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特殊學生教育案例分析范文

特殊學生教育案例分析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特殊學生教育案例分析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特殊學生教育案例分析

第1篇:特殊學生教育案例分析范文

關鍵詞:案例分析;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學生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2)26-0215-02

隨著科技的日益發(fā)展,文化的傳播大致經(jīng)歷了口語、文字、印刷、電子和網(wǎng)絡。日新月異的現(xiàn)代科技使得文化傳播的手段越來越豐富,人們通過不同的途徑接受新鮮的資訊,人們觀察社會的視角不同,感受不同,往往得出的結論就不同,潛移默化中形成的價值觀也不同。特別是對于在校學生來說,在校學生獲取信息的方式更是多種多樣,而且他們正處于重要的價值觀形成階段,這時候,如何讓高校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就顯得尤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高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校學生價值觀和世界觀的形成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它不同于一般的傳授解惑的教育教學,思想政治教育要不斷地創(chuàng)新以適應不斷變化的社會環(huán)境。在思想政治教育的不斷創(chuàng)新和研究中,案例教育逐漸被思想政治研究者應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案例教育以其形象、生動、影響深遠和受教者樂于接受,深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重視。案例教育有利于把學校、學生、社會三者有效的聯(lián)系在一起。更加密切了三者的聯(lián)系。

一、案例教育分析的含義

案例教學是由哈佛法學院前院長克里斯托弗·哥倫布·朗代爾于1870年首創(chuàng),后經(jīng)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長鄭漢姆推廣,并從美國迅速傳播到世界許多地方,被認為是代表未來教育方向的一種成功教育方法。于20世紀80年代案例教學引入我國。

傳統(tǒng)上的案例教學是一種通過場景重現(xiàn)或者模擬現(xiàn)實生活中的一些場景。讓學生自己納入案例場景來進行學習的一種教育模式。

案例分析在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結合中逐漸煥發(fā)出新的面貌,學界對它的定義主要有兩大類別:第一種觀點認為案例是小概率事件,案例就是案例,從案例中不能得出帶一般規(guī)律性普遍性的結論;第二種觀點認為對案例的研究可以得出新的假說以及分析性的普遍結論。

本文認為思想教育中案例分析是教育工作者運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論方法,與學生共同分析、觀察,總結現(xiàn)實存在的問題,并遵循一定的原則把這些現(xiàn)象通過整理、概括、提煉得出普遍性的結論,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恩格斯曾經(jīng)說:“最好的道路就是從本身的錯誤中,從痛苦的經(jīng)驗中學習?!币虼水斘覀兣龅絾栴}的時候,進行總結,并從中學習。正是我們行事的關鍵。思想政治教育也如此,不斷地從案例分析中吸取有利的思想,摒除錯誤的思想,灌輸高校學生以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正是我們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所在。

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案例分析需要具備以下特點。

1.案例分析須具備客觀性

客觀性即客觀實在性,指事物客觀存在。案例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是主觀見于客觀的事物,在案例的選取上必須尊重客觀事實。才能起到積極的教育作用,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2.案例分析須具備目的性

思想政治教育為達到某一階段的成績和目標,需要不同的案例進行輔助教育,這正體現(xiàn)了事物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結合,要針對不同的問題具體分析。這樣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也方便受教者接受。

3.案例分析須具備典型性

每個歷史時期都有其典型的代表,每個時期的典型人物也反映出那個時代的時代特色。岳飛精忠報國反映出在封建王朝中的忠君愛國思想。張麗莉老師的舍己救人反映出社會主義旗幟下大愛無疆的奉獻精神。案例選取的典型性直接關乎受教者的受教程度。

二、案例教育分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學生對于理論知識,如理論的理解過于死板和片面化。理論課的學習淪為應付考試的死記硬背。隨著國外資本主義思潮的入侵,大學生的價值觀發(fā)生了改變。例如,近年來大學生中存在行為失范現(xiàn)象和道德滑坡現(xiàn)象,已成為社會的共識。這正說明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刻不容緩。大批的思想政治研究者致力于思想政治的研究工作,并且逐漸意識到案例分析對于思想政治教育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案例分析有利于理論聯(lián)系實際

理論聯(lián)系實際是對普遍真理同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原則的概括表述,是最基本的原則之一。其基本精神是達到主觀和客觀、理論和實踐、知和行的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在《整頓黨的作風》中談到:“真正的理論在世界上只有一種,就是從客觀實際抽出來,又在客觀實際中得到了證明的理論。”目前高校中的理論教學過于刻板,在校學生往往認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可有可無的,純粹的理論考試在塑造在校學生的價值觀方面意義不大。馬哲、思政成績好的學生并不代表其價值觀沒有問題。如,云南大學的馬加爵事件,吉林農(nóng)業(yè)大學的郭力維事件。僅僅是因為同學關系的處理上出了問題就拿起屠刀,這些不得不讓人擔憂大學生的道德問題。

案例分析有利于理論聯(lián)系實際,樹立正確的價值導向。最美女教師張麗莉的出現(xiàn)喚醒了無數(shù)人心中最純粹的美好。她舍己為人的精神感動了全中國的人。她愛生如子的精神給所有人都上了一課,是一堂最生動的思想政治理論課。在師范類院校掀起了一股愛崗敬業(yè),愛生如子,舍己為人,大愛無疆的熱潮。這個典型的案例把奉獻精神,集體主義的理論融入進了實際。更生動形象地為全體師生上了一課,有利于促進其正確價值觀的樹立。

第2篇:特殊學生教育案例分析范文

關鍵詞:法律教育;司法考試;精準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02(2011)05-0096-06

關于法學本科教育的發(fā)展方向主要有兩種觀點,一種觀點認為,中國法學本科教育的定位是素質教育(或稱通識教育、學術性教育),強調培養(yǎng)具有一定學術背景的法律人,同時為法律高級人才的培養(yǎng)打下良好的基礎;另一種觀點認為,中國法學本科教育的定位是職業(yè)教育(或稱應用性教育、精英教育),強調應當讓學生獲得從事法律職業(yè)所必須具備的能力,這種能力對于法官、律師、法學研究工作者具有同等重要的意義。兩種觀點的取舍在法學教育界引起了激烈的爭論,各有一批法學家和法教育機構支持,從而形成了中國法學本科教育的不同模式。法學本科教育培養(yǎng)目標之一是有職業(yè)傾向的基礎型法律人才,這種職業(yè)傾向應當是多元化的。從社會需求來看,社會對法律人才的需求是多元的,大體上有三類:一是應用類法律人才,即實踐型法律人才和復合型法律人才;二是學術類法律人才,主要指法律教師和法學研究人員;三是輔助類法律人才,主要是輔助法官檢察官和律師工作。司法考試是國家統(tǒng)一的法律職業(yè)資格考試,一種從事法律職業(yè)的資格考試而非任職考試。通過司法考試,是法學畢業(yè)生邁向法律職業(yè)的第一道門檻。國家統(tǒng)一司法考試,特別是在考試的形式、科目、內容以及考試的通過率等方面,都會對法學教育產(chǎn)生影響并提出挑戰(zhàn)。本文結合筆者個人的教學經(jīng)驗,談談民事訴訟法本科教學如何適應國家司法考試的要求進行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方面的教學改革。

一、法學本科教學與司法考試

國家司法資格考試主要測試考生所應具備的法學專業(yè)知識、法律案例分析、法律文書撰寫、從事法律職業(yè)的能力。它向法學教育界傳達這樣的信息,即法學教育是應用教育,必須以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為主。對此,有學者提出法學教育不是職業(yè)教育、法學教育不同于法律教育。其依據(jù)是:其一,法學教育是理性教育,法律教育是感性教育;其二,法學教育是理論教育,而法律教育是實踐教育;其三,法學教育是關于法學領域中的“為什么”的教育,法律教育是關于法律領域中的“是什么”的教育;其四,法學教育要培養(yǎng)的是法學研究工作者,而法律教育要培養(yǎng)的則是法律工匠。其言外之意是我國的法學教育是一種素質教育、人文教育,而以司法考試為導向的法學教育則是一種低層次的職業(yè)培訓教育、法律工匠教育。從教師“愿意把最好、最有用的知識傳授給學生”的職業(yè)角度,從個人潛心學習法律多年并形成的一些粗淺理解來看,筆者同意這種觀點。但是,換個角度,學生如何看待法學教育與司法考試的關系呢?

按照現(xiàn)行制度,法學院本科生在三、四年級就有資格參加司法考試。假如司法考試合格率像日本曾經(jīng)堅持的那樣壓得很低,只有2%-3%,那么只有極少數(shù)非常自信的學生才在本科階段參加司法考試,不會對教育產(chǎn)生太大的影響。但目前中國司法考試合格率已經(jīng)達到20%以上,躍躍欲試的本科生會不在少數(shù),其影響就不能忽視了。在我國多年來就存在著法學本科生“招生熱、就業(yè)難”的問題,而通過司法考試,必然能增強法學畢業(yè)生在就業(yè)市場的競爭力。目前社會上司法考試輔導班的質量參差不齊、良莠不分,并且價格高昂。為了“一次性”通過司法考試,許多學生會選擇參加“全封閉班”、“保過班”,其動輒幾千元甚至上萬元的學費成為家長一筆不小的“就業(yè)準備經(jīng)濟支出”,而輔導班的學習環(huán)境、居住安全等也存在著一些隱患。因此,法學本科教育中應該增加以司法考試為參照的學習內容。

二、民事訴訟法本科教學課程計劃的修改

民事訴訟法本科教學,以理論性和程序性的知識點講授為重點,著重研究民事訴訟理論和民事訴訟程序,培養(yǎng)學生運用訴訟手段保護合法權利的能力。從教學內容來看,民事訴訟法的教學內容和司法考試的考察內容基本一致,分為民事訴訟法基本理論、當事人理論、管轄理論、證據(jù)理論、程序理論、執(zhí)行理論、涉外民事訴訟理論等幾部分內容,這體現(xiàn)了民事訴訟法的教學和司法考試對民事訴訟法的考察具有一致性的特點。

