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初中歷史重要知識點歸納范文

初中歷史重要知識點歸納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初中歷史重要知識點歸納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初中歷史重要知識點歸納

第1篇:初中歷史重要知識點歸納范文

【關鍵詞】初中 高中 歷史教學 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9-0054-01

一、初中與高中歷史教學的脫節(jié)現(xiàn)狀

筆者所在的地區(qū)為小學五年制初中四年制的學制,雖然初中是四年制,但是歷史的學習是從七年級開始到九年級結束,所用的教材是人教版歷史教材,因此初中歷史教學是與全國大部分地區(qū)一致的。通過筆者在本地區(qū)相關學校的走訪調查,筆者發(fā)現(xiàn)本地區(qū)的初中歷史和高中歷史的教學存在著嚴重的脫節(jié)問題。經過筆者的分析,大概有以下三種形式的脫節(jié):

1.初中歷史和高中歷史教學內容的脫節(jié)

初中歷史的知識體系主要是以時間為中軸線,根據時間線羅列最基本的歷史知識,也就是所謂的通識。因此初中歷史的教學內容基本上是以最基本的古今中外的歷史知識點為主,滲透歷史觀的相關方面知識。而高中歷史的知識體系則是在通史體系的前提下,以專題的方式呈現(xiàn)相關的歷史知識點,因此高中歷史的知識點呈現(xiàn)了范圍廣跨度大思維度高的特點。高中教材分政治、經濟、文化三個專題來講,考試時則要從綜合角度來答題,這里綜合歸納的能力通過對比初中歷史和高中歷史教學內容的差異,筆者發(fā)現(xiàn)兩者之間存在著難以逾越的鴻溝,初中歷史教學內容的要求過于簡單,而高中歷史教學內容的要求太過抽象,因此造成了初中歷史和高中歷史教學內容的脫節(jié)。

2.初中歷史和高中歷史教學方式的脫節(jié)

由于初中歷史和高中歷史教學內容的嚴重脫節(jié),也就造成了初中歷史和高中歷史教學方式的脫節(jié)。初中歷史教學的內容的過于簡單,知識點少相關練習過易,使教師和學生都忽略了歷史教學方式的重要性。教師往往照本宣科地復述,從來不主動地使用相關的教學技巧,不去考慮學生對講課是否有興趣,從而造成了歷史課的無聊和乏味,這自然而然就使學生失去了對歷史課的興趣。而高中歷史由于對學生的抽象思維、總結思考能力要求過高,使習慣了在初中懶散學習的學生根本無法適應這么高規(guī)格的要求。而且高中歷史教師也不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能力去調整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從而使學生更加不能適應高中的歷史教學。因此產生了初中歷史和高中歷史教學方式的脫節(jié)。

二、中學歷史教學脫節(jié)的原因

通過上文的分析,初中歷史和高中歷史教學的脫節(jié)大概分為教學內容的脫節(jié)和教學方式的脫節(jié)。而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大致包括:初高中歷史教科書各成體系、初高中階段對歷史學科的重視程度不同、初高中歷史教師的教學方法差異大。初中歷史和高中歷史在這些方面的脫節(jié),并不是一個可以忽略的問題,這些脫節(jié)問題存在是中學歷史教學階段中的很大的毒瘤,一天得不到解決,初中和高中的歷史教學的脫節(jié)問題將會越來越嚴重,從而嚴重影響我國中學歷史教育的效果。

三、解決初中歷史和高中歷史教學脫節(jié)的策略

1.初高中歷史課本要緊密連接

要解決初高中歷史教學脫節(jié)問題的第一步就是要解決初中歷史教科書和高中歷史教科書的嚴重脫節(jié),也就是要使初中和高中的歷史教科書之間存在緊密的鏈接。初中和高中的歷史教科書并不是互相獨立的存在的,而是相輔相成的緊密聯(lián)系著的。例如:中國近現(xiàn)代史是初中歷史和高中歷史中很重要的內容,初中歷史第一單元是侵略與反抗,而高中歷史第一單元是第一次。雖然講述的戰(zhàn)爭大致一致,如果高中歷史第一單元也改稱侵略與反抗將更有利于學生接受。

2.初高中要統(tǒng)籌歷史學科地位

要解決初高中歷史教學脫節(jié)問題的第二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要統(tǒng)籌歷史學科在初高中的學科地位。例如:初中歷史并沒有分所謂的選修和必修,中國古代史分為七年級上下兩冊在初中歷史中分量很重,反觀高中歷史中古代史是全一冊,并且是選修的部分,初高中歷史對中國古代史的重視程度不同勢必會對一些喜歡古代史的學生產生一些影響。

3.初高中歷史教師要互通有無

另外一個解決初高中歷史教學脫節(jié)的應對策略就是初高中的歷史教師要經常性的交流和探討,要學會互通有無。這同樣需要相關地方教育主管部門的組織、學校的配合以及初高中歷史教師的積極參與。只有初高中歷史教師經常性的交流和探討在教學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學生的狀態(tài),才可以使雙方的教師在教學中解決教學脫節(jié)的問題。

第2篇:初中歷史重要知識點歸納范文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目前缺乏互動,課堂教學氛圍比較深沉。筆者認為,教師應該結合教學實際,搞好課堂互動,在互動教學過程中,活躍課堂教學氛圍,幫助學生強化記憶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能夠獲得階段性的進步。其實,在互動教學中,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會被凸顯出來,學生的積極性也被激發(fā)出來。只要學生的學習動力十足,學習興趣高漲,就不怕學生在課堂生表現(xiàn)不夠積極,在學習上取得不了進步。以在初中人教版歷史教材中的“文成公主入藏”為例,筆者在傳授這節(jié)知識點時,就在課堂上舉行了一次關于文成公主入藏的話劇表演。在這次話劇籌備過程中,筆者會注意引導每一個學生都積極參與到此次話劇活動當中來。有的學生喜歡話劇表演,筆者就讓他們發(fā)揮出自己的長處,去臺上表演;而有的學生對表演不敢興趣,筆者就讓他做些幕后工作,參與籌備工作。在大家的努力下,這部話劇圓滿地完成了演出,學生在話劇中一方面對歷史知識有所掌握,另一方面則意識到了參與的重要性、集體的力量,在互動演出中也培養(yǎng)了團結協(xié)作的學習精神。

