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wù)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世說新語中的故事范文

世說新語中的故事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世說新語中的故事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世說新語中的故事

第1篇:世說新語中的故事范文

世說新語》是漢末人物品評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的反映,它的不少故事是取材于魏晉時期作品《語林》、《郭子》、《名士傳》等書的??戳恕妒勒f新語》就能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逸事筆記的內(nèi)容和形式了。也可以說它是一部魏晉風流故事集,從而起到了名士“教科書”的作用。下面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關(guān)于《世說新語》讀書筆記,請您閱讀。

《世說新語》讀書筆記1《世說新語》中每則故事的篇幅都很短,但讀起來有如今日讀的極短篇小說,故事有首尾及迭起的情節(jié)。其中所記載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的片斷,但言記言方面有一個特點,就是往往如實地記載當時口語,不加雕飾,因此有些話不很好懂但是言簡意賅,很能傳達人人物特征。一般都是很質(zhì)樸的散文,反映出有時如同口語,但是意味雋永物的個性特點。

善于抓住人物特征。作者常用簡單幾個字,精確地描繪出主角的語言、動作,主角的性格便清楚的呈現(xiàn)在讀者的面前。如“曹操捉刀”時的描寫。

善用對比突出人物性格。比如淝水之戰(zhàn)時謝安的沉著和朝中大臣們的驚慌。還有,桓溫伏甲設(shè)宴,廣請朝士,想借機除去謝安、王坦之。王坦之驚恐萬分,謝安卻“謝之寬容,愈表于貌,望階趨席,方作洛生詠,諷浩浩洪流。”

名與利往往是人的動心之處,舉例來說,管寧和華歆有一天共同在菜園里翻土種菜,他們看到地上翻出一塊金子管寧毫不動心,把黃金當作平常的瓦石一樣的揮鋤耕耘。華歆卻把金子拾在手中看了一看,才又丟棄。

有一次,兩人曾經(jīng)共同讀書,一位做官的人乘車而過,十分熱鬧。管寧讀書如故而華歆卻心慕虛榮,擱下書本,跑到門外去觀看。于是管寧拿刀割斷草席,分開而坐,向他說:「你并不是我的朋友啊!華歆為了一時的名和利,而失去他原有的德行,所以由此可看出一個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并不是一天兩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積月累所培養(yǎng)出來的。

我覺得華歆不應(yīng)為名和利所動心,他應(yīng)該多學習管寧,不為名和利所動心。管寧就好象王戎,因為王戎的父親王渾所曾經(jīng)任官過的州郡,由于感激他的德義,懷念他的恩澤德惠,于是相偕的致送賻儀達數(shù)百萬,此時王渾已死,故由他的兒子王戎所收,但王戎完全不接受,如果是華歆的話就卻不是如此。

《世說新語》是一部反映魏晉時代文人風貌,體現(xiàn)時代特征的筆記小說,是我國古代志人小說的帶表作品。它深受廣大人民的喜愛,包括我也很喜歡。

能寫出這樣好的作品的人是誰呢?他就是——劉義慶。

《世說新語》通行本為六卷,三十六篇。分德行、語言、政事、文學、方正等三十六門,很多吧!

《世說新語》中所記載的人物言行,往往是一些零星片段,但詞簡意明,頗能表達人物的個性特點。淡淡的幾筆,就能把人物描寫的活靈活現(xiàn),真是妙不可言啊!

《世說新語》的文字,一般都是很樸素的散文,有的幾乎如口語一般。在晉宋人的文章也頗具特色,因此一來使人們喜歡閱讀,其中不少故事。

《世說新語》讀書筆記2《世說新語》是漢末人物品評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的反映,它的不少故事是取材于魏晉時期作品《語林》、《郭子》、《名士傳》等書的??戳恕妒勒f新語》就能了解魏晉南北朝時期逸事筆記的內(nèi)容和形式了。也可以說它是一部魏晉風流故事集,從而起到了名士“教科書”的作用。按馮友蘭的一句說法,風流是一種人格美。當然這種人格美是以當時士族的標準來衡量的。

《世說新語》是研究魏晉風流的極好的史料。其中關(guān)于魏晉名士的種種活動如清談,品題,種種性格特征如任誕,簡傲,種種人格追求,以及種種嗜好,都有生動的描寫。綜觀全書,可以得到魏晉時期幾代士人的群像,通過這些人物形象,可以進而了解那個時代上層社會的風尚。如《德行》中: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寧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蓖ㄟ^與華歆的對比,贊揚管寧淡泊名利。所以由此可看出一個人是否有高超的德行,并不是一天兩天所造成,德行是日積月累所培養(yǎng)出來的。有德行的故事還有許多,如情緒這方面,德行較不好的人常會以它個人的情緒為中心,心情好時大家沒事,心情不好時大家得遭殃,古時就有一位不管快樂或失意,都不會表現(xiàn)于自己的情緒上,那個人就是稽康,王戎說我和稽康在一起相處二十年,從來沒有見過他高興或者生氣的表情。人通常得到一個不好的東西,或遇到對自己有害的東西都會閃而避之,但是有的人得到這一個東西,或者遇到這個東西也不是閃而避之。而倒霉反而還一點不會被那樣東西所波及到。瘐亮的坐騎中,有一匹叫的盧的兇馬,有人勸告他派人牽去賣掉,瘐亮回答說:“賣它一定會有人買它,但這樣又會害了別人;哪里可把對自己有害的東西轉(zhuǎn)移到別人身上呢?從前孫叔敖殺了兩頭蛇,就是因為不讓后人看見,從此他就成為古人樂于傳頌的佳話,我效法他不也是合理的嗎?”

《世說新語》在藝術(shù)上有較高的藝術(shù)成就,魯迅先生曾把它的藝術(shù)特色概括為“記言則玄遠冷雋,記行則高簡瑰奇”?!妒勒f新語》涉及人物有一千五百多個,魏晉兩朝的主要人物,都包括在內(nèi)。它對人物的描寫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學,通過獨特的言談舉止寫出了獨特的人物性格,使之氣韻生動,活靈活現(xiàn),躍然紙上。如“王戎有好李,賣恐人得其種,恒鉆其核”。僅用了16個字,就寫出了王戎貪婪吝嗇的本性。

從另一方面談,《世說新語》也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由于魏晉之際品評人物重視儀容辭采的風氣較漢末更甚,所以位高名重的官僚,也往往憑只言片語和某個細節(jié)來論定一個人的優(yōu)劣,或據(jù)此而援引這個人入官,如“雅量”記載王王旬做桓溫的主簿,桓溫想提拔他。有一次故意突然騎馬沖之,“左右皆宕仆,而王不動,名價于是大重,咸云是公輔器也”。這種測驗人的方法上是奇特的,從此得出是“公輔器”的結(jié)論,尤其荒唐。又“文學”篇王衍問阮修:“老莊與圣教同異?”阮回答說:“將無同?!蓖跹芎苜p識這“將無同”三個字,即請阮修為椽。這就是著名的“三語椽”的故事。這兩個例子足證明當時重容止,言談的風氣之盛。

在虛無、厭世的思想基礎(chǔ)上,魏晉士大夫都消極、頹廢,或乖僻、放蕩,時時流露出生死無常,嘆老嗟傷的感慨,飲酒澆愁和養(yǎng)生服藥,也成為一種風尚?!妒勒f新語》從很多方面寫下了這些內(nèi)容?!叭握Q”篇說張翰:“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及時一杯酒”;“言語”篇記桓溫因見舊時種的柳樹長大,哀嘆“木猶如此,人何以堪”而流淚,即足以反映當時士大夫的沒落、灰色的人生觀。此外,《世說新語》還記敘了一些人的優(yōu)良品質(zhì),如荀巨伯的重義輕生救護朋友,周處為民除害、勇于悔過等。全是有意義的小故事。對魏晉統(tǒng)治階級的兇殘、丑惡、奢侈等也做了具體的描述。這些內(nèi)容可以為研究歷史做參考。

《世說新語》是非常具有代表的中國古代文化思想,所以同學們一定要認真學習,并且練習世說新語讀后感的寫作。

《世說新語》讀書筆記3《世說新語》是劉墉寫的一本關(guān)于教育的秘籍,這本書他從孩子誕生前,父母該怎么決定教育的方法、規(guī)劃孩子的未來,到孩子出事之后,如何跟孩子互動、開發(fā)孩子的潛能。在這本書里,他的一些獨到的教育方法讓我覺得受益匪淺。以下是書中的兩個小故事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

1、“虎姑婆”長什么樣子?

記得小時候,我就聽過“虎姑婆”的故事,當小孩子不聽話的時候,大人們總愛說“再不聽話虎姑婆該來咬你手指了!”可是,你知道“虎姑婆”長什么樣子嗎?答案肯定不是一樣的。作者說“為什么一個虎姑婆可以讓我們從小孩時代記憶一輩子,而且每個人心里的虎姑婆都不一樣,啃手指的聲音可好像能在耳邊響?答案很簡單:因為想象!”

