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wǎng) 精選范文 課堂教學案例研究范文

課堂教學案例研究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課堂教學案例研究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課堂教學案例研究

第1篇:課堂教學案例研究范文

關鍵詞:探究式教學;地理課堂教學案例

在新課程理念的引導下,現(xiàn)代地理教師的思想在不斷地提升,教育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能力也在提升。將探究式教學的方式引入現(xiàn)代地理課堂,將對傳統(tǒng)地理教學產生沖擊,進而帶來地理課堂教學的一次變革。

一、探究式教學的特點

探究式教學是以探究作為基本的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具備探討和研究的過程。在中學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引導十分重要,一個知識點的提出,學生可以提出質疑,同時更多的學生參與對質疑解答中,使中學地理課堂具備研究性。

1.研究性

探究式學習的本質是研究,學生可以在課堂中通過提出問題,隨后找尋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培養(yǎng)學生探究式學習的能力。找出所學習內容中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提問的能力。

2.實踐性

探究式教學的實踐性主要是強調學生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手段。通過教學過程,無論是動手能力、學習能力還是知識的掌握都將得以提升,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探究、提升。

3.開放性

探究式學習的開放性是指課堂教學和課后研究,從而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具有活力而又不失寬松環(huán)境的課堂,營造了一個可以群體交流的活動氛圍,調動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二、探究式教學的步驟

在地理教學之前,學生腦中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概念,但是這些具備的概念并不是完全正確的,有一些概念是明顯有問題的,這就需要在后面的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去改變。探究式教學,很大程度上可以推動學生獲取新概念,改變錯誤的舊概念。

要使學生能夠接受新概念并不是容易的事情,通過對高中學生對地理概念的調查、了解、統(tǒng)計,逐漸整理出學生已經(jīng)具備的概念,通過課堂教學,引導和啟發(fā)學生思考和學習,幫助學生逐漸獲取科學概念。

1.揭示學生的前概念

學生在以往的學習活動中,不斷地對知識進行積累,在認識過程中產生了自己的觀點,教師一般通過不同的方式去了解學生的掌握概念的情況,例如,問卷調查、座談或者概念圖方式,為以后的探究式教學打下基礎。

2.誘發(fā)概念矛盾

誘發(fā)概念矛盾是讓學生對其原有認知結構和現(xiàn)實的現(xiàn)象之間無法包容的矛盾。學生在學習新概念的時候,一定有原有的認知結構作為基礎,學生往往都是通過原有的認知結構來接受新的問題,但很多時候是會產生矛盾的,一旦產生矛盾,就會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適當時機引入科學概念,產生替代

學生的學習過程實際就是概念發(fā)展、概念更替的過程。當前一個概念無法解釋現(xiàn)有問題的時候,學生往往會接納新的概念,糾正以往的認識。

三、教學實例

以高中地理必修2《以種植業(yè)為主的農業(yè)地域類型》(第一課時)為例進行研究。

1.教材分析:這一節(jié)中包含著季風水田農業(yè)和商品谷物農業(yè)兩大類型。對兩種農業(yè)類型的比較是這一節(jié)的重點。

2.學情分析:從學生角度來說,因為城市學生很少對農業(yè)有所接觸,對農時、農事、農業(yè)等概念非常模糊。一般學生出現(xiàn)的前概念包括:(1)過分強調區(qū)域概念,南稻北麥,很多學生認為北方就沒有水稻。(2)農時不清。(3)很少接觸農業(yè)。(4)地域不清,不清楚降水和氣溫對農業(yè)的影響。

3.操作過程

師:同學們,農業(yè)是國民經(jīng)濟的基礎,我國在大力發(fā)展農業(yè),主要是因為我國日益增長的人口。我國糧食作物的產量逐年升高,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是什么?

生:小麥和水稻。

師:我們初中地理都學過,小麥和水稻的種植區(qū)的分界線是秦嶺―淮河一線,什么原因?

生:秦嶺―淮河是我國800mm等降水量線,同時也是1月份0℃等溫線。

師:因此農業(yè)生產和氣溫、降水有很大的關系,我們就來了解一下一種重要的農業(yè)地域類型――季風水田農業(yè)。

資料1:水稻需要在什么條件下才能生長?

水稻習性介紹:屬于喜溫喜濕作物,生長期長,苗期生長要求10~12℃以上,開花授粉要求18~20℃以上的溫度,同時,還要求有充足的水分供給。

資料2:季風水田農業(yè)分布區(qū)與人口密度的關系。

從分布的地區(qū)而言,季風水田農業(yè)的分布地區(qū)往往是人口稠密的地區(qū)。這里人口數(shù)量較大,對稻米的需求量也非常大。

總結:季風水田農業(yè)的有利區(qū)位條件:

生:有利區(qū)位條件:(1)高溫多雨的氣候,適宜水稻生長;(2)地勢低平,適宜水田管理;(3)人口稠密,勞動力豐富;(4)人多地少,糧食需求量大。

教師總結:由此可以看出,季風水田農業(yè)的區(qū)域分布來說首先處于地勢平坦地區(qū),需要良好的氣溫和降水條件,同時人口較為稠密,可以為季風水田農業(yè)提供充足的勞動力。

資料3:南方氣象災害對農業(yè)生產的影響。

2010年的南方水災報道:從6月13日的強降雨至今,南方大部地區(qū)頻繁遭受強降雨侵襲。當前正值秋收作物生長發(fā)育的關鍵時期,南方早稻陸續(xù)齊穗灌漿,中稻開始分蘗,雙季晚稻正在育秧,而近期強降雨過程持續(xù)時間長、累計雨量大、雨區(qū)集中在長江流域,這一地區(qū)是我國的農業(yè)主產區(qū),連續(xù)的強降雨給農業(yè)生產帶來重創(chuàng)。

師:季風水田農業(yè)的主要特點是什么?

生:特點:(1)小農經(jīng)營;(2)單產高,商品率低;(3)機械化和科技水平低;(4)水利工程量大。

學生通過一節(jié)課的接觸,發(fā)現(xiàn)與以往學習地理內容有著很大的不同,并不是通過簡單的記憶就可以獲得答案,而是通過不斷地探究、思考、提問等方式來獲取結果,在獲取結果的同時也對以往的概念進行重新的整理,獲得正確的信息。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探究式教學等新型教學方式已經(jīng)逐漸走進課堂,改變學生慣有的學習方法,通過探究式教學,使得學生學習能力、學習習慣、學習的主動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實現(xiàn)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第2篇:課堂教學案例研究范文

關鍵詞:案例教學 管理學 階段

案例教學法是在1870年由哈佛法學院院長為了適應美國法條繁多、法學教學困難的問題而首創(chuàng)的,并在1919年受到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長鄭漢姆的推廣,成為后來的哈佛商學院的有效教學方法之一。

現(xiàn)在,案例教學法已經(jīng)發(fā)展成為教學的基本方法之一,在學校教育、培訓教育中都得到廣泛的運用。本文以《管理學基礎》為例,探討案例教學在管理類課程教學中應用情況,分析案例教學的實施階段,分析案例教學的注意事項,以抓住案例教學的重點和關鍵,更好地實施案例教學,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1 案例教學的含義及意義

