全方位考核學生本課程綜合水平。

如表1所示,課程綜合成績=平時教學目標(30%)+實訓成果目標(30%)+期末考試(40%),素質考核主要取決于平時教學目標表現和養(yǎng)成效果(實訓成果中的具體體現)兩方面,既重過程、也重結果。平時教學目標取決于課程參與程度、學習階段總結認識、平時課堂實訓中素質點等幾個方面情況進行考核,結果考核主要根據學生綜合實訓成果中素質點表現及相關總結綜合評價。

平時成績=素質(30%)+能力(40%)+知識(30%),素質、能力、知識考核比例見表2,素質主要根據學生課堂表現、團隊及學生自己完成賬簿體現的素質點來考核,能力主要根據學生完成的會計賬簿質量進行考核,知識考核主要根據學生課堂提問表現或單元知識測試考核。

實訓成果成績=素質(40%)+能力(60%)。具體見表3、表4。

總之,開展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yè)課教學目標有效達成的研究,有利于促進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yè)學生素養(yǎng)的提升,也有利于拓展學生的學習和思維空間。為了適應發(fā)展,現在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yè)課教師也一直致力于會計專業(yè)課教學目標的實踐與探索,逐步形成對五年制高職會計專業(yè)課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

(注:本文為“江蘇省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登記號:ZYC33。)

【參考文獻】

[1] 張漢梅:中職會計有效教學研究[J].中國城市經濟,2011(2).

第3篇:會計基礎實訓總結范文

教學內容主要從內容設計思路、組織方式與目的等方面介紹。我國各個高職院校的財務會計教學課程內容基本都是以會計基礎模擬實訓為主,而財務會計的有關實訓相對較為匱乏,有的設置了財務會計實訓,但內容基本與會計基礎模擬實訓內容相差不大,只是其經濟業(yè)務相對復雜些《。財務會計實務實訓》的教學內容的設計思路是,通過進行實踐教學,加深學生對會計理論知識的深刻認識,提高學生自主學生的積極性,增強學生實踐能力以及職業(yè)道德素養(yǎng)。在進行實訓時,引入企業(yè)實際案例,根據實際賬務的具體情況,以作業(yè)流程為導向,提高學生的適應能力和動手能力。針對會計崗位的設置以及會計核算的要求,突出會計核算實際業(yè)務操作。由于中小型企業(yè)的會計崗位設置包括出納、核算、審計等,采用一崗一人或一崗多人的設置模式,團隊之間相互合作和監(jiān)督。因此,財務會計教學在組織上需要嚴格按照不相容崗位相分離的原則,分為財務負責人、出納、制單、審核等多個崗位,組成實訓小組,輪流擔任,滿足各單項技能的基本要求。財務會計實訓的目的是確保學生能夠掌握綜合處理會計業(yè)務的能力,獨立編制會計憑證、會計賬簿以及財務報表,提高其動手能力。

2《企業(yè)財務會計》課程實訓體系存在的問題及措施

2.1實訓項目設計有待完善實訓設計的主要問題是高職院校的財務會計實訓沒有落實到實處,教學課程中的專業(yè)基礎課程和專業(yè)課程都設置一些財務會計實訓,比如每學期安排10-20學時的實訓課程,但是大部分的高職院校在實際教學中,沒有將財務會計實訓貫徹落實,導致會計實訓形同虛設。發(fā)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高職院校的教學單位沒有對實訓的具體內容、實訓方式以及實訓標準制定詳細的準則和規(guī)劃。解決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1)根據《企業(yè)財務會計》課程實訓的具體教學內容、要求以及目標,制定一套有機嵌入《企業(yè)財務會計》課程教學中的系列“企業(yè)典型經濟業(yè)務核算單項仿真實訓”項目(。2)對會計實訓課程科學合理安排,采取循序漸進、由簡單到復雜的逐漸深入的模式,提高會計實訓的覆蓋面積以及其仿真性,利用先進的手段嚴格要求,設計好每一個實訓項目的具體環(huán)節(jié)。(3)任職教師需要根據會計實訓的要求和標準,開展單項仿真實訓,在進行嵌入式企業(yè)典型經濟業(yè)務單項仿真實訓中,注重提高學生的計算機技能水平。

2.2師資隊伍實務能力有待加強目前高職院校的財務會計實訓任職教師基本都是專業(yè)的會計教師,實訓教師都具備較高的會計專業(yè)理論知識,卻相對缺乏實訓經驗,實務知識比較欠缺,對企業(yè)實際的業(yè)務操作程序不熟悉。針對教師隊伍整體素質不高的問題,學校需要加強對會計教師的實訓培訓,鼓勵會計教師利用放假時間去相關企業(yè)或者會計師事務所進行掛職定崗培訓,熟悉企業(yè)實際業(yè)務操作的背景,增強教師自身實際業(yè)務能力,實現會計專業(yè)理論與實際有機結合,從而保障教師更好地指導學生的實際會計業(yè)務操作能力的提高。

2.3校內生產型實訓基地有待建設許多高職院校的《財務會計實訓》課程的實訓場地僅限于實訓室,并且只有在進行建賬實訓時采取相關企業(yè)參觀。在參觀過程中,由于耗費經濟成本較高,所以讓學生動手的機會較少。高職院??梢試L試成立一個記賬公司,主要進行會計咨詢、記賬、報賬等業(yè)務活動。在進行財務會計實訓時,教師可以領導學生參與企業(yè)記賬業(yè)務,以“做”代“教”,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真正接觸企業(yè)的會計實務操作,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高職院校還可以嘗試建立現代物流學院,成立物流企業(yè),為物流專業(yè)的學生提供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敦攧諘媽崉諏嵱枴方虒W時,可以充分利用這一平臺,參與物流企業(yè)的日常財務核算工作,加強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3總結語

