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骨折術后的康復方法范文

骨折術后的康復方法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骨折術后的康復方法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骨折術后的康復方法

第1篇:骨折術后的康復方法范文

【關鍵詞】 pilon骨折;手術治療; 骨折內、外固定

作者單位:122100遼寧省北票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pilon骨折指累及負重關節(jié)面的脛骨下1/3骨折,常合并腓骨骨折,現(xiàn)就遼寧省北票市第一人民醫(yī)院2000年10月至2009年10月手術治療42例復雜pilon骨折進行回顧性分析,以探討影響術后療效的相關因素及預防措施。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42例,男38例、女4例,年齡18~54歲,平均 36歲,交通傷24例,墜落傷12例,重物砸6例。合并腓骨骨折38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17例,合并內臟損傷4例按Ruedi-Allgower分型,Ⅱ型 32 例,Ⅲ型 10 例,開放性骨折5例,其中GustibⅠ3例、Ⅱ型 2例。

1.2 治療方法 5例開放性骨折除1例急診清創(chuàng)手術內固定外,其余急診清創(chuàng)閉合創(chuàng)口,跟骨牽引7~10 d腫脹消退后手術內固定。所有閉合性骨折入院后行跟骨牽引均在受傷后7~14 d手術。38例合并腓骨骨折均行1/3管形鋼板或解剖鋼板固定。脛骨固定以螺釘及克氏針有限固定輔以外固定8例,其中石膏外固定2例,外固定架固定6例。其余例遵照AO內固定原則行鋼板內固定并植骨。有24例采用自體骼骨植骨治療。術后根據(jù)骨折穩(wěn)定性及X線復查情況決定踝關節(jié)功能練習方式。

2 結果

2.1 術后隨訪平均24個月。術后開始功能鍛煉的時間與所采取的手術方式有關,采用解剖型鋼板固定的患者,因固定堅強,于術后第3天即可開始功能鍛煉;螺釘內固定加石膏外固定者,術后6~8周開始進行功能鍛煉;應用外固定支架者,一般須在術后8~10個月拆除外固定支架后方可進行鍛煉,石膏固定時間長達3個月。據(jù)Mazur等制定的踝關節(jié)癥狀與功能評分系統(tǒng),優(yōu)20例,無腫痛步態(tài)、活動正常;良16例,輕度腫痛、步態(tài)正常、活動達到正常的3/4;可4例,行走疼痛、活動達正常1/2、步態(tài)正常、需非甾體抗炎藥消腫;差2例,行走或靜息痛1/2正?;顒吁诵心[脹。本組患者隨訪結果優(yōu)良率為85.7%(36/42)。發(fā)現(xiàn)骨折類型、手術時機選擇、關節(jié)復位質量及內固定方式、術后康復方式明顯影響治療結果。

2.2 本組均在3~6個月愈合,其中1例Ⅲ型開放骨折術后創(chuàng)面張力大皮緣部分壞死,經長時間換藥后愈合。2例Ⅲ型術后針道感染,骨折愈合后去除外固定,針道經換藥很快愈合,未合并骨感染。4例關節(jié)面復位欠佳者術后1年出現(xiàn)創(chuàng)傷性關節(jié)炎。2例Ⅲ型應用外固定者術后關節(jié)僵硬。

3 討論

復雜pilon骨折是目前骨科醫(yī)生面臨最難處理的骨折之一,為高能量損傷所致,骨折粉碎程度嚴重,多伴有嚴重軟組織損傷及其他合并傷,給手術帶來諸多困難,影響手術療效的因素較多。

3.1 骨折類型 骨折類型是影響骨折預后的主要因素,骨折嚴重程度也間接反映了軟組織損傷程度,骨折程度越復雜越嚴重,手術治療就越困難,療效越差。本組療效差著均為Ruedi-AllgowerⅢ型。

3.2 手術時機及入路 軟組織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取決于手術時機的選擇,復雜polin骨折常合并周圍軟組織損傷,軟組織損傷的臨床表現(xiàn)具有滯后性[3],2~3 d后可出現(xiàn)嚴重腫脹、皮膚張力高、血運差,早期行跟骨牽引、患肢抬高,局部冰敷、脫水藥物應用,待7~10 d軟組織腫脹明顯消退后,局部血運恢復時手術可有效降低軟組織并發(fā)癥。開放骨折手術時機選擇原則[5]是傷后6~8 h內清創(chuàng),修復重要組織及內固定。也可清創(chuàng)后閉合創(chuàng)口,行跟骨牽引,經治療1~2周待腫脹消退后延期手術內固定[4]。手術采用脛骨前內及腓骨后側雙切口,兩切口寬度應>8 cm以上,不要過多剝離皮瓣。本組除1例開放骨折急診手術外,其余均延期手術,未出現(xiàn)軟組織并發(fā)癥。

3.3 骨折復位質量 骨折面的復位質量是影響療效的重要因素,其中包括骨折面的對位情況及固定的牢固程度。骨折的治療遵循AO/ASIF組織的切開復位內固定(ORIF)原則,包括:①恢復腓骨長度并做內固定;②重建脛骨遠端關節(jié)面;③干骺端骨缺損的松質植骨(支撐關節(jié)面、填補空缺、刺激成骨、促進骨折愈合);④脛骨內側支持鋼板固定。合并腓骨骨折者,首先精確復位固定腓骨非常重要[5],解剖復位腓骨即可恢復肢體長度、力線及維持外側柱穩(wěn)定,又可使前外側或后側骨折復位,既起到支撐又有附著內夾板作用。脛骨遠端關節(jié)面的解剖復位對功能恢復至關重要,復位應從關節(jié)面骨折開始,應翻開脛骨前方關節(jié)骨塊,直視下以距骨關節(jié)面為“模板”復位,克氏針或螺釘臨時固定后脛骨內側支持鋼板固定。骨缺損處行充分確實的植骨可有效維持解剖復位并增加骨折穩(wěn)定性。近年來骨折的治療觀念已從生物力學固定轉變到生物學固定,術中盡量保護軟組織,除關節(jié)面骨折外不以犧牲骨折局部血運為代價強求解剖復位,應用間接復位技術有限切開、內固定,同時結合外固定,以達到早期關節(jié)活動的目的。本組復位滿意者明顯優(yōu)于復位不良者,說明解剖復位的重要性。

3.4 術后康復計劃 術后積極主動康復治療有利于消除腫脹、防止肌肉萎縮、利于關節(jié)磨造、防止局部骨質疏松及關節(jié)僵硬??茖W有序的康復方式對踝關節(jié)功能早期恢復至關重要,康復治療遵循循序漸進的治療原則,采取早期被動活動為主主動活動為輔,后期主動活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的治療方法。其過程如下。

3.4.1 早期階段(術后1~3周),術后3~7 d做患足足趾的主動活動,既能促進消腫又能為以后的鍛煉做準備。一般在術后7 d,創(chuàng)傷炎性反應開始消退,局部疼痛緩解。這時讓患者在做足趾活動的同時,做踝關節(jié)被動屈伸活動,方法:一手扶住踝關節(jié),另一手握住足前部,做踝關節(jié)屈伸活動,同時囑患者做相應肌肉收縮運動。每日早晚各鍛煉50~100次。

3.4.2 中期階段(術后4~6周),此期骨折已基本穩(wěn)定,骨折處已有纖維組織粘連原始骨痂形成。踝關節(jié)從以被動活動為主逐漸過度到以主動活動為主被動活動為輔。鼓勵患者做踝關節(jié)主動屈伸活動,同時輔以外力來增加踝關節(jié)活動范圍。每日早、中、晚各鍛煉100次左右。同時鼓勵患者做髖及膝關節(jié)的功能活動。此期踝關節(jié)活動已基本達到正常。

3.4.3 后期階段(術后6~12周),此期骨折已處于臨床愈合期,囑患者扶拐下床做患肢部分負重功能活動,并逐漸增加負重量,至術后12周離拐完全負重行走。本組2例術后關節(jié)僵硬均為外固定時間過長,功能鍛煉不當有關。

總之,在影響pilon骨折療效中,骨折類型的嚴重程度是直接因素。對軟組織重視及處理、治療方法的選擇、骨折復位及固定質量對療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術后科學有序的康復計劃對療效更不容忽視。

參 考 文 獻

[1] Ruedi TP,Allgower M.The operative treatment of intra - articular fractures of thelower and of the tibia.Clin Orthop,1979,138:105.

