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孩子的家庭教育計劃范文

孩子的家庭教育計劃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孩子的家庭教育計劃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孩子的家庭教育計劃

第1篇:孩子的家庭教育計劃范文

    有了孩子,做父母的感到無限的歡樂和幸福。同時,也必須意識到培養(yǎng)和教育孩子的責任重大。在同一所學校、同一個班級讀書,在相同環(huán)境下長大的孩子,他們后來的差異卻很大:有的后來成長為碩果累累、國家建設的優(yōu)秀人才;有的平平庸庸,無大作為;有的甚至走上歧途,成為危害社會的罪犯。造成這種差異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他們所受到的家庭教育不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對孩子的品德和性格的形成、作風的培養(yǎng),知識的增長、智力的開發(fā)、能力的鍛煉以及身體的發(fā)育等的影響極大。家庭教育的好壞是決定孩子能否成才的重要因素之一。孩子能否成才,也決定了家庭的興衰,進而關系到祖國的未來。搞好家庭教育,培養(yǎng)好子女,是父母義不容辭的義務和神圣的職責。家庭教育搞不好就是家長失職,父母就是不合格的父母,既對不起子女,也對不起祖國。有了這種認識,就有了動力,就能克服家庭教育中的各種困難。

    第二,從小就要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的目標確定為培養(yǎng)有道德、有才干、身體健康的的勞動者。認真搞好家庭教育,以使孩子將來成才,最終成為建設祖國的有用人才。

    第三,家庭教育應從幼小抓起,童年、少年時期是重點,觀察分析了一些孩子的成長過程,我們發(fā)現(xiàn)孩子的成長過程是具有連續(xù)性的,不僅身體如此,思想品德的修養(yǎng)、性格作風的形成、意志毅力的磨煉,也是如此。因此,不能以“孩子還小,不懂事”為借口,而“等孩子大些”再教育。對孩子的教育應從幼小就抓,等孩子大了有了毛病,養(yǎng)成了不良習慣,再去“扭”就難了,就要很費力氣。為此,做父母的對孩子的教育很早就要抓,嬰兒時,也不嬌慣。童年、少年時百倍注意,認真教育。還注意觀察,對孩子要終生負責。

    第四,家庭教育應以全面提高孩子素質為中心內容,要特別注意對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使之自幼養(yǎng)成優(yōu)秀的道德品質和良好品性作風??朔欠N重智育輕德育的錯誤傾向,教會孩子自覺地進行自我教育,教會孩子自學、自控自調的學習方法,著重智力的開發(fā),能力的培養(yǎng)。不要把考試名次和分數(shù)看重,要求實務實、全面落實家庭教育計劃。

第2篇:孩子的家庭教育計劃范文

關鍵詞: 家校教育合力 “家校同盟” 家校溝通

一、加強家校教育合力的重要性

古語云:“養(yǎng)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睂W校和家庭自中國古代起就是一體的,在現(xiàn)代學校教育體制下,家庭的作用顯得尤為突出。前蘇聯(lián)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強調說:“最完備的教育模式是‘學校―家庭’教育,學校和家庭是一對教育者?!奔彝ナ菍W生成長的溫馨港灣,學生的健康成長離不開家庭教育。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教育是學校教育的基礎,是與學校教育互為補充的重要途徑,而不是學校教育的簡單重復,更不是學校教育的簡單繼續(xù)。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有各自的優(yōu)勢和局限性。只有加強與家長的聯(lián)系,做好家長工作,使家校形成合力,才能最終促進孩子的健康發(fā)展。

長期以來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各自為戰(zhàn),因此學校教育孤軍奮戰(zhàn)的狀況必須改變。要使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能夠在目標、內容和方法上保持一致性和連貫性,真正做到優(yōu)勢互補,形成合力,使家庭教育成為學校教育的延續(xù)和發(fā)展,最重要的是讓家長能了解學校的管理,了解學校教育教學活動的要求,參與學校建設與發(fā)展,讓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二、構建“家校同盟”,拓展家校溝通渠道

學校在健全組織、規(guī)范教學內容和管理制度的同時,要積極拓展家校溝通渠道。

1.開辦講座,提高家教水平。

學校每學期召開兩次家長座談會,政教處、教導處充分利用與家長交流的契機,向家長宣傳家教藝術,我校已把此活動作為一項常規(guī)工作來落實。學校在家長座談會上宣講了“育人經緯”、“給孩子一個成長的天堂”、“你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嗎”、“家庭環(huán)境與孩子成長”等多期講座。同時還結合年級的不同特點,分別制定教學要點。如初一年級“抓好學生銜接性教育”,初二年級“做好青春期教育”,初三年級以“升學與就業(yè)指導教育”為主題。通過講座,家長能了解孩子的心理,學會與孩子交朋友,共同探討,尊重孩子的選擇,與孩子共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講座引起了家長朋友的極大興趣,他們非常認同學校的這一做法。

2.完善家長委員會的功能,促進學校發(fā)展。

要把家長委員會工作做到實處,始終把提高家長素質作為一項常規(guī)工作和實現(xiàn)辦學目標的一個切入點和突破口來抓。通過家長委員會的動員、組織、協(xié)調,讓每個家長都組織化地參與教育工作,讓家長從教育的看客變?yōu)榻逃耐苏?,切實做到有多少學生就有多少家長。并從當前家庭教育的實際出發(fā),積極普及科學的家教知識,傳播行之有效的家教方法,不斷提高家庭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增進學校與家庭的溝通與理解,形成教育合力,通過多種形式與家長開展合作,使家長委員會的活動內容具有很強的針對性,發(fā)揮實效性。

3.拓展多種培訓輔導方式。

(1)創(chuàng)建網(wǎng)上家長學校。(2)開通家庭教育咨詢電話熱線。我校為家長開通家庭教育咨詢電話熱線,為家長釋疑解難。(3)開展“家庭教育宣傳周”活動。從2006年起,我校每年都開展“家庭教育宣傳周”活動,讓家長學校的教育活動從課堂走向各個廣闊的天地。宣傳規(guī)模逐年擴大,水平和效益逐年提高。