1.1 案例教學的含義

案例教學即圍繞一定培訓的目的把實際中真實的情景加以典型化處理,形成供學員思考分析和決斷的案例(通常為書面形式),通過獨立研究和相互討論的方式,來提高學員的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一種方法[1]。案例教學以案例為載體,案例的運用是其最突出的特點,這是案例教學區(qū)別于知識性教學的本質所在,案例教學通過有說服的案例的分析,使學生身臨其境,產生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案例教學中,課堂討論是生命線,案例引入之后,學生要針對案例進行分析討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案。通過討論,學生真正掌握了知識,將原來老師的知識灌輸變?yōu)楝F(xiàn)在的主動學習。

1.2 案例教學的意義

案例教學相對于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來說對于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教學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首先,案例教學增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2]。案例教學法改變過去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模式,而是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扮演更為主動和積極的角色,在教師引入案例之后,學生要進行充分的討論,主動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大大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案例教學法克服了傳統(tǒng)教學方法的缺陷,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案例教學一般提供給學生的是一個現(xiàn)實的案例,讓學生運用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去分析問題,并最終給出一個解決問題的辦法。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運用了已經(jīng)學到的知識,并且進行融會貫通,既梳理了已有的知識,又學到了新的知識,還提高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 案例教學的實施

以《管理學基礎》中人員招聘章節(jié)的面試環(huán)節(jié)講解為例,來分析案例教學實施中經(jīng)過的環(huán)節(jié),以便更充分地認識案例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2.1 設計階段

案例教學設計階段的主要目的是確定教學目標,選擇合適的案例。教學目標就是通過教學要達到的效果,指的是學生最終的行為變化,這一目標實際上也是對案例教學提出的要求,要達到這些目標,案例教學才算是成功的。在人員招聘章節(jié)中的面試環(huán)節(jié),教學目標就是引導著學生掌握面試環(huán)節(jié)作為招聘方的基本要求和作為應聘者的基本要求,對雙方的表現(xiàn)做到心中有數(shù)。在合適的案例選擇方面,案例選擇要根據(jù)教學目標、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進行,要將那些有助于實現(xiàn)教學目標,與學生掌握的知識相匹配的案例選出來,同時這些案例要帶有問題性,能夠引導著學生進行延伸思考,這才是一個成功的案例。本文選取寶潔公司招聘區(qū)域市場總監(jiān)為例進行分析,這一企業(yè)是學生比較熟悉的,而且這一企業(yè)在同行業(yè)處于絕對的優(yōu)勢地方,因此,對這樣一個公司的案例進行分析,學生非常有興趣。

2.2 準備階段

在設計階段之后,就進入了準備階段。在準備階段,教師和學生都要進行相應的準備,為課堂教學做好鋪墊。對教師來講,要在選定案例之后,在上課前至少一周之前將案例發(fā)放到學生手中,列出討論的提綱,并及時掌握學生的案例閱讀情況,對學生在閱讀中碰到的困難予以及時的幫助和支持。教師在開始上課之前還要根據(jù)案例的難易程度、學生的閱讀情況等,將學生進行分組,考慮案例討論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并確定應對策略[3]。

對學生來講,課堂前的準備工作包括掌握案例討論所需要的理論知識,熟悉教師所發(fā)放的案例材料,并圍繞著教師列出的討論提綱進行思考,提出自己的想法。為了更好地進行課堂討論,學生還要充分利用學校圖書館、網(wǎng)絡等資源查閱資料,獲取知識。另外一些準備工作包括配合案例布置教室,安排座位等。

2.3 實施階段

案例教學的第三個階段是實施階段,在這一階段中,要經(jīng)過案例引入——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案例呈現(xiàn)——案例分析——案例討論等步驟。在案例引入步驟,教師通過播放一段寶潔公司盛況的視頻引起學生對該公司的興趣,然后教師再借此介紹寶潔公司每年招聘大量的人才,從而引入寶潔公司人員招聘和人員面試的問題。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階段,教師將招聘區(qū)域銷售總監(jiān)這一問題拋出來,對應聘者進行測試,是要進行結構化面試,還是非結構化面試,或者是壓力面試?都要測試應聘者的哪些素質?在案例呈現(xiàn)步驟,一般來講,教師在課堂上課之前就通過一定的形式將案例發(fā)放給學生。如果已經(jīng)發(fā)放了案例材料,教師可以對這些材料進行簡單的歸納。否則,教師要以PPT或者自己闡述的方式,或者發(fā)放打印材料的方式將案例完完整整地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在案例分析步驟,按照教師所列的提綱進行分析,學生按照教師的分組進行小組分析,彼此交流意見。在案例討論階段,每個小組派出代表進行班級陳述,并接受其他同學的質疑。

2.4 總結階段

在總結階段,主要是由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教師對學生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兩部分組成的。學生的自我評價主要是讓學生自己總結學到了哪些東西,有哪些收獲,還存在著哪些問題,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是什么,下一步怎么克服這些問題等。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主要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評價能力,使學生更加深入地掌握討論中運用的原理、方法等。教師的評價首先要掌握評價的著眼點和根本目的,評價的著眼點和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的全面、和諧、健康發(fā)展,而不是用評價來約束學生。因此,在教師進行評價時主要是評價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學生在分析、討論中所展現(xiàn)出來的潛力、可塑性、積極性等。評價完畢之后,教師要對本節(jié)課所講的主要內容進行梳理,幫助學生形成系統(tǒng)的知識體系。

3 案例教學的注意事項

3.1 案例的選擇是關鍵

在案例教學中,案例的選擇至關重要,所選取的案例要具有真實性、典型性和價值性。案例的真實性是指案例要是真實事件的描述,要有人物、情節(jié)、數(shù)據(jù)等資料,學生一看到這個案例就具有真實感。案例的典型性是指要選取那些具有突出特點的案例作為課堂教學案例用,同樣是招聘,同樣是面試,我們身邊每天都有面試在發(fā)生,但是在選擇的時候要選取那些有代表性的,能夠說明問題的案例進行分析。案例的價值性是指選擇的案例存在于現(xiàn)實的企業(yè)管理過程和有關宏觀政策環(huán)境之中,存在著從多方面進行研究分析和解釋的可能性[4]。將那些真實性、典型性、價值性的案例選取出來形成案例庫,并不斷地對案例庫進行分析和更新,這樣選取出來的案例更有助于案例教學效果的提升。

3.2 對案例教學的錯誤認識

有人將案例教學等同于舉例教學,也有人將案例教學等同于學生自學,這些都是對案例教學的誤解。課堂中的舉例可能是教師提前查閱資料準備好的,也可能是教師在講課過程中的即興發(fā)揮,可以是真實的,也可能是虛擬的。并且舉例就是為了證明某個知識點,為了把某個知識點講清楚。而案例教學則不同,案例教學中所用的案例統(tǒng)領著整個課堂的教和學的過程,以這個案例為媒介,學生和學生、教師和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并且,案例教學所使用的案例一定要是真實的。

有的人將案例教學等同于學生自學,這是看到了案例教學的一面,而忽視了另一面。教師提前將案例材料發(fā)放給學生,但是,教師并不能因此而擺脫責任。教師還要進行統(tǒng)籌規(guī)劃,引導學生閱讀材料,解答學生疑問,啟發(fā)學生進行思考。

4 結語

案例教學在實踐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要進一步研究課堂教學中案例教學方法的運用,掌握案例教學的內涵和意義,把握案例教學的實施階段,認清案例教學中的注意事項,更好地發(fā)揮案例教學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陶建格.案例教學在《管理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09(3):591.

