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范文

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農村小學語文教學

第1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范文

[關鍵詞] 農村 小學語文教學 問題 策略

提高教學質量是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也是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的關鍵所在。如何乘教改之風,踏教改之浪,創(chuàng)教改發(fā)展之路,提高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一直是教育界人士努力探求解決的一個重大課題。筆者從事農村小學教育多年,就目前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談幾點看法。

一、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學資源不足,硬件、軟件設施不全

與城市學生相比,農村小學實施課程改革的效果還不盡人意還在于學校教學資源不足,硬件、軟件設施不全。在計算機“大行其道”的今天,許多小學沒有配備充足的電腦,其他先進的教學設備更談不上。學校也沒有專門的計算機管理人員,計算機缺乏保養(yǎng)和維護,經常出現故障而無人解決。另外,由于歷史的原因,農村小學教師操作電腦的水平普遍不高,普遍都不會利用網絡資源來為教學服務,也不懂制作課件、設置豐富多彩的內容實現教學效果的優(yōu)化。

2.應試教育痕跡嚴重

學生語文能力低下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普遍側重應試語文知識的傳授,而對陶冶學生情操、凈化學生心靈的文學藝術欣賞卻普遍重視不夠。這樣的教學結果是使學生的某些應試技巧提高了,語文素質和能力卻下降了。這是應試教育扭曲語文本體所帶來的負面效應。

3.農村小學傳統(tǒng)語文教學內容枯燥

目前,農村小學大部分教師的語文教學是填鴨式的教學,而且只重視記憶型內容,口頭或特色教學內容少。陳舊、落后、枯燥、乏味的教學內容與方法,使得教與學兩個方面都日漸失去興趣。農村小學語文的訓練重點在于反復訓練和鞏固課堂知識,能和農村學生生活實際緊密聯系的應用實踐很少,缺乏與實際問題或其他學科的聯系,不利于學生探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例如,課堂語文閱讀作業(yè)仍是課本中的習題或相關練習冊中的習題,形式單一,基本上就是例題的翻版,從而使學生習慣了個人操作式的機械模仿式學習。

4.由于種種原因,農村學生語文基礎參差不齊

在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許多教師未注重學生的個體差別,“一刀切”的語文教學現象還存在,不能因材施教。例如,農村小學教師布置的語文作業(yè)對于部分基礎較差的農村學生來說較為困難,但農村小學語文教師沒有采取有效措施來引導他們來提高語文學習的興趣。

二、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策略

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工作是素質教育的一個重要方面,農村人才的培養(yǎng),必須引起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因此,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必須進行改革,而且刻不容緩。當前,農村小學教師要在農村小學教學上進行大膽的實踐探索,形成新型語文教學策略。

1.注重創(chuàng)新思維的訓練

小學語文既是一門基礎學科,又是一門極具個性、極富情感、極易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思維的學科。培養(yǎng)小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語文雙基訓練是進行創(chuàng)新思維訓練的載體。在語文教學中,要采取把雙基訓練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開發(fā)融為一體的策略,充分利用教學目標和教學結果不確定,教學內容不確定,教學對象不確定,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不確定的諸多因素,尋找雙基教學和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結合點,采取自主、合作、探索的學習方式,進行創(chuàng)新思維訓練。

2.真正擺正學生的主體地位,創(chuàng)設良好和諧的學習氛圍

教學活動是教師與學生的雙邊活動,語文教學過程不僅是一個認知過程,而且也是一個情感的交流過程。小學生既有活潑好動、充滿好奇的特點,也有渴望走向成熟的特征,因此,要善于抓住積極因素,鼓勵學生大膽設疑、探索,使學生的整個學習活動充滿喜悅,學習需要得以實現。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應始終體現“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教學原則,給學生以充分自主的權利,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和諧的學習氛圍。

3.加強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差異性教學

農村小學學生的原有素質和基礎參差不齊,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學習興趣也各不相同,因此,在具體教學策略上需要進一步改革教學理念和方法,充分考慮學生個體差異,真正做到“以人為本”。學生在語文教學中需要有很大的自。此外,農村語文教師可以根據本班的實際情況選擇整個班級的語文教學計劃。對于學生積極性高、學習資源豐富的班級,教師要調動學生的興趣,放手讓學生學習;對于學習資源暫時缺乏的班級,教師則可以帶領學生仔細學習基礎知識,先達到最基本的語文教學要求。

4.著力提高語文教師專業(yè)素質,適應社會發(fā)展對人才的需求

目前,農村小學教師主要有兩類,一類是“”前就留在農村從事小學教育的老教師,這些教師淡薄名利,教學多年,有著豐富的教學經驗,但是往往教學方法陳舊,在語文教學中傾向于“死記硬背”的教學方式。因此,提高語文教師的專業(yè)素質是搞好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只有具備較高專業(yè)素質,才能適應教學工作的需要,適應教育事業(yè)持續(xù)發(fā)展對教師不斷提出的新要求,從而培養(yǎng)出祖國需要的建設之才。從我國基礎教育的現狀看,教學環(huán)境較差,教育觀念尚處于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型期,還沒有實現徹底的素質教育。

5.不斷完善現實有益的農村小學語文內容

目前,語文教學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在農村小學教學中需要密切聯系農村學生的生活實際安排課程內容,使他們從周圍熟悉的事物中去學習和理解。例如,教師在小學語文作文課前可以與學生們一起回憶他們農村經歷的生活,如砍甘蔗、割稻谷的苦和樂,烤紅薯的真與趣,掏蜂窩、撈魚蝦……從而幫助農村學生找到貼近生活的語文寫作素材。此外,要加強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教育。例如,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定期補充給學生一些有益于道德情操培養(yǎng)的文章、名人事跡或寓言故事,如《魔鬼與農夫》、《孔融讓梨》等,讓學生在學習語文基礎知識的同時,陶冶情操,完善人格,達到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

三、總結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是教師永恒的研究課題。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學生的優(yōu)點和閃光點,注重正面誘導,鼓勵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各種困難,讓他們在學習中體驗到成功的歡樂和滿足。

參考文獻:

[1]鐘啟泉,崔允,張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解讀[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3.

