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網絡專題的特點范文

網絡專題的特點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網絡專題的特點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網絡專題的特點

第1篇:網絡專題的特點范文

關鍵詞:網絡新聞專題;發(fā)展現(xiàn)狀;發(fā)展思考

本文擬以較具有代表性的新浪網為例,從網絡新聞專題的分類、特點、選題、報道形式、報道角度、存在的問題等方面分析我國網絡新聞專題發(fā)展的現(xiàn)狀;同時對網絡新聞專題的發(fā)展作一些思考,探討能夠更充分的滿足受眾需要、更好的體現(xiàn)網絡新聞專題價值的發(fā)展方向。

一、網絡新聞專題的發(fā)展現(xiàn)狀

為了滿足規(guī)模日益龐大的網民的新聞需求,我國各大網站的網絡新聞專題做得越來越具體、細致,數量有增無減,形成了網絡新聞專題的一個大繁榮。就新浪網而言,點開新浪網的新聞專題首頁,就可以發(fā)現(xiàn)各種新聞專題被分成了許多具體的類別,包括了國內專題、國際專題、體育專題、娛樂專題、財經專題、科技專題等。

但是目前,網絡新聞專題還沒有公認的分類標準,一般將其分為事件類專題、主題類專題、挖掘類專題和欄目類專題。

事件類專題一般信源來自于突發(fā)事件。如新浪網2008年1月25日的“科索沃宣布獨立”、2008年4月28日“山東發(fā)生旅客列車相撞事故”、2008年5月5日“緬甸遭受強熱帶風暴襲擊”等。這一類新聞專題通常新聞性較強,由于信息本身的動態(tài)變化,所以在策劃上偏于被動,持續(xù)周期由新聞事件的本身特性決定。事件性專題往往是受眾比較喜歡愛看的專題。

主題類專題一般為一些可預見的主題。如新浪網2008年4月17日“2008中國青年五四獎章”、2008年5月8日“2008俄羅斯紅場閱兵”以及一些常規(guī)性的頒獎和會議等。這一類專題具有宣傳性、服務性較強的特點,在策劃上更為主動,持續(xù)周期由策劃或者主題進程共同決定。此類專題在信息接受益加小眾化的今天,往往會得到一部分“鐵桿受眾”的期待和衷愛。

二、對網絡新聞專題發(fā)展的思考

(一)充分運用網絡傳播新技術進行創(chuàng)新

網絡新技術是影響網絡專題發(fā)展的重大因素。網絡新技術作為網絡專題的新的表現(xiàn)手段,能更好地反映專題的內容。新技術的應用一直在影響網絡媒體的表現(xiàn)形式,對網絡專題也不例外。在網絡新聞專題中對于網絡傳播技術的更新和利用,不僅僅是網絡新聞傳播的內在要求,同時還是受眾的迫切需求。

網絡新聞傳播與傳統(tǒng)媒體傳播方式的不同之處,就是網絡傳播方式的多元化。而這種多元化是建立在網絡傳播技術的創(chuàng)新和不斷發(fā)展之上的。

相比傳統(tǒng)媒體中紙質媒體只有文字和圖片,廣播電視媒體只有聲音和視頻;紙質媒體只有有限的版面,廣播電視媒體只有僅有的時間段而已,網絡媒體則在這方面體現(xiàn)出極大的優(yōu)勢。它除了有無限的網絡傳播空間之外,還有著豐富的傳播方式。除了文字、圖片、聲音和視頻之處,它還有著flash、模擬動畫等等。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創(chuàng)新,還將有更多的傳播方式會運用到網絡新聞專題的傳播當中。

這些網絡傳播技術的創(chuàng)新和運用,不僅僅使得網絡新聞專題的傳播更加快捷、形象,同時也使其傳播效果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二)統(tǒng)籌聯(lián)動,加強品牌戰(zhàn)略實施

自從網絡媒體出現(xiàn)以后,它與傳統(tǒng)媒體的競爭就沒有停止過。在我國,目前商業(yè)網站還沒有對新聞事件的直接采訪權,這就造成了其要信息來源方面的缺失。而在網絡運用越來越普遍的今天,傳統(tǒng)媒體也需要通過網絡來進行傳播。在這樣的情況下,網絡媒體與傳統(tǒng)媒體都意識到只有加強合作才能使彼此更加強大。

在市場上明顯出現(xiàn)“馬太效應”之后,僅靠單打獨斗難免落得傷痕累累,甚至難以在競爭大潮中支撐。因此,“合縱競爭”勢在必然――聯(lián)合互動、統(tǒng)籌運作、內容共享、錯位競爭。這樣有利于在重大活動、重大新聞事件的報道中,使得不同媒體之間的特色相互交叉融合,產生多家媒體力量疊加的“1+1>2”的傳媒效應。通過內容交換,取長補短,既可降低成本,又可提高整體競爭力。統(tǒng)籌聯(lián)動不是簡單的組合與拼裝,而是一種建立在較為穩(wěn)固的合作關系上的一種互補,是一種相互促進的協(xié)同作戰(zhàn)關系。統(tǒng)籌聯(lián)動既可以是與其他網絡之間的聯(lián)動,也可以是報紙、電視、廣播和網絡同時進行的聯(lián)動。由于統(tǒng)籌聯(lián)動能優(yōu)化資源配置、降低競爭成本、形成輿論強勢,因此它能使媒體在競爭中占據相對優(yōu)勢,使自身的影響力波及到合作媒體覆蓋的范圍之上。

(三)網絡新聞專題要注重策劃

網絡新聞專題并不應該是單純的將新聞報道在網絡媒介上進行“堆砌”,而應該是對新聞的一種深度挖掘,兼具了新聞性、解釋性、調查性、分析性等特點。對于網絡新聞專題的制作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新聞網站能否吸引住受眾,能否從眾多的媒體中脫穎而出。

因此,在制作網絡新聞專題時,要著重增強策劃意識,提升新聞專題的競爭力。網絡新聞專題的策劃要求能夠對各種新聞資源進行整合,以便更好地配置與運用網絡新聞資源,辦出網站特色,提供更能滿足受眾需求的新聞產品,取得最佳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1.網絡新聞專題的選題策劃

網絡新聞專題的選題要注重策劃。眾所周知,并不是每一個新聞事件都可能制作成為一個新聞專題的。能夠作為專題來進行報道的新聞事件,往往是具有重大意義,或是在社會當中能夠產生重大影響的事件。

2.網絡新聞專題的內容策劃

數字時代“內容為王”依然沒有過時,傳媒之間的競爭主要集中在是否為受眾提供了滿足他們需求的內容。在當今獲得獨家報道越來越困難,網絡新聞專題要想在競爭中取得勝利,需要在內容上進行精心的策劃,深度開發(fā)新聞信息資源。

三、結論

現(xiàn)代社會,傳播技術的發(fā)展日新月異。在網絡新聞傳播的飛速發(fā)展中只有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勢,同時正視它在發(fā)展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和不足,揚長避短,不斷創(chuàng)新和進步,才能推動網絡新聞專題更好更快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莫振軒.我國圖書館自助借閱服務的研究現(xiàn)狀與發(fā)展趨勢[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3,26(6).