[2]牛艷莉.論案例教學法在管理學教學中的應用[J].成功(教育),2011(7):178.

[3]鐘波蘭.案例教學在實踐運用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中國職業(yè)技術教育,208(2):32-33.

第3篇:課堂教學案例研究范文

論文關鍵詞:案例教學課堂設計稅收籌劃

論文摘要: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尋找理論與實踐恰當結合點的十分有效的教學方法,而稅收籌劃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課程,在這門課程的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有其必然性。但由于案例教學自身存在一定的缺陷,從而對稅收籌劃課堂教學的設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從課前準備、案例引入、課堂提問、案例討論和深化歸納或演繹一般理論與知識等五個方面入手,對稅收籌劃案例教學的課堂設計進行研究,并提出進行課堂設計時應符合相應的要求,來實現(xiàn)稅收籌劃理論知識教學與實踐知識教學的有效融合。

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是當代大學教育的重要目標,而案例教學則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主要途徑和方法。稅收籌劃作為一門凸現(xiàn)現(xiàn)實應用性的新興邊緣學科,做好稅收籌劃課程案例教學的課堂設計,是提高稅收籌劃課程教學質量的重要保證。

一、在稅收籌劃課程課堂教學中采用案例教學法的必要性

稅收籌劃是指納稅人或其機構在遵守稅收法律法規(guī)的前提下,通過對企業(yè)或個人涉稅事項的預先安排,實現(xiàn)合理減輕稅收負擔目的的一種自主理財行為。稅收籌劃課程是財政、稅收、會計、財務管理等專業(yè)的重要實踐課程之一,其所具備的以下特點決定了案例教學法在該課程中采用有其必然性。

(一)實踐性強。稅收籌劃課程是指導納稅人如何在合法前提下降低自身稅負的課程,與每一個企業(yè)、甚至每一個人的切身利益都息息相關。教學目的并不是停留在教會學生掌握書上的理論知識,而是側重于活學活用,即能理論聯(lián)系實際,分析生活中的案例,注重于培養(yǎng)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綜合性高。稅收籌劃課程知識點多,內容豐富且繁雜,需要綜合運用稅收制度、財務會計、企業(yè)財務管理以及經(jīng)濟法等多門課程的知識。如果采用傳統(tǒng)的講授方式,枯燥地講解,不但學生不能接受,浪費課上寶貴時間,而且也不利于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

(三)內容更新頻繁。稅收籌劃課程的基礎是現(xiàn)行稅制。從當前我國的現(xiàn)實情況看,稅收制度是高度動態(tài)變化的,案例教學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最新稅收制度,以及制度對企業(yè)與個人的影響。如果能夠充分發(fā)揮案例教學法的教學效果,將極大地提高課堂效率。

二、合理的課堂設計是案例教學順利進行的保證

案例教學法是在學生掌握了有關基本知識和分析技術的基礎上,在教師的精心策劃和指導下,根據(jù)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要求,運用典型案例,將學生帶入特定事件的現(xiàn)場進行案例分析,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和集體協(xié)作,進一步提高其識別、分析和解決某一具體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yǎng)正確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風、溝通能力和協(xié)作精神的教學方式。

稅收籌劃課程屬于實踐性很強的課程,稅收籌劃實踐在經(jīng)濟生活中隨處可見,但在遠離稅收籌劃實踐的高校課堂中,能將實踐與相關理論很好結合的重要方法之一就是案例教學方式的采用、發(fā)展與完善。

案例教學在稅收籌劃教學活動中雖可發(fā)揮其注重稅收籌劃實踐和提高學生分析具體涉稅問題的能力,但同時也應該注意到案例教學的缺陷。由于案例教學是通過具體的有限的案例進行,而不是通過理論推導與演繹進行知識傳授,所以學生往往會發(fā)生知識的“過度化概括”這一問題,而學生又不自知。所謂案例教學的“過度化概括”是指學生通過某一或某幾個有吸引力的案例對概念或者原理做出概括,這種通過個別案例概括的知識在整體知識框架中不具有普適性和科學性,往往發(fā)生對知識的片面理解、狹窄概括,甚至錯誤認識。

在稅收籌劃教學實踐中,由于案例教學固有的容易使學生發(fā)生“過度化概括”的缺陷,對稅收籌劃課堂教學的設計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通過合理設計課堂教學過程,將案例教學的優(yōu)勢和傳統(tǒng)理論教學方法的優(yōu)勢結合起來,才能真正提高稅收籌劃教學的質量和改善教學效果。

三、稅收籌劃案例教學課堂設計具體實施

從稅收籌劃教學實踐看,傳統(tǒng)的理論講解或許對于知識的概括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不濃厚,感性認識也并不強,而利用稅收籌劃實踐中長期積累下來的經(jīng)典案例和各國的實踐案例,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而良好的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稅收籌劃案例教學課堂的合理設計。

(一)注重課前準備工作。案例教學的課前準備是課堂成功與否的關鍵。在案例教學活動中,教師發(fā)揮著領導案例討論過程的作用。教師不僅要引導學生去思考、去爭辯,進而從案例中獲得某種經(jīng)歷和感悟,還要解決案例中的特定問題,引導學生探尋特定案例情景復雜性的過程及其背后隱含的各種因素和發(fā)展變化的多種可能性。所以,教師的課前準備工作就必須要細化。同時,案例教學課堂上,學生的活躍思維極有可能提出各種棘手的問題,因此無論多么細化的準備工作都不為過。

一般說,稅收籌劃案例教學的課前準備工作分教師和學生兩部分。教師的準備工作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1、熟悉案例,找出案例中的關鍵性問題。2、判斷所選案例是只存在一種分析方法還是存在其他的分析方法。如果只有一種分析方法,那么就可以依此方法組織教學;如果不只一種,就應該設計相應的方法幫助學生形成對案例的嚴密的邏輯分析方法。3、預先估計一下課堂上是否能夠展開真正的討論或者討論中是否會出現(xiàn)一種觀點占上風的現(xiàn)象。如果在一些重要問題上,不能展開討論,就要從案例中的某些材料出發(fā)激發(fā)起學生的思維;如果出現(xiàn)一邊倒的情況,就要想辦法扭轉,扮演起與學生觀點相對立的角色。4、根據(jù)學生的知識背景,預設引導案例討論的問題和課堂規(guī)劃,激發(fā)學生參與討論的熱情。如果案例對學生來說過于復雜,就要設計較多的問題加以引導:如果不是太復雜,就要更多地督促學生進行多種多樣的參與。5、根據(jù)上述準備,寫出簡單的組織教學的教案。這類教案與一般教案不同,主要反映的是教師打算如何組織教學,設計了哪些問題來引導學生討論等。學生的準備工作是由學生在案例教學中扮演的角色所要求的。學生在案例教學中不僅要對案例提出個人的分析意見而且需要有充分的理由說服老師和同學,所以課前的思考與準備是非常重要的。在案例教學中學生不僅要提前閱讀案例材料,而且要根據(jù)即將學習的稅收籌劃的理論和概念構建自己的案例分析思路,做好課堂討論的準備。

