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能力范文

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能力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能力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能力

第1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能力范文

關鍵詞:小學數學;合作能力;培養(yǎng)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適時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交流,給學生主動合作、主動交流的空間,讓學生去感受、理解知識的產生和發(fā)展過程。并在此過程中增強與人合作,與人交流的能力。

一、注重合作交流,著力改善學生的學習方式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滿足他們的學習欲望,要給學生更多的思維空間,培養(yǎng)他們全面有序的思維方法。融洽、和諧的教學氛圍是煥發(fā)課堂活力的催化劑。同時,小組合作學習也在教學中有著不可忽視的優(yōu)勢。創(chuàng)造機會、提供空間,讓學生在學習中自主探索、發(fā)現(xiàn),在合作交流中相互啟示、發(fā)展,在師生共同評議中碰撞,形成共識,久而久之,會幫助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式,形成一種創(chuàng)新欲望和需求。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十分重視對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力求在課堂中形成一種氣氛。如在考考自己的活動中,為了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給每一個小組的組長若干張口算卡片,在組長的帶領下,讓組內每個同學都有展現(xiàn)自我的機會,發(fā)現(xiàn)問題,大家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二、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

小組合作學習能密切師生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從被動服從向主動參與轉化,從而形成師生平等、協(xié)作的課堂氣氛,使教師真正成為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另外,合作學習彌補了教師一個人不能面向每個學生進行教學的不足,通過學生間的討論與交流,某方面成績好的學生可以幫助這方面學習差的學生,知識技能互補,達到人人教我、我教人人的目的。

三、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

“創(chuàng)設情境”是數學教學中常用的一種策略。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可以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愿望,“會合作”數學教學模式認為:

(一)創(chuàng)設的情境,必須目的明確。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提出的問題就要緊緊圍繞教學目標,而且要非常具體要有啟發(fā)性,教師在創(chuàng)設情境時,要從生活情境中及時提煉數學問題,緊緊圍繞教學目標。

(二)“學習的愿望的源泉――就在于兒童腦力勞動”的特點本身,在于思維的感情,在于智力感受“創(chuàng)設有益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數學再創(chuàng)造。學生的學習興趣是推動學習的內部動力,有了這樣的動力,學會就會大膽地去想,認真地思考。

(三)要特別重視情境問題的創(chuàng)設,把它作為掌握數學知識、形成能力、發(fā)展心理品質的重要源泉。最好的學習動機是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學習新知識之前就要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有關的情境,激發(fā)學生求知欲望和主動參與學習的動機,使學習達到最佳境界。要注重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在導入新課時,設計富有學生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情境,為學生提供具有挑戰(zhàn)性的數學探索活動空間來激發(fā)學生的濃厚興趣和動機。

四、提供實踐機會,探究數學思維

數學的知識、思想和方法必須經過學生在現(xiàn)實的數學實踐活動中去理解和掌握,即完成主動建構的過程,學習內容才能內化為學生自己的認知結構。這種讓學生多感官的參與過程不僅對知識的獲取和保持起著重要作用,而且不同的學生思考的方法不同,有利于學生的個性發(fā)展。由于學生在操作中感悟、在操作中思考、在操作中創(chuàng)造,也獲得了學會合作成功的體驗,感覺自己就是學習的合作者、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和探索者,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開發(fā)了學生的潛能。

五、充分挖掘生活中數學現(xiàn)象,延伸課堂學習時空

課堂是學習各類知識的重要途徑,但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對一個人的成長是遠遠不夠的,所以,把學習的時空向外延伸是必然的趨勢發(fā)展。延伸的方式是多種多樣的。結合學習的內容,指導學生的課外活動。孩子們思維活躍、互相啟發(fā)、互相鼓勵、共同完善,不管是知道答案的,還是暫時沒有想出答案的,均表現(xiàn)出濃厚的興趣,學習數學、表達自己觀點的欲望在此得以強化。

六、增強學生對數學的體驗和感悟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操作、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p>

第2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能力范文

關鍵詞: 英語閱讀課 文化語境 交流能力

1.引言

語言教學活動跟文化語境息息相關??死菲踉f:“教授一門語言就是教授如何形成這門課程的語境,使其成為一個有關于場景、參與者角色、活動目的、話題、語氣、交流規(guī)則和任務類型的獨立學習事件和社交?!盵1]但是,課程的語境不應該僅僅是情景語境,還應該擴展到文化語境。

在交流的過程中,“一個講母語的人不僅僅是以其獨特的聲音在講話,還是通過該聲音講述其社群和社會已確立的知識、社群所遵守的隱喻及他們所用的以表達他們經驗的類別”[2]。因此,講母語的人彼此之間很容易理解。但是,講非母語的人和講母語的人交流時便比較困難,因為他們之間沒有共同的文化語境。

同樣,在外語課堂上,教學活動涉及的不僅僅是某一特定教學任務的情景語境,還包括內嵌于此教學活動的文化語境。文化意識應該被看成是提高交流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交流能力的提高可以使交流者的語言和舉止得體。

2.案例

不管是泛讀還是精讀,對于英語學習者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我國目前的英語閱讀課仍然以教師為中心,學生在上課時仍然只是被動接受知識。學生往往抱怨英語閱讀課跟口語課和聽力課比較起來沒有互動交流,比較無聊。事實上,如何在英語閱讀課上提高學生的交流能力一直以來都是令教師頭疼的事。下面我們通過一個例子來看看如何在閱讀課堂上通過建立文化語境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能力。該段節(jié)選自《新視野大學英語4》(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Unit 1 Section A《名氣之尾》的第六段:

One drop of fame will likely contaminate the entire well of a man’s soul,and so an artist who remains true to himself or herself is particularly amazing.You would be hard-pressed to underline many names of those who have not compromised and still succeeded in the fame game.An example,the famous Irish writer Oscar Wilde,known for his uncompromising behavior,both social and sexual,to which the public objected,paid heavily for remaining true to himself.The mother of a young man Oscar was intimate with accused him at a banquet in front of his friends and fans of sexually influencing her son.Extremely angered by her remarks,he sued the young man’mother,asserting that she had damaged his “good” name.He should hired a better attorney,though.The judge did not second Wilde’s call to have the woman pay for damaging his name,and instead fined Wilde.He end up in jail after refusing to pay,and even worse,was permanently expelled from the wilder circle of public favor.When things were at their worst,he found that no one was willing to risk his or her name in his defense.His price for remaining true to himself was to be left alone when he needed his fans the most.[3]

這篇課文是篇議論文,文章的中心在第一段已經提出:追求名氣可能會導致自身的毀滅。文章接下來就是圍繞這個中心展開論述,第六段以奧斯卡·王爾德為例,說明名人很難忠于他們自己。教師在講授這一段的時候,除了基本的字詞句及翻譯語法的講授外,還應對這一段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識進行補充,這樣有助于學生對文章有更深刻的認識。教師可以把任務分配給學生完成,讓學生課前進行充分準備,在上課時著重從以下兩方面對這一段文章進行文化背景知識的補充。

首先,關于奧斯卡·王爾德的生平。他(1854—1900)是一位愛爾蘭劇作家、小說家和詩人。他因為自己的聰明才智和服飾華麗而聞名,是維多利亞時期倫敦最成功的劇作家之一。作品有《道連·格雷的畫像》、《理想的丈夫》和《深淵書簡》等。他因為課文中所提到的那次著名的審判(1895年)一落千丈,因為同性戀行為被判有罪,入獄兩年做苦力。

其次,奧斯卡·王爾德生活在維多利亞時期,這時的英國社會禁欲主義極端盛行,但人們私下卻過著放縱的生活,可以說這既是個一本正經的時代,又是追求自由的時代;既是傳統(tǒng)保守的時代,又是桀驁不馴的時代;既是端莊高貴的時代,又是虛偽做作的時代。奧斯卡·王爾德的同性戀行為,在當時被視為異端,有傷風化,還不為當時的社會所接收。

最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對以上兩點文化背景知識的補充,對本段進行更充分的講授。同時,教師也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讓學生對本段的主題及奧斯卡·王爾德的生平或者維多利亞時期的英國社會進行討論,激發(fā)他們的閱讀興趣,提高他們的語言交流能力。

3.結語

通過這種交流性的閱讀教學,我們可以得出一些有關教授英語閱讀課的方法。

首先,對于學生來說閱讀不再是被動接受。過去,閱讀課總是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結果只是他們對所閱讀的材料有了膚淺的理解,過后便很快將其忘掉。教師應該將閱讀課轉變?yōu)檫@種積極的互動課。

其次,學生應該沉浸于他們所閱讀的材料。如果學生不能夠做到這一點,那么他們的興趣便不會被調動起來,他們也不可能從所閱讀的材料中獲益。

再次,教師應當鼓勵學生不僅對所閱讀的材料的語言進行回應,還要對其內容進行回應。當然,研究所閱讀文本的語言、段落及句型也是很重要的。但是文本的意義及其所傳達的信息也同樣重要,教師應該給予學生機會對這些信息做出反應,尤其是他們對于文本所說的話題的感受。學生的感受或看法可以激起他們對文本話題或語言的興趣。

第四,教師必須把任務和話題聯(lián)系起來。一旦決定了學生將要閱讀什么樣的材料,教師就應該選好合適的閱讀任務:問什么樣的問題,如何參與及出什么樣的難題。最有趣的材料往往是大家司空見慣的,教師只是利用想象的和富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使其變得激動人心。

最后,好的教師會充分利用閱讀材料。任何閱讀材料都是由單詞、句子、觀點敘述組成。僅僅讓學生閱讀然后又做別的事是沒意義的。好的教師會將閱讀材料與有趣的課堂活動相融合,對材料所講述的話題進行討論研究,對語言進行分析等。

參考文獻:

[1]Kramsch,C.Context and Culture in Language Teaching[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3.

[2]Lakoff & 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第3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能力范文

摘要:新課標下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高中語文探究能力是我們教師應該關注的一個問題,本文分別從如何培養(yǎng)學生真正的問題意識、如何培養(yǎng)學生自主獨立學習的能力、如何培養(yǎng)學生合作與交流的能力、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技術整合能力著手闡述其方法。

關鍵詞:新課標 培養(yǎng) 探究能力 主動權

在新課改中,高中語文應“注重應用、審美與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均衡而有個性的發(fā)展”;應繼續(xù)提高學生觀察、感受、分析、判斷能力。同時。要重點關注學生思考問題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增強探究意識和興趣,學習探究的方法,使語文學習的過程成為學生積極主動探索未知領域的過程。

這樣,探究的學習方式自然進入高中語文的學習過程,探究式學習就成為語文教學的主要方式之一。具體說來,探究式學習就是指在教師的啟發(fā)誘導下,以學生獨立自主學習和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xiàn)行教材為基本探究內容,以學生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參照對象,為學生提供自由表達、質疑、探究、討論問題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個人、小組、集體等參與多種解難釋疑的活動,將自己所學知識應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一種學習形式。它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通過自我發(fā)現(xiàn)去激發(fā)其智慧,發(fā)掘其潛能,培養(yǎng)其強有力的內在學習動機。即把作為人的本質創(chuàng)造精神引發(fā)出來。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心靈深處總有一種把自己當做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定需要?!本痛耍P者覺得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從以下幾點來做:

1 培養(yǎng)學生真正的問題意識

問題與疑問是探究式學習的起點,是探究的對象和中心,也是探究學習的一個基本特征。探究式的問題應該具有激發(fā)學生探究興趣。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的作用。具有典型性、針對性、啟發(fā)性、趣味性等特征。一方面,高中語文探究學習,必須努力創(chuàng)設語文問題情境,讓學生在語文問題情境中不斷地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例如,在學習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時,師生先對“柳樹”這個傳統(tǒng)意象,古人早就有了折柳送別以表依戀與牽掛的習俗。教師又進一步指出:這里的“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陽中的新娘”這樣一個生動的比喻還有沒有其他的意蘊?依據是什么?通過提供一系列語文問題情境。讓學生在問題情境中產生疑問。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

探究式學習是以學生為主體,老師在課堂上根據學生提問中的難點,隨機地將教學內容進行歸類、深化?;驈闹邪l(fā)現(xiàn)新的值得師生共同探究的新問題。例如,在學習《迢迢牽牛星》時,學生通過自讀發(fā)現(xiàn)了許多問題。學生提出,詩的前兩句說“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意為織女星和牽牛星相隔遙遠,而為何后面又說“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應如何理解這里遠和近的矛盾?教師可以抓住這個契機讓學生談自己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真正的問題意識,進而培養(yǎng)其探究能力。

2 培養(yǎng)學生自主獨立學習的能力

探究式學習提倡以人為本,它以發(fā)展學生個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為目的。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時時以此來指導自己的每一堂課,每一個教學活動。在課堂上,圍繞教學目標,學生學習什么內容,采用什么方式,哪些人在一起學習,大可以全由學生自己做主,老師只是以平等的身份,做一個導演,或作為參與者提出個人的看法。課外活動也是如此,學生想探究《水滸傳》中的人物,有這一愛好的同學可以組成一組,開展研究:對本地風俗有興趣的同學,又可組成一組,到各地收集素材,積累資料。老師要進行各種語文教學活動的開發(fā),讓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思考、分析、研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3 培養(yǎng)學生合作與交流的能力

新課程標準重視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有機融合。在語文課堂上的合作與交流,能使學生對真、善、美的追求進入更新、更高的層次,有利于學生全面和諧的發(fā)展。這些合作與交流的實踐和經驗??梢詭椭鷮W生按照一定規(guī)則開展討論和進行溝通,學會準確地與他人交流:向別人解釋自己的想法,傾聽別人的想法,善待批評以審視自己的觀點,收獲更為正確的認識,學會相互接納、贊賞、分享、互助等等。探究式學習應把課堂討論作為教學常態(tài)。以合作學習為主要形式,引導學生利用多樣化的學習資源,達到合作解疑的目的。教師要重視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在整個探究過程中,由于經驗背景的差異,探究者對問題的理解常常各異,在探究者的共同體中,這種差異本身便構成了一種寶貴的學習資源。語文教學引入探究式學習,可以使學生在合作、交流過程中加強語言的感受力,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文。教師還應引導學生向社會各界人士請教,在實際生活中學會交流與合作,使交流與合作從一種學習方式擴展成為學生的一種基本的生活方式,使學生在探究式語文學習中既學習知識,提高能力,又學會學習,學會做人,從而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實現(xiàn)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維一體的新課程改革目標。

4 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技術整合能力

將信息技術與高中語文課程進行整合,能極大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提供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理想環(huán)境。有力促進探究式學習的實現(xiàn)。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學生主動地獲取由教師匯編整理并放置在網絡上的相關資料以及其他網絡資料。在獲得基本知識之后,在課堂教學中圍繞著相關的問題進行自我探究或集體討論。教師以平等的姿態(tài)參與和引導學生的討論,使語文教學真正從“以知識為核心”轉變?yōu)椤耙詣?chuàng)新能力為核心”。

綜上所述,探究式學習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綜合能力為目標的,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健全人格和創(chuàng)新能力為目標的。高中語文應根據學科特點和具體教學內容,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上述能力。沒有個性就沒有創(chuàng)新,探究式學習是著眼于學生個性發(fā)展的教育方式,將極大地促進學生個性的發(fā)展,為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能力打開了一扇窗口。語文教學,尤其是高中語文教學,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放在怎樣的高度都是不為過的,因此,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應以學生的能力發(fā)展為核心來組織教學活動。

參考文獻

第4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能力范文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教學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理念創(chuàng)新潛能

《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chuàng)新活力的”,在教學方法上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我們的教育要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大膽打破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模式,從小學數學教學的實際出發(fā),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那么,在數學教學中,應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呢?

一、學習新課標精神,樹立創(chuàng)新理念

數學家弗賴登塔爾認為:數學學習是一種活動,這種活動與游泳、騎自行車一樣,不經過親身體驗,僅僅從看書本、聽講解、觀察他人的演示是學不會的。因此,小學生學習數學應仿效科學家的科研活動方式,在教師幫助下自己動手、動腦,經歷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課堂上,教師要指導學生主動地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合作交流、積極思考,讓學生親身體驗數學知識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在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中,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導致學生的思維被壓抑,想象被扼殺,創(chuàng)新被阻攔,智慧被抑制。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下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多數都是唯書是理,無書而不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提出:“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培養(yǎng)學生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教師必須更新教育觀念,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在教學中,必須改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局面,更新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給學生自由,還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給學生積極思考和思維發(fā)展的空間,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在備課時要多想想,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巧妙創(chuàng)設情境,引導學生自己去發(fā)現(xiàn),去實踐,去理解,去體驗,去經歷,去感悟,去總結。

