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案例范文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案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長方體的認識教學案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案例

第1篇:長方體的認識教學案例范文

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評價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過程和結果,激勵學生學習和改進教師教學?!庇纱丝梢姡跀?shù)學評價中,我們不僅要對學生的學習結果進行評價,還要對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評價。但是,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重視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忽略了學習過程的評價,這是一種錯誤的評價觀。所以,我們要重視學習過程的評價,以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數(shù)學。下面,筆者就結合蘇教版小學五年級下冊“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的教學來談一談如何開展過程性評價。

【教學片斷一】

教師給每一個學習小組分發(fā)了若干個長方體與正方體,讓學生說一說哪些是長方體,哪些是正方體,并把它們進行分類。

師:同學們已經把這些長方體與正方體進行了分類。你們再觀察一下這些長方體與正方體,發(fā)現(xiàn)了什么?

生1:我發(fā)現(xiàn)長方體與正方體都有6個面。

生2:我也發(fā)現(xiàn)了這一點。

師:不錯,你們的發(fā)現(xiàn)很正確。

生3:我還發(fā)現(xiàn),長方體與正方體都有12條邊,有8個頂點,每條頂點都是向三個方向射出三個邊來。

師:沒想到你一下子發(fā)現(xiàn)了這么多,看來你的觀察是非常認真仔細的。這12條邊我們把它叫做長方體的棱,8個頂點就叫做長方體的頂點。

生4:我發(fā)現(xiàn)長方體相對的兩個面是一樣的,而正方體六個面的面積都相等。

師: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4:我量了一下,每一個長方體都有4條棱長度是一樣的,而相對的兩個面的長與寬是一樣的,所以它們面積是相等的。正方體的每一條棱長都相等,所以6個面的面積也一定是相等的。

師:嗯,你是一個有心的孩子,除了用眼來看,還想到了用手來量,你的發(fā)現(xiàn)值得其他同學學習。

沒想到教師的一句評價后學生都爭先恐后地舉起了小手說出自己最新的發(fā)現(xiàn)……

【教學片斷二】

教師請學生用手中的小棒制作長方體與正方體,并在全班交流。

師:制作完漂亮的長方體與正方體,你又有什么發(fā)現(xiàn)?

生1:我覺得在制作時,首先要選擇3種長度的小棒,每種長度的小棒選4根,這樣才能制作出一個長方體來,而正方體選的12根小棒要一樣長。

師:你能在制作之前先思考如何選材,如何制作,說明你是一個肯思考的學生,你真棒。

生2:我發(fā)現(xiàn)長方體與正方體唯一的區(qū)別是正方體六個面都一樣,而長方體最多有四個面是一樣的。

師:你能從所制作的長方體與正方體中發(fā)現(xiàn)問題,非常了不起。

生3:通過制作的長方體與正方體,我想我家的糖果盒是長方體,教師講臺上的粉筆盒是正方體。

師:能列舉生活中遇到的長方體與正方體,說明你是一個熱愛生活的好孩子。

生4:我來總結一下吧,長方體與正方體都有6個面、8個頂點、12條棱,長方體相對的兩個面一樣,而正方體六個面都一樣,長方體中最少有4條棱長是相等的,而正方體中12條棱長都相等。

師:你能從別的同學發(fā)言中受到啟發(fā),并作出總結,真是一個認真聽講、積極思考、善于總結的孩子。大家還有什么發(fā)現(xiàn)?

……

在本案例的教學中,教師非常注意對學生的評價。從總體上來看,該教師在課堂上充分地激發(fā)了學生的潛能,再貫穿恰如其分的評價,使學生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提升。所以,在進行過程性評價時,應把握好以下三點。

一、創(chuàng)設和諧環(huán)境,讓學生樂于評價

學生只有在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環(huán)境中,才能積極思考,勇于發(fā)言,才能樂于接受教師的評價。就像教學案例中那樣,教師一直為學生的發(fā)言營造一種平等的師生關系,讓學生在一種和諧氛圍中進行互動,學生就容易接受,也容易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與探索的積極性。

二、抓住有效時機,讓學生融入評價

教師在進行過程性評價時,要及時把握好時機。如果時機把握好了,那么評價作用就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好比教學案例中,教師能抓住幾個有效的時機對學生的發(fā)言進行及時補充與評價,使學生對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特征有了更清楚的了解,達到了強化學生對長方體與正方體知識的理解,突破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所以,評價只有做到了適時,才能讓評價真正起到激勵與引導的作用。

三、實行區(qū)別對待,讓學生享受評價

不同的學生,他們對知識的理解角度不同,認知程度也不同。教師在實施過程性評價時,要做到區(qū)別對待,可以對學生的學習精神與態(tài)度進行評價,也可以對學生的學習成果進行評價??傊痪湓挘寣W生在評價過程中有一種享受的感覺。就像教學片斷二中,教師能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回答,從中尋找閃光點,然后給予積極肯定的評價,在評價中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心與愛護。這樣,既能促進學生有效學習,又可以改善教師的教學。

第2篇:長方體的認識教學案例范文

1.試錯法的含義

試錯法是經典的建立在以經驗積累為基礎的學習方法,作為種探索性質的學習過程,其基本過程是猜想和反駁,目的是為了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找到準確的方法和思路:猜測是建立在原有知識儲備基礎之上的發(fā)現(xiàn)問題的必要過程,有利于拓展思路;反駁是尋找反例猜想,同時也是檢驗和改正猜想的實踐過程,最終目的是結論的豐富性和準確性。

2.試錯法與PBL教學法的結合

PBL教學法是基于問題導向下的教學方法。與試錯法的共同點是兩者框架相同,是從解決問題,驗證錯誤的角度出發(fā)。試錯法的課程試用范圍很廣,傳統(tǒng)以實驗的應用為主,在與創(chuàng)新思維相關的設計類課程亟待推廣。

以環(huán)境設計專業(yè)主干課程3D MAX為例,進行試錯法教學方法的驗證和實踐,采用比較法對兩個班級進行授課。3D MAX建模基本過程涵蓋線性,多邊形和線轉體三種建模的40種命令,同時這些命令之間按照不同的建模思路可以相互交替使用,在建模過程中錯誤的邏輯思路或者命令會導致建模失敗??傊?,試錯法在強調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等方面適用于3D MAX課程教學實踐,同時也與PBL教學法的一般特征不謀而合。

3.試錯法將PBL教學法的問題產生過程搬到課堂上

盡管PBL教學法在國內目前進行過很多教學案例的實踐,但仍舊被發(fā)現(xiàn)使用過程中的問題:目前搬照PBL教學法的教學案例僅限于某

學科,缺少跨學科的、系統(tǒng)的且能夠適應我國教育教學現(xiàn)狀和學生實際的改良方法,此外在實際教學中的運作也會產生很多問題。

試錯法的目的是用來彌補PBL教學法中的核心――發(fā)現(xiàn)問題的方法,能夠將PBL教學法中小組合作調動學生自主性、積極性集中在課上進行,提高問題的質量,是PBL教學法行之有效的關鍵。

