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中醫(yī)預防論文范文

中醫(yī)預防論文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中醫(yī)預防論文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中醫(yī)預防論文

第1篇:中醫(yī)預防論文范文

關鍵詞:中西方文化 差異 教學 交際 能力

中學英語新課程標準對英語課程的任務里有這樣的描述:幫助學生了解世界和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拓展事業(yè),培養(yǎng)愛國主義精神,形成健康的人生觀,為他們的終生學習和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梢娏私馐澜绾椭形鞣轿幕牟町悓τ谟⒄Z學習有著重要的意義。

英語教學的最終目的是發(fā)展交際能力。語言能力是交際能力的基礎,然而具備了語言能力并不意味著具備了交際能力。越來越多的人已達成共識,即交際能力應包括五個方面:四種技能(聽說讀寫)加社會能力(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進行合適交際的能力)。

但英語教學中,我們教師往往比較重視語言的外在形式和語法結構,即培養(yǎng)學生造出合乎語法規(guī)則的句子,而忽視了語言的社會環(huán)境,特別是語言的文化差異,致使學生難以知道什么場合該說什么話,從而忽視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在此,語言的文化差異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作為一個重要問題被提了出來。我就初中英語教學中涉及的中西方文化差異進行了分類,在平時的教學中有意識地進行比較教學。

1.稱呼語

人教社jefc教材book3 lesson 14 the man upstairs中,出現過“i’m sorry to trouble you, comrade.”的道歉語。“comrade”是社會主義國家所特有的稱呼,在英語國家稱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r和madam。如果我們和英語國家的人以comrade相稱,他們就會感到莫名其妙。

又如學生知道teacher的含義是“老師”,上課時的問候語往往是“good morning, teacher!”也就相應地把“李老師”稱為teacher li。其實,英語中teacher只是一種職業(yè);漢語有尊師的傳統(tǒng),“教師”已不僅僅是一種職業(yè),而成為一種對人的尊稱。由于這種文化上的差異,造成學生的簡單理解:李老師=teacher li英語國家的人聽起來感覺別扭。英語中稱呼人一般用mr., miss, mrs.等。

2.感謝和答謝

一般來說,我們中國人在家庭成員之間很少用“謝謝”。如果用了,聽起來會很怪,或相互關系上有了距離。而在英語國家“thank you.” 幾乎用于一切場合,所有人之間,即使父母與子女,兄弟姐妹之間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飲料,準備一桌美餐,對方都會說一聲“thank you.”。公共場合,不管別人幫你什么忙,你都要道一聲“thank you.”。這是最起碼的禮節(jié)。(現在這種習慣正被越來越多的人認同、接受。)

當別人問是否要吃點或喝點什么時(would you like something to eat/drink?),我們通常習慣于客氣一番,回答:“不用了”、“別麻煩了”等。按照英語國家的習慣,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辭,說聲“yes, please.” 若不想要,只要說“no, thanks.”就行了。這也充分體現了中國人和英語國家人的不同風格。

3.贊美及回答

在英語國家,贊美也常用來作為交談的引子。贊美的內容主要有個人的外貌、新買的東西、個人財物、個人在某方面的出色表現等。對別人的贊美,最普通的回答是:“thank you.”。如,a:your skirt looks nice. b:thank you. 而我們對于別人的贊美往往謙虛地說:“沒有,沒有?!?,“哪里,哪里?!辈桓蚁残斡谏苑辣蝗苏f驕傲。

4.隱私

中國人初次見面問及年齡、婚姻、收入表示關心,而英語國家人卻對此比較反感,認為這些都涉及個人隱私。如在jefc book 1 lesson 16中有這樣的對話:“how old are you, mrs read?”“ah, it’s a secret!”為什么mrs read不肯說出自己的年齡呢?因為英語國家人都希望自己在對方眼中顯得精力充沛,青春永駐,對自己實際年齡秘而不宣,婦女更是如此。再如中國人表示關心的“你去哪兒?”(where are you going?)和“你在干什么?”(what are you doing?)在英語國家中就成為刺探別人隱私的審問、監(jiān)視別人的話語而不受歡迎。

5.打招呼

中國人日常打招呼習慣于問:“你吃飯了嗎?”(have you had your dinner?)如果你跟英語國家的人這樣說,他們認為你是想請他們吃飯。英語國家人打招呼通常以天氣、健康狀況、交通、體育以及興趣愛好為話題。

6.介紹

人教社jefc book 1中“what’s your name?”出現的頻率相當高,但對于它在何種情況下使用卻鮮有解釋。實際上,英語國家的人在談話時一般先介紹自己的名字,如“i am…”對方自然會即刻說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寫表格、面談等場合需要問及姓名時,一般也只說“your name, please?”或“may i know your name?”如果使用“what’s your name?”,他們就會覺得有一種被審問的感覺。

7.節(jié)日

中國和英語國家的文化差異還顯著地表現在節(jié)日方面。除中國和英語國家共同的節(jié)日(如new year’s day)外,雙方還各有自己獨特的節(jié)日,中國有the spring festival, mid-autumn day等,英語國家有valentine’s day(情人節(jié)),april fool’s day(愚人節(jié)),thanksgiving day(感恩節(jié))和christmas day(圣誕節(jié))等。中西方節(jié)日的風俗習慣也很不相同;這在人教社jefc教材中有充分地體現,如jefc book 2 unit 3 mid-autumn day和book 3 unit13 merry christmas!在節(jié)日里,對于別人送來的禮物,中國人和英語國家的人也表現出不同的態(tài)度。中國人往往要推辭一番,表現得無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也當面不打開。如果當面打開并喜形于色,可能招致“貪財”的嫌疑。而在英語文化中,人們對別人送的禮品,一般都要當面打開稱贊一番,并且欣然道謝。

除了課堂上進行比較教學外,我還利用課外興趣小組活動,開設英語講座,給學生進行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內容的補充。通過對這些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分析和比較,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想了解世界的熱情,增強了學英語的興趣,更提高了他們的語言交際能力。

第2篇:中醫(yī)預防論文范文

關鍵詞:初中英語 教學 問題意識

有一種現象在英語課堂上很普遍,比如說:有的同學喜歡等待正確答案,而不是認真地去思考和尋找答案。為什么這種現象越來越普遍呢?筆者認為原因可能有以下幾種:其一是學生擔心教師的批評,擔心自己的課堂形象受到影響;另外則是,老師在課堂上提出的相關問題不符合學生思維模式,制約了學生的思維活動;還有的可能是,因為學生缺乏自信心,從而導致緊張、膽怯;此還有一種可能即是,學生思維上有惰性。因此,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的任務上,教師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

一、創(chuàng)設適宜的教學環(huán)境

和諧而寬松的課堂氣氛,是一把打開學生智慧大門的無形鑰匙,是觸發(fā)學生的一種潛在學習力量。對此,教師首先要做到親近于學生,要在細節(jié)中逐漸培養(yǎng)起學生探索知識的愿望。如在教授單詞challenge時,我們可以培養(yǎng)學生要有質疑精神,并和他們一起探索原因。例如,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么向某人提出挑戰(zhàn)不是challenge to somebody,而是challenge somebody呢?”作為教師就可以答復道:“這個問題提得非常好,讓我們大家共同探究原因?!彪S即將學生分成小組進行討論活動。在此過程中,教師應參與其中做好輔助工作。在這種學習氛圍中,學生才能真正地敢說并且敢問,學生的潛能才能被真正地開發(fā)出來。

二、創(chuàng)設合理的思維空間

我們一直接受的教學方法,就是老師一味地講,學生只能單純地聽,其實學生沒有真正的思維空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使學生有主人意識,就一定要努力做到:讓學生去觀察特征,讓學生自己去探索方法,讓學生去尋找答案,讓學生自己去得出結論,教師要起一個積極的引導作用。如:學習被動語態(tài)時,我曾經告訴過學生英語和其它任何一門學科一樣,有它自己的規(guī)律可循。

比如物理有公式可依,而英語有句式可遵守,只要掌握了這個技巧,問題就變得簡單了。我寫出了兩句話:The house is cleaned every day.The novel was written by Li Ming.我說:同學們應該自己觀察,并且尋找出這些動詞的特征。同學們經過認真地思考,發(fā)現了結論:被動語態(tài)總是be加done構成。筆者認為,初中學生是有著很深的有待發(fā)掘的潛力的,多一些交流、嘗試、探索的機會,他們就一定會達到成功,并且還會樂于學習、喜歡思考。

