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教育技術學理論范文

教育技術學理論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教育技術學理論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教育技術學理論

第1篇:教育技術學理論范文

關鍵詞:現(xiàn)代教育;教育技術;創(chuàng)新

根據教育專家的實驗研究不難發(fā)現(xiàn),使用傳統(tǒng)的教育技術進行教學,不僅會使課堂枯燥無味,而且會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不高甚至是失去學習興趣,因此,對教育技術進行創(chuàng)新,活躍課堂,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刻不容緩。

一、現(xiàn)代教育技術學基礎理論創(chuàng)新的重要性

2002年,我國提出了人才強國戰(zhàn)略,之后我國便加大了對人才的培養(yǎng)力度,而教育是培養(yǎng)人才最主要的手段。一方面,隨著近年來我國教育制度的不斷改革,傳統(tǒng)的教育技術已經無法滿足現(xiàn)代教育的要求,另一方面,教育技術學基礎理論決定了教學效率的高低,從而影響著我國對于人才的培養(yǎng)。所以,對現(xiàn)代教育技術學基礎理論進行創(chuàng)新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過去我國的教育長時間的處于應試教育階段,在該階段,學生們學習知識不再是為了增長知識豐富自我,而是為了在考試中取得好成績,為了將來能考上優(yōu)秀的大學。老師、家長都給孩子增加了較大的壓力,這導致了學生對學習的厭煩,從而導致學生成績的不理想,而為了提高成績,教師和家長又會給孩子帶來更大的壓力,如此循環(huán)下去,必將會導致學生失去對學習的興趣;并且在應試教育體系下,學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坐在教室里學習,失去了正常的放松與休息,很可能導致學生出現(xiàn)健康問題,也會導致學生缺乏實踐經驗。隨著我國教育制度的改革,素質教育理論進入了人們的視線,通過實踐不難發(fā)現(xiàn),該理論更能滿足現(xiàn)代教育的需求,但是由于傳統(tǒng)教育在我國存在時間較長,所以在素質教育中經??吹絺鹘y(tǒng)教育的影子,這不僅導致了課堂的枯燥無味,也會大大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影響教學效率。因此,對現(xiàn)代教育技術學基礎理論進行創(chuàng)新勢在必行。

二、對現(xiàn)代教育技術學基礎理論創(chuàng)新思路的建議

(一)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方法

1.趣味教學方法

想要對教育技術進行創(chuàng)新,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方法是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第一步,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注重所使用的方法,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可以活躍課堂,進而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要拋棄落后無效的應試教育方式。教師在備課時,就應該對課堂中的教學內容中的某些情節(jié)進行設計,將其趣味化;或者是選擇一些有趣的方法來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例如:深受學生們喜愛的湖南衛(wèi)視的綜藝節(jié)目《快樂大本營》中有這樣一個游戲,一人通過自己身體的扭動來寫字,另一人通過觀察其身體的扭動來猜測是何字,教師在教授學生生字或新的英語單詞時,就可以使用該方法,既可以活躍課堂氣氛,也可以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印象,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將先進技術或設備應用到教育教學中

隨著我國科技的快速發(fā)展,可以應用到教育教學中的先進技術及設備也越來越多。一方面,學生一天中的較長時間都待在學校,住校的學生更是很少離開學校,這導致學生與外界接觸的機會大大減少,所以大部分學生都有對于接觸外界的渴望;另一方面,當今時代下的學生大都對先進的科學技術和新興的科學設備十分感興趣,因此,將先進技術及設備應用到教學中十分可行,這不僅可以滿足學生的渴望,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在課間播放一些新聞、小視頻等,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或者播放一些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視頻,例如:在上化學實驗課時,由于局限性,一些實驗教師只是簡單講解,并不會讓學生親自動手去做,那就可以通過多媒體的方式將實驗過程播放給學生,加深學生對知識的印象。

(二)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目標

創(chuàng)新的教育方法,應該具有目的性、時代性等特點,一切的教育目標都是從學生出發(fā),都是為了學生能夠成人成才。但是如筆者前文所述,許多教師使用應試教育的方法,使學生學習只為了應付考試,但是教育的真正目的是要培養(yǎng)全面型人才,通過教育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等觀念。因此,教師應該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的目標,應當明確自身的教育行為并不是只為了使學生在考試中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而是引導學生全面發(fā)展,成為對社會、對國家有貢獻的人才。

(三)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

如前文所述,素質教育的提出雖然給我國的現(xiàn)代教育體系帶來了新的生機,但是由于受傳統(tǒng)教育影響較大,使得課堂枯燥無味,導致學生失去了學習興趣,想要改變該現(xiàn)象,就要在實行素質教育的前提下對教學內容進行創(chuàng)新。新時代下的學生思維更加多變靈活,因此不應該將學生困在教室里,應該圍繞教學內容適當?shù)脑黾右恍┱n外活動,增強學生的動手能力與實踐能力。例如:在學習生物方面的知識時,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然后到學校的花園中對花草或者是小動物進行觀察,并要求學生對自己所觀察的事物進行采樣,帶到實驗室進行試驗研究。這樣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動手及觀察能力,也可以增強其團隊協(xié)作意識。近年來,我國走上了人才強國的道路,教育是培養(yǎng)人才的最重要的途徑,在傳統(tǒng)的教育技術下,我國的教育之路走得并不順暢,因此,創(chuàng)新現(xiàn)代教育技術學基礎理論,探索出合適的教育技術,為我國培育更多人才刻不容緩。雖然,目前我國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還不成熟,但相信,通過不斷的探索創(chuàng)新,我國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學基礎理論將會更加全面,將會培養(yǎng)出更多全面型的人才來為社會和國家做貢獻,國家和社會也定會發(fā)展的更好。

作者:李晶瑩 單位:沈陽師范大學

參考文獻:

[1]鐘柏昌,李藝.中國教育技術學基礎理論問題研究———關于理論體系的評述[J].電化教育研究,2014,01:9-15.

[2]鐘柏昌.中國教育技術學基礎理論問題研究———關于研究對象的評述[J].電化教育研究,2013,09:10-19.