每個人的想象是不一樣的,為什么都在呼吁我們要看書,因為在看書的過程中會對書中的人物、事物、事件進行充分的想象,使我們的想象力充分得到發(fā)揮。如果給我們一個虎姑婆的動畫片,里面有個虎姑婆,還有虎姑婆啃手指的畫面和聲音,我們看過就知道:哦,原來虎姑婆那樣啊,啃手指的聲音是那樣啊。就用不著想象了。什么都是現(xiàn)成的,那我們的思維與想象豈不是會越來越懶,就跟機器一樣時間長不用就會生銹了。

所以,在想象力還沒有生銹前,讓我們多讀讀書吧!讓它們快速的運轉(zhuǎn)起來。

2、人生光明面

人的一生中會遇到許多的挫折,但是要看你用什么樣的心態(tài)去面對挫折,書中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臺北有一個由三位盲人組成的樂團,每個人都笑容滿面。一個說他最幸運,因為他是后來才失明的,所以他看過世界時什么樣子。另一個說他也幸運,因為雖然看不見東西,卻能感覺光線,所以不算完全失明。第三個說他雖然從小就瞎了,可是也不錯,因為反正不知道看得見是怎么樣的,既然不曾擁有,也就不覺得失去了。說完,三個人就唱起歌來。

為什么他們會這樣快樂呢?因為他們由正面看事,即使一般人看來是負面的,他們也有正面思考。還有兩位高齡逝世的老人,其中過的很富裕的那位老太太,臨終躺在病床上,對每個去探望的人怨,怨傷痛、怨丈夫早死。過得十分辛苦的老太太,卻一直到死都感恩,說:“我真好命啊!丈夫早死,還能活到今天,而且兒孫都來看我,多好命啊!”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反差呢?因為他們從小生活的環(huán)境不同,一個生活在總由負面看事的家庭,而另一個從小就長在寬容的環(huán)境。

所以,身為人民教師的我們,如果對學生用正面的語氣說話,教育他們從正面看事,譬如:孩子天涼沒有關(guān)窗,不要說:“你想凍死啊?”或“為什么不把窗子關(guān)上?”而應(yīng)該講:“把窗子關(guān)上吧!免得著涼”。孩子爬到危險的地方,別喊:“你想摔死啊?”而說:“快點下來。”孩子考五十分,如果對他說:“你居然有一半不會,沒有前途了!”換成“你能考五十分,表示還會一半,再加一點力,多十分,就及格了,試試看,下次考好一點?!笔盏降男Ч麜且粯拥膯?

讓我們教學生從正面思考吧,總存感恩的心,總在失望中帶有希望,總在跌倒時,想想休息一下,能跑得更快、飛的更高。我想這樣正面思考的人生態(tài)度不僅會影響孩子的一生,也會對我們的人生有所改變的!

《世說新語》讀書筆記4王徽之居山陰,夜大雪,眼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寺》。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jīng)宿方至,造門不前而返。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世說新語·任誕》

王徽之因興而行,又因興而返,不為目的所羈絆,好似那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的灑脫。

徽之曰:“我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古人所說“不為外物所役”,王徽之做到了。目的是何物?是實質(zhì)的,是人們所想達到無法理解了。的,可這個東西在王徽之眼里還不及那突發(fā)的詩興來得重要。因興而去,興盡而歸,這本來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但這件事若是安排在趕了一夜路,已站在目的地門前的大前提下,這就讓世俗里的人

古人尚不能解,那么放在現(xiàn)代呢?在“時間就是金錢”的時代里,整天忙著掙錢的人們是不會白費力氣做這件毫無實質(zhì)收獲的事。制定一個目標,為達到目標而努力,不達目的善不罷休,這就是現(xiàn)今以物質(zhì)至上的觀點。但我們換個角度看,效率、結(jié)果固然重要,可我們真正獲得的東西是從過程中得來的。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有歡笑,有哭泣,有感動,有無奈,也許過程是漫長的,但我們樂在其中,品味了苦盡甘來,比起最后那個干巴巴的目的,這個過程真的是浪漫得多。

而相較于王徽之那個時代,現(xiàn)今社會要復雜得多。金錢、權(quán)利、地位、榮譽,人們追求地更多,同時所羈絆的東西也會更多。人們被這些東西綁起來了,只能縮手縮腳的活于世中。

再說說如我一樣的學生吧,對一個窮書生,一個身無長物的學生來說,學習本該是一件單純的事情,可有哪個學生會為了學習而學習呢?種種外界因素讓我們的身心疲憊不堪,只為得到那一紙成績單,可真正學到的又有多少東西呢?

學習變得不再單純,強烈的目的性,它早已變得是面目全非了。就像一只待宰的羔羊,每個人都可以給它來上那么一下。

中國的高考制度,在家長,老師,學?!褒R心協(xié)力”下,成功的把學習死死的綁在了那單調(diào)的阿拉伯數(shù)字上。學習不再是我們自己的了,他變得似乎與每個人都有關(guān)聯(lián),老師、家長的期望,學校的升學率,這些都與我們的學習緊緊相連。在我們身上背負得越多,最后的目的也就越重要,這就像是層層的堡壘,我們被它困住了。

那么何時我們的心靈與肉體才能得到釋放?其實答案可以是:隨時。我們雖不能改變社會現(xiàn)狀,但生活與學習的心境是由自己支配的。只要我們能夠做到自我解放,在過程中獲得自己的快樂,那么即使不能做到王徽之那么灑脫,也可以讓心靈得到休憩與釋放。

有句話說“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得到也許不是滿足,不得到也許并非就不能滿足,是否自我感到滿足,只有自己知道。放開心扉吧,讓我們飛得更遠。

《世說新語》讀書筆記5古文,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個寶庫,而《世說新語》則是這個寶庫中一顆燦爛美麗的明珠。

《世說新語》是南朝的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全書用文言寫成,分為言語、德行、政事、文學等三十六門,其中的故事既有很強的哲理性,又不乏趣味性,篇篇短小精悍,有的甚至只是幾句話,但就在這些記錄人物言行舉止的文句中,我們卻可以體會到魏晉時代濃郁的政治氛圍和人物特色。

前幾天,我讀了《世說新語》中的一到三十頁,其中的一則小故事令我印象深刻: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后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yōu)劣。

這則故事的意思是這樣的:華歆和王朗一起坐船避難,有一人想搭他們的船,但卻遭到華歆當即表示為難,王朗說:“正好船還寬敞,為什么不可以?”后來追兵即將追上,王朗想拋棄那個人。華歆說:“之前我猶豫不決,原因就在于此。既然已經(jīng)答應(yīng)了他的請求,怎么可以因為情況緊急拋棄他呢?”社會上從此便根據(jù)這件事判定華歆和王朗的德行優(yōu)劣。?

這個故事中的華歆剛開始對于別人的請求猶豫不決,看上去似乎品德不好,但盡管王朗答應(yīng)了那個人的請求,但當后來追兵到來情況緊急時,卻想拋棄協(xié)助的那個人,所以,華歆的品德是遠在王朗之上的。

我們在生活中有沒有犯過像王朗一樣的錯誤呢?以這個故事為例,在開始時如果華歆和王朗在開始時沒有攜帶那個人,那么那個人可能會有生存的希望??梢侨A歆和王朗在中途拋棄了那個人,那么那個人就沒有一點生存下來的希望了。

第2篇:世說新語中的故事范文

2022關(guān)于《世說新語》讀后感范文   《世說新語》這是一本講述南北朝時期社會上流傳的新鮮故事的一本書。那么何為層次?有錢或有權(quán)?現(xiàn)代人大多都這么認為。但真正有層次的人,他的層次感是從言行中表露出來的。

  陳元方,出生在太丘長的家中,也是當時上流社會的人。7歲時,他在門外玩耍時,來了一個人,是他父親的朋友,他是來赴約的。但當時他父親陳太丘因朋友未能按時赴約,而已經(jīng)走了。朋友得知后很生氣,甚至還心有怨言,罵了陳太丘。陳元方告訴他,赴約遲到是不講信用,對著他的兒子辱罵他的父親,是不講禮,友人聽后自覺很慚愧,想要道歉,但是元方卻自顧進了家門,不再理睬他。

  有一個較為廣泛的想法:不要以你不喜歡的方法去對待別人,友人已經(jīng)無禮,是應(yīng)該說說他。但是這體現(xiàn)了一個人的層次感,體現(xiàn)了元方思想境界高。如果,只中說友人兩句,叫他日后要改正,那就成了老子教訓兒子了!相反,他用行動告訴了友人:你這是沒有人會喜歡你的,包括小孩子。

  層次,不是錢或權(quán),也不是說出多么深奧的話,而是做出最有意義,卻又看似不起眼的一舉一動。深奧,卻又不做作的言行,才能讓人感受到強大的層次感,讓人從內(nèi)心深處感到敬佩。

  2022關(guān)于《世說新語》讀后感范文

  《世說新語》是南朝劉義慶主編的志人小說,分為36門,如《德行》、《言語》、《政事》等。其中,我覺得最富有哲理性的是記錄晉人談話的《言語》。那一句句發(fā)言遣詞,無不畢肖聲口,寥寥數(shù)語,卻能述說出一個個發(fā)人深思的道理。

  書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诔缘泥嚢?,自稱時便經(jīng)常重復說“艾,艾……”這樣難免被人拿來取笑。有一次晉文帝也和他開玩笑說:“你總是說……艾,……艾,究竟是幾個艾???”鄧艾沒生氣,也沒尷尬,回答說:“鳳兮鳳兮,本來只是一只鳳。”他用楚國陸通比喻孔子的名言,來說明自己雖然常常連連說“艾,艾”,但和孔子那樣只有一個“艾”罷了。

  還有一個小故事講述的是顧悅和簡文帝。顧悅和簡文帝同歲,但顧悅頭發(fā)早已白了,簡文帝問他:“為什么你的頭發(fā)比我先白了呢?”顧悅回答說:“蒲柳的資質(zhì),臨近秋天就凋零了,松柏的資質(zhì)經(jīng)過秋霜反而更加茂盛?!庇昧艘粋€形象生動的比喻,說明了人的資質(zhì)是有差異的,由此也導致了人生的許多不同。

  另外一個故事講述的是身在廬山的遠公,雖然年老,但仍然不停地給弟子們講論佛經(jīng),他時常告誡弟子,說:“我如黃昏時的落日余輝,自然不會照得久遠了,只愿你們像早晨的陽光,越來越明亮!”用自己熱切的言辭和神態(tài),將“一寸光陰一寸金”的道理和“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印刻在弟子們的心中?!?/p>

