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二十一世紀的音樂教學范文

二十一世紀的音樂教學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二十一世紀的音樂教學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二十一世紀的音樂教學

第1篇:二十一世紀的音樂教學范文

音樂教師的音樂素質

打開廈門一中網(wǎng)頁,點擊“佑杰音樂工作室”,呈現(xiàn)眼前的是民歌、交響樂、交響詩、序曲、管弦樂、室內樂、巴洛克音樂、藝術歌曲、進行曲、宗教音樂、芭蕾音樂、歌劇舞劇、小提琴曲(包括協(xié)奏曲)、鋼琴曲(包括協(xié)奏曲)、小夜曲、情調音樂等分類明晰、曲目眾多的音樂資料。很難想像如此龐大的音樂資料庫建設竟出自一位中學音樂教師之手。王佑杰老師1982年畢業(yè)于福建師范大學音樂系,既是一位優(yōu)秀的小號演奏員,又是一位優(yōu)秀的合唱指揮,但作為二十一世紀音樂教師,其最優(yōu)秀的音樂素質則體現(xiàn)在廣博的音樂知識與深厚的音樂修養(yǎng)上。聽王佑杰上課是一種享受,從古典到流行各種音樂知識他都能信手拈來,這種深厚的功底是他幾十年摯愛音樂的積淀。從上世紀七十年代起王佑杰便開始分類收集音樂資料,用他自己的話來講“我對音樂的需求遠遠大于電視,我可以不看電視,卻無法忍受沒有音樂?!币魳返氖占畛跏菑哪z木唱片、磁帶和CD開始的,從中國最早的唱片譚鑫培的京劇錄音到最新版本的交響音樂,他搜集一切能收集到的老唱片,磁帶,一片一片的聽,然后一首一首地數(shù)碼化,電腦前一盯就是十來個小時,以至于有一天電腦沒開時,家里每個人都來摸摸他的頭,以為他病了。他的素材庫中從中世紀格里高利圣詠到新世紀的現(xiàn)代電子音樂應有盡有。如果說上述音樂是“陽春白雪”,那么他收集的曼托瓦尼、保羅?莫里埃等人的輕音樂則是“下里巴人”;此外他最感得意的是在他的素材庫中還包括較少人感興趣的《世界音樂大系》、各國民間音樂和珍貴的中國民間音樂原始錄音以及十年的樣板戲、語錄歌、戰(zhàn)地新歌等。中央電視臺的許多專題節(jié)目,如:《交響音樂賞析》、《感受交響音樂》、《一百年的歌聲》、《歷史長河》等他都一集不落地全都錄了下來,他的資源庫涉獵之廣,感受之敏捷,令人驚嘆。

音樂教師的教師素質

蘇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學》說道:“一個好教師意味著什么?意味著他熱愛孩子、了解孩子,不會忘記自己也曾經是個孩子?!痹趯W生眼里,老師不管有多高的水平,如果不能走近學生,那么,學生仍然不認為你是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優(yōu)秀的音樂教師不是音樂的兜售者而是將音樂融入生命中。王佑杰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身體力行地做到了這些。他制作的《音樂的表現(xiàn)手段》、《音樂欣賞的特殊性》、《電腦音樂》、《輕音樂欣賞》、《百年風云百年歌》、《模仿與象征》、《音樂劇欣賞》、《中國京劇》等課件不僅在教學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有的還填補了音樂教育中的空白。對于多媒體教學課件,王老師強調必須用得準、用得精,不要濫用。教學課件應該是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不應該成為單純的表演工具,它應該是學生理解音樂的有效輔助手段而不應該成為干擾。除了正常的音樂教學外他還利用業(yè)余時間開展學生課外活動。如今,在清華大學管樂團、北京大學藝術團、上海交大交響樂團、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藝術團等高等院校藝術團體中,常??梢砸姷綇B門一中文藝隊、銅管樂隊隊員的身影,他們身上體現(xiàn)著王佑杰在音樂教育中的付出……

第2篇:二十一世紀的音樂教學范文

關鍵詞:高師 鋼琴課 教改 教學內容 課程體系 拓展

二十一世紀是人才競爭的世紀。理想中的新世紀人才不僅要學有專長,而且要思路寬闊,想象豐富,知識淵博,善于創(chuàng)新,并具有良好的文化藝術素養(yǎng)、健康的心理素質和適應社會的能力。為了與時代的發(fā)展和進步以及社會對人才素質的全面要求相適應,實施素質教育、培養(yǎng)新型人才已成為我國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目標。

高等師范教育因其培養(yǎng)目標的特定性而在高等教育中占有特殊地位。就師范院校中的音樂教育專業(yè)來說,其重要職能即是向社會輸送普通音樂教育的合格師資。由于音樂教育正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的教學改革,將會直接關系到普通音樂教育師資隊伍的整體質量,進而對全社會的音樂教育——素質教育水準產生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鋼琴課作為一門重要的專業(yè)主干課程,其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的調整和拓展必然成為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教學改革中的一項重要環(huán)節(jié)。而鋼琴教學科學水平和藝術水平的提高,又將積極作用于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培養(yǎng)目標在更高層次上的體現(xiàn)。本文將以現(xiàn)代教育理念及現(xiàn)代教育技術為基本依據(jù),參照國外同類課程的有益經驗,從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這兩個角度討論鋼琴課程的教改問題。

一、教學內容的拓展:

一般來說,目前我國高師鋼琴課程所持的教學內容大都集中在從J.S.巴赫至德彪西這一音樂史段中重要作曲家的代表性作品范圍之內(還包含少量中國鋼琴作品,應另當別論),且主要選擇獨奏作品。例如:復調音樂主要選用J.S.巴赫的作品,練習曲主要選用車爾尼的作品,奏鳴曲主要選用莫扎特、貝多芬作品,等等。這些作品確為鋼琴藝術寶庫中不朽的經典之作,其年代亦基本涵蓋了西方音樂歷史中的巴洛克晚期、古典時期、浪漫時期及“印象派”風格時期,但就鍵盤藝術史學豐富的研究成果以及我們當今所處的時代(二十一世紀初)來看,僅僅著重于“巴赫——德彪西”這一音樂史段便有了某種程度的局限性。

