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期刊網 精選范文 院外急救的措施范文

院外急救的措施精選(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誕生,需要你不斷地搜集資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編為你收集了豐富的院外急救的措施主題范文,僅供參考,歡迎閱讀并收藏。

院外急救的措施

第1篇:院外急救的措施范文

【關鍵詞】住宅建筑 外墻滲漏 控制措施

【中圖分類號】tv22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209(2010)06-0-02

1 引言

房屋建筑工程外墻滲漏是個比較普遍的現(xiàn)象,是建筑工程中主要質量通病之一,房屋的滲漏會影響人們的正常生活,給人們造成財產損失和精神負擔,也給物業(yè)管理和專業(yè)維修帶來麻煩。作者根據多年來的工程實踐,就此問題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供同行參考與探討。

2 外墻滲漏原因分析

(1)目前的住宅工程,框架結構中起圍護作用的外墻砌體使用的基本上為非承重空心磚,空心磚由于壁薄,中間多為大孔洞,空心率大(最大達48%),在運輸與施工過程中易產生破損,缺棱掉角等缺陷。若在外墻施工中用了上述破損磚或由于設備管暗裝的需要對已砌外墻砌體進行鑿打,人為地造成外墻磚砌體破損,較易在外墻形成滲水處,且一旦有水滲入外墻砌體,空心磚內孔洞又形成積水槽或水的通道,讓人們無法正確判斷滲水處,一旦發(fā)生滲漏,整改起來極其不易,易形成頑癥。

(2)工人在砌體施工中未嚴格按施工規(guī)范操作,砌筑砂漿不飽滿,特別是豎縫砂漿不飽滿,甚至產生密縫、透縫。此外,干磚上墻,砂漿中的水份被磚吸收,造成砂漿強度偏低,磚與砂漿分離,使砌體整體剛度下降,灰縫砂漿產生裂縫,水就易從磚縫間滲入,這也是造成外墻滲漏的原因之一。

(3)各種原因造成的外墻墻體裂縫,使雨水直接從裂縫處滲入室內,也是造成滲水的重要原因。裂縫可以是由結構變形引起的或溫度應力應變產生的。特別是在窗邊、頂層墻體窗下和不同結構材料接觸界面處,如墻體與梁底、墻體與柱邊等薄弱部位都是我們應重點防范的關鍵。

(4)外墻裝飾基層一次性打底太厚或為保證全高垂直度而使局部打底偏厚,又未采取適當加強措施而產生基層裂縫;結構層表面太光滑,如未采取措施,使基層空鼓、龜裂、結合不良;外墻大面積打底而基層又未設置分格線,使基層產生不規(guī)則收縮裂縫。上述原因均可能造成基層質量不過關,直接影響了面層與結構層的結合,從而造成面層、基層空鼓、龜裂、離析、脫落等質量問題。

(5)大量事實表明,外墻裝飾面層采用面磚的建筑物較采用其它裝飾面層的建筑物外墻面出現(xiàn)滲漏的現(xiàn)象更普遍。經過詳細觀察及研究分析,主要是由于面磚鋪貼空鼓或鋪貼砂漿不飽滿,造成面磚與砂漿局部脫離,面磚與砂漿間空隙部分易形成貯水容器;面磚勾縫不密實或勾縫龜裂,密縫勾縫遺漏都是使雨水從表面滲入,造成積水,從而引起滲漏的原因。

(6)窗臺、遮陽板和雨篷等水平構件的表層施工中未找坡度,甚至倒坡,造成倒返水或積水,也容易造成外墻面滲水。屋面女兒墻墻根留置施工縫(特別是磚砌體女兒墻時),由于屋面溫差大,女兒墻與屋面板熱脹冷縮率不同,墻根難免存在微裂縫,且屋面雨水又沿著墻根坡度方向流向水落管,這樣就會使女兒墻墻根滲漏,影響建筑物的美觀與質量。

3 外墻滲漏控制措施

(1)外墻使用的砌體磚建議使用三排孔多孔或其它輕質實體砌塊,當使用空心磚或多孔磚砌筑外墻時,為提高砌體防水能力,磚之朝外面應選擇棱角齊全的磚,當墻的長度與磚模數不符時,不足模數部分由實心磚或素砼調整。外墻砌體砌筑完畢應盡量避免鑿打,如有預埋暗管,砌筑砌體時可事先于安裝管道位置兩側留通縫,縫間豎向每隔600mm留拉結鋼筋,拉結筋伸入墻內各250mm,砌后澆c20細石混凝土;同時對諸如腳手架眼、纜繩孔等造成的墻體缺陷要先修補完成后方可打底粉刷,不留隱患。

(2)施工技術人員要對工人進行技術交底,同時加強抽查、復核。嚴禁干磚上墻,嚴格控制砂漿配合比,保證砂漿飽滿度,水平縫要滿鋪砂漿,同時以擠砌等方法來保證。豎縫不飽滿處可用勾抹子仔細補喂灰漿勾填的方法來保證(此法要求在外墻體內雙面操作,施工單位常因外墻外部施工操作麻煩且不易檢查到而忽視,從而造成隱患)同時應注意的是外墻斜頂砌之上下灰縫,應于抹灰前3天于外墻操作架上再檢查一次,遇有未勾又沉裂的應補勾填實,沉裂縫應踢出寬度不小于10mm的大縫,以保證重勾填實。

(3)對于各種裂縫而引起的墻體滲水,解決的措施是徹底找出產生裂縫的根本原因并加以解決,同時對于易產生裂縫的部位要采取防患補強措施。例如:是地基沉降不均或結構變形而引起的墻體裂縫要請設計單位配合出補強方案,先解決地基或結構問題而后再修補墻體裂縫。例如:頂層受溫度變化影響大,墻體與梁底、柱邊等不同建筑材料接觸界面由于溫度應變不同造成的裂縫,首先應把龜裂的打底層鑿去,加上鋼絲網片,再用高標號水泥砂漿分層抹實,并且注意養(yǎng)護,而后再進行面層施工,就可有效防止裂縫的產生,達到減少墻體滲漏的目的。

(4)對于由于基層產生裂縫,從而影響面層質量造成滲漏的,私以為,主要是要加強基層施工質量管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首先要保證外墻打底不得太厚,對局部太厚處要采用噴漿或加鋼絲網(特別在建筑設計要求有特殊造型的部位)來加強,其次外墻打底應分次、分層,打底在終凝前要防止暴曬或雨淋,并加強養(yǎng)護。做好分格線,特別在裝飾面層為無分格線的面磚、馬賽克等外墻上打底也應在適當位置留置分格線,用油膏填縫后,方可上面層。第三對于混凝土柱、梁等較光滑的結構層,宜用10%稀鹽酸溶液洗刷面層的油污和隔離劑,然后用清水沖洗,隨后用聚合物砂漿“毛化”處理(聚合物砂漿配合比可為107膠∶水∶水泥∶砂=1∶4∶10∶10計量攪拌均勻),噴灑在光滑的面層上,濕養(yǎng)護7d,使之且砌筑過程不得打磚,“毛化”以增強粘結力,而后再全面打底,可避免空鼓、結合不良等缺陷。

(5)對于外墻鋪貼面磚的建筑物,外墻施工前必須事先進行技術交底,同時要強化工人的質量意識,增強責任心。在鋪貼過程中一定要有擠漿工藝,且在勾縫前要全面檢查空鼓情況,勾縫要保證密實度,勾縫完畢后要注意濕潤養(yǎng)護,密縫擦縫不得遺漏,勾縫深度建議要嚴格控制,凹入度不宜太大,最好勾成圓弧形平縫。質量管理要建立多級復查控制制度,保證每道工序的質量。

目前建議優(yōu)先考慮使用益膠泥新型高分子粘接材料代替?zhèn)鹘y(tǒng)水泥作為板材、塊材的粘貼材料,益膠泥具有用量少、本身厚度薄、施工工藝簡單等優(yōu)點,避免了使用水泥等傳統(tǒng)粘貼材料因浸磚、灑水不夠而引起的空鼓、脫落等隱患。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益膠泥所具有的另一些特性——作為界面劑時具有粘接強度高,不需打毛就可在光滑基層面上使用的特性以及防水特性,使用時薄薄一層(僅1.5-2mm)滿涂于外墻基層面上,即使個別處面層空鼓或勾縫質量不理想也多一道屏障防止雨水滲入外墻基層。