試錯法在教學示范中的一般過程

試錯法應用在教學方法上的一般過程與假說演繹法相似,但試錯法在提出問題的過程中強調假設的多種可能性,并利用逆向思維的觀點將假設――。試錯法在PBL教學法問題提出和總結階段的一般過程是:小組猜想并提出問題――一般問題組內解決問題――再次提出問題并反駁――教師總結問題并統(tǒng)一講解。

1.建模思路的常規(guī)性引導

進行一般性建模思路的引導,也就是對試錯法的第一階段理性猜想打下基礎:將涵蓋于線性、多邊形和線轉體三種建模的40種命令進行梳理,利用3D MAX最簡單的長方體進行示范,讓學生掌握并理解軟件命令與長方體點線面之間的各種可能性操作結果,為下步學生獨立進行案例建模的猜想和反駁過程打下基礎。

2.小組合作下的兩次問題匯總過程

小組合作模式的優(yōu)勢:小組合作能夠集思廣益,提升學習興趣,同時能夠節(jié)省課堂時間,提高效率。以第一階段小組內部進行問題的解決為例:個人在進行軟件操作建模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一些基礎性的操作失誤而導致建模過程中斷,這時候進行小組合作能夠直接獲取解決的辦法,這時候出現(xiàn)的不是問題,是失誤。在收集的過程中要將這些基礎性的操作失誤排除出去,避免教師在進行后期統(tǒng)一講解的過程中占用課堂教學時間。

3.問題的匯總和集中講解

教師是控制試錯法問題收集質量的關鍵,同時問題的總結也要有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難易程度既能夠照顧到大多數(shù)同學,又能夠與整體課程教學進度相融合。在3D MAX教學過程中,問題的匯總原則是按照建模的三個流程:多邊形建模――線性建模――線轉多邊形建模進行的。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同學自主地對建模的三個過程進行歸類,逐步養(yǎng)成系統(tǒng)的建模思路。

影響試錯法融入教學法的因素

1.教學案例的選擇依據(jù)

教師自身是試錯學習法的執(zhí)行者,同時也是試錯法的學習者,要先于學生進行“教”與“學”的關系轉換。教師進行試錯的過程和試錯產生的結果能夠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因此案例選擇的難易程度和案例的代表性尤為關鍵,試錯的可能性結果越多,就能夠做到有足夠的案例樣本,既能夠照顧到整體學生的認知水平,又能考慮到處于兩端的學生。

以論文中3D MAX試錯教學方法為例,案例水槽建模的一般性方法為7種,實際上在教師備課過程中,由于教師的認知基礎要高于學生,猜想的思路有18種,反駁的結果是14種正確方法。

2.課程評價標準

教學方法的實效評價標準分為兩個部分:一是整個課程進度的流暢性,根據(jù)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及時調整教學進度和教學內容,讓學生在階段學習中獲得知識。階段性學習帶來的成就感,對整個課堂學習的氛圍營造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另外方面,體現(xiàn)在課程作業(yè)的完成質量上,課程作業(yè)是課堂教學的一項總結和考核,能夠直觀的了解學生對于課程內容的總體認識。

第3篇:長方體的認識教學案例范文

關鍵詞 數(shù)學語言;精準;轉換;直觀;策略

小學數(shù)學教學語言與其他學科相比,具有明顯的學科特點,結合教材內容進行分析,可以將數(shù)學語言劃分為三種構成類型:文字、符號、圖表。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主體部分是文字語言,教材的定義和基本數(shù)學原理都以文字形式出現(xiàn),課堂教學也主要通過教師的文字語言講解,使深奧的數(shù)學知識通俗易懂;數(shù)學學科的特色和真諦是符號語言,集中體現(xiàn)了數(shù)學概念和理論的規(guī)律和總結,需要教師的形象化闡釋與翻譯;數(shù)學學科的輔和直觀性的語言構成是圖表語言,對數(shù)學邏輯關系歸類和對比,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需要教師用良好的從師素養(yǎng)給予指導,教授學生科學的觀察與思維方法。

一、文字語言務求精準,具邏輯性

文字語言是指在數(shù)學領域中,描述性和闡述性的語言表達,與生活中的文字語言相比,是數(shù)學化的自然語言,是經過嚴密的加工、限定、改造、精確化后形成的,具有特指的確定的語義。所謂精確性指語言表述的精確度和準確度都非常高,在一個概念中每個字的使用都是不能替代的,具有唯一性和特定性;字詞的順序是不可調換位置的,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因此,在專業(yè)知識方面,教師的語言一定要注意用詞精準, 符合邏輯。例如,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shù)學二年級下冊,關于“軸對稱圖形”的教學中要特別強調“軸對稱”與“對稱軸”兩個詞,因為小學生對于“軸”和“對稱”這兩個詞是第一次接觸,這兩個詞又非常抽象,對于學生來說不僅難于理解,而且容易記混。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作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來處理。首先要保證教師用詞準確,加深學生的記憶,其次要對兩個詞的語義做細致和精準的界定和區(qū)別,并通過大量的習題,讓學生在練習中分辨和內化兩者。

一位教師有這樣案例。師:請大家完整讀出這樣一句話“對稱軸是軸對稱圖形中的一條直線”,從語文的角度進行分析這句話講的是什么?“對稱軸”,直接說對稱軸是什么?“直線”。生:原來“對稱軸”是一條線!師:對,大家細看,這個句子中的“直線”,有兩個限定,一個是“軸對稱圖形中”,另一個是“一條”。師問:對稱軸存在于什么圖形中啊?學生回答“軸對稱”,教師故意再問一遍,學生再次回答“軸對稱”!學生發(fā)現(xiàn),原來“軸對稱”是形容圖形的一個形容詞。

上述教學活動,學生可以清晰的分辨出“對稱軸”和“軸對稱”的本質區(qū)別,接下來可以進行大量的練習,首先讓學生在眾多的軸對稱圖形中尋找“對稱軸”,在大量的練習中學生不僅僅能夠熟練地找出“對稱軸”,與此同時還能夠對“軸對稱圖形”建立深刻的印象。然后,再進行軸對稱圖形的區(qū)分,一切就容易多了。

通過上述的教學案例可以看出,在數(shù)學領域的專業(yè)詞匯方面,教師為了讓學生了解數(shù)學術語的準確含義,運用了生動形象的語言進行表達,以引導學生讀準句子成分的學習方式創(chuàng)新了數(shù)學課堂,學生對抽象的概念有了透徹的理解,掌握其本質,才能將概念應用到練習 當中。

