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梅花絕句陸游范文

梅花絕句陸游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梅花絕句陸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梅花絕句陸游

第1篇:梅花絕句陸游范文

安得健步移遠梅,亂插繁花向晴昊(hao)。

——唐·杜甫《醉歌》

繁如瑞雪壓枝開,越嶺吳溪免用栽。

(注:越嶺吳溪指江浙一帶。)

——唐·羅隱《梅花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宋·林逋《山園小梅》

昨日倚闌枝上看,似留春意入新年。

——宋·范仲淹《梅花》

幽香粉艷誰人見,時有山禽人樹來。

——宋·蔡襄《十一月梅花盛開》

羅浮山下梅花村,玉雪為骨冰為魂。

——宋·蘇軾《再用前韻》

何方可化身千億,一樹梅花一放翁。

(注:有什么辦法可以變成千萬個我(放翁),這樣我才能站在每一株梅花下細細欣賞。)

——宋·陸游《梅花絕句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宋·盧梅坡《雪梅》

第2篇:梅花絕句陸游范文

1月27日

星期日

昨天,我、媽媽,與旅行團一行十幾人,坐車來到杭州。

今天,起了個大早,就和旅行團一起出發(fā)了。也許是昨日的顛簸,我還沒有徹底從暈車的難受中“解脫”出來,使我并沒有預計的興奮,反而整個人“病殃殃”的。

走著,走著,在不遠之處看見了一大片一大片的梅花林,導游看我們一個個累了,就說,讓我們在梅花林中休息,1小時后在這兒集合。

我是個愛花之人,經過媽媽的同意,我獨自一人先跑進了梅花林。還沒有進去時,梅花的清香就一個勁地鉆進鼻子里。那清香不像美酒的醇香,可比起那茉莉的清香,倒添了幾分濃郁。不論怎樣,那清香使我陶醉,讓我加快了腳步,一頭扎進這林子之中。

可沒跑幾步,我慢了下來。本想走馬觀花似地草草看過花的我,打消了這個念頭。因為這花比我想像中的還要美。這樣的美麗,想把梅花比做仙女、姑娘等。都覺得無法襯托出它的美麗,反倒庸俗了許多。美麗的梅花,使我放慢了腳步,欣賞它的一叢、一簇。漸漸地我遠離了同伴,但我已經被梅花深深地吸引了,絲毫沒有察覺到,反而繼續(xù)向林子深處走去。

第3篇:梅花絕句陸游范文

1、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杜甫《戲為六絕句》

2、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詩經·王風·黍離》

3、作詩火急追亡逋,情景一失后難摹。——蘇軾《臘日游孤山訪惠勒思二僧》

4、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劉希夷《代悲白頭翁》

5、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岑參《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6、只看后浪催前浪,當悟新人勝舊人。——釋文向《過苕溪》

7、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城中好高髻,四方高一尺——漢樂府民歌《城中謠》

9、李杜文章在,光焰萬丈長。——韓愈《調張籍》

10、高岸為谷,深谷為陵。——《詩經·小雅》

11、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張九齡《送韋城李少府》

12、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王安石《登飛來峰》

13、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衛(wèi)風·碩人》

14、近水樓臺先得月,向陽花木易為春。——蘇麟《斷句》

15、少年樂新知,衰暮思故友。——韓愈《除官赴闕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16、一寸光陰一寸金。——王貞白《白鹿洞二首》

17、萬物興歇皆自然。——李白《日出行》

18、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19、春江秋月冬冰雪,不聽陳言只聽天。——楊萬里《讀張文潛詩》

20、舉手長勞勞,二情同依依。——漢樂府民歌《孔雀東南飛》

21、人生結交在終結,莫為升沉中路分。——賀蘭進明《行路難五首》

22、人事有代謝,往事成古今。——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

23、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

24、須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隨人腳后行。——戴復古《論詩十絕》

25、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詩經·大雅·蕩》

26、從此無心愛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樓。——李益《寫情》

27、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28、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偶題》

29、吟安一個字,拈斷數(shù)莖須。——盧延讓《苦吟》

30、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

31、一語天然萬古新,豪華落盡見真淳。——元好問《論詩三十首》

32、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鳳棲梧》

33、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韓愈《調張籍》

34、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

35、友如作畫須求淡,山似論文不喜平。——翁照《與友人尋山》

36、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竹枝詞》

37、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后波。——劉禹錫《樂天見示傷微之敦詩晦叔三君子皆有深分因成是詩以寄》

38、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詩經·大序》

39、一日不作詩,心源如廢井。——賈島《戲贈友人》

40、一灣死水全無浪,也有春風擺動時。——戴善夫《陶學士醉寫風光好雜劇》

41、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曹植《贈白馬王彪》

42、欲加之罪,何患辭。——《左傳》

43、何意百煉鋼,化為繞指柔——劉琨《重贈盧諶》

44、嚶嚶鳴矣,求其友聲。——《詩經》

45、不求好句,只求好意。——歐陽修《吊僧詩》

46、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李商隱《無題二首》

47、我手寫我口,古豈能拘牽。——黃遵憲《雜感》

48、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

49、假金方用真金鍍,若是真金不鍍金。——李紳《答章孝標》

50、瓜田不納履,李下不正冠——漢樂府民歌《君子行》

51、杜詩韓集愁來讀,似倩麻姑癢處抓。——杜牧《讀韓杜集》

52、人生七十古來稀。——杜甫《曲江》

53、愛好由來落筆難,一詩千改始心安。——袁枚《遣興》

54、功高成怨府,權盛是危機。——王邁《讀渡江諸將傳》

55、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煥《登鸛雀樓》

56、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歐陽修《生查子》

57、人生交契無老少,論交何必先同調。——杜甫《徒步歸行》

58、以文常會友,唯德自成鄰。——祖詠《清明宴司勛劉郎中別業(yè)》

59、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白居易《長恨歌》

60、滿招損,謙受益。——《尚書·大禹謨》

61、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憫農》

62、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琵琶行》

63、一日不思量,也攢眉千度。——柳永《晝夜樂》

64、手如柔荑,膚如凝脂。——《詩經·衛(wèi)風·碩人》

65、預支五百年新意,到了千年又覺陳。——趙翼《論詩五絕》

66、天籟自鳴天趣足,好詩不過近人情。——張問陶《論詩十二絕句》

67、莫將死句入詩中,此訣傳來自放翁。——袁枚《仿元遺山論詩》

68、挽弓當挽強,用箭當用長。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杜甫《前出塞九首》

69、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70、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

71、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72、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73、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李商隱《無題》

74、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賈島《題詩后》

75、春花無數(shù),畢竟何如秋實。——陳亮《三都樂》

76、草木本無意,榮枯自有時。——孟浩然《江上寄山陰崔少府國輔》

77、論文期摘瑕,求友惟攻闕。——黎志遠《漢陽舟次》

78、物情無巨細,自適固其常。——杜甫《夏夜嘆》

79、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詩經·小雅·車轄》

80、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左傳》

81、人而無儀,不死何為。——《詩經·鄘風·相鼠》

82、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國語》

83、片言可以明百意,坐馳可以役萬里。——劉禹錫《董氏武陵集記》

84、輔車相依,唇亡齒寒。——《左傳》

85、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秦風·蒹葭》

86、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詩經·周南·關雎》

87、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李白《長干行》

88、多行不義必自斃。——《左傳》

89、天若有情天亦老。——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

90、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羅隱《蜂》

91、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尚書》

92、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衛(wèi)風·淇奧》

9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詩經·小雅·鶴鳴》

94、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王維《相思》

95、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秦觀《鵲橋仙》

9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詩經·鄭風·子衿》

97、從來好事天生儉,自古瓜兒苦后甜。——白樸《陽春曲。題情》

98、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白居易《長恨歌》

99、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詩經·小雅·采薇》

100、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詩經·小雅》

101、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國語·周語》

102、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臺謝空山丘。——李白《江上吟》

103、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陶淵明《移居二首》

104、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

105、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

106、爾曹身為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杜甫《戲為六絕句》

107、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元稹《離思五首》

108、文章自得方為貴,衣缽相傳豈是真。——王若虛《論詩詩》

109、結交在相知,骨肉何必親。——漢樂府民歌《箜篌謠》

110、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勢聊短述》

111、不是一番梅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高明《琵琶記》

112、縱橫正有凌云筆,俯仰隨人亦可憐。——元好問《論詩三十首》

113、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崔護《題都城南莊》

114、請君莫奏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劉禹錫《楊柳枝詞》

115、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李白《憶舊游書懷贈江夏韋太守良宰》

116、天機云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陸游《九月一日夜讀詩稿有感走筆作歌》

117、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春深更著花。——顧炎武《又酬傅處士次韻》

118、寅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少年。——李白《上李邕》

119、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王風·采葛》

120、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數(shù)百年。——趙翼《論詩》

第4篇:梅花絕句陸游范文

關鍵詞: 古詩詞 意境 意蘊

意境,是詩人的主觀情思與客觀景物相交融而創(chuàng)造出來的渾然一體的藝術境界,簡而言之,就是情與景的和諧統(tǒng)一。那么怎樣指導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一、要把握意境的不同形式