二、發(fā)揮合作優(yōu)勢,開發(fā)創(chuàng)新潛能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動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小組合作學習是兒童喜歡的學習方式。學生在愉快合作中,學習興趣濃厚;學生在交流合作中取長補短,開闊思路,產生創(chuàng)新想法。在教學中,教師應做到,學生自己能解決的問題,就讓學生通過實踐、觀察、分析、想象自己解決。在此過程中,教師可以幫助他們找到正在探索解決的問題和已經知道的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指導他們如何思考,如何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如何運用已經掌握的知識解決遇到的新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可以組織學生對關鍵的問題進行集體討論,給學生積極表達見解的機會,對學生提出的正確的觀點給予積極肯定。對學生的作業(yè)可以采取學生自評、互評和師生互評的方式,誘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例如教學“圓柱體的初步認識”:

師(出示學具):請同學們從這些學具中找到圓柱體,然后分組觀察這些圓柱體,你一定可以發(fā)現(xiàn)到其中的奧秘。

生(討論交流):圓柱體的上下兩個面都是圓的。

生:圓柱體的上下兩頭是一樣粗的。

生:圓柱體的面摸上去滑滑的,枇杷罐頭的罐子也是圓柱體。

師:同學們觀察得可真仔細呀。

師:圓柱體的上下兩個面是一樣大的,會一樣大嗎?哪個小組可以證明“一樣大”?

生(討論交流):把圓柱體一頭的圓畫在紙上,再把這個圓柱體的另一頭圓壓在畫好的那個圓上就可以比較了。

生(討論交流):用紙條包在圓柱體兩頭的,是否一樣粗。

生(討論交流):把繩子分別緊繞在圓柱體的兩頭,通過測量繩子的長短就可以比較。

在這樣的合作交流學習中,學生思維活躍,獲得知識,增長智慧,培養(yǎng)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給學生提供了表達自己見解的機會,提高了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多讓學生相互交流討論辯論,這樣可以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實現(xiàn)教學目標。

三、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活創(chuàng)新思維

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教師枯燥無味地講解,容易使課堂氣氛變得沉悶,使學生對數學學習感到厭倦。教學中應力求設置相關的懸念,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把學生的注意力緊緊地吸引到課堂教學中,有利于引發(fā)學生對這一個問題的深層次的思考與研究。如在教學“乘法分配律”后,可以適當引導學生思考:有沒有除法分配律嗎?

師:我們學了乘法分配律后,怎么沒有看見除法分配律呢?究竟有沒有除法分配律呢?

生:只有學乘法分配律,沒有學除法分配律。

生:乘法有分配律,除法也應該有分配律吧。

師:到底有沒有除法分配律呢?認為有的同學為正方,認為沒有的同學為反方。

正方:500÷5+50÷5=(500+50)÷5

正方:(40+20)÷10=40÷10+20÷10

正方:30÷10-10÷10=(30-10)÷10

正方:這樣不就是可以證明有除法分配律嗎?

反方:(5+4)×10=5×10+4×10,還可以寫成10×(5+4)=10×5+10×4,但是10÷(5+4)=10÷5+10÷4嗎?這樣的式子成立嗎?

正方:是的,沒有除法分配律!

師:正方同學,可以利用課余時間查找證據。

正方(齊聲):沒有除法分配律,真的沒有除法分配律。

教師設置問題讓學生在矛盾辯論的過程中,知道為什么教材中沒有出現(xiàn)除法的分配律,意識到舉例是一種有效的說理方法。這有利于學生交流,為學生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了一個廣闊的平臺,使學生主動學習,激活創(chuàng)新思維。

四、培養(yǎng)學生動手、動腦能力

第5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能力范文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生合作意識;培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3)32-0274-02

新課改要求在數學學習要突破在以前教學中單純的模仿與訓練,倡導學生在學習中進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掌握數學學習的一般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有利于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提高和與他人協(xié)作的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強調學習伙伴的重要性,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一、營造積極的學習氛圍,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積極的學習氛圍,能夠帶給學生愉快、和諧的心理感受,讓學生得到很大歸屬感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從而參與的積極性和思維的廣度、靈活度大大提高,創(chuàng)造力得到巨大發(fā)揮,有利于學習活動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教師要創(chuàng)造積極的學習氛圍,在和諧、輕松的狀態(tài)下激發(fā)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促進學生的合作交流。

首先,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相信學生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應有的發(fā)展,尊重每一個學生,給學生提供展示自我、實現(xiàn)自我目標的空間。教師可多用輕松幽默同時又充滿信任和鼓勵的語言,讓學生在學習感受到自尊,感受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意識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為合作學習打下基礎。其次,同時給學生提供合作交流的機會,倡導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到數學學習活動中去,引導學生在探究、合作中確定學習目標,采用一定的方式進行合作交流。容許、鼓勵在學習中采用不同的思路、不同的解答方法,擴大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并加以總結歸納,從而碰撞出思維的火花。同時,由于學生的不同個性,有的學生不想或者不善于與人合作,不敢把自己的觀念公之于眾,怕說錯了引起別人的嗤笑,或不善于表達自己的看法。也有的學生喜歡獨立思考勝于合作交流,不愿意參與合作學習。教師要采用一定的策略,讓學生體會到合作學習的優(yōu)勢。例如可以組織一些小游戲,讓學生合作完成,使他們認識到只有發(fā)揮團隊合作的優(yōu)勢,才能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二、搭建合作學習平臺,培養(yǎng)學生合作學習技能

合作學習可以使不同發(fā)展水平的學生都獲得一定的學習和成功的機會,可以在合作學習的集體內揚長避短,在拓寬思路的同時更加全面地掌握知識。在小學階段,學生之間的組織能力和操作能力有限,老師要注意為學生搭建合作學習的平臺,為所有的學生提供展示自我、進行自我實現(xiàn)的機會,學習和掌握合作學習的技能。