但是由于司法考試側重案例考核,民事訴訟法的教學中需要加大案例教學的比重。目前,以天津財經(jīng)大學法學院為例,民事訴訟法課程的授課時間為48課時。在短短的48課時里講解22章的內容(涉及上百個知識點),而且要做到內容講解全面,知識點講解透徹,每堂課的內容安排都非常緊湊。為了滿足加大案例教學的需求,有兩種方法可供選擇:一是增加現(xiàn)有課程的課時量(例如,海南大學的民事訴訟法課程,其本科教學學時為72學時),將課堂講授課程分為民事訴訟法理論課和案例討論課兩部分,兩部分的課時比例可以在2:1到1:1之間,其中,民事訴訟法理論課的比重較大。案例討論課上可進行學生討論、案例競賽、課堂辯論、習題講解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的探索。二是開設專業(yè)課和選修課來分散課程內容。在某一門課程內容太多的情況下,可以將該門課程分成兩個或兩個以上的課程來加以講解和學習。目前,在法學本科教育中,民法、商法、經(jīng)濟法等課程已開設專業(yè)課和選修課。民事訴訟法課程可以開設證據(jù)法、ADR、仲裁法等課程。但是,在進行課程劃分的時候,有兩個問題需要考慮:(1)民事訴訟法的各部分內容之間聯(lián)系性較強,如果強行分割會破壞學習的連續(xù)性;(2)民事訴訟法的各部分內容沒有與之相對應的獨立的國家立法。這兩個問題無疑是制約民事訴訟法課程劃分的重要因素。

三、民事訴訟法本科教學應突出“精準教學”的特點

本科法學教育,多年來承繼重理論輕實務的傳統(tǒng),所開設的課程側重于法學理論,而司法考試比較注重考察考生對法律知識或司法解釋的理解力,從考試方式看,則比較多地反映出是在考察考生對有關法條和司法解釋條款的記憶力。這些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yǎng),顯然不是目前大學法學教育所強調的。另外,選擇題(包括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和不定項選擇題)要求答案的唯一性,“準確性”是出題者對考生的基本要求和答案的評判標準。為了能夠準確地回答問題,學生必須做到準確地記憶法條、準確地辨析概念、準確地判斷程序。因此,民事訴訟法理論教學方式中應突出“精準教學”的特點。

(一)概念的精準辨析

進行概念的精準辨析,可以分成以下幾個過程:

1.概念層級分類。即區(qū)分上位概念和下位概念,采用層級的方法,將概念進行歸類和比較。以管轄制

度為例,如果將管轄作為上位概念,其下面可以有三層下位概念:第一層下位概念為法定管轄和裁定管轄;法定管轄的下位概念為級別管轄和地域管轄,裁定管轄的下位概念為移送管轄、指定管轄和管轄權轉移;級別管轄的下位概念又可以分為最高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中級人民法院、基層人民法院一審管轄的案件,地域管轄的下位概念又可以分為一般地域管轄、特殊地域管轄、專屬管轄、共同管轄、協(xié)議管轄。

將概念進行層級分類,其目的是幫助學生在頭腦中形成諸多概念的結構梳理,并不能直接回答司法考試中的試題。為了準確答題,下一步需要做的是概念的細節(jié)比較。

2.概念細節(jié)比較。即將同一層級的概念之間進行區(qū)分比較。例如,級別管轄的下位概念是最高人民法院的管轄范圍、高級人民法院的管轄范圍、中級人民法院的管轄范圍、基層人民法院的管轄范圍。四級法院的管轄范圍屬于同一層級的多個概念,為對其進行準確區(qū)分,可進行“三步比較法”:第一步比較,依據(jù)級別管轄的一般準則和特殊準則,得出基層法院管轄與另外三級法院管轄的案件范圍差異――審案件通常由基層人民法院審理,中級人民法院、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只有在特殊情況下審理一審案件。第二步比較,依據(jù)法院的主要工作職能,得出中級人民法院與另外兩級法院管轄的案件范圍差異――中級人民法院仍以審案為主,在某些情況下會審理一審案件,但是,高級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的主要工作職能是指導監(jiān)督下級法院的案件審理。第三步比較,依據(jù)是否重大案件以及是否對自己認為應該審理的案件具有管轄權,得出高級人民法院與最高人民法院管轄的案件范圍差異――高級人民法院審理本轄區(qū)有重大影響的案件,但對自己認為應該審理的案件沒有管轄權。最高人民法院對全國有重大影響的案件和自己認為應當審理的案件均具有管轄權。經(jīng)過“三步比較法”,可以清晰得出四級法院管轄范圍的區(qū)別(見圖1),也可以直接解答司法考試的試題。

這里以司法考試中的一道單項選擇題為例來進行1分析:

(2009年卷三第35題)關于民事案件的級別管轄。下列哪一選項是正確的?

A.第一審民事案件原則上由基層法院管轄

B.涉外案件的管轄權全部屬于中級法院

C.高級法院管轄的一審民事案件包括在本轄區(qū)內有重大影響的民事案件和它認為應當由自己審理的案件

D.最高法院僅管轄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民事案件

將題目的選項與上圖進行比較,發(fā)現(xiàn)A選項正確,符合級別管轄的一般準則和特殊準則;B選項錯誤,不符合中級人民法院的主要工作職能;C選項錯誤,最高人民法院才有權管轄自己認為應當審理的案件,高級法院無此職權;D選項錯誤,最高法院管轄在全國有重大影響的民事案件和自己認為應當審理的案件。

需要注意的是,概念精準辨析的方法在應對辨析型試題時發(fā)揮的作用較大,在應對案例式試題時發(fā)揮的作用較小。

(二)案例分析教學法中的精準法條記憶

1.案例分析教學法。案例分析教學法是對“滿堂灌”的教學方式的一種改進?!皾M堂灌”式的教學方法在目前的法學教育中非常普遍,基本采用老師講解、學生聽課做筆記的授課方式。這種教學方法不利于促進學生對法律問題的獨立思考和判斷,與社會對法學教育的要求極不相符。而案例分析教學法能使教師和學生在課堂內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案例分析教學法始于哈佛法學院,即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選取真實判例或虛擬案例,讓學生從分析個案中了解法律的基本理念、訴訟的基本原則和程序,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以提高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法在培養(yǎng)高素質的應用型法律人才方面確實有獨到之處,并被譽為掌握法律思維方法和法律技術的新型的最佳教學方法,目前已成為美國法學教育中使用最廣泛的教學方法,稱為哈佛模式。

回答案例分析題,首先要求學生要有能力分析案件涉及到哪些法律關系;其次要求學生知道我國現(xiàn)行法律體系內有哪些相應法律規(guī)定。筆者舉一個合同案件的管轄的經(jīng)典案例來分析:

A縣與C,D、E、F四縣相鄰。A縣某加工廠與B縣某食品廠于1996年10月8日在C縣簽訂一真空食品袋購銷合同。其中約定:“運輸方式:加工廠代辦托運;履行地點:加工廠在D縣的倉庫。”“發(fā)生糾紛的解決方式:在E縣仲裁委員會仲裁,也可以向C縣和E縣的人民法院?!焙贤炗喓?,加工廠即在其設在E縣的分廠進行加工,并在F縣車站發(fā)貨。食品廠收貨后即投入使用。因真空食品袋質量不合格,致使食品廠已封裝和銷售出去的袋裝食品大量腐敗變質,損失6萬多元。兩廠之間協(xié)商多次未果,食品廠的法定代表人即找到律師陳某咨詢。最后提出:“怎么都可以,但必須在我們B縣法院打官司。”現(xiàn)問:

(1)按照我國現(xiàn)行法律規(guī)定,此糾紛應通過仲裁解決還是應通過訴訟解決?請說明理由。

(2)E縣法院是否有管轄權?為什么?

(3)C縣法院是否具有管轄權?請說明理由。

(4)D縣法院是否具有管轄權?請說明理由。

(5)F縣法院是否具有管轄權?請說明理由。

(6)A縣法院是否具有管轄權?請說明理由。

(7)如果你是陳律師,能否滿足食品廠提出來的要求?為什么?

本案涉及的法律關系包括:仲裁與訴訟的關系、合同案件的協(xié)議管轄、合同案件的特殊地域管轄、侵權案件的管轄。其中,關于仲裁與訴訟的關系和侵權案件的管轄,法律條文中規(guī)定的非常明確,學生在精準記憶法條的前提下即可準確答題。確定A縣法院、C縣法院、D縣法院、E縣法院、F縣法院是否有管轄權,是本案的難點。

2.引入“記憶口訣”輔助精準法條記憶。對任何知識的考察,都必須以知道該知識為前提,因此對知識的記憶是掌握知識的一個必備前提。雖然法學教學的內容應注重學習方法的傳授、法學思維的培養(yǎng),但是結合法條的講授更有針對性。精準法條記憶并非意味著就是死記硬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記憶,是能夠靈活運用的記憶。精準法條記憶本身包含靈活的應用能力。為了進行精準的法條記憶,可以引入“記憶口訣”(例如,民事訴訟之地域管轄歌)等輔助手段來減輕學生的“背書”負擔。需要注意的是,“記憶口訣”只能輔助教學,不能替代法律條文的講授?!坝洃浛谠E”文字簡練,具有方便學生記憶的優(yōu)點,同時,其文意晦澀、不易明白,教師在講解“記憶口訣”時應多下功夫,可考慮以結合法律條文的方式(類似于語文老師講授文言文時,逐句將文言文翻譯為現(xiàn)代文的方法)進行講授。

3.法條深度學習。通過精準法條記憶法,學生對于中等難度的案例分析題應該可以做到輕松面對,但是遇到綜合性較強、難度較大的案例分析題尚有困難。為了幫助學生順利解答司法考試第四卷的案例分析題,有必要對重點法條進行深度學習。以上文提到的案件為例,合同案件可以適用協(xié)議管轄和特殊地域管轄兩種管轄制度,涉及法律條文多,法律關系復雜,回