[2]教育部.中等職業(yè)學校英語教學大綱(試行).2000.

第2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范文

關鍵詞:朗讀 理解 情感

朗讀是閱讀的起點,是理解課文的重要手段。是學生對文章獲得認識的必要手段,是小學生學習課文的必須步驟。它是小學生完成閱讀教育任務的一項重要的基本功,是學生把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的一種創(chuàng)造性活動。這種出聲的閱讀方式,對小學生語文學習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朗讀不僅有助于情感的傳遞,它還有利于學生智力發(fā)展,使學生思想得到陶冶。

“學生在反復朗讀中,體會文本的內涵,積累豐富的語言材料,了解更多的篇章結構,提高理解與運用語言的水平,最終形成良好的、受益終身的讀書習慣。”而農村地區(qū)由于多種因素,學校語文教學中的朗讀往往滯后,許多學生難以通過朗讀獲得對文章的理解,更難以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感情的朗讀。其中有方言大環(huán)境影響的原因,也有學校教師重視不足的原因,更是由于應試教育強大慣性的推動。面對這樣的情況,農村語文教學中朗讀就更顯得重要。所以我們認為要對朗讀予以極大的重視。

一、培養(yǎng)農村孩子良好的朗讀習慣

朗讀作為傳統(tǒng)的學習語文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培養(yǎng)學生深悟課文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往往是學生深入理解基礎上的表現。朗讀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而且可以很好地培養(yǎng)學生語文基本功,培養(yǎng)他們與朗讀密切相關的語感。所以說,良好的朗讀習慣對學生而言十分重要。但農村的孩子由于受到語言環(huán)境的影響,常常用自己的方言,能夠用普通話朗讀恐怕只有在教學中了,達到流利程度的只能是部分學生了。如果教師缺少培養(yǎng)學生朗讀習慣的意識,那么學生的朗讀就會成為今后發(fā)展的短板。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過程中要關注學生朗讀中存在的問題,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朗讀方法的指導,如停頓的時間長短、重音位置、語調的把握、切入情景等。同時,要重視教學中的鼓勵作用。教師的激勵性評價對學生而言非常重要。教師的適時評價,極大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進而可以促進學生朗讀水平不斷提高。

二、要重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朗讀要重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如果沒有理解課文,所謂的朗讀就會成為干巴巴的文字堆砌,缺少情感體驗,也無法感知課文中所含的韻味。而理解課文學生的朗讀就會是另一番天地。“通過朗讀學生可以感受作者遣詞造句的準確、鮮明、形象,掌握語言的結構美,音韻美,節(jié)奏美等,使其對字、詞和整句獲得整體的感知。增強學生對語言的敏感性和鑒別力。一節(jié)好的語文課應該是書聲朗朗,有聲有色?!碑斎徽n文的理解離不開教師的指導和點撥。盡量避免天南海北地胡侃亂說一些脫離課文的話題。要在朗讀中理解,在理解下朗讀。 如課文《詹天佑》中有:“消息一傳出來,全國轟動了,大家說這一回咱們可爭了一口氣?!逼渲小稗Z動”一詞對農村的孩子而言是十分陌生的。這也成為這句話的關鍵詞,弄懂意思,學生就能明白那是一種什么樣的場面:人們放下手中的活,奔走相告,歡呼雀躍,場面熱烈……那么朗讀就有了堅實的基礎。反過來,朗讀也會促進理解,促進學生語文能力的發(fā)展。

三、要重視學生對課文的情感體驗

學生的朗讀在理解的基礎上要重視情感體驗。不能仰著脖子,沒有感情,生硬地從嘴里迸出詞來。否則,這樣會沒有語言的流暢感,語調就會呆板平直,沒有輕聲,沒有重音,就不可能做到抑揚頓挫,更無從談起語言的感彩,無從談起語言所蘊含的真情實感。所以,如果小學生沒有對詞語和句子的正確理解,就會缺乏對課文的內在感受,在朗讀中就體驗體驗不到精神情感,其實也不是正真意義上的朗讀了。因此,在朗讀教學中,要關注學生對課文理解基礎上的情感體驗。設法激發(fā)學生的內在情感,培養(yǎng)學生把外部語言轉化為內部思悟的能力。教師不應該把精力僅僅放在對課文內容的分析上,對字、詞、句、篇的意思的講解,卻忽視了學生與課文、作者之間的心靈對話。要讓學生思想浸潤在課文所講的故事中,與主人公一起流淚,一起高興,一起體味生活的各種滋味。通過朗讀讓學生真正領悟到課文內涵。要舍得花時間讓學生朗讀,進而感悟、體驗課文所蘊含的思想情感,

要讓學生在美好情感的氛圍中,把握作者的思想,體味作者的情感。教師要努力創(chuàng)設恰當的情境,再現課文的相關形象,讓學生有相似的情感體驗,能夠與作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進而能夠讀出課文的真情和意境。

總而言之,在農村語文教學的現狀中,朗讀教學現在顯得尤為迫切。由于種種原因,農村的朗讀教學很不盡人意。學生的情感體驗和內在精神發(fā)展受到很大制約。而朗讀是語文教學中重要的內容和學生的基本能力,也是奠定一個學生今后發(fā)展的重要基礎。可以毫不夸張地說,沒有朗讀就沒有語文的教學。正如有學者說“朗讀是學生和作者情感交流的過程,是進行心靈對話的過程,是學生對課文理解認識的外化表現,是良好語感的培養(yǎng),更是語文素養(yǎng)形成的基礎。學生讀書要自己去讀懂,而不是教師講懂?!币虼?,在此呼吁要重視學生的朗讀教學。

參考文獻:

[1]齊敏,李維佳.小學語文朗讀教學的實踐與思考[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2,(06).