[2] Marur JM, Schweartr E, Simun SR.Ankle arthrudesis. Long-tem follow with gait analysis. J BONE joint Surg (AM), 1978,61:964-976.

[3] 楊振龍,馬夢昆,解京明,等.手術治療21例pilonⅢ型骨折.中國骨與關節(jié)損傷雜志,2007,22(5):430.

第2篇:骨折術后的康復方法范文

【關鍵詞】 下肢骨折; 人工鍛煉; 康復器鍛煉; 比較

【Abstract】Objective: to lower limb fracture patient artificial functional exercise and passive device training rehabilitation effect comparison. Methods: respectively after lower limb fracture patients using artificial functional exercise with the return to normal activity earlier, less complications and the advantages of light in 138 cases and the use of T-GBQ-01 microcomputer passive joint training for clinical data of 122 cases,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t the same time for exercise when the femoral muscle strength, extension and flexion angle, swelling, pain and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use of artificial training on muscle strength and flexion angle recovery, swelling and relieve pain and reduce complications effect than T-GBQ-01 microcomputer joint passive training effect is good. Conclusion: the use of artificial functional exercise with the return to normal activity earlier, less complications and the advantages of light, is worthy of a rehabilitation method.

【Key words】Lower extremity fracture; Artificial exercise; Rehabilitation exercise; Comparison

患者下肢骨折術后的特點:臥床時間較長,運動減少,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肌肉萎縮,關節(jié)僵硬,肌力差等,鍛煉患肢能促進血液循環(huán),減輕腫脹、疼痛、促進肌肉收縮,增加肌力,增強關節(jié)活動[1],平時對下肢的功能鍛煉常使用T-GBQ-01型微電腦關節(jié)被動訓練器作被動功能鍛煉。但這種被動功能鍛煉的缺點是患者經常有緊張、恐懼的心理,怕骨關節(jié)再次損傷,影響肌肉的代謝平衡[2]。而人工功能鍛煉具有恢復正?;顒釉纾l(fā)癥少或輕的優(yōu)點。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科2008年8月—2010年12月住院治療的下肢骨折術后的260例患者按入院時間分兩組,雙月入院的138例為人工康復組,年齡5-90歲,平均52歲。單月入院的122例為被動訓練康復組,年齡10-86歲,平均55歲。

1.2 方法: 人工康復組病人取平臥位或者半臥位,讓下肢對抗一定反作用力做關節(jié)的活動鍛煉,這種鍛煉可使肌肉收縮,這種肌肉運動也比較符合大多數(shù)人在日常運動中肌肉的運動方式??筛纳萍∪馍窠浀目刂?。在進行這種鍛煉時應采用“漸進抗阻練習法”《PRE》,逐漸增加肌肉阻力進行練習[3],在此之前先測定患者下肢肌肉關節(jié)運動的肌力活動度,然后逐漸加大抗阻力,每完成一次抗阻力練習就讓患者休息0.5—1 min,視每位病人體力而定。每天練習1次,每次30 min。被動訓練康復組術后使用T-GBQ-01型微電腦關節(jié)運動訓練器進行鍛煉,每天1次,每次40 min。兩組均在術后15天開始鍛煉,直至出院,然后觀察患者的下肢腫脹疼痛肌力伸屈角度及并發(fā)癥等情況。

2 結果

兩種不同的鍛煉方法可見人工康復組的患者輕度腫脹,疼痛能忍,肌力4—5級,伸屈度為80-90度,但可能出現(xiàn)肢體腫脹疼痛。而被動訓練康復組的患者可能出現(xiàn)輕中度腫脹,疼痛基本能忍,肌力3—4級,伸屈度70-80度。有可能出現(xiàn)肢體腫脹疼痛及骨關節(jié)損傷的可能。

3討論

功能鍛煉是骨折患者治療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術后應正確指導患者早期進行患肢功能鍛煉,并教會患者及患者家屬正確的鍛煉方法,了解功能鍛煉的意義和重要性,克服恐懼心理,使患者進行主動的配合鍛煉,同時鍛煉應根據(jù)骨折術后的不同時期,骨折斷端的穩(wěn)定性,骨折部位骨痂的生長情況等循序漸進的進行。禁止做強力的主動和被動活動,以防再次發(fā)生骨折。人工功能鍛煉和T-GBQ-01型微電腦關節(jié)運動訓練器進行功能鍛煉這兩種鍛煉方法操作均簡單,都能促進靜脈血流速度,減輕腫脹疼痛,促進肌肉收縮,增強關節(jié)活動度,避免肌肉萎縮及關節(jié)僵硬。但人工功能鍛煉更能掌握鍛煉的度,尤其是骨折術后早期以病人的耐受程度循序漸進的進行更受患者的歡迎。

骨折患者的功能鍛煉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較長的時間,并且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等不適伴隨,醫(yī)護人員應耐心給患者及其家屬講解和指導,指導患者家屬配合病人出院后的功能鍛煉,最大限度地發(fā)揮病人的主觀能動性,使患者以健康的身心盡早融入社會生活中。

參考文獻

[1]孫智玲.下肢骨折后主動功能鍛煉與被動功能鍛煉的比較.中外醫(yī)學研究.2010.8(30):144-145

第3篇:骨折術后的康復方法范文

【摘要】 目的 探討康復對斷指再植功能恢復的臨床效果。方法 采用將斷指再植術、早期康復及晚期康復對300例(指)斷指再植者進行系統(tǒng)康復訓練,全部病例術后隨訪超過6個月。結果 術后4個月,全部病例手指功能均有明顯改善,部分基本恢復正常狀態(tài)。術后6個月,150例(指)基本恢復80%以上,130例(指)功能明顯改善,20例(指)功能無進一步改變。結論 再植術后應用綜合的、系統(tǒng)的長期的康復方案是保證再植指功能康復的有效手段。

【關鍵詞】康復訓練;斷指再植;功能恢復

我國斷指再植的成活率目前已達95%左右,居世界領先地位,但再植指功能優(yōu)良率各單位相差甚遠,總的來講,再植手指功能康復并不令人滿意。如何最大限度地恢復手指的功能是目前手外科醫(yī)生的研究課題之一。我院康復科從2007年12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300例斷指再植患者,通過早期的健康教育及早中后期的功能康復指導及訓練,使離斷指體獲得比較滿意的功能恢復。

1 臨床資料

本組300例,男200例,女100例,年齡18-45歲。均為急診手術,其中完全離斷128例,不完全離斷114例,多指離斷58例。均為再植術后指體成活且穩(wěn)定,術后2周。

2 治療方法

2.1 早期康復訓練(0~4周)術后的第1周主要是保證再植指體的存活,此時期康復一般不介入。2周后可作適度用力的手指主動、被動運動以防止肌腱粘連。在再植指體成活的前提下,鼓勵患者早期起床,下地行走;教育患者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患指注意保暖,防止凍傷及燙傷;避免主動及被動吸煙。同時配合物理療法,如蠟療、紅外線照射等,既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又能加速組織的愈合,軟化關節(jié),預防關節(jié)僵硬。我科運用蠟療多年,覺得蠟療在促進再植指體功能恢復方面幫助很大,可起到明顯軟化關節(jié)的作用。

2.2 中期(5~12周)原則:以運動療法為主輔以物理療法(蠟療、電療),防止關節(jié)僵直,活動粘連的肌腱,改善關節(jié)活動度,預防肌肉萎縮。①拔除克氏針開始主被動伸屈活動。②指關節(jié)活動度訓練,理療+運動療法+關節(jié)松動訓練 。③作業(yè)療法,如打字、書寫及模擬應用工具等。④手指固定支架 ,手指屈曲運動器,橡膠皮條手指運動器,分指板,握力圈等。囑患者逐漸加大主動活動和手指被動訓練強度,力度從小到大,逐漸增加〔1〕。進行BTE和手功能綜合評估。骨關節(jié)運動度,按AMA法。神經恢復測定 兩點辨別覺(S2PD和M2PD)痛覺、 溫覺和位置覺。BTE進行二指捏、三指捏、其它斷指與拇指捏力和手握力評估。按國際手外科聯(lián)合會推薦的中野玉井的手掌與手指再植后功能評價標準,根據(jù)以上評估結果制定出后期康復計劃。