答困難,具體分析思路如下:

合同案件如何確定管轄法院,需要從時間、條件、形式等方面進行深入分析:(1)如果合同中約定了管轄的法院,那么在該協(xié)議管轄生效的前提下,可以排除特殊地域管轄在該案中的適用。(2)協(xié)議管轄必須是雙方當事人以書面的形式選擇唯一的法院作為案件的管轄法院。(3)在協(xié)議管轄中,雙方當事人可以從合同簽訂地、合同履行地、標的物所在地、被告所在地、原告所在地這五個地區(qū)的法院中選擇一個法院進行管轄。(4)協(xié)議管轄不能違背級別管轄和專屬管轄的規(guī)定。(5)當協(xié)議管轄無效時,合同案件適用特殊地域管轄,即由合同履行地或者被告所在地的法院進行管轄。(6)如果合同已經(jīng)履行,需要區(qū)分合同的實際履行地和約定履行地。在兩者不一致的情況下,應由實際履行地的法院進行管轄。(7)如果合同沒有履行,則在約定履行地的法院進行管轄。(8)如果合同沒有履行,當事人雙方住所地又都不在合同約定的履行地的,應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見表1)。

將案例中的多個法院進行分類整理,A縣是案件的被告所在地,A縣法院具有管轄權;C縣是合同的簽訂地,同時,C縣法院也是協(xié)議管轄中雙方當事人選擇的管轄法院。但是由于雙方當事人選擇了兩個法院進行案件管轄,違背了協(xié)議管轄的條件,故協(xié)議管轄無效,C縣法院不具有管轄權,同理,E縣法院也不具有管轄權;D縣是合同的約定履行地,但合同的實際履行地為F縣,當約定履行地與實際履行地不一致的情況下,實際履行地的法院具有管轄權,因此,D縣法院不具有管轄權,F(xiàn)縣法院具有管轄權。至此,該案例分析題回答完畢。

(三)精準程序判斷

如果將法律進行實體法和程序法的劃分,民事訴訟法屬于程序法之列。民事訴訟法的英文表達為civilprocedure law,直譯即為民事程序法。以民事一審普通程序為例,該訴訟程序具有合議審判、審限較長、糾紛復雜、程序嚴格等特點。時間的先后性、訴訟環(huán)節(jié)的銜接性形成訴訟程序“獨一無二”的魅力,證據(jù)、訴權、審判權等內容在訴訟程序中的穿插豐富了訴訟程序的內涵。為了對訴訟程序進行精準判斷,可以分三步驟進行教學:(1)程序圖,即先以程序圖的形式向學生展示一審普通程序的訴訟脈絡,幫助學生形成訴訟環(huán)節(jié)存在“時間先后性”的認識,強調訴訟程序的“一維”屬性,即時間的不可逆轉性。(2)三階段集中講解,即對一審普通程序分成審理前、審理中、審理后三個階段集中講解,強調訴訟程序中的重點和難點,可結合司法實務來講解訴訟程序。(3)訴訟理論的對號入座,即將程序公正、訴訟效率、裁判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等訴訟理論穿插到一審普通程序的講解中,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通過以上“三步驟”的教學,讓學生在準確把握訴訟程序的基礎上,還能對司法改革、訴訟公正等問題進行思考,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

參考文獻:

[1]霍憲丹,王紅,建立統(tǒng)一的國家司法考試制度與法律教育的改革[J],法學,2001,(10).

第3篇:特殊學生教育案例分析范文

[關鍵詞]中職教育 市場營銷 案例教學 應用

案例教學法是利用案例引起教學活動,組織學生進行學習和研討的一種教學方法。與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的系統(tǒng)理論教學相比,案例教學法以案例為教學資料,以啟迪學生思維,培養(yǎng)能力為基本目的。對于應用性,實踐性較強的市場營銷學科,運用案例教學法能更有效地達到聯(lián)系市場實際,提高學生職業(yè)能力的目的。因此應該積極倡導,有效實施。

一、什么是市場營銷案例教學

所謂市場營銷案例就是為了一定的教學目的,圍繞選定的工商企業(yè)營銷活動中的一個或幾個問題,以事實為素材編寫成的對某一實際情境(市場營銷活動)的客觀描述。

明確了什么是營銷案例,那么什么是案例教學呢?案例教學是指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案例進行分析和討論來達成教學目的的一種教學方法。從廣義上講,案例教學是通過對一個具體情景的描述,引導學生對這些特殊情景進行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

二、案例教學法在“市場營銷學”課程教學中的重要意義

市場營銷學本來就是實踐的產(chǎn)物,這一點從市場營銷學的發(fā)展過程可以看得非常清楚,市場營銷學中的一些理論觀點就是來自于對企業(yè)實踐經(jīng)驗的和提升,如著名的市場營銷觀念及BCG矩陣圖等首先就是由企業(yè)提出來的。因此,市場營銷學的發(fā)展和社會實踐,以及企業(yè)的發(fā)展是相輔相成的,市場營銷理論為企業(yè)的市場營銷實踐指明了方向和提供了行為指導;反過來,企業(yè)的實踐對營銷的理論提供實證分析的基礎,同時也對營銷理論提出更高的要求,這就推動了營銷理論的更快發(fā)展。

市場營銷學作為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應用,該課程的教學通常需要案例的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通過案例的分析與討論,可以加深學生對營銷理論的充分理解和掌握,同時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應用能力。

三、中職市場營銷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應用

1.課前準備

案例教學的課前準備主要是案例的選擇與設計,這是案例教學成功的關鍵。因此,挑選案例一定要嚴謹。向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案例是保證營銷案例教學成功的關鍵,也是案例分析法中需要教師花大力氣去做的工作重點和難點。在挑選案例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首先,挑選的案例一定要是近期發(fā)生的;其次,挑選的案例要貼近學生的生活,要選擇國內外知名企業(yè),甚至是本地區(qū)企業(yè)的典型案例,這樣學生對這些企業(yè)有所了解,會產(chǎn)生親切感,更有感染力。最后,挑選的案例要能緊緊圍繞教學內容中所涉及的思想、理論、原理、方法、觀點。

選擇的案例主要有三種類型:(1)簡單案例,即只包含一、二個知識點的案例,每次由一名學生在三、五分鐘的時間內講述一個案例或教師提出一個簡單案例,如“寶潔公司品牌營銷”或“蒙牛安全生產(chǎn)24小時直播”等,這種做法的目的在于提高學生觀察社會、分析社會問題的能力,同時把實際問題與理論充分結合;(2)專題案例分析,即包含一個基本問題的案例。這些案例的題目都十分具體。例如“公司定價時考慮那些因素”或“公司‘十一’促銷方案分析”等,學生不但要對案例中提出的產(chǎn)品與服務的特點進行分析,還要對目標消費者是否接受這些產(chǎn)品進行市場分析;(3)問題案例,即主要針對某項或某方面的營銷活動案例。案例有兩個基本來源:本土案例和外國案例,這類案例主要內容包括營銷活動及存在問題的背景敘述和相關因素提示等部分。

要選擇合適的案例進行教學,教師就必須掌握大量案例,才能在教學中運用自如。獲取案例的途徑包括收集案例和編寫案例。這些案例及相關資料,一般可要求學生在課前仔細閱讀,利用業(yè)余時間,通過上網(wǎng)或查閱書籍等方式搜集相關資料,以備在課堂上分析討論時運用。

2.課堂實施

在案例分析課上,教師始終扮演的是經(jīng)驗豐富的“引導者”的角色,而不是純粹的“教師”角色。在案例分析課上,教師應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更多自由發(fā)揮的空間,一般不輕易對某一問題下結論,而是通過巧妙的提問,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并有效地控制好討論的主題跟節(jié)奏?!鞍咐治龇ā苯o學生提供一種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的實戰(zhàn)演習的機會,每一位同學都成為課堂的主人。實踐證明,由于這種方法在教學中具有獨到的優(yōu)勢和特點,深受同學們的歡迎和喜愛,同學們的參與熱情很高,課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令人滿意。 轉貼于

3.課后檢驗

對于每一次案例教學的效果,教師必須及時地檢驗,目的在于檢驗學生是否掌握了所教的基礎理論知識和應該具備的技能。我們在課后布置一些相關的作業(yè)題,以檢查學生對基礎理論掌握的程度。作業(yè)題的布置一般聯(lián)系實際,并把側重點放在對基礎理論的理解程度的測試上。

四、案例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要發(fā)揮好案例教學法在中職營銷教學中的作用,還應注意如下問題:

1.正確處理好教師和學生的關系

在案例分析和討論中,教師是導演、教練,學生是演員、選手。教師一定要尊重學生參與討論的主體性地位,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對案例的參與性,引導學生分析案例并闡述自己的觀點。

2.鼓勵創(chuàng)新

案例教學與傳統(tǒng)教學相比,具有開放性的特點,學生案例討論的過程中可能產(chǎn)生不同的觀點和答案,這是好事,教師要加以鼓勵,而不應對學生設定框框,更不能否定學生加以批評。

在案例分析教學中,學習過程成為一個人人參與的創(chuàng)造實踐活動,注重的不是最終的結果,而是完成教和學的過程。學生通過分析案例,結合理論學習,認真總結實踐經(jīng)驗,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參考文獻:

[1]楊麗佳.市場營銷案例與實訓[J].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

[2]孫全治.市場營銷案例分析[J].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

第4篇:特殊學生教育案例分析范文

關鍵詞 案例教學 學習效果 影響 專業(yè)碩士

中圖分類號:G643.0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z.2015.12.031

Abstract To improve professional degree master students education quality and innovate in course teaching method and to study different teaching method whether lead to different leaning. The paper takes course risk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method of environment as a case and teach the course use two different methods that is traditional classroom teaching and case teaching in grade 2012 and 2013. The results show that case teaching method has help to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 the ability of analysis and solve the practical problem.

