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策略范文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策略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策略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策略

第1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策略范文

【關鍵詞】新課標 初中歷史 高效課堂 教學策略

1 前言

高效課堂,是高效性課堂的簡稱,主要是指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以較高的效率,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標,取得教育教學的較高影響力和社會效益。與傳統(tǒng)課堂教學相比,高效課堂在教學時間、教學效果以及教學任務量方面有了巨大的突破,可以概括為輕負擔、低消耗、全維度以及高質量。高效課堂可以通過最小的投入,獲取最佳的教學效果,其基本特征包括“自主構建、互動激發(fā)、高效生成、愉悅共享”。高效課堂基于高效教學,是有效課堂的最高境界。對高效課堂的衡量,一是看學生知識掌握、能力增長以及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的變化程度,二是看教學效果是否實現(xiàn)了少教多學,三是看師生之間是否經歷了雙向激發(fā)、愉悅交往的過程。

2 新課標初中歷史高效課堂教學策略

2.1做好課前預習

在教學前,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做好課前預習,通過對教材的把握以及相關資料的搜集,使得學生能夠基本了解教學內容,通過對以往知識儲備的整理和加工,實現(xiàn)新舊知識的有效結合,形成全新的知識儲備。課前預習的效果越好,課堂教學的效率也就越高。在課前預習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主要知識點,從立足教材提出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問題,例如,在“”教學前,教師可以就的性質、影響等,向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其對教材內容進行預習,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擺脫固定思維的束縛,充分發(fā)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使得學生可以在自我設疑和自我解答中掌握歷史知識。

2.2加強師生互動

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是提升課堂教學效率的關鍵因素之一,在互動過程中,可以充分發(fā)揮課前預習的效果,對學生的知識潛能進行最大程度的挖掘。對于教師而言,應該合理安排課堂教學時間,為學生留出交流的時間和空間,鼓勵其各抒己見,在必要的時候,教師進行評論和點撥,幫助學生解決一些重點和難點問題。不僅如此,在互動交流環(huán)節(jié),教師應該及時更新觀念,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交流意識,在課堂中構建一個輕松愉悅的氛圍,使得學生能夠暢所欲言。以“”為例,可以對教材進行延伸和拓展,搜集一些相關的資料,在課堂上進行討論和交流,使得學生能夠充分掌握的意義和局限性,討論其在當時社會背景下所產生的影響。

2.3重視課堂訓練

無論哪一個科目的學習,僅僅依靠教師的講解,得到的知識都是不牢固的。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對理論知識進行講解,更要讓學生積極訓練,在訓練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在課堂訓練中,教師應該從教學內容出發(fā),從學生的理解能力出發(fā),從教材出發(fā),對習題進行精挑細選,保證習題的代表性和典型性,使得練習能夠達到舉一反三的效果,而非單純依靠死記硬背或者大量的重復練習來保證效果。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合理安排教學時間,做到精講多練,確保教學環(huán)節(jié)的環(huán)環(huán)相扣,對有限的課堂時間進行合理利用??紤]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性,應該通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雙向交流,實現(xiàn)信息反饋,從全局上確保課堂教學效率,針對學生在學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偏差,應該及時矯正,而對于一些本就存在爭議的問題,或者尚沒有定論的知識,則不能強作結論,而應該允許學生持有不同的見解。例如,在教材講解完成后,教師可以將、第二次、以及等集中在一起,設置相應的習題,引導學生進行課堂訓練,使得學生能夠明確這些戰(zhàn)爭所帶來的影響及異同點,更好地對歷史知識進行記憶和掌握。

2.4開拓學生思維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加強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對教學內容進行遷移延伸,對學生的思維進行拓展。正式上課前,應該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題目,對學生進行訓練,使得學生能夠對教學內容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明確教學中存在的重點和難點問題。應該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相應的教學情境,讓歷史走出課堂,走進學生的生活,使得學生能夠成為歷史的參與者,對歷史進行感悟,讓學生感受歷史的真實,從而激發(fā)其了解歷史的欲望。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結合相應的圖片、影像資料,拉近歷史與現(xiàn)實的距離,實現(xiàn)跨越時空的形象教學,調動學生對于歷史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增強對歷史的感性體驗,進一步拓展思維,對知識進行遷移和延伸。

3 結語

總而言之,伴隨著新課標的逐步推進,傳統(tǒng)歷史課堂教學模式越來越難以適應初中歷史教學的需要,構建高效課堂,已經成為初中歷史教師需要關注的重點。對于教師而言,應該及時更新觀念,對教學進行精心設計,結合靈活的教學方法和先進的教學手段,不斷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探索出最適合自身實際的高效課堂教學策略,推動初中歷史課堂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參考文獻】

[1]付英.淺談初中歷史高效課堂教學策略[J].鴨綠江(下半月),2014(12):225.

第2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策略范文

[關鍵詞]歷史 教學 高效 策略 探索

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的研究,是古往今來所有教師研究的共同課題。如果課堂教學結構緊湊嚴謹,方法適合初中生學習特點和學習要求,就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就能為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為初中歷史教師,也應自覺探索歷史課堂教學的高效策略問題。筆者在這方面通過學習借鑒江蘇洋思中學“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模式,并結合初中歷史課堂教學實際,在學習、實踐、探索中總結了幾點,期望與同仁共同探討適合初中歷史教學高效策略的話題。

一、課前預習,自學設疑

教師每上一節(jié)課,課堂上需要傳授的知識和信息,先要請學生課前自學教材,或請學生搜集資料。預習時,教師可以列出一些思考題,讓學生從教材中找出答案,找不出答案的要特別留意做上記號,或找同學探討,或查閱資料,仍然解決不了的待課堂解決。課前預習目的是對以往知識儲備進行整理加工,并在自學教材中獲取新的信息,或在搜集資料中歸納整理,將舊的知識經驗與新知識結合,形成新的知識儲備。學生課前預習處理得好,課堂教學效果就好。通過預習,能夠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以至于歸納總結能力。