第2篇:教育技術學理論范文

關鍵詞:教育;意識;教育技術

一、教育的本質

裴斯泰洛奇提倡自然的教育,他認為教育目的在于培養(yǎng)完美無缺之人[1]。斯賓塞的教育觀是“為完滿生活做準備”[2]。雅斯貝爾斯認為教育即交往,“我只有在與別人的交往中才能存在著?!盵3]這些理解都有道理,但并未完全解答教育的本質。國內亦有諸多理解。比如教育的“生產說”“培養(yǎng)說”“個體社會化說”“交往說”“自我建構說”“生命說”“指導學習說”“自由說”“存在方式說”“文化傳承說”“教育就是教育說”等[4]。這些理解從政治、社會、經濟、文化等各個角度出發(fā)對教育進行闡釋,僅僅描述了教育的某個側面,并未揭示教育的本質。要揭示教育的本質,首先要看到教育是一種人類實踐活動。人類實踐活動多種多樣,比如科研、工業(yè)、商業(yè)等等。教育僅是其中一種而已。只是若無教育這種實踐活動,人類自身再生產將被停止掉,社會本身就喪失了生產與發(fā)展的動力與目標,最后會導致人類衰落和社會倒退。要揭示教育的本質,還要看到其關涉人之生成。人需要在特定社會文化環(huán)境中生成。教育實踐的根本特征在于其要為個體的自我建構和成長提供相應的外部文化環(huán)境。這個外部文化環(huán)境能夠使得個體能夠朝著特定方向成長與發(fā)展。這就是教育實踐與其他社會實踐的區(qū)別。此種教育實踐是獨立于社會生活的教育實踐,有著教育自身所獨具的方式,比如學校教育、職業(yè)教育等。需要追問的是,個體的自我建構和成長究竟指什么?人具有主體性,這決定了其自我建構和成長都是自主的和自由的。馬斯洛和馬克思的觀點都表明,個體的自我建構和成長的核心是意識目標的實現(xiàn)。意識實現(xiàn)其目標之后,結果反饋于意識自身,會使得意識處于一種新的狀態(tài)和水平。這就是意識生長,它是教育學最根本之原理。促進人的意識的生長才是教育的本質所在。為意識生長提供相應的外部文化環(huán)境是教育之根本特征?!敖逃谋举|是促進人的意識的生長”這一判斷或命題能夠從已有學者的觀點中得到印證。杜威說,教育即生長。其觀點是對的,但沒說透,因為教育是意識的生長。雅思貝爾斯說,教育即交往。其實教育不僅是客觀的人際交往,更深層的是人的意識的相互作用?!皞€體社會化說”“培養(yǎng)說”“自我建構說”“文化傳承說”等等對于教育的理解都能夠從某一側面或角度印證筆者關于教育的本質的判斷。既然教育的本質是促進人的意識的生長,那么需要追問的是,人的意識的生長之內涵是什么?

二、意識生長的內涵

阿倫特將精神生活分為“思維、意志、判斷”。思維指一種心智活動。其反面是“無思”。可將思維理解為思考。意志代表著人的一種精神能力,在這種能力中“意愿”與“不意愿”同時發(fā)生,象征著人的自由。判斷指的是意識的反思能力。筆者認為,思維、意志、判斷構成了意識的三種功能,或曰意識功能的三個維度。按照阿倫特的理解,思維、意志、判斷三者之間的關系可以用下圖來表示。從圖中能夠看出思維、意志、判斷三者之間是相輔相成的關系。意識指向外部世界。它可被劃分為客觀世界、倫理世界、審美世界。此劃分對應著哲學所談及的人類所追求的真、善、美。如此,我們就得到了意識內容的三個維度。將客觀世界作為意識的內容,可以得到三種意識活動,即科學思維、科學意志、科學判斷??茖W思維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是從靜態(tài)來理解的,科學思維指的是科學認識活動過程中的思維??茖W思維的目標是指向科學研究領域中的客體及其關系[5]。第二層含義是從動態(tài)來理解的??茖W思維是指對客觀世界的思考和認識。此種思考和認識的過程顯然是一種意識活動。從意向性來說,科學意志體現(xiàn)著意識對科學的追求。我們能從許多科學家身上看到科學意志。比如諾貝爾為了研制炸藥而冒著生命危險做了上百次實驗,艾迪生為了發(fā)明電燈而不懈探索地做了上千次實驗,居里夫人為了研究放射性物質而身患癌癥。科學判斷是對科學的反思。科學反思,就是對科學發(fā)生發(fā)展的歷程、科學活動所帶來的成就與危害、科學研究自身的邏輯等進行思考??茖W反思與科學思維不同。如果客觀世界是A,那么科學思維是思考A;如果科學思維是B,那么科學反思是思考B及B的結果??茖W反思決定著科學意志的走向。將倫理世界作為意識的內容,可以得到三種意識活動,即倫理思維、倫理意志、倫理判斷。倫理思維有兩層含義。第一層是從靜態(tài)來理解。這是指倫理思維方式。簡言之,它是對倫理現(xiàn)象進行分析時所采用的思考方式。它需要一定的倫理學知識做支撐。第二層含義是從動態(tài)來理解的。倫理思維是指一種心智活動,此種心智活動表現(xiàn)為對倫理世界進行思考。倫理意志是對倫理的欲求。它體現(xiàn)著倫理精神。關于倫理意志,胡塞爾提出了意志真理。這指將倫理意志作為表征生命的整體意志。意志真理追求的是可能最好的生活,它是最高善的實現(xiàn)方式[6]。倫理判斷是對倫理的反思。倫理反思不僅僅是對倫理思維及其結果,也對倫理意志及其結果進行反思。可以說,一切跟倫理相關的,都能夠成為倫理反思的對象。甚至倫理反思本身及其結果也是倫理反思的對象。從這個角度說,判斷是意識三種功能中最高位的,可以稱之為意識元能力。倫理反思作為一種意識活動,其學術結果是元倫理學。將審美世界作為意識的內容,可以得到三種意識活動,即審美思維、審美意志、審美判斷。審美思維有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從靜態(tài)來理解。這指審美思維方式。簡言之,它是對美進行考察時所采用的思考方式。第二層含義是從動態(tài)來理解的,審美思維指的是審美這樣一種意識活動,或曰對美或藝術的思考。審美意志表現(xiàn)為追求審美精神。或者說,審美意志是對審美的欲求。它是意識對審美的傾向性。對藝術家而言,它是其“靈魂”。人們的審美意志不同,表現(xiàn)為對美之追求各異。審美判斷也稱鑒賞力判斷。我們將其理解為審美反思。它不僅僅是對審美思維及其結果,也對審美意志及其結果進行反思??梢哉f,一切跟審美相關的,都能夠成為審美反思的對象,甚至審美反思本身及其結果也能成為倫理反思的對象。以上九種意識活動整體表征著意識的內涵。理解了意識的內涵,就能來討論意識生長之內涵。從意識功能與意識內容的3x3模型出發(fā),可以將意識生長的內涵理解為兩層含義。第一層含義,意識生長是指意識的三種功能在能力向度上的增長,即思維、意志和判斷能力的增長。第二層含義,意識生長是指意識的三種內容(客觀世界、倫理世界、審美世界)的不斷豐富。通過九種意識活動的開展,意識的三種功能即思維、意志和判斷以及意識的三種內容客觀世界、倫理世界、審美世界就會不斷地生長。意識生長的條件是,需要為意識的三種功能提供合適的意識內容,這個意識內容就是客觀世界、倫理世界、審美世界中存在的能夠被意識所加工的原材料。何謂合適的意識內容?這個問題可從心理學出發(fā)來解答。維果茨基的“鄰近發(fā)展區(qū)”概念可以用來判定哪些意識內容是“合適”的。皮亞杰的“發(fā)生認識論”也能夠為意識內容的選擇提供理論支撐。認知心理學的一些研究成果也可以被用來做選擇“合適”的意識材料的依據。厘清意識生長的內涵有助于深化對教育本質的理解。教育的本質在于促進人的意識的生長。從意識生長的內涵來看,這意味著教育的本質就是在于促進人的意識在思維、意志、判斷三個層面作用于客觀世界、倫理世界、審美世界的能力之生長。此種對教育本質的理解符合哲學論的意識本質觀。人的意識的生長不是自然而然的,而是需要在特定社會文化環(huán)境中生長。既然如此,教育實踐就應為個體的意識的生長提供相應的外部文化環(huán)境。這樣一個外部文化環(huán)境能夠使得個體的意識能夠朝著特定方向生長。人的意識是生成的,具有主體性,這決定了教育不能直接干預人的意識的生長,只能通過間接的方式來影響人的意識的生長。這種間接的影響方式表現(xiàn)在教育為學習者提供合適的外部文化環(huán)境。意識生長所需要的外部文化環(huán)境該如何被提供?這是教育實踐的核心問題,與教育技術學息息相關。