Key words case teaching; leaning; effect; professional degree master

0 前言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明確提出要加快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教育;之后2013年,為全面貫徹規(guī)劃綱要,教育部、國家發(fā)展改革委、財政部聯(lián)合下發(fā)《關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見》,該意見認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研究生教育取得了重大成就,基本實現(xiàn)了立足國內培養(yǎng)高層次人才的戰(zhàn)略目標,但總體上看,研究生教育還不能完全適應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的多樣化需求,培養(yǎng)質量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較大差距;為進一步提高研究生教育質量,該意見給出了一些具體的建議,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模式,加強課程建設,要求“構建符合專業(yè)學位特點的課程體系,改革教學內容和方式,加強案例教學,探索不同形式的實踐教學”。原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孫也剛2014年9月也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上撰文,①闡述了如何發(fā)展我國的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教育,其中第二條建議指出,當前,我國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教育發(fā)展最主要的問題是如何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和社會認可度,形成用人單位評價高、畢業(yè)生就業(yè)好、考生報考愿望強這樣一個相互促進的健康發(fā)展的態(tài)勢,要達到這一目標,其關鍵是培養(yǎng)單位要改革培養(yǎng)模式,辦出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教育的特色;要求“教師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加強案例教學”。

合肥學院自2011年成功獲批“服務國家特殊需求人才培養(yǎng)項目”,承擔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碩士研究生教育以來,在培養(yǎng)模式、課程設置、培養(yǎng)方式、畢業(yè)綜合能力鑒定等方面都做了有益的探索,②③其中理論課教學環(huán)節(jié)加大了案例教學即是其中重要的轉變之一,適時適應了《關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民革的意見》的要求。

為探究案例教學對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學習效果的影響,本文以筆者承擔的“環(huán)境風險分析與評價方法”課程為例,對比分析案例教學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方式對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學習興趣,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等方面產(chǎn)生的影響。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歷時2年,分別以2012、2013級環(huán)境工程專業(yè)學位研究生為研究對象,分別以兩種不同的授課方式對“環(huán)境風險分析與評價方法”課程進行教學,即2012級研究生以純課堂教學方式進行授課(授課內容也包含案例分析),而2013級研究生則以課堂教學與深入企業(yè)進行現(xiàn)場案例教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授課,之后對比分析兩屆學生上課率、學習興趣、參與課堂討論、考試成績以及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等方面產(chǎn)生的差異。

2 結果與討論

2.1 學習積極性(興趣)的變化

由于“環(huán)境風險分析與評估方法”課程是選修課,因此,并不是全體研究生都需要參加本門課程的學習,之所以選修了該門課程,同學們主要是出自興趣或者導師的建議;然而在課程學習過程中,由于學生自身這樣或那樣的原因(比如臨時參加導師的課題實驗、學習興趣降低等),在2012級研究生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到課率往往很難達到100%,同樣在2013級學生課程教學過程中亦是如此,課堂教學缺課率在5%~20%之間;為提高課程教學效果,更好地把教學內容與企業(yè)生產(chǎn)實際相結合,提高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培養(yǎng)質量,在2013級研究生課程教學過程中,本課程改變教學方式,采用課堂教學與企業(yè)現(xiàn)場案例教學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授課(具體案例有:經(jīng)開區(qū)污水處理廠自動化控制系統(tǒng)故障故障樹分析、、經(jīng)開區(qū)污水處理廠工藝生產(chǎn)故障樹分析、聯(lián)合利化公司污水處理站突發(fā)事故分析、吳山危險廢物運行突發(fā)事故對周圍環(huán)境影響風險分析);從改革教學方式后的教學效果來看,企業(yè)現(xiàn)場案例教學受到同學們的熱烈歡迎,學習興趣明顯提高,這從同學們的到課率即可看出,在2013級4次企業(yè)現(xiàn)場案例教學過程中(一次計4學時),學生到課率為100%;另外,案例教學深受同學們的歡迎,也可從我們發(fā)放的《課程教學問卷調查表》反饋的信息獲知;例如在2012、2013、2014等3級研究生中進行問卷調查,從回收的70份調查問卷結果來看,對“課堂教學與企業(yè)現(xiàn)場案例教學,你更喜歡那種授課方式?”提問,選擇“企業(yè)現(xiàn)場案例教學” 的選項在2012、2013、2014級同學分別是100%、89.7%、96%;可見絕大多數(shù)同學更加喜歡企業(yè)現(xiàn)場案例教學方式進行授課。因此,我們認為,企業(yè)現(xiàn)場案例式教學更加有利于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學習興趣(積極性)的提高;但我們也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同學們更加喜歡企業(yè)現(xiàn)場案例式教學,但絕大多數(shù)同學同時也認為,企業(yè)現(xiàn)場案例教學并不能完全取代傳統(tǒng)課堂教學,只有兩種授課方式有機結合,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從而有利于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培養(yǎng)質量的提高。

2.2 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變化

為研究分析案例教學是否有利于同學們對具體案例分析以及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變化,筆者比較分析了2012、2013 2級研究生在課堂案例分析匯報環(huán)節(jié)的成績;2013級學生平均成績?yōu)?5.5;2012級研究生平均成績?yōu)?7,2013級研究生平均成績提高8.5分;2012級案例分析成績在良好以上有1名同學,占6.25%;2013級研究生案例分析成績在良好以上有11名同學,占40.7;2013級研究生案例分析匯報成績良好以上同學在數(shù)量和百分比都有所提高,說明企業(yè)現(xiàn)場案例教學有利于專業(yè)學位研究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提高;但從2013級研究生期末考試試卷中有關案例分析試題所得成績來看,同學們所得成績并不理想,20分分值得10分以上的同學只有5名,占18.5%,這說明雖然案例教學有利于同學們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提高,但同學們獨立分析和解決實際案例問題的總體能力還比較弱,在缺少教師引導下往往還難以處理較復雜問題的能力,這可能與同學們對某些具體行業(yè)缺乏了解,知識面還不夠寬闊,無法分析某些具體生產(chǎn)環(huán)節(jié)風險概率的方法和大??;由此可知,雖然案例教學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但這種能力還需要其他知識的支撐,比如某些具體的生產(chǎn)工藝。

2.3 參與課堂討論積極性的變化

為研究案例教學對同學們參與課程教學積極性的影響,我們比較分析了2012、2013研究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主動發(fā)言參與討論次數(shù)的變化;從2012、2013級研究生課堂教學過程來看,在有關案例分析講解過程中2013級研究生主動發(fā)言人數(shù)及次數(shù)明顯增加(幾乎每一位同學都參與了討論發(fā)言),而2012級研究生發(fā)言人數(shù)和次數(shù)明顯不足,只有在老師點名要求發(fā)言的情況下,同學們才能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甚至有些同學被點名要求發(fā)言后說某一案例沒有任何觀點;說明通過企業(yè)現(xiàn)場案例教學環(huán)節(jié),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更加愿意參與到課堂教學過程中來,從而活躍了課堂教學氣氛,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例如,筆者在企業(yè)現(xiàn)場案例教學環(huán)節(jié)結束以后,在課堂上分析案例《太原市居民吸入途徑風險研究》時,結合近幾年霧霾天氣引起的危害,同學們學習興趣立即得到激發(fā),在整個課程教學分析過程中,同學們積極發(fā)言,發(fā)表對有關問題的看法,在同學們發(fā)言和老師總結過程中,把所學的有關理論知識完全應用于實際案例分析中,加深了同學們對有關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了其分析風險事件過程的能力。另外,從我們回收的《課程教學問卷調查表》反饋的信息也可看出,案例教學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課堂討論的積極性,例如在“課堂教學與企業(yè)現(xiàn)場案例教學,哪種教學方式更有利于激發(fā)你對新知識的探索欲或學習主動性?”問卷提問時,選擇“企業(yè)現(xiàn)場案例教學”選項的在2012、2013、2014級同學分別是100%、93.1%、100%。

3 結論

利用兩種授課方式分別在2012、2013級研究生中進行“環(huán)境風險分析與評估方法”課程教學,結果發(fā)現(xiàn),利用企業(yè)現(xiàn)場案例教學與課堂理論教學方式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有利于專業(yè)碩士研究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同時對研究生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也有明顯提高,但我們也發(fā)現(xiàn),這種分析與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提高也需要相關知識的支持,知識面越寬,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高就越明顯。當然,上述研究僅僅是在小范圍內開展的,研究對象數(shù)量還非常有限,案例教學對提高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教學質量效果還需要在更大范圍內開展。

本研究由全國工程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教育自選課題項目(2014-JY-096)、合肥學院教學研究項目(2014JY04)聯(lián)合資助

注釋

① 孫也剛,唐繼衛(wèi),朱瑞.我國專業(yè)學位研究生教育發(fā)展路徑探究[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4.9:1-4.