三、設計情境,努力培養(yǎng)學生質疑的能力

學生增長知識、提高素質、提高能力的主要地方是課堂,所以在課堂上教師就要經常啟發(fā)誘導學生不斷質疑,不斷發(fā)現并且及時解決問題。在課堂上教師要設計出問題,并且是能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問題,稍有難度、通過自主探求能夠解決的問題。有了這樣的問題,還要引導學生去質疑,因為這是學生探索問題并且提出創(chuàng)新問題的源頭。所以,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一定要做一個合格的、真正的設計師,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精神和能力。例如在教授“Who invented coffee?”這個句子的時候,作為教師就可以嘗試引導學生去思考進而提出問題,如:“為什么要用invented這個單詞而沒用discovered這個單詞呢?”而對于這些問題,則是學生們樂于探索的體現。教師應予以肯定的答案,并做出適當的贊賞,這樣,學生們就會養(yǎng)成從主觀上樂于思考提問的好習慣。

四、教師要處理好英語教學過程中師生良好的合作關系

現在很時尚的一種說法就是“把學生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中心”,筆者認為應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試問,對于一些連英語基礎知識都弄不懂的學生,又怎么做到了解學習的重要知識點呢?另外值得提出的一點,學生掌握得了英語課堂上縱向和橫向的范圍嗎?如果回答是不能,英語課堂的主導者則仍屬于教師一人,僅僅是教師進行例行的完成工作任務的一系列過程。即使部分課堂非?;钴S,但是教學成果卻不容樂觀,因為學生都融進熱鬧的課堂上,只是充當了配合活躍課堂氣氛的旁觀者,卻并沒有學到一些應掌握的、有實質意義的學習內容。所以,“以人為本”并不僅僅是“以學生為教學中心”的同義詞,尊重學生并不完全是把課堂主動權交給學生自己?!耙匀藶楸尽?,筆者思考,應該是以學生學習的可持續(xù)性為基本,并且要為進一步學習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離開了這種理念,就會形成本末倒置。

總而言之,做到以學生為教學主體、引導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積極的思考是十分有必要的;保護學生的問題意識,使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過程當中,才能真正實現整個教學活動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周琳 論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的學習策略訓練[J].基礎教育外語教學研究,2004(05)。

第3篇:中醫(yī)預防論文范文

關鍵詞:詞語 文化 內涵 差異

一般來講,詞語包括兩類:一是單個詞;二是詞組,其中包括習語、成語、諺語和典故。詞語是文化信息的載體,各種文化特征都在本族語言的詞匯里留下了它們的印記。政治制度、風俗習慣、宗教、地理環(huán)境、飲食、顏色等對語言意義的影響主要表現在詞語的附加意義和情感色彩上。如漢語中的“農民”和英語中的“peasant”,不同的政治制度賦予它們不一樣的感彩。在中國人的思想觀念中,“農民”的含義以勤勞、樸實、忠厚、勇敢的優(yōu)秀品質而著稱,所以漢語中的“農民”一詞不帶絲毫的貶義色彩。而英語中的“peasant”一詞,在西方人的心目中通常是指貧困、無知、社會地位低下的農業(yè)勞動者,該詞甚至帶有“鄉(xiāng)巴佬”的貶義色彩。因此在英語新聞報道中把“農民”翻譯成“peasant”,歐美人就很難理解。另外,像比喻、委婉語、專用名詞等里面的文化因素作用也是十分明顯的,概括地說,中西方詞語文化內涵差異主要包括:

不同文化對相同的親戚稱謂所作的觀念劃分的差別在詞語及語義上的顯示不同。英語里的稱謂比較籠統(tǒng)、模糊,它不像漢語里的稱謂,把身份表現得一清二楚。如英語中的cousin一詞在對應的漢語里就有“堂兄、堂弟、堂姐、堂妹、表兄、表弟、表姐、表妹”八種稱謂;uncle的漢語對應詞有“伯伯、叔叔、舅舅、姑父、姨父”五種稱謂;aunt一詞的漢語對應詞有“伯母、嬸子、舅母、姑母、姨母”等;nephew的漢語對應詞有“侄子、外甥”;niece的漢語對應詞有“侄女、外甥女”等。

體現一定文化內容的定型的習語、成語、典故、諺語等。例如Achilles’ heel的漢意是“唯一致命的弱點”,其文化內涵來源于希臘神話故事:阿基里斯出生后被其母親倒提著在冥水中浸過,除未浸過水的腳踵外,渾身刀槍不入,所以Achilles’ heel成了阿基里斯的“唯一致命的弱點”。

不同文化中的比喻性詞語。英漢兩種語言里都存在著大量的比喻性詞語。例如英語的“He has a stony heart.”就完全等同于漢語的“他鐵石心腸”。類似的還有“He works like a tiger.”(他干起活來生龍活虎。)這些比喻的形象、喻體和喻義是對等的。然而,像這些形象、喻體、喻義完全對應的比喻性詞語在兩種文化及其語言中并不多見。例如英語的“She is a cat.”就不能譯作漢語的“她是只貓”,因為把“貓”同“包藏禍心的女人”這個喻義聯系起來不是中國文化的產物,兩者形象、喻體雖然相同,但喻義不同,因而直譯就不能被中國文化所接受。

不同文化時間觀念的差異。由于英、漢文化的差異,中西方的人們在時間觀念上也存在著區(qū)別。例如用“前”與“后”分別指過去和未來時,兩方文化似乎采取了不同的觀點。中國人對于過去發(fā)生了的事情說成“以前”,對未來將要發(fā)生的事情說成“以后”。因此有“前無古人,后無來者”、“前所未有”、“后繼無人”、“前車之覆,后車之鑒”等說法。然而講英語的民族恰恰相反,他們對未來未發(fā)生的事情說成是“前”,對發(fā)生過的事情說成“后”,這種文化觀念的差異引起了語言表述上的區(qū)別。例如,英語的“But we are getting ahead of the story.”用漢語表達則是“不過,我們說到故事的后面去了”。(而非英語字面上的“前面”)英語的“tasks for the period ahead”,漢語的表述則是“今后的任務”。

不同文化的顏色偏向。不同文化的民族對顏色的愛好也不相同,有時甚至是截然相反的。例如在國際貿易中,商品和商品的裝潢顏色很有講究:“巴西人忌綠色,日本人忌黃色,泰國人忌紅色,比利時人忌藍色,土耳其人忌花色,歐美等國家忌黑色。”如果不了解這一點,不尊重這一顏色偏向,你就賣不出去商品,也賺不了外匯。在英漢兩種語言中,顏色偏向也存在很大差異。一些顏色詞為不同語言和文化共有,然而它們的文化內涵卻截然不同。例如,在西方國家中,人們習慣用blue(藍色)表示沮喪、消沉或猥、下流。相反,在中國文化中,“藍色”被用來表示莊重、肅穆;猥、下流的意思是用“黃色”來代表。同樣,“綠色”(green)在不同的文化中也有不同的文化意蘊。在西方文化中,green表示沒有經驗、缺乏訓練、知識淺薄等。例如,Don’t expect too much of him. He’s still green.(不要對他要求太高。他還沒有經驗。)而在中國文化中,綠色代表春天、新生、希望、青春、旺盛等。例如,a green December(溫暖無雪的十二月),a green old age(老當益壯)。

不同文化的兩種語言在數字范疇表達上的差異。我們說英漢兩種語言在數字范疇的表達上的差異,不是指兩種語言在自然數的計算與排列上有差異,而是說由數字組成的語言在兩種文化的語言表達上有差異。世界上大概沒有哪種語言有像漢語里那么多以數字開頭的詞語,尤其是以一、二、三、六、七、九等自然數組成的詞語最多,但英語的表達卻沒有把數字顯示出來。如果將這些詞語一一直譯成英語,那就難以做到忠實流暢,難以被英語文化所接受。假若不顧及詞語文化差異硬將“一目了然”直譯成“one eye sees it all clearly”,把“七嘴八舌”譯成“seven mouths and eight tongues”等,就會鬧出笑話來,且很難被講英語的人所理解。

英漢語中動物詞匯的文化內涵。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異,有些動物詞匯的語面意義相同,但文化內涵卻差別很大。例如,講英語的人和中國人對于bear(熊)的聯想不一樣。前者認為bear只是兇猛、危險的動物,或者認為動物園或野生動物園林里的熊調皮淘氣、滑稽可愛,但絕不會像中國人那樣,認為熊是愚笨、無能、無用的象征。所以英語國家的人學到漢語中的“你是個大狗熊!”時就會感到費解。又如,英語國家的人讀到漢語中“他簡直像條泥鰍”時,感到很難理解。因為大部分英語國家里沒有泥鰍,所以他們只是把它看做是一種魚,更理解不了滑的轉義是“圓滑”、“狡猾”、“不老實”等。

語面意義相同,文化內涵有差異的動物詞匯大體分為以下四類:

第一類是中國特有而在英語國家沒有文化內涵的動物詞匯?!苞Q”(crane)在中國文化中是長壽的象征,鶴常與象征堅定長壽的松樹聯系在一起。繪畫和圖案常以松樹和鶴為題材,并以“松鶴延年”題詞。漢語中,常用“鶴發(fā)童顏”形容老年人氣色好,用“鶴立雞群”比喻一個人才貌出眾。但對西方人來說,沒有這種文化內涵,鶴只不過是一種長腿長頸的大涉水鳥(large wading bird with long legs and neck)。