第4篇:會計基礎實訓總結范文

關鍵詞:問題;開放性教學法;行動導向教學法;場景教學法

會計基礎這門課程從性質上來看,它是微觀經濟管理方面的重要學科——會計的分支之一,它是經濟管理類專業(yè)的公共課程。會計基礎主要闡述了會計專業(yè)的基本理論、基本方法以及基本操作技術,旨在為學生指明會計的基本職能、特點、對象、任務以及會計工作的意義。按照教學大綱的規(guī)定和要求,會計基礎學科的教學工作幫助學生理解會計要素、會計科目、會計賬戶、會計記賬方法、會計程序以及理解掌握會計報表等各種相關內容和操作。

一、新課標背景下的《會計基礎》教學問題

1 重理論、輕實踐

會計基礎作為會計領域的入門學科和初級分支,它是理論與實踐綜合性很強的應用性學科,它要求學生在理解和掌握會計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基本技術的基礎上培養(yǎng)自己的動手能力,提高自己的操作技能。

然而,現行的會計基礎教育工作很大程度上都只是拘泥于課本的理論知識,忽略了會計基礎的實踐性、技術性和操作性。很多學校會計基礎的實踐活動也只是讓學生簡單認識一下原始憑證,填制幾張憑證而已,學生并沒有真正地參與到會計實踐中,無法體會會計的整個操作流程。

現行會計基礎教育“重理論、輕實踐”的會計教學方式根本無法提高學生的會計專業(yè)技能,更無從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展式思維。學生僅掌握了理論,解決實際問題中仍然無從下手,無法培養(yǎng)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這樣畢業(yè)根本無法滿足社會的需要,畢竟招聘單位更愿意聘用動手能力強、有會計實踐經驗的人才。

2 重講授、輕體驗

很多學校在會計基礎教學過程中仍然以“教師講授”這種單一教學模式也主:教師根據章節(jié)按部就班地講授課程,忽略了在課堂上教師只是一個合作者、引導者、促進者,真正的目的在于引導、促進學生參與到課程上來,并與之合作完成課程過程。這種傳統的“滿堂灌”“填鴨式”等的教育方式已經無法適應新課標的要求,因為這種教育方式只是根據教材順序講授理論,學生缺乏實踐認識。對理論的理解也不夠深刻,很難引起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甚至可能會使學生對會計專業(yè)產生厭惡情緒,而這些都嚴重影響了會計基礎的這門學科的教學質量,甚至威脅到了未來會計專業(yè)人才的培養(yǎng)。

二、新課標背景下的《會計基礎》教學方法探索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會計基礎》的教學工作要摒棄傳統的“重理論、輕實踐”“重講授、輕體驗”的教學方式,在方法上力爭創(chuàng)新,尋求突破。

1 開放性教學法

所謂開放性教學法,就是指以學生興趣為導向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教師帶有一定目的性地創(chuàng)設和引入一些形象生動的具體場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體驗,強化教學的開放性,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知識,同時也培養(yǎng)了學生良好的思維方式和知識技能,強化了學生的專業(yè)能力的一種方法。

(1)教法開放

在現代教學中,科技快速發(fā)展帶來了各種新的手段,教師可以運用投影儀、計算機等各種多媒體教學工具,將枯燥的文字轉化為生動的圖像,這樣不僅提高了教學的趣味性,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

筆者以講授材料采購時有關銀行結算方式、結算憑證的填寫方法為例,教師可以預先將現金。轉賬支票等憑證做成課件,在課堂上利用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生動直觀的表達課本內容,使繁瑣枯燥的內容轉化為更為直接易懂的內容,以實際操作示范為教學方式,現場實地為學生解答有關結算的各種問題,尤其是實際操作中的易錯點、忽略點等。如下圖所示:

教師講授完后,大部分時間由學生自主練習。教師采用模擬場景法,將學生分組,分別安排角色,模擬會計實務現場,讓學生參與會計實踐的各個流程中,填制“現金支票”“轉賬支票”“進賬單”“增值稅專用發(fā)票”等等。

(2)地點開放

傳統的教學方式中一般都把教學地點設在教室,而開放性教學法更側重于教育的實質,并不拘泥于教學的形式,只要能加強學生對會計基礎的理解,教學地點可以視情況而定。教師可以將教學地點設在實驗室,或者預先聯系好的實際單位,讓學生們現場觀摩,了解整個會計工作程序,實地體驗會計科目、會計平衡式的變化和作用。

(3)內容開放

教師授課內容可以不拘泥于教材,也不必按章節(jié)順序教學,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將相關的內容整合成一個教學模塊,幫助學生理解整個會計過程。例如,在學生掌握借貸記賬法的原理和操作以后,教師可以將會計憑證、會計賬簿這兩章純理論的章節(jié)與后一章“工業(yè)企業(yè)的主要經濟業(yè)務核算”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模塊,系統的講述有關“籌資、采購、生產、銷售、利潤形成、分配”。在每一個模塊的學習過程中,按照一定的流程用具體的憑證來取代抽象的-語言(流程如下)。再例如,企業(yè)在采購模塊時,教師可以預先準備好與采購的相關的原始憑證,在向學生介紹這些原始憑證內容的時候,說明如何填制審核無誤的原始憑證。如何根據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以及根據記賬憑證平行登記的原因,讓學習在學習中做學合一,真正地將理論與實踐結合在一起。