[2]劉懿.淺談目前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中的若干問題[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20).

第3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范文

一、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 課堂效率低下。在農村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課堂效率低下的問題。這主要是由于教師在每節(jié)課的課程設置不合理直接引起的,主要表現在:根據新一輪語文課程改革的要求,提出了語文課文學習的重難點。但是部分老師沒有吃透新課改的教學意圖,備課時沒有在這方面下足功夫,直接導致授課時重難點不明晰,邏輯關系不明顯。如此一堂課下來,很容易想象學生的接受性。此外,小學課堂的學習更應當注重學生的參與性,然而可以看到普遍存在的問題是教師講得多,有效練習多,學生動腦多,動手少,最終導致學生對文字的實際運用能力不強。部分老師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常用朗讀課文的方法加深學生印象,但是在這過程中沒有注意到應該引導學生“讀有所思,邊思邊讀”,沒有達到朗讀的真正目的。

2. 教學資源缺乏,教育信息還需豐富。農村小學教學中資源缺乏是現目前新課標無法得到全面實施的一個現實困難。筆者通過對所在縣域的農村小學進行走訪,不難察覺,由于受條件所限,目前該縣域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還停留在最基礎的教學狀態(tài):黑板、講臺、粉筆、一本課本、一本教參,鮮有其他的輔助教學設備如多媒體教學設備等。教師在課堂中也較少求新求變,極少運用輔助教學手段。農村的小學生,除了教材以外,鮮有課外補充學習材料。而我們知道,大量閱讀對語文學習是極有益處的。然而受校舍、經費等限制,部分農村小學沒有開設圖書室,部分雖有圖書室的小學其中書籍也大部分已經年代久遠,不適應新時代的發(fā)展,難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條件。

再從教育信息的角度來看,近年年來雖較以往已經有所發(fā)展,然而相比城鎮(zhèn)而言任有一定的差距。隨著國家政策的調整,農村教師的培訓學習機會相對以往有所增多,農村語文教師有機會接觸到小學語文教學前沿的教育方法。然而,這些前沿的方式方法也需要所有教師學以致用,將這些教育信息第一時間傳達給學生。同時,作為一名教師,更應當時刻通過各種方式關注小學語文教學的改革方向,把握住語文小學教學的時代脈搏。

3. 教學觀念滯后,教學方式單一?,F階段,相較于城鎮(zhèn)小學而言,農村語文教師的教學觀念滯后相對滯后。部分農村小學語文教師一味地按照老思路、老方法進行教學,簡單的認為小學語文教學僅僅是教學生識字認詞,而忽視了新課標要求下對學生的語文能力培養(yǎng)。不少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沒有站在大綱的高度,把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作為教學的重點,在教學思路上趨向公式化,教學方法模式化。事實上,小學語文教育這一啟蒙階段,對學生而言,除了生字詞語的積累,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對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的引導也是對學生的成長極為重要的。

二、解決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困境的建議

1. 回歸“主體”,提高效率。首先,教師無論何時都應該認識到,教學的主體和對象是小學生。為了更加適應新課標的要求,小學語文教師應當以學生為主體,改變泛泛而教的方法,從備課階段就應做足功課,根據大綱的要求,高度提煉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通過合理的課堂教學設置,使重點突出,教學思路明晰,詳略得當,課堂內容緊湊高效。

其次,小學階段是小學生的啟蒙教育階段,也是學生了解世界、認識事物的關鍵階段。語文教學的任務之一是引導學生通過語言閱讀能夠理解主要內容,形成其自身的體味和推敲形成自我判斷,把盡可能多的思考、判斷、歸納、賞析的機會還給學生。

再次,小學生這個階段是天性活潑、好動的。因此,教師尤其要尊重學生對文本解讀的不同感受,選擇學生所關心的問題作為學習內容,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幫助學生學得主動、生動,學得高效扎實,體會得深刻、真切,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學生無論是在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還是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等方面都有進步。

2. 因地制宜,大膽進行教學創(chuàng)新。在施行新課改的現階段,農村小學教師尤其要注意應當轉變教學理念,根據新課改的要求,將其精神貫徹落實到備課講課等一系列教學活動中去。結合農村教育教學的特殊環(huán)境,因地制宜,將一些先進的教學方式教學思路逐漸地融入學生的學習生活。例如:在講解《春》這堂課時,就可以利用農村處處可見春的足跡這一特點,帶學生踏青要求學生自行觀察并總結后在課堂上進行分享,從而使得學生通過親身體驗加深了對文章的理解。只有轉變了教學理念,從農村實際出發(fā),因地制宜,才能有動力大膽去創(chuàng)新,給孩子們廣闊的空間,帶領他們在語文學習的趣味海洋里游弋。

3. 教師應通過多種途徑,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學生是語文教學的主體,教師則是這一教學活動的發(fā)起者。因此,教師的能力素質高低也直接決定了農村語文教學的課堂效率高低。

首先,作為一名教師,一定要樹立良好的敬業(yè)精神,具有良好的職業(yè)操守。農村小學的留守兒童不在少數,對孩子的教育不得不算是一個問題。老師就更應當從各個方面關心自己的學生,教書、育人,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其次,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必須加強自身學習。通過自身知識面的擴大,教學能力的提高等,更好地挖掘出教材的內涵,在語文課堂上游刃自如,表達清晰準確完整,更好地吸引學生熱愛學語文。

第4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范文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教學;問題;措施;思想;培訓

