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自我體育鍛煉總結范文

自我體育鍛煉總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自我體育鍛煉總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自我體育鍛煉總結

第1篇:自我體育鍛煉總結范文

一、教材內容: 體育鍛煉重在參與

二、教材分析:

本課屬于七-九年級教科書第二章,這章節(jié)共3學時,本課是第1學時,這一章節(jié)內容與其它章節(jié)內容有密切的聯(lián)系,因為運動參與是促進學生增強體能,增進健康,掌握體育知識和運動技能,緩解緊張的學習壓力形成樂觀、開朗的生活態(tài)度的重要途徑,同時它還能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鍛煉習慣,為終身體育奠定基礎, 故本課又是本章節(jié)學習內容的前提和基礎,本課對于學生樹立正確的體育意識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三、學情分析:

他們的生理特點是比較易興奮,又易抑制,精神不易集中;對于說教過多,抽象性強的知識因其理性思維還不完善而不易接受,也不感興趣,初中學生對于體育鍛煉的價值已經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了解的不全面。本課在此基礎上通過問題和直觀性動畫進行啟發(fā)學生,通過小團隊相互間的合作討論、探究,使學生由易到難,從淺入深地握全課內容。

四、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使學生理解參加體育鍛煉的意義;

2、能力目標:樹立自覺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的意識;了解自己參與體育活動的狀況;

3、 情感目標: 根據實際自覺積極地參加課內外體育活動。

五、教學手段:引導、演示、啟發(fā)、講授法、討論法、自我評價法等

六、教學重、難點:引導學生樹立積極參與體育的意識,學會科學地參加體育活動。論文百事通

七、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各位同學們:大家好

今天我在這里給大家上一節(jié)體育課,首先我們一起重溫一下“全國億萬青少年學生陽光體育運動”:啟動儀式(4分鐘)插入視頻圖象。。。。。。為什么要大力提倡參與體育運動,體育鍛煉對我們有哪些好處呢?,那么就讓我們帶著這些疑問走進今天的課堂------體育鍛煉重在參與

(二)講授新課

1、首先讓我們一起看下面的兩個實驗,邊看請同學們開動腦筋思考,然后談一談自己的想法,你認為會出現什么樣的結果?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

想一想?

(1)如果把小兔子、小鴿子從小關起來喂養(yǎng)而不讓他們運動,他們長大后會出現怎樣的情況了?

(2)“運動剝奪”實驗:將20—30歲的健康男子分成兩組,要求第一組在實驗期內(20天)一直躺著,不許起坐,站立;第2組也做同樣的規(guī)定,不同的是允許該組每天躺著時可以在專門的器械上鍛煉4次。

2、學生分組討論(3---5分鐘)并將討論結果用筆寫在紙條上展示給全班學生觀看。。。。。。

3、在學生談感想的基礎上教師加以簡要的總結,實驗表明:如果沒有運動,人的健康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生命就會受到威脅,運動的少,生命力就脆弱。得出生命在于運動。

4、生命在于運動“l(fā)ife depends on sports”。(1)這句體育格言出自(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2)、我國先秦時期《呂氏春秋》—“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動也”(3)、古希臘人:如果你想強壯,跑步吧;如果你想健美,跑步吧;如果你想聰明,跑步吧。(游戲)

5、今天我們雖然不能到戶外沐浴陽光,我們同樣可以體驗到運動帶給我們的愉悅!(體育欣賞——音樂背景下的體育圖片欣賞)請大家邊欣賞畫面,小組討論“體育鍛煉究竟有什么好處?(討論時間5分鐘)

6、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由教師總結得出參加體育鍛煉的好處:。。。。。。古今中外有很多名人對此問題有精辟的見解(展示幻燈片) 既然體育運動有這么多好處,我們就應該主動參與到運動中來,從小養(yǎng)成鍛煉的習慣,為終身體育奠定良好的基礎。體育鍛煉重在參與,它可以讓我們終身受益。

7、學生自測體育參與意識并統(tǒng)計得分情況:。。。。。。,教師點評。。。。。。。

8、學生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積極的有針對性的創(chuàng)設一些實用的體育鍛煉方法。

(三)結束部分:

1、教師總結本次的要點部分;

2、師生在音樂的伴奏聲(《健康快樂歌》)中邊唱邊做動作

3、布置作業(yè),宣布下課。 八、板書設計: ①“生命在于運動”;②參加體育鍛煉的益處;③體育鍛煉重在參與;④了解自我的體育參與情況;⑤創(chuàng)設體育鍛煉的方法。

第2篇:自我體育鍛煉總結范文

關鍵詞:鍛煉心理學;跨理論模型;公務員;鍛煉行為

中圖分類號:G804.8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7116(2009)09-0051-04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change of physical exercising behaviors of

civil servants by using a trans-theoretical model

MA Ai-guo,WANG Xue-qin,WANG Nian-hui,ZHANG Hong-pin,SUN Guo-do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Linyi Normal University,Linyi 276005,China)

Abstract: By using related questionnaires made from a trans-theoretical model, the authors carried out a large sample investigation on the physical exercising behaviors of civil servants, probed into the basic status of the physical exercising behaviors of civil servants in China today, established a foundation for building a normal mode for the physical exercising behaviors of the civil servant group in China, and revealed the following findings: the physical exercising behaviors of civil servants have a stage specific characteristic, and at the preparation stage the number of male exercisers is the largest, while at the preliminary intention stage the number of female exercisers is the largest, and such numbers show a sign of crossing and overlapping;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genders of civil servants at 5 changing stage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number of male exercisers shows an orderly decreasing trend, while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number of female exercisers shows a normal trend; there are 6 factors that cause the change of the physical exercising behaviors of civil servants, namely, self release, self management, consciousness control, mutual aid relation, effect evaluation and social release. The study of physical exercising behaviors can be divided into internal and external study.

Key words: exercise psychology;trans-theoretical model;civil servant;exercising behavior

理論模型是由美國羅德島大學心理學教授Prochaska于1979年提出的。1986年,Sonstroem和Amaral[1]首先把跨理論模型應用在體育鍛煉行為改變的相關研究上,這項研究揭開了跨理論模型在體育鍛煉行為中的廣泛應用。1995年,Gorely和Gordon[2]以澳大利亞公務員為對象進行研究,指出各心理因素隨階段的變化發(fā)生了有效變動,自我效能從前意向階段到維持階段發(fā)生了系統(tǒng)性的增加,有關鍛煉利與弊的權衡也在不同的階段發(fā)生了不同的變化;1998年,Nigg和Courneya[3]以819名高中生為研究對象對階段變化理論的所有組成因素進行了研究;Rodgers等人[4]的研究證實了高中生、公務員及成年雇員在跨理論模型中的適用性,更加確認了跨理論模型應用于各種不同團體的適用性;Callaghan等人[5]對香港298名公務員研究,結果發(fā)現自我效能、鍛煉的益處及變化過程中的9個下位因素對鍛煉行為階段的變化產生了統(tǒng)計學上的顯著影響;Cardinal等人[6]以美國和芬蘭公務員為研究對象對階段變化理論的內、外部效度進行了驗證。

通過跨理論模型對公務員的體育鍛煉行為進行了大范圍調查,為建立大樣本的體育鍛煉行為標準化后的常模打基礎。以便達到增強公務員體質、增進健康的目的,進而推動《全民健身計劃綱要》實施,并通過數據統(tǒng)計分析得到公務員體育鍛煉行為變化的標準常模,可以為研究公務員體育鍛煉行為提供可靠、有效、有價值的參考。為政府的全民健身計劃提供可操作的依據,為公務員體育鍛煉行為改變提供具體的方法和手段依據,使更多的公務員參與體育鍛煉和健康愉快的生活,使體育文化為和諧社會的建立服務。通過對前人的研究發(fā)現,在國內外以往的研究中缺乏對體育鍛煉變化階段的準確區(qū)分,也缺乏這種準確判定的方法,并且缺乏變化階段和變化程序之間的對應關系研究,研究資料顯示在我國還沒有相應的準確研究,相應也缺乏針對不同變化階段和變化程序相對應的干預措施研究,現有的研究成果中缺少量化的心理變量與客觀測量之間的對應關系,也就是缺乏客觀的評定指標。

