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自主生命科學范文

自主生命科學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自主生命科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自主生命科學

第1篇:自主生命科學范文

1優(yōu)化課堂設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首先要科學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對此,教師需要優(yōu)化課堂設計,對教學的內容和環(huán)節(jié)進行精心處理,在問題設置上盡量地新穎一些.在正式開課前,教師可以通過有趣的提問來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在高中物理理論知識中,有一大部分都是我們生活中可以見到的常識,學生對于這種貼近生活常識的提問會更加感興趣.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對生活常識的好奇,加深對所學知識產生具象化的理解與記憶.

例如在教學必修一第2章自由落體運動時,教師就可以在講課前設置一些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課.問題1:大家怎么理解自由落體運動?通過這個問題的導入,教師可以及時地發(fā)現學生思維中存在的誤區(qū),然后對教學的方式和方法加以改進和調整.這個問題的環(huán)節(jié)控制在3~5分鐘.問題2:為什么物體從高處落下都是豎直落下的,為什么沒有向上或向左?這個問題,教師可以給學生多一些的思考、討論時間.經過課前提問這個環(huán)節(jié)后,教師開始講解理論知識,在講解的過程中可以針對某些學生之前的思維誤區(qū)加以詳細地解釋和說明.

上述案例,教師采用問題設疑引導,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將生活中的物理常識作為問題設置的依據,比如學生都知道物體是從上到下豎直落到地上的,但學生可能從來沒有想過是為什么.教師把這個問題帶到課堂上,提高了學生主體參與的動力.

2明確學習目的,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

富有生命力的高中物理課堂,需要教師和學生共同去打造,教師起著引導的作用.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當以教材為依托,通過積極地引導,讓學生明確學習的目的,使學生知道自己要學什么,要學到什么樣的程度才會自主地設定學習計劃和學習目標.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可以根據班上學生整體的情況,適當地增加或減少教學內容,并將某一個知識點作為重點在課堂上講解.

比如在必修一第4章牛頓第三定律的學習中,教學目標就是讓學生掌握物體與物體之間是有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為此教師可以通過實驗課的形式,讓學生自己參與到實踐中.本次實驗的道具有磁鐵、圓板.首先將兩塊磁鐵分別放在兩個圓板上,然后通過改變磁鐵的S極和N極或數量來研究兩邊磁鐵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當磁鐵A的S極與磁鐵B的N極接觸時,兩塊磁鐵會相互吸引,反之兩塊磁鐵的同一級接觸時則會相互排斥.在實驗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增加磁體的數量或圓板的數量來觀察兩邊圓板上磁鐵的吸引和排斥情況.本次實驗要求教師要給學生準備足夠數量的道具,方便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驗來理解這堂課的重點.

3開展合作學習,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還需要從學生的智力和接受能力出發(fā),選擇適當的自主方式和合作內容,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合作.在一個團結合作的班級中,學生會為了團體的利益不斷地去提升自己,以身作則為班級做貢獻,學習比較主動的學生也是其他學生的榜樣.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開展自主學習,同樣需要教師有效地去引導學生,進行溝通和協作,互相學習,取長補短.為此,教師開展合作學習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小組討論、小組競賽、小組游戲等.

比如在必修一第三章力的合成與分解這一章節(jié)的學習中,教師可以開展小組討論的合作學習模式.教師可以按照座位分布,將全班同學分為8-9個小組.每個小組選派一名組長,負責組織小組成員開展討論活動.小組討論的內容是:探討和分析生活中我們常見的物理運動中涉及到的力的合成和分解,并且需要在紙上簡單地畫出來.教師事先可以為學生舉例:在拔河比賽中,力的合成有拉力和摩擦力,一方獲勝的原因主要是因為摩擦力而不是雙方的拉力.討論結束后,各小組長把本小組討論的結果和思考的過程分享給其他同學.教師最后對每小組的討論結果做出評價和分析,比如有小組討論的是汽車運動中的力,該組學生討論的結果是有摩擦力、車向前的動力,教師在評價中,可以拓展到汽車運動中還會受到空氣的阻力.

通過合作學習,給學生一起思考和提問的機會,有些思維比較開闊的學生,在小組中可以帶動其他學生思考,小組的每個成員都可以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想法.學生可以從其他同學身上學到好的學習方法,擴充自己的知識面.顯然,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使用,讓學生盡情享受到自主合作的愉悅.

4理論聯系實際,構建生活化物理課堂

高中的物理知識,大部分都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見到和感受到的,這些物理知識也被我們稱為常識.有些好奇心比較強的學生會對生活中常見的現象產生疑問,物理課堂正好可以為學生提供解決生活疑問的機會.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通過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方法,把生活帶進物理學習中,能夠讓學生快速地理解和記憶相關的物理知識,讓學生在生活中,可以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例如在必修一第3章摩擦力的學習中,就可以很好地打造生活化的物理課堂.在講課前,教師可以將生活中常見的摩擦現象引入到課堂教學中.比如:推超市購物車時會有摩擦力、挪凳子或桌子也有摩擦力、汽車剎車產生的痕跡也是因為摩擦力等.通過舉例讓學生的思維融入到生活實際中,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就會根據教師的引導,考慮其他常見的摩擦力現象.學生在聯系生活實際的過程就會引發(fā)很多疑問,比如為什么推重物前進時,會感到很吃力,人體行走和跑步前進時的摩擦力有什么區(qū)別等.

學生的想象是非常豐富的,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只要教師善于將生活實際帶入到課堂中,就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學生也會跟隨老師一起去思考和解決問題,讓課堂變得更加有活力.

5維護自主學習,創(chuàng)造良好的課堂氛圍

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能夠引起學生心理情緒的轉變,學生心情舒暢,自然而然地就會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因此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盡量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學習環(huán)境.通過對課堂觀察發(fā)現,經常有教師提問后,學生沒有任何反應的現象,甚至有些學生被叫起來回答問題后,還會對老師產生厭煩的情緒,這些現象在高中課堂上已經不足為奇,而在高中物理課上更是常見.因此教師必須要采取適當的方法去改善課堂環(huán)境,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一個好的氛圍.

首先教師的講課一定要富有真情實感,比如在講課前可以多關心學生,多理解高中生的壓力,一句“天氣轉涼,大家注意添加衣服,不要感冒了”,遇到月考時,教師在講課前可以通過傳授一些做題的技巧和方法來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遇到課程安排在下午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唱首歌來打起精神等.這種來自于教師的真誠理解和幫助能夠創(chuàng)造一個有人情味的課堂環(huán)境,進而學生也會更加主動地配合教師的教學活動.其次,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注意語言的應用,盡量以鼓勵性語言為主.比如學生在回答:物體為什么會豎直向下運動時,教師可以說些類似于“沒關系,大膽地說”、“怎么想的,就怎么說”這種鼓勵的話,讓學生自信地說出自己的理解.

第2篇:自主生命科學范文

關鍵詞 ??茖W?!W生名字 教學行為 教學效果

在當今時代,教育對于知識的傳承、社會的發(fā)展以及人類的進步發(fā)揮著巨大的甚至是決定性作用,而高等教育在其中充當著不可忽視的角色。我們也清晰地意識到,高等專科學校教育質量提高是一個亟待解決的迫切問題。①而教學活動中一個小小的細節(jié)——記住學生的名字對教學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每個人的名字都是自己最熟悉最親切的一個符號,如果自己的名字時常以“正面的”、“積極的”形式出現在大眾的面前,對自己產生勇氣,樹立信心,激發(fā)潛能,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②

1 高職專科生特點分析

當前,隨著社會不斷發(fā)展進步,工作高效率,生活快節(jié)奏,就業(yè)難度的增加早已經是不爭的客觀事實了,而社會上用人單位對高校畢業(yè)生高學歷的盲目追逐,就更使得很大部分高職??茖W生清楚地感覺到自己在“先天”上的不足,從而對未來的就業(yè)以及將來的人生感到迷茫、困惑甚至是恐懼。③高職專科生重要的一個心理障礙“自卑”及在社會中處于不為重視的階層,由此產生厭學情緒,成績不如人意,聘用單位不滿意。如此惡性循環(huán),越使得高專生自暴自棄,而教師則認為高專生難教。筆者通過多年教學得出一點啟示,用心記住每個學生的名字,對其學習積極性的提高具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2 當前高職教育中對待學生名字的現狀

在高職教學課時安排中,以普通課如傳染病護理為例,一個班一周就只有兩節(jié)。老師課時較多的,一周有24節(jié)課,要記住大多數學生的名字談何容易。正因為這個困難,我們的老師通常以班級多、學生多為借口而放棄了這份細節(jié)的關愛。《美國優(yōu)秀教師行為守則26條》第一條:“記住學生的姓名”??梢韵胍妵鈱W生名字的重視程度。即便老師在工作上兢兢業(yè)業(yè)、勤勤懇懇,備課、講課更是各顯神通、異彩紛呈,而恰恰在與學生的溝通上做得不夠。一個學期下來,都不知道是自己教過的學生,更別說叫出學生的名字來,那又如何談得上與學生的心靈交融呢?沒有師生間感情的共鳴,即使是備得再好的課,上課也很難有活性。

3 記住學生名字的重要性

3.1 學生自豪感油然而生,讓學生感到自己被重視和尊重

名字,是父母惠賜的第二重生命。對于一個人來說,名字不僅僅是個代號,它帶著父母對孩子的美好期望與祝愿,將伴隨人的一生,是十分重要的。有位學者說過,巧妙地記住一個陌生人的名字,就是對他(她)最起碼的尊重。記住學生名字,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核心。如果你忘記了學生的名字,當你跟人提到他時,在你的腦海中只有一個名字而已,而并不是一個活生生的個體。記住學生的名字,就為學生的發(fā)展增添了助推劑。

