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關(guān)于描寫荷花的詩句范文

關(guān)于描寫荷花的詩句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關(guān)于描寫荷花的詩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關(guān)于描寫荷花的詩句

第1篇:關(guān)于描寫荷花的詩句范文

蠟梅是我國的傳統(tǒng)名花,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傳說先民在四千年前就已開始種植觀賞了,到了西漢,武帝修建上林苑,遍選奇花異草入內(nèi),其中就有蠟梅花,但當時韻蠟梅是野生品種,花色淡黃接近白色,花瓣較尖,形似狗牙而被稱為“狗牙梅”或“狗莢梅”,武帝認為其名不雅,就命人將其改為九莢梅,蓋因其花瓣為9片?!跋灻贰币辉~至少在唐代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杜牧就有“蠟梅還見三年花”的詩句。宋代任淵在《黃庭堅詩序》里說:“香氣似梅花,類女工捻蠟而成,京洛人故謂蠟梅?!狈冻纱蟮摹睹纷V》也有“此物本非梅類,以其與梅同時,香又近,色酷似蜜蠟,故名蠟梅”的記載。清代劉灝的《廣群芳譜》中就曾提到罄口梅、荷花梅、九英等蠟梅品種,并特別指出開花最早,色深黃,香最濃的檀香梅是蠟梅的最佳品種。蠟梅在明代傳入朝鮮,后又傳八日本,再后由日本傳八歐洲。

蠟梅還有一個別名叫“素兒”,根據(jù)《賓月宴語》記載:宋代詩人王直方的父親家中,有許多侍女,其中有一個叫素兒,長得最美。在蠟梅盛開的時候,王直方折了一枝送給他的詩友晁無咎,晁賦詩答謝,其中有“芳菲意淺姿容淡,憶得素兒如此梅”之句。一時被傳為美談,一些文人便把蠟梅稱為“素兒”。

蠟梅原產(chǎn)我國中部,河南、湖北、陜西、江蘇、四川等地都有分布,人工栽培以河南省鄢陵縣的蠟梅矗為著名,有“鄢陵蠟梅冠天下”之美譽。此外,重慶、四川成都以及江蘇鎮(zhèn)江、揚州等地的蠟梅也有較高的知名度,其中江蘇鎮(zhèn)江還把蠟梅選為市花而廣泛栽培。

在鄢陵還有一個關(guān)于蠟梅的傳說:相傳有一天,汴京城(今河南開封)突然天昏地暗,狂風驟起,大風所到之處,瓦揭樹斷,就連皇宮門前的影壁墻也被刮倒了,皇帝想派人馬上修復此墻,但又疑暴風摧墻乃天帝發(fā)怒所為,恐違天意而有不測,考慮再蘭。仍無良策。次日早朝,百官朝拜之后,皇帝請大家商量萬全之策。有大臣出班奏到:“宮前影壁損毀,不宣重修,如若將鄢陵蠟梅移來一株,栽于此處,一則可使蠟梅枝成壁,二則可遮陰賞花,三則蠟梅花開正值新年,顏色金黃,更是吉祥之兆,望陛下三思。”皇帝聽后,愁眉舒展,即刻準奏。幾天后,一株上等的百年素心蠟梅從鄢陵運至宮中,栽于宮門前,正好與原來的影壁大小相同。臘月的一場大雪過后,這株蠟梅便在皚皚的白雪中欣然綻開了金黃色的蓓蕾,吐出了濃郁的芳香。皇帝到此一看,盛開的蠟梅花像一串串吊掛的金鐘,在凜冽的寒風中微微晃動,與白雪交相輝映,頓覺心曠神怡,不禁驚嘆“真乃國色天香,天下第一花也”這時飛來一只喜鵲,輕落在蠟梅枝頂。彈落了枝頭的雪花,皇帝見此雅興大發(fā),讓人取來文房四寶,畫了一幅《蠟梅飛鳥圖》,鄢陵蠟梅也因此名揚天下。

第2篇:關(guān)于描寫荷花的詩句范文

為使學生的文章有美妙的開頭,筆者充分利用語文閱讀教學,加強讀寫訓練,有意識地教給學生一些開頭的技巧,使作文的開頭能先聲奪人,從而有效地提高了學生作文的水平。

一、學會描寫引用法,使“鳳頭秀美漂亮”

所謂描寫引用法,就是通過描寫和引用名言警句、詩文,運用設問、比喻等修辭手法,把文章的開頭裝飾得更美一些,使人感到文采飛揚、意境高遠,吸引和感染讀者。

如《春》一文的開頭就展開了景物描寫:“盼望著、盼望著,東風來了,春天的腳步近了。一切都像剛睡醒的樣子,欣欣然,張開了眼。山朗潤起來了,水漲起來了,太陽的臉紅起來了?!北M管是概括描寫,但作者通過對初春的山、水、太陽等的描寫已經(jīng)把讀者帶入了一幅陽光照射下秀美的山水圖之中,融入對春的“盼、來、近”等難以抑制的喜悅之情中,給讀者以美麗和愉悅的享受。