1研究對象與方法

采用本土化后的《體育鍛煉行為改變量表》[7]進行橫向調查研究,主要采用分層隨機相結合的原則,抽取山東省3個地市公務員共500名為被試樣本進行調查。共發(fā)放問卷500份,回收問卷426份,回收率為85.2%,回收剔出無效問卷后,得到有效問卷404份,有效回收率為94.8%。

在問卷基本情況中,調查對象對自己的健康狀況做評價,將健康狀況分為“非常好、良好、普通、不好、非常不好”5個等級。其中認為自己健康狀況“非常好”的103人,占25.5%;認為“良好”的217人,占53.7%;認為“普通”的84人,占20.1%;認為“不好”的和“非常不好”的沒有。對調查對象中對自己身體鍛煉時間進行估計,平均鍛煉時間5.808 h,標準差為2.538 h??梢钥闯鏊{查的公務員認為自己的健康狀況“良好”的最多,占了53.8%,良好的身體狀況是進行體育鍛煉的前提條件,根據此調查可以看出,多數的公務員有進行體育鍛煉的前提條件。

在掌握豐富詳實調查資料的基礎上,運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包對調查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并歸納總結。

2研究結果與分析

2.1公務員體育鍛煉行為變化階段

在調查的500名(男255名,女245名)公務員中,提交有效問卷404名(男214名,女190名)。其中處于前意向階段的有104名,意向階段的87名,準備階段的116名,行動階段的71名,維持階段的26名。

1)公務員鍛煉行為變化階段分布情況。

本研究為首次在國內對公務員的體育鍛煉行為階段性特征進行大樣本的調查。在國內,對大學生的鍛煉行為的相關研究已表明,我國大學生鍛煉行為存在階段性的特點,5個階段的劃分在以前的研究中己經得到驗證[8]。

在本次調查的404名公務員中,處在前意向階段的為104人,占總人數的25.7%;意向階段的為87人,占總人數的21.5%;準備階段的為116人,占總人數的28.7%;行動階段的為71人,占總人數的17.6%;維持階段的為26人,占總人數的6.4%。

程小虎[9]在對790位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調查研究中發(fā)現“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在各個階段上的分布呈中間大,兩頭小的特點”,5個階段的比例分別是:3.29%、30.89%、56.33%、4.05%、5.44%;司琦[10]在對220位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的調查研究中也有相同的特點,5個階段的比例分別是:5.9%、44.1%、36.8%、5.5%、7.7%。本次研究的結果,公務員在體育鍛煉行為在各個階段上的分布呈“中間大,兩頭小”的特點,但各個階段的比例,并不像前人研究結果那樣在準備階段較突出,研究中5個階段的分布顯得較平均,并沒有出現大起大落的情況。隨著階段的推進,比例逐步增加,在準備階段達到最大,然后隨著階段向前推進,依次減少??梢钥闯?準備階段的比例最大,個體多數處于準備階段,準備階段是個體從意識向行為過渡的階段,要想個體真正開始進行體育鍛煉,準備階段是進行干預的最好階段,促使個體由“意向”向“行為”的轉變,由準備階段向行為階段推移。個體在認知上都想獲得積極健康的行為,故意向階段的個體多數會向準備階段推移,但真正想開始進行體育鍛煉,個體又會對體育鍛煉行為進行重新認知,對體育鍛煉行為的結果和收益重新進行評估,故在準備階段的人數會最多,比例也最大。在前意向階段和意向階段主要為個體處于習慣于久坐代替運動性鍛煉的階段,行動階段和維持階段主要為個體已經積極參與運動,用運動來代替久坐的靜止性的行為階段。

2)公務員體育鍛煉行為變化階段的性別差異。

男、女公務員體育鍛煉行為在5個變化階段的比例上,準備階段女公務員人數為最多,64人,占女性總體的33.7%,分布呈現“中間大,兩頭小”特點;男性公務員在前意向階段為最多,68人,占男性總體的31.8%,比例呈現逐漸減少。在前意向階段和意向階段,男性的比例高于女性,在維持階段,男性的比例也高于女性。男女公務員在各個變化階段的比例明顯不同,女性近似正態(tài)分布,在準備階段達到最大,然后隨著階段推進,依次減少;而男性分布呈依次減少??梢钥闯雠远鄶堤幱谝庀螂A段和準備階段,男性則多處于前意向階段、意向階段和準備階段。在維持階段,男性的比例高于女性。由此可以得出,在體育鍛煉行為上,男性公務員處于前意向階段的比例比女性高;意向階段和行動階段男、女相當;準備階段女性高于男性,即女性處于想進行鍛煉階段;在維持階段男性高于女性,即男性處于進行鍛煉階段。

2.2公務員體育鍛煉行為變化階段自我效能與決策均衡分布

調查顯示公務員體育鍛煉行為不同階段的自我效能與決策均衡分布情況。在本次調查的404名公務員中自我效能與決策均衡平均數分布,處在前意向階段的自我效能是44.2;意向階段是54.7;準備階段是66.5;行動階段是67.1;維持階段是71.8。處在前意向階段的決策障礙與決策益處分別是52.7、45.2;意向階段分別是46.1、47.7;準備階段分別是42.4、52.5;行動階段分別是43.8、56.1;維持階段分別是39.6、66.3。公務員體育鍛煉行為自我效能在5個變化階段的分布呈現依次遞增趨勢,前意向階段的自我效能最低(44.2)維持階段的自我效能最高(71.8);決策障礙在5個變化階段的分布呈現依次遞減趨勢;決策益處在5個變化階段的分布呈現依次遞增趨勢,這一特征說明公務員在體育鍛煉行為的自信心上隨變化階段的推進而增強;在體育鍛煉行為的決策益處隨變化階段的推進而提高;在體育鍛煉行為的決策障礙隨變化階段的推進而減弱。

2.3公務員體育鍛煉行為變化階段與變化程序之間的相關性

對公務員的變化程序的下位因素進行了分析,可以得出我國公務員存在3個層面6個變化程序,分別是行為層面的自我釋放和互助關系,一個是內部因素,一個是外部因素;認知層面上的效果評估和社會釋放,同樣為一個是內部因素和一個是外部因素;在混合層面上的自我管理和意識控制,則屬于綜合的因素。鑒于本研究的需要對變化程序的6個因素重新進行了定義(見表1)。

在不同的階段,變化程序對變化階段的影響有很大的差異。變化程序對變化階段從一個階段向下一個階段的轉移在認知和行為的層面上有很大的差異。變化程序是影響變化階段變化的一個重要的內因,變化階段和變化程序的整合最終解釋了個體行為的改變。

變化程序的6個因素和變化階段的5個變化階段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相關。在前意向階段,自我釋放與前意向階段的相關程度最強,相關系數為-0.487,其次是自我管理,為-0.367。在意向階段,自我管理與意向階段的相關程度最強,相關系數為0.371,其次是自我釋放,為0.352。在準備階段,自我釋放與準備階段的相關程度最強,相關系數為0.453,其次是自我管理和意識控制,分別為0.395和0.404。在行動階段,自我釋放與行動階段的相關程度最強,相關系數為0.439,其次是意識控制,相關系數為0.402。在維持階段,意識控制與維持階段相關程度最強,相關系數為0.584,其次是自我釋放,為0.473。自我釋放對5個變化階段的影響都非常強,自我管理對前3個階段的影響較強,意識控制對后3個階段的影響較強,互助關系對維持階段的影響較強,效果評估和社會釋放對5個階段的影響都不是很-強,但都對5個階段有一定的影響(見表2)。個體的鍛煉行為受變化程序影響的行為層面較強,在前兩個階段受混合層面(行為方面)的自我管理的影響,在前兩個階段受混合層面(認知方面)意識控制的影響;在準備階段,混合層面的兩個方面對該階段都有影響,這說明了在準備階段,個體處在一個矛盾和想維持平衡的階段。