有意境的好詩,一般都寫得情景交融,具有較強的形象性和藝術感染力。意境創(chuàng)設有不同的形式。

1.觸景生情,情由景生。此類詩一般先寫景后抒情。例如高適的《別董大》:“千里黃云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痹姷念^兩句寫景,寫天氣的驟變:“千里黃云”,北風狂舞,大雪紛紛,象征董大處境的惡劣。后兩句是詩人安慰董大的話,意思是說不要為前途發(fā)愁,天下認識您的人多得很呢。安慰之語看似平常,其實表達了詩人與董大的深厚情誼。

2.緣情造景,景由情生。此類詩一般先抒情后寫景。如韋應物的《登樓寄王卿》:“踏閣攀林恨不同,楚云滄海思無窮。數(shù)家砧杵秋山下,一郡荊榛寒雨中?!痹姼栝_門見山,將離愁別恨和盤托出;三、四句承一、二句而來,是“恨不同”與“思無窮”的形象展示,以凄清的筆調渲染了一幅煙雨茫茫的圖畫。砧杵、秋山、荊榛、寒雨,是滲透了作者思想感情的藝術形象,是他用怨恨傷別之情開鑿出來的藝術境界,抒情寫景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3.景語情語,情景交融。此類詩看似句句寫景,卻是句句抒情,情蘊涵于景,情景融為一體。例如杜牧的《江南春絕句》:“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詩歌以明快的筆調描繪出了一幅美麗的江南水鄉(xiāng)春景圖。四句全是寫景,也全是寫情。一、二兩句:遼闊的千里江南,黃鶯在歡樂的歌唱,叢叢綠樹映著簇簇紅花,傍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迎風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經詩人生花妙筆的點染,更加令人心旌搖蕩了。三、四兩句:金碧輝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來就給人深邃的感覺,現(xiàn)在詩人又特意讓它掩映于迷蒙的煙雨之中,更增添了一種朦朧迷離的色彩。全詩洋溢著詩人對江南景物的贊美和神往。

4.景略情在,直抒胸懷。有些詩詞,表面看來,全是抒情,本是觸景生情,情與景一致,但寫成詩時,卻把景略去,而直抒胸懷。如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贝嗽娛窃娙说怯闹菖_時所發(fā)出的慨嘆,從其不滿現(xiàn)狀的呼聲中,讀者不僅可以感受幽州臺的氛圍,而且可覺察出當時的社會環(huán)境。因而,景雖略了,但意境是完整的。

二、反復揣摩意象

一首詩的意境好比一座完整的建筑,意象便是構成這建筑的磚石。意象是融入了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例如,“梅”這個物象,本是一種客觀事物,但由于詩人融入了自己的人格情趣和美學理想等,因此,它在不同的詩里,便有了不同的意趣,寄寓著詩人不同的情感。的《卜算子?詠梅》與陸游的《卜算子?詠梅》中梅的形象就明顯不同,前者傲霜挺立、笑看風物,后者寂寞孤獨、無依無著。同樣寫梅花,謝燮《早梅》是這樣的:“迎春故早發(fā),獨自不疑寒。畏落眾花后,無人別意看?!蓖怀龅氖敲返膱詮姟⒉桓嗜撕?但它也沒引起人們重視,有懷才不遇之感。而王安石的《梅花》則是:“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詩中的梅花同樣也傲寒,但表現(xiàn)了一種風度與風格,它潔白無瑕又暗暗地給他人送去清香。

三、善于展開聯(lián)想

詩詞的主旨常常借助意境來表達。體味意境的方法是抓住詩詞中的畫面和氣氛,借助聯(lián)想或想象去理解、感受“此時”、“此景”中“此人”的“此情”是什么。詩詞中情與景結合的基本方式有即景述懷、直抒胸臆、寓情于景、情景相生等,作者正是通過這些方式來表現(xiàn)自己心中的幽情,表達詩的主旨。如杜甫的《蜀相》,著力描寫的是詩人游武侯祠的情景,但只要我們聯(lián)想到詩人生活在動蕩不安的安史之亂時期,正處于人生最困苦的晚年,為國出力的遠大政治抱負不能如愿,就不難理解,詩人是在借游武侯祠,歌頌諸葛亮的才智和功業(yè)來感傷、嘆惋自己壯志未酬的情懷。

四、通過再造想象

沒有想象就沒有詩。從抽象的文字符號到栩栩如生、有聲有色的畫面的形成,這中間的橋梁便是想象。在鑒賞古詩詞時,我們可以根據(jù)作品的描述性語句,調動生活積累,通過想象再造形象,進入到作品的意境之中。例如,讀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幾句,腦海中會浮現(xiàn)出這樣一幅景象:在颯颯秋風中,殘破的茅屋前,一位老人倚杖獨立,滿目焦慮和無奈。通過這種再造的想象,可以深刻地感受詩人痛苦的遭遇和凄涼的心境,就不難理解“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之美好愿望,是建立在詩人凄慘的厄運之上的。

五、準確捕捉詩眼、詞眼

詩眼、詞眼就是集中體現(xiàn)該詩、詞情感和特色的字、詞、句。有了詩眼、詞眼,詩、詞中的形象會更鮮明,韻味更濃郁。如《過香積寺》的頸聯(lián)“泉聲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中詩眼分別是“咽”“冷”,山中危石聳立,流泉受到阻擋,只能緩慢地、時斷時續(xù)地流淌。它們在嶙峋的危石間艱難地穿行,聲音變得細小了,低沉了,仿佛危石在痛苦地幽咽。“咽”字用得極其準確、生動、傳神。深山青松樹密陰濃,使得山林顯得幽暗,日光照射在其間,而現(xiàn)出寒冷的色調。詩人以“冷”字形容日色,可謂新奇絕妙。“咽”“冷”兩字把泉聲、危石、日色、青松四個意象有機組合在一起,使日色之凄冷與泉聲的幽咽相互襯托,深僻冷寂之境全出??梢?找準詩眼、詞眼,對詩、詞意境的理解就會更加真切、深刻。

六、把握作者人格

第5篇:梅花絕句陸游范文

一、思想內容=作者的思想感情+具體內容的概括

例:閱讀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賞析其思想內容。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答案示例:這首詩表達了詩人自傷懷才不遇,希望得到張九齡的推薦及做官從政的心情(作者的思想感情)。詩的前四句描繪了洞庭湖氣勢雄偉、波瀾壯闊的景象,同時也象征了興旺發(fā)達的開元盛世;后四句表達了詩人入仕無門,不甘隱居的心情和希望張丞相引薦的期望(具體內容的概括)。

二、形象=形象+形象特點(概括詞語+具體詩句分析例證)+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閱讀陸游的《卜算子 詠梅》,賞析其藝術形象。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答案示例:這首詞塑造了一個梅花的形象(形象)。“寂寞”“愁”“爭”將“梅”人格化(形象特點),“無意苦爭春”寫梅的不流俗,“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寫梅花至死不變的本色,全詩看似寫梅,實則寫人(具體詩句分析例證)。這正是詩人不隨波逐流,至死不改其志的具體表現(xiàn)(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意境=客觀景物營造的氛圍+具體景物的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賞析柳宗元的《江雪》的意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答案示例:這首詩給我們營造了一個遠離世俗、超然物外的藝術境界(氛圍)。前兩句中,“千山”“萬徑”給人們展示了一個廣闊無邊的背景,“絕”“滅”又營造了一個異常靜謐的氣氛。下著大雪的江面上有一葉小舟,一個老漁翁獨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釣,天地間是如此的純潔寂靜,一塵不染;漁翁的生活是如此的清苦,漁翁的性格是如此的孤傲(具體詩句的分析)。這也是作者自己孤高自傲感情的真實寫照(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藝術特色=主要表達技巧+具體詩句分析例證+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閱讀杜甫的《絕句》(其二),賞析其藝術特色。

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過,何日是歸年。

答案示例:這首詩采用了襯托的手法(主要表達技巧)。前兩句描寫春光的美好,以江碧襯鳥白,碧白相映生輝;以山青襯花紅,青紅互為襯托。清新的景色令人賞心悅目,但這美好的景色不但不能引起詩人的游玩興致,反而勾起詩人對漂泊的傷感:歲月荏苒,歸期遙遙(具體詩句分析)。這是以樂景襯哀情,用客觀景物與主觀感受的不同來反襯詩人思鄉(xiāng)之情的深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語言=主要語言特點+具體詩句例證+效果

例:賞析杜甫《登高》的語言特色。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第6篇:梅花絕句陸游范文

1.梅花的第一特征是它的“早”

春節(jié)前后,正是冬去春來季節(jié)轉換的時候。處在冬眠中的大自然剛剛開始復蘇,嚴霜冰雪還在橫行,隆冬寒氣仍舊襲人,此時“萬花取向雪中出?”只有梅花“一樹獨先天下春”。(元楊維楨梅詩)它傲霜斗雪迎接春天的到來,“迎春故早發(fā),獨自不疑寒”。(南朝陳謝燮)“預報春消息,花中第一枝”。(宋五十朋《江梅》)

梅花是報春的信使,是春回大地的象征,故歷代詩詠呤不絕。如:

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宋陳亮《梅花》

庭梅對我有嬌意,先露枝頭一枝春。――宋候夫人《著梅詩》。

冷霜磨練后,忽入幾枝新。獨立江山暮,能開天地春。――清張可度《梅》

王安石則從另一個層面描寫梅是春天的信使。

“從教臘雪埋藏得,卻不怕春風漏泄香?!报D―《與微之同賦梅花得香字三首》(其二)