第2篇:網絡專題的特點范文

與大眾傳播媒介既融合又分庭抗禮

在“人人皆媒體”的時代,微博是新聞、思想交流、觀點表達的重要平臺,而微博專題則通過制度化手段完成了微博從自說自話到合力發(fā)聲的轉變,與大眾傳播媒介既融合又分庭抗禮,這種關系建立在三個極點上:用戶的參與、交流、實現(xiàn)。

微博專題借鑒了網絡專題成熟的策劃模式,在內容上,微博專題和網絡專題差別較大,前者側重各類信息和觀點的集納(包括草根階層的觀點和精英的觀點)以及受眾的參與,后者側重新聞信息的集納。微博專題的內容主要有兩個來源:一個是專業(yè)機構批量生產的訊息,如“兩會”期間新華社、中新社等媒體微博的新聞;另一個是手工制作的新聞,即用戶的參與,如“兩會”代表、記者等參會時的“不見報的采訪”,這意味著新聞實務傳播從大眾傳播走向人際傳播和大眾傳播相結合的模式。在傳統(tǒng)的新聞生產流程中,新聞產品的源頭單一,且面向多人傳播,傳播主體和受眾的區(qū)別明顯。微博專題則在新聞傳播中引入了人際傳播的模式,一個人在專題微博上發(fā)最新消息,其他人在接收信息的同時還進行轉發(fā),通過私信或者評論,用戶之間可以自由交流,收信者很容易轉化成為發(fā)信者。因此微博專題的用戶有如下特點:既是消費者也是生產者,內容制作者多為非專業(yè)人士,個人可以根據自己不同的興趣選擇不同的專題內容,用戶之間呈現(xiàn)出弱連接的特點,即通過關注或取消關注就可建立或消除相互之間的關系。

分析“兩會”微博專題后發(fā)現(xiàn):一是專題內容全部來自微博,最新動態(tài)來自“兩會”代表、參會記者微博上的文字、圖片或視頻,突破了采訪權的制約;二是新聞同質化在微博專題上不存在,由于內容來自不同的微博,即便話題相同,觀察視角、觀點也會差別很大;三是專題的受眾規(guī)模龐大,動輒幾百萬,多者能達兩千萬。因此,這種傳播模式使新聞內容更加具體和具有感彩,使得最新動態(tài)不再依賴傳統(tǒng)媒體,也有助于克服新聞同質化問題。

改變新聞資源整合的模式

用戶生產的內容、網絡專題的架構、社交網絡的傳播特質和粉絲型受眾,微博專題將這些傳播要素融為一體,使新聞產品成為經過協(xié)調的眾多個人視角的整體。從新聞傳播實務角度而言,新聞資源的整合發(fā)生了如下變化:

首先,整合的對象發(fā)生了變化。從網絡專題對傳統(tǒng)媒體內容的整合變成對用戶微博的內容整合,傳統(tǒng)媒體被邊緣化。由于缺乏采訪權,大部分網絡新聞專題的內容來源于傳統(tǒng)媒體,無論是最新報道還是圖片新聞,都是經過傳統(tǒng)媒體嚴格的把關程序生產出來的,而到了微博專題,傳統(tǒng)媒體的內容占專題的比重大大下降,比如在專題“樓市往何處去?”的六個欄目中,僅有一個欄目內容是各媒體報道,而且這些內容均來自于傳統(tǒng)媒體所開的微博。占微博專題內容比重最大的是來自各個微博的原創(chuàng)觀點、視頻或者圖片等材料。

其次,整合的理念發(fā)生了變化。主要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內容上,從以新聞事實為主導變成以觀點為主導;對象上,草根的話語權得到前所未有的彰顯。和網絡專題相比,在微博專題的稿群中,各篇稿件在稿群中所處的地位發(fā)生了變化,重要性和主次發(fā)生了變化。以前是事實居主,觀點居次,即新聞事實占有的比重最大,觀點和言論屈居一隅,受眾的評論在網站后臺要經過嚴格的把關處理。而微博專題的內容變成觀點居主,事實次之,即微博專題的本質是讓普通受眾說話甚至發(fā)泄,新聞事實的作用只是給人們提供表達觀點的由頭,因此整合的對象也隨之發(fā)生變化,在網絡專題中,整合的對象是傳統(tǒng)媒體經過嚴格把關生產出的產品,而在微博專題中,整合的對象是成千上萬個就同一內容言論的微博,這其中既有精英話語,也有草根話語,首次實現(xiàn)了不同階層在同一媒體中的多元表達。

再次,整合的方向發(fā)生了改變。這里的方向指的是信息傳播方向的改變。無論是報紙專題還是網絡專題,信息傳播都是從大眾媒體流向受眾。微博專題使信息傳播的倒流成為可能,即從受眾傳向大眾媒體。同時,信息的性質也發(fā)生了變化,傳統(tǒng)的新聞資源整合注重信息的質量,即是否有新聞價值,而對于信息的傳播者則不作突出處理,微博專題恰恰相反,信息必定是緊隨著傳播者的名字出現(xiàn),甚至可以說,人相比信息的質量更不可或缺,成為此類專題的一大亮點,即便草根微博傳播的信息質量不高,但是必定會在專題里顯示名字和所傳播的內容,其樣本意義不在于專業(yè)的新聞素養(yǎng),更難能可貴的是首次實現(xiàn)了自由度相對寬泛的表達權。

最后,整合的主體和受眾界限模糊。網絡專題的內容是各類媒體的新聞產品,新聞資源整合的主體是專業(yè)的新聞職業(yè)者,受眾是視、閱、聽者。在微博專題中,人成了資源整合的內容,傳播主體、受眾和新聞作品中的人物三者之間界限模糊、交互影響且以社交網絡為存在基礎,這對于傳統(tǒng)媒體來說是難以想象的。因此,三方互動越頻繁,傳播主體和受眾之間就越能靈活跨越邊界,擺脫現(xiàn)實中的身份差異,虛構出一個“共同體”。

發(fā)展趨勢:私人新聞和觀點傳播

第3篇:網絡專題的特點范文

[關鍵詞]網絡新聞;標題;創(chuàng)作策略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fā)展,現(xiàn)代人對資訊的需求十分注重實效,要求閱讀即獲得。尤其在網絡時代的今天,網絡媒體成為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后的“第四媒體”,是現(xiàn)代社會中十分重要的新聞傳播平臺和輿論宣傳陣地。人們對所需要的訊息通過快速的瀏覽標題進行篩選,因此新聞標題對于網絡媒體視為生存根本的點擊率來說是至關重要的。新聞標題既是對新聞主要內容的概括,也是吸引受眾眼球的重要手段,那么如何在浩如煙海的網絡資訊海洋中成為受眾關注的焦點呢?這就要求新聞媒體工作者根據網絡傳播的特點和規(guī)律,深入研究網絡新聞標題創(chuàng)作的基本原則,制定出寫作標題的新策略,探索出適合網絡新聞標題的新路子,促進網絡新聞的傳播。