我在引導學生初步賞析這些課文開頭的秀麗、高遠之美后,讓學生進行仿寫。有學生在題為“秋天的美”的作文中是這樣開篇的:多少文人雅士感嘆過春之美。提起這些,便讓人想起宋代詩人蘇軾的詩句“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多少人又因夏而欣喜若狂,讓人想起詩句“接天連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又有多少人想去那冰凍數(shù)尺的北極,每當此時,便讓人有“獨釣寒江雪”的夢想。而我一個15歲的青少年卻更愛“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的秋天,并要大聲贊美秋天的美。該學生巧妙地引用了古代詩人贊美四季之景的精湛詩句,并在對比中突出秋景之美,使人的眼前仿佛展現(xiàn)出一幅優(yōu)美的秋景圖。

二、學會開門見山法,以“首句標其目”

這里的“開門見山”是一種比喻,以比喻開頭就像開門一樣,就能從打開的門中看見遠處的山峰。意即文章的開頭就切題,直截了當,不拐彎抹角,不繞圈子,直奔文章的中心,直接點明文章的主旨。使用這種方法,能一下子引出文章的中心問題或主旨。

如《背影》一課,開篇就點題:“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多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睒闼氐臄⑹鲋刑N含著對父親的思念之情,濃厚的感情籠罩全文,同時為全文定下了感情基調(diào)。

再如《白楊禮贊》開篇:“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白楊樹是一種極其普通的樹,可作者開篇就說“實在不平凡”,既直抒對白楊樹的贊美和崇敬的感情,又吸引著讀者:因何而贊?使讀者帶著贊美白楊樹的感情急不可耐地往下讀,從而了解全文要寫的內(nèi)容。這種開門見山之效真是妙不可言。

在學生初步賞析到這些課文“首句標其目”之效后,我就激發(fā)學生也來露一手。結(jié)果有學生在《歡樂的元宵節(jié)》中有這樣的開頭:哇噻!期盼已久的元宵節(jié)終于到了!我們?nèi)胰说男那槎际旨?,個個主動請纓,參加家庭元宵慶賀活動。這樣開門見山,既直接點題,又總領(lǐng)全文,還為歡樂的節(jié)日奠下祥和、快樂的基調(diào)。

三、學會排比反復法,使“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

即在文章的開篇就運用排比、反復等方法,以產(chǎn)生勢如破竹、一唱三嘆的藝術(shù)效果,能夠給人一種應接不暇的感覺,感受作者語言的文采和氣勢,震撼讀者的心靈。

如《送你一束轉(zhuǎn)基因花》一文的開頭:“百合花代表純潔,康乃馨代表溫情,非洲菊代表支持,紅玫瑰代表濃濃愛意……”既有力地說明了各種花草在人們生活中的意義,又激起讀者對花草的濃厚興趣和熱愛之情,從而水到渠成地將讀者帶入到轉(zhuǎn)基因花的世界。

學生賞析這些課文,感受到了“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之藝術(shù)效果后,也禁不住內(nèi)心的激動,想自己來“秀”一手,結(jié)果寫的文章開頭精彩紛呈。如有學生寫的《我的語文老師》一文是這樣開頭的:“有人說,人生就像一場美麗的夢,五彩斑斕;有人說,人生像一首歌,有寧靜也有激越,我說……”再如學生作文《與壓力同行》:“出生時,生存是一種壓力;小時候,長大是一種壓力;現(xiàn)在,責任是一種壓力;未來創(chuàng)業(yè)更是一種壓力!”這些比喻、排比式的開頭,語言優(yōu)美、句式整齊,又有破竹之氣勢,催人奮進。

四、學會設置懸念法,達“一見而驚,不敢棄去”之效

“設置懸念法”就是在文章的開頭設置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以引起讀者的關(guān)注,激發(fā)人們閱讀的興趣,產(chǎn)生一睹為快之感,同時還可使文章更加曲折,顯現(xiàn)布局之美。

如《草》一文的開頭:“二班長楊光從昏迷中醒過來的時候,天已經(jīng)放亮了。他欠起身子,四下里打量著,回想著,好半天才弄明白:自己是躺在濕漉漉的草地上里?!弊x到這樣的開頭,讀者必然要問:“二班長楊光是誰?”“怎么會昏迷的?”“又為什么會躺在濕漉漉的草地上呢?”這一系列疑問必然會促使讀者一氣呵成地讀完整個故事。

第3篇:關(guān)于描寫荷花的詩句范文

花本作華,繁體字寫作“”,是一個象形字,像一朵枝葉繁茂含苞盛放的鮮花。后起的“花”和簡化的“華”都是形聲字,“化”是聲符,形符“艸”和“十”都是草的象形。關(guān)于“華”字的起源有許多傳說和考證,以及它又怎么作為我們中華民族的指稱出現(xiàn)的,都是一個十分值得思考的問題。