根據變化程序對變化階段的相關的分析,主要影響前意向階段和意向階段的變化程序為自我釋放和自我管理;主要影響準備階段的變化程序為自我釋放、自我管理和意識控制;主要影響行動階段的變化程序為自我釋放和意識控制;主要影響維持階的變化程序為自我釋放、意識控制。研究中認知層面上的意識控制和自我管理對5個變化階段的影響均不強。在混合層面上的認知和行為兩個方面對變化階段的影響,這有待對變化程序和變化階段的關系進行橫向較深層次的深入研究。

3結論

根據調查對象404名公務員體育鍛煉行為的分析,可以得出,公務員體育鍛煉行為存在5個變化階段,有階段性的特點。與以往的研究結果相似,呈“中間大,兩頭小”特點,在準備階段的人數最多,向兩邊各個階段依次減少。有交叉重疊的情況。由此驗證本研究的假設,研究對象的鍛煉行為存在5個變化階段(前意向階段、意向階段、準備階段、行動階段、維持階段),且在準備階段男性人數最多,前意向階段女性人數最多,有交叉重疊情況。

在公務員體育鍛煉行為上,變化階段和變化程序有不同程度的相關。自我釋放因素與5個變化階段均存在高相關,自我管理因素與前3個變化階段存在高相關,意識控制因素與后3個變化階段存在高相關,在準備階段出現了影響因素重疊的情況。影響不同變化階段的變化程序的因素不同,相關程度不同。

參考文獻:

[1] Sonstroem R J. Psychological models[M]. Dishman R. Exercise. Adherence;Its impact on public health,Champaign IL:Human Kinetics,1988.

[2] Gorely T,Gordon S. An examination of 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and exercise behavior in older adults[J]. Journal of Sport and Exercise Psychology,1995,l7:312-324.

[3] Nigg C R,Courneya K S. Transtheoretical model:Examining adolescent exercise behavior[J]. 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1998,22:214-224.

[4] Rodgers W M,Courneya K S,Bayduza A L. Examination of 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and exercise in 3 populations[J]. 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 Behavior,2001,25(1):33-41.

[5] Callaghan P,Eves F F. Applying the transtheoretical model of change to exercise in Young Chinese People British[J].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2002(7):267-282.

[6] Cardinal B J,Tuominen K J,Rintala P. Cross cultural comparison of American and Finnish college student’s exercise behavior using transtheoretical model constructs[J]. Research of Exercise,2004,75(1):92-101.

[7] 江鐵鋒. 大學生體育鍛煉變化階段(連續(xù)性測量)量表的修正研究[J]. 浙江體育科學,2007,29(2):113-118.

第3篇:自我體育鍛煉總結范文

關鍵詞:體育教學 自我鍛煉 教育 培養(yǎng) 能力

教育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多年來,諸多教育工作者在科學的殿堂中不斷研究探索和改革。體育教育是科學領域中的一部分,同樣也在尋找改革的途徑。而現行體育教學大綱、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都存在著多方面的不足,需要進一步地研究和改革。其目的是提高教學質量、擴寬學生的知識領域、加強自我鍛煉意識、培養(yǎng)自我鍛煉能力。因此,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我鍛煉能力,就成了高校體育界以及體育教師進行體育改革的重要課題。[1]

一、強化大學生自我體育鍛煉意識

高校體育,是大學生在校期間接受體育教育自我完善的最后階――也是體育教學的最高層次,是大學生從學校走向社會的轉折點。因此,高校體育教師有責任讓大學生懂得具有自我體育鍛煉能力的重要性的。有資料顯示,我國中青年知識分子的死亡率是老年人死亡率的3倍;某高校在一次對4009名中青年教師健康普查中發(fā)現,75%以上的人患有頑疾。l99l年對我國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高級知識分子的抽樣調查材料顯示,60%以上的人患有疾病,且平均壽命為58.52歲,比同期全國人均壽命少10歲。北京中關村地區(qū)知識分子的平均壽命在1994年竟下降到53.31。著名學者英年早逝現象屢見不鮮。高校體育工作應該通過這些實例,讓學生受到深刻教育,明確鍛煉目的,了解體育教育重要性、實效性和自我鍛煉的方法,從而進一步強化自我鍛煉的意識。

二、培養(yǎng)大學生自我鍛煉能力的方法

1.提高大學生的認識水平,加強運動素質教育

為切實改變大學生的體育鍛煉觀念,提高其認識水平,高校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大學教學特點和大學生的實際情況,講清大學體育教學的目的和任務,體育鍛煉與身體素質的關系,并結合實例講述體育鍛煉對增強體質的作用,使學生真正了解體育鍛煉的意義和價值。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講授體育的基本知識和鍛煉方法等,以激發(fā)學生的鍛煉熱情。

身體素質是大學生學習和掌握運動技術動作的基礎。身體素質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動作完成的好壞,也關系到他們對運動項目的學習興趣和信心。因此,為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每節(jié)課結束前教師都應要安排一些身體素質練習。

2.讓學生自己編排動作組合及輪流領做準備活動

自第一堂課開始,教師就應向學生說明,在體育課內教師會讓他們自己編排準備活動內容并輪流領做準備活動。這樣,學生就有了一定的思想準備,然后教師可以利用最初的幾節(jié)課,有計劃、有步驟地向學生介紹編排準備活動的原則、方法和要求,并提示其在學習過程中有意識地觀摩教師編排的準備活動。為了豐富學生的活動內容,提高其學習興趣和活躍課堂氣氛,教師還可向學生介紹一些活潑有趣的游戲。學生們輪流編寫、領做準備活動的具體做法,根據教學內容同學們也可分成若干小組,并提前編好順序,輪到哪項內容的教學,就由負責編寫該內容準備活動的小組共同研究編寫準備活動計劃,并選派一人領做準備活動。開始時要求各組選派組織能力強、有魄力的同學帶頭,以增強其他同學的信心。編寫的準備活動計劃要提前交任課教師審定、修改后方能上課。學生領做準備活動后,教師要及時組織學生總結、評議,發(fā)現優(yōu)點,指出不足,以提高其的分析和判斷能力。學期末,教師可組織大家評選出編寫領做準備活動較好的小組或個人,并對其體育成績加分作為鼓勵,從而也調動了每個同學的積極性。

采取上述教學措施,可收到以下效果:一是學生在前面的學習過程中,集中注意力,勤于思考,并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積極地學習;二是讓學生編寫并領做準備活動,使其自己動腦動手、親自嘗試,開發(fā)了學生的智力,提高了他們的組織能力和自我鍛煉等能力;三是由學生領做準備活動,他們學習態(tài)度認真,興趣也會濃厚,在練習中還能識別和體會動作是否正確和實用,這無疑提高了同學們的觀察和分析能力。

3.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大學生認識和掌握技術動作的不同階段,適時地提出問題,啟發(fā)學生們進行積極思考,并把已掌握的知識和經驗運用到學習體育運動技術上去,從而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排球雙手上手傳球的教學中, 教師通過講解示范,向學生提出傳球時的用力部位和用力順序、觸球點和擊球方向等關鍵點,然后通過同學們的實際練習進行回答。實踐證明學生們在觀察和聽講時十分認真,注意力很集中,在練習過程中也認真體會,很快就掌握了動作要領。有的同學還利用已掌握的技能去分析和研究動作。在此基礎上,教師再進行歸納總結,并進一步啟發(fā)和引導學生進行練習。這一教學實踐,有效提高了學生們的觀察和分析等能力,也加快了他們掌握動作的進程。[2]

