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電影藝術的魅力范文

電影藝術的魅力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電影藝術的魅力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電影藝術的魅力

第1篇:電影藝術的魅力范文

[關鍵詞] 《赤壁》;電影音樂;藝術

一、綜合之美——電影音樂的藝術魅力內涵

電影能夠被稱為綜合藝術樣式,就在于不僅是藝術領域的綜合,還是一種宏觀意義上的綜合,即大產業(yè)概念,整合了藝術、經濟、大眾文化以及傳媒等。而在這種綜合概念的統(tǒng)領下,各種藝術門類都通過電影這道集視聽享受于一體的風景線實現著各種“跨界”展示,而在這種展示中,音樂的藝術魅力展示無疑是與電影產業(yè)結合最為“親密”的。這兩種藝術或者產業(yè)類型的結合,可以說是一種互相成全、互相捧場的最佳聯盟策略,從而作為一個現代語境下已經極為獨立的藝術類型和文化符號,展現出了在電影藝術領域和大眾文化領域雙重的魅力內涵。

(一)深情相擁——電影音樂的抒情魅力

情是電影的人性化根基,也是音樂的生命元素,因而是兩者結合的基礎支點。音樂在電影動情處弱起,把電影之情徐徐鋪開,娓娓道來,凝情于音律,著實是音樂在電影中最慣用也是最有效的存在方式。在綜合策略下,電影音樂會揭示人物的心理變化和內心意象,強化人物的情感體驗直至,強化人物語言中所表達的思想感情,還可以起到潛臺詞的作用,表明人物主觀意識等。抒情作為電影與音樂的結合根基,作為電影音樂存在的價值,在綜合策略下所展現出來的內涵特質,是促動這門藝術獨立性持續(xù)成長的動力。

(二)呼風喚雨——電影音樂的渲染魅力

一部沒有音樂的電影,是無論如何都令人覺得奇怪的。這就在于電影作為一種綜合的藝術門類,總要在各方面牽動觀眾的神經。具有渲染魅力的電影音樂能夠營造一種特定的背景氣氛提供給電影的特定情節(jié)和整體基調,從而對視覺效果、聽覺效果產生深化作用,增強聽覺感受,營造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電影作為一種視聽藝術,聽覺方面在影片情節(jié)中的音響之外,主要就是由電影音樂來滿足。而這種“弦外之音”恰恰起到了他山之石的作用。

(三)化韻為景——電影音樂的描繪魅力

音樂是聽覺符號,但是能夠通過與影片情節(jié)、人物、場景的特定結合而進行可視化理解,從而對這些元素進行解釋、說明和描繪??梢哉f,電影音樂為特定的故事情節(jié)、人物形象和場景動態(tài)提供了一種造型和聽覺景觀,如快速的音樂節(jié)奏能夠加強角色和觀眾共同的緊張情緒,或者造成心理時間與實際時間的距離錯覺,或者對影片所表現的事物和情景做神似的描繪。這種描繪功能是電影音樂超越任何電影所能結合到的藝術樣式的魅力所在。

二、《赤壁》中的電影音樂的魅力構成分析

號稱亞洲最昂貴的史詩巨制《赤壁》在2008、2009年度可謂是大獲全勝,獲得了藝術與口碑的雙料豐收,不僅橫掃所有票房排行榜,又包攬了一眾重量級獎項。而如此大片中的大片,在電影音樂方面,無論是經濟領域的投資,還是藝術上的創(chuàng)造,無疑都是極度執(zhí)著傾力的。作為一部厚重的歷史巨制和明星云集的戰(zhàn)爭動作大片,電影音樂必然要起到更加集中、更加強悍的扛鼎之功。

(一)空靈童笛,引飄茫宏聲

《赤壁上》作為一部氣勢恢宏、雄渾壯闊的戰(zhàn)爭題材,對應風格的電影音樂自然是主體,這樣就決定了空靈、飄逸的音樂部分往往更容易形成深刻的印象。最經典的莫過于周瑜在赤壁練兵時,山上一個小男孩在吹笛。周瑜被笛聲吸引,走過去幫助小男孩修理了一下笛孔,矯正了音律,由此空靈、縹緲、綿長而深情的笛聲飄散開來。而這支笛曲四處彌散卻直沖九霄,鳥瞰整個東吳秀美的山川峰巒,而畫面也配合了這一鬼斧神工、壯闊雄偉的地貌景觀,還有周瑜的表情特寫。這個畫面場景和電影音樂的結合,一是奠定了一個正向的、正義的主題氣氛,即聯吳抗曹的赤壁之戰(zhàn),是一場保衛(wèi)家園的正義戰(zhàn)爭。二是揭示了主人公內心世界,即周瑜氣吞山河、志在四方的男兒熱血,為后面的浴血奮戰(zhàn)做情節(jié)和理念上的鋪墊。這個經典場面之所以獨特,就在于電影音樂是來自影片情節(jié)中的真實道具童笛,這一道具不僅在這段音樂中是主角,還因為引導出了后面整個大氣磅礴的交響樂而上升為一種主題概念,成為奠定《赤壁》積極意象的聽覺邏輯內涵。演奏樂器從影片故事中“活生生”的提取,是一種策略和技法,能夠讓觀眾感知音樂并非是強加的,而是故事中真真正正走出來的聲音和樂感,也因此更是主人公內心流淌出來的心聲。因此這一曲笛聲不僅吹響了戰(zhàn)爭的號角,也向我們展示了周瑜這個赤壁之戰(zhàn)的核心人物雄姿英發(fā)、深沉博大的胸襟和本色。三是有某種循環(huán)、再生的暗示功能。男性是戰(zhàn)爭的主角,周瑜是文武雙全的英雄,是赤壁之戰(zhàn)的中心人物,而笛童可以代表著未來的英雄,他們要保護家園和親人,要維護未來世界的秩序和正義。因此從童笛到交響樂,這個場景的音樂暗示了一種時間循環(huán)和青春再生的暗示功能,暗合了“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歷史語境。

(二)信鴿飛來,竟捷報傳神

《赤壁》的主題曲,出現在開場和結尾,是以管弦樂為主旋律的交響樂,一定程度上是這部電影的標簽式印象符號。以小提琴、中提琴為主的管弦樂營造出了積極、熱情的情感基調,還能夠展現出一些風云變化的滄桑感。可以說,這種電影音樂的風格是接近西方化甚至是好萊塢化的旋律營造模式,加之于中國傳統(tǒng)歷史故事而言,顯然有一些陌生化的異樣氣質,但是在中國謀求大片攻略和全球化市場挖掘的戰(zhàn)略上來看,這種風格是合理的。作為電影的主題音樂,在電影的開頭和結尾交相呼應是慣常使用的策略,起到了重申影片主題和視聽印象的作用。而較為集中的經典場面是《赤壁上》的結尾,當信鴿從東吳陣地直穿營地、戰(zhàn)壕、天塹直飛曹營,主題曲那種清新、嘹亮而又激昂奮進的風格,配合迅速推進的長鏡頭,展現出了一種躍躍欲試、厲兵秣馬的“戰(zhàn)前緊張”,給在場所有觀眾一個強烈的暗示——一場曠世鏖戰(zhàn)就要開始了,影片中的群英在運籌帷幄、摩拳擦掌之后,將在下一部電影中大展拳腳,徹夜廝殺。這種策略當然在商業(yè)層面上可以視作“票房培養(yǎng)”,但是從藝術上的確具有上下部整體延續(xù)的功能。因此當《赤壁下》開頭同樣的主題曲響起,觀看第一部的觀眾腦中都能夠輕松回憶起當時的那個信鴿穿梭的場景,將大戰(zhàn)前群英薈萃、齊聚東吳共商大計的內容重新翻動一遍,加深印象,又反向投射到對這部電影的期待中。而在結尾處,當周瑜和諸葛亮在經過一番意味深長的對話后走向遠方,主題曲再次響起,再一次提醒觀眾,此戰(zhàn)并非休止,而是全新局面開始的契機。