【中圖分類號】G623.2

一、我國當前農村地區(qū)小學語文教學存在的問題

(1)農村小學語文教師師資力量不足,教師的整體素質不高。當前我國農村地區(qū)的小學語文整體的師資力量不足,許多西部地區(qū)普遍存在著一個老師身兼語文數學等好幾門課的"怪現象",許多老師經常是上完語文課接著又上數學課和其他學科的課程,一個老師身兼幾門課程的現象屢見不鮮,其中的原因就是教師師資力量嚴重不足,其中的原因不難看出就是由于師資力量嚴重流失,因為許多大學畢業(yè)生尤其是師范類的大學畢業(yè)生不愿因來農村地區(qū)任教,主要是因為農村自然條件較差以及待遇等等都不如城市地區(qū),因此很難吸引到高素質的大學畢業(yè)生自愿赴農村地區(qū)任教,而且目前農村地區(qū)的小學語文老師相當部分還是大專、自考等文憑,本科學歷的老師依然很少,自身的文化素質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由于缺少相關的培訓以及進修,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不能很好地跟上新時期的語文教學最新的理論思想,對于教學中的一些問題不能很好的解決,使得小學語文教學的水平得不到應有的提高和改善,疲于應對,難以很好地完成教學計劃。

(2)農村地區(qū)小學語文的教學硬件設備落后,不能很好地滿足實際的教學需要。當前我國農村地區(qū)的教學過程中缺少先進的信息設備,例如計算機、投影設備、多媒體教學設備等嚴重缺少,教室等也是十分的落后,近些年國家加大了對農村地區(qū)的中小學硬件設備的投入力度,農村地區(qū)的教育硬件設施水平有了極大的提高,但是與城市相比,依然存在著很大的問題,缺少先進的教學輔助設備,許多老師在上課的過程中依然采用傳統(tǒng)的粉筆和書本教學,同時相關的圖書資料、體育設施等也是嚴重缺乏,學生在課余時間攝入的知識量也是嚴重的不足,這些都嚴重的阻礙了農村基礎教育的發(fā)展。

(3)農村地區(qū)小學語文的教學思想落后,教學方法嚴重落伍。由于農村地區(qū)種種條件的限制,農村地區(qū)小學語文教師缺乏必要的教學新思想的培訓,教學理念和指導思想嚴重跟不上潮流,教學方法落后。許多老師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依然是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上課的過程中依然是教師講,學生被動的聽,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學生只是一個被動的知識接受者,根本談不上學習的興趣所在,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單純的只是為了完成教學計劃和任務,灌輸知識,而不重視對學生學習能力和興趣的培養(yǎng),沒有注重對學生的智力等的開發(fā),教學思路比較保守,這些都導致了農村地區(qū)小學語文教學舉步維艱,面臨著眾多的問題。

(4)農村地區(qū)的一些家長對學生的學習的支持力度不夠。由于農村地區(qū)家長的普遍的素質不高,因此在她們的頭腦中普遍有著讀書無用,知識不重要,許多小學生也受到這種思想的影響,輟學的現象屢見不鮮,因此早早的對學習失去了興趣,早早就進入社會打工,"為家里減輕負擔",這些都無形中給學校的教學教育帶來很大的影響。再加上現在我國西部地區(qū)許多農村地區(qū)的家長都外出打工,許多村莊早已形成了"兒童村"現象,老一輩人對小學生的思想有著很大的指導和影響,許多小學生早早的輟學打工,而且對學校里的小學生的思想也有不良的影響,這些都嚴重的影響到了農村地區(qū)的生源數量和質量,給農村地區(qū)的正常的基礎教育事業(yè)帶來不利的影響。

二、提高我國農村地區(qū)小學語文教學的相關的措施

(1)加大農村地區(qū)小學教師的待遇條件,實施西部計劃等措施來吸引大學生主動到農村地區(qū)任教。當前農村地區(qū)的小學語文教師師資力量不足,教師素質不高,很大的一方面的原因就是由于我國農村地區(qū)自然條件不足,教師待遇等還不足。因此國家相關部門應該在教師待遇等方面給予農村教師更大的優(yōu)惠政策,提高農村地區(qū)小學老師的相關的待遇,采取多種措施,例如大學生西部計劃,特崗計劃等,鼓勵更多的大學畢業(yè)生主動到農村地區(qū)任教,吸引他們主動參與到農村地區(qū)的教育事業(yè)中來,不斷壯大農村地區(qū)小學教育的師資力量,提高農村地區(qū)教師的整體素質,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的改善我國農村地區(qū)的小學教學現狀。

(2)國家相關部門應該進一步加大對農村地區(qū)中小學的投資力度,加大教育經費的投入和合理分布,保證教育資源的合理優(yōu)化配置,對農村地區(qū)學校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購進更多的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和多媒體設備,進一步改善當前我國農村地區(qū)的小學的硬件設施,只有硬件設施跟上了,才能談得上軟件設施,除此之外國家還應該號召發(fā)達地區(qū)對農村地區(qū)的教育的捐款和扶持力度,進一步改善當前我國農村地區(qū)小學教育的硬件水平,使教師在上課的過程中能夠很好地利用這些先進的教學設備,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

(3)加大對農村地區(qū)小學老師尤其是語文老師的培訓力度,使他們能夠很好地改善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來對學生進行現代化的教學,應該定期組織農村地區(qū)的中小學老師去那些城市當中的學校進行定期的聽課學習,學習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思想,通過定期的培訓、外出考察學習、進修等方式努力使他們接受先進的教學理論,提高教學的質量,使他們努力的提高自身素質的同時更好的服務于教學,同時應該進一步加大在農村地區(qū)的教育宣傳力度,努力對學生及其家長進行教育重要性的宣傳教育,使他們能夠充分的認識到教育的重要性,來進一步的為農村地區(qū)的教育事業(yè)做出貢獻。

三、總結

總之,當前我國農村地區(qū)的小學語文教學依然面臨著很大的問題,在實際的過程中必須從農村的實際情況出發(fā),因地制宜的采取有效的措施來加強農村地區(qū)的小學語文教學,為我國的總體的教育事業(yè)做出實際的貢獻。

參考文獻

[1]白秀玉.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現狀及方略淺談[J].學周刊,2012,34:51.