4.采用多種形式進行教學

在體育教學中,教師應努力采用多種形式進行教學,如: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分組練習,允許他們在練習過程中邊練邊議,甚至提出不同的見解。另外,有些動作可通過教師講解示范和學生實際練習并掌握基本的練習方法后,分組練習并允許他們根據動作要領和要求,自行選擇喜歡的練習方法。此后,還可由學生擔任裁判工作,組織教學比賽。

三、結束語

教師在體育教學中進行教學方式和方法的改革,是培養(yǎng)大學生自我鍛煉能力的前提;教師在體育教學中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及新穎的教學方法來吸引學生,提高他們的興趣,讓他們明確自我鍛煉所帶來的益處和宗旨,是大學體育教育應不斷改進和完善的發(fā)展方向,也應作為一個合格的大學體育教師追求的目標。

參考文獻

第4篇:自我體育鍛煉總結范文

摘 要 在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過程中,政府逐漸轉型為服務型政府,公共體育供給方面提倡供給方式多元化,但在整個體系建設過程中,還有很多環(huán)節(jié)值得探析,比如體育自助方面,具有一定分析、開拓的價值。體育自助主要提倡通過個人能動性,利用個人擁有的自身資源和基礎物質條件,實現基礎的體育需求以自我供給為主的方式,從內涵來看包含了大部分社會學的屬性,從個體和環(huán)境推廣兩個層面來看都具有可行性,重要的是在具體實行過程中,要靈活、針對性地遵從一定核心原則,著實做到體育自助推廣的切實有效。

關鍵詞 公共體育供給 供給不足 體育自助

一、體育自助的概念與內涵

體育自助是自己幫助自己完成在體育鍛煉方面需求的方式。體育自助著重強調體育活動中自助方式的選擇,采用,并以體育活動為載體,促使體育目標的達成。從內涵來看,體育自助側重是社會學概念,拿一組俯臥撐或類似的基礎鍛煉活動作為例子來分析,它本身看似符合體育自助形式,但實際忽略了體育鍛煉的身體主體這一前提,除了機體在傷病等條件下不能獨立完成體育活動的動作情況外,所有的體育活動參與者都是自身機體的參與,在此基礎上可以再與對應的概念“體育他助”來對比分析,體育他助有生理學和社會學兩個領域的內涵。生理學方面即在自己身體傷病等原因造成自己不能獨立完成體育運動,需要他人以科學的方式、方法協(xié)助主體完成身體活動的方式,在生理學角度對應的體育自助是沒有實際意義的,因為身體活動是人的本能,在遵循科學的前提下,為了實現體育鍛煉目的,進行一定身體活動是身體能動性的本質體現,所以在生理學方面的體育自助只能是與體育他助比較出來的對應概念,卻沒有實際意義。社會學的體育他助則強調是否具有獨立的體育需求購買的經濟條件,自我儲備的體育鍛煉知識能夠滿足自我體育鍛煉的需求,當個體沒有極高的體育學習天賦的情況下,體育項目的繼續(xù)深入學習通常需要教練的指導,包括隨著體育活動形式開展的豐富性加強,造成的對場地、組織、管理等方面更高的要求等,都是體育他助出現的原因,而對應的社會學體育自助則強調場地設施是否滿足自己的體育鍛煉需求,自己能否利用自身擁有的體育信息資源,實現自身體育鍛煉目標。

二、體育自助的價值機理

從體育開展對外的依賴程度劃分,體育自助分為完全體育自助和不完全體育自助。完全體育自助就是自己能夠實現自己的體育需求,不受或很低程度上受到外界環(huán)境的約束,自己靈活、充分利用自己擁有的環(huán)境和資源,通過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來實現體育目標。不完全體育自助則是以體育自助為主,以外界支持為輔的體育鍛煉方式,通常這種方式占有的人群比例是較大的,非完全性體育自助相對體育他助來說,提高了自我的主觀能動性,不再完全依賴場地、教練指導和相關人員組織。體育自助方式的采用,能夠結合信息網絡系統(tǒng)讓指導、組織等環(huán)節(jié)更有效率、指導面進一步擴大,一定程度上擺脫了對場地環(huán)境的過分依賴,讓體育鍛煉、體育活動的開展更加具有靈活性。

三、體育自助可行性

體育自助可行性主要從兩個維度來分析,一個維度是個體體育自助的可行性,這個維度體育自助的實施要點主要取決于鍛煉個體有沒有一定的鍛煉經驗,沒有經驗的個體需要把基礎性的鍛煉方式較為系統(tǒng)地給予講解,而有經驗的個體如果在開始階段不能獨立完成體育自助活動,則需要給予引導性的指導,在經驗上查漏補缺,從而實現體育自助活動;另一個維度的體育自助可行性是環(huán)境層面的體育自助活動的可實現性,主要評價標準是政府體育部門和非政府體育組織能否互補地完成大眾體育自助所需要指導工作,這個過程中可以采用分級培訓的方式等等,還要強調政府體育部門負責和主導,發(fā)展、聯(lián)合非政府體育部門[1],讓發(fā)展基礎較好、組織能力較強的體育組織參與到體育自助的培訓和發(fā)展環(huán)節(jié)中,綜合來看,通過合理、有效的組織推廣方式,逐步能實現大眾體育自助能力建立及加強。

四、推動體育自助開展遵循的原則

(一)擺正體育自助在公共體育體系建設中的位置

國家體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2]持續(xù)推行,體育自助應該被定位在大前提的合理位置,那就是體育自助是一種將體育回歸主體的方式,同時也是在公共體育資源不足的情況下,一種具有互補性[3]的體育鍛煉方式,在體育公共服務推動進程中,結合性地服務大眾體育需求。

(二)管理上不能自由放任

體育自助是個體體育鍛煉的方式,這種自并不意味者負責部門能夠放任職責,相關負責部門不能放松,只是隨著體育自助的開展的局勢,側重點發(fā)生轉移而已,比如,開始階段要進行持續(xù)、科學、有效的引導;中期階段要在具備基礎自助能力之后,做好評估,調整,持續(xù)工作;后期在開展局面較好的前提下,一邊維護,一邊開展新的開發(fā)工作,所以,體育自助看似把鍛煉的重心轉移到了體育鍛煉者個體身上,負責部門的組織工作是需要針對具體情況做出調整,而不是態(tài)度上的放任和管理控制上的無為。

五、總結

體育自助是大眾從個人角度建立、增強體育自我發(fā)展能力的方式,讓體育更多回歸于每個人本身,結合既有資源,能夠讓體育鍛煉的途徑更加多變,方法更加靈活,是公共體育服務推動進程下一種互補性較強的引導模式,但同時在推廣中,會面臨新的問題和挑戰(zhàn),需要體育相關部門針對性地提出發(fā)展對策,靈活實行,達到體育自助推廣活動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林子.非營利體育組織參與體育公共服務的路徑選擇[J].體育與科學.2012.33(3).