二、發(fā)散學生思維,注入情感教學

學史能夠明智,初中歷史課程其實可以讓學生以史為鑒、以古鑒今,,并且讓學生做到古為今用、為我所用。要學習好初中歷史知識,則少不了跟實際聯(lián)系起來,也少不了將各種社會問題和學生內心深處的學習情感有機地融合起來。教師應該盡量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把歷史給予我們的啟發(fā)能夠最大限度地輻射到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的各個方面,然后在課堂教學上把書本上的歷史知識點跟當前現(xiàn)實中的時事等社會熱點問題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積極地思考,引導學生發(fā)散自己的思維,基于理性的角度去分析教材中的每一個歷史事件之內涵與本質,讓學生養(yǎng)成把歷史跟日常生活實際有機結合起來進行思考的優(yōu)秀習慣。教師只要做到了上述幾點,就可以讓學生能夠更好地把握住歷史的真諦、科學合理地分析每一個歷史性的問題。比如,在初中人教版歷史教材中收錄了許多揮之不去的西方歷史,而這些歷史都需要我們每一位學生銘記在心的,并且要時刻牢記這條“落后就要挨打”的歷史古訓,同時也要明白“發(fā)展是硬道理“之具有歷史意義的啟發(fā)。又如,在傳授文化史的過程中,教師則可加強情感教學,采用初中人教版歷史教材中的相關史料,將其作出精彩的PPT課件,通過多媒體在課堂上向學生展示與講解,使得學生可以深刻地感悟到中華民族綿延五千年的文明,提升其愛國主義的自豪感。同時也可以結合初中人教版歷史教材中的歷史教育教學方面的內容,積極舉辦多種課內外活動,比如國情知識搶答賽、影視評論,歷史小報編輯、開展歷史報告會、舉辦演講賽等,有針對性地開展愛國主義教育,豐富學生的愛國情感。

三、精設有效提問,提高課堂效率

啟發(fā)式教學法筆者在初中歷史課程中運用了多年,此方法不失為一種好的教學方法,有益于打造高效的教學課堂。這種教學方法主要是按照教學的重點與難點,結合課堂教學實際提出一些富有啟迪性、啟發(fā)性的問題。這種教學方法常常在初中歷史教材之關鍵處與轉折處,甚至引申處向學生提出“為什么?”。在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時,我們要主要問題的提問應該問到“點子”上,不能不分主次地問,而是要問的問題要問的有一定的分量,并且問題的難易程度要適中,如果問題太難了則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難以達到師生互動、師生共鳴的效果。比如,在傳授人教版初中歷史教材中的《最可愛的人》這個知識點時,筆者就這樣向學生提問到:文章中講述的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的原因和經過是什么?抗美援朝的背景和中國出兵的原因什么?從上甘嶺戰(zhàn)役,五次大規(guī)模戰(zhàn)役等能否歸納出抗美援朝的意義?戰(zhàn)斗英雄和的故事經過能否描述下嗎?這一連串、有遞進關系的提問讓學生明白到:、等中國人民志愿軍,人人敬愛他們,被稱為“最可愛的人”。這種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啟發(fā)式提問,讓學生對誰是最可愛的人有了深刻的認識。

四、結語

第3篇:初中歷史重要知識點歸納范文

在初中階段的歷史教育中,不僅包含了中國的古今歷史,也囊括了世界歷史的主要組成部分,紛繁錯雜的內容相互交織,覆蓋了人類生活和社會的多個方面,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巨大挑戰(zhàn)。在初中歷史教材中,教材目錄是整部歷史教材在編排過程中所遵循的一條完整脈絡。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正確地運用教材目錄能夠有效指導學生們對于歷史科目的學習,促進學習效率的提升。本文結合初中歷史的實際教學現(xiàn)狀,深入分析教材目錄對教學過程產生的積極影響,在下文將提出幾點可供參考的建議以促進教材目錄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的有效利用。

【關鍵詞】

初中歷史;教材目錄;教學策略

當我們翻開一本書籍時,最先看見的便是這本書的目錄,從目錄中我們能夠快速了解這本書的編排結構和主旨,提高我們的閱讀和學習效率。因此,在歷史的學習過程中,教師也應當注重教材目錄在教學中的有效運用,幫助學生從層層疊疊的知識點中找到其根源,從目錄中找到重點,深入了解所學知識。然而,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和學生都還未能意識到教材目錄在整本教材中所占據的重要地位,并且無法將教材目錄應用在學習和教學過程中。教材目錄往往是對教材內容的總結和歸納,為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效率,教師應當重視歷史教材目錄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并思考如何才能有效發(fā)揮教材目錄對于促進歷史教學效率的積極作用。

一、初中歷史教材目錄的作用

1.教材內容的高度概括。

初中歷史教材的目錄循著一條完整的歷史脈絡,將初中歷史內容分割為古代史、近代史和現(xiàn)代史,并且又從中細分了經濟、政治、科技發(fā)明等多個方面,以及世界史的發(fā)展歷程,還敘述了幾個主要國家的歷史。例如,在介紹奴隸社會這一內容時,編者不僅講解了中國古代奴隸制的形成發(fā)展過程,還介紹了埃及、巴比倫、印度等多個國家的奴隸制狀況,為學生描繪出奴隸制在整個人類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的狀態(tài),奴隸制的各種形成原因,以及奴隸制對于歷史發(fā)展的推進或阻礙作用。

2.蘊含教材內容的主旨。

教材目錄中還往往包含著該教學內容的主題和意義,避免被人們忽視。比如在學習以前的中國歷史時,我們可以從中了解到中國曾經高度發(fā)達的經濟水平和科技發(fā)明,以及燦爛的文化,學生不僅能通過對中國千年文化的了解來拓展歷史知識面,更能從學習中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在學習《侵略與反抗》這一章時,從打破中國的和平寧靜,再經歷第二次,到以及八國聯(lián)軍侵華等種種列強主義對中國的暴行中認識到華夏子女在艱苦的狀態(tài)下是怎樣頑強反抗的,意識到今日中國的和平與獨立來之不易,從而認識到中華民族愛好和平、堅強不屈的偉大精神,并從對“落后就要挨打”、“弱國無外交”幾句話的具體感悟中激勵學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為中國美好的明天而奮起。