2.3  后期(13周以后)原則:以大強度的主、被動訓練為重要手段。此時骨折已愈合,肌肉、神經和血管愈合已牢固。此期可加強被動活動和抗阻力運動,康復的重點是繼續(xù)減少水腫、軟化瘢痕、關節(jié)主動活動范圍練習、功能活動訓練等。除上述訓練外根據(jù)患者條件進行家庭訓練及職業(yè)訓練,并結合患者工作或將來能適應的工作選擇相應的作業(yè)療法,為回歸社會,恢復工作做好準備。

3  結果

術后4個月,全部病例手指功能均有明顯改善,部分基本恢復正常狀態(tài)。術后6個月,150例(指)基本恢復80%以上,130例(指)功能明顯改善,20例(指)功能無進一步改變。按國際手外科聯(lián)合會推薦的中野玉井的手掌與手指再植后功能評價標準,優(yōu)(80~100分)150指,良(60~79分)100指,中(40~59分)30指,優(yōu)良率達83.3%。

4 討論

康復醫(yī)學是一門跨學科的綜合科學,近年發(fā)展傾向以下特點(2):①側重于康復預防。②康復服務由橫向轉為縱向發(fā)展。③不同學科醫(yī)師應用多種手段參與康復。④康復訓練由短期醫(yī)療模式轉化為長期醫(yī)療模式。手術治療和術后康復緊密結合,使患者得到了在醫(yī)院、家庭的不間斷治療。

早期適當?shù)奈锢碇委煛?〕對康復效果有很大的幫助。紅外線的溫熱效應可使局部組織溫度升高、血管擴張、血流速度增加,有消腫、消炎、促進滲出物吸收和組織損傷的修復。蠟療可起到明顯軟化關節(jié)的作用。末節(jié)斷指不涉及關節(jié)和肌腱,術后功能最好。遠指間關節(jié)平面離斷者,行關節(jié)融合術后功能好。此平面斷指康復主要是要早期活動傷手各關節(jié),預防或治療正常關節(jié)的僵直。近節(jié)指骨平面離斷者,康復中最主要矛盾是指屈肌腱粘連和指間關節(jié)僵直 ,此平面是康復的重點和難點。影響康復的因素:手術修復肌腱、神經的方法特別是骨折固定方法及時間;患者的心理因素和傷指疼痛程度(心態(tài)積極樂觀的患者恢復效果比消極的患者明顯要快要好一些);醫(yī)療經費。

斷指再植的康復是一個長期的系統(tǒng)工程,患者雖然在住院期間接受了手術和部分早期康復治療,但這并不意味著出院后其康復治療就已結束,要想盡快恢復手功能,尚需進行系統(tǒng)的后續(xù)康復治療??祻蜁r遵循以下原則:①堅持循序漸進、個別對待及主動與被動相結合的訓練思想。②盡管有醫(yī)生和社會的幫助,但大量的訓練工作主要靠患者及其家屬,在出院前對其進行康復培訓實屬必要。③定期進行功能評價,及時了解康復過程中的各種情況,并采取相應對策,方能保證最終康復效果。

參考文獻

[1] 王偉,蔡仁祥,丁任等.手掌嚴重創(chuàng)傷患者一期修復后的早期康復.中華手外科雜志,1998. 14:127.

第4篇:骨折術后的康復方法范文

【關鍵詞】健康教育骨科患者護理滿意度

目前生物醫(yī)學模式向生理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的轉變,健康教育已經成為一種新型的護理工作服務模式,尤其在開展“三好一滿意”和“優(yōu)質護理服務”活動,加強對患者及家屬的宣教成為臨床醫(yī)療護理服務工作的重要部分,我們骨科全體醫(yī)務人員針對骨科住院患者的特點,將健康教育貫穿患者住院的全過程,采取入院教育、術前教育、術后教育、出院教育等不同階段制定健康教育計劃并發(fā)放不同的健康教育宣教單,幫助患者戰(zhàn)勝疾病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減少和預防骨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使創(chuàng)傷得到盡快康復,提高護理滿意度,現(xiàn)在介紹我們的具體做法:

1.入院教育:骨科患者多由意外事故急診入院,突發(fā)事件瞬間發(fā)生改變了患者的日常生活狀態(tài),病痛的折磨,肢體活動障礙,自理能力下降,對疾病預后的悲觀猜測,以及陌生的人群和住院環(huán)境,都會造成患者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角色缺失,角色沖突因此患者心理上承受著較大壓力,從而產生緊張焦慮煩躁不安恐懼脆弱等一系列情緒波動。如何保證護理人員與患者交談時溝通有效,建立良好和諧的醫(yī)患關系,激發(fā)患者的主動性和參與性,積極配合醫(yī)療活動,使患者身心獲得最大利益是我們一直關注的問題。我們責任護士主動熱情地與患者及家屬接觸溝通,介紹病區(qū)環(huán)境、介紹主管醫(yī)生和責任護士、介紹住院須知等相關事項,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懼感,及時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克服心理障礙,樹立患者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以確?;颊咭宰罴褷顟B(tài)接受醫(yī)療活動和康復活動,此階段我們可以發(fā)放入院宣教單和用藥及飲食宣教單。

2.術前教育:向患者介紹術前各項

檢查的意義目的和方法,有關手術及麻醉知識,相關注意事項等,邀請和舉例成功的手術患者現(xiàn)身說法,使患者充分明白手術前準備重要性和配合方法,患者能以盡量平和的精神狀態(tài)地接受手術治療此階段我們可以發(fā)放手術前準備的注意事項和手術禁食禁飲的溫馨提示牌、麻醉須知等健康教育單。

3術后教育:

3.1飲食宣教:向患者及家屬講明全麻及硬膜外麻醉術后去枕平臥禁食禁水的時間和目的,術后一般小時后即可進食一些清淡的流質或軟食,逐步過渡到普食。病情穩(wěn)定的骨科患者宜進食高蛋白高熱量富含膠原鐵鈣及纖維素,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如瘦肉豬皮肝蛋奶豆制品胡蘿卜新鮮蔬菜和水果等,以促進骨折的愈合及肌體的恢復

3.2排泄方面的宣教:教會患者術后自行排尿的方法和排尿障礙的處理,有導尿管者,要防止扭曲及折疊,保持引流通暢;嚴防牽扯尿管,定時開放導尿管,保持會和尿管清潔,鼓勵患者多喝水。

3.3預防呼吸道并發(fā)癥的宣教:,教會患者保護切口和進行有效咳嗽、咳痰用雙手按住患者季肋部或切口兩側,限制胸部和腹部活動的幅度以保護切口,在深吸氣后用力咳痰,并作間斷深呼吸。

3.4疼痛護理與宣教:教會患者及其家屬使用鎮(zhèn)痛泵的方法,加強對術后患者的巡視,進行耐心細致的溝通交流,引導患者說出自身感受,互動地進行圍手術期的疼痛護理。

3.5宣教:根據(jù)骨折部位,指導患者保持功能,保持抬患肢高于心臟水平,以利血液回流,告訴若患肢遠端出現(xiàn)青紫、腫脹、冰涼、麻木或固定處疼痛突然劇烈等狀況時及時呼喚工作人員,讓家屬和患者積極參與到自己的治療活動中來。

3.6引流管的護理:解釋放置引流管的目的和注意事項,妥善固定引流管,防止扭曲及折疊,保持引流通暢;嚴防牽扯引流管。

3.7功能鍛煉宣教:骨折在復位及固定后,即可講解骨科疾病的常識及復位前后與疾病相關知識注意事項以及功能鍛煉方法,使創(chuàng)傷得到盡快康復,促進骨折愈合,防止關節(jié)僵硬和肌肉萎縮,患肢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復?;颊咴卺t(yī)護人員的指導下進行手指(足趾)活動和踝泵運動和股四頭肌舒縮等功能鍛煉以促進肢體的血液循環(huán)和靜脈淋巴回流。

手術后根據(jù)不同的情況和階段分別發(fā)放疼痛護理須知、手術后的注意事項等健康教育宣教單。

第5篇:骨折術后的康復方法范文

[關鍵詞] 橈神經損傷;康復治療技術;電針;療效觀察

[中圖分類號] R246.6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3-7210(2010)10(a)-151-02

