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祖國風光的古詩范文

祖國風光的古詩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祖國風光的古詩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祖國風光的古詩

第1篇:祖國風光的古詩范文

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要求閱讀教學要讓學生“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能夠“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而“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正是古詩文這片園地能給孩子們的寶貴的滋養(yǎng)。

我們常常諄諄教導學生愛祖國、愛人民,有崇高的理想和正確的人生觀。何謂“崇高”?孰為“正確”?在古詩文中就有具體的最好的注解。

憂國憂民的熾熱情懷,對理想孜孜不倦,至死不渝的追求是古詩文里的最強音。“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從古到今,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兒女都積極入世,把“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作為自己的不變理想。他們窮則獨善其身,富則兼濟天下。所以當“生”與“義”二者不可兼得時,孟子舍生取義,曹操即使暮年,依然壯心不已;所以有了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博大,有了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所以有了身處濁世、身居陋室的卓然高潔,當國破家亡時,一直婉約纏綿的李清照有了“生當作人杰,死也為鬼雄”的吶喊……

我想,當這些鏗鏘的聲音撞擊著學生的心靈時,那些不朽的名字也烙在他們心底,那些高大的形象也就矗立在他們的行為世界。

古詩文中對祖國河山深情描繪,美好自然的款款抒寫,猶如綿延千年的山水長軸。漫步其中可以激發(fā)學生熱愛祖國山川,關注美好自然的情感,促進他們珍愛生活,保護環(huán)境的自覺性。因為這里有“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北國風光,有“千里鶯啼”“綠肥紅瘦”“煙雨樓臺”江南美景。春有“吹面不寒”的“楊柳風”,“遙看近卻無”的草色;夏有那“接天’’的“蓮葉”,“映日”的“荷花”,“稻花香里”的“蛙聲”;八月的洞庭“氣蒸云夢”,“波撼岳陽”;隆冬的飛雪染白邊塞,猶如“千樹萬樹梨花開”。

徜徉在古詩文的寫景王國里,孩子們應該感到放眼祖國

河山如畫,回首生活如詩。作為老師,自然應該能引導他們

思考探討如何讓千年河山繼續(xù)如畫般美麗,自己的生活如詩

般芬芳。

在古詩文里離別和挫折不是現(xiàn)在中學生所認為的不盡淚水和不絕的哀嘆。聽:“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是何等的豪邁自信,“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此鄰”是怎樣的真摯灑脫;看:李白乘興進京,失意離去高唱“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钡臉酚^、執(zhí)著;幾起幾落的蘇軾對月而歌“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的豁達、深邃。

古詩文里不光有做人的指南,還有學習的導師?!皽毓拭嬷隆?,“學而時習之”告訴我們學習的方法。方仲永的故事應該給學生生動深刻的啟迪:勤奮學習才是一個人成才成功的關鍵。而宋濂現(xiàn)身說法,娓娓道來的是學習要謙虛、刻苦……

古詩文除了能給學生靈魂的洗禮,精神的滋養(yǎng),情操的陶治,還能以語文的本色,給學生語文的營養(yǎng)。

古詩語言凝煉、優(yōu)美、準確,外在清瘦而內(nèi)在豐腴。它們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還是如何遣詞造句,增強語言表現(xiàn)力的磨刀石,是怎樣立意、構思、選材、表達的藍本?!霸旎娚裥?,陰陽割昏曉”的“鐘”字寫出詩人對泰山的無限鐘愛,“割"一字千鈞,寫出了泰山的雄奇壯美,“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的整齊雙關;“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的含蓄委婉,“興,百姓苦,亡百姓苦”的一針見血震聾發(fā)聵;《蒹葭》的一詠三嘆,《馬說》的言在此而意在彼,《桃花源記》的虛構與真實,《三峽》的結構,《出師表》的主題……

第2篇:祖國風光的古詩范文

一、品讀詩歌語言的凝練美

詩歌要求用高度概括的藝術形象最集中地表現(xiàn)社會生活,表達思想感情,因此在語言上要求凝練、集中。元稹的《行宮》:“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閑坐說玄宗?!倍潭潭畟€字。包含這么多的信息: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勾勒出一幅生動的畫面,而這畫面又不禁使人浮想聯(lián)翩:宮女曾經(jīng)花容月貌,卻被禁錮在這凄涼冷清的古行宮中,看花開花落,年復一年,紅顏已去,白發(fā)徒增,唯一的話題是回顧天寶時代玄宗遺事。此情此景,令人唏噓不已。凄涼的身世,哀怨的情懷,盛衰的感慨,都從這短短的篇幅中表現(xiàn)出來了,語少意足,余味無窮。這首詩語言凝練,是寫景、言情、敘事時以少勝多的典型作品。