2 行動導向教學法

第5篇:會計基礎實訓總結范文

關鍵詞:基礎會計;會計教學;教學方法;改革

《基礎會計》課程是經濟學科各專業(yè)必修的基礎學科,是學習會計其它課程的基礎,也是經濟類相關專業(yè)的必設課程?;A會計課程介紹了會計最基本的理論和學習方法,有利于增加學生的知識內容,使學生學習和理解《基礎會計》中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實操技能,并為他們學習更多專業(yè)的會計知識和相關課程做好鋪墊作用,應是《基礎會計》教學的出發(fā)點和落腳點。

1基礎會計教學現狀分析

1.1注重理論教學,忽視實踐教學

目前,在多數院校中,基礎會計教學側重理論、原理和和基本方法的教學,但是對實踐環(huán)節(jié)卻忽視了。會計學科本身是一個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如果不能夠實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有機結合。忽視實踐直接的影響就是,學生不能夠良好的進行會計實務工作,也很難適應企事業(yè)單位的工作。

1.2教學理念滯后,不利于教學開展

目前,在基礎會計課程教學中,教師有時過分強調了學生理論知識學習的系統性,而忽視了實踐知識的系統性。且在教學活動開展中,大多是以學生為中心,課堂知識講授占據了主要課時。學生可支配的時間很少。正是由于學生主體性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造成學生學習積極性不夠,進而直接影響到基礎會計教學質量。這些問題的存在,從思想上體現出來當前基礎會計課程中存在的教學理念的滯后。因此,在開展基礎會計課程時,必須對教學理念進行更新,正確認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以及利用各種資源開展基礎會計實踐教學的必要性。

1.3教學手段單一,教學方法應用效果不佳

現在基礎會計教學主要包含三大要素,教師、教材和學生,教師在基礎會計教學中處于主導地位。傳統的基礎會計教學,以板書為主要形式,以課堂為主要教學地點,通過將書本內容傳授于學生,使學生理解和掌握基礎會計的知識、理論和實踐方法等內容。近年來,基礎會計教學也創(chuàng)新了很多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教師開始將這些手段和方法運用到實際教學之中,如情景再現教學法、啟發(fā)式教學法等。由于不同學校的教師隊伍、教學思想、鼓勵措施等因素的約束,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得到的教學效果不太理想。因此,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以及運用方面,應立足基礎會計課程特點,通過將理論實際運用到演練中,才能提高學生理解和運用理論的能力,進一步提高教學水平。

1.4實驗條件有限

會計專業(yè)教學內部資源也不充足,使實驗教學存在一定瑕疵,根本無法達到預期教學效果:首先,由于會計專業(yè)師資力量比較薄弱,教學過程中運用的實驗資料與社會脫節(jié)。目前學生使用的理論練習題和實驗用的材料大都是一些資產、收入、費用、所有者權益等的單項練習,使學生掌握不了系統的經濟業(yè)務流程。小部分的綜合練習也與實際不符,都是由教師根據書本內容自行總結的,缺少真實性。其次,資源配置效率低,而且學?,F有的教學資源得不到充分發(fā)揮,使實驗教學材料在選擇上、類型上和難易程度上有著很大的隨意性。

2基礎會計教學方法改革策略

2.1校企合作建立實訓平臺

通過校企合作建立基礎會計實訓平臺,為基礎會計教學的開展奠定基礎。目前,高校與企業(yè)建立在互利雙贏、長期合作的原則,通過簽訂合作協議,建立長期合作的戰(zhàn)略伙伴關系。在校企共建的實訓基地上,可以將企業(yè)的一些需求滲透到基礎會計實際教學中,學術可以學習到一些實用的知識。同時,實訓平臺也為基礎會計教學的開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礎。

2.2強化實踐性教學,實現理論聯系實際

基礎會計的實踐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的不同,可以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方式,如實驗教學、實訓教學和讓學生到企業(yè)實習等,培養(yǎng)學生實際運用知識的能力。具體而言,應從如下幾方面入手:一方面,可以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同時開展的單項訓練和所有內容講解完后的綜合訓練。在理論教學的同時要進行針對性的單項訓練,學生一邊學習一邊鞏固,讓學生掌握運用理論知識處理遇到問題能力。另一方面,要創(chuàng)新實踐教學方法,不要僅停留在手工階段,也要開展電算實訓教學,采用手工教學、電算教學和多媒體教學等形式相結合,將會計實訓變得豐富多彩。

2.3對手工記賬實行全面仿真教學

在基礎會計教學中,應實行全面仿真教學,通過手工記賬,使學生更好的掌握基礎會計的知識和技能。具體如下:首先,全面開展手工記賬模擬訓練,把涉及到財務部門的各種業(yè)務進行精煉,作為會計模擬訓練中的內容,學生運用賬簿、會計憑證和運算工具等,通過演算、寫等實際操作,獲取會計知識和實操能力,使學生掌握財務部門各種業(yè)務環(huán)節(jié)。其次,在前面訓練基礎上,由學生按需求分成幾個小組,然后將每個組分配一個財務部門內的崗位、企業(yè)與財務聯系密切的崗位、銀行與財務工作中辦理轉賬業(yè)務的每個崗位進行角色輪換,每個同學的崗位不同,并明確這個崗位的基本工作內容,等學生掌握了所在崗位的內容后,再換到其他崗位上去,這樣通過不斷的輪換學生能更好的掌握財務部門的各項業(yè)務。

2.4配備經驗型的實訓指導教師

有經驗的實訓指導師資隊伍是基礎會計教學順利開展的根本保證?;A會計教學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和實踐性,如果不能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會計實操能力就無法得到有效地提升。一方面,要建立校外企業(yè)實訓基地,讓教師定期去實訓基地進行培訓,不斷提高教師的實際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學校除了運用內部的師資力量外,還可以從一線企業(yè)的會計部門聘請高水平的會計人員對學生進行指導教學,使學生理解的更透徹,利于提高學生會計實操能力。