3.2 教師責任感加強,提高教學效果

名字是教師走向學生心靈世界的第一串鑰匙。美國德克薩斯州布朗斯維爾學區(qū)的新教師入職培訓主要包括如下內容:教師要進行入職宣誓:教師要記住所有學生的名字。如果一個教師有事業(yè)心、責任心和愛心,經常與學生交流,你不可能記不住學生的名字。記住學生的名字是教師應該具備的最起碼的素質,教師叫得出全班學生的名字,既是理念問題,也是行動策略。教師多與學生對話,而教育也正是在潛移默化中逐漸達成自己的目標。

3.3 促進師生關系的和諧

良好的教育效果來自良好的師生關系,親其師才信其道,師生之間大量的接觸才是教育效果的基本保(下轉第221頁)(上接第213頁)障。教育是一項無比精細的工作,也確實是需要小心翼翼、深思熟慮、無微不至地觸及年輕的心靈。學生到新的學習環(huán)境,最迫切的愿望莫過于老師能認識自己,記住自己的名字。作為老師,要有效地開展班級工作,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也可以從記住學生的名字開始。

4 記住學生名字的策略

4.1 班主任

(1)利用學生檔案:資料上面有每個學生的照片,采用層層篩選法來記名字。幾輪下來,只要看著學生的照片就能叫出所有學生的名字了。見面之前,先記住新生的名字,給他們一個意外的驚喜。這樣做,那些鮮活、獨立、個性強的學生對老師產生好感和崇拜。為后來班級管理打好基礎,因為好的開始就是成功的一半。沒事就把學生的檔案拿過來看:看學生長什么樣,叫什么名字,來自哪里的,家中狀況如何等等。看得多了,腦海中就有了大概的印象。至于個別生疏的學生,多用點心也就記住了。

(2)利用點名冊:筆者的經驗認為點名冊上有學生來源地區(qū)及民族,對記住學生名字有幫助。可以在講桌上放一份,這就意味著你可以快速地查閱學生的名字,并且班主任可以把點名冊多復印幾份,讓每個任課教師人手一份。

(3)其他:利用課余時間多交流,和學生促膝談心,不但使班主任盡快知道學生名字,而且可以加深師生感情,利于班級管理。利用各種課外活動多接觸,了解學生名字的同時可以增加班級凝聚力。各種名字記憶法:如諧音法、聯想法、追溯法等。

4.2 任課教師

(1)課堂記憶策略:上課選擇提問方式既可認識學生的名字,又可為本門課程平時成績找依據。在前幾周發(fā)作業(yè)本時,可以先叫學生姓名,然后給他們作業(yè)本。讓學生坐在固定座位上,以留下深刻的形象印象。如果你不能讀準點名冊上一些姓名的發(fā)音,在第一次上前先查字典,以免產生尷尬。

第3篇:自主生命科學范文

關鍵詞:通識教育;生命科學;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 G63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5)13-129-03

Discussion on the Necessity and Method of Setting up the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of Life Science in the University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Chu Jun et al.

(The Center of Scientific Research,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Hefei 230038,China)

Abstract: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life science has played a huge role in promoting the progress of the whole societ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plan of university,life science courses have been the core courses of general education in the more and more universities at home and abroad. The teaching meaning,the teaching mode,teaching methods,content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of life science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were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which was expected to provides educational reference for this kind of course carried out in Anhui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Key words:General education;Life science;Teaching reform

早在20世紀,日本學者伊東光就預言:“生命科學會在20世紀90年代取得創(chuàng)造性的突破,21世紀將是生命科學的世紀?!比缃?,這個預言在生命科學的高速發(fā)展下成為現實,生命科學代表了現代科學發(fā)展的最前沿。新世紀以來,人們清楚地認識到,人類未來的生活與生命科學的發(fā)展息息相關,而高素質、創(chuàng)新型人才必須掌握一定的現代生物學基礎知識。因此,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大學、斯坦福大學和劍橋大學等世界知名學府早在20世紀80年代紛紛開設了生物類課程作為大學生的全校必修課[1]。在國內,隨著國內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越來越多的高校對非生物類專業(yè)本科生開設生命科學類課程,而且隨著通識教育重要性逐漸受到國內高校認可,部分高校已將此類課程列為面向全校的通識教育課。

生命科學類通識教育課課程內容豐富,集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生態(tài)學于一體,是一門以拓展知識層面,培養(yǎng)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科學文化素質為目標的課程。安徽中醫(yī)藥大學在肯定和借鑒當今世界先進的通識教育理念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學校內外的教育資源和師資,致力于培養(yǎng)掌握醫(yī)藥類專業(yè)深厚基礎、具備相關的實踐和臨床經驗、有國際視野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醫(yī)藥類專業(yè)人才。對這些學生開設生命科學類通識教育課程,不僅僅可以拓寬他們的知識面和專業(yè)基礎,而且對他們進一步理解社會問題和現象奠定了知識基礎和智力保證,尤其在培養(yǎng)學生的國際化視野與素養(yǎng),從人才培養(yǎng)的角度提升整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等方面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1 開設生命科學類通識教育課程的意義

通識教育源于西方,是一種非專業(yè)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識、技能和態(tài)度的教育,其本質是對本科生進行人文、社會和自然科學的素質教育,使他們了解不同經典的文化、觀念和價值,從而能夠進行有效的思考和溝通,對社會現象和問題做出正確、恰當的判斷。換言之,通識教育是針對所有大學生的教育,是一種大學的理念,是整個高等教育辦學思想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實質是對人文傳統和自由的繼承[2]。高等教育的宗旨是“通識為本,專識為末”,現代社會的高等教育應該是以培養(yǎng)一個合格的公民,培養(yǎng)一個寬基礎、寬口徑、高情商、高素質的現代公民為目的。在這樣的前提下,筆者認為開設生命科學類通識教育課程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3個方面:

1.1 有利于提升大學生對人類自我的認識高度 隨著生命科學的飛速發(fā)展,特別是新世紀以來,人類基因組計劃的實施和完成,新一代測序技術的進一步應用和發(fā)展,人類第一次從分子水平上認識自我,對于由“A、T、C、G”4個字母組成的無字天書的海量信息的理解,對人類基因組中冗余序列的功能的判斷等等問題的思考和甄別,進一步提升了我們對人類自我的認識高度,進一步拓展了人類在認識自我上的思維空間。

1.2 有利于提升對生命現象及生命活動的理解和尊重 作為醫(yī)藥類高校,提高學生對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的理解,對生命的尊重,有利于學生更好的鞏固專業(yè)思想,提升專業(yè)技能,養(yǎng)成良好的專業(yè)素養(yǎng)。

1.3 有利于大學生對社會生活、生命現象的本質探索 應該清楚地看到,目前社會發(fā)展所帶來的一系列負面問題,如糧食短缺、疾病危害、環(huán)境污染、能源危機、資源匱乏、生態(tài)失衡和大量物種滅絕等問題,而解決這一系列重大問題,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生命科學的發(fā)展,對這些問題的深度理解和對其本質的把握都需要大學生具備相應的生命科學知識和基礎[3]。開設生命科學通識教育課程,將一些最新的生命科學理論和進展引入課堂,使學生了解本世紀現代生命科學的發(fā)展趨勢和熱點問題,以便在專業(yè)學習中發(fā)現學科之間的交叉點,拓展學生的知識領面,既是完善自我知識結構,認識自然科學核心內容的需要,也是培養(yǎng)既了解生命科學又具備其他專業(yè)學科知識的復合型人才的需要。

2 生命科學類通識教育課程的教學內容

這類通識教育課程的重點不在于具體傳授了多少專業(yè)知識觀點和內容,而是要傳授給學生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思維方式。因此,要想吸引學生選修此課程,就必須從講授內容和講授方法2個方面下功夫,力求內容新穎,方法得當,通俗易懂,在授課時盡可能貼近生活,貼近社會,深入淺出,從大學生關注的問題入手去介紹以上所述內容中的最新成果和進展,這樣學生才更易于接受和理解[4]。

根據安徽中醫(yī)藥大學的學生情況和知識基礎,把學生分為醫(yī)藥類、文史類兩大類別,根據不同類別的學生選擇不同的教學內容。醫(yī)藥類學生教學內容選擇上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科交叉意識,重點講述生命科學的一些新成就和新進展,以及生命科學發(fā)展對社會的影響,如基因編輯技術、干細胞技術、人類基因組計劃、生態(tài)系統的變化、生物多樣性保護、基因工程藥物和疫苗、基因治療、動物克隆、生物芯片、生物信息學、生物材料與仿生學、生物技術與人類未來等,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并初步能運用生物學知識去認識生命、了解生命,同時爭取對學生跨學科創(chuàng)新思維起到一定的科學啟迪作用,對社會上的一些熱點生物學問題有個清晰的認識;對于文史類學生,教學內容選擇上注重安排生物學基礎知識的傳授,以及生物技術發(fā)展與人類社會進步的密切關系,如生命的化學組成、細胞的結構與功能、營養(yǎng)與健康、社會生物學與繁殖對策、人類遺傳學與優(yōu)生、生命的起源與進化、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生命倫理及社會決策等,通過學習,使學生獲得必要的現代生命科學基礎知識,認識人類自身;了解現代生命科學的新發(fā)展及其與人文科學交叉的趨勢,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自然觀、科學觀,增強社會公民責任感,提高綜合素質。