再者,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的學生不同于音樂院校鋼琴專業(yè)的學生,鋼琴課程對他們而言是必修課而不是“主修”課,由于專業(yè)方向、課程設置以及教學大綱的差異,音樂教育專業(yè)的學生不可能花費大量的自習時間用于鋼琴練習。在這些學生之中,更有一部分人進校之前從未學過鋼琴,從而使針對這部分“弱勢群體”所展開的鋼琴教學工作只能從“A、B、C”起步。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鋼琴必修課程的開設年限一般僅為兩年半至三年(各院校的開課年限及開課方式不盡相同)。所有這些學習程度與時限方面的不利因素,加之教師之間在教學水平、教學能力、教學經驗、教學熱情以及教學側重點等方面所必然存在的個體差異,均會直接影響到高師鋼琴課程的整體教學質量。 因此,如何積極調整和充實高師鋼琴課的教學內容,使學生的學習更富有熱情和效率,對知識的掌握更為主動和全面,是一項很值得我們去深入探討和研究的重要教改課題。

針對這一課題,以下是我的幾條基本思路:

1.將教學內容的相關音樂歷史時期進一步向兩端擴展。

一方面,可引入巴洛克時期除J.S.巴赫之外其他重要作曲家如F.庫普蘭、J.P.拉莫、D.斯卡拉蒂、G.F.亨德爾、C.P.E.巴赫等人的部分優(yōu)秀作品,以進一步豐富和充實這一時期鍵盤作品的教學內容;另一方面,應該使二十世紀各種風格、流派的鋼琴作品在高師鋼琴課程之中得到較為全面的展示——其中包括中國作曲家的鋼琴作品,亦可包括諸如拉格泰姆、爵士、布魯斯等美國黑人音樂風格的鋼琴流行音樂作品。在二十世紀鋼琴音樂中盡展風采的作曲家除了德彪西,還有麥克道威爾、斯克里亞賓、拉赫瑪尼諾夫、勛伯格、拉威爾、巴托克、普羅柯菲耶夫、格什溫、科普蘭、卡巴列夫斯基、肖斯塔科維奇、梅西安、布萊茲等人,二十世紀的鋼琴音樂也記錄下了一百年來音樂探索的所有方向,因此,任何忽視對二十世紀鋼琴作品學習的鋼琴課程,其教學內容都是不完整的。 2.適當增加合作性曲目。鋼琴是一件獨奏性很強的樂器,因而在鋼琴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容易忽視對學生合作演奏能力的培養(yǎng)和訓練。而對學生今后的工作職位而言,良好的合作能力恰恰是十分必要的。為了彌補教學中的這一缺憾,我們應當在鋼琴教學內容中適當?shù)卦黾右恍┖献餍郧?,如鋼琴四手?lián)彈作品、雙鋼琴作品、鋼琴與其它樂器的重奏作品、鋼琴協(xié)奏曲等等。應該看到,這類作品也是鋼琴藝術的一項重要組成部分。 這里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鋼琴伴奏能力,尤其是聲樂伴奏能力,可以說是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鋼琴課程最為實際的教學目標之一。聲樂伴奏包括伴奏譜彈奏和即興伴奏兩個方面。鑒于其重要性,許多高師院校的音樂院系已將其作為獨立課程另行開設,故本文不再就此專題展開進一步的討論。 3.加入“鋼琴教學法”這一重要教學內容。

“鋼琴教學法”主要研究和闡述鋼琴教學的基本內容、基本過程、基本規(guī)律、基本原則和基本方法,就高師鋼琴課程而言,“鋼琴教學法”內容的引入將在多個層面上起到積極作用。對于那些沒有鋼琴基礎的學生來說,“鋼琴教學法”將引導他們準確地把握鋼琴學習中最基本、最具共性的知識內容,并用以指導自己的鋼琴初級階段的學習。這將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出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從而使學習更有成效,也更有樂趣。還有些學生進校時已具備了較強的鋼琴彈奏能力,對于這些學生來說,“鋼琴教學法”一方面將幫助他們更加全面而深入地掌握鋼琴學習的相關要素,使他們的演奏水平向著更高的層次邁進,另一方面,“鋼琴教學法”也會在他們今后可能從事的鋼琴教學工作中起到長期的理論指導作用。

“鋼琴教學法”應在一年級新生入學后立即開設。

4.增加有關“鋼琴藝術史與鋼琴作品賞析”的教學課題。

鋼琴學習不僅只是一個技術訓練過程,鋼琴學生應該了解和掌握多方面的相關知識。所幸的是,我們正處于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渠道、各種載體獲得所需的多種相關資料,例如:鋼琴藝術史及鋼琴文獻及其研究資料;與鋼琴藝術的形成和發(fā)展密切關聯(lián)的歷史、社會、文化背景資料;作曲家及其風格、作品的介紹與分析資料;其它相關藝術如文學作品、美術作品資料;鋼琴演奏家的演奏錄音、錄像介紹與賞析資料;各種樂譜版本資料;各種相關的美學研究資料;等等。通過對這些資料的有機組織和介紹,可以使學生們在某種程度上突破鋼琴課程學時以及自身彈奏水平所帶來的限制,從而在更高的層面上對鋼琴藝術有一個更為廣泛和深入的了解,以進一步豐富自身的藝術底蘊,提高其整體的藝術素養(yǎng)。我想,這應該是開設高師鋼琴課程的重要目的之一,同時,這方面的教學內容也是對音樂史及音樂欣賞課程內容的有益補充,還可以促進學生對和聲、曲式等音樂理論課程的學習。