我們的歷史教學要充分挖掘學生的興趣之源,發(fā)展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鼓勵和培養(yǎng)學生在自學中“設疑”。如果一味地只是教師設疑,學生容易產生依賴性,久而久之他們的主動性將會喪失殆盡,其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也將受到束縛,最終會變成被老師牽著線的“風箏”。只有讓學生學會自己設疑,才能真正主動地學習,在自我設疑、自我辨析中掌握知識與能力、過程和方法。

二、交流互動,解決問題

課堂教學的最大優(yōu)越性就是師生可以廣泛的交流討論,在互動中使每一個學生的知識集中起來,發(fā)揮課前預習的實際效果,讓學生的知識潛能最大的再現(xiàn),集中大家的智慧討論解決所有預習中的疑難問題。交流時,讓大家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必要時教師可以稍作點撥。教師要讓學生有一個充分展示自己才華的機會和平臺,或許學生在預習時所發(fā)現(xiàn)的問題,某些真知灼見即便是老師也自愧不如,這時教師要充分肯定,及時鞭策;當然也可能出現(xiàn)沒有問題或見解淺顯之類的現(xiàn)象,教師不得譏笑,應正確引導。

交流互動環(huán)節(jié),需要教師徹底轉變觀念,放下權威,下大力氣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和能力。在全班交流時,要確保發(fā)言人的發(fā)言能代表本組成果,形成“想說”、“會聽”的良好局面,讓學生體驗到:表達給大家聽是一種享受,得到大家的評價是一種進步,質疑同學的發(fā)言是最大的收獲。惟有這樣日積月累,教師才得以解放,學生才得以發(fā)展,一言堂才變成真正意義的群言堂,學生才會有收獲,有發(fā)展,有提高。

三、引導點撥,深化認識

課堂教學中的點撥,被喻為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使學生獲得正確學習方法的“點金之道”,“點”就是教師對學生要善于啟發(fā)誘導,使之獲得認識問題的正確方法;“撥”是教師撥開學生思維的迷霧,撥正學生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思路。在課堂上,教師的責任就是引導和點撥,即在學生實在回答不出來的時候再進行釋疑。教師點撥起一個層層深入的作用,即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由低到高,由簡單到復雜,由容易到困難,將認識逐漸引向深入。

因而,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善于“點撥”,講究方法。方法一、順勢誘導,逐漸深入。課堂教學中常出現(xiàn)這種情況,教師提出問題后,學生也能答出一二,且思考方向正確,但認識深度不夠,這時,教師就應該在肯定學生認識方向的基礎上啟發(fā)誘導,順勢點撥,使其認識更系統(tǒng)深入。方法二、搭階梯,點迷津。當學生遇到難度較大問題而感到束手無策時,教師應在認識陡坎上造階搭梯,適時地扶一把,指點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從而開啟學生思維的竅門。方法三、歸謬正誤,轉變認識。當學生對一個問題產生錯誤認識時,教師如果只是簡單地予以否定,難以使學生信服,且易產生逆反心理。這時,就應指出學生認識錯誤的根源所在,使其幡然醒悟,轉變?yōu)檎_的認識。

四、訓練操作,反饋矯正

任何一種學習不通過親自動手都是不牢固的。有人認為,教師就是在講臺上向學生宣講,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即可,學生接受了就完事大吉、高枕無憂了。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行為,課堂教學的主要目的和主要方式是讓學生積極地訓練,讓他們動手操作,在主動訓練中獲取知識和能力。只有訓練才能培養(yǎng)能力,不練就不能提高能力,不練就掌握不了知識,就不能加深印象,就達不到提高能力的目的。練要有一定的方法和步驟,教師要精選訓練題,采用那些以一當十有代表性的題,教師要在必要的時候告訴學生怎樣練習、怎樣操作。當堂的訓練任務當堂完成,千萬不要放在課外,那種課內損失課外補、課堂松松垮垮課外緊緊張張的做法要徹底改變。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精講多練,一環(huán)扣一環(huán),不浪費一點時間,不多說一句空話,爭取做到字字千金,不讓學生感到厭倦和煩躁。

因為學生知識基礎、理解能力有差距,難免會有好差之分,因而反饋就顯得十分必要。反饋是教師和學生的雙向交流,是落實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過程,教師要把控全局,保證交流的渠道暢通,互動迅捷,效益頗豐。特別是對學生的問題和偏差,要及時矯正,當然對有爭議的問題或沒有定論的知識允許學生有不同的見解,教師不要強作結論。

五、拓展思維,遷移延伸

課堂教學中知識的延伸與拓展是一節(jié)課的點睛之筆,是創(chuàng)設懸念、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實踐能力等多方面的關鍵所在。之前,教師在操作訓練時選擇精深的有代表性的練習題讓學生去做,要提醒學生在做題時一定要使自己在潛意識中有知識遷移,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并且有以此題為范例進行創(chuàng)造的意識和能力,使之養(yǎng)成習慣,這時課堂目標就初步達成了。

在課堂上學生學得了一定的知識,通過訓練操作鞏固了知識,智力也得到了開發(fā),但這遠未達到課堂教學實現(xiàn)了培養(yǎng)人才的終極目標。因為這離知識的遷移、能力的最終提高還有一段檢驗、鞏固、提高的距離,而要使課堂上的所學東西運用到實踐中去,運用到其他各領域中去,這還需要一個再提高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要讓歷史走進學生生活,讓學生感悟歷史,讓學生成為歷史的參與者,立足于由近及遠的認知規(guī)律,從學生的生活出發(fā),視野從身邊擴展到全方位。只有讓學生感覺到歷史的真實,他們才會產生了解歷史的欲望。因此,用直觀的圖片和易懂的資料、還有結合當?shù)貧v史意義的鄉(xiāng)土資源,來增強學生的感性體驗,從而再度拓展思維,達到知識遷移延伸之終極目標。只有這個目標達到了,培養(yǎng)人才的任務才能說基本完成。知識遷移需要教師的科學引導和學生的刻苦訓練。