  鄧艾雖口吃,但卻不妨礙他富有智慧和哲理的表達:每個人都只有一個,應(yīng)該好好的發(fā)揮屬于自己的那一份才能,做一只鳳,做一條龍。晉文帝的一個玩笑,一個調(diào)侃,卻引出了顧悅?cè)绱烁挥姓芾淼幕卮穑嘿Y質(zhì)稟賦的不同應(yīng)活出不一樣的精彩人生。遠公用桑榆之光來比喻自己,用朝陽之輝來比喻年輕的弟子,告誡我們學習是一刻也不該放松的……

  古人善用比喻,能運用風趣幽默的語言把一個個深奧的道理說到透徹,又恰到好處;能把人們熟知的平凡事說得不平凡,說得有趣。這種語言技巧很值得我們?nèi)W習借鑒。

  明代的學者胡應(yīng)麟評介《世說新語》:“讀其語言,晉人面目氣韻,恍惚生動,而簡約玄淡,真致不窮,古今之絕唱也?!奔仁墙^唱,定有屬于他絕唱的魅力,反復認真誦讀這36門學說,定能讓我們受益匪淺。

  2022關(guān)于《世說新語》讀后感范文

  古文,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一個寶庫,而《世說新語》則是這個寶庫中一顆燦爛美麗的明珠。

  《世說新語》是南朝的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全書用文言寫成,分為言語、德行、政事、文學等三十六門,其中的故事既有很強的哲理性,又不乏趣味性,篇篇短小精悍,有的甚至只是幾句話,但就在這些記錄人物言行舉止的文句中,我們卻可以體會到魏晉時代濃郁的政治氛圍和人物特色。

  前幾天,我讀了《世說新語》中的一到三十頁,其中的一則小故事令我印象深刻: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欲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為不可?”后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既已納其自托,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yōu)劣。

  這則故事的意思是這樣的:華歆和王朗一起坐船避難,有一人想搭他們的船,但卻遭到華歆當即表示為難,王朗說:“正好船還寬敞,為什么不可以?”后來追兵即將追上,王朗想拋棄那個人。華歆說:“之前我猶豫不決,原因就在于此。既然已經(jīng)答應(yīng)了他的請求,怎么可以因為情況緊急拋棄他呢?”社會上從此便根據(jù)這件事判定華歆和王朗的德行優(yōu)劣。?

  這個故事中的華歆剛開始對于別人的請求猶豫不決,看上去似乎品德不好,但盡管王朗答應(yīng)了那個人的請求,但當后來追兵到來情況緊急時,卻想拋棄協(xié)助的那個人,所以,華歆的品德是遠在王朗之上的。

  我們在生活中有沒有犯過像王朗一樣的錯誤呢?以這個故事為例,在開始時如果華歆和王朗在開始時沒有攜帶那個人,那么那個人可能會有生存的希望??梢侨A歆和王朗在中途拋棄了那個人,那么那個人就沒有一點生存下來的希望了。

第3篇:世說新語中的故事范文

摘要:《世說新語》是魏晉時期敘述語言接近口語的典范之作,本文主要對《世 說新語》中出現(xiàn)的“而”字進行統(tǒng)計分析,剖析魏晉時期“而”字的用法特點。

關(guān)鍵詞:《世說新語》;而;用法

魏晉南北朝是語言發(fā)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朝代更迭頻繁,南北方的經(jīng)濟、文化的交流使這一時期語言的變化很大?!妒勒f新語》敘事接近口語,對話中記錄的口語成分多,全書基本上用當時的語言寫成,較能真實地反映魏晉六朝的漢語面貌,在詞匯和語法方面均對上古漢語有直接的繼承和發(fā)展,是研究漢語變遷發(fā)展的珍貴材料。

《世說新語》原書八卷,今本作三卷,按內(nèi)容分為德行、言語、政事、文學、品藻等36類,全書共有1130個語段,一個語段記錄一個故事,其中有人物、情節(jié)、對話、評論,是中國傳統(tǒng)志人小說的名著。本文窮盡《世說新語》中出現(xiàn)的“而”字,剖析了魏晉時期“而”的用法特點。

“而”本義是臉上的胡須,許慎《說文解字》中解釋為:“而,頰毛也。像毛之形?!比黄浔玖x在秦漢以后就完全消失了。后起的“而”的假借用法,可作人稱代詞、助詞、介詞、連詞。本文將以“而”的詞性來布置全篇,系統(tǒng)整理“而”在《世說新語》中的用法情況:

一、代詞

可作指示代詞和人稱代詞。指示代詞“而”,相當于“此”,可譯為“這”、“這個”,很少見。人稱代詞“而”通“爾”,第二人稱,可用為單數(shù)和復數(shù)。

二、助詞

古漢語的助詞一般分為結(jié)構(gòu)助詞和語氣助詞。結(jié)構(gòu)助詞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可不譯。語氣助詞在句中表示陳述、疑問、祈使、感嘆等不同的語氣。

三、介詞

全篇沒有以代詞、助詞、介詞詞性出現(xiàn)的例句,此處不再贅述。

四、連詞

王力先生認為“而”字的“比較妥當?shù)拿Q應(yīng)該是聯(lián)結(jié)詞”,連詞是“而”最主要的用法,“‘而’字的基本職能是把兩種行為或兩種性質(zhì)聯(lián)結(jié)在一起?!雹佟岸弊致?lián)結(jié)的行為或性質(zhì)間有很多不同的關(guān)系,但實際上其關(guān)系來源于上下文,而不是“而”字決定的。所以根據(jù)“而”所聯(lián)結(jié)的前后兩項的語意關(guān)系來看,把“而”的連詞用法歸納如下:

(一)并列關(guān)系(4例)

并列關(guān)系表示“而”所連接的前后兩項是并列對等的,是地位相同的語法關(guān)系,沒有先后主次之分,位置互換而不影響意義的表達,可以譯為“和”、“且”等,也可不譯。例如:

1.唐僧淵目深而鼻高,王丞相每調(diào)之?!短粕疁Y目深而鼻高》

2.俁不肯舞。《羊公鶴》

3.殷少而率悟,庾每不推?!垛缀悴煌埔笥J》

(二)承接關(guān)系(12例)

表承接關(guān)系的“而”連接的前后兩項表示兩個連續(xù)發(fā)生的工作或相關(guān)的情況,兩項之間表現(xiàn)出動作先后相繼,在語義上是前后順承,順序不能變換。這種用法的“而”連接的經(jīng)常是動詞性成分,可譯為“就”、“便”、“然后”等,也可不譯。例如:

1.帝怪而問之?!锻鯘匀巳轱嬝i》

2.應(yīng)手而碎?!妒缗c王愷爭豪》

3.文帝以毒置諸棗蒂中,自選可食者而進?!段何牡奂傻堋?/p>

(三)遞進關(guān)系(2例)

表遞進關(guān)系的“而”連接的前后兩項在語義上是逐層遞進的,相當于現(xiàn)代漢語中的“而且”、“并且”等,例如:

1.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陳諶取寓設(shè)譬答客問》

2.華捉而擲去之。《管寧割席》

(四)轉(zhuǎn)折關(guān)系(18例)

表轉(zhuǎn)折關(guān)系的“而”連接的前項敘述一種動作行為,或描寫一種性質(zhì)狀態(tài),后項不是順著前項的敘述或描寫,而是轉(zhuǎn)向相反、相對的方面敘述或描寫,可譯為“但是”、“卻”、“然而”等,例如:

1.司隸何曾亦在坐,曰:“明公方以孝治天下,而阮籍以重喪,顯于公坐飲酒食肉,宜流之海外,以正風教?!薄度罴饽竼省?/p>

2.文王曰:“嗣宗毀頓如此,君不能共憂之,何謂?且有疾而飲酒食肉,固喪禮也?!薄度罴饽竼省?/p>

3.家中大驚,其由來清,而忽有此物,定是二百五十沓烏謾!堵抻押悶蚴場

(五)修飾關(guān)系(14例)

表修飾關(guān)系的“而”連接狀語和謂語中心語,前后兩項之間有主次之分,“而”后項的動作為主,在句中充當謂語,“而”前項的詞語則是從方式、狀態(tài)、條件、時間等方面來對謂語進行修飾,在句中充當狀語,可不譯。例如:

1.王、劉相目而笑曰。《王鰲⒘辭岵棠》

2.桓公目謝而笑曰。《遠志與小草》

3.宏大慚而退?!盾藓旰蒙先恕?/p>

(六)因果關(guān)系(2例)

表因果關(guān)系的“而”連接的前項表原因,后一部分表結(jié)果,一般可譯作“因而”、“因此”,或者不譯。例如:

1.玄業(yè)成辭歸,既而融有“禮樂皆東”之嘆,恐玄擅名而心忌焉?!恶R融追殺鄭玄》

2.事事擬學,而不免儉狹。《庾闡屋上架屋》

五、“而”組成的復音詞

(一)而已

“而已”作為語氣助詞留存至今,常用在陳述句,表限止語氣,可譯為“罷了”等。例如:

1.后丁艱,服除還都,唯赍《戰(zhàn)國策》而已?!对瑦偰芏涕L說》

2.高足弟子傳授而已《馬融追殺鄭玄》

(二)俄而

表時間不長,可譯為“一會兒”,例如:俄而雪驟《謝道韞詠雪》

通過逐一窮盡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世說新語》中“而”字多是作為連詞出現(xiàn)的,而沒有作為代詞、介詞等的用法。中古之后,“而”的其他用法逐漸減少乃至消失,只有作為連詞的用法留存使用至今,因而討論“而”字應(yīng)把重點置于連詞之上。且從例句可知,表示承接、修飾、轉(zhuǎn)折關(guān)系的“而”使用頻次更高。

參考文獻:

[1]王力.漢語史稿[M].北京.中華書局.1980.6.第391頁

[2]劉義慶著、沈海波評注.世說新語[M].北京.中華書局.2007.9

[3]姜磊.“而”字研究綜述[J].安徽文學.2009年第10期

第4篇:世說新語中的故事范文

【關(guān)鍵詞】世說新語 魏晉風度

【中圖分類號】I2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2)10-0064-01

《世說新語》是本古體小說,其中不免有些以訛傳訛的軼事和夸大虛構(gòu)的故事,但它反映的生活真實并不因此而削弱。對于古人來說這卻是“筆記”,是真正的生活原貌。就連《搜神記》中的神仙鬼怪,對古人來說也是有血有肉的黑夜中的鄰居,更何況是這些活生生的文人騷客呢?此事彼事張冠李戴固然有之,但整體來說這就是魏晉士人眼中真實的世界,這種真實不是一事一物考據(jù)出的真實,而是人心所向和社會風氣的心理真實。

文字的多義和虛構(gòu),反而讓僵死的過去,以更加鮮活和生動的姿態(tài)來到人們面前。有時面對著這些魏晉先人的智慧和德行,反倒使我們這些遠離了跳蚤和戰(zhàn)亂的現(xiàn)代人應(yīng)該遮住臉面,自慚形穢。我們征服了自然,卻忘記了自我,輝煌了經(jīng)濟,卻了文化。當以天地之精華、萬物的靈長自居的時候,也正是我們讓自己渺小到不值一提的時候。在魏晉士人看來,今大汲汲于功名的丑態(tài)實在是不入流,只配享受一雙白眼的斜視。那些坐擁金城卻無視于道德的高下,手握權(quán)柄卻漠視于流民的困苦的“成功人士”,實在是俗之又俗,俗不可耐。

立志當立何志?交友當交何人?大難臨頭怎么才能從容不迫,保持人的尊嚴?一時得意,是不是就飛揚跋扈,自絕后路?要有點基本的涵養(yǎng),應(yīng)該學學魏晉士人的風度。

“德行”第九則中講了個關(guān)于朋友的故事,說有個叫荀巨伯的到遠處探望朋友的病,正好碰上外族強盜攻打郡城,朋友對他說:“我這下活不成了,您可以走了!”巨伯說:“我遠道來看您,您卻叫我走;損害道義來求活命,這難道是我荀巨伯干的事嗎!”強盜進了城,卻被巨伯的道義所感動,撤出了郡城。

故事的結(jié)果未免過于玄奇,這么容易被感動的強盜,恐怕早就放下屠刀回家種田了,但是荀巨伯的做法卻值得我們思考:到底什么是朋友?在一個浮華的時代,我們聽到最多的是朋友,見到最少的也是朋友。朋友即使不能像荀巨伯這樣共患難同生死,最起碼也不應(yīng)該有坐山觀虎斗、倒了油瓶不扶以及站干岸兒的全套本事。我們不求朋友兩肋插刀,但至少希望朋友在你掉入泥坑里的時候施以援手,而不是怕臟了自己的手腳,就袖手旁觀。不能同患難的朋友,恐怕更難有福同當。

《世說新語》中還有個關(guān)于患難的故事:華歆、王朗一同乘船避難,有一個人想搭他們的船,華歆表現(xiàn)得很為難。王朗則說:“好在船還寬,為什么不行呢?”后來強盜追來了,王朗就想甩掉那個搭船人。華歆卻說:“已經(jīng)答應(yīng)了他的請求,怎么可以因為情況緊迫就拋棄他呢!”便仍舊帶著他。

在故事的最后有這樣一句話“世以此定華、王之優(yōu)劣”,這種眼光說明魏晉士人比今人要高明得多。輕諾者必無信,因為只有經(jīng)過反復思慮的諾言才有實現(xiàn)的可能性。好說話未必是真好人,因為只有常常能拒絕不義的請托之人,才能做到忠人之事。

捫心自問,現(xiàn)在的我們還能夠分辨出華、王之優(yōu)劣么?空口的承諾不是討的我們滿心歡喜,認真的態(tài)度不是惹得我們心生惱恨么?如果華歆猶在,只怕是來不及展現(xiàn)他的重然諾不輕棄的美德,就被短視的逃難者記恨在心,找機會哄下船了。只怕等到逃難者被王朗像累贅一樣拋掉的時候,還不明白自己做錯了什么呢。

與其去譴責王朗的不義與無信,倒不如干脆把他看成是個考慮得那么長遠的傻子。只是要小心在意不要輕易地相信這種“傻子”,更不要讓自己成為這種目光短淺的“傻子”。輕諾無信,輕言無義,善諛者必善讒,眼光放長,多看一步,才會識人論事,這是千古不變的道理。

《世說新語》寫的是世間百態(tài),不吝惜表現(xiàn)善與美,也不避諱表現(xiàn)惡和丑。在魏晉士人的眼里,滿身污垢不妨捫虱而談,卻容不得眼前小人惺惺作態(tài)而不譏諷上幾句——仿佛如此就可撣掉精神上的污垢。

這種對于戚戚小人的鄙薄,不亞于當代人對于窮苦乞兒的蔑視。阮籍的青白眼自不必說,就算是號稱“居二十年,未嘗見其喜慍之色”的嵇康,不還是與山巨源割袍斷義,對鐘大人冷眼相對,最終不能被司馬氏所容嗎?口不臧否人物只是表象,魏晉士人的心中自有一本清清楚楚的賬。不說是因為不能說,然而心中的塊壘之氣卻難消難解,總有一天這個真實的自我要沖破黑暗的藩籬,如同終要涌出的地火,無畏于野草的燃燒。

第5篇:世說新語中的故事范文

關(guān)鍵詞:陸機;出處觀念;東吳文化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502(2012)02-0093-04

一、“仕”與“隱”:“角聲”?“鶴唳”

由吳入晉的陸機歷經(jīng)宦海浮沉之后兵敗被殺,臨刑之際觸發(fā)“華亭鶴唳”之嘆,這一歷史故事載于多種史籍,據(jù)《世說新語?尤悔篇》載:

陸平原河橋敗,為盧志所讒,被誅。臨刑嘆曰:“欲聞華亭鶴唳,可復得乎?”

然而另有一種“華亭鶴唳”的故事版本,其敘述語境向來不被人們重視。此條見于晉人裴啟《語林》,其史實可信度已難考定,但其歷史意蘊卻耐人尋味,透露的思想觀念也值得關(guān)注。《世說新語?尤悔篇》劉孝標注引裴啟《語林》曰日:

(陸)機為河北都督,聞警角之聲,謂孫丞曰: “聞此不如華亭鶴唳?!惫逝R刑而有此嘆?!侗碧脮n》一二一所引《語林》略同,文爭哨有出入:陸士衡為河北都督,已被間構(gòu),內(nèi)懷憂懣,聞眾車警角,謂其司馬孫掾(丞)曰:“我今聞此,不如華亭鶴鳴也?!?/p>

陸機聽聞警角之聲有其具體的史實背景。太安初,成都王司馬穎與河間王起兵討伐長沙王義,陸機被司馬穎授命為后將軍、河北大都督。對于心懷鴻志的陸機來說,盡管在人洛之后一度得到張華等人的賞識,但其仕進之途卻不免落拓失意,后來又受到趙王倫的牽連險遭不測,幸有司馬穎出手相助,使之脫難并加以寵任,所以說,司馬穎對于陸機本有再造之恩。然而,當恩公委以重任之時,陸機卻心存猶疑。這種心態(tài)在上述故事中有所反映:一方面,陸機先后得罪于成都王司馬穎長史盧志、宦者孟玖等人,他們屢屢向司馬穎進獻構(gòu)隙之言,使得成都王對陸機不能充分信任;另一方面陸氏家族已經(jīng)“三世為將”,這是秦漢以來“道家所忌”(《晉書》本傳),陸機父祖均為東吳名將,他唯恐自己出兵不利而辱沒家聲。在這樣的歷史情境與個人心境之下,用以激勵將士奮勇立勛的“警角之聲”不再令陸機斗志昂揚,多年之前華亭故居的“鶴唳之聲”卻如在耳畔,令他神往,陸機“仕”與“隱”(“出”與“處”)的矛盾觀念由此集中顯現(xiàn)出來。

二、“退”與“進”:“隱居”?“入洛”

陸機出生于江東陸氏家族,在吳地的土著世族中,陸機《吳趨行》謂:“四姓實名家”,吳郡四姓中就有陸氏,《吳錄士林》云:“吳郡有顧、陸、朱、張為四姓,三國問,四姓盛焉?!?《世說新語?賞譽篇》注引)據(jù)《世說新語?規(guī)箴篇》,“孫皓問丞相陸凱曰:‘卿一宗在朝有幾人?’陸日:‘二相、五侯、將軍十余人?!标懯霞易逶跂|吳之強盛由此可以想見。陸機的祖父遜、父抗均為名播海內(nèi)的東吳功臣,因之陸機的家族自豪感與優(yōu)越感異常強烈,家族的尊嚴容不得一絲半點的不敬,由此可以理解當盧志調(diào)問陸機“陸遜、陸抗是君何物?”(《世說新語?方正篇》)時他的反應(yīng)為何如此激烈。

陸氏家族的衰落始于晉軍伐吳之時,據(jù)《三國志》卷五八《陸遜傳》,“抗字幼節(jié),孫策外孫也。遜卒時,年二十,拜建武校尉,領(lǐng)遜眾五千人?!?鳳皇三年)秋遂卒,子晏嗣。晏及弟景、玄、機、云分領(lǐng)抗兵。晏為裨將軍、夷道監(jiān)。天紀四年,晉軍伐吳?!氯尚纾虨橥鮿e軍所殺。癸亥,景亦遇害,時年三十一?!痹趯O吳敗亡的過程中,陸氏家族成員屢遭摧殘,陸機長兄晏、次兄景相繼戰(zhàn)歿。家破國亡之后,“亡國之余”、“敵國之臣”的身份成為陸機的苦澀心曲。后來陸機由吳入洛,他在心理上、思想上基本上認同了西晉王朝,但他多次提到“臣本吳人,靖居海隅”(《詣吳王表》),“臣本吳人,出自敵國”(《謝平原內(nèi)史表》),可見其東吳故臣的角色意識仍然十分強烈。