5.逐步建立鋼琴藝術資料數(shù)據(jù)庫。 電腦技術的廣泛應用為各類資料的收集、整理、調用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手段。我們可以充分發(fā)揮電腦技術的多媒體優(yōu)勢,將上述幾方面的鋼琴課程教學內容制作成各種類型的電腦文件,并由此逐步建立鋼琴藝術資料數(shù)據(jù)庫。通過這一有效途徑,所有鋼琴教師和學生均可共享豐富的數(shù)據(jù)庫資源,方便地獲取所需的信息資料,從而使高師鋼琴課程的教學質量和現(xiàn)代化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

二、課程體系的拓展:

九十年代初,我國高師鋼琴界曾就是否要開設鋼琴集體課這一主題展開過激烈的討論,其結果是,目前各高師院校的音樂教育專業(yè)已普遍開設了各種形式的鋼琴集體課。而這種全新的、建立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基礎之上的教學形式所產生的積極影響甚至波及到專業(yè)音樂院校以及其它類似課程(如聲樂集體課的設立等等)。可以說,這是高師鋼琴課程教改的一次有益而成功的嘗試。

傳統(tǒng)的鋼琴教學始終保持著教師與學生“一對一”的個別授課形式。依照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這種特殊的個別授課形式符合鋼琴教學的客觀規(guī)律,是行之有效的,無可非議。目前,在鋼琴課程中引入集體課這一教學機制,應該說其目的主要在于緩解由于擴大招生而引起的教、學比例失調的矛盾,使鋼琴教師能從“一對一”授課這種低效率形式所引起的教學工作量不堪重負的窘境中部分地解放出來。從這個角度來看,鋼琴集體課教學的實施確是獲得了良好的成效。但是,我認為,現(xiàn)行的鋼琴集體課教學形式在本質上仍然沿襲了傳統(tǒng)個別課的鋼琴教學觀念,微觀地進行分析,其教學思路仍基本停留在“個別教師指導個別學生”這一傳統(tǒng)的、單一線條的思維模式之中,學生的學習仍處于一個較為被動的地位,且還可能受到多種客觀不利因素的制約。

為了適應新的人才培養(yǎng)的要求和目標,也為了配合新的高師鋼琴課程教學內容的貫徹,我們有必要在不增加鋼琴課程總學時的前提下,革新教材教法,在原有的個別課與集體課基礎之上構建更科學、更完整、更富效率、更具有立體感和交互性的高師音樂教育專業(yè)鋼琴課程體系。

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考慮:

1.授課。

我們可以使多種授課方式有機地并存:

個別課 沿襲幾百年鋼琴教學歷史傳統(tǒng)的個別授課形式,至今仍具有其不可取代的重要價值。通過個別教學,教師可以十分細致而深入地觀察并解決每個學生在鋼琴彈奏中所存在的不同問題,在技術和藝術這兩個層面上展開極具針對性的鋼琴教學工作。個別課適用于各種程度的鋼琴學生。

小組課 小組課即指現(xiàn)行的鋼琴集體課這一教學形式,以幾人、十幾人甚至幾十人為一教學單位,主要依靠交互性較強的電鋼琴集體課教學系統(tǒng),高效率地實施鋼琴教學。在小組課的教學過程中,須材,并基本統(tǒng)一學習進度。小組課主要著眼于傳授鋼琴彈奏的基本知識、基本要求和基本方法,解決在鋼琴學習過程中較易出現(xiàn)的、又較具普遍性的問題,因此,適用于數(shù)量較多、且鋼琴程度較低的教學對象。

大班課 大班課是鋼琴集體課在另一概念意義上的拓展和延伸,一般可以行政班級為教學單位。在大班課上,主要講授“鋼琴教學論”、“鋼琴藝術史”、“鋼琴作品賞析”等以知識性、理論性為主的教學內容與教學課題。大班課應充分利用各種現(xiàn)代化的教學媒體和教學手段,生動地展示淵源流長、精彩紛呈的鋼琴藝術,開展多層次、多側面、立體感、全方位的教學活動。 2.講座,公開課;座談,討論。

作為對授課形式的一種有益的補充,我們可以針對鋼琴教學中的各項內容不定期地開設系列專題講座和公開課,亦可經常舉行各種范圍、各種形式的座談與討論活動。講座或公開課可以是理論研究、學術探討性的,也可以是教學示范、經驗交流性的;座談與討論可由教師命題,也可由學生自由選題,并在輕松活潑、暢所欲言的開放性學術氣氛中進行。

4.演奏會。

這里所指的演奏會具有雙重含義。一方面,我們應該經常性地組織學生去音樂廳欣賞具有較高藝術水準的音樂會(這里尤指鋼琴獨奏、重奏、協(xié)奏等音樂會),使他們能夠在現(xiàn)場切身感受鋼琴演奏藝術的無窮魅力,從而激發(fā)起更高的鋼琴學習熱情。另一方面,我們也可以經常性地安排、組織學生自己的各種形式的鋼琴音樂會,促使他們走出琴房和教室,步上鋼琴演奏的舞臺,展示自己勤奮學習的豐碩成果。這類音樂會可為音樂教育專業(yè)學生開展其必不可少的藝術實踐活動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同時,也為學生乃至教師提供了相互觀摩、交流和學習的良好機會 結 語

第3篇:二十一世紀的音樂教學范文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創(chuàng)新意識

二十一世紀是需要創(chuàng)新的世紀,需要一大批敢探索、會創(chuàng)新的創(chuàng)造型人才,小學音樂教育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內容,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如何引導學生創(chuàng)新求異,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是當今教育的主題。

毛愛萍在《淺析小學音樂教學中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一文中強調了音樂教育對培養(yǎng)學生思維力、記憶力、想象力、創(chuàng)新能力及促進人際交往能力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能力比知識更重要,在發(fā)展素質教育的今天,培養(yǎng)新世紀的創(chuàng)新人才已成為當前基礎教育改革中的迫切任務。