當然,并不是凝練就意味著體裁短小。杜甫的“三吏”“三別”就都采用長篇敘事詩的體裁,用凝練的語言,對安吏之亂期間不同的社會側面進行描寫,表達出了深刻的社會內(nèi)涵。

詩歌語言的這一特點,促使詩人對語言進行反復錘練,力求言簡意賅、筆筆傳神,在有限的詩行詞句中,準確、鮮明、生動的表現(xiàn)出事物的特征,勾勒出生活場景。

二、品讀詩歌語言的抒情美

抒情是詩表現(xiàn)生活的基本方式,《毛詩序》云:“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币虼?,詩歌語言也就適應詩歌這種體裁的特點,或直接或儲蓄地抒發(fā)主觀情感。

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jīng)》,其內(nèi)容由風、雅、頌三部分組成?!帮L”指“國風”,其中很多作品是當時人民群眾的口頭創(chuàng)作,如《七月》、《伐檀》、《碩鼠》等詩篇以強烈的抒情性語言表達了百姓對統(tǒng)治階級的憤慨和對幸福、自由生活的向往?!而d羽》《兔愛》表現(xiàn)的是百姓在沉重徭役下的痛苦,《蒹葭》、《關雎》、《桃夭》、《氓》反映愛情與婚姻的內(nèi)容?!对娊?jīng)》中有對男女青年戀愛過程中的心理的描繪,有對婚姻幸福的描繪,有對婦女在家庭與婚姻中不幸命運的嘆惋,而這些詩篇無不包含著真摯的情感。

屈原的《涉江》以熾熱的筆墨,表現(xiàn)了詩人對光明的執(zhí)著追求,對人生的熱愛以及決不向惡勢力屈服的光輝峻潔的人格,抒發(fā)了熱愛祖國、同情人民、不惜犧牲自我的深摯感情。千百年后,我們?nèi)詾橹袆?。詩人就像春蠶吐絲,抒發(fā)的情感悠久綿長。

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感情的抒發(fā)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愛用直接抒情的方式,詩人能直抒胸臆,感情濃烈,但有時不免顯得突兀、生硬和粗糙。而采用間接抒情的方式,詩人或觸景生情,或寓情于景,較之直接抒情更加的儲蓄、自然。

三、品讀詩歌語言的音樂美

在各種文學語言中,詩歌語言最富音樂性。詩歌的音樂性主要體現(xiàn)在節(jié)奏、音調(diào)、疊詞和聲情四個方面。

詩的節(jié)奏主要指詩句中的長短、強弱不同的音有規(guī)律地反復。安排停頓間歇是形成詩歌節(jié)奏的重要手段。如果各詩句停頓次數(shù)均勻,就會形成鮮明的節(jié)奏。我國古代詩歌停頓規(guī)律性很強,一般是四言二頓,五言三頓,七言四頓。如四言詩“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五言詩“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七言詩“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其次,韻律也是形成詩歌節(jié)奏的一個要素。韻律也稱押韻,是指同韻母的字在相同位置上有次序地重復出現(xiàn)。押韻的目的是為了聲韻和諧,同類的字音在同一位置上重復,構成聲音的回環(huán)美,這樣有助于加強詩的節(jié)奏感,達到和諧整齊審美效果。如李益的《喜見外弟又言別》:“十年離亂后,長大一相逢。問姓驚初見,稱名憶舊容。別業(yè)滄海事,語罷暮天鐘。明日巴陵道,秋山以幾重?!表嵞_分別是逢、容、重,都屬于平聲韻。全詩語言平仄錯綜,起伏變化,但又在音韻上取得統(tǒng)一和諧。

詩歌的音樂性還體現(xiàn)在音調(diào)上。音調(diào)是指詩歌中字詞聲音之間的整體關系。中國古典詩詞的音調(diào)主要是借助平仄組織起來,它的主要作用是借助字音有規(guī)律的抑揚變化,使音調(diào)和諧。