在陶文里,它就被繪制成一朵花(見左圖):甲骨文的“”字,就像一棵樹上繁花盛開的樣子(見下圖)。古時候,稱樹上開的花為“華”,稱草開的花為“榮”。后來“”才泛指草木之花。如《詩經(jīng)?周南?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華?!币馑际恰疤覙溟L得又鮮又潤,紅的花兒綻放光芒。”“華”用作動詞時,表示“開花”,如《詩經(jīng)?小雅?出車》:“昔我往兮,黍稷方華?!边@里的“華”表示“開花”。到了魏晉,才出現(xiàn)“花”字,這時候“華”和“花”才正式有了分工。“花”字用來表示花朵和具體的比喻義,“華”字則用來表示抽象的引申義,指光彩、光輝等。

“華”為什么成為漢民族的古稱呢?原來古中原地區(qū)生活著眾多民族的族群和部落,其中有三支最大的,那就是來自古羌族黃帝部落、古苗族蚩尤部落和古夏族炎帝部落,炎帝和黃帝的聯(lián)合大軍在中原與蚩尤交戰(zhàn),后來蚩尤大敗被殺,其部落或被俘虜,或被殺戮,其余部分就四散逃亡到南方或西南方,成為后世南方侗臺、苗瑤等各民族的祖先。炎帝和黃帝就成為中原主體民族的共同祖先。炎黃主宰中原后自稱“華族”或叫“華夏族”,以表示跟苗族的區(qū)別,更顯示自己的強大和繁榮。后來“華夏”,也引申為“中國”。唐朝孔穎達曾在經(jīng)文的注釋中說:“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華、夏一也。”華夏族大約形成于5000年前。

漢朝以后,民族融合趨勢加強,開始出現(xiàn)“中華”的族稱。至19世紀末,作為近代民族學術(shù)語的“民族”概念傳入中國,“中華民族”這個民族學詞匯也應運而生。雖然“華”“中華”“中華民族”這些族稱之間小有差異,但其內(nèi)涵卻是一致的,即指定居于中國領(lǐng)土上的所有民族。如果從文字學角度追溯,“中華民族”形成之初有三皇五帝,五帝時代的最后一帝――舜的名字就叫“華”。“五帝”時代是中國原始社會晚期部落實現(xiàn)大聯(lián)盟的時代。五帝的“帝”即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暗邸弊志褪呛髞怼暗佟钡谋咀?,即花萼或花蕾的象形字。在古文獻中可以找到一些相關(guān)的解釋。如:“帝者,生物之主,興益之宗?!薄耙蚱渖χ^之帝?!笨梢姟暗邸笔恰叭A”(花)的母體,是植物繁殖的根本。因此“帝”在上古主要指生育之功、生物之主。后來它的兩個孳乳詞“蒂”和“締”分化了“帝”的功能,“帝”就專指上帝和皇帝了。甲骨文的“帝”作花蒂形,由八卦的“風”、天地的分界符號和象征生殖的“”三部分組成(見右圖)。在甲骨文時代,“華”“帝”是同源字,都是原始生殖崇拜的象征。具體說,它們代表了女性社會,代表母系氏族制度下女性的特定權(quán)威地位。至今在文學作品中我們還能經(jīng)常見到這樣的描寫,把“花”(華)看作女性的象征,用來表現(xiàn)女性溫柔纏綿明凈之美。

魏晉之后產(chǎn)生“花”字,自此“花”“華”二字有了分工。“華”除了表示華夏民族和中華的意義外,還表示華貴、華麗和光華的含義,在一些成語中“華”仍然保留著鮮花、開花的本義,如“春華秋實”“華而不實”等;而“花”除了表示鮮花外,多表示美麗、花紋、色彩、花俏等義。魏晉后“花”的使用越來越泛化,例如“花費”“花白”“花點子”“花邊新聞”等更是新生的用法;種花、養(yǎng)花和花藝也成為流行的民間藝術(shù),關(guān)于花的傳說和故事也不斷豐富了起來。相傳古代皇帝舜的妻子娥皇、女英,與舜的感情甚篤,后來舜帝南巡歿于蒼梧之野,姐妹倆得知后,雙雙殉情于湘江,上天憐她們至誠的愛,將她們的魂魄化為江邊的水仙花。這個美麗凄婉的故事,為水仙花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傳說我國第一個女皇武則天酒后醉言,下令百花于降冬時節(jié)同時盛開,諸花不敢違抗,唯獨牡丹抗旨未放,顯示出堅貞的氣節(jié),武則天一怒之下,將牡丹貶謫洛陽。牡丹卻因此贏得更多人的喜愛與贊賞。至今,洛陽的牡丹仍極富盛名。牡丹花也就有了高貴的象征,被喻為“花王”。相傳古代有一群海盜,劫持了許多婦女和兒童,囚禁在一個孤島上。后來島上的食物吃光了,人們四處尋找食物,發(fā)現(xiàn)一種蒜頭一樣的草根,煮后很好吃,而且還能使身體恢復健康。這種既可食用又可潤肺止咳的花,其鱗莖狀的根好像百片組合成的,像一朵白蓮花,因此,人們稱它為百合。在我國,百合花就具有了吉祥如意的象征意義。蘭花名列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之一,《家語》中說:“孔子曰與善人交,如入藏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則與之俱化?!本褪钦f與正人君子在一起,如在養(yǎng)蘭花的房間里,被香氣所化。蘭花不嬌不媚,氣質(zhì)超凡脫俗,深受人們的鐘愛。傳說古蜀國國君望帝杜宇苦戀上了一位功臣的妻子,但又礙于道德約束,難以如愿,于是禪讓離開了蜀國,但仍苦戀不斷,后相思而死,死后化為杜鵑鳥,不斷啼叫:“不如歸!不如歸!”叫聲凄苦,動人心魄,以致啼出血來,把漫山遍野的花也染紅了。這種被染紅的花就叫杜鵑花。杜鵑花成為愛情忠貞的象征,詩人李商隱曾作《錦瑟》留下不朽的詩句,專門歌頌了這段傳說。這些傳說或故事大大豐富了中華民族的花文化。