作為一名即將走上教師崗位的準音樂老師,本人在三個月的教學實踐中,總結了音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的現(xiàn)狀,以及為什么要在音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新能力,還結合小學音樂課教學的特點,實施探究式教學模式,對小學音樂教學中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提出了一些建議。為學生構建自主學習、探究問題的平臺,為開啟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思維、拓展創(chuàng)新實踐能力架橋鋪路。

一、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性

1.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在國家的發(fā)展中的重要性

愛因斯坦在 1936 年 10 月 15 日,在美國高等教育紀念高等教育 300 周年的紀念大會上,他有一段講話。他說,沒有個人獨創(chuàng)性和個人志愿的統(tǒng)一規(guī)格的人所組成的社會將是一個沒有發(fā)展可能的不幸的社會。管理大師德魯克他說,對企業(yè)來講,要么創(chuàng)新要么死亡。我們人類社會發(fā)展的歷史,就是一部創(chuàng)新的歷史,就是一部創(chuàng)新性思維實踐,創(chuàng)新力發(fā)揮的歷史。如果沒有人們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力,哪會有如今的電腦、電視,哪那會有如今發(fā)達的科學技術,正是因為創(chuàng)新,人們的生活水平才能夠不斷提高,一個個不可能就在此刻成為了可能。前人為我們創(chuàng)新了良好的環(huán)境,但是,我們并不能因此而滿足,創(chuàng)新的步伐不能因此而停止,前人已經為我們鋪好了第一塊磚,難道只能站在這一塊磚上,而遲遲不再動工嗎,不,我們不能。時間的長河仍舊在流淌,我們只有不斷地再創(chuàng)新,才能跟上時代的步伐,向更好更強邁進。

2.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在音樂教育中的重要性

從教育的角度而言,馬克思關于人的全面發(fā)展理論認為:主體性創(chuàng)新發(fā)展是教育的最高和最終目的。只有人的主體意識得到喚醒和培養(yǎng),人才能以積極的態(tài)度,最大限度地發(fā)揮自身的力量,去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推動社會整體的發(fā)展。教育者必須站在人的發(fā)展的高度,去實施一種開放的、多元的、富于創(chuàng)意的教育模式,有目的和有針對性地組織教育活動,把受教育者培養(yǎng)成為能夠積極主動地進行認識與創(chuàng)新的社會主體。從音樂教學中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讓學生的發(fā)散思維更上一個臺階。

二、小學音樂教學中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現(xiàn)狀

秦安延的《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中指出長期的以來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模式已嚴重地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學生被動地在課堂中接受“應答式”的訓練,導致學生獨立發(fā)現(xiàn)問題和提出問題的主動精神被壓抑,也就無形中削弱了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在我們傳統(tǒng)的音樂教學中,不少音樂教師還在傳統(tǒng)觀念下進行教學,關注的是讓學生學會幾首歌。在這種觀念的指導下,音樂常常成為一種純技巧性的課程。美育功能被弱化,創(chuàng)新能力被淡化,音樂課程固有的功能未充分發(fā)揮出來。

三、小學音樂教學中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原因

綜觀傳統(tǒng)的小學音樂教學,過于強調理論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尤其是低年級的音樂課基本上以學唱為主,以學生唱得是否標準為目標,嚴格地執(zhí)行教材,將音樂課上得死氣沉沉, 忽視了學生動手操作與動腦創(chuàng)造,限制了學生的思維發(fā)展。在新課程改革的指導下,我們要將創(chuàng)新教育落實到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就要摒棄傳統(tǒng)教學的種種弊端,從根本上轉變教學,為學生營造創(chuàng)新氛圍,鼓勵學生創(chuàng)新,引導學生創(chuàng)造,使學生在享受美的同時創(chuàng)造美,從而有效地培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四、對音樂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思考和建議

1.明確教學觀念

首先,在知識傳授過程中師生應平等和民主,師生間相互尊重與信任。教師不應以權威自居,更不應以家長作風及其專橫態(tài)度強制學生絕對服從自己意志,學生也不唯命是從,學生有權與教師平等的溝通,有權向自己的教師要求他們希望得到的東西,他們也有權對問題作出獨立的思考并對教科書提出批評性意見,教師對學習成績等各方面表現(xiàn)較好的同學多加引導,使他們更上一層樓,對學習成績較差的同學要多加鼓勵,不能對他們產生偏見和歧視。其次,在智能發(fā)展上,學生應自主和獨立,學生要成為學習的主體,充分發(fā)揮自主性和能動性,主動參與教學活動,自覺進行學習和自我教育,充分表現(xiàn)自己的創(chuàng)新才能,而教師要引導學生獨立發(fā)展,師生教學間的平等民主,為學生的學習和個性發(fā)展創(chuàng)新了良好的條件。

2.豐富教學內容

音樂課程應根據(jù)不同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把音樂學習與文學、 生活、 游戲有機結合起來,把抽象的音樂概念、復雜的音樂原理以及枯燥的技能訓練,轉化成生動有趣的游戲,使之形象化、具體化,讓學生通過自身的活動,把聽、視、觸等各種感覺活動和運動、唱歌、表演、游戲、舞蹈等結合起來,從而把他們從座位的束縛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既動口、動手、動腳,也要動腦,蹦蹦跳跳地進入音樂世界,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獲得音樂知識、技能,培養(yǎng)思維能力,同時也受到美的熏陶。同時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廣泛開展音樂第二課堂活動,鼓勵學生動手動腦,在活動中實行啟發(fā)式和討論式教學,營造寬松的校園氛圍,給學生以創(chuàng)新的時間和空間,激發(fā)學生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意識?!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只有放手讓學生主動參與實踐,學生的個性及天賦才能得以自由發(fā)揮,才能更好地培養(yǎng)積極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的品格。