第3篇:教育技術學理論范文

隨著我國經濟的發(fā)展和國際地位的提升,來華留學的學生越來越多。2015年來華留學生創(chuàng)歷史新高,統(tǒng)計顯示,共有來自202個國家和地區(qū)的397635名各類外國留學人員在31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811所高等學校、科研院所和其他教學機構中學習。以多元智能理論支持下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進行對外漢語教學會對來華留學生產生較大助力。

二、多元智能理論的崛起及對外漢語教學中現(xiàn)代教育技術使用狀況

教育技術是實施課堂教學的重要工具,蘊涵著全新理念、新的思維類型和新的思維方式。以多元智能理論支持下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進行教學設計,開展教學,會取得實效。信息技?g在教學領域的全面應用,正在導致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的深刻變革,并最終導致教育思想、教學觀念、教與學的理論乃至整個教育體制的根本變革。同為語言類教學,英語、日語、俄語的多媒體使用情況良好。但對外漢語教學基本停留在黑板加粉筆的狀態(tài)?,F(xiàn)代教育技術在對外漢語教學中運用甚少,計算機、投影、DVD、網絡短片、新聞片段、電影、動畫等手段運用較少。有一些即使運用了現(xiàn)代技術,也還停留在生詞展示PPT,課文語言聲音文件MP3等技術層面,有一些使用停留在為使用而使用的程度,沒有基于學生的某種智能,對學生的評價體系也還沒有太明確的智力支持。

因此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留學生漢語教學中的運用研究,能在最新理論的指導下,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學生智能,豐富課堂內容,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深入實際語境當中,學習到原汁原味的語言,并能夠親身體會漢語以及中國文化的魅力。

本研究有利于留學生漢語教學理論和方法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有利于擴大留學生規(guī)模,推進大學人才培養(yǎng)國際化和學校品牌國際化的進程,進一步營造校園國際化氛圍。有利于中外學生多元文化的認同和與世界各種文化背景的人士的和諧相處。

三、多元智能理論對現(xiàn)代教育技術走進課堂的支持與啟示

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教學系統(tǒng)主要是指多媒體教學系統(tǒng)?,F(xiàn)代教育技術教學系統(tǒng)既是一個可以進行個別化自主學習的教學環(huán)境與系統(tǒng),也是能夠形成相互協(xié)作的教學環(huán)境與系統(tǒng)。這將傳統(tǒng)教法中抽象難懂的書面知識轉化為學生樂于接受的立體多元系統(tǒng),極大地優(yōu)化了教學過程與教學效果。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現(xiàn)代教育技術對學生大腦產生多重刺激,它在媒體技術的作用下,幫助學生在自然的語言環(huán)境和真實的語言場景中學習語言知識、獲得語言技能[1],從而使學生學習效果達到最優(yōu)化狀態(tài)。

以往學術界多強調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建構主義對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支持。目前看來學術界的多元智能理論更能有效地支持現(xiàn)代教育技術。1983年和1999年,哈佛大學教授加德納分別出版了《智能的結構》與《智能的重組――21世紀的多元智能》(又譯為 《智力的重構――21世紀的多元智力》),完整地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論[2]。加德納本人將多元智能理論的基本概念非常明確而強調性地表述為:語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數(shù)學邏輯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空間智能(special intelligence)、音樂智能(musical intelligence)、身體運動智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人 際 關 系 智 能 (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自我認識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3]

加德納提出了“智能本位評價”理念,他主張“情景化”評估,改進了以前教育評估的功能和方法。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令人耳目一新,是對傳統(tǒng)的“一元智能”觀的突破。1994年,哈佛大學教育研究生院院長莫非教授面對圍繞多元智能理論而展開的一系列試驗研究結果,發(fā)表文章指出:“多元智能理論幫助教育家辨認和培養(yǎng)那些在傳統(tǒng)教育中一直不被承認和沒有被發(fā)現(xiàn)的智能強項,開發(fā)和試驗了新的課程、新的活動、新的評估方法和教學方法,對美國各級學校有深遠的影響。”[4]在當前漢語教學改革之際,大部分教師對學生漢語評價體系頗感困惑之時,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無疑會給我們諸多啟示。

四、多元智能理論下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運用

(一)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

多元智能理論特指人在特定情景中解決問題并有所創(chuàng)造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運用有助于轉變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要形式的傳統(tǒng)教學觀念。多元智能理論認為,每個人都不同程度地擁有相對獨立的八種智力。因此,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就應該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內容而靈活多樣,因材施教。現(xiàn)代教育技術教學系統(tǒng)強調以計算機為中心的多媒體群的作用。

這些媒體包括文本、圖形、動畫、靜態(tài)視頻、動態(tài)視頻和聲音等,人們在接受這樣的信息時具有一定的主動性、交互性。教學中,教師擺脫了單純口授,或局限于應用傳統(tǒng)媒體,如掛圖、板書等進行講授的方式,充分借助現(xiàn)代視聽媒體進行形象、生動、直觀的漢語教學。

學習漢語拼音時,我們可以利用運動智能讓學生動起來,畫四聲。學習漢字時,外國學生接觸漢字之初,會把漢字當作圖畫,這完全符合他們的認知水平。既然如此,我們就可以把漢字當作圖畫來教,學生充分利用自己具備的知識和能力,尤其是對圖形的敏銳感覺,從字感教學入手學習漢字。

以舞蹈為載體進行的語言和文化的融入式教學,也十分生動有趣,增加了詞語的形象性、語境的真實性和教學的趣味性。比如圍繞舞曲主題《找朋友》將教學分為:找朋友;我找到了我的朋友;行禮、握手;好朋友、再見。教授語言時,依照循序漸進、步步明確的原則,學生很容易學會說生詞、做動作,學會問候、告別。同時教授舞步,學生能說出“一二三四”的節(jié)拍和“左手、右手”的指令。此外,學生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所營造的特定氛圍中,發(fā)揮自己的語言、邏輯數(shù)理智能,空間、運動、音樂、人際交往、內省、自然觀察等智能,用對應漢語的身體運動語言、漢語對話、漢語歌曲、漢語表演,積極參與到漢語教學中,解決老師給出的問題,并有所創(chuàng)造。

(二)教學內容的豐富

對外漢語教學屬于第二語言教學,在任何一種外語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興趣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大多數(shù)外國留學生對漢語教材中的教學內容很生疏,教師根據多元智能理論,從學生擁有的語言、邏輯數(shù)理智能,空間、運動、音樂、人際交往、內省、自然觀察等智能出發(fā),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針對教學內容進行不同形式的展示,讓課堂學習中較為抽象的內容生動、形象地輸出,使教學內容更有針對性、多樣性,增強教?W過程中的雙向積極性、與語言文化的融合性?,F(xiàn)代教育技術可以集聲、文、圖、像于一體,使知識信息來源豐富,且容量大,內容充實,形象生動而更具吸引力。

語音教學歷來是教學難點,發(fā)音部位難以用語言描述,多媒體素材和設計軟件為我們提供了實現(xiàn)的可能。舌位圖可以掃描繪制,將要學的音在舌位圖上標出來,增強了直觀性,學生利用自然觀察智能,容易直觀形象地看出發(fā)音部位和發(fā)生的變化。