【中西文化漫談】

西方人對“華”字和中華花文化了解甚少,但是對“花”的推崇和迷戀并不遜色于中國人,尤其在花的禮儀方面極具創(chuàng)造力,廣泛地影響著現(xiàn)代中國人。在西方文學中,花的傳說很多,對花的描寫也特別動人。

愛花,是人類愛美天性的突出表現(xiàn)。每年逢春,百花齊放,世界各國幾乎都有花節(jié)。中國的花節(jié)叫花朝節(jié)(簡稱花朝),傳說是百花生日,也是花神的生日。具體日期各地不一,中原和西南地區(qū)是農(nóng)歷二月初二,江南一般是二月十五。那段日子,正逢萬物復蘇、春暖花開,青年男女春情萌發(fā),是花前月下談情說愛的好時光。至于“花神”,相傳是指北魏夫人的女弟子女夷,傳說她善于種花養(yǎng)花,被后人尊為“花神”。晉人周處所撰的《風土記》一書記:“浙間風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競放,乃游賞之時,花朝月夕,世所常言?!薄按盒蛘小本褪寝r(nóng)歷二月十五?;ǔ?jié)在全國盛行,據(jù)傳始于武則天執(zhí)政時期(690~705)。武則天嗜花成癖,每到夏歷二月十五花朝節(jié)這一天,她總要令宮女采集百花,和米一起搗碎,蒸制成糕,用花糕來賞賜群臣。上行下效,從官府到民間就流行花朝節(jié)活動。在那時,正月十五的元宵節(jié)、二月十五的花朝節(jié)、八月十五的中秋節(jié),這三個“月半”被視為同等重要的傳統(tǒng)佳節(jié)。

在西方也有花節(jié),但各國時間各不同(一般定在五月一日),名稱不一。至于花神,叫flora(芙洛拉)。在古希臘神話里,宇宙之神所在的奧林匹斯山的花園一年四季都是一片花海,由花神flora掌管?;ㄉ袷且獯罄h古時所崇拜的司花女神,常作為青春的象征,早在古羅馬時就被薩賓人作為農(nóng)業(yè)神來崇拜。后來意大利人把每年4月28日至5月3日定為花神節(jié),節(jié)日期間人民有非常放縱的競技會,常用玫瑰花來裝飾自己和動物。花神這個形象從此也一直以年輕美女手持花束的姿態(tài)出現(xiàn)。人們對芙洛拉的贊美可以追溯到荷馬史詩,她是女性祥和、青春、健康,一切美好的代名詞。歷來畫家都喜愛借用神話中的花神來表現(xiàn)自己的審美理想,傳達人性、人情和人愛的思想感情。