2.5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多種教學手段相結合

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有著其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在《基礎會計》課程中逐步采用現代化信息技術開展會計基礎教學。首先,通過多媒體技術可以將相對枯燥的會計基礎知識以生動而形象的展現在學生面前,是學生可以以簡單易懂的方式理解抽象且難以理解的學習內容;其次,應將黑板板書與多媒體授課相結合,通過一定的肢體語言和口頭語言,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討論和交流,通過現代教育技術實現多種教學方法的最優(yōu)組合,實現各種教學方式的優(yōu)勢互補,使會計基礎教學效果更加理想。

3結語

總之,由于基礎會計課程在會計專業(yè)中的重要性,能否講好基礎會計,直接影響學生對會計專業(yè)的興趣,關系學生能否學好后續(xù)的會計課程,因此基礎會計教師的責任非常重大。因此,高校必須對基礎會計教學方法進行改革,并從實踐教學、仿真教學、現代化教學技術以及師資隊伍配備等方面進行努力,勢必會回帶動其基礎課程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奚園.財務會計教學方法改革研究[J].商業(yè)會計,2015,(02):127-129.

[2]陳晗,郭常燕,王歡,胡曉琪.淺談基礎會計教學方法改革[J].技術與市場,2013,(07):340-341.

[3]梁飛媛.應用型人才培養(yǎng)模式下《基礎會計》教學方法改革實踐[J].財會月刊,2011,(15):101-103.

第6篇:會計基礎實訓總結范文

關鍵詞:會計綜合實訓;實踐;教學方案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8.075

1 課程定位與目標

《會計綜合實訓》是我校會計專業(yè)課程體系中的核心主干實踐課程,屬于“職業(yè)技能”培養(yǎng)模塊,在整個人才培養(yǎng)方案中的作用舉足輕重。該課程堅持走職業(yè)教育之路,以會計綜合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為目標,遵循實用、夠用和管用的理念,以會計操作技能訓練為特色,通過在會計綜合實訓中心,結合手工模擬、電算化模擬以及分崗模擬、混崗模擬等方式,使學生能夠獨立完成會計核算工作,具有較強實踐操作能力。打造一批能勝任出納、稅務、成本核算、工資核算、收入與利潤核算等工作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會計綜合實訓課程內容涵蓋《會計職業(yè)基礎》、《企業(yè)財務會計實務》、《稅費計算與申報》、《成本核算與分析》、《企業(yè)財務管理實務》、《會計信息化》等多門課程,在所有課程結束后進行為期8周的專業(yè)綜合模擬實訓,它即是對在校期間所應掌握的會計專業(yè)知識和核心技能的總結與考查,也為學生面向企業(yè)進行畢業(yè)頂崗實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 課程設計基本理念

本課程的設計以素質為基礎,就業(yè)為導向,能力為中心,社會需求為依據,確立了“一核心、兩原則、三對接”的課程設計理念:一核心是以“會計職業(yè)崗位能力培養(yǎng)”為核心;兩原則是堅持“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雙師打造、學做一體”的設計原則;三對接是“與市場需求對接、與職業(yè)標準對接、與企業(yè)崗位對接”,化教學過程的職業(yè)性、實踐性、開放性。具體表現為:

(1)課程實訓項目以企業(yè)真實會計崗位為載體進行設計,充分體現職業(yè)性的要求。堅持“學校與企業(yè)合力開發(fā)”,“教學名師與注冊會計師精心打造”的課程開發(fā)理念,將企業(yè)會計實務操作中的各項元素及對會計人才的能力素質要求融入課程。

(2)課程實訓資料以企業(yè)真實的會計業(yè)務為背景,充分體現實踐性的要求。遵循“立足濮陽,服務河南”,這一專業(yè)定位,選取具有地域代表性的行業(yè)以及學生熟知的企業(yè),按照先易后難、循序漸進設計實訓內容。

(3)課程與企業(yè)、公司、會計師事務所一線專家共同合作進行課程開發(fā)與設計,充分體現開放性要求。課程專職教師與會計工作一線專家共同開發(fā)實訓教學資料,營造符合職業(yè)要求的實訓環(huán)境,讓學生在仿真環(huán)境中,在“教、學、做”的過程中掌握會計職業(yè)技能。

課程組通過對會計工作過程的分析及歸納,將會計工作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及其所需培養(yǎng)的職業(yè)崗位能力分解轉化為課程的實訓項目。如表1即是按照“基于會計工作過程為導向”所設計的會計職業(yè)基礎實訓項目的學習情境任務。

3 教學內容的選取與組織安排

《會計職業(yè)基礎》實訓內容的選取是根據我校會計專業(yè)人才培養(yǎng)目標和就業(yè)崗位實際工作任務所需要的知識、能力和素養(yǎng)來確定。通過走訪用人單位以及往屆畢業(yè)生,與校內外專家一起召開課程建設研討會,深入了解會計職業(yè)崗位需求與工作任務,將出納、會計、成本核算等崗位所應處理的典型工作任務轉化為教學內容;在教學內容的難度和深度上緊密結合中小企業(yè)會計工作的特點。本課程結構為“項目化”結構。根據會計工作過程的需要,對應不同的能力培養(yǎng)設計了兩部分(單項實訓、綜合實訓)5個大項目(會計職業(yè)基礎實訓、企業(yè)財務會計實訓、成本核算實訓、手工綜合模擬實訓、會計電算化操作實訓)26個子實訓項目。本課程所有實訓項目根據其實訓內容與要求的不同,均配備了校本實訓教材、PPT、實訓項目講義、核算流程圖、仿真會計資料、用友ERP U8軟件等教學內容輔助資料,使每一個實訓項目都可以通過手工模擬、電算化模擬等手段進行不同層次的強化訓練,保證實訓項目設計與實施的針對性;同時,各單項實訓目標均為會計職業(yè)崗位的基本技能,學生經過實訓后,可掌握大中小型各類企業(yè)會計工作的全部技能,基本可實現“零距離”就業(yè),具有較強的適用性。