第二類是英語國家特有而在中國沒有文化內涵的詞匯。對于中國人來說,公牛(bull)不會引發(fā)人們什么不好的聯想,無非是一種動物而已。不了解英語詞語文化的話就無法理解a bull in china shop(陶器店里的公牛)的意思,更難以理解該詞語的文化內涵:在一個需要舉止靈巧得體、文靜高雅、文質彬彬、細致周密的場合闖進一個行為粗魯、手腳笨拙、會招惹麻煩的人。

第三類是中西文化內涵不同的動物詞匯。“龍”(dragon)和“鳳”(phoenix)在中國封建王朝是皇權、力量、吉祥的象征。龍代表帝王,鳳代表后妃,毫無貶義。在中國文化中,龍是一種象征吉利的動物,我們常說中華民族是龍的傳人。漢語中有“龍飛鳳舞”、“龍鳳呈祥”、“龍騰虎躍”等說法。然而,在西方文化中,dragon是邪惡的象征,被認為是一種兇殘、恐怖的怪物(mythical monster like reptile),應予消滅。在西方神話中,phoenix與復活、再生有關。古希臘有個家喻戶曉的神話傳說是鳳能活五百年,在這一時期結束時,鳳筑一巢,唱首挽歌,拍著翅膀扇起火來,把巢燒掉,鳳也被燒成灰燼,然而從灰燼中又飛出一只新鳳。因此,當一個城鎮(zhèn)、一個場所或某個團體的主要建筑物失火或因為其他原因而毀壞時,好心人會祝愿它“像神話傳說中的鳳凰那樣,以嶄新的面貌從廢墟中升起”,這正如佛教中的“鳳凰涅”。

第四類是中西文化內涵基本相似的動物詞匯。從以上論述中可以看到,人們常把某些品質或特性與某些動物聯系起來,這些品質或特性又常會使人產生某種情緒或反應。由于各民族的文化不同,所聯想到的某些動物的品質或特征也不相同,而這些品質和特征所引起的情緒或反應也因民族不同而各異。然而,在不同的文化環(huán)境中,有些動物的品質或特征所引起的人們的情緒或反應是基本相似的。例如: The children were as busy as bees, making preparations for the festival.(孩子們準備過節(jié)忙得像蜜蜂一樣。)

對于英語新聞學習者來說,與本族文化內涵相似的詞匯比較容易理解和掌握,但卻容易忽視那些具有與本民族不同文化內涵的詞匯。因此,學習者除了學習與所學語言內容密切相關的文化項目外,必須重視中西方詞語文化內涵的差異。

參考文獻:

1.Hamer. J. 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London. Longman, 1983。

2.王才仁:《英語教學的實質是交際》,吉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3.張淑芳:《語言文化教學研究探析》,《外語教學》, 2002(2)。

第4篇:中醫(yī)預防論文范文

關鍵詞:語文教育 重心偏移 發(fā)展方向

我國的現代語文教育主要受語言學研究狀況的內在制約。在語言學界看來,20世紀西方語言學的發(fā)展大致可以以五六十年代為界線,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以前,主要做的是對語言結構系統(tǒng)進行靜態(tài)的研究,這屬于索緒爾語言學的延伸和擴展;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以后,開始超越了索緒爾語言學,進而轉向對語言使用的研究。

一、在20世紀的前期,我國的語文教學主要是從文言文到白話文

在我們看來,文言文與白話文分別屬于漢語發(fā)展的不同歷史階段,兩者之間既有承接關系,又有各自的獨特性,在文化的價值上可以被看作是性質有別的漢語書面語系統(tǒng)。我們知道在文言文教學中,“言”、“文”的脫節(jié),主要屬于“單線結構”,語文教學主要憑的是漢字與古代文化語境的溝通,教學目標主要是讓孩子的心靈回歸到圣賢經典、忠孝倫理和封建文化中去。而白話文的教學與古典文言教學相對比來看,在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式方法、教學組織形式以及教學評價等各個方面都發(fā)生了根本的改變。在文言文教學的那個時代,整個儒家教育目標主要是通過熟讀經書,揣摩微言大義,吟誦背誦,進而達到“明明德、新民、止于至善”,從而實現文人自古追求的“修齊治平”的最高境界和理想。然而隨著我國文言文向白話文的轉化,廢科舉、興學校、禁八股,封建君主制度開始逐漸的退出歷史的舞臺,西方的政治啟蒙文化、自然科學大量涌入,封建義理本體便會自然的消解。隨著我國文言文向白話文轉化的不斷深入,民主、科學的思想觀念開始逐漸的深入人心,現代學校教育制度便得以確立起來,語文教育回到語言教學本身。隨著我國的教學目標的不斷變革,以白話文為重心的語文教學在教學組織形式、教學內容、教學方式方法、教學評價等各個方面也都發(fā)生了根本性的革新。然而受20世紀前期語言學研究的局限,我國的白話文教學總體上還是處于靜態(tài)的語言教學范疇內,沒有發(fā)展成為言語教育。

二、在我國的2O世紀后期以來,語文教學從語言教學逐漸的偏向言語教學

在我國的20世紀50年代中期,我國的語言學界開展了主要關于語言與言語問題的討論,并且逐步偏向言語理論的研究,在20世紀80年代以后的時期,言語研究便迅速的發(fā)展起來,從而形成了心理語言學、語用學、言語交際學、篇章語言學和認知語言學等新興學科。在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言語教學進一步發(fā)展,主要表現在以言語技能訓練體系、言語知識體系及語文思維訓練體系為主要內容的教學的改革。

三、在我國的21世紀初,語文教學從語文學科中心本位逐漸的邁向言語生命智慧教育

言語生命智慧教育,落腳點主要集中在“言語人”的培養(yǎng)方面,這需要超越學科的中心本位,進從母語教育的角度指向人生命活動的自由和諧發(fā)展,從而體現以人為本的主要教育思想。我們知道,語言是人類文化的載體,更是人類文化的組成部分。那么語言的主要載體和組成部分又將是什么呢?在我看來是人的感性生命。自由活潑的語言是生命力的自然流淌,也正是因為人的感性生命才給予了語言力量和智慧。目前語文新課程改革已經推行了十幾年,收獲的成果便是創(chuàng)新了語文課程的教學理念,然而也暴露出一些嚴重的問題。例如在語文教育一定程度上脫離“語言、言語”,片面的追求片面追求文化熏陶,人文內涵,游離于心靈世界與漢語言符號相互作用之外,偏向主觀心靈世界;在教學實踐層面忽視了繼承遺忘的教學改革成果;在配合課程教育改革的整體過程中,忽視了彰顯語文學科的個性,這顯現出弱化語文教學科學化的思想觀念。真正的語文教育,必然會給孩子帶來詩意的慰藉、智慧的啟迪以及人性的陶冶。語文教育對人的內在本質力量的培育與提升具有自己特殊的價值,這是任何一門學科都無法具有的。這是言語生命智慧教育的必然追求,是語言工具觀與語言存在觀的完美融合。

四、結語

沒有深度的語文教育,難以陶冶人性,啟迪心智。我們知道,語文教育是民族共同語教育,因此就需要有高度。沒有高度的語文,難以引領、凝聚人心。廣度、深度、高度等各種文化質素的融匯統(tǒng)一,這樣才能奠定語文教育的高品質,從而引導學生借助言語實踐的方式,在高質量的語言文化海洋里陶冶心靈,自由暢游,涵養(yǎng)人性;熔鑄能力,敲打語言在背誦、體驗、感悟積累的過程中,由吸納走向表現,進而幫助學生逐漸實現言語生命智慧。

參考文獻:

[1]莊文中.建構中學語言教學體系[J].中學語文教學,2008(1)

[2]雷良啟,余應源.吸收當代語言學的適用理論,建構語文教學科學化的言語知識體系[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2009(2)

第5篇:中醫(yī)預防論文范文

關鍵詞:中醫(yī)人文 教育 方法運用

【中圖分類號】G642

眾所周知,"望、聞、問、切"是中醫(yī)詢癥治病的基本手段和方法。在開展對中醫(yī)藥院校醫(yī)學生的人文教育實踐中也需要應用好這一方法,因為這有助于促進醫(yī)學生人文文化理念的養(yǎng)成,使其形成全面發(fā)展的知識結構體系,從而推動中醫(yī)藥文化的傳播和方法手段的創(chuàng)新。