二、符號語言力求轉換,具啟發(fā)性

符號語言是指在數(shù)學領域中,為了便于書寫記錄和便于清晰地表達復雜的邏輯關系而設計的簡約符號,是數(shù)學中通用的特有的“代號”?!皵?shù)學的效能來自數(shù)學符號”。通常情況下符號語言都是英文縮寫、古希臘字符和形象性的代號。

符號語言能夠便于表達和記憶,同時還能夠擴大信息承載量。筆者認為,數(shù)學符號的運用能夠短時高效地對復雜的邏輯關系進行表達,是解決數(shù)學問題的基本工具。加強符號語言與自然語言之間的相互轉換和溝通是提高教學語言表達能力的正確策略。例如,人教版義務教育教科書數(shù)學四年級上冊,關于角度大小的比較當中,首先要讓學生了解角的符號( ),然后再對其大小的比較進行教學。相關教學設計如下:1.課件出示實物,比較一下桌角、紅領巾一角、國旗一角,他們有什么共同特征?2.學生試試用“ ”來表達它們的大小。3.說一說,這些角的共性是什么?不同點在哪?角的大小應該怎么表示?4.學生自主發(fā)現(xiàn): 角的共性是“角都有兩條邊”,定義是“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做角”;角

的大小依次可以用 、 N、 表示。同時,還可以通過觀看蛇捕食比自己大得多的獵物時口腔變化的視頻,直觀地看到嘴張角的大小的變化,對數(shù)學符號“ ”的認識更為形象,更具直觀性。

以上教學設計有三個效果,一是符號語言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二是學生對數(shù)學符號的形象性有直觀的認識,三是讓科學探索類的節(jié)目走進學生的視野,引導學生在生活中認識數(shù)學。因此,對數(shù)學中的形象性符號可以通過在對自然事物的認識中找到共性,確定能夠形象表達的符號,接著用這種特定代號以自然語言簡潔地表達數(shù)學現(xiàn)象和數(shù)學問題,最后歸納總結學習方法,認識確定的數(shù)學概念,培養(yǎng)學生數(shù)學思維,從而形成自然語言與數(shù)學語言之間的有機轉換,實現(xiàn)數(shù)學語言“通俗化”,自然語言“數(shù)學化”。

三、圖表語言力求直觀,具形象性

所謂圖表語言是指應用表格和畫圖方式對于內在邏輯關系比較復雜的概念和規(guī)律進行清晰地表達。它們是數(shù)學形象思維的載體和中介,是作為信息傳遞的一種形式呈現(xiàn),并且比文字信息更直觀,是數(shù)學的一種直觀性語言。因此筆者認為,數(shù)學教學中應該力求將數(shù)學文字轉化為圖表,讓學生在形成圖表、讀懂圖表的過程中掌握圖表語言,從圖形、圖象和表格中讀出蘊含的信 息來。

1.轉化為圖。針對小學生的活潑好動樂于觀察的特點,可以將一些教材內容整合成圖表,從而有利于學生學習,尤其是對于一些需要識記的知識。例如,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教學當中,“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可以用生活中的粉筆盒、文具盒和橡皮等進行演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則可以通過圖1和圖2進行講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可以通過圖3來講解,還可以通過師生問答互動來引導學生思考,相關設計如下。教師問:“一本書可以近似看成什么立方體?”學生答“長方體?!苯處熥穯枺骸澳且晦麜??”學生回答長方體。教師繼續(xù)問:“一摞書的體積怎么算?”學生答五本書的體積和。這樣就可以將長方體的體積V=SH闡述得非常形象,也便于學生理解。

2.轉化為表

第4篇:長方體的認識教學案例范文

關鍵字:小學數(shù)學 探究式教學 思考

教學至關重要的作用就是啟迪學生思維,教師應該清楚地了解教學活動的本質,它并不是簡單的將書本知識傳授給學生,而是能夠給學生帶來思考,讓學生能夠在學習中鍛煉出自己的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增強他們自主探究、自主學習的能力,從而讓學生的整體素質得到增強,促進他們以后的全面發(fā)展。本文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對探究式教學策略進行了闡述。

完善教師的探究式教學能力

在小學階段,數(shù)學是占有重要地位的。所以,小學數(shù)學教師必須要擁有扎實的教學功底,從小就開始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增強他們的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為學生終身學習奠定基礎。要想達到上面的效果,首先就要轉變教師的教學觀念,培養(yǎng)教師探究式教學的能力。學校應該組織專門系統(tǒng)集中的教學培訓,讓所有教師都要接受探究式教學的相關的方法,組織教師參加一些探究式教學的示范課的評比活動,讓教師們在不斷地交流和討論中,逐步掌握探究式教學方法,從而促進教師教學水平和教學素質的提高。

例如:在教授長方體和正方體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實際的操作和多媒體技術相結合的方法,讓學生更加直觀清晰地感受到立體的概念,也能夠更直觀地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此外,教師在教授長方體的展開圖的時候,可以帶領學生對長方體進行拆分,將長方體的內部結構和結構都呈現(xiàn)出來,然后引導學生思考:長方體表面展開有幾條公共邊,要展開一個長方體要剪開哪幾條棱?接著讓學生自主進行探究,教師最后進行總結。通過這樣的探究式教學,不但讓學生運用了動手和動腦能力,也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進行了交流,讓學生能夠很好地進行合作學習,也促進他們自主思考和探究式思維的發(fā)展,當然這也是完善教師探究式教學能力的結果。

轉變學習模式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才是課堂的主體,課堂的所有教學活動都應該是圍繞著學生展開的。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融入探究式教學,要能夠從現(xiàn)在小學生實際的學習能力出發(fā),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夠積極參與到課堂中來,和其他同學積極交流,對于書本知識能夠積極學習和探究,把之前被動的學習模式給摒棄掉,從而更好地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高。通過對于學生學習模式的轉變,讓課堂的氛圍更加活躍,課堂效率也得到一定提高。

例如:在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授三角形面積的計算的過程時,教師可以不用開門見山地講出三角形面積的計算公式以及推導方法,而是給學生一定的學習材料,包括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的硬紙片、剪刀以及尺子,引導學生自己進行三角形面積的探究,幫助學生提高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并讓學生在探究式學習中得到樂趣,為之后的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

創(chuàng)設寬松的教學情境

小學生一般是活潑好動,對世界充滿好奇的,他們的知識儲備量相對較少,閱歷也不深。因此,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首先把握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盡量給學生營造一個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在這個環(huán)境產生想要學習的認知;同時,要能夠適時地增加課堂的活躍程度,讓學生在寬松的課堂情境下能夠更加自主地進行探究式學習,并在學習中得到樂趣。

例如:在教授“立方體和長方體特征”這個知識點時,僅僅通過書本讓學生了解這些圖形,認識和感知這些圖形是困難的,這個時候,教師就要能夠創(chuàng)造出一個適合學習這個知識點的情境,讓學生們能夠清晰地掌握長方體和立方體的相關概念。教師可以在課前準備一個不透明的袋子,里面放一些立方體和長方體形狀的物體,然后讓學生摸,并讓學生說出自己所摸的物體是什么形狀。通過這樣直觀感觸,肯定會加深對這節(jié)知識的感悟。此外,學生的積極性也會大大地提高,從而為探究式教學的進一步開展奠定了基礎。

在小學教學過程中,采用探究式教學模式,能夠培養(yǎng)出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的能力、實踐方面的能力,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體會到解決問題的樂趣,并在學習的過程中能夠總結出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為以后更好地學習奠定基礎。本文主要從完善教師的探究式教學能力、轉變學生的學習模式、創(chuàng)設寬松的教學情境等方面出發(fā),對小學數(shù)學探究式教學進行思考與闡述,從而為探究式教學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課堂中更好地運用提供參考和依據(jù)。

參考文獻

[1]岳欣云,董宏建.探究式教學的“扶”、“放”之度與層次性――由一則小學數(shù)學教學案例引發(fā)的思考[J].課程?教材?教法,2013(7).