一、實題為主,真實、準確、簡潔,突出新聞的核心要素

網絡新聞主要以實題為主,如《國家賠償法擬規(guī)定依法刑拘后放人不予賠償》、《青海成立監(jiān)督組跟蹤近80億元涉災款項用途》都是最新國家的和社會的熱點,這兩則新聞標題都直接點明新聞內容,實實在在。讓受眾一目了然新聞的主要內容和核心要素。網絡作為一種開放式的媒體,因此網絡上出現(xiàn)了大量的假信息和一些真假難辨的信息,尤其是在網絡上出現(xiàn)了一些虛假新聞,導致受眾對于網絡新聞的真實性抱有一定的懷疑態(tài)度。同時有些網站為了增加點擊率采用一些扭曲新聞事實或者將個別新聞要素孤立現(xiàn)象放大為全局性問題,故意制作與新聞內容完全無關的聳人聽聞的標題,欺騙讀者等等手段,導致網絡新聞的誠信受到人們的懷疑。而,真實性是新聞的生命,不真實的新聞就沒有其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尤其在誠信有待提高的網絡上,新聞的真實性更應該為我們所重視。

由于網絡新聞大部分采用列表式,沒有報紙標題的主題、副題,且題文分離,而網絡新聞的標題要在一二十字內高度概括新聞的主要內容,又要使標題準確地傳達的信息,并對受眾產生吸引力。這就要求新聞編輯準確把握新聞事實,并能夠將新聞中所蘊含的感情傾向和邏輯表達清楚。否則就容易產生誤導受眾的問題。另外,因為網絡排版為了網頁美觀,相同欄目的標題要求字數相等,而且因為圖片和一些動態(tài)圖像的原因,網絡新聞也很少使用字體、字號和色彩等來吸引瀏覽者的注意力,這就要求在制作網絡標題的時候能夠簡明扼要,實題明意。

二、善用網絡標題群,樹立網絡新聞專題意識

“新聞專題是對某個關注程度較高或持續(xù)時間較長的新聞事件、人物、現(xiàn)象、問題等進行的集合式報道?!笔诌m合網絡這種容量大、超鏈接、多媒體的傳播手段,因此網絡新聞專題是網絡媒體克服新聞標題字數少,文題分離等弊端的利器。網絡新聞專題可以通過新聞標題的大量集合來實現(xiàn),編輯可以根據新聞的關聯(lián)性給新聞進行分類整理,也是網絡新聞標題專有的一種標題樣式。這種樣式能夠實現(xiàn)空間結構的層次感,還能夠形成新聞專題,形成合力,實現(xiàn)受眾的關聯(lián)閱讀和深度閱讀,實現(xiàn)新聞價值的最大化。如在騰訊網站上的《日本賠償中國勞工是大誤解》將有關中國勞工賠償問題的有關新聞進行了整合匯總,并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討論。當然這種標題集群的構建較單一修改標題而言更加復雜,需要高度的策劃意識,更具有挑戰(zhàn)性,這也要求網絡編輯能夠樹立專題意識,不斷加強新聞專題策劃的能力,實現(xiàn)網絡新聞的價值整合。新晨

三、善用超鏈接,文本、視頻一個都不能少

網頁內容豐富、結構復雜,瀏覽者會接觸到海量的信息,有更廣闊的信息選擇范圍,而網絡頁面的版面設計沒有報紙那樣靈活,也沒有電視媒體的主持人和播音員,好似缺少了他們的自由度和可觀賞性,但網絡媒體的時效性和多媒體性卻是以上二者不能比的。網絡媒體的超鏈接更是以上兩種媒體所不具備的,因此在制作網絡新聞標題的時候應該善用超鏈接,運用層次化的方式把復雜的新聞報道變成多種《視頻:北方多省市遭遇罕見沙塵2300萬人受影響》第一部分用“視頻”增加形象感,緊接著用文字部分說明影響,構成一個連續(xù)報道的組合;從形式看,有視頻和文字的相互印證、補充,又是一個多媒體組合?!斑@樣的“組合”既適應網絡受眾瀏覽新聞掃描、跳躍式閱讀的習慣,又發(fā)揮了網絡媒體超鏈接的便捷、即時更新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币晒Φ陌l(fā)揮網絡媒體的優(yōu)勢,這就要求網絡編輯對新聞內容有很透徹的理解和把握,并具有良好的整合能力,突破傳統(tǒng)的創(chuàng)新意識。

網絡新聞的標題是網絡新聞存在價值得以體現(xiàn)的關鍵,較與其他新聞媒體的標題來說網絡新聞媒體的新聞標題其作用要大于“題好文一半”,但由于其只能做一行題,可能還要根據網頁版面的要求來進行制作,且字數有限,因此網絡新聞標題擬制的策略就要成為網絡新聞質量提升的切入點和關鍵點。網絡編輯更要積極發(fā)揮網絡媒體的優(yōu)勢,探索網絡新聞標題制作的新策略、新方法,不斷提升網絡新聞的傳播時效性,為受眾提供更多更好的新聞資訊。

參考文獻:

[1]王長武.讀題時代網絡新聞標題的傳播價值與語言策略.新聞界,2009.12.

第4篇:網絡專題的特點范文

一、自主學習與基于英語專題學習網站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

1.自主學習。自主學習早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就引起國外學者的關注。八十年代,Henri Holec (1981) 提出學習者自主性(LA)這一概念,把自主性看作是“對自身學習負責的一種能力”,包括確定學習目標、確定內容進度、選擇方法技巧、監(jiān)控學習過程和評估學習效果。自主性強調一種責任,要求學習者在任何環(huán)境下,都要對自己的學習負責,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但自主學習不等同于自學,它是知識建構過程中的權利再分配和在學習過程中參與者角色的再分配。

自主學習理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兩方面的發(fā)展,一方面來自認知理論、建構理論的研究成果。建構理論強調學習是學習者主動建構內部心理結構的過程。Cohen(1998) 將個人建構思想應用到外語教學,提出要尊重學習者自己的學習風格和學習策略。另一方面,網絡的出現(xiàn)與發(fā)展,為自主學習提供了更大的空間。

2.基于英語專題學習網站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英語專題學習網站是一個基于網絡資源的英語專題研究、協(xié)作式學習系統(tǒng),它是在網絡學習環(huán)境中,向學習者提供與課堂教學內容相關的英語專題的大量資源以及協(xié)作交流工具,強調通過學習者主體性的探討、研究、協(xié)作來解決問題,從而提高學生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和運用信息的時間能力以及培養(yǎng)良好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協(xié)作精神。我們開展的基于英語專題學習網站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探索與研究,就是利用英語專題學習網站具有交互功能的學習資源、集成化的學習環(huán)境,為學生創(chuàng)造廣闊的自主學習空間,打破傳統(tǒng)的大學英語課堂局限,以利于學生建構知識,開展協(xié)作探究與交流,進行創(chuàng)造性學習。

二、構建基于英語專題學習網站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的基本條件

1.構建基于英語專題學習網站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的軟環(huán)境。我們建立英語專題學習網站的目的是網站的資源建設以的英語專題為導向;為教師備課和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豐富的資源和學習工具;師生共同參與,對專題網站資源建設進行共建共享,從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提高大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