第5篇:特殊學生教育案例分析范文

汽車維修專業(yè)培養(yǎng)人才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成為能適應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需要,在汽車維修、汽車銷售及運輸企業(yè),從事駕駛、維護、修理、檢測、技術管理等有關工作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中初級專門人才。該專業(yè)畢業(yè)生主要從事第一線生產(chǎn)工作,對實際操作技能有較高的要求,因此,在專業(yè)教學中應把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技能放在教學的首要位置。但很多職業(yè)學校培養(yǎng)出來的部分學生實際操作技能不高,或運用技能的能力較差,即學不能致用。

這個問題的出現(xiàn),與職業(yè)教育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及中等職業(yè)教育生源素質的下降有直接的關系。傳統(tǒng)的專業(yè)教學方法一般先進行理論教學,再進行實際操作,其特點是以學科為本位,對該學科的理論和技能有較系統(tǒng)的講述和操練,學生對專業(yè)知識和技能的掌握較為系統(tǒng)和完整。但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忽視了中等職業(yè)教育的生源文化基礎較差、接受能力較弱的特點,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及促進學生把知識轉化為實踐是不足夠的。下面結合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yè)的特點,對該專業(yè)的教學方法進行探索。

1 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yè)的特點

本專業(yè)畢業(yè)生的主要就業(yè)方向為汽車維修、汽車銷售及運輸企業(yè),業(yè)務范圍主要是上述企業(yè)中與汽車使用、維護、修理、檢測、技術管理等有關的工作,需要掌握的專業(yè)知識主要是操作技能,并需要一定的專業(yè)理論知識進行故障診斷。

汽車維修專業(yè)要求學生的知識面較廣,汽車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科技綜合體,它既含有配合精密的機械機構、液壓控制機構,又含有復雜的電子技術用于汽車的發(fā)動機、底盤系統(tǒng)、電器裝置及其他附屬機構等,并且裝配在汽車上的零部件有成千上萬。

汽車專業(yè)學生需要有較強的專業(yè)知識更新能力。職業(yè)教育應注重職業(yè)的生產(chǎn)過程和實際運用的要求,要及時更新教學內容以適應科學技術飛速發(fā)展的問題?,F(xiàn)代汽車技術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更新而高速發(fā)展,計算機控制技術不僅用于汽車的發(fā)動機、自動變速器、制動系統(tǒng)、安全氣囊,而且廣泛應用在車身與電器等方面,如空調、燈光、音響、座椅的位置調整與記憶、車窗玻璃升降、后視鏡的調整和位置記憶、防盜等有關的控制中。這些都要求學生必須適應汽車行業(yè)的發(fā)展,不斷更新知識,學習新的技術。

前些年,我國的汽車工業(yè)還不是很發(fā)達,汽車保有量較少,并且以中型貨車為主,科技含量低。汽車運用的基本任務只局限在“用好、管好、保修好”汽車,無論是汽車使用技術、管理制度,還是維修設備與工藝都比較落后。汽車的檢測與故障診斷更是主要依靠傳統(tǒng)的經(jīng)驗法進行。

改革開放以后,尤其是近十年來,隨著我國汽車工業(yè)的快速發(fā)展,汽車保有量直線上升,現(xiàn)在已經(jīng)步入家庭。車的類型也由過去的單一型發(fā)展到現(xiàn)在以轎車為主,各種車型百花齊放的可喜局面。在結構上,由于電子控制技術、現(xiàn)代液壓技術以及新材料、新工藝、新能源的大量采用,現(xiàn)代汽車的科技含量已經(jīng)非常高。汽車運用的基本任務也由過去抓“環(huán)節(jié)”轉變?yōu)楝F(xiàn)在的“對汽車實行擇優(yōu)選配、正確使用、定期檢測、強制維護、視情修理、合理改造、適時更新和報廢的全過程綜合性管理”。同時,對汽車的使用技術、管理制度、維修工藝以及檢測診斷技術也都提出更高的要求。

汽車修理對人才有著較高的要求,這與中等職業(yè)教育生源存在一定的差距,決定其培養(yǎng)學生專業(yè)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特殊性。傳統(tǒng)的教學主要是由教師一言堂,傳授知識和技能,加上少量師生互動,忽視了學生之間互動的重要性,使學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學生學習動力不足,學習興趣不能持久,缺乏對學生實際操作技能的培養(yǎng),也不利于學生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

那么應采取什么樣的技能培養(yǎng)方法,才能達到行業(yè)崗位對人才的要求,使學生在工作崗位能把所學專業(yè)理論和技能在實踐中運用呢?

2 案例分析和項目訓練的教學

方法

2.1 案例分析教學法

案例分析教學法,即在教師的精心策劃和指導下,根據(jù)教學目標內容的需要,采用典型汽車修理案例進行分析,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和集體協(xié)作,組織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學習、研究,從而提高學生識別能力、分析能力的方法。其教學場所可以是課堂或實驗車間,也可以是汽車修理企業(yè)。其優(yōu)點是以“用”帶“學”,有利于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利于促使學生學會學習,有利于促進學生學會溝通與合作,從而使學生深入?yún)⑴c整個教學過程,激發(fā)學生學習理論的興趣。

2.2 項目訓練教學法

所謂項目訓練法就是以實際應用為目的,通過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其目的是在課堂教學中把理論和實踐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充分發(fā)掘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項目可以針對汽車的一個系統(tǒng)或一個過程,如汽車修理的發(fā)動機電子點火系統(tǒng),這不僅要求學生具有發(fā)動機構造原理知識,還要懂得汽車電子點火原理。在項目訓練法中,學生是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教師退居次要的位置,僅僅起著輔導、咨詢的作用。其特點是學生把所學的知識和技能轉化為“用”,以鍛煉學生的技能和運用能力。

2.3 案例分析和項目訓練教學方法的實施

案例分析與項目訓練兩種教學方法是一個有機的結合體,缺一不可,前者以教師的“教”為主,教師以案例分析為基礎,把汽車修理的理論知識和技能融入選好的實例中,教會學生必要的理論知識和修理汽車的技能;后者是以學生為主體的“用”,教師設計好一些項目,讓學生將所學知識用到完成項目的過程中去,從而訓練學生技能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1)以案例分析為載體,教師對學生進行理論知識和技能的教。汽車修理專業(yè)涉及的知識非常廣泛,如果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法去先講解理論,然后再進行實驗的形式來訓練學生的技能,效果并不理想。因為理論知識比較抽象,而中等職業(yè)學生的理解能力相對比較弱,理論課顯得比較枯燥,學生很難聽好課,記不牢。采用案例分析法就是通過教師選用一些典型的修理汽車的案例,把教學目標要求的一些理論知識和要求學生必須掌握的技能融合到實例中去,通過分析案例,教會學生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技能。

如以“發(fā)動機正時鏈斷裂,造成氣門桿彎曲”此案例作為載體,引出表1所示的理論知識和技能結合教學。這樣做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學生把學到的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通過不同的案例分析進行教學后,學生能把汽車修理專業(yè)理論和技能的各個模塊掌握好。這樣打破傳統(tǒng)的按順序的教學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2)以項目訓練為手段,以學生為主體,對所學知識加以運用。為了促進學生所學的知識轉化到實踐中去,采用項目訓練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在學習完一個模塊后,教師根據(jù)學生所學的專業(yè)理論知識和技能,設計一些具體的項目讓學生分成小組來實踐。學生在進行項目的訓練中,充分發(fā)揮主體能動性,把學到的理論知識和技能進行運用,自己制訂計劃、實施方案和工作步驟,遇到問題可向教師咨詢。

如以“引起發(fā)動機氣缸壓力不夠的原因及檢測方法”作為一個項目給學生進行訓練,可以鞏固相關的理論知識和鍛煉學生綜合運用技能,具體表2所示。通過類似的項目訓練,學生把所學的專業(yè)理論知識和技能加以鞏固,并能與實踐緊密相結合。另外,通過這樣的項目訓練,培養(yǎng)了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獨立的學習能力、同學之間的合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綜合勞動素質。

3)案例分析與項目訓練相結合。學生學到知識和技能只有運用到實踐中才有意義,所以在汽修專業(yè)的教學中,案例分析與項目訓練兩種教學方法是一個有機的結合體。案例分析法是學生學習知識的載體,項目訓練是學生具體運用知識和鞏固知識的手段。兩者有機結合,相互配合,學生才能把所學知識和技能在實踐中充分運用,做到學以致用。

3 實施中應注意的問題

3.1 案例的選擇

在教學過程的實施中,由于案例是學生學習新知識的基礎,也是學生完成項目的參照,因此,教師在選擇案例時,一定要有針對性,所選案例應包含所需的教學內容。同時注意選擇現(xiàn)實生活中常見的汽車故障實例,以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

3.2 項目的設計

教師在選擇項目給學生訓練時,要注意項目的難易程度,太容易的項目起不到訓練學生的目的;選擇太難的項目,學生做不到,容易產(chǎn)生畏懼心理和失去信心。所以在選擇項目時,要控制好項目的難度,使學生通過努力可以完成。另外,根據(jù)學生的不同能力,把學生按不同層次分成幾個小組,選擇項目的難度也有所不同,因材施教。

4 結束語

第6篇:特殊學生教育案例分析范文

關鍵詞:跨文化外語教學 案例分析 大學生 跨文化交際能力

一、跨文化英語教學現(xiàn)狀分析

就我國的外語教學現(xiàn)狀而言,高一虹(2002:28)指出,現(xiàn)有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模式都有一定局限。行為中心的培養(yǎng)模式,只關注交際行為本身和交際結果,執(zhí)著于具體目標,但在我們一般性的大學教育中,很難確定學生將來可能與之打交道的目的文化,因此也很難像對特定出國人員進行培訓那樣對學生實施有較強針對性的訓練;知識中心模式,則集中于認知層面,主要向學生灌輸有關文化知識,但難以讓學生產(chǎn)生切身體驗,而且還不適用于處理文化的多樣性和動態(tài)性,傳授文化知識容易變成“定型”(stereotype),反而不利于跨文化交際能力向較高層次發(fā)展。

另外,我們的教學大綱設計和教學實踐往往缺乏足夠的開放性,沒有給學生較多面對問題和獨立解決問題的機會。因此在跨文化外語教學中,需要依據(jù)跨文化交際能力框架,提高學生使用語言的正確性的同時還要幫助其提高言語行為的得體性。在近年來對跨文化交際能力框架的眾多研究中,筆者認為楊盈、莊恩平(2007)提出的由全球意識、文化調適、文化知識和交際實踐四大能力系統(tǒng)組成的外語教學跨文化交際能力框架,符合教學大綱和教學實踐的要求,具較強可行性。

二、案例分析在跨文化英語教學中的作用

目前跨文化英語教學普遍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背景知識導入、文化內涵探索、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及情景模仿、實例搜索等。