4.深入家庭調研指導,提高家庭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學校和班主任可以引導家長從以下幾方面去考慮:(1)請家長多學習有關家庭教育的文章。家長通過學習能積極主動地多與學校老師加強聯(lián)系,探討素質教育形勢下如何開展家庭教育等問題。(2)家長要樹立對孩子正確的評價觀。孩子良好的品德、學習習慣、團隊意識、勞動意識、健康的身體等綜合素質都很重要。要充分肯定孩子的進步,使他們對學習充滿信心,對生活充滿希望。在家庭建立一份孩子成長紀錄檔案,與學校的學生成長檔案進行交流。(3)學習基礎差的學生要跟學習好的學生“結對子”。要跟老師商量,選擇與自己孩子有交往基礎、能幫助人的學生做小老師。(4)有的孩子厭學與家長的不愛求知有關,這些家長應該轉變思想認識,跟孩子共同學習,學孩子的功課或者另外學習某一門知識,以便于互相監(jiān)督檢查。

5.加強與班主任的聯(lián)系。

孩子出現(xiàn)曠課、逃學現(xiàn)象以后,家長要經常與班主任保持聯(lián)系。可以準備一個家校聯(lián)系本,由孩子、家長、老師共同填寫聯(lián)系內容。建議以孩子寫為主,像日記一樣,老師和家長寫些分析、表揚、建議的內容,可以一周寫兩三次。如果有幾個孩子群伙曠課、逃學,幾位家長應聯(lián)合起來共同商討對策,跟班主任一起研究解決,如制訂互相促進計劃,成立“上進小組”,等等,把孩子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

三、加強家校聯(lián)系帶來的變化與收獲

1.重視家庭教育的家長越來越多,主動接受家庭教育指導的比例明顯提高。據(jù)統(tǒng)計,家長到校聽課率從2006年前的不足40%上升到90%,甚至有10%左右的家庭經常是夫妻一起前來學習。

2.家庭教育觀念有了轉變,家庭教育方法明顯進步。家長們普遍認可把表揚和激勵作為教育孩子的主要方式。不少家庭還制定了家庭教育計劃,對作息、學習、出游、娛樂,以及孩子參加家務勞動都作了有序安排,注意在生活中對孩子進行教育。

3.學校教育發(fā)生了可喜變化。一是教師拓展了視野,振作了精神,增強了師德修養(yǎng),提高了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二是密切了家庭與學校、家長與老師的關系。三是辦學水平、學生成績有了明顯進步。

總之,學校構建“家校同盟”,重視了家校聯(lián)系,增強了家校教育的合力,提高了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教學管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有了合力才能促進學生進步和發(fā)展,才能構筑未成年人牢固的思想道德防線,才能實現(xiàn)家長對子女的殷切期望,有效促進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第3篇:孩子的家庭教育計劃范文

【關鍵詞】家庭教育;一致性;孩子健康成長

一、家庭教育一致性的必要性

所謂家庭教育的一致性,指的是家庭中每個成員對孩子教育的一致性,就是說對于同一件事,家庭中的每個成員對孩子要有同樣的要求,要定同樣的標準,以期達到同一個目的和同一個效果。遺憾的是,很多家庭成員在教育孩子的原則上往往不統(tǒng)一。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情況:(一)各自為政:很多家庭根本沒意識到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育理念、保持統(tǒng)一原則的重要性。每個人都覺得自己很在行,要么認為自己有經驗,要么認為自己的方法科學,或者干脆憑自己的感覺和情緒行動,隨意性很強,根本談不上教育,也談不上教育的一致性。(二)外行干預:有的家庭中,媽媽讀了很多家庭教育方面的書籍,了解了很多科學的教育方法,在教育孩子上花了很多精力,有自己的一套教育手段,可是爸爸或奶奶等其他成員卻自以為是,不但不學習而且還破壞媽媽的教育計劃。(三)逃避矛盾:有的家庭中,老人傳統(tǒng)式家長做派很足,擺出“我是你老子,老子說什么就是什么”的強勢態(tài)度,子女明明知道他們的教育方法不好,但是拗不過老人,怕說出來了,老人不高興,影響了家庭氣氛,所以只好強忍著不說。孩子是年幼的,也是無知的,像家長和老人們所說的,孩子什么也不懂。但處于這一時期的孩子,他們的一切都像是一張剛剛輔開的白紙,家長的言行,舉止及對孩子的教育要求都會寫在上面。然而,家庭成員之間的所持意見不統(tǒng)一,其教育效果可想而知,不但不能達到其目的,而且大大減少了家長的微信,孩子人格的雙面性,誰最溺愛自己,就主動找誰,誰的話對自己有利就聽誰的;教育的意見不統(tǒng)一,還會縱容孩子不合理的欲望、讓人難以忍受的壞習慣,原本要改正的缺點,卻在這不統(tǒng)一陣地的教育下掩飾掉了。這樣的教育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非常不利的。因此,家長即使有矛盾、有沖突,也要避開孩子,共同商量以求一致。