(三)雙男斗琴,炫精絕玄妙

《赤壁》縱然明星云集,但是卻仍然延續(xù)了導演吳宇森一貫的“雙男一號”的人物設置,再加上三國題材明顯的陽剛之美,使得劇中的周瑜和諸葛亮是絕對的主角??梢哉f,整個赤壁之戰(zhàn)說到底竟然是兩大型男智力、魅力、精力的離合、博弈和較量。兩人之間微妙而曖昧的關系也為影迷所津津樂道。而展現這種絕妙情緒的最精彩的無疑就是斗琴那一幕。琴瑟同童笛一樣都來自影片故事真實之中,但是起到的作用全然不同。既然赤壁之戰(zhàn)是周瑜與諸葛亮既合作又暗中較量的結果,那么讓他們之間爆發(fā)“同性火花”是商業(yè)大片所要挖掘出的某種異樣的消費特征,再加上兩位演員難以抗拒的明星魅力和無法比擬的人氣,使得“雙男”策略必然在沉重殘酷的戰(zhàn)爭題材中攻城略地、無堅不摧。而雙男斗琴的場景,快速而富于變化的琴瑟之聲,可以說聲聲如抽絲剝繭,將兩位主角內心的復雜情緒逐層剝離出來并加以聽覺化,興奮、悅動、欣賞對方、炫耀自我等絕妙的情緒元素,都通過琴瑟獨特的聲線和節(jié)奏鋪陳出來。而兩位演員在音樂之中的表演可謂精絕傳神,一顰一笑,盡顯男性異質化的自信和美艷。琴瑟本非男性所長之物,而恰恰是這種反差,讓兩位極具文人氣質的偉大男性在折戟沉沙的大戰(zhàn)之前,通過斗琴的方式,交代了彼此對對方的復雜而真誠的情緒,細膩而犀利、精彩而內斂,這種情緒,恰恰需要角色在故事之內親自演奏出的音樂才能真正疊加在一起渲染出來。

三、關于《赤壁》電影音樂的些許思考

伴隨著電影技法的不斷純熟精煉、電影產業(yè)運營方式的專業(yè)化標準化和影視藝術理念的不斷拓展兼容,中國大片已經形成了一定的規(guī)?;\作和特色化營銷,并開始主宰亞洲、走向世界。而這一效應也帶動了電影音樂的崛起和成熟。這種傾向自然是好的。當然,關于電影音樂的問題說到底也是中國大片的問題。如果說中國電影產業(yè)化、市場化和檔期化背景迫使中國的大片必須要灌注更多的商業(yè)理念和通俗美學來滿足市場需求,那么電影音樂則是這種需求不可觸及的底線。也就是說,如果中國大片在藝術規(guī)律和商業(yè)法則的比例上可以“三七開”,那么電影音樂絕對不可以受這種比例的任何影響。電影音樂絕對要遵循藝術規(guī)律,不能有任何回饋市場的意圖??梢赃@樣說,電影音樂只有尊重電影本身的需要、遵從音樂創(chuàng)作的規(guī)律,才能真正助力大片獲得高票房和好口碑。因此,電影音樂絕對不可嘩眾取寵,必須首先要尊重電影情節(jié)的需要。如《赤壁》作為一部三國題材的史詩電影,整體情緒基調是大氣恢弘,波瀾壯闊,因此主題音樂也應該是同類型的音樂。而從這一點來看,風格傾向于激昂慷慨的西洋交響樂顯然就是迎合了“國際化”策略,使得這種電影音樂風格顯得不夠沉郁厚重。終究是一場慘烈悲壯的戰(zhàn)爭,即便是勝利也是伴有大量死亡和廢墟的。而且影片到了最后也拋出了一個“我們都輸了”的臺詞概念。這種情緒更需要一種滄桑、沉重的音樂風格,因此這里更需要中國傳統(tǒng)民樂的群體演奏。從這個角度講,中國大片中的音樂需要更多的思考,而思考的前提就是,電影音樂不能脫離電影本身。

[參考文獻]

[1] 李南.影視聲音藝術[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2.

第2篇:電影藝術的魅力范文

【關鍵詞】電影 電影海報 符號

電影海報是通過二維紙質的平面媒介傳達電影的內涵。商業(yè)用途是早期的電影海報的主要功能,也是最直接的功能。如今的電影海報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價值也成為了電影海報的新的功能,是實用和藝術的完美結合。和其他商業(yè)海報一樣,電影海報也是一種視覺表現符號,在作品中利用圖像符號、文字符號、色彩符號以及一些特殊符號的組合來共同傳達電影的故事情節(jié)、主要角色、音效、音響等內容,使觀眾能夠通過“視”與“思”來理解和感悟電影所傳達的精神和內涵。

一、文字符號

(一)從形態(tài)上看

不同的形態(tài)可以體現不同的內涵。比如不同題材的影片可以選用與之相吻合的時代的文字。如電影《哈利·波特》系列可謂是家喻戶曉,它不僅是世界上最賣座的系列魔幻電影之一,而且在電影海報的設計上也是十分成功的,其中最為成功的就是哥特式文字符號在海報中的應用。哥特風格代表著宗教情結,充滿了濃厚的神秘、恐怖、魔幻和超自然的色彩,因此,將哥特式文字應用在《哈利·波特》系列電影海報的設計中就猶如金和玉的結合,恰當而完美。

(二)從文化上看

文字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不同的民族之間有不同的視覺因素表達,比如華語中的象形文字、歐洲國家的拉丁文字、伊斯蘭民族的阿拉伯文字等。但是無論從內容上,還是在形式上,各種文字都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各有各的特點、各有各的美感。以漢字為例,利用漢字符號的文化語義來解讀電影《唐山大地震》的一張海報,在整幅海報下方是用裂紋效果處理的3個字“大地震”,“大地震”3個字的左側是利用中國印效果處理的豎幅“唐山”兩個字。如果從語義的角度來看,唐山大地震本意就是在唐山發(fā)生的地震,但是在這幅海報中,中國印效果處理的“唐山”二字已經遠遠不是唐山這個地名的簡單含義,其真正反映的內涵應該是中國人民自強不息、百折不撓的抗爭精神和民族精神。

二、圖形符號

(一)具象圖形

具象圖形的特點是寫實性,是電影海報設計師喜愛使用的一種表現方式,它可以使人在較短的時間內理解海報中所要表現的重點和內涵。隨著電影事業(yè)產業(yè)化進程的深入、CG技術的不斷成熟和電影海報美學的不斷發(fā)展,劇情式電影海報的設計也變得形式多樣,從效果制作到畫面圖形語言的應用,都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例如,電影《姨媽的后現代生活》的海報更是直觀地將女一號斯琴高娃和男一號周潤發(fā)的圖片一左一右放在一起,整個海報畫面都是以插畫的風格為主,繁復的色彩產生強烈的視覺沖擊力,整個畫面充滿了單純、輕松、幽默的喜劇色彩。海報后現代的表現風格和影片的內容、片名相得益彰,使人一眼就能看出電影的主題。通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具象圖形在電影海報的使用中是非常廣泛的,并且這種類型的電影海報很容易被廣大的普通觀眾所接受。

(二)抽象圖形

在電影海報中,抽象圖形的特點是寫意性。這種海報的處理方法比較隱喻,也就是說海報上面可能并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jié)或者角色形象,只是一個概念性的圖形,或一個和電影內容有關的元素,或是具有象征意義的抽象圖形。電影海報通過象征、聯想、比喻、夸張等手法隱喻地再現電影的主題。觀者可以從精神和心理的角度來體驗電影的內涵,以達到心靈上的共鳴。比如好萊塢導演斯皮爾伯格的電影作品《太陽帝國》的海報,從畫面上看這是一幅非常唯美的電影海報,海報中紅色的太陽上一架冒著黑煙墜落的飛機劃過,整個畫面有似中國畫的美感,整幅海報的圖形符號沒有直接交代電影的劇情和內容,但是觀眾還是能從畫面推斷出影片的大致內容。