我們應當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收集整理與教學內容相關的資料,這些資料可以提供豐富的課堂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教學環(huán)境。比如越劇《梁祝》、電視連續(xù)劇《康熙大帝》的電影片斷為學生學習《琴弦上的蝴蝶》和《康熙大帝》提供了直觀教材,一小段電影會給課堂教學的進行提供對話的平臺。實踐證明,情境創(chuàng)設得好,學生討論交流的興趣就更濃,教學效果也更好。

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課程模塊最具彈性,教師可根據學習者身份信息中的不同智能類型賦予相應的課程學習內容[5]。加德納對課程教學的建議指出:“有關內容可以由多種方式展現(xiàn),如:教師、書籍、軟件、硬件或者其他媒體。在很多情況下,對以上展現(xiàn)模式的選擇,會導致所得到的教育經驗是否成功?!盵6]

(三)評價考核觀念的變化

多元智能理論支持下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評級體系,使學生從紙筆測試中解放出來,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進行考核,注重對不同人的不同智能的考察。教師應樹立多元多維的評價觀。對學生漢語水平的測試,關注其8個方面的智能。

“多元智能理論在中國還處在介紹的階段,各地的實驗狀況很不平衡,需要從我國教育實際出發(fā)研究的具體問題還很多??傊?,正確借鑒多元智能理論的研究,可謂任重道遠?!盵7]

根據多元智能理論的基本理念,教學內容的選擇應是多渠道的,傳授方式是多樣化的,使得每個學生都能通過適合其智能特點的途徑學習教學內容。[8]

多元智能理論倡導學生多元智能的發(fā)揮。由于每個學生的智能特點不盡相同,因此在使用教學媒體時應注意多種媒體有效整合,形成多樣化的信息傳遞方式,這樣就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彌補學生智能上的差異。[9]

多元智能理論指導下,漢語學習應更多地突破標準化智力測驗,設置多樣化考題,以考察學生在運用多種智能后交流溝通的能力。

五、結語

第4篇:教育技術學理論范文

關鍵詞:病理學 建構主義 多媒體網絡技術

中圖分類號:G4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3)05(b)-0037-01

病理學在整個醫(yī)學課程中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基礎醫(yī)學和臨床醫(yī)學之間的一門橋梁學科,也是學生了解疾病的啟門學科。因此,對于醫(yī)學生來說,學好病理學知識十分重要。由于病理學是一門形態(tài)學課程,具有很強的直觀性,所以要求教師在授課時結合大量能夠展示病變形態(tài)的高質量圖片。雖然隨著現(xiàn)代網絡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一些新的技術、手段已成功運用到了病理學的日常教學工作中,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其中的弊端日漸顯現(xiàn)。

1 目前病理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學校招生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辦學層次的不斷調整,基礎醫(yī)學教學任務逐漸加大,教學資源匱乏現(xiàn)象日益突出。而作為醫(yī)學主干課程之一的病理學,由于其自身學科的特點,加之目前其它客觀因素的限制如尸檢率低等現(xiàn)狀,能運用于病理教學的素材、標本匱乏現(xiàn)象尤為突出。因此,當前病理學的教學仍然主要是一種灌輸式教學模式,雖然已加入了一些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如多媒體課件的運用,但依然是主要以教師的講授為主,其特點是以教師為中心,教師講、學生聽,而作為認知主體的學生則處于被動狀態(tài),使其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難以發(fā)揮。由于這種教學模式忽視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使學生處于盲目接受知識的環(huán)境中,缺乏自主學習機會,因此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嚴重下降。這種教學模式非常不利于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更無法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當然,這種教學模式也很難培養(yǎng)出當今知識經濟時代所需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

2 建構主義的基本理論

建構主義理論是在當代西方有著廣泛影響的一種全新的學習理論,該理論認為知識是學習者在一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幫助,利用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而獲得的。因此教學活動就是使學生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情境下,借助已有知識和經驗,主動探索、積極交流,建立新的認知結構的過程。所以建構主義理論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既重視了學生的認知主體地位,又著重了教師的指導作用。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建構主義理論也得到了當代最新信息技術成果的強有力支持,與教學實踐普遍地結合起來,對教育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形式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對實現(xiàn)以“建構主義”的個性化教學模式起到積極作用。

3 基于多媒體網絡技術的建構主義理論在病理學教學中的應用

基于多媒體網絡技術的建構主義理論在病理學教學過程中的應用要注意以下兩個核心問題。首先教師應尊重學生的學習風格和策略,運用多媒體、網絡等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不斷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技能的理解運用能力,訓練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其次教師作為學生建構意義的重要外部因素,不是簡單地傳授知識,而成為學習活動的組織者、促進者和引導者,努力使教學活動成為一種發(fā)展性的過程,而不是單純的適應性過程。所以在病理學教學實踐過程要注意以下幾點:

3.1 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注重教學民主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了解主要是通過學生自主學習獲得的。從知識基礎、學習態(tài)度、自學能力等方面找出學生各自的特點和規(guī)律,進而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方法指導,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借助現(xiàn)代教學技術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運用多媒體網絡技術,設計或下載網絡上已有的疾病發(fā)生發(fā)展模型及出現(xiàn)的相應病理變化,可以節(jié)省授課時間,加大教學密度,同時可以使學生從動態(tài)直觀中感受疾病的變化,改善教學效果。利用多媒體網絡技術建立病理學教學資源庫還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特點,選擇合適的學習時間及方式。另外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教學民主,培養(yǎng)學生參與意識。比如,教學過程中適當設計引入一些病例,引導學生自己分析,從而讓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讓學生獲得成功是引發(fā)興趣的直接動力。學生經常把自己在某方面受到教師的鼓勵視為一種成功,促進自己不斷進步。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成功因素,并及時提出表揚和肯定,要避開傳統(tǒng)教學法的弊端,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注重教學民主讓學生主動學習同時加強學法指導,實施愉快教育。

3.2 教師要發(fā)揮個人特色

第5篇:教育技術學理論范文

一、以愛“激”學

兒童從家庭來到學校,老師成了他們最親近的人,親密無間的師生關系對孩子們的學習和發(fā)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皫煇邸豹q如母愛,又勝似母愛,學生在他喜歡的老師面前不會因為“怕”而不得不學,而是更主動地去表現(xiàn)自己,這就由“被動”的學而變?yōu)椤爸鲃印钡膶W。這恰恰是老師的愛,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熱情。

那么,怎樣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愛呢?我體會最深的一點是要“見縫插針”,因為數(shù)學教師一般都不是班主任,和學生接觸的機會比較少,所以更需要人為地創(chuàng)造一些機會,在生活等各個方面去關心學生,尤其是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幫助他們往往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另外,親切的眼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態(tài)度、熱情的贊語都能縮短師生心靈間的距離,使學生獲得精神上的滿足,從而建立起愛的氛圍。