詩歌的音樂性還體現(xiàn)在多借助雙聲詞、疊韻詞、疊音詞和象聲詞來達到音調(diào)和諧的效果。如《詩經(jīng)》中的《桃夭》中有“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夭夭”“灼灼”為疊詞,又《關雎》中有“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窈窕”、“參差”、“寤寐”又是雙聲詞,“關關”為象聲詞。又有“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這些疊音詞使這首詩質樸、清麗,情趣盎然,使音律和諧,讀起來瑯瑯上口,聽起來聲聲悅耳.。

體現(xiàn)詩歌音樂性的另一要素是聲情。詩歌音樂美的效果并不單純由聲音組合來達到,還必須有聲和情的統(tǒng)一。只有達到聲情和諧、聲情并茂,詩歌的音樂美才算是完善的。如杜甫的《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詩人用早快淋漓的語言和輕快跌宕的旋律,表達其大喜過望、開懷暢飲的情緒,被稱為杜甫的第一快詩。而誦他的《登高》,須放慢節(jié)奏,拖長聲調(diào)。因為,這首詩的基調(diào)是感慨蒼涼,抒發(fā)的是詩人低沉的感情,因此節(jié)奏要遲緩而沉重,只有這樣,才能走進詩境,聆聽詩人的心聲。

四、品讀詩歌語言的繪畫美

中國古代詩詞講究“立象盡意”,“象”即形象畫面,“意”及主觀情感,意思是詩人的情意要融注在形象畫面中,而不要特別的說出來。宋代詩人兼畫家蘇軾稱王維的詩與畫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可見,詩與畫在再現(xiàn)客觀世界、狀物與抒情上是有共同之處的,即如古人所謂“詩畫共源”,“詩畫一律”。

但是,詩是語言藝術,以把抒情見長,而畫的特點是以視覺塑造形象,因此,“詩中畫”還是不同于“畫中畫”。“詩中畫”比可視的畫要抽象一些,間接一些,但它在讀者心中引起的聯(lián)想遠遠超過了直觀的“畫中畫”。它可以超越時空,描繪流動復雜而變化的思緒與場景內(nèi)容,更為豐富。

因此,許多古詩詞描繪的畫面雖然簡單,意境卻很深刻。如描繪“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的美麗的田園風光,抒發(fā)了閑適愉快的情懷;捕捉“明月松間照,清泉古上流”的清秀的山水風光,贊美了空明境界和寧靜之美;描繪“一江春水向東流”“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的畫面,抒發(fā)了滿腹愁思。

五、品讀詩歌語言的跳躍美

第3篇:祖國風光的古詩范文

關鍵詞: 高中語文 詩歌教學 美育策略

學會鑒賞詩歌是提高青少年文化素質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但是如何盡快掌握鑒賞要領,充分感受到詩歌的美學概念呢?一些老師在教學詩歌時,往往只重視詩歌本身的讀、寫,單純地讓學生記、背,而忽視了整體詩歌的美學原理,這就違背了《語文課程標準》所提出的“中學語文課程應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言應用能力和一定審美能力”。怎樣才能在新課改下的高中語文詩歌教學中完善美育策略,更積極、迅速地向素質教育邁進?筆者在此作探討。

一、深情朗誦,激發(fā)學生感受美的形象

詩歌中美麗的自然風光、鮮明的人物形象,俯拾皆是。譬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西湖,“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山野;高唱“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高歌“何當痛飲黃龍府,高筑神州風雨樓”的,大義凜然的譚嗣同,為科學奮斗終生的竺可楨等,無不是讓人讀后動容的形象。

要讓學生很好地感受這些美的形象,首先要讓學生感同身受詩歌創(chuàng)作者當時所處的情境,而“美讀”就派上了用場。只有教師深情朗誦,透過語言文字,感知事物的表象,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審美知覺。

新課程教學標準要求教師引導學生朗誦,積極捕捉詩歌的語言信息,這樣才能讓學生有自己的領悟。如教讀《茶館》中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jīng)?,冰涼!”諧音雙關的語言,感受他凄涼和不滿的形象;吳祥子“你聰明,還能把那點意思鬧成不好意思嗎”所表現(xiàn)出的地痞流氓無賴的形象漸趨明晰。

從花紅柳綠的勃勃之春(《春》)到晴暖溫馨的濟南之冬(《濟南的冬》),從奔騰不息的長江三峽(《三峽》)到恬靜素雅的北國風光(《沁園春?雪》),更是教師和學生放聲朗誦的大好時機,在朗讀中,學生有了美的感受和啟迪,很快進入了情境。