課程教學內容組織與安排分為兩部分。一是學生對會計基礎知識的領會、吸收與應用,指導學生通過觀看教師課件演示、課程網站以及往屆學生作品展示,使學生了解工作流程,培養(yǎng)其自覺、主動學習的意識。二是會計操作技能性知識,采取先做后學再教的教學組織形式。具體操作方法是,指導教師先根據每項任務的實訓目的、實訓設計,安排實訓程序。由學生獨立或是分小組(3-5人)完成任務,并匯報實訓過程及結果,通過展示學生所完成作品,指導教師進行總結點評。詳見表2。

手工實訓實訓要求:通過對會計綜合模擬實訓實際業(yè)務的處理,初步掌握企業(yè)會計核算的操作方法及過程,加深理解和鞏固所學會計理論與知識,完成從理論到實踐的過程。本實訓項目指導教師主要起到輔導作用。獨立完成從建賬、填制和審核原始憑證、記賬憑證到登記賬簿,從日常業(yè)務處理、成本核算與分析到對賬與結賬、編制會計報表的全部過程。

電算化實訓實訓要求:了解會計信息系統的基本原理,熟悉用友ERP U8V10.1軟件的應用,能夠熟練地進行實際操作。本實訓項目指導教師主要起到輔導作用。學生完成對賬套的創(chuàng)建和基礎檔案的設置;總賬系統的初始化、日常業(yè)務與期末業(yè)務處理;薪資、固定資產、應收應付以及供應鏈業(yè)務處理;生成會計報表全過程的訓練。

參考文獻

[1]劉曉敏.課證賽融合下的會計電算化專業(yè)課程體系改革研究[J].財經界,2015,(16).

[2]李猜.基于職業(yè)能力的高職會計電算化課程體系建設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9).

第7篇:會計基礎實訓總結范文

一、積極開展教研活動,加強教材整合與專業(yè)課程銜接

教材是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載體,是促進教學目標得以實現的重要依據,在中職基礎會計教學中發(fā)揮著指導性作用。但在當前的中職基礎會計教學中,教材編寫缺乏系統性與科學性,未充分體現“工學結合”理念,課程之間的缺乏聯系,不利于對學生實踐能力以及基礎會計知識的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基于此,在中職基礎會計教學實踐中,要積極開展教研活動,全面發(fā)揮基礎會計教師的教研經驗優(yōu)勢以及教學理論優(yōu)勢,立足于實際,加強對中職基礎會計教材建設的探討,強化教材知識整合與專業(yè)課程之間滲透與銜接,制定出符合學生實際的課程教學方案,制定一套完整的經濟業(yè)務,為提升教學質量提供保障。

當前的中職基礎會計教材中,雖然設置了大量的基礎會計習題、例題,卻不夠豐滿立體,缺乏完整性,加之專業(yè)課程之間銜接不夠,無法實現各經濟業(yè)務之間的有機結合,企業(yè)生產經營活動的全貌無法通過相應的賬務充分反映出來。針對此類問題,中職基礎會計教學實踐中,要積極開展教研活動,保障有充分的教研時間,并通過開展教研活動的方式組織基礎會計教師開展集體備課,分享教學經驗,交流意見,共同探討教材與課程整合方案。如合理調整中職基礎會計教材順序,將債權發(fā)生制以及資產計價等內容置于會計報告教育內容之后,并結合實際,積極補充關于所有者權益經濟有業(yè)務等教學內容。在教材內容的整合中,既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同時也要考慮基礎會計理論上的邏輯性與有機銜接。教師在教研實踐的集體備課中,可以會計信息作為教材內容整合的邏輯主線,按照會計基礎理論會計信息生成會計信息加工會計核算組織程序的邏輯結構進行教材內容的合理整合,使學生能夠對基礎會計具有全面、系統的體驗與認知。在集體備課活動中,老師還可對教材中設計的例題與習題進行合理調整,使其成為一個關于企業(yè)某一階段內的經濟業(yè)務的有機整體,從而對企業(yè)實際生產經營的全貌加以了解。此外,在教研活形式的集體備課中,老師在整合教材內容的同時,還須注重學生專業(yè)課程之間的聯系,使基礎會計知識能夠形成一個系統的學科體系,加強專業(yè)課程之間的對接,全面提升基礎會計教學質量。

二、鼓勵教師集體備課,優(yōu)化基礎會計教學方法設計

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在集體備課中,老師要共同探討合適的教學方法,經驗豐富的教師應對年輕的教師加以指導,共同研究合適的教學方法。