中醫(yī)在長期的醫(yī)療實踐中,總結出了四種論斷疾病的方法,那就是望、聞、問、切四診。望診就是醫(yī)生運用視覺來觀察病人全身或局部的神色形態(tài)的變化;聞診就是醫(yī)生憑聽覺和嗅覺辨別病人的聲音和氣味的變化;問診就是醫(yī)生憑聽覺和嗅覺辨別病人的聲音和氣味的變化;問診即通過詢問病人和家屬,了解疾病的發(fā)生與發(fā)展過程,以及目前癥狀及其它與疾病有關的情況;切診包括切脈和按診,是切按病人的脈搏和觸按病人的皮膚、手、腹部、四肢及其它部位以診斷疾病的方法。因為中醫(yī)認為,氣血運行,感應傳導,能傳遞病邪。反映病變的通路是經絡,經絡具有聯絡臟腑肢節(jié)溝通上下內外的功能,象電話網絡一樣將人體緊密地聯結成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所以局部的變化通過經絡可以影響全身,內臟的病變可以反映到體表,所謂"有諸內必形諸外",相反,中醫(yī)通過對外部的診察,也可以推測內臟的變化,這就是中醫(yī)診斷疾病的基礎和依據。

如果把這一中醫(yī)診斷疾病的基礎和依據應用于開展對中醫(yī)學生的人文教育實踐活動中,其效果應該也是很好的。因為現代社會大學生接受知識的傳授方法隨著電子網絡交互平臺的普遍運用已趨于多樣化,在不斷創(chuàng)新的實踐中,"望、聞、問、切"這一中醫(yī)診斷疾病的傳統(tǒng)手段和方法運用于對當代大學生的人文教育中,或許是現代媒體手段所不能做到的,其產生的效果也會因這一方法的系統(tǒng)性、合理性和科學性而表現得更好。那么,怎樣將這一中醫(yī)診斷疾病的傳統(tǒng)手段和方法運用于對當代大學生的人文教育之中呢?

我們知道,人文教育是當代大學生獲取知識和培養(yǎng)能力的重要教育內容??梢韵胂?,一個擁有高層次高水準的當代大學生,若是其身上欠缺了人文知識底蘊,他(她)是很難融入于這個社會的。因此,加強對當代大學生人文知識的傳播和教育就日益顯得重要。當代中醫(yī)藥大學生承擔著傳承祖國中醫(yī)藥文化、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中醫(yī)藥事業(yè)的重任。對他們進行人文知識的傳承教育和人文文化底蘊的培養(yǎng),是發(fā)展中華民族醫(yī)藥事業(yè),實現中醫(yī)藥人才質量提高的必然要求。為此,開展對中醫(yī)藥大學生人文教育的方法論研究就勢在必行。

首先,中醫(yī)的望診即察顏觀色。這一方法應用于醫(yī)學生的人文教育就是要做到關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狀況,掌握每一個學生的具體知識狀態(tài),有的放矢的融入人文知識教育體系,做到對癥下藥。只有這樣,熟練地運用中醫(yī)的望診,對疾病的診斷既快又準,達到中醫(yī)說的"望而知之謂之神",才能促進學生的人文知識素養(yǎng)的培育和提高。

其次,中醫(yī)說的聞診包括聞聲音和嗅氣味。這一方法應用于醫(yī)學生的人文教育就是要做到了解學生的個體情況,搜尋每個學生身上表現出來的人文知識缺失狀況,做到查缺補漏,使每個學習者都能獲取人文知識的補償,增強人文知識內涵,以提高醫(yī)學生的人文修養(yǎng)。

第三,問診內容涉及范圍很廣,是獲取疾病信息的重要途徑,很多名老中醫(yī)非常重視問候,其中透射出的人文知識內容是十分豐富的。問診包括問一般情況,問生活史,問家族病史和既往病史,問起病,問現在癥,明朝張景岳曾編有十問歌:"一問寒熱二問汗,三問頭身四問便,五問飲食六問胸,七聾八謁俱當辨,九問舊病十問因,再兼眼藥叁機變,婦女尤必問經期,遲速閉崩皆可見,再添片語告兒科,天花麻疹全占驗。"對需問內容做了一個概括。應用這一方法于醫(yī)學生的人文教育主要是在師生的教育活動過程中體現出來。

第四,切診最常見的為切脈,甚至成為中醫(yī)的特征形象,中醫(yī)認為全身血管四通八達,密布全身,在心肺作用下循環(huán)周身,只要人體任何地方發(fā)生病變,就會影響氣血的變化而從脈上顯示出來,中醫(yī)有"切而知之謂之巧"之說,即通過診脈可以了解全身氣血的情況,初學不易掌握,臨癥日久自有心得。這也就是系統(tǒng)向醫(yī)學生灌輸人文知識的過程,循序漸進,終而成果。

總之,四診在病中各有其獨特作用,不能相互取代,要想對疾病作出全面正確的判斷必須做到四診合叁,將四者有機結合起來,聯合運用,缺一不可。同樣道理,運用這種方法開展對醫(yī)學生的人文教育也需要形式上整體互動,相互促進。有人認為,中醫(yī)看病,只是摸脈看舌,這種說法是不夠全面的。因為中醫(yī)需要對四診所收集的疾病有關資料,和中醫(yī)理論知識及臨床經驗相結合,然后才能得出結論。疾病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癥狀,體征表現得復雜,有時還會出現假象,如:"大實有羸狀,至虛有盛候"、"真寒假熱,真熱假寒",等等。這就要求醫(yī)生積極思考,客觀分析,認真甄別,或"舍脈從癥"或"舍癥從脈",透過現象抓住疾病的本質,做到準確論斷,治療才能收到較好的效果。這其中就凝結了醫(yī)生豐富的人文知識內涵和修養(yǎng)。所以,醫(yī)學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在不斷創(chuàng)新的實踐中,我們有必要把中醫(yī)的"望、聞、問、切"這一診斷疾病的傳統(tǒng)手段和方法運用于對當代中醫(yī)藥學生的人文教育實踐中。

參考文獻:

1.褚克艱:借鑒中醫(yī)的"望、聞、問、切",《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6年第07期;

2.吳玉平:中醫(yī)"望、聞、問、切"在體育教學中的應用,《體育師友》2013年第05期;

3.李萍:望聞問切在急診分診中的應用體會,《實用中醫(yī)藥雜志》2012年第06期;

4.阮平文:公選面試評委是如何"望、聞、問、切"的,《領導科學》2013年第08期;

第6篇:中醫(yī)預防論文范文

論文關鍵詞:中西價值觀念;差異;廣告?zhèn)鞑?/p>

不同國家和民族的文化是有差異的,而不同特質的文化對群體各成員具有制約性。生活在特定文化語境中的人們,他們的思想、行為和情感無不受到該文化系統(tǒng)的制約。文化制約著人們的感知、思維、情感等心智活動,因此不同的文化群體有不同的文化心理,有與自己文化相適應的心理圖式和思維方式。文化也制約著人們的行為,規(guī)定了人們行為的一般準則,人們在什么情形下選擇什么行為,作出什么反應,都受文化的制約。文化制約和規(guī)范的結果是使得群體在行為選擇上表現出共同的傾向。文化制約人們對事物和現象的評判和反應,規(guī)定了價值準則,在群體內部形成了共同的價值觀念。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什么是有利的,什么是有害的,什么需要提倡,什么需要反對,不同民族、同一民族不同的歷史階段的人們會有不同的判定結果。

根據既有的研究成果,文化系統(tǒng)內部的各個層次(包括物質的、制度的、精神的)中,最核心或是最高的層次就是價值觀念系統(tǒng)或價值體系,因為它們是影響人們感知世界、形成意義和觀念的重要文化因素,是維系一種文化長期存在的最穩(wěn)定的保護層。中西文化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文化體系,有著不同的文化特質。不同的文化系統(tǒng)建構了中西方人的經驗和知覺,規(guī)約了他們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決定了他們對事物、事件的認識和評價。關于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很多哲人提出過許多真知灼見。比如,梁漱溟先生認為西方文化以個人為本位,中國文化以倫理為本位;西方以向前要求為根本精神,中國以調和持中為根本精神;西方人以邏輯理智為思維特征,中國人以玄學直觀為思維特征。對此,泰戈爾也有一段精辟的論述:東方是精神文明,而西方是物質文明,東方是人道的,而西方是科學的;東方是集體享受,個人工作,而西方是個人享受,集體工作;東方是異中求同,在錯綜復雜中建立協(xié)調,而西方只講行動,講速度,不講和諧、協(xié)調和韻律等等?!狈泊朔N種,從不同角度闡述了中西文化的差異,而導致這種文化差異的核心是價值觀念的差異。價值觀念的差異為文化走向提供了最本質的具有規(guī)定性的理性指引,它與文化積累交互作用,最終形成了不同的文化形態(tài)。

廣告作為一種經濟信息與文化信息的傳播活動,已經成為中西方文化差異的外在表征。中西方文化中價值觀念的差異在廣告?zhèn)鞑ブ杏谐浞值捏w現,因而它應該成為跨文化廣告?zhèn)鞑パ芯康暮诵摹N覀冋J為在全球化語境下,通過對中西方廣告的比較研究,來把握差異、理解差異,知己知彼,才能更有效地實施跨文化廣告?zhèn)鞑セ顒?,這是非常有意義的。

一、“圖形式思維”與“直線式思維”