2.構建基于英語專題學習網站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的硬環(huán)境。我們利用我們學校的全數字開放式語言學習中心作為構建基于英語專題學習網站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的自主學習中心。該設備以網絡為依托,可與其它普通數字語音室、同聲傳譯系統(tǒng)、微格實驗室、校園數碼廣播系統(tǒng)、衛(wèi)星接收系統(tǒng)、教師備課素材中心等相關設備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全面支持傳統(tǒng)多媒體語言授課的所有功能和習慣,構建了新的以學生為主體的語言學習習慣;同時為教師和學生創(chuàng)造了互動氛圍,教師可以在豐富教學資源支持下進行生動活潑的教學,學生可以在交互式的語言環(huán)境中進行有效的自主學習。

三、基于英語專題學習網站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特點

1.學習模式雙主化。英語專題學習網站為自主學習模式的構建提供了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谟⒄Z專題學習網站的自主學習是由老師組織引導,以學生為主體,對網絡資源進行收集,對不同的知識單元進行主動探究,并形成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的探究結果的過程。在基于英語專題學習網站的自主學習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是自主學習活動的主體。自主學習活動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教師是自主學習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指導者和評估者;學生是自主學習的主體,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通過專題網站提供的各種學習工具對不同的知識單元進行自主學習和協(xié)作探究。

2.學習資源動態(tài)化。英語專題學習網站為學生提供各種各樣豐富多彩的專題學習資源,這些資源注意各知識點的橫向聯(lián)系,具有整體性、交互性和可擴展性。在整個自主學習活動過程中,學生可以隨意調用各種英語學習資源進行層次化、階段化和個性化學習,形成一個自主的學習過程和環(huán)境;教師在指導學生利用英語專題網站進行自主學習的同時,積極組織、指導學生參與英語專題網站的開發(fā)和建設,把相關的專題資源不斷地挖掘整合到網站中,使網站的資源不斷地擴充,形成一個動態(tài)的英語專題資源庫。

3.學習內容專題化?;谟⒄Z專題學習網站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的內容是圍繞英語聽說讀寫學習專題而進行的,這些學習專題根據英語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以及各專題的特點,分為不同的項目,項目下由不同的知識單元組成,每一個單元又由相應的知識點構成。

4.學習過程探究化?;谟⒄Z專題學習網站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突出以學生為中心、以情境設計為前提、以“問題驅動”為導向。師生共同討論、確定學習專題,設計專題知識的框架,分配專題學習任務,收集整合專題資源。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網站平臺的學習指導工具,圍繞專題進行自主學習或協(xié)作探究,在學習活動中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學生通過對基于英語專題學習網站的自主學習,師生通過對基于英語專題學習網站的資源的共建,培養(yǎng)學生從英語專題學習網站中獲取網絡資源素材進行自我改造、重組和創(chuàng)造新的學習內容的能力,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語言應用能力的目的。

5.學習評價多元化。英語專題學習網站擁有交互功能的學習資源、集成化的學習環(huán)境,強化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為搭建自主學習多元評價體系提供了硬件平臺。教師可以利用專題網站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進行適時的評價,利用網絡答疑和交互系統(tǒng)對學生專題學習過程進行動態(tài)的評價,利用電子作品展示對學生自主學習成果進行總結性的評價。同時,通過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三者有機的結合,使評價更科學、更合理、更客觀。

四、基于英語專題學習網站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流程

基于英語專題學習網站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是以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強化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為目的的教學模式。該模式圍繞英語專題學習網站的學習資源,以學為中心,以“問題驅動”為導向,師生共同參與,確定英語學習專題,對專題性內容進行廣泛深入的學習與研究。同時,通過對專題學習網站的學習資源盡心自主學習,師生共同完成對網站資源的建設,并利用學習成果豐富和完善原有的專題網站內容?;谟⒄Z專題學習網站的開發(fā)性學習模式的流程圖如下所示:

1.初始階段。這個階段即選題階段,也就是提出問題或選擇任務。在這個階段,學生應充分發(fā)揮在學習過程中的自主性,根據自己所學的課程內容積極主動地思考,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老師通過對學習目標的分析,將目標轉化為相應的專題,運用專題的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并按照課程教學的要求來設計任務、布置任務,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提高學生的科研探究能力。

2.準備階段。當學生確定了英語專題的研究方向或研究項目之后,師生都進入積極的準備階段。在這個階段,老師通過校園網絡平臺的交互功能,積極地引導并為學生提供信息援助,促進學生對自己確定的專題的感性認識,調動學生的思維,誘發(fā)學生的探究動機。學生根據老師提出的任務要求,圍繞英語專題內容,借助專題學習網站的資源和互聯(lián)網上的相關資料,通過對信息的分析、加工和處理,開始以獨立的或協(xié)作的方式自主地完成學習任務。

3.實施階段。教師按照學生對專題的興趣進行分組,讓他們按照教學目標的要求,選擇并確定學習專題,制訂學習計劃。教師負責提供與學習專題相關的資源目錄、網址以及其它資源收集方法和途徑,指導各組學生收集、篩選、整合與專題有關的資源,把與學習專題內容相關的文本、視頻、音頻、圖像等動態(tài)資料進行知識結構化重組,然后上傳資源,豐富專題學習網站內容。

4.交流和評估階段。英語專題網站為學生提供了作品展示、交流和評估的空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以個人或小組的形式,利用網絡資源,圍繞專題進行自主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把主題探究活動的成果上傳到英語學習專題網站的電子作品展示區(qū)。師生利用網絡交流工具,對其中的作品進行評價,提出修改意見;學生本人或小組也可以對照其他同學的作品,對自己的作品加以改進,以取得更好的學習成果。然后,老師指導學生根據專題網站的框架結構,把電子作品分類上傳到所屬的專題知識點中,以實現(xiàn)專題學習網站的共建與共享。

結 語

在建設創(chuàng)新型國家的新形式下,倡導自主學習、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已成為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歷史使命?;谟⒄Z專題學習網站的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模式,體現(xiàn)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主題的探究者、學習問題的發(fā)現(xiàn)者、活動協(xié)作的參與者、知識意義的構建者,實現(xiàn)了信息技術的開發(fā)利用,以網絡為平臺,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為核心的目標。

參考文獻:

[1]Cohen, A.D. Strategies in Learning and Using a Second Language. London: Longman, 1988.

[2]Holec H. Autonomy and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Oxford: Pargamon, 1081.