第5篇:長方體的認識教學案例范文

在新一輪的課程改革中,小組學習的教學形式受到了格外的重視,這一學習形式有助于學生在交流、交往中學會學習、學會傾聽、學會合作。但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小組學習只是流于形式,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的無效參與居多。我們經常會看到小組學習中,能說會道、眼疾手快的學生表現(xiàn)出較高的參與積極性,而性格內向、靦腆拘謹?shù)膶W生卻沒有有效參與,還有一些根本沒有參與。面對這一現(xiàn)象,教師如何組織好學生,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全體參與,從實現(xiàn)有效的學習就十分重要了。請看以下教學案例:

案例1

在教學“統(tǒng)計”一課時,教師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統(tǒng)計班上喜歡吃哪種水果的人最多?(提供了蘋果、梨、香蕉、橘子四種水果)在小組交流中教師鼓勵學生先自己思考解決,再進行小組交流。教師參與了兩個小組的活動,并指導小組成員用自己的語言說出統(tǒng)計的方法,要求其他學生注意傾聽。

生1:可以一個一個地去問。

生2:可以用舉手的方法,讓喜歡蘋果的舉手,數(shù)一數(shù)記下來,四種水果問完了,喜歡吃哪種水果的同學最多也就知道了。

生3:我們把教室分成四塊,喜歡吃蘋果的都坐在第一塊;喜歡吃梨的都坐在第二塊;……數(shù)一數(shù)四塊的人數(shù)就好了。

生4:我想在黑板上掛上四種水果的圖片,同學們都上去摘自己喜歡吃的水果,哪種水果摘走得最多,喜歡吃這種水果的同學就最多。(一些學生被這種方法吸引住了,但對其操作表示懷疑)

生1:可以把我剛才的方案改進一步,用四種不同的符號表示……

每個學生都在發(fā)言,討論很熱烈。

案例2

教學數(shù)學教材“認識圖形”一課時,教師設計了這樣一個教學活動:每個小組準備了活動用具,有印泥、紙、鉛筆、橡皮泥等,還有長方體、正方體等立體木塊。教學伊始,教師請學生充分利用這些用具把立體各木塊的面顯示出來,先讓學生自己思考,尋找辦法,然后在小組內展開交流。活動中有的學生把長方體木塊的一個面在橡皮泥上一卡,就得到一個長方形;有的把正方體的一個面粘一下印泥,在紙上印出一個正方形;有的把紙蒙在正方體的一個面上,折出折痕,得到一個正方形;有的得出折痕后用鉛筆畫上線或在面上涂上顏色;有的把圓柱放到紙上,用鉛筆沿著底面描出一個圓形。學生在這個活動中初步體會面在體上。在交流中他們展示了各種方法,體會到方法的多樣性,學生表現(xiàn)出很高的熱情。

從案例1我們看到,學生雖然有差異,但在獨立思考前提下的小組活動,每個學生都能發(fā)揮自己的作用,每個學生都有表達和傾聽的機會,每個人的價值作用都能顯示出來。這樣給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提供了一個參與的機會,可以在參與中獲得學習的進步。在小組中每個人的智慧都發(fā)揮出來,大家共享;每個學生都對小組的學習任務有了一種責任感,而不是一種旁觀和依賴。這有利于培養(yǎng)小組成員建立平等、民主、互助的關系,使學生逐步會與他人進行合作交流。

所以,在小組學習中,教師要指導學生明確自己在小組合作中的任務,承擔起自己的責任。這個責任有兩個含義:一是明確自己的任務,在具體的活動中獨立思考,積極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與同伴交流,逐步學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義;二是注意傾聽別人的意見,積極主動地幫助別人。

新數(shù)學教材安排了許多拼圖、折紙、物體分類、實在測量等動手操作活動。案例2中教師充分利用實物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動手操作、觀察思考、交流討論的機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鼓勵每一位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數(shù)學學習的過程。在活動中學生初步體會到面在體上,在交流中體會到方法的多樣性,他們?yōu)樽约旱陌l(fā)現(xiàn)欣喜,對他人的智慧欽佩。小組中的成員面對學習情境個個入神入境,興趣盎然,這是一種發(fā)現(xiàn)的體驗,學生在合作中真正做到了有效學習。

第6篇:長方體的認識教學案例范文

[關鍵詞]小W數(shù)學 課堂教學 操作式閱讀

在數(shù)學教學中,所謂操作式閱讀就是指讓學生以操作的形式,充分地進行動手,動口,動腦的活動。這種邊動手,邊操作,邊理解題意的學習方式既符合學生認知事物的特點,還可以使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極大提升。因此,為了使學生能夠更好地把注意力集中到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需要,把操作式閱讀引入其中,從而使學生在具體操作目標的指引下,閱讀能力得到極大提升。那么,對于小學生來說,操作式閱讀應該從何入手呢?筆者認為,教師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

一、勾畫標注――邊動手邊動腦

“不動筆墨不讀書作”為一種良好的閱讀習慣,同樣適用于數(shù)學閱讀方面。因此,在學生數(shù)學閱讀的過程中,為了促進學生對數(shù)學語言的理解與掌握,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以圈一圈、畫一畫、標注出重點等操作式閱讀的方式,從中獲取有價值的或者隱性的數(shù)學信息。在這種精細的閱讀目標的引領下,學生的數(shù)學閱讀能力定然也會隨之得到極大提升。

例如,“三年級有故事書135本,二年級的故事書比三年級少50本,三年級和二年級一共有多少本故事書?”一題。對于許多類似的問題,許多學生在解決問題時都是一氣呵成,不假思索地寫下“135-50”,學生出現(xiàn)這種解題錯誤現(xiàn)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學生沒有真正理解題意,閱讀能力較差。要想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教師就要鼓勵學生采取操作式閱讀的方法,用筆在句子旁邊圈一圈,圈出數(shù)量;畫一畫,畫出關鍵句;標一標,標注特別需要注意的地方。這樣一來,在圈畫標注中,就可以明白要想求出一共有多少故事書,就要先求出二年級的故事書的數(shù)量,這樣就促進了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