橈神經為臂叢神經后束,沿肱骨后下行,在肱骨中下段緊貼肱骨干,從后外方繞向前方,在橈骨頸前內方進入前臂。由于橈神經在此段行程中,其損傷的具體部位不同,臨床表現(xiàn)差異較大。當損傷在高位(腋部)時,肘關節(jié)、腕關節(jié)、掌指關節(jié)皆不能伸直,手呈“垂腕狀”。若損傷在前臂中1/3以下,往往只有伸指功能障礙而無垂腕。損傷在腕關節(jié)以下時則基本無屈伸不利現(xiàn)象,僅見手背橈側、虎口部處感覺障礙。這種因外傷所致的橈神經損傷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橈神經的功能將難以恢復,一些患者不得不實施肌腱移位功能重建等手術治療。我科2005年1月~2010年5月應用電針、中頻電治療、紅外線照射、按摩及康復功能訓練等康復方法綜合治療橈神經損傷,療效滿意,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橈神經損傷患者中,男15例,女3例,年齡20~46歲,平均32歲;上肢骨折行清創(chuàng)切開內固定術者4例,上肢骨折經整復后石膏托固定于功能位者6例,上肢有擠壓傷以及位置不當?shù)膲浩榷鵁o骨折者8例;1例肌電圖提示橈神經完全性損傷,其余17例提示為中、重度損傷,病程最短3 d,最長1個半月。

1.2 診斷標準

參照《實用神經病學》2版,①外傷史;②垂腕、伸指障礙、手背橈側及虎口處感覺障礙;③肌電圖明確提示橈神經損傷。

1.3 方法

1.3.1 電針取穴:肩、肩前、臂、手五里、曲池、手三里、外關、大陵、陽溪、合谷、八邪,均取患側穴位,避開瘢痕所在穴位。操作:穴位常規(guī)消毒后,用1寸毫針快速進針,平補平瀉,得氣后,上臂選取1穴,下臂、手部選取1穴,每次3~4對,分別接上G6805-2A低頻電子脈沖治療儀,采用疏密波型,頻率10次/min,強度調至以患者耐受為度,留針20~30 min,每天治療1次,10 d為1個療程,療程間隔2~3 d。

1.3.2 其他康復治療方法中頻電治療采用北京祥云佳友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的電腦中頻電療儀,電療處方選取神經損傷方,治療電極板置于橈神經損傷部位的上下端,強度調至以患者耐受為度;紅外線照射以受傷部位為主;按摩及康復訓練以揉、按、拿、捏、拍打手法為主,手法輕重結合,并配合肘、腕、指關節(jié)的被動牽伸運動及肌力部分恢復后的諸關節(jié)屈伸、拇指外展等主動運動。諸方法治療時間同電針治療時間。藥物可用甲鈷胺(彌可保)、尼莫地平、復合維生素B等。

1.4 療效標準

參照《廣東省常見病基本診療規(guī)范》相關標準。痊愈:垂腕完全消失,手臂運動和感覺基本恢復,患肢日常生活自理,功能完全獨立,肌電圖檢查正常范圍;好轉:垂腕基本消失,手臂運動和感覺不同程度的改善,患肢日常生活部分自理,肌電圖檢查有改善;垂腕無明顯改善,手臂運動和感覺無改善,患肢日常生活不能自理,肌電圖檢查無改善。

2 結果

18例患者中,痊愈17例,占94.44%;好轉1例,占5.56%;總有效率為100.00%。痊愈患者治療時間均在3個月以內,好轉患者經5個月治療,手臂運動和感覺功能已明顯改善,但因肱骨骨折延遲愈合,而轉上級醫(yī)院繼續(xù)治療。

3 討論

橈神經主要是運動纖維,在上肢周圍神經中,橈神經最易遭受外傷,而導致手臂的運動功能障礙。肱骨干骨折、腋杖壓迫、上肢置于外展位的手術、橈骨頸骨骨折及大量骨痂生成等都可損傷橈神經,但其損傷多數(shù)為肱骨干骨折所引起[1]。雖然臨床過程中,肱骨骨折及軟組織損傷的處理固然重要,但選擇適當?shù)姆鞘中g綜合治療方法,不但可減少手術的創(chuàng)傷及醫(yī)源性損傷,而且有利于橈神經功能的早期恢復[2]。電刺激能延緩肌肉萎縮進程,減輕肌重丟失,縮短肌肉運動單位電活動及自發(fā)性肌肉收縮活動出現(xiàn)的時間,加速軸突再生的速度,縮短肌肉失神經支配時間,改進肌肉獲得神經再支配后運動功能恢復的質量。電針可加強對穴位的刺激,提高針刺的局部效果,發(fā)揮行氣活血、疏通經絡的作用[3]。電腦中頻電刺激為表面電刺激,配合電針刺入肌肉組織中的電刺激,加強了電刺激多層面的作用,更有利于電流的作用,從而促進損傷的周圍神經再生以及感覺功能的恢復,并保持骨骼肌質量,防止骨骼肌失神經萎縮。紅外線照射損傷部位可擴張血管,改善神經和周圍組織的血液循環(huán)及組織營養(yǎng),加強局部的組織代謝和神經營養(yǎng)。按摩可改善手臂血液循環(huán),松解組織粘連,解除神經嵌壓,保持肌肉質量,防止肌肉萎縮,迎接神經再支配??祻陀柧毧杉涌旒×謴?,增強肌力,促進手臂耐力、協(xié)調性等運動功能的恢復[4-5]。綜合上述電針等康復方法治療橈神經損傷,加快了橈神經的功能恢復,顯示了良好的治療效果及協(xié)同作用優(yōu)勢。

[參考文獻]

[1]蘇培群,陳庭芝.橈神經損傷62例治療體會[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07,6(5):59-61.

[2]尹兆吉,孫玉偉,劉新,等.肱骨干骨折合并橈神經損傷36例臨床分析[J].山東醫(yī)藥,2009,47(2):19.

[3]肖桂榮,郝華,趙秋玲,等.電針并功能訓練治療上肢周圍神經不完全損傷[J].中國針灸,2007,27(5):329-332.

[4]田德虎,米立新,趙鋒.周圍神經損傷的物理治療[J].中國康復醫(yī)學雜志,2004,19(3):239-240.

第6篇:骨折術后的康復方法范文

關鍵詞:鎖骨骨折;手術治療;原因分析;補救措施

鎖骨的骨折影響著患者的上肢活動,當前對于鎖骨骨折的治療大多為手術治療為主:①是因為手術法治療更加有效;②則是因為康復速度更快。在對骨折后的鎖骨進行內外位固定后,仍然可能存在愈合不良的情況,所以對發(fā)生愈合率差的原因進行分析,以提高鎖骨骨折治療的成功率。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觀察骨科臨床資料共150例,并將所有的患者分為三組,每組50例,男女比例適當,此處對于每一組都相應的鎖骨骨折治療方法。重點觀察的是骨折愈合不良的部分患者,并采用相應的補救方法。在觀察的150例患者當中,其中以鎖骨左側骨折為主,另外骨折類型則是以閉合性骨折為主。由于鎖骨中外1/3交界處為鎖骨薄弱處,故為鎖骨骨折的常見部位。

1.2方法 首先是采用相應的手術方法進行治療,然后對成功愈合率進行統(tǒng)計并發(fā)現(xiàn)其原因,進而能為制定補救措施提供參考。鎖骨骨折的手術法治療為骨內固定法,使用鈦制板和克氏針來實現(xiàn)鎖骨骨折處的固定,手術效果明顯而且成功率較高。相比較于外部固定法,這種方法更為有效,而且受到更多的患者的青睞?;颊吖钦厶幘免伆骞潭?,而且術中無不良情況發(fā)生。隨后,對患者進行進一步的觀察,統(tǒng)計骨折修復處的愈合率,并將結果匯總成表格,而分為三組的目的是為了擴大對比的對象,可以提高數(shù)據(jù)的準確性。

2 結果

對三組的愈合情況進行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無論是何種手術修復方法,都有治療后愈合差的情況,所以提示,要對骨折發(fā)生的原因進行分析,并做好相應的補救措施,如此才能夠進一步提高鎖骨骨折修復的成功率。見表1。