3 生命科學類通識教育課程的教學及考核方法

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筆者認為,第一,課堂教學盡可能采用先進的現代教學技術,靈活、恰當地利用多媒體課件、錄像、動畫,使教學形式生動活潑,教學內容形象直觀,更易于學生認識、理解和接受;第二,在教學中積極結合教學內容合理安排小組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參與到課堂當中來,以傳統的授課方式中學生被動接收知識改變?yōu)閱l(fā)式教學風格,以學生主動整理歸納、主動學習為特點,重視對小組討論的及時總結和點評,如目前關于轉基因問題的討論等;第三,在教學中鼓勵學生進行生物學知識的自主性探究,例如,安徽中醫(yī)藥大學特意規(guī)定至少要保證在整個學時的15%的時間給學生作為自主學習的課時,讓學生根據教學目標,主動搜集、整理資料,自主探究掌握知識,通過學生自主探究,對學習的內容有了一定的輪廓,為進一步聽講學習打下了基礎;第四,考慮到生命科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為了加深對講授內容的理解,激發(fā)學生學習生命科學的興趣,增強實踐環(huán)節(jié)教學是非常必要的。比如,在課堂講授快結束時,可以安排學生參觀校園的藥用植物標本館,充分利用當地和學校資源,組織學生到安徽中醫(yī)藥大學的校辦制藥企業(yè)、合肥當地的食品加工企業(yè)、生物技術研發(fā)企業(yè)參觀一些產品的研發(fā)和生產過程,使學生對涉及的生產過程有個形象具體的感性認識[5]。

課程考核方面,要改變“一張試卷決定成績”的方式,考核時機靈活多樣,這樣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首先,應采取多種考核方式以檢測和考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程度,盡可能采取開卷考試、寫小論文、生活案例分析等多種形式進行考查,從而提高學生運用生物學綜合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每次上課都要有相應的小組討論的形式以及全班同學參與的課堂討論,這樣可以根據同學的表現,及時給予平時成績來提供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積極性,也給平時積極上課,參與討論的同學獲得較好的成績提供了公平和可能[6]??傊n程考核系統要貼近學生,做到公平公正的同時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程學習,最終達到通過該課程的學習提高學生對生命科學領域知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這樣的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哈里?李維斯.21世紀的挑戰(zhàn):大學的使命、通識教育與師資的選擇[J].教育發(fā)展研究,2007,3A(5):1-7.

[2]楊叔子,余東升.文化素質教育與通識教育之比較[J].高等教育研究,2007,28(6):1-7.

[3]李曼麗.中國大學通識教育理念及制度的構建反思:1995-2005[J].北京大學教育評論,2006,4(3):86-99.

[4]張建斌,馬凱,李利軍,等.非生物專業(yè)“生命科學導論”課程教學內容的研究與實踐[J].內蒙古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21(1):104-108.

[5]王國強,吳敏,丁鳴.非生物類專業(yè)生物學實驗教學改革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5,22(10):116-119.

第4篇:自主生命科學范文

1.信息蘊涵在試題中的文字中

2.信息蘊涵在圖解、表格中

圖表能將復雜問題簡單化,抽象問題直觀化,能調動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從而提高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形象思維的發(fā)展,起到語言文字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3.信息蘊涵在社會科技熱點中

考試大綱要求考生關注對科學、技術和社會發(fā)展有重大影響和意義的生物學新進展,但只是要求對“重大”進展予以“關注”。至于什么是重大進展,沒有明確界定,但至少應該幾乎是家喻戶曉的、全社會都能加以關注的內容,同時又是學生能夠接受的,又與中學教材內容有聯系的內容。

因此,“獲取信息的能力”具體表現為考生通過對題干的閱讀,迅速且準確地獲取與試題問題相關信息的能力。需要考生從試題給出的文字、圖表中捕獲與解決問題相關的有效信息,然后與所學知識相結合,從而解決相關問題。

歷年來的高考大綱(理綜生物)的能力要求第三部分都是“獲取信息的能力”,老教材要求:(1)會鑒別、選擇試題給出的相關生物學信息,并能運用這些信息,結合所學知識解決相關生物學問題。(2)關注對科學、技術和社會發(fā)展有重大影響和意義的生物學新進展。

新課程要求(1)能從課外材料中獲取相關的生物學信息,并能運用這些信息,結合所學知識解決相關生物學問題。(2)關注對科學、技術和社會發(fā)展有重大影響和意義的生物學新進展以及生物學發(fā)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1.從傳播媒體中自主獲取生物學科的前沿知識

在實際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通過課外各種媒體關注生命科學研究的最新動態(tài)的報道,來了解生命科學的新進展。如報刊、雜志以及互聯網、電視節(jié)目、廣播新聞、圖書館、新華書店等。

2.從生活實際中自主獲取生物學科的日常知識

生命學科知識具有很強的實用性,我們日常生活中處處都能接觸到,只是有的學生視而不見,沒有給予它們更多的關注。在教學中,我鼓勵同學關心生活、關心身邊小事,善于發(fā)現問題并予以重視,嘗試把生產生活實際與教材中生命科學知識相聯系,從中獲取相應信息。

3.從社會熱點中自主獲取生物科學的相應知識

生命學科不僅與生活實際有著廣泛聯系,還與許多社會事件、社會問題密切相關。在教學中,根據知識點,有機地與相關社會熱點、事件相聯系,拓展知識,使學生對某一熱點問題有較全面的認識,從而獲取生物科學的相應知識。

4.嘗試改編、整理或命制生物學情景習(考)題

生物學情景題是指以一些經典實驗或當前的社會熱點問題為背景命制而成的試題,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釋甚至解決材料中的問題。

實踐成效:

1.增強了學生課外獲取信息的意識

許多學生從原來只看課外傳播媒體中的文體新聞、娛樂節(jié)目到現在有意識的關注生命科學的報道和資料,有的同學說:現在看報紙、雜志、上網、陪父母逛超市買東西,都要留意有關生命學科的相關知識,產品介紹、說明、成分。這說明學生已有意識開始關注獲取課外的信息。

2.增強了學生關注生活、關注健康、關注社會的責任感和情感,激發(fā)學習興趣

第5篇:自主生命科學范文

關鍵詞:創(chuàng)新實驗室 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 管理模式

創(chuàng)新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技術與經濟發(fā)展的源泉。高等院校的創(chuàng)新實驗室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和高素質人才的基地,是教學實驗、科學研究的場所,通過創(chuàng)新實驗,提高學生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反映教學、科研、學科建設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標志,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學生的動手能力、拓展思維都具有重要作用。

1 搭建本科生科研創(chuàng)新實驗室的平臺

大學本科教育是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的關鍵時期,科研訓練是推動創(chuàng)新人才成長的驅動力。我校生命科學學院實驗教學中心長期以來以培養(yǎng)學生研究素質、提高研究能力和研究性學習與創(chuàng)新性科研互動為基本理念,以國家級科學研究和教學研究項目為驅動力,以國家生物學理科基地、生命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yǎng)基地、國家重點學科與北京市重點學科、教育部和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為平臺,以院士、長江學者、教學名師高水平師資隊伍為依托,尊重學生的能力差異和興趣取向,圍繞本科生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教育宗旨,關注學生早期的科研能力與素質培養(yǎng),構建適合不同學習階段、不同學科平臺和多元模式的“階段―學科―能力”多元科研能力培養(yǎng)體系,為全面提升生物學本科生的科研能力與素質,搭建了多元科研能力培養(yǎng)體系。我校實驗教學中心精心設計了基于學科平臺、課程平臺、實踐教學平臺和科研立項平臺的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yǎng)模式。學科平臺對應的是生命科學與技術前沿專題;課程平臺對應的是科研設計與方法,文獻報告與討論;實踐教學平臺對應的是綜合性與設計創(chuàng)新性實驗;科研立項平臺對應的是科學研究項目。本科生科研創(chuàng)新實驗室的建立正是作為科研立項平臺的實踐之地而設立的。本科生科研創(chuàng)新實驗室的建設,始終圍繞激發(fā)學生的研究興趣和創(chuàng)新欲望、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培養(yǎng)研究素質、提高研究能力為核心,積極促進學生知識應用能力以及綜合創(chuàng)新素質等的全面發(fā)展與提升。

2 本科生科研創(chuàng)新實驗室建設及管理

2.1 本科生科研創(chuàng)新實驗室建設內容

本科生科研創(chuàng)新實驗室的建設宗旨是以學生為本,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能力,為其提供優(yōu)良的科研氛圍、足夠的硬件設備及技術支持。我校在國家級生命科學與技術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的基礎上,于2007年設立生物學本科生科研創(chuàng)新實驗室。其建設內容主要包括管理制度的形成、儀器設備的配套及管理、技術體系的構建、導師制的管理、學生及其創(chuàng)新項目的指導等方面。目前我校生物學本科生科研創(chuàng)新實驗室可以滿足學生開展分子生物學與生物化學實驗、遺傳學實驗、植物組織培養(yǎng)、動物發(fā)育學實驗、植物生理學實驗、生態(tài)學實驗等各個學科領域的創(chuàng)新實驗項目。