二、認真鑒賞,培養(yǎng)學生欣賞美的思想

在詩歌教學中,教師不能僅僅停留在從前單純地讓學生背誦、辨詞析句、翻譯、試讀試講等方式的水平上,而應逐漸增加評論鑒賞的分量,多采用討論、改寫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欣賞能力和陶冶思想情操。在“教師分析教材、學生了解教材、教師教導學生”這三部教學活動環(huán)節(jié)中,學生起著決定性作用。要提升學生的詩歌修養(yǎng)水平,就應該從學生的具體情況出發(fā),實事求是地選擇和運用相應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例如同樣是思鄉(xiāng),不同的詩人可以通過不同的情懷來表達。余光中的《鄉(xiāng)愁》,是淡淡的,淺顯地向我們展示思鄉(xiāng)、思念祖國的情懷,而洛夫的《邊界望鄉(xiāng)》,則透露出更加強烈的感情,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講解兩名詩人所處的環(huán)境和所懷抱的心情,這樣才能讓學生容易理解體會這兩首思鄉(xiāng)詩歌內(nèi)涵的不同。

在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綜合考慮學生的興趣、知識、能力、理想、情感、審美意識等因素,讓他們在學習過程中,或聽或說,或讀或寫,或評或議,不拘一格,在發(fā)散性思維中習得知識、陶冶性情。

三、整體把握,開發(fā)學生的思維能力

一首完整的詩歌是一個整體,教師要引導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詩歌。因為精彩的形象和語言只有在具體的語境中才有生命力,才具有美學的欣賞價值。

我在聽課中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很多老師在教學中喜歡抽出詩歌中的一兩句經(jīng)典的詩句,讓學生記憶、背誦,然后分析。這種斷章取義的“名句賞析”其實破壞了作品的整體美感。詩歌鑒賞是一種整體思維式的精神活動,要防止僵化的、片面的解讀,教師要鼓勵學生從整體上把握詩歌的審美價值。對于一些有關聯(lián)的作品,從不同的角度、側面,認真對照,或相近,或相反,或同中有異,有異中有同,從中得出規(guī)律性的認識。例如,林逋的七言律詩《山園小梅》、陸游的詞《卜算子?詠梅》和的詞《卜算子?詠梅》,都是借梅花寄寓理想,比較點可以放在情景交融的意境上。林逋的詩借梅花表現(xiàn)自命不凡、風雅不俗的舊時文人形象;陸游的詞借“寂寞”、“群芳妒”、“零落成泥”的梅花形象,表現(xiàn)一種理想抱負無法實現(xiàn)的凄涼憂傷卻又傲然不屈的思想感情;的詞卻借梅花塑造了一個積極迎接春光和百花共享樂的革命者形象。

詩歌有其韻律和節(jié)奏。一詞一藻,一字一音,都不可略去,林徽因寫的《別丟掉》,富有韻律,那一句“一樣是明月\一樣是隔山燈火\滿天星里\只有人不見\夢似的掛起”。這里作者創(chuàng)造了一種情緒氛圍表達感情,用它的韻律與美感,使詩如畫如歌。從這里,就引申到畫了,詩如畫,畫如詩,一個好的畫家和一個好的詩人常常不分彼此,縱使不是畫家也懂得如何欣賞畫,如唐代著名大畫家大詩人王維,當代的畫家與詩人席慕蓉,他們都是畫家,也有很多好詩。對于詩,最重要的特點是意蘊美,對于畫,則是筆墨美。雖然繪畫早于詩歌,但是到現(xiàn)今最為人們所熟知的是詩歌,畫是視覺的藝術,而詩歌則是聽覺的藝術。最佳的平衡點就在于畫中有詩,詩中有畫。

第4篇:祖國風光的古詩范文

關鍵詞:交流;充滿情趣;開放

中圖分類號:G427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3)16-074-1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活潑是孩子的天性。學生的思想趨于成熟,他們渴望得到尊重,渴望一個展示的平臺。因此一個自主的教學模式便應運而生。那么自主的語文課堂應該做些什么呢?