在現(xiàn)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中,采取的主要合作學習形式是小組合作學習,教師要在深入了解學生的性格特征、學習能力的基礎上,按照“組內異質、足見同質”的原則,將班級的學生分成3~6人的學習小組,引導小組成員進行分工合作,在完成基本學習任務的基礎上各自承擔不同的角色,進行一定的學習,然后在小組內交流看法,通過集思廣益的方式加深對相關原理、定律的理解,掌握不同的解題思路和計算方法,提高學習的效率。教師在組織合作學習的過程中,要注意對合作學習技能的指導,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其中,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理解,接受別人的看法并吸取其中的可取之處。例如,在教授《圓柱體的側面積》的時候,可以讓學生分組進行合作學習,對如何計算圓柱體的側面積提出各自的看法,再進行比較和實踐驗證。

三、學會合作,培養(yǎng)良好的合作習慣

良好的合作習慣有助于合作學習的順利進行,有助于學生合作意識的形成。合作學習是需要學生人人參與的學習過程,良好的合作學習,能夠提高學習的效率,讓學生體會到顯著的學習成果,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是在合作學習中逐漸培養(yǎng)起來的。培養(yǎng)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首先要學習尊重別人,要學會在平等的條件與別人進行交流,以虛心的態(tài)度接受別人的意見。培養(yǎng)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第一要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合作學習建立在獨自思考的基礎之上,學生首先要進行自主探究,對合作的問題產生深層次的認識,才能在合作交流中說出自己的獨特見解,進行比較和篩選,進而獲得最終的結論。第二要引導學生學會交流與傾聽,以正確的方法和態(tài)度說清自己的見解、聽懂別人的發(fā)言、思考問題的結論。第三是要引導學生在合作學習后進行積極的反思整理,一方面是整理形式最終的解決方案,另一方面是分析解決方案的成因及自己可以取得的學習經驗。

四、合作學習與自主能力培養(yǎng)相結合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的方式,可以提高教學的效率,開放學生的交往潛能,也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適應新時代人才的需要。但是合作學習的基礎是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目的也是學生學習成果的獲得和學習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將合作學習與自主能力培養(yǎng)結合起來,既要為學生留下獨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又要為合作學習提供平臺和機會。同樣以《圓柱體的側面積》為例,教師首先要讓學生獨立思考,尋找計算圓柱體側面積的方法,然后在合作小組中進行交流,分析比較,得出圓柱體側面積的最佳算法是底面周長乘以高,為了對這樣的計算方法進行鞏固,需要學生進行獨立的學習,在不同圓柱體側面積的計算中掌握這樣的方法。

五、結語

總之,在小學數學中培養(yǎng)學生合作意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應為學生創(chuàng)造輕松愉快的合作學習氛圍,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合作探究學習,教給學生合作學習的技能和方法,培養(yǎng)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并將合作學習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結合起來,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為以后的學習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馬志祥.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J].教育科研論壇,2010,(11):8-9.

第6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能力范文

關鍵詞:小學數學 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培養(yǎng)

針對小學生來說,這些孩子急需創(chuàng)新思維。與此同時,我們必須知道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并不是偉大的發(fā)明或創(chuàng)造,而是日常生活中行動和思想上的標新立異、與眾不同。舉個例子來說,學習時巧妙地運用公式就是創(chuàng)新;對于普通的題型能夠發(fā)現(xiàn)新的解題思路另辟蹊徑也是創(chuàng)新。作為小學教師,是學生的榜樣,這就需要教師同樣要努力創(chuàng)新,并且積極鼓勵學生 自己獨立思考來鍛煉創(chuàng)新思維。下面就如何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談幾點看法。

一、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小學教學工作的最大特點在于小學生身心的個體差異,師生關系是整的教學活動中最基本關系,教師是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領者與參與者。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用合作、商討的口氣與他們進行交流,例如:“同學們誰談談自己的看法”、“大家回答的都很好,誰還有什么補充的”等等。當我們在聽完孩子們的不同想法后,可以這樣說“我真高興,能和某某同學的看法一樣?!边@些言語雖然很簡單,但可以看出我們已經把自己看成孩子們中的一份子。這樣使我們的師生關系顯得更加和諧。此外,我們還要懷著一顆關愛、尊敬、真誠和熱愛之心去關懷每一個孩子,需要我們和孩子們真誠地交朋友,使這種良好的師生關系更上一新臺階。

二、激發(fā)求知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

培養(yǎng)思維的積極性是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基礎,在教學中,教師要十分注意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對知識的渴求,使他們能帶著一種高漲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這一點在課堂導人環(huán)節(jié)中尤其重要,教師要善于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去引導學生思維,從而使學生積極主動去思考所要學習的知識。例如,在認識分數時,我編了這樣的故事進行導人:中秋佳節(jié),承相諸葛亮給張飛出幾道數學題:現(xiàn)在有6個月餅,你要平均分給你們弟兄三個人,該如何分?如果有3個月餅,如何分?如果有2個月餅,如何分?如果只有1個月餅,如何分?張飛很快回答出前兩題的答案,但后面的兩題卻不會。聰明的同學們,你們能幫張飛分月餅嗎?學生的思維熱情被點燃,紛紛表達自己的想法。這時,教師再引人分數的概念,用此來引領學生的思維,課堂效果十分理想。

三、交流互動,激活思維

培養(yǎng)合作交流的能力是現(xiàn)代社會所必需的,也是數學學習過程中應當提倡的組織方式。運用多向交流策略,創(chuàng)設師生互愛、人格平等 、教學民主、師生和諧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課堂上有話可說、有話能說。學生在求異探究、同思共想、動手操作、互說互議的過程中更多地獲得展示自己思維過程的機會,體現(xiàn)了教師注重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現(xiàn)代教學觀。實踐證明,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人格通過這種相互交流,能夠互相影響,互相激勵,共同提高。