(6)窗臺、遮陽板、雨篷等水平構件應按要求進行找坡且找坡方向要正確,與墻面接觸部分應處理成泛水圓弧角。窗框周邊應提位勾縫打膠,窗后塞口要塞緊密,窗頂做鷹嘴。屋面施工時應特別注意女兒墻墻根位置處砼應比屋面砼多澆注10~15mm,保證屋面女兒墻墻根施工縫高于屋面板,而后再砌筑女兒墻墻體,這樣即使施工縫處產生微小裂縫,也不會造成女兒墻墻根滲水,保證了建筑外觀美觀。

4 結束語

綜上所述,滲漏是質量通病,是頑癥,但不是不可避免的,只要我們能對此通病引起足夠重視,切實按規(guī)范規(guī)定要求精心施工,認真對待每個環(huán)節(jié),并且積極采用先進、科學的施工工藝及新型材料,私以為,滲漏問題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讓人們住上安全、美觀、質量可靠的住房也就指日可待了。

第2篇:院外急救的措施范文

1999年4月18日市救護中心-仁濟醫(yī)院急救專線正式開通,成為全市首家院前、院內聯(lián)合急救網絡。當救護車在駛往仁濟醫(yī)院途中。救護人員用救護車上傳呼機直接與救護中心總系,把救護車上病人的病情報告救護總臺,救護總臺隨即撥通仁濟醫(yī)院急診300專線電話,及時將病人院前病情、診狀及初步搶救措施等簡要情況告知,仁濟醫(yī)院接到300專線電話后即根據病人的病情做好一切準備工作,即搶救人員、搶救設備、搶救藥物到位,迎接救護車來院。

2.臨床資料

1999年4月至11月,共有67位病人通過急救專線電話告知院前病情,搶救信心其中內科病人30例,主要為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哮喘持續(xù)狀態(tài)、呼吸衰竭、有機磷農藥中毒病人;神經內科病人21例,主要為腦溢血、中風偏癱病人;神經外科病人8例,主要為腦外傷病人;普外科病人6例,主要為復合外傷;婦科病人2例,為宮外孕。

3.體會

3.1 急診搶救的時間是用分秒來計算的。急救專線為急診醫(yī)護人員提供了搶救信息,使急診室在病人來院前已做好了充分的準備,從而為處理危、重、急、傷病癥最初階段搶救的成功贏得了寶貴時間,也為搶救工作及時、正確有效提供了保證這是急救專線其獨特的優(yōu)越性。

3.2 為全市醫(yī)療急救網絡的建立作出有意義探索國際搶救體系為院外-急診-ICU為聯(lián)合一體的系統(tǒng)。而目前我國院外、院內急救常是獨立進行的。急救專線為院內、院外急救配合的聯(lián)系進行做了有意義探索。

急救專線的開通,僅僅是第一步。今年我們在急救專線基礎上與救護中心合作建立電腦急救通訊網絡,以便進一步掌握病人院前的病情、心電圖、搶救措施的動態(tài)變化從而爭取為每一個病人的搶救機會,減少危重傷病人的病死率和病殘率,提高搶救率和治愈率。為建立完善院外、院內聯(lián)合急救體系,作出我們進一步探索與努力

4、典型病例

第3篇:院外急救的措施范文

【關鍵詞】院前急救;策略;病例特點

院前急救是急救醫(yī)療服務系統(tǒng)的3大組成部分之一,是搶救病人的前沿,院前急救工作直接關系到病人的生死存亡,具有很強的醫(yī)療性和社會性。本文就廣州市“120”出車急救統(tǒng)計73 875例院前急救病例進行分析,結合文獻資料與實踐,就如何做好院前急救探討幾點策略,目的是提高院前急救的反應速度和現(xiàn)場急救處理能力,提高院前急救的成功率。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2005年1月至2005年12月院前出車急救73 875例,其中男性44 609例(60.4%),女性29 266例(39.6%);年齡發(fā)病年齡60歲21 788例(29.5%)。

1.2急救病種的分布,見表1。

1.3院外急救死亡病例2 449例,占3.3%。

1.3.1死亡病例年齡分布61歲,1 342例(54.8%)。

1.3.2院外急救死亡病例病因分布猝死1 754例(71.6%);外傷287例(11.7%);腦血管急癥139例(5.6%);心血管急癥124例(5.5%);中毒51例(2.1%);呼吸系統(tǒng)急癥40例(1.6%);其他47例(1.9%)。

2討論

院前急救對搶救危重患者的生命,提高搶救成功率、治愈率,降低致殘率和死亡率十分重要。院前急救的目的是救急、穩(wěn)定病情、迅速轉運.應遵循先救命后診斷、治病的救治原則。本文通過對73 875例急救病例進行分析,結合文獻資料就如何做好院前急救進行如下探討與分析。

2.1本組院前急救特點發(fā)病年齡21~ 40歲多見,占41.1%,其次為60歲以上人群(29.5%),以男性多見(60.4%);發(fā)病種類前5位是:外傷、心血管急癥、消化系統(tǒng)、中毒。院外死亡前5位的疾病有猝死、外傷、腦血管急癥、心血管急癥、中毒。死亡年齡分布60歲以上多見.占54.8%。

2.2本組院前急救分析發(fā)病重多見為外傷、心血管急癥、腦血管急癥、消化系統(tǒng)急癥、中毒。以創(chuàng)傷、昏迷、呼吸困難、腹痛等癥狀多見。其中以創(chuàng)傷(車禍及外傷)占首位,嚴重多發(fā)性損傷多見于交通、工傷事故、刀傷、高處墜落等,其傷情嚴重而復雜。易漏診,死亡率高。易突發(fā)致死的原因:窒息、腦疝、失血性休克。現(xiàn)場應仔細檢查。查明易致命傷進行即時急救處理。急救措施包括暢通氣道、閉合胸部開放傷、有效止血、建立有效靜脈通道、固定傷肢、止痛。有血氣胸者應盡快胸腔穿刺,顱腦損傷者應注意防止腦水腫,在血壓穩(wěn)定下應急用甘露醇速尿快速靜滴,降低顱內壓、防止腦疝的出現(xiàn)。多發(fā)傷要特別注意腹腔器官的損傷,可行腹穿排除內出血。并盡快轉運回院,組織相關科室會診,根據病情緩急,相關科室密切配合搶救。是搶救生命的關鍵[1]。

2.3昏迷是院前急救的常見急癥多見于頭顱外傷、腦血管意外、多器官功能衰竭、中毒、顱內感染等,診察時應迅速檢查生命體征,同時向知情者詢問發(fā)病過程及伴隨癥狀、基礎病史。結合體檢可使部分病人得到初步診斷,并采取相應急救措施。進行生命體征評價,及時發(fā)生威脅生命體征的情況,即時進行應急處理,如顱內壓增加時及時有效地降低顱內壓是防止病情惡化的關鍵措施之一。中老年病人平素有高血壓史者,昏迷前有頭痛、嘔吐,查體血壓升高,眼球向一側凝視、病理征陽性等,應考慮腦出血。若是青壯年,有情緒激動、頭痛,既而昏迷,并頸抵抗,應考慮蛛網膜下腔出血,現(xiàn)場應予甘露醇、速尿、脫水利尿降低顱內壓。有糖尿病病史的病人昏迷時除考慮糖尿病酮癥酸中毒外,特別應警惕低血糖的可能,可現(xiàn)場查指尖血糖。無明確病史的昏迷者應警惕中毒可能。急性中毒是院前急救中常見危重癥之一。病情復雜,救治中應盡可能詳細詢問病史。收集可疑證據,熟悉各種中毒跡象,明確病因,減少治療的盲目性。目前中毒原因多為安眠藥、酒精、海洛因等,院前對疑中毒者、不明中毒物者以對癥處理為主,早期生命體征和器官功能支持為先。盡快脫離中毒現(xiàn)場和清除毒物。對中毒毒物明確應盡快運用特效解毒劑,如海洛因中毒應用納洛酮等。急救效果通常較為滿意。