總之,要在音樂課堂中對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關鍵在于讓學生在課堂中無拘無束,讓學生在音樂中得到靈感,創(chuàng)新意識得到激活,讓音樂課成為創(chuàng)新源動力。

參考文獻:

第4篇:二十一世紀的音樂教學范文

一、弘揚興趣教學,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

只有快樂的學習,才能激發(fā)孩子的興趣,這是葉圣陶先生的至理名言。在快樂中,孩子的思維是最活躍的,創(chuàng)新的因子一定會很快產生。英語學習也是同樣的道理,學生一旦對英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樂于接觸它,就能興致勃勃地全身心投入學習和探索之中,變“苦學”為“樂學”。為此,我在教學中根據(jù)教材內容,主動去掌握孩子們的喜好,在英語教學中,語言游戲,競賽活動,繪本故事、同臺表演,chant都是孩子們所喜愛的。尤其是采用教學卡片、圖片等直觀教具以及學生喜歡的英文歌曲、chant,在教學中集知識和趣味為一體,能夠很好地滿足孩子們好動、好奇的心理,教學能夠巧妙地達到情趣和理趣相融合的境界。例如:在教學“動物”時,我先復習pig、dog、cat、duck,再跟著音樂學唱“monkey and tiger”這首歌,在學唱歌曲的同時學會monkey和tiger,再用這首歌教學bear和 panda ,接著利用多媒體制作的課件不斷出現(xiàn)所學的小動物,來鞏固所學的英語單詞,再以競賽的形式開展看圖猜動物的游戲。這樣反反復復,不停地進行花樣翻新。這樣的游戲,這樣靈活的教學方式,一下子激發(fā)了孩子們的學習熱情,也進一步培養(yǎng)了他們對英語單詞的敏銳洞察力和思考力。

二、營造自主空間,推動創(chuàng)新思維

自主的空間,指的是自我個性展現(xiàn)的空間。事實證明,只有自主的空間,才能形成一種多向度的行為方式和思維方式,才能培養(yǎng)孩子們的發(fā)散思維能力。發(fā)散思維是創(chuàng)新思維的重要方式。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教育的目的是造就能創(chuàng)造新的而不是簡單的重復前人所做過的事,這種人能創(chuàng)造,發(fā)明和發(fā)現(xiàn)”。因此,我十分重視對孩子發(fā)散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例如:學生尋找物品的游戲活動,如果只在課堂上跟孩子們一起練習,一定會有很大的約束,也會限制孩子們的思維發(fā)散,于是我們將學習地點搬到了課外。事實證明,這樣孩子們就能練習到更多的方位介詞和名詞,有些同學甚至會到別人難以找到的地方。又如:學了sports: football、basketball、table tennis、cycling、swimming等后,我自制了一個調查表:what sport do you like?分發(fā)給每一個學生,讓孩子們自己進行調查哪一種運動最受人們的喜愛。這種調查可以在教室里進行,也可以走向社會進行,要求把調查的結果告訴同學們。孩子們學習和操練的空間明顯擴大,事實證明,其英語學習創(chuàng)造力也得到了大大的推動。

三、營造情境,提升創(chuàng)新交流

語言是一種交流的工具,但前提是,孩子必須有基礎的語感,具有一定的交際能力。但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迅速直接用英語表達思想的難度高,跨度大,更談不上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而英語課中的活動是以口語為中心,能夠營造民主的、和諧、寬松的語言環(huán)境。在這樣的氛圍中比較容易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交流的能力。如:教師先呈現(xiàn)I have a rabbit/cat/dog…,再組成對話進行有意義操練A:I have a rabbit.B:Really?May I have a look?C:How nice! 然后出示圖片或者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自由運用語言進行交際性練習,學生的想象力可以充分發(fā)揮。最后,再進行綜合性的交流。

四、課外活動,發(fā)展創(chuàng)新精神

第5篇:二十一世紀的音樂教學范文

當前音樂教學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如何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與情感,讓學生主動參與音樂的實踐活動,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潛質,這是至關重要的。正如花兒開放需要溫暖的陽光一樣,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開發(fā)需要教師設定生動有趣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的形式和情景。可以這么說,適當?shù)那榫硠?chuàng)設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有機條件。

所謂情境,我認為是能喚起學生心底情感和聽課激情的一個意境和環(huán)境。如果把學生比做演員的話,它就是一個供演員發(fā)揮想象,施展才能的舞臺。教師作為導演,就應千方百計地創(chuàng)設好這個“舞臺”,因為這個“舞臺”的作用實在是舉足輕重。

一、情境的創(chuàng)設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托爾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迸d趣是帶有濃厚感彩的心理活動,只要對某個事物有興趣,就會激發(fā)孩子們主動學習的熱情,學習在不致于成為沉重的負擔。但興趣不是天生的,它是環(huán)境的影響和教育的結果。教師要善于為學生設計特定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進入這種情景,才能激發(fā)孩子學習音樂的興趣。

在教學二年級教材《井底的小青蛙》這一課時,我運用電腦多媒體播放了一段動畫:在一個美麗的大樹林里,有只小青蛙住在一口水井里,成天嚷著說我的家比天還大??戳藙赢嬕院?,學生很快進入了學習狀態(tài)。于是我就引導:“小青蛙的家真的比天還大嗎?后來會發(fā)生什么事呢?讓我們沿著樹林的小路去青蛙家看看吧!”有了興趣這位好老師,學生學習起來就投入多了。

我在教學實踐中深深體會到,課堂上教師要是能用生動的形式將所要學的知識技能裝扮起來,制造輕松的氛圍、創(chuàng)設富有情趣的音樂情境,就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帶著濃郁的求知欲走進課堂。