2.2 建立健全以學生為本的科研創(chuàng)新實驗室管理制度

為了保證本科生科研創(chuàng)新實驗室的高效運行,需要制定強有力的保障機制來協助學生順利地進行實驗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自主安排學習時間和實驗時間的優(yōu)勢,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水平。學院根據自身建設和發(fā)展的需要制定了《學生實驗守則》《關于實驗室開放管理辦法》《實驗室安全與衛(wèi)生管理制度》《實驗室儀器設備使用管理制度》《實驗室開放預約制度》等一系列適合本科生科研創(chuàng)新實驗室管理的各項制度和條例。每年新生入學,學院的教學實驗中心要為新生開設實驗室安全教育課程,組織學生參觀學院的實驗技術中心及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各實驗室,介紹兩個中心實驗室(實驗技術中心和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的各項功能及其注意事項。

2.3 創(chuàng)新實驗室的準入制度

本科生科研創(chuàng)新實驗室建設目的是增強學生對生命科學與技術前沿的了解,開闊科研視野,提高科研興趣,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性思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綜合應用知識與技能的能力等。本科生科研創(chuàng)新實驗室是學院為科研能力培養(yǎng)模式之下的科研立項平立建設的科學研究項目實驗室。每年申請國家大學生創(chuàng)新試驗計劃項目、北京市大學生科學研究與創(chuàng)業(yè)計劃項目、北京師范大學本科生科研項目及生命科學學院本科生科研項目等并獲得經費資助的學生可以向創(chuàng)新實驗室提出申請,審核通過即可入駐實驗室開展工作。本實驗室設計了具有自身特色的申請表,該表格包含申請學生的個人基本信息、擬開展科研創(chuàng)新項目的內容提要、科研創(chuàng)新研究所需要的儀器及試劑、指導教師簽署意見及學院教學院長簽字批復信息等。學生進入實驗室的第一項工作是開展安全教育,使學生更加了解實驗室的相關制度。對學生要使用的儀器設備進行培訓。實驗室管理人員依據學生所填寫的申請表內容為學生安排工作臺面,為學生準備相關的儀器、試劑、耗材等。

2.4 以人為本的開放管理制度

學生主要利用課余時間來開展本科生科研創(chuàng)新實驗項目。為了保證學生正常的科研工作和實驗室的安全,創(chuàng)新實驗室安裝了OCS電子門禁監(jiān)視系統及數字視頻監(jiān)控系統。OCS一卡通―門禁系統是采用目前較先進的非接觸式ID卡作為電子鑰匙進行身份識別的門禁管理系統,門卡由創(chuàng)新實驗室管理人員向學院實驗中心統一申辦,按照學生創(chuàng)新實驗項目開通創(chuàng)新實驗室及配套儀器室的權限,學生拿到一卡通就可以在課余時間自由進入實驗室開展工作。另外學院配套的數字視頻監(jiān)控系統可以完整地記錄學生在實驗室的全過程,在實驗室安全隱患方面可提供線索和現場錄像記錄,為師生學習安全和實驗現場管理提供保障,科學有效地保證實驗室的安全正常運行。

2.5 科研創(chuàng)新項目的導師制管理

無論本科生承擔的是“國家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實驗計劃”,還是“北京市大學生科學研究與創(chuàng)業(yè)行動計劃”,及“北京師范大學本科生科研基金項目”“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本科生科研項目”等,均要求學生在導師指導下開展研究。在導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研究性學習,自主進行實驗方法的設計、組織設備和材料、實施實驗、分析處理數據、撰寫總結報告等工作。自主完成實驗,自主管理實驗;匯報項目中期工作進展,提交項目結題報告和相應的項目成果。在項目實施中,導師在學術思想、研究技術手段與研究方法、研究工作成果分析總結方面給予指導,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自主完成研究計劃;導師在學生平日進行科研工作時也要審核學生的原始記錄或工作日志,要批改中期檢查材料、結題報告、研究論文等。指導教師要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激發(fā),培養(yǎng)學生團隊的協作精神,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注重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及堅忍不拔科學態(tài)度的培養(yǎng)。

申請到“北京市大學生科學研究與創(chuàng)業(yè)計劃項目”“北京師范大學本科生科研基金項目”“北京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本科生科研項目”的學生能夠在一年以內利用課余時間完成實驗項目的主體內容?!皣掖髮W生創(chuàng)新性實驗計劃”科研項目要求學生在1~2年內利用課余時間完成。

每年學校要對本科生申報的各科研項目進行中期檢查和項目結題驗收。學生完成項目結題、通過答辯驗收后視為考核合格??色@得科研訓練學分2學分(不記本科生教學計劃內的學分,其學分與成績載入畢業(yè)成績單)。驗收合格的項目可認定科研訓練學分2學分。

3 本科生科研創(chuàng)新實驗取得明顯效果

本科生科研創(chuàng)新實驗室自2007年組建以來,目前已形成完整的運行和管理體系。5年來的實踐證明,很多學生通過科研能力培養(yǎng)模式的系統訓練,增強了對生命科學與技術研究前沿的了解,開闊了科研視野,提高了科研興趣;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文獻查閱、寫作與表達能力得到提升;培養(yǎng)了學生對科學問題的自主與創(chuàng)新性思維、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知識與技能綜合應用的能力等。

近幾年來生命科學學院學生從事本科生科研創(chuàng)新項目申請獲得“國家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實驗計劃”資助項目21項;獲得“北京市大學生科學研究與創(chuàng)業(yè)行動計劃”15項,申請到“北京師范大學本科生科研基金項目”103項,項目經費由國家、學校及院系配套支持,合計300萬元。每年均有部分學生獲得“挑戰(zhàn)杯”“京師杯”及校級各項獎項,并在SCI等雜志發(fā)表文章。2002級周艷同學(系我院2006年保送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于2007年在Science雜志發(fā)表署名并列第三身份的研究論文。

4 創(chuàng)新實踐,促進就業(yè)

通過建設本科生科研創(chuàng)新實驗室,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提高,綜合素質得到增強,一方面為學生的保研、考研起到了強有力的支撐作用,以2008級為例,6位參與本科生科研創(chuàng)新項目的學生全部保研。另一方面也為學生就業(yè)起到強有力的推進作用。2008級62名免費師范生中80%的學生參加了科研創(chuàng)新項目,他們通過在創(chuàng)新實驗室的自主科研實訓經歷,獲得了在應聘過程中的自信,讓用人單位刮目相看,絕大多數被省級重點中學錄用。1名學生成功申報“國家大學生創(chuàng)新性實驗計劃項目―誘導篩選和構建能高效吸附重金屬的藻種”,他在參加湖南省教師招聘會時,有一所中學得知他的科研經歷當即簽約,并委以重任,由他負責全校的高中生科研課題。

5 結束語

本科生科研創(chuàng)新實驗室,是學生將所學理論與技術相結合的場所,是培養(yǎng)、激發(fā)學生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場所,是提高大學生科學素質和文化素養(yǎng)的課外課堂,是培養(yǎng)大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業(yè)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大平臺。我院生物本科生科研創(chuàng)新實驗室的運行和管理經驗,為進一步積極實踐大學生科研創(chuàng)新實踐活動提供了一定的基礎,我們將繼續(xù)圍繞創(chuàng)新實踐培養(yǎng)模式的人才培養(yǎng)思路對實驗室管理和運行體系進行優(yōu)化和提高。

參考文獻

[1]師尚麗.高校生物實驗室管理[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2(1):35-37.

[2]尹燕霞,生物學實驗室開放研究與實踐[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09(11):122-124.

[3]王良成.創(chuàng)新實驗室開放式管理的探討與研究[J].實驗科學與技術,2011(6):170-172.

[4]季宜敬.建設創(chuàng)新實驗室提高大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l2):134-136.

第6篇:自主生命科學范文

關鍵詞:科學教育;生命教育;研究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0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1578(2017)09-0238-01

本文就是對生命科學的特點進行探索,從而在生命科學教育活動中進行相應的設計,讓幼兒在感受人與自然和諧關系的同時,促使兒童熱愛自然的情感。同時讓兒童意識到探究生命科學奧秘的科學方法,從而培養(yǎng)起熱愛科學,相信科學的態(tài)度。

1.生命科學教育的具體內涵

生命科學教育的目標就是要讓公民有著良好的科學素養(yǎng)。這里所說的科學素養(yǎng),指的是對事物進行仔細的觀察、分析,從中發(fā)現事物存在的各種問題,能夠較好地參與到公眾活動中,具備解決這些問題所需的能力。通過具體的教學活動,對幼兒進行生命教育知識的傳授,從而讓幼兒對生命進行了解,進而發(fā)現生命,親近大自然。在教學過程中,讓幼兒對大自然中生命生存與發(fā)展的艱辛,最終體會到生命的珍貴。在教學過程中開展多種形式的,富有生命特色的模擬活動,從而激發(fā)幼兒產生愉快的情緒體驗。同時,讓幼兒積極參與到相應的探究活動中。比如,可以在幼兒園教室或者在校園內開辟出"自然角",進行植物的種植或者動物的飼養(yǎng),從而讓幼兒對生命的誕生、成長衰老以及死亡等過程。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對幼兒進行積極引導,從而培養(yǎng)起對對生命的熱愛。比如,不要踐踏花草,不摘花朵花枝,不要欺負小動物,不要隨意浪費作為實驗的植物標本等等。通過這些方式,可以讓幼兒產生對生命的珍惜。另外,學校在活動室內還定期開展圖文并茂的生命知識宣傳,全面加強幼兒的生命教育。