(二)精化案例引入方式。案例的引入是案例教學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鑒于稅收籌劃的經(jīng)典案例較多,所以在挑選有代表性的案例開拓了學生的思維之后,隨著課堂教學內容的深入,更重要的是引入目前實踐活動中的新設案例,必要的情況下,教師自己設計新的案例,以激發(fā)學生討論的積極性。

稅收籌劃案例教學是通過向學生發(fā)放文字材料、運用多媒體、投影儀等呈現(xiàn)案例;教師或學生用語言描述案例等方式展示案例。案例在引入時,教師應在教學中盡可能詳盡地分析案例所處的經(jīng)濟環(huán)境,讓學生盡快地進入案例情境之中,同時還要介紹本次案例討論的具體要求,更重要的是需要將本案例的預設框架作簡單的介紹,以免學生在案例討論的環(huán)節(jié)上離題太遠,以免案例討論目標的迷失和討論時間的失控。

案例教學的采用使得課堂教學縮短了理論知識與實際生活環(huán)境的差距,精心設計的案例特別有助于這一特點的發(fā)揮。所以,借助稅收籌劃理論的實踐運用,教師在日常的教學與科研工作中需要不斷積累案例,對案例進行整理與規(guī)劃,甚至對案例進行必要的修改,凸現(xiàn)每一個案例的特點,以便其更能反映某一知識點的運用,便于課堂教學的使用。

(三)優(yōu)化課堂實施方法。提問是案例教學活動中組織和控制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好的提問能夠把學生帶入“問題情境”,有助于提高學生運用有價值的信息分析案例和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維,也有助于教師不斷調控教學程序進而實現(xiàn)案例教學的目標。

學生“進入”案例情境之中,教師應立即設疑問難,要求學生剖析解惑。教師的設疑不宜將所有的問題一次全盤拋出,而應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環(huán)環(huán)相扣,達到“循序漸進”的目的。否則學生難免產生厭煩情緒,失去“探究”的信心。教師設疑后,不能放任自流,主要有兩個基本任務:一是巡回檢查,了解學生自主探究的情況,進行個別指導,并對學生探究的進程等進行“微觀調控”;二是指導學法,如指導學生選擇分析問題的角度、理解知識的內在聯(lián)系、學習相關的稅收法規(guī)、系統(tǒng)地闡述問題,等等。這就為后一階段的討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稅收籌劃案例教學活動中的提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1、提問的內容應該對案例分析具有一定的啟發(fā)性。問題的設計應該具有趣味性和預見性,要符合學生思維的特點。2、提問的結構應該具有關聯(lián)性。案例教學的提問要盡可能集中在那些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關鍵點上,以利于突出重點、攻克難點;同時,組織一連串課堂提問,構成一個指向明確、思路清晰、具有內在邏輯關系的能夠打開學生思路的“問題鏈”。3、提問的方式要多樣化。通過直問、曲問、反問、激問、引問、追問等方式,將案例教學引向深入。

圍繞案例的各種提問在稅收籌劃案例教學中的作用不僅表現(xiàn)為對課堂內容的組織上,而且在學生討論發(fā)生過度發(fā)散的問題時,提問還可以發(fā)揮促使討論回歸主題、揭示各種困惑、鏈接相關理論的作用。

(四)強化案例討論效果。案例討論是案例教學的主體部分。從實踐中看,案例教學這些功效的發(fā)揮,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案例討論的深入而展開,所以強化案例討論在案例教學中舉足輕重。課堂案例討論分為兩個階段:

1、組織小組討論——群體合作探究階段。學生通過自己的分析獲得了個人關于案例問題的見解后,教師應組織學生分組討論。這一階段應鼓勵每個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認識和見解,主要目的在于挖掘群體的潛能,培養(yǎng)合作精神。為了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小組討論的效益,小組的規(guī)模應以4~6人為最佳,成員輪流擔任組長,組長負責協(xié)調關系、記錄討論內容。這一階段的任務就是找出關鍵論點,相互之間的關系和問題;考慮備選的解決方案、可能出現(xiàn)的結果以及決定采取的措施。可以允許意見、見解有沖突、紛爭,無須達成共識。在這一階段,強調學生的合作精神,通過合作拓寬學生的思維廣度、空間。2、組織班級交流——自主學習互補階段。班級交流是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全班所有學生積極參與的活動,是小組討論的延續(xù)與深入,主要任務是解決小組討論階段遺留的有爭議的問題。這一階段學生可以進一步集思廣益,取長補短。這一階段教師要特別把握討論應沿著預期的軌道運行,圍繞稅收籌劃這一主題,把討論引導到問題的解決上去。同時,應引導學生更多地思考不同稅種之間的相互影響,防止出現(xiàn)不同稅種此消彼長,降低稅收籌劃效果的情況。

在這兩個階段的討論中,教師的任務主要是引導討論的方向而不是內容本身。在案例教學中,老師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師,不要在案例討論時插入“專家”的建議或事實。重要的是讓學生們表達各種觀點和想法。學生們可以憑借自己的看法、知識和經(jīng)驗來評價和分析案例。在討論中要強調討論語言的術語化、討論形式的文明化和討論方法的靈活化,有效地將案例分析融入討論過程中,達到通過討論加深理解程度、增強分析能力的目的。

(五)深化歸納或演繹一般知識和理論。案例教學的最后一個步驟是歸納或演繹理論知識的階段,這使得案例教學回歸到教學的基本層面上來了。在這個階段教師進行總結評價,學生在教師的總結評價過程中得到認知結構的調整與完善、情感的升華、能力的提高。一是對案例本身所蘊涵的稅收籌劃規(guī)律或原理進行總結和歸納,提高學生分析、解決相關問題的經(jīng)驗與能力,并點明這一理論或知識點在稅收籌劃課程框架中的位置,對該理論要進行詳實地闡述,在案例教學的基礎上,用傳統(tǒng)的合乎邏輯的演繹對一般知識做出抽象化概括,對案例教學起到“點睛”的作用;二是對學生在討論階段中的表現(xiàn)進行評價。對討論中積極發(fā)言的同學給以肯定;對有獨特見解的同學給予表揚;對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暴露出來的典型思維(正確的或錯誤的)給予合理的評價。

四、稅收籌劃案例教學課堂設計要求

完善的課堂設計是取得滿意教學效果的前提條件,為使稅收籌劃案例教學課堂設計盡善盡美,必須使整個課堂設計滿足以下要求:

(一)案例教學法不能取代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案例教學的優(yōu)勢是明顯的,但缺乏對概念、原理等概括化知識的批判性分析能力的培養(yǎng);反過來講,傳統(tǒng)教學雖然有某些局限性,但傳統(tǒng)教學連貫性強,對于稅收籌劃基本概念和基礎知識的學習,具有無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來源于/

(二)稅收籌劃案例教學的實施要與整體稅收學和財務管理學的教學環(huán)境相配合。要使案例教學充分發(fā)揮其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不但教學案例本身質量要高,還要求教師具備相當廣泛的知識背景、豐富的教學經(jīng)驗和技巧,并需要占用相當多的精力和時間。這就需要課時安排上兼顧理論講授與案例教學,并能在教學設施上創(chuàng)造條件。如果學校能夠提供模擬仿真的環(huán)境,或在實際經(jīng)濟部門,如工商企業(yè)、稅務部門或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建立一定的教學實習基地,教學的效果會更好。