[3]謝幼如、余 紅、尹 睿:《基于專題網站的開發(fā)性學習模式的效果分析》,《中國電化教育》,2004.12。

[4]謝幼如、馬秀芳、余 紅:《“網絡教學設計”專題學習網站的設計與開發(fā)》,《中國電化教育》,2003.5。

第5篇:網絡專題的特點范文

關鍵詞:專題研究型教學;智能優(yōu)化計算;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

0 引言

隨著科技的飛速發(fā)展、互聯(lián)網技術的普及,人類已經進入了知識經濟時代,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zhàn)。此時,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提高國民素質、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教育部在《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指出“積極推動研究性教學,提高大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進一步明確提出“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教育教學方法,探索多種培養(yǎng)方式。注重學思結合。倡導啟發(fā)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良好環(huán)境”。

專題研究型教學模式是以研究組織教學,將科學的研究方法及研究能力的培養(yǎng)融合在課程教學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從事課題研究的創(chuàng)新能力和創(chuàng)新思維。教師通過對教學的知識體系的組織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研究型教學模式是相對于傳統(tǒng)的以知識傳授為主的教學模式而提出的,強調教師應以課程內容為引導,開創(chuàng)性地啟發(fā)學生利用自身的知識和能力,自主地發(fā)現(xiàn)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使學生可以在研討中積累知識、培養(yǎng)能力和鍛煉思維的新型教學模式。

以“智能優(yōu)化計算”課程為例,該課程是北方民族大學信息與計算科學專業(yè)學生的一門重要的專業(yè)課,其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智能優(yōu)化算法的基本理論,理解其前沿研究的一些熱門領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指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智能優(yōu)化計算”的研究分支較多,內涵豐富,發(fā)展迅速,采用專題組織教學內容可以以點帶面,突出重要的、活躍的研究領域。在學生具備了一定的算法和編程基礎以及完成了資料的收集和分析工作的情況下,以專題為切入點,以某一算法為研究對象,對智能優(yōu)化算法的理論問題及實用性進行深入探討。專題研究型教學是對“智能優(yōu)化計算”課程教學模式的新的探索。

1 專題研究型教學模式的特點

1.1 教學資源轉變

教學方法要由傳統(tǒng)的“注入式知識教育”,轉變?yōu)檫m應知識經濟要求的“研究式素質教育”。該教學方式克服了傳統(tǒng)的以教材為主的教學模式在知識體系開放性、前瞻性等方面的局限性,將該領域的國內外權威文獻引入到課堂教學中,使學生可以在閱讀文獻過程中領會問題的精髓,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學習主動性。

1.2 授課模式轉變

授課模式要由“連續(xù)型細節(jié)式授課”,轉變?yōu)椤疤S型平臺式授課”。傳統(tǒng)教學方式,講求連貫性與詳細性,但對于一些發(fā)展較快的學科,在短期內已有飛速的發(fā)展,故而使得教師的講授很難做到面面俱到,可能剛剛進入教材的內容就已經是過時的。專題研究型教學模式采用“以點帶面”的授課模式,將授課內容分為若干專題,獨立講解各個專題內容,突出重要的、活躍的研究領域,使學生可以最大程度地了解該領域的知識體系。

1.3 教學形式轉變

教學形式要由“單一的課堂教學”,轉化為“多形式的互動交流”。專題研究型教學模式克服了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單一的課堂講授模式,將計算機網絡、多媒體教學、調研討論等多種教學形式引入到教學中,轉變課程只有45分鐘的思想,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學習,相互協(xié)作,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自主思考能力。

2 “智能優(yōu)化計算”專題研究型教學的實施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的研究興趣和參與程度對教學的效果影響是巨大的,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學生參與教學僅僅局限在期末的考試中,學生學習興趣不大。專題研究型教學模式剛好可以克服此種弊端,將學生活動穿插到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去,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本節(jié)以“智能優(yōu)化計算”課程為例,進一步闡述實施專題研究型教學的實施步驟。

2.1 準備階段

準備階段是專題研究型教學成功與否的關鍵步驟,需要教師進行充分準備,學生亦需要結合自身優(yōu)勢做好準備工作。

2.1.1 教師工作

1)確定專題內容。

教師要根據課程內容和當今研究熱點,及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和自學能力,確定相應研究專題。如“智能優(yōu)化計算”課程的主要專題有:遺傳算法、神經網絡算法、群智能算法、模擬退火算法等。確定專題時,教師要注意專題選取的代表性和學生自行研究時的難易程度。

2)每一專題的研究項目介紹。

專題內容確定以后,根據每一專題中智能算法的研究進展情況,確定在每一專題中具體的研究項目,教師需要給出明確的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和進度安排。

①研究對象:確定每一專題的研究內容,并指出可以利用該算法解決哪些實際問題。如“神經網絡算法”這一專題中學生的研究對象為“BP神經網絡算法”,并了解可以利用其解決實際問題。

②研究方法:為學生介紹每一專題的具體研究方法和步驟。本課程中主要采取的教學步驟為:教師講解、閱讀文獻、提出問題、學生討論(在實施階段具體闡述)。

③進度安排:制訂每一專題的研究進度,給出進度計劃表。如“神經網絡算法”一節(jié)需3-4周。

④總結報告:各小組提交解決預定問題的書面報告和口頭匯報,教師根據評估標準予以講評。

3)評估標準。

教師制定出書面報告和口頭匯報的評價標準作為評價時的依據。如書面報告中格式是否規(guī)范,結論是否準確,口頭匯報時陳述是否清晰,回答是否具有說服力等等,均要有詳細的評價標準。

2.1.2 學生工作

1)專業(yè)知識累積:初步掌握算法理論和相應軟件使用。

2)了解課程專題的特點和總體目標。

3)進行分組:每一小組由4~5人組成,由1人負責,小組成員要認真溝通,分配任務。

2.2 實施階段

在實施過程當中,應注意以學生為主體,教師應起到跟蹤指導的作用。為進一步闡述實施階段的具體步驟,在此以該課程中“神經網絡算法”一節(jié)為例進行說明,希望以此總結出實施課程專題教學方法的一般步驟。

1)教師講解。

專題型教學模式不需要教師對于專題內容所涉及的所有知識點面面俱到地進行講解,只需介紹該專題中所涉及的基本原理和必要的思路,提醒學生應注意的事項,對于一些具體問題的解決和相關知識的掌握留給學生自主完成。如在本節(jié)中,只需講解BP神經網絡算法的基本思想和信號向前與向后傳播的基本理論,其他一些相近和改進的模型只需提及相應思想,而不需要具體講述。

2)閱讀文獻。

鑒于現(xiàn)有教材內容均為一些經典理論的講解,故需要有選擇地給學生補充一定的國內外文獻的閱讀,使學生可以在一些權威文獻中進一步了解理論發(fā)展和算法的應用背景,提高學生對于前沿內容的了解,并可以在閱讀文獻中體會前人的研究方法,增強自身的科研能力。如在本節(jié)中,會利用文獻給學生介紹如何利用BP模型預測股票價格和地震發(fā)生等學生感興趣的實際問題。

3)提出問題。

在專題研究不斷深入的過程中,學生往往會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那么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就成了研究開展的原動力。同時,在學生發(fā)現(xiàn)和提練問題的過程中,教師應給予適當的指導,使得最后有待解決的問題有一定的代表性和實際應用價值,但應注意不能過度干預而使得問題的創(chuàng)新性受到破壞。如在本節(jié)課程教學中,學生提出了如何提高BP神經網絡的收斂速度、如何更好利用結論的不確定性等問題。