3 結論

鎖骨骨折在骨科臨床上較為常見,由于鎖骨的體表位置明顯,在人遭到外部沖擊時很容易就會造成鎖骨的損傷。鎖骨周邊也有重要的血管神經走行,如果外傷嚴重時則可能會損傷血管神經鞘而導致相應的嚴重癥狀。所以鎖骨骨折后要進行及時的修復,并且要保證其快速的愈合,因此就對在經手術治療后鎖骨愈合情況仍較差的原因進行進一步的分析,再采用一定的補救方法來治療。

3.1鎖骨骨折手術治療不愈合的原因分析 造成鎖骨骨折術后愈合效果差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分為兩個方面:①手術因素;②非手術因素。其中非手術因素是指,由于嚴重的外傷導致骨折處的情況不容樂觀,表現(xiàn)為粉碎性骨折以及骨折錯位明顯,修復難度較大。這樣的后果往往是即使修復手術可以進行,但也由于情況的嚴重性使得骨折愈合的效果很難保證。另一方面,則是手術因素,包括手術中的操作失誤以及術后的護理不當?shù)鹊?,這些原因所導致的后果往往可以避免,所以就此分析出相應的補救措施。常見的手術因素,如在對鎖骨骨折修復時,損傷了骨外膜及其內含的豐富血管,而導致骨折處的修復速率下降,嚴重的是會導致骨壞死或是其他的并發(fā)癥。然后還有可能是因為骨折處活動度變大,而使得骨折固定裝置發(fā)生移位或是滑動,進一步導致骨折修復不良,嚴重的會使得鎖骨再生異常。這些都是要在手術中極力避免的,此外術后護理也很重要,不正確的活動鎖骨也會使得鎖骨康復緩慢,以及術后感染和其他并發(fā)癥都會影響著鎖骨骨折的愈合。在對150例鎖骨骨折患者的手術治療中,全大多數(shù)愈合不良的患者都是由于手術因素所造成的。在接近6.7%的不良愈合率中,有89%的不良愈合情況都是由于手術因素所致,而且多為骨折處固定滑動或是移位,因此提示要在手術環(huán)節(jié)上做好補救措施才能降低骨折固定脫位的情況發(fā)生比率。

3.2鎖骨骨折不愈合的補救措施 既然分析出了鎖骨骨折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就可以相應的做出補救措施,最為關鍵的是要防止骨折固定處的穩(wěn)定性。所以,一方面,應選擇合適的骨折固定裝置,常用的為鋼板和克氏針固定,然而由于其力學特性所決定,往往運用部位不正確就很容易造成移位。比如,克氏針則更適合于近端固定。另一方面,術后患者活動時應該要注意對骨折處的活動把握,活動的方向和力度都會影響著骨折處固定裝置的松緊,因此在這兩方面都應該做好。然后,術前以及術中都應該嚴格按照操作規(guī)定進行,應盡量避免對骨外膜的血管造成破壞,以免進一步影響后期的康復和護理工作。

3.3鎖骨骨折手術治療的注意事項 要提高鎖骨骨折手術治療的愈合率,有以下幾點要特別注意,由于克氏針固定法的廣泛應用于骨折處的固定,所以對于克氏針的適用部位和適用情況要十分清楚。其中克氏針在近端鎖骨骨折以及中段骨折的修復中較為合適,而常見的固定物還有張力帶固定、鋼絲固定以及鋼板螺釘固定等等,所以就要求要對患者骨折處的情況進行細致的觀察并選擇合適的固定物。

要提高鎖骨的骨折愈合率絕非易事,這需要術中的嚴謹操作以及術后的細心護理。在骨折修復時,一定要遵循少損傷的原則,盡可能地在修復骨折的同時降低損傷的情況,如此可以有效維護骨折處的組織以及加快骨折愈合,而且也為后期護理減輕了壓力。

參考文獻:

[1]葉茂,袁金鳳. 鎖骨骨折手術治療及骨不愈合原因分析[J].咸寧學院學報(醫(yī)學版),2006,(06).

第7篇:骨折術后的康復方法范文

關鍵詞:股骨骨折; 老年人; 快速康復護理理念; 中醫(yī)護理; 髖關節(jié)功能;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rapi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oncept combined with Chinese medicine characteristic nursing on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senile femoral fracture. Methods:A total of 68 senile patients with femoral fracture undergoing total hip arthroplasty were selected and pided into the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34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perioperative nursing,and the study group was additionally given rapi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oncept and Chinese medicine characteristic nursing based on the treatment of the control group. Both groups were given nursing for 10 days.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postoperative drainage volume and drainage tube removal tim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The hip joint function i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nursing was evaluated by the Harris hip joint function scale. Results: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postoperative drainage volum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drainage tube removal time in the study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differences being significant(P<0.05)。 After nursing,the scores of pain,function,deformity and activity and the total scor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differences being significant(P<0.05)。 Conclusion:The therapy of rapi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oncept combined with Chinese medicine characteristic nursing for perioperative period of senile femoral fracture can reduce the intraoperative blood loss and postoperative drainage volume,and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hip joint function.

Keyword:Femoral fracture; The senile; Rapid rehabilitation nursing concept; Chinese medicine characteristic nursing; Hip joint function;

股骨是人體最大的骨頭,股骨骨折通常由車禍撞擊、高處墜落等嚴重外力沖擊引起,也可發(fā)生在從床上跌落、滑倒等輕微外傷的老年人群中[1].股骨骨折包含4種類型,分別為股骨頸骨折、股骨干骨折、股骨粗隆間骨折及股骨遠端骨折,處理不當有可能引發(fā)大出血等不良反應[2].臨床通常采用手術方法治療股骨骨折,其中圍手術期護理對患者的康復進程有重大影響。故本研究將快速康復護理理念及中醫(yī)護理用于股骨骨折圍手術期老年患者,觀察護理效果,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診斷標準

參考《實用骨科學》[3]中相關診斷標準制訂。(1)股骨頸骨骨折:臨床表現(xiàn)為髖部疼痛、無法站立或行走,患肢可有輕微屈髖、屈膝及外旋畸形,髖正側位X線或CT、MRI檢查提示股骨頸骨折;(2)股骨粗隆間骨折:臨床表現(xiàn)為髖部疼痛且無法行走,可有下肢短縮及外旋畸形,患側大粗隆升高,局部壓痛腫脹,可通過X線檢查確診;(3)股骨干骨折:通常由于局部遭受猛烈外力、暴力所致,有明確外傷史,患肢局部腫脹短縮,遠端肢體外旋,通過X線檢查確診;(4)股骨遠端骨折:臨床表現(xiàn)為骨折端出血引起大腿遠端及膝關節(jié)周圍腫脹疼痛,合并韌帶肌腱和關節(jié)囊的撕裂會引起膝關節(jié)畸形,骨折端可以觸及骨塊的運動或骨擦音,結合影像學檢查確診。

1.2 納入標準

確診為股骨骨折,年齡≥60歲;無股骨骨折手術治療禁忌證,并于浙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富陽中醫(yī)骨傷醫(yī)院順利完成手術者;無精神障礙、意識清晰、能正常交流溝通者;患者知悉本研究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合并其他嚴重肝、腎、心腦血管疾病、惡性腫瘤者;合并其他部位骨折或患有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等其他骨關節(jié)疾??;有嚴重藥物過敏史。

1.4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9月-2019年9月在浙江中醫(yī)藥大學附屬富陽中醫(yī)骨傷醫(yī)院治療的68例老年股骨骨折患者,按照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34例。研究組男14例,女20例;平均年齡(65.61±5.25)歲;其中股骨頸骨折19例,股骨粗隆間骨折7例,股骨干骨折5例,股骨遠端骨折3例;行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18例,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16例。對照組男16例,女18例;平均年齡(65.39±5.77)歲;其中股骨頸骨折20例,股骨粗隆間骨折5例,股骨干骨折5例,股骨遠端骨折4例;行全髖關節(jié)置換術15例,行人工股骨頭置換術19例。2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2 研究方法

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圍手術期護理方案,包括術前告知病情、健康宣教、冰敷鎮(zhèn)痛消腫、鼓勵患者適當屈伸踝關節(jié)及足底按摩,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術中使用常規(guī)麻醉藥物及止血藥物,留置導尿管;術后給予常規(guī)鎮(zhèn)痛藥物,飲食由流質、半流質、普通食物逐漸過渡,術后1周可在醫(yī)護人員指導下進行下地活動。