二、保持家庭教育的一致性

(一)家庭成員之間態(tài)度的一致性家庭成員在教育觀、教育措施、教育步調上應一致,不能眾說紛紜;家長只有對孩子保持一致的教育認識和要求,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在日常生活中,現(xiàn)在很多家庭出現(xiàn)了一個個“小公主”、“小皇帝”,家長們整天都圍著孩子轉。當孩子出現(xiàn)了缺點、錯誤時,家長們的行為就出現(xiàn)了不一致:不是虎爸貓媽就是虎媽貓爸,甚至虎爸虎媽遇到了嬌慣孩子的爺爺奶奶。這些不協(xié)調的教育因素不僅影響了家庭的和諧,而且不利于教育孩子,導致了一個個任性的孩子,是非不辨,只聽得進好話,容不得半點不順耳的話。因此,當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家庭成員應做到互相配合、步調一致,就算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家長之間發(fā)生分歧時,絕對不能當著孩子的面互相抱怨、指責,這種指責起不到解決問題的作用,而會降低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使孩子對家長產生失望的情緒。應當在事后尋找合適的機會,彼此之間交流探討,來表達自己的建議和意見,尋找一個真正正確的而又適合孩子的準則與規(guī)范。如果事后討論的結果與先前告訴孩子的不同,家長也應該及時向孩子道歉,并告訴孩子正確的準則,讓孩子能真正地受到教育。綜上所述,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家庭成員只有采取一致態(tài)度,家庭教育才能取得成功。(二)教育要求的前后一致性在家庭中,對孩子的要求要堅持一貫,不能朝令夕改,更不能忽寬忽嚴,以自己的情緒為轉移。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沒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而是視情況而定。今天向孩子提出要求——“要誠實”,但第二天卻又告訴孩子“老實人盡吃虧,逢人但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也許家長并沒有意識到這樣做的后果,實際上,家長這種朝令夕改的做法,甚至比家庭成員之間意見不統(tǒng)一對孩子的影響還要大,它只會弄得孩子無所適從。因此,家庭教育中父母應該明確自己的信念,清楚自己希望孩子做出什么樣的行為,發(fā)展什么樣的個性,然后,才有可能保證對孩子提出的要求前后一致。

三、保持家庭教育一致性的幾點建議

第4篇:孩子的家庭教育計劃范文

一、開放課堂,與家長共同探討適應性能力的訓練方法

我們定期邀請家長走進我們的課堂聽課,參與教學活動,讓家長了解我們的課堂教學,掌握孩子學習的狀況,和老師一起交流探討教育教學的方法。

1. 立足課堂,探討教法。每周我們都把教學內容、孩子的表現(xiàn)及教師對孩子近期的目標及要求傳達給家長,爭取家長的配合,同時定期開展課堂的展示,邀請家長走進課堂,了解教師進行基本技能教學和康復訓練的方法,從而改進自己的家庭教育模式。同時,家長也把家庭教育的經驗與教師分享交流,一起提高孩子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如在開放日《刷牙》教學活動中,我把學生和家長一起帶到宿舍,按照各個步驟一一示范,向家長展示了教孩子刷牙的具體方法。讓家長知道不僅要讓學生知道牙膏的名稱、用途、使用方法,同時還要重視一些口語、交際語的訓練。

2. 立足家庭,課后練兵。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十分注重將教學內容向課外延伸,家校合作輔導孩子完成延伸的學習內容,促進了學校與社會,學校與家庭,認知與實踐等方面的有機結合,使智障兒童在學會生活、學會做事、學會做人等方面都得到了相應的發(fā)展。

二、上門傳教,指導家長教育康復訓練的方法

家庭是孩子和父母活動的主要場所,也是孩子們學習的有效渠道。因此,我們通過“送教上門”,主動向家長匯報教育情況,與家長一起制定個別化教育計劃,指導家長開展家庭教育訓練的方法,有力貫徹了“家校合作”的理念,進一步融洽了教師與家長、學生之間的關系,提高了家庭教育水平。

1. 定期家訪,釋疑解惑。老師家訪前,首先向家長預約,立足被訪學生實際,對家訪活動進行精心準備。家訪過程中,教師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與家長交流,向家長詳細介紹孩子在學校的表現(xiàn)情況,并積極了解孩子回家后的表現(xiàn),共同商討下一步的教育方向及努力目標。同時,還就家長們在教育子女過程中碰到的一些問題進行解答,幫助家長糾正在家庭教育觀念和方法上存在的誤區(qū),指導家長正確有效地進行家庭教育。

2. 送教上門,指導教法。大多數(shù)家長對智障孩子進步的期望值太高,卻又往往教育不得法,令家長喪失了信心,也影響到孩子的訓練效果,老師的幫助是必不可少的。如訓練如何讓學生學會表達“穿鞋”,老師和家長一起帶孩子去社區(qū)休閑區(qū)走石子路,進入休閑區(qū),誘導學生把鞋子脫了,然后組織學生走石子路。學生走在硬硬的石子上如果表達“腳痛”,教師則對他們說“我穿了鞋,腳就不痛”。通過這樣一個活動讓孩子知道鞋子的功能是用來保護腳的,因此,平常要穿鞋,還知道外出的時候,參加什么活動時要換適當?shù)男?/p>

三、回歸社會,增強智障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智障孩子的教育最終目標是走向社會、融入社會、適應社會。讓孩子們把學習的知識和技能在家庭和社區(qū)生活中實踐,不僅為他們今后回歸主流社會積累了生活的經驗,更讓他們找回了共享社會幸福成果的自信。

1. 模擬家庭社區(qū)場所,讓學生體驗社區(qū)生活。我們通過學校現(xiàn)有的條件創(chuàng)設各種豐富的生活情景教室,如模擬超市、模擬醫(yī)院、家政室、美發(fā)室,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創(chuàng)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活動情境,讓學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愉快學習,在活動中操作、實驗、總結,盡可能多的獲得直接經驗。

第5篇:孩子的家庭教育計劃范文

關鍵詞:城鎮(zhèn)化;初中;德育教育;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5(C)-0000-00

我國正大力推行城鎮(zhèn)化進程,而城鎮(zhèn)化的農民卻面臨著子女德育教育問題。對于初中生來說,正處于心智變化的敏感期,因而應該關注這些學生的德育問題。鑒于此,引出本文。