江南歲成多幾風雪,也有紅梅泄漏春。――《紅梅》

“泄漏春”三字形象確切,春天來臨信息的機密被梅香、梅花泄漏出去了。王安石首創(chuàng)的這個語匯和意象,為后世詩人不斷地模仿,反復地借用。

數(shù)花黯讀帶寒煙,漏淺春光辭屋邊。――宋吳龍翰《久客買舟西還》。

漏淺春光洛水旁,紫云名字襲人香。――宋段克已《乞梅》。

是中天趣哪能識,惜被東風漏淺春。――元僧明本《梅花》七之五。

以描寫《早梅》而聞名于世的詩作甚多,最早詠《早梅》詩的大概是南朝梁代的何遜。

揚州法曹梅花盛開①

南朝?梁何遜

兔園標物序②,驚進最是梅。

衡霜當路發(fā),映雪擬寒開。③

枝橫卻月觀,花繞凌風臺。④

朝灑長門經⑤,夕駐臨邛杯。⑥

應知早飄落,故逐上春來。⑦

注解:①揚州:今之南京市。齊梁時揚州治所在建康,故稱建康為揚州。建康即今南京市(見《讞史方奧紀要》卷二)。隋文帝開皇九年(公元589年)之前,今“揚州”稱為“廣陵”或稱“江都”。法曹:漢代當管郵遞正務的官署。隋以后稱為“功曹”。

②兔園:即梁園,漢建安王所構筑的園名,是其游樂和接待賓客之所,故地在今河南商全一帶。此處或指建安王在揚州(南京)的官部花園標物序,標志時序、節(jié)候的變化。

兩句意為,而最令人驚異的就是梅花――標志著春天的到來。

③擬:向,對著迎著。兩句:梅花凌霜傲雪,在路邊迎著寒風開枝。

④枝橫:描寫梅花枝條橫斜的風姿;花繞:喻梅花之繁盛。卻月觀,凌風臺,皆為揚州觀(樓上賞月平臺)臺之名。此用宋徐湛之事。《宋書徐湛之傳》廣陵城北有被澤水揚豐盛,湛之更起風亭,月觀,吹臺,翟寶,招集文士盡游說之,適一時之盛也。“此亦為泛指二句為梅花盛開,風姿阿娜,點綴看觀臺的風景。

⑤長門:漢客名。陳皇后失寵于漢武帝,謫居于長門寄宮,悲然幽思。曾請司馬相如作《長門賦》獻武帝,幸其回心轉意。比喻央寵立人。

⑥臨邛:漢縣名,今為川邛崍縣。司馬相如在臨邛卓王孫家飲酒彈琴,與其女卓君私奔。兩句意謂:梅花盛開時,既能引發(fā)怨女的悲思,也能撥動鐘情男女的情腸。

⑦上春:孟春,指正月,《初學記》卷三果元帝《籌要》“正孟春,亦日上春”。

二句謂:梅花知道自己飄落時間早,所以趕在正月(早春傲寒時)就開花了。

清乾隆江日方《何永部集》劉本在此篇下注云:遜為建安王水曹,王刺揚州,遜府會有梅花一株,日吟其下,賦詩云說。后居洛思之,再請其任,抵揚州,花方盛開,遜對花科傍徨,終日不能去。

此往轉引內宋人偽托蘇軾之《老杜事實》亦見《分門集往杜工部》卷二《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注引蘇軾說。宋葛立方《韻語陽秋》卷十六:

老杜詩說:東閣官梅動詩興,還如何遜在揚州。按:遜若無揚州事亦無揚州梅花詩,但有《果梅詩》說:杜公前詩乃逢早梅而作詩,故用何遜事。又意“卻月”“凌風”皆揚州合觀名爾。近時有安人俘東坡名,作《老杜事實》一編,無一事有據(jù),至謂遜作揚州法曹,解舍有梅一株,遜吟詠其下,豈不誤學者。又明揚慎《升庵詩話》卷六亦對此說加以辨析?!杜R漢詩話》(見《復齋漫錄》)引《三輔央錄》說:遜在揚州,官梅亂發(fā),賦四言詩,人爭傳寫??芍?一何遜確曾在揚州事,傳來載其事乃史缺失耳;二何遜除此梅花外,或另有四言詠梅詩,但已失傳耳。

這是一首詠物寄懷詩,通過贊美梅花凌風傲霜的堅貞品質,表達詩人貞潔自恃孤高脫俗的情懷。“驚時”二字,點出一個“早”“衡霜”二句贊揚它傲霜斗雪迎風怒放的品性,是點晴之筆。“枝橫”二句描繪了它的風姿遠解“朝灑”二句,以典展示梅花對人們具有特殊的情致;“應知”二句與“兔園”二句遙相呼應,揭示其“早”之原因。此篇在南朝詠梅詩中,無論在思想和藝術上都達到了至真至美的境界,具有繼往開來的作用。

“東閣官梅動詩興,還如何遜在揚州。”――杜甫《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乙見寄》

“平生東閣風流在,何遜而今塘欲絲。”――金?站迎《梅花》

“遨頭詞伯今何遜,一笑詩成字字香。”――金?李獻能《上請官梅》

“揚州一樹春多少,殞得何郎瘦不禁。”――金?仇遠《梅》二之二

再談南朝詩人謝燮的詩:

早 梅

迎春故早發(fā),獨自不疑寒。

畏落眾花后,無人別意看。

緊扣一個“早”字,以擬人化手法,通過“疑”和“畏”兩個表現(xiàn)心理狀態(tài)的詞語,生動地刻劃出梅花不畏嚴寒的堅強性格和不甘落后的進取精神。

六朝以后,有唐代張僧、柳宗元、齊己、之人的早梅詩多首,明人遂源的一首,近代寧周元的一首,王適的《紅濱梅》可算是寫早梅代表作。

東亭送客逢早梅

東閣觀梅動詩興,還如何遜在揚州。

此時對雪逢相憶,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來傷歲暮,若為看去亂鄉(xiāng)然。

江邊一樹垂垂發(fā),朝文催人自白頭。

[說明]裴迪在蜀州東亭送客,正值早梅開放,因而思念杜甫,作詩寄贈杜甫。幽清調,別有風神。詩雖非專詠梅花,卻句句是梅,句句是和詠梅,又看不出痕跡,詠物而至此,故前人贊為“古今詠梅第一”。

[解釋]①原題為《和裴迪登蜀州東亭送客逢早梅相憶見寄》,裴迪是王維、杜甫的朋友。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在蜀州刺史王侍郎幕中與杜甫有唱和之作。裴迪在蜀州東亭送客,見早梅開放,因而思念杜甫,作詩寄贈,杜甫即寫了此詩和他。

②東閣:即東產。觀梅:亦作官梅。何遜:梁朝詩人。為建安王記寶時正在揚州,見梅花盛開,作《詠早梅》行。故杜甫將裴迪比作何遜在揚州之詠早梅。

③雪:梅花色白如雪,故喻。贈春:指梅陸凱《贈范曄》詩:折梅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梅開象征春來,故言贈春。

早 梅

張 謂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疑是經冬雪未消。

[作者簡介]張謂(約公元711―780年)字正言,河內(今河南省沁陽縣)人,少時讀書在嵩山,青年時其曾從軍十年,稍立邊功。天寶二年(公元743年)登進士第大歷間官禮部侍郎,三典貢舉。與李白等交好。他的《早春》詩,收進《唐才子詩》卷四,稱其格度嚴密,語政精深,多有擊節(jié)之音?!度菩小蜂浧湓娨痪怼?/p>

時尚的流放禮郎途經此地,故友重逢,興與李白飲于江城南陽。席間張謂讀詩為做命名作詩。見李白《泛兩州城南郎官湖》。

[說明]通過對梅花凌寒獨開風姿的描寫,贊美它倔強的性格。突出其“早”,風格清俊。筆致靈妙,以殘雪喻早梅,可謂別出心載。語意雋永,構思頗新。

[解釋]①白玉條:梅花盛開的枝條猶如白玉似的。②迥(音炯)臨:遠臨。傍(音蚌):臨近。③發(fā):怒放。⑤疑:懷疑。前兩句意為,如果不是知道近水的花草先知春的話,人們誤認為是冬雪未曾融化,仍然凝結在梅樹枝頭上呢。

早 梅

柳宗元

早梅發(fā)高樹,回映楚天碧。

朔吹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里贈,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作者簡介]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字子厚,世稱“柳河東”,唐代大詩人、文學家,被列為“唐宋家”。

[說明]此詩作于永州司馬會上。后人以梅花自喻。前部分寫早梅不畏北風嚴霜、昂首怒放的英姿;后部分寫梅花遭受冷落,寂寞凋謝的處境,以寄寓自己被貶后的若悶心情和堅貞不屈的斗志。

[解釋]①楚:春秋戰(zhàn)國時國名,在今湖南、湖北等省,這里泛指江南。②朔吹:北風。③滋:益加。④“欲為”句:即南朝宋陸凱《贈花曄》“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之意。萬里:指永州距離此地有萬里之遙。⑤杳(搖)杳,遙遠的梅子。⑥寒英:指梅花。坐:空使,徒然。銷落:凋謝。

江濱梅

王 適

忽見寒梅樹,開花江水濱。

不知春色早,疑是弄珠人。

[作者簡介]王適,幽州(今北京市西南)人。武則天時,與劉憲、司馬鉑、梁載言糊名考選,相次入第二等。圣歷(公元698―700年)中,曾參與修撰《二教珠英》(見《唐會要》卷三十六)。官至雍州司功參軍。晚年謫居蜀中。陳子昂未成名時,王適見其《感遇》詩,驚嘆說:“此子必為海內文宗矣!”