第4篇:課堂教學案例研究范文

關鍵詞:有效教學;案例;一次函數(shù);口訣記憶法

在全面貫徹落實“減負提質”教育政策的背景下,實施有效課堂教學就顯得非常重要。要想開展有效數(shù)學課堂教學,教師必須想方設法使自己的教學能夠最大限度地吸引學生,其中的關鍵點就是教師要對所授數(shù)學知識加以整合以提高課堂效率。在知識整合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是對所學知識結構的概括。只有經(jīng)過概括的知識結構,才能準確地辨別出新舊知識間本質上的差異或相似程度。也只有經(jīng)過概括的知識結構,才具有穩(wěn)定的、清晰的概念。在初中數(shù)學中有很多的知識點都是在原有知識點上構建的,那就需要教師充分地把握教材,對相關數(shù)學知識加以概括總結。下面我就對一次函數(shù)性質的教學做法進行總結以供大家參考。

一次函數(shù)是初中數(shù)學的重要內容,在多年的教學當中我發(fā)現(xiàn)學生在理解和運用這個知識點時經(jīng)?;煜?,甚至有的同學覺得無從下手??v觀近幾年中考試題可知,考察一次函數(shù)的題目形式多種多樣,有選擇、有填空,有的滲透在解答題中,有的出現(xiàn)在壓軸題中。為了讓同學們不再對一次函數(shù)性質覺得迷茫,我對一次函數(shù)的性質進行歸納,編成口訣,便于理解記憶。

一次函數(shù)的一般式y(tǒng)=kx+b(k≠0),它的圖像所經(jīng)過的象限由系數(shù)k和b的符號決定,而它的增減性也由k的符號決定,所以不用取點畫圖,直接根據(jù)k和b的符號就可以知道它的所有性質。

在表達式y(tǒng)=kx+b(k≠0)中,k在前,b在后,故分類是先將k分類,分k>0和k<0兩類,在這兩類條件下再將b分類,有b>0、b=0和b<0三類,而當b=0時,一次函數(shù)成了特殊的正比例函數(shù),另當別論,所以共有以下四類。如下表:

在記憶時,只需記口訣“k為正時漸變大,k為負時漸變小。同正不經(jīng)四象限,同負不經(jīng)一象限;先正后負不經(jīng)二,先負后正不經(jīng)三”即可。

例1:函數(shù)y=7x-4經(jīng)過的象限是 。

分析:不需要取點畫圖,根據(jù)它的k=7>0為正,b=-4<0為負,“有先正后負不經(jīng)二”,即該函數(shù)不經(jīng)過第二象限,所以它只經(jīng)過第一、三、四象限。

例2:有這樣一道開放性題目:寫出一個經(jīng)過二、三、四象限的一次函數(shù)。

分析:只經(jīng)過二、三、四象限的,就不經(jīng)過第一象限,有口訣“同負不經(jīng)一象限”,只要k和b都取負數(shù)即可,答案不唯一。

例3:已知一次函數(shù)y=kx-k,若y隨x的增大而減小,則該函數(shù)經(jīng)過 象限。

分析:根據(jù)口訣“k為負時漸變小”,得知k為負,則-k為正。有“先負后正不經(jīng)三”,即該函數(shù)不經(jīng)過第三象限,所以它只經(jīng)過第一、二、四象限。

例4:已知直線y=(1-2m)x+(4m-1),分別根據(jù)下列條件求m的值或m的取值范圍:(1)這條直線經(jīng)過原點;(2)這條直線經(jīng)過第一、二、三象限。

分析:(1)直線經(jīng)過原點的,b是0,即4m-1=0,解得m=0.25;(2)直線經(jīng)過一、二、三象限的,就不經(jīng)過四象限,有“同正不經(jīng)四”,得1-2m>0和4m-1>0。解得m<0.5和m>0.25。

第5篇:課堂教學案例研究范文

關鍵詞:生本教育;“361”課堂教學模式;高效課堂

2010年6月我有幸參加了在西寧舉辦的生本教育培訓班。生本教育下的課堂是新教育理念下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是能充分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的教學模式。與傳統(tǒng)的課堂相比,教學過程、生本教育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的實施不再以教師的“教”為主,而是以學生的“學”為主。受到郭思樂教授的啟發(fā),本人在2012年申請了甘肅省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初中化學有效課堂的案例研究》,對于在初中化學課堂中如何進行生本教育進行了思考和探索,最后確定以“361”化學課堂教學模式來實現(xiàn)高效課堂。“361”課堂模式是指課堂的30%為教師講授,點撥學生思路,60%為學生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進行自主探究學習,10%為隨堂檢測,以便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了解?!?61”課堂教學模式將一節(jié)課人為的分為三個方面,但三個方面不是獨立的、分割的,而是一個整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成為積極的指導者、合作者、促進者,學生的主體作用要得到發(fā)揮,師生、生生互動充分高效,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成功感和滿足感。在課堂檢測環(huán)節(jié),檢測的方式是多樣的,要讓至少80%的學生能夠掌握課堂80%的內容,還有一些難點可以通過課后的鞏固來解決。下面我以《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質》一節(jié)的教學為例,談談“361”化學課堂教學模式的開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而學習是學生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學習經(jīng)驗,對外部信息進行主動選擇、加工和處理,從而獲得屬于自己的知識,這是非常有意義的學習。因此,教師要相信學生,敢于放手,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把教學過程還給學生。如在進行人教版九年級化學第六單元課題3《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質》的教學時,我就進行了精心的設計。首先我把教學地點改在實驗室,上課前一天給學生布置了三道具有開放性的前置性作業(yè):一是“你會在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氣體嗎?”二是“二氧化碳有哪些性質呢?”三是“通過本節(jié)課可以解決的問題還有什么?”其次,考慮到學生思維的開放性,在給學生準備化學藥品時,我還多準備了稀硫酸、碳酸鈉和氫氧化鈉溶液等可能用到的試劑,讓學生自主地進行探究。課堂開始我讓學生對于前置性作業(yè)進行組內交流,學生把與本節(jié)有關的知識點進行了交流,總結了本組的不同意見和問題,然后由個別小組在全班進行交流,而我只是在學生知識出現(xiàn)錯誤或是不完善時給予糾正和補充。由于平常的訓練,學生已經(jīng)形成了這種學習氛圍,所以整個過程很順利,大概用時5分鐘。接下來的時間都是學生探究的時間,學生通過分組實驗來完成二氧化碳氣體的制備和性質的探究。在探究的過程中,學生出現(xiàn)的思維亮點真是讓我眼前一亮。如有學生問:“碳酸鈣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鈉也可以,那么為什么不能用碳酸鈉制取二氧化碳呢?”這個知識點是碳酸鹽的性質,學生在這樣的探究下就能超前領悟到這些知識,使我非常感動。我馬上講解了碳酸鹽與酸的反應都會產生二氧化碳,并鼓勵學生將碳酸鈉和鹽酸混合觀察現(xiàn)象,自己找出不能用碳酸鈉制取的原因。果然通過實驗現(xiàn)象學生得到了答案,我也及時表揚了這個小組的學生。再如另一個小組的學生又問:“為什么我們組的石灰水變渾濁后又變澄清了呢?”這是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反應時的常見現(xiàn)象,而在初中很多教師都會回避這個問題,我并沒有遏制學生的探究欲望,而是給予他們引導,又講解了溶洞的形成,使學生理解了這個知識點,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能力。剛剛解決了問題,又一個關于石灰水的問題來了,“澄清的石灰水中含有氫氧化鈣,氫氧化鈉和氫氧化鈣一樣組成里都含有氫氧根,二氧化碳可以和氫氧化鈣反應,那么它能不能和氫氧化鈉反應呢?”這個問題也已經(jīng)超出了本節(jié)的范圍,涉及到堿的化學性質了,以學定教是我的教學思路,我把它作為一個生成的教學資源納入教學中,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實驗一下,看到學生將二氧化碳通入氫氧化鈉溶液后并沒有什么明顯的現(xiàn)象,學生露出了疑惑的眼神,此時我適當?shù)剡M行了提示,“如果可以反應,那么溶液的成分會不會發(fā)生變化呢?”然后繼續(xù)引導學生,“我們可以通過對照實驗來檢驗:分別向氫氧化鈉溶液和通過二氧化碳的氫氧化鈉溶液中滴加稀鹽酸,觀察現(xiàn)象?!蓖ㄟ^實驗對照,學生得出了二氧化碳可以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結論。在他們實驗的基礎上,我繼續(xù)追問:“你們覺得氫氧化鈉溶液和澄清的石灰水能敞口放置嗎?”“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后的生成物可能是什么?”學生積極討論,有了前面的知識鋪墊已經(jīng)不難得出結論了。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講授及點撥時間基本在12分鐘左右,學生的實驗探究及小組討論大概24分鐘左右,在課堂的最后,我利用4分鐘左右的時間對本節(jié)的重點知識進行了檢測,設計了5道不同難度的題目,從二氧化碳的制取到化學性質的檢測,發(fā)現(xiàn)學生對本節(jié)內容的掌握效果非常不錯。而且,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在不停地運轉,由于這些亮點,使得這節(jié)課的容量非常大,也真正體現(xiàn)出了高效課堂的容量大、思維量大、訓練量大的特點。