綜上所述,對歷史課堂教學高效策略的探索研究,應該貫穿在歷史教學的課內課外,落實在學生認識歷史的方方面面,而課堂教學改革顯得尤為重要,其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應該精心策劃,需要教師有高度的責任心和意志力,有先進的教育觀和質量觀,有靈活的教學方法和先進的教學手段。只要我們主動擔負時代賦予我們的重任,以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為目標,以滿腔的熱忱和聰明的智慧,積極而扎實從事課堂教學改革,才能探索出適合自身實際的高效課堂教學策略,真正實現(xiàn)教育教學質量的全面提高。

第3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策略范文

關鍵詞:物理教學;主動探究;示弱策略

在自然界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的景象:一只狼為了生存,加入新的狼群,它需要仰臥在地上,將柔軟的腹部暴露給狼群中每一名成員,這樣才能被狼群接納。示弱不等于妥協(xié),而是解決問題的一種策略、一種人生的智慧。下面,我就結合物理課堂教學實際,談談“示弱策略”。

一、教師適度示弱,能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

以前我總是站在講臺上,居高臨下,滔滔不絕,講到興起時,甚至手舞足蹈,眉飛色舞。自我陶醉,回頭一瞥,學生卻睡了一大片,上公開課,無論怎么調動,下面就是不舉手,課堂成了我的獨角戲,教研員一來聽九年級的課,我就頭疼。講完課就是一頓牢騷。

教育的本質是交流,是師生心境的開放。如此一來,既營造了快樂的課堂氛圍,又能使師生關系更加友好。師生心靈相通,精神交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則會倍增,學生就會主動與教師交換著各自的想法,從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和情感體驗。

二、教師巧妙示弱,能有效地克服學生的依賴心理,改變學習方式

心理學實驗表明,初中生的自信心是很脆弱的,在他們成長的階段,尤其需要精心的呵護和培養(yǎng)。教學中,教師通過巧妙的示弱,使學生逐步擺脫過度依賴老師的心理習慣,在學習方式上也一下子從被動的接受式轉變?yōu)橹鲃拥奶骄渴剑瑢嵺`意義非凡。

三、教師敢于示弱,能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精神

“懷疑精神”是人類最可貴的品質。教學中,老師發(fā)揮過于出色,就會限制學生的發(fā)揮,那就更談不上學生質疑了。而有意地“示弱”,可以使學生感覺到如果自己認真思考,可能會幫助老師,從而增強信心、找回自我,也使他們樂于向老師和其他同學表達自己的觀點,敢于以懷疑的目光去看待周圍的事物,而這些是很重要的。

因此,在與學生交往的過程中,別忘了適當?shù)仫@示些你的弱點――偶爾記不起一句成語、錯上幾道題,老師不妨裝裝傻,把聰明的機會讓給學生,在適當時間恰到好處地表現(xiàn)的示弱之舉,較之正面教導有事半功倍之效。所以,老師該示弱的時候要示弱,甚至還要裝弱。教師弱了,學生強了,何樂而不為?

參考文獻:

[1]覃宏平.新課程理念下初中生物有效教學的策略.文教資料,2006(30).

第4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策略范文

關鍵詞: 初中物理教學 實效性 教學策略

在新的教育理念下,衡量一堂課效果的好壞,不是看教師講演的是否精彩,而是要看它實效性的高低。課堂教學效果的優(yōu)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采用的教學策略是否有效。要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就要提升教師的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目標、計劃、過程。注重課堂氛圍的營造和探究教學的實效性,讓學生充分參與課堂教學,積極思考,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那么在新課改的基本理念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呢?我在實踐教學中對此問題作探討,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一、應用元認知論,提高學生的參與度

元認知是主體對自己認識活動的自我意識、評價和調節(jié),即對自己認知的認知。開展元認知研究,有助于提高學生個性心理素質,發(fā)揮其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有效性,有助于“教會學生學習”,實現(xiàn)主體性教育。認知心理學告訴我們,學生理解、掌握知識,不是取決于教師反復講解,而是取決于學生思維的展開程度和自主求知活動的質量。社會認知理論認為,人只有在與他人合作過程中,主動加工那些對個人有意義的信息,才能取得最佳效果。所以,從元認知的角度來看,學習過程不僅是對所學材料的識別、加工和理解的認知過程,而且是一種對該學習過程進行積極的監(jiān)控、調節(jié)的元認知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創(chuàng)造條件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積極有效地獲取知識信息,發(fā)揮主體作用,這將會使教學更有實效。如講蒸發(fā)時,在每個學生的手背上涂一點酒精,再讓他們自己往手背吹氣,感覺涂了酒精的地方很涼,說明酒精蒸發(fā)時從皮膚吸了熱,從而得出蒸發(fā)現(xiàn)象的本質特征及物理規(guī)律。這樣不但可以加深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還可以使學生充分體會到物理規(guī)律形成過程的科學思想和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突出學生的主動參與。