2.4胸痛應特別注意病人的血壓及呼吸狀態(tài)。重點了解疼痛部位、性質、時間、放射范圍及伴隨癥狀。平素體健的青年在屏氣、刺激性干咳后出現(xiàn)一側胸痛,聽診呼吸音消失,或原有慢阻肺的老年人突然出現(xiàn)上述癥狀時應考慮自發(fā)性氣胸,嚴重時可緊急行胸腔穿刺。若胸骨后劇烈痛、瀕死感,提示急性心梗,應給予鎮(zhèn)痛、吸氧、冠心蘇合丸等,并轉送入院。突發(fā)呼吸困難多見于支氣管哮喘和急性肺水腫,應注意鑒別,并采取相應措施?,F(xiàn)場應及時有效給氧和開通靜脈通道。

2.5腹痛應首先排除致命性腹痛,如出血壞死性胰腺炎、宮外孕破裂出血、急性心梗,并做相應處理后轉送。

2.6在院前發(fā)現(xiàn)群體傷和群體中毒時要盡快了解傷情,及時檢傷分類,迅速報告給有關部門,使救援工作達到快捷有序進行。

2.7在院前急救轉送急危重病人時要重視嚴密觀察病情變化,做好防顛簸、防窒息、防出血、防驚厥、防損傷,管理好氣道達到有效供氧,靜脈通道有效補充血容量,觀察神志、尤其是瞳孔的變化。

2.8院前急救中對“三無人員”應本著救急扶危的天職,對生命危險積極救治。同時呼叫“110”,一是協(xié)助尋找病人親人,二是證明病人在危險狀態(tài),有利于救治無生命危險的后送適宜處理。對現(xiàn)場死亡的病人判斷要準確,同時要作好準確的記錄。

2.9院前急救中病人病情緊急危重、變化快。要求我們具有全面的知識。敏捷的思維,要簡潔詢問病史,快速查體,綜合分析,正確判斷,采取有力措施,解決危及生命因素。在保持生命體征穩(wěn)定的情況下進一步救治并及時轉運。同時向家屬交代病情危重,取得家屬理解,避免產生醫(yī)療糾紛[2]。

第4篇:院外急救的措施范文

[關鍵詞] 現(xiàn)場急救;大學生;培訓;模式

[中圖分類號]R459.7 [文獻標識碼] B[文章編號] 1673-7210(2009)02(a)-147-02

現(xiàn)場急救是在醫(yī)院外的環(huán)境下,“第一反應者”(第一目擊者)對危重急癥患者、意外事故受傷者,提供及時有效的初步緊急救護,以挽救生命、減輕傷殘和痛苦。隨著社會生活節(jié)奏的增快,人們社會角色的快速轉變,導致許多突發(fā)急、危、重癥或意外傷害事故發(fā)生在途中、工作場所、家庭等醫(yī)院以外的地方,能在現(xiàn)場施行急救的往往不是醫(yī)生而是同伴或路人。作為大學校園內的主體――大學生正處于身體精力的旺盛期,很多疾病被掩蓋,一旦發(fā)生意外事故,會造成很大損失,因此對其進行急救知識教育迫在眉睫。為掌握大學生對現(xiàn)場急救基礎知識的了解及認知情況,提高大學生現(xiàn)場急救能力,普及急救知識,2007年2~11月筆者對某大學城內的非醫(yī)學專業(yè)學生展開了幾次調查與培訓,為在大學校園內普及現(xiàn)場急救知識提供一些理論依據。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某大學城內在校生。該大學城擁有在校生約3萬人,年齡范圍18~22歲,平均19歲。在校大學生文化素質相對較高,對急救知識培訓熱情較高,通過問卷調查,普遍愿意積極參加急救知識培訓。我們隨機選擇其中360人分批[60人/(批?次)]進行了以心肺復蘇為主的業(yè)余急救知識培訓,培訓學時為30學時。

1.2 方法

1.2.1 發(fā)放調查表通過網上調查及在各個院校面向學生發(fā)放《現(xiàn)場急救培訓調查、登記表》,對學生急救知識的知曉及學期情況進行調查,內容包括:學生基本情況(包括年齡、性別、文化程度),以及對急救知識知曉情況(其中包括是否了解當地急救電話;“第一目擊者”在心臟猝死發(fā)生現(xiàn)場,是否了解急救的基本知識;是否能夠單獨進行心肺復蘇;是否了解常見外傷的處理及止血方法;已經掌握哪些急救知識,亟需了解哪些急救知識普及與培訓等)。在現(xiàn)場急救知識培訓及宣傳后再次發(fā)放問卷,了解培訓的效果。

1.2.2 網絡教學針對大學生的學習及專業(yè)特點,筆者有針對性地通過制作《現(xiàn)場急救技術普及教育》網絡課件,在互聯(lián)網上面對學生開放,內容主要有:現(xiàn)場急救的意義、心肺復蘇術(CPR)、心臟病突發(fā)、氣管異物、燒傷、軟組織損傷、骨折、中毒、外傷的急救;車禍、溺水、火災、地震、洪水等緊急避險的方法;止血、包扎、固定、傷者搬運等現(xiàn)場救治的基本方法等。通過文字講述、圖片講解及視頻演示,多方位、多角度對學習者進行強化刺激;在該課件上,建立了一個急救知識論壇,方便學習者之間或與講授者之間的及時交流,以期達到良好的互動效果。

1.2.3 現(xiàn)場教學由專業(yè)教師對學生進行急救知識的講解與演示,主要包括正規(guī)的心肺復蘇(CPR,2005版內容)、外傷的處理以及搬運傷者的培訓,培訓達10學時。

1.2.4 實習操作在有條件的學校選擇場地,安排學生進行急救現(xiàn)場實習操作,包括人工呼吸、胸外心臟按壓、除顫器的使用、骨折固定、止血、傷者搬運等急救措施。首先由教師講解、示范,然后由學生操作,最后由教師進行評分,對操作過程中的優(yōu)點與失誤進行講評,并確定操作者的急救是否成功。

1.2.5 急救宣傳協(xié)助各學校制定突發(fā)應急事件事故處理預案,制定急救宣傳冊,分發(fā)給每個學生;在戶內外宣傳欄張貼急救宣傳材料,發(fā)放健康處方,通過校園vod視頻點播系統(tǒng)播放急救視頻光盤,普及急救知識。

2 結果

通過培訓前網上以及現(xiàn)場問卷的調查,收回有效問卷1 125份;通過以上幾種方法對該大學城內的在校生近兩年的教學培訓,再次通過網上及發(fā)放現(xiàn)場問卷調查,收回有效問卷1 136份,通過統(tǒng)計分析得出數據見表1。

表1 某大學城現(xiàn)場急救知識知曉率(%)

從表1中可以看出,培訓前后,大學生的應急能力明顯提高。培訓后急救能力都提高15.00%以上,其中意外避險的能力提高最大,達到69.99%,其他能力提高幅度比較,轉運能力(53.01%)>外傷處理(50.02%)>猝死判斷(45.00%)>心肺復蘇(38.04%),培訓效果明顯。

在大學生普遍急需普及培訓的急救知識內容中,心肺復蘇列第一位,其次是外傷、交通意外搶救的方法;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中,90%的學生選擇了網絡教學和實踐教學。在參訓學生中,有95%通過了CPR、急救技術培訓、考核,能承擔現(xiàn)場急救員的職責。

3 討論

1989~1996年美國青少年每年死于突發(fā)心臟驟停的例數上升10%左右, 15~34歲的年齡組中,心臟猝死的例數從1989年的2 724例上升至1996年的3 000例,增長了10%[1];另有資料顯示,猝死占總死亡人數的15%~32%,心臟性猝死占50%以上,年輕人猝死以心肌病為主,70%猝死在醫(yī)院外[2]。