2.2 研究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快速康復護理理念及中醫(yī)護理。(1)術前護理:為患者詳細講解骨折相關知識、手術方式及術后康復方案等,鼓勵其術前進行適當屈伸練習以避免臥床過久引發(fā)下肢深靜脈血栓;及時給予鎮(zhèn)痛治療,囑患者術前6 h避免進食,于術前2 h給予碳水化合物液體,術前控制血壓、血糖,并監(jiān)測體溫。(2)術中護理:控制手術室溫度、濕度,預加熱用于沖洗的生理鹽水,術中注意對患者進行保暖。麻醉師根據(jù)患者的個體情況及術前診斷選擇全麻或硬膜外麻醉方式,根據(jù)實際情況決定是否留置導尿管,術后未發(fā)生尿潴留、尿失禁者應及時撤去導尿管。(3)術后護理:采用自控性止痛泵鎮(zhèn)痛,鼓勵患者多進行適當活動、鍛煉肺功能以防止術后并發(fā)癥。根據(jù)中醫(yī)"瘀不去則骨不能生,瘀去新骨生"的理論,調整患者的飲食方案,以營養(yǎng)、清淡、易消化為主,氣滯血瘀者飲食應注重活血理氣,可將柴胡、等中藥材煮水代茶飲;肝腎虧虛者飲食應注重疏肝養(yǎng)腎,可食用黑米、枸杞子、核桃等;氣血虧虛者飲食應注重補氣養(yǎng)血,可食用豬肝、薏米、粳米等食物。為防止患者出現(xiàn)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等并發(fā)癥,可對其自小腿遠端向小腿近端沿足三陰經進行循經推拿,雙手推拿方向與下肢靜脈血回流方向一致,推拿過程中點按足三里、陽陵泉和三陰交,每天1次,每次20~30 min.同時對患者進行情志護理,運用中醫(yī)五行相生相克理論,向患者說明情志與臟腑之間的關系,如思傷脾、憂傷肺、恐傷腎等;通過講笑話、分享勵志故事等形式營造輕松愉快的治療環(huán)境,達到以喜勝憂的護理效果。

2組均連續(xù)護理10 d.

3 觀察指標與統(tǒng)計學方法

3.1 觀察指標

(1)比較2組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引流管拔除時間。(2)根據(jù)Harris髖關節(jié)功能評分表評估2組護理前后髖關節(jié)疼痛、功能、畸形、活動度及總分,疼痛分為6個等級,得分0~44分;功能分為步態(tài)和功能活動,其中步態(tài)得分0~33分,功能活動得分0~13分;畸形根據(jù)程度分別計為0~4分,活動度分為6個等級,每級得分0~5分,分數(shù)越高則髖關節(jié)功能恢復越好。

3.2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4 研究結果

4.1 2組手術指標比較

見表1.研究組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均少于對照組,研究組引流管拔除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4.2 2組護理前后Harris評分比較

見表2.護理后,研究組疼痛、功能、畸形、活動度評分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5 討論

股骨骨折是老年人常見的低能量損傷后的骨折類型,保守治療易引起下肢深靜脈血栓、褥瘡、墜積性肺炎等并發(fā)癥。在滿足手術和麻醉指征的前提下進行手術治療,對于緩解患者疼痛和促進疾病康復有明顯效果,但由于患者年齡較大,合并基礎疾病較多,維持圍手術期機體平衡非常重要??焖倏祻妥o理指通過循證醫(yī)學對圍手術期患者實施科學有效地處理措施,最大程度緩解其因手術引發(fā)的應激反應、疼痛,避免術后并發(fā)癥,保護臟器正常運轉,加速康復,不僅與骨外科學有關,也與麻醉學、營養(yǎng)學、康復醫(yī)學等有關[4].術前進行病情宣教有助于患者了解病情、更好地配合治療。麻醉前6 h禁食有助于胃排空,避免術中發(fā)生不良事件,而術前2~3 h給予適量碳水化合物溶液則有助于患者術后快速恢復胃腸道功能,避免低血糖反應[5].術中保持手術室溫度適宜對維持患者內環(huán)境穩(wěn)定、降低創(chuàng)傷應激性反應具有重要意義,患者體溫過低則有可能引發(fā)機體氧耗過大,增加出血風險,不利于預后[6].

中醫(yī)護理是以中醫(yī)理論為指導的護理模式,特點在于注重整體,根據(jù)患者的不同癥狀進行辨證施護。患者骨折后常見證型有氣滯血瘀型、氣血兩虛型、肝腎虧虛型等,中醫(yī)學認為"腎藏精,主骨生髓",腎氣不足則骨骼不健,"肝藏血,肝腎同源",肝不足則血氣不足,故術后可在飲食中添加補益肝腎、養(yǎng)血補氣類食物,同時也可給予柴胡、等煮水日常飲用,以理氣疏肝。由于骨科手術的特殊性,患者在術后1周內通常需靜養(yǎng),期間由于長期制動可能發(fā)生下肢深靜脈血栓,不利于快速康復。本研究在指導患者進行屈伸踝關節(jié)鍛煉外增加了循經推拿法,該方法以中醫(yī)氣血、經絡學說為理論基礎,不僅可有效促進靜脈血回流,防治深靜脈血栓,還可防止肌肉萎縮。足三里屬足陽明胃經,具有改善胃腸道功能的作用;陽陵泉屬足少陽膽經,按摩此穴可達舒筋健骨之效;三陰交為足太陰、足少陰、足厥陰三經交會穴,可補益肝腎、健脾養(yǎng)陰。通過點按以上穴位,使氣至病所,共同作用促進患者早日康復。情志護理是中醫(yī)護理中的重要部分,由于老年患者年齡大、身體虛弱,術后可能因疼痛、治療費用、并發(fā)癥等因素產生不良情緒,思傷脾、悲傷肺、怒傷肝、恐傷腎,不利于患者康復。通過講笑話、分享勵志故事等形式營造輕松愉快的治療環(huán)境,可調節(jié)其憂慮不安等不良情緒,提升其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和治療依從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術中出血量、術后引流量均少于對照組(P<0.05),引流管拔除時間短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疼痛、功能、畸形、活動度評分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快速康復護理理念結合中醫(yī)護理用于老年股骨骨折圍手術期,可減少患者術后出血量和引流量,對緩解疼痛及改善髖關節(jié)功能有較好的效果,可促進患者快速康復,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劉文斌。老年股骨粗隆間骨折應用PFNA聯(lián)合PFN內固定治療臨床效果觀察[J].河北醫(yī)學,2019,25(4):629-633.

[2]賴華平,鄒貴嬌,朱紹瓊。中西醫(yī)結合護理臨床路徑在股骨骨折患者圍術期中的應用研究[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9,23(33):4741-4743.

[3]胥少汀,葛寶豐,徐印坎。實用骨科學[M].4版。北京:人民軍醫(yī)出版社,2012:928-997.

[4]劉翠玲,楊海霞,馮喜萍,等??焖倏祻屠砟钤诟啐g股骨粗隆骨折患者圍術期的護理應用[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9,19(79):335-336.

第8篇:骨折術后的康復方法范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273

隨著醫(yī)學模式的轉變,護理工作理念已從“以疾病為中心”轉變?yōu)椤耙曰颊邽橹行摹钡恼w護理,而健康教育作為一種新型的服務模式,正逐步成為臨床護理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骨科臨床護理中,接受健康教育的對象是被診斷為骨折或骨病的患者,往往存在恐懼、焦慮、悲觀、痛苦的心理,因此健康教育的內容應針對患者的心理,詳細講解骨科疾病的相關知識、注意事項以及功能鍛煉、病情預后情況等,協(xié)助患者建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和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使疾病盡快得到康復,減少和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這樣對護理模式的發(fā)展也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1]。

本文針對不同類型的病種進行健康教育和有效的功能鍛煉,有效地進行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消除患者對疾病的恐懼、悲觀、失望等不良心理,增強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健康教育的措施