二、運用實驗導入,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辈捎秘S富、生動的教學方法可以增強教學過程本身的吸引力,而形象直觀的實驗更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的重要因素。興趣是入門的向導,設計一個好的實驗導入新課,不僅能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啟發(fā)學生探根尋源的思維。比如,在“探究電阻大小”的教學中,我先連接一個讓小燈泡正常發(fā)光的電路,閉合開關使小燈泡正常發(fā)光,然后將一個舊日光燈的燈絲串聯(lián)進小燈泡電路,閉合開關后,將日光燈燈絲放到酒精燈上烤一烤,發(fā)現(xiàn)小燈泡馬上變暗,說明日光燈燈絲被酒精燈一烤,溫度升高電阻變大,從而導入探究電阻大小的新課。用簡單的器材,緊扣教材內容,精心設計實驗導入新課,可以使學生從切身體會中,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識。

三、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突破教學的重難點

多媒體教學在物理教學中具有特殊優(yōu)勢,不僅生動直觀,還能創(chuàng)設教材難以提供的情境,是提高教學質量的有利途徑。利用課件可以沖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將抽象知識直觀地展示給學生,避免了學生因知識難以理解而產生厭煩情緒;化難為易,化繁為簡,使抽象、枯燥的學習內容轉化成形象、有趣、可視、可聽的動感內容,提供了克服傳統(tǒng)教學弊端的全新教學方式。如在“內能”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演示:分子間有引力和斥力,當分子間距離增大時引力和斥力同時減小,但斥力減小得更快,當分子間距離減小時引力和斥力同時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正是引力和斥力的大小關系發(fā)生變化,使得分子間出現(xiàn)排斥和吸引的情況。多媒體的直觀演示使原本抽象的知識變得直觀和具體,學生在頭腦里建立起自己的認識結構,更好地掌握了所學的知識的特征,強化了對新知識的印象。同時,多媒體教學與課堂教學的整合,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不足,也使教師突破了教學的重點、難點,實現(xiàn)了教學目標。

四、培養(yǎng)“四會”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

“四會”即讓學生在物理課堂學習中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提問,學會聯(lián)想。物理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物理新教材更加強調理論聯(lián)系實際,強調人與自然、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意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近科學,引導學生注意觀察身邊的物理現(xiàn)象,做一個“有心人”,掌握觀察、實驗的學習方法。因此,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觀察,如夏季早晨的露珠,讓學生親自動手去摸一摸,觀察它的物態(tài)及其變化,想一想它是怎樣形成的。對于沒有學過這部分物理知識的同學來說,可以產生興趣,為今后的學習打下基礎;對學過物態(tài)變化知識的同學,可以加以解釋,既鞏固所學的知識,又理論聯(lián)系實際。再如,讓學生注意觀察身邊的人和事:一般人的體重;人的正常體溫;課桌有多高;一層樓有多高;一節(jié)干電池的電壓有多大;家庭電路的電壓又是多少;公路上的標志牌含義是什么。注意觀察生活:電冰箱的工作原理;鉗子各部分的材料和結構用到了哪些物理知識;電風扇、高壓鍋、體溫計、照相機用到了哪些物理知識。雖然觀察到的現(xiàn)象,有的用現(xiàn)有知識無法回答,但只要把問題裝在心中,隨著物理知識的豐富,將逐一得到滿意的解答,從而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對知識的應用水平。注意觀察社會:到修理家電、修理汽車的門市多觀察、多問、多想。有機會到工廠、電廠去參觀,密切聯(lián)系社會,可觀察到生活中難以觀察到的物理現(xiàn)象,彌補在學校無法做實驗的不足,擴大知識面。

五、鼓勵學生質疑,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問題是思維的源泉,更是思維的動力。學習過程就是不斷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要求學生每節(jié)新課之前都要先預習,了解課文和插圖的內容,實驗的做法和要點,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并標上記號,帶著問題聽課,多問幾個為什么,才能提高聽課效率。要創(chuàng)設合適情境,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爭做課堂的主人。學生聽課不是被動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而應積極主動參與課堂內的全部教學活動,不要成為旁觀者,而要積極思維,大膽發(fā)言,做好筆記等。學生能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這是他們主動鉆研學習的表現(xiàn)。他們提出的問題有的可能超越了教師的預案,甚至會讓你措手不及。我們不應輕易否定或忽略學生提出的問題,而是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讓學生在質疑中產生問題,在質疑中產生興趣,在質疑中提高思維能力。要解決學生的自主質疑,每位物理教師還應不斷加強學習,不斷充電,提高自身素質。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課堂效率高低直接決定著教學成敗,良好的方法策略是高效課堂教學的保證。提高物理課堂教學實效性的途徑很多,只要我們進一步更新教育觀念,加強教學研究,改進教學方式,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課堂教學就一定會更生動、更高效。

參考文獻:

[1]孔永杰.淺談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東方青年.教師,2011,(5).

[2]姚春風.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實效性之我見.新課程學習(上),2011,(6).

[3]鄧奎偉.淺析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實效性.中國成人教育,2009,(5).

第5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策略范文

關鍵詞:課堂教學教學有效性

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產生出其應有的效果,必須得有效性作為一種價值觀深入到教師和學生的內心之后。下面,我結合自身實踐,分別從教學內容、教學過程、教學方法三個方面談談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一.教師應在歷史教學中灌注“活水”,講求教學內容的生活化。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沒有生活做中心的學校是死學校,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庇纱丝磥?,教師只有把教材與生活中相關的素材密切地結合起來,這樣的教學才是有生命力的教學,也是歷史教學的價值所在。

1.挖掘歷史教材本身孕含的“生活”內容,豐富學生的生活常識。比如《萬千氣象的宋代社會風貌》基本屬于社會史范疇,介紹了宋人衣食住行樂五大方面的內容,看似與我們的日常生活相差上千年,教師只要引導得法,學生很快就能與現(xiàn)代習俗做比較,找出異同,課堂很快就能”活”起來。

2.要使學生的生活智慧得到增長,必須充分追尋教材內容與生活實際的聯(lián)系。作為歷史教師在指導學生學習歷史的時候,要盡量地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實際,使學生把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的學習和生活中去。