正如漢字的“”跟風有關(guān),西方的花神是風神的妻子。說明“花”跟傳達愛情的風有密切的關(guān)系,反映了東西方文化中對自然美崇拜的共通性。傳說風神愛上了一位凡間女子,便強行將她作為妻子,后來那女子便成了花神。下圖就是風神艾俄羅斯搶走農(nóng)神之女芙洛拉的畫面。后來演化出許多優(yōu)美的故事,也生發(fā)出無數(shù)動人的富有情思遐想的花語。各種花具有非常獨特的美和象征意義。在希臘神話中,愛神為了救她的情人,急速奔跑,手上、腳上、腿上都被玫瑰的刺劃破了,血滴在花上,白玫瑰變成了紅玫瑰,因此紅玫瑰成了愛情的象征。在情人節(jié)這天,送給情人一枝紅玫瑰以表達愛意。相傳在古歐洲,有一名騎士帶著心愛的戀人在海濱游覽,他的戀人看見水中有一束花挺立,想采下插戴,騎士為博得她的歡心,涉水去采,不料被洶涌的潮水卷去。在他被卷走之前,還不忘將花拋在岸上,對著他的愛人喊:“不要忘記我!”此后,這花便得名勿忘我,成為相愛的信物,深受情侶們的鐘愛。在希臘神話中,有一位俊美王子叫納西薩斯,深得少女們傾慕,但誰都無法獲得他的愛心。后來,有一天納西薩斯在湖畔喝水,從水中看到自己的影子,十分得意,竟天天在水邊徘徊,顧影自憐,終于蹈水而死。有一位愛慕他的少女對他的死感到很悲傷,到處尋找他的靈魂,在他溺水的地方,看到一株美麗的花,總不斷向水中的影子含笑點頭,那就是水仙花。一品紅在圣誕來臨時開放,火紅耀目。在歐美,一品紅是圣誕節(jié)必不可少的應時花卉,象征了基督誕生的喜悅。其花鮮紅的色彩,長時間不褪色,象征永恒的生命。而那似火焰般燃燒的顏色,又似在訴說:“我的心在燃燒。”在希臘神話中,有一則關(guān)于風信子的傳說:太陽神阿波羅與宇斯的外孫許阿辛托斯很要好,西風神很妒忌,在一次阿波羅投擲鐵餅時,西風神把鐵餅吹向了許阿辛托斯的頭部,血液從許阿辛托斯的頭上流出,長出了一株鮮花,就是風信子。郁金香色彩艷麗、高雅、端莊而略帶矜持。在“鮮花之國”荷蘭,隨處可見郁金香。在大仲馬的名著《黑郁金香》中,那歷經(jīng)千種磨難培育出的黑郁金香被視為勝利和美好的象征,也使得郁金香更為世人矚目和喜愛。