許多人都感覺到中國人與西方人的思維方式不同,中國人強調事物或現象之間的聯系性和依賴性方面,習慣于從更大的整體中考察事物和現象,而西方人強調事物的獨立性方面l,習慣于從個別的事物和現象去考察和理解整體。這種思維方式的差異在科學傳統(tǒng)中表現為一個傾向于綜合,一個傾向于分析。有人把西方人的思維方式描繪成是一種受到了希臘羅馬傳統(tǒng)影響的線性的(linear)、分析(analyticlogic)思維即“直線式思維”;與此對照,東方思維被描繪成體現了儒家和道家思想,強調的是更為圖形式(configural)的和整體的(holistic)認識世界的方式,是一種“圖形式思維”。如果用符號來表示,西方思維是條直線,簡單明了,起點和終點明確;而東方思維是個圓,渾然一體,無所謂起點和終點。在西方思維中,始終有一個基礎的、不變的、顯露的真理。其他事物都在與它的相互關系中存在并被理解。是由“一”去理解“眾”)東方思維則沒有這么一個真理性的存在一個事物在與其他多種事物的關系中存在并被理解,是由“眾”去理解“一”。東方思維的典型標志是中國的太極圖,沒有方向、沒有統(tǒng)一的參照,而是互相參照、周而復始、相互交織。所謂“尤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萬物”,沒有一個固定的起點,也沒有一個清晰可拚的終點,“這種思維方式直接造成了中國文化的圓融、模糊、非計量性和非累積性”,而不像線性思維下的西方文化,從一邊到另一邊要越過一個明確的界限。3

這種思維方式上的差異在中西方廣告中有明顯的反映。一般而言,西方廣告對事理的反映比較客觀,注重實證經驗、強調邏輯推理,較少有直露而強烈的對產品的說明或褒揚,而是讓消費者自己去推理,從而達到介紹產品的日的。比如我們所看到的婦女衛(wèi)生巾電視廣告,中國不同品牌的產品幾乎都用相同氣質模特進行著實物的功能演示,廣告語無一例外地反復運用“有凹槽”、“防側漏”、“吸水性強”、“干爽舒適”等產品包裝的說明語,或者模糊而混沌的感嘆:“這幾天,再也不用擔心了”。相對比較,我們可看一則國外的衛(wèi)生巾廣告:一名女士裝扮完畢準備出門參加晚宴,就在轉身離開梳妝臺的時候,趴在案上的小貓一個跑動把一瓶香水踢翻.瓶中的液體緩緩流至桌上,慌亂間,女士抽出桌邊的一小片東西往桌上一貼.液體立即被吸進,當女士想把吸在片狀物中的香水重新擠回瓶里時,卻連一滴也無法弄出來。望著只剩半瓶的昂貴香水,女士無奈地搖搖頭,走出了門。最后畫面上出現一行醒目的英文字:某某牌衛(wèi)生巾。同樣是衛(wèi)生巾的廣告:沒有直接的功能性演示和表述,甚至沒有女主角的正面鏡頭,但是通過看似不相關的小貓、香水及踢翻香水的突發(fā)性“事件”,再一吸一擠,幾乎是用嚴密的邏輯演繹把廣告所要傳達的吸收性強、防側漏等功用點,準確無誤地表現了出來。

在平面廣告中,西方廣告同樣注重畫面造型語言的推理和聯想,理性的成分偏多,整個廣告多為一段有所寓意的畫面作鋪墊,最后給出畫龍點睛般的廣告語,有的甚至不著一語.全靠邏輯推斷與抽象聯想得出結論。曾獲九七年戛納廣告節(jié)平面類金獎的奔馳轎車之“剎車痕篇”,表現轎車外觀精美這一非常理性的內容.創(chuàng)意者沒有直接表現人們的褒揚與驚嘆,而是通過奔馳轎車旁那一道道醒目的急‘,剎車痕,’,將其他駕乘人員的艷羨不已、駐足觀望的態(tài)度與車的吸引力聯系起來,從而表現出奔馳轎車外觀設計的非凡魅力。整個廣告留給受眾很大的想象的空間,甚至如果不去想、不去思考,一時還推斷不出在“說什么”。

與這種理性的思考、推理及理智的反應不同,中國廣告的思維方式注重形象,注重經驗直覺體悟.注重感性認識,帶有強烈的直觀性。廣告大多以具體形象代替抽象概念的推理,特別善于把形象相似,情境相關的事物,通過比喻、象征、類推等方法,使之成為易于理解的認知對象。中國網通推出的形象廣告:“由我天地寬”?!皩挕笔且环N雄心抱負,是一種思想、胸襟和視野,又是一種非常專業(yè)復雜的寬帶技術概念。如何既演繹企業(yè)理念,又把寬帶技術相當深奧的理論講透,網通在視覺化傳達過程中,通過象征、類比的方法,巧妙地將理念轉化為一個“寬”的生活世界:汽車的座位變得寬大舒適,秋千變得寬大到足以容納更多孩子的快樂,大橋的橋面、橋墩都變得很寬很寬,一排排汽車暢通無阻川流不息,整個城市似乎都呈現在寬廣的世界里。用形象化符號元素(車、橋、秋千、交通的暢通)貼切又具象地表現了抽象意義。

二、“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

個人主義與集體主義的區(qū)別被認為是理解不同文化價值觀尤其是倫理價值觀差異的關鍵所在。中西方在價值追求和倫理取向上旨趣迥異。從道德基點來看.西方立足于個人主義而中國立足于集體主義。西方個人主義倫理價值觀念其形成至少可追溯到文藝復興時期。文藝復興運動的指導思想是人文主義很n以崇尚個人為中心,宣揚個人主義至上.竭力發(fā)展自己表現自我,這對西方現代意識形態(tài)影響極為深遠。在另一方面,被歌頌的美國歷史初期的拓荒運動,其問人們所表現出的獨立冒險和進取精神.使得自我中心、講求個人利益和個人權利的倫理價值觀.地位更加崇高化。

西方的個人主義價值觀強調人生而平等、自由和人權不容侵犯;強調個人是國家、社會的基石和出發(fā)點,愛自己才能愛他人和社會.為自己奮斗也是為他人和社會奮斗;有個人才有社會整體.因此個人高于社會。每個人應該表現出自己的個性,越是表現出自我個性,越能體現人生的價值。由此也引出了其他一些價值觀.比如,“為擴大私有財產,常常六親不認。為了經商。四處流動,家庭觀念相對淡薄。在群體觀念微弱的社會里、個人主義必然擴張。在這種社會,以個人的活動為中心,突出個人的價值?!苯硪虼耍瑐€人主義又與商業(yè)主義緊密相連。在人人逐利、利益至上的商業(yè)社會,僅靠人情、義氣也是無法維持其正常有序的,由此又引出了西方文化中重法輕情的倫理價值觀念。

崇尚個人與自我的倫理價值觀幾乎成了西方廣告的核心主題.無論什么商品什么創(chuàng)意表都有可能最終把主題指向對個性的張揚、對自由的崇尚、對個人尊嚴、價值、幸福的追求。自由造型美發(fā)服務(Freestyle)的廣告由希臘雅典TBWA廣告公司,廣告模特氣質優(yōu)雅、高貴,身上不著寸縷,僅用長發(fā)起到圍巾和衣服的作用。廣告文案;“人類生來享受自由、享受尊嚴與權力的平等”。廣告?zhèn)鬟_出這樣一種信息:頭發(fā)出人意料的造型是為了更好的享受美麗人生,而自由的享受屬于自己的生命,是人人擁有的權力。LANCOME的miracie奇跡香水展現了一個滿懷自信的西方新女性,她們標榜著“天地間,你就是奇跡!”在她們的觀念中,個人是本位是目的更是核心,社會是滿足個人需要的手段,是個人施展個性的舞臺。貝克啤酒的廣告片是這樣的:一群向日葵圍著太陽轉,惟獨一棵向日葵我行我素.偏偏向著貝克啤酒開放。廣告語:“喝貝克,聽自己的!”廣告擺脫了啤酒廣告常用的元素;酒杯、酒瓶、啤酒等,脫離啤酒常用的訴求點:味道、價格、色澤等,用了頗有新意的表達方式.賦予貝克啤酒無拘無束的獨特個性,告訴消費者,喝貝克啤酒的人也是有個性、有主見、擁有自我選擇權利的人。