陸氏家族隨著東吳的敗亡而衰落,隨后的十余年間,陸機與乃弟陸云隱居讀書,臧榮緒《晉書》云:“(機)年二十而吳滅,退臨舊里,與弟云閉門勤學,積十一年。”(《文選?文賦》注引)陸氏兄弟隱居之地為華亭舊里,據(jù)東晉盧《晉八王故事》:“華亭,吳由拳縣郊外墅也,有清泉茂林。吳平后,陸機兄弟共游于此十余年?!?《世說新語?尤悔篇》注引)陸氏家族自后漢時避袁術(shù)怨隙才徙至華亭谷,據(jù)唐陸廣微《吳地記》,“漢廬江太守陸康與袁術(shù)有隙,使侄遜與其子績率宗族避難,居于是谷?!焙髞黻戇d破蜀有功,因地封為華亭侯,始則舉家居此,顧野王《輿地志》云:“吳大帝以漢建安中封陸遜為華亭侯,即以其所居為封。”因此,華亭谷當為二陸兄弟的籍里,《吳地記》“二陸宅”云:“宅在長谷,谷在吳縣東北二百里,谷周回二十余里,谷名華亭,陸機嘆鶴唳處。”亭谷不但周回廣袤,而且物產(chǎn)豐饒,環(huán)境清幽,《太平寰宇記》卷九十五:“谷出佳魚莼菜,又多白鶴清唳,故陸機嘆日:‘華亭鶴唳,不可復聞’。”自父輩起即定居此地,陸機生于斯,長于斯,出仕之后又歸鄉(xiāng)隱居勤學十余年,“華亭”成為一種故土情結(jié),也是陸機入洛之后“鄉(xiāng)曲之思”(裴啟《語林》陸機語)的心系所在。

然而,以“亡國之余”的身份終老鄉(xiāng)里并非陸機的本心所愿,建功立業(yè)、重振家聲才是陸機心中的至高夢想。父祖昔日的功業(yè)作為一種無比榮耀的家族記憶縈繞陸機心間,“功勛之后”的榮耀感成為一種強烈的驅(qū)動力,促使他心存風云之氣。陸機詩文中強烈的功名觀念溢于言表,如《秋胡行》:“生亦何惜,功名所勤”;《長歌行》:“但恨功名薄,竹帛無所宣”;《豪士賦》序:“游子徇高位于生前,志士思垂名于身后,受生之分,唯此而已。”所以說,陸機人洛既是政治情勢之必然,也是其個人性格之必然。

西晉統(tǒng)一全國之后,與蜀地之間的政治隔閡不甚明顯,但與最后歸附的東吳之間關(guān)系卻頗為緊張,三國政治上的對峙造成了南北雙方心理上的隔閡。陸機入洛之后,無論在學術(shù)風氣還是風土人情方面,都承受著來自中原士人的對立感與孤立感。酈道元《水經(jīng)注?谷水注》記有一段陸機故事,發(fā)生在入洛途中:

其澤野負原,夾郭多墳隴焉,即陸士衡會王輔嗣處也。袁氏《王陸詩敘》:機初入洛,次河南之偃師,時忽結(jié)陰,望道左若有民居者因住逗宿,見一少年,姿神端遠,與機言玄,機服其能,而無以酬折,前致一辯,機題緯古今,綜檢名實,此少年不甚欣解。將曉去,稅駕逆旅,嫗日:君何宿而來?自東數(shù)十里無村落,止有山陽王家墓。機乃怪悵,還睇昨路。空野昏霾,云攢蔽日,知所遇者,審王弼也。

本則故事或?qū)俑綍?,但故事的敘述語境中陸機面臨的學風隔膜卻有本可原。魏晉之際以洛陽為中心的中原地區(qū)盛行玄學風氣,王弼談玄即是學術(shù)新風

的典型代表,東吳學術(shù)則相對保守,仍以儒術(shù)為主,陸機“題緯古今,綜檢名實”正是漢代以來傳統(tǒng)學風的體現(xiàn)。陸機人洛之后為了參預學術(shù)潮流,勢必要做出相應(yīng)的調(diào)整。又據(jù)《世說新語?簡傲篇》:

陸士衡初入洛,咨張公所宜詣,劉道真是其一。陸既往,劉尚在哀制中。性嗜酒,禮畢,初無他言,唯問:“東吳有長柄壺盧,卿得種來不?”陸兄弟殊失望,乃悔往。

劉道真初見“江東二俊”,不為之禮,且不問江東人杰英髦,但問風土物種,漫不經(jīng)心的言語中流露出對東吳士人的輕視與怠慢。又《世說新語?言語篇》:

陸機詣王武子,武子前置數(shù)斛羊酪,指以示陸曰:“卿江東何以敵此?”陸云:“有千里莼羹,但未下鹽豉耳!”

中原士人對江東風物的調(diào)侃,同樣是有意以“異域”的眼光審視吳地,孤立吳人,陸機的從容應(yīng)答則是對自身“吳人”身份的再度確認。風土物種的調(diào)侃尚無傷大雅,陸機向來引以自豪的顯赫家世卻也曾遭到惡意的輕辱,《世說新語?方正篇》:

盧志玉眾坐問陸士衡:“陸遜、陸抗,是君何物?”答曰:“‘如卿于盧毓、盧埏。”士龍失色,云別見,既出戶,謂兄曰:“何至如此,彼容不相知也?”士衡正色曰:“我祖名播海內(nèi),寧有不知?鬼子敢爾!”

陸機遭受中原士人孤立的同時,他也親歷了西晉政權(quán)內(nèi)部的明爭暗斗。陸機入仕之初便險遭楊駿與賈氏權(quán)力之爭的牽連,隨后又目睹了愍懷太子被害、賈氏失勢、張華等人罹難,并卷入了趙王倫的篡位,險些遭受刑獄之災(zāi)。盡管他一次次幸免于難,然而宦海的險惡無疑給他帶來了沉重的心理負擔。這時,故鄉(xiāng)吳地作為靈魂的棲息之地,就要在陸機心間情牽夢繞了。晉人裴啟《語林》:

陸士衡在洛,夏月陸忽思竹飲,語劉實曰:“吾鄉(xiāng)曲之思轉(zhuǎn)深,今欲東歸,恐無復相見理?!?/p>

陸機在洛陽的創(chuàng)作也時時表露“鄉(xiāng)曲之思”,如《懷土賦》序云:“余去家漸久,懷土彌篤。方思之殷,何物不感?曲街委巷,罔不興詠;水泉草木,咸足悲焉。故述斯賦?!庇帧端細w賦》序云:“余牽役京室,去家四載,以元康六年冬取急歸。而羌虜作亂,王師外征,職典中兵,與聞軍政。懼兵革未息,宿愿有違,懷歸之思,憤而成篇?!比欢憴C無論如何“懷土”,如何“懷歸”,但終究沒有歸隱鄉(xiāng)里的行動,即使東吳友人善意相勸他也未能接受,《晉書》本傳謂:“時中國多難,顧榮、戴若思等咸勸機還吳,機負其才望,而志匡世難,故不從?!边@是因為出處仕隱如何抉擇,陸機自有其獨特的價值取向。

三、“出”與“處”:“功業(yè)”?“道德”

陸機對功名的熱衷在入洛的東吳士人中顯得較為突出。東吳政權(quán)后期,由于孫皓暴虐無道,有識之士大多高蹈出世,這一全身之策在后來人洛的吳地士人群體中延續(xù)下來。如張騭《文士傳》:

(張)翰謂同郡顧榮曰:“天下紛紛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難。吾本山林間人,無望于時久矣。子善以明防前,以智慮后?!睒s捉其手。愴然曰:“吾亦與子采南山蕨。飲三江水爾!”翰以疾歸,府以輒去除吏名。(《世說新語?識鑒篇》注引)

張翰的退隱山林之思引發(fā)了顧榮的共鳴,后來張翰乘“秋風鱸膾”之興毅然歸鄉(xiāng),終于逃離宦海風波,顧榮則無所作為,優(yōu)游于晉廷,也得以全身而退。陸機卻沒有聽取顧榮、戴若思等人的奉勸,最終在功名仕途上以身相殉。

陸機的功名進取觀念主要來自陸氏家風。江東士人本有厲俗明教的道德傳統(tǒng),至東吳后期士風發(fā)生了轉(zhuǎn)變,士人功名進取之心逐漸增強,但德行節(jié)操的基本理念并未改變。陸氏家風在士風轉(zhuǎn)變中也發(fā)生了某些變化,據(jù)《晉書》卷五七《吾彥傳》,吳郡吾彥仕晉之后,武帝問彥:“陸喜、陸抗二人誰多也?”彥對曰:“道德名望,抗不及喜;立功立事,喜不及抗?!蔽釓┐苏f揭示了陸氏家風的復雜性,按照儒家的人格理想,立功立事與道德名望本應(yīng)合二而一,吾彥卻認為抗、喜二人各有偏長,這暗示了陸氏家風中存在著多元的道德觀念和價值取向。陸機所接納的無疑是乃父陸抗“立功立事”的價值觀念。人洛之后,陸機的功名觀念又與西晉士人“乘時借勢”的躁進風氣相融匯,家風與世風得到了強有力的結(jié)合。在這種情形之下,陸機有進無退,難以抽身,盡管懷有強烈的歸吳之念,然而由于匡世功業(yè)未成,他始終不肯歸隱華亭故里。

大致而言,陸機之前的士人往往將“仕”(“出”)與“隱”(“處”)看成對立的范疇,進退之間可選其一,或進取功名,或退隱山林。與之相應(yīng)的,招隱詩的寫作模式也無外乎兩種:或勸隱士出山,或勸官僚退隱。陸機的出處觀念卻頗有新意,這可以從其《招隱詩》中窺其端倪:

明發(fā)心不夷,振衣聊躑躅,躑躅欲安之,幽人在浚谷。朝采南澗藻,夕息西山足。輕條象云構(gòu)。密葉成翠幄。激楚佇蘭林,回芳薄秀木。山溜何泠泠,飛泉漱嗚玉。哀音附靈波,頹響赴曾曲。至樂非有假,安事澆淳樸。富貴茍難圖,稅駕從所欲。(《文選》卷二二)

陸機在詩中大段描寫“幽人”即隱士的生活環(huán)境,其中或許帶有陸機青年時代華亭隱居讀書時的個人記憶。然而陸詩的主題既非將隱士召出山林,也不主張反其道而行之,他有獨特的見解――他認為無須堅守某種選擇,而是應(yīng)該安排好選擇的順序:出仕并獲取富貴為首選,不得已而求其次,屆時隱居也可以考慮。

陸機的出處觀念與東吳文化密切相關(guān),無論是“江東名胄”的家族記憶,還是“亡國之余”的角色認同,都與吳地的政治文化息息相關(guān)。在陸氏家族“立功立事”與“道德名望”的價值分流中,陸機試圖構(gòu)筑一種理想的人生模式,從傳統(tǒng)的“仕”、“隱”二元對立中解脫出來,他以先“仕”后“隱”的價值次序協(xié)調(diào)二者之間的矛盾和對立。然而,當陸機臨刑之際最終醒悟,意識到“富貴實難圖”,但已無法“稅駕從所欲”,他不僅受制于他人,還受制于一直以來投身其間的權(quán)力體系,從而失去了退隱山林的備選權(quán)利,陸機原先設(shè)計的理想人生最終因為沒有預留退路而告失敗。因此,當洛陽仕進的“警角之聲”無法催其前進時,華亭故居的“鶴唳之聲”成為陸機最為留戀的人生光影。

注釋:

①另如盧琳《晉八王故事》、《晉書》卷五四陸機本傳。本文所引陸機詩文據(jù)劉運好校注《陸士衡文集校注》,鳳凰出版社2007年版。

②陸機《招隱詩》之解受教于顧農(nóng)先生《(文選)里的陸機》,載《與中國文學傳統(tǒng)國際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上冊),南京2011年,第144-147頁。

參考文獻:

[1]劉義慶,世說新語箋疏[M],劉孝標注,余嘉錫箋疏,北京:中華書局,1983.897.

[2]虞世南,北堂書鈔[Z],北京:中國書店,1989.462.

[3]房玄齡等,晉書[M],北京:中華書局,1974.1479.

[4]陳壽,三國志[M],裴松之注,北京:中華書局,1962.1354-1360.

[5]蕭統(tǒng)文選[M],李善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761.

[6]樂史,太平寰宇記[M],北京:中華書局,2007.1916.

[7]李防,太平御覽[Z],北京:中華書局,1960.1916.

[8]陳寅恪,述東晉王導之功業(yè)[A],金明館叢稿初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49-50.

[9]酈道元,水經(jīng)注疏[M],楊守敬,熊會貞疏,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9.49-50.

第6篇:世說新語中的故事范文

關(guān)鍵詞:世說新語;魏晉; 山林自然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3)05-0020-01

魏晉時期,山林風物被用來比才比貌比德,全面滲透到士人生活的方方面面。自然外物被注入更多內(nèi)涵,包含了人的內(nèi)質(zhì)和精神。從這個意義上說,寫活了自然之物,也就寫活了魏晉士人,這亦是《世說新語》一書以自然喻人襯人的成功之處。

一、人化自然,自然化人

魏晉時期,把山林與人物并談,互映互襯,成為品評人物之風。自然開始靈化,具有了人的精神。山林不僅是士人欣賞的對象,更成為觀照自身與寄寓人格的象征。

裴令公有俊容儀,脫冠冕,粗服亂頭皆好,時人以為玉人。(《容止》12)

裴令公目王安豐:“眼爛爛如巖下電?!保ā度葜埂?)

王戎曰:“太尉神姿高徹,如瑤林瓊樹,自然是風塵外物?!保ā顿p譽》16)

時人贊裴令公(中書令裴楷)似美玉光彩照人;玉人裴楷目視“竹林七賢”之一的安豐侯王戎,則有電光石火之感,以燦如閃電形容目光攝人心魄,這可看作今日諸如“電眼”、“放電”之說的最早淵源了;而“電眼”王戎更以瑤林瓊樹形容太尉王衍,可想象其超俗之姿。魏晉人不吝互相推許,互相欣賞,與當時品藻風氣的盛行有關(guān),也是性情率真的表現(xiàn)。

魏晉士人追求山水般流動飄逸的生活態(tài)度,任其性,適其情,盡其興,合其趣。在禮教式微不足道的歷史文化背景下,他們把目光聚焦于周圍自然世界,言談神形都不離自然風物,游于山林,隱于山林,品于山林,體悟豐富的山林之樂。

二、玄心妙賞,樂山樂水

魏晉士人優(yōu)游林下寄情山水,以泉石自樂,功利性消退,真性情得以凸現(xiàn),想象力也更恣意豐富,妙語迭出。

王子猷……直指竹曰:“何可一日無此君?“(《任誕》46)

王子猷對竹的喜愛之切是史上有名的,他直呼竹子為君,對竹吟嘯,無不是愉悅和真心欣賞的表現(xiàn)。晉人不僅把風景作為欣賞對象,而且真正把自然當作密友,交心、交神,抒感。自然與人物的生命融為一體,合而為一了。

王司州至吳興印渚中看,嘆曰:‘非唯使人情開滌,亦覺日月清朗?!保ā堆哉Z》81)在王胡之眼中,山水景物不僅可以用來欣賞,亦有陶冶情操滌蕩情懷的作用,當人的心靈澄靜了,眼中的日月自然更加清朗。同是說水光山色,荀羨(荀彧后代,時任中郎將)眼中的北固云海又是另一番勝境,“雖未睹三山,便自使人有凌云意?!保ā堆哉Z》74) 《史記·封禪書》曰:“蓬萊、方丈、瀛洲,此三山世傳在海中,去人不遠?!菸锴莴F盡白,望之如云?!避髁w所言,乃是以傳說中的三山襯托悠遠鎮(zhèn)江北固山的出世超塵和神秘優(yōu)雅,令人讀之神往。從中亦可看出晉人喜把山水和人物精神相連的品談習慣。

明帝問謝鯤:“‘君自謂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廟堂,使百官準則,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謂過之。’”(《品藻》17)

顧長康畫謝幼輿在巖石里。人問其所以,顧曰:“謝云:‘一丘一壑,自謂過之?!俗右酥们疔种小!保ā肚伤嚒?2)

謝鯤乃謝安伯父,性喜陶情山水。當東晉明帝問他和庾亮相比如何,謝鯤答道:在朝為百官表率,他不如亮;而游于山林丘壑間,亮不如他。畫家顧長康根據(jù)此話,畫像時將其置于丘壑巖石背景中,不僅傳神,也顯示出顧氏的機敏。兩則例子里的人物言談都充滿機趣,既包涵了對自然的雅賞,又有魏晉式的玄心妙言。

晉人好游山林,好評山林,首先是因為他們能感受自然之美。在品評山林的過程中,人與自然也更加親近。

三、神形超越,魏晉風度

《世說新語》(下簡稱《世》)寫山林自然,歸根到底是為了寫人物。而山林終究是有形之物,仍難免為形質(zhì)所限。所以,當山水淡化為背景時,人的性格精神更得以凸現(xiàn),達到神形超越的境界。

《世》書中有很多名士率性而為的掌故,最膾炙人口的堪稱王子猷“雪夜訪戴”這段佳話。雪夜,詩詠,友人,小舟,乘興行,盡興返。寥寥數(shù)筆勾勒出一個率性而為、特立獨行的名士形象,令人不由讀而悅之。這里,雪夜的背景與四周景物繪出的皎然淡遠的環(huán)境,更襯托出王子猷不為外物所拘的率性風度,和灑脫情懷。

謝太傅盤桓東山時,與孫興公諸人泛海戲。風起浪涌,孫、王諸人色并遽,便唱使還。太傅神情方王,吟嘯不言。(《雅量》18)

第7篇:世說新語中的故事范文

鐘氏之子兩個孩子的特點是兄弟倆雖然都聰明但性格上各有千秋。鐘毓遵守禮法而知畏懼,有忠臣的品格。十四歲時,即為散騎侍郎,后仕至車騎將軍,雖機捷,但是明白事君之道。鐘會則不和鐘毓一樣,他的仕途遠勝于他哥哥,為人有權(quán)變、有智謀、有勇力。

《鐘氏之子》選自南朝劉義慶的《世說新語·言語》,這部書是一部主要記載漢末至晉代士族階層言談軼事的小說。本文講述了魏國姓鐘的一家中的兩個男孩的故事。故事情節(jié)簡單,語言幽默,饒有情趣。

(來源:文章屋網(wǎng) )

第8篇:世說新語中的故事范文

關(guān)鍵詞:品讀;文言文閱讀;閱讀素養(yǎng)

一、問題提出

新課程實施以來,在文言文閱讀教學中,許多教師都注意運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一些問題的設(shè)置,學生、教師、文本間做到了立體的互動,文言文閱讀教學中課堂氣氛顯得很熱鬧,但一段時間以后,卻發(fā)現(xiàn)文言文閱讀課堂除了“沸沸揚揚”,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興趣并沒有明顯提高,學后學生也并沒有從博大精深的古文中積累一定的人文素養(yǎng)。

二、對策研究

文言文是歷久不衰的經(jīng)典,也是傳統(tǒng)文化的精華。因此,筆者認為,引導學生學會“品讀”文言文,具有重大意義,具體有以下幾項措施:

(一)讀準節(jié)奏,品味韻律美

初中語文教學提倡以讀為主,文言文更是要讀中悟情、讀中悟理。它應(yīng)該貫穿教學的整個過程,這樣既能培養(yǎng)學生品讀古文的能力,又增強了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主要做好兩點:一是讀準字音,揣摩讀法。在讀準冷僻字、多義詞、通假字的前提下,教師要強調(diào)停頓和語氣,揣摩句子正確的讀法。二是把握節(jié)奏,品出韻味。文言文在句式特點上與白話文有所不同,只有正確地劃分節(jié)奏,才能準確地理解其意思。這樣由淺入深、由扶到放的方法,讓學生在反復品讀讀中揣摩語言的韻味,從而理解文章的內(nèi)容。

如,以學習文言文《陳太丘與友期》為例,教師引導學生誦讀時,投影出示這樣的要求:

1.學會認讀句子(投影出示,學生合上課本斷句)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請學生認讀句子,而且斷句。

2.品讀句子的節(jié)奏韻律

先請學生打開課本自由朗讀,抽查學生朗讀,注意讀出句內(nèi)停頓;然后請全班學生齊讀,在讀出句內(nèi)停頓的同時注意品味句子韻律。

(二)讀懂語言,品析文學美

在讀出古文節(jié)奏,品味古文韻律的基礎(chǔ)上,應(yīng)引導學生掌握重點字詞,學會邊讀邊理解文章大意,在此基礎(chǔ)上,來品析文言文的文學魅力。

1.簡潔性

契訶夫曾說:“簡練是才能的姐妹?!焙啙崒蚯逍隆P杏谒斝?,止于所當止,這是文章的理想境界。古文《陳太丘與友期》干凈利落,已經(jīng)達到了這種程度。比如,“待君久不至”中的“久”字簡明扼要,陳元方的回答落落大方,而又一語中的。說明陳太丘等了很久,表現(xiàn)了友人的無信無禮。

2.形象性

通過形象的語言,古文所描述的生活場景具體、鮮明、生動,才能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臨其境”,體會作品所蘊涵的主題。

為引導學生體會描寫的絕妙,教師教學《陳太丘與友期》可以抽去描寫而代之以概括性的敘述:

陳太丘與友期行,友人不至,太丘舍去。友人后至,對太丘子元方怒斥其父。元方以理駁之,友人慚。

兩相比較,課文多了描寫及對比烘托,學生就能體會到課文語言的形象性。

對客人的描寫:

(1)語言:尊君――非人 知道禮節(jié),卻蠻橫無理,沒有修養(yǎng)

(2)行動:期日中――過中不至 不講信用

(3)心理:怒――慚――引 知錯能改

小結(jié):友人形象――沒有修養(yǎng)、不講信用、知錯能改的人

對元方的描寫:

(1)行動

年7歲,門外戲――入門不顧 活潑率真有個性

(2)語言

①稱呼對方:“君” 講禮節(jié)

②接待客人:“待君久不至已去” 講道理

③斥對方: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機智勇敢、知信明禮、剛強、維護父親尊嚴

小結(jié):元方形象――機智勇敢、知信明禮、率真有個性、剛強、熱愛自己父親的小男孩

如此,太丘友人和陳元方的形象深深烙在每個讀者的心中。

3.情感性

情感性是比形象性還要重要的文學特性,文學語言的含情,帶有其必然性。在古代文學作品中,字里行間都滲透著情感?!蛾愄鹋c友期》中,“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舍去”“舍”字的意思是“舍棄、丟下”,包含陳太丘對友人沒有按時前來的不滿和輕視之情,干脆拋棄算了。

(三)讀清寫法,品嚼手法美

作為古文中的經(jīng)典,初中文言文涉及幾種常見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比如,想象和聯(lián)想,情境交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對比烘托,虛實結(jié)合,動靜結(jié)合(化靜為動),托物言志,純用白描等。

教學《陳太丘與友期》,教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

1.討論,明確“對比烘托”的手法

以友人的“失信無禮”來襯托陳元方“知信明禮”的人物形象,突出“知信明禮”的重要性。

2.進行批評式品讀

文章中文字寫得最多的人物是陳元方(50字)和太丘友人(32字),寫陳太丘的只有20字,“陳太丘與友期”是故事的起因,標題怎么會是“陳太丘與友期”?“陳太丘與友期”這幾個字不能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似乎可以改為“陳元方智駁太丘友”。

教師引導,師生討論后明確:原文中并沒有標題,標題是編者加的,與《論語》一樣,把文章中第一句話作為篇名,而不是主要內(nèi)容概括。

總結(jié):雖不足百字,文章卻蘊涵描寫和對比烘托等多種藝術(shù)手法,高超的手法走進每個讀者的心中。

(四)讀透主題,品悟思想美

1.讀透文章主題

通過自由品讀,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陳太丘與友期》中,面對友人的“無信”,太丘“舍去”,說明“棄之”的合理性;友人“便怒”“非人哉”,突出“棄之”的必要性。雖然友人(有資料說是太丘的上級)辱罵自己的父親,陳元方言語上仍稱呼其為“君”,可見其非常講“禮”,特別是“日中不至是無信,對子罵父是無禮”,言語得當,但作為一個孩子,在行動上用“入門不顧”表達自己的強烈不滿,體現(xiàn)出他的剛正不阿,同時告訴我們“知禮”的重要性。

整體理解全文,文章通過描寫、對比等,說明“知信明禮”是為人處世的基本原則,為人要方正,這是文章的主題。

2.品悟作品思想美

中國古代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這是一座有著無窮知識的寶庫。如果僅僅停留于課文,學生會覺得意猶未盡。為此,教師可以引入對陳太丘的介紹(太丘是官名,人物名字叫陳),投影導入文言文片段(請學生自主閱讀,討論:陳太丘是怎樣一個人?討論過程中解決學生字詞翻譯中的問題。)

陳在鄉(xiāng)閭,平心率物。時歲荒民儉,有盜夜入其室,止于梁上。陰見,乃起自整拂,呼命子孫,正色訓之曰:“夫人不可不自勉。不善之人未必本惡,習以性成,遂至于此。梁上君子者是矣!”盜大驚,自投于地。令遺絹二匹。自是一縣無復盜竊。(選自《世說新語》)

討論后了解故事“陳遺(wèi)盜”,理解成語“梁上君子”的來歷,并進一步了解陳太丘的為人,又鍛煉了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

第9篇:世說新語中的故事范文

師:上課。

生:起立。

師:同學們好!

生:老師好!

師:坐下。

師:同學們,我們今天上《世說新語》兩則,都預習了吧?能讀嗎?我們來齊讀一遍。

生:(齊讀課文)

師:這篇課文的作者是誰?

生(齊答):劉義慶。

師:哪個朝代的?

生(齊答):南北朝。

師:對,作者就是南北朝時期的劉義慶。有誰知道朝代歌嗎?

生:(沉默)

師:朝代歌會不會背?

生:(竊竊私語,有的翻開歷史書。但沒人舉手回答。)

師:會不會背,夏商與西周,西周(此處教師就不能流利地背下去,然后說),到時問問你們歷史老師吧!這兩則選自《世說新語》,《世說新語》是南朝時期志人小說的代表作。下面,我們就來讀第一則,讀文言文時,讀的時候要斷句。還有,志人小說就是直敘其事,那同學們說說到底寫了一件什么事?

生:(齊讀)

師:非常棒。

師:同學們試著去看注釋,翻譯。注意人物、故事情節(jié)、環(huán)境。

師:男生讀一遍(男生齊讀)。

師:我們試著翻譯這篇課文。然后教師讀一句,擇幾個重點詞講一講,進而再翻譯。(教師在講的過程中,抓住了這樣一些詞:太傅、燃、兒女、紛紛、兄子、差、擬。講法如下)

太傅:是官職,相當于我們今天的局長、縣長等稱號;

燃:家庭聚會。

兒女:兒子、女兒。

紛紛:飄落的樣子。

兄子:兄長的兒子。

差:大致一樣。

擬:相比。

師:“撒鹽空中差可擬?!边@個比喻句怎么翻譯?

生1:就像把鹽撒在空中,跟雪一樣。

生2:把鹽撒在空中跟雪可以相比。

師:寫比喻句的時候,怎么來寫本體、喻體?

生1:白雪飄落就像把鹽灑在空中。

師:紛紛飄落的白雪就像把鹽撒在空中一樣。這樣就把形寫出來了。

師: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風起?!?/p>

師:柳絮:指柳葉細長。

師:即公大兄無奕女,謝道韞之女。(然后就翻譯這個句子。)

師:這篇文章寫了一件什么事?