顯而易見,東西方的花文化有同也有異,可是對美的欣賞和贊美是一致的,不過在具體的象征意義上又有不少差別。

西方花文化中體現(xiàn)的象征意義――

漢語花名 英語花名象征意義

水仙 narcissus 自尊/單戀

石榴 pomegranate 相思/永生

月桂 victor's laurel 勝利/不誠實

報春花 polyanthus 初戀/自作多情

木棉 bombax 熱情

紫丁香 lilac 青春的回憶

紫荊 chinese redbud 故情/手足情

百合 lily 純凈/神圣

紫羅蘭 violet 信任/愛的羈絆

桃花 peach blossom 被你俘虜

杜鵑 azalea 愛的快樂/節(jié)制

鈴蘭 lily-of-the-valley 纖細/希望/純潔

牡丹 tree peony 富貴/羞怯

銀杏 ginkgo 長壽

芍藥 peony 害羞

蝴蝶蘭 moth orchid 幸福/純潔/吉祥

蟹爪仙人掌 christmas cactus錦上添花

郁金香 tulip 名譽/慈善/美麗

茶花 common camellia 美德/謙遜

千日紅 common globe-amaranth 永恒的愛/不朽

梔子花 cape jasmine 喜悅/純潔

木槿 hibiscus 勸告/短暫的美

風信子 hyacinyh 悲哀/永遠懷念

百子蓮 african lily 愛的來臨

牽?;?morning glory 愛情/依賴

君子蘭 kaffir lily 寶貴/高貴

含笑花 banana shrub 矜持/含蓄

非洲菊 african daisy 神秘/興奮

含羞草 sensitive plant 敏感

茉莉 jasmine 你屬于我/親切

豬籠草 pitcher plant 財源廣進

凌霄花 trumpet creeper 好高騖遠

康乃馨 carnation 溫馨/慈祥

雞冠花 cockscomb 永生/愛美/癡情

荷花 lotus 神圣/純潔

大理花 dahlia 移情別戀/優(yōu)雅

圣誕百合 christmas bell 溫暖的心

一串紅 scarlet sage 熱切的思念

紫薇 crape myrtle 圣潔/喜悅/長壽

睡蓮 water lily 信仰/純潔的心

吊蘭 spider plan 無奈/還有希望

向日葵 sunflower 愛慕/光輝/高傲

矢車菊 cornflower 纖細/優(yōu)雅/幸福

金魚草 snapdragon 傲慢/好管閑事

夾竹桃 oleander 深刻友情/謹慎

金盞花 pot marigold 離別之痛/迷戀

扶桑 china rose 體貼之美/纖細

金銀花 honeysuckle 真誠的愛/羈絆

金蓮花 canary-creeper 愛國心

秋海棠 begonia 親切/誠懇/單戀

美人蕉 canna 妄想/猜疑

曼陀羅 angel's trumpet 恐怖/敬愛

晚香玉 tuberose 危險邊緣的快樂

野姜花 ginger lily 無聊

圣誕紅 common poinsettia 祝福你/付出

chrysanthemum 清廉/高潔

第4篇:關(guān)于描寫荷花的詩句范文

關(guān)鍵詞:語文 課堂教學 有效性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問題,一直被大家關(guān)注。早在1978年,呂叔湘先生就曾大聲疾呼:“十年的時間,2700多課時,用來學本國語文,卻是大多數(shù)不過關(guān),豈非咄咄怪事!”目前的語文課堂也存在著許多與課改初衷相背離的現(xiàn)象:一是虛。語言訓練不落實、不到位,花花動作多。如“討論”之風盛行,動不動就讓學生三四成堆地坐在一起,且不說論的內(nèi)容怎樣,僅討論的過程就很讓人擔憂,不是一個人(小組長或優(yōu)秀生)說,另外幾個人聽,就是大家嘰嘰喳喳,你說你的,我說我的,互不相干。全班交流時,發(fā)言者所說內(nèi)容仍是個人見解,并沒有概括大家的意見。討論知識流于形式,沒有真正收到合作學習的效果。二是雜。忽略了語文教學的根本,各種非語文現(xiàn)象、非語文活動占據(jù)了課堂。課堂上吹拉彈唱盡顯其能,與語文本身沒有多大的關(guān)系。比如課堂上撇開文本,用大量的時間讓學生交流收集來的信息,用很短的時間讓學生學習文本上的知識,留下將近一半的時間或表演或作畫,圍繞一個不值得探究的問題糾纏不休等等。三是鬧。課堂上看似熱鬧非凡,實則沒有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空間,學生的心靈之窗緊閉,沒有另類的聲音,沒有獨特的感悟,沒有多元的結(jié)論。像這樣把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感悟、應用放在次要地位的語文教學屢見不鮮,這又談何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呢?

關(guān)于“有效性”有一個隱喻:企業(yè)之間的競爭就好比是去穿越一塊玉米地,那么,穿越玉米地要比什么呢?第一個要比誰穿越得快;第二個要比在穿越的過程當中掰玉米,誰掰的多;第三,在穿越的過程當中玉米葉子可能會刮傷皮膚,穿越過去看誰身上的傷口少。這就是企業(yè)平常所說的速度、收益和安全。速度、收益、安全也是有效教學必須考慮的三個要素:速度可看作學習時間(長度);收益可看作學習結(jié)果(收獲);安全可看作學習體驗(苦樂)。

學習時間指學習特定內(nèi)容所花費的時間,它意味著學習效率,即學習速度的快慢,顯然,學習速度快,學習特定內(nèi)容所花費的時間就少,效率也就高。節(jié)約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首先要求把時間用在學習上,課堂教學不能把時間浪費在非學習上;第二要提高單位時間的學習質(zhì)量。

學習結(jié)果,指學生經(jīng)過學習所發(fā)生的變化、獲得的進步和取得的成績。這是有效性的核心指標,每節(jié)課都應該讓學生有實實在在的感覺得到的學習收獲,它表現(xiàn)為: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從不能到能的變化和提高。學習結(jié)果不僅表現(xiàn)在雙基上,而且表現(xiàn)在智能上,特別是學習方法的掌握以及思維方式的發(fā)展。

學習體驗指的是學生的學習感受,即學習活動所伴隨或生發(fā)的心理體驗。這是長期被傳統(tǒng)教學所忽視的??鬃诱f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在課堂上是興高采烈還是冷漠呆滯,是其樂融融還是愁眉苦臉?伴隨著學科知識的獲得,學生對學科學習的態(tài)度是越來越積極還是越來越消極?學生對學科學習的信心是越來越強還是越來越弱?這就是我們所強調(diào)的學習體驗,它是有效性的靈魂,學生越來越愛學習是學習有效性的內(nèi)在保證。學生興致勃勃、興趣濃厚,甚至興高采烈,這是教學的最佳精神狀態(tài)。

顯然,這三個要素是相互關(guān)聯(lián)、相互制約的,它們具有內(nèi)在的統(tǒng)一性。學習時間是前提,學習結(jié)果是關(guān)鍵,學習體驗是靈魂,積極的體驗和態(tài)度會促使學生樂于學習,并提高學習的效率和結(jié)果,而學習體驗本身也是一項重要的學習結(jié)果。