生本教育的課堂要求教師“充分地相信學生,全面地依靠學生”,通過實踐我確信學生是有能力得到正確答案的。教師不能簡單地包辦代替,把知識灌輸給學生,要盡量給學生思考和活動的機會,巧妙地通過一些教學活動,積極引導學生多思善問,使學生在循循善誘中主動、活潑地參與學習,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把課堂還給學生。我會從“361”化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開始,真正實現(xiàn)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的高效化學課堂。

參考文獻:

1.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M]. 人民教育出版社.

第6篇:課堂教學案例研究范文

一、研究背景

導學案的出現(xiàn),得益于國家基礎教育改革。在新課改背景下,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學生通過自主學習修正并完善知識體系,建立自主學習的方式方法。在這種背景下,一線教師為適應課標要求,逐漸改進自身的教學方法,導學案便是其中的一種。這種方法有很多的優(yōu)點,從初中地理的角度來說,有利于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有利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有利于促進地理課堂教學的改革。

二、理論基礎

初中地理導學案應用于課堂,導學案必然是基礎,而導學案的理論基礎在于人本主義理論、建構主義理論以及有意義學習理論。

人本主義理論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意愿以及需求均應受到重視。每一個學習者均能實現(xiàn)自我挖掘潛力進而自我實現(xiàn),這就要求學習者進行自主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習者可獲得成就感進而獲取自信。

建構主義理論同樣強調學習者通過自主學習修正并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其基礎是主體現(xiàn)有的知識與認知經(jīng)驗。

有意義學習理論是一種認知學習理論,以學習內容及其呈現(xiàn)方式對學習者有意義,將學習者分為機械學習和有意義的學習。

1.導學案設計。

初中地理課堂教學中,導學案盡量做到一個課時一個導學案,方便控制學習量,而且目標也很明確,可使知識條理化、系統(tǒng)化。因此,編制導學案時要緊扣教材,突出教學目標。以此為基礎,充分調動學生自學,可用趣味教學、啟發(fā)誘導、疑問導學、分層教學等方式編制導學案。

以《澳大利亞》一節(jié)內容為例。明確導學目標――澳大利亞的位置、首都;掌握澳大利亞地形特點、氣候、人口分布;利用圖片與資料掌握澳大利亞野生動物,并分析特有性及其原因。

列出重難點:澳大利亞地形特點、氣候、人口分布、野生動物種類及其特有性。

設計預習案:即讓學生根據(jù)個人體驗,自由地探究、發(fā)現(xiàn),再創(chuàng)造有關的知識。

設計探究案:即以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為前提,根據(jù)重難點設計合作探究的方式方法。探究澳大利亞的地理位置,探究澳大利亞城市和人口,探究澳大利亞的地形以及動物。通過師生、生生互動,然后小組展示,進一步討論交流,尋求知識規(guī)律,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在合作探究中掌握知識。

設計訓練案:設計訓練題,讓學生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當堂完成,精選精練,當堂反饋,訓練題設置梯度,即分為ABC三類,A類為基礎題,B類為中等難度變式題,C類為高難度拓展題。

設計總結反思環(huán)節(jié),師生共同對當堂所講知識點進行總結和梳理,反思易錯點。

設計拓展延伸訓練,即組織興趣活動,通過生活實例培養(yǎng)學生知識遷移能力。

2.導學案應用。

第7篇:課堂教學案例研究范文

關鍵詞 中職教育 市場營銷 案例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1中職市場營銷教學的特點

(1)突出實踐性。中職市場營銷教學總的原則是:理論夠用、強化應用、培養(yǎng)技能。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傳授學生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掌握方法和技能。如分析市場機會的方法、市場定位的策略、價格制定的方法技巧等,要求學生在學習后,都可在實踐中參照操作加以運用。

(2)大量運用案例。結合課程的實踐性特點,為開展針對性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大量采用案例。通過大量鮮活的案例,穿插在各個理論點上,努力使學生擺脫過去枯燥的純理論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果。

(3)注重課堂互動。課堂以學生為中心,加強教學過程中的互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和擴展知識能力,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多元化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

2中職市場營銷開展案例教學法的作用

2.1有助于實現(xiàn)優(yōu)勢互動

案例教學法是在學生掌握了有關基本知識和分析技術的基礎上, 在教師的精心策劃和指導下,根據(jù)教學目的和教學內容的要求,運用典型案例,將學生帶入特定事件的模擬現(xiàn)場進行案例分析,通過學生的獨立思考或集體協(xié)作,提高其識別、分析和解決某一具體問題的能力的教學方法。案例教學作為一種啟發(fā)式教學方法,在中職市場營銷學中采用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現(xiàn)實中,營銷案例本身很豐富,跟人們的消費實踐聯(lián)系很密切,這為營銷案例教學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學中,科學、合理、生動的案例運用為學生準確地理解所學的知識點提供了強有力的幫助,大大提高了營銷課堂教學的效果。

2.2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深化

有人認為,案例的運用與理論知識的學習是相悖的。因為案例總是具體的、特殊的,并且其表現(xiàn)形式是發(fā)生在某時、某地的真實情況,所以有人主張案例不能也不必用來傳遞理論知識。其實不然,案例教學在19 世紀70 年代運用之初,真正的目的就在于一些研究者認為案例可以成為傳遞理論概念、原理的最強有力的方式。當時哈佛法學院的一位研究者認為,雖然研究案例肯定會使學生對先前的判例有更深的認識,但是它也會促使學生對理論運用的方式、原因等作更深入的思考。