據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大二院心血管病醫(yī)院院長于波在第13屆中國心律學高峰論壇上介紹,目前我國心臟驟停救治率僅為1%,而美國在公共場所安裝了AED(人工心臟除顫器)的地區(qū)猝死救治率已由5%升至50%左右。因而,如何提高院外心臟驟停患者的救治成活率,是一個嚴峻的挑戰(zhàn)。心臟驟停后,大腦耐受缺氧的時間為4 min左右,每延遲除顫1 min,復蘇的成功率會下降7%~10%,最佳急救時間是在發(fā)病、受傷后的幾分鐘到1 h,有“白金10分鐘”與“黃金1小時”之說。因而在發(fā)病或受傷者現(xiàn)場的“第一目擊者”(又稱作第一反應人)是否掌握急救知識和技能是挽救傷病者生命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因素。因此,需要在全社會大力推廣普及急救知識,提高全民的急救意識和自救互救能力,使公民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在突然發(fā)生意外傷害時能夠采取緊急而正確的急救措施,減輕傷害,為院前急救贏得寶貴時間,真正降低急重傷病患者的死亡率。

大學生是大學校園內的主要群體,走出校門后,將是社會成員的重要組成部分。他們年輕,文化程度較高,樂于接收新事物,有接受必要的健康教育以及衛(wèi)生保健知識的強烈需求和能力,同時,校園內也容易發(fā)生一些猝死及意外事故,而大學生普遍缺乏必要的急救知識;筆者對其中360人通過網絡教學、現(xiàn)場教學、見習和實習,進行現(xiàn)場急救培訓,并取得初步成效。因此筆者認為,根據大學生這個特殊人群的特征,采用多種學生喜聞樂見的急救培訓方式,特別是網絡模式,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對于在其他人群進行現(xiàn)場急救培訓模式的探討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北方網.小心:青年心臟猝死率上升[OL].health.省略/system/2002/01/03/000234503.shtml.2002-1-3.

[2]計達,陳威.青少年猝死成功救治1例[J].世界急危重病醫(yī)學雜志,2006,3(4):1372.

[3]藺汝云,宋江萍,肖力屏.558例院外猝死及現(xiàn)場復蘇情況分析[J].中國危重病急救醫(yī)學,2003,5:309-310.

第5篇:院外急救的措施范文

【關鍵詞】 院外救護 ;外傷 ;現(xiàn)場救護; 途中監(jiān)護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7-8231(2011)10-1757-02 1 爭取時間,提高出車效率

院前急救最重要的是時間效率,當接到呼叫電話時必須認真做好記錄:接電話的時間、詳細地址、電話號碼、患者主要表現(xiàn)及癥狀、意識是否清醒、出車時間、到達時間、搶救時間、回院時間等。必要時電話指導現(xiàn)場人員在救護車到達之前采取一些簡單有效的救治措施,為搶救贏得時間,避免盲目、隨意的處理使病情加重,甚至危及生命、喪失搶救時機。立即通知司機、醫(yī)生、護士、擔架員,在2~3 min內出車。

2 現(xiàn)場評估

(1)護士到達現(xiàn)場后應配合醫(yī)生迅速對患者判斷有無威脅生命的征象,在急救現(xiàn)場應按照以下順序及時檢查與優(yōu)先處理以下存在的危險因素:呼吸道梗阻,出血,休克,呼吸困難,反常呼吸,骨折。(2)在轉運途中進一步檢查,在轉運途中可進行病史采集,通過詢問護送人員,事故目擊者了解受傷機制,以發(fā)現(xiàn)一些隱蔽部位的傷情,進一步處理,減輕患者傷情,進一步為患者贏得搶救時機。(3)轉運途中密切觀察患者的瞳孔、意識、體溫、脈搏、呼吸、血壓、出血情況,以及加壓包扎部位的末梢循環(huán)情況等,以便及早發(fā)現(xiàn)問題,及早做出相應的處理。

3 急救與護理

3.1 保持呼吸道通暢,保障氧氣順利輸入 嚴重多發(fā)創(chuàng)傷患者大多合并呼吸道梗阻,保持呼吸道通暢在搶救過程中非常重要,檢查呼吸頻率、深度及規(guī)則性,若病人沒有呼吸或呼吸緩慢時(<6次/min),護士應立即開放氣道,對口、鼻腔內有分泌物、嘔吐物及血凝塊或其他異物者應迅速給予清除,平臥,解除束縛,并將頭偏向一側,防止胃內容物倒流至口腔引起窒息,對舌后墜患者應側臥,并將舌體暫時拉出固定,保持呼吸道通暢,并給予氧氣吸入,準備氣管插管用物、車載呼吸機以及除顫監(jiān)護儀,監(jiān)測血氧飽和度,護士應熟練掌握氣管插管術,緊急情況下能夠獨立進行操作。要提防頻繁的嘔吐或胃內容物反流引起氣道阻塞。

3.2 妥善處理出血創(chuàng)口,防止創(chuàng)面二次損傷 嚴重多發(fā)創(chuàng)傷患者大多有開放性傷口,應密切觀察出血情況。迅速處理活動性出血,較淺血管破裂出血可直接鉗夾結扎止血,創(chuàng)面廣泛出血者可用無菌紗布覆蓋或填塞后繃帶加壓包扎止血。對于四肢開放性骨折大動脈損傷、皮膚撕脫傷者,可用大拇指壓迫出血傷口或肢體近端的主要血管,及時加厚敷料加壓包扎傷口或上止血帶加壓止血,上止血帶之前用紗布、毛巾等軟墊保護受傷皮膚,止血部位上肢在上臂上三分之一處,下肢在大腿中上三分之一處,以防損傷神經,并標明包扎時間,每小時放松一次,并用簡易夾板妥善固定骨折肢體。對單純頭皮出血可加壓包扎止血,開放性顱腦損傷可用明膠海綿貼敷,外加無菌紗布覆蓋臨時包扎,若病情許可宜將頭部抬高以減少出血量。對于腹腔臟器外露者,先無菌敷料覆蓋,再用盆扣上,外用繃帶固定。

3.3 迅速建立靜脈通道,確保液體順利輸入 嚴重多發(fā)創(chuàng)傷患者病情復雜,出血量大,緊急情況下患者的血壓值可由周邊血管脈動來推測,以食指及中指輕觸橈動脈,摸不到表明血壓不超過60 mmHg,頸動脈若10 s內摸不到任何搏動,有出血性休克征象則立即給予胸外按壓。護士必轉自省略須馬上選用12#~16#留置針頭建立2~3條靜脈通道快速輸液,快速補充血容量,確保輸液用藥通暢,維持有效循環(huán),有顱內血腫患者應給予20%甘露醇,地塞米松,速尿等降低顱內壓、改善腦組織供血、供氧,對于躁動患者不宜給鎮(zhèn)靜劑,以免掩蓋病情。準備除顫電復律用物,必要時進行心臟除顫電復律,監(jiān)測心率、血壓、脈搏、血氧飽和度。

3.4 密切觀察病情變化,做好院前搶救工作 搶救同時通過向現(xiàn)場人員詢問,了解致傷原因,判斷有無其他部位傷情,防止隱匿傷情繼續(xù)發(fā)展,并應用車載監(jiān)護儀,注意密切觀察患者神志、瞳孔、血壓、脈搏、呼吸、皮膚顏色、感覺、末梢血管充盈情況,發(fā)現(xiàn)異常及時處理。如患肢末端蒼白、溫度降低或不能自主活動,皮膚感覺減退或被動活動劇烈疼痛,應及時處理;如呼吸、循環(huán)異常應隨時準備搶救;創(chuàng)面是否繼續(xù)出血,出血量的多少等,并認真詳細做好記錄。同時準備好各種搶救設備。