四、自主學習,提高創(chuàng)新能力

學習是一個體驗與發(fā)現(xiàn)的過程,告訴學生答案,顯然不如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答案效果更好。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情境,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樣才能讓學生體會到獲得知識的樂趣,使獲得知識成為學生內在的要求。比如在學習“生活中的數學”這一主題版塊時,結合生活實際,我讓學生計算自己的“生活成本”,隨著物價上漲,每天生活需要多少錢呢?然后讓學生利用周末去自己調查,學生可以詢問家長,也可以去超市進行實地調查,通過調查,學生基本算出了自己一天的生活成本,有些學生生活成本 比較高。通過這樣的數學活動,既讓學生獲得知識,又可以適時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也讓學生的思維獲得發(fā)散 ,提高了創(chuàng)新能力。

五、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人們的思維與語言是密不可分的、語言是思維的工具,通過語言表達還有助于調節(jié)自己的思維活動,使之逐步完善。在數學教學中,要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就要引導學生去分析、比較、綜合、抽象、概括、判斷、推理,而教師要了解學生這些思維活動的情況,也需要讓學生用語言表達出來,然后對學生思維的過程給子肯定或糾正。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為了使學生都有用語言表達他們思維的訓練機會,可以把指名發(fā)言、集體討論和同桌兩人對講等不同方式結合起來,使學生思維能力有較快的提高。教師還應有意識有計劃地注意幫助差生,鼓勵差生發(fā)言,推動他們積極思維,以便促使他們的數學水平和思維能力都取得較大進步。

六、實施多元評價,增強學生創(chuàng)新動力

評價是教學活動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適當的評價會保護學生創(chuàng)新的激情,增強學生創(chuàng)新的動力,使學生以更大的學習動力與熱情參與到今后的教學活動中來。相反,如果評價不當則會打擊學生創(chuàng)新的激情,甚至會讓學生失去學習數學的興趣?,F(xiàn)代教學大力提倡賞識教育,在教學中我們要堅持賞識與批評的有機統(tǒng)一。單純的賞識與批評都無法客觀反映學生的學習,無法讓學生客觀看待,而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因此,教師要堅持適度的賞識與批評,既要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享受學習的樂趣,又要讓學生看到學習中所存在的問題。當然,不管是賞識還是批評,教師都要切忌假大空,要發(fā)自內心、要真實且真誠。這樣才能起到評價的最大功用,使學生以更大的學習熱情參與到今后的創(chuàng)新活動中來。

總之,創(chuàng)新是永恒的主題、不竭的動力。我們應把握住課堂教學這個主陣地,要必須轉變觀念,不斷更新觀念,牢固樹立“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思想,大膽改革、勇于實踐,將創(chuàng)新的教材、教法與創(chuàng)新的課堂環(huán)境有機結合起來,將學生的主動學習與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落到實處,充分挖掘學生的創(chuàng)新潛力。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大批具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人才,以適應時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羅灶清.小學數學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11(3).

[2]黃勇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J].神州(中旬刊),2011(1).

第7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能力范文

關鍵詞:數學;學習;交流意識

人的一生都在不斷地進行交流,在交流中人們往往可以學到不少知識。學習過程離不開交流,數學學習更離不開交流。作為數學教師,我們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交流意識。

一、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學生與教師之間的交流

1.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情感交流

教師在教學中要充分發(fā)揮情感因素對學生學習的積極作用。如,在教學“乘除法應用題和加法應用題的對比”時,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何才能正確地分辨出應用題該用乘除法或加減法?一個學生說:“我們可以用每份數、份數、總數來分析,如果有這三個數量,我們就用乘除法;如果沒有這三個數量,就用加減法。”聽了這位學生的回答,我拍手叫好,直叫全班學生向他學習。誰知,這時又有一位學生站起來說:“老師,我還有一個更好、更簡單的方法,只要看兩個條件、一個問題的單位名稱。如果單位名稱不一樣就不能用加減法,只能用乘除法?!甭犃诉@位學生的話,我被震撼了: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是無法估量的,我們千萬不能低估了蘊藏在他們中間的創(chuàng)造精神。而這種創(chuàng)造精神卻只有在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中才能發(fā)揮出來。只有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思維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展現(xiàn),課堂教學效率才能得以提高。

2.學生與教師之間的評價交流

教師評價學生,不能以一個完美無缺的答案作為評價結果的唯一標準,而要針對學生的回答,肯定其積極因素,然后再提出改進的方法。這樣的評價既可以保護學生的積極性,幫助他們樹立自尊、自信,同時又教育學生應如何客觀地評價人與事。

二、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學生與教材之間的交流

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之一是教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加強學生與教材之間的交流,教會學生閱讀教材,引導學生對書上的知識質疑問難,培養(yǎng)學生善思、敢問的學習品質。

1.轉變課堂教學的模式

《課堂教學論》認為當前的課堂教學有兩種基本模式:(1)教師帶著教材走向學生;(2)教師帶著學生走向教材。后來又有專家提出了“學生帶著教材走向教師”的新觀念,可以說實現(xiàn)了課堂教學理論上的又一個重要突破。這一轉變體現(xiàn)了陶行知先生所提倡的“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的開放式課堂教學思想,真正體現(xiàn)了學生開放性的主體地位(如圖)。(教學模式發(fā)展)

(學生角色變化)

2.提高閱讀教材的能力

教師的教學是圍繞教材進行的,教師要重視教材的作用。課前要讓學生先閱讀教材,從閱讀中感知教學內容;教學過程中要適時安排學生閱讀教材,領會所學的知識,質疑問難,完成學習任務;課后讓學生再閱讀教材,溫習、鞏固所學的知識,檢驗學習效果。如,教學應用題前,教師可以讓學生閱讀題目,明確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適時地安排學生讀題,明確條件和問題之間的數量關系,再進行解答。解答完后,再讓學生閱讀一次題目,結合自己的解題過程,作出正確的判斷。這樣,通過多次閱讀教材,加強學生與教材之間的交流,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