一、孩子是“主體”,給孩子充分的交流空間

以前的語文課堂,學生只是可憐的傾聽者,談不上和誰去“交流”。我們要還給學生一個“交流”的課堂,實現(xiàn)“文本對話”、“師生交流”和“生生交流”。面向全體學生,鍛煉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要實現(xiàn)有序的交流課堂首先教師就要充分了解學生,將不同基礎、不同個性的學生搭配分組,以便實現(xiàn)“全體參與”;其次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進行交流,此時你將欣然體會到孩子們的活潑與可愛;然后對學生的合作學習進行檢驗,盡量向不同的學生發(fā)起提問,做到心里有數(shù);最后以激勵的語言進行評價。

二、課堂教學要充滿情趣

1.一個語文教師要充滿“激情”

語文教學范圍廣,意義深遠。在語文課中,如何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其基點就在于“情感”。一個沒有激情的教師,如何能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如何能讓學生充滿熱情地學習呢?因此教學時展現(xiàn)給學生一個“充滿激情的我”,能更有效地陪伴孩子度過每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如此才能充分地調(diào)動學生學習和參與的積極性。

2.尊重學生的需要,注重“激趣”

語文教學禁忌是“枯燥乏味”、“死學”、“死記”、“脫離生活”。因此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或直觀演示、或旁征博引、或巧設懸念……激發(fā)他們的閱讀欲望。創(chuàng)造“我要學”“我想學”的積極教學氣氛是擺脫語文教學禁忌的先決條件。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在教學二年級下冊《識字2》這篇課文時,我找來桂林優(yōu)美景觀的圖片和資料與學生一同欣賞,當形態(tài)各異的群山、清澈見底的湖水呈現(xiàn)在孩子們眼前的時候,我是那樣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他們渴求的眼神!他們太想了解桂林的山、了解桂林的水了!我扣之心弦地提出:“你們想去桂林嗎?你們還想說些什么嗎?”孩子們個個興趣盎然,躍躍欲試。“激趣”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過程也就“變苦為樂”,變得生動有趣了。

三、課堂教學體現(xiàn)開放性

1.給孩子一個展示平臺

“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更多的是學生的一種體驗、探究和感悟”。給孩子多大的舞臺,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課堂是什么???課堂是激情燃燒的動感地帶,是他們求知、創(chuàng)造、展示自我、體驗成功的平臺,是學生健康成長的地方。學生的潛力是無限的,關鍵在于教師是否給了學生足夠大的平臺。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有時簡直是我們難以想象的:一位教師在教學《烏鴉喝水》時,接觸到了兩組形近字,“鳥”和“烏”,“喝”和“渴”。這一直以來都是教學的難點,教師讓孩子們自己思考,竟得出了這樣的答案:對于“烏”的理解:“烏”表示黑色,“烏”比“鳥”少一點,是因為烏鴉全身都是黑的,以致于我們看不到它的眼睛了。對于“喝、渴”的區(qū)別,學生這樣說:“喝水”要用口喝,而且必須把嘴張大(形象說明“口”的字形),所以是口字旁;“渴”是因為口渴了特別想喝水,而想喝水并不一定要張大嘴巴,所以是三點水旁。

2.注重實踐,尊重學生的語言感悟

教材就是教學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給學生學習方法之后,接下來的應該是大量的實踐,只有在實踐中,學生的能力才能不斷鞏固、提高?;谶@個思想,我經(jīng)常搜集課外閱讀材料,推薦給學生閱讀。在教學《青松》后,引領學生閱讀背誦了《墨梅》、《秋菊》等十余首古詩,使學生們了解到了更多有關于借物言志方面古詩,而且無形中又積累了許多古代詩歌。另外,將《格林童話》、《唐詩三百首》、《365夜》等書籍推薦給他們閱讀,使其領悟書中的精妙所在!總之,教師要做一個牧羊人,把可愛的孩子們引領到最肥沃的草地上去盡情享受!教師讓學生通過“說”和“讀”把感情表達出來,課堂在這激烈的情感碰撞中進入。

四、引領感悟,注重積累

二年級上冊《識字2》描寫的是“南國風光”,如何讓學生去體驗作者熱愛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山山水水的情感呢?通過圖片、錄像資料展示美麗榕樹,而后,引導學生把自己美麗的家鄉(xiāng)介紹給大家。孩子們充滿著自豪感,飽含著對家鄉(xiāng)無比的熱愛之情贊美著……這樣,孩子們自然就感悟到了作者的情感,同時也將自己深深地感動。