3.巧妙導入鄉(xiāng)土歷史,拉近學生與課本歷史的距離。把課本上的歷史與鄉(xiāng)土歷史相聯(lián)系既有利于拉近學生與課本歷史的距離,使學生更進一步了解課本知識,還有利于加強學生對家鄉(xiāng)歷史的認識,以更好地理解現(xiàn)在,更堅定的走向未來。適時適度補充鄉(xiāng)土歷史,既加強了學生對課本知識的掌握,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豐富了學生的知識面。

二.在歷史教學過程中講求趣味化,增添“情”和“趣”。

1.導入環(huán)節(jié)講求趣味化,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新穎有趣的導入,可以象磁鐵一樣,緊緊吸引學生們的注意力,把學生帶入思維的興奮之門,對于新課的講授很有幫助。如講述《美國南北戰(zhàn)爭》,用多媒體顯示華盛頓、林肯圖像和一段文字:2000年2月,美國有線電視臺公布了一項美國歷史上41位總統(tǒng)的最新排名,結果,華盛頓、林肯、羅斯福三位總統(tǒng)占據前三位,猜一猜,林肯和華盛頓的實際排名怎樣?你的理由是什么?為什么林肯在美國人民心中地位如此崇高呢?用猜謎式方法,注重學生的心理特點,以此引起他們的興趣、好奇,進而萌發(fā)進一步學習的愿望,自然而然地進入了新課講授。2.質疑、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思維興趣。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體會到探究的樂趣和積極思維的快樂。這種探究活動不僅有利于學生對知識內容的掌握,也有利于能力的培養(yǎng)和情感與價值觀的發(fā)展。如學習《法國大革命》,我依據教材里的兩張圖片,法國社會三個等級示意圖和一幅漫畫《多重壓迫下的法國農民》,設計了系列問題引導學生進行新課的學習和探究:示意圖和漫畫告訴了我們法國當時什么樣的現(xiàn)狀?根據你的理解什么人的反抗意愿最強?為什么人們把這場革命叫資產階級革命呢?資產階級想在這場革命中得到什么呢?結果怎樣呢?你認為這場革命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依據是什么?學生對圖片的話題興趣在我的問題引導下,思維很快調動起來。當然,教師設置問題時一定要聯(lián)系教學內容把握最恰當?shù)那腥肟?,設置的問題也要考慮:怎樣才能激起學生積極的反映?學生感興趣嗎?學生是否有能力解決這一問題?解決問題后學生能否生成新的認識?能否更深入地學習歷史?一般而言,學生在課堂上對問題的積極反應,本身就說明問題引起了學生思維的興趣,教師把握好教學的節(jié)奏,使其循序漸進,符合學生的認知邏輯,這樣學生不僅享受到思維的快樂,教學的有效性也大大提高。

3.巧設疑點在結語,誘發(fā)學生無限想象。寫作文講究“鳳頭”、“豬肚”、“豹尾”,即精巧、吸引人的開頭,豐富的內容,點題有力的結尾。因此,在結語時,除了點明重點,點破難點之外,為了激起學生進一步學習的興趣,制造懸念、突顯疑點也是我們的慣用手法。比如在《》一課的結語中,我們可以這樣點設疑點:雖然有它的局限性,但它畢竟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這是一種社會的進步。為什么這樣說呢?在今后的學習過程中,我們看看那些搞復辟倒退的人是怎樣一種可恥的下場就會明白這個問題。

三、在歷史教學中教學方法要注重多樣化,為教學增添“異彩”。1、教師可以憑借實物、模型圖畫等直觀教具教學,對學生進行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增強對歷史的真實感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要運用現(xiàn)代科技手段,特別是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的運用,利用圖片、動畫、錄像、影視片斷將歷史重現(xiàn),進一步增進學生的感官刺激,提高興趣,促進對歷史知識的領會、理解、掌握。

3、適時適度地插入故事。有人把歷史課的趣味化教學簡單地理解為“史話教學”,以為上歷史課就應當大量地講故事。這種看法未免有失偏頗。但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和教材的具體內容,適時適度地插入一些歷史故事,對于調節(jié)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維還是有幫助的。

4、要注重進行學科滲透。在講課過程中,如果能適當?shù)貪B透其他學科的知識,不僅能給學生新鮮感、趣味感,而且還有助于學生將其所學的各科知識融會貫通。

5.巧妙運用對聯(lián)、詩歌。如學習《》,介紹時,我引用了時人專為寫的兩副對聯(lián):“一二三四五六七孝悌忠信禮義廉”,“千古中國人民萬歲”。學生通過對對聯(lián)的理解加深了對的認識,為他的所作所為感到羞恥。

第6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策略范文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 問題情境 合作探究

探究式課堂教學是指在教師的啟發(fā)誘導下,以學生的獨立自主學習、合作討論為前提,以現(xiàn)行教材為基本的探究活動內容,圍繞學生的周圍世界和生活實際,為學生提供機會,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主動探究、合作交流,通過個人、集體來解決問題、應用實際的活動。學生作為課堂的主人,應該積極地、主動地根據探究的方法,敞開思路,大膽探究、合作交流,得出規(guī)律,達到自己的意義建構。探究式教學的核心強調的是教師為學生設置探究活動的情境,要求學生主動、積極地探索,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而不是告訴學生這個問題的結論是什么,促進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發(fā)展。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一個好的問題情境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誘發(fā)學生的探究意識。課堂上,教師應為學生提供一定的問題情境,組織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激發(fā)學生善于從觀察中發(fā)現(xiàn)問題的興趣,并提出要探究的問題。問題的情境應從學科本身出發(fā),并結合學生的實際與社會生活,問題要難易適度,符合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利于學生提出探究的問題。比如探究物體的下落運動時,讓學生動手做兩個輕重不同、大小不一的物體從同一高度同時靜止釋放,試觀察現(xiàn)象并提出問題。探究合力與分力的關系時,給學生提供兩個彈簧秤和一個橡皮條,讓學生分別用兩個彈簧秤和一個彈簧秤拉橡皮條,試分析合力與分力的聯(lián)系。