案例分析教學中將不同文化背景的語言特色、風土人情、歷史事件和現(xiàn)實沖突等素材展示于學生面前,是跨文化知識、意識、思維和交際能力的綜合訓練過程,能幫助學生達到學習外語語言技能與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有機結合的目的。在談到案例教學法時,陳建平(2004)強調:“案例是為適應特定的教學目的而編寫的”,教學過程主要是“學生之間的討論和辯論”,教學目的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上述特點,使案例教學能很好適用于跨文化外語教學,它對培養(yǎng)能力的重視大過獲取知識,成為語言文化知識向跨文化能力轉變的有效途徑。

在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yǎng)中,它主要有以下幾方面作用:

1.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跨文化交際沖突發(fā)生的原因

與傳統(tǒng)英語教學當中提供的文化信息比較,跨文化交際教學案例能同時反映出本族語的文化信息和目的語的文化信息,能使學生更好地明白交際沖突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因語言技能和語言知識所產(chǎn)生的,而是由于東西方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的差異造成的。例如,課堂上教師給出如下案例:美國雇傭的一位中國員工,因母親生病請假。他對老板講,他母親如何含辛茹苦將他養(yǎng)育大,他母親的病如何如何厲害,希望取得得老板的信任以準他的假。然而,美國老板就會很難理解,不知他意欲何為。學生充分討論之后,教師總結:分別屬于強交際環(huán)境(high context culture)和弱交際環(huán)境(low context culture)文化的中美兩國人,在交際中對環(huán)境的依賴程度有天壤之別。中國屬于強交際環(huán)境文化,交際重“意會,而美國屬弱交際環(huán)境文化,交際重“言傳”。

2.增強學生對跨文化交際中的非言語行為的敏感性

在人類的交際中,除語言表達方式外還有手勢、體態(tài)、衣飾等表達方法。調查表明,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通過語言進行表達占30%,通過非語言進行交際占70%。在跨文化交際中,非言語行為和言語行為一樣不可避免地受到文化的影響。如,相同的手勢在不同國家、不同文化會有不同的含義。將這些差異呈現(xiàn)在跨文化交際教學案例中,學生能根據(jù)教師對背景知識和實例的介紹分析,對因非言語行為引起的誤解作出正確的判斷,對非言語行為的多義性有更深入的了解,增強目的語非言語交際的敏感性,這樣,就可以大大減少跨文化交際中的困惑和誤解。另外,通過對跨文化交際案例中非言語行為的分析,可以使學生體會體態(tài)語、客體語、體距語等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所包含的深刻文化內涵和它們所具有的特殊交際功能,從而達到既擴大學生跨文化交際的知識面,也培養(yǎng)了其跨文化意識和跨文化思維的目的。如“OK”手勢的差異,在中國和世界上大多數(shù)國家,“OK”手勢表示“好的”或“贊同”的意思。但在南美洲的巴西“OK”手勢卻是對人的一種蔑視和侮辱,就像在中國“拳頭緊握翹起大拇指向下”的意思一樣。

3.培養(yǎng)學生的全球意識和對待異文化的調適能力

世界各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這些文化沒有優(yōu)劣之分。在實際的跨文化交際中,如果不樹立文化平等的全球意識觀念,或多或少會犯民族中心主義。教師可以拿美國華裔女作家譚恩美的小說《喜福會》為例,讓學生就小說中母女雙方表現(xiàn)出來的民族中心主義思想進行辯論,探討民族中心主義思想在中美兩種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給小說中四對母女間的交流與溝通帶來的消極影響,從而使學生意識到在跨文化交際中應采取一種理性的文化相對主義的態(tài)度??缥幕浑H案例教學,能培養(yǎng)學生的全球意識,以客觀的態(tài)度、相互寬容的眼光去看待異文化,盡量避免民族中心主義,增強對待異國文化的調適能力,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

三、案例分析法在跨文化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跨文化外語教學課堂中案例分析法的運用有其特殊性。一方面,案例的選擇要適當,即案例內容要與課文主題關聯(lián)、針對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展開,以便于課堂教學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缥幕Z境下的各種日常交際、異國文化體驗、跨文化交際成功或失敗的經(jīng)驗等都可以作為案例。另一方面,案例分析要有步驟地進行:教師提問——閱讀案例——分析案例——分組討論——得出結論——教師總結是不可或缺的5個環(huán)節(jié)。教師提問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閱讀活動的目的性;閱讀案例既能獲得語言文化知識,又能訓練閱讀技能,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獲取有效跨文化信息的能力;分析案例是跨文化意識形成的關鍵階段,也是訓練學生思辨能力、判斷能力的過程;分組討論可以提高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和交際技巧,應當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言,表達見解,以鍛煉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靈活應變能力和知識運用能力;得出結論是學生進一步積累知識和提升跨文化意識的過程,也是概括、歸納能力的訓練;教師總結作為案例分析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為知識的準確性和系統(tǒng)性提供了保障。

四、跨文化交際教學案例的獲取

第7篇:特殊學生教育案例分析范文

《公共政策》課程是行政管理專業(yè)、公共事業(yè)管理專業(yè)本科的核心課程,是一門專業(yè)必修課,同時也是全國公共管理碩士(MPA)專業(yè)學位教學指導委員會指定的MPA核心課程,是一門應用性、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它既是公共政策實踐經(jīng)驗的總結和概括,又用于指導公共政策實踐。在對我國普通高校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多數(shù)高校將案例教學作為《公共政策》課程的主要教學手段,究其原因,是因為盡管政策案例不能完全等同于政策實踐,但政策案例作為古今中外政策智慧的一個縮影,既包含著豐富的政策理論知識,又提供著解決一系列政策問題的實踐經(jīng)驗。因而,通過政策案例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使學生舉一反三,身臨其境,進入“角色”,運用所學的公共政策知識分析和解決案例中所提出的實際問題,從而加深對公共政策學的基本理論和基礎知識、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但與研究生或MPA不同,本科生學習《公共政策》課程處于初識課程性質、技術、方法與內容階段,案例教學在本科階段的實施有利有弊,本文將著重抓住“本科階段”的特點,更好地構建符合實際的本科階段《公共政策》課程案例教學的新模式,這對于行政管理專業(yè)、公共事業(yè)管理專業(yè)的專業(yè)發(fā)展,既十分必需,又具有一定的研究意義。

二、本科教育的特征與《公共政策》案例教學

根據(jù)我國《高等教育法》第十六條第二款規(guī)定,本科學生的基本規(guī)格和質量標準為“掌握本學科、專業(yè)必需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掌握本專業(yè)必要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相關知識,具有從事本專業(yè)實際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比較本科教育與研究生教育,主要區(qū)別在四方面:性質上,兩者均屬專業(yè)教育,本科教育則強調基礎性,但研究生教育更強調學術性;培養(yǎng)目標上,本科教育強調培養(yǎng)一般性專門人才或復合性人才,研究生教育強調培養(yǎng)高級專門人才;能力上,本科教育強調應用能力和適應能力,研究生教育強調研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理論知識上,本科教育強調一般性的基礎理論知識和一定的專業(yè)知識,研究生教育強調專業(yè)理論和專業(yè)知識??傮w來看,本科教育的重心在素質教育,而研究生教育的重心在專業(yè)教育。[1]5-6以案例為教學載體的教學方法自古有之。而“案例教學法”主要是指由哈佛大學法學院前院長克里斯托弗?哥倫布?蘭代爾(ChristopherColumbusLangdell)提出的一種教學方法,于1870年前后最早應用于法學教育中,是英美法系國家,如美國、加拿大等國法學院最主要的教學方法,后來被廣泛用于其他學科,如醫(yī)學、經(jīng)濟學、管理學、社會學等。從19世紀70年代起一直到現(xiàn)在,這場教法的改革仍在持續(xù)。哈佛商學院界定“案例教學”為:一種教師與學生直接參與共同對工商管理案例或疑難問題進行討論的教學方法。哈佛商學院里已有超過80%的課程是以案例教學法為主的。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著有《哈佛公共管理案例》,內容涉及公共政策、應急管理、城市規(guī)劃和政策、政府治理、全球氣候變化、NGO/NPO、社會政策等領域,為全球公共管理(主要是行政管理專業(yè)、公共事業(yè)管理專業(yè))案例教學提供了優(yōu)良的教學案例。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在公共管理類學科的案例教學方面已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他們在案例的收集和加工、撰寫和分析、結構和格式,分類和保存等方面都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我國針對《公共政策》課程進行案例教學研究,是從近五年開始逐步興起,我國的公共管理類課程的教學中,常有采用國外案例者,先后有部分一線教學工作者,從實際教學出發(fā),分析和歸納了《公共政策》案例教學的必要性、案例教學應用、案例教學的模式等問題。通過上述對本科教育的特點分析和《公共政策》案例教學的沿革,筆者認為:在本科階段的課程教學中,一旦采用案例教學這一工具,就要從本科教育的特點和培養(yǎng)目標要求出發(fā),真正利用案例教學這一教學方法,而利用這一教學方法的前提之一,就是要了解并理解本科生對該課程案例教學的態(tài)度及需求。