2.3有助于學生多種能力的培養(yǎng)

案例的著眼點在于學生創(chuàng)造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邏輯思辨能力的發(fā)展,它不僅僅是對那些固定的理論知識、原理和規(guī)則的獲取和掌握。借助于案例,可以提高學生的表達和討論技能,提升學生將思想準確、及時地對外描述的能力。在案例教學中,學生有著較大的自,他們參與講座與交流是其中至關重要的組成部分。教師實際上更多地從講臺前站到了學生的背后,這樣既可調動學生學習和參與的積極性,也可使學生有展示自己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機會,達到培養(yǎng)學生多種能力的效果。

3中職市場營銷教學中案例教學法的應用

3.1案例的選取

第一,案例內容與教學知識點相匹配。案例教學是圍繞理論教學展開的,這要求教師在講課之前,必須做好充分準備,把握教學知識點的同時全面了解案例的主題,做到案例內容與理論知識的高度一致性,兩者相輔相成,互相支持。第二,遵循案例的選取原則。營銷案例的選取要做到時效性好、針對性強、具有典型性,并盡量做到題材廣泛。

3.2任務的設計

選取適當案例后,教師應在充分熟悉案例的基礎上,根據(jù)對理論知識的掌握要求,精心設計案例討論任務。設計任務時,教師要結合中職學生的特點,任務設計由易到難,不求過于復雜;任務一定要具體,具有可操作性,使學生分析時有針對性,避免泛泛而談。同時,任務設計要與案例內容所反映的理論相一致,不可牽強附會,往往一個案例可以用來說明多個理論,教師需對此進行把握。

3.3案例的討論

通常情況下,案例分析是采取小組討論的方式進行,小組討論能調動每一位同學的積極性,集中群體的智慧,使得案例分析角度多樣化、觀點全面化和方法周全化。教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要根據(jù)學生的氣質、性格、能力和知識經(jīng)驗等進行合理分組,既要防止“一人操辦”,還要防止“搭便車”。

3.4觀點的陳述

在此環(huán)節(jié),教師扮演組織者的角色,應通過各種方法促進學生進行思考,組織發(fā)動好課堂討論,引發(fā)學生積極闡發(fā)自己的觀點。本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應重點引導學生將營銷實踐與營銷原理進行有機結合,以對所學過的階段性知識進行全面系統(tǒng)的總結,從而達到案例教學的初衷。為此,教師可把學生的參與性及陳述情況進行打分記錄學生的平時成績,列入課程過程性考核的內容。

3.5總結評價

在本環(huán)節(jié)中,教師對案例教學全過程進行歸納、總結和評價。主要包括:對案例體現(xiàn)的營銷原理進行再次強調,使學生加深記憶、重點掌握,對學生討論中不夠深入、不夠確切的問題,進行再次講解;對學生參與案例討論的狀況進行評價,并以正面激勵為主,表揚發(fā)言積極的學生,并鼓勵不參加發(fā)言的學生增強信心,爭取發(fā)言的機會。當然案例的答案有時并不唯一,要結合具體情況進行具體分析。

參考文獻

[1] 張家軍,等.論案例教學的本質與特點[J].中國教育學刊,2004(1).

[2] 張改娥.案例教學初探[J].成人高教學刊,2005(6).

第8篇:課堂教學案例研究范文

關鍵詞: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 有效性問題 建構策略

一堂課的教學過程其實就是由若干個問題組合起來的,教學的成功與否,學生所獲的豐欠與否,都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提問的質量的高低有直接的關系。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不只在于會講,更重要的是有效性問題建構。有效設問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動力源。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庇檬裁醇ぐl(fā)學習興趣呢?——問題。實質上在教學中恰如其分地設問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著名教育家羅杰斯說:“教學是一門閉嘴的藝術,要知道如何教學,就是要知道什么時間閉上自己的嘴巴,絕大多數(shù)的時間?!苯虒W中教師的工夫重在設疑,將知識融入情景,情景隱含問題,通過有效的設疑與追問,展開求知的生動過程,將“情景串”變成“問題串”,用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的方向,用問題激活學生的思維,用問題幫助學生領悟知識的真諦,用問題對教與學進行及時診斷與反饋,引導學生在分析和解決問題中再將“問題串”變成“知識串”,達到建構知識體系,滲透方法,形成能力的教學目標。

一、有效性問題界說

(一)關于“有效性”。

所謂“有效性”是指完成策劃的活動并達到策劃結果的程度。就教育教學而言,“有效性”實際上指教師完成教育教學任務與教育教學預期設想之間的吻合度,它體現(xiàn)的是教師教育教學措施、方法及過程能否促進教育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

(二)關于“問題”。

所謂“問題”是指阻礙人們思維發(fā)展,牽制工作任務完成的各種障礙。它的特征表現(xiàn)為:對思維活動的阻斷性,對學習態(tài)度的刺激性,對學習興趣的激發(fā)性,對系統(tǒng)知識的牽引性,對能力形成的促進性等五個方面。影響學生思維能力有效性問題可分為:瞬時性問題、長久性問題、一般性問題、關聯(lián)性問題等四方面。

(三)有效性問題的界定。

能迅速刺激學生思維,突破思維障礙,并使之向知識建構方向發(fā)展,激發(fā)認識元達到預期認識目標的“思維障礙點和生長點”?;咎卣鞲爬?個方面:本質性特征、關聯(lián)性特征、持久性特征。

(四)有效性問題的重要作用。

(1)有效性問題是激發(fā)學生活性思維,促進智力有效開發(fā)的重要途徑;(2)有效性問題是建構學生系統(tǒng)知識體系,促進知識有效生成的重要方法;(3)有效性問題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促進思維發(fā)展的重要手段;(4)有效性問題是鍛煉學生綜合能力,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的重要措施。

二、有效性問題建構的基本原則

有效性問題建構必須遵守以下四個原則:(1)刪繁從簡、直奔主題的原則;(2)源自生活、揭示生活的原則;(3)注重實驗、結合實踐的原則;(4)承上啟下、邏輯嚴密的原則。

三、建構有效性問題的基本策略

建構有效性問題的基本策略大體可分四種:(1)準確把握學習內容與問題之間的聯(lián)系;(2)準確確定問題的內涵與外延,確立認知主體在問題中的中心地位;(3)準確把握問題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構建能不斷激發(fā)學生主動探究的“問題串”;(4)準確把握問題的難度與廣度,使之適應不同的教學對象。

四、利用有效性問題進行設疑的基本手段與方法

(一)漸進式。

這是一種適用于新教材,與新教材精神相吻合的教學方法。它是從學生熟悉而簡單的物理情景開始的,設計逐步改變的物理情景,推出難度遞進的相關問題,引導學生動腦解決問題,從而克服教學難點,完成各項教學任務的教法。

[案例1]“人造衛(wèi)星”原理圖教學中,首先從基本問題設疑:(1)石塊水平拋出,其軌跡如何?(2)子彈從槍膛水平射出,其軌跡如何?(3)導彈水平射出,其軌跡如何?學生易得出“速度越大,射程越遠,其軌跡是曲線”的結論。

其次設疑:如果導彈速度足夠大,射程就可繞地球一周嗎?學生根據(jù)推理可興奮得出:只要速度足夠大,其射程就足夠可繞地球一周。

最后設疑:導彈的軌跡是圓還是拋物線?這一問題書本沒有強調,學生思維很容易被激發(fā)。通過學生討論,教師引導得出:重力方向不變時是平拋運動,重力方向隨導彈位置改變時導彈是圓周運動了。

通過這三個循序漸進的設疑,學生腦海中已構建起一副完整的人造衛(wèi)星原理圖,教師在此基礎上介紹牛頓的人造衛(wèi)星原理圖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發(fā)散式。

發(fā)散性思維是指從已知信息中產生大量的變化的獨特新信息的思維方法,它是對同一個問題從多種角度著眼,搜尋多種可能性,從多方面探求答案的思維過程。它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起點和核心。

[2.當彈簧被壓縮到最短時撤去作用在木塊上的恒力,木塊將做什么運動?為什么?若平面不光滑,并知道木塊與桌面的摩擦系數(shù)為μ,你能提出哪些問題?