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師主要以具體的習題為例子,指出了勾畫標注在學生數(shù)學閱讀方面的積極意義,這樣一來,通過勾畫標注,學生在遇到需要解決的問題時就有了路徑可循,學會了如何審題,對于提升學生數(shù)學閱讀能力奠定了基礎。

二、圖文互化――化抽象為具體

華羅庚曾經說過:“數(shù)形結合百般好,隔離分家萬事休?!痹趯W生數(shù)學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數(shù)形結合思想運用到其中,或者根據(jù)需要把圖形轉化為文字,也可根據(jù)需要把文字轉化為圖形。這樣一來,就可以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具體化、形象化,進而達到有效降低學生學習難度,提升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目的。

例如,在“把一個正方體表面積為120平方厘米的紙盒沿中間剪開,長方體的表面積增加了多少?”這類習題對于六年級學生來說極為常見,可總是有些同學遇到此類問題時感到無從下手,讀不懂題意,不會解答。在解決這類問題的時候,教師如果能引導學生進行操作式閱讀,也就是把文字描述轉化為圖形,那么,學生也就不難理解題意了。通過圖例的操作與展示,學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正方體沿中間剪開以后,多了兩個面的面積,此時,在這直觀圖例的示意下,再讓學生解決問題也就會顯得簡單容易多了。

在這個教學案例中,教師主要以學生常見的剪開、截開等常見現(xiàn)象為例子,指出了遇到此類問題時可以采取圖文互化的方法來解決,這樣就可以有效地化抽象為具體,從而有效促進學生對數(shù)學知識信息的理解,提升學生能力。

三、舉一反三――邊練習邊強化

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聯(lián)想最明顯的特征就是能夠由此及彼。在學生操作式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如果能鼓勵學生進行必要的聯(lián)想,那么就可以幫助學生把所學過的知識系統(tǒng)地梳理在一起。這樣教學,可以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逐步達到一題多解、一題多練、觸類旁通的效果,進而使學生發(fā)散思維的能力得到有效培養(yǎng)。

例如,在解決“9:00時針與分針的夾角是(##)度?!边@個數(shù)學問題不僅是考查學生對于時間的正確認識情況,而且還與學生學過的角的認識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對于學生來說,角的認識有的已經遺忘,有的有些模糊,如果教師單單讓學生就題解題,那么,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能力也很難得到提升。因此,在教學這個問題的時候,教師可以以此為例,鼓勵學生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于是,在學生理解此類例子的基礎上,教師又提供了以下例子供學生思考:6:00時針與分針夾角是( )度。12:00時針與分針夾角是( )度。3:00時針與分針夾角是( )度。這樣經過舉一反三的訓練以后,學生對于時針與分針夾角的認識定會更進一層,與此同時,學生在這種強化訓練以后,對于角的認識與認識時間也就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理解,進而使學生的數(shù)學閱讀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第7篇:長方體的認識教學案例范文

課堂上貼近兒童生活的鮮活的事件,往往最能引發(fā)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學生針對具體事件總會提出一些難以預料的“意外”問題。我們應該正視、捕捉這些“意外”,巧妙地加以引導。因為正是這些“節(jié)外之枝”,常給人帶來思維碰撞的激情,迸發(fā)出許多意想不到的“火花”。

回想剛剛結束的五年級一節(jié)幾何初步知識復習課,為了上好這節(jié)課,我花了大量的時間設計教案,設計了很多圖形(讓學生根據(jù)圖形展開空間想象)。嘗試練習時,有一道習題是求長方體的表面積(看圖計算,單位:分米),學生輕聲讀題后,一個個在本子上認真地寫起來。不久,有學生輕輕地報出了得數(shù):“長方體的表面積是250平方分米?!?/p>

“對!是250平方分米!”有學生很堅定地肯定了這個答案。漸漸地,報這得數(shù)的人越來越多。

討論時,我讓學生說解題方法,同學們得出了(5×5+5×10+5×10)×2和5×10×4+5×5×2兩種不同解法的算式。當時我認為求長方體的表面積比較抽象,學生能有第二種解法已經是挺不錯了,所以我都及時地給予肯定,正當我準備進入下一環(huán)節(jié)時,卻出現(xiàn)了如下一幕:

“老師,我還有一種方法,列式是5×5×10?!蓖蝗?,一個女同學站起來。

我打量了一下算式,馬上“明白”了。于是“點撥”她:“你是不是把題目看錯了,把求長方體的表面積錯看成求長方體的體積了?”眾多學生都點頭稱是。

“我沒弄錯!我求的是長方體的表面積?!边@個女同學大聲辯析。

我大吃一驚,心想:這怎能不錯呢!但為了保護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我靈機一動說:“你能把想法和大家說說嗎?”

“行!”她拿了一個長方體盒子,邊指邊說:“長方體的一個側面是5×10,可以看成2個5×5,4個側面就是8個5×5,上下兩個底面是2個5×5,這樣長方體表面積一共有10個5×5,即5×5×10。”

此時,我的心咯噔一沉:是啊,這位同學說的很有道理,我咋沒想到呢?她的解法不但沒錯,而且很有新意。我為她翹起了大拇指,同學們也向她投來了贊許的目光。

“老師,我也想出了一種方法,算式是5×10×5。”又有位男同學可能是受剛才那位同學的啟發(fā),好像又有了“新發(fā)現(xiàn)”。我掃視了一下這個算式,心想:“這位同學可能是根據(jù)乘法的運算定律,將5×5×10交換了一下因數(shù)的位置。其實這種解法與剛才的解法屬同一種方法?!边@時,有幾個學生也情不自禁地說了起來:“這不是運用了乘法交換律嘛!”還有些學生的眼睛一會兒看看你,一會兒又看看他,還不時地望著我,看那表情,真叫人納悶啊……

“不是這樣的,不是這樣的!”看我遲遲沒有發(fā)表意見,可使那位男同學著急了,他激動地說:“我的解法和剛才的不一樣!”

課堂發(fā)展到這里,已經和我的預設完全不一樣了,我想簡單地把結論告訴給學生,然后把學生的思路拉回到我原來設計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但是,我分明看到了許多學生眼里閃爍著光芒,他們那摩拳擦掌、躍躍欲試的神情,讓我覺得如果這時把結論告訴給他們,等于給他們潑了一瓢冷水,會澆滅他們探索的熱情,那多可惜??!于是我引導他們繼續(xù)根據(jù)這個答案去找尋解題的方法,讓同學們展開討論、猜想,讓他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過了一會兒,同學們紛紛舉手,剛才報算式的那個男同學著急地站了起來。“好,不要激動,先請你把解法和大家說說!”