二、情境的創(chuàng)設引發(fā)了學生的無窮想象

由于音樂的抽象性,學生在欣賞音樂時可以自由展開想象的翅膀,隨著音樂旋律的變化起伏,腦海里的情景可以不斷變幻。如果在一種刻板、枯燥的環(huán)境下,學生對音樂欣賞的想象力、創(chuàng)造力無法充分發(fā)揮。這就需要教師用生動的語言和畫面營造一個與音樂形象相關連的意境,從而引導學生去想象。

我在剛教完歌曲《山谷靜悄悄》后,引導學生:“我們走過這個幽靜、美麗的山谷后,來到了――”然后直接播放《羊腸小道》這段音樂。通過制造一種神秘的情景,引發(fā)學生欣賞音樂,用心感受音樂所描繪的意境。隨著音樂旋律的起伏和情緒的變化,緊緊扣住了學生的心弦,將學生的無窮想象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有個學生聽了音樂后,這樣描述:在一個黑暗恐怖的大峽谷里,有一頭驢媽媽正在尋找她那走失的孩子。在陡峭的小道上,一不小心就會摔下去,可驢媽媽堅信自己會找到自己的孩子,還是勇往直前。終于,她穿過了小道來到了一個美麗的樹林里,那里……接著,驢媽媽在樹林里的小木屋里累得睡著了,她夢見了自己與孩子團聚了。我終于相信了,孩子們的想象力是驚人的,無窮的想象蘊含了無盡的創(chuàng)造。正如新大綱中指出:作為教師要能根據(jù)音樂的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確定性的特征,為學生創(chuàng)設想象、聯(lián)想的廣闊空間。

三、情境的創(chuàng)設促進了學生審美能力的提高

舒曼的鋼琴曲《捉迷藏》是六年級上冊的欣賞教學內容,僅僅通過一二遍的反復欣賞很難讓學生聽懂樂曲中表現(xiàn)的意境。我就讓學生通過實踐活動來營造一個情境,教學一開始我就帶領學生做起了捉迷藏的游戲。玩過一陣后,我讓學生說說捉迷藏社的心情如何,學生會說很興奮、很愉快,但當自己快被抓住的時候又很緊張。于是我又讓學生在《捉迷藏》的鋼琴樂曲下來做這個游戲,并要求學生根據(jù)音樂的描繪來做游戲,學生在游戲的實踐活動中,通過音響的感知、情感的體驗和表情的感受與分析,獲得了感知音樂美和表現(xiàn)音樂美的能力。

審美能力的提高需要美好的意境。教師要是能創(chuàng)設適合音樂教育的美的環(huán)境,讓學生積極參與歌唱、欣賞、表演等藝術實踐活動中,學生就能感受和領悟音樂的美妙和音樂的力量。

在現(xiàn)代化的今天,錄音、錄像、廣播、電視、電影、幻燈、電腦多媒體等硬件,以及音像制品,載有各種教學資料的音像帶、視聽盤和各種電腦多媒體光盤、課件等軟件,已成為教學媒體的主流,成為極具特色的現(xiàn)代音樂教學設施與手段。在現(xiàn)代音樂教學活動中,這些手段與設施對于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教育與社會的融會貫通,都發(fā)揮了很大作用。其特點為:普及性強,信息量大,形象直觀,具有很深的感染力。因此,多媒體的普及帶給老師們的應該是教學上的多元化。在信息量猛增的二十一世紀,老師們的知識和教學法的更新或許才是培養(yǎng)下一代的至關重要的內在的條件。

第6篇:二十一世紀的音樂教學范文

教師應當是教育教學的促進者、設計者和引導者。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素質,教師必須成為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的人。農村小學音樂教師應加強校際橫向聯(lián)系,共同探討音樂教育教學改革。促進學生積極地去探索、進取、開拓、求異,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欲望,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一、實現(xiàn)主體回歸,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

1.不拘泥于教本,尊重獨特感受。像花和落葉一樣,在學生們的思維中,一切音樂也都是優(yōu)美的。音樂課堂教學,可以打破原有的定格,將課本教學與學生的實際欣賞能力和音樂感受力有機結合。

2.創(chuàng)設和諧氛圍,鼓勵輕松表述。許多學生在老師提問時不敢作答。要改變這種情況關鍵就是要創(chuàng)設一個和諧愉快的課堂氛圍。首先教師要做到微笑進課堂,讓學生覺得你的課沒有壓抑感;其次要注意語言親切和諧,讓學生愿意回答你提出的每一個問題;第三教師要對問題回答正確的同學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對于回答差一些的同學要善于發(fā)現(xiàn)他們的閃光點,多鼓勵、少批評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只有學生才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學生的思維才能得到創(chuàng)新。

3.教法靈活多樣,激發(fā)學習興趣。我在低年級發(fā)聲訓練中,采用了問答式的教學方法。在中高年級的節(jié)奏創(chuàng)編訓練中,我引入了柯達伊節(jié)奏訓練法,即用木魚敲擊一個連續(xù)而穩(wěn)定的節(jié)奏,讓學生在這個節(jié)奏的基礎上,以與老師所敲擊的節(jié)奏合拍為標準進行節(jié)奏創(chuàng)編。這樣做學生不僅爭先恐后地站起來拍擊自己所創(chuàng)編的節(jié)奏,又激發(fā)了學生們的競爭意識,培養(yǎng)和發(fā)展了他們的創(chuàng)造思維。

二、培養(yǎng)問題意識,激發(fā)創(chuàng)新精神

1.營造民主氛圍,使學生敢問。亞里士多德說:“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眴栴}是科學研究的出發(fā)點,是開啟任何科學之門的鑰匙。心理安全和自由是激活學生問題意識的兩個基本條件,教師民主寬容的態(tài)度是實現(xiàn)這兩個條件的前提。課堂上努力營造探究問題的寬松、自由環(huán)境,尊重學生個性,鼓勵大膽質疑,對學生的進步加以鼓勵,給每個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活動以支持,這樣的課堂成了學生放飛心靈的廣闊天空。