三、公共管理學科本科生對《公共政策》案例教學的態(tài)度及需求

通過對某地方高校公共管理學科行政管理和公共事業(yè)管理專業(yè)本科生的調查,對發(fā)放的115份問卷進行了回收整理,通過對問卷資料的整理、篩選、核實后得出109份有效問卷,有效回收率為94.8%,總結出以下公共管理學科本科生對《公共政策》案例教學的態(tài)度及需求的基本情況(以下括號內數(shù)據(jù)為選擇人數(shù)的百分比):第一,本科生對開展案例教學態(tài)度積極、重視,對課程的設置和時間上有一定要求。大多數(shù)學生(76.1%)對本科階段《公共政策》案例教學是感興趣的,認為公共管理學科開展案例教學對自己的未來發(fā)展有幫助,同時可以理論聯(lián)系實際,幫助理解理論原理,有助于提升自身政策意識,培養(yǎng)主動思考能力和自我分析能力。學生(43.1%)普遍認為公共管理類學科的各類必修課開設案例教學都十分有必要,且在大三(42.2%)開設《公共政策》案例教學課程比較合適。學生認為案例教學可以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專業(yè)知識的學習。第二,多數(shù)學生認為《公共政策》案例教學配合多媒體更好,有必要增加一本專門的案例教材。在所給出的四種可選擇授課模式(黑板板書講授、多媒體講授、黑板板書講授為主,多媒體講授為輔和多媒體講授為主,黑板板書講授為輔)中,學生(51.4%)選擇了多媒體講授為主,黑板板書講授為輔,學生認為信息時代案例教學中結合多媒體可以更直觀地展示相關知識,變抽象為具體。對所在高?,F(xiàn)在采用的《公共政策》課程教材增加一本專門的案例教材問題中,學生(60.6%)認為有必要,原因主要是教材中的案例較少,不利于學生理解理論知識,案例教材和課程教材可以相互補充,互惠互利,且更有針對性,使學習更有方向感。學生(28.4%)認為沒必要,原因主要是課程的總課時有限,教學關鍵不在于教材,相關政策案例可以上網(wǎng)瀏覽,只是為了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起輔助教學的內容,完全可以由任課老師準備。第三,在影響《公共政策》案例教學的因素重要性上,教師的專業(yè)知識水平與廣度和學生對案例的興趣分別占重要性的首位(48.5%)和第二位(34.7%)。這表明被調查學生對該課程任課教師的教學能力和知識儲備有較高要求,原因在于公共政策所涉及的問題雖然有一定的學科原理規(guī)范,但因問題本身的復雜性,不同地域、不同時間的公共政策問題都有非常多的異在點,因而解決問題除了要求任課教師講解共同的基本原理外,還需要任課教師盡可能多的提供一些具體的和創(chuàng)新性的思路,如任課教師要對案例分析進行現(xiàn)場評價或給出個人意見等,加上《公共政策》課程本身涉及到的政策多與公民生活緊密相關,本科生在大學期間正是吸收多元思想和觀念的關鍵時刻,他們想要創(chuàng)新,而又迫于自身知識的不足,無法實現(xiàn)這樣的需求,因此對任課老師寄予較高的期望是可以理解的。此外,學生自身對案例的興趣大小直接影響到學生的學習動機,對于大學生而言,單純的獎勵與懲罰對學習的推動作用逐漸減弱,學習上的興趣感和滿足感對學習動機的影響增強,課堂教學依舊是大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因此,《公共政策》案例教學要重視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動機,在課堂設置注意科學性。第四,學生希望從多方面促進《公共政策》案例教學。在對公共管理學科相關專業(yè)課程案例教學模式、條件等的改進方面,學生提出了學校教學硬件的投入和改善、教師教輔材料的選擇與教學方法的多樣性以及因材施教等具體意見。對于如何開展本科階段《公共政策》案例教學提高學習效果和能力,學生們提出了設置模擬場景,分角色進行執(zhí)行(21%);教師提供更多的案例評析(65%);增加多媒體,改變教學方式(58%);不同時期進行不同程度的案例教學,組織相關的講座及交流,提供更多背景資料(37%);采用多元授課方式(20%)等建議。由此不難看出,以上都是公共管理學科案例教學模式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公共管理學科《公共政策》案例教學模式的選擇,需要從課堂授課模式的選擇、教學硬件的選擇、學生參與案例模式的選擇、主講教師教輔材料的選擇與教學方法的多樣性等因素來考慮。

四、本科階段《公共政策》案例教學模式的路徑選擇

第8篇:特殊學生教育案例分析范文

特殊專業(yè)學生有其特殊性,給理論性較強的公共教育學課程教學帶來了挑戰(zhàn),現(xiàn)階段,特殊專業(yè)公共教育學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如下。

(一)課程教學內容以教育學理論知識為主,專業(yè)指向性不足

在傳統(tǒng)的公共教育學課程考試中,以教育學、心理學學科知識的考查為主,在知識的應用與拓展方面考查較少[3],因此,在授課中,教師的教學內容以教育學理論知識為主,教學內容結構體系偏向于按照教育學學科的理論體系來組織。這種根據(jù)學科本身的系統(tǒng)性及其內在聯(lián)系的課程內容組織形式有利于學生獲得系統(tǒng)化的知識、掌握學科內在的邏輯序列。但對于教育學基礎理論知識薄弱、專業(yè)理論知識較扎實的特殊專業(yè)學生來說,其無法在短時間內發(fā)現(xiàn)與掌握公共教育學課程的內在邏輯聯(lián)系,進而使教師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公共教育學課程的教學應結合特殊專業(yè)學生興趣、需要和經(jīng)驗背景,以適合其心理特點的方式組織課程內容。

(二)課程教學方法以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能動性發(fā)揮不足

由于公共教育學課程理論性較強,需要學生有較強的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去學習該課程[4],因此,對于團隊協(xié)作能力強、表現(xiàn)力強、實踐能力強、想象力較豐富、思維活躍的特殊專業(yè)學生而言,讓其在理解理論的基礎上對相關教育教學情境進行分析是一件難事。為此,在傳統(tǒng)教學中,大多數(shù)教師采取了由教師講授為主的較單一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方法能讓學生在短時間內記住知識點,但同時,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受到了限制,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沒有得到相應的發(fā)展。因此,公共教育學課程的教學應在教師講授的基礎上,以啟發(fā)式教學理念為指導,同時采用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最終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發(fā)展學生各種能力的目的。

(三)課程評價以學生知識記憶為主,其他能力的考查較少

傳統(tǒng)的公共教育學課程教學評價內容局限于理論性知識的記憶,評價方式局限于卷面考試,形成了“一考定終生、以知識掌握結果評價學生能力”的單一化評價模式,忽視了學生理解與應用知識能力的評價。這種評價模式既無法滿足當今教師資格證考試對學生的要求,更無法契合實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強的特殊專業(yè)學生的特點。因此,公共教育學課程的教學評價應改變傳統(tǒng)單一的評價方式,建立以學生知識識記與理解能力評價為基礎、知識應用能力與實踐能力為重點的多元化評價模式。

二、特殊專業(yè)公共教育學課程教學策略

針對特殊專業(yè)學生的特點,學校應對公共教育學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改革,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質量。

(一)模塊整合與教專結合相促進

針對特殊專業(yè)學生教育學學科知識薄弱、專業(yè)知識扎實的特點,教師可以打破傳統(tǒng)的嚴格按教育學學科順序組織教學內容的慣例,實施模塊整合與教專結合的教學內容組織方式[5],實施方法如下。首先,將公共教育學課程教學內容整合為3個模塊,每個模塊下設相應的主題,以明確公共教育學課程教學過程中的學習重點。課程教學內容的模塊與主題如下。①基礎理論,包括教育概念、教育起源、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規(guī)律、教育研究方法等;②歷史發(fā)展,包括學科發(fā)展、思想發(fā)展、改革趨勢等;③專題探討,包括教師與學生、課程、教學、德育、班級管理、職業(yè)素養(yǎng)等。其次,依據(jù)不同的教學主題,選擇貼近特殊專業(yè)學生專業(yè)背景的教育資源,充實教學內容。如在“教育概念”主題中,設置相應專業(yè)與教育相關的教學內容,以便學生將公共教育學課程的教學內容與專業(yè)教育實踐相聯(lián)系。最后,在相關主題的案例分析中,選擇與專業(yè)相同或相近的教學案例進行分析與講解;在專題探討中,鼓勵學生搜集與相關專業(yè)相同的案例進行討論與學習。

(二)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結合

結合教師資格證考試考查內容從知識轉向能力的現(xiàn)狀,針對特殊專業(yè)學生的特點,教師應以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相結合為教學原則,構建多元化的教學方法。1.模擬教學法。針對特殊專業(yè)學生實踐活動能力較強的特點,教師在51個教學課時中,可適當安排2~4個課時進行教學實踐演練———模擬教學。模擬教學采取自愿報名,以選用與其專業(yè)相關的教學內容進行片斷教學(10分鐘)的方式進行。其過程為教師指定教學內容范圍、學生自愿報名、收集資源并撰寫教案、教師對學生教案進行指導、邀請相關專業(yè)教師進行同步指導與評課,同時增設學生評委,培養(yǎng)學生的評課能力。此舉不僅鍛煉了學生的上課能力與水平,也使其他學生共同參與教學環(huán)節(jié),實現(xiàn)了全員動員、全員參與。2.討論式教學法。針對特殊專業(yè)學生團隊協(xié)作能力強、思維活躍的特點,教師可根據(jù)相應的專題提出問題(問題可以直接來自教材,也可以來自相關案例,問題最好能緊貼當今時事熱點與大學生學習、生活實際),引導學生圍繞問題進行討論。在討論式教學法中,教師可以案例教學為主、課程即興討論為輔,使團隊合作與個人發(fā)揮相結合,真正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與積極性。案例教學法的流程與步驟如下。第一,課前準備階段。教師確定好講授的專題后,開課前兩周,布置學生分組查閱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料,并搜集與具體教學內容相關、與其專業(yè)相關的典型案例。開課前一周,對學生收集的數(shù)據(jù)資料和案例進行整理與反饋,歸納問題提綱并發(fā)放給學生以供課前思考、分析。發(fā)放案例與問題提綱后,教師利用課余時間與學生進行適當?shù)慕涣鳎皶r跟蹤與了解學生在課前案例準備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并提供相關的指導和幫助。第二,課堂實施階段。此階段包括案例引入、案例呈現(xiàn)、案例討論、案例總結四個階段。首先,教師采用直觀生動的方式,即利用多媒體展示數(shù)據(jù)資料、視頻等方式配合個人(教師或學生)敘述引入案例。案例引入完畢,教師請學生發(fā)言,簡短分析資料里所映射的問題,引導學生歸納總結背景資料體現(xiàn)的共同問題。其次,在呈現(xiàn)的案例中,教師繼續(xù)提出問題,問題的提出應簡明扼要,并與當前學習主題密切相關。再次,請學生發(fā)表對問題的見解,并鼓勵其進行交流,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最后,教師總結歸納學生的觀點和課堂表現(xiàn),并補充疏漏的基本理論。第三,課后總結階段。教師對案例的質量及案例討論的效果進行評價。學生整理課前準備和課堂教學階段中相關的案例資料,進而整合總結形成一份案例分析報告。3.情境教學法。針對特殊專業(yè)學生表現(xiàn)能力強的特點,教師可以角色扮演為主要形式的情境教學法為抓手,以小組為依托,通過設置具體生動的場景,如增設“教育萬花筒”“教育對對碰”“專家面對面”等欄目,讓學生體驗不同的角色,課后布置學生針對相應的主題撰寫心得體會,此舉可幫助學生在一定的教學情境中理解公共教育學基本知識,同時也展示了其對教育基本原理認知的全過程,在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的同時,提高了學生總結歸納的能力。