與此相對,中國傳統(tǒng)倫理道德的一個基本的價值取向是重整體而輕自我,集體主義是中國文化的主要價值觀,它涵蓋了群體、集體、國家、民族等不同層面的內容。它強調社會第一個人第二,個人利益應當服從社會整體利益;有了“大家”才能有“小家”。這與中國的社會結構是家國一體,家是國的縮影,國是一個擴大的家的歷史是直接相關的。從古至今,這一倫理價值取向引導著中國人重視國家利益、民族利益、社會利益。此外,中華文化還重視親戚之間、鄰里之間、朋友之間的群體關系?!@種群體意識源于古代中國農耕文化,人們在長期共向地域生活中處于相對穩(wěn)定狀態(tài),彼此互相交往、互相幫助,比較容易形成濃厚的群體觀念。與此同時,這也是儒家倫理的長期浸染的結果。儒家倫理講家庭和社會上的人際關系與道德標準時.強調親屬之間、朋友之間,應為一體,天下一家,講群體意識。“儒家的倫理道德觀念,是國家集權主義的基礎。同布羊這種觀念也是地區(qū)和家族集體主義的基礎。在這種倫理觀念制約下,國家或者民族,村莊或者家族,很容易形成命迄共同體。在該共同體內所有成員休戚相關,榮辱與共。在這個群體之內,應該是同舟共濟,有難同當,有福同享?!雹輧S家倫理還認為,人不能見利忘義、不能驅義逐利,而應符合牡會道德標準、追求道德的完善、高尚,這又形成了東方文,化重情義輕法理的價值觀念。

這一切與西方個人主義倫理價值觀完全相反,而由這種價值觀念出發(fā),中國人心中的英雄形象也都是能夠為他人、為集體、為國家民族犧牲個人利益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不鼓勵為個人的物質利益而奮斗,要把立足點放在為了他人、為了集體、為了國家上,把個人對社會、家庭和他人是否盡責作為衡量一個人道德品質好壞的第一要素。

一些打民族_牌的廣告正是以此為出發(fā)點,通過對愛國愛鄉(xiāng)的倫理價值觀的渲染,首先從道德上喚起最為廣泛的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問與忠誠。

長虹以產業(yè)報國為已任—長虹電器

道不盡的強國夢,述不盡的紅旗情—紅旗橋車

買國貨精品,度歡樂時光—聯想電腦

中國人的生活,中國人的美菱—美菱電器

托普軟件中國“芯”—托普

四十年風雨歷程中華永遠在我心中一中華牙青

黑頭發(fā)中國貨—奧妮洗發(fā)液

非常可樂,中國人自己的可樂—非常可樂

這些廣告用不同方式體現出中華文化中的集體主義倫理價值觀。在一種豪邁與自信中,都把自己的產品(品牌)與一中國”連在了一起,既展現了大企業(yè)的雄心和為國為民的民族責任感,又展示了自己的實力,樹立起良好的企業(yè)形象。雖然在廣告中把一個具體的產品(品牌)與一個國家、集體相史犯接有時不免顯得空泛以至大而無當,但這些廣告所體現出來的中華民族自強自立的精神,以及愛國愛鄉(xiāng)的情慷.多少也還是具有震撼力的,因而能引起廣大受眾的心理共鳴。

三、“競爭”與“和諧”的對峙

所謂文化價值觀.其核心概念是“價值”,即不同“價值”在同一文化體系和文化心理中的排序。而這個“價值”的排序歸根結底與“利益”有關,即利益的重要程度。而,’利益”又與一支撐該文化的社會經濟模型直接相關。

西方的社會經濟模型可概括為“重商主義”。

美國學者羅伯跡認為在美國1776年7月獨立時,美國的“商業(yè)文明‘’的基礎已經形成,這個所謂的商業(yè)文明其中一個重要構成就是強調個人奮斗的重要性。和具有幾千年封建傳統(tǒng)的古老中國不同,在美國文化中,“權力、聲望和地位既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簡單地通過繼承遺產、貴族血統(tǒng)或者高貴的祖先所能得到的,一個人只有靠努力奮斗才能獲得能帶來閑暇、地位和權力的財富”。在此情形之下,競爭,成為個人主義派生出來的一個重要精神特征,個人必須努力工作并在與人競爭中獲得更多的機會和資本。他們勇于接受挑戰(zhàn),并主動把自己放在同他人的對比競爭的位置,以此來激發(fā)自己的潛力和能量,不怕出格、不怕成為“眾矢之的”,追求行動、速度、效率和結果。他們是達爾文進化論的忠實擁夏,“物競天擇”深深地植根于他們的精神土壤中。

西方廣告作品自然而然地流露出對競爭精神的迫求、向往和各種各樣的診釋。丹麥的Borsen日報的廣告文案是"NEWECONG}MY.NEWLAWQFTHEJUNGLE"(新經濟,新競爭規(guī)則)直接點出了在現代社會環(huán)境下,經濟形態(tài)發(fā)生了轉變,規(guī)則也隨之而變,唯一不變的是競爭本身,為了適應新經濟環(huán)境下的新規(guī)則,要在競爭中獲得成功就要讀Borsen日報。廣告用一組有悖常理的圖畫演繹了“弱肉強食”的顛覆版,比如羚羊將獵豹叼在口中,雄獅在羚羊的撕咬下悲慘地哀嚎。整個廣告用富有沖擊力的廣告語、用違反常識的廣告圖畫、絢麗斑斕的色調精確到位地演繹了新經濟變化莫測的特點以及在新經濟下競爭的殘酷性,使人印象深刻。

MAICO助聽器的廣告畫面簡單明了:發(fā)令槍響后,所有的運動員都飛快地沖出起跑線,拼命往前沖。只有一個運動員還呆在原地做準備起跑狀,由于耳聾或耳背,他似乎沒有聽到發(fā)令槍的巨響。廣告的直接含義是如果有了MAICO牌的助聽設備你就可以聽的很清晰,就不會出現這樣的尷尬局面;它的引申含義是,在竟爭中,每一步都很重要,特別是不能輸在起點上。這是競爭精神在廣告中的直接表現。

與西方重商主義相比,中國則是“重農主義”,視農為立國之本。重農輕商,重本輕末,是中國的傳統(tǒng)思想文化中一個突出的特征??鬃诱f,“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孟子亦說,“不選農時,谷不可勝食也”,“百商乏切,勿奪其時,數口之家可以無饑矣”。商人受到社會的普遍輕視,從而形成“土、農、工、商”之說,四行之中商居最末。其形成之根源恰好與西方相反。東亞的古代是以粗放的農耕為業(yè),屬于河流灌概文化,長期處于農村自’然經濟狀態(tài),因此,必然實行重農主義。相對午個人主義和竟爭精神而言,重農主義更強調“天時、地利、人和”,強調合作、協(xié)調和韻律。比如“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遠親不如近鄰伙“家和萬事興”等等都是對和睦、和諧的推崇與追求。

華文廣告中常常會打上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天時、地利、人和”的印記,比如深圳和雅苑的售樓廣告直揍以“和”做文章,從“1-和為樂”“以和為?!?,“以和為美”,“以和為富”四個方面對“和雅苑”進行診釋,也從這四個方面體現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追求和諧,以和為上的觀含。

第7篇:中醫(yī)預防論文范文

病因病機

七情是常人的情志活動,七情通五臟,七情太過則屬內傷治病的主要病因。七情情志活動分屬五臟,為心所統(tǒng),但與肝的關系尤為密切,因肝主疏泄,七情內傷發(fā)病的基本病機是氣機郁滯。肝的情志障礙病理基礎是疏泄失調,可分為疏泄不及和疏泄太過兩方面。疏泄不及的實證以情感抑郁為特征,其虛證為恐懼;疏泄太過為實證,以暴怒為特征。肝郁脾虛證是涉及肝脾二臟最常見的臨床證候,其相互之間生理功能、病理變化聯系緊密。《靈柩•病傳》說:“病先發(fā)于心,一日而之肺,二日而之肝,五日而之脾”。指出二臟的病理生理的因果關系。肝郁脾虛包括了肝氣郁結及脾氣虛兩類證候,前者屬邪實,后者屬正虛。《素問•靈蘭秘典輪》說:“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素問•六節(jié)藏象論》說:“肝者……魂之居也”。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氣機調暢,血運暢通,則心情開朗舒暢?!堆C論》說:“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氣入胃,全賴肝木之氣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肝的疏泄功能,協(xié)助脾胃之氣得升降,促進消化。肝氣郁結,橫克脾土,形成肝郁脾虛之虛實夾雜證?!毒霸廊珪?#8226;飲食門》“怒氣上肝則肝木之氣必侵脾土,而胃氣受傷致妨飲食,此雖以肝氣之逆,而肝氣無不漸散,而脾氣之傷受其困矣。此不必重肝而當重在脾也”。肝郁脾虛證是因怒氣傷肝致肝失疏泄,肝木之氣抑郁橫逆而犯脾土,導致脾虛;肝郁脾虛臨床見證有以“肝郁”為主的,有以“脾虛”為主的,還有“肝郁”、“脾虛”并重的幾種類型。