2.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讓學生想問。學生的問題意識缺乏,需要我們喚起和培養(yǎng)。在講完四分音符“×”后,我不聲不響地又寫下了兩個大大的“×”,接著在前一個后面加上一根橫線,在后一個下面加上一根橫線,沒有急著講解而是默默地看著學生,大家都很奇怪,問題自然也來了:“老師這是干什么呀?”“它們是不是音符?”這時我才給他們介紹二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名稱、時值。過程中我還自編兩句兒歌:“小小橫線作用大,音長變化全靠它”讓學生體驗主動發(fā)現(xiàn)的喜悅。

3.給予激勵評價,讓學生樂問。美國心理學家詹姆斯說過:“人最本質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教學中,教師對學生的提問給予激勵性評價,引導學生獲得探究的成果,讓他們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即使學生提出一些很簡單甚至是一些幼稚可笑的問題,教師都要給予鼓勵,鼓勵是對學生的一種態(tài)度評價,也是一種反饋。尤其對不善表達、缺乏自信的農村學生更要及時給予肯定,解除其怕提問、怕嘲笑的心理負擔,增強其學習的自信心,使學生養(yǎng)成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樂于提出問題的良好學習習慣。

三、開展第二課堂,成就創(chuàng)新教學

1.讓音樂之花在“校級”活動中綻放?!俺晒Φ囊魳方逃粌H在學校的課堂上,而且也應在社會的大環(huán)境中進行”。我校有著濃郁的藝術氛圍,學校組建了合唱隊、舞蹈隊、銅管樂隊、鼓號隊等一批文藝類社團。在學校音樂教學計劃中每年都安排相應的文藝活動

2.讓音樂美感在“陣地”宣傳中升華。學校的宣傳陣地是對學生進行教育的重要窗口。我們通過廣播、櫥窗、圖書館、閱覽室、報刊、黑板報等向學生滲透音樂、展示音樂,給學生創(chuàng)設更多活動的舞臺、展示的舞臺。

3.讓音樂能力在“社會”展示中提高。小學生在學習上習慣模仿、從眾,習慣于依賴他人,造成創(chuàng)新思路窄小,創(chuàng)造思維單一。作為小學音樂教師可以根據(jù)音樂表現(xiàn)內容和表現(xiàn)特征,將學生的社會生活經驗、學習經驗、藝術經驗與音樂表現(xiàn)內容聯(lián)系起來。經常組織學生融入到社區(qū)活動中去,利用社區(qū)演出,充分展示學生的音樂才能。讓學生在社區(qū)廣場演出中,增強自信,鍛煉舞臺經驗。引導學生在“敬老節(jié)”慰問演出中,交往處世,學會關愛。帶領學生從勞動場景中提煉舞蹈動作,從家禽家畜的叫聲中提煉節(jié)奏等。通過具體直觀的“自然音樂”,激發(fā)他們的想象,鍛煉他們的思維,讓他們用不同的線條、色彩和圖畫來表現(xiàn)音樂。

素質教育的靈魂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二十一世紀國家的實力,取決于創(chuàng)新人才的多少。讓我們用音樂去點燃創(chuàng)新的火花,不斷探索,為祖國培養(yǎng)二十一世紀的創(chuàng)造性人才。

參考文獻:

[1]金正揚.中國音樂教育[M].中國音樂教育雜志出版社,2004

第7篇:二十一世紀的音樂教學范文

在沈陽音樂學院的極力倡導、中日韓三國教育界的共同支持下,首次東亞藝術教育大會,4月27日在沈陽音樂學院舉行。日本作陽大學副校長兔束俊之,韓國啟明大學管弦系主任李康一,沈陽音樂學院院黨委書記白瑋,院長劉輝,副院長范哲明、魏煌及部分相關單位負責人出席了大會。大會標志著中、日、韓三國高等音樂藝術院校倡議建立的長效合作機制正式啟動。

白瑋書記指出,大會的召開基于三國從事藝術教育的同仁在長期交往和實踐中得到的共識,對加強國際間的交流合作、提高藝術水準和教學質量具有重大意義。在沈陽音樂學院70年校慶之際,以學院舉辦的“面向二十一世紀的藝術教育與人類的和諧發(fā)展”為主題的大學校長論壇為契機,沈陽音樂學院與日本作陽大學,韓國啟明大學、慶熙大學等學校聯(lián)合倡議建立東亞藝術教育大會,并簽署了成立大會的備忘錄。經過半年的努力,大會終于成立。接下來,魏煌副院長宣讀《東亞藝術教育大會章程》《東亞藝術教育大會實施細則》,經過與會三方的討論,《章程》和《細則》得到一致通過。

束俊之副校長表示,有理由相信通過三國的藝術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會給各國青年提供更好、更多的學習機會,這樣一個平臺為東亞、為世界音樂教育和下一代能做出更多的貢獻。

劉輝表示,東亞地區(qū)在全球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中、日、韓三國是一衣帶水的鄰邦,在文化傳統(tǒng)上有許多相似之處,這是我們合作的基礎。東亞藝術教育大會的成立具有重要意義,有利于促進人類的和諧發(fā)展,將促進各國藝術教育水平的提升和國民整體音樂素質的提高;將加強各國藝術家的交流、增進相互之間的感情,對提高各國學術研究能力、教學水平與培養(yǎng)優(yōu)秀的藝術人才的質量具有重大幫助。

4月27日晚,由中、日、韓青年學生組成的東亞青年交響樂團在音樂院舉行了首場交響音樂會。樂團在沈音管弦系主任權泰成的指揮下,演奏了歌劇《納布科》序曲、《蘇格蘭幻想曲》《柴科夫斯基E小調第五交響曲》、中國作曲家方可杰的《熱巴舞曲》等中外經典曲目,受到在場觀眾的一致好評。