三、色彩符號

在電影海報設計中,色彩符號無疑是最能引起人們注意的敏感部分。試想當人們走在大街上,人的眼睛是最容易被色彩所吸引的。色彩和人的心理也有通性,黑色會讓人們想到死亡、黑暗、神秘;白色想到純潔、干凈、恐懼;紅色想到流血、革命、熱情等。筆者舉三個例子具體說明。在恐怖電影海報設計中,較多地使用黑色、灰色、白色,因為無彩色相對有彩色來說缺乏情感,可以烘托出一種恐怖的氣氛。例如,日本著名的恐怖電影《午夜兇鈴1》的海報設計,就是以黑灰色為主基調,貞子白色的衣服、黑色下垂的頭發(fā)和背景大面積的黑色形成強烈的對比,仿佛貞子就要從畫面中爬出的那種恐怖,給人一種強烈的震撼。紅色可以表現激情和浪漫,美國電影《美國美人》的海報設計,畫面采用幾乎整幅的紅玫瑰將一個美國女孩的三圍遮蓋,從形式到色彩極具美國式的性暗示,用黑色幽默揭示美國當代生活的普遍現象,導演門德斯用這種玫瑰象征生命中的完美。萊斯特對安吉拉的性幻想永遠在鋪天蓋地的玫瑰花瓣中展開,喻示了他的生命中是如何的缺少“美”的存在。再如,黃色在很多時候象征著輕松、活潑、休閑和幽默,在大量的喜劇電影海報中就是利用這種色彩符號來進行設計,從而使觀眾還沒有觀看電影,就已經感受到影片中的喜劇效果,如國產喜劇片《夜店》、美國喜劇片《陽光小美女》,都是采用醒目的黃色來突出喜劇效果。

結語

第3篇:電影藝術的魅力范文

一、外形與思想相協調的影片主人公

在動畫影片角色塑造時,應該思考主人公的人物定位,在外形和思想上更側重哪一點。動物明星的擬人化登場,到底是人、是物、還是二者兼?zhèn)?,這是至今為止都還未解決的問題,需要進行成分屬性方面的研究。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一部成功的動畫影片會將所要表達的思想內容和動物屬性相融合,讓外表的動物屬性和影片的內在思想達到完美統(tǒng)一,也就是外貌能夠有效服務于其所指意義。但是這個標準難以衡量和達成,我國動畫片長期以來都錯誤地將影片當做孩子接受教育的方式,認為只要向孩子們灌輸良好的教育思想就是動畫影片的意義所在。改革開放以來,熒屏上活躍的動物形象大多都是徒有其表的傳輸某種道理,國產動畫一度進入刻板說教的圈子里。擬人化的動物將”動物性“完全撇除,向“人性”過度傾斜導致動物生硬的訴說著理論道德,不能給觀眾感同身受的良好體驗,反而適得其反。動畫影片擬人化手段是運用動物性能,向觀眾傳達影片所指意義的方式,有力刻畫了動畫人物單純、生動的性格。香港動畫短片《麥兜響當當》在角色的性格塑造上有很大改進,能夠在人和動物的雙重身份力找到平衡點,讓觀眾從憨厚可愛的動物形象力發(fā)現人性的閃光點,這也是動畫影片的根本價值所在。

二、認知觀念的創(chuàng)新

(一)具有時代精神的民族特色《麥兜響當當》故事的發(fā)展建立在獨特而深厚的香港現代都市的背景之上。影片中隨著麥兜北上學武不斷出現擁擠的汽車、各式店鋪、林立的樓房、交錯的天橋等鏡頭,近乎寫實的為觀眾展現了香港的城市面貌。故事的主人公正是在這個環(huán)境里生活的普通母子,兒子麥兜成績并不理想,但憨厚、心地善良。處于更年期的麥太屬于一個不成功的媽媽,什么都會一點但什么都差一點,代言失敗和麥兜音樂學校的關閉讓麥太做出北上的決定。北上對香港人來說充滿新鮮感,隨著香港的回歸,內地和香港的聯系愈來愈密切,香港人的生活在發(fā)生著改變。這部影片描述麥兜母子北上的故事在符合時代要求的同時也滿足了香港人對內地的好奇心。另外,麥太的“奔波”與麥兜的“慢”體現了現代香港人的集體精神。和香港大多數媽媽一樣,麥太忙于奔波都是為了麥兜,每個周末麥兜都要周旋在英文補習班、游泳班、圖畫班甚至是音樂班。在影片中麥太最喜歡吃的雞叫“快快雞”,雞名就是香港快節(jié)奏生活的真實寫照。相比之下,麥兜慢得有些傻,但是又折射出些許奇跡的光芒。就像是影片力那個走得慢到超乎尋常的鐘,雖然慢,但是一直在走。天上那只會飛的豬使阿May對麥兜的未來充滿信心,也讓觀眾有更多的想象空間。中國傳統(tǒng)動畫影片一直在自覺追求民族特色,面對現代動畫浪潮,民族特色是抵抗外來動畫的主要策略。但是在動畫創(chuàng)作時不能過于依賴民族特色,否則會抑制創(chuàng)作視野。

(二)影片主人公角色定位的轉變縱觀動畫歷史,可以發(fā)現動畫的主人公角色從神話英雄逐漸過渡到平民英雄。例如經典動畫影片中的阿童木、希瑞、孫悟空、一休、柯南等,都是神話英雄的代表性人物。這些英雄角色無所不能,神通廣大,擁有現實生活中人類無法企及的能力,具有高高在上的距離感。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和時代的變遷,人們開始渴望得到動畫最真實的表達,于是動畫內容逐漸向平民化發(fā)展。尤其是近階段,更傾向塑造有性格缺點但是又勇敢的平民,平民生活成為現代動畫創(chuàng)作的主旋律。麥兜以善良憨厚的形象出現在觀眾眼前,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為媽媽爭氣,讓媽媽不用那么辛苦的忙于奔波。麥兜善良憨厚的形象是香港草根階級的典型,是小人物的代表,以至于影片中麥兜的祖先麥仲肥同樣是一位極其次要的思想發(fā)明家。該片導演直言寫麥兜是為了敘述那些被認定為弱者或處于弱勢環(huán)境里的基層人物。正是麥兜的不棄精神和憨厚善良打動了廣大觀眾,孩子喜愛麥兜的笨拙天真,而大人則醉心于他的不完美與善良。

三、注重動畫形象和技術的創(chuàng)新

我國擁有五千年歷史,有豐富的經典名著、民間傳說和歷史典故都能夠運用到動畫創(chuàng)作當中去。但是由于長期處于傳統(tǒng)模式化教育之下,我國動畫形象一直存在著諸多問題,例如動畫形象的外形設計拘謹、語言缺乏生動性、在角色塑造上缺乏豐滿、立體的個性特征等。所以,我國動畫影片的發(fā)展重點是對動畫形象的創(chuàng)新和對制作思路的擴寬,需要更多的融入現代化因素,跟上時代潮流,吸取國內外優(yōu)秀的創(chuàng)新理念。《麥兜響當當》與之前的三部麥兜系列相比,在技術上有明顯改進,其中最大突破就是《清明上河圖》的動畫化,通過二維和三維的集合,CG與實景交融,將古韻和時尚、虛擬和暢快有機結合,讓畫面中的人物都動起來,活靈活現的將立體感十足的清明上河圖展現在觀眾面前,淋漓盡致地展示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底蘊?!尔湺淀懏敭敗返膭?chuàng)作團隊還在影片整體上進行潤色,加強重要轉場的畫面效果。例如在開篇就恢宏的模擬航拍三峽鏡頭和非常寫實的3D制作效果。在麥太帶領麥兜驅車離開香港時,大巴車窗的反射效果和隧道里的光線明暗都刻畫得細致入微。對于動畫藝術來說,科學和藝術都體現著人類智慧和情感的最高境界,兩者都基于人類的創(chuàng)造力,通過發(fā)展進行提升、整合和蛻變,因此在動畫藝術創(chuàng)作中最為關鍵的一點就是找到一個創(chuàng)作感性和科技理性的融合點。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動畫藝術擁有了更為豐富的形式風格和藝術素材,同時也不能忽視其對主題的表達和對生命的追求。動畫設計技術無法代替動畫里的人文內涵,《麥兜響當當》里折射出來的人間溫情是它的永恒主題,也與傳統(tǒng)主題思想相對應?,F代動畫影片不能停留在對孩子說教的簡單層面上,而是應該基于當時社會語境,在弘揚傳統(tǒng)文化的同時,從現代化的角度多側面、全方位審視動畫創(chuàng)作,讓影片在現代意義層面上獲得新的立足點。