二、以趣“激”學

生動活潑的課堂氣氛能緊緊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起他們的求知欲望,針對兒童的特點,可以采用猜謎、講故事、對口令、游戲、操作等多種形式,無論哪一種形式,只要恰到好處,都可以收到好的效果。如:我在教學“7加幾的加法”時,設計了一個猴子摘桃的游戲,讓小朋友來扮演小猴子,每個小猴子拿著一個“7加幾”的算式,去摘寫著這道題答案的桃子,誰摘對了桃子就歸誰所有,小朋友們爭先恐后熱情可高了,學生在游戲中深深地感受到“湊十法”的妙用,接著我又用趣味性的語言說:“猴王看到小猴子們又對又快地摘到了桃子,非常高興,他又給小猴出了一道難題?!苯又页鍪舅闶健?+7=”,結果,小朋友們在高漲的情緒下,一下子就想出了三種方法。這樣,既復習了看7想3的湊十法,又順帶復習了交換加數(shù)的位置和不變的知識;聰明的小朋友還類推出看6想4的方法,為下節(jié)課學習6加幾做了良好的鋪墊??梢娏己玫慕虒W方法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疑“激”學學起于思源于疑,采用設難質疑的方式,激發(fā)學生渴求新知識的心理

例如:我在教“面積和面積單位”時,開始,我拿出一個正方形的框,然后演示把一只球放在框的中間,球掉下去的過程,讓學生通過觀察回答:“球為什么會掉下去?”進而再問:你能想一個簡單的辦法,讓球不掉下去嗎?,學生會想到在框的的中間加一片硬紙擋住球就不會掉下去了,從而引出了“面”,通過這樣的置“疑”,使學生對“面”有了一個感性認識,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激發(fā)了興趣,使之樂于學。另外,在課結束前,出一道難易適當?shù)乃伎碱},也可以激起學生的求知欲。善于設“疑”的教師,無疑是一個好老師。

四、以“信”激學

教師要相信每一個學生,在每個學生不同的起點上提出不同的要求,給以不同的幫助,使他們樹立起堅強的信心。這樣他們才會在以后的學習中勇于戰(zhàn)勝困難,才能不斷進步。

第6篇:教育技術學理論范文

關鍵詞:成功智力理論;數(shù)學;思維教學

斯滕伯格在對傳統(tǒng)智力理論、三元智力理論以及人的智力結構進行分析基礎之上,提出了更加具有實用和現(xiàn)實價值取向的成功智力理論。他對成功智力的界定是用以達到人生中主要目標的智力,它能使得個體以目標為導向并采取相應的行動,并對個體的現(xiàn)實生活真正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包括分析性智力、創(chuàng)造性智力和實踐性智力三個方面。

分析性智力較多地體現(xiàn)在學業(yè)成績中,歸納演繹、分析綜合、類比判斷等等,能夠準確發(fā)現(xiàn)并分析問題和有效地解決問題,我們的數(shù)學教學中更多的是關注分析性智力,以學業(yè)成績來判斷一個學生的智力水平,這是不太合理的,因為很多學生可能分析性智力薄弱但是創(chuàng)造力和實踐能力較強。創(chuàng)造性智力通常體現(xiàn)在突破舊有模式而產生出新奇的想法或者思路,而實踐性智力是理論應用于實踐,將觀念的東西轉化為行動的能力。這三種智力只有相互協(xié)調平衡,才能更有利于獲得成功。

愛因斯坦曾說:“單純的專業(yè)知識灌輸,只能產生機器,而不可能造就一個和諧發(fā)展的人才?!敝袑W數(shù)學教學重要的是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而非單純的定義算法,如集合、函數(shù)等。在《普通高中數(shù)學課程標準》中,注重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成為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因此,在深化教學改革的今天,要使得學生的分析性智力、創(chuàng)造性智力和實踐性智力都達到平衡的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數(shù)學思維能力已迫在眉睫,而這一過程,數(shù)學思維教學尤為重要。

那么,什么是數(shù)學思維教學?如何實施?同時其中潛在困難又是什么呢?

一、我眼中的數(shù)學思維教學

數(shù)學思維教學可以理解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秉承著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適當運用各種教學思維策略及方法手段,引導啟發(fā)學生從多方面多角度地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探索問題、解決問題和反思問題,幫助學生理解現(xiàn)實生活背后的數(shù)學思維模式,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數(shù)學的美,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養(yǎng)成愛思考、會思考、勤探索的學習習慣,逐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的一種教學方式。

觀察生活,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兒童會問很多為什么,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學生為什么越來越沒有問題了?為什么許多中國學生并不認為學習數(shù)學是一種享受?為什么有些學習成績分數(shù)很高的學生出了校門呆若木雞?也許有部分因素是因為我們單一的思維教學模式束縛了學生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和實踐力。

二、對實施數(shù)學思維教學的幾點建議

1.鼓勵學生探索發(fā)現(xiàn)。實際教學中,經常出現(xiàn)的一種情況就是教師交給了學生所有的事實,所以學生接下來做的就是套用公式計算與類型題模仿,這樣就導致一種現(xiàn)象,由于學生沒有探索知識的體驗和經歷,所以當沒有老師做指導時就束手無策,不知道如何去獲取知識也不知道如何去思考。教師應鼓勵引導學生在學習數(shù)學以及運用中不斷地經歷直觀感知、觀察、猜想、歸納、概括、運算、驗證、反思等思維過程,從而學會思考和判斷客觀事物所蘊含的數(shù)學模式,用數(shù)學家的眼光認識世界。

例如,老師在課堂上可以鼓勵學生做這樣的活動,請學生每三人一組,通過實驗、猜想、探索和研討,共同完成下面的課題,并寫出課題研究報告,與其他小組進行交流。煙筒彎頭是由兩個圓柱形的煙筒焊在一起做成的,現(xiàn)在要用矩形鐵片做成一個直角煙筒彎頭(如下圖,單位cm),不考慮焊接處的需要,選用的矩形鐵片至少應滿足怎樣的尺寸?請你設計出一個最合理的裁剪方案(在矩形鐵片上畫出的裁剪線應是什么圖形?)

2.有效地課堂提問。課堂提問就是一種很好的思維教學的方式,尤其是數(shù)學學科這樣一個邏輯性比較強的學科。蘇格拉底提倡與學生進行對話交流,通過引導、追問,進行思維的訓練和真理的發(fā)現(xiàn),從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用以思維為基礎的對話策略,刺激學生的思維與討論,存在大量的師生互動。正如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的:“沒有一種方式比師生間的對話更能提高溝通能力,更能啟發(fā)思維技巧了?!?/p>

例如,在“空間中直線與直線之間的位置關系”這一節(jié),請學生先思考:“同一平面內的兩條直線有幾種位置關系?”進而提問“空間中的兩條直線呢”“你能親自動手演示嗎”,當學生演示出來后,教師可以追問:“你能根據自己的理解就這種位置關系下定義嗎?”這不僅僅是知識性水平的提問,更是一種應用水平提問,對學生的分析性智力、創(chuàng)造性智力和實踐性智力提高都有一定幫助。如果教師只是問一些記憶類的問題:“指數(shù)函數(shù)是如何定義的?表達式呢?”則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

3.言傳身教。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造成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教師要自己樹立一種典范,言行一致。例如,數(shù)學課上老師鼓勵學生大膽思考,發(fā)散思維,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鼓勵批判精神,但是當學生與自己觀點相悖時又加以批評,這應是不可取的。