2.培養(yǎng)幼兒生命科學教育能力的相應策略

2.1引導幼兒借助眼睛進行生命科學性觀察。對幼兒來說,眼睛是比較敏銳的,有著良好的觀察天才。幼兒都是借助眼睛去觀察,從而去認識大自然。教師要對孩子的觀察興趣進行充分的引導,讓幼兒對大自然進行系統的觀察,最終達到生命教育的目的。比如,可以將幼兒帶到大自然中去,引導兒童進行充分的觀察。當幼兒看到大自然的事物的時候,比如看到蝸牛的時候,會對這種事物進行仔細的觀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看蝸牛的五官,再觀察蝸牛的爬行,繼續(xù)觀察尋找蝸牛的食物等等。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帶一些蝸?;丶?,觀察蝸牛在木棒、紙片等等這些不同地方的爬行狀況。讓幼兒觀察這些細小動物的生存狀態(tài),從而培養(yǎng)起對生命的珍愛。教師引導幼兒對大自然中的動植物進行觀察,從而了解這些動植物在自然界中的生存狀態(tài)。培養(yǎng)幼兒關愛生命,親近大自然的興趣。

2.2讓幼兒動腦進行生命科學性思考。幼兒有著非常豐富的想象力,總是想象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比如:"人為什么要天天吃東西?""魚兒為什么離開水就無法生存?""小雞為什么總是在進食的時候會選擇一些細小的石子?"這些在成人看來都是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顯得幼稚可笑。但是,對幼兒來說,這些都是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迫切想知曉答案的問題。因為這些問題中包含著幼兒對生命的理解。比如,人想要較好地生存下去,就應該要有健康的身體,這樣就必須要天天吃東西,才能保證人們活動所需的養(yǎng)分。對于幼兒詢問的這些問題,教師不能立馬向幼兒講解答案,要讓幼兒動腦去思考,自主尋找科學的答案。當幼兒心中有了一些問題的時候,要鼓勵幼兒動用自己的腦袋,借助書本等相關資料,進行積極探索。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可以讓幼兒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熱情。

2.3引導幼兒通過動手進行生命科學性探究。幼兒的天性就是玩耍。所以,在對幼兒進行科學教育的時候,要充分將"玩"同幼兒的學習結合起來。在幼兒進行的實際活動中,讓幼兒充分體驗科學探究。從而將幼兒探究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發(fā)展。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占據教學舞臺,而是要作為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和引導者。教師通過相應的教學策略,對學生探究動手操作進行支持,教師要積極引導,將多種教育提供給幼兒,讓幼兒依據相應的教學內容進行操作。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設計出各種操作活動,讓孩子在不斷實踐探索過程中對問題進行解決。比如,教師在引導孩子對筆進行認識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先給學生一些筆的零散部件,讓孩子根據圖紙進行裝配。通過孩子動手操作,可以讓孩子感知到筆的組成情況,通過操作來知道和了解筆這種物質。同樣,在其他的動手操作活動中,也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多提供給孩子更多的操作機會,從而有效提高孩子的動手操作能力。

3.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幼兒生命科學教育學習能力

幼兒的科學教育主要是以幼兒園為中心展開的,教師在活動過程中要對幼兒進行積極引導,激發(fā)幼兒在活動中的探索精神。教師要對幼兒提出的問題進行多方面的引導,讓幼兒彼此間進行交流。通過這些特定的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科學素養(yǎng),從而培養(yǎng)幼兒對生命的關注。

幼兒天生有著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幼兒內在生命本質的展現就是好奇心,幼兒就是借助好奇心對未知科學知識進行探索。幼兒在進行科學探索和學習的時候,就是內在的好奇心和興趣。若想要有效培養(yǎng)幼兒熱愛科學的興趣,從而達到熱愛生命的教育。教師要開展多種形式的科學活動,以此來讓幼兒探索科學活動的興趣得到激發(fā),繼而讓幼兒充分對生命進行關注。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對自然界中的動植物生命進行觀察,從中了解生命的生存方式,以及探究生命的生存價值,從而培養(yǎng)起關注生命的良好習慣。

總之,在幼兒教育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孩子的身心發(fā)展特點,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對孩子多進行觀察,了解學生的生活學習需要。對幼兒進行良好的生命科學化教育,以此有效提高幼兒的生活能力,培養(yǎng)幼兒長足健康的良性發(fā)展態(tài)勢。

作者:張健

第7篇:自主生命科學范文

關鍵詞 細胞生物學 自主學習 合作研究 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ki.kjdkx.2015.10.049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Cooperative

Research Model in "Cell Biology" Teaching

HOU Lixia, ZHANG Yuxi, YANG Hongbing, LIU Xin

(College of Life Sciences, 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 266109)

Abstract Cell biology is one of the four basic disciplines in the life sciences, but also a frontier-based experim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cooperative research" mode is especially important for students in the habit of lifelong learn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eaching mode in cell biology course in practice.

Key words cell biology; autonomous learning; cooperative research; teaching mode

細胞生物學是生命科學領域的四大基礎學科之一,在生命科學中占有舉足輕重的位置,細胞生物學課程是生物科學和生物技術專業(yè)的必修課。其教學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生命科學學院學生的基本素質和質量?!白灾鲗W習、合作探究”的學習模式是“終身學習”的基礎,可以使學生終身受益,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也是培養(yǎng)應用型人才、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手段之一。結合筆者的教學經驗,對該模式進行了探索與實踐。

1 “自主學習、合作研究”教學模式的涵義

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重視學生學習和探索的過程,注意學生在學習中的體驗。自主學習的特點主要表現在:自主性、獨立性、自控性、過程性。①自主性是指學生處于主體地位,積極參與較教學過程,也就是有學習的內在需要;獨立性是指學生能夠總結出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從而獨立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自控性是指學生對學習的過程能夠按照自己遇到的問題總結經驗并且進行修正;過程性是經過學生分析、比較、判斷等過程進行總結,并最終得出結論,強調的是在過程中學習。

合作探究的特點主要表現在互動性,交往性,問題性和開放性。②互動性是指老師與學生的互動以及學生之間的互動,尤其是后者容易被忽略。合作學習的倡導者們認為:在課堂上,學生之間的互動關系對于其學習成績、社會化和發(fā)展的影響力至關重要;交往性主要是指在學習過程中,除了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也是一種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過程;問題性是指整個學習的過程就是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開放性是指給學生一個自由發(fā)展的空間,有利于學生思維的活躍。

2 “自主學習、合作研究”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傳統的教學中,教師往往著重知識傳授而輕視了思維的訓練,著重知識的單點深入而輕視了縱橫聯系;著重理論知識的記憶而輕視實踐操作。這種模式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fā)展,而且抑制了學生的個性。③為了學生充分理解和掌握細胞生物學的基本內容和研究方法,同時,在遇到最新的研究課題時能夠獨立思考,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是很有必要的。此外,“終身學習”一直以來都是教育工作者們所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可以使學生終身受益,正所謂“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在“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氛圍中愿學、樂學、會學、善學,養(yǎng)成終身學習的習慣,④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3 “自主學習、合作研究”教學模式的實施

3.1 激發(fā)學習動機,使學生的學習具有持久的動力

3.1.1 講好第一節(jié)緒論課,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

緒論課是一門課程的開始,這節(jié)課的效果直接影響學生對細胞生物學的學習興趣,甚至影響學生對這門課的學習效果。在緒論中要強調細胞生物學領域的一些新發(fā)現、新技術、新興的研究領域、著名科學家的事跡等來激發(fā)學生潛在的主動學習興趣。此外還要注意理論聯系實際,介紹日程生活中應用到的細胞生物學的知識和技術,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

3.1.2 成立興趣小組,關注細胞生物學領域的某方面的研究進展

老師設計題目,如:細胞信號轉導與癌癥的關系;植物細胞凋亡研究進展;細胞器與遺傳病等內容,或者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領域,讓學生們自己結成5人左右的小組,負責關注本領域的新聞,新的科學發(fā)現,新的成果應用等信息,并階段性總結匯報。

3.2 以思維訓練為中心,使學生學會思考問題

第8篇:自主生命科學范文

關鍵詞:生命科學導論;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評價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41-0196-03

一、前言

生命科學的飛速發(fā)展對人類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如人口問題、能源危機、食品安全、環(huán)境污染、疾病危害等,這些重大問題日益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fā)展。隨著生命科學的迅猛發(fā)展和21世紀高素質人才培養(yǎng)的需要,掌握生命科學的基礎知識就顯得十分重要了?!渡茖W導論》正是為滿足學生對生命科學知識的需求而開設的一門課程,大連海事大學從2006年開始面向全校學生開設了《生命科學導論》公共選修課,根據我國高校課程的教學改革思路,我們在多年的教學實踐過程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在此主要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模式及評價方法等方面進行了一些思考和積極的探索。

二、教學內容

《生命科學導論》作為一門公共選修課,面向全校各專業(yè)的學生開設,如何確定該課程的教學內容是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十分關注的問題。對講授的內容不但要注重傳統意義上的基礎性和系統性,還要注意內容的新穎性、趣味性、科普化、生活化和多樣化。

1.教學內容的基礎性和系統性。生命科學是研究生物體及其活動規(guī)律的科學,其內容涉及生命的起源與進化、生命的化學組成、細胞的結構與功能、生物大小分子的作用,人體的系統組成等基礎知識。通過講授這些基礎知識,學生可以獲得必要的現代生命科學的理論,認識人類自身。同時,在教學過程中還要注意知識的系統性,如壽命與衰老、學習與記憶、營養(yǎng)與健康、基因遺傳與變異、生物與環(huán)境的適應,讓學生理解這些內容所體現出來的關聯性。此外,關于生物多樣性及其保護、生命倫理及社會決策、環(huán)境污染與防治措施的探討則可以引發(fā)學生的思考,使其認識到目前這些問題的重要性和解決的必要性,增強社會責任感,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