病理機制

根據現代醫(yī)學研究,肝郁脾虛證患者的主要生理病理有:(1)植物神經功能異常,血漿去甲腎上腺素(NE)和腎上腺素(E)含量減低;(2)血漿環(huán)核苷酸cAMP/cGMP比值下降;(3)血黏度升高,紅細胞電泳時間延長;(4)小腸吸收功能降低。4項重要變化中3項以上同步出現率達65%。說明肝郁脾虛證主要是神經體液失調與氣血運行以及消化機能障礙的綜合表現。植物神經系統(tǒng)(或稱自主神經),分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兩部分,其功能是調節(jié)心肌、平滑肌和腺體(消化腺、汗腺、部分內分泌腺)的活動,在雙重支配的器官中,交感和副交感神經的作用往往具有拮抗的性質。據研究觀察,肝病實證各證以交感神經偏亢為主,肝病實證臨床表現:情志抑郁、煩躁易怒、頭脹暈痛、面紅、目赤、口干、脈弦或弦數等,與交感偏亢密切相關;肝病虛證各證以副交感偏亢為主,肝病虛證臨床表現:周身乏力、頭暈、肢倦、膽怯、脈虛無力等,與副交感偏亢有關;兩臟相關證候肝郁脾虛證、植物神經功能失調以雙相紊亂為主,其臨床表現與單一的實證、虛證完全不同,肝郁脾虛為虛實夾雜證,其癥狀與交感和副交感神經活動均偏亢有關。

臨床辨治

肝郁脾虛是中醫(yī)臟腑病癥中最常見的證型之一。主要涉及肝脾兩臟。肝郁主證:(1)精神抑郁;(2)胸脅脹痛或、少腹脹痛;(3)咽部有梗阻感;(4)脈弦或小弦。脾虛主證:(1)四肢倦怠乏力;(2)納差;(3)腹脹;(4)便溏。具有肝郁主證2項以上,脾虛主證1項以上均符合肝郁脾虛證。治法:疏肝解郁,健脾益氣。主方四逆散、逍遙散、柴胡疏肝散、痛瀉要方,常用藥物:柴胡、陳皮、芍藥、枳實、白術、甘草、香附、木香、茯苓、當歸等?!毒霸廊珪?#8226;飲食門》“五臟之邪皆通脾胃,如肝邪脾者,肝脾俱實,肝之可也,肝強脾弱,舍肝而救脾可也”。又“……但當察其逆滯之有無,如無胸痛脹滿等證,則不必疏氣,單宜以養(yǎng)脾益氣為主,如五味異功散,歸脾湯之屬是也”。對肝郁脾虛證的治療方法歸納:(1)當臨床“無胸痛脹滿”之“肝郁”癥狀時,單宜以“養(yǎng)脾益氣”,治療用“五味異功散”;(2)當具有“肝脾俱實”之癥時,治療則“肝即可”;(3)當癥見“肝強脾弱”時,治療則“救脾”為主。

第8篇:中醫(yī)預防論文范文

1 問題的提出

在醫(yī)學論文或稿件中,若觀測結果是定量資料,常需要在不同實驗條件下比較其平均值之間的差別是否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此時,稱為定量資料的統(tǒng)計分析。如何才能正確地實現定量資料的統(tǒng)計分析呢?關鍵是兩點:其一,檢查定量資料是否滿足參數檢驗的前提條件;其二,正確辨析定量資料所對應的實驗設計類型。第一點??赏ㄟ^統(tǒng)計軟件來實現,而第二點則需要分析資料的人具有這方面知識,才有可能合理選擇統(tǒng)計分析方法。然而,只要科研課題涉及到兩個或兩個以上因素時,實際工作者能正確判定其實驗設計類型的場合少得可憐,因此,在醫(yī)學論文或稿件中,這方面的錯誤不計其數。概括起來說,不外乎有以下兩類錯誤:(1)當定量資料不滿足參數檢驗的前提條件(獨立性、正態(tài)性和方差齊性)時,盲目套用參數檢驗方法(通常為特定設計下定量資料的t檢驗或方差分析);(2)不管定量資料對應的實驗設計類型是什么,一律套用單因素兩水平(或叫成組)設計定量資料的檢驗方法(如t檢驗或秩和檢驗)或單因素多水平設計定量資料的分析方法(如單因素多水平設計定量資料的方差分析或秩和檢驗)。其結果是所得出的結論可信度低,甚至是錯誤的[1,2]。

2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實例

例1 某臨床醫(yī)生收集了如下的資料(表1),在各組內進行配對設計定量資料的t檢驗,在任何兩組之間,用差量進行成組設計定量資料的t檢驗。請問:錯在哪?正確的做法是什么?

對差錯的辨析與釋疑 原作者的做法是錯誤的!因為這樣做割裂了整體設計,每次分析時,僅用了部分數據,數據的利用低,自由度小,結論的可信度低;無法分析藥物種類與測定時間之間的交互作用。正確的做法是:先檢查資料是否具備參數檢驗的前提條件,然后正確判定資料所對應的實驗設計類型。假定本例中的定量資料滿足參數檢驗的前提條件,而實驗設計類型表面上看是“4個自身配對設計”同時存在,應叫做“具有一個重復測量的兩因素設計(其中,測定時間因素與重復測量有關,除此因素之外,還有一個‘藥物種類’因素)”。正確的統(tǒng)計分析方法為“具有一個重復測量的兩因素設計定量資料的方差分析”。對本例而言,更合適的分析策略是:將“治療前”視為“協(xié)變量”,即設法使各藥物組治療前盡可能取相等的平均水平,從而推算出治療后的平均測定結果(稱為校正的平均值),提高各藥物組之間的可比性,其統(tǒng)計分析方法叫做“單因素4水平設計定量資料的一元協(xié)方差分析”(每次只分析一個定量指標);若每次需要同時分析3個定量觀測指標,其統(tǒng)計分析方法可叫做“帶有一個協(xié)變量的單因素4水平設計定量資料3元方差分析”。

表1 各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檢測結果比較(略)

例2 很多人用成組設計定量資料的t檢驗和單因素多水平設計定量資料的方差分析處理表2資料。請辨析:這樣做錯在哪里?為什么?正確的統(tǒng)計分析方法是什么?

表2 兩組不同組織類型的NSCLC肺部ROI的Max SUV和Mean SUV比較(略)

對差錯的辨析與釋疑 表2中最后兩列為兩個定量的觀測指標,原則上,當實驗中涉及兩個或兩個以上定量指標時,看專業(yè)上是否需要同時考察它們的變化,若不需要,就視為兩個一元定量資料;若需要,就視為一個二元定量資料。關鍵是檢查資料的前提條件(此處從略)和正確判定定量資料所對應的實驗設計類型,以下就不再贅述了。原作者所用的兩種統(tǒng)計分析方法都屬于分析單因素設計定量資料的統(tǒng)計分析方法,是不正確的。屬于未正確辨析實驗設計類型,就盲目套用統(tǒng)計分析方法的一種壞習慣,其結論是不可信的。該定量資料中涉及兩個實驗因素,一個是中醫(yī)上的分型(非血瘀證與血瘀證),另一個是癌細胞類型。兩個因素共有6種水平組合,各組合下都有一組獨立的患者,兩個因素同時出現在實驗中,尚無專業(yè)知識保證它們對觀測指標的影響誰是主要或次要,故這個定量資料所對應的實驗設計類型應叫做兩因素析因設計或叫2×3析因設計,當定量資料滿足參數檢驗的前提條件時,以選用相應設計定量資料的方差分析處理為宜。例3 很多人用成組設計定量資料的t檢驗和單因素多水平設計定量資料的方差分析處理表3資料。請辨析:這樣做錯在哪里?為什么?正確的統(tǒng)計分析方法是什么?

轉貼于

表3 兩組不同分期的NSCLC肺部ROI的Max SUV和Mean SUV比較(略)

對差錯的辨析與釋疑 原作者所用的兩種統(tǒng)計分析方法都屬于分析單因素設計定量資料的統(tǒng)計分析方法,是不正確的。屬于未正確辨析實驗設計類型,就盲目套用統(tǒng)計分析方法的一種壞習慣,其結論是不可信的。該定量資料中涉及兩個實驗因素,一個是中醫(yī)上的分型(非血瘀證與血瘀證),另一個是疾病分期。兩個因素共有8種水平組合,各組合下都有一組獨立的患者,兩個因素同時出現在實驗中,尚無專業(yè)知識保證它們對觀測指標的影響誰是主要或次要,故這個定量資料所對應的實驗設計類型應叫做兩因素析因設計或叫2×4析因設計,當定量資料滿足參數檢驗的前提條件時,以選用相應設計定量資料的方差分析處理為宜。例4 很多人用成組設計定量資料的t檢驗和單因素多水平設計定量資料的方差分析處理表4資料。請辨析:這樣做錯在哪里?為什么?正確的統(tǒng)計分析方法是什么?