入院時的健康教育:①入院宣教:患者入院后,由于其周圍環(huán)境及生活方式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難免會產生緊張、焦慮情緒,這個時間的患者最渴望得到醫(yī)務人員的重視和精心診治,所以,護理人員應主動、熱情接待每位患者,詳細做好入院宣教。介紹病區(qū)環(huán)境、醫(yī)院及病房的管理制度、病床單元及日常生活用品的放置、及本科的主任、護士長、患者本人的主管醫(yī)生、責任護士等,教會患者使用床頭呼叫器,同時還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穩(wěn)定患者的情緒,以加深護患之間的信任度,讓患者感覺到安全感和信任感,以最佳的心理狀態(tài)接受治療。②心理疏導:骨科患者常因損傷嚴重、生理缺陷、手術風險、醫(yī)療費用等而精神緊張、憂慮,很多患者及家屬不能接受現(xiàn)實,對疾病易產生焦慮、悲觀等不良心理。所以護理人員應主動與患者交談,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進行心理疏導,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講解配合治療護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知程度,詳細介紹手術方案、手術風險、預期效果、手術醫(yī)生的技術水平、術后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及手術前后的配合,向患者介紹成功病例,邀請患者現(xiàn)身說法,以解除其緊張、恐懼心理和急躁情緒,增加患者對醫(yī)生的信任,增強患者對手術治療的信心,保持穩(wěn)定的情緒,以良好的心態(tài)接受手術。

住院階段的健康教育:①術前相關知識的告知:由于骨科患者大多長期臥床,生活不能自理,在治療過程中,護士要體會患者的心理,理解他們的急躁情緒。向患者詳細講解術前各項檢查的意義、目的和方法,采血檢驗血型及交叉配血的必要性,介紹術前禁食水的時間、目的,術前留置尿管的重要性及注意事項,還要詳細詢問藥物過敏史及術前需要做的藥物過敏試驗,解除其緊張、恐懼心理。另外還應特別囑咐患者戒煙、戒酒,練習床上大小便,講究個人衛(wèi)生,保持皮膚清潔,預防感冒,以免延遲手術時間。根據(jù)病情的需要還應該指導患者保持正確的,如患肢要抬高、制動,保持有效的牽引位置。耐心向患者講解手術方式、優(yōu)越性、安全性、預期效果,成功病例的介紹及相關注意事項等。讓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積極配合治療,達到理想的康復目的[3]。②術后飲食方面的指導:向患者及家屬講解全身麻醉及硬外麻醉術后保持去枕平臥位、禁食禁水的時間和重要性,要根據(jù)病情和麻醉方式指導患者合理飲食,一般術后6小時后即可飲用少量的溫開水,如無嗆咳便可進食一些清淡的流質或軟食,逐步過渡到普通飲食。告知患者家屬平時易進食高熱量、高蛋白、富含膠原、鐵、鈣及纖維素豐富的食物,如瘦肉、豬皮、肝、蛋、奶、豆制品、胡蘿卜、新鮮蔬菜和水果等,以促進骨折的愈合及機體的恢復。但應特別注意的是,由于長時間臥床,為防止便秘,應給予患者高維生素粗纖維食物,多喝水,要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③藥物知識方面的指導:指導患者嚴格按醫(yī)囑服藥,詳細講解用藥劑量、用藥時間、服藥方法以及藥物的治療作用、不良反應、可能發(fā)生的不良反應、簡單的處理措施等,讓患者及家屬適當了解一些正確的用藥常識。④有效預防并發(fā)癥:由于骨科患者大多長期臥床,易產生并發(fā)癥,比較常見的有壓瘡、便秘、泌尿系統(tǒng)感染、墜積性肺炎、關節(jié)強直及肢體畸形等。因此,我們應告知患者及家屬預防并發(fā)癥的重要性和疾病的相關知識,指導患者及家屬必須掌握的技能,使其能主動地配合醫(yī)護人員工作,從而有效地預防并發(fā)癥的發(fā)生。尤其是老年患者,受傷后病痛的刺激、肢體的制動、手術所帶給的創(chuàng)傷等極易誘發(fā)或加重原發(fā)病,如深靜脈栓塞、腦血管意外、應急性潰瘍等意外情況,所以,護理人員要按時巡視病房,嚴格床頭交接班,并告知患者家屬如果患者出現(xiàn)頭痛、嘔吐、胸痛、呼吸困難、腹部不適、嘔血等情況應及時報告醫(yī)護人員緊急處理。指導患者每天作深呼吸及有效咳嗽至少4~5次,飲水2000ml以上,協(xié)助患者更換或按摩受壓部位,保持皮膚、被服清潔干燥。如果患者術后帶有引流裝置,護士應向家屬解釋放置引流管的目的和注意事項,確保引流的通暢。根據(jù)病情和骨折的部位,指導患者保持正確的以及術后下床活動的時間、方法。例如,脊柱骨折、脊柱疾病患者和不穩(wěn)定型骨折患者應絕對臥床休息8~12周,翻身或搬運時要注意保持脊柱在同一直線上,防止脊柱扭曲及旋轉。⑤患肢功能鍛煉方面的指導:術后患肢的功能鍛煉,對患者的康復起著重要的作用。應正確指導患者及家屬功能鍛煉的意義和注意事項,鍛煉活動應循序漸進,以不感到疲勞為宜,切不可急于求成,適得其反。例如,行股骨頭或全髖關節(jié)成形置換術后的患者要做到:雙腿不交叉,不盤腿,側臥時兩腿之間墊枕,避免彎腰及屈髖>90°,避免在手術初期作長期旅行及長時間站或坐,每天至少在床上平躺1~2小時,按醫(yī)生預約時間定時復診。

出院階段的健康教育:患者出院時的健康教育也是整個住院期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護理人員應給予正確的指導,告知家屬辦理出院的手續(xù)和方法,以及出院所帶藥品的服用方法和時間、返院復查的時間、應對疾病變化的簡單措施等,還要留下與病區(qū)及主管醫(yī)生的聯(lián)系方式。囑咐患者出院后還要根據(jù)自身情況每天堅持適宜的功能鍛煉,注意勞逸結合,戒煙限酒,加強飲食營養(yǎng),保持樂觀情緒,如有意外情況及時與醫(yī)院聯(lián)系。

討論

健康教育在疾病康復和功能恢復方面,越來越受到重視,在骨科臨床護理中,健康教育在患者康復的程度和速度中起著極重要的作用。健康教育是一個從始至終的過程,它貫穿于患者入院、術前、術后及回歸家庭的整個過程。它能讓患者和家屬盡可能多的掌握有關疾病和康復知識,能使患者獲得肢體康復的最佳功能,促進患者的早日康復。這樣不僅密切了護患關系,縮短了住院時間,降低了醫(yī)療費用,同時也提高了患者的滿意度,減少了護患糾紛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任連英.健康教育在骨科護理中的應用.中國醫(yī)學創(chuàng)新,2009,6(21):110-111.

2田君葉,劉均娥,穆紅.骨科住院病人健康教育需求的調查分析.中華護理雜志,2007,42(4):377-379.

3王麗姿.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實用護理雜志,2000,16(3):11-12.

第9篇:骨折術后的康復方法范文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3.07.033

中圖分類號:R274.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04(2013)07-0082-02

膝關節(jié)僵直是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術后常見的并發(fā)癥。膝關節(jié)作為人身最重要的關節(jié)之一,關節(jié)僵直一旦形成,致殘率高,治療較為困難,故預防膝關節(jié)僵直的發(fā)生尤為重要。2011年1月-2013年1月,筆者對100例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術后患者應用水針結合手法治療在預防關節(jié)僵直方面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現(xiàn)將結果報道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觀察病例為本院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術后患者,共200例。其中,男110例,女90例;年齡25~68歲,平均45歲;股骨髁間骨折22例,股骨髁上骨折32例,股骨髁間髁上骨折40例,脛骨平臺骨折46例,髕骨骨折36例,股骨髁合并髕骨骨折10例,脛骨平臺合并髕骨骨折8例,股骨髁合并脛骨平臺骨折6例。采用隨機數(shù)字表法將入選患者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每組100例。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情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標準

①患者均為外傷所致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包括:股骨髁上骨折、股骨髁間骨折、髕骨骨折、脛骨平臺骨折及其2種以上合并骨折。②均經X線及CT檢查明確診斷;③均行骨折復位內固定手術治療。