總之,考察教學的有效性必須綜合考慮這三個要素。提高學習效率、增進學習結(jié)果、強化學習體驗(積極)是教學有效性的努力方向和追求目標。而這三個要素主要在課堂上實現(xiàn),下面,筆者就結(jié)合自己的教學實踐,從五個方面淺談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善學者窮于一物,不善學者窮于物物――制定切實有效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地,對我們的教學具有導向、激勵、調(diào)控和評價功能。語文課堂教學應有強烈的目標意識,目標不宜太多,選擇是一種智慧。每篇課文和每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不必面面俱到,一節(jié)課有一得或兩三得就很好了。語文教學目標的確立要契合文體的特點,如教授詩歌《再別康橋》,可以把目標定位在通過多元主體的對話與探究,運用反復誦讀、品味涵詠等詩歌鑒賞方法,深入體會詩的情感美和藝術(shù)美,提升學生對詩歌的感悟力和鑒賞力;也可以把目標定位在通過分析意象體會詩人的情感,喚起學生的共鳴,體味蕩漾在康河柔波里的美麗情懷,激發(fā)學生對美的感知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語文教學目標的確立還要契合教師自身的特點,《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具有的某些特長,都是課程的重要資源。教師,如果善于言辭,就可以用聲情并茂的朗讀和引人入勝的講演去感染學生,體會詩作的音律美和意境美;如果長于分析,就可以使學生在深入理解詩作的同時提高對詩作語言的感受力;如果擅長寫作,就可以領(lǐng)著學生翱翔于模仿詩歌創(chuàng)作的自由天空。語文教學目標的確立也要契合《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在課程資源方面,我們應確立“以課標為主體”的意識,為每一節(jié)課制定切實有效的教學目標。

二、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創(chuàng)設切實有效的問題情境

新課程教學方式特別強調(diào)問題在教學活動中的重要性。《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發(fā)展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對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斷,努力從不同的角度和層面進行闡述、評價和質(zhì)疑。當前培養(yǎng)中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已為人們所重視,而其問題意識的形成則是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關(guān)鍵。我們語文課堂教學要善于創(chuàng)設切實有效的問題情境,讓問題來自學生,學生獨立閱讀中不能解決的問題應是教學的出發(fā)點和著力點。比如學生讀李商隱的“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庇袑W生提問,說作者不懂自然常識,認為春蠶吐絲盡時并沒死,而是做成了繭。我抓住這個機會,讓學生自己理解,延伸一下。學生經(jīng)過討論,撞出思想的火花:人的情思正如這蠶絲,胡喬木就有“豈可纏綿效縛蠶”這樣的詩句?!哆€珠格格》的歌詞里也有“我破繭成蝶,想和你飛”這樣的詞。不被縛住成繭,“思”又怎么能盡?心思不死、不經(jīng)過這感情的休眠期,又怎么能“破繭成蝶,想和你飛”?“春蠶到死絲方盡”中的“絲”與“思”諧音,即指自己對對方的思念如同春蠶吐絲,到死方休;無法相聚的痛苦如蠟燭自煎,不燒成灰淚不會流干。兩句都提到了死意,愛之切、情之深,真是雖九死其猶未悔。這兩句也體現(xiàn)了作者的矛盾心情,至死方休的思念是詩人的愛情誓言,也隱約說明了這份感情的無望,無望而執(zhí)著的追求、灼熱的思念,使得這詩具有一種悲劇色彩?,F(xiàn)代人提及這兩句,早已經(jīng)不限于原來的愛情方面,其蘊涵的情理已擴大到其它情操,這也正是這千古絕唱的魅力吧。針對學生提出問題進行的教學,才能使學生的學習能力不斷得到強化、培養(yǎng),使教師的主導性不斷轉(zhuǎn)化為學生的主體性,進而達到語文課堂教學“教師少講授、學生多涵泳”的理想效果。

三、水本無華,相蕩乃生漣漪――開展切實有效的課堂對話

新課程倡導我們的語文課堂教學應該是一種以課文為對象,以教會學生學習為目標的師本對話、生本對話、師生對話、生生對話的過程。錢夢龍老師說過,在對話過程中,我們教師的角色是“平等中的首席”?;诖?我們語文教師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要做足功夫。課堂上要漣漪不斷,作為教師必須先要深入鉆研教材,把握教材的精髓和難點,真正弄清楚教材的本義,尊重教材的價值取向,把教材內(nèi)化為自己的東西,這是教師在課堂中有效地激發(fā)生成、引領(lǐng)生成和提升生成的基礎(chǔ)。正如福建師大文學院孫紹振教授所言,我們語文教師要先有底蘊才能與學生對話。教師還要認真發(fā)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與文本進行有效的對話,以預設為基礎(chǔ),在對話中互動,在互動中生成,提高生成的質(zhì)量和水平,真正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達到教師價值引導和學生自主建構(gòu)的統(tǒng)一。如教授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時,一個課堂對話片段:學生:“平常我們見到的寫荷花的文章大多是濃艷明麗的,本文描寫的景色卻是素淡的,朦朧的。這是作者眼中的景色?!崩蠋?“這就是王國維所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作者夜游荷塘是為了擺脫‘心里頗不寧靜’,追求剎那間的安寧。作者筆下的荷塘是一派幽靜安寧的景象,正是作者所追求的,在作者眼中,荷塘景色‘恰是到了好處’,不濃不淡,不明不暗,一切都是那樣的調(diào)和適中安逸。追求剎那間的安寧正是為了暫時忘卻,分明曲折地反映了他當時的心情。荷塘景色越寧靜、安逸,越反襯心里‘頗不寧靜’,作者把這種情感很自然地融入這月下荷塘的美景中?!睂W生:“作者‘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就是作者去荷塘時的心情。當時,大革命失敗,給他的打擊是沉重的?!崩蠋?“知人論世是解讀文本的一種好方法。朱自清和許許多多知識分子一樣,面對血污的現(xiàn)實和迷茫的前途,陷入苦悶彷徨之中。大革命失敗給他的打擊是沉重的,但按他當時的思想境界是不可能毅然投入到革命洪流中去的,手中的筆就成了他尋求解脫的工具。但是作者此時‘心里頗不寧靜’,除了社會原因,還有家庭原因……”在對話的過程中,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fā)、相互補充,分享彼此的思考、經(jīng)驗和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體驗與觀念,實現(xiàn)教學相長和共同發(fā)展的目標。