二、引導質疑,提出假設

教師引導學生對產生問題的可能原因進行討論,提出疑問,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問題產生的情境進行分析,根據經驗、事實大膽地猜測,從多個不同的角度加以分析,從中發(fā)現(xiàn)問題的聯(lián)系,逐漸形成比較合理的假設。在教學過程中,要給學生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尊重學生所提出的形形的猜測和假設,并引導學生有根據地、注重邏輯思維地進行假設。提出假設是問題解決的關鍵。比如兩個物體下落的快慢由質量、形狀大小決定等等;合力等于兩分力之和、之差等等。教師應盡量提供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機會,調動學生大膽思考,敢于提出各種觀點的積極性,還應引導學生歸納整理自己的觀點。在學生出現(xiàn)思維定式時,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爭議和辯論,以保證假設和猜想達到預定的目標。

三、設計實驗,合作探究

通過實驗檢測假設的正確與否,學生通過設計實驗,以小組合作的方式,對所提出的問題進行探究。小組的人數(shù)以3―5人為佳,不同小組同學的探究思路和方法有所不同,小組內部同學的分工不同,操作實驗、記錄數(shù)據、處理和計算數(shù)據要有條理,相互配合地完成探究。比如探究合力與分力的關系時,需要學生的合作探究、學生的學習團隊精神。教師在學生探究的過程中起指導和服務的作用。比如探究安培力的大小與B、I、L的定量關系時,教師應根據實驗的要求給學生提供實驗器材,引導學生積極設計實驗,引導學生交流討論,對方案進行修正。在遇到B的大小如何確定時,提示螺線管中的磁感應強度B的大小與電流的大小成正比,力的大小由鉤碼的大小決定,學生經分析及制定實驗計劃,運用控制變量法進行有合作探究。

四、收集證據,得出結論

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現(xiàn)象、觀察日常生活、查閱資料等收集到的信息,運用分析、篩選、推理、比較和歸納的方法得出某些規(guī)律,找到某些關系,完成探究任務。比如探究合力與分力的關系時,通過作圖分析合力與分力的關系,探究安培力的大小與B、I、L的關系時,根據數(shù)據運用邏輯推理得出結論。

五、交流評估,運用創(chuàng)新

第7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策略范文

一、構建數(shù)學課堂教學活動層次理論

1. 感知教學層次理論

這一教學理論以體驗、觀察、操作和感知為特點。以《梯形》教學為例,為了讓學生切實把握住梯形的概念和性質,可以通過設計一個需要學生實際動手操作的探究活動,讓學生在這一實踐中對梯形進行觀察和度量,在具體的折疊過程中感知等腰梯形和直角梯形的特點以及各種梯形間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這樣一種直接感官的教學實踐,可以將教學的內容形象化,并且能夠將學生的手、腦、口等器官全面調動起來,讓學生從梯形形成之初認識梯形特征,有利于學生對于梯形知識的進一步學習,并建立起良好的數(shù)學學習習慣。

2. 思維激發(fā)層次理論

作為數(shù)學課堂教學活動設計的第二維度理論,思維激發(fā)理論以討論、交流、探究、推理和歸納為特點。承接上一例子,學生在實踐活動之后依然會存在諸多的疑問,這就需要教師設計一個交流討論環(huán)節(jié)。讓學生在交流中自主解決疑問,之后,由老師趁勢導入課本理論,讓學生獲得更深層次的進步。這一理論層次在引導訓練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推理歸納、數(shù)學說理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當然,思維活動是以原有認知為基礎的。第二層次理論的課堂教學活動設計必須建立在第一理論層次的設計之上,只有這樣才能實現(xiàn)數(shù)學教學的目標,讓思維激發(fā)層次理論成為新課標要求下的有效教學方式。

3. 情感體驗層次理論

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以及其價值觀的形成是學生對于課堂活動中某一具體現(xiàn)象的主觀看法。因此,老師要對學生情感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學生走出情感誤區(qū),以形成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在數(shù)學教學活動中,老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在合作中享受成功的喜悅,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和熱愛學習的精神。

二、數(shù)學課堂活動設計的有效實踐策略

1. 情景教學

初中學生有著一定程度上的自主思考性,并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數(shù)學教師要抓住學生這一特點,構建恰當?shù)臄?shù)學情景,這種情景既可以是課堂模擬教材例題的情景為形式,又可以以老師帶隊深入自然、親身探討為形式,當然老師也可以利用多媒體這一技術手段為學生再現(xiàn)原理推到的當時情景,讓學生在自我參與中感受到數(shù)學來自生活,最終服務于生活的根本性特征。此外,老師還要積極鼓勵學生以自身的生活經驗為出發(fā)點,但又不局限于此,而是以此為基礎讓學生結合課本理論,提出新的數(shù)學問題,之后由老師帶隊、小組討論的方式,修正問題的缺陷。這樣的一種學習方式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提高數(shù)學成績,還能讓學生建立起良好的數(shù)學學習習慣。總之,情景教學是數(shù)學課堂活動設計中的重要方法,這一方法還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建立學生自主求知的學習習慣,不斷推動學生的學習進步。