[2]史海龍.如何提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效果[J].學周刊,2013,17:35.

[3]余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困惑及應對措施[J].學生之友(小學版),2013,06:13.

第5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范文

關鍵詞:美育;美育意識;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1578(2013)01-0151-01

1 關于小學語文教育中美育地位、作用、內容方法及途徑

1.1 在地位上,小學語文教師的認識基本一致。都認為語文課能進行美育。

1.2 在作用意識中,我們發(fā)現音樂與美術是進行美育教育的主要學科,而被試者把語文列為進行美育的第一位,是否體現了教師授課的一種傾向性。其次,我們在對于語文知識、能力、思想道德的排序中可以看出,有42.1%的教師把語文知識排在第一位,而只有25.2%的教師把語文能力排在第一位,說明農村教師中重知識、輕能力的現象較為嚴重,打破這種局面,勢在必行。

1.3 在關于語文美育的內容方法的認識中,通過統(tǒng)計分析,我們還可以看出,被試對象對美育內容的認識已達到了一定的深度,如果加以引導,勢必對美育教學的發(fā)展產生一定的作用。

1.4 在關于小學語文美育途徑與方法,效果與要求意識中。討論從統(tǒng)計的結果中明顯感覺到,途徑與方法意識的欠缺與模糊,以直接影響了美育的效果,沒有具體的美育方法,已成為美育教育最直接重要的問題。在這一點上,不同學歷、不同職稱、不同年齡的被試者回答都十分明顯,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加強這一方面的培養(yǎng),形成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法體系,增強美育效果;其次,還顯示出大專學歷的教師對美育效果認識的模糊程度較明顯。這是否為在教師隊伍中只追求高學歷而不注重實際能力的教師提個醒,敲一下警鐘。同時上級部門也必須加大這一方面的培養(yǎng)力度和實施力度,使美育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發(fā)揮更重要的作用。在討論中還表現出,不同學歷,不同職稱,不同教齡的被試者都顯示出不同的差異和相關性,說明這三方面直接制約著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美育。這三方面考慮和引導教師的教學至關重要,從研究中我看到學歷并不是決定美育的重要因素。但不斷拓寬知識面,增強自身各方面技能必將推動美育的發(fā)展。

2.課堂實踐與討論,是小學語文美育教學的基本途徑

2.1 美育是現代化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他主要在于培養(yǎng)人的創(chuàng)造力,在語文教學中實行美育教學,便是一條切實可行的捷徑。例如:在字、詞、句的教學中,注意滲透美育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幫助學生盡快地掌握教學內容。如要求學生做到筆順正確、筆畫清楚、字型規(guī)范、結構勻稱、字距適度、字行分明、布局協調、整體美觀等,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又如在古詩中,詞句教學的美學滲透最為突出。

2.2 創(chuàng)設情境,由課內向課外延伸。比如在寫作訓練的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走出課堂、關注現實、熱愛生活,去大自然中感受朱自清《春》的氣息;去感受"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觀;去領會人間的真、善、美;寫出自己的體會。

3.小學美育標準對語文學科及教師的要求

3.1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學科的特點決定了閱讀過程不僅是語文知識的傳統(tǒng),聽說讀寫訓練的過程,而且是情感活動的過程,既作者的情感,教師的情感和學生的情感二者的溝通,但教師之心、學生之心,達到心心相通。這時候,學生懷著一種興奮的心情和強烈的自我表現欲望參與教學活動,頭腦清醒,思維活躍,能夠迸發(fā)出創(chuàng)造思維的火花,在特定情景之中,寓情于之理,使學生的性情得到陶冶,靈魂得到凈化,從而消除消極的因素,感受積極的情緒,最終獲得美的享受,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建立健全高尚的審美觀??梢赃@樣說,語文教學與美育相輔相成,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同時,語文教學又是作者美學思想的重要傳播手段。

3.2 小學語文作為人文學科,對學生心靈的震撼和影響也是很有力度的,也是深遠的。這是因為小學語文本身蘊涵的理念和感情,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美育都會發(fā)生潛移默化的作用。首先,小學語文教材歌頌了大批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如《畫雞蛋》、《一定要爭氣》、《愛迪生》、《兩個鐵求同時著地》等。這些科學家、畫家、名人刻苦學習,頑強拼搏的高尚品質,必將在學生的靈魂深處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其次,小學教材記敘的每一件事,都充滿著創(chuàng)造精神。這種勇于創(chuàng)造精神,必將對學生的精神世界產生強烈的震撼作用。第三:小學語文教材描寫了大量人文創(chuàng)造的"物",如贊美祖國幅員遼闊,山河壯麗、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人民智慧的《黃山奇石》、《頤和園》、《南京長江大橋》、《桂林山水》等,還有古今中外人們在實踐中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各種物品,在小學語文教材里也有大量反映,這是人類創(chuàng)造的結晶,也是對學生創(chuàng)性教育最有說服力的教材。因而;在創(chuàng)新中感受美、在美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便是成為新時期的又一亮點,同時小學語文也成為美育最重要的傳播途徑。

第6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范文

關鍵詞:農村小學;語文教學;應用探究

班班通的應用主要通過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的優(yōu)勢,使教師在備課階段能夠將文本、圖形和視頻等教學素材有機整合在一起,并利用進行計算機全面控制與處理的一種信息技術。它的應用不僅使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手段得到了及時更新,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加新穎、豐富的學習方法,同時,也可以在全面培養(yǎng)和鍛煉學生獲取、分析和處理信息能力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小學語文教育水平。