1家庭教育體系科學合理化

1.1營造良好家庭教育環(huán)境,促進親子互動

家庭環(huán)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孩子的學習態(tài)度,是學校教育的基礎和補充。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能夠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信心,而不良的家庭環(huán)境則會造成學生厭煩學習,出現(xiàn)逆反心理。家庭的完整及父母的關心和愛護是良好家庭環(huán)境的基本要求,這對學生特別是初中生的性格、習慣、品行的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所以,對于家中的初中生來說,城鎮(zhèn)化的農民父母想要擔負起對期家庭教育的責任就必須調整好自身的轉型情況。父母要認清自身教養(yǎng)行為對孩子影響程度,同時還要提高教養(yǎng)方式的科學性。

近年來,外出務工已是許多家庭的必然選擇,但為了保證孩子最佳教育時期-初中期(青春敏感期)不被耽誤,應盡量保證父母有一方留在家中或者到離家較近的城市務工,最大限度的保障家庭的完整性,及時了解孩子在校的學習、生活和心理狀況,加強與孩子的溝通。

1.2應樹立正確的子女教育觀,做好家長職責

子女的學習動機和興趣會受到父母觀念的直接影響,而子女的心理負擔直接來源于其父母的期望。如果父母的期望過高且不切實際,子女會產生消極心理,長此以往,最壞的情況則是其失去信心不求上進。同時,家長期望過高,也容易產生不良情緒,從而影響其對孩子的教育方式。這樣以來,不但會讓家長失去耐心,也對親子關系有極為不好的影響,從而導致家庭教育的失敗。由此可知,形成科學的家庭教育觀念對家長或監(jiān)護人而言至關重要。首先擺正心態(tài),不以成績衡量子女,注重孩子的全面發(fā)展;其次樹立合理可行的家庭教育目標,充分觀察孩子的綜合能力,給孩子制定有能力實現(xiàn)的目標,從而提高其自信心、激發(fā)學習熱情。最后采用正確的教育方法,通過說服教育、貪心溝通、體貼諒解及鼓勵表揚等,讓子女能夠很快理解和接受??偠灾?,父母將對子女的愛與其教育方式相結合,就是對子女最佳的教育。

2進一步優(yōu)化管理過程

學校教育的意義在于讓孩子在其能夠受到良好教育的時期而有所獲,感知人生幸福。所以,在對城鎮(zhèn)化進程下初中生德育教育的過程中,學校的教育不能單一的以升學為目的,而是要為孩子的未來發(fā)展打下基礎,讓他們在學習知識的同時,也能夠健康成長。

2.1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辦學理念

學校作為孩子離開家庭后的主要社會化場所,就需要充分重視和發(fā)揮學校教育的作用和優(yōu)勢,主要從以下幾方面考慮:

首先,結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關注學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與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相結合,設置適宜的課程安排,在教學中注重因材施教,從而不但讓學生獲得一定的生存技能和相關技術知識,還能提高其思想意識。

其次,有針對性的制定適合城鎮(zhèn)化農民子女的教育計劃,通過建立這部分子女的信息卡(檔案),充分掌握他們的基本情況。同時,完善學校的寄宿制度,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和教師的教育與管理職能,讓留守學生的寄宿需求得到充分的滿足。同時,學校要關注城鎮(zhèn)化農民子女教育情況,動態(tài)關注孩子們的心理變化動態(tài),從而實現(xiàn)孩子們學習與心理的并駕齊驅。

再次,要平衡思想教育與情感教育的課程安排,以班級為單位定期對城鎮(zhèn)化農民子女開展教育,著重針對這部分子女的品德、心理方面的問題,通過心理老師的進一步增加,心理輔導教育課程的進一步開設,幫助他們走出困境。此外,學校需結合自身辦學條件,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吸引這些學生參加文明健康的活動,引導學生加強自我教育能力、自主意識和獨立生活能力,促使他們盡快適應新環(huán)境,增加與其他人的聯(lián)系,融入新集體。

當前,城鎮(zhèn)化農民家庭存在較多問題,這就要求學校能夠擔負起指導家庭教育的角色。因而學校應該多給家長提供培訓的機會,從而給教師和家長提供溝通交流的機會,進而更好的了解學生,幫助家長在家庭德育中的主導作用發(fā)揮的淋漓盡致,并積極與學校的安排做好配合,從而建立起一套合理的學校影響家庭的教育管理機制,進而幫助學生特別是初中生提供一個合理的教育氛圍。

2.2城鎮(zhèn)化農民子女的自我教育和管理有待進一步加強

城鎮(zhèn)化進程推進的過程中,城鎮(zhèn)化農民面臨著諸多方面的改變,而家庭教育這類傳統(tǒng)約束力正在變弱,與此同時,學校教育和社會各界對這部分農子女問題的關注度也處于初級階段。由此可見,城鎮(zhèn)化農民子女的成長教育需要更多的關心和探索。那么,怎么樣將這一問題加以解決呢,思路主要有兩點,一點是尋求新的辦法和解決策略;另一點是從加強學生自律能力方面進行入手,通過各方的努力,為這些城鎮(zhèn)化農民子女的健康成長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

然而,內因是推動事物變化的根本。對于推動城鎮(zhèn)化初中農民子女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改變現(xiàn)有教育現(xiàn)狀的內因則是要通過樹立其自我教育觀念、培養(yǎng)自我管理能力,最終提高其自立、自理、自控的能力。首先要求德育工作者要充分發(fā)揮主導作用,逐漸培養(yǎng)初中生的自我學習能力,提高學生辨別是非的能力,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能夠自發(fā)遠離和抵御不良的社會風氣。其次,德育工作者要維護學生自尊,鼓勵學生參與德育過程,并促使學生形成自主、自教、自強、自治、自學、自理等行為習慣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再者,德育工作者要對后進、叛逆學生進行疏導,給予較多的關心,用真情和行為給學生以人文的感化,提高城鎮(zhèn)化農民子女自我意識的覺醒,讓其具備自我教育的能力。這樣以來,我們制定的具有創(chuàng)新性的相關制度才會更加容易有力的實現(xiàn),而對制定的政策法規(guī)實施起來也更加方便、快捷!