2. 建立數(shù)學實驗室,讓學生體驗數(shù)學

在初中數(shù)學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中,必須充分發(fā)揮實驗室的作用。在實驗室這一平臺之下,學生能夠親自參與到數(shù)學教學活動,并且有助于學生數(shù)學知識的吸收。此外,實驗室中還應當配備所必須的多媒體設備,將教材理論以視頻、音頻的形勢展現(xiàn)給大家,讓學生了解數(shù)學理論的歷史根源,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并且實驗室教學還能夠開發(fā)學生的智力,讓學生在形象化的教學活動中理解數(shù)學概念的前后邏輯順序,建立起完整的數(shù)學概念體系。

3. 趣味式教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中,老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數(shù)學知識中的趣味點,為學生構建一個輕松愉快的課堂。這樣的一種氛圍必然能夠激發(fā)學生對于數(shù)學學習的情感和興趣,驅動學生內心深處強烈的求知欲望,使得學生用飽滿的熱情和一絲不茍的態(tài)度進入到數(shù)學的學習中去。要想真正實現(xiàn)趣味式教學,教師必須認真分析學生的特點,探尋學生感興趣的事物,然后對教學題材進行有效的加工,將原本枯燥無味的知識變得豐富有趣味,最終將數(shù)學變成學生所熱愛、樂學的學科。

4. 開放教學空間,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第8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策略范文

【關鍵詞】地理課堂;優(yōu)化教學;方法探索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學方法的選擇必須依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初中學生的心理特點是直接經驗少,理解能力差,思維形式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而逐步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該時期是從童年向青年過渡的時期,心里充滿獨立性和依賴性,自覺性和幼稚性錯綜矛盾。抽象思維在一定程度上仍要以具體形象作支柱,心理活動具有較大的可變性,這些心理特點和心理品質對我們初中地理教學提出了新要求。在地理課堂中,教師如何做好教材和學生的橋梁,給學生一個生動活潑的課堂,一個自主學習的空間,以達到地理課堂的最優(yōu)化呢?

一、進一步挖掘視聽素材,提高地理課的藝術欣賞價值

由于初中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課的過程中講解討論理的時間不宜過長,難度過大,否則會造成老師領著幾個學生在動,大多數(shù)學生不是不動就是亂動。可適當精選一些優(yōu)美的民族音樂和風光片作為欣賞和調劑很有必要。比方講亞洲地形時,選擇播放劉歡和韋唯演唱的1990年亞運會主題曲《亞洲雄風》,并把歌詞打在投影片上,讓大家一起跟著唱,唱過后乘著學生的興奮點馬上利用歌詞來和學生一道分析亞洲地形的主要特色??傊谶x材的過程中要力求有鮮明特色,畫面優(yōu)美,解說風趣,學生喜聞樂見。太正統(tǒng)古板的介紹片一般不宜選播,否則既費時間,效果又不佳。另外在看之前一定要提出一些思考性的問題寫在黑板上或投影片上,讓學生帶著問題去收聽收看,另外時間最好控制在15分鐘以內,否則有學生就會坐不住,注意力分散。再則音樂、片源可以是來自學校的電化教室、教師自己搜集,也可發(fā)動學生一道來搜集,擴大資料來源,還可提高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

二、借鑒語外史政等課的活動經驗,把表演引入地理課堂

過去我們主要搞過一些課堂5分鐘地理知識介紹,但形式比較單一,以演講為主,加上學生水平參差不齊,效果并不理想。細細想來,學生的能力也是多方面的,不是每個學生都是優(yōu)秀的導游和演講家,不妨把多樣的表演引入地理課堂,比如可讓唱歌好的學生,課前找個音樂伴奏帶,在課堂上領唱獨唱一首特色民歌,效果一定比播放一個現(xiàn)成的音帶效果好,象《北國之春》、《鈴兒響?!贰ⅰ赌箍平纪獾耐砩稀?、《牧羊曲》等民歌都是不錯的選擇。會拉琴的同學來一段獨奏,而平時調皮又有一定表演才能的同學不妨來個外國民俗表演,如澳大利亞毛利人的碰鼻禮、三大宗教的不同禱告形式,不同國家的舞蹈。在講國家地理時,可分別請一些同學事先準備好熟知一些國家的主要地形、氣候、河流、物產、城市、工業(yè)產品、娛樂風俗等常識,然后來個吹牛比賽,夸夸×國好,幾個同學分別代表不同的國家,誰把牛皮吹錯掉就自動下臺。有條件的活,可組織學生來個世界風情表演大會,把全班大多數(shù)同學調動起來,參與唱各國民歌、演講、地理小品、民樂演奏、時裝表演、地理游戲等活動。結合學生民主評議和專家評審來評比優(yōu)秀節(jié)目。

三、通過攝影照地理、美術畫地理,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觀念及觀察能力

各國有各國的特色風光、服飾、建筑、娛樂活動……利用課堂的部分或課外時間,也可讓學生畫一畫反映各國各地區(qū)各自然條件的典型動物、建筑、風光、娛樂、服飾等圖畫??稍谶m當?shù)攸c進行展出或評比,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還可讓師生一道來搜集中外地理風光及風土人情照片及資料,在地理教室舉辦小型展覽或競賽。也可以利用畫地圖來學地理,課前可要求學生準備一張透明紙,描繪出一個國家和地區(qū)的輪廓,然后講到一個知識點就把它寫畫在圖上,一個國家或地區(qū)講完,它的每個知識點也就相應畫在了圖上,比直接用現(xiàn)成的地圖講記憶效果更好,學生的注意力更集中。畫得好的同學,還可上黑板來進行板圖比賽。這樣喜歡畫畫的同學又有了地理課上一展才華的機會。

四、通過競爭激烈機制,不斷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欲望

第9篇: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策略范文

關鍵詞: 初中地理課堂 有效教學 模式構建

地理是中學階段的一門基礎課程,是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學科。然而,在傳統(tǒng)“注入式”的教學方法下,學生只能在教師的灌輸下被動接受知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不能充分發(fā)揮,以致學習效果不理想?!兜乩碚n程標準》開篇指出:“地理課程的設置必須著眼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痹诹x務教育階段,學生應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對終身發(fā)展有用的地理”。筆者認為,要扭轉地理教學的困境,就要從有利于學生“生活再現(xiàn)”和“終身發(fā)展”入手,實施地理課堂有效教學,向課堂四十五分鐘要效率。