四、天機云錦用在我,剪裁妙處非刀尺――運用切實有效的教學媒體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和信息技術(shù)的迅猛發(fā)展,在我們?nèi)粘=逃?教育媒體也隨之發(fā)生顯著的變化。代表當代科技水平的現(xiàn)代化多媒體教學,憑借聲光電像等優(yōu)勢,以其圖文并茂、聲真、形象生動、傳輸迅捷、大容量匯集信息、全方位調(diào)動感官的諸多特點,日益贏得廣大教育中人的青睞和接納,在教育教學中,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筆者認為,語文課堂教學不宜過分追求觀賞價值,教學媒體的使用切忌重新潮、輕重點。誠然,在有些教學中,配樂誦讀,畫面映襯,讓學生在美好的視聽氛圍中,浸潤情感是有效的,但如果多媒體“生動形象”的畫面妨礙了學生對文本的獨特理解與感受,實際教學效果并不佳。為使課堂45分鐘更加有效利用,多媒體課件有必要加以精簡。多媒體課件是一把雙刃劍,有時,它就像一個人為的陷阱,讓人跟著它走,而無法關(guān)注課堂的隨機生成,學生的實際需要。我們語文老師要有自己的課堂自己做主的意識,不受機器的牽制與束縛,解放自己的手腳,滋養(yǎng)學生的心靈。我認為語文老師自身就是最好的媒體,一手好字,一張鐵嘴,真切實在地貼近學生實際,腳踏實地地傳給學生知識。教師深厚的功力滲透在靈魂深處,一舉手,一投足,一揚眉,無論語調(diào)輕重緩急,抑揚頓挫,都流露出一種魅力,在課堂上形成磁場,讓學生如沐春風。在沒有了多媒體的牽絆之后,教師能更好地即興發(fā)揮、游刃有余、得心應手、隨機點撥,往往點石成金,彰顯智慧,釋放激情。這樣的課堂是舞動著師生靈性的課堂,課堂的旋律隨著學生語文生命的律動而流淌。

五、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進行切實有效的教學反思

有效的課堂教學是智慧的教學。語文課堂教學除了需要激情,還需要智慧,那么如何追求課堂教學的智慧呢?途徑恐怕只有一條,那就是學習實踐反思――再學習實踐反思。不斷反思總結(jié),再實踐探索,這樣循環(huán)反復,積累經(jīng)驗,加深體驗,理論提升,實踐印證,常教常新。為了學生的成長,我們要自覺地反思,為了我們自身的發(fā)展,我們要自主地反思,進行反思性的實踐,完善我們的教學理念,提高我們的專業(yè)素養(yǎng),改善我們的教學方式,追求教學的智慧,提高教學的效率。課后的有效反思是有效課堂的助推劑。

新課程標準強調(diào)建立促進教師不斷提高的評價體系,尤其強調(diào)教師對自己教學的分析與反思。教師在先進的教育教學理論指導下,借助行動研究,不斷地對自己教學行為進行思考與研究,從而使自己成為專家型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成功的經(jīng)驗,失敗的教訓,對教師來說都是財富。課后將這些寶貴的財富及時進行分析、整理,由感性認識上升至理性認識,再來指導實踐。不斷總結(jié)經(jīng)驗教訓,就可以避免教學的盲目性,增強教學的自覺性,不斷提高教學效益。經(jīng)過一次又一次的反思――提高――再反思――再提高,教師就會在以后的教學中避免出現(xiàn)已經(jīng)出現(xiàn)過的缺陷,不斷提高教學水平,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筆者在教完的《祖國山川頌》后,寫下了以下的教學反思:“‘頌’的寫作是課文可以發(fā)掘的語文資源。今天的學生了解一些‘頌’的知識,見識一下‘頌’的形式還是有必要的。所以教師要在深入研究文本的基礎(chǔ)上,指導學生對‘頌’的寫作。但該目標要求較高,對于學習語文有困難的學生,可以不作要求?!边@段教學反思寫了自己在教完該課后的認識,便于自己在今后的教學中借用。正所謂,教而不思則淺,思廣則能活,思活則能深,思深則能透,思透則能明。

相關(guān)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