3.導讀和檢索功能。

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并在學生需要查找某些知識時提供方便的檢索功能是教材目錄所具備的基本功能,為學生對于歷史的學習和復習提供幫助。

二、如何利用教材目錄提高初中歷史的教學效率

1.理解教材目錄。

初中階段的歷史學科有多本教材,其中包含了成千上百的知識點以及眾多需要記憶的年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僅容易混淆所學知識,更造成學習效率低下的結果。而教材目錄便是對于教材知識的梳理和總結,我們可以將教材目錄比作是樹干和樹枝,而那些紛繁復雜的歷史知識則是樹枝上的果實。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必須引導學生學會正確理解歷史目錄,為學生在今后使用目錄給自己創(chuàng)造便利提供基礎。

2.利用教材目錄。

學會理解教材目錄對于與學生來說或許并不難,但教會學生理解教材目錄的目的在于教會學生使用教材目錄,并引導學生學會如何利用教材目錄來掌握歷史知識,從宏觀的角度來學習歷史,根據教材內容從具體的小細節(jié)來豐富目錄,從而促進歷史學習效率的顯著提升。比如每當學生學習完一個章節(jié)的知識后,教師能夠教導學生學會利用教材目錄來檢測自己對知識的掌握程度,以《統(tǒng)一國家的建立》這一章節(jié)為例,學生首先需要根據“統(tǒng)一國家的建立”這句話回憶出中國歷史上率先完成統(tǒng)一的國家有哪一些?接著回憶秦朝又是怎樣完成國家統(tǒng)一的?“秦王掃六合”具體是指秦王掃除了哪幾個國家?秦朝完成統(tǒng)一之后又繼續(xù)頒布了哪些措施來維持國家的發(fā)展?而“伐無道,誅暴秦”的原因是什么?具體又是誰來伐?怎么伐?順著這條線索我們來到了“大一統(tǒng)的漢朝”,學生只需要跟隨目錄的指引繼續(xù)回憶漢朝在經濟、文化、政治、外交等方面的知識,便能夠順利完成對該單元的復習,并從對知識的回顧中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的遺漏和不足。此種復習方式不僅有利于學生對所學基礎知識的鞏固,還有利于促進學生思維邏輯的發(fā)展,更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記憶力。

三、結語:

初中歷史教材目錄是對于教材內容的高度總結,體現(xiàn)了歷史學習的重點以及學習的主要脈絡,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有效的引導作用。初中教師在實際的歷史教學過程中應當重視對于教材目錄的應用,為學生繪出一條貫穿于歷史發(fā)展的主要脈絡,并教導學生怎樣利用教材目錄來學習和復習,不用再面對龐大復雜的歷史知識點。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運用歷史教材目錄來提高教學效率,不僅能增強學生對于歷史知識的學習效率,也能教會學生一種新的、更有效率的學習方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作者:武美麗 單位:山西省大同市南郊實驗中學

參考文獻:

第4篇:初中歷史重要知識點歸納范文

關鍵詞 初中歷史 教師 備課能力 提升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初中歷史教師為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效率,在每節(jié)課之前都應當做好充分的備課準備,把握該節(jié)課應當講解的重要知識點,以及在講解過程中,穿插一些相關的歷史故事,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初中歷史教師備課的意義

1.1旨在提高學生學習歷史課程的興趣

學生對一門課程的學習興趣決定著其學習這門課程的效率,興趣是學生學習該門課程的關鍵,因此初中歷史教師備課的目的在于找出提升學生學習初中歷史課程的興趣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學習初中歷史課程的主動性,這將會很大程度地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達到教師備課的根本目的。

1.2旨在提高課堂講課的效率

初中歷史對于學生而言是一門嶄新的課程,在學習之初學生會對這門課程感到陌生。此時初中歷史教師備課的目的在于整理每節(jié)課程的歷史知識重點,想好教育學生的整體思路,在課堂上用最精練的話語講解相關的歷史知識,讓課堂教學變得生動,從而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整體效率。

1.3反思自身教學方式

初中歷史教師在備課時不僅需要考慮教學內容,也應當反思自己在傳授學生歷史知識的方式是否存在不足之處。在備課的時候,通過自我的不斷總結和歸納,并且將新的方式方法做出規(guī)劃,應用于下節(jié)課程的教學之中,找出真正能夠提升學生對初中歷史學習效率的有效方法。

2初中歷史教師提升備課能力的措施

初中歷史教師應當在閑暇之余,總結自己教學所取得的效果,并不斷的改進,找出最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在此期間,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初中歷史教師加強課前備課,提升教學的效率。如何提升初中歷史教師的備課能力成為教師思考的重點。

2.1結合課文、圖例和注釋,逐字逐句逐圖進行研讀

初中歷史教師在備課的時候,首先需要弄清楚教材里面的內容,注意歷史地圖和相關的注釋內容,將需要作為教學要求的地方勾畫出來,在課堂上重點講解;不需要做教學要求的,在課堂上可以直接簡單的帶過,減少教學中的彎路,同時也減輕學生的負擔,使得學生能夠更加有興趣地學習歷史知識。在此備課的過程中,初中歷史教師自身的備課能力將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2.2對整體教材進行綜合性的分析

最近幾年以來,在中考歷史試題上,出現(xiàn)很多的分析歷史現(xiàn)象和歷史結論的題目,并且要求學生用所學的歷史知識進行論述,該類題目極為考驗學生對所學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這也加大了初中歷史教師教育學生的難度。這種現(xiàn)象要求初中歷史教師充分考慮,利用怎樣的辦法才能夠將知識靈活地傳給學生?初步分析,初中歷史教師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第一,歷史教師借助教材參考資料重新對歷史教材的每個章節(jié)內容進行研究,并且結合中考的考題考慮,對歷史教材每個章節(jié)做出綜合性質的總結和分析,讓學生充分理解歷史基礎知識,在考題中能夠靈活的進行運用;第二,總結、概括歷史教材中每個章節(jié)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整理出一個簡明的提綱,提供給學生進行參考。這兩點都需要歷史教師自己在課前備課的時候去分析、總結。只有初中歷史教師真正用心從學生的角度去分析、總結,才能提高歷史教師備課的效率,提高歷史教師自身的備課能力,達到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目的。