第8篇:二十一世紀的音樂教學范文

一、多媒體的應用,有利于創(chuàng)造寬松的語言情境,激發(fā)幼兒對語言活動的興趣。

例如:我在組織語言游戲《動物謎語》時,當幼兒看到大屏幕上出現(xiàn)活潑可愛、富有動感的小動物,聽到逼真、動聽的小動物叫聲時,都不由自主地模仿各種小動物,并且很快知道各種小動物的名稱。幼兒在老師的啟發(fā)引導下還學會了走、跑、跳等動詞,形象生動的動感畫面為幼兒構建了通向語言的橋梁,幼兒的語言學習情緒高漲。在輕松愉悅的活動氛圍中,幼兒的思維非?;钴S,勇于表現(xiàn),從而有效促進了幼兒的語言學習。

幼兒,受自身個性和班級環(huán)境的影響,在語言表達能力上存在非常明顯的個體差異,有的幼兒性格外向,能說會道;有的幼兒性格內向,沉默少語,這樣就使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極不均衡。為此,幼兒語言教學中,恰當運用多媒體技術能夠創(chuàng)造一個富有動態(tài)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這也是幼兒語言教學中一個必然的選擇。

三、多媒體的應用,有利于渲染欣賞氣氛,培養(yǎng)幼兒對語言的感知力。

四、多媒體的應用,有利于呈現(xiàn)豐富的語言情境,提高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

第9篇:二十一世紀的音樂教學范文

那么,怎樣才能讓語文課堂教學豐富多彩,從而激活課堂、營造出生動活潑的教學氛圍呢?教材是語文教學的重點,教師應在課堂教學中要針對學生的心理,結合課文內容,拓展教學思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一、閱讀教學可以形式多樣

1.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表演的舞臺。中學語文教材里不少文章本身具備喜劇性,讓一些具有表演天賦的學生,通過表演進入情境,在寓教于樂中激發(fā)學生生動而迅速地理解課文,會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初二的課文《核舟記》中多設計空間、人物情態(tài),教學時,讓學生先自習然后把船頭一組即蘇、黃、佛印的神態(tài)、船尾倆舟子的神態(tài),分小組進行表演。讓學生通過表演理解課文內容,這樣既形象生動,又使課堂氣氛活躍,原本枯燥的說明文,變得妙趣橫生。初三的戲劇單元可從中挑選一、兩篇文章讓學生自己去編排并表演。這樣的課堂,不僅讓學生理解了課文主旨,更能讓學生放飛心靈,展開想象的翅膀,又有語言運用能力、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這樣的課堂變成了表演的舞臺。

2.利用音樂與繪畫,輔助學習語文的課堂教學,能讓學生更好的體會文章感情,感受意境,同時也用另一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例如學習蘇軾的詞《明月幾時有》,先教唱《明月幾時有》這首詞改成的歌曲,在悠揚舒緩的曲調中,學習這首詞,對其意境的理解體會,乃至整首詞的背誦,效果甚佳。有興趣的同學,可以鼓勵他們將其詩詞譜上曲子,加以吟唱。而學習一些寫景抒情的散文和詩詞歌賦,如李清照的《如夢令》、杜甫的《春夜喜雨》、朱自清的《春》,可以結合詩、文的內容及意境,讓畫面與文字相輔相成,從而體會文章詞句的妙處。此外有些課文中人物形象極其鮮明,可以讓有繪畫愛好的學生,將課文中的人物融入自己的理解,畫成人物漫畫,進行展示,如《唐雎不辱使命》中的唐雎和秦王,《范進中舉》中的范進等人物,借此加深對課文的領悟。因此,語文課堂何嘗不能成為音樂課與繪畫課呢?

3.把課內學習與課外實踐結合起來,甚至可以把實踐活動、動手操作等搬進課堂,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自己動手、自己思考,所獲的東西都是直接的、感性的,也最牢固,并且,最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讓他們自主、探究地學習。初二的說明文《萬紫千紅的花》一文中,就有使花變色的實驗,來說明花有各種顏色的原因,課堂上便可以讓學生們動手做這樣的實驗。有動手機會的語文課堂是最活躍的。

4.把競賽機制引入課堂。每個孩子在自己的內心中總是爭強好勝的,渴望表現(xiàn)自己。利用孩子的這種心理,采用分小組競賽學習法,或提出一些問題,或朗讀課文,看看哪個小組完成的最好。這樣讓學生在一種緊張的氣氛中學習,可以最大限度的調動學習的主動性。

二、作文課上讓學生成為修改與講評作文的主人

傳統(tǒng)的作文教學過程,一般是:教師指導——學生寫作——教師批改,最后把批改好的作文本發(fā)回給學生。老師辛辛苦苦批改了半天的作文本發(fā)到學生手中后有些同學只看一眼分數(shù),至于老師寫的評語有幾人認真看了就不得而知了,更別提他的效果啦。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讓學生輕松寫作,快樂作文,我嘗試著一種新的作文教學模式。在寫作時,我先用十來分鐘的時間對學生進行指導,然后學生列提綱開始寫作,這個過程一般是半小時左右,在第二節(jié)課時,先讓學習小組的同學互相修改(通常是四人一組),他們主要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去給別人改作文:錯別字、病句、文中是否使用了修辭手法、文章材料的選擇是否符合作文要求、詳略是否得當、哪個地方應刪去、哪個地方應詳寫、如果換做你你會如何寫,再在后面寫上自己對這篇文章的真實看法。接下來全班同學交流,我會從各小組選一個同學起來讀他修改的作文,讓全體同學進行點評,同時老師適時指正。這些做完后同學們拿回自己的作文進行修改。幾年的實踐證明,這種作文方式更能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發(fā)揮了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老師也省力。

三、口語交際是學生的天下,可以讓學生最大限度發(fā)揮自己的各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