(一)強化課件制作,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在中職基礎會計的教研活動與集體備課活動中,老師要充分發(fā)揮多媒體優(yōu)勢,全面提高課件制作水平,指導教學,使學生能夠在做中學,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例如,在集體備課實踐中,老師可結合基礎會計教學的學時,集體制作全部學時的課件,在課件中,可以用一個具體的企業(yè)作為案例,設計企業(yè)的資金流入、生產銷售以及利潤分配等會計對象相關知識,使學生了解提供會計信息是會計的主要任務與目標,而會計報表則是會計信息的主要體現方式?;诖耍谡n件中可針對會計報表、記賬憑證以及復式記賬原理等內容進行體現,使學生對會計有系統的認識。同時,在集體備課的課件制作中,老師可輸入教材中的所有例題,并掃描教材中企業(yè)的經濟業(yè)務所運用的原始憑證至課件中,將各類會計報表以及相應的科目匯總表、明細賬等發(fā)放給學生,并充分利用課件指導學生關于憑證、賬簿以及賬務處理程序等相關知識,如記賬憑證的填制方法等,使學生結合給出的會計信息,通過最終得出的會計報表,分析企業(yè)的財務狀況,使學生能夠在課件指導下,做到邊做邊學,在做中學,深化基礎會計知識的理解。

(二)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在中職基礎會計教研活動與集體備課活動中,老師對日常授課的教學方法進行總結,分析哪些教學方法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利于教學效率與質量的提升,在此基礎上總結多元化的教學方法,如案例教學法、感性認識教學法以及任務驅動教學法等,提升基礎會計教學質量。

1.仿真模擬教學。中職院校要積極加大實訓基地建設,為學生開展基礎會計的實踐教學提供保障。例如,在運用仿真模擬教學的過程中,可充分利用手工實訓室,結合企業(yè)中會計部門的布置形式,進行實訓課堂的布置,并根據企業(yè)會計實際工作中所需的賬證資料等進行實踐教學資源的配置,同時對于諸如銷售結算單等難以購買到的實物教學資源,可通過手工制作的相關樣品代替,營造與企業(yè)會計工作相似的情景,開展模擬實踐教學,將學生置于真實的模擬情景之中進行學習,不僅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還能縮短基礎會計教學與實踐的距離,利于學生基礎會計知識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

2.角色假想教學。在中職基礎會計教學中,老師可積極組織學生以不同角色的體驗方式實施教學,鞏固相應的知識與實踐操作技能。例如,學生在學習企業(yè)各類經濟業(yè)務的過程中,可讓學生想象若自己作為企業(yè)的總經理或財務部門經理、辦公室主任等,那么在這些職位上,如何籌資、如何在業(yè)務處理過程中,與企業(yè)的資金打交道等。也可將學生分組,作為企業(yè)的不同部門,使學生在部門中擔任某一角色,將枯燥的經濟業(yè)務知識轉化為有趣的課堂活動,使學生深化理解相應的會計基礎知識,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在中職基礎會計教學中,積極開展教研活動,組織教師集體備課,是強化學生會計基礎,提升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在實踐過程中,老師要立足于教學與學生實際,加強教材知識整合,強化專業(yè)課程之間的聯系,使課程知識形成一個有機整體,同時共同研究有效的教學方式,優(yōu)化教學方法設計,以促進基礎會計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傅昌鑾.“基礎會計”教學的若干問題分析與探討[J].中國電力教育,2010,(36):77-78.

第8篇:會計基礎實訓總結范文

一、重新構建課程體系

高職會計與統計核算專業(yè)要以培養(yǎng)學生過硬的專業(yè)能力、社會能力和方法能力為主要目標,所以要進行學科體系的解構與行動體系的重構。課程體系的確定,是以職業(yè)的典型工作任務和工作過程為導向的。學習領域是行動領域的教學歸納,是按照教學要求對職業(yè)行動領域進行歸納后用于高等職業(yè)院校的教學行動領域。每一個學習領域均以職業(yè)行動領域為依據,是通過職業(yè)的典型工作任務、學習目標、學習與工作內容、學時要求、教學方法與組織形式說明、學業(yè)評價方法等內容來確定的教學單元。

同時,課程體系的構建,要兼顧學生的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設計和發(fā)展遠景,參照會計從業(yè)資格證、會計師、統計師等相關職業(yè)資格考試課程來設置教學課程,并將設置課程嵌入到課程體系中。并針對職業(yè)資格考試大綱,要適時修訂對應課程的課程標準,更新課程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等,以滿足社會的發(fā)展變化對會計專業(yè)人才知識結構變化的要求。

二、加強精品教材建設

教材是教師完成教學和學生學習必備的教學媒介,隨著職業(yè)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方式的轉變,對教材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以課程標準為依據,參考行業(yè)技能鑒定標準,編寫具有科學性和實用性的會計類一體化教材是實施“教、學、做”合一的基礎。例如《基礎會計》教材,在體現實用性的基礎上,更要參照會計從業(yè)資格的考核進行編寫。教師要明確學生要達到的從業(yè)要求,學生應重點掌握哪些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這對教師講授知識的數量和質量就有了一個參考的標準。如果理論與實踐分開,理論勢必達不到指導實踐的目的,從而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所以專業(yè)理論教材和實訓教材也要一體化,有利于學生的學習理解和接受,為真正的“教、學、做”合一打下基礎。

三、重構課堂教學內容

要從新構建課堂的教學內容,真正做到“教、學、做”合一。例如,《基礎會計》最常見的授課順序多是基本概念、科目賬戶、復式記賬法、賬戶分類、制造業(yè)和商品流通企業(yè)經營過程、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務報表的編制、財產清查、會計工作組織。但也可以在進行授課時,介紹基本概念之后,先讓學生認知會計報表,從會計工作的最后結果入手,先讓學生知道會計工作的結果是什么,為什么做這些工作。這樣會使學生學習目標更明確,也便于后面教學任務的開展。所以變化以后的授課順序可以是基本概念、財務報表的認知、復式記賬法、科目賬戶、會計憑證、會計賬簿、制造業(yè)的經營過程、財務報表的編制、財產清查、會計工作組織。