第5篇:自我體育鍛煉總結范文

提高個體的認知能力

體育鍛煉能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提高神經系統(tǒng)的活動能力,改善大腦皮層興奮與抑制的協(xié)調作用,促進大腦的開發(fā)和利用,進而提高我們的認知能力。研究表明:經常從事體育鍛煉有助于提高腦細胞反應速度,可以使右腦得到充分鍛煉,不僅能提高空間、時間和運動感知能力,而且能改善記憶力和形象思維能力。

改善個體的情緒狀態(tài)

心理學家認為,體育鍛煉能使中樞神經系統(tǒng)得到適度的激活并達到愉快水平,適度負荷的體育鍛煉能促使人體釋放出內啡肽,讓人感到舒適愉快,從而有效降低緊張、焦慮、抑郁、憤怒、慌亂等負性情緒。許多研究表明,無論是長期鍛煉還是短期鍛煉都能產生良好的情緒效應。但相對于長期鍛煉,短期鍛煉所產生的積極情緒效益不太穩(wěn)定,持續(xù)時間較短。

不少研究指出,長期鍛煉不僅對焦慮、抑郁癥狀有明顯改善作用,而且與個體的健康幸福感存在明顯正相關,經常參與體育鍛煉者比不鍛煉者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評價更積極。

塑造良好的意志品質

良好的意志品質形成和表現于克服困難的過程。體育鍛煉即是一個需要克服困難的活動,不僅需要克服來自身體客觀方面的困難,如肌肉酸痛;而且需要克服來自心理主觀方面的困難,如惰性心理。因此,進行體育鍛煉,不僅可以挖掘自己的潛能,提高運動能力,而且有助于提升自己的意志水平,增強自我控制能力,培養(yǎng)勇敢果斷、堅定剛毅、吃苦耐勞、堅持不懈等良好意志品質。

培養(yǎng)積極的個性特點

體育活動有助于形成積極健康的人格。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往往能表現出更多積極的個性特點。如有研究人員曾對運動員和一般人進行比較研究,結果表明,與一般人相比,運動員更具獨立性、更為客觀、更少焦慮。

運動心理學家指出,由于不同運動項目具有不同的特點,對于希望借助體育鍛煉改善個性特點的人來說,最好能根據自己的個性弱點選擇合適的體育項目。比如:對于辦事猶豫不決、不夠果斷的人來說,可以通過乒乓球、網球、羽毛球、拳擊、擊劍等需要快速做出反應的體育活動來增強自己的果斷性;對于遇事易急躁、沖動的人,則可選擇太極拳、慢跑、散步、游泳、射擊等能增強自我控制能力,穩(wěn)定情緒項目;而對于比較孤僻、不善與同伴交往的人,則建議多參加籃球、足球、排球等集體項目。

體育鍛煉在增強身體素質的同時,對心理素質的完善,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

為什么人們不能堅持鍛煉

體育鍛煉確實是一劑能改善身心健康的普遍適用的良藥,但其作用并非立竿見影,并非一兩次鍛煉就能感受到,而是需要長期堅持,其療效才能顯現出來。因此,養(yǎng)成良好的運動鍛煉習慣就顯得尤為重要。然而,現實生活中,能夠養(yǎng)成鍛煉習慣,長期堅持鍛煉的人并不多。到底是什么原因導致人們不能堅持鍛煉呢? 對此,加拿大健康與生活方式研究所曾做過相關調查,總結出了不活動的人使用得最多的三項理由是:沒時間、沒精力、沒動機。這些是不是放棄鍛煉的充分理由呢?下面從知、情、意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1從認識方面來看,所謂的“沒時間”、“沒精力”,實際上是不能堅持鍛煉者沒有充分認識到身體鍛煉的重要性,甚至沒有意識到身體健康重要性的表現。在他們看來,身體鍛煉遠不如工作、學習或其它事情重要、迫切。事實上,我們應該知道8-1> 8,每天從8 小時的工作學習中抽出1小時進行體育鍛煉, 工作學習效率要遠遠超過只工作學習不鍛煉的8 小時。

2從情緒情感來看,無法堅持鍛煉者往往沒能發(fā)自內心地喜歡鍛煉,也就是所謂的“無動機”。在他們看來,鍛煉是一種負擔,缺乏鍛煉熱情。一些人也許是出于身心健康、減肥或是健美等原因開始鍛煉,但一段時間后,感覺沒有達到預期效果,于是選擇放棄。

3從意志方面來看,不能堅持鍛煉本身就是意志薄弱的表現。人們很容易輸給自己的惰性,稍有一些困難(如天太冷、太熱、太困了等)便成為放棄鍛煉的借口。

如何做到長期堅持鍛煉

最好的方法就是養(yǎng)成鍛煉的習慣。習慣的力量是強大的,一旦形成某一習慣,當習慣的行為模式被打破時,人就會感到不適,為了消除負性情緒的影響,人們便會選擇執(zhí)行習慣行為。

然而習慣的養(yǎng)成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段時間的重復和練習。行為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動作或想法,如果重復21天就會變成一個習慣性的動作或想法,即21天效應。鍛煉習慣的養(yǎng)成同樣遵循這樣的規(guī)律。運動心理學家將體育鍛煉習慣的形成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1~7天) 建立階段。這一階段需要靠意志努力督促鍛煉行為,且鍛煉過程中會有一定的不適感。剛開始鍛煉需要改變原有的生活方式和作息習慣,需要與原來懶散的行為習慣作斗爭,還得忍受鍛煉所帶來的肌肉酸痛。而且這一階段往往還體會不到鍛煉帶來的益處, 因此很容易找到放棄的理由。

第二階段(7~21天) 形成階段。這一階段鍛煉過程的不適感明顯減少,新的作息時間和生活方式基本適應,也初步體會到了鍛煉的益處,此時,鍛煉習慣就基本形成了。

第6篇:自我體育鍛煉總結范文

論文摘要:大學體育課是學校體育教育與社會全民健身運動的重要的聯(lián)系環(huán)節(jié)。為了適應社會的發(fā)展和需要,大學體育課教學除增強大學生的體質,提高其運動能力,使他們掌握基本體育技能要求以外,還可以培養(yǎng)和提高大學生們的自我鍛煉能力,掌握鍛煉身體的科學方法,養(yǎng)成經常參加體育運動和鍛煉的習慣。

1 大學體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 傳統(tǒng)教學思想和教學方式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大學生的運動興趣

通過對我校和其他一些院校體育課教學的觀摩,我們認為其方法和手段都帶有較為濃厚的傳統(tǒng)教育思想。教師的教學方法、手段以完成教學內容為主,而考慮學生的興趣和主動積極性較少。主要是以教師教授為主,學生被動的學習。所以,整個教學過程比較死板,氣氛沉悶。另外,通過對學生的調查表明,90%的學生在體育學習方面都比較被動,對教師的要求絕對服從。學生很少去分析教師的動作,也不去想除教師所傳授的練習方法外,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這種“滿堂灌”、“一言堂”的傳統(tǒng)教學方式只重視體育知識的傳授,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只注意技術動作的反復練習,忽視了練習方法的傳授,因此限制了學生智能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抑制了他們學習的主動積極性,影響了其自我鍛煉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結果,不少學生課上雖然能積極參加練習,課后卻不懂得如何自我鍛煉和提高。通過對學生的詢問調查表明,我校六成女生不知道怎樣進行課外的自我體育鍛煉,有兩成同學因沒人組織而放棄鍛煉,其主要原因是沒人組織自己就不知如何選擇適合的體育項目。

1.2 學生對體育鍛煉缺乏正確認識

由于某些中小學體育師資缺乏、體育設施不完備、體育教學不正規(guī)等原因,使得許多學生沒有打好體育鍛煉的基礎。他們錯誤地認為體育課就是玩,就是浪費時間。所以,許多大學生自我限制了鍛煉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當然也就談不上提高自我鍛煉的能力了。另外,有些學生覺得上體育課又臟又累,認為是自找苦吃。雖然有些學生想通過體育鍛煉來改善身體條件,提高健康水平,但由于缺乏鍛煉方法,又缺乏堅強的意志,故難以經常堅持,因此就不能收到好的效果,有些學生也因此而失去鍛煉的信心。所以,端正大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態(tài)度是非常必要的。