[說明]早春時節(jié),詩人漫步在漢水之濱,忽然瞥見寒梅正在展枝吐艷,一朵朵晶晶瑩潔白的花蕊,懷疑是江濱二妃在擺弄珠玉呢。原來在不知不覺中,梅花捎來了春天的消息。

這是一首吟詠早春寒梅的絕句。首二句點題,說明寒梅生長的地點。三四句聯(lián)想發(fā)揮,因漢水之濱而憶弄珠解佩之神,本地風物,信手拈來,可謂神來之筆。用典敘事,使人不覺,蓋增詩情畫意。明人楊慎贊其”一首是傳“(《升庵詩話》)卷二)當非過譽。

[解釋]①漢水:一稱漢江,是長江最大的支流。源出陜西寧強縣。②弄珠人:指漢水神女。《韓詩外傳》:“鄭交甫過漢江,遇二女妖服,佩兩珠。交甫與之言曰:原請子之佩。二女解佩與交甫而懷離去,十步探之,則亡矣。回顧二女,亦即亡矣?!?張衡《南都賦》)神女弄珠于漢江之曲,王適的《早梅》引用了此事。

早梅

唐?齊己

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

風遞幽香去,禽窺素艷來。

明年如應律,先發(fā)望春臺。

[解釋]①應律:順應季節(jié)時令。春臺:指春天游賞勝地?!独献印酚性?眾人照之,如享太平,如登春臺。杜甫《王十五前閣會》就有“楚岸收新雨,春臺引細風”。若說齊己的《早梅》詩是一首富有“唐調”的佳作,倒是十分確當?shù)摹_@首《早梅》詩的一個顯著特色就是著意描寫一個“早”字。它不是孤立的、片斷的描寫,而是多鏡頭、多方位、有側重、有層次地逐步展開的。

[說明]首先從樹木本根入手,以同類比照落筆,意在說明梅根復蘇之“早”,天寒地凍,季節(jié)環(huán)境相同,而生態(tài)迥異:一面,自然界的動植物還在冬眠沉睡,一面回春的暖氣已在地心開始涌動;一邊是百草凋零,萬木摧折,一邊是梅根得風氣之先,恢復了生機。“萬木摧折”與“孤根獨暖”這是多么強烈的比照。它說明丁梅樹有與眾木不同的特性,表現(xiàn)了梅花耐寒的品格;“孤”“獨”二字的點逗,更突出了它的生命力。唯有此花,無遑有他,已暗伏一個“早”字。結構上,它既照名題旨,又開啟下聯(lián)。

領聯(lián)緊接首聯(lián),深層地寫出寒凝大地,雪滿村野,玉樹一枝,凌雪怒放的奇異景象,展現(xiàn)了一幅“梅將雪共春”的美麗畫圖。此情此景,前人也曾寫過類似的詩句,如元稹《賦得春雪映早梅》詩三四句:“一枝方漸秀,六出已同開?!薄耙恢π恪薄岸费╅_”辭義雖同,而意境迥別。元稹的詩格律謹嚴,對仗工整;齊己詩則清健質仆,自然流暢。宋詩以敘述議論見長,齊詩以描寫比照見意,境界清遠,富有美感。清人紀昀說齊詩“起四句極有神力”當非過譽?!耙恢﹂_”是此詩獨開,誠見其早;“一枝”又先于眾枝、群梅更顯其早。

頸聯(lián)承“一枝開”著意寫梅花的風姿和神韻以及人們對它的神往。風傳送著梅花的清香飄向遠處,鳥窺見到梅花的素艷芳潔被吸引而來。詩人從梅花的色、香兩個方面加以描寫,而從“風遞”、“禽窺”這個側面突出其“早”“禽窺素艷來”令人驚服,嘆賞和傾慕偏說禽鳥為之吸引傾倒;對鳥的情態(tài)刻劃愈細致愈真切,而人情的雅趣和情味也就愈濃烈。宋朝林逋的《山園小梅》頸聯(lián)亦云:“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情趣與此相似,疑即受齊詩的啟迪。

尾聯(lián)詩人撇開眼前現(xiàn)實,展開想象翅膀,就“幽香”“素艷”期望明春先發(fā),仍然緊扣一個“早”字。賞識“前村”的孤梅,只有“風”與“禽”,已顯得孤單和冷落,有負于早梅的一片誠意。于是詩人寄希望于未來,明年若能應時發(fā),梅花與春臺必定輝映成趣,供更多的游人觀賞。這充分體現(xiàn)了詩人愛梅、慕梅、與人共樂的思想情懷。

全詩處處扣題,句句照應,虛實相間,旨趣盎然。語言清麗、筆觸含蓄、梅花的品性和風韻躍然紙上,故為當時禪林詩友所稱道:“冰生聽瀑句,香發(fā)早梅篇?!?唐棲蟾《讀齊己上人集》)

據(jù)陶谷《五代史補》記載,齊己寫了這首《早梅》詩求教于當時著名詩人鄭谷。領開頭兩句原為“前村深雪里,昨夜數(shù)梅開”,鄭谷看后說:“數(shù)枝”非“早”也,不如改成“一枝”為佳。齊己佩服,稱谷為“一字師”,遂傳為詩林佳話。

早梅

明?通潤

萬樹寒無色,南枝獨有花。

香聞流水處,影落舒人家。

詩人從“色”、“香”、“影”三處著墨,贊揚梅花耐寒、早發(fā)的品格?!跋懵劇倍?意境清幽,饒有韻味。

2.梅花的誘人特色是它的色與香

凡是詠梅花詩,總離不開對它的色、香的描寫。

白梅,在梅花中是最可見的,最有光彩的,也是詩人吟詠最多的題材。

金代詩人段克己有《梅花十詠》的第四首為證。

探梅

虢國夫人約素身,不教脂粉天真。

一斑曾向春前見,顏色如今更可人。

以虢國夫人不抹脂粉來形容白梅之潔白。又,第九首《浴梅》以楊玉環(huán)在華清池溫泉洗澡出水之姿喻梅之潔白。

洗盡鉛華見玉環(huán),肌膚冰雪照人寒。

臨風脈脈嬌無力,輕哀香羅來未開。

而麻九疇《紅梅》等喻紅梅之俏。范成大的“從來顏色休論似,夾路漫山取次紅”,描寫梅花的色彩的更是別具風韻。元王冕《墨梅》更是膾炙人口,請看: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這首詩不僅寫出墨梅之墨色,而且寫出墨梅之性格和品質。

還有許多詩描寫梅花的香。香是梅花最明顯的特征。在詩人的筆下,梅花的香有多種多樣。因為,梅花的香是惹詩人喜愛的原因之一。

(1)幽香:“風遞幽香去,禽窺素艷來。”(唐僧齊己《早梅》“幽香粉艷誰人見,時有山禽入樹來。”(宋蔡襄《十一月梅花盛開》)“幽香淡淡影疏疏,雪虐風饕亦自如。”(宋陸游《雪中尋梅》)“不怕幽香妨靜觀,正須疏影伴仙。”(宋陸游《再賦梅花》)

(2)清香:“引我江頭夢,清香憶滿衣。”(宋晁端友《探得早梅》)

(3)暗香:“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宋林逋《山園小梅》)“清香全與江梅似,只欠橫斜照水枝。”(宋吳永齋《臘梅》)“素艷乍開珠蓓蕾,暗香微度玉玲瓏。”(元劉秉忠《江邊梅樹》)

(4)冷香:“冷香疑到骨,瓊艷幾堪餐。”(宋王瓊《梅花》)“連環(huán)骨冷香猶暖,如意痕輕補未光?!?宋蕭貞《落梅詩》)“疏影冷香題不到,夢驚煙雨暗西湖。”(金劉仲尹《墨梅》)

其他或則寫馨香、凝香、夜香、寒香、殘香的詩也不少。如:“雪里吹放香,繁霜滋曉白?!?唐柳宗元《早梅》)“不信今春晚,俱來雪里香?!?北周庚俗《梅花》)“香中別有韻,清極不知寒?!?唐崔道融《詠梅》)以上均寫梅花之香,卻別有一番情韻。宋代詩人張道治《詠梅》詩尾聯(lián)有說:“何須問探春消息,自有花香夢里通。”意思是說有什么必要去探聽春天幾時到來的消息呢?梅花的清香正在夢中與春天幽會,息息相通,呼喚著與春天的到來。這種比喻堪稱絕妙。在這里,梅香成為春天的使者,象征著春的信息。

還有,陸游的《卜算子?詠梅》可以說是代表作。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p>

梅花本來就是在春天到來之前開放,根本沒有與春天斗勝之意,“無意”二字突出,梅花不愿意與百花爭芳的高尚品格??v使梅花凋零,化成塵土,碾成塵埃,它的芳香是永不消失的?!爸挥邢闳绻省币痪渌澝赖牟粌H是梅花的芬芳,而是升華為梅花的精神、氣概和意志。這“香”象征著一種堅韌不拔、崇高永生的精神之美,亦是詩人崇高人格的體現(xiàn)。