4.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高中課程標準選修課程內容確定的原則就是滿足學生的興趣和對未來發(fā)展的需求,在人文社會科學、自然技術等方面都有涉及,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學習興趣的生成。其中,我認為數(shù)學史的教學尤其應該受到重視,例如:畢達哥拉斯多邊形數(shù),從勾股定理到勾股數(shù),中國古代數(shù)學家介紹等等這些內容,有利于拓寬學生的數(shù)學視野,提高學習興趣,從勾股定理到勾股數(shù)的思考對于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的提高無疑是一種助力。

5.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有兩句話,第一句是我們要盡可能多地要求學生,第二句是我們要盡可能多地尊重學生。我想要求學生是因為有時學生有自主學習的愿望,但在具體實行過程中缺少一種約束,這就需要老師的要求,比如可以要求學生制定日程表做計劃,寫數(shù)學周記,定期進行交流溝通或者假期針對學生感興趣的問題留一個數(shù)學研究性課題,這體現(xiàn)了尊重學生的理念,同時也增加了數(shù)學學習的趣味性,老師應該對學生的行為進行及時有效的評價,多多鼓勵,提高它們的自我效能感,使學生在這一活動體驗中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也就是斯滕伯格在智力成功理論中延遲滿足的意思。

6.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魏書生曾說:“教育就是幫助人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苯處熞獛椭囵B(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我認為除了鼓勵學生思考問題,學會歸納整理,溫故知新等等方法之外,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應該受到重視,要學會質疑還有思考要按照一定的程序進行。

7.關注學生的非智力因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相互作用的。正確的動機、頑強的意志、善良的品性、勇于探索的精神是學生在學習中克服困難并享受其中的源泉和動力,只有很好地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使他們擁有健康的人格,才會為思維品質的提高提供堅強的后盾。

三、思維教學的潛在困難

許多程序在開始之前將注定失敗,因為在這之前有一些謬誤對之構成了阻礙。

1.教師的工作就是教,學生的任務就是學。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應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空間,使學生在思維活動中學習同時也學習思維本身,思維應該成為學生和教師共同的任務。

2.數(shù)學思維教學,就是教學生思維。這是個聽起來似乎很合理的謬誤。斯滕伯格提到學生最終學會思維,必須是學生必須自己教自己,教師所能做的全部事情,只不過是提供一個可能的方法或者創(chuàng)造一種情境使得學生可以自己教自己,并且在與環(huán)境不斷地同化與順應過程中思維能力得到發(fā)展。

3.在平時生活中,我經常會聽到有老師說“好學生”“壞學生”這兩個詞,什么是好與壞,只是憑借測驗分數(shù)的高低來衡量嗎?這樣的評價無疑會在無意中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影響他們學習的信心,要知道老師的支持認可和鼓勵對一個學生的學習尤為重要。前面提到斯滕伯格的成功智力理論,它是分析的,創(chuàng)造的和實踐的信息加工過程三者的平衡,學習成績的高低更多的是體現(xiàn)了學生的分析性思維,而以此來評判好壞學生實在不公平,學生各有所長,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并給予引導鼓勵。

數(shù)學思維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有它的優(yōu)越性但是在實施過程中也會遇到困難,這就需要我們不斷研究、探索、實踐,不斷完善它,希望我們所有人都能有效地并且在生活中有意識地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成為一個聰明的學習者,成為一個和諧發(fā)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第7篇:教育技術學理論范文

1.1嘗試教學理論之概念

嘗試教學理論是由我國著名學者邱學華教授創(chuàng)立的,其概念的關鍵在于如何理解“嘗試”二字,通常將“嘗”定義為辨別、探究問題難易程度,將“試”定義為將預定的想法付諸實踐。也就是說,嘗試是指以了解問題難易程度、檢驗解決方法為目的所進行的一種探究性活動。嘗試教學法是指在改善傳統(tǒng)教學法的基礎上,以引導學生開展嘗試活動為教學的核心,在實踐活動中總結經驗、驗證解決方法的一種教學方式,而嘗試教學理論則是對嘗試教學法的利用。

1.2嘗試教理論之特征

嘗試教學理論的基本特征是由其內涵所決定,一般而言,嘗試教學法最基本的特征是先試后導、先練后講,在進行過程中需要具備嘗試精神、探究精神及創(chuàng)新精神。

1.3嘗試教學理論之優(yōu)勢

對于學生而言,嘗試教學理論的優(yōu)勢在于有利于學生嘗試精神的養(yǎng)成與智力的發(fā)展、素質的提升。對于教師來說,其優(yōu)勢主要在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以及促進教師自身教育思想、素質的提升。

1.4嘗試教學理論之推廣

在嘗試教學理論創(chuàng)立以來,在我國八十年代中期已經得到了廣泛推廣。之后在中小學數(shù)學教育界得到充分運用,發(fā)展很快。

2.嘗試教學理論在高中數(shù)學教學中應用之必要性

2.1高中數(shù)學課程對學生數(shù)學思考能力要求較高

無論是在教師進行教學還是在學生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都不難發(fā)現(xiàn)高中數(shù)學課程對學生的邏輯思維、歸納推理、運算等多方面的數(shù)學思考能力要求都比較高。而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并不能很好地在這方面對學生進行訓練,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束縛了學生數(shù)學思維能力的發(fā)展。與之相反的嘗試教學理論在學生獨立思考、推理、等方面都能夠起到很好的引導作用。

2.2高中學生面臨的升學壓力較大,課業(yè)負擔過重

高考給高中學生帶來的壓力可謂巨大,傳統(tǒng)的高中數(shù)學教學方式往往將大量的練習題布置給學生,實質上既增加了學生的負擔,又阻礙了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而嘗試教學理論能夠使學生的思維處于比較活躍的狀態(tài),既提高了學生對數(shù)學的學習興趣,又減輕了學生課業(yè)負擔。

3.基于嘗試教學理論的高中數(shù)學教學設計之建議

3.1落實素質教育要求,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

實質上,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的起點和落腳點都是學生,也就是說無論進行怎樣的高中數(shù)學教學設計,都應當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地位。嘗試教學理論也是如此,在利用這一理論進行教學設計時,教師應當明確這一點,并以學生的愛好、興趣、原有的認知為出發(fā)點,將教學目標與之結合,達到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探索使之成為課堂嘗試主體的目的。例如,在學習《直線的斜率》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學生實際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事物、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導入。教師:“同學們,大家肯定都步行上過樓梯吧?那么,大家回想一下在自己上樓梯的時候,如果呈現(xiàn)的傾斜度不同自己會有什么樣的感覺?傾斜度不同感覺是否也會不同呢?爬傾斜度大的樓梯更費力還是傾斜度小的更費力?”與此同時,教師通過投影儀在大屏幕上向學生展示兩種傾斜度不同的樓梯,讓學生直觀地對傾斜形成初步感知,并將學生分為幾組進行自由討論。基于各自的生活經驗,學生都認為傾斜度小的樓梯爬起來比較費力。此時,教師繼續(xù)提問:“那么,究竟怎樣描述一條直線的傾斜程度呢?”通過教師提出問題、展示圖片、調動學生生活經驗、學生自由討論這一系列教學程序,學生逐步進入嘗試的領域。