2 培養(yǎng)學生自我鍛煉能力的方法

2.1 提高學生的認識水平,加強運動素質教育

為了改變學生的體育鍛煉觀念,提高其認識水平,我們在教學中根據當前的形勢、大學教學特點和大學生的實際情況,講清大學體育的目的和任務,體育鍛煉與身體素質、學習工作以及生活的關系,并結合實例講述體育鍛煉對增強體質的作用,使學生真正了解體育鍛煉的意義和價值。另外,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講述體育的基本知識和鍛煉方法等,以激發(fā)學生的鍛煉熱情。

身體素質是大學生學習和掌握運動技術動作的基礎。身體素質的好壞直接關系到動作的完成,也關系到他們對運動項目的學習興趣和信心。所以,為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每節(jié)課結束前,我們都要安排一些身體素質練習。

2.2 讓學生自己編排動作組合及輪流領做準備活動

自第一堂課開始,我們就向他們說明,今后在體育課內教師會讓他們自己編排準備活動內容并輪流領做準備活動。這樣他們就有了一定的思想準備,然后教師可以利用最初的幾節(jié)課,有計劃、有步驟地向學生介紹編排準備活動的原則、方法和要求,并提示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有意識地觀摩教師編排的準備活動。為了豐富學生的活動內容,提高其學習興趣和活躍課堂氣氛,我們向學生介紹一些活潑有趣的游戲。讓學生輪流編寫、領做準備活動的具體做法是根據教學內容將全體同學分成若干小組,并提前編好順序,輪到哪項內容的教學,就由負責編寫該內容準備活動的小組,共同研究編寫準備活動計劃,并選派一人領做準備活動。開始時要求各組選派組織能力強、有魄力的同學帶頭,以增強其他同學的信心。編寫的準備活動計劃要提前交任課教師審定、修改后方能上課。學生領做準備活動后,教師要及時組織學生總結、評議,發(fā)揚優(yōu)點,指出不足,以提高他們的分析、判斷能力。學期末教師要組織大家評議出編寫領做準備活動較好的小組和個人,并對其體育成績加分作為鼓勵,從而也調動了每個同學的積極性。

由于采取了上述措施,收到了以下效果:第一,學生在前面的學習過程中,集中注意力,勤于思考,并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積極地學習;第二,讓學生編寫并領做準備活動,使其自己動腦動手、親自嘗試,開發(fā)了學生的智力,提高了他們的組織能力和自我鍛煉等能力;第三,由學生領做準備活動,他們學習態(tài)度認真,興趣也很濃,在練習中還能識別和體會動作是否正確和實用,無疑提高了同學們的觀察和分析能力。

2.3 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認識和掌握技術動作的不同階段,適時地提出問題,啟發(fā)學生們進行積極的思考,并把已掌握的知識和經驗運用到學習體育運動技術上去,從而提高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排球雙手上手傳球的教學中,通過教師的講解示范,向學生提出傳球時的用力部位和用力順序、觸球點和擊球方向等問題,然后通過同學們的實際練習進行回答。結果發(fā)現,他們在觀察和聽講時十分認真,注意力很集中,在練習過程中認真體會,很快就掌握了動作要領。對所提出的問題回答大都很正確,有的同學還利用已掌握的知識去分析和研究動作。在此基礎上,教師歸納總結,并進一步啟發(fā)、誘導組織學生進行練習,結果使同學們很快掌握了動作。通過教學實踐,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觀察、分析等能力,也加快了掌握動作的過程。

2.4 采用多種形式進行教學

首先,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分組練習,允許他們在練習過程中邊練邊議,甚至提出不同的見解。另外,有些動作,通過教師講解示范和學生實際練習并掌握基本的練習方法后,可分組練習并允許他們根據動作要領和要求,自行選擇喜歡的練習方法。然后,由學生擔任裁判工作,組織教學比賽。

2.5 重視課外體育運動以鞏固課內學習內容

每周一次體育課,遠遠不能解決學生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的問題。為了配合學生的練習和更有效地調動學生練習積極性,必須利用課外活動時間進行輔導。除輔導課上學習的內容外,還可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及個人需要進行韻律操、健美操、球類以及各種練習,幫助他們提高自我鍛煉能力。

3 小結

通過改進教學方式,筆者認為這對于提高大學生對鍛煉身體的認識、提高鍛煉的積極性、提高自我鍛煉能力以及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全面的素質都取得較好的成效。但目前的工作還只是一個開頭,教學中的許多問題還有待于今后不斷完善。

首先,由于同學們的個體差異,在教學中所表現的態(tài)度不同,收到的效果也就不一樣。所以,教師怎樣進行積極引導并因材施教還需進一步探討。

其次,在教學中,由于采用多種形式,雖能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教學組織、課堂紀律等方面往往還存在一些漏洞,有待于進一步彌補。

第三,要上好這種類型的體育課,對教師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這就需要教師要有較強的教學能力和責任感,這樣才能使學生順利地完成教學任務,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 考 文 獻:

[1]呂立達.體育教學中的講解[J].體育研究,1993(2).

第7篇:自我體育鍛煉總結范文

體育鍛煉原則體育鍛煉是人們運用各種身體練習方法,同時結合自然力和衛(wèi)生保健手段來發(fā)展身體素質,增進健康,增強體質,調節(jié)精神和豐富文化生活為目的的體育活動過程。正確掌握和運用科學理論知識來指導體育鍛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體育鍛煉的基本原則包括:全面性原則、自覺積極性原則、循序漸進原則、經常性原則、從實際出發(fā)原則、適量性原則、反復性原則。

一、全面性原則

全面性原則要求體育鍛煉者在身體活動時使身體的各個部位和各個器官系統(tǒng)的機能、各種身體素質和基本活動能力、心理等獲得全面和諧發(fā)展。

體育鍛煉不僅包括身體各部位的活動,還包括不同的項目和不同性質的活動。進行體育鍛煉時,采用多種形式和手段,使身體得到全面的均衡發(fā)展,既要促進身體形態(tài)的發(fā)展,體型勻稱健美,又要提高機體各個器官系統(tǒng)功能的改善和提高。目前,大學生的年齡大多在17~23歲之間,身體發(fā)育處在逐漸成熟的階段,有一定的可塑性。因此,在體育鍛煉中執(zhí)行全面性原則極為重要。

從選擇什么樣的體育項目來進行身體鍛煉來看,其側重點是有所不同的。比如短跑主要是發(fā)展速度;杠鈴彎舉主要是鍛煉肌肉的力量;長跑則側重耐力的鍛煉;球類則是以靈敏協(xié)調性為主。所以,進行全面的體育鍛煉可以讓身體素質得到全面的發(fā)展,增強體質。與此同時,還要注意心理素質的鍛煉,在體育鍛煉時保持愉快的心情。

二、自覺積極性原則

自覺積極性原則要求體育鍛煉者必須有明確的鍛煉目的,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對“善其身者無過于體育”有深刻的認識,相信“生命在于科學的運動”的道理。在體育鍛煉時應以積極主動的態(tài)度,自覺堅持鍛煉才能獲得最佳的體育鍛煉效果,同志在《體育之研究》中講的:“欲圖體育之有效,非動其主觀,促其對體育之自覺不可”,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貫徹自覺積極性原則,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明確體育鍛煉的目的,努力做到自覺積極地進行體育鍛煉。學校是培養(yǎng)人才的地方,學生應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和“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教育方針,把自己鍛煉成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將來更好地為實現現代化和社會進步多作貢獻。一個人只要有了遠大的目標,就會長久地、自覺地進行體育鍛煉。另外,參加體育鍛煉往往帶有直接的目的性和動機,如豐富業(yè)余文化生活、陶冶情操、強身健體、調節(jié)情緒、增進健康等。但不管帶有哪種目的和需求,都要自覺積極地、主動地進行體育鍛煉。第二,充分理解體育鍛煉的特點和作用。體育鍛煉的內容和形式豐富多彩,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愛好選擇鍛煉項目和形式,并培養(yǎng)體育鍛煉的興趣,從而形成自覺進行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第三,經常檢驗體育鍛煉的效果,不斷增強體育鍛煉的自覺性。定期測試身體素質、形態(tài)、生理機能和運動水平變化狀況,也可對睡眠、飲食、精神狀態(tài)等進行比較來檢驗體育鍛煉的效果,通過這些檢驗可以看到體育鍛煉的成效,從而增強體育鍛煉的自覺性。