2.3備課時注意搜集課外教材

長期從事歷史教學的初中歷史教師,實際上對初中歷史教學課本內容已經非常的熟悉,歷史教師在備課的時候,如果只是溫習課本內容,那實在是沒有起到多大的作用,對歷史教師的備課能力也沒有提升。在初中歷史教學課本之中的內容較為籠統(tǒng),受課本的限制,很多歷史事跡未曾列出來,如若歷史教師能夠查閱歷史典籍,收集相關的歷史素材,再考慮通過怎樣的方法將這些歷史知識應用到課堂教學之中去??此浦v解這些對于學生考試沒有多大的作用,實際上通過這種方法很大的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加深學生對這段歷史的理解和記憶。如:在講解三國的時候,歷史課本上只有短短的一章就帶過,此時歷史教師可以選取三國演義中的一些經典片段進行講解,相信很多學生都會對其感興趣,學生為了接這段歷史會主動通過網絡、書籍主動地查找,這就是教師備課所需要達到的效果。但是,教師在備課時應當分清教學的主次,仍舊要以教學課本為主,歷史相關資料作為輔助。

2.4改變傳統(tǒng)備課的方式,提升備課能力

初中歷史教師傳統(tǒng)的備課方式局限于溫習當前課程所需要講解的知識要點,思考利用怎樣的方式順利地講解給學生,此種備課方式在課堂上所取到的效果是有限的。初中歷史教師為提高自身備課的能力,提高學生學習歷史知識的效率,可以嘗試改變傳統(tǒng)備課方式,引入一些網絡平臺。如微信,當前微信在學生之中使用較廣,初中歷史教師可以通過建立微信群或者公眾號,在每節(jié)課之前,將自己備課所準備的資料通過微信平臺傳給每位學生,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大概的了解下節(jié)課要講解的知識要點,也可以通過微信平臺提出一些歷史問題,在上課前要求學生進行短暫的討論,引導學生向著備課的大綱前進,從而達到自身備課的能力的提升。

3結語

初中歷史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不斷總結,不斷總結歷史課程備課的經驗,讓自身教學的歷史課程效率最大化,讓自身在初中歷史方面的備課能力得到廣泛的提升。同時也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投入到初中歷史課程的學習中來,發(fā)揮歷史教師教育學生所能起到的最大作用。

參考文獻

[1] 劉洪生.初中歷史教學的調查分析與對策研究――以珠海市為例[J].課程教學研究,2014(08):81-84.

[2] 賈淑霞,李艷潔.初中歷史校本教研探索――以呼和浩特市第二十八中學為例[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0(10):133-136.

[3] 李茜.基于勝任特征的初中歷史教師培訓模式初探[J].天津市教科院學報,2015(04):56-58.

第5篇:初中歷史重要知識點歸納范文

關鍵詞:初中;歷史教學;已有經驗

進入21世紀以來,新的時代背景對歷史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引導國民在急劇的變化中熟知本國的發(fā)展歷程,堅守住自己的文化傳統(tǒng),并在此基礎上擁抱變化、積極創(chuàng)新。初中階段的歷史學習是學生系統(tǒng)學習歷史的開始,對于學生培養(yǎng)歷史學習的興趣及正確的歷史觀有著奠基性作用。因此,初中歷史的有效教學不僅對學生個人有著重要意義,對國家的發(fā)展也至關重要。為了適應時代的發(fā)展,發(fā)揮歷史教育的作用,初中歷史教學也在不斷與時俱進地變革著?!读x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要求教師靈活運用多樣化教學方法,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創(chuàng)建多樣化、開放式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探索創(chuàng)新能力。使學生在歷史學習的過程中,既能學到知識,又能深化認識。然而,目前的狀況是,不少學生并不重視歷史學習,只是在考前背背知識點。基于學生已有的經驗開展教學是將學生帶入歷史知識殿堂的有效方法,教師根據學生在小學階段所講授到的歷史知識及理解運用以往所學歷史知識的方法進行課堂教學,使學生更為容易地接受知識,培養(yǎng)學生學習歷史的積極性和自信心。下面,本文將對如何基于學生已有經驗進行初中歷史課堂教學提出幾點策略,并結合教學實踐進行研究分析。

一、利用學生已有經驗導入課堂

在初中歷史的課堂教學中,設計好一堂課的開頭,可以有效地調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集中注意力,更好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來。例如,在教授北師大版歷史七年級上《春秋五霸與戰(zhàn)國七雄》這一課時,由于本次課程的目標是讓學生了解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時代背景、“春秋五霸”和“戰(zhàn)國七雄”分別為何以及各國的概況、明白這個時期分裂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對中國歷史的影響。教師在課堂開始前首先以學生在幼兒園或小學學習時所熟知的歷史故事如越王勾踐臥薪嘗膽、周幽王烽火戲諸侯、荊軻刺秦王等以及一些歷史人物如孔子、老子、晏子、孫子等作為導入,指導學生回憶起這些故事的情節(jié)、人物的事跡,引導學生思考這些事情發(fā)生的背景、事件間的關系,然后引出本次課程的主題,開啟本次的課堂學習,使學生對所學知識不覺陌生,學習知識時印象更深。

二、巧用學生已有經驗理解知識

學生的已有經驗不只是以往學習過程中所了解的知識,也包括其所掌握的學習方法。在學生已有經驗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探索,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意識,促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例如,在教授北師大版歷史七年級下《經濟發(fā)展與重心南移》這一課時,由于本課的目標是讓學生了解經濟重心南移的歷程和各個關鍵的歷史階段,理解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教師在講授經濟重心南移的原因時首先提問學生“中國古代的經濟發(fā)展是以什么為主”,指導學生回答是以農業(yè)為主,然后引導學生基于自己的經驗思考促進農業(yè)發(fā)展的因素,即土地、勞動力、生產技術等,進一步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每一個經濟南移階段的共同特點,即戰(zhàn)亂、大量人口南遷、帶來先進技術開發(fā)地廣人稀的南方等等。使學生在一步一步的推導中深刻理解知識點,學會總結歷史現(xiàn)象的