只見那位同學胸有成竹地說:“我是把長方體的底面積轉化為側面積來算的,四個側面的面積是4個5×10,上下底面面積是2個5×5,合起來可看成1個5×10,這樣,長方體的表面積一共有5個5×10,所以列式為5×10×5。”頓時,教室里響起了一陣熱烈的掌聲,那位男同學的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這堂課就在學生熱烈的討論中結束了!課堂中教學預設被打亂了,教學任務也沒有完成,但課后我卻沾沾自喜。因為學生的不同見解和我的隨機應變使課堂精彩不斷,我的腦海里總是閃現(xiàn)著學生在課堂上那興致勃勃、自信滿滿的神情。這堂因“意外”而衍生的精彩課堂,讓我對生成的課堂產生了深沉的思考,我們在課堂教學中應怎樣利用“節(jié)外之枝”,來引發(fā)學生的思考,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呢?

正視“節(jié)外之枝”,注重教學預設

新課標的理念是:“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數(shù)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shù)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為了保證學生有效學習的順利進行,教師就要精心預設教學方案。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沒有預設的生成往往是盲目的,低效的,甚至是無價值的;只有課前的精心預設,才能在課堂上游刃有余,才能有高效的動態(tài)生成。教師在課前精心設計教案不是為了限制課堂上的教學生成,而是為了使這種生成更具有方向性、成效性。動態(tài)的課堂教學不僅是“教師、學生、教材”之間的信息傳遞,更是師生之間的知識共享、情感交流和心靈溝通。這就要求我們改變平常相對單一的線性設計,從“線性”走向“板塊”,從“剛性”走向“彈性”。

課堂教學過程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因此,教師在教學前不僅要廣泛的收集資料,精心設計出一套具體可行的教學方案,而且要在每個教學環(huán)節(jié)設計多個方案,以便對付各種各樣的教學“意外”事件。如上述教學案例中,前二種解法是老師預設中容易預料到的,最后兩位同學的解法是老師課前很難意料到的,所以“教學預設”要設計成幾個不同的板塊,課堂上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的需要隨時穿插、變化。這樣,在不同的環(huán)境,面對不同的學生,盡管產生的問題可能多種多樣,甚至截然不同,由于有充分的預設,教師不會手足無措,即使出現(xiàn)預設之外的情況,也能夠很快想出應對的策略,及時化解。

課堂教學是預設與生成的統(tǒng)一體。精彩的課堂生成離不開教師的精心預設,只有教師的精心“預設”,才能巧妙地為學生搭建課堂生成的平臺,讓預設與生成珠聯(lián)璧合、和諧共生;才能使一堂平淡的課呈現(xiàn)“思維碰撞、心靈溝通、情感融合”的“動態(tài)”過程。

捕捉“節(jié)外之枝”,綻放課堂精彩

現(xiàn)代教學理念認為,課堂教學不應是機械地執(zhí)行預先設定的教案,而是要關注學生在課堂中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發(fā)展進程;立足學生現(xiàn)場思路,靈動組織教學進程,真正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正如葉瀾教授所述:“課堂應是向未知方向挺進的旅程,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現(xiàn)意外的通道和美麗的圖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須遵循固定線路而沒有激情的行程。”

課堂教學是一個多變的過程,不能按課前預設按部就班地進行,而是要關注充分發(fā)揮學生的積極性。隨著教學情境的展開,教師、學生的思維和教材不斷碰撞,創(chuàng)造火花隨時迸發(fā);隨著教學動態(tài)的變化,新的學習需求不斷產生,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興趣盎然,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教師要結合教學的具體情況,適時地將課堂中的教學事件轉化為教學資源,這就要求教師的教學設計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像一部不能劃上句號的手稿,一直處于自我校正、自我完善的動態(tài)之中,遇到有價值的教學事件,教師能適時地調正教學進程。如上述案例中,特別是最后那位男同學提出的那種解法,好多同學表現(xiàn)出一臉的不解,都迫切地想知道這究竟是怎么回事,教師針對這樣的教學情景不失時間地巧妙引導學生:一句“請你把解法和大家說說吧”,收到了“無心插柳柳成蔭”的驚喜。

每一節(jié)課都是不可重復的激情與智慧綜合生成的過程,有時精心的“預設”還沒有學生的一句話或一次錯誤的巧妙利用來得合理,來得精彩。教師想順著學生的思維處理教學,達到自然“流淌”的教學效果,就要求我們教師要具有極強的調控水平和應變能力,針對課堂上遇到的“節(jié)外之枝”及時進行教學的“二度設計”。讓學生的“插嘴”成為課堂學習的資源,成為學生探究知識、發(fā)現(xiàn)規(guī)律的新的起點,讓學生主動去探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第8篇:長方體的認識教學案例范文

關鍵詞:生活元素 小學數(shù)學 教學方法 創(chuàng)設情境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795(2014)01(c)-0069-01

數(shù)學是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一種基礎學科。在小學的數(shù)學教學中,就應該培養(yǎng)學生利用數(shù)學知識來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的能力。反之,在進行數(shù)學教學時,也可以利用生活中隱藏的豐富的數(shù)學知識來輔助教學。這樣不但能夠使學生深刻的認識到數(shù)學與生活的緊密關系,也能夠使其對數(shù)學問題產生更大的興趣,從而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以下本文中筆者就結合實際教學案例來探討生活元素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運用方法。

1 在數(shù)學教學中引入生活實例

通常情況下,兒童對自己熟悉的事物要比對陌生的事物更容易接受,反映在教學中也是同樣如此。這也就為生活元素引入到數(shù)學教學中提供了理論基礎。即在學習數(shù)學新知識時,若能夠將兒童所熟知的生活情境或事物引入到教學中,就能夠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其在生活情境中認識到原來身邊包含著如此多的數(shù)學知識。使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夠去探索更多的知識,并積極將自己所學知識運用生活問題中去,從而形成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和生活態(tài)度。

例如,在“圓、角、分”的教學中,為了能夠使學生充分理解各種貨幣之間的換算關系,使其認識到圓角分各自所代表的含義。教師可以充分引入一些生活實例,來使學生熟練掌握這一知識點。如在買雪糕的時候,一元的雪糕可以拿兩個五角錢去買,也可以拿一個一元去買,當然也可以拿五元、十元、五十元、一百元去買。但是若只拿一角錢則不能買到。并且在拿五元、十元或百元來買雪糕時,老板要找回相應的零錢。通過這樣的教學,使學生結合自己平時的生活經歷,就能夠很快掌握圓角分之間的含義及其之間的換算關系。