一、全面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與動機

興趣使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探索語文知識的關鍵動力,而學習對所學知識是否感興趣也對教學活動的順利展開有著重要影響。利用班班通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設計與組織,可以將錄像、投影等多媒體技術進行科學整合,進而為學生呈現更加直觀、生動的教學內容來刺激學生的感官,并全面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動機[1]。比如:在講解《富饒的西沙群島》的相關內容時,其中詳細的介紹了西沙群島美麗的景觀和豐富的物產,而對于農村小學生來說,對于文章中描寫的景色,以及海底中各種顏色與形狀的動物往往都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教師就可以充分利用學生這種好奇心,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視頻來為學生展示文章中描寫的各種景色與動物,這樣不僅能夠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得到全面激發(fā),也能夠加深學生對西沙群島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與印象

二、突破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對于農村小學語文教學來講,由于教育資源和條件有限,再加上小學生的思維和接受水平還處于形成和發(fā)展階段,因此,怎樣幫助學生突破小學語文學習中的重點、難點也逐漸成為了困擾農村小學語文教師的難題,也常常難以制定出科學、高效的教學方案[2]。而班班通的應用則有效解決了這一教學難題,針對一些重點、難點內容,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等技術將原本抽象復雜的內容通過更加直觀、形象的形式呈現給學生,進而幫助學生更加透徹的理解和掌握重點、難點知識。比如:在講解《望天安門》、《飲湖上初晴后雨》的相關知識時,僅通過教師的理論講解,學生很難對“天門中斷楚江開”“山色空蒙”等詞句有深刻的理解,也無法感受到天安門的壯麗。對此,教師就可以通過播放相關課件來為學生展示相關圖片與視頻,這樣不僅能夠快速的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學生通過觀看更直觀的圖片與視頻也能夠對原本無法想象的景色有更透徹的理解,進而引導學生輕松的掌握語文學習中的重點、難點,實現預期教學效果與目標。

三、利用班班通加強德育教育

在語文教育中加強情感教育也是提升教學質量與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學生認知特點,以及教學內容與要求,科學恰當的應用班班通設備,這樣不僅能夠在開展語文教學活動過程中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增強學生情感體驗,也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接受良好的思想教育。比如:在講《王小二》一課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電視劇中小英雄機靈、勇敢,以及壯烈犧牲的相關片段,進而利用小英雄表現出的精神去感染學生,震感學生的心靈,從而讓學生在充分掌握所學知識的同時,不斷升華自身情感[3]。

此外,從前在組織家長會時,常常都是教師一個人在支撐整個活動,久而久之,不僅難以獲得理想的活動效果,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家長的參與積極性。而利用班班通設備,則能夠為教師提供極大的方便。比如:在開展家長會過程中,教師就可以為家長與學生播放《和孩子在一起》等類似的視頻,讓家長深刻認識到陪伴對孩子健康學習、成長的重要性,并利用一些比較有趣的方式來展示學生的考試成績,并設計一些互動游戲,這樣不僅拉近了孩子與家長的距離,也實現了預期目標。

四、利用班班通拓寬學生的學習視野

在傳統(tǒng)語文作文教學中,通常都是先由教師結合寫作要求與方法進行講解,然后再引導學生按照相關要求進行寫作練習,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常常會面臨無從下手的寫作困境,并且寫出的文章質量也不高,雖然也有一些作文水平較高的學生,但學生的整體寫作興趣和能力卻一直難以得到顯著提升。對此,教師就可以利用班班通來改變作文教學模式,比如:在講解完《北京的春節(jié)》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北京人過春節(jié)是各種熱鬧的場景,進而在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的同時,拓寬其學習視野,也可以為學生提供幾幅圖片來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進行寫作,使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得到全面培養(yǎng)與鍛煉,進而從整體上提高學生寫作興趣與能力。

總之,班班通的應用不僅能夠為農村小學語文教育提供更優(yōu)質的資源,也拓寬了教師的創(chuàng)新空間,為語文課堂教學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結合實際教學需要,將班班通與語文課程內容進行有機整合,并針對學生不同階段的認知特點采用不同的應用策略,進而促進教學水平的不斷提升。但同時教師也要注意,對于班班通的應用應充分結合教學需要,不能盲目應用,避免產生依賴性。

參考文獻:

[1]欒.淺談“班班通”對農村小學語文教學的影響[J].關愛明天,2014,(8):155-156.

第7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范文

關鍵詞: 農村小學語文教學 作業(yè)設計

不少教師在作業(yè)的布置上更多地注重基礎知識、技能的訓練而忽略了課程目標,使學生感覺沒有成就感,很多只是機械地應付,甚至不完成作業(yè)。如果教師能精心設計作業(yè),減少作業(yè)數量,難易適中,形式新穎,讓學生感到新鮮有趣,這樣不但不會使學生感到是個負擔,反而會積極去完成,效果也會明顯提高。作業(yè)設計是教學工作中的基本環(huán)節(jié),也是實施素質教育、進行課程改革的重要載體,其研究對于小學教學實踐的深化和教學理論的建設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布置思維化作業(yè)

教師應遵循新課改精神,體現語文作業(yè)活潑多樣化,布置一些學生內心真正喜歡,能提高學生能力的作業(yè)。

(一)想象性作業(yè)。兒童的天性是富于幻想,想象力的發(fā)展大大有利于兒童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

(二)記憶性作業(yè)。記憶是成功之母,記憶的知識越多,“庫存”也就越多,將來可提出的“貨”也就越豐富?!八烙浻脖场憋@然是不行的,提高記憶力應幫助學生找到適合自己的記憶方法。有些學生聯想記憶好,能夠做到由此及彼,只需記住頭尾,便能記住整體;有些學生情緒記憶好,特別高興或悲傷時記憶的東西就相當牢固。因此,要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布置不同的記憶性作業(yè)。

(三)推理性作業(yè)。推理是有嚴密邏輯性的,根據線索推測下一步的發(fā)展。學生很喜歡偵探故事,教師可以借助驚心動魄的故事,告訴學生一般的推理方法,學著運用推理方法來指導新一輪的學習。如非常受學生喜歡的猜字謎、填成語等形式。