原因。

三、引進翻轉課堂模式,促進有效教學

引進先進教學模式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與課堂質量,“翻轉課堂”是一種較為前沿的教學模式?!胺D課堂”即在新型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通過數(shù)字化平臺,采用互動式的教學方式,_展教學。教師制作導學視頻并下發(fā)給學生,學生通過在線自學視頻、閱讀相關電子書、在互聯(lián)網上廣泛搜集材料、與同學們交流等方式學習并自主規(guī)劃學習內容、學習節(jié)奏和呈現(xiàn)知識的方式,課堂就主要以討論探究的方式開展。在歷史教學中引進翻轉課堂模式,可以有效地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大大地提高課堂效率。例如,在教授北師大版歷史七年級下《推動社會進步的科技成就》這一課時,由于本課的目標是讓學生了解四大發(fā)明以其意義,而且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已對此有過接觸,教師在課前做好導學案,布置學生課下通過自主學習進一步了解四大發(fā)明,在課堂上分享學習心得,并重點討論四大發(fā)明對歷史發(fā)展的影響,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

但是也應注意到,基于學生已有經驗之上的教學活動,要求教師對學生的認識能力和認知水平十分了解,并精心設計教學流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開展基于學生已有經驗的有效教學,能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推進初中歷史教育的變革。

參考文獻:

第6篇:初中歷史重要知識點歸納范文

一、“點面交叉”法。拓展歷史知識內容

歷史課的點面交叉法,目的是在課堂教學中盡量讓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并使之融會貫通。最重要的是要找準“點”。以“點”帶“面”。所謂“點”,就是歷史縱向和橫向聯(lián)系的交叉點,即座標。我上課時,往往抓住某一個知識點,談今論古,談古論今,或者談中國論外國,或談外國論中國。如,講到世界某段歷史時,我就問:“這時的中國怎么樣?”歷史課的教學點,還包括現(xiàn)實社會的一些“熱點”和“焦點”問題,啟發(fā)學生從歷史的角度去思考這些問題。這種點面交叉法,大大豐富了課堂教學的信息量。

二、“知識串聯(lián)”法。提高歷史知識記憶效果

知識串聯(lián)法,就是圍繞一條歷史線索,把有關的歷史知識(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幾個基本要素構成)連接起來,系統(tǒng)講清楚。這些要素又可演化成為歷史的基本線索,并以這些基本線索把相關歷史知識串聯(lián)起來,好像用線穿珠子一樣。比如,以時間的推移為線索,列出大事年表;以空間的轉移為線索,按一定的地點、區(qū)域或國別范圍來講授歷史;以人物的活動為線索,一個重要的歷史人物,往往貫穿了整個時代;以歷史事件的發(fā)展為線索,講清起因、經過和結果,就可以知道每一種歷史現(xiàn)象的興衰過程。

三、“語文教學”法.把歷史課講深透

把一些語文教學方法運用到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可以把歷史知識和歷史事件講得更加深透,取得良好的教學的效果。如,我指導學生圍繞歷史教材的章、節(jié)、標題來抓中心,劃段落,分層次,歸納大意,寫出提綱和要點,就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講述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運用記敘文和小說的表現(xiàn)手法,按照時間、地點、場景和情節(jié)等要素,或敘述,或議論,或描繪,或抒情,再現(xiàn)歷史的場景,生動活潑,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講述歷史原因、結果,分析歷史觀點,介紹歷史場景及歷史文物,則采用議論文、說明文的方法,擺事實、講道理,做到觀點鮮明,論據充分,論證嚴密。邏輯性強。實踐證明,參考語文的教學方法進行歷史教學是有很多益處的。

四、“對抗辯論”法。突破歷史教學難點

我在歷史課堂上組織學生展開“對抗辯論”,破解歷史教學的難點,很受學生歡迎。每次討論前,我都要設計一個學生感興趣的題目,把學生分成正方和反方兩大組,要求每個人都按題意寫成辯論稿并交給我看。我看完作批示后,把稿子發(fā)還給學生,進行分組討論,互相補充完善本方觀點。正方和反方各推舉4名代表,在班上進行辯論。其程序是:各自陳述意見一自由爭論一歸納總結。最后由老師裁判并具體分析雙方的辯論得失。這種討論具有競爭機制,適合學生的特點。為了駁倒對方,學生翻閱了很多書,討論的場面十分熱烈,趣味盎然,往往是時間已到,很多人仍言猶未了。

五、“教學技能訓練”法.提高歷史教學有效性

初中歷史教師應該側重把握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兩個環(huán)節(jié)。一是精心備課。我在實踐中注重“備教材”,知道“教什么”(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備學生”,明確“為什么教”(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思想教育);備方法,掌握“怎么教”(開頭、中間、結尾)。這是上好歷史課的關鍵。二是創(chuàng)新上課方式。我一直注重“教”與“學”的雙邊活動,突出“教”以“導”(引導)為主,“學”以“思”(思考)為貴,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這樣做,非常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第7篇:初中歷史重要知識點歸納范文

養(yǎng)成習慣,自主閱讀

興趣是學生學好任何一門功課內在驅動力。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通過多種有效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讓學生在興趣的驅使下,去自主學習,感受自主閱讀的快樂,逐步養(yǎng)成自主獲取知識的能力,從而促進歷史閱讀質量的提高。作為初中歷史教師,要認真分析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因材施教,幫助學生選擇恰當?shù)膶W習方法,使學生樂學善思,學有所獲,思有所得。教師要做學生自主閱讀的引領者,在學生進行了一段歷史知識的閱讀自學后,要結合課本內容及時組織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交流活動,在活動中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水平。同時,要給與閱讀收獲最大的同學鼓勵,以期加大自主閱讀對學生的吸引力。讓學生產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閱讀為助推,訓練學生歷史綜合能力的發(fā)展。比如,舉辦“閱讀歷史故事,傳承中華文化”讀書活動,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了學生的歷史素養(yǎng),在閱讀中得到了中華優(yōu)良傳統(tǒng)文化的熏陶。通過最后的講歷史故事比賽環(huán)節(jié),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得到了激發(fā),取得了理想的學習效果。