綜上所述,當前情況下城鎮(zhèn)化背景下的初中德育教育工作需要更加深入的探索,因勢利導地使用一些新的德育方法。此外,也要求教師在加強理論學習的同時,根據(jù)城鎮(zhèn)化農民子女的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德育內容,通過不斷的實踐豐富和完善德育方法。

參考文獻

第6篇:孩子的家庭教育計劃范文

關鍵詞:學校教育 德育管理 家庭教育 社會教育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3)05(c)-0223-02

無論是哲人還是普通人,無論是富人還是窮人,其生活均無法脫離社會獨立存在,而道德作為協(xié)調人與人、人與社會和諧關系的行為規(guī)范,也離不開生活的補養(yǎng)。因此,中學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狀況對其進行引導和教育,推進學生融入到社會中,并從社會中汲取生活經驗,以輔助學生更好的成長。

1 中學德育管理存在的問題

1.1 德育效果不明顯

中學的活動形式單一;與實際生活聯(lián)系不緊密,與實際脫節(jié);說教色彩較濃,形式呆板單調;單純的空洞說教,不能向我們展示鮮明的例子等。從以上情況說明中學已經開始重視學生的自我教育和體驗式教育模式的建立,但是教育的內容和方式仍和學生的實際和期望存在一定的差距,缺乏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1.2 德育評價理想化

由于缺乏對學生身心特點的動態(tài)掌握以及缺少對平時德育工作的檢查和調整,就容易導致我們在制定中學德育目標以及進行德育評價時,存在著理想化的傾向。德育目標要求過高,超越了社會發(fā)展階段和青少年的身心發(fā)展水平,有時德育目標伴隨著政治風潮的變化而變化,從而也容易導致德育評價理想化。這樣的目標和評價必然使人感到無法遵循而難以實現(xiàn),有時甚至帶來一些不良后果。由于德育的階段性目標和評價不明顯,沒有相應的評價措施,還常會犯“成績好就等于品德好”和憑經驗、憑直觀印象的評價偏向。教學成績上,對教學成績的考核自然成為對教師、班主任考核的主要內容,重智育輕德育、重教學輕實踐的現(xiàn)象普遍存在。

1.3 德育管理體制尚需進一步完善

多數(shù)中學已比較重視中學德育管理體制的建立和完善。但是我們在工作和訪談中仍了解到,如何使比較健全的德育管理體制進行良性運轉,如何把校內參與德育管理的各種人員組織起來,建立合理的機構,依靠一定的機制來協(xié)調德育機構之間、機構與德育工作者之間的關系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問題。

1.4 學生在德育管理中的主體性地位尚未顯現(xiàn)

中學德育管理者以學生為本的理念尚需建立,充分發(fā)揮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制度不建全,德育實效性不強。

2 我國中學德育管理具有可行性的對策

2.1 家庭教育、中學教育及社會教育相結合教育的必要性

筆者認為,穩(wěn)定的教育聯(lián)手網(wǎng)絡對孩子的發(fā)展至關重要,因此,需采取下述有效方式構建穩(wěn)定的教育聯(lián)手網(wǎng)絡。首先,制定和實施班主任家訪制。即班主任教師可利用放學時間或節(jié)假日對學生進行家訪,了解學生的家庭教育狀況,家訪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家長的思想觀念、家長的受教育程度、家長對孩子采取的教育管理方法、家庭的環(huán)境等,并依據(jù)所掌握的調查信息為家長制作一份家庭教育計劃;其次,定期組織召開家長會。通過召開家長會,一方面能夠使學生家長及時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況;另一方面能夠開展對學生家長的培訓和再教育,使每位家長均能夠深刻的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促使其積極自主的參與到家庭教育中來。除此之外,家長會給各位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提供了有效平臺,各位家長可借此機會互相學習家庭教育方法和理念,及時發(fā)現(xiàn)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及時予以改正。綜上兩方面將能夠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穩(wěn)定的家庭環(huán)境,為學生高效率學習,身心健康成長均起著重要的作用。

2.2 校外德育教育配合策略

校外人員參與德育。傳統(tǒng)理論背景下,課堂即為師生開展相關活動的場所,絕對不允許校外人員進入課堂。同時,諸多優(yōu)秀教師投入大量的精力思考如何高效率運用教材,使學生健康快速成長等問題,卻忽略了教材內容的實質,絕大多數(shù)教材內容都來源于生活,若能夠從生活中選取部分高素質的校外人員進入課堂,并組織召開講座活動,以此將有助于使學生更容易理解人生意義、人生價值及人生幸福,從而真正意義上達到中學德育的預期目標。

社區(qū)教育是新時期教育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該產物也是中學德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學逐漸認識到社區(qū)教育的重要性,以至于積極聯(lián)合附近的一些單位,成立社區(qū)教育委員會,并由社區(qū)教育委員會承擔組織德育活動的職能??偨Y來說,社區(qū)教育的德育職能主要體現(xiàn)在四大方面:

第一,社區(qū)教育為德育合力的形成提供了驅動力。在社區(qū)教育委員會的輔助下,中學既能夠更好的制定和執(zhí)行德育工作計劃,又能夠明確自身的德育要求,為多層次、全方位教育活動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第二,充分利用社區(qū)教育優(yōu)勢拓寬德育途徑,推進中學德育由封閉逐漸趨于開放發(fā)展。一是經常性組織社區(qū)實踐活動,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不斷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二是與社區(qū)教育協(xié)作單位建立實踐教育基地,增強學生服務意識;三是社區(qū)教育委員會可招募本區(qū)知名英模人士,并將其提供給中學,以便中學以其為例教育學生。

第三,開展社區(qū)教育能夠豐富德育內容。通過開展社會實踐教育活動,一定程度上規(guī)避了社會中消極因素的影響,豐富了中學德育內容,充分激發(fā)了學生參與德育活動的積極性、能動性。