(三)知識評價與能力評價相結合

針對特殊專業(yè)學生實踐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強的特點,公共教育學課程教學評價模式應改變傳統(tǒng)的重總結性評價、輕形成性評價;重知識掌握與記憶能力評價、輕知識應用能力評價的單一化評價模式,建立多種評價形式(筆試、技能操作、口試、材料撰寫)、多種評價內容(知識掌握、知識應用)、多種評價方法(百分制、五分制)的多元化評價模式,從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公共教育學課程教學評價的構成應分為兩部分,第一,形成性評價(占60%),包括技能操作(占20%)、課堂表現(xiàn)(占40%)、案例教學(占30%)和材料撰寫(占10%);第二,總結性評價(占40%)。

第9篇:特殊學生教育案例分析范文

摘要:案例教學法是啟發(fā)式教育方法中一種非常重要的方法,同時也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本文通過對案例的選取、案例的分析和案例的總結三個方面的闡述,說明了案例教學模式在《保險學原理》中的運用。

關鍵詞:保險學原理 案例教學 運用

案例教學法,是啟發(fā)式教育方法中一種非常重要的方法,同時也是在教學過程中運用較為廣泛的一種方法,主要運用于一些實踐型較強的課程教學中,如計算機、機械、會計等專業(yè)的專業(yè)課程。保險行業(yè)的經(jīng)營雖然有其特殊型,但在經(jīng)營實踐過程中同樣具有較強的操作型,而《保險學原理》作為保險專業(yè)的基礎專業(yè)課,同時具備了理論型和實踐型兩個方面的特點。因此,在《保險學原理》的教學過程中,推廣應用案例教學法刻不容緩。

1 案例選取是案例教學法的基礎

在案例教學過程中,典型案例的選擇往往是教學取得成功的一半。因此,案例的選擇尤為重要。在《保險學原理》教學過程中,案例的選擇應做到針對型、具有真實型、富有啟發(fā)型。為此,在選擇案例時,我們必須做到:

1.1 準確選擇案例 要準確的選擇案例,作為教師,首先必須較好的把握整個教材,準確理解教材中每個概念、原理的真正內涵,而且還應清楚的掌握這些原理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即整個教材的知識結構體系。在此基礎上,教師在選擇案例時,可以根據(jù)教學的實際情況,并根據(jù)案例的特點將其進行合理的分類。如可將案例分為實操型、描述型和分析型。同時,案例的選擇還應注意要選擇與教學內容和教學目的緊密相連的典型案例,寓教學理論于案例之中。如,在講解保險合同的成立與生效時,就應該選擇在時間上具有較強模糊型的案例供學生探討,這樣既可以加強學生對“成立”與“生效”兩個概念區(qū)別的理解,又可以提高學生分析案例的能力。從而進一步強化了案例教學的效果。

1.2 充分注意案例的實效型 為了最大程度的保證案例教學的效果,我們在選擇案例進行教學時,應注意選擇與我們生活密切相關的案例作為教學的素材。這樣一方面可以加深學生的親切感,更好的理解案例講述的內容,另一方面可以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由于我國保險業(yè)自改革開放以來,一直處于高速發(fā)展之中,而且也引起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的親睞,所以保險法也處于不斷的修改與完善之中,因此,我們在選擇案例時,還應充分考慮保險法的調整,以保證案例教學真正與社會發(fā)展相符。

1.3 自編案例與引用案例相結合 保險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穩(wěn)定社會經(jīng)濟,顯然,保險學的教學也應與社會經(jīng)濟生活密切相關。在保險學案例教學過程中,案例的選擇一方面可以引用國內外的一些經(jīng)典案例,另一方面,為了更好的滿足教學的需要,也可以根據(jù)收集的資料,結合課程內容實際情況編寫案例,以保證所選取的案例具有更強的針對型、時效型。

2 案例分析是案例教學法的關鍵

在案例教學過程中,教師選擇好案例后,接下來應該思考的問題是如何組織學生來對這些案例進行分析。由于我們所選擇的案例通常都是保險經(jīng)營實踐中的真實事件改編而來的,所以對這些案例的分析具有很強的針對型和實戰(zhàn)型,當然也要求我們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分析能力,尤其是將理論知識融入案例分析中,得出的結論又能指導我們的保險經(jīng)營實踐,如保險理賠工作的進行。

讓學生掌握分析案例方法的過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雖然每個案例反映的保險事故不同,處理結果不同,但基本方法是一致的。以筆者的教學過程為例,案例的分析大致分為一下幾個步驟:首先將案例的內容告知學生,并給3至5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去思考;其次是組織學生討論并要求學生主動發(fā)言或提名式發(fā)言,讓學生就這個案例的看法充分發(fā)表他們的想法;最后組織學生聽取筆者的一些看法,而這一步也是傳授案例分析方法的過程。在講解案例分析方法時,我們的重點應該放在如何讓學生去挖掘這個案例本身需要解決的問題,然后根據(jù)這個問題去尋找我們所需要的原理或理論,當一個案例中蘊含著多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時,這一點就顯得尤為關鍵。例如,我們給出這樣一個案例:

2008年6月,王某為自己所經(jīng)營的零售店鋪以及店內貨物向當?shù)乇kU公司投保財產(chǎn)保險。店鋪保險金額為15萬元,店內貨物的保險金額為3萬元。并在簽單時一次繳清了保險費。2008年7月28日下午,店鋪因電線老化失火。王某在無法撲滅大火的情況下將店內的主要貨物(其價值據(jù)當事人估計約2萬元)搬出放置街邊。由于王某的貨物基本上屬于生活零用物品,街上旁觀的人又比較多。在王某毫不提防的情況下,發(fā)生了群眾哄搶貨物的事件。最后王某放置在街邊的貨物基本上被搶劫一空,僅剩3000元余貨。而王某店鋪己經(jīng)被完全燒毀。事故發(fā)生后,王某向當?shù)乇kU公司提出索賠。保險公司認為對店鋪損失15萬元應當賠償,王某未搬出店鋪的那部分貨物的損失1萬元也應當賠償。而對于因群眾哄搶的1700

編輯整理本文。

0元貨物損失,保險公司拒絕賠償。因為,搶劫屬于該保險單中責任免除項目,對這部分損失,保險公司無須賠償。雙方爭執(zhí)不果而訴訟。結果法院判決保險公司敗訴,當?shù)乇kU公司向王某賠償全部損失。

運用前面提到的案例分析方法,首先本案例需要解決的問題是多個原因導致財產(chǎn)損失,而多個原因導致財產(chǎn)損失很顯然適用近因原則。由于產(chǎn)生損失的原因有多個,是近因原則中較為復雜的一種,這時我們就需要認真去體會和理解關于近因的含義。在保險理論中,近因是指導致事故發(fā)生的最有效、最直接的原因。結合本案例來看,雖然導致財產(chǎn)損失的原因有三個,但其中火災是導致財產(chǎn)損失的最有效、最直接的原因,而且其他原因也是火災的必然結果,因此火災是本案的近因。顯然,有了這個結論,我們處理結果同時也就產(chǎn)生了,即保險公司應當賠償王某的全部共計177000元損失。其申,賠償?shù)赇亾p失15萬,賠償貨物損失27000元。

當然,我們在進行案例教學時,還應該注意一下幾個問題:第一、絕不能用案例教學法來排斥和否定其他教學方法。因為,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每個教學方法都有其自身的優(yōu)點,而且在教學過程中,這些方法往往是交叉適用的,也就是說,這些教學方法實際上是相輔相成的。第二、案例教學應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是整個教學過程的主導者,掌控整個教學進程,積極引導學生對案例的思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型,對案例進行討論;帶領學生對案例進行歸納總結。第三、充足的時間是案例教學法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證。由于案例教學涉及到學生對案例內容的熟悉、思考和討論,最后還要對案例進行總結,所占用的時間較長,所以在進行案例教學時,一定要選擇好時間,以保證案例分析在一個教學單元內得以完成,避免草草收場的情況發(fā)生,使得案例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

3 案例總結是案例教學法的根本

案例分析的過程是學生對案例分析方法的認知過程,是讓學生懂得如何用所學知識運用于實踐的過程,這個過程需要不斷的重復、積累,以量變的積累實現(xiàn)質變的飛躍。但同時,要使學生能夠更快、更好的領會案例分析的方法,進行案例總結則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案例總結其實是對整個教學過程的總結,是對學生思考、討論案例過程的總結。通過這個總結,可以幫助學生思考很多的問題,例如:從案例教學的內容和過程中,學到了什么?從中得到了哪些有價值的啟示?是否通過案例學習掌握了處理問題的新思路、新方法?在實際應用中應注意哪些問題?從以上的問題可以看出,總結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幫助學生自身得到進一步提升的過程。

通過這樣的總結,不但使得案例教學效果得到較好的保證,使整個教學過程畫上圓滿的句號,而且也完成了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結合。

參考文獻:

[1]范喬希、王臣.案例教學法法在《保險學》教學中的運用.《統(tǒng)計教育》2006年第4期.

[2]周新竹.案例教學法法在《保險學》教學中的運用.《濟南職業(yè)學院學報》2009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