二、布置生活化作業(yè)

學生的學習特點決定了教師教學的手段、方法與過程。要發(fā)展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實踐能力、概括能力等,教師必須努力創(chuàng)造條件,讓言語實踐活動在課堂中變單純的問問答答為其他多種形式的學習。讓作業(yè)回到生活,使作業(yè)變得親切、生動起來,在生活中完成“作業(yè)”,也能達到獲取語文知識的目的。

(一)“聽”培養(yǎng)聽的品質。聽的品質對于一個人很重要,生活中有許多要求去聽的事情。在生活中,可以布置學生認真聽爺爺奶奶講講過去的故事,聽一聽鄰里近期又發(fā)生了什么趣聞,然后講給班里的學生聽聽。

(二)“說”訓練說的準確性。學生在家里能無拘無束,想說什么就說什么。為此,在家里可以進行有目的的說話訓練。學生往往愿意把在學校里發(fā)生的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訴父母,基于此,老師可以通過家長會事前和家長交流好,提醒家長在孩子說話時適當指點孩子說話要通順、連貫,有重點,用詞恰當,等等,將語文學習融入生活中。

(三)“讀”引導思的方向。一邊讀書一邊思考是一種有效的學習方法。在生活中,學生不僅可以讀書,還可以讀標語牌,讀小動物,等等,拓寬讀的視野。認真思考標語牌的意思,仔細觀察小動物的生活習性,等等,并在此過程中進行觀察方法的指導,要求“讀”出重點和特點。

(四)“寫”真實的感受。在通過聽、說、讀的訓練后,就可以要求學生把生活的真實感受用語言記錄下來。

三、布置個性化作業(yè)

現代教育思想認為:成功的教學應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釋放學生的創(chuàng)造,張揚學生的個性。語文學習原本就應該是一個動態(tài)的、充滿靈氣的個性活動,每個學生都是作為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參與教學活動的。語文作業(yè)在考慮共性的同時,也要兼顧到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此還要設計一些符合學生個性的作業(yè)。

(一)獨創(chuàng)性作業(yè)。蘇霍姆林斯基說:“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fā)現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特別強烈?!睂嵺`性、開放性的作業(yè)正好滿足了學生這一強烈需要。所以,作業(yè)形式還應打破常規(guī),鼓勵學生展現不同的風采,培養(yǎng)敢于創(chuàng)造嘗試的性格。

(二)注重趣味性作業(yè)。小學生最大的特點就是好奇心強,因此,在設計作業(yè)時我很注重趣味性,使作業(yè)題目一下子就能吊起學生的胃口,激發(fā)其求知欲。

(三)側重實踐性。實踐就是讓學生自己動手做,這很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讓學生在實踐中獲得直接的經驗,把獲得的知識和經驗再用于實踐,在進行實踐性作業(yè)的過程中,有時可以通過大自然中的現象對課文知識進行驗證。

(四)提倡開放性。在小學語文課本中有不少可以讓學生發(fā)散思維的“空白”,我注意挖掘這些潛在的因素,設計開放性作業(yè),讓學生發(fā)散思維敢于提出各種問題。

作業(yè)是語文教學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師應拓寬語文學習途徑,憑借一定的作業(yè)形式和內容,伴隨一定的學習活動,使學生更好地學習和全面發(fā)展??傊?,在今天的語文教學中,我們不要純粹地讓學生做作業(yè),而要為了學生的身心健康,還給孩子們一片自由、晴朗的天空。

參考文獻:

[1]許培卿.從課程開放視角談小學語文作業(yè)設計[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05).

第8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范文

一、農村小學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

教師文本鉆研不深,讀書不到位。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不能根據學科教學規(guī)律安排教學內容,教學思路不清晰,隨意性大。低年級的閱讀教學沒有做到“寓識于讀,以識促讀,識寫結合”,寫字教學很少當堂完成寫字任務。高年級閱讀教學脫離文本隨心所欲地解讀,不注重對讀書的教學設計,目的性和層次性不明確,讀書指導不到位。學生的自主學習走于形式。有的教師認為自主學習就是讓學生想怎么讀就怎么讀,放棄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學中生怕學生不懂,仍是多講多問。即使安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機會,但途中叫停,學生必須半途而歸。

二、影響農村學生課外閱讀的原因

1.沒有開展課外閱讀適宜的環(huán)境。由于農村大環(huán)境影響,農村家長一般都舍不得買書報雜志。而不少農村小學因缺乏資金,也不能建立一個像樣的圖書室。藏書數量少,過時的多,實用性低,根本沒有開展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的時間和空間,導致學生的課外閱讀受到限制,達不到預期效果。

2.多數農村學生不會自覺讀書。由于農村學生家長大多忙于外出打工、奔波于田間地頭,而對孩子疏于管理、引導,甚至放任自流,長期下去,孩子們大多懶散成性,沒有形成一種良好的讀書習慣,多數學生不會自覺讀書。雖然老師也強調學生要多看課外書,但他們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方法,只能囫囫吞棗,完成老師的任務,收益不多,因而感受不到課外閱讀給他們帶來的快樂。

三、如何加強農村孩子的課外閱讀

1.挖掘書源,讓學生有書讀。學校、家庭、社會都要積極為學生創(chuàng)設閱讀條件,保證孩子們有書讀,有“許多花”來“釀蜜”。通過家長會、家訪向家長宣傳課外閱讀對豐富學生的知識、開發(fā)智力、陶冶情操,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意義,要求家長多帶孩子到書店、圖書館,幫助孩子選擇合適的圖書。一般說,低年級學生以拼音讀物為主,中、高年級學生逐漸可過渡到純文字讀物。