3.若將木塊換成帶正電的滑塊,整個裝置處在水平向右的勻強電場中,滑塊在運動過程中受力情況怎樣?做什么運動?能量是怎么轉化的?這與將木塊用彈簧豎直懸掛比較,有何異同?(水平面光滑)

(三)虛擬式。

虛擬式設疑是指以已有的認知經(jīng)驗和客觀事實為基礎,通過大膽想象,暢想出超越現(xiàn)實的物理情景和事實并進行設疑引導,以激活學生豐富的想象,提升學生的邏輯思維和想象能力,讓學生把求知的觸角伸向更廣闊的空間。

(四)比較式設疑。

(五)草根式設疑。

[案例5]在組織力學復習時,老師可引導學生站在“力和運動的關系”這一主干線上,按以下線索在關鍵鎖鏈上進行設疑引導:物體的運動過程特點誰來定?(受力和初始狀態(tài))高中物理典型的運動模型有哪些?[(類)平拋運動、圓周運動、勻速直線運動、勻變速直線運動、簡諧運動……]它們的受力特征分別是什么?處理這些典型物理模型的基本規(guī)律有哪些?(三條主線:力的瞬時作用效應——牛頓定律;力的空間積累效應——能量;力的時間積累效應——動量)在組織各部分內容的復習中,始終站在學科主干知識和主干思想方法的至高點上俯視各個部分,通過構建有效的問題,引導學生對知識整體進行梳理,達到高屋建瓴之功效,這樣就有了復習的“大局觀”,使復習有“主腦”,也有“紅線”,學生就能形成清晰的知識和能力系統(tǒng)。

除外,還有懸念式的設疑、多向思維式設疑、觸類旁通式設疑、導學提綱式設疑、鞏固提高式設疑等設疑方式??傊?,在教學不同階段巧妙地設疑是學習知識、培養(yǎng)能力的一種有效方法,教師應引導學生產生疑問,為學生布設解決疑難的階梯,就會疑則有進,學生在設疑釋疑的過程中愉快地學習知識、掌握知識。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實驗)[S].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2010.7.

第9篇:課堂教學案例研究范文

【關鍵詞】 英語教師 培訓 課堂教學案例

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師培訓質量,有必要對培訓方式進行改革。下面筆者提出一種基于課堂教學案例的高中英語教師培訓方式,并就此展開案例分析。

一、利用課堂教學案例對高中英語教師進行培訓的設計思路

1.1選定培訓對象

參與本次培訓的高中英語教師共計64人,他們全部參加過新課程培訓,并對新課程的理念基本了解。在這些參與培訓的教師當中,有60人為英語教育專業(yè)本科學歷,其余4人為碩士研究生。其中男教師6人,女教師59人,平均年齡約為29歲左右,平均教齡6年。

1.2確定培訓目標

本次培訓的最終目標是為了加深參培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并對高中英語課堂教學中的具體問題進行深入分析。

1.3設計培訓細節(jié)

首先,由上案例課的教師將預先準備好的教學方案發(fā)給參培教師,該方案中主要包括教學方案和學習方案;其次,上案例課的教師用10分鐘的時間向參培教師簡要介紹案例內容,并讓參培教師對教學案例進行預覽,為教學案例的觀看做準備;再次,全體參培教師對課堂教學案例的錄像進行觀看,然后填寫個人收獲表和評價表;最后,由現(xiàn)場培訓教師組織參培教師進行評課。培訓教師針對教學案例設計以及與之相關的問題,并按照新課程理念對其進行口頭評價和解釋,隨后在本次培訓即將結束時,提出值得進一步探討的問題。

二、課堂教學案例的選取

在本次培訓中選取了SEFC Book 2 A Unit 5 Reading部分為教學案例對英語教師進行培訓。

2.1確定教學目標

按照新課程理念,結合本節(jié)課教學內容確定教學目標如下:其一,知識目標,通過教學幫助學生掌握本節(jié)課的重點詞匯和短語,了解基本音樂知識;其二,能力目標,通過閱讀訓練使學生理解文章中心思想,運用閱讀技巧準確獲取所需信息,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其三,情感目標,幫助學生了解音樂的不同類型,喚醒學生享受音樂、參與音樂創(chuàng)作的情感體驗,同時發(fā)展學生的合作能力。

2.2明確教學設計理念

2.2.1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以任務教學為主線,將任務貫穿于教學的全過程之中,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教師指導、引導、協(xié)調和組織作用。

2.2.2以新課標理念為指導,采用任務型教學模式,培養(yǎng)學生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根據(jù)教學情況把握整體教學進度,靈活運用教學形式。

2.2.3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讀說能力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

2.3教學過程介紹

2.3.1 warming up

教師以介紹音樂的作用為切入點,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并提出以下問題:

How many do you know about music?

Can you tell about different kinds of music?

而后,教師利用多媒體教學技術向學生播放不同類型的音樂,讓學生辨析各類型音樂的名稱。

2.3.2 Reading

在Pre-raeding階段,教師組織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討論以下問題,鼓勵學生用英語闡述自己觀點:

Have you heard about any of famous bands in the words, please list them if you have.?。˙ack-street boy,Beatles, West-life)

Which one do you like best?

在While-reading階段,開展多種形式的閱讀教學活動,包括Skimming、Scanning等。要求學生在Skimming環(huán)節(jié),通過分組討論總結文章大意;在Scanning環(huán)節(jié),要求學生歸納每段的段落大意,并布置問題,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結構、寫作意圖。

在Post—reading環(huán)節(jié),組織學生討論與本文相關的問題,以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開展情感教育。

2.3.3 Summary

教師利用2分鐘時間對本堂課教學進行總結,幫助學生梳理學習內容,明確學習重點以及情感獲取。

三、培訓效果分析

對全部參培教師進行調查的結果表明,98%的教師對本次培訓給出了較高的評價,他們表示在觀看教學案例的過程中,不僅能夠體會到新課程的理念,而且也從中領悟到應當如何將該理念應用于英語課堂教學當中。本次利用課堂教學案例進行培訓取得了較好的效果,這種培訓方式也獲得了大多數(shù)參培教師的認可。通過上案例課教師對課堂教學案例設計的講解,參培教師對設計意圖和設計方式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認識,這在一定程度上拓寬了教師的思維,使之對課堂教學有了新的認識,進一步提升了對新課程理念的認識,為今后英語課堂教學的開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參 考 文 獻]

[1] 李寶榮. 高中英語教師新課程培訓需求調研模式述析[J]. 北京教育學院學報, 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