4)學生討論。

針對所提出的問題,結合小組內每一位同學的優(yōu)勢,密切溝通、協(xié)調,通過反復討論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案。如在本節(jié)課程教學中,學生給出了多種混合算法,優(yōu)化了BP神經網絡速度過慢的問題。

以上簡單闡述了專題研究型教學在實施過程中的主要步驟,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上敘述順序是可以交叉出現(xiàn)的,如閱讀文獻和提出問題就可以交替進行。

2.3 點評階段

在該階段中,教師要對學生的報告組織專人評閱和答辯,根據預定評分標準和學生的工作量給出學生最終分數,具體步驟如下:

1)書面報告。學生按照預定問題,撰寫解決問題的書面報告,并準備報告陳述。

2)書面報告評審。組織相關教師組成評閱組,并根據報告質量和評分標準給出書面報告分數。

3)口頭匯報。學生對于報告內容進行口頭陳述,并回答其他組同學和教師提出的問題,教師按照預定評分標準給出口頭陳述的分數。

4)教師點評。教師對報告中的問題凝練后給出點評,并根據項目組成員的貢獻給出學生最終分數。

第6篇:網絡專題的特點范文

專題教研是指以學科教研組為單位,在一定的時段內針對某個教學問題展開專項研究的教師群體研修活動。它是將教研與科研有機融合的教研活動形式?!皩n}教研”所研究的專題指向教師自身教學中存在的現(xiàn)實問題,促進教師個人理論修養(yǎng)與實踐能力的提高。與常規(guī)的教研活動相比,“專題教研”最主要的特征是問題專題化,專題成果化,因而具有更規(guī)范、更有針對性的特點,大大提高了教研活動的有效性。教研組舉行專題研討,結合各自提出的問題,開展組內研討,在話題中生成主題,在問題中生成專題,采取“問題——研究”“理論——行動”“實踐——反思”的策略,按照典型性和適切性的要求,確定教研組的研究專題。專題的確定立足于解決實際問題,成果應當具備可操作性和實用性。

“微格教研”是用音像設備記錄教師的教學行為,以音像再現(xiàn)的形式及時反饋,供教師個人和教研組活動進行分析、評價的一種研究課堂教學、提高教師教學能力的方法。它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細化分析和研究。微格教研的開展能有效地促進教學技能的提高。教研組根據信息交流過程中教師行為方式的構成要素,圍繞語言技能、提問技能等10項教學技能指標,對教師教學技能現(xiàn)狀進行調查分析。根據調查分析表,針對存在的問題,確定教研主題,確定研討時間、方法、操作步驟等,組內教師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開設研討課,由同組其他教師負責錄像或者錄音,對與專項教學技能訓練有關的內容進行整理,開展專項研討。通過自我分析,互相分析,達成共識,獲得整體提高。

網絡教研是隨網絡應用的發(fā)展而產生的一種嶄新的教研模式,主要方式是依據搭建的網絡教研平臺,開展網絡環(huán)境下的觀課、評課、集體備課等活動。網絡教研是傳統(tǒng)教研方式的重要補充,也是新形勢下教研方式創(chuàng)新的趨勢,其最大優(yōu)勢在于拓展了教研活動的時空。學?;蚪萄胁块T利用網絡平臺開辟網絡教研專欄,以學科為單位建立學科網絡教研平臺,供教師開展網絡教研。各學科定期網絡教研信息,開展網絡教研活動,包括教研主題、教研時間、教研活動要求、活動主持人以及與活動有關的學科資源。所有學科教師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通過網絡平臺發(fā)表自己的見解,網絡教研的管理人員在網絡教研活動結束以后形成點評意見,對網絡教研活動的開展情況進行評價。區(qū)域范圍內的所有學科教研活動都要采取網絡教研跟進的辦法,在教研現(xiàn)場活動結束以后,所有參會人員要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在學科網絡教研平臺繼續(xù)開展交流研討。

第7篇:網絡專題的特點范文

論文摘要:中專學校都開設有計算機課程,本文是根據計算機教學的特點,分析了計算機網絡教學模式,課程教學策略、要求和評價,從不同角度對計算機網絡教學進行了一定的探索。

教學進行得好不僅可以鞏固相關課程課堂的教學內容,更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技能,讓學生走上工作崗位后能學有所用。自從互聯(lián)網誕生,教育工作者就一直實驗將網絡應用于教學。正因為網絡不受時空限制,同時能最大限度集成各種媒體,并隨著網絡設備功能的增強,網絡教學軟件的不斷成熟,網絡帶寬(傳輸通道)的提高,已越來越多、越來越好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工作。因此,從技術層面上講,信息技術完全已經為網絡教學提供了成熟的教學平臺。

計算機網絡教育重視對學生終身學習愿望、科學探究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以及科學和人文精神的培養(yǎng)。教學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為目的,強調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著眼于學生終生的發(fā)展,是網絡信息時代基礎教育課程的必然選擇。

基于網絡環(huán)境下的中專教學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借助于網絡來進行和完成的。教師選擇合適的課題在網上,學生在網上選擇課題和指導教師,然后在網上與指導教師進行交流,確定課題的研究范圍和成果形式。這樣,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學到了如何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保證學生在發(fā)現(xiàn)能力、遷移能力、合成能力和創(chuàng)造發(fā)明能力得到了訓練和培養(yǎng), 并在學習中得到提高。以下,從幾個方面就計算機網絡教學模式進行初步的探討。

一、計算機網絡教學課程的模式

1、網絡資源利用的主題型學習模式

主題型學習模式又稱基于項目的學習模式,是指在豐富的教學資源環(huán)境下,教師根據學生所關心的社會、生活或學習中的熱點問題,要求學生確立論點;教師提供與主題相關的資源目錄、網址和指南,指導學生檢索資源或瀏覽相關網頁;學生根據論點搜集相關的支撐材料,最終完成具有個性特點的論文或作品。這種模式是通過社會調查、確定主題、分組合作、收集資料、完成作品、評價作品和意義建構等環(huán)節(jié)完成課程學習。

2、專題學習網站共建的任務驅動型學習模式

該模式是根據學習網站的專題內容與學習資源狀況,提出任務,并通過任務驅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學習能力。其主要過程為:收集專題相關資源,上傳資源,豐富資源庫內容;利用專題資源,創(chuàng)作新網頁型課件,豐富知識庫內容;利用專題資源,環(huán)繞課程教學,形成學生作品,并對學生的創(chuàng)作實踐進行評比和共享。

3、利用英特網的校際遠程協(xié)作學習模式

校際遠程協(xié)作學習是指校際之間,環(huán)繞相同的主題,分別以網站方式,相互展示學習內容、學習過程、學習成果以及學習體會,共同總結學習收獲的一種協(xié)作學習方式。其特點是:以課程內容為主題的研究性學習;以網頁設計、制作、觀摩和討論過程進行學習;不同地區(qū)相關學校組成學習共同體。

二、網絡教學與教師課程教學的策略

1、教學效能體驗

教師應將網絡信息教學融合于本身教學活動中,網絡教學與課程結合能力在以下四個層面得以體驗:

(1)信息整合能力。教師在教學活動前,利用信息設備搜集教學材料,管理自己的教學文件,利用本身的信息素養(yǎng),操作各種信息教學設備;在教學活動后,能利用信息設備紀錄學生評價結果,并與別人交換教學資源與教學心得之能力。

(2)融入教學活動。教師在上課中,利用信息設備進行教學活動,使用遠距教學系統(tǒng),帶領學生進行學習,提高教學成效。

(3)展現(xiàn)教學資源。教師利用本身對軟硬件的操作能力,將本身準備的教學資源或學生學習的成果匯整記錄,利用網絡及信息設備,向家長及學生展現(xiàn)教學資源。

(4)輔助學生學習。教師指導學生利用信息設備,搜集相關數據,完成指定作業(yè),并發(fā)表自己的作品,藉以加深學習內容。

這種教學的主要目的是鞏固理論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特別是對應相關職業(yè)的解決實際工作問題的能力。最關鍵的是培養(yǎng)學生面對具體問題獨立分析、解決的能力。因此在實驗中,要加強對學生排除故障能力的培養(yǎng)。

三、網絡教學對教師課程教學的要求

網絡技術與課程教學要求教師運用信息技術在事先對課堂教學的目標、內容、方法等重要的教學因素進行周密而詳細的計劃和安排。

網絡技術與課程教學還要求教師要成功地完成教學任務,在很大程度上要保證在教學中解決實際問題。如何運用網絡技術解決實際問題是教師教學操作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一種面向學生群體進行專業(yè)教學,能夠與教學、訓練手段有機結合的專門能力。

教師為了保證教學成功,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必須實施教學監(jiān)控。教學監(jiān)控在整個教學活動中的地位與作用是極其重要的,教師自身的因素、教學環(huán)境與教學媒體及其它因素都要在它的監(jiān)控下進行。

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這幾種能力是緊密關聯(lián),互相影響的,它們統(tǒng)一于教學的整個過程中。

四、評價

對教學效果的評價是整個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huán)節(jié),是檢驗教學目標是否實現(xiàn)的重要手段。對計算機網絡教學效果的評價形式主要是進行單項與綜合的評價。單項評價,是對學生聽課效果進行評價,主要是以課堂提問的完成情況來進行評判。這部分的考核當為整體評價的30%。占很大比重的是進行綜合效果的評價,除了讓學生進行常規(guī)作業(yè)之外,還應該在課外設置一定數量、不同形式的與教學有關的實際問題。

以上是我在幾年的教學實踐中形成的基本思路和教學體會。由于這些思路和體會都屬探討階段,文中觀點肯定有許多值得商榷之處,僅作引玉之磚而已。

參考文獻

第8篇:網絡專題的特點范文

關鍵詞: 學案導學 初中化學 專題復習

引言

初中化學在主題復習中可以起到很好的后期提分作用,前期復習中老師只是對前面知識點的組織過程。很少涉及重難點討論和講解,而到專題復習中開始加大解題難度,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最優(yōu)解決方案和思考方法,正是在這個時期學生的化學解題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利用學案導學可以將專題復習內容更具體化和層次化。

一、復習專題的有效劃分

目前很多化學老師編寫導學案的時候沒有認真編寫,不根據學生學習情況直接使用別人的導學案。導學案中大量題目壓得學生受不了,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完全感受不到學習化學的樂趣,產生恐懼和厭煩心理。需要學案以教案為依據,從教學任務、學生學習情況及自學教學特點出發(fā),編制合理的學案。學案本身就是為了輔助教案,如果脫離教案,那么它的存在又有什么意義?在復習教學過程中學生怎么把學案和課堂知識連接?因此,學案編制應該把教案當做依據,并和教案內容互相吻合。

要想實現(xiàn)復習專題的合理劃分,需要老師進行一段時間的整合。首先根據化學知識特點,以化學課本為主,以教學大綱和考試大綱為指導方向,同時根據學生實際水平和接受知識能力的水平和程度,設定專題復習方案。目的是在復習過程中將課本中的重點知識進行調整主編,在學案導學的作用下歸納重難點,然后一定程度上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使知識更具有系統(tǒng)化和條理化。

二、初中化學中的專題復習學案導學內容

(一)基礎知識、構建網絡

復習前老師要為學生構建起知識網絡,當然這個知識網絡的構建不是憑空建立的,通過對基礎知識的不斷積累,一定程度后構建知識網絡。專題復習的首要問題是對基礎知識的把握,通過對知識的復習、整理和歸納構建知識網絡。這個知識網絡有很多空缺需要學生用相應基礎知識填滿,通過這種方式加強學生記憶。老師在前期一定要為學生構建基礎知識網絡,具體知識點需要學生自己完成,老師作適當補充。

(二)研究中考、明確目的

要想讓學生在中考中考到更好的成績,首先了解中考出題方向和出題大致內容。了解中考出題具體動向之后制定相應學案,在專題復習中明確其中重點知識。給學生一個大致的復習方向,讓學生知道課本中的知識點在考試中要求的深度,哪些是考試重點需要提高,哪些作為了解項目等。利用學案導學讓學生做到“識記”,然后“理解”,只有理解了之后才能做到“會用”,最后才具備綜合運用能力。只有明確目標才能在復習中更有方向性和針對性。

(三)典型例題、難點突破

專題突破在很大程度上是對化學重點難題的具體突破,只有將這些難題很好地突破,學生化學知識的掌握和解題技巧才能得到相應提高。老師可以從歷屆中考試卷中找出典型例題,篩選突出問題的難點和易錯易混的知識點,老師要對例題有一個很好的把握,然后把這些例題拿給學生做,對他們做題中出現(xiàn)的問題做到前期記錄,然后根據自己收集的問題點,為學生做出解答。引導學生朝著正確方向思考和分析,為他們找出解題方法。這樣學生的能力才能有所提高,再遇到這樣的問題后,就知道往哪個方向思考了。

(四)考點知識、板塊訓練

專題復習中老師要準備一些與之相關的知識點檢測題。這些檢測題要緊扣基礎知識,盡量減少難度過大過深的問題,例題形式要形式多樣,包括選擇和填空,當然包括一些簡單的實驗設計的填空和簡單計算。同時要求學生訓練時嚴格把握時間,在快速做題中老師可以很好地了解學生在這個專題上實際掌握知識程度如何。這種板塊訓練的目的是讓學生對專題基礎知識熟練把握。

三、初中化學專題復習學案導學的有效實施

(一)出示學案、課前準備

上課前老師可以把自己的學案向學生提出來,讓學生根據學案找到學習重點和難點,找到需要針對的知識點。在完成基礎知識網絡構建的同時加強重點問題突破。當然這些都要在課前完成,也就是前期復習,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

(二)課堂展示、疑難點點撥

老師講解經典例題時要做到充分展示,適時對問題難點和疑點進行恰到好處的點撥。如“二氧化碳與堿液的反應”是中考試卷中比較復雜的題目。如2009年北京中考題,有人用一個裝置進行試驗,驗證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的反應。用洗干凈的裝置試驗,分別量取50ml的上述溶液放入A、B裝置中關閉K通入約500ml二氧化碳,A、B均無變化。此試驗說明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發(fā)生了反應,理由是什么?