3.耐寒是梅花的本質特征。

這是詩人們最樂于歌頌的主題。以雪來形容梅花,這是詩人筆下最常見的手法。

如:梁簡文帝《雪里覓梅花》:“不信今春晚,俱來雪里看?!碧苿⒎狡健斗济贰?“莫將遼海雪,來比中?!?/p>

這只是一般性的描寫,尚未將雪、梅形姿體現(xiàn)出來。而唐代詩人張謂的《早梅》就寫得很有特色,前已分析過了,此僅就雪梅關系解釋一下。

一樹寒梅白玉條,迥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fā),疑是經冬雪未消。

在這臨村路的不溪橋邊,一株早梅凌寒傲立,潔白如玉的花朵盛開一樹,初看還以為這是經冬的白雪積壓在枝條上,還沒有消融呢。疑心怒放的梅花為一樹積雪,這“疑”字,不僅真切地寫出了詩人這望梅花似雪非雪的恍惚迷離之感,而且也以妙筆再現(xiàn)梅花的形姿,耐人尋味。

“墻角數(shù)枝梅,凌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再看王安石的《梅花》詩,可謂反張謂詩之意而用之。遠遠望去,知道是梅不是雪,因為有陣陣的幽香飄送而來。這不是以雪喻梅,而是借雪、梅之喻突出梅花之香。

宋代另一詩人盧梅坡寫有二首《雪梅》頗負盛名。其第一首后兩句:“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p>

通過對梅、雪的品評、比較,闡明它們各有所長,各有所短,如果有雪無梅哪有春意可言,如果有梅無雪也會索然寡味,只有兩者共存共處才能裝點成早春的美景。故其第二首即謂:“有梅無雪不精神,有雪無梅俗了人。日暮詩成天又雪,與梅并作十分春?!?/p>

寫雪,突出其白,繪梅,突出其香。將梅雪都寫得極有個性。

南宋陳亮《梅花》詩頸聯(lián):“欲傳春信息,不怕雪埋藏?!边@兩句刻畫了梅花為傳遞春天的信息,不惜被冰天雪地所埋藏,敢于向冰雪挑戰(zhàn)的大無畏精神。

描寫“梅格”,即描寫梅花的精神、品格,是詩人們共同所求的主題。正如池仁冠所概括的那樣:“詩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綠葉與青枝。”

宋蘇軾《紅梅三首》之一:“別來幾度春風換,標格而今似舊無。”

元段克己《憶梅》:“從來萬事嫌高格,莫怪梅花著地垂?!?/p>

明徐謂《王元帝例枝梅畫》:“冰姿不怕雪霜侵,羞傍瓊樓傍古岑。標格原因獨立好,肯教富貴負初心。”

這里的“梅格”、“標格”、“高格”,都是指梅花的風度、品格和精神。

落 梅

陸 游

雪虐風饕愈桑然,花中節(jié)氣最高堅。

過時自合飄零去,恥白東君更乞憐。

第7篇:梅花絕句陸游范文

一、 在古詩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情感的教育

愛國主義情感維系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民族團結和經久不衰,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最為濃郁,最為強烈的部分。愛國主義情感教育一直是學校德育的主旋律。在古詩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應做好以下幾點:

1.熱愛祖國的教育

“位卑不敢忘憂國”是南宋詩人陸游一生愛國憂民的真實寫照,他在《示兒》一詩中寫道:“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詩人臨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國的和平統(tǒng)一,其愛國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王昌齡的《出塞》、李清照的《夏日絕句》都抒寫出了他們的愛國之情。教學時,我們要讓學生在理解詩句意思和時代背景的基礎上,深入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懷。教育學生學習古人熱愛自己的祖國,為實現(xiàn)祖國的統(tǒng)一與維護世界和平做出應有的貢獻。

2.熱愛家鄉(xiāng)的教育

古人言:“美不美,鄉(xiāng)中水;親不親,故鄉(xiāng)人?!弊阋妼亦l(xiāng)的熱愛。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在《靜夜思》中寫道:“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弊掷镄虚g流露出對久別故鄉(xiāng)的深深思念。宋代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詩也寫道:“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3.熱愛勞動人民的教育

愛國主義情感教育包括了熱愛勞動人民的教育。說過:“人民群眾有無限的創(chuàng)造力?!笨梢娙嗣袢罕娫跉v史的發(fā)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他們身上閃爍著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光芒。熱愛勞動人民是學生所應具有的道德品質。

二、 在古詩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誼教育

1.親情教育

親情是倫理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親情教育是傳統(tǒng)倫理道德教育的一個重點。唐代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寫道“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手足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動至極。孟郊的《游子吟》描繪到了“兒子遠行,母愛切切”的畫面,歌頌了偉大的母愛。魏朝曹植的《七步詩》則從反面教育我們親人之間不可互相迫害,應和睦相處。教學時,要啟發(fā)學生感受親人對自己的關愛。努力培養(yǎng)學生尊老愛幼的高尚品質,幫助學生維持良好的親情關系,使學生有一個和諧的親情網(wǎng)。

2.友情教育

孔子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對學生來說,與朋友的交往是他們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沒有朋友的學生,不僅會孤陋寡聞,而且心理是不健康的。因而友情教育是不容忽視的。古人一向重視朋友的間交情,如李白的《贈汪倫》,表現(xiàn)了詩人和汪倫之間純樸而深厚的感情。高適的《別董大》、王昌齡的《芙蓉樓送別辛漸》、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等詩都是為朋友而作,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薄皠窬M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莫愁前路無知已,天下誰人不識君?!背蔀榱饲Ч沤^唱,真切地表達了朋友間的深情厚誼。教學時,可引導學生深入感知,領會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教育他們要珍惜朋友之間的感情。

三、在古詩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教育

生態(tài)破壞,環(huán)境污染是人類社會面臨的嚴峻課題。在注意環(huán)境保護的同時,我們可結合古詩教學,著重對學生進行環(huán)保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觀。

1.熱愛水資源的教育

我國是一個缺水的國家,教育學生節(jié)約用水十分必要。李白在《望廬山瀑布》中寫道:“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币环鶋邀惖钠俨紙D,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贊嘆之余,我們不禁要反思:假如沒有了水,還會有瀑布嗎?大自然的許多與水相連的神奇景觀還會存在嗎?

2.熱愛鳥類等動物的教育

鳥是人類的好朋友,它們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動物的生存,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的協(xié)調。在古詩中,涉及寫鳥的比比皆是。如孟浩然在《春曉》中寫道:“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碧幪庿B語,使春天顯得有了氣息。杜甫在《絕句》中也寫道:“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黃鸝的鳴唱和白鷺的飛翔,充滿了一派生機,從側面反映出自然環(huán)境的美好。

四、 在古詩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

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是學生成才的基礎。在古詩教學中,我們應注意挖掘內容,進行全面的教育。如唐代詩人王之渙在《登鸛雀樓》中寫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體現(xiàn)了詩人積極進取,不斷開拓的精神。明代詩人于謙《石灰吟》則表現(xiàn)了作者不畏艱難、堅貞不屈,甘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高尚精神。王安石《梅花》一詩中的“凌寒獨自開”歌頌了梅花不屈不撓的精神。詩中的梅花,其實是詩人的自我寫照。元代畫家王冕在《墨梅》中也寫道:“不要人夸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不僅寫出了墨梅的高雅氣質,而且反映了他的人品和。在教學這些優(yōu)美的詩句中,融入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其效果自然好于枯燥無味的說教。

五、在古詩教學中,對學生進行邊塞艱辛、悍衛(wèi)的教育。

第8篇:梅花絕句陸游范文

關鍵詞:楊萬里;七絕;句法;意象選擇

文章編號:978-7-80736-771-0(2011)03-046-05

陸游在《楊廷秀寄南海集》中說:“夜讀楊卿南海句,始知天下有高流”“四百年來無復繼,如今始有此翁詩”;他還在《謝王子林判院惠詩編》云:“文章有定價,議論有至公。我不如誠齋,此評天下同?!保环冻纱笤凇洞雾嵧陾钔⑿闶咕念}石湖》說:“文名藉甚更詩聲”“句從月協(xié)天心得”,他們所評價的都是楊萬里的詩歌創(chuàng)作。

楊萬里的詩歌之所以受到著名詩人的推崇,歸根結底是因為他自成一家的“誠齋體”詩風。對于“誠齋體”的具體涵義,大概自此概念提出之后就眾說紛紜。近代以來,現(xiàn)代及當代學者對“誠齋體”的看法不斷更新、補充,大有涵蓋楊萬里詩歌的全部優(yōu)點之勢。筆者認為,這樣不加限定、毫無界說包括一切詩作特點的看法不符合楊萬里詩歌創(chuàng)作的實際情況,而且過于寬泛的探討“誠齋體”的內涵不但不會對楊萬里詩風的深入認識,反而會使“誠齋體”的特征進一步晦澀難懂。所以。我們需要正確地理解“誠齋體”的真正內涵,恰當?shù)亟缍ň哂小罢\齋體”特色的詩作。

一、“誠齋體”的典型代表七絕

楊萬里是一位長壽的詩人,在他八十載的人生經歷中,詩歌創(chuàng)作有很明顯的分期,即使在“誠齋體”詩風形成之后,就他本人的主觀努力而言,仍在不斷追求著詩風的變化,但是如果從整體特色看,詩人自己在“誠齋體”詩風形成之后的“求變”無疑是對“誠齋體”作完美的追求,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在藝術上。因此,以“誠齋體”詩風的是否形成為標準,楊萬里詩歌的創(chuàng)作歷程可分為模仿、探索、成熟三個時期,至于“誠齋體”詩風形成之后的“求變”完全可以認為詩人對自己詩風不懈的完美追求。