四、結語

第4篇:電影藝術的魅力范文

關鍵詞:煤礦 機電一體化技術 應用 管理

煤礦是我國當前各行業(yè)領域發(fā)展中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煤礦的安全、高效生產有著相當重大的現實意義與價值。機電一體化技術的應用對于實現這一目標而言有重大意義。故而,展開對其應用與管理問題的探索。具體分析如下:

1 煤礦機電一體化技術的應用分析

首先,從煤礦安全監(jiān)控工作體系的角度上來說,在本環(huán)節(jié)工作過程當中,通過引入并落實機電一體化技術的方式,能夠使安全監(jiān)督與控制的工作效率得到穩(wěn)定的提升,綜合對信息化管理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機械自動控制技術以及自動化控制技術的應用,確保管理工作一體化目標的實現。結合煤礦企業(yè)的實踐工作情況來看,伴隨著煤礦機電一體化技術的推廣,能夠通過對局域網網絡平臺的靈活應用,形成安全監(jiān)控體系下數據庫的同步運行模式。除此以外,主機、備機監(jiān)督工作功能的實現可以依賴于專用通信接口的方式完成。在這一條件下,系統(tǒng)硬件模塊與軟件模塊的融合更加的緊密與穩(wěn)定,主機體系能夠與數據庫之間保持良好的互動關系。從這一角度上來說,不但相關煤礦機械設備的使用壽命能夠得到有效的保障,且還支持在安全監(jiān)控體系下完成信息的檢索功能,網絡傳輸功能,圖像呈現功能,報表圖形打印功能,從而達到提高煤礦生產現場安全監(jiān)控管理水平的目的。

其次,從煤礦運輸提升設備的角度上來說,在本環(huán)節(jié)工作過程當中,工作的重點在于促進機電一體化技術與帶式運輸等關鍵設備的融合。其主要優(yōu)勢體現在,能夠支持運輸設備滿足長距離、大規(guī)模方面的運輸需求,確保管理控制自動化水平的提升。在此基礎機制上,配合對計算機控制系統(tǒng)的應用,基于機電液一體化軟啟動模式,使相關運輸提升設備能夠實現慣性載荷處理。在這樣一種背景下,一條皮帶可能引入一臺或多臺CST控制中心滿足驅動要求,對設備運行期間各種可能出現的故障問題進行評估,根據故障評估結果展開自我優(yōu)化保護。例如,在煤礦生產現場,工作面中軸承部件可能出現的跑偏問題以及倒轉問題,能夠通過機電一體化的方式進行合理的監(jiān)控與評估。結合下一階段煤礦運輸提升設備的功能要求以及發(fā)展趨勢來看,機電一體化技術還可以實現設備操作控制的全自動化發(fā)展,配合現場總線技術的應用,使電氣安裝更加的方便,設備兼容性優(yōu)勢更為凸顯。

最后,從煤礦采煤設備的角度上來說,在本環(huán)節(jié)工作過程當中,結合相關的實踐研究經驗來看,配合對機電一體化技術的融合,能夠使采煤設備的牽引能動性得到合理的鞏固與提升,同時發(fā)揮控制阻力的效果。更加關鍵的一點在于:在采煤設備現場運行下滑過程當中,基于對機電一體化技術的應用,能夠使其制動能效得到有效的發(fā)揮。這一優(yōu)勢對于大傾角煤層下的采煤設備而言有相當重要的價值。除此以外,在機電一體化技術干預下,整個現場采煤設備的生產運行安全性能夠得到有效的提升,即便在惡劣環(huán)境條件下,設備運行也能夠得到安全性方面的保障。在控制體系的支持下,對各類參數進行必要的優(yōu)化與調整,促使整個采煤體系結構更加的便利,降低體積量水平,鞏固其動態(tài)屬性,并依賴于計算機技術,實現對采煤設備運行全過程的綜合控制。

2 煤礦機電一體化技術的管理分析

針對在當前煤礦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過程當中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應當結合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優(yōu)質性的管理策略與方案,結合煤礦生產現場的礦井工作面特征,在評估現場環(huán)境以及煤礦開采需求的條件下,構建計算機核心裝置,對應設置各個工作崗位的職責,對工作權限進行劃分,確保現場管理與控制的統(tǒng)一性、優(yōu)質性。

為達到這一目標,需要實施的措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其一,結合煤礦工作面現場實際情況,構建一套完整的機電一體化管理制度與規(guī)范,根據工作面現場設備的投入情況,編制機電工作方案,配合優(yōu)化系統(tǒng)通信功能,確保故障監(jiān)測、故障診斷以及故障預警等功能的實現;其二,需要從管理人員的角度入手,針對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管理期間可能出現的各種違章行為進行處理,針對機電設備各種常見故障,需要構建對應的事故追查與跟蹤制度,定期對煤礦工作面機電一體化技術的應用情況進行評估,了解階段性工作中存在的缺陷與不足,制定相關的完善與改進措施;其三,需要使機電一體化技術及相關設備的綜合管理控制制度落實到實處:要求面落實科學規(guī)章體制,強化機電技術管理培訓,深化研發(fā)傳感裝置,引入集成化、網絡化、數字化、多維度、智能化控制管理思維,促使基層煤礦實現流程化控制監(jiān)督,從而達到發(fā)揮機電一體化技術實踐價值的目的。

3 結束語

機電一體化技術在當前煤礦工作面生產作業(yè)中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與價值。無論是從安全監(jiān)督控制,從提升運輸設備,還是從現場采煤設備的角度上來說,機電一體化技術的應用價值都是不容忽視的。同時,針對在煤礦機電一體化技術管理中存在的問題,還需要找準問題的癥結所在,從多個角度入手,對煤礦機電一體化技術管理工作進行合理的改進與優(yōu)化,促進其實踐效益的進一步發(fā)揮。

參考文獻:

[1]張紅偉.煤礦機電一體化技術發(fā)展研究[J].科教導刊――電子版(下旬),2013(11):145-146.

第5篇:電影藝術的魅力范文

1.突破媒體的“豎井”

所謂豎井理論是指:“‘豎井’把各個行業(yè)分開管理的,每個“豎井”的顧客是不同的。顧客總認為有線和無線、電視和電話都不是一回事,可現在發(fā)生了變化。從視頻點播業(yè)務的角度來看,互聯網、電視網、電信網都是“豎井”,IPTV、數字電視、互聯網視頻都占有一個獨立的視頻業(yè)務用戶。但是數字技術導致了融合,打破了傳統(tǒng)行業(yè)的分割。視頻使用者不再關心獲得視頻的方式,他們只關心自己需要視頻的時候,會有人及時的提供這個服務。數字電視視頻點播業(yè)務正式打破“豎井”的一種數字技術的典范。數字視頻點播業(yè)務內容上囊括了來自電視、網絡、院線等多方面的視頻內容,隨著內容庫的增長,用戶可以通過數字電視終端尋找到他們希望得到的各種數字內容。

2.開放平臺是突破“豎井”的有效途徑

開放平臺的概念目前主要用于互聯網。所謂開放平臺是指所有可以運行自由軟件的自由和商業(yè)操作系統(tǒng),以及所有開放源代碼的自由、共享和商業(yè)軟件。開放平臺是以消費者為中心的,這樣的平臺可以以較低的成本快速聚攏用戶。

開放平臺作為一種模式被很好的應用到了互聯網上。數字電視有著與互聯網相似,甚至在某種程度上優(yōu)于互聯網的數字化平臺,也應當借鑒互聯網的經驗,發(fā)展一種惠及產業(yè)上中下游的數字視頻內容服務平臺。平臺組織各個相關企業(yè)或個人,提供滿足用戶需求的內容服務。

2.1數字電視網對運營主體的開放

2.1.1對內容集成商、內容制作商開放,也對作家、藝人、甚至是消費者自己開放。

每一個參與開放平臺的個體都會獲得一個獨立的“鋪面”,用以存儲和售賣內容,這些內容包含一切數字化后的可以大規(guī)模傳播的視頻內容。每個“商人”都有權對自己的內容產品進行處置,例如定價、宣傳等。消費者不但可以購買自己喜愛的視頻內容,也可以轉售自己購買的內容,從而降低購買內容的成本;而作為內容的提供者,例如內容制作商或版權商在售賣內容的同時,可以限定內容轉售的次數,一方面通過降低消費者成本來吸引用戶,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證一定的利潤。