3.2重視分層教學,不可忽視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

對于學生而言,由于在高中階段之前已經接受過較長時間的數(shù)學課程學習,每一位學生掌握的知識程度、理解能力也都已經有所區(qū)別?;趪L試教學理論下的高中數(shù)學教學設計要求教師必須正視學生這種差異性,運用分層教學的方式更好地讓學生勇于嘗試、敢于探索、獲得知識。教師在進行分層教學之前,應當對學生的知識儲備程度、認知能力等多方面有所了解,充分發(fā)揮學生個性,有效開展分層教學。例如,在進入《誘導公式》這一知識點的學習時,教師首先引導全班同學對單位圓這一知識點展開回顧,著重留意圓的性質、對稱性。對于基礎不同的同學,分為幾個小組,分別將具體問題分給沒有疑問的小組。在課堂上教師應當將更多的思考時間、空間留給學生,讓學生開展組與組之間、組員與組員之間的探討。教師在旁進行指引,讓學生盡情表達自己的想法。

第8篇:教育技術學理論范文

【論文關鍵詞】新課程;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是一門操作性和應用性都很強的課程,新課程提倡和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貼近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實際,激發(fā)學生進行技術創(chuàng)新的動機,提高學生信息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應該貫穿能力本位的思想,目的不在于給學生灌輸了多少知識,而在于側重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一是學習使用信息技術的能力,二是使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的能力。針對這門學科的特殊性和新的教學要求,我們如何運用現(xiàn)代教育學理論,不斷更新教育方法與教學手段?我們應該做哪些具體的改變呢?

1.注重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習慣,學會學習

陶行知先生說過:“與其把學生當作天津鴨兒填入一些零碎知識,不如給他們幾把鑰匙,使他們可以自動地去開發(fā)文化的金庫和宇宙的寶藏”,對于信息技術這門學科更應該如此。計算機應用軟件都有其特有和強大的功能,不同的組合有不同的結果,有時甚至是不經意的一個操作產生了一些特別的讓人驚喜效果,老師上課時不可能一一填鴨式的告訴學生該軟件有哪些功能,實現(xiàn)一些什么效果。所以我們在上課時應該讓學生的更多的操作時間,讓學生在實踐中掌握學習的方法,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并鼓勵學生去做一些新的嘗試。學生在實踐中將理論與自己的判斷、體驗、創(chuàng)造結合起來,才能成為他自己真正掌握的東西。

比如在講Frontpage網頁制作時,我為了不讓學生的思維受到示范效果的影響而能有自己的獨創(chuàng)性,我沒有給學生統(tǒng)一的素材和效果,而要求學生自己選擇一個感興趣的題材(鼓勵學生選擇與其它學科有關的題材),然后從互聯(lián)網上下載資料進行設計。在課堂上我只分散介紹一些效果的制作技術要點,然后要求學生完成任務,對于一些屬性的設置基本上要求學生自己完成。并且要求學生將所有的效果按自已的審美觀點合理排版,到最后課程結束時將串成一個完整的站點,在站點的網頁中要體現(xiàn)出所應用的效果。這樣學生有了很大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每個學生最后都做出了有自己獨特性的站點。在網頁制作時,還經常碰到有學生需要處理圖片素材:裁減一些不想要的信息、圖片組合、添加文字等等。我引導學生用教材上并沒有介紹的軟件Acdsee去處理:我告訴學生這個軟件的方便實用性,簡單演示一些功能,其它要求學生自己看著菜單根據自己的需要來完成。通過這樣的學習學生學到了實實在在的技能,領會到了學無止境的道理,并且使他們擺脫了依賴課本、依賴老師的學習習慣,真正從學習中獲得了知識,獲得了樂趣。

2.開展小組學習,培養(yǎng)學生合作與探究學習能力

計算機課作為操作性很強的課程,而學生的操作水平往往又參次不齊。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多同學碰到一些問題只要有人稍微指點、提示一下就可以了;但還有一部分操作水平比較低的學生,碰到問題如果沒有人能夠及時講解,就根本無法進行具體的操作,那么一節(jié)課也許什么也沒做到就下課了,幾次下來學生就有極大的挫折感,對學習也就漸漸失去興趣了。對于信息技術這樣操作性強的課程來說,老師不可能及時解答所有學生的問題,很多學生得不到你的幫助而影響學習。開展小組學習小組競賽,鼓勵小組同學互助學習,正好可以解決這一問題,使得教學效果明顯提高。

小組學習是把全班按一定方式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設立一個組長,由操作能力或者組織能力比較強的學生擔任,并主動幫助成員學習解疑、向老師反饋小組學習情況。小組學習可在一般的課堂教學和小組階段性的作品制作中體現(xiàn)。在平時的課堂學習中,每節(jié)課講完后,設置一定與目標一致的檢測題或相關的練習題,作為學生學習的目標。學生一般自己先獨立完成,在學習過程中有困難的,小組同學間可協(xié)助解決,如果解決不了的就及時向教師求助;同時組長要檢查本組學習情況,并向教師反饋。在學生學習過程中,教師要留言觀察并主動加入各小組學習討論和及時幫助有困難的小組;以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和指導學生正確展開學習。在小組階段性作品制作過程中,由小組自定一個主題,自選一到兩個負責人,然后進行人員分工,包括素材的選擇、采集、排版等。規(guī)定在一定時間內作完,在作品展示課中各小組派代表上去展示講解自己作品,由全班進行打分評選出較好的作品。通過小組學習,給學生創(chuàng)造的一種相互幫助、相互協(xié)作的愉快學習環(huán)境,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與交流,用協(xié)作方式解決實際問題,既提高了教學效率,也促進了學生間良好的人際合作關系。

3.適當改進評價方式,讓學生在評價過程中學習

3.1 讓學生參與評價。

新課程中改革以前考核方式是課程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傳統(tǒng)的考核方式已經不在適應現(xiàn)在新課程了。在考核方式中,可改變過去由老師獨自評定的方法,讓學生參與評價,這種方法一般可用在階段性的作業(yè)評價中:

首先是小組內評。比如在學網站設計時,每個學生個人作品做好后,全部鏈接到班級主頁上。先按8人一組,小組內大家互相觀看,參考老師給出的評價標準,通過討論推薦兩到三份小組優(yōu)勝作品出來。

接著是擴大范圍全班共評小組推薦優(yōu)勝作品。讓全班同學一起來觀摩這些小組推薦作品,再從中推選出大約30%的優(yōu)秀作品。

然后是作品展示。請全班評出的優(yōu)秀作品作者上臺展示并講解他們的作品制作的一些特色之處、碰到了一些什么困難又是如何解決的、以及有哪些亮點、哪些不足之處;其他同學也可提出自己的意見;老師同步進行點評,指出值得大家學習之處以及可以改進的地方,特別要鼓勵學生制作有自己獨特創(chuàng)意的效果。在這個過程中,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學生既可通過互相觀看作品對網頁設計獲得一些感性認識,也在同學的展示講解中加深了對網站設計的認識。

第二是要關注學生個體差異,評價要做到以人為本,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成功的喜悅。

由于家庭經濟收入不同以及各中小學信息技術課開設情況不同,高一學生計算機操作水平以及計算機素養(yǎng)差別很大。有些學生家里有電腦自己還愛好,不僅懂一般的操作,而且還有一些鉆研,對信息技術教材的知識大都有所了解;而有的學生家中沒有電腦,他們接觸信息技術的知識是在學校的課堂上,甚至有的根本學生就沒有接觸過電腦。如何對待他們之間的差異是保護與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方面。這就要求教師不但在教學中要顧及兩頭的學生,更要在評價的適當考慮到這個問題。在教學中,對于那些基礎好的學生,老師可以發(fā)動這些學生當小老師,讓他們幫助其他學習能力較低的同學學習;或者讓他們在學習書本的同時在對書本相關的知識進行探索。在平時的作業(yè)評價中,也不能用統(tǒng)一的標準去恒量所有學生。對于大部分學生,可以用比較高的要求統(tǒng)一去評價;可是對于少部分起步晚的學生,就應該以鼓勵為主,多加關注,及時指點。比如剛開始學時只要他達到了最基本的目標,就應該給予鼓勵,告訴他做得很好,甚至可以給他和那些做得很好的學生一樣的成績A或B,讓他們能夠和大家一樣享受成功的快樂,增進學習的興趣。