再比如,在“長方體和正方體”的教學中,為了能夠使學生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各自的特點??梢栽诮虒W之前搜集一些生活中常見的長方體或正方體。如文筆盒、魔方、牙膏盒、粉筆盒等。使學生真是觸摸到這些物體,并讓學生指認哪些是長方體,哪些是正方體。同時注意觀察其各自的特征,使其掌握無論是長方體還是正方體都是具有6個面、8個定點和12條棱。并且正方體的每個面、每條棱的長度都是相等的。并鼓勵學生積極說出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是屬于長方體和正方體。通過這樣的討論,就能使學生快速掌握長方體與正方體的特征,同時也使其了解到長方體與正方體在生活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從而增大其學習興趣,也增強了數(shù)學的趣味性。

2 將數(shù)學語言轉化成生活語言

我們都知道數(shù)學是一門相對較為枯燥乏味的學科。若在教學中一直采用數(shù)學語言進行教學,就會使學生感到很呆板,無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自然很難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而若教師在教學中能夠組織一些生動的語言進行數(shù)學教學,就容易使兒童接受和理解。其中將數(shù)字語言轉化為生活語言就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

例如在“折扣”的計算教學中,小學生對折扣的含義并不是特別理解。此時教師若能夠舉商場中打折的例子來教學,就能夠使學生迅速領悟到折扣的含義,并掌握到折扣的大小比較方法??梢哉f媽媽讓小明去買蛋糕,小明看到同樣的蛋糕在兩家蛋糕店中的折扣卻不一樣。一家蛋糕店寫著八折,而另一家蛋糕店則寫的是全場七折,那么小明應該去哪一家買比較便宜呢?此時學生會積極的回答,有說八折便宜,有說七折便宜。此時教師可以對相關的數(shù)學問題進行解答,高速學生折扣在百分比中是如何表示的,同樣商品是八折便宜還是七折便宜等。這樣就不會使學生覺得折扣生澀難解,而是在生活中隨處可見的一個數(shù)學知識,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3 接觸新知,結合學生生活情境

小學數(shù)學的抽象性很強,而小學生又以形象性思維為主,所以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力求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有關的生活情境,使他們能夠在比較輕松的氛圍中掌握數(shù)學規(guī)律。

比如,在學習相遇問題時,存在三種不同的題目:相對而行、相背而行和同向而行。為了使學生分清三者之間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梢越M織一個小游戲:同學2人一組,自由結隊,地點可以在校園內自選,游戲時間為8分鐘,2人將上述這三種情形演練一下;然后到教室集合,每組之間交流一下心得。這樣不僅把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激發(fā)了學生解決問題的熱情,還使他們切實地感受到數(shù)學在生活中的原型,讓學生真正理解了數(shù)學,感受到現(xiàn)實生活是一個充滿數(shù)學的世界,從而更加熱愛生活、熱愛數(shù)學。

4 鞏固新知,創(chuàng)設情境

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的許多概念和法規(guī)都是在現(xiàn)實生活中抽象出來的。所以在概念法規(guī)的教學中,需要注重找出相關的實例,從而引導學生從直觀入手,逐步加深理解運用。

比如,在學習接近整百整十數(shù)加減法的簡便算法時,有這樣一道題:182-95=182-100+5,學生對減100時要加上5難以理解。我就讓學生聯(lián)系買東西找零錢的生活實際出發(fā):小紅要過生日了,媽媽帶了182元錢去超市買一個洋娃娃作為生日禮物,一個洋娃娃95元。媽媽給營業(yè)員一張百元鈔票(應把182元減去100元)。營業(yè)員找回5元,(應加上5元)。所以,多減去的5元應該加上。通過這樣的梳理和提煉,非常抽象的運算獲得了生活經驗的支持,從而上升為理論的簡便算法,學生自行地總結出:多減要加上,多加要減去,少加要再加,少減要再減的速算規(guī)律,達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5 應用題應該來源于生活實際

對于小學生的數(shù)學應用題來講,主要是為了掌握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而教師在教學和布置練習題時,應用題的題型應該來源于生活。即從生活實際出發(fā),將生活中的各種物體的數(shù)量關系融合在應用題中,能夠使學生快速掌握應用題的解題技巧。

例如,本校四年級學生有68名,五年級的學生有70名,問本校四年級和五年級一共有多少名學生?這種就在身邊的應用題很容易引起學生對它的興趣,從而更易完成教學任務,實現(xiàn)較好的教學目的。

6 結語

總之,數(shù)學教學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并能夠利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生活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難。而小學數(shù)學作為最基礎的數(shù)學知識,更是對學生以后的生活起到了非常大的影響作用。而通過各種教學方法將生活元素引入到數(shù)學教學中,不但能夠達到較好的數(shù)學教學目的,更是幫助了小學生更好的認識生活,解決生活中遇到的數(shù)學問題,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生活能力有很大幫助。

參考文獻

第9篇:長方體的認識教學案例范文

1.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創(chuàng)設情境優(yōu)化數(shù)學概念

【案例1】教師通過電子白板的窗口模式,從資源庫中拖曳出三幅圖片(長方體圖片、圓柱圖片、圓錐圖片)。通過教師的講述和圖片的拖動功能,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情境3個片段:小螞蟻繞長方體表面爬一周、小螞蟻繞圓柱體側面爬一周、小螞蟻繞圓錐側面爬一周。結合這3個現(xiàn)實情境,引導學生進行“柱體、錐體側面最短距離”這一概念的學習。

【案例2】如在“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一課中教師通過電子白板的視頻和音頻模式,播放“海上日出”實景,在展示中融入巴金作品的語音,在學生感同身受中,引導學生觀察太陽和海平線的關系,然后鼓勵學生用簡易的筆法勾畫出變化過程,從學生的作品中抽取出課題,引出“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相關概念。這樣從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導入,容易讓學生感受到數(shù)學就在身邊,從而激起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欲望。

以上案例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對吸引學生的注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fā)學生的思考是非常重要的。該教學案例中,教師邊講述邊移動小螞蟻的圖片模擬爬行運動,就可以實現(xiàn)該情境的動態(tài)展示。同樣教師播放“海上日出”實景,在展示中融入巴金作品的語音,通過學生簡易的筆法勾畫,就可以實現(xiàn)該情境的動態(tài)展示。教師不必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前期準備工作,卻可以更方便更有效地整合教學資源。在教學內容的實時開放性上更靈活,為老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提供了更大的空間,優(yōu)化了我們的概念教學方式。

2.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使數(shù)學課堂教學更具互動性和生成性

數(shù)學教學過程是學生進行數(shù)學活動的過程。多媒體教學,教師在備課時,一切以多媒體為中心,忽視學生的主體作用、教師的主導作用和課堂的生成性,是有違學生認知規(guī)律的。而交互式電子白板支持構建一個課堂教與學的協(xié)作環(huán)境,師生的教與學的角色和行為都發(fā)生積極的變化,更有利于發(fā)揮教師的引導者、組織者、合作者的角色,教師對整個教學過程可以有更靈活的或強或弱的控制;充分體現(xiàn)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作用,學生會表現(xiàn)出更多的參與和協(xié)作,課堂充滿活力和凝聚力,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進行得更活躍、更有效。