誠齋體的形成就是以其詩風進入“欣如”階段為標志。楊萬里在《誠齋荊溪集序》中說得十分清晰,“戊戌三朝,時節(jié)賜告,少公事。是日即作詩,忽若有寤,于是辭謝唐人及王陳江西諸君子,皆不敢學,而后欣如也”,其中的“欣如”就是詩人自己詩風成熟的境界。至于“欣如”的含義,正如楊萬里自己所說“試令兒輩操筆于予,口占數(shù)首則瀏瀏焉,無復前日之軋軋矣”,其中的“瀏瀏焉,無復前日之軋軋矣”,即是作詩時應對自如、詩思泉涌的“欣如”境界。達到這種作詩狀態(tài),是詩人一直所追求的目標,同時也是詩人長期探索、積累的結果。“欣如”境界一旦獲得,會令詩人欣喜若狂,創(chuàng)作大豐。因此,楊萬里說:“自此每過午,吏散庭空,即攜一便面,步后園、登古城,采擷杞菊,攀翻花竹,萬象畢來,獻予詩材。麾之不去,前者未讎而后者已迫,渙然未覺作詩之難也?!笨梢姡痢拔煨缛?,楊萬里詩風已經,成熟,形成了別具特色的“誠齋體”風范。而這一時期的結集主要就是《荊溪集》、《西歸集》、《南海集》三本詩集。

梳理這三個集子,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其中的七絕數(shù)量占有很大的比重。這一點我們可以參看南京大學莫礪鋒教授的研究成果,他對楊萬里各本詩集中絕句數(shù)量做了一一統(tǒng)計,通過整體的對比,七絕詩體占楊萬里整個詩歌數(shù)量的一半以上。而具體到《荊溪集》、《西歸集》、《南海集》三本詩集中,七絕更占有不小的比重,如在《荊溪集》中七絕占66%,在《西歸集》中占72%,在《南海集》中63%,這些數(shù)字無可爭辯的說明:七絕在誠齋體詩風的重要載體。

至于楊萬里為何選擇七絕的形式來創(chuàng)作“誠齋體”詩歌,筆者認為主要得益于絕句詩體本身具有的“七言四句”自由不拘的形式,這種詩體形式最能表達楊萬里的心口,也是詩人進入“欣如”狀態(tài)后最容易采用的,正如張瑞君在《楊萬里評傳》中所言的“在五七言詩的各種體裁中,七絕最容易寫得富有情趣、活潑、靈動。它既不象古風那樣講究章法,也不象律詩講究對仗而形成拘謹和板滯”,“就五絕與七絕而言,七絕因能巧用虛詞、重字等更靈活多變”,這些分析準確概括了七絕較于其他詩體的優(yōu)勢,可謂精到,也再次說明七絕之于楊萬里創(chuàng)作“誠齋體”的意義。因此,我們可以大致粗略地認為楊萬里選用了七絕,而七絕成就了“誠齋體”。

二、楊萬里七絕句法詞法的運用

有人總結楊萬里絕句的作法,依據(jù)對仗還是散句總結出若干結構,其實這種路數(shù)不是依據(jù)絕句總結結構,而是以結構去套絕句,因為結構是完全式的、具有絕對包容性的,以此全部結構模式去衡量絕句形式,當然總能找到例證,但是遺憾的是,這種分析總結路數(shù)無疑是削足適履,更不能加深對于絕句的認識,其實質就是先有概念,后找例證,也即是“主題先行”。因此,分析總結性探索應避免此類觀念先入,在未有定論之前,科學的態(tài)度是先個別再一般,即從個別的特點走向一般的總結。所以,筆者結合楊萬里七絕的創(chuàng)作實踐,力求通過具體作品的歸類分析,得出較為正確的“一般”性結論。細細梳理楊萬里詩風成熟時期的七絕,我們可從以下四方面來把握其藝術特征:

(一)虛詞的巧妙運用

詩歌以字少凝練見長,要求言短意長,因此篇幅十分有限,就七絕而言,一首詩作四句二十八字,可謂極其短小。一般情況下,詩人創(chuàng)作詩作要表達豐富的意蘊,必須多用實詞,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豐富含義的傳遞。而楊萬里則喜歡用虛詞,而且用的很巧妙,一首詩的好壞甚至取決于一個虛詞的點綴裝飾,這無疑是“誠齋體”七絕的獨特之處。具體而言,楊萬里七絕詩句中副詞、介詞、助詞、連詞、語氣詞等虛詞用的最為精當,可舉詩例如下:

1.副詞的運用。副詞雖屬虛詞,但由于它具有表情態(tài)、程度、時間等方向的功能。所以楊萬里喜歡在七絕中運用,其七絕詩句中常見的副詞有“忽、乃、皆、曾、聊、猶、堪、自、復”等。例如:

一峰忽被云偷去,留得崢嶸半截青。(《入常山界二首》)

初疑夜雨忽朝晴,乃是山泉終夜嗚。(《宿靈鷲禪寺二首》其二)

忽開風起仍波起,乃是飛聲與落聲。(《凈遠亭晚望》)

路南路北皆秋水,凈洗行人屨上泥。(《發(fā)孔鎮(zhèn)晨炊漆橋道中紀行十首》其三)

歸舟曾被此灘留,說著招賢夢亦愁。(《過招賢渡四首》其一)

道邊籬落聊遮眼,白白紅紅匾豆花。(《秋花》)

綠池落盡紅蕖卻,荷葉猶開最小錢。(《秋涼晚步》)

晝落無聲夜有聲,只堪醉聽不堪醒。(《秋雨嘆十解》其七)

我自愁吟無意思,蟬聲移近入檐枝。(《秋熱二首》其二)

春風也解嫌蕭索,自送秋千不要人。(《曉寒二首》其一)

吹亂眾紅還復整,海棠卻不怕春風。(《曉寒二首》其二)

2.介詞的運用。在誠齋體絕句中,楊萬里常用的介詞有“于、從、與、和、替、將、向、以”等。例如:

梅于雪后較多花,草亦晴初忽幾芽。(《雪霽出

城》)

上巳春陰政未開,寒窗愁坐冷于灰。(《上巳三首》其一)

待倩春風作媒卻,西湖嫁與水仙王。(《水仙花四首》其二)

只有向南接天去,更和一線也無痕。(《過新開湖五首》其一)

問渠何故終不語,卻倩灘聲替佛談。(《蘭溪雙塔》)

偶見群兒聊與戲,布衫青底捉將來。(《與伯勤、子文幼楚同登南溪奇觀,戲道傍群兒》)

豈有心情管風雨,向人彈淚繞天流。(《羅溪望夫嶺二首》其一)

莫以甘棠南國蔭,便忘藍草北堂別。(《送慶基叔德上猶二絕》其一)

3.助詞的運用。楊萬里在七絕中常用的助詞有“得、卻、煞(殺)、來、將、了、去”等。例如:

柳上青蟲寧許劣,垂絲到地卻回身。(《過招賢渡四首》其二)

野鴨被人驚得慣。作群飛去卻飛回。(《登凈遠亭》)

上卻城來忘卻歸,迎他來屬送他飛。(《晚衙野望》)

到得欲開渾別了,玉膚洗退淡脂。(《瓶中紅白二蓮五首》其四)

夜來一雨將秋至,今晚蟬聲始報秋。(《立秋日聞蟬》)

茅屋破時偏入畫,布衫洗了曬枯桑。(《野望二首》)

無數(shù)菊苗齊老去。多時花徑不曾來。(《雨后行郡圃》)

4.連詞的運用。在絕句中,楊萬里常用的連詞有“與、及、和、且、若、雖、要、只有、又、而、況”等。例如:

無波可照底須窺,與柳爭嬌也學垂。(《垂絲海棠二首》其一)

七字全勝五字城,清於庾信及鍾嶸。(《和昊鹽丞雪中湖上訪梅四首》其二)

從教三日風和雨,閉戶燒香不看花。(《巳未春日山居雜興十二解》其二)

見說前頭山更好,且留好句未須吟。(《舟過黃田,謁龍母護應廟二首》其一)

野鴨被人驚得慣,作群飛去卻飛回。(《登凈遠亭》)

若要順風兼順水,拖頭背指謝家山。(《過凌獻臺,望謝家青山》)

若遭好月喚登樓,腳力雖慵不自由。(《清心閣》)

要尋疏影橫斜底,揀盡南枝與北枝。(《雪中看梅》)

只有睡時愁可遣,眷愁又向夢中來。(《紛紜》)

秋風遣我疏團扇,又被春風遣喚渠。(《春暖郡圃散策三首》其二)

柔條如線長而細,不貫雙魚只貫珠。(《發(fā)孔鎮(zhèn)晨炊漆橋道中紀行十首》其十)

有得俸錢無吏青,如公官況世間無。(《和巖州添停趙彥先寄四鮑句》其二)

5.語氣詞的運用。在誠齋體七絕中,楊萬里常用的語氣詞有“么、無、休、哉、矣、些”等。例如:

一年好處君知么,寒食千門插柳枝。(《清明雨寒八首》其二)

我昔屬官今屬我,子能略伴瘦藤無?(《送傅山人二絕句》其一)