下面,筆者結合教學實踐,談談構建地理課堂有效教學的模式。

一、預習自學,自主探究

預習自學,是地理課堂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學生按照教師提出的要求進行積極的閱讀思考或動手操作,嘗試通過自主探究理解課本知識的過程,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預習時要指導學生瀏覽教材,大體了解教材的內容,形成本節(jié)課的基本概貌和框架,帶著問題目標閱讀,找出難點、疑點、重點等。對預習中出現(xiàn)的“困惑點”,可以引導學生通過查閱資料、實驗演示和實地考察等方式進行自主探究,讓學生形成良好的地理素養(yǎng)。例如在教學《地球與地球儀》時,讓學生課前參照課本,制作簡易的地球儀,從而發(fā)現(xiàn)經線與緯線的區(qū)別,有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經緯線、經緯度等,還會引發(fā)學生思考為什么地軸不是垂直于水平面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如教學《學會閱讀地圖》一節(jié),可以先讓學生參照課本中的校園平面圖,繪制自己學校的平面圖,有利于學生理解地圖三要素缺一不可,更好地掌握地圖的閱讀技巧??梢娺@種“先學后教”,可以讓學生在學習時心中有數(shù),實現(xiàn)課時目標。

二、課堂導入,明確目標

在地理教學中,教師巧妙地導入新課,是營造良好學習氛圍的基礎。課堂導入必須圍繞主題,讓學生快速進入教學主區(qū)域。如在講“大陸漂移假說”時,課前在教室前面掛好世界地形圖,并將剪好的各大洲輪廓圖準備好。上課后我說:“現(xiàn)在全球的陸地分為七大塊,有一個問題,請大家邊看邊思考?!闭f著就把剪好的南美洲的輪廓圖放在該洲的位置上,然后將它逐漸向非洲的西海岸移動,學生表現(xiàn)出驚奇的樣子?!翱梢院显谝黄稹?,終于有學生情不自禁地喊了出來。“是的,但這種吻合絕不是巧合,這一現(xiàn)象是德國科學家魏格納發(fā)現(xiàn)的。后來,他通過調查研究,積累大量的論據,終于在1912年提出了‘大陸漂移說’,簡介這個假說,是今天這堂課的一個主要內容”。學生議論紛紛,一下子產生興趣,這時教師揭示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學生就會主動地探求這一節(jié)的知識。這樣的新課導入借助教具和演示,點明課堂教學的主要內容,講清楚課堂教學的目的,為講授新課作鋪墊。這種教學過程流暢自然,前后呼應,一氣呵成,體現(xiàn)導入為教學服務,與整個過程融為一體。

三、分組合作,討論解疑

小組合作是地理課堂中一種有效的教學形式,師生組成“學習共同體”,形成互動交流的學習過程,擺脫過去學生被動接受、教師以“灌輸”為主的教學方式,為學生主動學習創(chuàng)造機會,為學生改變學習方式創(chuàng)造條件。在進行小組學習活動時,教師應發(fā)揮主導作用,根據教學目標、教材內容及學生實際,精心設計活動內容,這些活動可以是課前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收集相關學習資料、參與社會調查、參觀訪問等社會實踐活動;可以是課堂上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展示資料、討論交流問題、開展表演、辯論等課堂活動;也可以是課后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開展一些宣傳教育活動,或布置一些相關的配套作業(yè)等。例如在教學《地球的運動時》時,創(chuàng)設一系列問題讓學生思考討論:假如地球不是傾斜著身子運動,那么地球上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如果地球只有公轉沒有自轉呢?把地球看成不動,太陽又是怎樣運動的呢?通過小組的交流討論,學生深刻地理解了地球運動的基本知識。又如教學《水資源》時,開展家庭用水情況調查,制訂家庭節(jié)水計劃等。無論是進行哪一種形式的小組學習活動,都必須精心策劃準備。比如在組織小組課堂討論活動時,我們應精心準備哪些討論的內容,如何分解教學中的難點等,所提問題既要有一定的梯度性,讓學生有話可說,又要有一定的挑戰(zhàn)性、思辨性、開放性和延伸性,提高課堂討論的質量。

四、展示點評,總結升華

學生小組之間要進行合作學習和探究的成果交流展示,學生在展示、互動、交流的過程中,互相學習和借鑒,對知識加深理解和掌握,并通過說寫、講、讀、對話、表演等形式,使知識轉化為技能。在此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及時進行點撥精講,主要放在重難點的突破、學習方法的指導和解題技巧的強調上。師生共同把自學過程中獲得的知識,構建成一定的網絡,使之系統(tǒng)化,有利于學生宏觀上全面掌握。例如為了便于學生記憶,在教學《等高線地形圖的判別》時,讓學生用“五指山”判別,即把手心放在圖中海拔高的地方,呈五指山狀,沿手指突出的為山脊,像指縫一樣凹進高處的為山谷;在教學東南亞的熱帶經濟作物生產國時,可將最大生產國和作物編成順口溜:“菲蕉馬棕泰橡印尼椰?!苯虒W黃河流經的省區(qū),編成:“青川甘寧內蒙古,晉陜豫魯五千五?!庇秩缭诮虒W《極地地區(qū)》時,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活動。企鵝和北極熊兩個角色任選其一,用對話的形式介紹各自生活的環(huán)境。這種寓教于樂的活動既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又可鍛煉學生的表演能力,總結本課所學的知識,效果很好。

五、練評結合,當堂過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