2.激發(fā)興趣,讓學生愛讀書。學生對閱讀具有深厚興趣,本身就是課外閱讀實踐成功的一個重要標志。

(1)故事誘導激趣,引發(fā)農村孩子課外閱讀濃厚興趣。喜歡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老師可利用班隊課、思想品德課給學生講一些有趣的故事。一聽到老師要講故事,學生都會個個精神抖擻,雙耳直豎,故事或驚險、或奇特、或令人感動,孩子們漸漸被感染、被陶醉,正當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情感起伏的緊急時刻,教師嘎然而止,神神秘秘地告訴孩子:故事情節(jié)錯綜復雜,要知更精彩情節(jié),請自讀原文。此時教師不失時機地向學生推薦出相關的讀物。這樣讓學生在享受故事情節(jié)所帶來的奇妙境界中感受到課外讀物的誘惑,主動去進行閱讀。實踐證明,只有培養(yǎng)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學生才會變“要我讀”為“我要讀”。

(2)榜樣激勵,書中體驗,培養(yǎng)學生課外閱讀興趣。根據學生仰慕英雄、名人的特點,可以給他們講一些名人名家愛讀書的故事。告訴學生,古往今來凡對人類有貢獻的人,無不是博覽群書、勤奮學習的典范。以榜樣的力量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鼓勵他們熱愛書籍,從書籍中汲取無窮無盡的營養(yǎng)和糧神食糧。學生被吸引了,就會熱情地去閱讀。然后注意循序漸進,先易后難地引薦一些適合孩子的口味的書,如童話、寓言故事、科普讀物、詩歌,甚至名家名篇等。這樣做,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3.開展活動促訓練,助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課外閱讀關鍵在于堅持,只要持之以恒地激發(fā)學生的讀書興趣,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讀書就會逐漸成為自覺的行為。

(1)組織閱讀檢查與交流。對學生的課外閱讀必須進行考查,了解學生閱讀的情況,肯定課外閱讀的收獲,發(fā)現存在的問題,以便更有效地指導課外閱讀。教師還可以定期安排一節(jié)課組織學生開展形式多樣的課外閱讀交流活動,同學之間的交流是最直接、最貼近的思想傳遞,最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可以使他們互相取長補短。

第9篇:農村小學語文教學范文

一、問題要有一定的開放性,給學生提供更大的探索空間。

教師在課堂提問中要把握好“度”,要難易適中。小學語文的教學活動,教師的提問不能僅僅使用傳統(tǒng)教學的提問方式,一問一答,一答一個準,只提供一種可能答案,一種解決途徑,結果堵塞了學生的思路。教師的提問要符合不同年齡、不同地區(qū)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實際生活經驗,給學生一定的探索空間。讓學生在問題的推動下展開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維活動。在農村小學的學生,接受知識,反饋知識和表達方式上,與城市學生有一定的不同和差距。教師們要俯下身中他們中,處身涉地的體會它們的思想,認識學生的不同,了解學生的差異,掌握他們的知識結構和認知能力的現狀,結合各方面的信息,在所有學生產生大量的答案的同時,獲得新奇、獨特的反映,從而培養(yǎng)思維的廣闊性和靈活性。開放性的問題能夠拓寬學生的思維,讓學生打破一般的思維方式。

二、問題要有指向性,給學生提供一定的思維方向。

教師提出的問題要有針對性,要根據每節(jié)課的教學要求,針對教材的重點和難點,以及學生的原有認知設計問題,不能離開教學目標,漫無邊際地提一些問題。小學教師所提的問題情境并不神秘,應該是學生生活范圍中所感受到的,但又不能直接用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加以處理。雖然熟悉但是又不能馬上解決,才產生疑惑,引發(fā)思考,促進探索。這樣的情況很正常,老師必須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認識水平,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和“怪異”的思維和表現。在教學經驗的基礎上,部程式化的針對學生,而是通過將已有的知識信息重新組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對一的,小組式的,或者“搭班子”式的,把學生們融入一個課堂里的“自由環(huán)境”,最終為我們共同的一個目標——完成課堂教學任務互動,而達到問題解決的目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思維的全方位發(fā)展,開發(fā)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的智力。

三、問題要有突破性,根據學習進程及時追問或補問。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一開始的提問往往是啟發(fā)學生進行觀察,引導學生認知沖突,從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當學生根據教師的提問進行探究的時候,或許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偏離正確的思考方向,突破這一知識點,提高學生理解的水平。老師在課堂上要有意地發(fā)現和引導。首先老師要啟發(fā)學生去觀察,引導學生去認知沖突,從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思路。在研究過程中的追問或補問,就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概念的本質,使學生打下扎實的基礎,以便學到更多的知識。

問題要有趣味性,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高效課堂。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個幽默詼諧的問題,能提高整個課堂氛圍,能激發(fā)每個學生的學習興趣,能改變課堂教學節(jié)奏。小學生的注意力不能夠長時間的集中,這是老師們教學中的一個難題。我們在教學中多提一些他們生活相關又與課堂主題一致的問題,或突發(fā)性的提出一些他們“措手不及”的問題,打破他們慣性的以為老師的“常規(guī)”,讓學生處于時時新鮮、時時有趣的課堂情境中,讓每個學生對課堂教學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獲取了知識,使教師在在不知不覺中完成了教學任務,提高了學習興趣,達到了寓教于樂的學習效果。

問題要有多元性。

最好一個問題能夠涉及多個方面,能夠讓學生從各個不同層面來理解,多方位來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使學生的思維得到拓展和提高,達到了一箭多雕的效果。比如:在二年級識字教學中,可以讓學生多提一些識字的方法,猜字謎,換偏旁,加偏旁等多種方法,讓學生通過多種方法來識字,還可以通過,諧音等方式來幫助學生識字,一個字也可以通過音形意三方面來學習。利用工具書,多收集一些象形字,在課堂上演示字體的產生、演變和發(fā)展好過程,把現代字體的來龍去脈告訴學生,同時因為漢字象形的這一特殊因素,培養(yǎng)學生在形象思維的作用下,增強對漢字的直觀感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