生:和晚輩的家庭聚會。

師:謝安組織家庭聚會,讓晚輩們說說下雪的場景。

師:練習寫一寫下雪的比喻句。

(大概一分鐘后,師又發(fā)話了,)寫好了嗎?請同學起來說說。

生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師:從下雪的形態(tài)和動態(tài)來寫。

學生開始沉默。

這時,下課鈴響了。教師匆匆說了這樣幾句話,沒有寫好的下去繼續(xù)寫,下去讀這兩則故事。下課休息。

這堂課,從今天評課標準來看,特別是從課改以來的評價標準來看,是一堂以講授為主的傳統(tǒng)課。教師為主導和學生為主體在課堂中沒能得到應(yīng)有的體現(xiàn),合作探究在當堂課幾乎沒有體現(xiàn)。從課堂教學效能來看,要用有效、高效和卓越的評價指標去衡量,這是不成功的課堂。至于當中存在的一些知識講解的錯誤,筆者不再贅述。只是就這個常態(tài)課堂,農(nóng)村中學語文課堂教學現(xiàn)狀,可見一斑。

一、農(nóng)村中學語文教學的困窘

一是生源質(zhì)量急速下滑,學生語文基礎(chǔ)知識欠缺?,F(xiàn)在學生普遍反映出這些問題,識字量少,閱讀量少,寫作量少,語言表達能力差,特別是農(nóng)村中學的學生表現(xiàn)尤為突出。農(nóng)村中學生源質(zhì)量的好壞,取決于學區(qū)范圍內(nèi)小學基礎(chǔ)教育質(zhì)量的高低。由于大量的勞動力外出,造成更多缺乏父母管教的留守兒童,家庭教育自然跟不上。同時,經(jīng)濟是決定優(yōu)質(zhì)教育的先決條件,城鎮(zhèn)化建設(shè)步伐不斷加快,家長選擇優(yōu)質(zhì)教育的期望值越來越高,條件好的家庭子女更多涌入城鎮(zhèn)。故此,小學畢業(yè)留下讀農(nóng)村中學的學生自然在成績上就有一定差距。

二是農(nóng)村中學語文學科教師現(xiàn)狀堪憂。顧明遠老先生曾說:“由于我國幅員遼闊,經(jīng)濟發(fā)展不平衡,教育發(fā)展也極不平衡。許多教師,尤其是欠發(fā)達地區(qū)的教師的教育觀念、業(yè)務(wù)能力,都還遠遠跟不上時代的要求?!睂τ谖鞑科h地區(qū)農(nóng)村中學語文教師來說,他們存在年齡結(jié)構(gòu)比例不當,學歷層次不均衡,教學方法陳舊等一系列現(xiàn)實問題。據(jù)筆者對縣域內(nèi)鄉(xiāng)鎮(zhèn)中學語文教師統(tǒng)計調(diào)研來看,部分學校語文教師平均年齡達到45歲,少部分學校教師平均年齡卻只有二十幾歲;學歷達標率雖然100%,但第一學歷未達專科以上的占中學專任教師比例達40%,參加工作10年還沒有外出系統(tǒng)進修學習的教師占學科專任教師的2/3。因此,教師教學經(jīng)驗不足和教法陳舊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是教育激勵機制不能有效刺激教師持續(xù)學習發(fā)展。在經(jīng)濟持續(xù)發(fā)展的大環(huán)境下,一定程度上,教師收入水平的高低也決定教師工作水平的高低。農(nóng)村地區(qū),由于學校發(fā)展困難,學校經(jīng)費來源不足,在眾多經(jīng)濟環(huán)境的制約下,教師生活水平低下,付出沒能和收入形成正比,績效工資沒能有效激發(fā)教師工作熱情,教師繼續(xù)教育學習情緒低落,“撞鐘式”教學時有發(fā)生,更多是把課堂教學“任務(wù)化”,絕大部分教師不能主動研究和踐行現(xiàn)代教育教學模式,課堂教學效能自然不高。

四是學校硬件建設(shè)跟不上,現(xiàn)代教學設(shè)備不能走進農(nóng)村中學課堂?,F(xiàn)代教學設(shè)備的合理運用能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就現(xiàn)在農(nóng)村中學來說,班班通全覆蓋的學校為數(shù)不多,絕大部分學校還不能與網(wǎng)絡(luò)課堂教學接軌,教師接收課外教學資源的唯一途徑就是教學參考書。即使有學校開通了班班通,由于教師現(xiàn)代化教學水平低下,也不能有效地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資源。普及通用技術(shù)知識也是當務(wù)之急。

二、有效解決農(nóng)村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困窘的措施

鑒于農(nóng)村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效能低下的困境,如何有效解決呢?筆者主要從專業(yè)的角度談三個觀點:

一是圍繞學情,適當降低課堂教學目標,以求有用。“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學科有一定的工具性,是基礎(chǔ)學科中的基礎(chǔ),但也有人文性,是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機融合。課程標準只是提出了泛化的概念。關(guān)于工具性與人文性具體體現(xiàn),就筆者的理解,工具性指語文是我們學習漢語的主要途徑,它起到了人際交流、精神傳達、文化傳承等重要作用,也是所有基礎(chǔ)學科中的基礎(chǔ)。人文性,語文不是孤立存在的,任何一門學科,任何文字,離開了人的開發(fā)利用和學習鑒賞,這是不現(xiàn)實的,人文性從始至終體現(xiàn)在學科建設(shè)中,在學科建設(shè)中要把人文性目標化、細化,目的是提高可操作性。工具性和人文性在農(nóng)村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實際,怎樣才能落實好呢?必須根據(jù)學情適當降低教學目標,而不能好高騖遠和面面俱到。以《世說新語》兩則為例。在確定教學目標的時候,教參書上有這樣的教學建議,主要圍繞“誦讀――討論――誦讀”,并提出四點具體的建議:首先提出預習要求,讀課文一至兩遍,然后準備復述,可提示學生要先了解故事背景,再抓住它的核心;其次是誦讀,課上復述故事要跟誦讀結(jié)合起來,直至基本成誦,然后完成練習第一、二、四題;第三,提出了導入環(huán)節(jié)指導;第四指導了課時安排。這些教學建議是較為合理的,但也只是針對人教版教材提出的一個廣泛的規(guī)劃建議,編者在教學建議中只是提出了大方向。具體操作,還必須依據(jù)學情。翻閱眾多教案設(shè)計,多半提法是這樣的學習目標:

a.閱讀淺易文言文,積累常見的文言詞語。

b.能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基本內(nèi)容。

c.學習古人誠實守信,以禮待人、言辭高雅、尊重他人的美德。

這目標雖然具體,但還不夠。就農(nóng)村中學學生來說,預習環(huán)節(jié)一定要提前考慮到現(xiàn)實情況,根據(jù)學生基礎(chǔ)分層布置預習任務(wù);誦讀環(huán)節(jié)是重要的環(huán)節(jié),讀在文言文教學中至關(guān)重要;至于導入,就是技巧的問題;課時安排是時間規(guī)劃的問題。鑒于此,這堂課教師應(yīng)確立這樣幾個最為基礎(chǔ)的目標:

a.誦讀目標,讀準字音,認清字形,并能成誦;

b.訓練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借助教材和輔助工具書,了解作者,理解文言詞匯,能大概復述這兩則故事;

c.走進文本,體會文章中語言和人物形象的“美”。

對于這三個教學目標,前兩個是基礎(chǔ)的,第三個更多的體現(xiàn)了人文目標特性,難度稍大,但學生在多次誦讀的基礎(chǔ)上,是能完成對人物的簡單評價的,文章的寫作目的是能明白的??梢姡虒W目標的明晰化是一堂好課的基礎(chǔ)。

二是充分利用各種資源,精心準備,以求有效。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shù),應(yīng)給人帶來賞心悅目的感覺。在雕琢課堂教學中,一定要精心準備。如何準備?首先,收集大量的教學資源,保證源頭活水不斷。余映潮老師說:“教師必須有耐心訓練自己研讀教材的基本功,它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基礎(chǔ),是一輩子從事語文教學的基礎(chǔ)。”“研讀教材一定要依靠自身的智慧與力量,要立足于自己的勤苦鉆研。精讀、深讀、細讀、領(lǐng)會、賞析、體味,從不同的角度,或選點,或鋪面,進行品評欣賞,從字里行間看出作者遣詞造句的功夫與用心,看出文中的美點妙要。”在研讀教材時,可以通過教學參考書,課外輔導資料,網(wǎng)絡(luò)資源等媒介,因地制宜,以此厚積薄發(fā);其次,合理準備教具,變抽象為形象。語文學科作為基礎(chǔ)學科,文字體現(xiàn)形式過于單調(diào)和枯燥,如何把課堂教學內(nèi)容形象直觀地體現(xiàn)出來,需要方法和技巧。就以教師教授《世說新語》兩則翻譯為例,單純地逐字逐句譯文,學生思想是僵硬的,可以用幻燈片以及教師自編對話短劇,用話劇的形式,讓學生在粗略感知文章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走進文本,達到理解的目的。第三,合理有效運用多種教學方式。有人說,“教什么”遠遠比“怎樣教”重要。這種說法是偏執(zhí)的?!敖淌裁础迸c“怎樣教”同等重要。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采用朗讀、討論、賞析、講析等手法開展課堂教學,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是完善對教育的認識,忠于職守,以求高遠?!按盒Q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苯逃@一行業(yè)注定生活艱辛,付出無限。陶行知說:“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會做人?!碧招兄o我們從教與學上指明了方向。但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踐行的過程是艱辛的,所遇到的困難和承擔的責任是非職業(yè)人所能理解和承受的。在物欲橫流的今天,要苦守這一職業(yè),教師對教育的再認識非常重要。孔子曾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蹦敬寰靡灰舱f:“天才就是強烈的興趣和頑強的入迷?!迸d趣是我們最好的老師,當我們教師把職業(yè)倦怠帶入課堂,缺乏積極進取、探索拼搏的精神,不去付出,不去想辦法,教學效果肯定很差,學生自然學不到知識。只要懷著對教育的熱愛,辦法總比困難多,不斷探索和嘗試,課堂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會指日可待。

余秋雨曾說:“我們對這個世界,知道得還實在太少,無數(shù)的未知包圍著我們,才使人生保留迸發(fā)的樂趣。當哪一天,世界上的一切都能明確解釋了,這個世界也變得十分無聊。人生,就會成為一種簡單的軌跡,一種沉悶的重復?!蔽蚁耄r(nóng)村中學語文課堂教學也有很多未知,因此,才能時時迸發(fā)我們奮斗探索的樂趣,路雖艱辛,但作為行者,跋涉后所領(lǐng)略到的風景也是人生的一大慰藉。

參考文獻:

[1]《陳洪兵與語文人格教育》.序 國際文化出版公司.

[2]《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

[3]語文七年級上冊《教師教學用書》 人民教育出版社.

[4]百度文庫.

[5]《致語文老師》 余映潮 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