結合內容,擬定提綱

由于歷史知識的復雜性,學生閱讀理解時會遇到很多困難,從而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壓力,為了幫助學生理解,便于克服學習困難,訓練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我們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擬定恰當?shù)拈喿x提綱,指導學生閱讀,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過程中要對教材知識進行充分的解讀,找出重點和難點問題,結合學生的歷史知識結構、自主學習的能力等,擬定提綱,為學生的閱讀起到正確的引領作用,從而化難為易,提升閱讀質量。比如,在教學“商鞅變法”時,筆者為學生擬定了這樣的一個閱讀提綱:1.商鞅變法的背景;2.商鞅變法的時間;3.商鞅變法的內容;4商鞅變法的性質;5.商鞅變法的影響。學生按著這個提綱去進行閱讀,找到問題的答案后,商鞅變法的內容也就基本掌握了。

目標設問,引領回答

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結合課程目標的要求,把教材知識轉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閱讀,在讀的過程中思考問題,并找到問題的答案。這樣的閱讀教學方法,對于那些存在較大難度的歷史知識的閱讀是行之有效的。這種教學方法的重點在于問題的設計,提出的問題要與課本內容緊密相聯(lián),所學的教材中的知識點一定要體現(xiàn)到問題中來。同時,所設計的問題要符合歷史課程的“三維”目標,所謂三維目標就是指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與態(tài)度。問題的設計要面向大多低學,既不能太難,也不能過于簡單。為了便于學生學習,教師還可以把設計好的問題打印出來讓每一位學生人手一份,對照問題去閱讀,做到眼、手、腦并用,有助于學生對所學的教材中歷史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分析歸納能力的提升。

歸納整理,系統(tǒng)掌握

初中歷史教材知識零散且又緊密相聯(lián)。學生在閱讀中,要形成系統(tǒng)化的知識結構,需要經過一個消化知識、整理知識和歸納知識的過程。特別是在歷史知識的復習中,這一點是十分必要的。歷史知識的復習可以使學生對所學過的歷史知識進行回顧總結,在此基礎上更加牢固地掌握。復習課不是機械化的重復學習,而是讓學生通過這個機會,運用結構閱讀的方法和層次閱讀的方法進行學習。比如,在復習“傳說時代的文明曙光”一課的內容時,筆者讓學生用自己最拿手的方式建構知識框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制作知識結構的圖示。有的學生以傳說為點,將其分為英雄事跡(其他民族、地區(qū))、華夏族的人文始祖(中華民族)兩部分。英雄史跡又分為吉爾伽美什、荷馬史詩兩部分,華夏族的人文始祖又分為炎帝、黃帝、堯舜禹。學生通過自己動手制作知識框架,理順了歷史知識和縱橫聯(lián)系與層次關系,深刻理解了課文,達到了鞏固知識的效果。

做好筆記,增強效果

在歷史閱讀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善于作筆記的習慣,課堂閱讀的筆記主要有三部分即書上劃符號、書旁寫評注、本上寫筆記。作為歷史教師在教學歷史的第一堂課就要明確提出要求,告訴學生閱讀筆記的重要意義、閱讀筆記的具體要求、如何運用簡潔易懂的閱讀符號、上課需備有紅筆,準備在課本上勾劃各種符號等等。同時,還要告訴學生在閱讀時,可以寫上自己的評注,評注可以寫在課本的字里行間、空白等。這樣的讀書方法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效率,促進記憶;有利于今后復習。因為一翻開課本。重點難點和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加工等就會呈現(xiàn),便于復習,增強效果。

第8篇:初中歷史重要知識點歸納范文

〔中圖分類號〕 G633.5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4)17―0120―01

初中歷史課是一門需要記憶大量知識點的課程。由于初中學生學習負擔比較重,能花在記憶歷史基礎知識的時間是有限的,因此,為了提升學生的記憶效果,幫助學生尋求科學的記憶方法,筆者對其進行了實踐與探索?,F(xiàn)將有效提升學生記憶效果的方法小結于下:

一、理解記憶,及時復習

理解記憶的效果要好于機械記憶。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但要向學生傳授知識,更要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比如,在向學生講解“日本1868年的明治維新”時,可先向學生分析明治維新的背景及原因,當學生理解后,他們就很容易記住主要內容。

從心理學方面來說,及時復習是鞏固記憶的有效方法。因此,在學生學習完知識點后,教師要幫助學生及時復習鞏固。當然,復習可以是將知識點分配在不同的時段進行“零星式”的記憶,也可以是集中的復習。

二、 羅列知識點進行記憶

初中課本當中的許多知識點是比較零碎的,如果讓學生直接記憶這些知識點,一方面就會增加學生的記憶量,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將一些知識點忽略掉,記憶的效果反而不好。因此,教師可以幫助學生將一些知識點羅列起來進行記憶。例如,有一些要求學生記憶重要歷史人物的地方,教師就可以將與人物相關的重要年份以及所發(fā)生的重大事件羅列出來讓學生進行記憶,其他的內容則可以一筆帶過。而對于一些復雜的歷史事件則可以總結成為幾個字進行記憶,例如,日本大化改新的內容可以用“廢、行、改”三個字來概括:“廢”就是廢除貴族對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行”就是推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調制”;“改”就是改革行政制度,實行中央集權,這樣學生就很容易將大化改新的內容記住。

三、 運用歸類記憶法

當學習完一個單元后,或者在期末總復習時,教師就可以將大致相同的內容或者性質相同的知識點歸納到一起,這樣就可以降低學生學習的難度,便于學生記憶。例如,在復習中國古代史時,教師就可以幫助學生按歷史事件性質分類進行復習記憶,如將相關知識點歸結為經濟、政治、少數(shù)民族、農民戰(zhàn)爭、中外關系、科技發(fā)展等不同方面,這樣學生的記憶效果明顯好于單節(jié)或單章記憶。