第四,通過開展社區(qū)教育有助于優(yōu)化中學教育的外部環(huán)境。社區(qū)教育委員會能夠調動學生家長和社會成員的力量為中學構建良好的育人環(huán)境,將社會中因不穩(wěn)定因素而產生的負面影響的破壞性控制在最低水平。

2.3 校內德育管理策略

第7篇:孩子的家庭教育計劃范文

關鍵詞:校外教育 溝通 技巧

校外教育有別于學校教育,它教育對象參與的自主性、教育形式的多樣性、教育內容的綜合性等特點決定了它更能通過各種寓教于樂的活動促進青少年優(yōu)良品德的形成。我們教育工作者常說,如果我們培養(yǎng)的學生科學文化素質不合格就是次品,如果心理素質不合格就是殘品,如果思想道德素質不合格就是危險品。由次可見,學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而學生的思想通常利用其言語行動這個渠道來表達,如果老師或家長關閉了這個通道,我們將無法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無法體會到孩子的真實感受,從而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產生不理影響。

1.校外教育的重要性

1.1傳播課外知識,提供實踐場所。校外教育具有明確的教育目標,通過向學生進行正面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引導,對來自社會的影響進行科學合理的整合和選擇,并滲透到知識技能、文化娛樂、生活情趣等各個領域,通過向青少年進行課堂以外的知識和技能的啟迪與訓練,把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目標化解到課余時間,貫穿于家庭和孩子因志趣相同所組成的群體活動中,為廣大青少年學生提供一個逐步社會化的實踐場所。

1.2與校內教育互為補充。學校教育所固有的局限性制約著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校外教育則是以活動為載體,注重培養(yǎng)興趣,寓教育于系列活動之中,使受教育者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教益。

1.3為家庭教育提供有力的支持。當前人民的生活節(jié)奏越來越快,很多家長都忙于工作,許多孩子都選擇住校或是看護班,家長的良好愿望很難通過家庭教育來實現(xiàn),這給實施家庭教育帶來的壓力越來越大。因此,借助社會力量來教育子女已成為家長的強烈的教育需求。校外教育能使家庭的教育計劃得以滿足和科學實現(xiàn),從而提高家庭教育的整體水平。

1.4培養(yǎng)孩子的集體觀念,提高綜合素質?,F(xiàn)在大都是獨生子女,平時嬌生慣養(yǎng),缺少集體觀念與團隊意識,這對良好性格的養(yǎng)成和人的全面發(fā)展是極為不利的。還有孩子僅僅通過學校課堂上獲取的一點知識是遠遠不夠的,素質教育需要從各方面去獲取知識,培養(yǎng)多方面的技能,參加多方面的實踐,鍛煉和提高多方面的能力,否則就有被社會淘汰的危險。青少年校外教育從趨勢上看,將成為必須接受的教育。

2.兒童在交往方面的心理特征

社會上人們通過相互間的交往、溝通,可以獲取正確合理的社會知識經驗,同時獲得生活學習的朋友,獲得困難時的支持幫助者。而如果缺乏正常交往,就會使人無法滿足依戀感,內心苦悶而無法宣泄和排除,影響了兒童正常的人際交往與心理需求,對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是有害的。目前大多數(shù)的兒童為獨生子女,他們在家庭交往的對象多為成人,在這種不協(xié)調的交往中,孩子常常是在“以自我為中心”的“順境”下生活的,因此,學生普遍存在著較任性、固執(zhí)、依賴性強的特點。當他們進入一個新的集體后,在集體中的位置已改變,但仍然以自我為中心去與人交往,因而在與他人交往中常常是唯我獨尊,不能善解人意;遇到困難不能克服,也不想克服,缺乏自信心,從而致使小學生不能也不會與人正常交往。在與他人接觸中常出現(xiàn)過重的恐懼感,過強的防范心理,其結果是封閉自己。在這個時期,兒童想尋找一個公正的代表,希望得到理解與關愛,如果此時的公正人不能以熱情的態(tài)度給予指導幫助,會有一種壓抑感,產生消極情緒,導致家庭關系緊張,師生關系淡漠。加重人際交往的焦慮感。

3.與兒童有效溝通的方法

3.1尊重兒童,建立民主、平等的對話關系。首先要尊重兒童的表達自己的意見,不僅表達可接受的、安全的話題,而且要允許討論、爭論。這對孩子的發(fā)展是至關重要的因素。它可以建立孩子良好的自我形象、自信心,讓他知道一個小孩說的話和做的事都不是無關緊要的。就社交談話而言.他可以體會到小孩子的權利是什么,社會允許的限度又是什么。對話是師生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相互關愛的心靈溝通,是師生共同尋求真理,相互幫助,相互促進的過程。

3.2要重視與兒童活動中的情感交流。老師與兒童之間積極的情感關系會促進兒童的自律以及人際關系能力的發(fā)展:教師對兒童的熱情、敏感及有回應的互動有助于兒童形成一種安全和積極的自我感。彼此間的情感交流以及由此產生的心理氛圍是促進積極互動的必要條件,在積極的情感氛圍內,兒童容易產生被支持感,互動動機更強,效果也更好。和兒童的有效互動需要和幼兒有心靈上的共鳴,需要教師的言語,行為被幼兒真正地理解、接受、呼應甚至欣賞。

3.3不要否認孩子的體會。不要駁斥他的感受,不要貶低他的主張,不要污蔑他的人格,不要懷疑他的經歷。有這樣一個案例:在一個游泳池里,羅伯特拒絕跳入水中:“水太涼了。我覺得不是很舒服?!彼母赣H回答說:“水溫正好,是你沒有勇氣,膽子小得像兔子,性格軟弱。”我們在與孩子參加實踐活動時,當孩子說出他們真實的感受時,不要像羅伯特的父親一樣否認孩子的看法,貶低他的人格,這樣的話語往往更激起孩子的抵觸情緒。