三、循序漸進原則

循序漸進原則要求體育鍛煉者根據人的自然發(fā)展和機體的適應性規(guī)律,在體育鍛煉的內容、方法和運動負荷等方面做到由小到大、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由低級到高級地進行。科學的體育鍛煉,其運動負荷的安排必須在個體所能承受的范圍之內。漸進不是每天、每次增大負荷量,而是按照人體對運動的適應性變化,根據超負荷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地增加運動負荷量。青少年學生身體機能水平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自然增長的,而且在不同的年齡階段身體素質增長的速度是不同的。因此在進行體育鍛煉時,應循序漸進地安排各類項目,運動負荷要由小到大,使身體各器官系統(tǒng)功能和機能水平逐漸適應與提高。體育鍛煉不能操之過急,急于見效,否則不僅達不到鍛煉的效果和提高身體素質的目的,反而會造成運動損傷和運動性過度疲勞,阻礙身體的健康發(fā)育。循序漸進原則不僅體現在一段時間的系統(tǒng)鍛煉上,也體現在一次鍛煉中,如在鍛煉前做好充分準備活動,鍛煉結束后要適當地進行放松活動等。當人體適應了一定的負荷后,若要進一步提高,則必須在原有負荷的基礎上增加負荷,不然體育鍛煉效果就不會明顯或逐漸減小,體能只能保持在原有的水平上,所以體育鍛煉要不斷提高要求,逐漸增加運動量,最終才能達到增強體質的目的。

四、經常性原則

經常性原則要求體育鍛煉必須持之以恒、養(yǎng)成習慣,使之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一個重要內容。體育鍛煉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人體的各器官組織系統(tǒng)的改善,是體育鍛煉日積月累的結果,要想獲得良好的鍛煉效果,必須保持體育鍛煉的時間、強度、次數的銜接性和連續(xù)性,反復鍛煉,不斷積累。

五、從實際出發(fā)原則

從實際出發(fā)原則要求體育鍛煉時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合理地制定鍛煉目標,合理地選擇鍛煉內容、方法和運動負荷。人與人之間的體質都有各自的特點,針對這一特點,在體育鍛煉時要從自己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根據個人的生理和心理特點、個體差異、環(huán)境條件及學習生活情況,有目的有計劃地選擇和確定體育鍛煉的內容、方法,合理地安排鍛煉時間和運動負荷,量力而行,不能強求一律,不能憑一時的興趣或沖動,進行那些力不從心,強度和難度大大超過自己身體所能承受能量的運動。違反了這一原則,就會適得其反,對身體有百害而無一利。因此,體育鍛煉時,要因人、因地、因時制宜,合理選擇,方能獲得良好的體育鍛煉效果。

六、適量性原則

適量性原則要求體育鍛煉時的生理負荷適宜。體育鍛煉效果的好與壞,在很大程度上與運動刺激的強度有關系。刺激太弱不能引起機體功能的變化;刺激過強則會損傷機體,只有適宜的強度,才有利于能量消耗的恢復和超量補膳。體育鍛煉一定要量力而行,注意自我感覺并結合生理測定,如果鍛煉后出現頭暈惡心、四肢無力、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睡眠不好等癥狀,則說明鍛煉負荷過大,需要進行調整。

七、反復性原則

第8篇:自我體育鍛煉總結范文

(一)學生對體育鍛煉興趣的分析

學校重視學生身心全面發(fā)展,人真貫徹有關規(guī)定,使學生正確認識到體育在他們成長過程中的積極意義。

(二)家長對子女參加體育鍛煉的態(tài)度

通過對部分學生家長的訪問中了解到,絕大多數家長對于子女參加體育鍛煉都表示支持,說明家長對于體育鍛煉對子女身心發(fā)展的重要性有一定的了解。但家長支持子女參加體育鍛煉是建立在不影響文化學習成績的前提下,學生參加體育鍛煉對文化學習是否產生負面影響成為體育鍛煉與文化學習的主要矛盾。

(三)影響學生文化成績的因素分析

近幾年的研究表明,學習成績不僅僅是智力水平的反應,也包括心理素質在內的多種因素作用的結果。人際交往中的自卑感、心神不安、明顯不自在以及人際交流中自我意識太強或消極的期待,造成人際關系緊張,影響學習中的交流,遇到問題不能及時向他人請教,因而學習成績不佳??鄲灥那楦泻托木?,對生活興趣減退、缺乏動力、喪失活力對前途悲觀失望,導致學習動機受損、學習技能喪失及應用障礙學習效率差,考試成績亦差。學習努力認真、自尊心強、爭強好勝,具有不屈不撓戰(zhàn)勝困難、取得成績的頑強意志,從而學習成績較好。

(四)學校體育是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

健康包含身心兩個方面。體育教育的實踐性、緊張性、競爭性、公開性、協(xié)同性和集體性特點決定了體育教學對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起著特殊的作用。學校體育應充分利用自身的特點、內容、形式和手段,結合有意識、有目的的心理素質教育,不斷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學校體育形式和活動的多樣化可以滿足不同個性發(fā)展的需求,更為重要的是不同的體育項目又可以培養(yǎng)不同的個性。體育鍛煉對高中生心理健康在總體水平上有較大的改善,其改善主要集中在“人際關系”“、抑郁”“、焦慮”“、偏執(zhí)”幾個方面上。

(五)適量的運動對學生學習精力的影響

適量的運動就是時間不能過長也不能過短,要符合學生現下的身體與心理特點,進而達到提高學生身體素質的一系列身體練習。調查結果表明(表2):每天參加一定時間的適量體育鍛煉,大部分學生能保持充沛的精力投入到緊張的學習中去。大多數學生在初期會出現疲勞的感覺,但能較快的適應。只有極少數學生會出現精力不足的狀況,這與學生自身的身體素質和疾病緊密聯(lián)系。以上數據很好的說明了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以使學生精力充沛,更好應對緊張的學習和繁重的功課。學生的學習成績與學生精力有著密切的關系。從總體上看,學習精力越充沛,學習成績相對越好。

二、總結

(1)適時的體育鍛煉與文化學習并不沖突,而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能使學生保持充沛的學習精力。學校體育是學生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途徑,學校開展體育活動都是占用學生在校期間課余時間進行組織,并不占用文化學習時間。適時合理的體育鍛煉,符合學生的生理、心理特點,提高學生身體素質。再有體育教師進行必要的指導和監(jiān)督,有計劃的安排學生進行一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體育活動,使學生鍛煉后具有充沛的精力投入學習。(2)體育鍛煉可以培養(yǎng)學生意志品質。為克服學習中困難奠定心理基礎,適當的體育鍛煉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高中生正處于青春發(fā)育期,這個時期是人體發(fā)育接近成人的最關鍵時期,也是性格,特別是學生個性發(fā)展的重要階段。體育鍛煉,不僅能使參與者保持健康的身體,而且還能使其意志堅定、頑強。體育運動本身就是一個持續(xù)不斷的過程,需要參與者具有堅持不懈的品質,體育運動更是一個不斷戰(zhàn)勝自我和他人的過程,對參與者意志品質的培養(yǎng)有積極作用。在此基礎上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參考文獻:[1]葉志明、張晉碚、王玲、肖小琴、陳安、劉闖.影響中學生學習成績的相關因素探討[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1997,6(4):269~271[2]孫成福.體育鍛煉對學生文化學習影響的研究[J].中國學校體育,2002,(03):60~61[3]葉松梅.我縣中學生參加體育鍛煉與文化知識學習矛盾的調查和研究[J].科技咨詢導報,2007,(30):242~243(作者單位:紹興市中等專業(yè)學校,浙江紹興,312000)常用的錄屏軟件有懿文德、snagIt、頻幕錄相專家等。這種錄制方法對于教學內容和環(huán)節(jié)沒有限制,熟悉軟件操作后,可以讓自己的微課更加的美觀、豐富。如懿文德軟件的“突出放大”功能就可以很好的講解生字詞的結構、筆順。4.白板屏幕錄制目前很多電子白板都帶有錄制功能,即電子白板可以記錄書寫及講授過程中的語音、痕跡,可以直接用電子白板錄制。