【案例1】在學習七年級數(shù)學“從不同的方向看物體”一節(jié)時,筆者給了學生這么一道題目:根據(jù)下面的三個視圖(略),想象物體的形狀,你能確定搭出這個物體需要多少如圖的小正方體嗎?在學生回答答案后,讓學生動手利用電子白板的拖動副本等功能,搭建出相應的幾何體來,把抽象的問題直觀化,化解難點問題,整個問題的解決都是學生在動腦、動眼、動口、動手,這樣的課堂互動更有效。

【案例2】在學習七年級數(shù)學“正負數(shù)”一節(jié)時,在歸納出正數(shù)、負數(shù)的定義后,利用白板中的圖形筆,筆者畫出兩個橢圓形的正數(shù)集合和負數(shù)集合,請學生將題中的數(shù)字拖入相應集合中。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升,都愿意上臺演示。在這樣的簡單、有趣、形象、直觀的小小游戲中,學生輕輕松松就學到該學的知識,互動富有實效

對于這個類比,實際上比較貼合教學的實際,如果用常規(guī)多媒體可能就有點手足無措了,但是借助于交互式電子白板可以把動態(tài)生成的實例加到剛才的課里面去,使教學過程更加完美,激發(fā)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增進了師生之間的友誼,教師可以及時地發(fā)現(xiàn)學生們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進行教學反饋和總結,加強學生的主體地位。

3.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初中數(shù)學的基礎知識絕大部分是從觀察實驗現(xiàn)象得到的,但是有的基礎知識是從實驗間接推出來的,或者利用前面學過的基礎知識進行推理,并同時用實驗進行講解的。解決問題是一個發(fā)現(xiàn)、探索的過程,也是學生親身感受問題、尋找解題策略,實現(xiàn)再創(chuàng)造以及體驗數(shù)學價值的過程,通過質疑、解疑,讓學生具備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新個性、創(chuàng)新能力。在數(shù)學教學中,豐富的交互式電子白板教學方式,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在教學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將所要學習的知識與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聯(lián)系起來,創(chuàng)設虛擬化場景,使抽象的數(shù)學知識直觀化、形象化,讓學生體驗到數(shù)學知識就在身邊,生活中充滿數(shù)學。引導學生在體驗中理解事物的本質、掌握數(shù)學規(guī)律。

【案例】在學習九年級數(shù)學“圓柱的側面積計算”一節(jié)時,用交互式電子白板課件出示三種不同的圓柱,讓學生猜想:“圓柱的側面展開后會是什么樣的圖形?”學生展開了熱烈的討論,有的說是長方形,有的說是正方形,有的說是平行四邊形。這時我并不急于表態(tài),首先表揚了他們愛動腦筋,敢說、敢爭辯的精神,然后提出“到底是什么圖形呢?再通過課件演示三種圓柱的展開圖,學生發(fā)現(xiàn)有的是長方形,有的是正方形。再讓學生觀察圓柱側面展開圖長方形的長與寬與圓柱底和高有什么關系?學生發(fā)現(xiàn)圓柱底面周長等于長方形的長,高等于長方形的寬,然后讓學生根據(jù)長方形的面積公式推導出圓柱側面積的計算公式。這樣讓學生自己觀察,獨立思考,提高學生解決問題

4.交互式電子白板使數(shù)學教學的資源更豐富

交互式電子白板給教師和學生提供了強大的教學、學習資源,利用電子白板所提供的資源圖庫和模板,可以隨時調出想搜集的圖片和信息。教師不僅可以收集儲存需要的教學資源,而且能夠產生和保存課堂中的動態(tài)的生產性再生資源,還可以有效地支持教師使用這些資源。資源的動態(tài)性說明這種資源有明顯區(qū)別,資源的生成性說明這種資源可以成為教學活動的生長點。

【案例1】在學習八年級數(shù)學“軸對稱圖形”一節(jié)時,筆者讓學生從電子白板的圖庫中任意選擇圖形,利用電子白板的旋轉功能,演示軸對稱圖形,學生興趣盎然,展示了很多圖形,課堂既開放又精彩。

【案例2】在學習九年級數(shù)學“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時,筆者把學生在解方程過程中在白板上書寫的典型錯誤的板書過程,利用電子白板的拍照功能記錄下來,課堂小結時把它們拖放出來展示,對所有學生都起到警示作用,起到很好的糾錯效果,成為教學活動的生長點。

5.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挖掘教材的內在聯(lián)系,搞好歸類練習

在學生練習題方面要有計劃的把解題原理、解題方法相同或相似的問題通過交互式電子白板組織起來,讓學生掌握規(guī)律性的東西。在做法上,一般是精選一道典型的范例或練習題,通過分析、討論或課堂練習,得出結論,再通過交互式電子白板把同類型的問題通過電子白板呈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思考和討論,最后得出答案,教師根據(jù)做題的情況利用電子白板做必要的啟發(fā)引導、補充和總結。這樣學生做完一道題后,通過解題后的思考和聯(lián)想,解決了相關聯(lián)的許多問題,收到“練一題通一片”的效果。下面舉出這一類型的一組題目作為例子。

【案例】在學習九年級數(shù)學“求二次函數(shù)解析式”一節(jié)時,如何設二次函數(shù)的解析式,要根據(jù)已知條件來確定。(1)已知拋物線的頂點坐標和圖象過一個點的坐標,應該設頂點式:y=a(x+h)2+k(2)已知拋物線x軸有兩個交點的坐標,應該設頂點式:y=a(x-x1)(x-x2)(3)已知拋物線的圖象過三個點的坐標,應該設頂點式:y=ax2+bx+c

通過交互式電子白板,做好練習的歸類,可以把前面例題和講解的內容輕松調用,使學生知識上得到熟化,不但能夠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掌握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也提高了學生應用知識的能力。

6.結束語

交互式電子白板簡單、易用、好用,具有移動、標注、觸摸、回放、拉幕、兼容常規(guī)媒體等優(yōu)勢,還有遮蓋、聚光、記錄、資源庫、與概念圖等技術混合使用等復雜運用,使得交互式電子白板還有許多功能優(yōu)勢值得去努力發(fā)掘。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為平臺,整合課程資源,促進再生資源的動態(tài)生成。以學生為主體,為課堂上師生互動、生生互動提供了方便和可能,增強了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了學生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幫助學生深化對知識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多種思維方式,更能互相促進、共同提高,使學生在互助合作中個性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意識得到培養(yǎng),從而提高教學效率。電子白板作為新型的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走進課堂,它同時具有黑板和多媒體課件的優(yōu)點,構成真正的現(xiàn)代化教學體系。交互式電子白板正在改變教師,改變教師對傳統(tǒng)信息技術的認識。(作者單位:金昌市第四中學)

本論文是“甘肅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編號GS[2014]GHB1246

參考文獻:

[1] 丁興富.交互白板及其在我國中小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中國電化教育,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