第9篇:教育技術學理論范文

(一)專業(yè)性強,涉及范圍廣

物流管理專業(yè)涉及到的學科較多,如社會學、計算機學科、經濟學、機械學、管理學等,同時也涉及到各行各業(yè),如倉儲業(yè)、工商、金融業(yè)、海關、零售業(yè)、稅務、海陸空交通運輸業(yè)、通訊業(yè)等,因而物流管理專業(yè)包含的理論知識與技能較為復雜,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涉及到各個學科專業(yè)術語,在實踐過程中涉及到各種物流設備、技術,由此可見,物流管理專業(yè)課程具有十分強的專業(yè)性,并且涉及到各方各面。

(二)物流管理專業(yè)理論知識過于抽象

在物流管理課程中,由于涉及到很多學科及各行各業(yè)的知識,因此,存在部分理論知識過于抽象,增加學生對其的理解難度,學生學習起來較為吃力,并且有些學生會覺得枯燥乏味,因而,很多學生對其學習的態(tài)度并不積極,而對于很多數(shù)學基礎較弱的學生而言,當物流管理課程中出現(xiàn)微積分學、運籌學等理論知識時往往遇到頸瓶。

二、現(xiàn)代教育技術應用在物流教學的現(xiàn)實重要意義

(一)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物流管理知識的興趣

總所周知,興趣是學習一切知識的動力源泉,只有對某種事物產生一定的興趣,才會主動、積極地探究其本質。將現(xiàn)代教育技術應用到物流管理課程教學當中,可以通過圖文并茂、角色扮演等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充分活躍學生聽覺、視覺、觸覺等感官神經的興奮性,調動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讓學生由被動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實現(xiàn)信息傳遞多樣化。

(二)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學生參與意識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以教師為主體地位,教師負責講,學生負責聽,這種灌溉式教育不僅無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嚴重限制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中的網絡資源,可以讓學生通過網絡技術查詢相關物流方面的資料,提高學生對物流管理專業(yè)的認識與理解。網絡技術的應用提高了學習的開放性,加強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及師生與網絡媒體技術之間的交流。通過網絡技術學生可以進行相關物流管理知識制作,如PPT制作,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充分體驗物流管理學習的樂趣,還可以促使學生養(yǎng)成積極參與的意識,提高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的積極性與互動性。

(三)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可以創(chuàng)設情境教學

由于物流管理專業(yè)涉及到的范圍過廣,故其相關專業(yè)概念與專業(yè)術語較多并且較為抽象,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無法使學生很好地理解盤點、分揀、出入庫、配送、流通加工及裝卸搬運等作業(yè)流程,而通過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可以建設一個物流管理實訓基地,在這個實訓基地中可以讓學生操作相關系統(tǒng)軟硬件設備,如電子標簽揀貨、第三方物流軟件等,使學生身臨其境,真真正正得到相關物流管理技能鍛煉。

(四)有效地解決物流管理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

利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可以提高物流管理教學質量,可以地解決相關實踐教學問題,讓學生通過在教學過程中實踐,發(fā)現(xiàn)問題,并利用教育技術解決問題,在總結教訓的同時積累一定的實踐經驗,通過這樣可以彌補傳統(tǒng)教學的缺陷。

三、現(xiàn)代教育技術在物流管理教學中的應用對策

(一)健全完善現(xiàn)代教育技術硬件設備建設

現(xiàn)代教育技術可以順利應用的前提與基礎是擁有較為完善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硬件設施建設,因此,應健全完善物流管理課程中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硬件設備建設,主要有實訓基地建設與教學資源庫建設兩大方面內容。加強對物流管理實訓教學基地的建設,可以確保學生積極參與到物流管理實踐活動當中,進而加強學生的理論知識的應用與動手能力。另一方面,應做好教學資源庫的建設工作,建立規(guī)模齊全的資源庫,以實現(xiàn)教學資源共享,同時還應鼓勵物流管理專業(yè)教師多利用資源庫進行課件制作,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

(二)提高物流管理教師綜合業(yè)務素質

為了提高物流管理專業(yè)教師的綜合素質與教學水平,應加強對其業(yè)務及技能的培訓,提高其應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有效性。物流管理專業(yè)教師應明確教學目標,根據現(xiàn)代物流發(fā)展狀況、學生學習情況及教學大綱要求,制定合理科學的教學方案,培養(yǎng)物流管理型人才。此外,物流管理專業(yè)教師應不斷學習相關專業(yè)知識,提高自身知識水平,多關注市場動態(tài),做好相關物流行業(yè)的探究與分析工作,確保掌握最新物流行業(yè)動態(tài),使學生學習新知識、掌握新的技術。

(三)采用積極有效的教學模式

物流管理專業(yè)教師應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摒棄,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導,提高學生學習的獨立性與主動性,采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對物流管理專業(yè)知識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到物流管理模式探究活動當中,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與創(chuàng)造能力。例如,物流管理專業(yè)教師可以采用項目式教學模式,以項目的形式進行教學,明確每個項目目標及相關任務,按照相關步驟開展(目標—計劃—實施—評估),讓學生一一進行探究與解決,進而提高學生對物流管理的有效性掌握。如開展“物料采購計劃與組織”項目式教學模式教學時,物流管理專業(yè)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自身輔助作用,正確引導學生緊繞項目任務制定相關項目計劃并予以實施,明確物料管理與采購管理目標,構建有效的物料管理與采購組織結構,制定合理的物料采購計劃,做好相物料與采購成本分析,完善相關細節(jié)工作內容,通過這樣可以讓學生通過對相關問題的探究與解決,進而牢固并掌握好“物料計劃與采購管理”相關內容。

(四)采用適當?shù)膶嵺`教學模式

通過采用適當?shù)膶嵺`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和操作能力,而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提高了也反作用于理論知識,在一定程度上鞏固理論知識。例如,可以采用“分散式與集中式相結合”的實踐教學模式(是指每門專業(yè)課的課內實踐與學期集中實踐教學相結合的教學形式,如物流實驗中心軟件實訓、單元實訓、典型物流企業(yè)參觀實習、綜合實訓等。)進行教學,該模式主要突出整個業(yè)務流程的綜合實訓目的,基于工作過程和以真實工作任務為根據的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實現(xiàn)重組、整合、程序化。分散式實踐教學是使學生認知與行動、感性與理性相結合的方法,通過分散式實踐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物流的興趣,刺激學生的求知欲望,可以有效地帶動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探究問題及解決問題。讓學生邊學邊做,邊做邊學,將學習與實踐有機結合。而集中式實踐教學是由學校統(tǒng)一安排學生到相關企業(yè)進行實習的一種模式,讓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工作當中,積累一定的經驗,為今后就業(yè)打下扎實基礎。

四、小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