2.1.2平臺可以對自由創(chuàng)作人開放,通過這個平臺自己的內容視頻。

隨著技術的發(fā)展,獨立的視頻制作人也逐漸增加,這些人自己設計拍攝內容、獨立拍攝,成本遠遠低于電影、電視節(jié)目等。雖然拍攝技術簡單,但是并不影響消費者的喜愛。最近優(yōu)酷網站發(fā)起的“11度青春電影行動”中,一部名為《老男孩》,圍繞夢想描寫兩個老男孩經歷的電影,雖然只有40分鐘的,但在20天內得到了13328109次播放。市場上從不缺乏類似的具有影響力的小型電影視頻內容,反而卻缺少他們投放的渠道,互聯網是這類視頻目前投放的唯一通路,這類視頻的受眾群體也被限制為網民。電視的受眾群體更豐富、分布更廣泛,更有利于這類視頻內容產生更大的影響,從而創(chuàng)造更多的價值。

2.1.3平臺對其他服務型企業(yè)開放

開放的支付系統(tǒng),有能力運營在線支付的銀行可以在平臺上為消費者提供服務;開放的物流服務,消費者可以自由選擇任意在平臺上運營的物流服務商來遞送自己購買的內容的實體物品;開放的周邊服務,除了購買視頻外,消費者還可以的到與視頻相關的周邊服務,例如購買續(xù)集的電影票、購買電影紀念T恤等等。

2.2網與網之間的開放

作為一個開放的平臺的另一個重要特征是對其他數字電視網絡的開放。數字電視一般以地域為特征,用戶的規(guī)模僅僅限制在一省一市。這不僅限制了用戶規(guī)模、也限制了企業(yè)規(guī)模。將平臺進行開放,這樣做對開放的雙方都有益。用戶和數字內容不會因為交換而消失,反而因交換而增多。這也正是視頻點播業(yè)務建立開放平臺的最大益處。雖然這是一個理想的假設,在未來廣電行業(yè)發(fā)展中存在實現的可能性?;谧髡叩难芯磕芰唾Y源,目前很難完成這樣的開放平臺在廣電系統(tǒng)內業(yè)務上的研究,還需要更多的研究者投身到這項事業(yè)的研究中去,才能在未來廣電行業(yè)發(fā)展中實現。

3.小結

第6篇:電影藝術的魅力范文

在電影的藝術長河中,電影服飾藝術也為廣大觀眾帶來了欣喜和追捧,同時也引領了時尚,往往社會潮流的興起,大都離不開傳媒的力量,當代電影的迅速崛起為這個時代的服裝潮流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因為人們開始追捧電影明星,所謂的追星族,他們開始喜歡并傳誦明星的口頭禪并成為流行語,喜歡他們穿的服裝而爭相追捧,并使這些服裝成為當年最為流行的服裝。人們就是通過這些視覺傳達來感受藝術并體驗藝術,比如說20世紀80年代的電影中,女主角穿的“腳蹬褲”,男主角穿的“喇叭褲”等在社會上流行甚廣,在廣大城市和農村普及,在當時成為一種時尚。這就說明了電影可以直接地把時尚和潮流傳達給觀眾,觀眾通過視覺感受進行審美體驗。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電影中明星的角色是可以不斷轉換的,可是他所處的電影環(huán)境是不一樣的,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征也是不一樣的,所以對服裝的要求也是不一樣的,完美的服裝設計會使電影更加生動逼真,讓觀眾身臨其境,浮想聯翩,足見服飾設計對于電影的重要性。電影服裝設計是靠視覺傳達來吸引觀眾、感動觀眾的。譬如電影《滿城盡帶黃金甲》中,華麗的服飾盡顯皇室的尊嚴,人物的尊貴,加上整部電影畫面的色彩都是那么艷麗,在電影院里的大屏幕上,人們在觀看電影時,無不為華麗的色彩所傾倒,金黃色的和鮮紅的宮殿,金色錦袍和特殊裝扮的皇宮內人,每個展示的畫面鏡頭都是經典。還有電影《山楂樹之戀》中,鄉(xiāng)村的自然,山水秀麗的美景,那個年代的服飾和傳統(tǒng)的人物個性,把人們一下子就帶入到了回憶年代,兩位主人公衣著自然純樸,懵懂而又純潔的愛情貫穿整個故事情節(jié),循序漸進,引人入勝,美輪美奐。近來我們又重溫了電影《泰坦尼克號》,這次是3D版的,通過對電影《泰坦尼克號》的重新制作,是我們繼《阿凡達》之后看到的第二部最有震撼力的3D電影了,電影中杰克的真誠和聰明,露絲的活潑與叛逆,兩個人的愛情故事相繼展開等一系列情節(jié),又一次地展現出來,這次觀眾就像是身臨其境,所帶來的視覺傳達更是逼真和震撼,里面露絲作為貴族的代表所穿的服飾十分講究,為了保持身材把衣服收縮得格外緊身,讓露絲幾乎喘不過氣來,但是華麗的衣服讓露絲顯得格外高貴,相比之下,住在三等艙的杰克,衣著隨便,土里土氣。這就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貴族的勢力和權力,窮人的社會狀態(tài),通過著裝就可以分辨出來,這也是傳遞給觀眾一個信號,所謂門當戶對、貧富差別之類的世俗認知,為接下來的故事將是一個什么樣的結局埋下了伏筆。這也是服飾藝術中視覺傳達的魅力所在。顯而易見,在電影藝術中,服飾是人物形象特征的載體,是認知人物個性特征的前提,也是塑造人物角色的重要依據。服飾藝術在電影中傳達的是一種視覺感受,無需語言文字表達,它的感染力和形象性為影片的真實性奠定了基礎,為電影藝術的長足發(fā)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電影藝術中服飾色彩的重要性

在冷色調中,一位漂亮的姑娘在一片綠油油的草坪上玩耍,這時若是遠景,應該設計綠色的補色,紅顏色服飾來襯托,這樣會顯得對比明顯,“萬綠叢中一點紅”就是這個道理。若是近景則可以隨意地安排和設計衣服的顏色,因為人的皮膚和頭發(fā)已經能和環(huán)境的顏色區(qū)分開了,就不用刻意改變人物的服裝顏色。在電影中,顏色也可以表現喜怒哀樂,傳達情感和信息,色彩的各種搭配還可以顯示出不同的視覺感受。這都是服飾色彩在電影中的魅力所在。人類對色彩的敏感度是取決于主觀性的,也是生理學的學科證明。電影作品能否感染觀眾是電影藝術家們共同的心愿,而色彩恰恰是展示電影藝術思想的重要手段,也是感染觀眾情緒的造型因素。電影中的色彩往往比現實生活中的色彩更加豐富,更具有藝術魅力和感染力,因為它需要周圍各種環(huán)境的襯托,甚至是人為的造景,例如,電影《畫壁》,主人公是鄧超飾演的朱孝廉,孫儷飾演的芍藥,閆妮飾演的姑姑等,每個人在戲中都有很強的個性特征,著裝也不一樣,朱孝廉等三人誤入萬花林,景色是那么美麗,蔚藍的天空、雄偉的建筑,里面的百花仙子著裝都是異常漂亮,根據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畫面的構成也是不斷變化,她們所穿服飾的色彩非常艷麗,搭配比較完美,比如說,芍藥穿的衣服就大致與芍藥花的顏色接近,后面還有牡丹、翠竹、百合、丁香、云梅、雪蓮和海棠等,她們的服飾顏色也是與她們名字的花名一致的,劇中三個凡間男子的到來,也徹底打亂了萬花林的“秩序”,男人迷失在夢幻仙境里,人性即將受到考驗;欲望、貪念、愛恨,引發(fā)了一場仙界戰(zhàn)爭,一念天堂、一念地獄,故事情節(jié)引人入勝,各位仙子的服飾五彩斑斕,服裝款式新穎獨特,可以說,電影《畫壁》是把服飾色彩的藝術與電影畫面構成結合最完美的一部電影。