三、微課錄制過程中的主要注意事項

第9篇:自我體育鍛煉總結范文

關鍵詞 欠發(fā)達地區(qū) 體育鍛煉行為 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G806 文獻標識碼:A

Factors Affecting Physical Activity Behavior in Economically

Underdeveloped Areas of Guangdong

ZHENG Qi

(Sports Science Institute of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63)

AbstractUsing questionnaires, statistical and mathematical methods such as literature, less developed regions of Guangdong Province,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the conduct of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s. Summarizes the behavior of residents to participate in physical exercise its influence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and promoting their active participation in physical activity measures.

Key wordsundeveloped areas; physical activity behavior; affecting factors

隨著全民健身運動的進一步普及,體育鍛煉已成為人們追求健康的首選方式。廣東省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經濟發(fā)展迅速,但是由于地域發(fā)展的不平衡,廣東省還存在一些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特別是粵北山區(qū)、粵西、粵東等地區(qū),這些地區(qū)的群眾體育發(fā)展與經濟發(fā)達的珠三角地區(qū)相比,存在著較大差異。本文針對廣東省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居民的體育鍛煉行為的影響因素進行了調查研究,為加快該地區(qū)群眾體育發(fā)展提供科學的參考依據。

1 研究對象和方法

1.1 研究對象

抽樣調查對象為除了珠三角以外的廣東省的12個地市,16歲(含16周歲)以上的非學生廣東省常住人口(含業(yè)余學習的學生)。每地調查樣本約1000個,總體有效樣本量為11820個(其中男性為5933個,占50.2%,女性為5886個,占49.8%)。

1.2 研究方法

采取多階段分層隨機抽樣的方法,問卷由調查員以入戶調查的方式獲得。抽樣單位是居民戶,全部由調查員入戶調查,首先將樣本戶中符合要求的人員選出來,再進行問卷調查。問卷內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為居民的日常體力活動狀況;第二部分為體育鍛煉現狀;第三部分為基本情況。將調查所獲得的數據使用社會學統(tǒng)計軟件SPSS11.5進行統(tǒng)計處理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社會認知理論認為,人的行為受許多先天因素的影響。而社會學習理論認為,環(huán)境刺激并不是決定人的行為的唯一因素,一個人的行為受外部因素和內部因素的雙重影響。人類行為既受制于環(huán)境,也影響著自身的生理狀況、認知評價及周圍的環(huán)境因素;人是具有思維能力的有機體,具有自我指導的潛能,個人的認知因素對行為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有時甚至是引起人的行為的決定性因素。

2.1 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障礙

影響鍛煉行為的持續(xù)性有很多因素,調查地區(qū)居民體育鍛煉的主要障礙主要是“沒興趣”,為22.24%;其次依次是:工作忙,缺少時間,為19.39%;缺乏場地設施,為13.6%;惰性,為8.49%等(見圖1)。從而表明,個人的經濟狀況、外在環(huán)境因素不是影響居民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因素,而缺乏體育的鍛煉意識和自身個人因素才是主要的影響因素。

圖1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障礙因素的人數百分比

圖2參加體育鍛煉的不同目的的人數百分比

2.2 參加體育鍛煉的目的

影響人們主動參加體育鍛煉的因素,是體育鍛煉行為的主觀因素。個人因素是與行為主體自身密切相關的因素, 是影響鍛煉行為的最直接的和主要的因素。調查結果顯示(圖2)。

2.3 形成體育鍛煉興趣的因素和鍛煉形式

人們形成體育鍛煉興趣的因素,是體育鍛煉行為形成的客觀影響因素。人總是處在一定的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之中, 因此這些環(huán)境對人的行為有巨大的制約作用和影響作用。根據環(huán)境的性質,可將環(huán)境分為物理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物理環(huán)境包括之前分析的場地器材設施、經濟消費因素等。而人與人之間是相互影響和作用的。在分析環(huán)境因素對鍛煉行為的影響時,不能不分析人們形成體育鍛煉興趣這個重要因素。

表1影響參加體育活動主要的外因分布情況(選擇多項)

而在居民參加體育鍛煉形式中,與朋友同事一起鍛煉超過半數,其次就系獨自鍛煉(見表2)。說明人與人相互的因素影響著人們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

表2城鄉(xiāng)居民參加體育鍛煉的形式

3 結論與建議

干預人們體育鍛煉行為的因素包括很多,其中主要有個人因素和環(huán)境因素。個人因素是指個人的特征(職業(yè)、教育、年齡、性別等)、自身狀況等,另外最重要的還包括了體育鍛煉的動機、態(tài)度、習慣和個人的余暇時間等。

要提高人們的體育鍛煉的普及率,首先要加快欠發(fā)達地區(qū)的經濟發(fā)展,只有人們解決了溫飽問題,人們才有心思去進行體育鍛煉活動。其次要加大對體育鍛煉作用的宣傳力度,讓大家了解到,除了靜態(tài)娛樂的方式以外,動態(tài)娛樂的方式也很有趣而且有益于健康。調查結果顯示,人們形成體育鍛煉興趣的因素主要是在學校時期的體育教育,而青年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項目以球類為主。體教部門可以考慮從這方面著手在學校體育教學中增加球類及健美操等有較強趣味性和娛樂性的體育項目的比重,從小培養(yǎng)體育鍛煉的習慣。從思想上提高廣大群眾對體育健身的認識, 并培養(yǎng)參加體育鍛煉的興趣, 增強鍛煉的意識, 養(yǎng)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提高體育鍛煉的質量。

從參加體育鍛煉的主要障礙來看,除了沒興趣、缺少時間外,缺乏場地設施也影響著居民參加體育鍛煉的積極性。而調查發(fā)現,體育場、空地、街道是居民體育鍛煉選擇的主要場所。因此, 最大限度地開放體育場館、部分公園免費開放或對鍛煉者優(yōu)惠開放、在住宅區(qū)規(guī)劃中充分考慮運動場地和空地, 開辦各種形式的俱樂部、派專業(yè)技術人員在群眾鍛煉場所建立輔導站進行技術指導等, 廣泛開展各種球類和健身操運動,是推動廣大群眾參加體育鍛煉的必要措施。

參考文獻

[1]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課題組.中國群眾體育現狀調查與研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8.

[2]宋曉東.論影響體育鍛煉行為的因素[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1(2).

[3]宋允青.粵北山區(qū)全民健身活動現狀及對策研究[J].韶關學院學報?自然科學,2005.26(9).

[4]童為城.湖北省普通高校教師的體育鍛煉行為現狀及對策研究[J].內蒙古體育科技,2008.21(1).

[5]張宏.廣東省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群眾體育發(fā)展現狀及對策[J].體育學刊,2007.12(4).

[6]陳功.浙江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農村體育現狀調查與分析[J].浙江體育科學,2008.30(1).

相關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