表4 各組肺組織病理圖像分析結果比較(略)

對差錯的辨析與釋疑 原作者所用的兩種統(tǒng)計分析方法都屬于分析單因素設計定量資料的統(tǒng)計分析方法,是不正確的。屬于未正確辨析實驗設計類型,就盲目套用統(tǒng)計分析方法的一種壞習慣,其結論是不可信的。該實驗共有8個實驗組,每組中的10只動物都在三個區(qū)被檢測某定量指標的結果,故“三個區(qū)”是與重復測量有關的因素。要判斷該定量資料所對應的實驗設計類型,關鍵是要弄清“組別”是一個實驗因素還是一個復合因素。顯然,“組別”中涉及到很多因素,如“是否建?!?、“是否用藥”、“用何種藥”、“用藥種數”,這4個因素每個至少有2個水平,全面組合至少應有16個小組,現在只有8個組,說明這些因素的水平未全面組合,屬于“多因素非平衡組合實驗”,而不是一個標準的多因素實驗設計。對于這種定量資料,應對“組別”進行合理拆分??赡艿牟鸱纸Y果如下。組合1:正常對照組與模型組;組合2:模型組、丹參組、黃芪組、雷公藤組、氫化考的松組、硫唑嘌呤組;組合3:模型組、雷公藤組、硫唑嘌呤組、硫唑嘌呤+雷公藤組。將上述三種組合分別與三個區(qū)同時考慮,構成不同的實驗設計類型,具體地是,組合1叫做“具有一個重復測量的兩因素設計”,其設計格式見表5。

組合2也叫做“具有一個重復測量的兩因素設計”,其設計格式見表6。

表5 兩組肺組織病理圖像分析結果比較(略)

表6 各組肺組織病理圖像分析結果比較(略)

組合3應叫做“具有一個重復測量的三因素設計”,因為該組合中的4個實驗分組本身形成了一個2×2析因設計結構,再加上與重復測量有關的因素“三個區(qū)”,其結構用統(tǒng)計表表達出來(表7),便可一覽無余,層次清晰,易于辨析其真正的實驗設計類型。

表7 4組肺組織病理圖像分析結果比較(略)

例5 很多人用配對設計定量資料的t檢驗和單因素多水平設計定量資料的方差分析(兩兩比較用LSD法)處理多因素影響下的定量資料,如本刊2006年第4卷第3期第287頁上的表1資料(為節(jié)省篇幅,詳細資料此處從略)。請辨析:這樣做錯在哪里?為什么?正確的統(tǒng)計分析方法是什么?

對差錯的辨析與釋疑 在此資料中,第1列“Group”之下的5個組不是單因素5水平之間的關系,它是多因素非平衡組合實驗,因此,需要對“Group”進行合理地“拆分”:如組合①,前4組可同時比較;組合②,“第1組,第2、3、4三組中取一組,第5組”可同時比較。還應考慮放置在表中縱向上的“時間”因素,第1個時間點為“處理前”,應將其視為“協(xié)變量”,而且,“時間”是與重復測量有關的因素,簡稱重復測量因素。同時考慮某種組合和時間,則分別與組合①、組合②對應的統(tǒng)計分析方法都叫做“具有一個重復測量的兩因素設計定量資料的一元協(xié)方差分析”。

【參考文獻】

1 Hu LP, Li ZJ. Fundamental of medical statistics and discrimination of typical misuse. Beijing: Press of Military Medical Sciences. 2003: 149153. Chinese.

第9篇:中醫(yī)預防論文范文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不失時機地進行漢字教學,不僅行之有效,而且事半功倍,同時也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熱情。

一、有助于準確掌握古代詩文的詞義

漢字包括音、形、義三個方面,以今字而論,《現代漢語詞典》中的“一”字,其形為“一”,其音為“yī”,其義有八條:數目最小的正整數;同一;全、滿;專一;表示動作是一次,或表示動作是短暫的,或表示動作是試試的;用在動詞或動量詞前面,表示先作某個動作;書面上用作助詞,和在某詞前加強語氣。古漢字也是如此,有時我們對其形不能分析,或不知其音,不解其義。

但是,如果我們寫出古漢字字形,講清其發(fā)展演變,一條條拉出義項,并加以總結歸納,就可以幫助學生準確理解詩文意思,能較大地提高教學效率。如:“危樓高百尺”中的“危”,和《山市》中“惟危樓一座”中的“危”,很多學生難以正確理解?!拔!笔莻€會意兼形聲字,篆文從卩(卪,跪坐之人),從厃(表示高),會人直起腰來提高上身端坐之意,即危坐。古人跪坐,平時臀部放在腳跟上,腰微彎,是放松方便的姿勢,表示恭敬警覺時,腰則伸直,上體高度自然增加,故稱為危坐。隸變后楷書寫作危。是“跪”的本字。谷衍奎先生認為:危,本義是指危坐、端坐;危坐是腿腳的動作,故又引申指腿腳,此義后來寫作“跪”;又引申泛指高;危坐本來是敬懼行為,故又引申指“戒備不安”;進而引申為“危險”、“危害”、“危難”等。講清了這些,上面兩句詩文學生就能準確理解了。借助漢字知識不僅解決了教學中的一個實際問題,而且?guī)椭鷮W生歸納了一個文言常用詞的用法及其義項,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學生對文言文學習的積極性。

二、有助于準確閱讀理解文段

初中漢字教學并不獨立于閱讀教學之外,相反,與閱讀教學互為補充、相互促進。進行漢字教學,并不是要開設獨立的識字、寫字課,而是要把對漢字形與義的剖析作為一種有意識的、經常性的行為貫穿于語文教學的全過程。要讓學生認識到,我們所有有效的語文學習活動都建立在對漢字真正的理解和掌握之基礎上。如教《關雎》一文時,我們抓住文中的“窈”“窕”兩個字作重點講解,不僅講清字音字形,更講透字義,心靈美為“窈”,儀表美為“窕”,形容女子美好的樣子。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窈窕淑女”的形象,問題便迎刃而解。還可以采用單篇選點的方法加強漢字教學,即從所學課文中盡可能挖掘一個字,將對這個字的揣摩與全文的理解聯系起來,起到“牽一發(fā)動全身”的作用。

三、有助于辨別同音字和糾正錯別字

日常生活中,由于寫錯別字而誤事或鬧笑話的事例屢見不鮮,寫錯別字使我們不能準確表達意思,順利傳遞信息。因此,必須采取有效的措施杜絕寫錯別字。很多錯別字甚至語文教師都會寫錯,比如“男”將上部中間一豎與下部中間一撇連起來。這還是小錯誤,還有的少寫“拜”字右邊一橫,“破釜”成了“破斧”,“膾炙人口”成了“膾灸人口”,“走投無路”成了“走頭無路”等。究其原因,除了無視語言文字規(guī)范性,只求方便省事外,更重要的在于使用者未能真正理解這些字詞的來源及含義。

此外,學生在學習文言文的過程中,常對一些同類字詞的微妙含義把握不準。如“既”與“即”常常混淆,“園”與“圓”區(qū)分不了,面對“戊”“戌”“戍”三個孿生兄弟般的面孔,更是難以辯認……這類例子不勝枚舉,如“既”與“即”,學生總是混淆不清,經常出錯?!凹热弧睂懗伞凹慈弧保凹词埂睂懗伞凹仁埂?。其實,只要我們對學生講清楚這兩個字的淵源,問題就迎刃而解。這兩個字都是一個人坐在一碗飯前,“既”的形象是人已經吃完飯,在扭頭張口打嗝。“即”的形象是人對著碗正在吃飯。所以,凡表示已經完成之意的,皆用“既”;凡表示正在進行之意的,皆用“即”,如此一來就不會用錯了??磥?,如果指導學生掌握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尤其是扎實掌握這些字的本義,就能有效減少寫錯別字了。

四、有助于了解古代制度、傳統(tǒng)、民俗等文化

中國的祖先按象形、指事和會意的方式創(chuàng)造了漢字。一個字就是一幅畫、一件事或一則寓言。漢字,有不少是“活化石”,許多漢字都是對生活、對世界的詩意描摹,那里活躍著遠古的人事、風景與習俗,充盈著豐富而生動的文化信息,許多漢字里甚至沉淀著古人深刻的美學觀與哲學觀。從漢字構造中,我們可以窺見上古先民的生產勞動、生活習俗、思想觀念、道德品質、聰明才智以及他們對自然的認識。如“水”,甲骨文、金文中的水字,像一條彎曲的水流。中間的彎曲斜線代表河道主流,兩旁的點是水珠水花。所以水的本義當指水流或流水;泛指水域,如江河湖海,與“陸”對稱;后來引申指所有的汁液,如藥水、淚水、橘子水等。又如“心”,甲骨文就是心臟的象形,金文多了一層外包圍,小篆的外包圍分成左右兩個心房。本義是指人的心臟,泛指動物的心臟。心是人體器官的主宰,古人誤認為它是思維的器官,所以心又是思想、意念、感情的通稱。心臟在人體的中央位置,故心還有中央、中心之義。凡有心和它的偏旁“忄”的字,大都與人的思想、意念和感情有關。漢字作為一種“形象”,還特別富有美感,中國書法的那種美學追求與人生追求、道德追求,往往是同質的,這都是相當奇妙的文化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