再如《財務會計》課程,為了更好的做到“教、學、做”合一,可以考慮采取按照會計崗位(出納業(yè)務、工資核算業(yè)務、固定資產業(yè)務、存貨核算業(yè)務、經營成果核算業(yè)務、往來核算業(yè)務、總賬會計業(yè)務、綜合處理業(yè)務)來講授,按崗位設置講授業(yè)務內容,最利于采用“教、學、做”合一,真正做到理論與實踐結合教學,也確保學生學習具有針對性,熟悉未來工作崗位的具體業(yè)務內容,達到畢業(yè)就可以上崗,減少了學生畢業(yè)參加工作后適應工作崗位及自己總結提煉的一個過程,縮短了學生與實際工作崗位的距離,真正的體現了高職教育應用型人才的培養(yǎng)目標的要求。

四、選用適當教學手段

“教、學、做”合一的教學模式是將理論教學內容和實踐教學內容進行有機的結合,教學過程強調工作的導向性和工作流程,將課程按照實際會計業(yè)務的展開劃分不同的模塊,每個模塊再劃分出不同的工作任務,針對每個任務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手段,使理論知識的學習和實際操作的訓練緊密結合,使教學時間和教學設備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使教學內容更具針對性,使學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在“教、學、做”合一教學中,要盡可能多地運用情境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案例教學法、模擬實訓、頂崗實習等教學方法,把學生放在相對真實的會計環(huán)境中學習,增強教學效果。如利用案例分析時,既可以采取由學生獨立分析,再以書面作業(yè)完成的分散形式,又可以采取先分小組討論,后到課堂上全班討論這種集中的形式,教師指導的重點放在引導學生尋找正確的分析思路和對關鍵點的觀察上,而不是用自己的觀點影響學生,教師對案例分析的總結,不是對結果或爭論下結論,而是對學生們的分析進行歸納,拓展和升華,使他們主動地將學到的課內知識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

五、加強軟件硬件建設

由于種種原因,會計專業(yè)的學生到企業(yè)到公司去實習一直是老大難的問題,每個實習單位接納學生實習的能力有限,實習實訓的主要任務還是要在校內完成。因此,要加大投入實習、實訓的軟硬件建設,為學生實踐提供充足的實習實訓崗位是非常必要的。要按照在校學生數建設多個會計電算化實訓室,配備各類主要的會計(如金蝶、用友等)教學軟件和教學實習平臺,建立多個手工會計模擬室,滿足會計基礎技能實訓、出納技能實訓、手工記賬模擬實訓、稅務實訓、成本核算實訓、財務管理實訓及會計電算化實訓的需要。要按照企業(yè)和公司典型的會計崗位設置建立會計綜合模擬實訓室,使學生具體模擬企業(yè)公司的會計工作過程,提高學生對會計類課程整體認識水平,為頂崗實習和畢業(yè)就業(yè)打下基礎。有條件的還可以建立工商業(yè)務模擬實訓室、模擬銀行等,為學生提供盡可能多樣化的實習實訓場所,增加學生的感知認識和實踐機會。

六、培養(yǎng)雙師教學團隊

第9篇:會計基礎實訓總結范文

關鍵詞:非會計專業(yè) 基礎會計 課程教學

1 課程分析

1.1 課程性質 《基礎會計》課程是經濟管理類非會計專業(yè)開設的一門專業(yè)基礎課程。開設本課程的目的是讓學生了解和掌握會計信息生成的基本過程,了解會計所產生的信息所代表的經濟含義,認識會計在企業(yè)經營、管理和決策中的重要作用(“懂會計”);培養(yǎng)其理解、分析和利用會計信息的能力,使他們在今后的各項工作中成為會計信息的主動使用者(“會用會計”)。有助于完善學生的專業(yè)知識結構,擴大學生的知識面,為學生后續(xù)的經濟類專業(yè)課程學習打下基礎,為將來的就業(yè)和創(chuàng)業(yè)奠定基礎。

1.2 課程地位 《基礎會計》是經濟管理類專業(yè)必須開設的一門重要公共必修課。前續(xù)課程是經濟學、管理學原理。學好這門課可以幫助非會計專業(yè)學生自學《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等會計專業(yè)其他后續(xù)課程。

1.3 課程教學目標 《基礎會計》是針對非會計專業(yè)學生開設的,課時為48課時,相對會計專業(yè)學生來說,課時少且對后續(xù)會計課程要求不是那么高,因此非會計專業(yè)的會計教學不是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專業(yè)的會計人才(會做會計),對非會計專業(yè)會計課程的教學目標應當是培養(yǎng)懂會計、會用會計的企業(yè)管理人才,其重心是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具體目標:

1.3.1 知識目標。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比較系統地掌握會計核算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為學習其他專業(yè)課程打下堅實的基礎。

1.3.2 能力目標。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熟悉會計核算賬務處理程序,包括設置會計科目與賬戶、復式記賬、填制與審核會計憑證、根據憑證登記會計賬簿,并能編制簡單的會計報表和分析報表項目。

1.3.3 素質目標。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要求學生形成嚴謹、細心的職業(yè)態(tài)度和誠實守信的職業(yè)道德,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綜合運用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分工合作的團隊精神。

2 教學內容

2.1 教學內容的選取 圍繞本課程是培養(yǎng)“懂會計”和“會用會計”的企業(yè)管理人才的教學目標,本課程的教學內容“以職業(yè)能力為核心,以理論夠用為度”來選取,其職業(yè)能力主要側重會計通識能力(懂會計)和崗位拓展能力(會用會計)。

具體教學內容主要包括三大塊:

模塊1:會計基礎知識。主要是關于會計的概念、職能、對象、方法、基本前提、規(guī)范體系等會計基礎知識。

模塊2:會計基本原理。主要是復式記賬法的基本原理及簡單應用。

模塊3:會計基本實務。主要包括會計憑證、會計賬簿、財產清查、會計報表這幾個會計實務基本環(huán)節(jié)。

2.2 教學內容的重點和難點 重點:復式記賬法的基

本原理及應用、會計報表編制和分析。

難點:復式記賬法的基本原理及應用。

2.3 教學內容的課時安排

2.4 實踐性環(huán)節(jié)的安排 本課程的實踐性環(huán)節(jié)主要在會計基本實務模塊,分別是會計憑證單項實訓、會計賬簿單項實訓、會計報表單項實訓,穿插于理論教學中,不單獨安排。由于是非會計專業(yè),對實踐性環(huán)節(jié)的要求沒有會計專業(yè)那么高,要求“看的懂,會使用”就可以,所以本課程實踐性環(huán)節(jié)只安排單項實訓,不安排綜合實訓。

3 課程的課堂實施

3.1 教學方法 本課程教學方法以授受式、啟發(fā)式教學為主:在教學過程中,以清晰的“認知問題、理論學習、解決問題”的專業(yè)思維引導方式,通過“分析經濟業(yè)務、掌握核算方法、反映經濟信息”三步專業(yè)學習,啟發(fā)學生完成從感性認識到理論學習,再到實踐應用的知識與能力的轉變。

另外輔以以下教學方法:

3.1.1 案例教學法:案例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針對案例予以分析,并應用理論知識進行具體核算,把握理論知識中的重點與難點。

3.1.2 歸納總結法:重要章節(jié)教學完成后,歸納、總結、提煉知識點,框架性掌握章節(jié)內容。

3.1.3 課堂討論:在教學過程中對于某些問題,組織同學分組討論。

3.1.4 當堂練習等等。

3.2 教學手段 本課程采用的教學手段主要是以傳統講授與多媒體教學結合,將多媒體教學和傳統講授結合起來,集中與同學們共同學習,通過多媒體課件,盡可能引導學生學習。

另外輔以以下教學手段:

3.2.1 實物演示:通過讓學生觀察真實的憑證、賬簿、報表,培養(yǎng)學生的感性認識,消除書本與現實之間的“斷層”,這種方法在講解憑證、賬簿和報表時運用。

3.2.2 模擬操作演示:在實踐性環(huán)節(jié)模擬實訓之前,先向學生演示如何進行操作的簡單流程,這樣可加深學生的印象,縮短學生自我摸索的過程。

3.2.3 自學自練:利用公共網絡平臺,建立班級學習QQ群或者網絡郵箱,一些補充知識、補充練習等讓學生自學自練,擴充知識面,鞏固學習,同時通過有效的師生溝通解疑答惑。

4 教學中的主要問題和對策

4.1 學情分析

4.1.1 學生對學習本課程的目的或者其有用性存在質疑。(厭學)

非會計專業(yè)的學生在學習《基礎會計》這門課之前,可能也只是聽說過“會計”一詞,而不知其內涵,更不說還有《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等之分了,甚至還有學生對教學中開設《基礎會計》課程都感到迷茫,認為自己不是會計專業(yè)的,“為什么要學會計”這種觀念的存在,就使得在學習的過程中沒有明確學習的目的性,從而影響學習的主動性。

4.1.2 本課程自身的難點使作為初學者的學生望而生畏。(畏學)

《基礎會計》課程學習的是會計專業(yè)知識中的基礎知識,對于從未接觸過會計的初學者而言,在理論上存在一定的入門門檻,何況本課程是針對非會計專業(yè)的學生開設的。由于本課程對初學者存在的入門門檻,加上非會計專業(yè)課時的有限性(48課時,會計專業(yè)此類課程72課時),使得想學好該課程的學生也會有些望而生畏,影響學習的積極性。

4.2 應對措施——做到4個“好”

4.2.1 做好開課前準備。開課之前,教師先針對所教專業(yè)做基本了解,備課時對該專業(yè)所處的行業(yè)會計的基本特點和特殊性做一些知識準備。有條件時可以趁假期實踐的機會聯系相應行業(yè)的企業(yè)單位參加實踐,以提高教師自身的業(yè)務能力。上課時盡量結合其專業(yè)特點教授,如案例選擇方面。

4.2.2 上好課程第一課。課程的第一堂課,結合學生所處專業(yè)向學生分析該課程的性質和地位以及課程學習目的,讓他們認識到會計學知識對他們將來的工作和生活都是非常有用的,并不是只有干會計的人才需要學會計,激發(fā)學生對本課程的學習興趣。

4.2.3 抓好教學重難點。教學內容重點把握上,針對非會計專業(yè)應當是培養(yǎng)懂會計、會用會計的企業(yè)管理人才的教學目標,所以重點就定在復式記賬法的基本原理及應用、會計報表編制和分析兩個方面,前者注重“懂會計”,后者注重“會用會計”。而難點還是在原理方面,因為是理論,所以更難理解。

4.2.4 講好原理理論課。在整個課程的教學中,作為教師要以一個普通的非會計專業(yè)人士的感覺和直覺來對復雜的原理和理論進行解釋,使學生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更容易地接受專業(yè)的會計知識,努力讓學生覺得會計學是一門很有意思的課程。

參考文獻:

[1]姜彤彤.非會計專業(yè)《基礎會計》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探索[J].新會計.2012(8).

[2]付彬.高職院校非會計專業(yè)基礎會計教學研討[J].消費導刊.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