3.5 確實保障途中安全,提高患者生存質量 經過現(xiàn)場緊急處理后,在患者呼吸道通暢、休克得到基本糾正的情況下,立即轉回醫(yī)院搶救。對于多發(fā)性骨折的患者,為避免途中骨折斷端移動臨近血管、神經再次損傷,須用夾板或石膏托暫時固定,搬運時要小心,以免誘發(fā)更多出血。顱腦損傷伴昏迷患者易將異物吸入呼吸道導致窒息,在途中應讓患者平臥,頭偏向一側,及時清除口腔分泌物或血凝塊,切忌頭后仰,致分泌物或血凝塊堆積咽部造成窒息。對脊椎損傷患者,首先復位固定按脊柱損傷的原則搬運處理,對頸椎損傷的患者嚴禁隨意轉動頸部,必要時可施行牽引,以免再次損傷脊髓,造成嚴重的呼吸肌麻痹,加重呼吸功能障礙。如無禁忌,應使傷員平臥,保暖。抬擔架時盡量保持水平位。車速要平穩(wěn),不要急剎車或突然提速,途中保持輸液通暢,及時補充血容量,備好搶救藥品和器械。轉運途中一旦出現(xiàn)心搏停止,立即停車就地復蘇搶救,切忌不作搶救繼續(xù)轉運以致失去搶救時機。做好護理記錄及初步檢查記錄,準備、通知院內領導和相關科室,暢通綠色通道,作好搶救工作,到達醫(yī)院后與急診室醫(yī)護人員做好交接班工作,詳細說明負傷時間、原因、意識、瞳孔、合并損傷、現(xiàn)場及途中呼吸情況等。

4 搶救小組的溝通

現(xiàn)場急救另一重要原因是搶救小組間的默契配合與溝通,護士應及時向醫(yī)生匯報患者的病情變化、生命體征,醫(yī)生也要及時將體查情況反映給護士,與護士共同進行搶救;擔架員應配合醫(yī)護人員,在醫(yī)護的指導下進行工作,可施行一些急救措施;必要時,駕駛員可在醫(yī)生的指導下利用通訊工具通知醫(yī)院做好救助準備,維持秩序,勸散閑人,保持傷患四周環(huán)境的安靜,安全順利地將患者送到醫(yī)院。

5 小結

隨著社會的進步,衛(wèi)生急救事業(yè)的發(fā)展,人們對急救意識的增強,人們對院前急救質量的要求越來越高,急救中心應診人員中的醫(yī)生、護士、司機、調度員、擔架員均應專業(yè)培訓上崗,當人們遭受意外傷害或突發(fā)疾病的時候,120急救中心接到呼救電話,醫(yī)護人員接到呼救命令,應以最短時間到達現(xiàn)場,迅速對患者的病情作出評估,實施緊急救護措施,挽救患者生命、防止傷勢或病情惡化、減輕傷患的痛苦。院前救護的重點在于迅速評估患者的病情,建立靜脈通道,保護重要器官,維持基本的生命活動,為進一步的救治贏得時間,提高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孟慶義 急診護理學 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

[2]李奇林,蔡學全 現(xiàn)代危重病急癥救治進展 軍事醫(yī)學科學出版社

第6篇:院外急救的措施范文

1急救管理作用

120急救時刻體現(xiàn)一個“急”字,急救人員要牢固樹立“時間就是生命、搶救就是命令”的急救意識,盡量縮短從接診到搶救的時間。因此,急診室要設立急救物品準備室,由專職護士管理,院前急救護士應提前15分鐘接班,檢查救護車上的藥品、物品的準備情況,搶救儀器性能是否處于完好狀態(tài)。為了在搶救中忙而不亂,急救藥品、物品、儀器應定數量、定位置、定品種、定專人管理、定時消毒滅菌,定期進行清潔、維護、保養(yǎng),使急救人員接到報警后在第一時間內快速出診,病人能在最短時間內得到救治,確保急救工作順利進行。

2有效救護作用

2.1 救護車接到的病人,多數病情危重、復雜,如果不能及時進行觀察、治療和護理,將危及病人的生命,在事故發(fā)生、發(fā)病的最初幾分鐘、十幾分鐘,醫(yī)學上稱之為救命的黃金時刻[1]。在此時間內,搶救及時、準確,生命有可能被挽救。急救護士配合醫(yī)生進行現(xiàn)場搶救,執(zhí)行護理技術操作,如吸氧、吸痰、洗胃、心電監(jiān)護、電除顫、心肺復蘇,保持其呼吸道通暢、包扎止血、骨折固定,執(zhí)行醫(yī)生的口頭醫(yī)囑,給予各種藥物治療等。

2.2 在院前急救工作中,護士既要承擔護理技術操作,也要完成部分診療工作,給予病人必要的應急搶救措施,如對開放性傷口用無菌棉墊壓迫固定,腸管外露用無菌鹽水保護腸管后再用無菌換藥碗覆蓋保護,對大面積燒傷病人,注意防止休克、感染和止痛,并保持氣道通暢。

2.3 收集病史和相關信息,做出護理評估[2]。急救護士根據傷病員個體反應出來的客觀指標,提出主要的護理問題,針對護理問題采取相應的護理措施,最后進行護理效果評價。急救護理評價是一個動態(tài)而相對短暫的過程,護士一邊實施一邊評價,以滿足傷病員的急救護理需求。

2.4 與病人及家屬交流,了解病人及家屬的心理狀態(tài)和心理反應。通過護士親切的話語、熟練的動作,以及守候在病人身旁、密切觀察病情變化等措施,全方位給予病人的心理支持和安慰,使病人樹立戰(zhàn)勝疾病信心。同時,對于危重病人,護士應隨時告知病人或家屬的病情,建立風險告知制度,將護理操作中高風險項目,如吸痰、氣管插管、運用約束帶、輸血、導尿等各種侵入性操作等,可能出現(xiàn)的問題告知病人或家屬,以取得理解配合,保證搶救工作的安全進行,避免了糾紛的發(fā)生。

3安全運轉中的作用

3.1 院前急救病人都需要轉運,護士在轉送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比如,轉運前必須再次評估病人的病情、生命體征,根據病情選擇適當的并做好固定,及時向醫(yī)生匯報、記錄并通知院內及時接車,需要會診者及時通知相應的人員,并做好搶救準備;在途中密切觀察病人生命體征,神志、瞳孔變化,注意保持其呼吸道通暢;觀察外傷出血情況及各種陽性指征的變化,做好監(jiān)護及記錄,防范途中有可能發(fā)生的意外,如保持病人的安全,約束帶是否牢固、適宜,上止血帶病人肢體血液循環(huán)情況,各種管道是否扭曲、移位等,保證每個病人在轉運途中萬無一失,護士要重視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做到心中有病人。

3.2 病人到達醫(yī)院后,與接診人員交待現(xiàn)場搶救、途中監(jiān)測情況,做好各種資料的記錄,并將現(xiàn)場急救情況、病人姓名、去向、收費等情況向120指揮中心反饋信息。

3.3 在院外搶救無效死亡的病人,要做好家屬的安慰解釋工作,讓家屬了解病情、病因、搶救過程及死亡原因,同時幫助料理尸體,滿足家屬的合理要求,提高滿意度。

4消毒隔離方面的作用

救護車是連續(xù)使用,運送的病人多為危重病人,且病人疾病病種不一,因此,也是引起院內感染重要環(huán)節(jié),護士可以指導有關人員作好救護車的清潔、消毒工作,從而杜絕這一途徑引起的院內感染。

總之,急救護理工作是急救醫(y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突發(fā)急危、重癥和遭受意外傷害病人實施的現(xiàn)場急救。急救護士在急救管理、組織協(xié)調、后勤保障、有效搶救、安全轉運等多項工作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醫(yī)學模式的不斷發(fā)展,院前急救工作已不是單純的搬運病人,而是從單純的搬運模式轉變?yōu)榧委煴O(jiān)護為一體的院前急救模式。在院前急救護理工作中,護士除了要具備嫻熟的操作技能外,還要具備較強的專業(yè)理論知識,同時還要有愛心、責任心、嚴謹的工作態(tài)度、快速的反應能力和較強的語言溝通能力,以及強烈團隊精神。通過現(xiàn)場緊急救護,醫(yī)生、護士、駕駛員密切配合,將病人快速安全地轉送到醫(yī)院作進一步的治療,從而為挽救病人的生命爭取了寶貴時間,在實施救護過程中,護理人員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周佩綢.急救護理程序在院前救治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現(xiàn)代醫(yī)院,20078,(7):130-131.