2.教學內容的新穎性。隨著人類社會的發(fā)展和先進科學技術的進步,特別是近20年來,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和生物技術的迅猛發(fā)展,大量的新理論、新知識、新成果不斷涌現,及時把這些知識充實到生命科學導論教學中,更新優(yōu)化教學內容對學生理解和學習這些知識十分重要。如在講到基因表達的調控時,把RNAi干擾技術和最新的研究成果講授給學生,讓學生可以了解科學界的新技術、新成就和新動態(tài)。同時可以把自己的研究領域里的一些研究成果展現給學生,在介紹相關理論知識的基礎上用自己的圖片結合具體的實驗數據講述最新的研究成果,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科研熱情,使其學習到教科書上沒有的前沿知識,有助于學生的提高科學實驗素養(yǎng)。此外,針對當今社會暴發(fā)的流行性疾病如SARS、甲型H1N1型流感、禽流感等,將相關的理論知識和最新流行病學報告及時補充到相應的教學內容中,會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和認識這些疾病的病因、癥狀、發(fā)病機制和預防措施。

3.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在教學過程中,教與學是密不可分的,如何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增加教學內容的趣味性是十分重要的。如在講授神經傳導的嗅覺感受器時,提出為什么狗的鼻子很靈;講授味覺感受器時,提出為什么很多老年人味覺異常,而常吃快餐的年輕人也出現味覺異常。這些問題在生活中真實存在,可以使學生動腦思考,努力尋找答案,在學習的同時也懂得了需要注意自己的飲食習慣。我們也增加了視頻教學內容,講解常用的實驗方法如PCR聚合酶鏈反應,小鼠的水迷宮實驗等,在視覺感官刺激的基礎上讓學生更生動地理解和學習相關的知識,帶領學生走入生命科學。

4.教學內容的科普化。由于學生的專業(yè)有所不同,講授生命科學的知識要注重科普化,讓學生更容易理解,盡可能不用十分專業(yè)的術語,而用比較通俗易懂的語言來解釋種種科學現象和理論,達到普及生命科學知識的目的。如講到人的一生和壽命時,用經典的古語“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來描述人的一生中重要的幾個階段。在講授大腦的功能時,借用數字說話,大腦重1.5公斤。如果將大腦中所有的神經結點打開,可能長達320萬千米。而這些只是我們所了解的大腦的一小部分,大腦的復雜性是遠遠超出人們的想象的。

5.教學內容的生活化。生命科學的知識與人們的日常生活常識緊密聯系,因此要注重增加那些可以應用到平常生活中的小常識。如講到蛋白質變性知識點時,提出雞蛋煮多久才最合適的問題,給出5分鐘更健康的道理。講到微生物一章時,以針尖上的細菌為開頭,引出細菌的特點,和學生一起討論身體內哪些部位有細菌,會引起哪些疾病,指出濫用抗生素的嚴重危害。講到學習和記憶的時候,列出改善學習和記憶的三點建議,包括不斷的學習、學會忘卻、健康和合理的飲食,并舉例生活中健腦益智最佳、可以增強記憶里的食物。此外,以世界上成功人士如喬布斯、李嘉誠等人的經歷來激勵學生要勤勞創(chuàng)新,多一份付出才會有成功的回報,教導學生保持寬厚待人、誠實處世的做人哲學。

6.教學內容的多樣化。生命科學與人類及社會的聯系比其他任何學科都更加緊密,人類對生命現象的研究不斷深入,使得新的邊緣學科不斷形成。了解生物大分子和生物能源,將有利于未來打開生物能源的大門;了解生物大分子和生物材料,將有利于將來開發(fā)多種生物材料的領地;了解核酸、蛋白質和腦神經,將更便于設計生物芯片和智能計算機。因此,有必要推動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向各個專業(yè)滲透,這將有利于在邊緣學科領域發(fā)展創(chuàng)新型的人才。

三、教學方法

根據《生命科學導論》課程所涉及的內容特點,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育原則,將教學大綱里的知識點分成重點掌握、理解為主和一般了解三個層次,靈活地采取多種教學方法以促進學生學習效果的提高,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具體包括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直觀式教學。直觀式教學是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采用多媒體課件,圖、文、聲兼?zhèn)?,使教師比較直觀地講述每個章節(jié)的主要內容,重點突出,印象深刻,學生能夠較好地理解課程內容。如細胞的分裂、生命的進化、基因克隆等內容采用多媒體視頻授課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幫助學生從靜態(tài)抽象的書本文字轉化為動態(tài)的直觀的理解,加深其認識和對生命科學的興趣,促進其快速掌握相關知識。這種方法讓教師可以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中心的情境式教學,是現代教育所提倡的加強教與學的交流,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有效形式。

2.啟發(fā)式教學。啟發(fā)式教學是引導學生轉變角色,啟迪思維,教師先設計好幾個主要問題讓學生思考,然后教師根據學生給出的答案和教學內容進行講解。如講授衰老與癌癥的內容時,提出:人為什么會衰老?人類可以返老還童嗎?癌癥是怎么回事?怎樣防癌?日常生活中哪些食物可以有助于美容養(yǎng)顏?哪些生活習慣與癌癥風險有關?讓學生帶著解決問題的強烈愿望聽課,使得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

3.探究式教學。針對教學內容中的某個問題設置專題討論,如目前空氣污染的現狀,把學生分為幾組,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通過查閱相關資料制作演講報告,規(guī)定一定的時間,然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課堂發(fā)言和交流。這種方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探索式學習方式,加強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協作能力,同時極大地挖掘了學生的學習潛力。

4.討論或辯論式教學?,F代生命科學技術的發(fā)展引發(fā)了人們對生命倫理學中的熱點問題的關注,如,克隆技術的應用,究竟對克隆人持支持還是反對態(tài)度?看到現代社會上出現的親子鑒定所帶來的尷尬風景,到底是技術的進步還是人性的退步?這些問題需要讓學生好好思考,一起討論,通過不同的分析而逐步得出自己的看法。此外,也可以針對不同的觀點讓學生分組進行正反方辯論,陳述自己的理論依據,舉證事實說話,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可以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教學模式和評價方法

在教學過程中盡量采取混合教學模式,即運用視聽媒體(幻燈投影、錄音及錄像)與傳統粉筆和黑板、計算機輔助與傳統學習、自主學習與協作學習等相結合的學習方式。這既發(fā)揮教師引導、啟發(fā)、監(jiān)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需要指出的是,雖然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給教學增添了形象生動感,但是板書必不可少,必要的板書可以展示整堂課的授課提綱和重點及難點。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采取了平時成績(40%)與期末成績(60%)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學生的學習情況考核。平時成績包含出勤次數、課堂表現和平時作業(yè)考核,每堂課隨機點名,綜合平時的課堂提問和課外作業(yè)完成情況與期末作業(yè)的大論文寫作完成情況,按比例進行成績的考核。這樣的作法不僅注意到了在對生命科學進行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個性差異,也大大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五、存在的問題及解決的辦法

目前,筆者在講授這門課的教學實踐過程中發(fā)現存在一些問題,具體包括以下幾點:高中生物與“生命科學導論”的教學內容有所重復;選課的學生基礎知識差異較大,導致理解能力有所不同;部分學生因為是選修課而導致遲到、早退、曠課現象時常發(fā)生;生命科學知識更新速度快,現有教材很難滿足課程的需要。針對以上這些情況,建議一方面需要教師加強知識的積累和不斷的學習,掌握生命科學領域里的新成果、新成就、新動態(tài)和前沿知識,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和教學水平,積極地與學生進行交流,包括課堂互動和目光交流等;另一方面需要了解新時代青年大學生的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工作,加強教學管理,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此外,為提高學生興趣,可以運用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精選教學內容。也可以根據教學對象的特點和積累教學經驗,編寫適合各專業(yè)本科生學習的教材。同時,互聯網上豐富的生命科學知識也可以作為課堂教學內容的補充和參考,讓學生主動自己查閱一些與生命科學有關的熱點問題的相關資料,提高學生主觀能動性和科學素質。

參考文獻:

[1]王玉芳.開設《現代生命科學導論》公選課的探討[J].廊坊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8(3):20-21.

[2]李娜,毛永強.“生命科學導論”公選課的教學改革初探[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1,6(10):120-121.

[3]周亞平,金衛(wèi)根,陳傳紅,王斌.《生命科學導論》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東華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0(2):167-168.