服飾藝術在電影作品中的審美期待

第7篇:電影藝術的魅力范文

一、 影像動畫藝術的普及化發(fā)展概述

影像動畫藝術之所以能在電影媒介中得到廣泛運用并非偶然,若從專業(yè)角度來看,電影與動畫的都是以定格畫面為基礎發(fā)展而來的視覺化藝術,而且在影視動畫藝術前期發(fā)展中,影像動畫的鏡頭組接與剪輯手法與電影創(chuàng)作依然有著眾多相似之處,加之影像動畫的普及化發(fā)展是建立在電影媒介基礎之上的,使影像動畫藝術創(chuàng)造與電影媒介有著密不可分的內在聯系。

(一)影像動畫藝術的發(fā)展脈絡梳理

翻開歷史篇章,影像動畫的早期發(fā)展是在維多利亞時期,魔術幻燈、西洋鏡可作為影像動畫的前身,多以實時影像為主,但無法存儲的弊端使其難以得到普及發(fā)展。進入20世紀以后,電影媒介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攝影、膠片技術的誕生,為影像動畫翻開了新篇章,手繪、逐幀拍攝等創(chuàng)作手法成功克服了影像動畫藝術不可保存的弊端,使大量優(yōu)秀的作品走進了人們的生活。迪士尼公司創(chuàng)作的白雪公主、唐老鴨、米老鼠等動畫形象也成為數代人銘記終身的經典,而這一期間內國內動畫藝術創(chuàng)作也有《葫蘆娃》《小蝌蚪找媽媽》《大鬧天空》等大量優(yōu)秀作品。在科技創(chuàng)新的推動之下,計算機網絡技術在為人們的生活日常帶來更多便捷之時,該項技術也為眾多藝術領域注入了新的活力,影像動畫藝術就是其中之一。在數字化媒體時代,影像動畫的創(chuàng)作發(fā)生了質的變化,除傳統(tǒng)二維平面動畫以外(即傳統(tǒng)動畫),3D技術的融入使影像動畫的視覺沖擊力更強。

(二)影像動畫藝術與電影媒介的不解之緣

盡管影像動畫藝術發(fā)展起源已有上萬年的歷史,但若深究其發(fā)展脈絡,影像動畫藝術的普及化發(fā)展應在20世紀,期間大量優(yōu)秀的影像動畫作品倍受大眾喜愛,而推動其發(fā)展的正是電影媒介。電影作為最早的動態(tài)視覺化傳播媒介,眾多藝術門類在其早期視覺化發(fā)展之中都在嘗試利用電影媒介來對自身進行推廣,影像動畫藝術就是其中之一。迪斯尼成立以后,為迎合大眾的觀影習慣,1928年迪斯尼以電影表現形式創(chuàng)作了首部長篇動畫電影《白雪公主》,從此拉開了動畫電影的發(fā)展序幕。1935年到1955年期間,迪斯尼公司還利用電影的創(chuàng)作思維創(chuàng)作了大量優(yōu)秀的動畫電影作品,如聞名于世的《三只小豬》《花兒與樹》及米老鼠系列動畫電影,其中米老鼠系列動畫電影還榮獲了1952年奧斯卡金像獎,也使影像動畫與電影結下了不解之緣。[1]

二、 解析影像動畫視覺表現手法的獨特魅力

縱觀影視動畫藝術的發(fā)展脈絡,我們不難看出,影像動畫藝術的普及化發(fā)展道路是建立在電影藝術發(fā)展之上的,無論是美國迪士尼公司所創(chuàng)作的大量優(yōu)秀影像動畫作品,還是國內早期所創(chuàng)作的《小蝌蚪找媽媽》《大鬧天空》等影視動畫作品,電影媒介都是影像動畫藝術的首選載體。但若從表現手法及創(chuàng)作角度來看,影像動畫藝術創(chuàng)作的視覺表現有著其獨特之處,尤其是進入數字媒體時代后。經眾多影像動畫創(chuàng)作大師的辛勤付出,如今的影像動畫藝術創(chuàng)作已日漸成熟。鑒于大眾對于電影媒介的普遍認可,影像動畫藝術的大量作品的傳播推廣依然離不開影視媒介的支撐。綜合近期幾年影像動畫藝術的發(fā)展來看,其視覺表現手法的獨特魅力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色彩運用更為豐富

色彩基調是眾多通過視覺來表現的藝術門類必須考慮的要素之一,在影像動畫藝術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色彩基調是創(chuàng)作大師們優(yōu)先考慮的環(huán)節(jié)。在影像動畫的發(fā)展之中,動畫作品的創(chuàng)作都是通過手繪方式實現的,對于創(chuàng)作者的美術功底要求較高,但也為其帶來豐富的創(chuàng)作空間。例如,在我國早期的影像動畫作用當中,《大鬧天宮》在色彩基調的把控上就具有自身獨特的魅力,創(chuàng)作者在繪畫時,不會過多考慮外在因素限制其主觀思想的情感表達,可充分發(fā)揮自身想象力進行色彩搭配,大膽的用色不僅使得該部作品具有濃厚的民族氣息,也使畫面更具沖擊力與想象力,主要人物孫悟空看似隨意紅、黃搭配堪稱類似人物創(chuàng)作的經典配色,2015年上映的《大圣歸來》在孫悟空人物的創(chuàng)作的,配色上依然傳承了我國早期影像動畫創(chuàng)造經驗,除此之外2016上映的《大魚海棠》不僅故事題材取自我國古典文化《莊子?逍遙游》,其色調基調的搭配也極具中國傳統(tǒng)文化特性,在推動國內影像動畫產業(yè)發(fā)展的同時,也向世界展示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二)人物造型更具個性

人物造型是話劇、歌劇、電影、電視、動畫等眾多藝術門類在創(chuàng)作之中都需涉及的環(huán)節(jié),但多年的發(fā)展實踐表明,影像動畫的人物造型是眾多藝術門類之中最具有個性化的。例如,近期上映的動畫《冰川時代5》的人物設計當中,突破客觀事實的、擬人化的人物造型方式為都體現影像動畫在人物造型中獨特的魅力與優(yōu)勢??v觀影像動畫的發(fā)展歷程,在多年發(fā)展之中米老鼠、唐老鴨、多啦A夢、湯姆與杰克、大力水手以及中國近期動畫所創(chuàng)作的喜羊羊與灰太狼等眾動畫人物形象,在為人們帶來歡聲笑語的同時,典型化、個性化人物造型所折射出的深刻蘊意也時常引起人們深思,引發(fā)人們思考更多關于人性的問題,達到進化人們思想的作用,例如《海底總動員》中小丑魚對自由的渴望、《怪物史萊克》對愛情的追求以及近期《大圣歸來》的孫悟空對善的追求、《搖滾藏獒》中波弟對音樂的執(zhí)著等優(yōu)秀影像動畫作品人物,不僅在人物造型方面極具個性,所宣講的真、善、美也值得大眾學習。[2]

(三)動作設計更為夸張

我們不難看出,“運動”在影像動畫視覺表現中的重要性,加之影像動畫藝術創(chuàng)造不會受到客觀現實的制約,為此,在動作表現上影像動畫創(chuàng)作依然具有自身的優(yōu)勢。例如在家喻戶曉的《貓和老鼠》影像動畫之中,該部作品大量引人發(fā)笑的場景設計源自于湯姆追趕杰克的戲份,創(chuàng)作者則充分利用影像動畫在視覺表現上對“運動”的獨特優(yōu)勢,天馬行空的追逐畫面極具創(chuàng)意。伴隨數字化時代的到來,影像動畫藝術在動作設計上的獨特優(yōu)勢又再一次得到體現,例如在《功夫熊貓》《小黃人》系列、《冰雪奇緣》《冰川時代》等眾多在數字媒體時代所創(chuàng)作的影像動畫作品,各種人物的動作設計視覺沖擊力較強,極其容易調動觀眾的情緒,讓觀眾感受的觀影的樂趣。