第5篇:祖國風光的古詩范文

一、從初中語文的智能特點出發(fā),不斷加強互動交流

語文作為大家語言表達和人際交流的主要工具,具有明顯的言語智能,要想不斷發(fā)揮語文教學在提高學生口頭表達能力和人際溝通上的積極意義,我們必須要重視語文教學課堂中的互動交流。老師必須要跟學生建立友誼關系,主動關心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深入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以便根據(jù)學生的特長對其進行有針對性地輔導和教學,提高教學質量。同時,鼓勵學生在語文課堂中以分組討論的方式對所學內(nèi)容進行交流和討論,深化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學習《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篇課文時,老師們不能總是自顧自地將書本內(nèi)容灌輸給學生,或者單純地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在書本中尋找答案。老師們可以引導學生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對課文中的描述性語句,如“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椹;也不必說鳴蟬在樹葉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進行分析和討論,談一談這一個句子應用了什么修辭手法,使用這種方法有什么好處?作者想要表達的是什么樣的感情?該描寫有什么樣的渲染效果等。鼓勵同學們在討論中各抒己見,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深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此外,教師們應該改革教學方法,在做好備課工作的情況下學會巧妙設計問題,綜合考慮該堂課的教學重點及學生的具體水平,有針對性地進行發(fā)問,引發(fā)學生進行思考,同時又要保證該知識的難度是學生可以接受和理解的。這樣的科學提問既能夠發(fā)散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可以避免學生因無法理解問題而對語文學習失去信心和興趣。

二、構建多元智能化情境,引導學生融入語文課堂

語文是一門應用性較強的學科,老師們必須要科學構建多元智能化教學情境,讓學生走出課堂,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親身經(jīng)歷書本中主人公做過的事。這種情境教學設計不但包含了空間智能、自我認知智能,還涵蓋了自然觀察者智能,有利于學生對陌生的環(huán)境和事物進行接觸,深化其對文中描述的理解。

例如,在學習《社戲》這篇文章時,由于本文描述的是江南水鄉(xiāng)的景象和生活,生活在城市里的學生是很難感受到書中描寫的生活氛圍和氣息的,學生對書中主人公“偷豆吃”這一行為并不理解,也無法體會文中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因此,教師們應該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組織班上的學生到鄉(xiāng)村地區(qū)感受一下農(nóng)村生活,從而讓學生理解和感受文中關于鄉(xiāng)村童年趣事的描述,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又如,在進行朱自清先生的《春》這篇課文的學習時,老師們應該在書本內(nèi)容的基礎上創(chuàng)造教學情境,鼓勵學生融身到大自然中去體會春天的萬物。老師們可以通過組織春游和野炊等方式讓學生切身體會到課文中描述的各種景象,并引導學生用心感受文章中所表達的思想,深化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另外,語文教學情境的設計必須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具體情況。例如,在學習《醉翁亭記》這篇課文時,很多教師往往會選擇使用多媒體圖片展示醉翁亭,借以反映書中的情境。但是這樣直接以圖講課的情境教學方式并不適合學生,因為學生的年齡比較小,閱歷少,感悟能力有限,單靠看圖無法讓他們感受作者與民為樂的情懷。所以,老師們應該先介紹書中的人物背景和故事經(jīng)過,再使用圖畫點題,深化學生對文章的理解。

三、根據(jù)學生不同智能特點科學安排語文教學任務

老師們應該要在每次課堂教學之前認真分析課堂授課中可能會涉及到的智能,使語文教學內(nèi)容能夠與相關智能進行有效結合。例如,語文教材中的詩詞歌賦以及精品美文本身就帶有很多的美感,例如古詩“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還有寫景美文《桃花源記》和《濟南的冬天》等教材中收錄的作品,都很好地展示了祖國江南美景或者北國風光,描述了大自然的美麗景象,老師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引導學生體會課文中帶來的美的享受,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此外,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智能特長,有的學生具有較強的自然探索能力,有的學生在空間能力方面比較有優(yōu)勢,老師們應該了解每個學生的智能特長,科學地布置學生的學習任務。例如,在進行《鄉(xiāng)愁》這堂課的教學時,應該安排語言智能突出的學生負責相關文學作品的搜集,安排藝術智能比較有優(yōu)勢的學生負責收集一些抒發(fā)鄉(xiāng)愁的音樂作品,以便將學生的個人智能有效融入語文教學中,促進語文教學的智能多元化,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