第9篇:自主生命科學范文

【摘要】 在學科專業(yè)教學過程中,“發(fā)展式”教學理念突出闡明素質教育的迫切性和可行性,著重詮釋以專業(yè)素養(yǎng)為目的的教育內涵,探討針對學科教學實踐的新穎性創(chuàng)建,提倡教師教學符合人本思想,接納和認同教學活動的思想性對培養(yǎng)學生主體意識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起到關鍵作用;改變教學模式對于教師的專業(yè)修養(yǎng)、專業(yè)自覺和角色轉換方面提出新的挑戰(zhàn)。“發(fā)展式”理念兼顧師生雙方共同發(fā)展,相互影響,從新型教學模式中受益。該理念既高度概括專業(yè)教育發(fā)展的目標和方向,又蘊含于教學細節(jié)的方方面面,但仍然需要在教育理論實踐中加以完善,并需要教育研究工作者和廣大師生給予首肯和關注。

【關鍵詞】 教育理念;發(fā)展式;學科專業(yè)教學;生命學科;素質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4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教育理念日益成為高等教育發(fā)展的源動力。國外比較盛行的教育理念有全球式教育(Global education)理念、人本式教育(Humanistic Education)理念、通識式教育(General Education)理念(素質教育/博雅教育)以及自由式教育(Freedom education)理念,等等。走到今天,成功的教育已經不局限于塑造教育本身如何發(fā)達先進,而在于能否激發(fā)受眾的潛意識,以強化社會責任,提升生存質量,推動社會發(fā)展。就我國現階段學科專業(yè)教育而言,上述理念充滿了理想主義至上的多元內涵,可能不適合照搬過來,基于此,我們嘗試一種“發(fā)展式”教育(Developmental Education)理念,期望能指導諸如生命學科等專業(yè)教學的具體實踐。

1“發(fā)展式”教育理念的淵源和內涵

一般而言,教育理念凝聚了教育研究工作者的理性思考,也反映了不同時代的教育追求和主張。作為教育實踐的指導理論,教育理念既需要堅守,又需要創(chuàng)新,二者不可偏廢[1]。目前,除了通識教育理念[2]被普遍采用以外,世界一流大學大都秉承其獨特的辦學理念。例如,耶魯大學一直堅持自由教育理念:傳承和發(fā)展知識,保護自由探究和言論自由,培養(yǎng)領導者和有思想的公民,開發(fā)人類的潛能,為周圍的世界提供實現人類進步的機會[3]。柏林大學“研究與教學相統一”的理念在于它將研究融入到教育過程中,使其成為人才培養(yǎng)的基本途徑[4]。劍橋大學堅持奉行自由教育理念,強調對學生進行理性訓練和人格塑造,將獲得知識和發(fā)展智慧作為唯一和最高目的,倡導原創(chuàng)性研究,提倡厚積而薄發(fā),反對急功近利的教育功利主義。注重培養(yǎng)“紳士”;人文關懷與學風嚴謹并舉;鼓勵學生盡早介入科研;強化服務社會的職能[5]。此外,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提出的一種“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理念,體現了人本主義心理學的原理,符合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原則,也反映了教育學的內在規(guī)律,對于當代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的改革實踐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6]。

“發(fā)展式”教育理念最早起源于瑞士心理學家、生物學家和哲學家皮亞杰.讓(1896~1980)的“發(fā)生認識論”。皮亞杰的具體研究方法和技術是其獨樹一幟的“臨床法”,認為教育是一個不斷“揚棄”的過程。受其啟發(fā),“發(fā)展式”教育理念首次從受眾角度審視教育架構,強調教育模式的可塑性,教育活動的遞進性、操控性和改革性,并將“教師專業(yè)知識學生”關系改進為“教師學生思想專業(yè)素質”的新型關系。該理念將專業(yè)教育目標定位于發(fā)展學生專業(yè)思維,把教育學生專業(yè)滿意度和就業(yè)行業(yè)滿意度作為衡量專業(yè)教育質量的參考指標。

2生命學科發(fā)展歷程及其自然推動力

16世紀以前,生命科學處于萌芽時期。從16世紀到20世紀中葉,系統生命科學創(chuàng)立并發(fā)展起來,但仍處于“小科學”的發(fā)展時期;之后生命科學研究開始轉入以實驗分析為主線的研究[7]時期。生命科學隨著各學科縱橫交錯發(fā)展,進入“大科學” 發(fā)展歷史階段。期間DNA雙螺旋結構的發(fā)現,開創(chuàng)了從分子水平研究生命活動的新紀元。70年代的重組DNA技術更是推動了生命科學發(fā)展與應用,使其規(guī)模迅速擴大、水平不斷提高。我國生命科學發(fā)展多半是在20世紀80年代以后,特別是90年代末期進步最快,如參加國際性大科學工程“人類基因組計劃”屬結構基因組學研究。目前,系統生物學方興未艾,它是后基因組時代的新秀,與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等各種“組學(Omics)”的不同之處在于,它是一門整合型大科學。美國科學家萊諾伊?胡德 (Leroy Hood)認為,系統生物學正是在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等新型大科學發(fā)展的基礎上,孕育的高通量生物技術和生物信息技術,它的誕生進一步提升了后基因組時代的生命科學研究能力,因此,“系統生物學將是21世紀醫(yī)學和生物學的核心驅動力”??傮w而言,當代生命科學的顯著特點是:分子生物學的突破性成果,使生命科學在自然科學中的位置發(fā)生了革命性的變化。

科技進步帶動產業(yè)發(fā)展。生命科學的相關產業(yè)(如環(huán)保、健康、生物能源等)迅速成為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的“朝陽產業(yè)”之一,一些國家已經率先從中受益。比如,北歐的芬蘭總人口520多萬,共有約150家生命科技公司,占歐洲生命科技公司總數約7%(芬蘭人口僅為歐洲的1%),全國共建有5個生命科技園和工業(yè)園,從業(yè)人員約1.3萬人。在診斷、生物制藥、生物材料和工業(yè)酶等領域具有較強實力,已成為歐洲生命科技領先的國家。中東的以色列人口約790萬,從事生命科學產業(yè)的有2.6萬人,人均生物技術專利量排名世界第四,僅次于日本、德國和英國。全國擁有700多家生命科學公司,54%的公司是醫(yī)療設備公司,其次是生物技術產業(yè)門類。我國的生命科學產業(yè)化起步較晚,但發(fā)展較快。例如,北京市中關村生命科學園是國家級生物醫(yī)藥產業(yè)基地,是北京市生物醫(yī)藥研發(fā)、中試及產業(yè)化的重要基地,已有生命科學研究所、生物芯片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國家蛋白質組研發(fā)及工程中心等6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yè)入園發(fā)展。前沿性生物產業(yè)包括基因工程、細胞工程、酶與發(fā)酵工程、組織工程、蛋白質工程、抗體工程、干細胞工程、克隆技術、轉基因技術、生物芯片、納米生物技術、靶向技術、高通量篩選等技術,涵蓋于生物醫(yī)藥、生物醫(yī)學工程、生物農業(yè)和現代醫(yī)療服務四大領域。顯然,生命科學產業(yè)已成為我國的戰(zhàn)略性新興產業(yè)和經濟增長點。

我國生命科學發(fā)展的巨大潛力和新興產業(yè)集群的建設,使得專業(yè)人才需求與日俱增,生命學科也日益成為各大高校的寵兒。一段時期以來,國內生命科學相關專業(yè)高考均出現高分錄取現象。不斷合并、升級、擴大規(guī)模的地方高校,也樂于設置這樣的專業(yè)以爭取更多的生源。據統計,2000~2006年,國內高校生物科學專業(yè)從130個增加到221個;生物技術專業(yè)從122個增長248個;生物工程專業(yè)從105個增長到234個。生物學類本科專業(yè)辦學點共增長了91%。這些“應激性”舉措雖然壯大了我國生物行業(yè)實力,但也凸顯盲目性和缺乏可持續(xù)性。

整體上,我國在世界生命科學研究領域已經擁有了一席之地。2010年美國《科學》雜志評選的年度世界十大科技突破,其中有2項來自我國。然而,21世紀我們要解決的如人口、環(huán)境、糧食、能源、健康等世界性的難題都已經迫在眉睫。清華大學生命學院院長施一公教授坦言,他們無論是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都是最優(yōu)秀的一批教師在講課;課程和國際接軌,一般都使用英文原版教材;不僅重視對學生講課的環(huán)節(jié),而且為本科生提供很多和美國、西歐、日本等一些國際大師級教授交流的機會。他們學院每年有50~150次高水平的學術講座,會有相當一批本科生在大三階段接觸到生命科學尖端研究。言談中,一種生命科學教育工作者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呼之欲出。

3“發(fā)展式”教育理念指導生命學科的教學實踐

生命學科的專業(yè)課程包括專業(yè)知識學習和專業(yè)實踐兩部分。研究方法目前主要有:(1)觀察和描述;(2)生物學實驗;(3)生命現象的人工模擬。運用“發(fā)展式”理念對于學生專業(yè)啟蒙教育、專業(yè)素養(yǎng)形成和專業(yè)實踐都會有所建樹。

3.1讓課堂充滿生命專業(yè)情趣

時下有句廣告“我的地盤兒我做主”。課堂是老師的地盤兒?還是學生的地盤兒呢?學生歡迎什么樣的課堂呢?經過調查走訪,我們歸納出這樣幾種類型的課堂:(1)開放式;(2)趣味性;(3)學術型;(4)親和型。“發(fā)展式”理念認為,課堂教學的根本任務就是落實學生的主體性(包括主動性、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因此,教師需要整合上述課堂類型,并調整心態(tài),轉變課堂角色,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主體性思維習慣方式。學生參與課堂交流,會經歷一個身心愉悅的過程。英國朗曼出版公司早在1993年出版的《教學即溝通》一書,提出師生交往、溝通的方式影響教學的有效性。