四、 運用聯(lián)想記憶法

聯(lián)想記憶法就是由一個事件聯(lián)想到另一個事件的記憶方法。歷史課中許多知識點可以從原點衍生出其他的知識點,例如,由日本大化改新中推行的聯(lián)想到推行“班田收授法”,再可將“班田收授法”作為一個名詞解釋讓學生進行記憶,這種記憶法可以將所學的知識系統(tǒng)化地呈現(xiàn)于學生面前。

五、 運用比較記憶法

在學習完一個主題的內容后,教師可以將不同的知識點進行總結,并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幫助學生進行比較記憶,這樣可以降低學生記憶知識點的難度。例如,在學習完了的相關內容后,可將國共兩黨在抗戰(zhàn)方面的政策、重大戰(zhàn)役、重大事件進行對比,并找出相同點與不同點,這樣學生記起來相對就容易多了。

六、 運用歌謠記憶法

歌謠記憶法就是找出關鍵點或諧音相同的地方并將其編成順口溜的方法來記憶,如,把某一歷史現(xiàn)象經過濃縮以歌謠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這種記憶法既能使學生抓住重點,又能降低記憶的難度,更能增加學生學習的興趣。例如,教師在讓學生記憶朝代時,編成這樣的朝代歌: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zhàn)國,一統(tǒng)秦兩漢;三分魏蜀吳,二晉前后延;南北朝并列,隋唐五代傳;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再如,將《》的內容總結為:遼、臺、澎湖兩億兩,沙、重、蘇杭開工廠等。

七、 運用諧音記憶法

諧音記憶法就是利用記憶內容的發(fā)音串編成為一些容易記憶的內容進行記憶的方法。例如,在讓學生記憶蘇聯(lián)成立時的四個加盟共和國烏克蘭、外高加索、俄羅斯和白俄羅斯時,可以串編成為“屋外兩只鵝”。這樣學生只是記住了每一個國家國名第一個字的諧音,其他的靠聯(lián)想便可想起來。

第9篇:初中歷史重要知識點歸納范文

關鍵詞:歷史 初中生 學習 教學誤區(qū)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5)04(a)-0136-02

初中歷史教學就是充分利用教材對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其中也包括顯性和隱性的歷史現(xiàn)象的內涵、外延、內在因果關系、主要矛盾的變化進行分析比較,提高學生再認史實的能力。《歷史課程標準》自頒布實施以來,課堂教學狀況有了明顯的改善,但我們在肯定成績的同時,不能不重視歷史課堂教學中出現(xiàn)的新問題,不得不沉思歷史課堂教學的新誤區(qū)。時下歷史教學的誤區(qū)主要有以下幾點:誤區(qū)一:片面的歷史教學目標,教學目標是是指教學活動要達到的目的。歷史課堂教學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是什么”;二是“為什么”。誤區(qū)二:曲解化教學內容教學內容主要是解決“教什么”的問題,它對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直接相關,因此,合理處理教學內容,但有些教師對教學內容的處理是“失真”的軌道,和歷史意義的隨機畸變。誤區(qū)三:教學方法的“活”的教學方法主要是解決“如何教”的問題,它是教學過程中的歷史教師,為了達到一定的教學目標,教學行為和采取相對系統(tǒng)。誤區(qū)四:無效的教學手段?,F(xiàn)代多媒體技術具有圖文并茂,形象的同時,動態(tài)感好,信息量大等獨特的優(yōu)點,尤其是歷史課堂教學中多媒體的使用,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激發(fā)學生歷史的興趣,擴大課堂容量,提高教學效率因此,只有引導學生分析教材,才能使學生系統(tǒng)掌握知識,這不是任何高科技所能替代的。通過對以上幾點的分析,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點來教學以彌補教學中的誤區(qū)。

1 通過引導培養(yǎng)學生發(fā)問意識

在以往的傳統(tǒng)教學中,我們都是老師先設定疑問,然后由學生回答,但是這樣很難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因為課文中的已知和未知的東西和學生的不一樣,如果老師設定的問題超越了學生的認知水平,就很難激發(fā)學生的思維,并且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久而久之,學生就會懶得去思考了,沒有探究心里,從何談起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而我們應該做的是把質疑的權利還給學生。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所以我們要在課堂中將最終目標設定為提高學生提出問題和回答問題的能力。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只有自己產生問題說明自己真正的思考了,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激起他們思維的浪花。指導學生閱讀課本中所必須掌握的歷史基礎知識,過好識記能力關。初中學生,剛從小學升入初中。在小學學了一些歷史知識,在某些方面有所了解,卻往往忽略了教材中各知識點的關系及基本歷史概念的準確記憶,但如果單純的進行知識講解,學生很容易失去興趣或對知識點記不牢,收不到理想的效果。

2 改變教學方式,以課堂教學為主

我覺得歷史課堂應該是屬于學生生命的一部分,并且是學生幸福童年的一部分,所以我覺得應該成為學生一中愉悅的情感體驗。在歷史教學課堂上,應該讓學生在課堂上保持興高采烈的狀態(tài),課堂其樂融融的。歷史教師的職責不僅僅要傳授學生知識,還要把知識注入孩子的生命,成為孩子生命旅程的一部分。學生要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體驗快樂,在歷史殿堂中快樂的遨游。并且要讓孩子在快樂的體驗中獲取新知,不能把學生當做簡單的知識儲存器。所以,我們要把歷史課堂還給學生,把講臺還給學生,把書本還給學生。首先,要營造輕松的課堂環(huán)境。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只是一味的強制,不讓學生這樣,不讓學生那樣。讓學生在一節(jié)又一節(jié)的不自由的課堂中學習,課堂氣氛極為緊張、沉悶和壓抑,何談創(chuàng)新思維。我們在歷史教學中,要開拓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空間,點燃創(chuàng)新思維的火花。在歷史課上,一種新制度的建立,一種新技術的出現(xiàn),一種新理論的誕生都會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生成。因此,在歷史教學中,要以材料為輔,利用大量的材料去鼓勵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其次,以學生為主體。在課堂教學中,不能把課堂作為灌輸和填鴨場所。在教學活動中,要恰當?shù)脑O計活動,想方設法的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激發(fā)學生潛在的能力,讓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讓每一堂課都充滿活力。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真正的培養(yǎng)發(fā)散思維。