3.培養(yǎng)善思敢問的品質

教師引導學生看書的過程并不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簡單流程,而是要讓學生通過閱讀,理解書本上的知識,并能積極主動地思考,敢于提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即“探索發(fā)現(xiàn)法”。例如,教學“圓柱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時,教師先引導學生將圓柱體變成長方體,而后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1)圓柱體變長方體后,體積有沒有變?(2)原來圓柱體的底面積與高和長方體的底面積與高有什么聯(lián)系?學生通過觀察、提問、思考發(fā)現(xiàn)規(guī)律,學得生動活潑、記得牢固。長期培養(yǎng)學生質疑問難,指導學生學會思考,就能充分發(fā)揮教材對學生獲取知識的巨大作用。

三、在課堂教學中,還要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

1.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

數學學科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因為無論是數學知識的獲取還是數學問題的解決,只要改變思考的角度,就有可能產生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學生間的合作交流,正是展現(xiàn)這種個性的好機會。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在教學中我們可以組成學習小組,提倡學生之間互幫互學,教師的表揚與批評以小組整體水平的進步與否為標準,而不是以個體去衡量,在學生討論后集體交流時,不指名個體發(fā)言,而是請第幾小組回答問題,學生的回答代表一個小組的集體智慧的結晶。如,教學“圓的周長”一課,在指導圓的周長和圓的直徑的關系時,讓學生分四個小組進行,用準備好的直尺、細線、圓形物體,先量周長與直徑,再計算出周長與直徑的比,再進行小組討論,最后全班學生集體討論,得出結論。這樣的教學過程,不僅加深了學生之間的情感,還讓學生感受到了集體的力量和成功的喜悅。

2.學生之間的評價交流

要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必須讓學生主動參與評價。評價的形式有相互評價和自我評價。在學習小組中,每個學生都有自由表達自己見解的機會。在組織學生進行相互評價時,引導同組學生認真聽取,并幫助校對,形成小組意見。在集體進行校對時,訓練學生做到要先肯定他人優(yōu)點,再發(fā)表自己的觀點,這樣使每位學生都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從而產生成功感和愉悅感,產生對待學習的積極心態(tài)。而在自我評價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把自己的認識與同學的認識相對照,與書本上的結論相對照;把自己的解題方法和別人的解題方法相對照,以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使自我評價變成一個自我反省、自我發(fā)展的過程。

3.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

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相互交流自己的學習方法,交流克服困難的決心和信心。通過學生之間的思想交流,教師就能及時把握他們的思想脈搏,促使他們共同努力,獲得數學學習和思想上的共同進步。

總之,數學學習離不開交流,只有在不斷地交流中才能更好地學習數學。

參考文獻:

[1]袁金華.課堂教學論.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12.

第8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能力范文

【關鍵詞】 閱讀教學 問題分析 互動交流 課外拓展

英語閱讀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能力最重要的方式,進入高中階段后,學生已具備一定的英語基礎,初中階段積累的詞匯、語法、語言能力在高中階段會是一個轉型期。英語教師如何抓住語言學科特點,把握學生的認知基礎,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促進學生英語語言運用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高中英語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我在多年的教學研究中發(fā)現(xiàn),有些英語教師迫于高考的升學壓力,有比較大的心理包袱,在貫徹新課改理念時,還是拋不開傳統(tǒng)的一些教學束縛,在閱讀教學中主要存在以下這些問題。

1.1忽視整體篇章的感悟,孤立學習詞匯、語法

有些英語教師將課堂的主動權緊緊地抓在自己的手里,在課堂教學中,不斷地講解生詞,補充詞匯,不厭其煩的分析語法,甚至還存在逐字逐句地分析課文。這樣的教學方式,背離了新課改的宗旨,學生的閱讀處于被動的地位,學習興趣提不上來。對于高中生來說,閱讀技巧,閱讀能力和整體感悟能力有了一定的基礎,如果放開手讓學生自主探究,教師再適當點撥,對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會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1.2忽視語言交流在閱讀教學中的作用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離不開語言環(huán)境的培養(yǎng)。閱讀教學是發(fā)展學生語言能力的重要渠道,但有些英語教師沒有注意到,在閱讀教學中的問題形式過于單一,師生的交流的內容簡單地停留在課本上?,F(xiàn)在的高考閱讀文章越來越靈活,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越來越高,這些能力離不開閱讀課堂教學的培養(yǎng),只有讓學生的語言交流體現(xiàn)出一定的深度和廣度,綜合能力才能得到提升。

二、加強互動交流,提升語言綜合能力

英語是一門語言學科,語言學科的學習離不開交流,如果沒有交流,就會變成“啞巴英語”,學生的語言能力就得不到發(fā)展。閱讀教學是學生走進英語大課堂的重要機會,如果教師能在閱讀教學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互動交流,讓學生在交流中感受課文的魅力,在交流中活躍課堂氣氛,訓練思維,就能大大增強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學習閱讀課文“Fact and fantasy”時,為了讓學生對一些“路程”的詞匯有更深的理解,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英語交流,如“What’s the distance from the earth to the moon?從地球到月球的距離是多少?” “What distance do you have to walk to school?你到學校要走多遠的距離?”“I could see the bus coming in the distance.我看見公共汽車從遠處開來了?!薄癢hat’s the distance from your home to the cinema?從你家到電影院有多遠?”“His house is within walking distance of the hospital.他家離醫(yī)院只有幾步路?!蓖ㄟ^這些對話交流,既讓學生用英語交流,又在對話中滲透英語詞匯。當學生對在交流中掌握這些詞匯的用法后,還可以進行適當的英語拓展對話,讓學生的語言能力獲得全面提升。閱讀教學,要將課堂的主動權將給學生,讓學生在互動中掌握語言,學習語言的運用技巧。