專業(yè)思維是專業(yè)創(chuàng)新能力的源泉,它萌發(fā)于專業(yè)感性階段,多半是由教師課堂專業(yè)教學魅力感染的。在課堂教學中,增加展示生命學科研究、發(fā)展的歷程,也可以讓科研成果“現身說法”,例如,功能基因組和蛋白質組的研究為疾病的診斷、治療和新藥研發(fā)提供了捷徑;干細胞技術將造福于人類面臨的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糖尿病、惡性腫瘤等疾病的治療;納米產品在疾病預防、疾病治療、修復和改善組織功能方面前景廣闊等,以拓寬學生學科專業(yè)視野。此外,針對領域內偽劣產品個案,如“假蛋白”、“毒疫苗”事件,以及社會敏感問題如“三氯氰胺”、“瘦肉精”、“轉基因食品”、“速生雞”、“白酒塑化劑”等展開討論,以提高學生明辨是非的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

大學生課堂學習行為是影響本科教學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8]。清華學生自我報告從未在課堂上發(fā)言或參與討論的學生比例為 33. 6%,而在美國同類院校該比例僅為 5%;相反,接近60% 的美國學生自我報告說自己在課堂上“經?!鄙踔痢胺浅=洺!碧釂柌⑴c討論,而該比例在清華大學僅占12.3% [9]。大學生課堂沉默存在于思維、情感和行為三個層面,從教師角度反思該現象主要是由于:教師人格魅力缺乏(條件性因素);教師對學生“生命全域”關注不足(觀念性因素);教師疏于教學藝術研究(技術性因素);師生關系疏離(人際因素)[10]。心理學研究表明,大學生在民主、和諧的環(huán)境中學習,易于解放思想,敢于推陳出新,自覺養(yǎng)成創(chuàng)新的意識與習慣。在教學過程中以問題為載體,而不是目的,以發(fā)展學生專業(yè)素養(yǎng)(專業(yè)知識結構和專業(yè)學習能力)為主題,師生同臺獻藝,將枯燥乏味的引經據典上演成生動具體的教學藝術的“圓舞曲”,目的是讓學生從認同課堂到接納課堂,再到向往和期待課堂,如果能做到這一點實在難能可貴。

3.2讓教師自身煥發(fā)專業(yè)魅力

當代大學生心目中的好教師是什么樣的?肯定的回答是有師德、有水平、有愛心、懂實踐的老師?!鞍l(fā)展式”教育理念建議當代教師注重培養(yǎng)人格魅力。教師的人格魅力常常被學生等同于專業(yè)魅力而相提并論,因而不容小覷其潛在的感召力。在問卷調查中,絕大多數學生認為,教師的專業(yè)修養(yǎng)(專業(yè)知識、技能和思想見解)是最受學生關注的因素。其次,教師的責任心、教學風格、專業(yè)啟發(fā)性、教學態(tài)度、亦師亦友等也是學生關注的焦點[11]。美國教育家舒爾曼(L. S. Shulman)提出教師學科教學知識在專業(yè)知識結構中處于核心地位,因此,學科教學知識也日益成為教師專業(yè)發(fā)展關注的焦點[12]。鑒于學科教學知識的本質特性有緘默性、溝通性、敘事性和價值性[13],教師第一要務是抽絲剝繭、去粗取精地提煉學科內容蘊含的學科價值、傳承性和社會生產力要素等知識,與經驗相融合,構建起系統的學科知識整體框架;在各個層面規(guī)劃布局,引導學生把握知識脈絡,并在每個知識點內涵方面通過主題活動加以豐富,創(chuàng)建“體面線點”逆序化的認知過程(由感性到理性)。第二,實現對話教學。為彌補學科緘默性,在知識點教學中,運用多元化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發(fā)散型思維。第三,用人文精神喚起責任意識。素質教育特別強調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質和人文精神。教師首先要擁有人文素質和人文精神,然后才能創(chuàng)造人文環(huán)境,運用人文領域的先進理念“春風化雨”般滋潤學生心靈,并深刻影響學生未來。第四,教師教研相長,自主專業(yè)發(fā)展,用業(yè)務能力和水平對話學生的身心發(fā)展機制。此外,教師還應該重視教材的開發(fā)與研究,精選學科特點突出、專業(yè)特色豐富、能適應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教材。只有這樣,教師才能真正主導構建對話教學,更好地促進大學教育目標的實現[14]。在課堂內容的設置上,還要考慮到相關學科的研究現狀和發(fā)展動態(tài),注重教學內容的更新和拓展,引入新的科研成果和研究趨勢[15],使學生從普遍聯系角度領略科學歷史進程、成就和未來。

誠然,作為“發(fā)展式”教育理念的重要踐行者,教師首當其沖地要受到專業(yè)自覺、任務細化和角色轉換等多重考驗。蘇聯著名的教育家贊科夫(1901~1977)是發(fā)展性教學理論的代表人物,著有《教學與發(fā)展》、《和教師的談話》等多篇教育名著。他曾說:“只懂得傳授知識,不懂得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的教師是不完全的教師?!币虼耍l(fā)展學生專業(yè)思維勝于專業(yè)知識的傳授,尤其重要的是對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文修養(yǎng)、責任意識等方面塑造。同時,當發(fā)現學生個性(一個實實在在的真我)與主體性意識(包括主動性、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相背離時,應當引導學生將兩者統一起來。

3.3生命學科的專業(yè)實踐注重創(chuàng)造力培養(yǎng)

一份調查問卷表明學生對于目前的專業(yè)實踐并不滿意,普遍反映:實踐量不足;形式單一;針對性不夠;等等。2003年前后,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 ( Student Research Training, SRT)在全國部分高校陸續(xù)開展起來,它是大學生設計的一種項目資助計劃,學生在導師指導下獨立完成項目研究工作,可以是實驗或調查等多種研究形式。國際知名大學如哈佛大學從一年級開始就有意識增加學生的研究機會,鼓勵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從事研究項目,并幫助學生過渡到獨立的研究項目。具體做法有兩種:一種是學生以研究助理身份參與以教師為主的研究小組;另一種是學生提出原創(chuàng)方案,申請研究資金支持。美國休斯頓大學要求本科SRT學生至少參加一次研究生研討會,為今后的研究生學習做準備。麻省理工學院提出本科生在大學四年期間每個人都要有實踐和研究的體驗。與國外相比,我國的實踐資源較為緊張和匱乏,為擺脫資源性制約窘境,多鼓勵校內實踐設計。最簡單的專業(yè)實踐,如學期初組建學生科研小組,確定一個簡單的科研“項目”,通過教師輔導,學生從查閱文獻資料、設計技術路線、提交可行性報告到遴選實驗材料、實際操作再到“結題”驗收。通過學生自己獨立設計、自行論證等主體性實踐方式,可以提高學生文獻檢索、信息處理、知識運用和交流表達等綜合能力。“發(fā)展式”理念下的專業(yè)實踐主張為學生提供反復實踐的可能。只有實踐空間拓寬了,內涵豐富了,學生主體性發(fā)展才能水到渠成。

4結語

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一般基于四種初衷,即基于本質、基于價值、基于經驗和基于未來[16]。教育受眾是社會福祉的貢獻者和享有者,正是基于本質,“發(fā)展式”教育理念旨在喚起社會從“關注教育現象”轉向“關注教育對象”――群體目標的個體塑造,是現代教育觀念的理性回歸和人文思想質的飛躍。教育關乎國家命運和未來。正是基于未來,從歷史唯物主義到實踐唯物主義,“發(fā)展式”教育理念期待教育思潮隱去喧囂和浮躁,讓工作者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用審慎眼光考量教育實踐的過程屬性和過程價值[17]。根據教育多元化問題的復雜性,所以, “發(fā)展式”教育理念的實踐將不可回避地經歷一個長期曲折的嬗變過程。

【參考文獻】

[1]楊興林,馬 丁. 教育理念的堅守與創(chuàng)新同等重要[J].現代教育管理,2011,6:1-4.

[2]趙 強, 鄭寶錦. 哈佛大學通識教育理念的嬗變[J]. 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11:114-117.

[3]張 旺. 自由教育理念成就世界一流大學[J]. 比較教育研究,2006,5:47-50.

[4]別敦榮,李連梅. 柏林大學的發(fā)展歷程,教育理念及其啟示[J].復旦教育論壇,2010, 8(6): 8-15.

[5]別敦榮,隆芳敏.劍橋大學的發(fā)展歷程、教育理念及啟示[J].現代大學教育,2011,4:36-41,56.

[6]李嘉曾.“以學生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論意義與實踐啟示[J].中國大學教學,2008,4:54-56.

[7]加蘭.E.艾倫.20世紀的生命科學史(劍橋科學史叢書)[M].復旦大學出版社,1999:35-36.

[8]王娟娟, 李華. 大學生課堂學習行為的研究[J]. 高教論壇, 2010 ,7,21-25.

[9]羅燕, 史靜圜, 涂東波. 清華大學本科教育學情調查報告[J]. 清華大學學報, 2009, 30( 5) : 4- 71.

[10]滕明蘭. 大學生課堂沉默的教師因素[J].2009,180(4),146-148.

[11]關桓達.大學教師形象期望的實證分析[J]. 2011年第2期.77-80.

[12]鄭志輝.引領教師專業(yè)發(fā)展學科教學知識再探[J].中國教育學刊, 2010.03.50-53.

[13]方菲菲, 盧正芝.學科教學知識的發(fā)展及其啟示[J].教育探索,2008, 207(9):55-56.

[14]胡弼成, 陳小偉,對話―理解:大學教育的本真意蘊[J].教育研究, 2010, 367(8):49-52.

[15]李俊卿. 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培養(yǎng)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中國大學教學,2010, 1,56-58.

相關熱門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