老師先讓學生進行討論,得到的結果是一體積的水可以吸收一體積的二氧化碳,而容器中的溶液只有50ml,二氧化碳卻有500ml。認為剩余的二氧化碳被氫氧化鈉吸收了。還有人認為由于兩個容器內的顏色都沒有變化,所以認為其中A是氫氧化鈉,而B是氫氧化鈣。以上分析都有一定道理但都存在一定問題。分析問題時應該引導學生朝著正確方向分析,通過試題可知道兩個容器都沒有顏色變化,可以說明的是通入的二氧化碳和A中的液體發(fā)生了完全反應,也就不會再到B容器當中了,這才是正確的思路。

第9篇:網絡專題的特點范文

關鍵詞:語文研究性學習 網絡技術 資源整合

在網絡資源下有效地進行語文研究性學習,還存在著許多問題有待解決:怎樣發(fā)揮網絡學習的優(yōu)勢;怎樣將網絡與語文學科開展的研究性學習進行有機整合;語文研究性學習的選題;教師的角色定位等等。正確解決這些問題是有效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語文學科研究性學習的關鍵,也是使每位學習者得到長足發(fā)展的關鍵。

一、網絡環(huán)境下語文研究性學習的優(yōu)勢

1、開放性

網絡環(huán)境下語文研究性學習的開放性,一方面是指要改變傳統(tǒng)的課堂形式,為學生的學習和討論創(chuàng)設一個開放的網絡活動環(huán)境,這一環(huán)境應有利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使師生之間的思維活動呈雙向互動狀態(tài),學習過程中給學生最大的開放空間;另一方面是指在問題的設計和討論中保留開放狀態(tài),以便讓學生得到充分發(fā)展。

2、自主性

研究性學習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性。網絡環(huán)境具有共享性、無限性、適時性等特點,利用網絡資源學習不受時空限制,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學習的興趣和需要,選擇、篩選信息,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中信息僅來源于教師、教材的局限,真正實現(xiàn)自主學習。

3、探究性

研究性學習強調“研究”的特性,重視學生對知識進行研究,探求的過程,而不強調結論的正確性,在學習過程中應鼓勵學生積極、主動的對課題進行探索,允許學生犯錯及走彎路,引導學生從失敗走向成功。

4、實踐性

實踐性是研究性學習的一個重要特征。一方面,學習過程中,應指導學生走出課堂,借助網絡、電視、報刊等媒體資源,通過學生本人的親身體驗來探求,在獲得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踐能力;另一方面,實踐性強調研究的內容必須同當前社會緊密結合,選定的課題不能脫離社會現(xiàn)實。

二、開展初中語文研究性學習的嘗試

針對涉及背景廣、知識面寬的小說或詩歌,我采用“課文內容的拓展”這一模式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如節(jié)選小說,有選自《西游記》的《龍宮索寶》、有選自《水滸》的《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西》、有選自《三國演義》的《曹操煮酒論英雄》、有選自《紅樓夢》的《劉姥姥游賞大觀園》等。學習這類課文,就采用課內向課外拓展、課內外相結合的方式。這類探究性學習有利于激發(fā)學生課外閱讀古典名著的積極性,擴大閱讀量。現(xiàn)以《曹操煮酒論英雄》為例說明探究這類課文的模式和策略:

1. 篩選問題,確立研究小專題

預習課文,提出問題。根據這些問題整合出四個小專題;①劉備行韜晦之計的原因;②曹操煮酒論英雄的目的;③從曹操的語言分析他的性格特征;④從劉備的語言看他的性格特點。然后讓學生選其中的一個專題,或獨立或組成小組去分頭找資料完成研究任務。

2.閱讀素材,制作研究網頁

確定一定的研究方向后,接下來是怎樣進一步通過強大的網絡組織素材,把符合某一閱讀主題的文章都歸檔或下載到統(tǒng)一文件夾中,以便于在制作網頁時用上。如研究《曹操煮酒論英雄》文中的小專題,得先閱讀《三國演義》,再由此涉及《三國志》、《資治通鑒》和《中國文學史》中的有關內容。網頁制作一般分為“引言”、“研讀任務和要求”、“研讀資源”、“作業(yè)展示”四個部分?!耙浴辈糠种攸c談談本次活動的特點和老師的一些激勵性語言;“研讀任務和要求”部分提出本次研究的內容、方法以及怎樣進行作業(yè)展示的要求;“研讀資源”是用超級鏈接的一些文章,在文章閱讀之后附加一些作業(yè)練習題;“作業(yè)展示”部分是學生通過閱讀后按要求寫出的讀后感受,演示完成文稿的作業(yè)等。

3.分析整合,完成研究作業(yè)

閱讀資源中提供了大量已經分類的文章,學生邊讀邊想,如有想法,可以馬上動手在學習討論區(qū)中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或者通過BBS、郵件等形式進行交流。學生在廣泛閱讀的基礎上,重點閱讀感興趣的文章。感悟創(chuàng)作階段,是根據不同主題和閱讀研究的要求而定,通過廣泛深入地閱讀,進行感悟創(chuàng)作,完成研究作業(yè)。

4. 展示作品,交流研究成果

學生通過一個階段的努力,把他的文章、圖片、觀點制作成電腦作品展示給大家。在講述過程中,由同學對他們作品中的觀點進行質疑,或對相關問題提問,宣講人需作解答;如有不同觀點還可以進行辯論;最后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成果作自評、互評,教師再加點評。這種讓學生主動探究、合作學習的方式,無論對課文的理解、知識面的拓寬,還是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和綜合能力的鍛煉,都是傳統(tǒng)的接受式教學所無可比擬的。

三、網絡環(huán)境下語文研究性學習應注意的問題

1. 選擇適當的研究專題

作為研究性學習的專題,不宜過大,關鍵要找準切入點,使學生能夠利用網絡平臺,體驗活動的過程,通過呈現(xiàn)一些需要學習、探究的問題,由學生自己探究歸納,自己得出結論。

2. 融合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

網絡是新型學習環(huán)境的一個組成部分,盡管它的出現(xiàn)極大地改變了學習情境的特質,但是它僅僅是構成這類新型學習環(huán)境的有機組成部分而已,不是學習情境的全部,這意味著我們必須要重視研究性學習的直接經驗活動。另外,由于學生學習過程中的思維多樣性和個體差異性,還需要教師進行指導,幫助學生利用學習過的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因此,網絡教學不能代替教師進行所有教學,還必須與傳統(tǒng)教學相結合而進行。唯此,它才能避開自身固有的教學“盲點”,使其在研究性學習中功能得到充分發(fā)揮。

3. 拓展課堂的學習空間

研究性學習的特點是基于真實生活情境的任務,強調思維發(fā)展的不斷提升,這意味著研究性學習是一個過程,一個因境而異、因人而異的過程,這就要求我們不能像過去那樣局限于課堂,而是在一個單元的概念下設計我們的教學活動,要將割裂的學習課時逐步地融合為一個整體的學習過程單元。

4. 加強教師的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