三、課外拓展,構建閱讀大平臺

入選高中英語教材的閱讀課文都是經典,內容豐富,題材廣泛,有中外文化習俗、西方傳統(tǒng)文化,世界名人傳記、體育競技、風土人情等,這些課文生動有趣,有助于打開高中生的視野,更好的了解世界。但是教材的篇幅有限,如果僅靠課內閱讀是遠遠不夠的,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課外閱讀必不可少,大綱也對高中生的英語課外閱讀量有一個量性規(guī)定,這些都是為了更好的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促進閱讀能力的提升。

3.1制定有效的課外閱讀計劃

隨著高考試題的不斷改革,英語高考試題直接出現(xiàn)課本上的內容已經大幅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廣泛課外閱讀內容。每個高中生都希望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績,考入理想的大學。課外閱讀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有著獨特的作用,教師要和學生一起結合教材,制定行之有效的課外閱讀計劃,讓學生合理地安排時間,將課外時間合理規(guī)劃。如寒暑假要完成多少閱讀量,讓學生在高中三年系統(tǒng)地課外閱讀。

3.2細化課外閱讀內容

當學生制定適合自己的課外閱讀計劃后,教師還要引導學生結合課堂教學進度,選擇合適的課外閱讀材料,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內容在課外延伸。

四、結束語

創(chuàng)新閱讀教學,需要教師站在更高的角度,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加強課外閱讀的引導,豐富學生的知識結構,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

[1] 咸修斌. 博采眾長,因材施教——淺析與外語教學相關的幾個因素[J]. 外語界, 1999.

第9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交流能力范文

今年我教的三年級學生,數學課上發(fā)言比較積極,但回答問題不完整、說話吞吞吐吐、意思表達不清、小組討論時不善于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的學生卻有很多?;谶@種現(xiàn)象,我試圖在課堂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表達與交流能力。

課程標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自主”中求知,在 “合作”中獲取,在“探究”中發(fā)展。數學的探究性學習要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以學生的發(fā)展為培養(yǎng)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為學生的主導性學習方式。那么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呢?這里本人就自己幾年的教學生涯,談談對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數學教學中運用的一些看法。

一、激發(fā)學生表達與交流的興趣

首先在班上設置合作交流小組,采取“組長輪流制”。組長的責任是分配合作任務,組織調節(jié)交流活動,保證合作交流的順利開展,并進行交流內容的歸結,作好集體交流的匯報準備。

其余各小組成員要平等相處,做到耐心和虛心,堅持“不求人人成功,只求人人進步,小組成功”的原則,把小組目標和個人責任心聯(lián)系起來。一方面,小組成員相互交流,相互幫助,相互鼓勵,確保每位成員的進步和發(fā)展;另一方面,在合作交流中,加深自己對知識的理解,促成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

為了使小組交流得以順利開展我還從以下方面培養(yǎng)學生:

1.善于傾聽。培養(yǎng)學生專心傾聽別人發(fā)言的習慣,要能聽出別人發(fā)言的重點,對別人的發(fā)言做出判斷,有自己的見解。

2.敢于表達。培養(yǎng)學生敢說的勇氣,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進行表達,說話時聲音響亮。

3.適時轉化。培養(yǎng)學生適時轉換的能力?!吧朴趦A聽”和“敢于表達”是相輔相成的,在交流活動中,既不能成為旁聽者,更不能只注重表達自己的見解,而忽略了別人有益的建議。要善于在別人的見解上完善自己的見解,在自己發(fā)言之后,收集有益的反饋信息。要將說與聽有機結合起來,有所傾聽,才能有所表達,有了聽與說,才有對知識的理解。

二、提高學生數學語言表達交流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分數的認識》的練習課時,我為了讓學生深刻理解“只有把物體平均分才會有分數這一道理”特意設計了一道辨析題:“把一個蛋糕分成八份,每份是這個蛋糕的八分之一?!弊寣W生用手勢進行判斷,結果有多數學生認為這句話是正確的,少數學生認為是錯誤的。于是我沒有馬上宣布誰判斷的對,而是把全班同學分成兩個小組,組成辯論正反方,展開小組辯論賽,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觀點說說為什么這樣認為?首先是正方代表上臺闡述自己的想法,這位學生用一個圓片作道具,邊對折邊說:“我現(xiàn)在把這個圓分成了八份,這其中的一份不就是這個圓的八分之一嗎?”話剛落音反方隊員就馬上反駁:“把一個蛋糕分成八份,就一定只能這樣分?如果像你這樣分,有的一份分多一些,有的少一些,那還能說這其中的一份是這個蛋糕的八分之一嗎?正方隊員這時才豁然開朗。所以像這樣的辯論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的有效途徑。

三、促成學生對交流活動的積極響應

要想學生對交流活動積極響應,教師應及時對學生的交流活動作出積極評價。不要以一個完美無缺的答案作為評價結果的唯一標準,而應該以發(fā)展的眼光對待學生的數學交流活動,注重對交流過程的積極評價。要用心聽取學生的匯報,挖掘學生發(fā)言中的閃光點,促進交流的順利進行,使全體學生感到小組合作活動既利己,又利他,使學生能維護其成功情感的體驗,促成情感交流的形成。

為此,我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組成若干個小組走出課堂、走入生活,把課堂上所學的知識在實踐中去運用:量周圍物體的長和寬;量同學的體重與身高……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既把書本知識變活了,也鍛煉了學生。這樣既加強了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體會到解決問題是一種享受,也加強了同伴之間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能力。

從學生的實踐活動中我體會到:課外活動對于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理解和熟練應用起著重要的作用,任何知識只有親身體驗,才會理解深刻,運用自如。所以要培養(yǎng)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還要加強學生的課外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