第7篇:院外急救的措施范文

【關鍵詞】 急性卒中; 院前; 急救; 效果

中圖分類號 R743.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4-6805(2016)6-0122-03

doi:10.14033/ki.cfmr.2016.6.067

卒中是指腦部血液循環(huán)異常而突然引發(fā)的功能障礙,其發(fā)病率每年高達150/10萬、死亡率在120/10萬,存活者中70%以上遺留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礙[1];由于該病的發(fā)生較為突然且好發(fā)于院外,因此積極有效的院前救治能為院內的進一步治療奠定基礎,降低死亡率和致殘率[2],本文對86例急性卒中者院前急救效果予以回顧性觀察且進行對比分析,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隨機抽取2013年5月-2015年3月筆者所在醫(yī)院給予院前急救的86例急性卒中者,均符合《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3]診斷標準且入院后經頭顱CT得以確診。86例急性卒中者中,男62例,女24例,年齡43~78歲,平均(62.00±4.00)歲,缺血性卒中64例,出血性卒中22例,格拉斯哥昏迷評分(GCS)3~12分,平均(8.00±2.00)分,基礎疾?。焊哐獕翰?5例,糖尿病23例,冠心病18例。此86例經院前急救的患者作為觀察組,另外再隨機抽取由家屬或路人自行送至醫(yī)院的急性卒中者85例作為對照組,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并且本次研究符合醫(yī)學倫理要求。

1.2 排除標準

(1)既往存在精神疾患、認知功能下降以及語言障礙;(2)創(chuàng)傷性腦卒中或嚴重外傷;(3)腦動靜脈畸形或腦動脈瘤、腫瘤等原因所致的腦卒中;(4)無家屬或相應監(jiān)護人;(5)依從性差、病歷資料不全等原因影響本次研究結果以及因重大事件退出研究。

1.3 研究方法

回顧性觀察兩組急性卒中者一般資料以及救治方法、救治效果,同時結合臨床試驗設計標準,由專人負責對以下指標進行統(tǒng)計與對比分析,包括兩組患者姓名、年齡、性別、基礎疾病、卒中類型、發(fā)病時間、院前急救開始時間、自行入院開始救治時間、院內救治時間、入住??茣r間、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肺部感染、壓瘡形成、應激性潰瘍等)、預后情況(例如存活、致殘、死亡)等。

1.4 急救方法

對照組患者由家屬或路人陪同自行送至醫(yī)院予以相應急救措施,未應用院前急救措施。

觀察組患者予以院前急救措施,即,(1)接受120指揮系統(tǒng)統(tǒng)一調度,人員接診后出診,途中與家屬或相關陪同人員進行電話溝通,包括病史、發(fā)病原因、發(fā)病時間、意識、語言、肢體等,初步判斷病情,指導陪同人員予以相應的急救,例如不能隨意移動患者、及時去除假牙、清除口鼻分泌物或嘔吐物等;(2)到達現(xiàn)場后,測量患者生命體征、血糖、血氧飽和度等,檢查患者瞳孔以及肢體活動等神經系統(tǒng),予以GCS評分,做出卒中診斷和病情評定;(3)擺放,意識正常者,予以平臥位或側臥位,昏迷者頭偏向一側,若疑似出血性卒中則將頭抬高15°~30°;(4)氣道管理,及時清除氣道分泌物,呼吸平穩(wěn)者予以雙腔鼻導管高流量吸氧,氣道不暢、動脈血氧分壓低者在吸痰后予以面罩吸氧,因舌根后墜等原因致呼吸抑制或是GCS評分低于

8分者,采用口咽通氣管或是予以氣管內插管吸氧;(5)對癥處理,病情輕且生命體征穩(wěn)定者,可盡快予以轉運至醫(yī)院;而對于體溫升高者予以冰帽低溫保護;存在顱內高壓或疑似腦疝者,快速開通靜脈通道予以20%甘露醇250 ml于半小時內靜脈點滴完畢或予以呋塞米20~40 mg靜脈注射;躁動不安或緊張焦慮者,可予以地西泮10~20 mg靜脈注射;對于血壓較高,尤其是收縮壓>180 mm Hg和/或舒張壓>120 mm Hg,予以血壓控制(以血壓控制前的80%為度);血糖過高者(隨機血糖超過17 mmol/L),予以胰島素皮下注射降糖干預(血糖以7.0~11.0 mmol/L為宜);呼吸心跳停止者予以心肺復蘇術;(6)安全轉運,移動患者時,動作要輕,雙手固定患者頭部減少振動;途中予以舒適,加強對患者意識、血氧飽和度、生命體征的監(jiān)護,及時清除口鼻分泌物或嘔吐物、血凝塊等以保持呼吸道通暢,根據病情予以血管活性等藥物以維持患者有效血液循環(huán);同時與醫(yī)院進行聯(lián)系做好接診準備工作,以縮短院內救治時間。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利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 16.0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字2檢驗,P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各項救治時間對比

給予兩組患者相應急救措施后,結果顯示觀察組急救開始時間、院內救治時間以及轉往神經內、神經外??茣r間均較對照組短,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2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統(tǒng)計對比

給予兩組患者相應急救措施后,結果顯示觀察組卒中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2.3 兩組患者預后情況對比

給予兩組患者相應急救措施后,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恢復良好率高于對照組,致殘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3 討論

近年來,隨著急性卒中發(fā)病率的不斷升高,其致殘率和死亡率日益受到臨床重視,其病理變化以及治療方法研究也得以不斷深入[4]。在眾多研究中,急性卒中的預后主要取決于發(fā)病后的救治時間,已成為公認的事實,因為早期的救治能在有效治療時間窗內避免梗死灶或出血灶的進一步擴大,控制病情進展,減輕腦水腫、降低腦疝形成,為進一步的救治提供寶貴時間[5]。院前急救是指患者進入醫(yī)院前的醫(yī)療急救行為,包括急救的啟動、現(xiàn)場的快速到達、現(xiàn)場急救、轉運等,作為急診醫(yī)療體系的院外延伸,院前急救是衡量急救醫(yī)療服務質量的重要標準[6];尤其是對于急性卒中患者來說,院前急救是以搶救生命為主的器官維持以及對癥治療,這樣方能有效控制病情進展、降低致殘率和死亡率[7]。

鑒于此種情況,本文進一步對院前急救在急性卒中的應用效果加以觀察和對比分析,旨在加強對院前急救的重視以及改善患者預后等。從表1結果可知,采用院前急救措施的急性卒中者急救開始時間、院內救治時間以及轉入相關科室接受進一步專業(yè)治療的時間與未實施院前急救者相比,明顯短,從而有利于穩(wěn)定與控制病情,緩解臨床癥狀;同時采用院前急救措施后,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明顯降低,致殘率和死亡率均顯著下降(表2和表3),由此,院前急救是救治急性卒中患者不可缺少的環(huán)節(jié)之一。因為院前急救所承擔的不僅僅是單純的轉運患者,而與院內急診、重癥治療是密不可分、完整的體系,能為患者提供一種高效、快速、合理的救治措施,盡量降低院前危險性,從而控制病情、降低急性卒中的致殘率和死亡率,改善患者日后的生活質量。而未實施院前救治的患者常因大腦長時間的缺氧造成神經細胞及髓纖維的受損,而錯失了最佳救治時間,因此預后往往不良。

總之,院前急救能為急性卒中患者提供寶貴的治療時機,創(chuàng)造良好的治療條件,保證各項救治工作的順利銜接,有助于提高救治成功率。

參考文獻

[1]白玉華,盧瑞紅,鄧紅菊,等.院前急救在急性腦卒中患者的應用[J].蛇志,2013,25(3):277-278.

[2] The European Stroke Organization(ESO).Executive Committee and the ESO Writing Committee Guidelines form anagement of ischaomic stroke and transientis chaemiec attack[J].Cerebrovasc Dis,2008,25(5):459-463.

[3]饒明俐,王文志,黃如訓,等.中國腦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7:1-2.

[4]周峰.急性腦卒中133例院前急救體會[J].交通醫(yī)學,2011,25(6):601-602.

[5]王淑文,孫靜.院前急救對急性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影響[J].吉林醫(yī)學,2013,34(19):3765-3766.

[6]康維為.不同院前急救評價方法對急性腦卒中患者診治效果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yī)師雜志,2011,14(1B):208-209.