3 實現(xiàn)由“學會”向“會學”的轉變

什么是能力,真正的能力是建立在掌握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的。學生掌握了一定知識后,才能形成技能,才能進行創(chuàng)新思維的訓練和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只是將知識生硬的教授給學生,只是將學生當成一種容器去生硬的填充知識。這種重知識、輕能力的傳統(tǒng)教育使學生在很大程度上缺乏創(chuàng)新能力。而在新課改的前提下,要形成新的教學模式,新的教學模式著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把課上的時間還給學生。但是需要教師注意的是不要進入一個誤區(qū),課上不能在傳授基礎知識的時候蜻蜓點水,落實不到位,這樣也是不行的。歷史學習一定要建立在豐富的材料基礎之上,所以對材料的全面了解是學習歷史最起碼的要求。所以,要在豐富的教學材料的基礎上,實現(xiàn)創(chuàng)新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的能力。

4 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創(chuàng)新意識是一種用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途徑去解決問題。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中,創(chuàng)新意識強的人才才是真正能在社會上立足的。所以,培養(yǎng)具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學生才是新課改的目標,也是老師的首要任務。例如,代表我國古代文明的四大發(fā)明,就是勞動人民的智慧結晶,充分的體現(xiàn)了我國人民的創(chuàng)新意識。我們在課堂上對于學生的天馬行空的回答和想象,不能束縛學生的思維,更不能嘲諷學生,而要用鼓勵的語言激勵學生,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思維予以肯定,使學生在未來的學習中,在學量歷史知識的情況下始終保持創(chuàng)造性。關于課堂的組織和評價的思考考慮我校的實際,結合本學科的特點,我將分組按照三級分配,即每組中保證都有各級的學生平均化,而且還要保證人員的分配符合學生本身的特點。這種設計,就是為了保障學生能夠很好的合作和發(fā)揮各自的優(yōu)勢,從而達到共同的提高,在這一課堂中,老師真正做到了是學生學習的參與者、引導者,而不再是以前的權威的地位,這樣更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發(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從而改變以往的課堂組織形式,也可以根據學生本體的表現(xiàn)來進行評價,而不是單純的考分和成績來單一的評價學生的好壞,更加的體現(xiàn)了教育的公平。在發(fā)揮學生個性的同時,也要注意問題的引領,只有多提問才能保證學生的思考更加全面,才能全面的提高學生的問題分析能力和歸納能力,也能夠使課堂更加的有趣,更加的吸引學生。

5 關于課型和學生個性符合的思考在上述過程中,為了避免傳統(tǒng)課型的缺點,采用多種方式,如情境體驗、活動探究等課型

這樣做,可以達到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目的,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欲望。(1)自主學習課:每學期的幾節(jié)課沒有太大難度的,集中起來讓學生自主預習、學習,之所以這樣還是為了讓學生真正成為其學習的主人,而不是單純的聽從老師或父母的教導,而失去了自己創(chuàng)造的能力。在此過程中,并不是要把老師架空,而單純的由著學生,而是要在體現(xiàn)學生主體的同時,老師起到指導的作用,在學生遭遇瓶頸停滯不前,抑或是急于展現(xiàn)自己而迷失方向時,老師可以及時的予以糾正,讓學生在提高創(chuàng)造和創(chuàng)新能力同時不失去合作的意識。(2)習題鞏固課:習題鞏固課開設在每個新課之后,由學生根據老師的知道,自己完成習題。達到這個目的的途徑有兩個:一是平日的認真學習,要讓學生上好每個新課,才會在做習題時能夠靈活的應用;二是活學活用,加強理解,上課只是單純的講解知識點,但習題是要將知識應用于實際,歷史的習題還不是特別靈活,所以需要學生對試題加以甄別,這樣就可以間接的提高學生分析和歸納能力。(3)課外讀書課:找同學們比較感興趣的課題,進行開放式學習,讓學生找資料、查電腦或是聽別人講解等方式,讓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更深入的了解,在擴展知識面的同時也可以增強其對本科目的積極性和學習欲望,這種形式,還可以有助于培養(yǎng)和發(fā)現(xiàn)有某方面專長的學生,發(fā)揮其個性,增強其自信,也有利于使學生德、智、體等各方面全面的發(fā)展。(4)情景創(chuàng)設課:初中學生自身年齡小,喜歡任何有趣的事物,好奇心比較重,在課堂教學中,通過讓學生扮演歷史故事中的人物模仿表演的方式,讓學生加強對歷史故事的理解和對其歷史意義的理解,從而激發(fā)其學習的積極性,變被動為主動,讓枯燥的歷史課堂變得有生趣,讓被迫的學習變?yōu)樽杂X自主自愿的學習,從而有利于其對習題的理解,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5)活動探究式學習:此方法是今年出現(xiàn)的一種新的課型,具有多種好處,如它較之以前傳統(tǒng)課型比較靈活,而且具有實踐性,與此同時還能夠起到教育的作用,也有利于讓學生發(fā)揮個性的同時學會同他人的合作,從而為適應社會的需求做好準備,通過學生對某時間自主合作的探究,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素質,也可以達到取長補短的作用,有利于學生的日后發(fā)展。

總之,在此次嘗試中,有許多的有點,但也有些許不足的地方,但有了開始,加上不懈的努力和堅持,相信我們的課型體系會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和提高,也使

我們的課堂教學能夠適應新課程下新教材的要求,避免“換湯不換藥”的誤區(qū),使學生能夠真正學到有益于身心的知識,為今后更好的工作和生活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趙秀昌.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歷史教學創(chuàng)新探討[J].新課程學習:中,2014(6):26.

[2] 周瑩.初中歷史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19):130-131.

[3] 金向東.順應課改,激活課堂―― 初中歷史教學之心得[J].新課程學習:上,2013(5):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