1.3 排除標準

①膝關節(jié)局部腫瘤、結核所致病理性骨折;②合并老年性骨質疏松癥者。

2 治療方法

2.1 對照組

2.1.1 主動功能鍛煉 早期(1~2周):術后第1日即開始指導患者行踝關節(jié)跖屈背伸活動(患者取仰臥位,將傷肢的踝關節(jié)盡量跖屈和背伸)及股四頭肌舒縮運動(患者取仰臥位,在肢體靜止不動的狀態(tài)下持續(xù)收縮股四頭肌5 s,放松稍作停頓,如此反復進行),每日3次,每次20~30 min。中期(3~6周):指導并幫助患者逐步活動患肢各關節(jié),動作應緩慢,鍛煉時要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肌肉收縮強度由弱到強,次數(shù)由少到多,活動范圍由小到大。后期(6~12周):加強膝關節(jié)的主動活動。

2.1.2 被動功能鍛煉 術后第2日應用CPM機(北京中普恒奧

基金項目:河北省2011年科學技術研究與發(fā)展計劃(11276177)

科技發(fā)展有限責任公司產品)行膝關節(jié)被動功能訓練,從疼痛能夠耐受的小活動范圍開始,逐步加大活動度數(shù);運動頻率從早期的最慢為13 min一周期開始,依據(jù)患者的傷肢恢復情況逐漸增加至90 s一周期,以患者能夠耐受為宜。每日2次,每次1 h,逐漸遞增,循序漸進。骨折伴韌帶損傷患者,延緩CPM功能鍛煉至2~3周。

2.2 治療組

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水針療法及手法治療。

2.2.1 水針療法 ①患者取仰臥位,注射部位皮膚嚴格消毒,用5 mL注射器抽取丹參注射液(湖南天圣康迪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批號110202)行穴位注射,每穴1 mL。取穴:治強[1](位于大腿正中線髕骨上緣及上3寸、上6寸)、膝痛[2](陰陵泉與血海穴連線的中點)、血海、梁丘、犢鼻、內膝眼、陽陵泉、陰陵泉、膝陽關、足三里(均患側取穴)。每次取3~5穴(根據(jù)患者膝關節(jié)周圍損傷的部位及程度,由重到輕逐次循環(huán)取穴),直刺進針,局部得氣有酸脹感時,回抽無回血,方可注射。注意避開手術切口及內固定物,勿注入關節(jié)腔內。治療從術后第2日開始,隔日1次,10 次為1個療程。間歇1周后,進行第2個療程。②玻璃酸鈉注射液(山東博士倫福瑞達制藥公司生產,批號11051203)2 mL,術后1周開始膝關節(jié)腔注射,注射前若關節(jié)腔有積血,先抽出積血再注入玻璃酸鈉,每周1次,5次為1個療程。

2.2.2 手法治療 早期(1~2周):術后第2日開始手法治療,患者仰臥位,窩下墊枕,施術者立于患側。雙手掌疊加按住髕骨將其向各個方向推動數(shù)次,雙拇指向上下內外方向推動髕骨數(shù)次,以預防膝關節(jié)內粘連;雙手揉按股四頭肌至膝關節(jié)數(shù)次,雙手拿捏股四頭肌并用力提起,以預防伸膝裝置粘連。每日1~2次,每次15 min。中期(3~6周):手法治療則視患者骨折穩(wěn)定情況酌情應用扳法,施術者一肘托窩將患肢抬起,另一手握住踝關節(jié)背側用力下按,屈曲膝關節(jié)數(shù)次,以患者能耐受為度。治療循序漸進,逐漸加大力度,手法須均勻柔和,切忌粗暴。每日1~2次,每次15 min。后期(6~12周):以患者主動鍛煉為主,對少數(shù)膝關節(jié)活動范圍不理想患者繼續(xù)使用扳法治療。

3 觀察方法

2組均于治療之日起,采用普通測角器測量并記錄1、2、3、4、8、12周膝關節(jié)活動范圍(患者主動屈伸膝關節(jié))。采用Judet評定標準[3]評定療效。屈膝>100°者為優(yōu),80°~100°者為良,50°~79°者為可,

4 統(tǒng)計學方法

數(shù)據(jù)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分析,采用χ2檢驗,P

5 結果

術后第1周,2組膝關節(jié)功能優(yōu)良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從術后第2周起,2組膝關節(jié)功能優(yōu)良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表1 2組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術后不同時點膝關節(jié)功能評定結果(例)

組別 時間 例數(shù) 優(yōu) 良 可 差 優(yōu)良率(%)

治療組 第1周 100 0 8 16 76 8.0

第2周 100 17 46 24 13 63.0

第3周 100 44 36 10 10 80.0

第4周 100 62 29 6 3 91.0

第8周 100 80 15 3 2 95.0

第12周 100 82 15 2 1 97.0

對照組 第1周 100 0 7 15 78 7.0

第2周 100 4 14 20 62 18.0

第3周 100 8 26 24 42 34.0

第4周 100 32 26 30 12 58.0

第8周 100 43 22 25 10 65.0

第12周 100 50 26 24 4 76.0

6 討論

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術后造成關節(jié)僵直的因素主要有兩方面??陀^因素:膝關節(jié)周圍的骨折使關節(jié)裝置受到損傷,關節(jié)囊出血粘連,影響關節(jié)活動;手術又進一步損傷關節(jié)囊及關節(jié)活動裝置,加之術后較長時間的制動使關節(jié)囊、骨膜、韌帶的損傷和修復形成瘢痕,影響關節(jié)屈曲[4]。主觀因素:多數(shù)患者對骨折后預防關節(jié)僵直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手術治療,忽視術后康復治療;部分患者則因害怕疼痛且擔心早期鍛煉可能導致內固定物松動,不愿早期進行功能鍛煉,使膝關節(jié)長期處于伸直位,股四頭肌攣縮,造成關節(jié)粘連、僵直。

對于膝關節(jié)骨折術后關節(jié)僵直的預防,一方面是手術中的微創(chuàng)操作、堅強內固定,為術后的早期功能鍛煉打好基礎;另一方面則是術后的綜合康復治療。在手術操作及內固定方面現(xiàn)代醫(yī)學已有了較大的提高,而在術后康復方面中醫(yī)則有明顯優(yōu)勢和潛力。中醫(yī)重視“治未病”,提倡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曰:“圣人不治已病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膝部損傷(骨折、傷筋)后由于長時間的固定制動,導致局部瘀血積聚,氣血凝滯,筋脈攣縮,久則關節(jié)失用,形成膝關節(jié)僵直。故應疏通經絡、濡養(yǎng)關節(jié)預防關節(jié)僵直。

本組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術后患者在預防關節(jié)僵直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分析原因如下:①與患者充分溝通,使患者了解疾病、正確對待疾病,消除心理障礙,從而增加患者對康復的信心及依從性。②術后早期使用水針治療。水針療法集針刺和藥物治療為一體,既可刺激膝關節(jié)周圍穴位使氣感增強,作用時間延長,又可直接用藥于病變局部起到活血化瘀、疏經通絡、濡養(yǎng)關節(jié)的作用。膝關節(jié)周圍穴位注射丹參注射液,可促使局部瘀血滲液吸收,減輕水腫粘連,緩解局部痙攣,進而減輕了外周血管的阻力,使粘連組織得到機械性松解[5]。膝關節(jié)腔內注射玻璃酸鈉可關節(jié)、營養(yǎng)關節(jié)軟骨、預防關節(jié)內的粘連。③制定個體化方案,有針對性地分階段進行康復訓練。指導患者積極進行主動鍛煉,并結合手法治療及CPM機被動活動,可促進關節(jié)軟骨、韌帶和肌腱的修復,改善局部血液淋巴循環(huán),促進腫脹、疼痛等癥狀的消除,減少肌肉粘連,預防肌肉萎縮,從而盡快恢復膝關節(jié)的正常屈伸功能。

總之,膝關節(jié)周圍骨折術后早期應用水針療法結合手法治療,可明顯降低膝關節(jié)僵直的發(fā)病率,促進關節(jié)功能早期恢復,降低致殘率。

參考文獻:

[1] 陳文新.針刺治強穴治療膝關節(jié)僵直[J].吉林中醫(yī)藥,1987,9(2):15.

[2] 俞杰,張秀芬,黃基榮,等.針刀配合水針治療膝關節(jié)骨關節(jié)炎臨床觀察[J].針灸臨床雜志,2000,16(6):30-31.

[3] Judet R. Mobilisation of the stiff knee[J]. J Bone Joint Surg (Br),1998,4l:856-862.

[4] 劉金鳳.四肢骨折并發(fā)關節(jié)僵硬的原因及護理對策[J].中國民康醫(yī)學,2008,20(20):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