第8篇:院外急救的措施范文

大眾健康:李教授,看您以前接受媒體采訪時經常會提現(xiàn)代醫(yī)學急救理念,您一直在強調急救要從醫(yī)生手里解放出來,那就請您給我們的讀者具體講講,為什么一定要把急救從醫(yī)生手里解放出來?

李宗浩:我們急救人員從接到病人家屬電話到到達現(xiàn)場,往往需要一段時間,最快也要十幾、二十幾分鐘,有時候會更長。在很多情況下,猝死等垂危病人因為得不到及時的急救已經去世了,或者病人病情加重了。如果病人的家屬或者現(xiàn)場的民眾懂得一些基本的急救知識、技能,有一些傷病者是可以得到挽救的;也可避免一些傷病者因為不正確的搬運方法而導致病情嚴重的后果。

我們傳統(tǒng)的急救理念是,越是危重的病人,越需要醫(yī)生處理,而現(xiàn)場的人往往一籌莫展,束手無策。要么坐等醫(yī)生來到;要么,趕緊七手八腳地將他送往醫(yī)院。似乎只有醫(yī)生才是搶救危重病人的“救星”。這話也對,但絕不全面。現(xiàn)場最危重的瀕死病人的情況,莫過于呼吸、心臟的驟停。而對于呼吸和心臟驟停的病人來說有一個“黃金時刻”:病人發(fā)病的幾分鐘至十幾分鐘的寶貴時間段。如果急救知識能大面積普及,現(xiàn)場就能及時開展急救,就能抓住這“黃金時刻”,為成功復蘇和救治病人奠定基礎。如果丟失了這個“黃金時刻”,縱有再高明的醫(yī)生、最先進的醫(yī)療設備,也只能望而興嘆!現(xiàn)代急救醫(yī)學理念就是要求我們培訓“第一目擊者”,使盡量多的人懂得基本急救知識,學會基本急救技能,以便在“萬一”的情況下立即發(fā)揮作用。

大眾健康:我知道,您對現(xiàn)場急救提出了“挽救生命,減少傷殘”的原則,很精練也很全面,您能給我們具體解讀一下嗎?

李宗浩:這八個字看似普通,確是在我半個世紀的急救生涯里,歷盡國內外搶救經驗教訓的反復提煉,成功與失敗的冷靜思考,科學與人情的嚴峻判別,進步與傳統(tǒng)的客觀認知后得出的。

具體來說,就是在“挽救生命”這件事面前,其余的一切都不重要了,面對急救的病人你首先要做的是挽救ta的生命。在救命的前提下,同時要想到ta存活后要盡量減少傷殘,或者,當時的傷病雖不足以致命,但處理不當卻可以引起或加重傷殘。

比如一個垂危瀕死甚至已經陷入臨床死亡階段的病人,在挽救生命過程中,很可能因為腦組織缺氧時間過長,腦細胞受到損害,盡管最后被搶救過來,但卻遺留下智力的明顯低下,甚至成為“植物狀態(tài)”的人,這種結果是根本談不上“生命質量”的。我想這絕不是“挽救生命”的真實含義。

大眾健康:每次發(fā)生重大災難時,我們經常在媒體上看到“生命鏈”的說法,您能從專業(yè)角度給我們講講什么是“生命鏈”嗎?

李宗浩:“生命鏈”是指在城市完善的急救網絡系統(tǒng)下,隱約存在著一條排列有序的鏈條。這條鏈,起自受傷害病人的現(xiàn)場,終止于病人送達的醫(yī)院。這條鏈,是由一系列的搶救步驟組成。它錯落有致,緊密相連,前后銜接,環(huán)環(huán)相扣。專家們將這條鏈稱之為“生命鏈”。

大眾健康:“生命鏈”是由哪些要素構成的?如何才能保證“生命鏈”的暢通呢?

李宗浩:首先,這個城鎮(zhèn)必須有院外專業(yè)急救機構及健全完善的急救網絡。美國及歐洲一些國家已形成“急救醫(yī)學救援服務體系”。我國目前是在衛(wèi)生局的領導下,以醫(yī)療機構的急救中心、急救站的運行所形成的急救網絡。但目前在理論、體制上還存在一些重大的急需解決問題,我們需要逐步完善自己的生命鏈體系。

除了對上述專業(yè)機構、網絡的要求外,公眾具備相應的急救意識和技能至關重要。

“生命鏈”,它是有四個越早啟動越好的環(huán)組成,其實質內容即是“四個早期”,依次為:早期通路、早期心肺復蘇、早期心臟除顫和早期高級生命支持。

早期通路是指路人、警察、同事、家屬……即通常說的“第一目擊者”,在現(xiàn)場發(fā)現(xiàn)危重病人,應立即向專業(yè)急救機構,或就近擔負院外急救任務的部門報告。

早期心肺復蘇是指在專業(yè)救援人員到達現(xiàn)場前的空白時間,由“第一目擊者”實施現(xiàn)場基礎救護。通常需要具備的知識是:通過迅速判明傷病人的基本情況,需要立即搶救者,立即報告呼救;立即實施心肺復蘇、創(chuàng)傷救護等救命、減輕預防傷殘的措施。

早期除顫是心臟驟停以及其他猝死者提高搶救成功率的關鍵。

早期高級生命支持,該環(huán)是由專業(yè)機構人員進行,即專門從事醫(yī)院外搶救人員操作,稱為院外急救機構,也稱“救護車服務系統(tǒng)”。

大眾健康:我們國家是一個自然災害頻發(fā)的國家,大家應該時刻想到,災難可能隨時來臨。比如,我們每天都可能遇到的交通事故。俗話說“車禍猛于虎”嗎?

李宗浩:陸路交通事故,已經成為全球各國共同關注的一個巨大的社會問題,它可以傷害任何人群和任何年齡的人,它的傷害遠比空難、海難嚴重的多。據世界衛(wèi)生組織統(tǒng)計,每年全世界在公路上死于各種車輛事故者約有70萬人。此外,約有1500萬人受傷。也就是說,全球平均每50秒鐘就有1人死于道路交通事故,每2秒鐘有1人受傷。

由于車禍引起傷害的因素很多,我想從翻車和撞車、機動車撞人、緊急剎車這幾個方面來說說:

翻車和撞車:汽車在高速行進中,尤其在山間公路翻下,或者在高速公路上,汽車追尾相撞,或對面相撞,或汽車與火車相撞。此類情況造成的損傷很嚴重,多見嚴重的多發(fā)傷、復合傷,有頭、頸部伴隨腹部或脊柱、盆骨損傷,或大出血,嚴重者當即死亡。

機動車撞人:除可見上述損傷外,還常見損傷性窒息、多處肋骨骨折。老年人受傷較重,有時即使在相撞并不劇烈的情況下,也易致各種骨折,尤其是股骨骨折。

緊急剎車:常見頭部外傷出血、鼻部損傷、下頜骨骨折及脫位。嚴重時人可從擋風玻璃處被拋出車唉,造成復合損傷,甚至致死。

大眾健康:您能談談在車禍現(xiàn)場如何及時、正確的對傷者進行急救嗎?同時,因為交通事故的處理涉及到法律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弄得不好,麻煩也會不少吧。

李宗浩:確實是?,F(xiàn)場救援,一般是先救出人,再進行醫(yī)學處理。

第一是頭部傷害,這是交通事故最常見的致命傷。頭部外傷的處理一般分為幾方面,首先要檢查傷者是否有重度頭部外傷,查看病人的神志、瞳孔、呼吸、脈搏等生命體征,最好讓傷者側臥,頭后仰,保持呼吸道暢通。呼吸心跳停止時行心肺復蘇。

如頭部出血較多,用加壓包扎法止血。發(fā)現(xiàn)鼻孔、耳朵流血或流淡紅色液體,說明是脊髓液外漏,病情嚴重。一定要讓傷者平臥,受傷一側向下,不可堵塞耳鼻,以免引起顱內感染。如果喉、鼻大量出血,要保持頭側位以防窒息。

如有腦組織從傷口脫出時,不能加壓,以免加重損傷,最好用消過毒的碗扣在脫出部位再包扎。

頭部外傷后有頭痛、頭暈、短暫的神志不清,說明腦挫傷尚輕;如果出現(xiàn)瞳孔放大、偏癱、抽搐、昏迷,那就是中度以上的腦挫傷。腦挫傷病人一旦出現(xiàn)頻繁嘔吐、頭痛劇烈、神志不清加重,這說明腦壓高,需做緊急脫水治療,應速送醫(yī)院急救。