3.4 增加對孩子的信任感。英國教育家斯賓塞說過,當孩子感到被愛、被信任,奇跡不久就會出現(xiàn)在你眼前。在與孩子參加活動的時候,給予孩子信任感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他總是渴望得到成人的賞識、贊賞、尊重、信任來肯定自我,發(fā)展自我。如果我們處處不信任孩子,孩子往往會感到沮喪,從而產生消極的心理。如果我們總是對孩子說:“去做吧,我相信你能行!”“我相信你能夠安排好時間!”“我相信你會把這件事情做好?!边@種信任使孩子的內心感到非常愉悅,他的能力得到了肯定,他的自信就會樹立起來,他們在接受知識鍛煉能力也更加積極。

校外活動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在此環(huán)境中我們若能尊重兒童、相信兒童、體味兒童的感受,運用有效的方法與兒童溝通,有利于他們樹立良好的思想品格,形成健全的人格,有利于更好的學習來源于社會的更多的知識,鍛煉能力,使其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陳.與孩子溝通各有妙招[J].家長,2006年Z2期

第8篇:孩子的家庭教育計劃范文

[關鍵詞]青少年犯罪 家庭誘因 對策

青少年是人生中從幼稚走向成熟的一個階段。該年齡段一般在7歲到25歲之間。在這個階段,由于青少年的生理特點以及對社會的認知能力的局限性,還沒有形成成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極易受到社會上一些不良因素的影響。對事物的認識產生偏激,最終走上犯罪道路。近年來,青少年犯罪率呈攀升趨勢,這促使我們不得不探尋導致青少年犯罪的根源,從而從根本上尋求預防青少年犯罪的對策。

一、青少年犯罪的家庭誘因分析

古人有句名言: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人是群居動物,人在與社會不斷融合的過程中,會深受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因此要探究青少年違法犯罪的原因,必須從他所處的社會生活環(huán)境中尋找原因。家庭是社會的一部分,家庭對青少年生活技能的掌握、生活方式的形成、社會角色的培養(yǎng)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有調查顯示,大多數(shù)犯罪青少年的家庭都存在問題,這些家庭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

1 1父母的家庭教育觀念淡薄

有的父母認為他們的責任就是滿足孩子的物質需要,子女的教育問題應該由教育機構來完成,從而疏于對子女的家庭教育。還有的父母由于生計原因外出打工,將子女留在家里由爺爺奶奶照顧,青少年過早的開始生活自理。在得不到家長的關愛和正確引導的情況下,往往變得自私、冷漠、缺乏愛心、缺乏責任感,一旦結交到社會上的不良之徒就可能走上犯罪道路.

1.2家庭教育極端嚴厲

很多父母以“棒打出孝子”為指導思想來教育子女。只要發(fā)現(xiàn)孩子有錯誤,就開始打罵,造成孩子和父母感情破裂,形成對立情緒。有的孩子在心理上視父母為敵人,自己離家出走在社會上流浪,性格逐漸扭曲,有的在教唆犯的引誘、威脅下,墮落成罪犯。某城市1983年曾對408名少年罪犯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棍棒之下的少年犯罪率最高,在被調查的408名犯罪青少年中,84%的青少年在家庭中受棍棒管教。其中,常挨母親打的有48人.常挨父親打的有156人,既挨父親又挨母親打的有141人。在這種粗暴的家庭環(huán)境中成長起來的青少年往往情緒不穩(wěn)、殘暴、缺乏同情心,并且會形成用暴力解決問題的意識。 1j過于溺愛 對子女過于溺愛是青少年犯罪的又一重要誘因。一般隋況下,現(xiàn)在每個家庭只能生育一個子女,有些父母對子女的寵愛就變得沒有原則了。法國教育家盧梭曾說過:“你知道用什么辦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過分的溺愛不利于青少年形成社會所希望的性格取向,他們無法適應競爭化的社會,反而在欲望無法滿足的情況下,實施違法犯罪。 1.4家庭結構不穩(wěn)固 父母離異、再婚、分居或亡故等都是導致家庭結構不穩(wěn)固的因素。殘缺家庭中的青少年,由于缺少家庭的溫暖和應有的關心,他們很可能在社會上去尋找朋友的慰藉,他們也容易成為違法犯罪團伙獵取的對象,受到引誘、教唆,參與違法犯罪活動。另一方面,此類青少年往往心情憂郁、精神空虛,很可能沉溺于黃色書刊、錄像以及網(wǎng)絡中,甚至吸毒、酗酒、性放縱等。我國學者錢曼君曾調查了70名違法犯罪青少年,發(fā)現(xiàn)父母被勞教的有11名,占15.71%。在未成年人犯罪中,近30%的群毆、搶劫、都與酗酒有關,很多未成年人在犯罪之前還喝酒壯膽。另外,近50%的未成年人犯罪,是酒精直接誘發(fā)的。

1.5父母的示范作用出現(xiàn)偏失

父母不注重自身的修養(yǎng),沉溺于麻將桌、歌舞廳等娛樂場所,甚至有的父母用自己在商場上拼殺的“經驗”教育子女,使子女自幼形成了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的思想,只顧滿足自己的個人私利,置他人利益與社會利益于不顧,當自己的欲望得不到滿足的時候,選擇犯罪這種最快捷的方式來取得財富就成了他們的必然選擇。

2.營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預防青少年犯罪

在對可能引發(fā)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原因進行分析的同時應該意識到,以上任何單一因素都不會成為導致青少年犯罪的直接原因.但家庭因素與不良社會因素的不正常結合卻會使青少年犯罪成為必然。因此防止家庭與社會不良因素共同作用對青少年產生不良影響,切斷家庭不良因素與社會不良因素直接結合的最有效手段就是致力于家庭環(huán)境的改善。