三、 影像動畫藝術表現手法在電影媒介中的巧妙運用

盡管影像動畫藝術與電影媒介已有較深的內在聯系,但鑒于兩者視覺表現手法上的差異,也使得的影像動畫藝術與電影存在本質上的區(qū)別。電影的本質在于利用攝影機的照相功能對現實社會中客觀存在的事物進行真實性描述,為觀眾展示的是特定的人、特定的環(huán)境下所發(fā)生的事件,一部優(yōu)秀的電影作品在充分還原現實生活的同時能給予人們心靈的慰藉;影像動畫則不同,動畫的創(chuàng)作手法決定影像動畫作品是藝術與技術的有機結合,其藝術性體現在視覺的表現上,影像動畫藝術能給予創(chuàng)者更多創(chuàng)作空間,可將小說、文學、音樂、傳統(tǒng)繪畫等眾多藝術表現形式融入其中,所創(chuàng)造的作品既可是對現實生活場景的還原,也可是創(chuàng)作者自身想象的、假定的場景。從創(chuàng)作角度來講影像動畫藝術在視覺表現上具有更多的優(yōu)勢,致使影像動畫在利用電影媒介進行傳播之時,電影創(chuàng)作者們也在通過不斷的嘗試將影像動畫的視覺表現手法運用到電影作品的創(chuàng)作當中,其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電影創(chuàng)作對動畫視覺表現風格的借鑒

鑒于影像動畫在視覺表現上的特殊魅力,電影在發(fā)揮自身媒介功能對其進行傳播之時,電影創(chuàng)作者們在視覺表現上也逐步嘗試引入影視動畫的視覺表現手法將之融入到電影藝術作品的創(chuàng)作之中,其中也有大量較為優(yōu)秀的作品值得電影創(chuàng)作者們學習與借鑒,例如昆汀?塔倫蒂諾在電影《殺死比爾》,在視覺表現上就運用了大量影像動畫的視覺表現手法,不僅使得影片的打斗場面更加宏偉,也使得該片的整體風格更加新銳;除此之外,《罪惡之城》系列電影也在制作中運用了大量影像動畫藝術的視覺表現手法。[3]從題材上來看,《罪惡之城》改編自弗蘭克米勒同名漫畫,為此在視覺表現上該片在拍攝之時也創(chuàng)新式的融入了影視動畫的視覺表現手法,個性化的人物設計,夸張的打斗場面以及突破常規(guī)的用色,使該片在大眾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還在世界各大影展上榮獲4大獎項與12項提名優(yōu)異成績。

(二)將影像動畫人物運用到實景拍攝當中

將動畫人物運用到實景拍攝當中,也是近幾年電影拍攝常用的手法之一,尤其是在3D技術與CG技術快速發(fā)展的今天。在電影的早期發(fā)展之中,還原真實場景是電影創(chuàng)作的主要表現形式,但伴隨電影的多樣化發(fā)展,電影涉及種類也日益豐富,除劇情片、動作片以外,科幻題材電影深受大眾喜愛,在國內電影市場當中還有以我國傳統(tǒng)神話故事為主題拍攝的電影。早期的電影拍攝,一方面由于缺乏相關技術上的支持,另一方面在視覺表現手法上缺乏創(chuàng)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該類電影的發(fā)展。如今科技創(chuàng)新日新月異,在相關技術的之下具,有前瞻性思維的新銳導演也在嘗試將影像動畫人物運用到實景拍攝當中創(chuàng)作手法來制作電影。雖然《海底總動》《玩具總動員》等電影當中觀眾都會看見真實拍攝場景,但將該種視覺表現手法運用得較為成熟的電影,應屬在2015年上映的《捉妖記》,該片核心人物之一――胡巴就是采用較為典型的影像動畫視覺人物造型設計出的人物,將其運用到實拍場景當中雖然具有一定難度,但在制作團隊的精心設計之下也使得的該片成為2015年上映的熱門電影之一,創(chuàng)下了24億元票房。[4]

(三)利用動畫視覺表現手法制作專場鏡頭

第8篇:電影藝術的魅力范文

1.光在攝影藝術中的效應造型用光是電影攝影藝術的核心和靈魂。沒有造型用光的渲染和烘托,電影攝影藝術的效果就難以充分發(fā)揮出來。光線可以構造豐富多彩的藝術造型,使物體呈現出鮮活的立體感,細致刻畫物體的微妙變化。光在攝影藝術中的視覺效應可以通過調節(jié)畫面明暗配置,構造視覺反差,突出畫面的層次感和立體感,豐富劇情表達。對于攝影家來說,創(chuàng)新光在電影攝影藝術中的應用,就如同藝術家描繪精彩的書畫作品,通過對造型用光規(guī)律的摸索和光線特征的把握,充分傳達造型用光的視覺語言。

2.光對攝影藝術造型的表現力造型用光是構造影視畫面層次感、立體感,并形成視覺沖擊力,增強畫面層次效果表現力的主要影響因素。根據電影藝術創(chuàng)作中光線方向與太陽照射物體方向的差異性,可以從順光、側光、逆光等三個不同采光方向探索造型用光對攝影藝術的表現力。這幾種光的組合和演變,使作品呈現了各具形態(tài)的藝術效果。如順光以物體受光面的均衡多層次、多維度地再現物體的質感和藝術效果。側光表現出鮮明的反差、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空間立體感和層次感比較強。逆光側重于對空間深度和環(huán)境氣氛的烘托,偏向于對物體輪廓的勾畫。

3.光對色彩還原的要素光在色彩傳達中的再現與還原構成了五彩繽紛的彩色世界。根據造型用光的特點,可以將光對色彩還原的要求歸納為以下三個方面:即光的屬性特征。不同的光在影像效果和色彩表達中有著不同的表現。如自然光和人工燈光的區(qū)別,成像效果也截然不同。從光的來源方向來看,直射光和散射光在影像攝影過程中的造型效果存在著較大的差異性。直射光無論是線條還是影調都比不上散射光柔和;順光與逆光的差異,順光拍攝物體光線較為均勻,但缺乏相應的空間縱深感和畫面質感。逆光曝光不充分,但在特殊的攝影場合,這種攝影手法反而更能表達攝影效果。從造型用光的光線強弱來看,強光有利于烘托畫面的層次感,制造出絢麗的畫面,弱光攝影往往給人以意想不到的驚喜。

二、電影攝影創(chuàng)作中造型用光的技術處理和藝術表現

造型用光在影視創(chuàng)作中有著特殊而又關鍵的作用。光源在被拍攝物體的外觀、立體空間、彩色構成等方面都有著特殊的運用。因此,在拍攝過程中應通過光線調節(jié)和搭配,盡量呈現出被拍攝物體的藝術性和視覺美感,巧妙運用不同性質的光線,合理搭配自然光和人工光,深度融合到畫面的意像中。攝影師在拍攝過程中要智慧與技巧并存,巧妙構思,靈活運用,把握好造型用光的影像效應與“光感”,結合被攝物的影像特征,調和好畫面氣氛,增強被攝物的空間深度感和畫面層次感,靈活運用大自然賦予的豐富自然光彩。造型用光的完美技術處理,既要求攝影師具備相應的職業(yè)素質和一定的專業(yè)水平,又要求他們能夠發(fā)揮創(chuàng)意,創(chuàng)新造型用光在攝影創(chuàng)作中的巧妙運用,只有這樣才能達到較好的藝術造型效果。影視創(chuàng)作因為有造型用光的靈活運用,才會讓觀眾在輕松愉悅的環(huán)境中接受攝影作品中傳遞的思想觀念和情感認識,體會其中蘊含的藝術價值。為了渲染影視作品中這一主題的表達,就需要確定好光線方位、光線強度、光線性質等綜合效果的處理。當作品中的光線、色彩等達到一定比例時,就會讓人產生一種宛若仙境而又難以言表的視覺美感。優(yōu)秀的影視藝術作品一般都有其獨特的審美價值和創(chuàng)作理念。