莫笑山莊小集休,篇篇字字爽於秋。(《題山莊小集》)

荊溪老守底風流,哦就千詩一笑休。(《寒食相將諸子游翟得因十詩》其十)

聞道常山水壯哉,問途何惜小紆回。(《晨炊江山懸驛》)

今年老矣差無病,后夜中秋有月無?(《中秋前二夕釣雪舟中靜坐二首》)

未論似得酴醵否,且是幽香野得些。(《入上饒界,道中野酴醵盛開二首》其二)

(二)句法的靈活多變

這是有關詩句中“句法”具體運用的問題,也是指詩句之間的關系方面,楊萬里在《和李天麟二首》一詩中說“句法天難秘,工夫子但加”,說的就是詩句句法的功夫。至于楊萬里所言“句法”的含義,筆者認為當是指詩作句子之間的組合關系與連接規(guī)則。正如聞一多先生所說:“中國的文字尤其是中國詩的文字,是一種緊湊非常――緊湊到了最高限度的文字。這種詩意的美,完全靠‘句法’表現(xiàn)出來的。”詩作風范的確立離不開“句法”,同樣“誠齋體”的形成也有“句法”運用的功勞,因此,句法的靈活多變無疑是“誠齋體”七絕的獨特方面。結合具體的詩句,我們可以看出楊萬里在詩句的組合關系中使用了以下“句法”:

1.反問式的句法。在誠齋體七絕中,楊萬里常用反問式連接詩句,以加強語勢。例如:

不特山盤水亦回,溪山信關暇徘徊。(《過下梅》)

春光盡好關儂事。細雨梅花只做愁。(《甲申上元前聞家君不快,西歸見梅有感二首》其二)

若無六代英雄骨,牛首諸山肯爾高。(《寒食前一日行部過牛首山七首》其四)

盡日舞風渾不倦,無人柰得柳條何。(《六月六日小集二首》其二)

盡日向人揮玉塵,知將何事語春風。(《宿南嶺驛二首》其二)

2.設問式句法。在誠齋體七絕中,楊萬里常用設問式聯(lián)系上下旬,在一問一答中,使句間關系更為緊湊。如:

登山得似游湖好,卻是湖心看盡山。(《同君俞季永步至普濟寺晚泛西湖以歸得四絕句》其二)

微軀所饌能多少,一獵歸來滿棱車。(《觀蟻二首》其一)

如何對立燭光中。只見江梅白于雪。(《燭下瓶中江蠟二梅》)

郎峰好處端何似,筍剝三竿紫水精。(《江郎峰三石山在江山縣南三十五里,禮賢鎮(zhèn)望之極正,里人又呼為郎峰》)

平生山水看多少,最愛真陽第二峰。(《過真陽峽六首》其一)

3.倒裝式句法。在誠齋體七絕中,楊萬里常用倒裝式,后句常常是前句行為或N"說的原因,即倒原因于后、變結果于前,如此更使語勢跌宕。例如:

走上松梢繞卻它,為他滿插一頭花。(《入上饒界,道中野酴醵盛開二首》其二)

花品已高香更絕,卻緣韻勝得清愁。(《木犀落盡有感二首》其二)

荷衣芰制雪為容,家住云煙太華峰。(《德遠叔坐上賦肴核八首藕》)

風掠水衣無處去,柳塘著在角頭邊。(《萬安出郭早行》)

破曉篙師報放船,今朝不似昨朝寒。(《明發(fā)階口岸下》)

夢中草草披衣起,愛看輕舟下急灘。(《明發(fā)階口岸下》)

4.轉折式句法。在誠齋體七絕中,楊萬里常用轉折式,前后兩句形成矛盾之勢,以化深化詩意引人驚醒。例如:

袈裟未著愁多事,著了袈裟事更多。(《送德輪行者》)

已分忍饑度殘歲,更堪歲里閏添長。(《憫農》)

撐得篙頭都是血,一磯又復在前頭。(《過顯濟廟前石磯竹枝》)

也知漁父趁魚急。翻著春衫不裹頭。(《過百家渡四絕句》其一)

也知灘急船難上,仰踏桅竿臥著篙。(《過招賢渡四首》其四)

三、楊萬里七絕意象與表達手段的選擇

(一)物象選擇“小”的意趣

在楊萬里現(xiàn)存成熟時期詩作中,數(shù)量上七絕占一半稍強,其中更以眾多的詠物詩為人們所關注。與其他詩人創(chuàng)作詠物詩不同的是,楊萬里的獨特性體現(xiàn)在物象的選擇上。從某種角度說,物象選擇的傾向是詩人詩風意趣的所在,因此,以所詠對象來考察楊萬里七絕詠物詩也能窺測出“誠齋體”的基本風貌。

細析具體詩作,我們會發(fā)現(xiàn)楊萬里的七絕詠物詩有以下三個特點:

1.選擇大動物、大植物詩作數(shù)量較少,選擇小動物、小植物詩作數(shù)量眾多。

在誠齋體七絕詠物詩中,大動物如牛、馬等很少單獨描寫,即使寫到牛、馬等大體格動物,也多是詩句中提到,而全詩的中心決不是圍繞其展開,如《過大皋渡》一詩中“黃牛無數(shù)放春晴,船行非與牛相

背,何事黃牛卻倒行”雖三句涉及到牛,但都是放到首句“隔岸橫州十里青”以及詩題“大皋渡”背景展開的。至于大植物如柳、松、桑、楓等,雖然比大動物牛、馬受關注的機會多,但其根本命運也未有主要的改變,其地位和作用在誠齋體詠物詩中同大動物一樣,例如在七絕詠物詩中,柳樹是楊萬里選擇最多的大植物,但其有關柳樹的詩作多著眼于柳絲、柳條等小的部件。如“輦路金絲半欲垂,外間玉爪未渠開”(《新柳》)“柳條百尺拂銀塘,且莫深青只淺黃”(《新柳》)“一巷海棠千架錦,兩堤楊柳萬窩絲”(《游翟園三首》其一)等等。

相比較而言,誠齋體七絕詠物詩更多的描寫小動物、小植物。

小動物如鵲、鶯、螢、蛙、蜂、蟻、促織、蠅、鴉、蜘蛛、啄木鳥、雁、子規(guī)、蟬、魚、蝶、蜻蜒、雞、水螳螂、蛩、鵝等,可謂為數(shù)不少。至于小植物更是數(shù)目眾多,如梅花、海棠花、杏花、木犀花、李花、牡丹等反復出現(xiàn),數(shù)量很多,占有詠物詩的絕大部分。

2.描摹動物的詩作明顯少于描寫植物的詩作數(shù)量。

細細梳理楊萬里詩歌全集,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其中以詠動植物為題的各類詩體共有450首,而詠動物的詩只有6l首,尚不足13%,如果以誠齋體七絕詠物詩來考察詠動物的詩數(shù)量將更小。相對而言,不少詩作直接以植物命題,如《臘梅四首》、《木犀二絕句》、《神堂鋪前桃花》、《野菊》、《黃菊》、《殘菊》、《殘梅》、《垂絲海棠》、《葵葉》、《道旁草木二首》等都是較為著名的詩作。

3.多用擬人化的描寫來表現(xiàn)意趣。這種特點在誠齋體七絕詠物詩中反映的極為普遍,更極為突出,以至于任意捏來一首七絕詠物詩,都能說上它對意趣或日諧趣的表達。如《郎石峰》一詩:

四旁不與眾山連。特地孤尖立半天。

碧落諸峰非不好,讓他郎石一峰先。

這一詩言眾山之中的一聳獨峰――郎石峰單獨直立說成“特地孤尖”而且“立半天”,且其有意識的“不與眾山連”,典型的人格化;而且詩的前兩句還可看作詩人站在“郎石峰”的角度來發(fā)言,而詩的后兩句則站在眾山的角度上說話,意為之所以郎石峰單獨直立,不是因為其他山峰不好,而是其他山峰相互謙讓,所以說“讓他郎石-峰先”,其擬人化的諧趣令人忍俊不禁,而且又令人深思。再比如《鵝鼻鋪前桃花》前兩句是說自己歸家較晚,而后兩句則采用擬人手法,將桃花的盛開與自己的歸家之喜連接起來,進而使人看到了桃花之喜,所以說“路上桃花亦喜。為人濃抹濕燕支”??傊@種擬人意趣在誠齋體七絕詠物詩中隨處可見。

(二)敘述、議論的完美組合

在楊萬里七絕中,敘述與議論的完美組合也值得我們關注。按詩句所言內容的不同,可分為敘述句和議論句,任何一首詩都可分為這兩個部分,都由兩部分組成。敘述與議論的完美結合,也是誠齋體七絕的一大特征。以二者在詩作中次序不同,可分為三種形式:

1.先敘后議。即詩歌開頭先進行鋪敘、描寫,或交待物象或言說事情,而后詩人則表達自己對物象或事情的看法和態(tài)度,這種形式使誠齋體詩風更為平易,因為先敘述再議論的順序很符合讀者的接受閱讀規(guī)律。如《余于沂流至安仁》一詩,前兩旬“半篙新漲滿帆風,兩岸千山一抹中”點出了自己所處的水域環(huán)境,而后兩句“慚愧棹郎能袖手,若非袖手更無功”則是由水域環(huán)境而發(fā)出的議論。以此考察楊萬里的七絕詩作,數(shù)量不少,如《玉山道中》、《郡齋梅花》、《二月一日郡圃尋春二首》、《晨炊黃岡望?!返榷际禽^為典型的先敘后議的詩篇。