頭部外傷需要做透露CT檢查,明確有無顱內出血和骨折,其中許多病人需要做開顱手術來挽救生命。所以,一定要把顱腦外傷的人盡快送醫(yī)院搶救。

第二是胸部外傷。如休克、呼吸困難、咯血和開放性氣胸。這類胸部外傷的緊急處理措施有:

開放性氣胸應盡快用無菌紗布封閉傷口,同時給予吸氧。今早送醫(yī)院手術治療。清除呼吸道的血液和分泌物,保持呼吸道暢通呼吸停止時行口對口吹氣的人工呼吸。出現(xiàn)休克表現(xiàn)時給予抗休克治療。送醫(yī)院時,胸部外傷患者以半坐位為好。肋骨骨折時給予包扎固定。

第三類損傷是脊柱損傷。一般為車以直接或間接的強大力量沖擊受害者,造成脊柱骨折和(或)脫位、椎盤間突出等。針對脊柱損傷的緊急處理如下:對車禍傷員,現(xiàn)場嚴禁亂加搬動。要使傷員的頭、頸、胸、腰處于“制動”狀態(tài),限制活動。頸部,立即采用“頸托”予以固定。搬運時動作一致、輕輕平抬或用鏟型擔架,脊柱板等平整硬直的擔架搬運并予以固定。

大眾健康:李教授,談完陸路交通事故,再聊聊空中和水路可能遇到的問題和災害吧,我們坐飛機時,往往在起飛前,會播放一段遇突發(fā)狀況時如何采取緊急措施的視頻,再加上最近一段時間的航空事件,讓很多人談“飛”色變。

李宗浩:飛機作為交通運輸工具,應該說安全系數還是很大的??针y畢竟很少。有統(tǒng)計數據顯示,平均每年10萬次飛機著陸中,發(fā)生飛機失事僅0.29次。只是一旦發(fā)生了空難,死亡率很高,容易讓人產生一種坐飛機不安全的錯覺。空難和海上事故的比較少見,并且搶救落難者是專業(yè)部門的事情。對于我們普通百姓來說,掌握一些乘機坐船過程中出不適應時常見、實用的急救知識更重要。

大眾健康:對。那您就給我們詳細講講這些實用的科學知識吧。

李宗浩:坐飛機時最常見的應該就是暈機了,對暈機包括暈船的防治方法是:既往有暈車、暈船史者應予注意,上車前1小時可服茶苯海明藥片;或者貼暈車貼可72小時內防止惡心等癥狀。

同時,飛機在起飛和降落時,容易使人感到不適,有人會出現(xiàn)耳痛耳鳴、牙痛頭痛,十分難受,首先,如果患有嚴重中耳、鼻旁竇疾患,或患有咽鼓管及竇孔阻塞者不應乘坐飛機,治愈后方可乘機。同時,應學會咽鼓管同期法,具體操作是:捏緊鼻孔,閉口用力向鼻炎腔鼓氣,以增加鼻咽腔氣體壓力而沖開咽鼓管。必要時可使用滴鼻凈、索米痛片。發(fā)生嚴重耳膜穿孔出血者,應下機醫(yī)治。

大眾健康:今天話題范圍很廣。我還想請您談談中暑的問題。因為一來天氣越來越熱了,比較應景;二來我記得去年就出現(xiàn)了“致命性的中暑”的情況。

李宗浩:對于有中暑先兆癥狀及輕度中暑者,應立即就近安靜休息,在通風陰涼環(huán)境下多喝些含鹽分的清涼飲料,如冰鎮(zhèn)的淡鹽水、綠豆湯,服一些防暑的中成藥如人丹、十滴水及使用針灸等。

中暑較重者,除采取上述措施外,可在頭部及腋下、腹股溝大血管處放置冰袋,同時可用電扇吹風以加速散熱。如果能將病人置于有空調的房間,使室溫降低又輔以上述物理降溫則效果更好。必要時,還可用乙醇或冷水擦洗全身,并用電吹風降溫。有浴池設備時,也可將病人浸于4~10攝氏度的冷水中,不斷摩擦全身皮膚。

第9篇:院外急救的措施范文

低血糖癥是由多種病因引起的血葡萄糖(血糖)濃度過低的綜合征。一般以血漿葡萄糖濃度低于2.8 mmol/L作為低血糖的標準[1]。老年糖尿病多合并有其它內科疾病,如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病變等,因此發(fā)生低血糖急癥時容易誤診、漏診。由于院前急救時間性突出,機動性很大,客觀條件差,因此對急救醫(yī)生在極有限時間內的獨立診療處理水平提出相當高的要求。如及時發(fā)現(xiàn)和處理,預后良好,但處理不當,可有生命危險或遺留不同程度的腦損害后遺癥。現(xiàn)將我中心2003~2006年進行院外救治的老年糖尿病患者低血糖癥89例進行回顧性分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89例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急癥患者中,男62例,女27例,年齡40~89歲,平均69歲。其中20例曾有低血糖發(fā)作史。62例患者有昏迷,27例表現(xiàn)為不同程度的嗜睡、頭暈、惡心、乏力、出汗、心悸、手足抖動,有7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四肢抽搐,62例昏迷患者中有10例巴氏征(+),有1例瞳孔不等大。

1.2 診斷與治療:血糖儀測定末梢血糖加病史及臨床表現(xiàn)即可診斷。89例患者末梢血糖均低于2.8 mmol/L,急救措施立即靜脈推注50%葡萄糖40~60 ml。

1.3 轉歸:89例無死亡病例,62例昏迷患者,55例經搶救送至院內急診時,神志已恢復,1例瞳孔不等大,巴氏征(+)患者誤診為腦血管意外,到院內確診后給予高滲葡萄糖靜脈注入后清醒,其余6例仍神志不清,CT提示合并腦血管意外。

2 討論

2.1 院前急救爭分奪秒,因此病史詢問必須與各項檢查、治療同時進行,養(yǎng)成邊動手、邊動口的接診方式,詢問用語言簡意賅,操作熟練靈巧。低血糖急診的治療相對來講比較簡單,但實施起來客觀上是有些難度的:(1)患者為老年糖尿病患者,又合并有其它內科疾病,因此觀察靜脈條件差;(2)院外不同于院內,患者家中往往光線昏暗,不利于檢查及治療患者,現(xiàn)場家屬心情焦急,容易影響急救醫(yī)生的施救,需要醫(yī)生有良好的心理素質與過硬的穿刺技術。靜脈穿刺易采用靜脈留置針,以免在搬運過程中造成靜脈刺破,延誤施救。

2.2 老年低血糖發(fā)生率高,交感神經興奮相對不典型或少見,腦功能障礙表現(xiàn)較易出現(xiàn)[2]。由于老年糖尿病病程較長,多伴有糖尿病神經病變,自主神經功能低下,交感神經系統(tǒng)活性不能很好地被血糖興奮[3]。由于老年輕癥低血糖患者多自己去醫(yī)院,不求救于120,因此,院前急救低血糖急癥中昏迷患者比例較高。

2.3 1例低血糖昏迷患者伴巴氏征(+),雙瞳不等大(糖尿病眼疾所致),由于時間短,病史詢問不夠詳細,導致誤診為腦血管意外。因此對老年昏迷患者應常規(guī)測血糖,鑒別昏迷原因,盡可能不漏診、誤診。

2.4 13例患者現(xiàn)場救治蘇醒后,經動員后仍不去醫(yī)院。此類患者以往均有低血糖發(fā)病史,但患者家屬仍對此不夠重視。不能充分認識到反復、嚴重低血糖發(fā)作或持續(xù)時間長可引起不可逆腦損傷。因此,急救醫(yī)生在急救的同時,還應充分加強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要求合理用藥,科學飲食,去除誘因,預防低血糖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 霍正祿,梅 冰.急診醫(yī)學[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5.438.

[2] 葉任高,陸再英.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 815.

精選范文推薦