加大造型用光技術處理在電影攝影創(chuàng)作中的應用,將會推動電影攝影創(chuàng)作藝術的發(fā)展,并將創(chuàng)造出豐富多彩而富有藝術氣息的作品。電影攝影創(chuàng)作中造型用光的藝術表現是豐富多彩的。在影視創(chuàng)作中拓寬造型用光的藝術表現,有助于豐富影片的故事情節(jié)并提升影片的藝術價值。如電影故事情節(jié)中合理運用光線可以使畫面的內涵和意義表達更充分,更能渲染出故事情節(jié)和環(huán)境氣氛。人物形象的刻畫中巧妙運用造型用光技術,可以充分傳達出主人公復雜的內心世界和深摯的情感表達,為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故事情節(jié)的發(fā)展提供幫助和支持。同時造型用光在攝影創(chuàng)作中的運用也可以做為重要的情節(jié)因素,通過造型用光的動態(tài)展現和運動韻律營造出或緊張、或歡快、或恐懼的環(huán)境氣氛,進面渲染故事背景,豐富故事情節(jié)。造型用光還可以提升人們的藝術審美效果,影視創(chuàng)作中攝影師引導被攝者調整姿態(tài)或笑容,或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光線,讓觀眾產生美的享受,闡釋藝術美的主觀認識。

三、促進電影攝影藝術與造型用光的良性互動

1.將電影攝影藝術視覺節(jié)奏與造型用光有效結合電影攝影藝術是一種特殊的視覺語言,能夠超越地域、文化、生活習俗等方面的差異。電影攝影藝術在構思、用光、色彩等方面的改進和提升,有助于增強畫面的視覺語言,產生足夠的視覺沖擊力,讓欣賞者產生實實在在美的享受。而光是調節(jié)攝影畫面效果的調和劑,將造型用光與取景構圖、畫面處理、題材創(chuàng)新等結合起來,可以創(chuàng)造出或精彩絢麗,或動感有力,或意境十足的美麗畫面。有人將造型用光看作是攝影藝術的生命,事實確實是如此。造型用光可以渲染出影視作品的畫面氣氛,突出畫面的質感并不斷提升畫面的藝術造型水平。真正的攝影師都是善于全天候運用造型用光的集大成者,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他們總能夠在復雜的光線環(huán)境中創(chuàng)造出優(yōu)秀的攝影作品。將電影攝影藝術視覺節(jié)奏與造型用光的有效結合,還要注重畫面的影調與色彩之美,通過調節(jié)畫面中明與暗的布局比例以及色彩的搭配,產生或具有強烈對比度,或柔和平緩的影調變化。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將造型用光與電影攝影藝術視覺節(jié)奏結合起來,能夠從不同的角度來維度來影響人們的心理感受,從而使藝術作品富有藝術魅力和感染力。

2.創(chuàng)新造型用光技術,增強電影攝影的藝術性影視作品中造型用光的呈現形式是多樣化的,不同的環(huán)境、不同的氣候條件、不同的空間位置等都會對攝影效果產生一定的影響,這為創(chuàng)新造型用光技術提供了可能。電影攝影中造型用光的應用和創(chuàng)新,不僅關系到影視畫面的效果,而且關系到整個影視作品故事情節(jié)的表達。如在塑造一個冒險者從黑暗的山洞中穿梭而過時,由外到里,由淺由深,由明到暗等,冒險家的身影由清晰變模糊,欣賞者或觀眾的整個身心隨著畫面的上動態(tài)光線變化而變化,神經也開始逐漸繃緊。這種環(huán)境氣氛的渲染,畫面立體感和層次感的呈現、人物形象的塑造等都高度依賴造型用光并成為影響整個影視畫面效果的核心要素。如果對造型用光技術加以創(chuàng)新和改進,就可能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產生難以言表而又具有較強視覺沖擊力和震撼力的優(yōu)秀作品。

第9篇:電影藝術的魅力范文

[關鍵詞]技術;審美;沉浸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0年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guī)劃基金“沉浸性體驗:1908-2008中國百年電影聲音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0YJAZH010)。

匈牙利著名電影理論家貝拉·巴拉茲曾經說過:“電影里面的聲音有一天能像電影里的畫面那樣成為一種可駕馭自如的手段?!晭в幸惶炷芟癞嬅婺菢訌囊环N復制的技術轉變?yōu)閯?chuàng)造的技術?!豹?]著名大導演喬治·盧卡斯也認為聲音作為電影藝術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和畫面占有同等的對電影敘事和情感渲染的推動作用。聲音進入電影創(chuàng)作領域近80年,確實已經成為能夠駕馭和創(chuàng)作的技術,它的進入絕對不是偶然,它已給我們的電影藝術打上深深的烙印。

黑格爾指出:“藝術美是訴之于感覺、感情、知覺和想象的……我們在藝術美里所欣賞的正是創(chuàng)作和形象塑造的自由性。”[2]受眾在對電影聲音的審美接受中,接受主體會根據自己生活閱歷、情感體驗、個體興趣等,對電影藝術作品進行鑒賞。對電影聲音藝術的審美接受是隨著技術發(fā)展的不同階段而使主體有著不同的審美嬗變。從早期聲音記錄技術發(fā)展中對于電影聲音感知到模擬技術下的聲音對于畫面的視覺延展再到以主體參與為主的沉浸式體驗,已充分讓我們感受到聲音藝術創(chuàng)作接受的主體審美過程是對于電影聲音藝術二度體驗的過程。在電影聲音的二度體驗過程中,作為電影聲音的創(chuàng)作主體和電影聲音的審美接受主體都是在體驗著影片中的情與境,感受著真與理,將我們自身無論是創(chuàng)作者還是接受者的本質力量對象化到電影聲音藝術中,充分調動接受主體情感、知覺、想象等,從而獲取較高的審美體驗。由眾多的對于電影聲音審美接受主體構成的共同感悟所創(chuàng)造出的審美體驗,恰恰體現出作為藝術鑒賞的大眾性,而大眾接受體驗出的豐富的含義遠比創(chuàng)造主體給予電影作品的意義要全面與深邃。無論是對于電影聲音的設計還是接受者對其能夠進行鑒賞,一定是建立在聲音技術不斷發(fā)展的前提之下,因此聲音記錄與還原的媒介技術就已然能夠成為電影聲音設計者與受眾審美接受的橋梁與紐帶。

一、“入乎其內”:追求技術本位中電影聲音聽覺感知的審美接受別林斯基曾經認為,欣賞美應該具有“美學情感”,如果只是一味地“用腦子去感受藝術,而沒有心靈的參與”,那就“幾乎比用腳去理解藝術還更壞”[3]。對電影聲音藝術的審美接受過程中也是達到創(chuàng)作者與鑒賞者互相影響、互相作用的過程。如果沒有接受主體對于聲音在電影藝術中表達的正確理解,就不能夠引發(fā)受眾的共鳴,如果沒有創(chuàng)作者對于聲音元素的理解與加工,就不能讓接受主體感知影片的主題與情緒,因此創(chuàng)作者的創(chuàng)作與接受者的鑒賞就密不可分?!叭牒跗鋬取弊匀灰簿统蔀樵缙陔娪皠?chuàng)作者對于聲音元素的設計和接受者對于電影聲音審美接受的平衡點。

在世界電影史上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就是聲音元素的加入,1927年出品的電影《爵士歌王》中當男主人公唱完一首歌曲后,說了兩句臺詞。無論是創(chuàng)作者無意的創(chuàng)作,還是其有意的存留,就是這兩句話卻讓接受者感同身受般地感悟著主人公所說言語的內涵,加強著我們對影片的深刻理解。主人公的內心世界與命運似乎在他的臺詞中更強地表達出來?!叭牒跗鋬取本褪莿?chuàng)作者在利用聲音元素創(chuàng)作的時候,希望能夠達到和接受者同樣的情感共鳴,而實現對其畫面內涵的感知。實際上早期即使沒有臺詞的電影藝術作品,也利用了聲音的另一個組成元素音樂來達到“入乎其內”的共鳴作用。像影片《戰(zhàn)艦波將金號》中雖沒有對白與臺詞,但是卻有其音樂的伴奏。早期的電影沒能夠做到把聲音記錄到媒介上,但是在現場為了營造其不同的氣氛,現場會請來樂隊根據畫面的播放而配上不同旋律的音樂,情緒的感染就在于音樂中不斷地加強,更符合了接受者觀影時的心理期待和情感體驗。但當時僅限于聲音技術的發(fā)展,還不能夠把聲音元素作為獨立的創(chuàng)作元素而考慮,因此此時對于聲音的接受也只能夠停留于“入乎其內”,既電影聲音的接受者通過聲音達到對于畫面的感知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