2.先議后敘。即先發(fā)表自己對某事某物的看法和態(tài)度,隨后在敘述當前的事情和物象,這與邏輯學中從一般到個別的認識規(guī)律較為相似。這種先議后敘的形式,有助于詩人表達自己對事對物的真正態(tài)度,從而較為明晰地表達自己的態(tài)度和看法。如《過招賢渡四首》其三一詩,首句“倦游客子自無聊”即是議論。說出自己的因為倦游而百無聊賴,第二句“不是江山景不饒”以議論的形式說明了不是其他原因,總的來說前兩句以議論為主,而后兩句“危岸崩沙新改路,斷渠橫石自成橋”,雖然暗含一定的深意哲理,但如果以字面意思而理解為自己游山時看到的景象也是十分妥當?shù)模虼丝啥閿⑹?。再如《正月二十八日峽外見子二首》,其兩首詩都可看作先議后敘模式,當中最為典型的要數(shù)第二首,其前兩句“不宿青楓學子規(guī),不穿綠柳伴鶯啼”完全是議論,而后兩句“雙飛只愛清江水。自喜身輕照舞衣”,可以看作敘述。在誠齋體七絕中,先議后敘模式的詩作代表還有《海岸七里沙二首》其二、《初四日晨炊橫翠亭》、《榕樹》、《南雄驛前雙柳》、《蠟梅》、《過揚二渡》等。

3.敘議一體。即敘述與議論合而為一。很難分清哪是敘述、哪是議論,這是敘述和議論的真正結合,有助于詩人意緒的表達和物象、事情的融會貫通。如《過招賢渡四首》其四一詩,咋一看全詩從首到尾均為議論,其實是敘述與議論的融匯:前兩句“岸上行人莫嘆勞,長年三老政呼號”,既議論規(guī)勸行人“莫嘆勞”,又敘述言說生活在此“三老”生活極為不好;后兩句“也知灘惡船難上,仰蹈桅竿臥著篙”,既是言說“岸上難走水上卻更難行”,以致于“仰蹈桅竿臥著篙”才能前進,可見其全詩是議論與敘述的融匯?!蹲x嚴子陵傳》“客星何補漢中興,空有清風冷似冰。早遣阿瞞移漢鼎,人間何處有嚴陵”,全詩同樣也是議論與敘述的合一。同類的代表詩作還有《題山莊小集》、《春曉三首》其二、《垂絲海棠半落》、《靜坐池亭二首》其一、《紅葉》、《蒲桃乾》等。

四、詩學意蘊

楊萬里是位學者型詩人,他的詩作內容絕大多數(shù)是對平凡生活的吟詠,從而表現(xiàn)出獨具特色的生活意趣。如前所言,“戊戌三朝”時節(jié)的七絕是楊萬里詩風成熟的標志,也是其“誠齋體”形成的最初成果和典型代表。經過第三部分的分析,我們更能明確把握住代表“誠齋體”詩風的七絕的美學特征,而這些美學特征背后的理學觀物態(tài)度的支撐,更值得我們去關注探討。

正如前所論述的那樣,楊萬里在為數(shù)眾多的七絕詠物詩中,十分側重于對植物的關注,這體現(xiàn)了他的靜的觀物態(tài)度,而背后正是理學觀物方法。

第9篇:梅花絕句陸游范文

《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指出:“要重視對學生進行中國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教育。”那么,作為蘊涵著豐富中華文化傳統(tǒng)的古詩在教學中該從哪些方面對學生進行教育呢?下面淺談四點:

一、在古詩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情感的教育。

愛國主義情感維系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民族團結和經久不衰,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最為濃郁,最為強烈的部分。愛國主義情感教育一直是學校德育的主旋律。在古詩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情感教育應做好以下幾點:

1、熱愛祖國的教育。“位卑不敢忘憂國”是南宋詩人陸游一生愛國憂民的真實寫照,他在《示兒》一詩中寫道:“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詩人臨死之前,仍念念不忘祖國的和平統(tǒng)一,其愛國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淚下。王昌齡的《出塞》、李清照的《夏日絕句》都抒寫出了他們的愛國之情。教學時,我們要讓學生在理解詩句意思和時代背景的基礎上,深入體會詩人的愛國情感。教育學生學習古人熱愛自己的祖國,長大后做祖國的建設者和接班人,為自己的國家做出應有的貢獻。

2、熱愛家鄉(xiāng)的教育。古人言:“美不美,鄉(xiāng)中水;親不親,故鄉(xiāng)人。”足見對家鄉(xiāng)的熱愛。唐代著名詩人李白在《靜夜思》中寫道:“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字里行間流露出對久別故鄉(xiāng)的深深思念。宋代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一詩也寫道:“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北憩F(xiàn)自己對家鄉(xiāng)的戀戀不舍。教學時,我們可抓住這些千古吟唱的佳句,教育學生從小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

3、熱愛勞動人民的教育。愛國主義情感教育包括了熱愛勞動人民的教育。說過:“人民群眾有無限的創(chuàng)造力。”可見人民群眾在歷史的發(fā)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在他們身上閃爍著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的光芒。熱愛勞動人民是學生所應具有的道德品質。唐代李紳在《鋤禾》一詩中寫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體現(xiàn)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敬重。教學時,我們應引導學生體會其中的深刻含義,感受詩人的思想感情。教育他們熱愛勞動人民,熱愛他們的勞動成果,做一個愛人民的好孩子。

二、在古詩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情誼教育。

1、親情教育。親情是倫理道德的重要組成部分,親情教育是傳統(tǒng)倫理道德教育的一個重點。唐代詩人王維在《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寫道“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手足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動至極。孟郊的《游子吟》歌頌了偉大的母愛。魏朝曹植的《七步詩》則從反面教育我們親人之間不可互相迫害,應和睦相處。教學時,要啟發(fā)學生感受親人對自己的關愛。努力培養(yǎng)學生尊老愛幼的高尚品質,幫助學生維持良好的親情關系,使學生有一個和諧的親情網(wǎng)。

2、友情教育。孔子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對學生來說,與朋友的交往是他們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沒有朋友的學生,不僅會孤陋寡聞,而且心理是不健康的。因而友情教育是不容忽視的。古人一向重視朋友的間交情,如李白的《贈汪倫》,表現(xiàn)了詩人和汪倫之間純樸而深厚的感情。高適的《別董大》、王昌齡的《芙蓉樓送別辛漸》、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等詩都是為朋友而作,表達了朋友間的深情厚誼。教學時,可引導學生深入感知,領會詩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教育他們要珍惜朋友之間的感情。

三、在古詩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環(huán)境觀的教育。

生態(tài)破壞,環(huán)境污染是人類社會面臨的嚴峻課題。在注意環(huán)境保護的同時,我們可結合古詩教學,著重對學生進行環(huán)保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環(huán)境觀。

1、熱愛水資源的教育。我國是一個缺水的國家,教育學生節(jié)約用水十分必要。李白在《望廬山瀑布》中寫道:“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币环鶋邀惖钠俨紙D,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贊嘆之余,我們不禁要反思:假如沒有了水,還會有瀑布嗎?大自然的許多與水相連的神奇景觀還會存在嗎?

2、熱愛鳥類等動物的教育。鳥是人類的好朋友,它們是自然界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動物的生存,體現(xiàn)了人與自然的協(xié)調。在古詩中,涉及寫鳥的比比皆是。如孟浩然在《春曉》中寫道:“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碧幪庿B語,使春天顯得有了氣息。杜甫在《絕句》中也寫道:“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黃鸝的鳴唱和白鷺的飛翔,充滿了一派生機,從側面反映出自然環(huán)境的美好。此外,駱賓王的《詠鵝》,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等詩都是環(huán)境教育的良好素材。如果恣意破壞鳥類等動物的生存環(huán)境,那么絕不會有“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杜甫《絕句》詩)的動人美景。

3、熱愛花草樹木等植物的教育。葉紹翁在《游園不值》中寫道:“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以出墻來的一枝紅杏贊美了滿園春色。楊萬里在《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中寫道:“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以荷花的美來襯托西湖的美。白居易在《賦得古原草送別》中寫道:“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不僅描寫出小草頑強的生命力,而且表達了自己對小草的深切贊美。賀知章在《詠柳》中寫道:“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這兩句將柳樹、柳條描寫得非常美,既寫出動人的形態(tài),又寫了碧綠逗人的色彩。杜牧的《山行》、《江南春》、蘇軾的《惠崇〈春江晚景〉》等詩均有相關的描寫。這些用來教育學生熱愛花草樹木等植物,不僅形象生動,而且具體直觀,具有很強的教育性。

4、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教育。蘇軾在《題西林壁》中描繪了廬山雄偉壯觀的景象,在《飲湖上初晴后雨》中贊美了西湖美麗宜人的風景。李白的《望天門山》寫出了天門山的巍峨險峻;劉禹錫的《望洞庭》寫出了秋夜月色下的洞庭美景;張繼的《楓橋夜泊》則描繪了楓橋一帶的夜景……這些膾炙人口的詩句,展現(xiàn)了大自然的美好與神奇,強調了以自然為友,以山水為師。是向學生介紹祖國壯麗山河的生動、凝練的語言。它們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而且能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環(huán)境觀。

四、在古詩教學中,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價值觀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