第一,父母要加強自身的學習和修養(yǎng)。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會對子女產生無形的影響力。家長要不斷提高文化素質和法制觀念,同時要加強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以正確的道德觀去影響、教育子女,提高識別善與惡、美與丑、榮與恥、真與偽等鑒別能力,逐漸學會識別和自覺抵制違法犯罪行為。 第二,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我們不能期望所有的父母都成為教育專家,但我們應要求所有的父母在對待子女問題上都是充滿愛心和耐心的,并且讓這種愛心能夠被子女真切地感受到。“望子成龍,望女成風”是每一個為人父母的心愿,但限于青少年自身因素、教育因素、生活環(huán)境因素、基因因素等諸多因素的影響,青少年的學習發(fā)展狀況不可能相同,這就要求父母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念,根據(jù)孩子的特點、喜好制定教育計劃,給子女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的成長環(huán)境,一個自由發(fā)展的空間。 第三,培養(yǎng)青少年的愛心和社會責任感。缺乏愛心和社會責任感是當代獨生子女易于出現(xiàn)的性格弱點。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首先要保持家庭內部的和睦相處,父母對長輩的尊敬、關愛以及父母之間的互相尊重會對子女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父母與子女之間要經常溝通與交流,培養(yǎng)子女的社會道德觀念,培養(yǎng)子女對社會主流觀念的認同感,對子女在成長中出現(xiàn)的各種情況要及時的發(fā)現(xiàn),并采取正確的方式加以引導,將不好的苗頭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既教育了子女、又使子女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親情的可貴。

第9篇:孩子的家庭教育計劃范文

一、發(fā)揮榜樣作用引導兒童正確對待挫折

兒童模仿性強,可塑性強。所以作為家長應以身示教,時時處處做孩子的好榜樣,在自己遇到挫折時,就應正確對待,積極應對,并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教會孩子如何應對。同時,家長平常還應加強學習和觀察,注意把孩子的同齡伙伴中的好榜樣及時地介紹給孩子,從而使他們從鮮活的生活事例中受到教益,獲得如何應對挫折的經驗。

二、善于與兒童溝通,共同戰(zhàn)勝挫折

兒童心理專家告訴我們,當兒童遇到挫折時,一般會產生悲觀、失望、退縮、敏感等心理。面對這種情況,家長首先要與孩子溝通,朋友般地傾聽其傾訴;然后幫助其正確歸因,引導他們敢于正視自己,能客觀地評價自我。在了解自我能力的基礎上,樹立較強的自信心,并創(chuàng)設機會讓其體驗或回憶成功的經歷,塑造良好的心理品質,從而使他們能坦然地面對學習和生活中的順境和逆境,真正做到在順境中不盲目得意,在逆境中不唉聲嘆氣,形成堅強的意志、持之以恒的精神,提高抗挫折的能力。

三、應把挫折教育列入學校教育計劃

我們知道,家庭教育對人的意志力的培養(yǎng)和良好個性的形成有十分重要的影響。其實,學校作為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進行系統(tǒng)教育的專門機構,它比家庭教育更完善,所產生的影響也更深遠。因此,學校是對兒童進行挫折教育的重要場所,應將挫折教育納入教學計劃,從而有計劃、有目的地對兒童進行挫折教育。

四、開設專門的挫折教育課程

專門的挫折教育課程具有系統(tǒng)性、全面性和針對性,通過教學計劃的實施,挫折教育就變成了一項有計劃、有目的的教育活動。我們可以從認知、情感、行為等多方面對孩子進行培養(yǎng)。在認知上,讓兒童正確理解挫折,以使兒童認識到挫折是客觀存在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在情感上,讓兒童充分體驗挫折,消除兒童對挫折的害怕心理;在行為上,教兒童掌握戰(zhàn)勝挫折的有效方法,形成兒童正確的反應方式,通過知、情、意、行的系統(tǒng)培養(yǎng)和訓練,使兒童成為一個勇敢堅強的人。

五、開展挫折游戲與競賽

挫折教育課程應與游戲、競賽結合起來。因為游戲和競賽是兒童最喜歡的活動,開展挫折游戲和競賽活動,容易讓兒童接受和掌握戰(zhàn)勝挫折的方法。例如,在進行角色扮演的游戲時,有計劃地安排兒童分別扮演人際沖突中排斥和被排斥的角色,讓他們體會不同的心理感受。老師在指導兒童活動的過程中,幫助他們分析沖突產生的原因并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六、開展?jié)B透教育

除了專門課程和游戲競賽之外,還要把挫折教育滲透到幼兒園及學校的各科教學之中,如語言、算術、常識、美術、音樂、體育等科目都蘊涵著豐富的挫折教育因素,要善于發(fā)掘并加以運用。

七、給予兒童適當?shù)摹傲有源碳ぁ?/p>

在兒童的生活、學習活動中,可適當利用一些現(xiàn)實情境給兒童以“劣性刺激”,所謂“劣性刺激”是指令兒童不快或不舒服的外界刺激,如饑餓、勞累、困難、批評、懲罰等。適當?shù)鼐芙^給予兒童所喜歡的東西、讓其感受饑餓、對經常獲得表揚的兒童不失時機地給予批評,都可使兒童體驗到許多事情并非總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這可克服兒童的自我中心傾向,使兒童認識到挫折的客觀存在性。但要注意,“劣性刺激”的使用要恰當,要適時。例如兒童在進行某些創(chuàng)造性的嘗試時,若成人給予負面刺激,可能會挫傷兒童嘗試和學習的積極性。

八、挫折教育應引起全社會的關注

挫折教育是一個重要的教育問題,對兒童進行挫折教育是全社會的任務。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的發(fā)展,更多的農村逐漸城市化,挫折教育問題就越顯得重要。因此,我們必須建立起從中央到地方、從城市到農村、從家庭到學校、從學校到社會、從學校教育到各行各業(yè)都關心和參與的全方位挫折教育網(wǎng)絡,以便對兒童進行全方位的挫折教育。這樣,一個有利于新世紀人才培養(yǎng)的良好社會氛圍才能形成,新世紀的兒童也才能健康順利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